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公路施工的技术监测研究论文(精选11篇)
1.桥梁公路施工的技术监测研究论文 篇一
基于整个施工控制形式的复杂性,在系统后续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监测和监控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满足实践发展形势的要求,进而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以下将对监测和监控技术在桥梁在施工中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2.1管理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监测和控制系统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针对桥梁施工的特殊性,在后期控制阶段要掌握整体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主机控制形式对监控范围内的资源能进行全方面的管理,由于现有应用系统的特殊性和不合理性,为了保证信息应用程序的高效性,要及时对紧急状态进行调整,并通过监控资料的显示内容和资料运行形式收集材料。在系统管理应用阶段由于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要按照固定设计的相关要求对其进行分析。
2.2控制功能
系统控制和建设功能对桥梁建设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系统后续控制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对服务器及相关设备进行及时的控制,如果存在控制形式不合理或者开机、关机及重启设备不合理的现象时,可以采用远程控制的形式。远程控制对整个干扰形式有一定的影响,基于远程控制形式的差异性,必须落实监控控制和影响形式。监测与监控系统中允许多个客户端同时进行监控,全方位的控制形式为系统设计提供了便利。
2.3集体控制
在系统控制和应用阶段如果存在管理形式不合理或者干扰形式损坏严重的情况,可以采用集体控制的形式。基于干预形式的特殊性和不合理性,为了实现有序监督和控制,必须应用集约性控制形式,设置不同的监控点,进而实现实时监控。
2.4系统回访
对系统进行回访是监测技术应用效果的重要衡量标准,在系统建设阶段要提前对控制形式进行操控。在监测阶段会收集很多录像资料,要及时对录像资料和干扰形式进行回放,找出关键性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如果存在控制形式不合理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可以提前对资料进行审核,便于日后对资料进行审核。
3结语
基于监测监控技术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不断减少影响因素的影响,使其满足建设设计形式的种种要求。在系统后续控制和应用阶段要发挥监控技术的作用,并落实到实践中。桥梁施工所用的检测和技术功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在系统应用阶段随时收集资料、分析数据,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调整,适应桥梁施工形式的本质性要求,进而保证桥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2.桥梁公路施工的技术监测研究论文 篇二
1.1 道路工程的沉降监测
沉降监测作为道路工程检查的一个分项,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道路的沉降监测为道路的结构性整治以及确定合适的处置方案提供了直观的依据。路段沉降监测根据地质、路基高度、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重点监测路段:采矿采空区、高填方路段及长陡坡路段。沉降监测的水准点应经常校核,监测的频率为:重要路段每年1次、一般路段2年1次。
1.2 监测点布置
(1)每20米设一监测断面,每断面选取2点位置分别为于中隔带路缘石外侧及紧急停车带路缘石内侧,上下行按两条路分别设点,测点用钢钉固定于路面上,周围标记红色圆圈。(2)布点采用封闭超车道进行监测点的布设和测量,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水准点布设、闭合测量;第二步进行监测点的布设,布点完成,基准点闭合后对所布设的监测点进行数据测量。(3)监测频率:汛期前后,一般每年5月、10月各一次。
2 桥梁结构物监控监测
为了利于分析判断桥梁结构物可能发生的病害原因,必须在结构正常状况时布置永久性控制检测点。特大桥、大桥(l0>60米)、特殊结构桥梁结构物必须布置永久性控制检测点。测点的编号、位置(表明距离、标高和地物特征)和竣工测量数据,均应按档案资料要求予以存档。
2.1 桥面高程监测
桥面高程监测主要量测桥面纵向线形,宜采用在封闭桥面一切交通的情况下,分左右幅上、下游两条带,按《国家二级水准施测纲要》,作往返闭合水准测量或附合到两岸基本水准点上。若交通封闭有困难,应适当增加测回数。(1)高程监测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精度0.1mm。(2)结构线形的测定应安排在结构温度趋于稳定的时间区段内进行;检测频率宜每季度监测一次,汛期或监测值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增加监测频率;(3)每监测标段应布置基准点和转点,基准点至转点、转点至监测点距离一般不超过50m;基准点一般设在距结构物或监测路段较近的边坡岩石上,转点及测点应布置在路面两侧易保存、方便使用、不妨碍交通且相对稳定的地物上,测点宜布置在每孔的八分点上,建议使用铆钉并标注红色标识。(4)水准测量采用独立监测,基准点高程采用相对高程,统一确定为100.00m。(5)每次进行监测点测量前应对基准点、转点进行检查,如有明显损坏或异常时,应及时进行补设,同时采用人工记录,监测时基准点、转点应闭合。(6)所有监测点的位置和编号以及检测数据必须在总体平面图和数据表中注明并归档。
2.2 墩台变位监测
对于设有永久性控制检测点的桥梁结构物墩台与基础,可通过测量该检测点平面坐标与高程的变化分析其变位。对于无永久性控制检测点的桥梁结构物墩台与基础,可采用几何测量、垂线测量、光学测距等间接测量的方法,或通过测量桥梁结构物结构几何形态系数变化推定其变位。(1)采用几何测量方法监测桥台的变位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精度:测距2mm+2ppm×D;(2)桥台变位监测考虑温度变化影响,宜选择每年最冷、最热月份(初步定于每年2月、8月)分别进行监测;(3)测点布设宜在河岸布设两个永久参考点,永久性参考点布置宜垒砌水泥平台,并预埋永久性螺栓,螺栓以露出水泥平台1~2cm为宜,并用红色油漆标示,基准点每次测量完毕后泥土回填保护处理;(4)全站仪使用,根据几何关系换算出全站仪、基准点、墩台测点的平面坐标;根据每次定期检查墩台测点平面坐标变化,通过坐标系平移与转动的几何关系,计算桥台沿纵桥向和横桥向的位移变化;对比每年同一时间段监测结果,分析墩台的变位。
2.3 墩、台身倾斜度监测
(1)墩、台身倾斜度一般采用在墩台上布置固定铅垂线测点,用吊垂球或全站仪测定。全站仪精度:测距2mm+2ppm×D。(2)桥台变位监测考虑温度变化影响,宜选择每年最冷、最热月份(初步定于每年2月、8月)分别进行监测;(3)墩、台倾斜度测点选在距地面或常水位0.5~2m范围内,用上下相距0.5~1.0米的两点标记检测,并将测点位置标记,测点布设可采用在测点处打入膨胀螺栓或钢钉,并用红漆标记,以便下次监测。
2.4 桥梁结构物固有频率监测
桥梁结构物固有频率只与结构本身的固有性质有关,是结构振动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宏观评价桥梁结构物结构的整体刚度、运营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比较桥梁结构物结构频率值变化,从而评价桥梁结构物结构实际刚度变化情况,本次检测仅对桥梁结构物一阶频率进行采样。
2.5 拱轴线形监测
(1)桥梁结构物拱轴线形检测采用激光限界检测仪,检测半径50m,测距精度1mm,测角精度0.1°。(2)考虑仪器测距需要及桥下无水实际情况,宜在跨中处地面以下10-20cm处埋设永久性基准点,基准测量点布置宜垒砌水泥平台,并预埋永久性螺栓,螺栓以露出水泥平台1-2cm为宜,并用红色油漆标示,基准点每次测量完毕后泥土回填保护处理,拱轴基准线确定需布置3处基准点;(3)每次测量前应对基准点进行检查,如有明显损坏或异常时,应及时进行补设;(4)每次测量务必使得三角架的中心对准正下方地面上的基准点,并保证拱轴基准线确定参照另两处基准点,布置断面测量点数,每点间隔不大于2度,并保证每次测量布置点数相同;(5)结构拱轴线形的测定应安排在结构温度趋于稳定的时间区段内进行;检测频率宜每季度监测一次,汛期或监测值变化较大时应适当增加监测频率;所有监测点的位置和编号以及检测数据必须在总体平面图和数据表中注明并归档。
2.6 梁板伸缩缝监测
监测点为距伸缩缝外边缘3.5米处,标记红油漆。每月一次,采用游标卡尺、温度计进行监测。
3 监控要求
(1)桥梁结构物监控监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监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监控监测得不到原始数据,后期监测将得不到完整的监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桥梁结构物变位情况或规律。(2)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监测周期,桥梁结构物日常监控检测都必须按本监控方案中规定的监测周期准时进行。(3)桥梁结构物主体结构维修,加固或改建前后,必须进行控制测量,以保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若控制点有变动,应及时检测,建立基准数据。(4)桥梁结构物的永久性控制检测点要牢固可靠,应按永久性测量标志设定,可建立本大桥相对独立的基准测量系统。(5)每次进行监测点测量前应对基准点(转点)进行检查,如有明显损坏或异常时,应及时进行补设。(6)桥梁结构物监控监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监控监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监测物上的监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监测人员要稳定;监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监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监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监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监测的桥梁结构物变化状况更真实。(7)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监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监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仪器检校周期见各仪器说明书。(8)桥梁结构物损伤识别程序为:通过桥梁结构物安全监控,初步判定桥梁结构物是否有异常现象发生,如有异常,进一步检测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小平.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技术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5(9):100.
