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2024-10-11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共10篇)

1.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篇一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经济遭遇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寒冷的“严冬”,经济增速陡然下降,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业举步为艰,甚至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党和国家审时度势,科学的分析了国内外的经济形势,果断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使中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中国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投资与消费失衡,2008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只占GDP的35.3%;内外需失衡,过于依赖外需, 而内需严重不足;经济增长与资源的承载能力失衡, 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区域城乡发展失衡, 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太低。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失衡和粗放扩张的问题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 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增加物质资源小号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下面重点探讨一下“如何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落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大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是落实第二个“转变”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地发展服务业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的转型。当前,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早从人们一般所理解的餐饮、娱乐、旅游等拓展到以金融、信息、研发、设计、咨询、法律服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当前的世界经济结构已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业已成为各国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就业的主要领域,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

然而,多年来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我国GDP 的比重一直徘徊在40%左右,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连发展中国家55%的水平都达不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了。尤其是生产性的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仅占服务业的47%,总体水平低,知识含量少,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是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这节骨眼上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市场化、知识化、国际化是快越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实际的操作中,发展服务业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务求实效地执行,切莫操之过急!首先要从全局出发,从完善规划,健全法制,破除垄断、转变政府职能等各方面共同大力推进体制的改革。然后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加快服务业的集聚并不断地完善区域的布局;要积极引导和促进产业融合、引导和促进制造业企业服务外部化;要抓紧完善服务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大对研发,创新领域的资金投入;以文化产业为突破口提升消费性服务水平;积极地承接服务外包,有序地承接服务业的国际转移;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国家应采取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善于运用国际规则维护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利益。

2010级 社会工作徐启进

2.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篇二

(一)

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股票市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股市是虚拟经济而非实体经济,但股市却与实体经济有着密切关系,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涨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与国民经济的基本情况与走势,上市公司本身的业绩及资本市场本身的制度建设都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大量增加,本币升值速度预期加快,有大量外资涌入时,该国家(或地区)的股市便开始上涨;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要举办大型国际活动时(如奥运会),该国家(或地区)的股市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例如,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股市发展速度非常快,到1989年12月日经指数达到38912点(截止2008年10月28日为7621点)。二战后香港地区经济高速发展,香港地区股市1965年恒生指数只有100点,到目前为止最高点为32000点(截止2008年10月28为12596点)。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台湾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台北加权指数从1986年的1000点上升到1990年的12685点(截止2008年10月28日为4399点)。

股市的发展不仅与整个宏观经济有关,而且有自身的规律,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宏观经济需要进行深层调整时,股市会提前作出反映,出现下跌;当股市上涨过快不符合自身的条件,违背了股票市场的客观规律,股市出现“泡沫”时,股市也必然会下跌。一般来说,成熟股市的市盈率(PE)应该维持在30倍以下,股市中市盈率(PE)超过30倍时,便开始形成“股市泡沫”,当股市中市盈率(PE)较长时间超过70倍时股市必然面临深度调整。

股市调整又会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包括实体经济,使宏观经济发展受阻。20世纪全球几次严重的股灾对经济的影响便是最好的明证。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首先从股市开始,1987年美国爆发股灾,美国在极短时间内损失近2万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日本爆发股灾,日本经济遭受巨大打击,国家财富损失将近一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倒退好多年。

(二)

我国股市(这里主要指大陆股市,下同)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2006~2007年我国经济甚至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GDP增速加快,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居民的投资欲望加强,居民有大量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赢利水平不断提高,每年以近30%的速度递增,企业资本不断增加,供应充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资一直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工厂”。2005年7月以来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2005年以来我国实行股权分置改革,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大大加快。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股市迅速发展,上证综合指数从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上升到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中国证券化率(一国证券价值总值与该国GDP比重)速度创造世界奇迹,引起世界关注。

但我们应该看到,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巨大挑战。(1)我国经济发展对投资的依赖程度较高,投资扩展在较高的增长水平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投资高位攀升,引起总需求加快扩展,价格上涨,诱发经济过热,CPI上涨较大,形成结构性通胀。(2)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薄弱,有些农产品还要大量进口,一旦国际市场上这些农产品的价格有较大的波动,就会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有时还会直接对国内经济产生冲击,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消耗量较大,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节能减排任务较重,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环境污染较为严重,长期发展下去,环境将无法承受。(4)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大,国际市场的经济波动会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2007年以来,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美国经济放缓,我国经济也受到影响。(5)城市化速度加快,房地产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房地产行业在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对金融、消费、产业升级、资金的有效配置都有不利影响。这也表明我国经济中产业创新能力还要大力加强,要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竞争力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国民经济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股市也要进行调整。

另外,从股市本身来看。(1)我国股市经历2006年到2007年的大发展以后,股市市值从原来的3万亿元上升到最高时39万亿元(2008年10月份股市市值为10万亿元左右),股市容量大大增加,政府对股市宏观调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后,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008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股市发展的政策,但难以阻止股市下跌的趋势。(2)2007年上半年以来,我国股市市盈率不断提高,2007年10月股市市盈率最高时已超过70多倍,出现了明显泡沫,必须进行调整。(3)中国股市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大小非”问题,按中国证监会2005年9月份的相关规定,持股5%以下的非流通股份在股改方案实施后12个月即可分批上市流通。2008年以来“大小非”解禁股开始集中上市,“大小非”成本低、数量比较多,上市后增加了股市扩容的压力和资金方面的紧张。特别是有些“大小非”在解禁后急于出售获利,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这也会造成股市的下跌。目前“大小非”对我国股市影响比较大。(4)目前我国股市对外关联度加大,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2005年以前我国股市较为封闭,“独善其身”。2005年以后我国股市与国际市场上股市的关联度加大,国际市场上股市的波动对我国股市也会产生影响,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到2008年下半年事实上演变为金融危机,美国经济放缓,股市下跌,我国股市也受到影响。我国股市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我国股市进行战略性调整也是我国资本市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三)

我国股市在经历大幅调整后将如何发展,如何使我国股市又好又快地发展呢?

