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面临六大难题

2024-08-23

职业教育面临六大难题(精选5篇)

1.职业教育面临六大难题 篇一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与教育质量监测,两者有很大差异,因此,如果对两者的差异认识不清,如果以教育质量监测代替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的设计和结果会偏离《意见》的精神及要求。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不等于实验标准和模式

2013年《意见》明确给出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要求、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要求和认真组织实施要求,并规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必须要符合上述要求。《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给出了20个关键指标、上百个指标考查要点。从实验系统工程的角度看,《意见》和《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并没有给出实验开展的基本架构和标准,具体包括:实验的理论架构,含测量、诊断、甄别、评价等的理论架构;实验的技术架构,含测量、统计、分析、诊断、甄别、评价、结果呈现、使用等技术架构;实验的标准架构,含测量、诊断、甄别、评价等维度及标准体系与结构;实验的内容架构,文件中虽然给出了评价内容,但没有给出内容结构;实验的结果架构,即测量评价的过程与结果数据结构(结果呈现);实验的结果应用,即结果应用的要素和结构(怎么用、谁使用等)。

美国教育评价发展的历史带给我们若干启示。美国大型测试分数报告主要源自两大测试体系:一个是由国家教育进步评估组织(NAEP)向公众发布的国家报告卡及参评州的测试报告;另一个则是各州基于课程标准对3-12年级学生实施标准化测试,生成独立的州学业报告。国家报告卡的报告框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测试成绩的总体趋势,各组学生的成绩比较,学科领域的成就水平描述及各州学业成绩比较,并以常模参照和标准参照的方式报告学业成就的变化。与NAEP报告相比,州级报告除了以图表呈现3-12年级各类学生达到及格、精通、优秀的人数及比率外,对参评学生的分类指标更具体。增设了如残障儿童,提供适应性测试情况,参与“联邦Title 1”项目,入学时间,是否移民等指标。

美国标准测试分数报告具有4种功能:提供相关方教育信息,监测全国教育质量,实施绩效问责制度以及监督不同群体学业成就机会。而州的学业报告主要用于教学改进及对学区和学校的绩效问责。

无论是从国外教育评价的先进经验看,还是从理论和技术的角度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意见》和《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的指导下,通过实验开展至少上述6个方面的探索,并同时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验验证、科学鉴定及相关配套制度、机制、资源等问题。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需要破解的理论、技术难题

依据《意见》和《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的要求,本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应确立的评价指标、标准体系等,除教育质量监测之外,主要涉及到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以及标准化考试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都有其需要解决的理论、技术与方法难题,唯有清晰认识到这些难题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难题,才能确保改革实验取得成功。

中小学生学业评价需要破解的理论、技术难题。我国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给出了“三维”学科教育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育目标不再是过去的“双基”目标,而是“三维”目标。

依据三维学科教育目标与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业评价应解决学生、学校在学科教育上的“三维目标”测量与评价问题,而不再仍局限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两目标测量评价。如果能科学可靠地实现对学生学科学习的三维目标评价,也就在学科教育方面,突破了“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的关键问题之一。

然而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者、应用者回避了在“三维”目标学业评价上的突破,采用通过对学生其他方面的评价(主要是综合素质、社会调查),来推理或相关分析等间接解决“三维”目标中的非双基目标之外的其他维度评价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还没有从理论和方法上突破学生学科学习的三维目标测量与评价难题。显然,这个问题是绕不开的,更何况2002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及相关文件,明确要求了学业评价的新的目标、标准和依据。

就学业评价而言,评价理论、标准、技术和方法的设计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首先要符合国家提出的关于教育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新要求,即评价要在“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其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诊断、改进功能的实现;其次,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要求,即符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以及据此形成和完善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最后,评价结果要能与国际学业成绩评估接轨。以这三者为前提条件的学业评价技术,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要有机整合国际知名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多元、多维的测量和评价技术模型,使学业诊断和甄别有据可依。

二是要在试卷结构、试题赋分、计分和统计分析上,依据认知行为与思维等的发生过程,设计新的多元、多维的分数结构,为学业诊断和甄别提供丰富的信息,也为不同测试之间的等值转换提供重要的参考。

