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游仙诗萧衍,游仙诗的意思,游仙诗赏析

2024-10-24

游仙诗,游仙诗萧衍,游仙诗的意思,游仙诗赏析(精选4篇)

1.游仙诗,游仙诗萧衍,游仙诗的意思,游仙诗赏析 篇一

一、曹操游仙诗在游仙诗发展历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游仙诗肇始于屈原的《远游》, 诗人对“从王乔而娱戏”境界的向往, 以及对神仙世界的描写, 开后世文人游仙诗之先河。所以清人朱乾在《乐府正义》说:“屈子《远游》乃后世游仙之祖。”秦汉以来神仙道教盛行, 以神仙道教为题材的游仙诗也随之逐渐增多, 如《仙真人诗》、《八公操》、《练时日》、铙歌《上陵》及汉代许多乐府诗等, 这些作品大都充满着对神仙的顶礼膜拜和一腔虔敬之心以及对长生不老的企望, 意境单一。

曹操诗第一位大力集中有意识创作游仙诗的诗人, 他对汉乐府的进行继承和改造, 将许多旧体写成了游仙诗。《气出唱》、《精列》、《秋胡行》、《陌上桑》都属于这种情况, 这些题目都源于乐府相和歌辞, 乐府本身就有“缘事而发”的特点, 质朴沉郁, 宜于用来抒发情感。曹操利用这些乐府歌辞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想感情, 改变了之前游仙诗意境单纯的情况, 使游仙诗作为独立的类别出现于诗坛。

曹操之后游仙诗大量出现, 且多受其影响。其子曹丕、曹植都有游仙诗传世。曹植创作游仙诗, 开始以游仙名篇。《乐府诗集》中提到:“曹植又有《上仙箓》与《神游》、《五游》、《龙欲升天》等篇, 皆伤人世不永, 俗情险艰, 当求神仙, 翱翔于六合之外, 与《飞龙》、《仙人》、《远游篇》、《前缓声歌》同意。”稍后的阮籍、嵇康、郭璞等也创作了大量的游仙诗。尤其是郭璞的游仙诗, 达到了游仙诗的一处高峰。根据《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共收郭璞游仙诗十九首, 现存完整的有十一首, 有八首残篇。

因此可以说曹操的游仙诗在游仙诗史上占有关键作用, 它上承秦汉游仙诗, 下启魏晋游仙诗的创作发展。

二、曹操游仙诗的思想价值

关于曹操游仙诗的思想价值, 学术界向来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曹操不相信神仙, 他的游仙诗表现出积极的思想。另一种观点认为曹操晚年相信神仙, 他的游仙诗完全是悲叹人生无常, 追慕虚无缥缈的神仙环境, 追求长生不死, 情绪消极颓废, 是纯粹的“游仙诗”。这里笔者较认同第一种说法, 认为曹操的游仙诗表达了他强烈的生命意识和进取精神, 表现了他较为清醒理智的生死观, 也表现了他渴望招纳贤才, 建功立业, 完成统一大业的伟大志向。下面笔者从文本出发, 对曹操游仙诗的思想价值进行探讨。

《秋胡行》其一应当写于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之时。此诗共四解, 第一解写实, 主要描写征途艰险, “牛顿不起, 车堕谷间”, 独坐盘石之上, 弹琴奏清角之韵 (悲凉的乐调) , 忧心国事 (“盘石”典故借喻代天子伐有罪、“清角韵”典故暗喻忧心国事) 以致“意中迷烦”。第二解写遇到神仙“三老公”, 转入仙界描写。第三解为“三老公”自述生活环境, “居昆仑山”、“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 枕石漱流饮泉”, 但是诗人“沉吟不决”, 于是仙人“遂上升天”。第四解诗人又回到现实, 效法“正而不谲”的尊重周室的齐桓公, 希望发现宁戚那样的贤才, 像齐桓公西伐大夏那样, 取得西征张鲁的成功。这首诗可以说非常清晰地表达了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清陈祚明在《采菽堂诗集》中提到:“《秋胡行》一首, 戚然兴感, 生此彷徨, 意亦自叹。沉吟之累, 升天难期, 盖决绝始能蹈遐, 沉吟不免羁绊。‘遂上’之云, 情知近巫, 故定爱勋名, 归于霸业, 齐桓自拟, 已矣终焉。”