(1)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对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只有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保持良好,股市才能永续发展。

(2)只有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促进股市的又好又快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民经济才能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股市才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第二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第三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基础地位巩固了,整个国民经济才能更好应对国际经济的挑战,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股市也会因此而不断发展。第四必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了,股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然会增强,股市一定会不断向前发展。

(3)加强资本市场建设。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近几年来,我国从各个方面加大了资本市场的建设力度,但是还有不完善的地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深层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如“大小非”减持与股票市场稳定问题、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和海外蓝筹股(包括红筹股)的回归问题,股指期货及创业板块的推出时间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用创新的理念、方法加以解决。

另外,上市公司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3.如何看待当前北京经济形势 篇三

2009年是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建国60周年的背景下到来的,也是在全国协力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战鼓催征中而来。过去的一年是不可忘却的一年,新的一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金牛开泰纵有诸多文章要做,但正确把握大势,提振经济信心乃是新年度谋篇布局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一环。本期特别报道推出三篇文章:《如何看待当前北京经济形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统计解析》、《迎战“寒冬”,开拓明天》,分别从不同角度论形势、谈信心、话发展。

2008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世界经济普遍下滑,形势复杂多变。全国经济增速一路放缓,1—3季度,跌破5年来的两位数,增长9.9%。而北京经济2008年前3季度也出现了高位回落的情况,从2007年底的13.3%,2008年的一季度的11.3%,上半年的11%,到1—3季度经济增速回落至9.1%。

对于经济增速回落,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由于奥运的成功举办,北京经济应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回落不正常;另外一种认为北京经济出现了奥运后低谷效应,增速还将进一步回落,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那么,应该怎样看待北京当前的经济形势?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 北京经济的特征

首都经济。北京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具有独特的、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经济特征,特别表现为中央经济在北京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资产规模看,2007年,全市45万亿经营资产中,中央法人单位资产额37.6万亿元,占到资产总额的83.4%。其中,第二产业中,中央单位资产1.1万亿元,占第二产业资产总额的52.3%;第三产业中,中央单位资产36.5万亿元,占第三产业资产总额的85%。中央金融单位资产32.1万亿元,占金融业资产总额的91.6%。

从增加值看,2007年,全市GDP达到9353.3亿元,其中中央单位实现3459.1亿元,占GDP总量的37%。第三产业中,中央单位实现增加值270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0.1%;中央金融单位实现增加值936.2亿元,占该行业的72.8%。

以上数据表明,北京经济更准确讲应该称其为首都经济。因此,北京市为中央单位服务不仅从政治要求上有其特殊性,从经济角度上也有其必然性。

总部经济。北京作为首都,具有首都经济的特征,因此北京也就成为不同类型总部的集聚地,北京经济的“总部型”特征日益凸显。

在国家国资委管辖的146家大型国企中有超过100家在京。如中国移动、中石油、中国电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等全国性、垄断性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总部均设在北京,对北京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仅在金融街区域,目前就汇聚了1500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和大企业总部,116家股份制银行、证券保险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区域内总资产已超过18万亿元,区域金融机构管理资产33万亿元,占到全国金融资产的70%,控制了全国90%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

除此之外,世界500强企业中已经有200多家在北京投资,累计投资项目超过450个。由商务部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20家。以研发功能为主的外资企业达到300多家。总部经济对北京经济影响重大。

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北京经济的另一显著特点就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1994年,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1995年,三产比重超过了50%,1998年超过60%,2006年超过了70%。2007年,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2.1%,比全国第三产业的比重(40.1%)高出了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2.3%,成为带动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占到全市GDP的13.8%、9.4%和9.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20.5%、10.6%和11.4%。

北京服务业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及其他省市,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服务业不像工业、外贸等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其次,服务业中的大部分行业都是低污染、低能耗的行业,更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第三,按现行分税体制,服务业企业大多交纳营业税,而营业税大部分归地方所有,所以服务业比重高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增强地方财力。第四,从就业角度来看,服务业可以大量吸纳就业人口。

投资消费双轮驱动。从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角度看,北京经济增长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投资主导型转变为当前的投资、消费双拉动型。

从投资率和消费率之间的比例关系看,从2006年起,消费率首次超过投资率,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为53.5∶50.5,消费开始代替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力量。2007年,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进一步提高到54.3∶48.7。

从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规模对比来看,也呈现出北京经济靠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特点。2008年1—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416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3051亿元,消费规模超过投资。

开放型经济。首先,北京的商品市场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那就是买全国、卖全国,甚至是买世界、卖世界。2008年1—11月,全社会商品购进总额21659.3亿元,其中57.6%由市外购进,14.4%是进口;商品销售总额22132.8亿元,其中56.2%批发到市外,5.2%出口。其次,北京作为进出口贸易集散地,大进大出的特征十分明显。据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1—11月,北京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552.7亿美元,占全国的10.7%。北京的进出口贸易增速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第三,北京的服务贸易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约占全国的1/5,其中出口额约占1/4。通信邮电服务进出口额约占3/4;其中出口额占4/5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额约占40%;其中出口额约占45%。第四,外资企业在北京经济中占重要地位。2007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值2245.9亿元,占GDP的24%;纳税总额1144.8亿元,占全市税费收入(包含国、地税各项税费收入)的26%。

