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2024-11-16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精选7篇)

1.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一

换药法是对疮疡、跌打损伤、虫咬伤、烫伤、烧伤、痔瘘等病症的伤面进行清洗、用药处理、包扎等操作的方法。通过换药,可以使药物直达病位,起到清热解毒、提脓祛腐、生肌收口、镇痛止痒等作用。

物品准备

治疗盘、酒精、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换药碗、弯盘、镊子、剪刀、探针、纱布、干棉球、油纱条、胶布;相应药液或各种散、膏、丹等外用药,必要时备药捻,酌情备绷带、橡胶单、治疗巾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至床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伤口,垫橡胶单,治疗巾,必要时屏风遮挡。

3.置弯盘于治疗巾上,揭去外层敷料,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引流条。如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浸润后再揭下,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和新上皮。脓液多时用弯盘接取,并擦净脓液。

4.观察疮面,用镊子夹取75%酒精棉球消毒疮口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疮面,去除脓腐。窦道深的瘘管可用药液或盐水冲洗,疮面较深者还要用探针试探深浅。

5.根据疮面的性质选择用药,覆盖伤口,胶布固定,酌情包扎。

6.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

7.污染敷料焚烧销毁,污染器械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干净,再灭菌后备用。

8.洗手,记录。

效果评价

①换药方法是否正确,体位是否合理。

②清洁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感染伤口达到清除分泌物、坏死组织及异物、引流畅通。

③了解患者对换药操作的满意度及心理感受。

护理及注意事项

①保持换药室的清洁,室内每日消毒。

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所有物品每人一套,先处理无菌伤口,再处理感染伤口,防止交叉感染。

③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疮面要清洁干净,勿损伤肉芽组织。

④药粉需均匀撒在疮面或膏药上,散剂调和干湿适宜,敷布范围要大于病变部位1~2cm。

⑤一般伤口应每日换药一次,脓腐较多的伤口每日换药1~2次。

⑥对汞剂过敏者禁用丹药,眼部、唇部、大血管附近的溃疡及通向内脏的瘘管均不用腐蚀性强的丹药,上丹药时须保护周围组织,勿将丹药撒于疮面外。

⑦颜面部的疔疖勿挤压,以防脓毒扩散。

⑧痔瘘患者每次便后需清洗肛门并换药。

⑨外敷药必须贴紧疮面,包扎固定要注意松紧适度,固定关节时要注意保持功能位置。

2.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二

1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积极转变观念

1.1 从90年代末期, 医院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重抓西医药治疗, 中医药专业人员进院比例逐年减少, 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也逐年下降,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整个卫生行业均存在这一现象;另外护士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认识不到位, 中医护理人才缺乏也是影响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院校毕业, 截止2011年6月, 全院193名护理人员中仅有24名中医院校毕业生, 占12.4%, 故大部分人员中医理论基础薄弱, 辨证施护能力较差,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较少。而中医护理不仅要求护士按西医学的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还要结合病人的病症进行中医辨证, 按照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2 2005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开展“以病人为中心,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 医院充分认识到中医发展的重要性, 转变观念, 要把中医药治疗优势充分得以体现。医院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 把中医的发展放在首要的地位, 加大投入, 引进中医人才, 2008-2011年, 招聘中医类研究生20名、中医类护理本科生5名, 西医类毕业生参加各类大专以上中医护理学历教育8名, 与江苏省中医院合作开展5项中医诊疗科目。护理部制定了中医护理发展规划, 对开展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2 加强同行学术交流, 提高护士素养

2.1 为进一步加强同行间的交流, 提高中医护理知识水平, 我院2008年、2010年成功举办了无锡地区中医护理学术讲座, 内容分别为“新生儿按摩排便疗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情志护理”等内容, 通过交流、讨论, 提高认识, 丰富中医护理知识内涵, 提高护士素养, 2次讲座均得到了同行的好评。

2.2 护理部4次组织护士长到三级中医医院参观学习, 学习他们中医护理的理念、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文件书写、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临床运用、中医护理科研等, 受益匪浅, 为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2.3 安排各级人员参加外出培训, 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护理骨干参加省级中医护理知识培训班, 吸取养分, 促进交流, 拓宽视野, 在中医护理如何与现代医学结合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了管理人员素养。

3 强化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奠定理论基础

3.1 由于全院医务人员的中医理论基础薄弱, 医院从2008年8月-2010年12月举办了一期“西学中”培训班, 医疗、护理相关人员均参加培训, 114名护士通过232学时的培训及考核, 对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结业考核, 114名护士均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

