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共11篇)
1.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 篇一
看《感动中国2012人物评选颁奖典礼》有感
冯家镇第十小学五年级 王凡
昨天,学校组织观看了《感动中国2012人物评选颁奖典礼》。
我认为,看这个节目其实就是一个超级“催泪弹”,使人们在刚刚过去这个喜庆的春节假期里,还获得有一个感受悲情的时刻。每一个获此殊荣的“英雄”其实都表演了一场悲剧,他们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的是永远的痛。
何玥是感动中国2012人物中的其中一个,她是一个十二岁小女孩,她在一次学校体检的时候查出患有肿瘤,她是一个爱帮助人的小姑娘,在她还可以说话的时候向爸爸提出捐献器官的要求,她的爸爸完成了她的遗愿,将她的器官捐了出去,救活了三个人。这么小的一个女孩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想着别人,真是太伟大了。
我讲的只是其中的一人,剩下的和她一样,都是为国家和社会付出了很多爱心的人,我非常希望他们能得到好的回报。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2.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 篇二
一、《感动中国》仪式性的营造与呈现
1. 活动行为的程序化
广义上的仪式是指由传统习俗发展而来, 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并按某种既定程序所进行的活动与行为[1]。程序化是仪式活动的明显特征, 这一程式过程不是机械的, 而是有一定意味的, 它寄托着人们的精神情感和价值理念。每年《感动中国》10位年度人物的推出都基本有这样几个环节:人物短片播放、人物出场与现场访谈、宣读推选词与颁奖词、颁奖仪式, 这些环节以人的活动形式严谨而有序地一一呈现, 因而就有了显著的仪式化特征。
2. 现场氛围的庄重性
除了程序性行为过程, 节目现场还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营造一种庄重、神圣的氛围:主持人持重的主持风格、简洁典雅而富于内涵的颁奖词、两儿童手捧鲜花穿过长长的通道走上舞台颁奖;天穹型的舞台空间、红黄为主的色调、舒缓悠扬的音乐、丰碑式的LED屏、镜头的大角度变换。上述元素营造了隆重庄严的舞台氛围, 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精神的殿堂, 在此感受着人格的魅力和道德的力量, 接受心灵的洗礼。
3. 电视制造的媒介仪典
《感动中国》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 以一年一度的媒介事件形式出现, 突破了日常节目的规制, 具备了媒介庆典的宏大性、庆典性、纪念性、仪式性等特征。这里的仪式性已经不同于民间活动的仪式性, 而是由媒介制造, 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一种行为和符号, 它突破了传统的小众仪式行为, 从而带上了全民性的精神讯号。
二、《感动中国》节目仪式性对观众心理带来的影响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 作为集体意义层面的盛典性仪式行为和一般的新闻人物报道相比, 会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其中仪式感在观众的接受过程中形成了推力作用。
1. 视听冲击力:让人获得庄严、神圣感
《感动中国》以严谨的程序性、恢弘的场面以及宏大的主题等所建立起来的有着鲜明仪式性的媒介空间和媒介情境, 在视觉上对观众形成视觉冲击力。现场恢弘空间的搭建、橘黄色为主调的灯光色彩的运用、主持人庄重严谨而不失温情的主持格调、颇具感染力短片的播放、音乐的及时烘托、电子碑揭碑仪式的设置、隆重的颁奖, 这一切, 无不对观众视听感觉形成冲击, 庄重神圣感油然而生, 进而凸显了“感动中国, 感动你我”的节目宗旨。
2. 形式影响力:让人获得融入、参与感
仪式往往会形成一定情境的场域, 在这个场域中, 所进行的是一种集体性的行为活动方式, 而且具有统一性、遵从性、感召性特征, 从众敬畏心理会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 参与到活动中去, 让这个集体团聚的力量更强大。《感动中国》的现场观众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会深深体会到, 这种参与和融入不仅仅是身体的, 还有心灵的, 有对感动人物推选活动意义的玩味, 有对个体精神内核的审视,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和融入。正如传播学者麦尚文指出的:“电视观众或其他渠道受众基于深度关注并进行自我观照的心理交流, 从而实现了对仪式的深度参与。”[2]
3. 心灵感染力:让人获得信赖、认同感
仪式是一种形式, 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一种有担当的承载。《感动中国》神圣、庄严、崇高的仪式感所寄予的, 是对我们民族家国情怀的崇尚和敬畏, 忠诚、善良、孝敬、爱戴、奉献、坚贞等等美德在这里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得到肯定和赞誉, 动人的故事、感人的事迹在这里得到崇敬, 精神内核通过有意味的形式得到呈现———庄重文雅的颁奖词意味着精神品质的崇高伟大, 电子碑上简洁的文字昭示着被推选人及其精神都是一座不倒的丰碑, 儿童穿过甬道进场敬礼、颁奖, 暗示着我们的道德传统生生不息。在这种仪式氛围中, 心灵怎会不得到洗礼和升华, 信赖感、归属感、认同感油然而生, 这不仅是对央视作为国家媒体所传递信息的信赖, 让受众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和归属感, 同时也形成了对于民族情怀、家国文化的认同。正是“借用仪式感的烘托, 让人们崇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 使主流价值标准融入到受众思想和行动之中。”[3]
总之, 《感动中国》在仪式性的营造和使用方面是较为成功的范例, 这种仪式性与该节目的主题内容、场面气氛、程序环节都是相契合的, 真正体现了媒介仪式传播信息、影响观念、承继文化的功能。曾有学者指出《感动中国》仪式单一化会造成观众的倦怠感, 这一点的确值得媒体人注意和警醒, 但无论如何, 《感动中国》都算得上是一档上乘的仪式性很强的人物颁奖节目。■
[注:本文为衡水学院2010年度校级课题《央视年度节目及受众心理研究》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10025, 为一般课题。]
