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形式

2024-10-30

企业组织形式(共8篇)

1.企业组织形式 篇一

公司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公司基本证照手续完整、工商信息按时变更备案是公司依法管理、健康运营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规避由此造成的法律风险的重要一环。要深刻吸取广东信宜紫金在证照管理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不管是新设立公司还是正常运转,我们都需要办理法律法规政策框架下的矿山企业各类基本证照和手续,包括年检、变更和新建项目,涉及开办企业基本证照、工商信息、安全环保有关验收批复、建设项目相关证件、改扩建批复、特种设备和特殊工种等,就我们企业而言,主要涉及总经办、环安处、财务处、基建工程处、设备动力处、保障处、人力资源处等。矿山企业基本证照和手续主要包括:

一、基本证照: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统计登记证;

二、公司基本工商信息登记和企业年检:变更登记,包括公司名称变更、住所、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企业类型、注册资本、营业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姓名或名称变更登记及股权变更等;备案登记,如公司章程修改、董事、监事、经理、分公司等的备案;企业年检。

二、矿山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证照:勘查许可证、探矿许可证、储量登记证、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取水许可证、危化品采购、运输、储存、使用许可证、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使用林地许可证。

三、相关从业人员资质证件:矿长安全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四、建设项目证照手续: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用地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专项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评价、水土保持方案评价、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即安全专篇、安全预评价)、项目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审查、设计变更、项目建设相关证件(土地使用证、施工许可证)、建设项目招投标、项目竣工验收等。一个合规公司应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各分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梳理、及时办理与工作衔接,总经办和总经办承担法务职能员工应统筹履行起除经济商务合同审查外的上述各部门有关证照的建档、监督、催办跟踪工作,从现在开始重视和履行建立我公司必要的合规的证照的梳理、建档列表、办理情况、年检情况、预报告知催办等,总经办承担公司法务职能的员工应进一步加强与矿山有关的涉及上述证照和工商信息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运用,监察审计室从公司内控要求加强监督检查。

2.企业组织形式 篇二

公司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作为企业的两种组织形式,这二者不仅在法律地位上不同,而且在税收待遇上也不同。

公司制企业是法人企业,它适用企业所得税;而合伙制企业是非法人企业,不适用企业所得税,而是按照按照“先分后税”原则,根据合伙人的性质不同,适用不同的所得税。如果合伙人是自然人,则缴纳个人所得税;若合伙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则缴纳企业所得税。

如果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则合伙企业的纳税按照“先分后税”原则,合伙人按照其分得的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适用各自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而这就与投资于公司制企业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在此不考虑这种情况。

但是,如果自然人投资于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话,由于二者的法律地位不同,以及使用的税法不同,因而对自然人投资者来说,投资于这两种企业承担的税收负担也不同。

投资于公司制企业,自然人投资者的收入需要缴纳两次税收,在公司层面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公司将税后利润作为股利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还要就所分得的利润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自然人投资于合伙制企业,由于其不是法人企业,不需要就其所得缴纳公司所得税,而仅就每个人分得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因而,同样的收入,如果是公司制企业就存在双重征税,而合伙制企业只需要承担一次税收。

这也就为利用企业组织形式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条件。因而,我们在此忽略非税因素影响,仅仅考虑税收因素的作用,利用这二者的所承担税收负担的不同,对其进行合理筹划,以选取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实现自然人投资者税负最小化目的。

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在本文中先通过一个模型对投资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承担的税收负担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我国的税法,找出在我国投资这两者的最佳时机,以实现组织形式选择从而实现税负最小化的目的。

我们假定投资于合伙企业和公司,项目的税前年收益率分别为Rp和Rc。项目持续n年,n年后实施清算,中间产生的税后收益均不分配,分别以Rp和Rc的年税前收益率投资于经营活动。

我们首先分析合伙企业的情况。对于合伙企业来说,当取得收入后,合伙人按照tp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剩余的资金再继续投资于项目中。那么合伙企业在n年后可以获得的税后收益率为:[1+Rp(1-tp)]n-1

接着,我们再来分析公司的情况。在取得收入后,公司按照tc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资金不向股东分配,而继续投资于项目。在项目结束后公司清算或者股东卖出股票时获得收入,股东按照tcg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则投资于公司在n年后可以获得的税后收益率为:

投资者的税后收入=公司的税后收入—股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即:

我们如果要比较两种企业组织形式那种较优,那么就是比较两者税后收益率的高低,即比较的大小问题,而这又将转化为比较的大小问题。

我们会发现,两种企业组织形式的税后收益率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变量:

合伙企业适用的税率tp;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tc;股东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tcg;投资期限n

在我国,合伙企业适用的是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而公司适用的一般税率是25%、低税率是20%,非居民企业适用的是10%,股东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率为20%。

在此,我们利用中国的税法规定,分别考察在n=1、5、10、20、30时,要实现相同的税后收益率,即时,公司的税前收益Rc要达到合伙企业税前收益Rp的多少倍。然后,在对其进行讨论,看如何进行筹划,才能使得自然人投资者缴纳的税负最小,税后收益最大。其中,我们在此假设相应税率在这段时间保持不变。