[2]JTG/TH21-2011公路桥梁结构物技术状况评定标准[S].
[3]陈平.某工程沉降监测及成果分析[J].福建建材,2016(2):21-22.
[4]王宏涛,王羽.郑常庄新村二期沉降监测分析研究[J].测绘通报,2015(S1).
3.桥梁公路施工的技术监测研究论文 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桥梁建造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大跨度的桥梁在现今这种交通运输量不断加大的状况下,被运用在了非常广泛的环境中。为了能保证桥梁的质量能够符合安全质量的要求,在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监测与监控是极为有必要的。通过科学的手段加强对桥梁施工中的监测与监控能够有效的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施工步骤都是能够满足桥梁安全质量要求的。加强桥梁施工中的检测和监控是保证整个桥梁的施工结构能够始终处于安全状态的重要保证。不断的促进检测与监控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作用,并且在不断的进行监测和监控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各种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及时的调整不完善的部分,能有效的保证完工桥梁能够达到质量标准。对桥梁的施工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测与监控也是能够保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为后期的桥梁建设提供有效数据参考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监测;监控;技术;桥梁施工;作用
1.桥梁监测与监控的内容
1.1物理监测与监控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进行物理监测是为了能够对施工的时间、温度等因素进行实时的监控。例如监控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对整个桥梁施工时间和施工序的影响,在需要较长停工时间的时候进行及时的调整。对桥梁施工进行物理监控还能够及时的了解桥梁体系内部受力情况,并能够针对异常进行及时的调整,保证桥梁的质量不会受到天气等外部环境的干扰。
1.2力学监测与监控
力学检测指的是对混凝土进行实时监控与监测,明确各个施工阶段混凝土的应力,并根据实时数据全方面的对桥梁内力进行判定,明确桥梁的内力的状态。通过对桥梁进行力学监测能够有效的形成预警机制,能够实时的对桥梁建造的安全性进行监控。力学监控可以大致的分为对原件的测试、对数据的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结果测试。
1.3线形监测与监控
线形监控是指对桥梁的外部线条进行监测和控制,在施工进行的过程中保证桥梁的挠度变化及扭曲程度处在可控范围内。进行线形监控还需要在不同的施工时期对桥高进行标高,根据标高数据分析桥梁的主梁实际竖向挠度,并及时对不正常的数据进行监控,避免出现偏差过大而导致合拢段不能顺利施工的现象。
2.监测与监控对桥梁施工的必要性
2.1避免桥梁事故的发生
保证桥梁的完工质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保证是桥梁施工的中心环节,所以必须要保证在桥梁施工的过程中进行监测和监控。在进行桥梁施工计划之前,就需要建设起一套完备的监测监控体系,保证这一体系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桥梁的技术结构和内部受力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保证在发现异常状况下就立即停止施工,能够有效的保证桥梁施工人员的安全状况,还能保证桥梁主体不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害。在进行桥梁监测和监控的过程中,若是发现施工实际值与施工前的预期值有着较大的出入,也需要及时的停止施工,寻找造成差值较大的原因,并及时的制定解决方案,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和发生。
2.2提供可靠的数据
由于桥梁施工有着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复杂、科技含量高的特点,这就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的对其进行检测和监控,保证在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有着准确的数据证明。在桥梁施工的每个阶段所提供的数据对桥梁的整个安全质量和施工进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由于通过施工中所提供出的数据能够有效的反应出桥梁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的或者潜在的安全隐患等。并且由于桥梁在施工的过程中多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就会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变形及受力情况的变化,为了避免变形和受力额改变对施工产生不良影响,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和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便在施工前对所有的情况都做出了预计,并有着相应的应急方案,也会存在着由于天气、环境和季节等外部环境而造成的影响,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所有环节进行必要的监测和监控都是能够有效避免这些不良影响的有效手段。
2.3技术经验的累积
桥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运输道路,现代化桥梁建造需要考虑到实用和审美的双重标准。在现代桥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运用新颖的结构和设计模型,为了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现代桥梁建设在建造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的创新建造工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建造的难度,但是完整的建造数据能够为后期桥梁建造提供非常具有参考意义的数据标准。在桥梁建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难以预计的情况,但是通过不同桥梁在建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分析就能高效的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对桥梁建业的发展造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是能够有效推动桥梁建造业发展的有效数据支持。
3.监测与监控系统的应用
在对桥梁进行监测和监控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监控和监测功能的协作运转来进行。只有监测与监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有序的进行,才能让桥梁的施工从根本上符合质量要求标准,也是能够有效为后期工程建造提供数据的基本环节。桥梁的检测与监控系统的具体应用则包括了一下几个方面。
3.1管理功能
对桥梁实行整体的监测和监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建造管理活动。对各个监控点实行集中化的管理。在主机中对多个监控点的数据进行整体的查看和分析,并且保证各个监控点的数据能够做到高效准确的传播。在遇见突发情况是,能够通过整体的监控系统来对现场情况進行协调和管控。
3.2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是指能在主机室对整个施工现场进行完全的控制。控制各个机器设备的开机、关机和重启,并且运用有效的手段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个节点进行必要的控制,实时了解施工设备的运作情况。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的进行停机处理,保证机器设备的完好。
3.3集控监控
桥梁建造的监测和监控系统一般会设置二十四小时的实时图像监测,并且在监测的过程中由于网点的不同会让各个环节都有着不同的监控画面。在进行实时监控的过程中要保证监控探头的开启,并且各个服务器的运转也要正常。对于桥梁的建造实现全天候的监控能够为后来的建造程序提供很多有用的数据报告。
3.4录像和回放
在桥梁建造监测与监控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监测工作具有完备的录像和回放的功能,在进行录像的过程中,是需要保证可以手动操作的,例如当一个建造节点出现问题时,能够自主的选择录像功能。保证手动录像和自主录像能够同时进行,为后续的查证工作提供有效的影音资料。
4.结语
在桥梁的建造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监控活动能够有效的保证本期的施工能够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也是能够有效保证桥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对桥梁实行实时监控和监测能有效的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桥梁建造业提供完善可参考的数据资料。保证桥梁的建造质量是能够有效保证我国道路建设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徐立成.刘云飞.黄小琼.中山二桥施工监测报告[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3(09):78-79
[2]郎红农.顾伟健.李继承.浅析监测与监控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价值[M].广西土木建筑.2013(08):67-68
[3]高三娥.张金行.戴敬涛.检测与监控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作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1):56-57
[4]廖建华.冯玉兵.张尚明.桥梁监测与监控技术的作用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09):90-91
4.砼桥梁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篇四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技术作为桥梁施工当中的常见方法,在当前的桥梁工程中越来越常见。然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采用后张法进行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支架、混凝土、钢筋以及模板等方面会带来多种质量问题,比如张拉顺序错误、管道腐蚀以及堵塞管道等等。这些问题通常出现在预应力穿束与张拉、孔道注浆、混凝土浇筑以及封锚等阶段,因为其技术规定非常严格,在施工过程当中倘若不强化预防措施,或许会由于桥梁建设质量没有达到标准规定而引起桥梁安全事故。
2.预应力砼结构基本原理及分类