关于曹操游仙诗中表现出的生死观, 很多学者认为他追求长生不死, 笔者却认为曹操在游仙诗中表现出了比较清醒理智的生死观。《精列》中诗人先写“思想昆仑居”、“志意在蓬莱”, 表现对仙境的向往, 但最后又归结到“年之暮奈何, 时过时来微”, 珍惜剩下时光, 完成没有完成的事业。《秋胡行》其二诗人写到“天地何长久, 人道居之短”、“不戚年往, 忧世不治。存亡有命, 虑之为蚩”、“壮盛智慧, 殊不再来。爱时进趣, 将以惠谁?”等都表现了曹操对人生时间及生死非常清晰客观的认识, 并非是一味追求羡慕神仙长生不死、及时行乐, 而是追求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更大的生命价值。至于他在其他游仙诗中表现出的追求长寿, 是诗人现实中迫切希望自己完成统一大业而时不我待的的矛盾下的一种期望, 并非真正信服神仙。

由此可见, 游仙诗只是曹操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体裁, 他并非真正陷入追求神仙环境、幻想长生不死的虚幻之中。

三、曹操游仙诗的艺术价值

曹操游仙诗的艺术价值首先表现在独特的意象。诗中为我们呈现了众多的神仙意象, 如赤松子、王子乔、西王母、三老公、彭祖等。另外诗中也描写了大量了仙界意象, 如泰山、昆仑山、蓬莱山、华阴山、君山, 天之门、玉门、王母台等等。这些仙境奇观异彩、生动形象, 如《气出唱》其三:“乃到王母台, 金阶玉为堂, 芝草生殿旁。”仙人生活自由惬意, 令人向往, 如《气出唱》“乘云驾车, 骖驾白雾”、“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 郁何”, 又如《秋胡行》“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 枕石漱流饮泉”等。

其次曹操游仙诗语言强劲有力却又质朴自然, 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比拟等。《陌上桑》一篇中, 曹操连续用驾、承、登、济、至、见等17个动词, 写出了在仙界畅游的迅疾和内心的喜悦之情, 超越生命的快感洋溢在字里行间。《秋胡行》中诗人纠结于求仙与建功立业的矛盾, 最后选择建功立业, 诗歌因而显得慷慨大气。《精列》、《秋胡行》中诗人借用《诗经》表现手法, 将许多句诗反复吟唱, 加强了所要表达的不同情绪。曹操游仙诗乐府源于乐府诗歌, 继承了乐府诗歌自然质朴的特点, 颇有民歌情调。

再次, 曹操游仙诗气势宏大, 意境奇特优美。“驾六龙, 乘风而行。行四海外, 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 乘云而行 (《气出唱》其一) ”、“食芝英, 饮醴泉, 拄杖桂枝, 佩秋兰 (《陌上桑》) ”, 这些诗句充分展现了一个意境广阔、气势广大的场面, 洋溢着诗人的豪迈大气。

总之, 曹操游仙诗绝不仅仅是对虚幻仙界及神仙的盲目追慕和对长生不死的追求。对游仙诗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具有积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摘要:在曹操现存的诗中, 游仙诗占了近三分之一的分量。学术界对这些游仙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曹操信不信神仙及其游仙诗是否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 且目前没有得出较为一致的观点。但本文重点在于对曹操游仙诗价值的分析。首先曹操的游仙诗在游仙诗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次从思想价值上讲这些游仙诗表现了曹操渴望建功立业、完成统一的伟大志向和他清醒理智的生死观;再次从艺术价值上讲, 曹操游仙诗描写了独特的意象和奇异的意境, 语言强劲有力却又质朴自然, 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诗本身气势宏大, 意境奇特优美。

关键词:曹操,游仙诗,承前启后,思想价值,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节.魏武帝魏文帝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8.[1]黄节.魏武帝魏文帝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8.

[2]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7.[2]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7.

[3]王丽珍.求仙道旨在求功业[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1, (1) .[3]王丽珍.求仙道旨在求功业[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1, (1) .