奥运效应。一是奥运助推经济发展提速。举办2008年奥运会,成为首都经济持续增长的加速器。2002—2007年,全市GDP年均增长12.4%,处于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稳定性最好的时期。二是提前四年实现经济翻番目标。由于整个奥运筹备阶段,全市经济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在奥运因素的推动下,全市经济发展步伐加快。2006年,全市GDP达到78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相当于2000年的2倍,即比2000年翻了一番;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由2001年的3262美元跃升到6323美元,提前四年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GDP和人均GDP的发展目标。2007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9000亿元,达到935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相当于2000年的2.25倍;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达到7654美元,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综上所述,北京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特点,决定了北京经济发展具有稳定性好、波动小、能耗低、效益和质量好的优势。但另一方面,首都经济和总部经济的特点,使得北京经济对政策的反应更直接和敏感,开放型经济的特点,则使得北京经济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更敏感。

■ 当前北京经济增速下行是周期性变化规律使然

2008年以来,在多重因素叠加效应下,全市经济进入周期性向下调整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

首先,从国际环境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

其次,全国经济从2007年三季度开始逐季下行。2008年3季度仅增长9%(1—3季度增长9.9%),已连续5个季度回落,未来仍存在较大下行压力。

第三,北京自身经济增长向下调整是发展规律使然。从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经济波动规律看,基本上10年一个周期。第一次调整是1989—1990年,1989年经济增速由1988年的11.3%降为4.2%,1990年达到谷底,增速为4.1%。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北京经济也出现下行,经济增速由1988年的12.8%降为1989年的4.4%,1990年的5.2%。第二次调整是1998—1999年,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的“双紧”政策,使经济逐步降温,到1998年,经济惯性下滑,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洪涝灾害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降至政府预期目标(8%)以下,1998年增长7.8%,1999年增长7.6%。而同期北京经济增速也处于低位,1998年增长9.5%,低于两位数增长。目前北京经济自身有调整的需要。从1999年—2007年,北京经济连续9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从2000年起,连续8年保持了11%以上的增速,而2002—2007年更是创出年均12.4%的高增长。从以往10年一次调整的规律来看,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后,目前北京经济又到了需要调整的阶段。

第四,奥运因素在短期内加大了经济波动的幅度。2008年上半年北京经济增长11%,进入三季度,奥运安保、环保和交通限行等相关措施限制了人流、物流、车流等,使经济发展受到阶段性影响。

正是由于出现了上述四方面相关因素的叠加影响,北京经济开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

经济进入调整期,增速放缓。2008年以来,北京经济走势与全国一致,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GDP增速由上年全年的13.3%回落到2008年一季度的11.3%、上半年的11%,1—3季度进一步回落至9.1%。

主要行业变化明显。

(1)工业生产减速。2008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比上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一方面是国际因素,外需减弱、订单减少使得外向型制造业增势放缓。另一方面是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使得高耗能行业生产明显回落。1—11月,规模以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33.4%和7.8%(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9%和6.6%)。

由于北京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1/4(2007年为23.6%),因此,2008年工业增速的大幅回落对全市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从工业发展态势看,“九五”以来,北京市对工业投资连年不足,远低于上海和天津;同时缺少大的项目,导致北京工业增长后劲不足。

(2)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自2006年起连续3年供销双降,进入深度调整。2008年以来仍延续低迷态势,1—11月,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943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销售面积仅为968.9万平方米,下降48.6%。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继2007年下降1.8%后,2008年降幅进一步扩大,1—3季度下降18.6%。

(3)受世界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影响,股市低迷,金融业增长放缓。2008年1—11月,全市证券市场成交量同比下降35.9%,其中股票、基金成交量分别下降40.3%和19.5%;11月末,股票市场库存市值4148.2亿元,比1月末缩水53.5%。1—3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8%,远低于2007年的增长水平。

(4)受奥运相关限制措施的短期影响,人流、车流减少,部分服务业增长放缓。

■ 树立信心,把握机遇

全面客观地看待调整,树立信心。第一,此次经济调整是正常的,是北京经济自身特征所决定的:一是影响这次经济回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必然性因素(如北京经济自身发展规律、宏观调控、结构调整)带来的周期性回调和政策性减速,也有偶然性因素(如世界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紧缩,奥运环保、安保及交通限行措施等)引发的短期影响。二是当前的调整是国内外经济的共同趋势,北京很难独善其身。第二,短期调整有利于长期健康发展。一方面,调整带来经济下行,但另一方面,短期调整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所以,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树立信心,科学地认识短期调整是正常的,坚信北京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

把握机遇,加快调整。虽然北京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同时未来发展也有很多机遇,将对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政策面良好,二是争取大项目支撑,三是恰逢建国60周年大庆,将对拉动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除了上述外部机遇外,北京自身也具备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如奥运的筹办为北京积累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未来经济发展蓄积了能量和动力;北京首都经济、总部经济、服务业主导、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特征使北京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较强;另外,北京市还具备资金面比较宽松的有利条件,2008年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贷差超过2万亿元,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

4.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篇四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重视经济发展也是理所当然。在国家的高度是如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应该对经济形势有所了解!经济形势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现在全世界正处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今年以来经济形势让很多人都看不懂。年初,主流意见是宣传金融危机的严重甚至恐怖。百年未遇的大危机,什么时候见底不知道,至少有三年准备,等等。