在此,我们将Rp设为1,看看Rc达到Rp的多少倍,两种企业组织形式才能实现相同的税后收益率。

我们通过表中右边的五列数据可以看出,投资的公司为一般企业、小型微利企业、非居民企业三者中,有利程度是按照一般企业、小型微利企业、非居民企业递增的。

而在税前收入大小的比较中,即各自适用的税率比较中,又呈现不同的特点。在税前收入比较低时,即合伙企业的合伙人适用5%、10%的税率时,投资于公司要想实现与投资于合伙企业相同的税后收益,公司的Rc应该比合伙企业的Rp大才能实现。这时,如果投资于公司的Rc没有投资于合伙企业的Rp大的话,则投资公司是不利的,反之则投资合伙企业是不利的。

而在税前收入比较高,即合伙企业的合伙人适用20%的税率时,投资的优先顺序是非居民企业公司、合伙企业、其他企业公司。

而在税前收入非常高,即合伙企业的合伙人适用30%的税率时,仅仅是投资于1年期的小型微利企业的公司和1、5年期的一般企业公司不如投资于合伙企业,其他情况均比合伙企业有利。

税前收入相当高时,即合伙企业的合伙人适用35%的税率时,仅仅是投资于1年期的小型微利企业的公司和1年期的一般企业公司不如投资于合伙企业,其他情况均比合伙企业有利。

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临界点税收筹划方法,对位于临界点的税前收入进行适当的筹划,以减轻税负。

我们在此利用税收弹性来进行筹划分析。我们知道税收弹性系数被定义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

由于税收收入=税率×税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最终表现为税率和税基对经济增长的反应,所以可以把税收弹性分为税率弹性和税基弹性。税率弹性是指(经济增长作用于税率)税收收入对税率的变化的反应程度;同理,税基弹性是指(经济增长作用于税基)税收收入对税基变动的反应程度。

在本文中,我们假设公司与合伙企业的税基相等,因此,我们仅仅考虑税率弹性。

税率弹性又称为税率收入弹性,是指因税率的变化而引起税收收入变化的比率。其公式为:。其中:Et是指税率弹性,AT是指税收变化量,T是指税收总量,Δt是指税率的变化量,t是指税率。按上式计算,,表明税率无弹性,税率变动不会引起税收收入的变化;,表明税率具有单位弹性,税收收入变化的幅度与税率的变化幅度相同;,表明税率富有弹性,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大于税率提高的幅度;,表明税率缺乏弹性,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小于税率提高的幅度。

那我们要实现企业税负的最小化,即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我们就必须使得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小于税率提高的幅度,也就是

对于公司来说,其是法人实体,在公司层面适用的是比例税率,而当税后利润分配给个人时使用的也是比例税率,因而其税负占收入的比例不会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即Et=1。因此,在公司制企业时,我们无法利用临界点税收筹划法进行筹划。

而对于合伙企业来说,其所适用的税率随着应税收入的增加而增大,也就是说随着收入增加,税负占收入的比重会发生变化,此时我们就可以据此来进行相应的筹划,使得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小于税率提高的幅度,即,从而实现筹划的目的。

过上表可以发现,当合伙企业的收入分别适用10%、20%、30%、35%的税率时,其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介于15001-22500、30001-41250、60001-73750、100001-109642.857时,其税率弹性系数,即在此时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的幅度小于企业收入增加的幅度,企业可以获得较大的税后收益。

因而,利用这个表,我们就可以进行适当的税收筹划,在企业的收入大于这个收入区间的上限时,我们可以使用临界点税收筹划法,相应的减少一点收入,使税负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长的幅度,实现税后收入增加。

3.母子公司企业组织形式利弊分析 篇三

[关键词] 母子公司优势弊短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以母子公司为核心的企业集团。尽管母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有单一公司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我们也知道它也有诸多弊端。母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扬长避短,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地位。

一、母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具有的优势

1.母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使母公司以较少资本控制较多公司,易于形成规模经济。因为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又控制其子公司,形成一种金字塔结构,无疑形成了规模效应。母公司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极具竞争优势。

2.母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尤其是那些跨国公司,可以利用不同国家、地区具有的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例如母公司根据各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消费市场的不同特点,决定在何地设立何种行业的子公司,如果在一个行业投资失利,可通过另一行业使损失得到弥补,从而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3.母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可以在公司集团内部实行市场化运作,从而减轻交易成本。由于大规模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使生产和销售在世界范围内组织。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增加,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立子公司的形式,在公司集团内就可以实现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外部市场,不但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也降低了经营风险。

4.母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可以利用子公司的独立核算和自负盈亏,分散经营风险。这也是组成母子公司最大的优势。依照法律规定,公司应以其全部财产对自己的债务负责。如果一个母公司把原有的经营项目交给其子公司分别进行经营,而子公司作为法人又仅以其本身的财产对债务负责,那么个别子公司的经营失败就不会对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产生重大影响。此外,一些小公司往往希望成为大公司的子公司。因为母公司往往是实力强大的大公司,小公司一般无力与其抗衡、竞争。如果能成为该公司的子公司,就能得到母公司在资本、技术、原料、市场等各方面的扶助和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母公司与其他子公司建立密切的協作关系,从而有效地提高子公司的盈利水平。因此,一些小公司情愿攀附在大公司的势力范围之内。

5.母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可以使母子公司之间的赢利与损失冲销,规避累进税率。企业家往往把集团内各企业的赢利和损失在集团范围内进行安排,使赢利和损失相互冲销,降低整个集团的纳税额,从整体上维护其利益。

