现代教育学科研究工作制度(共12篇)
1.现代教育学科研究工作制度 篇一
现代教育技术与园艺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是学校的传统骨干专业,多年来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已不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园艺学科教学中已迫在眉睫.为此,笔者对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教学整合进行了研究,并开发了一整套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园艺专业使用的电子教案、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网络教程等素材.
作 者:杨红丽 王子崇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刊 名:河南农业 英文刊名:HENAN NONGYE 年,卷(期):2010 “”(6) 分类号:G71 关键词:2.现代教育学科研究工作制度 篇二
1 相关文献综述
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融资的实践来看, 高等教育融资不但渠道多元而且方式灵活[4]。政府投入、捐赠收入、销售与服务收入、学杂费和助学金等是美国高等教育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5]。江庆 (2004) 指出大学基金拨款委员会、校企合作获得应用科研经费、政府拨款和接受间捐赠等是英国高等教育融资的主要渠道[6]。阙海宝, 杜伟, 黄玉祥. (2005) 指出学生学费、法人代表支出金、利用校产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收入等是日本的私立大学主要经费来源[7]。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融资则呈现出融资方式单一、融资制度不健全的局面[8]。刘斌、陈洪萍 (2005) 指出高等教育融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是高等教育融资渠道狭小[9]。陈华亭 (2006) 指出了政府的财政投入是事业化运作下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 而高等教育组织在产业化运作下则可以从多种融资渠道中获取教育资金[10]。曹晖 (2004) 建立高等教育投融资体系来弥补高等教育发展经费投入不足[11]。部莉珺, 朱元霞 (2006) 提出在政府拨款中引入英国政府的“合同制”, 并且认为准市场刺激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12]。杨洪涛 (2000) 指出要提高高等教育组织的经费的使用效率, 必须建立约束机制和多元化筹资机制[13]。陈忠斌 (2003) 则侧重于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融资活动, 认为高等教育融资能否到位是由特定融资制度安排的实施效率所决定的, 并提出建立内生型融资制度[14]。
对于现代大学制度, 彭江 (2006) 从“制度”的视角透视现代大学的本质, 认为现代大学制度特性是学术权力、学术利益的制度安排[15]。陈晓敏 (2011) 提出现代大学制度的权力内涵包括政治权力和学术权力, 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在国家利益取向的逻辑思路基础上实现政治利益和学术利益相互制衡[16]。尽管现有文献对高等教育融资制度已经做了一定的初步研究, 但是并没有形成完整而深入的理论框架, 即使提出了一些高等教育融资的创新制度, 但是实践的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而且现有的文献研究均没有将高等教育融资的研究纳入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中。因此, 本文从现代大学制度视角对高等教育融资问题进行研究。
2 现行制度下的高等教育融资困境
现行制度下的高等教育融资的主要供给方式是政府供给方式, 即政府供给的外生型融资制度。所谓的政府供给的外生型融资制度是指政府出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考虑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资金融通而设计并强加给高校的制度, 也就是说政府是高等教育组织融资制度的主要供给者。在外生型的融资制度下,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教育经费的财政支出和高等教育组织的收费所得。外生型的融资制度主要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等正式约束形式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和规范高校收费标准的制度安排。那么在政府供给的外生型的融资制度下, 高等教育融资一度陷入困境, 而其成因主要是以下两点:
2. 1 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非均衡
高等教育融资的困境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融资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一方面, 高等教育组织对于融资制度的需求不断增大。自从九十年代中后期, 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和教育规模地迅速增长, 致使高校对于高等教育的融资需求急剧膨胀, 具体如图1所示。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 伴随而来的是要加大高校的新校区、学生住宿、饮食等基本生活设施和教学条件、实验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建设, 除此之外, 还要加大高校师资队伍等软件投入, 因此, 高等教育的融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融资的制度供给却不断减少, 难以满足高等院校对于融资制度的需求, 因此, 高校融资制度需求增长和高校融资制度的供给不足造成了高校融资制度的严重不均衡。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情况下, 政府对高校的教育财政支出在高等教育的融资中所占的比重是逐渐下降的。从图1可以看出从, 2000年到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增长了接近3倍, 但是在同期政府对高等院校的财政教育投入增长了还不到1.8倍。尽管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有财政拨款和收费两种制度安排, 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已经出现了偏高的现象, 而且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是受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据统计, 我国人均GDP的50%以上都用于高等教育的学费支出, 所以高等院校的收费上调空间并不大, 因此在政府供给的外生型融资制度下, 政府对于高等教育融资财政投入徘徊不前造成了高等教育融资的制度供给不足。
2. 2 制度创新方式不合理
在制度经济学中, 制度创新通常有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诱导性制度创新两种。强制性制度创新指的是政府运用命令和法律对现行制度的变更或对新制度的安排[17]。现行制度下的高等教育融资是政府供给型融资制度, 是由政府自上而下通过对财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再分配为高等教育组织提供资金的, 属于强制型的制度创新, 但是这种强制性的创新方式缺少实质性的约束监督和利益激励, 而且缺少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 因为政府在高等教育融资制度中毕竟是外生力量, 而没有充分发挥与参与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体在融资制度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 这种政府供给型的融资制度是存在不合理性的。
3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等教育融资的制度创新模式
3. 1 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界定
现代大学制度的产生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其发展符合市场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现代大学制度是在传统大学制度上的一种创新, 本质上来说, 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 大学面向社会, 依法自主办学[18], 对于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等宏观方面和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等微观层面实行科学管理的一种大学制度。从制度的视角来看, 制度是在利益过程中产生并应是全社会福利最大化调节的规则, 我国传统的大学制度依据是典型的政治利益与政治逻辑, 即是为国家战略服务的适应型制度, 因此传统的大学制度是政府的“一元”权力和利益结构。但是现代大学制度是政府、市场和学术“多元”利益和权力的共同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与传统大学制度相比, 现代大学制度具有了“市场逻辑”的新内涵, 即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应该引入市场机制, 通过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达到帕累托最优。学术利益是高等教育机构区别于其他经济、社会等组织的特殊属性。在现代大学制度中, 高等教育组织相关的权力结构决定了制度创新的实施效果。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学术权力三种权力结构决定了现代大学的制度结构。所谓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学术权力分别是指政府主体、市场主体和高校中各种学术活动主体对高校教育资源的控制力。现代大学制度是用“多元”的制度结构代替“一元”结构的制度, 即政府、市场和学术是要协调共存的。因此现代大学制度是强调权力和利益的多元化, 以防止某种权力和利益的过分集中, 而且, 现代大学制度要求三种权力结构相互制衡以达到整体利益结构的动态平衡, 因此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机制是制衡机制, 即政府、市场、社会成员、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和与现代高校相关的其他社会主体作用于高校各种行为活动时而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机制。
3. 2 高等教育融资的制度创新模式构建
高等教育融资的制度创新模式是以现代大学制度为视角, 将多融资主体引进高等教育融资制度中, 突破以政府逻辑为主的外生型融资制度。高等教育融资制度创新是积极引进 “市场” 和 “学术” 主体, 实现高等教育融资的 “政府”、“市场”和 “学术”多元供给主体和制衡供给结构的制度创新。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在高校教育融资制度中分别是指政府、市场和与高等教育组织相关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作为高等教育资金的主要供给主体。下面将具体介绍在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等教育融资的制度创新模式。