三是在成绩报告方面,应学习和借鉴国际大型标准化测试的报告系统,不仅能提供数据多元、多维、多重比较结果,而且能提供面向不同群体的数据报告,从而能为教育咨询等提供可靠、可信、有效的科学工具,也能为教研、教学、管理等提供可靠有效的科学平台和工具,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操作平台,从而得以实现突破“在评价内容上重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评价方式上重最终结果忽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使用上重甄别证明忽视诊断和改进”的难题。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破解的理论、技术难题。此前各地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依旧还存在以下问题尚未解决: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概念界定不清;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方法、技术不科学,存在一定主观性、随意性和随机性;结果不够全面,缺少可比性;评价过程不规范,不透明,公信力较差等等。

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较为发达的美国会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后,“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或“情境性评价”作为评估学生综合素质,并作为标准化考试评价方式的重要补充被提出之时起,经历了表现性评价兴起期,表现性评价快速发展期,以档案袋评价法为代表的表现性评价全面推开期,档案袋评价法的电子化和信息化时期以及档案袋评价法深入发展期。如今,全美采用档案袋评价法的学校已经跨越从幼儿园到大学,群体从学生到行政人员,应用范围覆盖学生的毕业、教育问责、教师的雇佣、评价以及教师职业发展、行政人员的选拔与评价等等,档案袋评价法已经成为美国教育评价和人才选拔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评价方法。

将表现性评价结果纳入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查范围,背后的理念是:学生能力和素养由多方面构成,任何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其局限性,不能仅依靠一种评价方式得出的结论来评价学生,评价应该根据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不同方面选取恰当的评价方式和手段;表现性评价强调评价任务的仿真性,强调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和素养应该是成人在社会中解决类似问题所需要的能力,通过此种方式获得的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学校教育实现教育目标中的社会需求层面的程度。

美国多年的教育评价实践已经证明,和标准化考试提供的评价结果相比,档案袋在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升和良好素养的培养、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及教学效果、为家长、招生单位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网络而制作的电子档案袋,不仅具有指导学生成长的作用,其存储量大和便于获取的优势还有助于学生在需要时向各个机构,包括招生单位呈现。然而,档案袋评价也有其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例如需要根据评价的目的精心设计档案袋内容,需要有科学的评分标准和评分量表,需要对评价结果加以解释并对应用做出指导,同时还需要对评分者进行培训,规范评分过程以保证评分信度。而这些在美国都已经有非常丰富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当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在此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本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言,需要破解以下几方面的难题:如何界定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及其评价的概念;构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体系及模型;健全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健全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测量标准;健全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开发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工具;制定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具操作标准;改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呈现方式;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解释及应用系统;设计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验推广模式;设计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信力保障系统。

标准化考试需要破解的理论、技术难题。标准化考试,作为人才评估与选拔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次改革中也需要解决和突破一些难题。

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人才。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兴国战略”合拢,素质教育改革与人才战略改革合拢,国家素质教育纲要、新课程标准与国家人才纲要及人才标准开始紧密衔接并逐渐成型。学业人才评估与选拔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和回避的课题了。而学业人才评估与选拔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学科、学业人才概念界定问题。

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立了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2014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由此学业人才评估与选拔又多了一个新的任务,即如何通过分类考试,实现学术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评估与选拔。要解决这个问题,同样需要先对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进行清晰界定。

教育评价与人才评估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理论可供我们借鉴和使用。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知诊断理论、非智力因素理论、脑科学理论等已经在西方国家的教育评价与人才评估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理论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人的评价越来越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

在国内到目前为止,应该肩负着学业人才评估与选拔重要任务的中考和高考,缺乏明确的学业人才评估与选拔理论及相应的模型。没有理论和模型,人才评估与选拔的效度和信度就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美国心理学会以及全美教育测量学会于2003年3月颁布的《教育与心理测试标准》在规定考试效度标准时明确指出:对每个测验分数的推荐性诠释和用途都应该有理论根据,并附有效度凭证及解释预期用途的理论综述(注解:理论根据应指明研究推荐性诠释需要什么样的前提条件。标准1.1)。测验研制人员应清楚说明测验分数应该怎样诠释和使用。测验适用的全体对象应清楚界定,测验所想测量的架构也应该清楚描述(标准1.2)。根据上述标准我们知道,考试要获得效度方面的有力支持,理论根据、测试对象的界定以及测量的架构都是非常重要的凭据。学业人才评估与选拔考试,作为高厉害性的考试,其效度凭据更为重要。因此,学业人才评估与选拔的理论及模型的构建是标准化考试改革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难题。