[4]李玉英.曹操游仙诗对秦汉同类诗歌的超越[J].滨州学院学报, 2007, (4) .[4]李玉英.曹操游仙诗对秦汉同类诗歌的超越[J].滨州学院学报, 2007, (4) .

2.论郭璞《游仙诗》的特殊地位 篇二

郭璞《游仙诗》有鲜明的述志写怀、咏叹抒情特色,借“游仙”寄托现实感受和理想追求,突破了游仙之趣,是抒情诗在晋代的特殊表现形式,在空洞的玄言诗盛行的时潮下,以其情志抒写独放异彩。它是晋代难得的抒情咏怀诗,是晋诗中的珍品,在我国抒情咏怀诗的发展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游仙诗》第五: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圭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潜颖怨青阳,陵苕哀素秋。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此诗妙用比喻,形象地托物写志,抒发感叹。开始即表达了有志之士渴望施展才能的远大抱负,然而这样的追求在当时之世是难以实现的,豪门子弟即便是庸才,但凭借权势却青云直上;广大出身寒门的才德高尚之士却因无所依附,不得推举而默默无闻,终身沉沦。诗人在此怨愤地诉说了身遭黑暗世道排挤的不平之情,遣责了黑暗腐朽的仕进制度,深沉地感叹济世理想的失落和人生的失意,诗情充满愤激和哀伤。诗中的感叹和抒情由轻转重,由淡变浓,层层深入,真切动人,这实在是一首优秀的抒情咏怀诗。

郭璞《游仙诗》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上承屈骚而下启诗仙李白之作的重要环节。在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处于特殊的承传地位。

浪漫主义诗歌中描写超现实情境的手法一经屈原开创,便大大影响于后世。在曹氏父子、阮籍、嵇康、何劭、张华、张协及成公绥等人手里,对仙境鬼神的描写更显普遍,游仙的色彩更为浓厚,到了郭璞的《游仙诗》,“仙味”就更为突出,具备了自身的特色,实现了一个飞跃,使游仙诗作为浪漫主义诗歌之一,已独立为一种独特的诗歌类型,进一步开拓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园地。它以清新俊逸的笔调直接写游仙,通过想象把现实和理想比状为仙境,描写神仙们的生活和情趣,具有扑朔迷离的超现实特色,这比楚辞中常通过祭祀表现鬼神的方式前进了一大步,它的游仙之写更集中而突出,显示了继承中的超越。如《游仙诗》第六:

杂县寓鲁门,风煖将为灾。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陵阳挹丹溜,容成挥玉杯。姮娥扬妙音,洪崖颔其颐。升降随长烟,飘飘戏九垓。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

诗中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神仙欢乐图,在这超尘脱俗的迷人仙境里,仙人们自由适意,超然潇洒,悠然自得,愉情乐趣。这种境界只存在于理想梦幻之中,是诗人借助超现实的丰富想象虚构出来的,这反映了超凡的奇妙幻想和美好追求,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现实比况和超现实幻境在诗中交织,幻想由现实而起却超越了人世境况,实现了思想精神的升华,浪漫的情调淋漓毕现;在这样的精神和情感状态下,诗笔大胆夸张,想象神奇飘逸,描形画神、动作摹状活灵活现,气氛神妙,整个境界跃动洒脱,超凡不群……这些都体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技法和特征。《游仙诗》正是如此,以直接挥写超现实境界的特殊方式展示了浪漫主义诗歌的神采和魅力。可以说,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晋代以来,对《游仙诗》浪漫主义特色及其成就的评价很多,赞誉颇高。《文心雕龙·才略篇》记:“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郊赋》既穆穆以大观,《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这样评价是符合实际的,充分证明了浪漫主义诗歌发展史上,《游仙诗》所处的重要地位。