3. 2. 1 政府层面
在现代大学制度下, 政府已经不再是高等教育资金供给的唯一主体, 政府在高等教育融资制度中担当着多重角色, 即政府既是高等教育的投资者, 又是高等教育融资制度的监管者, 对于其他资金供给主体, 政府有宏观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在传统高校融资制度中, 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和学杂费收入, 即主要是由政府财政统一安排, 在这种高等教育没有专项资金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高等教育经费被挪用的情况, 因此, 本文提出政府征收专门的教育税, 即设立专门用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高等教育资金的稳定性。除此之外, 政府可以通过发行高等教育国债以弥补高等教育融资的制度不足。高等教育国债是由政府向社会公开发行的用于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高等教育支出的专项国债。因为资金的使用范围有较强的产出效应, 符合国债的适用范围。高等教育国债一般由政府作担保, 并且政府会出台与国债利率、税收等相关的优惠政策, 因此高等教育国债属于信用度等级很高的债券, 安全性也较好, 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 由此可见, 由政府发行高等教育国债是高等教育融资的可行性的途径。
3. 2. 2 市场层面
由于市场性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制度内核中的重要特质, 因此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等教育融资制度的创新要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来拓展高等教育融资的多元渠道, 在本文重点是指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来对高等教育融资制度进行创新。在现有的文献研究中有提出高等教育的股票融资方式[19], 即通过高校的联合形成教育公司, 然后教育公司公开发行股票为高等院校融资, 但是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现有情况和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成熟的情况下, 在资本市场中高等教育的股票融资的实施还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将资本市场中的资产证券化引入高等教育融资制度中, 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度和我国的法律环节, 为了使高等教育融资制度的创新更具有可行性, 本文重点阐述资产证券的信托模式。因为高校具有教学楼、体育馆、学生宿舍等具有很强变现能力的存量资产, 而且在未来以可预测的学费收入产生连续、稳定的现金流, 因此高校的存量资产可以作为资产证券化的目标资产。资产支持证券的信托模式就是以信托投资公司作为特殊目的公司 (SPV) , 即采用特殊目的信托 (SPT) 结构来进行高等教育融资。因为这种资产支持证券的信托模式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可实现性更强, 则高等教育融资的资产证券模式具体程序如图2。
在整个模式的设计中, 首先是组建资产池。当高校运用资产证券化融资要对高校的存量资产进行估算, 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组建资产池。如果单独一所高校的标的资产的规模有限, 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将多所高校的标的资产进行组合, 实现区域性的资产支持证券。其次是建立特殊目的信托机构 ( SPT) 。在这种模式下, 一般选择专门的信托机构来完成SPV的职能, 信托投资公司要与原始权益人签订买卖合同, 高校要将证券化资产 “真实出售”给信托投资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发行支付购买价格并向投资者发行信托受益凭证, 与原始受益人 (高等教育组织) 形成信托关系, 即信托人为信托收益凭证的持有人即高等教育组织, 受托人为信托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要将高校委托的进行证券化的标的资产行分别记账, 分别管理, 资产池中的所有资产和以未来每年的学杂费而形成的现金流均应进入信托机构的专门账户, 实现“破产隔离”。再次, 设计资产支持债券, 考虑到高校的学杂费是每年一次收入性, 一般是将资产支持债券计成每年年底付息一次, 债券到期日一次性还本。为了增强债券的安全性, 一般信托机构都会为委托专门的信用增级和评级机构。信用增级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金融工具, 确保信托机构按时支付信托收益, 可以根据标的物风险实行一定比例的超额抵押, 在信用增级措施中, 可以考虑以银行和保险公司联合对部分证券化产品进行信用担保、流动性支持和信用增级, 信托机构在信用增级后将请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因为以高校资产作为资产支持债券的风险本身就不答, 同时又进行了资产的增级和评级, 因此债券的发行利率一般要低于银行贷款利率, 降低了高等教育的融资成本, 因此, 资产支持证券的信托模式是高校低成本的一种融资模式。最后是发行债券, 将债券收入支付给发起人。信托机构将委托债券承销商发行债券, 债券发行完成以后, 信托机构将获取的发行收入。在资产支持债券到期日, 全部足额支付投资者的本息后并扣除其他费用以后, 按照标的资产的买卖合同的规定价格支付给高等教育组织 (发行人) , 并在清算资产账户之后将剩余金额统一划给高等教育组织, 高校实现了高等教育融资的目的。
3. 2. 3 社会层面
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学术逻辑侧重于大学的制度性文化范式, 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有很强的正向溢出效应, 因此, 在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等教育融资制度的创新从社会层面要积极争取社会捐赠。来自社会的教育捐赠是许多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捐赠仅占高等教育经费中很小的比例, 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所谓的社会捐赠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对于高等教育组织的捐赠, 例如校友的捐赠、企业的捐赠等。要保证高等教育融资制度创新的顺利实现, 一方面, 政府要完善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例如制定专门的高等教育社会教育捐赠法规和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明晰高等教育捐赠人的权力和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享受税收减免或优惠待遇等等, 建立激励社会教育捐赠的高效机制。另一方面, 高校要设立专门的教育捐赠的管理机构规范高等教育捐赠操作, 建立相应的高等教育捐赠信用监督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 确保高等教育捐赠资金的合理使用、安全运营和高校管理。因此, 高等教育的社会捐赠要想长期、稳定和顺利地运行下去, 必须要培育高等教育捐赠的制度环境和运营机制, 才能让更多社会资本和社会主体成为高等教育融资制度创新的参与者。
4 结论
3.现代教育学科研究工作制度 篇三
我校在承担的全国教育十五规划课题《校本教研区域推进策略研究》子课题项目《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校本培训策略研究》的研究活动中,对信息技术各学科过程中的整合渗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包括各学科开展的无纸化测评、教学与检测题库管理系统的研究、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研究、各学科基于网络的反馈练习的实践与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等。其中我们学校现在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并24小时接入国际互联网,使得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课堂教学利用录相、影片、光碟、投影仪、录音等电教手段创设情景,变抽象、枯燥的讲述为真实(或虚拟)的再现,为学生创设犹如“身临其境”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主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草原》这一课时,用草原上的景色和人们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片断,让学生观后能真切地感受到草原景美、人更美!尹梅老师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中《安全回家》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威胁和深重灾难,为了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她利用记录片和交通局录制的有关交通事故情况的真实报道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灾难,感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科学课上讲解地球公转、自转、昼夜交替等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如一昼夜就是地球自转一圈,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先摄取了地球画面,做成动画,学生能看到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而昼夜不停地交替。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一夜地球自转了一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参与效果自然就好了。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多媒体具体生动地呈现自学信息,使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景中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着力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从不同角度、深度,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途径具体生动地呈现自学信息,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及经验,使其思维活动建立在雄厚的感性知识基础上,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性认识,建立了表象,也从而为学生自我发展、主动提高准备了充足的“粮食”。实践证明,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一个重要策略。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如: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优异研究院”网络虚拟夏令营——暑期网络研究性学习活动(2001、7—2001、9)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网站中有热心能干、经验丰富的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作辅导,同时也为各地有兴趣、学研究的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曾以云南曲靖一中课题专集:“问题少年”情况分析与对策为案例,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现代网络教育为研究性学习、实践、交流提供的良好帮助。由于网络技术的运用,打破了地区差别,为我们边远落后地区创设了最先进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平等就学、平等竞争和发展的良好愿望。