3.2 2009年护理部编写了《中医护士必读书》, 人手一册, 供护士学习, 护理部首先组织培训, 形式由全院集中、科室集中、个人自学三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而后护理部分4次组织考核, 80分合格, 合格率91%, 不合格者予以补考, 补考合格率100%, 科室每月考核, 通过强化培训, 护士能基本掌握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成效显著, 为开展中医操作技术提供扎实的基础。

3.3 护理部每年制定全院中医护理培训计划, 学时为35~40学时左右, 其中要求自学1/3, 集中培训2/3, 内容包括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培训、中医操作示范及考核、中医护理查房等, 并能很好的予以落实, 及时登记于继续教育学分册。科室也制定相应的中医培训计划, 并能很好的落实。

4 积极推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体现特色优势

中医护理操作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使用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 但临床上由于不常规开展中医护理操作, 护士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认识不够, 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为更好地推行中医技术在临床的运用, 护理部确定目标, 详细制定强化培训及考核计划, 要求人人掌握常用8项中医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每科室要常规开展2项以上的中医护理操作, 并做好登记及病例资料收集。

4.1 规范科室操作盘及操作物品。医院一直以来对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有6大操作盘, 对中医操作只建立1个盘, 所有的用物均放于一起, 护士取用很不方便, 针对这一情况, 护理部做统一规定, 各病区建立8大常用中医操作盘, 分别为耳针法 (耳穴埋豆) 、艾条灸法、拔火罐、穴位按摩、刮痧、湿敷、涂药、熏洗。

4.2 积极采购护理用具, 指导护士开展工作。由于护士对体穴、耳穴的定位不了解, 所以护理部及时采购耳穴模型及刮痧板等发到各病区, 并印发了人体常用穴位的定穴方法及作用, 供护士学习, 由科室护士长进行督查, 经过1个多月的强化学习, 护士基本掌握常用耳穴、体穴的定位方法及作用。

4.3 规范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护理部组织有中医护理基础的护士长、护理骨干对照操作流程标准练习中医操作, 达到熟练, 做到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然后为全院护士进行示范, 示范后各科室带教老师组织护士“一对一”练习, 通过2个月的强化培训,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护理部首先对护士长进行8项操作的考核, 考核合格率100%。全院质控组对全体护士20%的比例抽考, 科内质控组对科室全体护士操作考核, 8项中医操作考核合格率≥90%, 成绩记录存档。

4.4 通过强化培训及考核, 病区护士已基本掌握中医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但如何运用于临床, 一直是护理管理者困扰的问题。护理部与护士长二次召开碰头会, 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 均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护理部汇总各科室相关建议, 制定了积极推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使用的实施计划, 同时制定了科室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登记本。起步尤为艰难, 面临许多问题, 一是医生要开出医嘱, 护士才能执行;二是临床上医生大多为西医院校毕业生, 在认识上还不够到位;三是医生判断是否适合做中医操作也很困难。尽管如此, 护理人员没有退缩, 多次与医生沟通, 要求他们积极配合临床实施中医护理操作, 同时护理上变被动为积极主动, 护士长、护理骨干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对病人充分进行评估, 有适应证的病人及时与医生沟通, 进一步推行中医护理操作。3个月的临床实施, 医生基本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能主动开出医嘱, 护理方面继续对有适应证的病人进行评估、判断, 供医生参考, 医护配合默契, 现在全院各病区能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据统计2011年1-8月份在全院8个病区总计开展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1 345例, 其中穴位按摩484例, 穴位贴药307例, 中药外敷108例, 中药灌肠96例, 中药坐浴83例, 拔火罐70例, 耳穴埋豆70例, 艾灸法50例, 中药沐足16例, 中药理疗61例。

5 体会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 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和昂贵的医疗费用等问题, 已成为21世纪医学界的焦点和难点, 中医护理以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古老而又先进的护理理论、简便实用的操作技术、历史悠久的养生方法, 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 无疑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 使得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已从医院发展到社区、家庭, 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起到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作用[1]。如临床上采用针灸、耳穴埋豆、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等技术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埋豆、气功、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失眠;使用耳穴埋豆、拔火罐、外敷中药等方法减轻疼痛, 缓解便秘, 治疗褥疮等, 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在二级中医医院广泛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还面临许多问题, 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必须有医嘱, 需要医生方面的积极配合,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广泛开展;另外还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中医护理人才, 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 需要广大中医护理人不断探索与努力, 积极推广中医护理技术, 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3.浅谈中医护理操作在临床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79-01