但现实是怎样呢!半年过去了,中国宣布经济企稳回升,美国宣布最糟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世界上几乎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就这样拨云见日?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就这样被化解了吗?但事实上确有如下观点解释。一,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情况。我们都知道这次危机远远比上世纪的危机影响的范围和深度更大。因为现在全球化程度远远高于当年。但惨烈程度比以前好多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主要矛盾是产能的难于开发。而不是生产力的严重破坏。所以这次没有看到流离失所的情况,只是日子过得紧一些而已!二,应对手段更加有效。经历过上世纪的金融危机的考验,各国政府都对这方面重视了!应对的手段也更加成熟了。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峰会,财长会议等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会议促进了各国的信息交流,更好的应对了各种突发事件。三,形势依然严峻。克服危机的主要手段还是政府投入,投资拉动,这可以使迅速恶化的形势得到遏制。我们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揽子经济复苏的资金的注入,使市场活跃起来。拉动了内需,经济也就上来了!但靠政府还是不够的,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还有民间投资这半架马车。这还没有普遍加大的迹象,长期靠政府加大投入时无法支撑的。经济情况下,各国都普遍实行减税政策同时出口明显上升。人们的消费欲望还不够强。所以极其有可能的趋势是全球或者单个国家经济下滑触底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这也是很糟糕的局面。四,美国的储备倾向的增强,金融危机前,美国民间基本上是负债消费,有很强的市场消费需求。目前,美国的储备倾向明显上升,这样市场将缩减。这会给很多国家出口继续带来困难。中国是对美国的出口大国,短期内会很难恢复。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去如干年中国依靠出口支撑实现高速发展的局面已经结束,必须很好的开发国内市场。当然,也许美国的储备倾向鱿鱼应对金融危机引起。但回复到负债消费情况也是不太可能的。五,中国政策会不会改变,调整。中国各家银行发行贷款总额7.36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8.6%。这是近年没有的新高。另外一个敏感的问题指的关注,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专家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还不明显,大约年底前后CPI会出现正增长。国内的情况基本是稳定的。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一能源为中心的价格改革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提高居民收入为基础的分配体制改革,以加快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以发展服务业卫中心的区域发展以缩小区域差别,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心的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5.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篇五

1.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四个突出特点()。(分数:10分)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稳增长、快推进、促改革、调结构

B.重保障、惠民生、调结构、促改革

C.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D.紧治理、快推进、促改革、惠民生

2.以()、()为重点,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向好。(分数:10分)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价格监管、居民消费

B.保障制度、调控思路

C.平稳增长、居民消费

D.创新宏观、调控思路

3.以()和()为突破口,深度着力推进体制改革创新,重点激发市场活力和经济内在的动力。(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体制改革、管理体制

B.简政放权、转变职能

C.扩大需求、转变职能

D.体制改革、扩大需求

4.国内经济运行不稳定、不确定、不协调的因素仍然存在,其中()()成为国内经济的主要矛盾。(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B.经济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矛盾凸显

C.产能不足、有效的需求不足

D.经济能力不足、公共资源短缺

5.以()为落脚点,把公共资源配置向民生倾斜,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价格监管

B.改善民生

C.管理体制

D.扩大需求

6.在出口需求受到国际经济影响的情况下,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线。(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7.总书记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指导方针。(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8.财政金融改革稳步实施,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营改增”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分数:10分)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完善税制、减轻税负

B.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简政放权、转变职能

D.创新宏观、调控思路

9.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改革方案的实施对节能减排和能源消耗作用并不大。(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正确

B.错误

10.我国不具有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分数:10分)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正确

6.第2专题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篇六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遇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章

V型胜利来之不易

1.先看经济增长率2009年中国 GDP:335353亿元增长8.7%2009年世界其他GDP:下降2.2%美、欧、日负增长

2009年中国经济走势 v字型发展

实现V型胜利的原因

惠民生 调结构 扩内需 保增长

第一点,党中央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定位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果断出台了一揽子方针政策。(4万亿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扩大民生投入)

第二点,体制优势。我们的体制特别能战胜困难。(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相容)

2.看失业和就业

中国是全世界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中国16—65岁适龄劳动人口9亿

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美国总人口6亿

中国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大学生: 600万高中生: 600万合计:1200万中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800万

3.看物价涨落

通胀风险

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第一个风险输入性通货膨胀

国家油价上涨52% 大豆上涨70% 矿石上涨 62%

第二个风险个别商品的问题有可能导致全局性问题

中美CPI构成比较

美国:42.9%其他 15%食品 42.1%住房

中国:53%其他13%住房 34%食品

第三个风险货币和信贷的投放

M2↑= GDP↑+ CPI↑2009年信贷投放9.6万亿

抑制通胀

第一个因素 农业稳定、粮食增收2009年粮食产量达10616亿斤,实现连续6年丰产。第二个因素产能过剩家电下乡,农民有电视了,有洗衣机了,幸福指数提高了,但更重要的是救活了这些家电企业。第三个因素 总需求不足也会抑制价格上涨

我们有能力使全年的物价处在温和可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有关部门加大了调控房地产价格的力度:

一是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二是加强土地收支管理,土地首付提高到50%三是银监会重申要严格“二套房政策”四是各地陆续公布了2010年房地产供给计划,北京明确2010年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用地将超过总供地的50%

4.看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国际收支状况趋于改善

一是国际储备资产的增加额比上年减少。2009年储备资产增加3932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增加额比上年下降了18%。二是经常项目顺差的绝对额下降,其占GDP的比重也进一步下降。2009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7%,其中投资、消费分别拉动GDP增长8个和4.6个百分点,出口则下拉GDP增长负3.9个百分点。

顺差产生的原因:第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稳定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国际收支实现双顺差的基本面;第二,国际收支大量顺差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结构性特点的综合反映,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和消费投资出口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收支顺差扩大的内在原因;第三,国际收支顺差与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密切相关;

第四,市场经济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五,居民的投资渠道仍然较少,大量的顺差不能通过“藏汇于民”的有效投资和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出来平衡;第六,面临较大国际经济波动风险,平衡国际收支的措施需统筹兼顾,协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本章结语

用宏观经济的四大指标看中国经济,应该说,我们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

第二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

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

内部失衡:

1投资增长过快2信贷投放过多3 外贸顺差过大

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

1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偏低2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科技研发投入偏低3企业技术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4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盲目重复建设

1.要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是什么?