二、母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存在的弊端

母子公司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一种最具活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对扩大公司经营规模、优化公司间的资源配置、促进资本扩张和分散经营风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母子公司之间的紧密经济联合虽具有单一公司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客观上对社会经济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在实际运作中,母公司往往利用其对子公司的控制支配地位,实施有利于母公司而不惜损害子公司利益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有:

1.母公司从子公司抽逃资金。母公司控制了子公司财务决策,母公司往往能够很容易地从子公司抽逃资金、把子公司的利润转移以满足母公司发展的需要。这种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子公司的利益。一是资金的转移影响了子公司正常的运营以及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二是影响了子公司的偿债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偿付债务,一旦子公司破产,子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将得不到保护;三是影响了子公司少数股东的利益。资金的转移影响子公司的运营,会影响子公司股东的利益,由于母公司是大股东,因此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子公司少数股东的利益。

2.母子公司之间缺乏同业竞争。很多时候母子公司经营性质相同,在市场上本是互相竞争的对手。但在母子公司关系中,子公司经营行为的决策受到母公司控制,有时母公司为了自己的垄断利益,指令子公司不得参与与母公司的竞争。因此在同一产业中,母子公司之间毫无竞争可言。

3.母子公司之间关联交易多。所谓关联交易,就是关联企业或关联人之间形成的交易行为。由于交易行为发生在关联企业或关联人之间,交易行为要受控制权人的意志控制或许可,它与市场交易中符合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原则是不同的。在母子公司关系中,关联交易就是发生在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之间的交易行为。有时母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其他子公司的利益,控制交易行为,如要求某一子公司为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的贷款提供担保、拖欠往来款、甚至无偿使用资金等。

综上所述,子公司虽具有法人资格,具有独立性,但它不再享有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能力,尤其是财务决策能力的丧失,由控制、支配子公司的母公司行使,其后果是子公司的利润、资产由母公司任意调拨。这种资产或利润的移转必然导致子公司支付能力的削弱。支付能力的削弱无疑增加了子公司债权人债权实现的风险,影响到子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这种资产或利润的移转还会影响到子公司的收益状况,进而会影响到子公司少数股东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甘培忠:《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法律关系》.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www.hinalawinfo.com

4.企业组织形式 篇四

摘要:作为企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团委在单位内部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经济形式,企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压力,也就给部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统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丰富员工的工作、生活形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通过团委的相关组织活动,能够更好的来服务企业、服务青年、服务大局,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前的工作生活,使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进而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自主性,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关键词:企业 基层团委 工作 组织 开展 形式 经验

一、首先要加强共青团的自身建设,为团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作为共青团相关活动的核心组织力量,想要做好共青团工作,团组织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建设,完善团组织与各个部门之前的联系,完善团组织的内部建设,为团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才能够保证日后工作的有效进行。首先就需要团组织能够加强与党委以及上级团组织之间的联系,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的争取党的重视与支持,以便能够提升团组织活动的影响力。这就需要团组织要能够及时、有效的领会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在工作的过程中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原则,及时有效的开展相关活动,提升团组织的影响力。就像某位前辈说的那样:有团员的地方就要有团组织,有团组织的地方就要有团活动,来不断完善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另外也需要团组织能够做好自身的内部建设,即要有一个有效的核心领导团队,能够有效的开展团的相关活动、处理团组织的相关事项。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当一个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将那些有能力、有思想的青年工作者选拔到领导队伍中来,不断的提升团组织的领导力量,以便能够更好的开展相关的团活动。另外作为团组织领导者,也要不断地进行学习,要能够深入到团员中间去,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的意见,要能够及时的发现团员中存在的不足,引导他们进行改正,不断的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提升团员的综合能力,发挥出团组织的作用。

二、其次要做好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企业的发展统一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基本工作。在新时期,面对各种各样的物质诱惑与思想意识,很多人都在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思维观念,逐渐的淡忘了自己的团员身份。作为团组织,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他们重新学习团的章程,坚持马列主义观念,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念。团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也就是说共青团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前进。所以在团组织的相关教育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有坚定地政治方向,思想要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了解党的全局工作,领会党的精神实质,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工作,使团员也能够受到党的熏陶,不断的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意识;另一方面要照顾青年特点,独立开展相关的活动。在围绕党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同时,应时刻考虑到青年的特点,多了解、关心和满足青年的需求,多采取青年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共青团活动,以便能够丰富团员的学习生活,使他们能够有效的进行学习。只有统一了思想,坚定了政治方向,共青团才能在企业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三、再次要增强共青团的服务意识,为员工的工作生活做好服务

团组织既是团员的领导者,也是他们的.服务者。作为基层团组织领导人员,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身上担子的重量,也明白自己的工作性质是引导团员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工作生活,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把以人为本,把服务青年全面发展作为企业共青团组织最根本的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首先在服务对象上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宽服务领域和范畴,不管是企业的正式职工还是短期劳务工都应列入我们的工作范畴,同管理,同表彰,同服务。其次在服务模式上要创新,不仅要靠行政推动,帮助党和企业做好各项青年工作,还要靠事业吸引,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创新创业,促进青年个人发展,同时还要积极推树先进典型,用典型的力量,激发广大团员青年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另外团组织要始终把自己的工作放到企业工作的大局中去思考,把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理念付诸于实践,积极有效地开展生产活动。关键是选好切入点,结合这一工作定位目标开展活动。共青团工作必须紧扣这一主题,以创新和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服务大局的最佳结合点。以服务企业为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企业发展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另外也要要坚持教育与服务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服务激发青年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最后要丰富共青团的活动形式,开创共青团新型的工作形式