根据最新的人才成长一般分类标准,人才可以分为:学业人才、职业人才、专业人才、事业人才。与人才属性分类标准相对照,一般而言,职业人才对应操作(技能)型人才,专业人才对应研究(能力)型人才,事业人才对应复合型人才。在人才的成长阶中,学业人才是职业人才、专业人才、事业人才的基础,同时职业(技能)、专业(能力)、事业(复合)也是学业人才分化成长的三大方向。四种人才又分别分为从低到高的五个阶梯。

如何依据上述人才分类方向,形成学业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的分类标准及其标准细目,并在人才理论模型及学业理论模型的整合模型基础上,构建出学业人才基础模型及测量评估基础模型,进一步发展出对应的学业人才基础标准体系以及测量评估内容与指标体系是标准化考试改革需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难题。

上述关于标准化考试改革需要解决的难题仅仅是一些最基础的难题,是标准化考试改革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保障,但绝非全部。事实上,除了这些根本性的难题之外,标准化考试改革还有其他一系列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难题。2014年9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将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定位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鼓励为学生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成绩择优计入高考总成绩的操作模式。这些改革要求无疑反映了要克服现行人才评估与选拔方式存在的各种弊端的良好意愿,然而对考试技术本身却提出了必须要应对的挑战,具体包括:如何在一次学业水平考试中同时完成学业成就达标检测,和学业倾向与发展潜力评价两种性质和目的完全不同的任务;如何解决多次考试之间的等值问题,从而确保学生从多次考试中所选择的高分是能力的体现而非考试差异所导致;如何改革高考成绩报告的呈现形式,使成绩报告能够容纳“两个依据,一个参考”的全部信息,为招生单位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信息,从而实现高校特色、专业特点与考生特质之间最大程度的匹配问题等等。

2.-市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六大难题 篇二

989元,占39.2

,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人均

1356元,占53.8

,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转移性财产性收入人均176元,占7.0

,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51元,比上年提高152元,增长6.9

,反映农民总体消费水平与结构的质量指数―恩格尔系数为52.4

,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农民生活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民每百户主要消费品拥有量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移动电话33部,增13部,增65.0

;彩色电视机63台,增13台,增26.0

。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57平方米,增4.7平方米,增16.4。

三、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邵阳市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十年九旱,大部分水利设施都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都带病运行,“跑、冒、滴、漏”现象仍十分严重,农业生产的基础非常薄弱。这种状况短期内疾重难返,难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寻求新的解决办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2.困扰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尚需解决。国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取消农业税和实行种粮补贴政策的落实,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投入增加,产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出现了多年停止不前的合理回归,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在相当程度上削减了回归的增收效果。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生产效益仍然偏低,农民仍然处于收入的最低阶层。20xx年,邵阳市的农业投入虽然增加较多,但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并没有建立,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确保财政和信贷投入持续快速增加,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是解决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3。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仍未消除。主要表现有,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难以从根本上改变。

4。农民收入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呈现扩大的趋势。20xx年邵阳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的标准比较,邵阳市农民收入仍处于低收入水平阶段,按目前年增长9的速度计算,后才能达到全面小康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20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912元的水平比较,收入比值为3.22:1,

收入差距基数大,

并且呈继续扩大的趋势。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低,增收难以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据调查,有60的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打工,不仅工作条件艰苦,所获得的劳务收入和福利也比较低。20xx年,全市107.28万农村外出打工人员,获得的劳务收入人均仅2871元。而且绝大多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仍保留着农民身份,职业稳定性差,难以持续增收。

6。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就业空间不充分。20xx年末,邵阳市拥有农村劳动力400.66万人,其中:69.6

从事农业生产,人均仅耕种1.6亩土地,从事二、三产业的仅占30.4。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产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档次低、辐射能力不强,农民就业空间不充分,影响了农民的增收空间。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邵阳市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需把握时机和找准着力点。

1.加大对农业的科研投入,改进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水利资源和农村耕地资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所占国民经济的份额越是减小,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意义就越是重要,越需要从农业科技研究、水土资源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以及农业生产环境等方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2.把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工作重点抓。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教育、医疗收费等问题,农民的文化素质仍然不高,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加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仍未完全建立,农村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逐年减少,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至20xx年,邵阳市农村人口人均水田、旱地面积已不足0.69亩,劳动力人口已达到400.66万人,其中