屈原到李白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从奠基到鼎盛的历程,两位大师的诗作中都含有突出的游仙内容和色彩。而郭璞《游仙诗》则直接以游仙为题材,肆情挥写,且他恰好处在屈李二人之间,因而从游仙风格的角度可以说:《游仙诗》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从屈原到李白的一个重要过渡,处于特殊的中间环节,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从屈原到郭璞到李白,的确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生成、发展、壮大到鼎盛的紧密连贯的历程。《游仙诗》现虽仅存十九首,且其中有九首是残篇,但它以游仙的特色上承屈原下导李白,极大地开拓和丰富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视野。可以说,《游仙诗》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由第一个高峰向顶峰进程中里程碑式的重要环节,在诗歌史上处于特殊的中介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在晋代的独特表现形式,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游仙诗》不仅在思想内容和精神情感上在晋诗中出类拔萃,在艺术手法和形式风格上也独树一帜。它显得“清新活泼,富有神采,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情怀飘逸。读起来有趣味,思之有情韵,它完全摆脱了玄言诗抽象概念的桎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形式美,对后代诗歌艺术起着重大的影响,是我国诗歌艺术探索史上灿烂的一页。

《游仙诗》长于驰骋想象,极富有形象性。它的想象神奇而丰富,常把现实理想世界想象成仙境,把仙境想象成情形活现的人生社会。通过想象展示超现实的事物,在想象中描写、叙述和抒发。在想象的基础上,还运用多种艺术技巧:诗中有大胆惊人的夸张,如“东海犹蹄涔,昆仑蝼蚁堆”(《游仙诗》第九首),既奇特又富于形象感;有生动传神的比喻,如第十四首中把才高德美之人比喻成芬芳的兰花,把平庸的权贵比喻成丑陋的“蓬芭”,把青春流逝的生命比喻成秋天的树叶……这些比喻既贴切又富于特色,把抽象的复杂的事物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引人,更好地渲染了游仙的色彩,增强了诗歌神奇感人的魅力。

《游仙诗》在遣词造句上也别具特色,诗句注重词采,讲求押韵和对仗,用词准确而生动。如第六首中“高浪驾蓬莱”中“驾”字就用得极好,用了比拟手法,写出蓬莱洪浪接天的气势,十分贴切而传神。诗人还长于用典,使诗句更精练,给人以清新俊逸,奇美不凡之感,语言充满独特的个性,富有色彩和表现力。

3.论《游仙窟》中的诗歌酬唱 篇三

诗歌酬唱这一传统历史悠久,古代士大夫除普遍怀有政治抱负外,更多的还是日常交往应酬,陈忠告,叙友谊,慰离情,或仰慕,或感慨,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诗歌。这些答酬作品或是友人、亲人间的问候及赋闲时期的闲趣作品。而这篇小说中的诗歌酬唱则是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见证。

作为中国小说开山之作的《游仙窟》竟是在20世纪初从日本传回故土的。郑振铎说“:这是我们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有趣的恋爱小说。”[4]《游仙窟》其作,情节并不复杂。大意写作者奉使河源,日晚途遥,夜入一家,遇年轻貌美之两妇人。自叙者通过诗歌传情,并与其中一人相恋,吟诗作乐,相谈甚欢。经过一天两夜,终与十娘如胶似漆,而后又不得挥泪告别的故事。

该作品论述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通过诗歌传情,相遇、相知、相恋的过程。诗歌酬唱在文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强化作品主题,深刻表达人物情感、内心思想活动,以及对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情节的发展都有巨大的作用。它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形象塑造的媒介,以戏剧化形式贯穿全文,在舞台艺术中获得了生命,在文中起纽带作用。

一、诗歌答酬在结构上的作用

(一)起承转合

李渔认为“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减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5]李渔论述了结构的重要性以及完美结构的创作手法。诗歌酬唱在《游仙窟》中成为文本结构的关键性因素,借诗歌酬唱达到对整个文本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控制。

《游仙窟》是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自叙者自述第一次到崔宅,就先咏一诗试图窥见女主人芳容,再咏一首描写“唇”“眼”“眉”进一步引诱其露面。女主人公回诗,却以“费精神”来回绝他,致使男主人公辗转反侧。最终男方才写下那封感人肺腑、风流潇洒的书启,向女方表达诚挚的心意。再以一首七言长诗送达,最后六句可称得上全篇文眼,最能触动女子之心。男女主人公还未见面,就已开始以诗为媒介进行交往。又是靠诗的作用,才得以见面。男女主人公因才华相识,相遇后因身世经历的介绍,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十娘将他安置,表示客人已经取得登堂入室的资格。而热情雄辩的五嫂更是两人情感发展的助推器。女主人公在接下来的的酒宴赋诗,也以积极活泼的态度对待,不似之前那般冷淡。