三大转变:

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 变 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 变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变 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

2.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五个必然要求”

 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  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 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 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 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

革来推动

转变发展方式

第一,处理好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强调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二,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第三,加快完善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第四,完善政绩考核机制,不仅要看发展速度,更要看结构调整、创新水平、收入分配、人民生活、和谐稳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综合因素。

本章结语

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中国经济战略性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要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增加在全球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环节的比重,为中国经济更长期的发展创造条件,为中国成为经济强国创造条件。

第三章 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

1.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主要做什么

经济结构调整

有保有压、有促有控,既有利于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有效供给,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防止重复建设。

经济结构

大结构:宏观经济结构

中结构:产业结构

小结构:产品结构

调整宏观经济结构

1投资2出口3消费

调整产品结构

下决心淘汰部分过剩产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

任务

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方向

1扩大居民消费需求2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经济学认为

要素分配 一次分配 保效率

财富分配 二次分配 保公平

收入分配领域两类结构性问题

宏观 两个“比重偏低” 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2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微观 两个“收入差距扩大”1居民内部不同群体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农村地区农民 收入差距扩大

3.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二元结构

社会结构的“二元“地区发展的“二元”

1地区差异加大2城乡差异加大3贫富差异加大

城乡统筹发展

1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2体制改革是突破口

一是统筹城乡就业

二是改革户籍管理 三是建立农村社保

在解决温饱的阶段,“三农”问题还可以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解决;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超越农业和农村的层面,以统筹城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城乡生产要素重组的新思路破解这个难题。

4.努力改变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况

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既是未来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希望所在,又有利于增加就业、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具有一举多得之效。

培育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业

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钢铁 石化 有色金属

重要基础装备:船舶,装备制造业

汽车 纺织 轻工 电子 物流

本章结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调整宏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持续发展

第四章

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

1.解决好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

2009年中央财政民生支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7284.63亿元上涨29.4%

1解决就业难

2解决住房难发达国家40%左右的城市居民居住廉租房发展中国家70%~80%的城市居民居住廉租房

3解决看病难新医改方案出台,3年投入8500亿元,人均医保标准不低于15元,医保最高限额增至工资6倍,2011年基本医保将覆盖全民,2020年将实现全民医保。新医改摈弃市场化路线,2011年缓解看病难。

4解决上学难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免除学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 1.5亿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1120万中职学生一、二年级每年享受国家助学金 1500元

3.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世界工厂变世界品牌

2万多家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为0.81%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

928万户注册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仅为万分之三,98.6%从未申请过专利

第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第二,要着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第三,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第四,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抢占未来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本章结语

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胡锦涛: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7.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篇七

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 我们得到信息的途径也更加的多样化。特别是近几年来, 除了报纸、电视等媒介手段我们或许更加倾向于从互联网得到自己关注的信息。从这些媒体传达的信息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较为热点的话题——医患纠纷案件, 因此, 我们从医患纠纷入手, 进而展开分析在当前媒体环境下如何看待这些报道中的相关内容。新闻有很强的引导性, 所以在对医疗纠纷进行报道的过程中, 尤其是针对医患矛盾较为复杂, 医患纠纷较为频繁的现代社会中, 如何在这些相似的信息中判断医务人员的对错显得十分重要。另外, 电视作为一种较为直观的传播媒介, 其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随着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心术》以及之前香港TVB的以医疗题材作为背景的电视剧, 引起了大家对医患关系的又一番热烈讨论。

1 媒体视角下医患关系的认识

新闻报道讲究的是对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工作者要对事实进行总体概括, 明确表达, 最终形成完整的新闻信息。这些新闻信息通过一定的新闻媒介传达给大众, 大众根据新闻报道所讲述的事实对事件有所评价。电视剧是根据一定的剧本改编的, 这些剧本是来源于现实但是又高于现实的, 其中的一些剧情也影响了我们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因此, 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如何在这形形色色的媒介传播中正确看待医务人员的过错, 为医患关系的和谐作出一定努力。首先要弄清楚医患纠纷的主体——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的范围是要符合《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 其包含医师和其他的医务人员两个大的方面。其次, 对于医疗纠纷有相关规定的法律法规很多, 其中《侵权责任法》更是在第七章专门对医疗损害责任做出了专门的规定。再者, 对于患者的损害, 医务人员并不是都要承担责任的, 也有些情况下医务人员是免责的。了解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在媒体获取医疗信息、观看医疗题材电视剧过程中可以较为客观的评价医疗纠纷、缓解医患关系有更大的帮助, 同时, 也可以更好的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