在传统的团组织活动中,我们往往都是采用演讲、知识竞赛、表彰会等形式来组织,这些形式往往较为单调,也很难激发团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新的时期,上级团组织就不断的更新工作形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为了深入挖掘奋战在钢城一线的优秀青年职工中的典型,展示他们爱岗敬业、苦练技能、努力创新、甘于奉献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品格,弘扬水钢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努力圆梦的精神,团委就联合宣传部和水钢日报,通过寻找“钢城最美青工”征文活动,广泛凝聚、传递正能量,用“中国梦”培养、引导公司广大青年职工不断提高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艰苦奋斗、建功立业,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另外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及总公司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深化安全领域“查隐患,反违章,学三规四制,提素质”活动,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抓基层,打基础,提升全员素质,安全技术管理部、水钢团委、水钢报社以及安全技术管理部联合开展“查隐患、反违章、学三规四制、提素质”新闻竞赛征文活动。这些都是采用新型的活动进行,很好的激发了团员的学习精神与学习机会,开创了新型的团组织活动形式,为基层团组织的活动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许高峰,郭颖 ,巴清宏,马新风.中央企业集团级团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中国青年研究》 2010 第6期.

5.教学组织形式 篇五

教学组织形式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

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种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应用。只有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于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采取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有利于使教学活动多样化,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当代各国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探索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发展的教学活动模式。而这些探索主要集中在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及相应的方法改革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活动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要求,从而实现教学的个别化。

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6.教学组织形式 篇六

概念: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主要形式有:班级授课制(基本形式)、分组教学&现场教学(辅助形式)、个别教学&复式教学(特殊形式)。„„填空题

一、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一)概念:

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68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二)基本特点„„填空题

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2.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此为“课时”。

★(三)优缺点„„简答题

1.优点:

a.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b.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d.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发展;

e.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2.缺点

a.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

b.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

c.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

d.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e.学生动手机会少,教学的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f.教学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方法。

二、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一)个别教学: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他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辅助形式。

2.意义:此法强调发现、珍惜、发掘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弥补了班级授课制中平均、划一教学的不足,是满足特殊化教育的需要、实现个性发展的手段和途径。

3.要求:a.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各自的优势,克服各自的缺点;b.既要针对个体,又要使个体不脱离于整体;c.要制定详细的个案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组织形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好各项工作。(二)现场教学(又称参观法)„„参观讲解结合

1.概念:指教师把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

2.意义:

a.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经验,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b.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c.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可以通过对祖国现代化建设 1

成就的参观等,使学生更加了解热爱自祖国。

3.要求:目的明确;准备充分;现场指导;及时总结。

三、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分组教学与复式教学

(一)分组教学

1.概念:指在按年龄编班和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2.意义:利于缩小差距,便于用统一的进度和方法进行教学。

3.要求:a.充分了解学生;

b.定制个体教学计划;c.保证教学井然有序;

d.深入钻研教材教法

(二)复式教学

1.概念:把两个或者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2.意义:保持了班级授课的一切本质特征,与之不同的是教师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巧妙的同时安排几个年级的活动。复式教学组织的好,学生的基本训练和自学能力往往更强。3.要求:a.合理安排,要根据学生的人数、教室大小、师资质量等情况全面考虑,灵活掌握;b.编制复试班课表;

c.培养小助手;

d.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

Ps:把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特朗普制。

四、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趋向合理化。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

2.改进班级授课制,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

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4.探索个别化教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与过程

(中小学)德育内容„„简答题

分为三大类: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自觉纪律教育

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马列主义教育

环境教育

德育过程

一、概念&构成要素

(一)含义: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对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构成要素„„填空题

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互相制约的因素构成。

二、基本矛盾:即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体现。„填空题

三、基本规律„„简答题

(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的关系)。„„论述题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知、情、意、行是构成学生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2

这四个要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

a.知即品德认识,包括品德知识&品德评判两个方面。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b.情即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实现执行转化的催化剂。

c.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d.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总之,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一般说来,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顺序形成和发展的。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征,或从训练行为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最终达到儿童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填空题

(二)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学模式

一、概念: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二、常见的教学模式

(一)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1.探究式教学

此法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前认知&体验式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基本程序: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操作策略:a.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创设一个宽容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b.教师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的否定学生的答案;c.要以引导为主。不可轻易告知学生探究的结果。

优点: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与合作的精神。

缺点:教学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较好的教学支持系统。

2.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验式教学”或“情景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真实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

基本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优点: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4.范例教学模式

此法适合原理、规律性的知识,是德国教育心理学家 瓦.根舍因 提出来的。

(二)当代我国主要教学模式

1.自学——指导式

(1)理论依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的教学观;“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统一”的心理发展观;“学会学习”的学习观。

(2)教学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地掌握系统的知识;让学生获得自学的方法、技巧,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3)操作程序:提出要求、开展自学、讨论启发、练习运用、及时评价、系统小结。