在老师的指导下,部分学生学会了利用网络工具,下载相关的知识、图片、寻找专家帮助,并能与网络中的佼佼者倾心交流,谈体会,学习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过程
基于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大量新知识、新信息的不断涌现,不可避免地使我们一直延用的课本、教材显得有些“陈旧和过时”。如何处理新旧知识的承接,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巨大求知欲?就需要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研究性学习中,为学生寻求丰富的知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极好的学习平台。所以,借助网络这个巨大的知识容器,学生没有学不到的自然科学知识(有些社会经验和能力的获取也许有局限)。大到天文、地理;小至基因、纳米等。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题目的知识水平,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阶段中,大量的相关电子刊物、光碟、录相等,可以丰富讲座内容,有利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其次是实践体验阶段,内容包括:a、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教会学生掌握BBS专题论谈,上网搜集、查询资料和信息的重要方法,并学会分析、选择有价值的资料进行保存。b、调查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学会用文字如实记录调查的基本情况,还应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作好图片、音像等多种形式的原始记录。c、初步交流,学生的成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是表达和交流阶段,即成果展示阶段。
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信息教育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的不断转变,现代教育技术将成为最有力的学习工具,一个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完好整合的时代即将到来。
4.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制度 篇四
一、实验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观念,并能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活动。实验组教师至少每两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或实验培训。
二、实验教师要努力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其性能和进行熟练操作,努力探索,为课题实验探究有效途径,使课堂教学达到优化。
三、根据实验的要求,结合个人特长、学科特点、设计制作符合教学实际的软件,提高实验教学效益,多出研究成果。每学期实验教师自制软件不少于三件。
四、实验教师应定期向学校实验领导小组汇报阶段实验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个人对实验前景的构想,让实验领导小组对实验活动有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和调整实验方案使之更加完备。
五、实验小组应根据学校领导小组对实验活动的安排部署,结合本组的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前段工作,探讨疑难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后期活动计划和实施步骤,使实验活动进展良好。
六、实验教师有帮助全校教师了解和学习新的教学思想的责任和义务。每位承担实验任务的教师,应当根据学校的具体安排,利用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和科研专题业务讲座时间,向教师讲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课题实验的新成果及体会经验等新理论和教改新动向,引导全体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活动。
七、实验教师应当按照学校实验领导小组的安排,有目的、有专题的开设专题研究课和观摩示范课,推动我校实验活动向广度和纵深发展。实验教师每学期上公开课不少于五节,其他教师不少于三节。
5.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相关规章制度 篇五
一、计算机教室是学校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上机实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要指派具有一定业务水平的专(兼)职教师负责计算机教室日常管理工作。
二、计算机教室主要用于:(1)学校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及教学研究。(2)课外计算机小组活动。(3)培训教师。(4)在满足学校正常教学需要的前提下,面向社会,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不准将计算机教室挪作他用。
三、计算机教室使用管理:(1)每学期初按教学计划,制订学校《上机实习课表》,并分年级列出贴在墙上。(2)使用计算机教室人员要提前三天登记,使用完毕后要认真填写使用情况记录单。(3)以上文字资料按装订成册存档。
四、计算机教室设备要统一编号并配有运行情况记录薄,磁盘软件和文字资料要分类编号妥善保存。室内设备均属专用设备,一律不准外借和挪作他用。
五、进入计算机教室要穿拖鞋。所有软件未经管理教师许可和杀毒处理不得擅自使用。
六、计算机教室要装配调温、调湿设备,保持良好的室内温度(计算机运行时一般保持在20至25℃;非运行时保持14℃至30℃)和湿度(运行时:相对湿度40~70%非冷凝)。
七、计算机教室内不许饮食和吸烟,严禁将易燃易爆、有毒性物品、强腐蚀性物品、强氧化性物品、强磁场物品、放射性物品和染有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带入计算机教室。
八、计算机教室要有防火、防盗、防触(漏)电保护措施,确保计算机操作人员及室内设备的安全。
九、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调入、调出时,要及时做好设备清点和有关帐目等交接手续。
中小学学生上机实习守则
一、上机实习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每个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并珍惜每一节上机实习课的机会。
二、上机实习前要认真作好预习,明确实习目的、内容、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进入计算机教室要保持良好秩序,按指定位置就座,实习时要遵守纪律,不准喧哗、打闹。
四、上机操作前须认真听取教师讲解有关实习项目及要求。
五、操作过程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进行,不准随意拉动键盘、扭动显示器方向和用手触摸显示屏。未经教师许可,严禁对硬盘(软盘)自设密码和初始化,严禁对系统文件更改名称、内容和地址等。
六、上机过程中要积极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思考,同学之间密切配合,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提高实习效率,实事求是作好实习记录。
七、要爱护室内一切设施和用品,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动用。要保持计算机室内清洁,不准乱扔污物。
八、上机实习要特别注意安全,发现异常现象和不安全因素时,要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教师报告,不得自行处理,以免发生事故。
九、实习结束时要按顺序关好主机、显示器和辅助设备电源。将椅凳放回指定位置。认真填写好计算机使用记录册,经教师检查允许后,方可离开计算机室。
中小学计算机管理教师岗位职责
一、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信息技术教育计划,制定学期上机实习计划。
二、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知识,定期对有关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计算机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刻苦钻研业务,熟悉教材及其要求的全部实习内容,对学生实习中提出的问题应给予正确解答。
四、上机实习时要积极协助任课教师,保证实习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计算机使用记录册。
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实习习惯,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学生上机实习守则》。
六、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更新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七、认真做好计算机室设备的清点和帐目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消除和重要文件备份工作。
八、积极开展实习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改进实习方法、努力提高实习效果。积极向学校提出计算机室建设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意见。
九、做好计算机教室卫生、安全防范和财产保护工作,熟悉防火等有关器材的使用,经常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十、调入或调出计算机室工作,应及时办好交接手续,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
中小学网管教师岗位职责
一、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掌握有关技术,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二、掌握本校校园网整体结构,熟习网络设备的规格、型号、构造、性能及网络系统软件、辅助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维护常识,做好校园网线路、网络硬件及软件的监测、维护、保养及日常运行情况记录。
三、不断学习和更新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校园网管理能力,随时了解常用网络硬件和网络辅助应用软件的发展动态,及时向学校领导提出更新、增添网络设备,辅助应用软件等有关建议。
四、认真做好各类资料及软件的记录、整理和分类保存工作,定期对各类软件进行杀毒和备份工作。
五、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做好学校现代化管理和辅助教学服务工作。