2.1基本原理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指的是在对构件施以荷载以前,利用高强度的钢筋的使用对混凝土施以压力,利用提早对混凝土材料与钢筋混凝土压力的施加让它形成一种人为的应力形式,这种应力的大小以及规律都可以很好的限制开裂以及限制裂缝的发展,这样的结构就是我们所说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比钢筋低的,该种类型的设计不足到现如今也没有更好的手段完善。在钢筋结构受到荷载作用的时候,钢筋的应变水平比混凝土的受拉极限应变数值高出不少,这也直接引起了混凝土的裂开,然后就会产生裂缝。但是利用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就可以更好的克服一般混凝土的缺陷,即在提高结构整体刚度、提高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控制好裂缝的发展。
2.2分类
(1)体内、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现如今在建筑工程当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体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本质是把预应力钢筋放在混凝土内的混凝土结构。与其相对应的就是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它是把预应力钢筋放在混凝土外的结构形式。一般来说,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指的是在混凝土的锚固块上面锚固预应力筋的结构类型,它是通过两端的锚固块把预应力传输给整体的混凝土结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般有几大特点:首先是预应力索的装设流程比较方便,能够很好的避免很多细节上的错误,不必在混凝土内布设应力筋,在保证一般钢筋具备布设简便特点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大有好处。其次是一定要在混凝土内布设预应力索管道,腹板的剪力可以直接高于体外索的预应力,进而确保在降低工程量的前提下减少工程的整体成本投入。最后是在灌浆的过程当中不易出现问题,即便出现问题解决也比较方便。(2)先张、后张混凝土结构结合钢筋张拉顺序与混凝土浇筑顺序的不同,可把它们分成先张与后张两种方式。后张法指的是在混凝土材料硬结之后再开展钢筋的张拉工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应该首先在梁体上面预留预应力孔,再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规范之后再开展预应力筋的穿束,最后从两侧进行张拉,在梁端位置处进行锚固。在这个时候,梁体的混凝土跟钢筋之间还未更好的粘结,应该利用水泥浆的灌注进行堵塞孔道工作,保证让混凝土与预应力钢筋之间可以形成一种整体。先张法指的是先开展预应力筋的张拉工作,然后再开展混凝土的浇筑。在这种方法当中,应该先将张拉台座的位置设置好,然后把结束制作的钢筋穿进台座之中,一般来说需要首先在一端利用夹具进行夹牢,当另一端利用机具进行张拉的时候在张拉台座上面进行临时锚固工作,然后再开展浇筑混凝土工作,在它到达规定强度以后再将钢筋切断。
3.后张法预应力砼桥梁施工技术施工技术
3.1构件检验
在施加预应力以前,应该先将构件的检验工作做好,确保其外观与尺寸可以符合质量规定。在具体的张拉过程当中,需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确保其强度可以满足设计规范。在穿束之前,应该做好锚垫板与孔道位置的核查工作,确保其位置不出现偏差,并且灌浆孔与排气孔可以符合规定。锚具与垫板的接触部位需要及时将焊渣与残渣清理出去。
3.2明确张拉顺序
首先,为了防止拉应力太大,就应该首先对邻近截面形心轴的钢筋开展张拉;其次,要结合从上至下的流程对梁端位置锚固的钢筋开展张拉,然后从梁端开始对顶板的钢筋开展张拉;再次,倘若梁端的布设方式为双排预应力钢筋,为了防止在张拉当中出现太大的偏心荷载,就应该在其中一侧张拉结束之后对另一侧开展张拉;最后,倘若布设方式为三排预应力钢筋,就应该在对中间钢筋开展张拉之后再通过左右交叉的方法开展其余钢筋的张拉。
3.3模板支架检查
因为在施加预应力过程当中,混凝土必定会出现相应的弹性变形。在布设偏心钢筋的时候,会产生反方向的挠曲。因此,在具体开展张拉工作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对弹性变形的数值与方向研究透彻,并且要检验好模板与支架,检查其是否存在对其变形有限制的地方,防止因为这种原因导致的裂缝。通常来讲,在张拉的过程当中需要确保二者可以处于下面的状态下:首先,应该拆掉对轴向弹性收缩具备限制效果的模板;其次,在可以对自身重量承担预应力施加之后,才可以开展解除底板与支架的束缚;最后,要检查好模板与支架,检查其是否存在顺桥方向移动以及旋转的限制,其指的就是确保支座在活动过程当中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
3.4控制好施工流程
为了确保施工的质量,应该控制好整个施工过程当中的流程:第一,将立模的安装与支立工作做好,然后绑扎好上部的钢筋;第二,穿好波纹管,将固定与定位工作做好,然后将侧模的支立与安装工作做好;第三,装设好端头的模板,然后将其检测与校正工作做到位;第四,对其余钢筋进行绑扎,然后开展混凝土的浇筑,然后将养护工作落实到位;第五,在达到混凝土的标准强度以后,拆去模板,然后穿预应力的钢绞线,在结束张拉工作以及压浆工作滞后进行封端。
4.施工关键环节技术应用
4.1钢筋工程施工
针对桥梁施工当中利用的钢筋,在运送到场地之后应该开展二次试验,在试验合格之后才可以利用。在使用材料之前,应该将钢筋的调直与除锈工作做好,确保其外表没有油污以及水锈等不足,并且要严格结合施工图纸尺寸进行加工。弯钩的制作需要严格依据标准规定开展,拉直以后要防止出现死弯。在下料场地,要统一开展工作,然后再施工现场进行统一焊接,在管架形成之后进行绑扎作业。
4.2墩台柱施工
在施工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分节的形式进行吊装,在接头部位应该做好海绵条与皮垫的布设,利用螺母进行连接工作,在附近开展撑位之后挂线测量,确保其垂直度可以符合施工规定。在墩柱钢筋以及模板符合规定之后,然后开展浇筑墩柱混凝土的工作。在浇筑过程当中,需要利用翻斗车把材料运送到施工场地,通过分层的方法开展浇筑与振捣,每层的厚度需要限制在0.4m。为了防止在浇筑作业当中出现材料离析,就应该确保串筒底部跟混凝土面之间的距离限制在2m之内。严格结合配合比开展配料与搅拌,然后在浇筑过程当中将混凝土塌落度检查工作做到位。
4.3桥面施工
针对桥面的铺装与伸缩设置,需要结合实际规定利用钢纤维防水混凝土,在采用规定的防水剂的同时要确保掺入量为混凝土中水泥质量的3.8%,防水等级需要高于s6。在开展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进行清理与凿毛工作,确保钢纤维具备匀称的分布特点,在浇筑过程当中不能出现随便加水的情况。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桥梁施工当中,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是经常被用到的一种技术,在具体实践当中的应用效果也非常好。本文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开展了一定的阐述,我们在具体实践当中要把握好重点,确保该技术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5.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篇五
1.1.1方案制定
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方案必须结合相关文件报告,包括施工图纸、设计文件以及地质报告等。施工方案的制定要符合相关设计标准与规范,包括《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此外,要结合本桥梁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对施工组织规划、施工现场布置情况进行完善,尽量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在有关方案制定原则方面,要优先考虑项目实际情况、施工技术可行性、可靠性等,这些考虑全面有助于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还能满足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控制等要求。
1.1.2现场布置
针对桥梁下部结构施工现场进行规划布置,具体为施工便道、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测量放样等准备工作。一般来说,施工现场便道的主要功能是为施工现场进行平面规划而发挥衔接作用,以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大型施工机械装置能够顺利通行;施工用水主要是利用蓄水池;施工用电是直接接入到周围的电力系统中,只需要配备一定的发电机作为备用即可;针对测量放样工作而言,必须要结合桥梁工程的设计资料,对导线控制情况、水准点等进行重复测量,对桥梁施工中线桩、水准点进行布置,其中必须注意严格控制精度。
1.2桥梁基础形式
1.2.1扩大基础施工
扩大基础属于直接基础,具体特征是基础底板与地基直接接触,由上部结构向下传递荷载,是先通过扩大基础底板,然后再传递到地基上,这种基础形式比较适合地下水位、持力层较浅的地质。一般而言,扩大基础施工会选择明挖的施工工艺,开挖过程中按照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对排水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对集水沟、集水坑进行设置。最后一个环节是基坑支护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基础基坑开挖到一定的深度之后,必须要及时对混凝土垫层进行浇筑,以完成基础施工。
1.2.2沉井基础
沉井基础最主要的特征是把沉井当作桥梁工程的基础结构,继而把上部结构承受的荷载传到地基上来。一般而言,沉井由井筒、井壁、隔墙、刃脚等共同组成,其施工工艺分别是沉井下沉、沉井地基清理、沉井封底,总体而言,沉井基础具有承载能力优秀、抗震性能良好、对河床冲刷作用强、持力层深等优势,目前在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1.2.3桩基础施工
现阶段,桩基础施工是桥梁工程下部结构最为常见的一种基础形式,桩基按照生产材质类型,包括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钢桩等,按照制作方法可以分为预制桩、钻孔灌注桩、挖孔桩等,按照桩基沉桩施工方法的区别,包括锤击沉桩、振动沉桩、钻孔灌注桩等。工程实践中,大多应用钻孔灌注桩,这种方式具有施工技术稳定可靠、挤土效应不明显、地质适应性强、机械装置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着重对桥梁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1.3钻孔灌注桩施工
(1)首先是进行灌注桩成孔及清孔作业,钻孔灌注桩的成孔施工是利用钻机作业,钻机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钻机机架吊点、钻孔灌注桩的转位中心点以及钻机转盘中心保持三点一线,以此保证钻孔竖直无倾斜。待钻机安装到指定位置,即可开始进行钻孔作业,在此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对钻孔速度进行控制,以防止产生护筒碰撞的情况。此外,在钻孔时,假如钻进受到一定阻碍,应当结合施工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如有必要,则可以选择停钻,又或者是选择调整冲程的方式。钻进施工时,要确保钻孔内的水压差保持在一定的数值,防止出现涌沙的情况。最后,钻孔作业完成后,要及时对相关数据指标进行核对检查,包括钻孔深度、钻径、钻孔倾斜度等,检查核对后,如果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则可以开始钻孔清孔作业,从而为对水下混凝土进行灌注提供一定的作业环境。目前而言,比较常见的清孔施工方法包括抽浆法、掏渣法、砂浆置换钻孔渣等。最后,清孔施工结束之后对底部泥浆、沉淀厚度等各项数据指标进行检查,是否符合设计标准与规范要求。