1 中医护理的特点

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辩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即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护理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国际护理界的青睐。将中医护理特点有效运用于临床中,会有计划的突出护理工作的系统性,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和全方位的服务,从而促进人类达到最佳将康水平。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护理专业内涵的加深,使中医护理不断向多元化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性护理理念《中医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即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主城部分,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于强调整體观念,运用辩证施护的思想和方法,针对不同症状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患者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等信息,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正护反护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并确立患者的症型即存在或潜在的将康问题。中医护理中整体观时强调人是一个一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辩证施护是利用四诊法、中医八纲辨证法提出因时、因地、因人、因地制宜的护理措施。

2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普及不够的原因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二级医院开展项目较少,中医特色专科部分应用,普通可是偶尔应用,仅局限于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保留灌肠、穴位注射等。

2.1 护理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的《中医护理常 规、技术操必须在有遗嘱的情况下进行作规范》一书要求操作前要核对医嘱。《护士条例》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的规范的规定。在临床中医生不开医嘱;护 士就无法开展这些操作技术。[1]

2.2护士编制不足制约了护理技术的普遍应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保健意识的增强,新农合、医保的普及,住院病人和重症病人的增多,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的增加,医院的改建和扩建,并且在职护士中,绝大部分是年轻女性,面临怀孕、产假、哺乳等。尽管大部分医院聘用的护士人数逐年大幅度增加,护理人力资源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政府对医院建设投入不足,多数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基本靠自收自支,也是限制护士按岗位、工作量编制的重要原因。同时开展的部分护理操作技术项目,如穴位按摩、拔火罐、艾灸、刮痧等需要一定的时间,操作时需要忽视一直在床边观察,因在岗护士人数少,大量的护理工作如静脉输液、护理文书的书写、发药等占去了护士的大部分时间,护士没有时间去从事这些操作。

2.3护士没有掌握此技术 中医医院在职医护人员中,大部分护士从西医院校毕,中医院校毕业的总人数的比例很小,,仅有小部分护士有过系统的学习中医理论和技能的经历,护理本身中医基础理论底子薄,在工作中缺乏指导工作的理论依据,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理论的开展。医嘱少,实践机会少也直接影响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强度。[2]

3 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3.1 出台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激励机制,提高其绩效考核的比例,科室内加强医护沟通,医生主动下达有关的遗嘱。共同为病人进行中医知识宣教,医护配合首先在中医特色病症,重点中医专科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突出中医特色。从而形成一整套的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常规。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辩证施护措施落到实处。采取医结合的方式,提高病人的疗效。

3.2 护理部应积极申请按护理岗位的任务、实际工作量、所需业务技术水平等,对护理人员进行配置、按需设岗,分层使用;节约人力资源,把护士的时间还给患者,为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提供足够的时间,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升中医护理的内涵。

3.3 培养一批中医护理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利用医院现有的骨干对护理人员进行分批分期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强化集中培训,或让护士到针灸科、康复科等轮转,或定期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能比赛,或将护理操作技术的运用纳入综合质量考评之中,最终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中医护理骨干,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开展,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晓蓉 我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护理,2002,8(5).

4.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四

① 适用范围

◆ 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疼痛、腹冷泄泻、呕吐等症状。

◆ 减轻跌打损伤等引起的局部瘀血、肿痛等。

◆ 扭伤引起的腰背不适、行动不便等,以及风湿痹证引起的关节冷痛、麻木、沉重、酸胀等。

② 用物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竹铲或竹筷、棉签、凡士林、双层纱布袋,另备大毛巾、炒锅、电炉、药物、白酒或醋。

③ 操作方法

◆ 药包准备:

将药物加白酒或醋→放入锅中混匀→文火炒至60~70℃→装袋→大毛巾保温(用时50~60℃)。

◆ 携至床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医嘱。

◆ 根据病情取合适体位,暴露药熨部位。

◆ 患处涂一层凡士林,将药袋放到患处或相应穴位用力来回推熨,力量要均匀,开始时用力要轻,速度可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可增大,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过低时,及时更换药袋。

◆ 操作时间: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

◆ 药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防止烫伤。

◆ 药熨后擦净局部皮肤,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5.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五

2018.01.09 技术1耳针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禁忌证 :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技术2艾条灸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

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技术3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目标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禁忌证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技术4 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目标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技术5 刮痧法

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目标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技术6 湿敷法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 症状。

禁忌证 :疮疡脓肿迅速扩散不宜 湿敷。技术7 涂药法

涂药法是将各种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

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技术8 熏洗法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目标 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2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3 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4 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禁忌证