(4)操作策略:教师是学生自学的“指导者”。

2.目标——导控式

3.传递—接受式

基本程序: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4.问题——探究式教学„„论述题

(1)理论依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所以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

(2)教学目标:a.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亲身证实的知识;

b.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c.让学生养成探究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究的技巧。

(3)操作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拟定计划、验证假说、句验证结果,交流提高。

(4)操作策略:教师是“引导者”和 “顾问”,一方面老师必须精通整个“问题”体系;另一方面,又要容忍学生出错,不过早判断学生的行为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学评价

一、概念: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

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二、功能: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到达该目标。具体:(简答题)

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校验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一)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概念:是在学期开始或者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摸底考试)

功能:a.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b.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

c.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形成性评价:

概念: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填空题

功能:a.改进学生的学习;

b.为学生的学习定步;

c.强化学生的学习;

d.给教师提供反馈。

3.总结性评价

概念:亦称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此方式注重考查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

功能:a.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b.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c.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d.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e.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二)针对评价采用的标准,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1.相对性评价

概念: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他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 4

劣,而不考虑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此法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

2.绝对性评价

概念:又称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此法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宜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三)按照评价的主体:内部评价&外部„„&个体差异性评价;

(四)按教学评价中使用测验的来源: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教师自编测验。德育原则

一、概念: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论述题、简答题

(一)导向性原则:

1.基本涵义: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要求:a.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b.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代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c.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1.基本涵义: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此原则亦称循循善诱原则。

2.要求:

a.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b.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涵义: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要求:

a.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

b.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c.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四)知行统一原则:

1.基本涵义: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2.要求:

a.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b.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c.对学生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d.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五)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基本涵义: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2.要求:

a.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b.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c.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的贯彻到底。

(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基本涵义: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的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2.要求:

a.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b.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c.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发展。

(七)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基本涵义:

在德育过程中,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因势利导,化消极因为为积极因素。

2.要求

a.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激发其上进心。(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

b.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c.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八)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1.基本涵义: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要求:

a.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b.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活动;

c.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九)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1.基本涵义:在德育过程中,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要求:

a.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事实、先进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法教育引导教育学生;

b.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

c.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严格管理、认真执行。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途径:最基本的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填空题

其他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的活动;校会、班会、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

Ps:德育活动的新形式包括:社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德育基地、创办业余党校。

二、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方法的概念: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包括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

★(二)常用方法„„简答题、填空题 1.说理教育法。此法为基本方法,分两类:

a.运用语言文字说服;b.运用事实进行说服。„„填空题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

4.实际锻炼法

5.品德修养指导法 6.品德评价法(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

7.心理咨询法

8.生活指导法

(三)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

1.德育目标。

2.„„内容。德育内容规定着对德育方法的特定要求。

3.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三、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一)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

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

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

4.知与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和道德行为的养成;

5.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改革的主要趋势

1.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

2.确立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

3.坚持贴近实际、生活、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

4.坚持知行统一,探索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道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5.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6.因地制宜的开展德育活动。

四、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a.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b.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c.建立德育基地;

d.创办业余党校。班级与班主任

一、班级

(一)概念: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名解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埃拉斯莫斯最先提出“班级”一词。

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在此书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详细论述,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填空

(二)功能:

1.社会化功能:

班级组织能够按照一定的社会化的要求,在集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集体目标为导向,借助课程、文化规范等载体,对学生传授社会经验、指导社会生活目标、教导社会规范、7

培养社会角色,使学生从一个自然有机体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成员。

2.班级的个体化功能

(1)促进发展的功能。能为成员提供发展机会,包括认知、情感、兴趣态度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2)满足需求的功能。既能满足归属、亲和、依存等基本需求,又能创造满足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的途径。

(3)诊断功能。

(4)矫正功能。

二、班主任

(一)概念: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名词解释

(二)地位&作用

1.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2.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填空题

3.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及方法„„简答题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填空题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填空题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建立学生档案

5.评定操行;

6.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

7.个别教育工作;

8.班会活动的组织。

Ps: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班级管理

一、概念: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内容主要有:班级组织的建设、制度管理、教学管理和活动管理。

二、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三、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简答题

(一)班级常规管理

1.概念: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2.内容: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3.班级常规管理的作用

a.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b.利于建立一个健康、活泼、积极、有效的班集体

c.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班级平行管理

1.内涵: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填空题

此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填空题

Ps:集体教育思想是马卡连柯的主要思想。

2.要求:要实施对班集体与对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既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其真正成为教育的力量,又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来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

(三)班级民主管理

1.内涵: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其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物。

2.要求:

a.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全程管理,即在班级管理的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各个阶段都让学生参与进来;

b.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如干部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值日生制度等。

(四)班级目标管理

1.内涵: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此法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成出来的。„„填空题

2.要求:要围绕全体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

四、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论述题

(一)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

(二)解决策略(怎样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制度)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人格和主体性,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

1.以满足学生发展为目的。

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尽可能的开发。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最终归宿。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的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实行班级干部的轮流执政制,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机会,并学会与人合作,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论述题: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后进生的教育问题

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一、后进生自身的原因

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对其自身的原因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既可能有心理障碍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有学习基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原因。

具体来说:

(1)缺乏强烈的求知欲;(2)道德无知,是非观念模糊;(3)自尊心强而性格敏感容易流于自卑;(4)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做事情往往会半途而废;(5)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不适应。