(2)对钢筋骨架进行制作、安放。
钢筋骨架的加工按照加工地点的不同,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加工厂焊接、现场焊接,假如是加工厂焊接钢筋骨架,则需要考虑运输问题,在此过程中做好相关的保护对策,以及在堆放存储过程中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产生变形情况。钢筋骨架运送到现场进行安装,吊装过程开始之前,必须严把质量关,一般情况下是利用整笼吊装的方式,如果钢筋骨架吊放到钻孔之后竖直钢筋骨架要以较慢的`速度轻轻放下,此时严禁出现失误,从而碰撞孔壁。最后,按照设计图纸资料,把钢筋骨架吊放到设计标高,对其进行焊接定位,对标高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则进行下一项。
(3)水泥混凝土浇筑。
钻孔灌注桩环节中对水泥混凝土进行浇筑分别包括导管施工、水泥混凝土灌注两个环节。其中,导管施工作业开始之前必须进行水密承压、接头抗拉试验,待试验合格后可以投入使用,如果不合格就投入应用,则有可能导致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出现渗水、漏浆等情况。导管安装过程中要在其底部和钻孔底部预留出一小块地方,便于第一次进行混凝土灌注,也要注意防止出现预留空隙太大而造成不能封底、泥浆灌入的情况。待导管安装结束后,要进行第二次清孔作业,保证泥浆比重与沉淀厚度等各项数据指标达到施工规范与标准。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坍落度等数据指标进行严格控制,灌注作业时,对第一批混凝土的灌注需求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以保证把导管埋入。除此之外,必须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灌注时要确保连续无中断,待灌注到接近钢筋骨架时,应适当降低灌注速度。
2结束语
综上所述,桥梁下部结构作为桥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主体结构荷载的承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质量对桥梁整体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影响其安全性。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要充分考虑各种结构形式的区别,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编制,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促进施工工艺水平的提升。文章对有关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以期对于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磊,孔凡佳,熊亮.公路桥梁下部结构的设计与施工[J].山西科技,2008(4).
[2]孙力虹.桥梁下部结构设计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5).
[3]汪伟.浅谈高速公路桥梁下部结构设计[J].山西交通科技,2005(S2).
6.桥梁公路施工的技术监测研究论文 篇六
在现有结构设计和评估过程中,环境温度对结构产生的温度效应多采用附加温度荷载的方法,即假定所有结构构件处于某恒定温度条件,计算各构件内部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但是,实践表明,由于桥梁各构件表面与环境接触面积不同、日照条件不同以及构件形式、尺寸不同等因素,它们实际具有不同的温度效应,并且温度变化速率各不相同。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技术,通过接收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将其热像显示在图片上,通过测量结构表面的温度场分布情况来判断结构的内部缺陷,具有无损,直观、非接触、大面积扫查等特点。红外检测技术在电力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冶金工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应用较多,是目前热故障诊断和检测领域先进的有效的方法之一[1]。目前,建筑行业也越来越多的应用红外检测技术来检测路面、房屋结构的病害、缺陷等,为准确检测结构的安全性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可靠的判断依据。
作者提出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桥梁结构表面温度监测的实时连续方法,并以内蒙古东部地区某大型薄壁墩桥梁结构为检测对象,对其表面温度分布进行连续监测,分析不同气候条件对桥梁结构表面温度分布产生的影响,为类似结构的温度应力设计和开裂风险评估提供可靠数据。
1 红外热成像技术
1.1 红外检测原理
在自然界,当物体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 K)时,由于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或原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存在,会不断地向空间进行红外辐射。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物体表面每一辐射单元的热辐射能量与该单元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2]
undefined
式中,M为辐射单元的热辐射能量;ε为辐射单元表面发射率;δ为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5.67×10-8(W·m-2·k-4);T为辐射单元表面温度,K。
由于物体表面存在一个热辐射能量场,相应有一个温度分布场。红外图像的亮暗反映出物体表面温度的高低,通过对物体表面温度及温度场的监测便可判断物体是否有缺陷。
当混凝土结构存在某种缺陷(如裂缝,空洞等)时,由于缺陷部位的形态不同,造成材料导热系数等的变化而影响红外辐射,直观的表现在红外热像图上就是此处与其他部位的温度分布不一致[3]。基于这个原理,能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红外热像分析,评价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1.2 红外热像仪原理
红外热像仪是根据物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依靠其内部的光学系统将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汇聚到探测器(传感器),并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放大电路,补偿电路及线路处理后,在显示终端显示被测物体的温度。红外热像仪成像原理如图1所示[4]。
1.3 仪器
美国FLIR SYSTEMS公司生产的ThermaCam P20型红外热像仪是一种先进可靠的红外热成像系统。其仪器的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
2 红外热像仪对混凝土桥梁的监测
2.1 工程概况
监测对象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的设计,墩身采用50 cm厚薄壁空心结构,梁采用30 m预应力空心预制箱梁(见图2)。桥梁大致为南北走向,墩身一面向阳一面背阴,由于桥梁墩身为空心薄壁结构,受到阳光照射时表面温度变化明显,并且向阳面和背阴面也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异。另外,空心预应力梁和桥面受到温度湿度等的变化,加之承受荷载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存在某种病害。
2.2 监测方案
选取桥梁4#墩墩身向阳面(Ⅰ)、4#墩墩身背阴面(Ⅱ)以及0#墩和1#墩间边跨跨中箱梁上表面(Ⅲ)等结构区域作为监测对象,并进行理论分析。监测点及监测区域具体分布如图2,图3所示。
2.3 结果及分析
2.3.1 对环境温度的监测
对桥梁所处的环境进行连续监测,记录了某一天10:00~16:30时间段内环境温度变化情况。监测时段内平均环境气温为15.8 ℃,最高温度为18.4 ℃,测量时间为13:20,最低温度为12.2 ℃,测量时间为11:00,最大气温差为6.2 ℃。在监测时间段内,10:00~13:00间气温总体为上升趋势,而后温度逐渐下降,15:00后气温趋于稳定。
2.3.2 对桥梁结构温度的监测
2.3.2.1 桥梁墩身红外监测结果与分析
图4、图5为墩身向阳面(区域I),背阴面(区域II)的红外热像图、温度分布曲线和具体温度监测点。
通过红外热像仪对4#墩墩身向阳面(区域Ⅰ),4#墩墩身背阴面(区域Ⅱ)进行温度监测,利用红外热像仪软件对其表面温度场分布进行处理,其变化规律及线性相关性如图6~图9所示。从图可知:薄壁墩墩身表面温度总体低于环境温度,其变化趋势与环境温度变化趋势一致;薄壁墩向阳面(区域I)表面温度在气温上升阶段与环境温度温差较小,而背阴面(区域II)温差较大。薄壁墩向阳面(区域I)表面温度与气温具有一定线性关系,说明气温是影响表面温度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背阴面(区域II)由于存在滞后性,因此气温与表面温度间线性关系并不明显。监测结果表明薄壁墩结构表面温度主要受到气温和日照条件的影响。气温决定结构表面温度变化的主要趋势,而结构具体部位的温度受日照条件影响较大。直接日照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结构表面温度。而结构背阴面的温度相比环境温度变化具有明显滞后性,即环境温度持续作用一段时间后结构表面温度才有显著改变。
图10为环境温度和结构表面温度的温度差变化关系。从图10可知:墩身向阳面的温度与气温之间相差较小,温度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完全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向阳面表面温度主要受到日照辐射影响,表面温度上升与下降迅速,与气温受日照影响程度相同。而背阴面的表面温度变化主要依靠大气热量传导作用,与气温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气温上升阶段,结构表面温度上升速率明显小于气温上升速率,气温与结构表面温度相差较大;当长时间受到气温传导加热作用后,结构表面温度逐步上升,温差逐渐减小。
2.3.2.2 桥梁箱梁上表面红外监测结果与分析
图11为箱梁上表面(区域Ⅲ)的红外热像图、温度分布曲线和具体温度监测点。
图12、图13为箱梁上表面(区域Ⅲ)温度随日照时间变化的相互关系和线性相关图。从图可知:箱梁上表面的温度总体高于气温,只是在降温后略低于气温。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箱梁上表面温度主要受到气温和日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箱梁上表面接受日照的面积大,表面温度上升较快,高于同期的气温变化;而由于降雨的影响,温度陡然下降,表面温度也较之气温下降更快,使得结构表面温度要低于气温。从线性相关图可以看出:箱梁上表面温度与气温具有一定相关性,但气温并非是影响表面温度的主要因素。监测结果表明:升温阶段,箱梁上表面温度主要受日照影响,升温较快;降温阶段,受箱梁内部聚集的热量的逐步释放,降温与环境温度变化一致。
图14为气温与箱梁上表面温度温差图。从图14可知:在升温阶段,气温与箱梁上表面温差较大,箱梁上表面温度高于气温,这主要是由于箱梁上表面温度上升较快,温度变化主要受日照影响;而在降温阶段,气温高于箱梁上表面温度,温差逐渐减小,而后又逐渐上升,这主要是受到降雨影响,以及在降温阶段,箱梁表面温度下降较气温快。
3 结 论
a.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高效、简便、准确的桥梁结构外表面温度监测方法,它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对桥梁结构各构件的表面实时温度场进行检测,并进行定量分析。