83.6都是高中以下文化。农村在基础教育上大大落后于城镇,导致城乡劳动力的素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而产生出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改善农村最基础的人文发展状况,可以收到创造农村经济增长新源泉的良好效果。

3.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重新塑造财政和金融体制。为金融资源从非农产业和城市向农业和农村的流动构造机制,疏通渠道。目前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必要的发展所需资金和政府投入仍然不足,因此,适合于农业产业特点和农村中小型企业发展需要的金融组织亟待形成。

4。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村人口越少,农业越发达,即农民要富裕就要减少农业人口,减少农民,劳务输出就显得尤为重要,输出去的是劳动力,带回来的就是生产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农民增收的出路在于劳动力的最大化转移。因此,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结构调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大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调动各个方面参与劳务输出的积极性,努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3.残疾人就业面临六大障碍 篇三

1、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一是人口众多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转移了上亿劳动力,这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不会遇到的问题,中国的人口总量决定了供大于求将在我国长期存在。二是结构性因素。我国残疾人就业与社会总体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当前以及相当一段时期的社会就业之难可见一般,严重影响到残疾人的就业。残疾人的就业竞争明显处于劣势。

2、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热心不够。一些企业和单位对残疾人有歧视,更多的企业与单位不了解残疾人能干什么,对残疾人就业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纷纷议论:健全人还要解决吃饭问题,残疾人就业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有些单位宁可交纳保障金也不肯录用残疾职工,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助残”变成了停留在嘴上的口号。

3、就业要求提高。加入WTO,经济与全球化接轨。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做大做强做优是唯一选择,所以健全人、多面手和高精尖者成为首选,残疾人“理所当然”成了遗忘群体。

4、残疾人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能力培育环境欠佳,良莠混杂影响了对残疾人的公正评价。自身综合素质状况的相对低弱,所拥有的职业技术不够过硬,在与正常人竞争中往往败下阵来。使残疾人群体在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弱者,被迫退出竞争行列。同时,还有一些残疾人不能正确的摆正自身在工作中的位置,容易与他人起冲突,易被同事排挤。一些残疾人认为被录用是理所当然,在工作时不够尽心尽力,易被解雇。

5、残疾人就业调控力相对较弱,机制创新浮于表面。我区就业机制尚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用工信息和渠道不畅通,市场服务范围狭窄,再加上残疾人固有的自身就业信心不足,工作网络还有待形成,所以使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减少了就业机会。

4.职业教育面临六大难题 篇四

资料显示,到2013年,我国铁路总投资将达到3.5万亿人民币,根据规划,到2012年我国将建成客运专线42条,总里程1.3万公里,全国将形成“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大多数大城市都纳入规划。而另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高铁的蓬勃发展为安防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发展机会,业内人士分析仅视频监控系统平均每公里投资约为20万元人民币,按照2012年总里程1.3万公里计算,视频监控系统的市场规模将高达26亿元,而这些还没有计算配套的门禁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这个安防大蛋糕不可谓不大,只在于大家如何能够吃到自己的那一份蛋糕,这里必将成为群雄逐鹿的新战场。

需求分析

高铁的安防系统需求非常复杂,由于属于首次建设,再加上最近几年安防技术发展较快,尤其是视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原有的铁路安防建设标准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式,本文限于篇幅,主要分析高铁监控市场的困局。

建设高铁监控系统一样少不了标准和规范,铁道部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了《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这个规范,从名称上来看“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就意味着不仅仅是视频监控这么简单,既然“综合”肯定要考虑和其它系统的融合,比方说报警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等。按照规范的定义“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是指“采用网络化、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和IP传输方式构建的视频监控系统,提供铁路各业务部门和信息系统所需的视频信息,实现网络和视频信息资源共享。”同时,规范还对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架构做了明文规定:“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视频节点设备、视频采集点前端设备、视频网络和用户终端构成。其中,视频接入节点位于高铁沿线的各站段或中间站,负责视频的前端采集、编码等;视频区域节点位于路局及客专调度所,主要设备为分散分布的网络录像机(NVR)、DVR、存储设备,同时也可进行大屏集中监控、网管、流媒体转发等;视频核心节点位于铁道部,可对视频监控信息进行调用和汇总。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业务通过数据网承载,视频采集点的视频信息可通过光缆、电缆或无线传输等方式接入到所属的视频接入节点。”