二、家庭因素

(1)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对子女带来不良影响。不仅影响学习,甚至影响子女正常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形成。(2)现在独生子女增多,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期望值过高;(3)有的家庭自身文化水准低,或者家庭残缺,缺乏温暖和爱心;(4)有的家长由于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5)有的家长则在孩子的管理教育方式方法上太过简单粗暴,随意打骂。这些也会使他们转变为后进。

三、学校环境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也存在形成后进生的原因,并且对于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 9

任。

1.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不仅是教育领域的问题,而是社会的综合性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了一些地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重智育,轻德育,重视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广大学生的教育。

2.施教“求同”,忽视因材施教。大纲相同,教材相同,又在一个班级上课,往往忽视或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学生之间本来就有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材施教是一个重要课题,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尝到甜头,产生学习积极性,也才有可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3.教育方法失当。在我们的学校里,有些教师教育思想不正确,教育方法失当,没有强有力的德育工作,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缺乏防止学生分化和减少后进生的有力措施。教师对后进生的偏见,把他们当成班级进步的包袱,这也是后进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后进生转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对立情绪;

2.保护学生自尊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

4.通过各种方法锻炼学生的意志,巩固学生的新习惯;

5.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制。同时要注意“反复抓,抓反复”。

6“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与后进生多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适时进行思想教育。老师要与他们多谈心,多接触,关心其生活、学习,真诚相待,逐步缩短直至消除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建立沟通渠道,使师生间具有朋友般的情谊。这样老师就方便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用正确的观念对他们进行思想渗透。)

7.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挥特长,让后进生品尝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培养自信。

8.提供正确的范例,增强学生的是非观。

9.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协助,借助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帮助。课外、校外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意义

一、概念:是指在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名解

二、意义„„简答题

1.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4.是进行德育重要途径。

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形式

一、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等走出校门,增长知识的活动);

2.学科活动(以学习或研讨某一学科的知识或培养某一方面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3.科技活动;

4.文学艺术活动;

5.体育活动;

6.社会公益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习惯,时期养成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爱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并掌握生产劳动的基本知识、技能,提高劳动技术素质);

7.课外阅读活动。

Ps:分为三类:接受性活动、创造性„„;训练性„„。

二、组织形式„„填空题

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活动的主要形式);

3.个别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要求

一、特点:1.自愿性 2.灵活性 3.实践性„„填空题

二、要求„„简答题

学校教学工作是教育学生的基本途径,与此同时,课外、校外教育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二者缺一不可。

要有明确的目的;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一、家庭教育

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特点„„填空题

1.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3.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二)基本要求

1.和谐的家庭环境;

2.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统一;

3.理解和尊重孩子;

4.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思想素养。

二、社会教育

主要指学校、家庭环境以外的社区、文化团体组织等给予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1.社区对学生影响:

a.一方面鼓励他们走出去,和更多同龄人交往,参加群体活动,了解社会,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b.另一方面,帮助他们选择交往伙伴。

2.各种校外机构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在培养儿童和青少年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报刊、电视等大众传媒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在指导青少年儿童接受宣传教育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批判能力,自觉抵制不良影响。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学校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二)家庭、社会&学校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三者协调一致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高度一致,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效果。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家长会等途径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四)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之间的相互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7.企业组织形式 篇七

依照连锁经营商业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大小, 连锁经营商业企业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可分为统一核算和独立核算两种。统一核算形式主要适用于直营连锁经营的企业, 所以以下举例中的甲乙分店均为连锁总部的直营连锁店。连锁企业在创业期一般只开立直营连锁门店, 因此适合采用统一核算形式, 由总部作为核算主体对其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统一核算, 总部对各直营分店采用售价金额核算, 对配送中心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独立核算形式下总部和分店都是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 它们之间的内部往来都必须要通过专门的账户来进行核算, 因此, 总店设置“基层往来”, 按基层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来核算与基层门店、配送中心的债权债务;基层分店设置“总部往来”, 核算与总部之间的债权债务。独立核算形式下基层门店既可以是直营门店也可以是加盟门店, 连锁经营商业发展成熟期的组织结构一般为总部+直营店+加盟店+配送中心的模式, 所以适合于采用独立核算形式。各直营和加盟分店采用售价金额核算, 配送中心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随着连锁经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门店越来越多的特点, 统一核算组织形式显然不适应现实, 而独立核算组织形式将会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应用。

二、连锁经营企业统一核算形式下具体业务的核算

1. 总店向分店拨付资金的核算。

总店向分店拨付资金时, 根据资金划拨单据, 借记“备用金——某直营店”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 商品统一采购业务核算。

总部根据商品采购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转账通知单, 借记“商品采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3. 商品入库业务核算。

总部根据各分店转来的收货单, 借记“库存商品——某直营店”或“库存商品——配送中心”科目, 贷记“商品采购”、“商品进销差价——某直营店”科目。

4. 商品纵向调拨业务核算。

总部根据配送中心转来的送货单和各分店转来的收货单, 借记“库存商品——某直营店”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配送中心”、“商品进销差价——某直营店”科目。

5. 商品横向调拨业务核算。

总部根据分店之间的商品调拨单, 借记“库存商品——调入分店”、“商品进销差价——调出分店”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调出分店”、“商品进销差价——调入分店”科目。