六、做好校园网络设备安全防范和财产保护工作。掌握用电、防火、防盗等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经常检查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七、网管教师在调入、调出网络管理工作时,要及时办理设备、账目、档案等交接手续,并对实物进行清点,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以保证网管中心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电子备课室使用、管理制度
一、各教研组在开放时间内使用本教研组指定的电脑设备,不得从事与备课无关的事情(如玩游戏等)。
二、爱护机房设备,正确使用,轻拿轻放,不准乱动设备,丢失或损坏要照价赔偿。
三、操作中发现问题要及时通知管理人员解决。
四、管理人员应尽职尽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及时解决,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五、进入室内要讲究卫生,严禁吸烟,不准随地吐痰、乱扔废品。
卫星接收室管理制度
一、卫星接收室是中小学校实施远程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并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持证上岗。
二、卫星接收室要有必要的防火、防潮、防盗、防高温、防强光、防尘、防静电设施,要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维修、保养工具和软件。
三、管理人员要根据教育教学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的需要做好远程教育资源接收、下载、处理、刻录工作。并将资源按学科分类、编制目录等工作,负责做好资源库的管理工作。联网学校应做好资源的共享,以方便教师的使用。
四、不得在计算机上安装与办公和教学无关的软件。严禁在计算机上使用未经杀毒的光盘、软盘、移动磁盘等外存储设备,以防病毒侵入。定期清理一次下载的各类IP节目内容,对已下载资源及时进行刻录拷贝,以保证硬盘有足够的空间下载资源。
五、严防非法信号攻击,对非法信息要立即清除,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不得传播、扩散。要定期对卫星接收天线进行检查维护,以确保信号的正常接收。
六、卫星接收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严禁使用刻录机进行非教学资源的刻录或营利性光盘复制。
七、要建立工作日志或周志,要建立卫星接收情况的档案,记载卫星接收系统的使用、保养、故障维修等情况。学期初有工作计划,学期末有工作总结。
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管理工作人员职责
一、负责学校卫星收视设备的管理。建立设备登记和资产管理档案。
二、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卫星接收设备的安装、调试和IP资料下载、编制、刻录等技术,并对教师进行技能培训。
三、管理和使用好远程教育的设施设备,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收集整理各种资料表册。
四、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修改系统和接收软件的各项设置;不得播放、接收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资源信息。
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安装与办公和教学无关的软件;不得使用未经杀毒的光盘、软盘、移动磁盘等外存储设备,以防病毒侵入。
六、按时、按要求做好资源下载、刻录光盘、播放收视流媒体等节目工作,并作好有关记录。
七、定期整理教育资源,作好资源备份工作。负责教育资源按学科分类、编制目录,打印成册,供师生查询、下载和应用。逐步建立远程教育资源库,并负责对资源库的管理。
八、严禁使用刻录机进行非教学资源的刻录或营利性光盘复制。
九、定期收集远程教育资源和应用效果的意见反馈。
十、负责对室内清洁卫生的督查。
电教器材管理使用制度
一、计算机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管理(登记)与维修由专职人员负责。
二、建立学校电教仪器设备账目,凡调进或购买的电教仪器、设备、器材等,要交财产保管员登记入账,财产保管员每学期要核准一次设备登记情况。
三、教学中需要使用各种设备的教师,必须提前与学校主管领导联系预约登记后方可使用。
四、任何人损坏电教仪器设备要照价赔偿,有意损坏者,视情节轻重给与罚款和纪律处分。
五、所有电教设备用完后应及时归还电教器材室,不能放在办公室或私自带回家,有特殊情况需带回家的教师要经主管领导签字方可带走。
六、学校一切音像资料及电教设备,如摄影机、数码相机、计算机、移动硬盘等未经主管领导签字不得外借。
七、所有放置设备的库房或工作间要做到人走窗关、门锁、灯灭,要害部门要有坚固的防盗设施和防火措施。
八、凡学校财产必须专人保管,非保管人员未经允许擅自动用者,一切后果自负。
九、若电教财产保管员因工作调离时,要办理财产交接手续否则学校有权不予办理调离手续。
十、教学、学习中发现设备出故障,使用教师应立即到电教办公室说明原因,由电教办公室人员根据情况及时排除故障。
计算机教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门窗应安装电子防盗设备,为防尘及遮光应挂窗帘。
二、每天24小时必须有专人负责网络教室的安全保卫工作。
三、做好网络教室的防火、防水工作;网络教室应配备适用于电气防火的消防设备。
四、加强防火、防盗意识,定期检查防火设备及防盗设备,保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五、网络教室电脑用电必须单独设线,不和照明电路混用,设专用配电箱(板);电脑必须设良好的接地线;每台电脑要配有专用插座。
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学生用手触摸电源线、插座、开关或灯具等不安全设施;非网络教室管理人员不得触摸所有的电源线。
七、下课后教师应组织学生有秩序的走出网络教室,不得在走廊上相互追逐打闹。
八、放学后要关门、关窗、关灯、关掉总电源,发现电路有问题要及时报告学校。
九、网络教室管理人员必须保障网络教室物理网络及互联网的安全,定期检查网络设备及网络的安全状况;不得将校内微机的用户账号及密码转告或转借他人,防止局域网内资料及相关权限外泄。
十、管理员必须做好电脑的病毒防治及数据安全防护工作。
十一、管理员必须定期对重要文件及每台电脑系统盘进行备份;系统备份文件及重要文件一律不得存放在硬盘的系统安装盘内。
电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一、学校电教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学校分管电教的领导和专(兼)职电教教师。
二、学校分管电教领导的职责是:负责制订学校长远和近期电教规划;利用各种会议和活动宣传倡导电化教育,调动全体教师的电教热情。积极推动本校电教活动的健康发展;定期检查、评估和总结学校电教工作;积极筹措电教经费用于电教器材、软件资料的添置。
三、学校专(兼)职电教教师的职责是:协助学校领导制订学期电教工作计划,配合学科教师制订各学科电教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情况编制、收集和管理电教教材,维修学校电教设备;组织教师开展电教教材、教法研究;收集、储存、整理电教资料和信息,总结推广电教经验;开展电教理论知识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电教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做好服务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职责
一、建立远程教育工作目标,加强应用管理研究。
二、制定远程教育教学教研活动计划。
三、有计划地组织教研活动和培训。
四、进行远程教学及课件的开发,指导学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五、进行具有信息技术特色的学校建设。
六、自行研发或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任务。
七、检查设备、资源使用情况,负责本学校的设备维修、维护工作,负责卫星收视点向光盘播放点的信息传递工作。
电教设备管理制度
一、领借电教仪器时,须与电教保管员当面检验仪器质量,对仪器本身的质量情况作好记载。
二、借出时,要填好仪器名称、型号、借出时间、借者姓名、仪器完好程度。
三、凡领借仪器,要细心保管,放置安全,并做好防尘、防潮、防晒、防磁化工作,搬动时忌碰撞。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放像机、收录机等设备不能带回家使用。
四、使用仪器要遵守操作规程,不能颠倒使用顺序。
五、投影仪要放置柜中,平面镜要关闭。电教柜要放正,每天抹去外部灰尘。收录机、电视机等要有罩布或置于包装盒、柜中。
六、要定期清洗灰尘,磁头要经常清擦。
七、银幕要挂正,注意保持清洁,不得损坏,有灰尘不得用湿抹布擦。
八、仪器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修理。
九、凡属违犯操作规程、粗心或使用不当引起的损坏,均由领用者负责修理好或赔偿。
十、学期结束必须及时归还,归还时由电教保管员当面检验其质量,有损坏者照价赔偿或修理,并做好记录。
电子白板使用管理制度
一、设备管理
1.电子白板设备管理的负责人是班主任,使用教师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妥善保管好设备的钥匙,其他人不得私自配钥匙。
2.班主任应在每学期开学时进行设备总体的查验复检,如有情况应当及时向学校汇报。
3.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的教师,必须按设备操作规程开启、关闭设备,合理使用并妥善收藏保管相关附带设备。
4.任课教师人离开教室时要锁好白板,并同时填写使用记录。班主任负责及时检查使用记录的填写。如下节课不使用,务请关闭设备,锁好控制台(包括体育课、实验课、计算机课等离开教室上课时和午餐时间)。
5.每天放学和平时不使用时,班主任负责关闭电源,锁好设备控制台,以防雷击等安全隐患发生。
6.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不能在电子白板上用手摸和画画,更不能用尖锐的东西刻划,不能自行开启、关闭设备。
二、维护管理
1.班主任要随时关注教室内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拒绝外来程序的装入。如因教学需要须安装时,请与学校网管老师联系,确认程序安全后再行安装。
2.教师不得传播、复制、编写病毒程序,严禁利用教室网络发布、浏览、下载、传送、反动色情及暴力的信息。禁止安装与教学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不得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
3.学校对教室多媒体设备每学期期中集中检查一次,每年寒假集中维护保养一次;每年暑假集中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更新、清洗投影机,并建立相关档案卡。
三、使用管理
1.上午、下午最后节课使用后,务请关闭各设备电源(投影机关闭后,应等投影机风扇停止运转后才能关闭总电源),并将遥控器、电子笔等妥善保管。教师每课使用后务必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并将黑板闭合。
2.使用的教师需提前五分钟做好准备。禁止频繁或非正常开、关机或拍打设备。不得随意拔插、拆卸各种连接线,不得私拉乱接相关接线。因违规操作造成设备损坏的,则由责任人予以赔偿。
3.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机,及时报告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4.电子白板使用后要及时将黑板闭合,防止白板积尘和被划痕,定期用微湿的软毛巾擦拭电子白板板面;请勿随便触动短焦投影机,定期对投影机出风口进行清尘保洁,以防使用过程中因排热不畅而自动关机。
5.控制桌内外要保持清洁,打扫时必须切断电源,尽可能减少灰尘产生。设备不得受潮、进水;控制桌上不得堆放书籍,禁放含灰、含水物品,特别是化学物品;定期清洁控制桌内外的灰尘。