2 综合媒体报道分析医务人员的过错

从媒体对的医疗案例纠纷的报道中不难发现, 很多医疗纠纷案件的产生大多是因为医务人员的过错引起的。因此对医务人员过错的客观判断对于我们正确理清医患关系起着关键的作用, 医疗过错的认定对于损害责任的确定及归责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和57条作了规定, 据此分析, 医疗过错是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具体的医疗行为时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或者是违反了业务上必要的注意义务从而造成患者生命健康权的损害。分析本法得知, 医务人员的过错是指其违反了法律规定的注意义务和告知说明义务并对患者造成了损害。医疗行为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对于不同执业领域的医生, 针对每个领域内业务的特点对具体的注意义务要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医疗领域的每个科室, 例如心血管科、骨科、妇科等领域内的医师必须掌握本领域的专业知识, 要具备与本专业要求相当的业务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 要在实践中掌握技术技能。这样看来, 医务人员的过错程度与其所应当遵守的注意义务相衔接, 专业程度越高其要遵守的注意义务要求更加严格, 层次更高。对于一般的医疗行为所遵守的医疗行为标准是在本领域的一般注意义务, 这些注意义务法律法规大体上都有相应的规定, 例如医务人员的问诊义务、告知义务等较为普遍明确的注意义务。在对于从事有着较强专业性、需要能力技术较高的职业时必须按照同类专业技术人员通常应具有的注意标准提出要求, 这也是根据患者对不同职称医生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得出的, 因此对不同层次的医生对应着不同注意义务的要求。医疗行为涉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权, 所以对医疗过错要进行严格的界定, 这样才能充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另外, 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这种医生注意义务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些标准的细节之处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有细微的变化, 当然在随后的判例中也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1]。

3 免责事由

面对现代社会的“医闹”事件常见报端, 我们也要正确看待。特别是在电视剧中, 一些解决方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不能仅因为患者疾病无法治愈、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其他伤害等而要求医方承担损害责任,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法律对其免责事项做了专门规定。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0条规定了三种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的情况:一是患者方面不配合治疗;二是紧急情况下所作的处理;三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医

1“天有时, 地有气, 工有巧, 材有美,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 也是人类交流感情, 取得知识, 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书籍装帧设计是书籍造型整体设计的总称, 书籍装帧是在书籍生产过程中将材料和工艺、思想和艺术、外观和内容、局部和整体等组成和谐、美观的整体艺术的活动。每年在德国莱比锡, 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德国国家图书馆和莱比锡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吸引了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书籍装帧设计师参选, 反映了当今世界书籍艺术的最高水平。装帧设计师们都以作品能获得“世界最美的书”为最高荣誉,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书是美的, 最美的书标准是什么……

其实早在春秋时代的中国, 当时的工匠们也就是中国最早的设计师们在一本著作《考工记》中早已对器物之美给出了答案, 他们提出了衡量优秀设计的四个准则——即天时、地气、工巧、材美。时隔两千多年后的今天, 这个标尺依然坚立, 时时警醒我们, 在做设计时需慎思而敏行。

2天时

天时原指天道运行的规律, 在这里我们不防把天时做个延申, 把它理解为时代的时, 绘画提倡笔墨当随时代, 设计更需紧随时代。书是时代精神文化的记录载体, 做为书籍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必须要顺应时代精神。书籍装帧设计除了体现出原书作者的写作思想之外, 还需体现出蕴藏于书本内里的社会属性及时代精神。提倡真、善、美, 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社会观是书籍作者的社会责任亦是书籍装帧设计的所要体现的精神。书籍作者要用文学之美唤醒人们的灵魂, 装帧设计要用艺术之美感召人们的心灵, 两者相得益彰。

做为书籍装帧, 设计本身即具有独

书籍之美——书籍装帧设计谈

文丨陈凌

摘要:书籍装帧设计指的是书籍造型整体设计。衡量优秀装帧设计的四个准则——天时、地气、工巧、材美。书是时代精神文化的记录载体, 做为书籍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必须要具有时代精神, 体现出书籍的本土性、民族性和传统特色。巧妙设计构思创意配合恰当的材质应用, 才能成就一本美的书。

关键词:书籍之美;装帧设计;天时;地气;工巧;材美

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3条明确规定了不构成医疗责任事故的六种情况, 下面结合医疗实践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是, 患者自身问题。患者自身存在过错, 患者的过错是指患者无论故意还是过失造成自身的损害, 是因为自己一方的原因造成的自身损害, 那么这些损害就由患者本身承担, 医疗机构不承担责任;其次是患者的体质原因, 体质是个人的身体结构方面的特征。由于体质差异, 即使同患一种疾病, 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在这种情形下,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尽到了合理注意的义务, 就可以产生违法阻却由。二是, 医疗意外, 其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或护理工作过程中, 由于患者的病情或患者体质的特殊性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患者死亡、残疾或者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的行为。对于医学上未知的并发症, 医务人员及医疗机构不负有预见的义务。对这类并发症的出现, 只要医方的医疗行为符合疗规则并且完全履行了医疗注意义务, 也不承担任何过错[2]。三是, 其它情况。医学是不断发展的, 不同时期的医学水平的不同决定了医学治疗结果的不同;另外, 还要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地域宽广导致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医疗卫生条件差异较大, 所以过错标准的界定也要考虑到当地当时的医疗水平;对于不可抗力, 其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预防、无法避免和无法控制的事件的发生。

4 结束语

当今社会, 媒体的力量功不可没。媒体的传播报道让我们更加形象、客观的了解到一些信息, 在这些信息中, 媒体使其更方便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兴趣的加以筛选、关注。媒体对医患纠纷案例的传播报道让我们更加形象的了解到医患关系的现状, 了解到众多医疗案件的发生原因、实时动态、解决方式等, 在一些媒体追踪报道的案例中, 我们更是看到了媒体在解决问题上的社会舆论力量。文章通过借助媒体给予的医疗纠纷信息的综合, 分析了医患纠纷中一个关键点——医务人员的过错, 通过对这方面知识探讨, 有助于我们在之后获取此类信息时更加客观、明确的得出自己的判断;同时, 也有助于媒体在传播此类信息时更加的稳健, 为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熠.论医疗过错及其认定.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1 (4) .