6.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篇六

一开展本课题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 广大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药, 对中医药知识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 培养具备中医素质的护理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具有中医适宜技术的护理毕业生定会发挥其作用, 为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目前, 中医适宜技术的广泛应用, 其易学、易用、见效快、成本低的优势已被社会广泛认可。但其培训往往针对在职卫生服务人员, 在中职院校鲜有对在校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培训。本课题从实际需求出发, 依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我校中职在校生及师资的实际情况, 摸索出在中职卫生学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

二如何筛选适合在校生学习的中医适宜技术

笔者本次教学改革以护理专业在校生的中医护理课程为载体, 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新增加的教学内容, 如何在这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出学生中医思维能力、进入工作岗位后中医技术的再学习能力是值得授课教师思考的课题。为此笔者请教了临床专家、临床带教老师, 以及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实习学生、毕业生在进行临床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操作中面临的困惑。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计划安排以下教学内容:

1. 耳穴教学内容的确定

围绕着中医适宜技术新加的教学内容——耳穴的教学设计, 中医教研组多次召开会议, 探讨耳穴教学的知识点、教学学时、理论与实践课的开展等问题。根据我校护理在校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知识点,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医适宜技术的兴趣, 又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学以致用, 让学生体会耳穴的神奇疗效和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 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 林莺等认为学生组成团队练习、实践、合作与交流, 收效较好。在此次教学中, 安排学生以寝室为单位组成学习团队, 方便上课时、下课后学习交流。王磊等提出通过听、看、画、记教学法, 强化学生对耳穴分布及定位的记忆,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推拿教学内容的确定

中医护理教材中有对推拿的介绍, 但并不是很全面和系统, 此次中医适宜技术——推拿教学内容以课本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情况, 对推拿基础知识进行删减, 另增加两个具体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 即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泄、三部推拿法治疗失眠。

3.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教学内容的确定

冬病夏治是中医特色护理, 是常用的中医适宜技术之一,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经反复实践证明, 在炎热夏季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穴位贴敷安全价廉, 男女老少皆宜且患者无痛苦, 越来越受到广大医院和患者的肯定与欢迎。经过课题组成员及中医教研组教师的研究, 一致认为,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冬病夏治的基本理论及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操作流程。穴位贴敷用法简单, 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作为首选教学内容。

4. 具体病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教学内容的确定

文献显示, 中医适宜技术的综合使用在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中发挥了很好的疗效。这样可以依托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时间有限, 选择常见疾病的治疗作为案例, 学生学完后可以及时操作, 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查阅文献, 根据我国国情, 课题组成员及中医教研组教师召开数次教学会议, 研究教学内容, 一致认为选取老年性高血压的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作为本课题的教学内容。

5. 其他教学内容的确定

中医适宜技术内涵丰富, 有音乐疗法、药浴疗法、传统功法 (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 等。在本课题的研究中, 仅仅选用了很少的一部分引入中医护理的课堂, 比如音乐疗法、药浴疗法、传统功法 (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 等作为此次教学内容的辅助内容。简单介绍, 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四季养生音乐, 观看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功法视频,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医适宜技术的多样性, 体会中医传统疗法的神奇疗效。

三教学改革面临的难题与解决方法

1. 师资问题

本次研究中授课教师主要为中医基础知识扎实的中医教研组教师, 通过自学、网络学习、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拓展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内容。此次较好地完成了相关授课任务。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中使用广泛, 在随后的一系列相关教学中应逐步完善中医教学团队的建设, 聘请临床专家进行阶段性授课, 将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独特、操作流程规范、病人乐于接受、主动配合的中医适宜技术融入授课中, 使学生受益。共同开发教学讲义, 形成独具特色、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校本教材。

2. 教学场地问题

本此课题研究的教学主要在校内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中医实训室等场地完成。第一课堂为理论课堂, 在教室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理论知识的授课;第二课堂为理论课堂的拓展, 利用网路资源, 介绍一些中医网站, 拓展学生获取相关中医知识, 利用按摩师培训班的上课时间, 介绍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知识。

3. 教学方法问题

在实际过程, 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反馈, 积极调整, 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专题讲座式教学法, 学生反映良好。

4. 学时有限的问题

中医教研组教师多次研究, 一致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时间。开拓第二课堂, 利用自习课、晚自习、周末等进行中医适宜技术教学;利用网络资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介绍中医网站等。确保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 保证新开展教学内容能保质保量完成。

5. 教案设计的问题

有关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内容, 目前没有统一的教材, 教案设计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趣味性的原则。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性强, 应注重实训课的教学设计。