操 作 规 程
【开机程序】开启中控总电源——
2、3秒后开启中控投影机电源(自动开启投影机)——计算机开机(需使用时)——展台开机(需使用时)
【选择信号】中控板面上选择需使用的信号(电脑、展台)【白板功能】点击计算机桌面上相应的白板系统快捷图标(一般情况下,开启计算机后,白板功能自行启动)
【关机程序】先关闭展台、计算机等,然后按一下投影机“开关”,(约2-3分钟后会自动关闭总电源)。切勿直接关闭或切断总电源,以免造成设备损坏。
6.小学艺术学科教育教研制度 篇六
一、艺术教研活动时间定为:音乐学科、美术学科为周四上午。活动时间为半天。
二、教研活动实行会后签到和交教研评价反馈表制度,二者具备则认定为参见本次教研活动。
三、教研活动有事须请假,不准会后请假。请假以学校教务处为准,如确因急事需个人请假的,在与学校联系后认定,请假原因公示。
四、经核实后,教研活动确属无故旷到和迟到,第一次记录未到教师,第二次向学校领导反馈;三次以上违纪教师将在教研会上以实名制反馈。(以前考勤记录均计算在内)
五、各级各项艺术学科现场教学观摩、听课,请尊重授课教师和现场学生,保持良好听课秩序,认真记录教学内容,教师第一次违纪以学校名称提醒个人,第二次当场以实名提醒,严重违纪教师将公示和向学校反馈通报。
六、艺术学科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评选竞赛等信息(理论试题与答案、考试图片、比赛项目顺序表、比赛名次奖项等)将通过平台向全体艺术教师公示,做到互相监督,公开透明。
七、艺术教学能手选拔、教学评课、论文竞赛、基本功测试等与中小学教学有关的各项竞赛一律以小学艺术(音美)教学研究会进行,音乐美术学科均各自为奇数评委,评委必须全部参与各项考评内容(含理论考试)。
八、艺术教师平时教研活动和工作情况将与学校督导评估中的教师“综合评价”挂钩,努力做到对艺术教师进行长期工作过程的客观公正评价。
九、教研所艺术教研室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请及时认真完成,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若经要求仍没有完成的将向学校反馈。
7.现代教育学科研究工作制度 篇七
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研究》的课题实验中, 我们选择了信息技术和科学两门课程作为整合研究的对象。我们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研究》的课题实验, 对学科教学整合, 特别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面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并形成以下观点: (1)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 课堂教学中的整合应以使用课件辅助为主, 通过演示过程、变化, 展示资料、现象, 阐述原理, 讲解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2) 教师必须同时认识到, 课件的运用不是唯一的方法, 也不一定总是最佳的方法, 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教学效果的工具, 是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 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 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而且, 要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而这个工具性应体现在教师、学生两个运用主体及课前、课堂、课后的三个阶段上; (3) 教师还应认识到, 命题评价和小结性检测也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 这方面不应该成为教育技术运用的死角。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把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主的, 包含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的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讲亦将其可称之为教育信息技术。而科学课的前身是小学的自然课, 它本来就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课程, 主要向学生介绍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科学常识, 现在称之为“科学”课, 可以说是实至名归。由于科学课中涉及天文地理、日常生活及自然界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和原理, 本身就容易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同时, 一些危险的实验、微观的现象、抽象的原理、漫长的周期等科学课中的难题, 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 而科学课应该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二者的成功整合将开创一个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新纪元, 有利于推动当前对于课程整合研究工作的进展。同时, 由于教育教学理念的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 通过针对性的特例学科对象的研究, 也有利于总结课程整合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因此, 在与课程整合相关的研究中, 本人选择了对信息技术和科学两门课程进行整合研究, 希望能够通过在这两门课程的整合研究中总结出的意义和方法, 为学科整合研究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经验。
通过一个周期的课题实验, 我们在学科教学整合研究, 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教学整合方面的研究上形成以下观点。
1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 学科教学中的整合, 应以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辅助的方式为主
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方式, 是最容易实现的。因为这种方式不仅对现代教育设施和环境的要求不高, 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工作难度, 选择的内容更适合教学内容, 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并且容易驾驭课堂活动的方向, 教学目标更容易达成。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课件。
1.1 演示型课件
它的作用主要是演示某些过程、变化, 展示资料、现象, 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文字、图案、声音、光影、视频、动画等阐述原理, 讲解方法, 吸引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科学课《呼吸和心跳》的教学中, 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一个演示型课件, 课件中利用柱形图分别展示了平静状态下和剧烈运动后的呼吸频率和心跳频率的对比, 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对此产生了鲜明直观的印象, 提高了教学效果。
1.2 交互式课件
这种课件的作用, 主要是加强师生互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一步一步验证方法、原理的学习过程, 获得成功体验,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过对于大多教师来说, 制作难度稍大, 消耗的备课时间也比较多。
2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 课件的运用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从课程整合的意义来看,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应无处不在
教师必须同时认识到,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中, 课件的运用不是唯一的方法, 也不一定总是最佳的方法, 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是促进教学效果的工具, 是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 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 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而且, 要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而这个工具性体现在教师、学生两个运用主体及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阶段上。
2.1 教师的运用主要是在课前和课中 (课堂)
2.1.1 课前
本阶段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主, 如查找适合教学内容的资料、制作课件等。比如在教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一课之前, 教师可以在网上查阅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这一科学原理的相关文字, 图片等教学资源, 并将其制作成演示型课件, 以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兴趣和加深印象。
2.1.2 课中 (课堂)
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以使用信息技术资源为主, 运用课件是最常用的方法, 但亦可运用信息技术即时解决一些相关难题, 同时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2.2 学生的运用应是全方位的
2.2.1 课前
本阶段学生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查找需要的资料, 为学习做好预习性的准备工作。比如在学习《呼吸和心跳》一课之前, 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查找、搜索相关的理论知识, 并了解测量方法。
2.2.2 课中 (课堂)
课堂中学习活动中, 学生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 或是在条件具备前提下,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即时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教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一课时, 在讲解完“万有引力”的知识后, 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说法和观点。
2.2.3 课后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课堂中未解决的问题, 或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或加以运用。还以教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一课为例, 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的闲余时间,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说法和观点。