b.墩身向阳面表面温度主要受到日照辐射影响,表面温度上升与下降迅速,与气温受日照影响程度相同。薄壁墩背阴面的表面温度变化主要受到大气热量传导作用影响,与气温温度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气温上升阶段结构表面温度上升速率明显小于气温上升速率,气温与结构表面温度相差较大;当长时间受到气温传导加热作用后,结构表面温度逐步上升,温差逐渐减小。
c.箱梁上表面最大温差变化与环境温度变化基本一致,整体温差变化幅度较小,变化平缓。由于箱梁上表面暴露面积大,整体吸热升温一致,降温受自身聚集热量散发的影响;降温过程温差变化幅度也较平缓。箱梁上表面温差变化在升温阶段主要受到日照影响;而在降温阶段,则主要受到气温和风速影响。
d.除气温、日照、风速等气候条件影响外,短时期内气候剧烈变化(如降雨作用)对桥梁结构表面温度变化具有决定性影响。降雨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桥梁结构表面温度,使结构整体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温差变化。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温度连续监测的新方法,并分析其表面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监测结果表明: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温度监测的新方法,可以用于评价结构受环境温度影响的程度、结构温度应力产生的机理和预测混凝土材料温致病害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无损检测,红外,热成像,温度分布
参考文献
[1]尚亚妮.红外热像诊断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陕西建筑,2008(6):39-43.
[2]高小明.影响红外热像仪测量精度的因素分析[J].华电技术,2008(11):4-7.
[3]韩继红,张雄.冻融破坏混凝土红外热象特征及损伤程度评定[J].无损检测,1998(12):346-347.
7.桥梁公路施工的技术监测研究论文 篇七
[关键词]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引言
桥梁工程是联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桥梁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许多影响其质量控制和施工技术的原因,这些问题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其安全性、寿命及使用强度。每一位合格的桥梁工程技术人员或者是施工人员都会全面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把握住桥梁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深深的知道自身的条件,进行规范的操作及其管理监督,对于材料的质量、施工技术的规范性进行严格的把关。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的推责,而是采取一定的措施解决问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建。
一、桥梁施工的相关概念
(一)桥梁工程施工的特点。桥梁具有地点的固定性、类型多样、体形庞大等待征,是大型的建筑体系,主要还要跨过如河流、峡谷等障碍。桥梁施工还是具有一定的特点,施工生产组织协作的复杂性,其中高空作业、水中作业较多,相对比较危险,并且施工时间长,所使用的资金巨大。并且其生产具有一定地域的流动性、地区性、桥梁工程施工的单一性。(二)桥梁施工控制的具体内容。桥梁的施工与最初理想的设计还是会存在一定差距的,因此在桥梁建筑正式施工的时候,会受到一定的偏差,而控制桥梁施工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两者之间的差距。桥梁施工控制主要就是为以上说讲述的所展開的,但是不同类型的桥梁,其施工的控制所工作的内容还是存在恨得差距的,从整体及长远点额发展,大概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几何控制。无论采用什么施工方法,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总要产生变形,并且结构的变形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使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位置状态偏离预期状态,从而使桥梁难以顺利合拢,所以必须对桥梁实施控制,(2)应力控制。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在成桥状态的受力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合是施工控制要明确的重要问题。通常包括结构在自重下的应力和结构在施工荷载下的应力。(3)稳定控制。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关系到桥梁结构的安全,它与桥梁的强度有着同等的甚至更重要的意义。
二、桥梁施工技术存在的缺陷
(一)部分施工人员缺少职业准则。总体而言,农民工是众多建筑工地上含数较多的施工人员,但是其主要的素质较低,对于自身的安全性及其施工意识比较单薄,从而在工程上的质量控制上带来了很大的缺陷。与此同时,虽然农民工人数较多,但是其流动性较大,为建筑的施工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意识,不能很好的统一管理。(二)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公路桥梁建筑的建造上,普遍存在着一种先开工后报告的问题,大大的影响了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与此同时,在对工程质量的检查中,往往会有不符合检查的项目需要重改,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往往会加快施工进度,但是在质量上却会大打折扣,从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其公路建设的质量。(三)桥梁施工技术存在的缺陷。(1)公路桥梁的施工难度越发困难。随着交通运输业的成熟发展,对于公路桥梁的建设也会有更大的要求,例如,一些公路需要用到高墩桥梁,而高墩桥梁往往是在地形复杂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需要采用,这就给施工提出了难度。因此,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要运用更多新的技术来满足施工的要求。(2)公路桥梁的承受能力逐渐下滑,使用寿命同比例缩短。如今,运输业在飞速的发展,运输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影响其重要的原因是超载现象,使地面受到严重的挤压,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地域塌陷,地皮脱落等现象。所以,对于这些现象,政府对其的修复及保养需要大量的资金,最后的结果则是公路桥梁承受能力越来越弱,寿命也会随之增减。
三、加强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为了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以我国法律法律规定的相关行业规范为依据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相关施工人员必须要以设计方案以及行业规范为依据进行施工方案的实施。为此,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技术人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的交接工作,应该告知此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哪些技术、注意哪些问题、什么程度才是符合标准等,这些注意事项的提前知晓,可以对施工质量有一个保障;(2)在施工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要对自己进行检查,确保无误后,在与施工的同伴们进行相互检查,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3)质检人员一定要深知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感,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质量不合格的项目必须严格返工,并在检查书中进行双方的签字,确定责任的归属。(二)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与管理。对于每一个施工现场而言,忙碌的施工人群,到处摆放着错综复杂的施工材料,并且其种类之多,材料复杂,如果施工的现场没有很好的管理,就会使施工场地看起来杂乱无章。当施工场地变得没有秩序时,对整个工程而言是非常混乱的。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我们则要求施工单位对其进行整顿和管理。施工单位必须要在施工现场配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由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进行分门别类的摆放,并在施工过程中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实时调控与监管,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三)加强施工中的监督检查。对于一个建筑工程而言,工程的质量监督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格的把关。每一个桥梁工程的实施,在过程当中都需要使用近千种的设备、材料及机械,每一种物资对于工程的质量都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施工现场的检查人员需要对每一种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及检测,确保其质量没有任何的问题。然后,也要经常检查运行的机器,设备等,保证设备的整洁及完好。与此同时,应该明确计量控制的专业位置,提前做好技术储备,建立相关的制度,重点工序与薄弱工序质检相对接。并且要对现场的员工进行考核,竞争上岗。(四)加强对施工现场设备的管理。施工设备能否满足施工要求、能否具有良好的性能、工作效率是否比较高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的质量,必须要重视并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与控制。因此,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单位必须指派一些专业的检查人员对其将使用到的设备进行专业的检查,以确保机器可以正常的运转和运转,以达到施工的要求。
结束语
针对桥梁建筑而言,质量控制是一个工程的重要部分,指出对桥梁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实现预控日标,对于减少工程的损失,质量的降低及施工人员事故是有很大意义的。因此,只要不断的提高风险意识,科学的的对危险进行评估,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比起风险,将事故消失在无形当中,从而完成一个安全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周秀民,张耀廷.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技传播,2013,03:36+27.