参考文献
[1]吴晓群.古希腊文化仪式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2.
[2]买尚文.仪式传播视野中的“媒介庆典”——以CCTV《感动中国》节目为例[J].现代传播, 2010, 4:73.
3.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篇三
9岁的王玉金依偎在妈妈身边,也抽出一份报纸捧着阅读。他一边读着,一边用手抚摸着报纸头版上爸爸的照片。潘品红着眼读完报道,将报纸珍藏。
对英雄王锋家人的关注,仍从全国各地涌来。昨天,王锋的女儿王婷收到了特殊的“礼物”——“感动中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教授送的科普图书。
20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王婷被这位科学家身上的科研精神打动,以他为偶像。
4.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四
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
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为止的全部过程。
(二)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5.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五
在正式节目之前我看到了后台采访,了解到今年感动中国的现场视觉表现形式与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的现场视觉效果采用了“龙鳞装”的形式,就是将以往的获奖人物都“装订”在一起,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旨在让大家牢记前辈们的付出。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受感触。
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事迹。许许多多的事迹使我明白了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代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要向着这些前辈们学习,一起为社会,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那一份力量。此生无悔入华夏,愿得此身长报国。
6.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平凡的人做着一些平凡而伟大的事,他们用着不平凡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时代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
我们身为学生干部,也要成为同学们的学习榜样,在学校的工作生活中要像这些英雄楷模学习,用实际行动,表达爱,爱祖国,爱人民,牺牲小我,成就大爱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满满正能量,把人世间的真善美表达的淋漓尽致!
7.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七
我最喜欢里面陈陆的那一段,那一段也是我最感动的一段。看那一段的时候,我的眼泪虽然没有掉,但是我的眼睛总是不由的湿润起来。
这里面讲的是有个叫陈陆的人,他是中国消防队的教导人,他每次都最积极的抵达现场,他最后一次去拯救人民的时候,那时候是他连续第四百一十四次接警报!他最后一次拯救人民的时候是抗洪灾难,他们已经连续四天寻找生命了!我想:他们就不能休息一下下吗?因为陈陆他太长时间日晒水泡,脚都不能弯曲了!而且陈陆的脚板(脚的最下面)都肿起来了!那时候陈陆的体力已经透支了!但他依然咬牙冲锋!刹那间,大水坝被水冲走了!瞬间,好几吨重的挖掘机掉下来了,水迅速的往上涨,水流也越来越急。那时候,陈陆本来想掉头,不料,他的船撞到了电线杆,陈露坐的船翻了。四十多分钟过后,队员们成功救起陈陆坐的船上的三名队员,但坏消息是陈陆没有力气浮出水面!但是陈陆立下了中华民族精神。
8.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 篇八
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甘心做沉默的砥柱;高龄孤寡“五保”老人刘盛兰,残年风烛,拖着病弱的身躯,拾荒助学子,高贵的心灵在人间写下大爱;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守住誓言的陈俊贵;带领村民致富,甘做老百姓贴心人的段爱平;35年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的沈昌健;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的格桑德吉;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绝症母亲姚厚芝;在轮椅上度过青春,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的方俊明;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的龚全珍……
他们用毕生践行告诉了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们应该有的精神。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有这样的胸襟,我中国人民的未来不是梦,中国梦的实现更是指日可待。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以说,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缘于爱。
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疲于张开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眼前,就在处理中心,处处都有令人感动的人和事。有默默奉献、踏实严谨的老前辈,也有积极进取、钻研努力的年轻人,有关怀体恤员工的领导、也有相互关爱的同事,无论是精诚合作,永不言败的团队精神,还是拔得头筹,闪耀着独特的个人魅力,在一点一滴中都流淌着感动,撞击着我们的心灵。张开眼睛,去发现身边小细节中隐藏的,被忽略的感动吧!