3 教师还应认识到, 命题评价和小结性检测也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因此, 这方面不应该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死角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和检测也是教师的教学技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那么, 课程的整合研究也应该把这部分包含其中。
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需要让学生从作业、练习和测验中得到评价, 通过及时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 反馈间隔时间越短, 学生越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强化所学知识。一般说来, 每位教师都面对几十个学生, 批改作业或进行测验, 由于工作负荷大, 很难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 学生要同时学习很多科目的课程, 而部分课外的科学实验或观察又需要一定的周期, 反馈成果也具有滞后性。如果利用信息技术, 比如让学生用电子邮箱, 随时把自己的实验报告、学习成果传给教师, 教师也通过电子邮箱或校园网站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学生。这样一来教师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教学研究, 学生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
4 综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 我们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 而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 我们更倾向将其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把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 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 这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课程整合的目的, 就是增大学科教学的信息量, 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以使教学内容和活动更贴近生活, 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 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 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在学科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运用信息技术, 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 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文和, 刘向永, 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2]马宁, 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3]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电化教育研究, 2002.7.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整合 篇八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教师转变角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首先,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有利于教师从“传道”者转向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教师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再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利于教师从“授业”者转向解决实践问题的参与人。
信息技术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并且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同时有助于教师深入到生活中间,和其他学生一起去探索,在实践情境中向学生传授求真、求实、求新的精神,成为解决实践问题的参与人。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价值功能
1,创建自主、协作、开放的学习空间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计算机网络的通讯功能和共享功能,为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交流、讨论环境和条件,为协作交流学习提供了优良的平台。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共享特性和超时空性,使学习者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使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形成开放的学习空间。
2,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人们在完成了青少年时代的学校教育之后,还必须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远程教育,这种教育将贯穿人的一生,以便适应社会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这就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自我提升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形成。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使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习不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信息化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性、创新性的问题解决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1,各学科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以方向思维来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和创立新理论。
2,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具有跨学科、跨课时、跨年级段、多采取课外活动形式的特点。教师可把经过筛选的问题,通过围绕某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专题,将现代科技、自然、人文、经济和环境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传达给学生。此外,在自然课、劳动课、环保教育课中把新科技或新信息充实到教学内容上,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使学生从中获得较全面的知识。
3,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到德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卫生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上,因地制宜,多模式地开展整合。
9.现代教育学科研究工作制度 篇九
张北三中:梁熙
我于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德高为范”、“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政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服从安排,争挑重担,长期超工作量,无旷工,无病事假,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具有良好的思想和教育理论素养,在每年党员评议中均获得很高的评价。
担任信息技术教师以来,我一直担任了网络管理的工作。我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研究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并参加相关专业知识的提升的各种培训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我还积极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提供信息服务,积极指导学校教师应用网络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校园网的开始初期做好老师的培训工作,在校园网使用过程中为老师解决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注意平时老师在校园网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的收集工作,为学校的校园网平台改造献计献策。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的新阶段,其特点也是其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现代信息技术,即声像技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二是以教学设计为代表的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应用于教育。现实教学中,我对这两方面的较为重视,切实落实。许多课不只是应用了传统媒体或单一的声像媒体,而是能使用多媒计算机,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计算机不只用于演示,而努力发
挥人机交互的独特功能。我制作的《叶的组成》多媒体课件,就体现了这一点。
在校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投身教改,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下:
1、2006年6月 张北县2006信息技术课例评比 二等奖2、2006年10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创造力》市信息技术课例评比二等奖3、2008年12月 2008年张家口市信息技术学科案例评比 二等奖 4、2008年12月,《乐在其中》2008年张家口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5、2009年5月科研论文《激发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获得了张家口市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6、2009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第22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评审中,论文《其乐无穷》获得二等奖