[2]吕海清,孔勇.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3,03:151-152.
8.桥梁公路施工的技术监测研究论文 篇八
关键词:预应力,桥梁,混凝土,施工质量
在我国经济和科技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我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使得近些年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不断增多,需要施工单位良好的建设道路桥梁工程。为了提高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将预应力技术有效的应用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之中是非常必要的,其不仅能够在主体工程之中发挥作用,还能辅助一些小工程,真正提高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为高质量、低成本的建成道路桥梁工程创造条件。由此看来,预应力技术切实有效的应用于道路桥梁工程之中是非常有意义。
1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是为了对结构服役现状进行改变与完善,在桥梁正式施工时为结构提前施加的压应力。而预应力技术则是在桥梁工程建设之中,利用构建混凝土组成件来降低或抵消由外荷载所产生的拉应力[1]。相对于以往桥梁工程建设之中所应用的施工技术来说,预应力技术更适合应用于桥梁工程之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利于保证桥梁工程质量。预应力技术的优势有:其一,预应力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因为预应力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抵消或降低外荷载所产生的拉应力,这使得此项技术不单单能够应用于桥梁工程的主体工程之中,还能够在其他小工程中有效应用,如边坡锚固施工等。其二,预应力技术应用能够降低工程造价。基于预应力技术来进行桥梁工程建设,可以合理利用混凝土构件抵消或降低外荷载所产生的拉应力,从而降低桥梁自身重量,提高工程质量,同时降低施工材料的使用量,有效节约工程成本,降低工程造价[2]。其三,提高桥梁性能。基于预应力技术的桥梁工程建设,能够强化混凝土预应力,使之支撑桥梁,保证桥梁更加稳定、安全、坚固,同时增强桥梁的抗裂能力、抗渗能力及抗滑能力,这对于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有很大作用。其四,施工便捷、操作简单。基于此对预应力技术的了解及其应用情况,确定将此项技术应用于桥梁工程之中,还能发挥施工便捷、操作简单等优势,为高质高效的建成桥梁工程创造条件。
2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对于桥梁工程来说,预应力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适用的施工技术。当然,要想使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工程建设之中充分发挥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应用此项技术。也就是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即:
1)合理选择预应力钢绞线。实践证明,钢绞线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较高,在成本控制方面比普通钢筋、冷拉钢丝要节省1/3,并且质量参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于桥梁工程之中,利于提高桥梁工程的质量。当然,在桥梁工程建设中,要想使预应力钢绞线能够有效应用,需要重视钢绞线的选择,也就是结合桥梁工程实际及预应力技术要求,对市面上销售的钢绞线进行详细的了解,如质量参数、规格等方面,进而选择适合的、性价比高的钢绞线[3]。
2)正确选择预应力锚具。桥梁工程建设之中,预应力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使用适合的、有效的锚具。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能够慎重的选择预应力锚具,也就是详细分析摩阻锚固和机械锚固,进而选择适合的类型的锚具,保证其能够适用于桥梁工程建设之中。
3)详细分析预应力效应。具体利用预应力技术展开桥梁工程施工之前,展开预应力效应分析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保证所规划的预应力施工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后续规范化、合理化的施工作业奠定基础。对于预应力效应的分析,需要对道路桥梁预应力施工图纸予以详细了解,进而依据施工图纸来计算主要分布的钢筋的承压值,确定钢筋的承压极限,如此可以了解道路桥梁截面的承载能力,对比分析道路桥梁截面承载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如若不能,需要及时修改预应力施工图纸,以此来保证后续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技术能够真正发挥作用[4]。
4)强化路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道路桥梁工程的关键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决定道路桥梁能否长期坚固、可靠、安全的使用。为了提高道路桥梁混凝土结构质量,有效应用预应力技术很是必要,也就是采用变形而多面的形式来设置高性能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垫块,这部分施工作业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技术标准来合理设置垫块的强度、抗渗性能及其他特殊性能,使之能够大于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参数指标。在此之后,按照施工要求来有序展开主梁混凝土浇筑,利用塑料薄膜包裹,达到保温与保湿的目的;按照预应力技术要求及施工标准,进行预制箱梁等大型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并做好相关的养护工作。
5)强化混凝土路面施工。道路桥梁的路面施工质量也是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通过对以往道路桥梁建设与使用情况的了解,确定道路桥梁的路面容易出现裂缝这一问题,降低道路桥梁的使用效果,甚至会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缩短。为了避免路面裂缝问题的出现,应当注意强化混凝土路面施工,也就是按照施工要求及技术要求,有效应用预应力技术来展开混凝土路面施工,如此也能提高路面压应力,降低路面裂缝的可能性[5]。
3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技术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展开施工作业。保证预应力技术的作用能够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需要依据相关标准与规范来展开预应力施工,并且控制好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方面,避免施工作业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降低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另外,施工人员还要注意加强对预应力结构的分析,结合施工要求及施工标准,合理制定预应力施工策略,以便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的施工作业,使之符合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将预应力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6]。
2)加强对预应力孔道的检查。为了更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在桥梁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加强预应力孔道的检查工作,如加强对排气孔管连接处、灌浆孔、孔管道、孔道界面等地方检查,避免堵塞现象的发生,影响预应力施工。
4结语
预应力技术的有效性、经济性及实用性较高,将其有效的应用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之中很是必要,利用提高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预应力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合理选择预应力钢绞线、正确选择预应力锚具、详细分析预应力效应、强化路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强化混凝土路面施工。总之,预应力技术有效应用于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很是必要。
参考文献:
[1]季程.浅析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J].装饰装修天地,2016(9):364.
[2]周权.浅谈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2):32.
[3]温永杰.市政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5(25):310-311.
[4]许铁汉.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难点及技术对策[J].新材料新装饰,2014(13):485.
[5]王春宝.浅谈桥梁工程施工中预应力管道压浆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8):1099.