爱需要传承。感动不只是一场晚会的激情,一次刹那间心灵的温暖,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诗人曾经说过:看一眼鸟儿的飞翔,就可以减轻心灵的重压,能激活潜藏在内心的某种渴望。感动,是我们内心被打开时的那一道优美的弧线。
9.2014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篇九
在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87岁;拾荒助学的“五保”老人刘盛兰,92岁;妇科医生胡佩兰,98岁;见义勇为者方俊明的母亲,84岁,仍能搬动高位截瘫儿子的身体;将军夫人、退休教师龚全珍,91岁。除了在平静中逝去的98岁的胡佩兰医生外,其他四位老人仍然健在,他们的平均寿命在90岁以上,他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的身边人也算是少有的高寿。高寿人群在全国道德模范中集中出现反映了一个人生的重要规律:佛教思想中有“静者寿”,儒教思想中有“仁者寿”,道教思想中有“德者寿”,有德者方能得“道”,此为“道德”一词的来历;有德者,心胸开阔、心地善良、心静安舒,此为长寿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静”、“仁”、“德”是统一的,是人最朴素最原始的心性表现。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中国文化离开了道教什么也不是,我们在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弘扬中华道德的同时,更要弘扬中华道德文化,《道德经》有云:“外其身而身荐”,如道德模范一样,心系身外、心系国是,造福他人和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同时“心外其身”,进入无我和忘我的境界,体才不为心所累,是养生、健康、身长荐于世的必要条件。此为至理,有必要宣而广之。
现代人为了追求生命的质量、追求幸福的生活,以自身为中心,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名誉成了精神的压力、过多的利禄享受成了创体的毒药。此所谓:求生生难长,求福福不至。
10.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 篇十
潘建伟同志一直活跃在量子信息论和量子论基本问题等领域的世界学术前沿,在理论与实验两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系统的、富有开创性的重要成果。他主要的学术成就与贡献有:第一、在世界上系统地开创了量子通讯的实验研究领域,包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输以及纠缠交换;在发现线性光学纠缠态纯化理论方案的基础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高精度的纠缠态纯化;首次实验实现了未来长程量子通讯的关键器件一一量子中继器;第二、首次成功地制备了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纠缠态,并由此首次完成了三光子和四光子GHZ定理的实验验证;第三、在连续变量的Bell定理、两粒子GHZ定理的证明以及多粒子纠缠分类等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第四、五粒子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实验实现,该成果表明我国在多粒子纠缠态的研究方面成功地超越了美、法和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进入国际领先水平。
在量子通讯的实验方面,潘建伟教授与合作者完成了几个关键性的实验,包括量子态隐形传输、纠缠交换、任意未知纠缠态的浓缩和纯化、量子中继器。这些成果为未来量子远程通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量子纠缠是量子通讯中的一种基本“资源”。多光子纠缠态的实验实现使得量子纠错和多用户量子通讯的实验研究成为可能。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多光子纠缠可以用来检验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检验量子力学与爱因斯坦定域实在论之间的矛盾〈GE定理),证实量子理论的空间非定域性质。在此方面,潘建伟教授的成果引用次数超过1100多次。空间非定域性和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连续变量体系的Bell定理及两光子GEfZ定理对于更加广泛地暴露量子论与定域实在论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杂志新闻网站NatureScienceUpdate、《科学》杂志的每周新闻、美国物理学会的新闻网站PhysicsNewsUpdate、欧洲|物理学会的新闻网站PhysicsWeb、physicsWorld、英国《新科学家》、《科学美国人》、《今日物理》〉的关注。其论文迄今为止被他关于量子态隐形传输以及纠缠交换的系列工作先后于1997年底被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评选为97年度世界物理学的十大进展之一;1998年底,被《科学》杂志评选为98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之一:1999年底,入选国家科技部年度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之一,并入选《自然》杂志百年以来物理学中21篇经典性论文;1999年底,他的关于多光子纠缠态的一系列实验工作被美国物理学会评为99年度世界物理学的十大进展;由于纠缠态纯化在远程量子通信中的重要性,2003年5月22日发表的《Nature》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该研究成果。