6. 各分店成本费用的核算。

各分店持费用发生时的原始凭证向总部报销时, 总部借记“管理费用——某直营店 (××费) ”或“销售费用——某直营店 (××费) ”等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7. 各分店财务成果的核算。

各分店将定期汇总的销售收入有关原始凭证统一上交总部时, 总部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某直营店”、“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科目。

三、连锁经营企业独立核算形式下具体业务的核算

1. 总店向分店拨付资金的核算。

总部总店向分店拨付资金时根据有关转账付款凭证, 借记“基层往来——某分店”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分店则在收到总店拨付的资金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总部往来”科目。

2. 总部商品统一采购业务核算。

因为连锁企业一般由总部统一采购, 所以只涉及总部一方的核算, 总部根据商品采购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转账通知单, 借记“商品采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科目。

3. 商品入库业务核算。

(1) 配送中心和直营店商品入库业务的核算。总部根据配送中心和直营店转来的收货单, 借记“基层往来——配送中心”、“基层往来——某直营店”科目, 贷记“商品采购”科目。直营店根据其填制的收货单, 借记“库存商品”科目, 贷记“总部往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配送中心根据其填制的收货单, 借记“库存商品”科目, 贷记“总部往来”科目。

(2) 加盟店商品入库业务的核算。由于加盟店不是总部直接投资设立的, 总部统一采购的商品运到加盟店入库, 应视同总部按内部调拨价销售给加盟店。总部根据内部调拨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按内部调拨价确认收入和销项税额, 借记“基层往来——某加盟店”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科目;同时按统一采购价结转销售成本,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贷记“商品采购”科目。加盟店则视同按内部调拨价向总部购进商品, 根据收货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 借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贷记“总部往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4. 纵向配送商品业务核算。

(1) 向直营店纵向配送商品业务的核算。向直营店纵向配送商品业务的核算是所有权同属于总部的配送中心和直营店这两个独立核算主体之间商品的内部移库业务的核算, 总部借记“基层往来——甲直营店”科目, 贷记“基层往来——配送中心”科目;配送中心借记“总部往来——商品配送”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科目;直营店借记“库存商品”科目, 贷记“总部往来——商品配送”、“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2) 向加盟店纵向配送商品业务的核算。这是所有权属于总部的配送中心和不属于总部的加盟店的两个独立核算主体之间的商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1) 乙加盟店借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贷记“总部往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2) 配送中心借记“总部往来——商品配送”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3) 总部借记“基层往来——乙加盟店”科目, 按内部调拨价,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科目。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贷记“基层往来——配送中心”科目。

5. 商品横向调拨业务核算。

(1) 直营店向自营店商品调拨业务的核算。调出直营店, 借记“总部往来——商品调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科目。调入直营店, 借记“库存商品”科目, 贷记“总部往来——商品调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总部借记“基层往来——调入店”科目, 贷记“基层往来——调出店”科目。

(2) 加盟店向加盟店商品调拨业务的核算。调出加盟店, 借记“总部往来——商品调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科目。调入加盟店, 借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贷记“总部往来——商品调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总部借记“基层往来——调入店”科目, 贷记“基层往来——调出店”科目。

(3) 加盟店向直营店商品调拨业务的核算。 (1) 调出加盟店视同商品购进退货业务核算, 借记“总部往来——商品调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科目;调入直营店, 借记“库存商品”科目, 贷记“总部往来——商品调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2) 总部视同销售退货业务核算, 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科目, 贷记“基层往来——调出的加盟店”科目;同时借记“基层往来——调入的直营店”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4) 直营店向加盟店商品调拨业务的核算。 (1) 调出直营店, 借记“总部往来——商品调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贷记“库存商品”科目。 (2) 调入加盟店视同商品购进业务核算, 借记“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科目, 贷记“总部往来——商品调拨”、“商品进销差价”科目。 (3) 总部视同商品销售业务核算, 借记“基层往来——调入的加盟店”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科目;同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贷记“基层往来——调出的直营店”科目。

6. 成本费用的核算。

直营门店的销售成本、期间费用等损益类科目余额定期结转到总部, 具体结转分录参见下文财务成果核算的相关部分, 加盟门店的销售成本、期间费用等损益类科目余额无需结转到总部。

7. 财务成果的核算。

(1) 直营店与总部的对应核算。

(2) 加盟店与总部的对应核算。加盟店独立核算的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无需结转到总部。但需要通过“总部往来”账户解缴营业款, 总部扣除必要的费用后, 其余部分为加盟店自由动用的金额。具体而言, 总部扣除加盟店的款项中, 必要的费用包括应当收取的商品调拨款、加盟店应当缴纳的加盟费、总部拨给加盟店的包装物费用等。

参考文献

8.企业组织形式 篇八

关键词:组织传播 新媒体 组织创新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信息沟通保障。它们的传播具有不同的特点,二者在相互促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

一、传播是组织的基本属性

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信息传播,以至于我们很难说出一种与传播无关的组织活动。考察组织传播,也就是考察组织本身。

(一)组织与其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互动的过程,它包括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两方面

1、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信息输入,是组织为进行目标管理和环境应变决策而从外部广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

2、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组织任何与外部有关的活动及其结果都带有信息输出的性质。主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