9.桥梁公路施工的技术监测研究论文 篇九
1引言
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桥梁来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样,无论是哪种桥梁,随着时代的进步,将要面临的挑战、克服的困难也会不断增多。因此,更加安全可靠,稳定耐用,节省钢材,能够降低施工费用和养护费用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自20世纪30年代出现至今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施工技术也逐步成熟完善并得到创新,成功地缓解了交通问题造成的各种不便,在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仍是施工单位在许多地区进行施工的首选,因此,为了帮助施工单位提升自身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质量,本文将对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进行简要分析。
2施工前准备
2.1严把预应力桥梁施工图设计质量
无论进行何种施工建设,图纸的设计始终是后续工作安全进行的基础环节,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也不例外。为了保证施工安全,设计人员务必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图设计,并同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进行综合评议,在确保施工方案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方可投入使用。
2.2严把材料质量关
施工材料的选择不但决定了工程施工与使用的安全,而且也是桥梁整体工程成本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施工单位应做好材料的选择工作,严把材料质量关。施工单位应选择优质厂商生产的并与设计图要求相符的混凝土,并对其进行再三检测,保证其各项指标都达到相关标准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2.3严把施工设备选择关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拉伸作业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必须保证预应力锚具以及千斤顶等施工设备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即选择高强度的预应力钢材和承重超出设定数量1.2倍的千斤顶[1]。对于压力表、水泥浆搅拌机等其他设备的选择,应确保其安全性和合理性,同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新型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3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3.1水泥浆的制作
在配置水泥浆的过程中,要注意相关材料的混合比例,严格控制泌水率,制作后及时对水泥浆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温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检测,令其满足预应力桥梁的施工要求。
3.2选择科学的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在长期的使用中不断被丰富完善,目前,业内主要使用的技术是预制装配整体施工技术、顶推施工技术、移动模架施工技术、悬臂施工方法等[2]。不同的技术有不同的侧重点,需要施工人员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最终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以应用范围广,对交通影响最小的顶推施工技术为例。该技术是沿着纵轴方向开辟预制场地,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进行桥身施工,当所有节段浇筑完成后,采用纵向应力把所有节段连成一个整体,再采用水平液压千斤顶进行顶进施工,目前,该技术在等截面连续梁施工中应用较多[3]。在实际施工中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滑动装置和千斤顶的同步前进,而一旦连续桥跨度超过50m时,要及时设置临时支墩并换用单向顶推方式,以降低架设过程中由于施工负荷造成的桥梁变形损害。
3.3张拉工作的施工技术要点
所谓的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施加拉力,使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拉应力,进而使其产生一定的形变,以抵消钢结构本身承受的一部分荷载,以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可以说这项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最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安全质量和使用寿命。在进行张拉工作前,应当做好清洗工作和检查工作,确保预应力管道及锚口的干净、无锈蚀,确认施工所需的相关材料和设备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对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张拉过程中,要确保施工人员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以科学规范的操作和熟练的技术保障张拉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施工质量。在张拉过程中,要合理分配并控制各级张力并精确记录,保证钢束处于绷紧状态,锚具与千斤顶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保证钢束中每一根钢绞线受到的拉力相当,避免钢绞线相互缠绕。同时,张拉全程要有技术人员进行监督,一旦出现滑丝、断丝或张拉实际长度与理论长度超出±6%的情况都要停止施工,寻找原因,解决后方可继续施工。为了避免出现问题导致张拉工作停摆,延长施工时间,施工人员在进行以下工作时应有意识地进行反复探查分析。(1)结构截面尺寸的计算,由于其结果直接与预应力张拉的伸长值有关,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变形结构的内在因素,因此,在分析计算时,要对设计数值和实际截面大小进行对比,准确把握构件截面的尺寸大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结构截面尺寸出现的偏差,提高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穿束前,预应力钢束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编束,正确绑扎,以防止出现拉丝滑丝等情况,对不合格的钢绞线要及时进行更换。(3)选用合适的限位板并使用定型模板,将锚垫板准确牢靠地进行固定以避免锚垫板拉裂。
3.4孔道压浆工作的技术要点
为了避免由于出现压浆不足或漏浆现象导致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质量问题,在进行压浆工作前要对锚具及夹片周围用原子灰进行认真封堵,防止从夹片周围漏浆,影响孔道压浆密实度。在压浆过程中,要保证水泥浆的检测强度超过325MPa,稠度在14~18s。同时,压浆要保证从低向高的施工顺序并确保连续不断地工作。结束后,准确检测浆体的密实度,对于不达标的部分,在20min后进行第二次压浆工作直至合格为止。在压浆工作完成后,需要对需要封锚的锚具进行封闭,以避免由于锚具裸露出现锈蚀等现象影响桥梁质量。具体来说,封锚时要做好锚具周边的清洗工作,保证梁体长度以及端梁及内部构件的位置角度等因素符合设计标准的要求;在对梁端混凝土凿毛后,设置不变形、准确牢固的钢筋模板以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封锚工序。
4结语
桥梁建筑施工安全不可小觑,因为桥梁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左右着经济建设的质量效果,因此,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选择优质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坚持选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将每一道工序都高质高效地完成,并主动进行技术工艺上的创新,从而提升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整体质量水平。以此推动我国桥梁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刘高锋 单位:石家庄公路桥梁建设集团
参考文献:
10.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研究 篇十
摘要:桩基础是各种工程地基施工中重要的基础方式,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井桩、桥梁水泥桩等。从结构形式上看可分地下桩和地面桩,不管是那种桩都有桩基和桩柱构成。本文对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U445.551
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桥梁桩广泛用于楼层基地建筑、高速公路及铁路的高架桥建筑。桥梁桩由桩基和桩柱组成,桩基是深埋在地下的部分,桩柱根据地下桩和地面桩分为露天柱和隐形柱,很显然桩基工程属于隐形工程。桩基础是桥梁桩的地基,桩基工程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桥梁桩的稳定和坚固。而桥梁桩的质量又影响着桥梁的稳定和坚固,桩基越稳定桥梁越安全。由于桩基是隐形工程,所以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不同地质构造对桩基的支撑程度不一样,如地下软土层、沙土层、岩石层、冻土层及地下水位层等,在建造桩基前首先对地层进行取样分析,分析不同地层的土质含水量、粘合度、抗拉力度,这些因素对桩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有很大作用,确保桩基的建造质量,桩基稳定则桩柱稳定,从而桥梁、公路、铁路路基稳定。这样桥梁、公路、铁路的安全程度将大大提高。
1.地层土质分析
不同土質的粘合度和坚硬度、抗拉力度不一样。分析这些因素对地层支撑桩基有很大帮助,桩基是建造在土层上的,土层松软易移动则桩基就会不稳定。如软土层、冻土层,这些地层较浅的话,本身含水量高,所以容易发生热胀冷缩现象,而桩基在热胀冷缩得张力下,造成桩基断裂、塌陷情况,最终破坏桩柱。软土层、冻土层深度较厚、面积较大的话,会发生地下移动现象,土层移动产生的拉力也会破坏桩基,所以分析和探明不同地层的分布区域,对建造隐形工程的桩基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这些土层较浅,占线又长,需考虑桥梁重新设计路线,尽量避免,以提高桩基和桩柱建造的质量和稳定性。
2.桥梁桩基施工的前期准备
在分析地层土质及承载力后,接下来要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设计
设计是任何工程施工的前提,设计图纸是进行工程建设的标准和参考依据,也是工程问题处理的依据。首先根据桥梁建设的跨度和面积,确定需建造的桩柱,这样就可以确定开挖建造的桩基数量,一次将这些桩基进行编号在施工图纸上。如果遇到复杂地层时,桩基处理程度也就不一样,通过图纸顺序编号,可将不同桩基区分开来。这样有利于施工建造,有利于提高建造的质量和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2)测量