该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运用诗歌酬唱的形式进行交流,文章也以此来安排结构。男女主人公在赠答的交往互动中发现双方的优点,男方才华横溢,女方温柔体贴。两人游宴玩乐,饮酒谈天,也是靠诗歌酬唱增进感情,连五嫂这个搭线人也靠诗歌来给两人传情。男女主人公相约—相恋—相离,诗歌酬唱在结构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贯穿全剧的线索

诗歌酬唱在这篇作品中还以“红娘”的身份出现,成为贯穿全剧的线索。而以诗歌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这一艺术形式,以本文为最先,对后世文学也有较大的影响。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主要以咏物为题材,明为咏物实则借咏物以传达信息,互递情意。两人还引用《诗经》传情,将彼此的情感表露无遗。正是因为诗歌酬唱,才将男女主人公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也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引人入胜。诗歌酬唱在文本中把整个情节结构给贯穿起来,使文章变得流畅与圆润,没有任何的突兀。男主人公夜不能寐,给十娘写了长篇表白信,不料却得到“向来剧戏相弄,真成欲逼人”的回答,梦见十娘,“心中怅怏,复何可论!”,因而咏曰:

“梦中疑是宝,觉后忽非真。诚知肠欲断,穷鬼故调人。”[6]

十娘见诗,并不肯读,即欲烧却。僕即咏曰:

“未必由诗得,将诗故表怜。闻渠掷入火,定是欲相燃。”

诗歌在这篇作品里就是充当“红娘”的角色,男女主人公通过它促进感情,许下对彼此的约定。《游仙窟》是以诗歌酬唱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诗歌来传达感情,以诗歌来促进感情。诗歌是贯穿全文的关键,也是表达人物性格和心理的重要武器。

(三)悲喜转换的“纽带”

诗歌酬唱在小说中独具特色,它是寄托着情感与希望的凝聚体。男女以此定情,读者为两位年轻人的美好相遇感到欣慰,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郎有情妾有意是对美好爱情最好的诠释。但郎情妾意的两人却因为女主人的羞涩和婢女琴心的出现而未能确定心意,小说情节又向失望的方向发展。

颇有姿色的婢女琴心,到男主人公的身旁,十娘吃醋却不承认:“少府关儿何事?”五嫂为了激她,咏诗道:

“……戏蜂时隐见,飞蝶远追寻;承闻欲采摘,若个动君心?”

男主被误会“一箭射两垛”,两人的矛盾成为小说故事发展的高潮。男女主人公心意相通却因误会未解使本来趋于平淡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为二人的命运开始担忧,也为后续的发展留下悬念。男主人公又是靠咏诗以自清:“忽然心里爱,不觉眼中怜;未关双眼曲,直是存心偏。”十娘回曰:“眼心非一处,心眼旧分离,直令渠眼见,谁遣报心知。”

最后男主人公不得不离开此地,十娘曰:“人生聚散,知复如何!”

因而也用诗歌来表达她的依依惜别之情:“元来不相识,判自断知闻,天公强多事,今遣若为分!”僕乃咏曰:“积愁肠已断,悬望眼应穿;今宵莫闭户,梦里向渠边。”天晓已夜,两人俱泣,心中哽咽,不能自胜。

两人通过诗歌酬唱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让读者经历了欣慰—失望—平缓—担忧—好奇等情绪的变化,让小说的故事情节从喜到悲,再从悲到喜,再由喜到悲,“三喜三悲”的故事情节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强了戏剧感染力。

二、诗歌酬唱的物象选择

男女主人公以诗歌酬唱为手段,进行了心灵的探索和升华。从自述主人公给十娘写第一首诗算起,二人的心理变化都是靠诗歌酬唱来推进的。古代禁止男女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因此以诗传情就是最佳的情感表达方式。二人以诗歌酬唱的方式进行情感交流,侧面表现了两人的平等关系,也反映出两人行动和情感的自由。