2004年7月1日,国际最权威的学术刊物《自然》杂志发表了潘建伟教授五粒子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实验实现,该成果表明我国在多粒子纠缠态的研究方面成功地超越了美、法和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进入国际领先水平。《自然》杂志称赞说:“尽管五粒子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实现非常困难,但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这一壮举,他们的实验方法将在量子计算和网络化的量子通信中有重要的应用。FP欧洲|物理学会评价,潘建伟的研究创造了多粒子纠缠态的新纪录,是在利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量子信息处理的努力过程中的重大突破。
潘建伟同志在国外学有所成的同时,也不忘报效祖国,他于2001获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并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气他于2001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负责主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该实验室近两年来在量子信息实验和理论两个领域都得到了重大的成果,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文章6篇。最近实验室的五光子纠缠和开放目的隐形传态论文由于其重要性,已经被英国《自然》杂志接收。
11.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观后感 篇十一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护胡培兰老人,都98岁高龄,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她的颁奖词是“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主持人采访她的时候她说:“对于病人,开药要以有效为原则,在有效的原则上,要以便宜为原则”这句话我记得非常深刻,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点像胡老这样的医生,那我们的社会又多一点和谐,少一点矛盾。当主持人又问她最怕的是什么,她说:“最怕的是躺在床上,什么都叫人做,叫人烦。”我听到下面有一些善意的笑声,真的是一句大实话,最让感动的是那么大岁数心中装的全是病人,真的叫我们这些年轻人汗颜。
还有两位老师,一位是悬崖边上的护梦人格桑德吉还有一位老将军夫人龚全珍。同为老师的我深深地为他们所感动,感染。格桑德吉是一位藏族姑娘,师范毕业后放弃城里优厚的工作依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当起了向村老师,每到周末护送孩子回家,孩子回家的路上都是悬崖,下面是滚滚江水,如果不小心掉下去我估计就尸首都找不见,看着都惊心动魄。培养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老师永恒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这样做的。不是远大的抱负,只是广阔的胸襟;不是华丽的说辞,只是纯净的灵魂。她是无私的边疆少数民族教师。我真的感到震撼,我作为教师自认为很有爱心,但在这位老师面前显得真的太渺小了,很格桑德吉这位少数民族的老师我能理解她做的一切都无所求,无所回报,她对孩子对家乡的爱是出于一种本能,而我有时很多的是有一种功利心,做什么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在这位老师面前我真的感到特别羞愧。还有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随将军一起回乡务农,当起了小学老师。当主持问她:说最美老师张莉丽想问她做一时的好人难,但做一世的好人就那么不容易了,问她是怎么做到的。“龚老师说:”其实一点都不难,我每天晚上都在想自己白天做了什么,看看是不是“好逸恶劳了”。我听着真的特别感动,真的是发自肺腑,她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我不知道那些打着为慈善名义作秀的人看到这位本可以“高官厚禄的古稀”老人会不会脸红。读她,我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主义,而理想主义者可以如何无私。读她,可以让今天的领导干部们净化一次灵魂。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义。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看感动中国颁奖的观后感】推荐阅读:
感动中国颁奖词百度08-13
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08-02
看2013感动中国人物有感07-07
2022年度感动中国获奖人物颁奖词及图片10-09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400字07-02
初中生的感动中国观后感10-09
观看《感动中国》节目的观后感800字07-05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优秀观后感有哪些08-12
2021感动中国观后感高一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