除了日常教学外,我还承担了校级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辅导任务。我辅导的学生在省、市、区的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奖次,并2次被评为张家口市科技节优秀辅导员。
10.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
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晋江市养正中学 许远望
[内容摘要] 本文以我校师生运用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推进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为背景,通过典型范例,阐述了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说明了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在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 教学 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优化了教与学信息的传输过程,改变了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传统模式。它的高科技性促进了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念的确立;它丰富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资源为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空间;它的形象化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了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实施。
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创设一个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往往起源于灵感及大胆猜想。他们经过细心观察、分析,反复实验、论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终于获得成功。素质好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也是发散型的,头脑中经常灵感萌生。比如,他们在学习圆锥曲线时,经常遇到动弦的中点轨迹问题,难免会萌发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轨迹上的点不是弦的中点,而是弦上的一定比分点,结果又是如何?大家知道,方程与曲线是从“数”与“形”两个侧面对同一轨迹问题展开研究的。上述问题,从“数”的方面进行推理、运算,学生难以求出方程,即使求出来了,由复杂的方程也无法判断轨迹的图形。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技术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借助了《几何画板》,在“形”的方面下功夫,终于成功地作出了动弦的定比分点轨迹。通过鼠标的拖动,可以方便地改变这个定比,津津有味地观察各种不同情况下,轨迹所形成的曲线图形。他们做的是以前不可能进行的数学实验,得到的是书上找不到的有趣结论。
利用《几何画板》,学生很容易作出极坐标方程ρ=asin(nQ)的图象--多叶玫瑰线。这个图象,用原始的描点法是难以作出的。在欣赏玫瑰线的“花瓣”,随着n的变化而变化之后,学生产生了疑问:(1)为什么曲线总是花瓣形的?(2)“花”的瓣数与n的关系如何?疑问激起了思维的火花,他们从“数”的方面去研究,促进了自己智力因素的发展。
现代教学技术创设了开放、合作、和谐的课堂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模式,适应了现代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变革与发展。
多媒体的介入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模式。外语组为了使学生学好有关天气的词汇及日常交际用语,组织学生参与拍摄有关天气的日常对话录象带,并通过剪辑、加工,制成课件,让学生也上屏幕当当“小老师”。为让学生学习有关形容天气的副词用法时,在课件中设计了下雨、刮风、打雷等有声有色的动画,形象而直观地给学生一个印象:
11.现代教育学科研究工作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 制度配置 政策创新
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技能已经成为决定竞争优势的基础性因素。很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成功都归功于职业教育的成功,其成功在于构建了一个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些发达的现代职业体系应该引发我国职业教育界的思考,我国应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建立起一个足以撑起中国现代经济,满足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的需求的现代职业体系。当前,需要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制度配置和政策创新,并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
我们应明确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并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并使职业教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基于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理解,对其不同层面的特性剖析。
1. 注重体系的独立性和贯通性
我们要区分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特性的不同,并确定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的类型特色和发展方向,应构建与普通教育相互贯通又相对独立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 构建开放性和参与性强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我们应突显其开放性和参与性的特征。我们要在开放学制、学历、学习对象、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开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环境,使体系本身与外界环境进行动态的适应[1]。
3. 强调体系的协调性与适应性
现代职业教育的协调性,不仅是职业教育与普通初等、高等教育可以协调发展并有效贯通,而且强调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职业培训的现实需求。此外,适应性所指的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社会环境,两者应形成一种共生的动态平衡状态[2]。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配置和政策革新的对策
(一)设立综合职能管理部门,统一高等职业教育
当前,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衔接,因此,应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配置综合职能部门,对不同院校进行统一管理,或合并原职业教育处,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为使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有效的衔接起来,并畅通运行,应明确规定其综合管理机构的各项职能:第一,统筹高等职业教育规划和发展;第二,统筹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学籍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第三,统一设计和开发课程体系;第四,协调解决不同院校在学分互认、资格认证、教学管理及指导方面的矛盾与分歧[3]。
(二)调整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地区的职业教育重心
现阶段,我国以高等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要这一基本方针和策略。针对部分经济、教育发达的地区,要分流其职业教育,并做出战略性的调整,提升职业教育分流重心至高中后。在分流中应注意:
1.循序渐进的将初中毕业后接受职业教育的重心移至高中后,不可“大跨越式”实现分流。
2.区别对待和分类指导分流重心上移。省市及地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规定统一的时间表和统一的分流比例。
3.预防发生职业教育分流导致的学生多参与“应试教育”的现象。
(三)促进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合,构建培训教育并举的职业教育体系
突破传统的以正规学校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体系单一主体的状态,将职业培训纳入职业教育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使“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即为受教育者提供谋生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职业技能,而两者的区别是受教育的人群不同。两者的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有效的衔接,使劳动者在不同的职业阶段都能接受不同的职业教育,并获取相应的职业技能。尽管两者存在正规与非正规区别,但可以通过严格规范职业教育或培训,使受教育者获得的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价值相同,并具有通用性。
从职业教育领域的角度分析,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本质是相同的,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应将两者的教学和训练共同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以保证受教育者学习的统一性。同时,应对受教育者进行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教育和训练,并帮助受教育者通过学习获取职业资格。当前,我国的职业培训功能与职业教育功能是存在较多重合的区域,应明确区分两者功能的不同,使两者“各司其职”。因此,应开辟“职业教育”的新增长点——职业培训,建立创新性强、质量高、贴合市场的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应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路径,并通过落实新的政策做好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当前,深化理解和认识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首要任务,并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树立与之相配套的新教育理念,将现代职业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及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以满足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J].中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2013,13(04):127-142.