诗歌酬唱所包含的物象众多:筝、尺八(笛)、眼、枣、梨、鞘、围棋、熨斗以及音乐歌舞后的笔砚、鸭头铛子,游花园时的花、李子等等,这些物象选择含蓄而大胆,渲染了男女调情的热烈场面,造成了很强的煽情效果。在十娘卧室的情节描写,作者也并没有一笔代之。而同样通过诗歌来委婉描绘,由手至腰……《游仙窟》是最早直接描写男女情爱的中国文学作品,但与色情小说相比,它的描写已算含蓄至极。例如,女主人公咏曰:

“映水俱知笑,成蹊竟不言。即今无自在,高下任渠攀。”

大量物象被一语双关地与情趣、欲望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媚而不俗。《游仙窟》选择这些物象作为诗歌酬唱的对象,其美学价值在于:它没有将男女情爱赤裸裸地展现,而是以一种含蓄优雅的艺术美的境界将其升华。象征和隐喻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达到了浓艳却不媚俗、戏谑却不肆虐的语言效果,使人类本能的行为反衬出一种艺术形式的朦胧美。物象的引用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留下无尽的想象与猜测。

三、通过诗歌酬唱看唐朝婚恋观

(一)郎才女貌

《游仙窟》中的男主人公游历四方、博学多才,在男女主人公问与答的前后诗歌酬唱中,他半是恭维,半是调侃,每次都优雅而又机智地回答了十娘的询问,显示了机智与才华。他还文武双全,凭借智慧和魄力,最终赢得众人认可以及女主人公的芳心。而女主人公艳压群芳,“人间少匹”,他对于女主人公沉迷不已,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女主人公美貌天仙、善解风情。

“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7]反映了唐代新兴士人的婚恋观——郎才女貌,是新兴爱情婚姻观念的萌芽。元明清时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就是受到了这种爱情婚姻观念的影响,打破门第观念,追求爱情自由,开后世才子佳人小说之滥觞。

(二)两情相悦

作品写男女主人公以诗歌做媒,生动活泼地表现了二人的真情流露。写诗传情,借诗表意,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与此前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截然不同,男性扮演绝对权威和征服者的角色,女性地位低下,甘心称卑,毫无自尊心可言。

从文章的描写看,就女方来讲,是“向见诗篇,谓非凡俗,今逢玉貌,更胜文章,此是文章窟也。”就男方来讲,是“向见称扬,谓言虚假,谁知对面,恰是神仙,此是神仙窟也。”在整个过程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逐渐加深感情的。

即将分离之际,他们依依不舍:“被衣对坐,泣泪相看”。下官拭泪而言曰:“所恨别易会难,去留乖隔,王事有限,不敢稽停;每一寻思,痛深骨髓。”十娘乃作别诗:“别时终是别,春心不值春,羞见孤郁影,悲看一骑尘;翠柳开眉色,红桃乱脸新,此时君不在,娇莺弄杀人。”下官咏曰:“忽然闻道别,愁来不自禁,眼下千行泪,肠悬一寸心;两剑俄分匣,双凫忽异林,慇懃惜玉体,勿使外人侵。”男主人公留给十娘“扬州青铜镜”,十娘又回赠他“手中扇”,最后十娘咏曰:

“天涯地角知何处,玉体红颜难再遇。但令翅羽为人生,会些高飞共君去。”

(三)大胆浪漫

男主人公在遭到女子“何须漫相弄,几许费精神?”的冷淡反应后,他夜不成寐,他仍不放弃,写下对女主人公极端倾慕的书信。最后六句感人肺腑,打动女主人公的芳心:

“莫言长有千金面,终须变成一抄尘,生前有日但为乐,死后无春更著人。只可倡徉一生意,何须扶持百年身。”

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是循序渐进的,诗歌酬唱的互动行为促进了双方情感的升温。女主人公在接下来的的酒宴赋诗,也以积极活泼的态度对待,不似之前那般冷淡。女主人公遣婢女弹奏琵琶,尚未发声,少府咏诗一首:

“心虚不可测,眼细强关情。回身已入抱,不见有娇声。”

十娘应声而咏:

“怜肠忽已断,忆眼己先开。渠未相撩拨,娇从何处来?”