8.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篇八

2011级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

2011010471

张弦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了出来,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的一个问题。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公平正义的作用也越发重要。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公正是一个古老恒久的话题,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便开始思考如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社会公正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公正总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作为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社会公正始终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相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不断探索完善之中,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这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影响我国社会公正的基础性因素。比如,由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无法彻底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所以也就难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完全公正。再如,由于生产力不发达,虽然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但人均仍然很低,处于世界后列,还属于比较穷的国家。这决定了我们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水平还比较低,而且很不完善,不断完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见,看待我国社会公正问题,应该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的历史背景,否则对社会公正就有可能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当前,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交织,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社会公正问题更加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近年来,在两会前夕一些网站开展的“你最关心的话题”调查中,社会公正问题总是位居前列;在一些引起广泛关注的“炫富”与“仇富”、“炫权”与“仇官”事件中,背后的症结往往也被归结到社会公正问题上。可以说,当前社会上的许多热点、难点、焦

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公正问题联系在一起。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已成为我国在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

当前我国在社会公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一些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突破合理的限度,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由此引起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公问题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反腐倡廉的任务十分艰巨;等等。

一方面是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是问题日益凸显,这可以说是当前我国社会公正的基本状况。这一看似矛盾的状况,让不少人产生了疑惑。有的人认为当前我国的社会不公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还有人甚至因此怀疑和否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性看待当前我国的社会公正问题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但一些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引起各界的强烈关注。例如,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总体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从城乡差别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3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从区域差别看,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多元;从省际差别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5]与此同时,其他领域的不公平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医疗领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了提高,但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不健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在教育领域,教育改革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教育资源不均造成“择校热”、“收费生”愈演愈热;在社会保障领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加快,但作为“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保障体系仍不健全,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依旧脆弱。

针对现实中的这些不公平现象,有人认为这是我们党长期不注重社会公平的后果,甚至开始怀疑和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不对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不公的真正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度,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

私有制条件下,掌握了生产资料的阶级就有可能利用这种经济力量去剥削没有生产资料的阶级,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平等是产生社会不公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指出:“随着阶级差别的消失,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逐步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在分配领域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根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为我国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奠定了经济基础,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彻底消除社会不公平现象。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推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毛泽东在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分配制度、工资制度、就业制度、医疗保障制度进行了思考,开始探索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问题。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将实现社会公平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之中。江泽民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满足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采取切实措施把社会公平问题作为涉及全社会的重要战略问题加以解决。胡锦涛立足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把促进社会公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维护社会公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200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355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超过12亿人;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715万人、14896万人和10876万人。中国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至2009年底,有2347.7万城镇居民和4759.3万农村居民享受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2009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为3597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6%。

我们也应看到,社会公平的实现是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制约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下,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9.如何看待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篇九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一些主要经济体经历了严重衰退,我们国家的经济也遭受了很大冲击。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国家金融体系还是比较封闭的,没有受到严重影响,经济也保持了比较高的效率,信贷市场发展也比较快。同时,在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汇民生等宏观政策下,我们国家率先实现了反转,重新回到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上。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2010年。今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进入了后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启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稳固加强,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良好,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是:

1、在金融危机下成功实现经济V型反转;

2、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仍然未能取代投资,投资拉动依然起着主要的作用;

3、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4、改善民生政策起到一定成效;

5、在国际中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加大。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今年,几个主要的经济指标都表现出增速回落的走势。但是,我们应该明确,这并不意味着经济下滑,这种前高后低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基数的影响;二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相应的体现。

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中国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下半年通胀压力加大,各季度GDP增速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发生重要转变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为保就业而保增长的压力将有所减轻。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

10.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篇十

一、当前金融危机已从金融机构危机转向政府债务危机

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在发达国家, 首先是美国, 然后是欧盟, 日本也很严重, 政府债务已经超过GDP的200%。这场危机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人们的预料。9月底结束的2011年财政年度, 美国财政赤字已达1.3万亿美元, 政府债务已连续3年超万亿美元, 说明美国根本没有还款能力, 现在是拆东墙补西墙, 像滚雪球似地扩大这个债务。美国财政部准备到2012年3月底, 将再发行8460亿美元债券。

目前在欧盟中, 葡萄牙、爱尔兰、希腊的政府债务总共为5610亿欧元, 西班牙是5300亿欧元, 意大利2010年债务是1.8万亿欧元, 远远超过葡萄牙、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到2011年10月份, 意大利的债务又达到1.9万亿欧元, 很快将超过2万亿欧元, 刚好是葡萄牙、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这四个国家债务的一倍。

据彭博社 (Bloomberg L.P.) 报道, 目前全球86个国家 (地区) 的债务总计为45万亿美元, 其中24个发达国家的总债务高达38万亿美元, 约占债务总额的85%, 其他国家只占15%。如果经济继续不景气, 这一巨额债务几乎无法偿还, 对世界经济影响的严重性不可低估。

面对这种情况, 不能不说, 这场经济危机远未结束。从沉重的巨额债务负担看, 世界经济目前几乎看不到反弹的希望。

二、各国为应对危机采取的产业调整措施至今未收到预期效果

第一, 这种产业调整最典型的表现是未能解决高企的失业率问题, 或者说没有办法创造就业机会。这是这场危机的标志性特征。迄今为止, 美国的失业率一直超过9%, 最高达9.6%。整个欧元区平均失业率为10.2%, 其中德国、奥地利比南欧地区低, 但也有4%~5%。这表明, 除了几个发展较好的国家外, 许多国家的失业率肯定要超过10.2%的水平。在欧元区内, 表现出南北地区发展不平衡, 差距在扩大的趋势。日本的情况稍好, 失业率为4.1%, 英国为8.1%, 巴西为6%。根据目前的失业率数据, 可以看出产业调整没有什么效果, 没有解决任何失业问题。因此, 发达国家的产业调整陷入僵局。