在铁路领域,除了每条线都要求联网管理外,甚至要求全国联网。目前铁路监控中心设在铁道部,全国共有20多个区域中心,区域中心下面是各级接入点。基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到高铁监控的建设依然会采用三级体系:视频接入节点、视频区域节点和视频核心节点,每个节点的功能和定位不一样,如同县、省、国家这种关系。笔者很快就想到了以前的变电站远程监控系统,因为笔者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建设经验。

在变电站的远程监控中,变电站分为三种:110千伏、220千伏和500千伏三种变电站,其中500千伏变电站是有人值守变电站,另外两种为无人值守变电站,变电站分布于各大城市周边,其监控就采用了三级结构的方式,利用电力专用线路传输(大多数采用E1线路或者电力Intranet网),和高铁的建设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变电站的远程监控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绝对可以给高铁监控建设以借鉴,尽管高铁的某些要求和应用有所区别。

高速铁路要求全线都设置视频监控系统,设置点位比较多的是区间和站点、特大桥、隧道、公跨铁、区间基站、变电所等。其中站点属于有人值守,其它区域属于无人值守,监控的具体对象可能包括:区间公跨铁区段、通信、信号机房、牵引供电、电力供电机房内外、车站内候车室、站台、进站大厅、站前广场、进站咽喉等场所的监控。另外视频监控系统需要进一步的和入侵报警系统、火灾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动力监控系统进行融合,使得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变得更加复杂,而这恰恰就是广大市场进入者需面临的市场。

另外,高铁领域视频监控系统也涉及众多业务部门,比如公安、车务段、机务段、调度段、旅客服系统、客运段、货运段等都有各自独特的视频监控需求,而这些复杂的需求要得到满足的前提必须是:“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统一管理”,否则就会乱套。

高铁安防应用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无人值守。为了减少小站的设置,高铁领域很多场站都实行无人值守。另外,铁路每隔数百米会有电力机房和通信机房,这些机房基本上都需要无人职守,并用到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以检测是否有人入侵,现场的情况有无变化等。因此,高铁无人值守机房对视频监控的需求量非常大。

这就要求同一线路各专业的系统都集中起来管理。那么建设一套大而全、互相兼容匹配的系统就是高铁视频监控建设的终极目标。

高铁是典型的垂直市场,谁能了解市场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谁才是最终的赢家。但高铁视频监控市场将面临着诸多困局:市场准入、设备互联互通、兼容、统一的协议和规范、满足需要的各种功能等等,这些考验在等待着形形色色的市场进入者。

市场准入门槛高

尽管高铁安防蛋糕诱人,但参与过的设备供应商和集成商无不感叹:高铁领域门槛高!高铁项目由铁道部统一规划及建设,对参与企业的要求非常高,具有铁道部认证的“四电”(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系统集成商才有资格承担高铁“站后工程”—“四电”集成系统及信息系统的承建工作。真正拥有“四电”集成资质的企业目前全国只有3~4家,像国铁华晨、易程科技、中铁电气化局等都是代表企业。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其它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国内的安防企业大多数都处于产品供应商或系统供应商级别,很少企业具有垂直市场的“解决方案”能力,虽然平安城市、地铁、变电站的建设培养了不少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但真正能够提供高铁解决方案的,是少之又少。

仅仅产品的选型也是千里挑一,无论是前端的摄像机、传输端的编解码器、后端的控制系统都选用了比较高端的品牌,尤其是在视频分析方面,更是高端产品频频一统天下,欣喜的是中国的安防企业已经慢慢成熟,在硬盘录像机、模拟监控摄像机、光端机、护照、支架、云台方面的竞争力还是有的,并且在相关项目上已有良好的介入。

设备困局

不管是什么视频监控系统,组成的设备不外乎摄像机、镜头、护照、编解码器、光端机、矩阵控制设备、联动设备、探测器、录像设备、远程传输设备、后端接入设备、软件平台和显示设备等等,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在设备的选型上,《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对前端摄像机、云台、视频编码解设备、存储设备等都有明确的技术规范。