男主人公极力称赞十娘的才情,十娘又被少府的书法折服。二人相互欣赏,使人联想到清初的“才子佳人”的小说模式也应深受其影响。此处也可窥见十娘与男主人公的爱情是大胆而浪漫的。

后来三人行酒令,赋《诗经》诗句,全部形迹已表露无疑。少府兴致正高,遂舞,著词曰:

“从来巡绕四边,忽逢两个神仙。眉上冬天出柳,颊中旱地生莲。”

欢乐场面的描写,结合人物的语言神态,特别是加强表达男女之情的歌词,人物巧妙地应对,增加快乐的气氛。

在张郎与十娘即将分别之时,男女主人公分别时互相赠诗留物以表忠诚。十娘以诗赠别:

“天涯地角知何处,玉体红颜难再遇。但令翅羽为人生,会些高飞共君去。”

此诗营造了哀而不伤的气氛以及大气温婉的姿态,男女双方不忍离别的真挚情感在诗中得到升华。小说结尾“余”离开“神仙窟”,在山水之间啼猿与别鹄的哀鸣中,“泪流千行,愁肠寸断。端坐横琴,涕血流襟”,长吟道:

“望神仙兮不可见。普天地兮知余心。思神仙兮不可得,觅十娘兮断知闻。”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张郎,以自身才华求取功名利禄与真挚爱情,体现了蓬勃向上的初盛唐青年知识分子的自信与积极。男女主人公的结合是以情感发展为前提的,没有传统封建思想观念的重压。相比以前的中国古代爱情小说,此篇反映了初盛唐时期人们对爱情婚姻观念的包容自由态度。

《游仙窟》对青年知识分子才学的赞扬、女子容貌的细致描述以及对情欲的大胆描写,反映出唐代士人由“父母之命”到“情投意合”的爱情观念的转变。小说主人公与十娘以诗歌酬唱为手段相遇、相知相恋,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男女平等关系上的美好爱情的期望和对儒家礼法的不屑态度。

参考文献

[1]许慎(汉),撰.徐铉(宋),增释.说文解字(卷二上)[M].中华书局,1963:32.

[2]顾野王(南朝梁),撰.陈彭年(宋),重修.玉篇(卷五)[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22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49.

[3]郑玄(汉),注.孔颖达(唐),疏.礼记正义(卷三十八)[M].影印[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1536.

[4]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56.

[5]李渔(明).闲情偶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4.

[6]张文成.游仙窟[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2:32.

4.游仙一梦到罗浮 篇四

他不禁驻足,轻声对黑暗中的梅花说道:“梅花若为女子,该是怎样的绝世芳容?”梅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听懂了他的话,颔首感谢他的赞赏。淡淡月色落在身上,一路花香盈鼻,松涛阵阵,满耳清音,他如行在梦中,有恍惚的欢喜。

下得山来,他在松林旁看见一间小酒肆,欢喜至极。进入酒肆,要了一壶美酒,就着月色,蘸着花香下酒。赵师雄抿了一口,惊讶不已,这酒竟是平生从未尝过的醇美,有着薄荷般的清凉,仿佛不属于尘世。梅花的香气也越发浓郁,那香气让人通体舒畅,不作他想。今夕何夕,得此良夜!一番小酌后,赵师雄已微有醉意,便靠在酒肆旁休息。

忽然,他听见一个柔和的声音轻轻问道:“公子不胜酒力了吗?”他睁开眼,却见一位清雅秀丽的姑娘正亭亭地立在不远处,她不过淡妆,装束也朴素洁净,却美极清极,令人见而忘忧。

赵师雄赶紧站起身来,深深作了一揖。那女子回了一礼,动作轻盈俏丽。赵师雄心中一动,总觉得似曾相识……是在哪里见过她吗?姑娘含笑道:“相请不如偶遇,小女子独饮也无趣,公子既然好酒量,我们不妨对饮一番。”这姑娘似乎有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赵师雄只能连声称好。