桩基数量确定之后,需对桩基大小、深度进行测量,测量的依据就是根据地层土质分析的结果进行,一般情况下桩基的大小都一致,而桩基的深度却不一样,这要根据地层土质分析确定桩基深度。地层坚硬的桩基较浅,反之较深。确定测量桩基还可以计算出每个桩基的混凝土、钢筋、砂石、石头用量,以备施工之用。其次根据桩柱的长度和直径大小,确定桩基的开挖深度和面积大小,不通桩柱对桩基的要求不一样。区分对待有利于桩基建设和桩基支撑。
(3)原材料检验
由于桩基是隐形工程,建造在地下,其建造的质量好坏很难直观发现,所以必须对建造的质量进行高标准要求,而要求的依据就是每个施工环节必须认真对待,认真操作,且不可偷工减料,因为桥梁关系人们的生命安全。
(4)场地要求
对场地进行平整清理,建造水泥、钢筋存放的库房,避免水泥潮湿和淋湿,钢筋发生生锈现象。场地一般选择离施工桩基较近的地方,这样有利于混凝土运输、材料运输,便于施工。
3. 护筒埋设及质量控制要点
埋设护筒:在施工过程中,护筒通常采用工具式钢护筒,在使用回转钻的过程中,与钻头直径相比,内径要超过其 100mm,同时在上部设置 1~2 个溢浆孔。为了确保护筒埋设位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护筒与坑壁之间的空隙通过采用粘土进行填实处理,护筒排浆口与泥浆沟之间保持相通,同时将护筒中心线与桩位线控制在50mm,在粘性土中护筒埋设深度为 1.0 米,护筒的上口高出地面 100~200mm,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泥浆面出现上下浮动防止坍孔,并且确保孔内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0m 以上。一般情况下,护筒埋设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避免在钻孔过程中发生穿孔现象,在钻孔泥浆循环过程中便于放设泥浆泵,同时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可实现由外护筒进行保护等。
4.钻孔
按照图纸标记的桩基位置,首先进行钻孔取土,在钻孔取土时应注意:一是钻孔的速度,速度要迅速进行,以免钻好的孔出现坍塌现象,钻头质量要坚硬,地基土层复杂,既有岩石又有泥沙。二是及时检查钻孔的位置防止出现钻孔倾斜现象,钻孔倾斜则桩基位置不准,从而桩柱也就会倾斜,这样不利于桩基和桩柱的支撑力。三是及时检查钻头与钻杆的链接,随着钻孔的深入,钻杆要及时弥补,钻杆的质量也要达到要求,因为钻杆在钻头高速旋转时,容易发生变形、折断现象,而且钻头与钻杆链接出也容易出现脱落情况,而这些现象的发生很容易造成施工事故,所以还要及时检查钻头和钻杆。
清孔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按照钻孔的深度,分为人工清孔和机械清孔。在桩基较浅时,人工清孔较为理想,能准确干净的将钻好的泥沙、石块及时清理出桩,但是人工清孔具有危险性。在桩基较深时用机械清理桩基里面的泥沙、石块。随着钻孔技术的发展,钻孔探头可将桩基的深度和大小呈现在电脑上,直接看出桩基钻孔的深度和大小是否达到施工要求。
6.钢筋绑扎
清孔完成后,需在桥梁桩内植入钢筋笼,钢筋笼可以增强桥梁桩的质量。绑扎钢筋笼是其钢筋的大小尺寸必须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钢筋笼的绑扎按照桥梁桩的大小和设计要求分为人工绑扎和焊接绑扎,在多排钢筋之间用短钢筋进行固定,以免多排钢筋发生交织现象。在钢筋笼绑扎完成后需对钢筋笼进行检查保护。
7.混凝土灌注
钢筋笼绑扎完成后需及时进行混凝土灌注,灌注时用导管进行,边灌注边捣实以此推进,连续进行。在灌注过程中及时检查灌注的深度,这样便于提升导管,否则桩基太深,将会把导管埋在桥梁桩中。
8.结束语
总之,桥梁桩的广泛应用,桩基施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桩基是桩柱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每一项环节认真对待,由于隐形工程的复杂性,施工是一次性的,其质量好坏关键在每个施工环节,一旦出现桩基质量问题,是很难维修的。桩基础施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桩柱的施工质量,进而影响桥梁的稳定和建设。因此我们时刻将施工质量了然于胸,不断的对施工过程进行审核和检查,保证桩基的质量和稳定。
参考文献:
[1] 樊成. 桥梁桩基础施工浅述[J]. 西部交通科技 ,2011, (4): 118-119.
11.针对桥梁施工的挂篮技术的研究 篇十一
1 挂篮技术的施工要点
1.1 挂篮技术钢筋混凝土施工
桥梁施工中的悬臂挂篮是比较重要的设备之一, 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 该技术的应用水平对施工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 工作人员应重视该过程的操作细节, 从而保证挂篮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水平, 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实际施工中, 工作人员可利用悬臂挂篮强大的支撑能力, 在挂篮的操作平台上进行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 从而方便施工材料的运载和取用。在钢筋混凝土施工前, 工作人员应认真查看钢筋和矛头是否已全数运输到位, 合理安排钢筋和矛头的存放位置, 同时, 管理人员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具体要求制订科学、合理、匹配的施工方案, 在确保施工的各个元素都已安排到位后, 依照施工方案施工。通常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浇筑作业时, 施工人员应注意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等, 在现场环境符合钢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要求时才可施工;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标准, 根据事先制定的施工方案对施工操作进行调节和控制。
1.2 挂篮的安装
将悬臂挂篮技术应用在桥梁建筑中时, 需要按照安装标准和安装流程完成挂篮的制作和安装。在安装挂篮前, 工作人员需要检查桥梁施工现场内的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包括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人为环境以和安全性等;检查施工设备、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等是否到位。
在实际的挂篮安装中, 施工人员要按照挂篮安装流程和安装顺序安装, 并注意挂篮的安全检测工作。对于挂篮周围的环境, 工作人员应做好科学的防护措施, 以免发生因挂篮掉落而砸伤施工人员等情况, 尽可能地保护施工人员不受伤害。在安装前, 施工人员应对安装图纸进行研究, 当确定图纸准确无误、安装好的挂篮可适应周围环境时, 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完成挂篮的安装工作。对于已经制作完成的挂篮, 安装时工作人员应检查挂篮结构的质量, 判定该挂篮的安装构架稳定、安全后, 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安装工作。
1.3 挂篮荷载实验
在利用挂篮技术施工时, 如果施工单位用的是新挂篮或临时更换的挂篮, 则需要在施工前对挂篮的主桁架等结构进行预压实验。实践证明, 该操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非弹性变形出现的概率, 从而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提高桥梁施工的质量。在实际施工中, 不仅要对主桁架进行预压实验, 在桥梁的悬臂挂篮安装完毕后, 还应对挂篮进行荷载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桥梁悬臂挂篮的承载能力。通常情况下, 桥梁悬臂挂篮上的荷载应比其自身最大节段的质量大0.5倍。在实验中, 工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挂篮荷载变化及该变化趋势下挂篮的变形情况。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 可确定最合适的立模标高, 以保证在规定的荷载范围内箱梁保持线性模式。
2 挂篮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在悬臂挂篮施工中, 应确保挂篮的质量和安全, 这是因为只有挂篮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相关标准, 才能保证挂篮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水平。因此, 在应用挂篮技术时, 工作人员应采取一定的监管措施提高对挂篮的监管水平。在施工前, 工作人员应探查施工现场的环境, 并以施工的实际需求为标准, 深入分析施工方案与施工环境的契合度, 尽可能地消除不利于施工环境的因素, 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此外, 还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对施工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材料都能达标, 消除以次充好或以假充真等现象。实践证明, 在挂篮技术的应用中, 施工技术问题是影响其施工质量的最大因素, 其属于挂篮技术施工中的软性因素。如果施工中出现技术问题, 则监管人员应及时将此情况反映至相关技术人员, 确保该问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防止出现更大的危害。
3 结束语
挂篮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比较频繁, 其功能对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将挂篮技术应用在桥梁施工中的优势十分明显, 因此, 被广泛应用在跨谷、跨海大桥的建造中。虽然我国在桥梁建筑中已经积累了很多应用该技术的经验, 但仍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施工人员。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要点, 以期提供专业的参考和借鉴。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很多科技含量高、施工效果好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桥梁施工中, 挂篮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挂篮能根据施工现场的需要灵活移动, 适用于多种形式的桥梁施工。因此, 主要介绍了应用挂篮技术施工中的要点, 以期提高桥梁施工质量。
关键词:桥梁施工,挂篮技术,钢筋混凝土,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胡会轩.悬臂挂篮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 (04) :63.
【桥梁公路施工的技术监测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公路桥梁论文08-31
公路桥梁桥面铺装及防撞墙施工技术10-30
桥梁施工控制的内容及监测系统的建立06-28
桥梁工程中挂篮施工技术分析论文09-12
某高速公路部分桥梁加固设计专题09-09
浅谈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10-04
桥梁高墩的施工方式研讨论文10-04
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优化措施的论文09-04
悬臂浇筑桥梁中0号块施工技术10-11
铁路桥梁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对策论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