四本次教学改革的不足之处

第一, 笔者在本课题的教学研究中发现中医护理教学的深度不够, 有待在随后的教学改革中解决。第二, 在拓展第二课堂时, 采用自愿的原则, 并非所有学生都参加, 不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相关教学知识;其自学能力因人而异, 自学能力强的人, 学到的东西就多, 自学能力弱、依赖性强的学生学习效果可能不理想。第三, 中医适宜技术内容极为丰富, 既有优秀的中医养生文化, 又有操作性强的技术规范, 此次教学研究集中在部分中医适宜技术上, 对优秀的中医文化未深入涉及, 不够全面, 有待后续的教学研究。第四, 教学场地问题, 仍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实训场所。让学生深入临床, 顶岗实习。第五, 师资培训, 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没有充足的时间参与临床, 参与学术会议, 不能把最新的技术有机融入教学中, 使得教学内容不够充实。

五展望

经过近一年的中医护理教学探索和实践, 探讨了中医适宜技术在学校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初步摸索出一套与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通过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引入, 收到较好的效果。

探索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核心之一就是培养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人才。课题组成员在教学研究中, 把该如何引入教学, 如何使护理毕业生具备良好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能力作为研究重点。为了促进中医适宜技术的合理应用, 发挥其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 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情况,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中医适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筛选、引入、评价、创新等指标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摘要:本课题从实际需求出发, 依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结合我校中职在校生及师资的实际情况, 摸索在中职卫生学校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模式, 以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护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莺、纪峰.耳针实践教学的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

[2]瞿真、李晓蓉、王育红等.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10)

[3]余信国、周育瑾、赵鹏等.中医适宜技术社区应用模式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5)

7.浅析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影像制作 篇七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影像制作

一、影像制作的目的和意义

护理学基础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要求很高,而教材存在不形象、不直观的缺点,学生要想通过自学掌握护理操作技术难度很大。而教师课堂理论讲授和小组操作技术示范、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的教学模式的缺点是教师难以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反复示范讲解,特别是学生在课外练习遇到疑难时。无法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并解决问题,导致学习效率低且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虽然护理操作技术还有VCD辅助教学,但内容陈旧,不符合教学的要求,不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也不方便学生进行课外练习。

笔者根据学生、学校、医院的实际情况,运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在一起,编写录制了一套护理操作技术影像,并安装在触摸式电脑上,作为知识快速查询工具放置在实验室供学生随时使用,既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又解决了课外练习无老师指导的难题。准确、规范的操作技术影像具有生动形象的效果,能起到辅助教师强化教学效果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影像编录时融入案例教学和护理实践情境模拟,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避免单纯注重技术操作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二、影像制作的依据和特点

影像制作的依据是2007年卫生部对50项护理技术操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广西卫生厅2008年新制定的55项临床护理技术的操作标准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材。本次制作特别注重护理技术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注重护士仪容仪表、操作前后的评估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护患沟通,强调操作后的整体评价和用物的正确处理,增强护士职业防护和法律意识,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三、影像制作的方法和技术

(一)编写剧本。剧本内容包括每一项操作的目的、用物准备、流程、重点难点、注意事项、评价标准、情境设计、案例模拟,并配有操作解说词。

(二)培训演员。由我校近几年在广西教育厅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选手担任演员,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技术指导,要求符合操作原则,动作准确规范、娴熟优美,充分展示护士风采。

(三)拍摄制作。拍摄前布置操作环境,准备摄影器材和操作用物。了解操作目的和要求,提高拍摄效率。利用计算机技术整合编辑资料,配音合成,做到图文并茂,详细清楚。

(四)配置使用。整合编辑拍摄资料,安装在触摸式电脑上,并放置在实验室供学生随时使用。

四、影像制作的创新之处

(一)充分利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结合起来,对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进行了直观的讲解和演示,使难以准确理解的动作变得形象,学生容易学习和记忆。同时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临床操作体验。通过建立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多媒体知识库,开拓了护理专业教学学科建设的新局面。

(二)方便学生自我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影像制作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启发学生带着临床思维实现理论知识向应用技能转化为目标。学生可有选择性地快速接触相关操作知识,根据需要反复浏览播放,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无限制地反复讲解演示的问题。同时,每项操作均有评价标准,使学生通过自行测验及时掌握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方面改革。影像制作顺应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以临床应用为目标,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包括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等具体流程的实施;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技能。

(四)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建立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多媒体知识库,能为护理专业学生和在职护理人员自学提供有力帮助,并实现资源共享,也可解决边远地区缺乏护理师资的问题。

上一篇: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下一篇:电子工程系学生会下学期学年宣传部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