他与这女子交谈几句,只觉她芳香袭人,言语也清丽。寥寥数语,便让他如逢老友般欢喜。两人步入酒肆,坐定后,姑娘手执酒壶,轻轻往他的酒杯里倒酒。

幽幽芳香袭来,赵师雄只觉心旷神怡。原来,她衣袖中也散发着芬芳。他有些分不清,鼻端嗅到的幽幽冷香究竟是花香还是酒香,还是那姑娘身上散发的清香。

他端起酒杯,细细品了一口,只觉滋味比之前更为美妙。那姑娘也给自己倒上一杯。一杯饮毕,姑娘雪白的面庞上便漫上绯色,更增容光。月色微明,残雪晶莹,两人你一杯我一杯,喝得极是痛快。赵师雄不记得自己喝了多少杯,只记得那美酒沁过唇舌之时全身舒朗的感觉。

赵师雄将自己的生平经历细细讲给姑娘听,姑娘耐心聆听,不时轻轻点头,偶尔说上几句,却正中他的心意。他感到平生从未有过的欢喜。虽然与这姑娘是初见,但他已将她当成知己好友,心中悄悄浮起某种微妙的情愫。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下美人如玉,笑靥如花,两人一杯又一杯地饮酒。人生难得几回醉,赵师雄想,有这样一个与知己把酒谈心的月夜,此生足矣。

正在这时,赵师雄忽然听到一个清脆的童声:“姑娘邀了人喝酒,却不叫我来助兴。”他抬头一看,见来了一个绿衣童子,那小童眉清目秀,一身灵气。姑娘微笑道:“现在你来也不晚啊。”那童子一笑,便在月下跳起舞来,轻盈得像只小鸟。跳了一阵后,他便放声而歌,歌声极其清亮。赵师雄不由精神一振,又连喝了好几杯。醉意袭来,他感到有些恍惚,她明明离他那么近,却又感觉离他那么远。这时,姑娘觉察到他在看她,转过面庞来,对他微微一笑,丽色照人。

这是他对她最后的印象,然后就真的醉了,在绿衣童子的欢歌笑语中闭目睡去,梦中只觉寒意逼人。天发亮时,赵师雄悠悠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梅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

他惊讶地站起身来,昨天的酒肆、酒壶,还有酒杯呢?还有那个虽是初见却亲如老友的姑娘呢?蹦蹦跳跳的绿衣童子呢?梅花的清香幽幽萦绕,他无意识地一抬头,看到翠鸟正轻轻旋转,像极了昨晚绿衣童子的身姿。他恍然大悟,原来,绿衣童子就是这梅花树上的翠鸟啊。

可那淡妆美人呢?难道……梅花轻轻摇曳着,精致得像是工笔画一般,俏丽的花影让赵师雄心中一动—他初见淡妆美人时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因为她的风姿便极似这残雪中的花影。

那淡妆美人就是眼前梅树幻化成的吗?她是梅花的精灵吗?风一吹来,赵师雄又瑟瑟发抖。愣怔半晌,他才明白,原来真的是梅花精灵请自己喝酒,是梅花的芳香伴了自己一夜。在寒冷中,因为有花香相伴,自己并未被冻醒。

这时,月亮已经落下,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他要离开了,但是此次一别,和满山的梅花又将何时相见?和梦中的淡妆美人又将何时相见?他缓缓离开罗浮山,一步一回头,直到梅花的芳香完全消逝在空气中。

虽是惊鸿一瞥,却是永生难忘……

天苍苍,野茫茫,一句话道出大忧伤

玲珑邪僧:他说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美丽,都不及他第一次遇见你……的闺密。

令狐富贵:鸡腿饭的鸡腿掉在了地上。

上官小沫:不好意思,这件衣服没有大码。

钟瑜:从军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曾少贤:双方在微信上互道晚安,却又在烧烤摊遇见。

勿相忘:“原来如此”翻译成英语不是“Soga”吗?

叶少:应邀参加女神的婚礼。

阮软:那家酸辣粉今天没开门。

【游仙诗,游仙诗萧衍,游仙诗的意思,游仙诗赏析】推荐阅读:

游仙区文物保护工作汇报08-27

上一篇:文明礼仪的事迹下一篇:气象灾害电视报道策划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