以摄像机为例,分为模拟摄像机和网络摄像机两类,外形上可以分为半球、固定、高速球,功能上可以分为夜视、热成像、低照度、常规照度等等,都要面临日晒雨淋、台风、雷击、暴晒、高温、低温这些环境因素,而高铁监控却要求摄像机能够全天候工作,不论白天、黑夜,不论地区和环境,可以讲很少有企业同时能够提供高铁所需的所有摄像机产品,更没有一家公司能供应所需的所有软硬件产品,所以这就是笔者所谓的设备困局。

所以,高铁的设备供应商肯定不是一家,这将对后续的维护和保养带来一定的难度,而建立入围推荐品牌将是不可避免的措施。

兼容困局

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由于采用了类似有线电视的技术原理,通用性和兼容性都非常好,但综合考虑到安防IT化的趋势,还有大量网络化监控系统供应商的鼓吹、加之高铁网络传输的需要,势必高铁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将采用大量的IP产品,比如说网络摄像机、网络编解码器、网络硬盘录像机以及软件平台、视频分析软件等,而IP监控系统最大的缺点就是兼容性,很少有一个后台程序、平台可以兼容前端五花八门的IP设备,如果采用一家公司的产品容易形成垄断,不利于监控系统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及维护,也面临很大的风险,也可能受制于人,所以最少采用三家的IP产品是必须的,那么对于后端平台供应商的选择尤为重要。

历史经验表明,谁建设了视频核心节点谁将占有最高点、占有最多的市场份额,所以视频核心节点的建设应该由铁道部统一规划建设,所有权和开发权应归属国家,而不是属于某个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视频区域节点的平台可以不统一,但必须保证能够互联互通,才能够保证三级架构的实现,这点尤为重要,也正是广大设计专家、建设者最头痛的问题,到底如何解决,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建设的不好将造成诸侯割据格局,就达不到最终的效果。

协议困局

视频监控系统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协议,或者说是标准,那就是图像的编解码标准(比如H.264和MPEG4、MJPEG)和传输控制协议。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产品都遵循了H.264和MPEG4的图像压缩标准,即使全部采用了H.264的标准也很难保证互联互通,用一套软件平台兼容所有的摄像机,毕竟视频信号在压缩的过程中每个公司打包的原理和方式不同,加上有些摄像机有一些独特的设置和控制参数,造成了网络摄像机之间的互不兼容,这是标准的困局。云台型摄像机主要靠控制协议完成对摄像机的控制,在模拟监控系统中控制协议就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到了网络监控系统中,这种云台的控制协议更是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给云台摄像机的控制兼容性带来了无尽的麻烦,这是市场大环境使然,也是一种困局。

功能困局

高铁视频监控的特点决定了需求上有几个明显的功能要求:

◆全天候监控:如果摄像机安装在户外,如果一天中有12个小时看不到图像,那么这个监控系统就存在50%的监控真空时段,尤其是对北方地区夜间更长的地区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所以大量的热成像摄像机、红外摄像机、低照度摄像机的需求是比较明显的,但热成像摄像机的价格居高不下。另外一个功能要求就是摄像机要适应非常复杂的工作环境:高温、超低温(可能零下三十度)、雷电(经常发生)、台风,这些环境因素对摄像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对那些非常恶劣的环境要求,目前还没有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无人值守:由于铁路沿线距离非常远,如果一个摄像头故障维修成本非常高,所以对摄像机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特别高。

◆视频分析:视频分析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高铁视频监控当中去,可以实现虚拟周界、虚拟划线、遗留物探测、非法入侵等功能,大大减轻了人力工作,尤其是对这么大的高铁监控系统来讲,效率提高了不少,但视频分析应用与铁路环境,还是有一些误报的情况存在,如发生狂风暴雨等极端恶劣天气、分析功能会大受影响。◆视频监控系统通常要和入侵报警系统进行集成,当发生警情的时候,可以自动的调用视频信号、打开背景灯光、警笛等,这就要求视频监控设备具有一定的报警接入能力。

◆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和其它系统进行集成和联动:比方说和门禁系统、信号传输系统、环境监控系统进行集成和联动,尤其在铁路系统建设了应急指挥系统,那么视频信号就格外显得重要,那这种集成将会更加的深入、联动关系将会更加的复杂,这些都是高铁视频监控的功能困境。

集成商困局

设备供应商趋之若骛,系统集成商也不例外。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政府项目是要举行招标活动的,合格的供应商最少3家,大型项目要求的投标者更多,绝对不允许