第二, 各主要经济体的经理人采购指数 (PMI) 并不乐观。美国仅为51.6%, 欧元区为47.1%。日本为49.3%, 之前有理论说日本灾后重建可能带来经济振兴和繁荣, 又称灾难繁荣论, 但现在看来没有一点迹象, 日本PMI依然很差。英国由于在欧元区外, 而且有自己的货币政策, PMI略高, 为51.1%。我国10月份PMI为51.2%, 11月份为49.0%, 说明我国制造业不景气, 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存在的隐忧。印度PMI为50.4%, 也是在边缘上。巴西向弱, 为45.5%。俄罗斯PMI处在50%的线上。金砖4国的PMI数值都不太好看。

三、全球通胀问题十分突出, 主因是货币发行过滥

这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 或者说是货币发行国家向使用其货币的国家转嫁危机的一个突出表现。例如, 美国前后两次实行货币量化宽松政策, 向市场增发货币已达2.3万亿美元;欧元区因为存在利益博弈, 货币政策显得比较审慎, 欧元区的德国、法国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 不想利益让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稀释和摊薄, 所以货币政策比较稳健, 但也发行了近万亿欧元的债券;日本在早前40万亿日元的基础上, 准备再向市场增加注入10万亿日元, 总共达到50万亿日元 (6580亿美元) 。主要货币发行国家实行量化宽松政策, 给全球市场注入了巨大的流动性, 明显并且是直接推高了全球通胀。

这场通胀主要表现:一是从经济格局看, 发展中国家通胀高于发达国家。在2011年上半年的通胀指标中, 中国为6.5%, 越南为22.16%, 印度为9.97%, 巴西为6.75%。而发达国家通胀率不高, 除英国高一点外 (为6.2%) , 其他国家均未超过3%, 美国也是2%~3%。二是从产品结构看, 通胀主要体现在粮食、能源和资源上, 工业品涨价不明显。世界谷物总体上涨了30%, 玉米上涨了43%, 水稻上涨了26%, 小麦涨了10%。石油价格一直在80~100美元间波动。其他如铁矿石等与前段时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从而引起了全球新一轮通胀。由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发达国家是以服务业为主, 以金融包括衍生工具为主;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以制造业、加工业为主, 发达国家通过货币宽松政策明显地将危机转移给发展中国家。

四、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很不乐观,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非常困难

最近,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 认为这场衰退至少3年后才能恢复到2010年的增长水平。在联合国基准预测方案中, 假定欧洲能够有序地解决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问题, 将危机控制在少数几个国家, 并假定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也能出台可行的中长期财政整合方案, 在这种还算过得去的情况下, 世界生产总值在2012年将会增长2.6%, 这个数字低于2011年初步估计的2.8%的增长率, 更远低于2010年的4%的增长率。

2011年11月28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也大幅下调了对2012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增长的预测, 将2012年全球经济的增长率由4.6%下调到3.4%, 发达国家为1.6%, 其中:美国2%, 欧盟0.2%, 日本2%。新兴国家虽然仍是经济复苏的发动机, 但动力有所下降。

五、我国外贸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发达国家可能会对我贸易政策进行全面“围剿”

世界经济的下行、震荡, 还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但我国的外贸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这不一定为大家所认识。我国的几个主要市场, 特别是美国和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环境变化, 不仅仅表现在自身经济的不景气, 而且表现在可能要对我国的贸易政策进行一次“围剿”。

首先, 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美国、欧盟正在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取向, 针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会增多, 另一方面, 进一步对我国施压, 我国开放市场的压力会加大。在国际上, 攻击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大合唱正在形成, 奥巴马在每个场合、每次发言中, 都始终把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主基调。1美元对人民币已从8元多到目前的6元多, 人民币升值了近30%, 但他们视而不见, 依旧不依不饶。最近, 巴西也把汇率操纵案提交到世贸组织讨论, 尽管他声明不是针对中国的, 但如果这在世贸组织讨论中形成议题, 势必对我国十分不利, 将对我国今后的出口构成很大的障碍。欧盟对此持支持态度, 如果有预案, 估计欧盟会投赞成票。“汇率案”美国是源头, 但也要警惕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成为他的同盟军, 目前表面上虽然还没有出现其他更突出的表现, 但总的来说是有这个倾向的, 因为, 我们的产品毕竟与他们构成竞争关系。应强力避免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形成“火借风势、风助火势”的态势, 一旦“燎原”我们就会很难办。奥巴马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是持赞成态度的, 笔者认为, 《2011年货币汇率监管改革法案》只要符合法律程序并被通过, 奥巴马是绝对不会像小布什那样行使否决权的。对这一点, 不能有任何幻想。

其次, 突出表现在贸易保护主义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是我国外贸当前需要面对的大问题, 尽管在各种国际场合上, 各国领导人都纷纷表示不搞贸易保护主义, 但他们完全可以用这些“口实”来打压中国:即对像中国这样“操纵汇率、不惜成本补贴、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 完全有必要采取公正、公平和再平衡的贸易政策来纠正。因此, 我国作为第一大出口国, 应该审慎地认清当前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 加快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尤其应该看到,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一些国家不可能以牺牲他们的市场和就业为代价, 来成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 也要改变我国以量和规模取胜的出口贸易经营模式。我国目前近1000种商品出口世界第一, 我国还有100多个产业产能世界第一, 产能严重过剩, 这些都很可能在出口到某个国家时被视为倾销, 在经济不景气时尤其会变本加厉。因此, 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实行差异化的产品战略、区别化的经营方式、个性化的自有品牌、多元化的目标市场。

上一篇:四大名著读后感500字左右下一篇:2011年秋季称钩中心小学少先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