[2]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12):162-166.
[3]徐涵.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2,(12):118-123.
[4]姜大源. 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战略决策—德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与结构调整十大方略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0):112-118.
[5]刘峰.新加坡“立交橋”式职业教育体系给我们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3,12(05):123-156.
12.现代教育学科研究工作制度 篇十二
下面我就结合我校远教工作实际谈谈近几年来我们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上做的一些探索与收获。
一、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必须坚持的原则
1. 必须坚持实效性原则。
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 目的是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学科教学效果。因此, 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 而应讲求课堂教学实效。倘若教学中不兼顾教学所需及学生认知实际, 简单、机械地运用远教资源, 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是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例如, 在教学数学三年级“认识小数”例1、例2时, 教师运用远教资源中“媒体资源”创设的情景引入让学生初步从感性上认识分数, 知道分数与小数的区别以及小数各部分的组成。然后运用PPT课件形象的展示让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到商品的价格是以元作单位的, 从而学会用元角分说商品的价钱。再运用远教资源中的习题精选,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因此, 坚持实效性原则是课题研究工作取得实效的有效保证。
2. 必须坚持持续性原则。
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仅凭一时冲动、一会热情, 是不能奏效的, 我们要持之以恒, 把远教资源与学科整合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持续性原则, 是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成效的可靠保证。
3. 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
远教资源所具有的“声情并茂、知情并重,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等优势, 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不但为学生思维, 想象、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提供了材料, 而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课堂环境和时空条件。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认识》时, 新知教学完后, 教师播放远教资源“扩展资料”中对圆的介绍, 让学生不仅掌握了圆的特征, 还让学生了解了圆的发展史, 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还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也是一种激励教育。再利用“扩展资料”介绍“怎样找硬币的圆心”, 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书上没有的知识, 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情感和智力都得到了发展, 对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坚持发展性原则是课题研究工作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
二、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必须坚持的基本策略
1.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所需, 确定远教资源的应用方式。
如语文教学中对一些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 就选用远教资源“媒体展示”的相关视频, 结合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就能准确、深刻地理解其内容。
2. 教师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教学案例》, 确定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就一个教学内容而言, 教师应教给学生什么?无论是教科书还是教师用书, 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大都是按篇章 (语文) 、单元 (数学、音体美等) 而定的。教学中, 教师很难把握其单元、篇章、课时教学目标。利用远教资源“教学案例”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3. 教师要能够利用远教资源《媒体资源》, 创设开课情景,
激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之积极主动地完成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利用远教资源《媒体资源》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活动中。
4. 教师要能够利用远教资源《教案示例》, 确定教学形式与方法, 组织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 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远教资源成为学生认知、探究、解决问题的工具。
5. 教师还必须能够利用远教资源《扩展资料》, 开发课程资
源, 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最大限度地丰富、充实农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 发展其能力。这样, 不仅充实、丰富了农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余生活, 而且锻炼、发展了农村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加强远教资源利用培训,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每学期都必须有关于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 培训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一是组织教师观看一些相关科目的教学资源。二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三是校外培训后, 再进行校内培训。四是针对教师的需要进行的培训。如远程资源的查找和使用培训、多媒体设备使用培训、网上资源的查找及下载等。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完善考评制度, 激发主动应用
学校要制定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考评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周使用资源至少上一节课, 定期检查, 登记在自制的月检查表上并进行公布。使用情况将记入年终个人考核。针对个别不愿意使用的教师将硬性在个人年终积分中进行扣分, 针对年龄较大的教师可要求以使用光盘播放为主, 降低要求。
五、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大意义
1. 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 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了学生单一思维的定式。
(1) 在新型模式教学中,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有了增强。 (2) 新型整合模式教学, 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商学习, 学生的注意率一节课40分钟里面都比较高 (最低为85%) 。 (3) 对开放性和探索性试题, 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于具体情景中去解决问题能力较强, 体现了活跃的思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4)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 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信息素养有了明显提高。
2. 远教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增强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1) 教师现代教学理念能够较好地通过教学体现出来。 (2) 教师基本信息技术操作熟练, 计算机软硬件使用与维护知识以及网络的应用知识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地展示, 远教资源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 成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 (3) 提高了教师研究水平,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现代教育学科研究工作制度】推荐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0-14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09-20
韩城镇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计划07-11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5年发展规划07-16
现代教育理论下诗歌教学的价值研究08-22
乡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情况工作汇报10-03
洮坪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汇报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