一、两家企业垄断市场,但对于高铁视频监控系统来讲,集成商越少,兼容性、互联互通性才会越好,才会有集中优势,不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集成商都想吃这块大蛋糕,估计最终参与高铁安防监控的集成商绝对不是个位数,这也算是一种困局吧。

5.数据挖掘的六大难题 篇五

大约两个月前,京东的总裁战略助理刘爽邀请我去了一趟京东,和一屋子人做内部交流。其中有BI(商业智能)团队的人,有营销团队的人,也有PM及技术团队的人,还有CTO的李总,原本计划1个半小时的交流最后成了4个小时,现在我把可以公开的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因为这些话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问题一:数据分析请来了数学专家,但是不懂商业,怎么培养他们?

亚马逊内部也有很多博士,但是如果这些博士不懂商业的话,很难为电子商务公司所用。我之前对商业也不敏感,这点特别感谢在敦煌网的工作经历,让我有机会在清华大学培训,并且参与公司的决策制定,4年下来商业意识提升了不少。所以,按照我自己的经验,必须让他们慢慢接触公司的实际业务。比如头一个月,让他们在客服部接电话,也比让他们在那里干坐着强。

问题二: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BI队伍,营销有一个,财务也有一个,这种BI队伍散落在不同部门的安排合适不合适?

虽然每个部门都有一个数据团队有利于每个部门了解自身的状况,但是公司也必须有一个核心的、独立的BI队伍。

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BI团队最好与任何其他部门没有利益关系,独立的BI团队更加有利于做公正和独立的分析和研究;其次,数据彼此之间有关系,真正的数据驱动需要把点状的数据连成线或者面。比如这个月的单价为什么变小了?有可能是除了单价比较高的3C产品之外,又主推了价格比较低的生活用品,也有可能是市场部做了低价促销……这个问题需要找BI观察一下,不只是看一个部门的数据就可以分析出来答案的,需要用线性的数据来看。当然,这还只是最基础的数据分析,如果上升到用数据给公司做战略分析的话,更是要全盘了解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今天大多数电商公司少了一个数据的架构师,到底需要多少数据,为什么需要这些数据,还没有答案。

而且,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一个优秀的BI团队善于问一个问题:Is it possible……BI团队在发展初期,其他部门让跑什么数据就跑什么数据,你去帮我看一下为什么今天的买家突然增长了?但是如果BI 团队只是停留在这个水平,那么它只是一个跑数据的机器,而不是一个驱动公司发展的“参谋”了。到了第二阶段,BI团队就会主动思考了,会问出一些如果这样做会有那样的可能吗?

问题三:为什么有时候数据不可靠?

许多人只怪数据会骗人,很少人在做数据分析前,认真地问一句: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准确吗?

而今造成数据不准确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去掉干扰数据和不可靠数据,比如行为数据最大的干扰就是爬虫,第二大干扰就是员工自己点击、对手点击,而第二点很容易被忽视。

在用数据前必须做清理工作,不然用这些不可靠的数据来决定网站产品的设计,就会很奇怪。这也是为什么BI队伍要借助技术团队的原因。

问题四:必须要用数据收集一切客户信息吗?

其实用户比我们想象的愿意告诉我们的信息要多,不一定所有地方都要用数据。一是可以设计流程来采集客户信息,比如客户进来明明可以问是男是女,为什么要用行为数据来看他是男是女呢,数据不能玩得太厉害了。二是电话直接沟通,有时候把八个人分两组直接电话问客户,和分析数据得到的结果差不了多少,这时候数据就不要太强调了。

问题五:从抓客户的层面上说,传统行业和电子商务行业有什么差别?

互联网很浪费,100个人进来,只有2.5个买单,这还算是不错的网站,多少人认真想过提高转化率?而楼下卖烟的店,有个人连续三天来了第四天没来,老板一定会心里有想法。

问题六:最好的买家就是出钱最多的吗?

不是。衡量客户价值,除了从购买能力这个维度来看之外,还应该看他在网络中的社会价值,比如有的人虽然购买的总量少,但是来的次数比较多,他在网络中与许多买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够带动许多人过来买东西,那么这个客户就是平台的核心用户了。■

[编辑 陈建光]

上一篇:这个暑假的作文下一篇:知己是永恒的情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