(二)主要类型有

1、公关宣传。组织为了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而进行的各种宣传活动。

2、广告宣传。广告是一种以付费形式利用各种媒体进行的大面积宣传活动,也是社会 组织尤其是企业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信息输出方式。

3、组织标识系统宣传。(CIS)组织使用统一的象征符号系统来塑造、保持或更新组织形象的活动。

(三)企业传播的功能及类型

具体就企业而言,企业外传播具有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品牌忠诚度和竞争力的功能。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一种文化交流,是单向的文化输出。全面准确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文化,最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印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对外传播的途径有:企业文化的主动输出式传播;企业文化的示范传播;企业文化的交流合作。

企业传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传播的载体可以分为:

第一,产品传播。即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一般而言,企业通常是以畅销产品为主流载体,让消费者在认识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并由此使得企业的品牌价值得到提升。”(魏杰等,2001)

第二,人员传播。通过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语言与行为等符号系统传播本国内公司的企业文化。

第三,媒体传播。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播企业文化。

二、新媒体环境下,组织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盛行,组织传播的方式、手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平常所见到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引入到媒体领域的技术及其传播方式。

新媒体实际不是媒体,而是一种新的传播介质和传播工具。具体如传统网络时代的即时通讯呼叫系统(IMS)、网络日志(BLOG)、以及社区 论坛 ( BBS ), 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APP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大改变了组织的沟通方式、传播方式。

在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以新媒体为主的大众传媒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尽管近年来我国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方面有一定突破和创新,大众传媒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空间不断增大,突出表现在对空难、矿难等重大事故的报道明显增多,灾情信息的公开传播也相当迅速及时,如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河南、河北、陕西、山西、辽宁等地矿难,禽流感和奶粉事件等的报道。但在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的传播报道过程中,新媒体显示了它的强大优势。

尤其近年来,微博成为新媒体极具影响力的代表。

(二)微博是互联网的革命性变化

微博出现后,企业的直观感受是互联网上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而且信息无比丰富。微博上除了有企业和媒体发布的信息,还有生活者自身发布和传播的信息。这些信息中既包含对企业有利的信息,也包含对企业不利的信息;既包括与企业传播内容相关的信息,也包含对企业不利的信息;既包括与企业传播内容相关的信息,还包括生活者自身所感受的产品、服务等方面的信息。

具体就组织传播中的企业传播而言,紧紧抓住“微博”这一机遇,小米以低成本的“微博营销”而拥有广泛的粉丝群,是成就小米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

传统企业如GE、ABB、碧浪等企业,也纷纷开通自己的微博,以鲜活的、有趣的、互动的形式吸引了大量粉丝,并且改变了他们在公众心目中严肃、传统、古板的形象。

了解新媒体沟通形态下大家普遍认为,小米在商业模式尤其是传播手段、营销手段上有很多“毁三观”的做法,所以造就了它现在的成功。在小米的内部管理中,一改以往企业开会讨论问题的形式,而是“不开会,甚至做出的决策都不发邮件,有什么事情就在米聊群里解决,连报销都在米聊截个图就可以了。”

新媒体时代,数字传播时代充斥着风险与挑战,也充满了机遇和期待,这种变幻莫测是一种魅力。直播时代和信息海啸的特点,使得企业作为生活服务者必须每时每记得迅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信息,发现危机,即时应对;挖掘机会(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是这个行业的价值,也是做任何事的动力。——通用电气中国区公关总监李国威 ),动态传播;发现可利用的资讯,支持企业的整体发展。

微博的迅速发展首先让企业感觉到的是“微”机四伏。

“微”机首先是危机。

对中国的企业来说,2009年以后有很多企业遭遇到了微博之“痛”,一些企业开始设立专门的高管负责应对微博。但“微”机同时还是前所未有的机会。已有一些企业敏感地意识到这个人间中蕴藏的机会,但是却发现现有的管理框架和传播思路不能得心应手,或者根本无法应对这种变化。

三、组织需要改变现有的管理架构,充分发挥传播的价值

对企业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危机随时可能形成,而传播随时要跟进,同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企业必须把传播提升到战略和管理层面,改变现有的管理框架,单独建立传播管理部门。

传播管理需要落实到企业的组织机制上,通过对传播管理的重新定位,调整现有的组织架构,提高传播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带来的价值,支持企业的整体发展。

然而对于传统行业来说,组织创新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原来由工业文明时代引进的组织形式已经失效了,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二是任何一个组织不管处于什么时代,随着时间的变化,组织必然会变得官僚、涣散和僵化。这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因为一个组织是很难自我改变的。

小米创始人雷军认为,相比互联网和工业时代,我们现在所处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很大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速度发生了变化。第一,在互联网时代,你还可以慢慢做一件事情,有了好产品再发布出去,但是如今你的产品两三个月不被人所接受,可能就死掉了。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界限被打通了,现在有一种新的说法叫 “先进用户引导型创新”。这意味着组织要更贴近用户,不是从上往下,也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融为一体。过去的工程师都是闭门造车,小米的文化是工程师必须面对用户,必须在微博、论坛、线下等渠道与用户沟通。

小米把管理员工的权力从老板身上转移到用户身上。

移动互联网时代必然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要扁平化,每个部门要小巧且灵活。

参考资料:

[1]《创业邦》《李善友:向雷軍和小米学习组织创新》

上一篇:2016校园颁奖晚会主持词下一篇:半命题作文:你在我心里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