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8篇)
1.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传统文化 机遇 挑战 应对措施
引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然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不得不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如十七大六中全会所要求的那样“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2]
一、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是本土文化,即民族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是指历史上形成并流行至今的文化。[3]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4]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过程是世界性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的发展趋势,它必然会对世界上所有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构成破坏和冲击,这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1.全球化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带来机遇
现在我国传统文化虽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很有价值,尽管有其落后、僵化、腐朽的一面,但更有它灵活开放,能够吸纳、适应、自我调节、获取新的生命力的一面。在全球化背景下,它完全有能力在继承自己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当今西方文明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东方文化体系,从而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1.1 融汇百家发展自我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排他性,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形成过程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和交融性。自从汉代统治者推行“独尊儒术”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凌驾于诸子学说之上而成为经学,是社会生活和政治活动的指导思想,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文化。[5]儒家学说能够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而维持其主导地位不动摇,其原因就在于儒家文化本身具有吸纳性,它不断地吸取一些新的、适应历史发展需要的因素,而使自身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可以如此。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西方文化,但它最终能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是因为其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最终为中国人民所接受。毛泽东思想就是东西方文化的最佳结合,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向前发展,产生出邓小平理论。这些无一不体现一种客观辩证的态度,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壮大其自身。1.2 去除糟粕提升自我
文化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在观念中的反映,无论古今中外,文化并不都是先进的[6],也有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文化。全球化的进展,打开了人们的文化视野,要求我们用新的眼光来环顾世界、审视自己的文化。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各门类发展不平衡,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文化门类发展较快,而以精神创造为依托的文化门类则相对迟缓,全球化趋势有利于我们按市场规则发展文化产业,加大文化产业经营开发力度,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从而提升自我,使中国先进文化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7]
1.3 文化传播增强影响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传统文化必然发挥重要的凝聚和认同作用,尤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与完善,逐渐积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深深地融汇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因此,借助于全球化的平台,使得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2004年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和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到2009年底,我国已经在88个国家建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4所孔子课堂,还有50多个国家的260所机构提出了开办申请。[8]孔子学院的兴起是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途径,作为国际汉语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孔子学院不遗余力地介绍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将中国哲学、教育学、伦理学传输到世界各地,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多元文明的交流。1.4 文化归属外在动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基于历史、传统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和谐的一面。全球化带来的人群扩散与混居,使得同一地域的民众信仰着不同的文化,他们需要确定自己的文化归属。中国有着大量的海外移民,他们的根文化还是中国文化,他们认同的文化也还是中国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出于文化上认祖归宗的需要而不断的探寻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海外游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外来文化也不断的进入中国,冲击着人们已经习惯的文化信仰。这种冲击曾经一度被我们,特别是年轻人视作一种时尚,将对传统的背叛视为自己进步的标志。但背叛带来的传统文化生存危机以及由于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思维方式等诸多的差异,使得他们从背叛传统走向了维护传统,从鄙视传统文化走向了重视传统文化,从而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复兴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5 国外关注国际支持
全球并不仅仅是富国与强国经济的全球化,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的融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活中,改变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就在我们否定传统的时候,西方人却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从中发现了不少可以根治他们的社会弊病的方法。例如,他们从老子的著作中发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生成说的初步设想,也从中找到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环境保护思想,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从中他们看到了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思想。在全球化的带来的文化冲击下,一些植根于弱势经济的文化面临着生存危机;同时由于文化交流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所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导致了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保护传统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国际环境为中国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提供了国际支持,这对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1.6 审视自己加强保护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文化资源的争夺也日益激烈起来,人们不仅需要文化的认同,更需要对一种文化资源的合法拥有,从法律上确定文化资源的归属。正是基于这种心态,韩国人在2005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端午节列为韩国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而2006年又传出了日本人要在文化领域抢注三国等商标。这些都为我们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之前不少人认为西方文化是现代化的标志,中国传统文化是应该被淘汰的文化,是可以抛弃的文化。外国对中国的文化资源的抢夺,特别是国外对基于这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时代的价值,有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由于韩国人抢注了端午节而引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高度关注,进而推动了国务院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民间也掀起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2.全球化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挑战
江泽民曾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9] 文化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与好处: 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美国大片,可口可乐加薯条亦成为我们的家常便饭。然而,当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京剧、昆曲岌岌可危的发展困境,民间艺术的后继乏人,文化全球化富有侵略性的一面也表现出来,其带给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是无法回避的。[10] 2.1 思想观念倍受冲击
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多元化对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的冲击日益显现,西方敌对
势力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以其文化强势,竭力传播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鼓吹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由于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有优势,使得依托网络传播的文化交流失去了对等性和相互性,变成了不对等的和单向的渗透,从而使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随着外来不良文化的入侵,国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可能发生变化。
2.2 文化认同产生困境
文化认同是个体对于所属文化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对民族认同乃至国家认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全球化而被推销到全世界的不仅仅是牛仔裤或美国大片等实体商品,同时还有这些产品所附带的美国文化。[11]这一切,正在削弱中国的文化基础,使输入西方文化的地方出现了文化的混乱,表现为目的的丧失、道德的冷漠、暴力的嗜好和传统的破裂。面对美国影视文化不停顿的狂轰滥炸,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正在遭受严重的扭曲,甚至遭受一场严重的劫难。文化的侵略扩张使我国社会变得极度脆弱,抹杀我国民族文化自身的本质特征或文化身份。2.3 传统文化后继乏人
如今的年轻一代,对近代、现代、当代历史所知甚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所知了了。他们更关心消费的新潮,消费文化对他们是具体的诱惑。十几岁的儿童们亦是在这种大量广告文化、商业文化的影响下成长的。他们从小就受到了文化全球化的影响。几岁就开始学习英语,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如何无人注意,但却会因英语好而受到表扬。他们喜爱的是“麦当劳”、“肯德基”,他们醉心于“美国大片”。他们更加迅速的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植根更浅,而他们却是中国未来的文化大军。面对这些严重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知识大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倍显重要。2.4 文化产业压力巨大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信息高速公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和创造财富的手段。文化产业是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复兴中的我国传统文化理应加强文化产业的建设,但是面对技术先进、经营成熟、市场竞争力强的西方文化产业,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产业规模上,西方已经形成了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巨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而我国文化企业则规模小、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分散、竞争力弱。现在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 以上是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着。在技术上,西方文化产业已经广泛应用数字技术、仿生技术等高新技术,文化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相互融合,而我国的文化生产单位大多还停留于传统技术手段,停留于一般文化产品的制作和开发。因此,在全球化竞争中,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二、全球化背景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应对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自古以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就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正如撒切尔夫人所认为的那样,中国的文化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在全球化这个 大背景下,要做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传承及发展,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应对措施:
1.突出民族特色,强化核心地位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12] 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同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一样,都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发展原则,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这应该是全球化背景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一步。
2.吸收外来文化,做到兼容并蓄
西方文化中有些东西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已经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全球化发展,并且通过自身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让自己在这个利弊兼有的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力争上游。[13]当然不仅经济、政治体制要变,我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也要变,我们的传统文化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个趋势更要变,但这个变不是说丧失其个性,而是在保持自身积极因素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和特长,最终实现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并又回到自身,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以那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自身才能有所发展。
3.积极创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江泽民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14]同样道理,创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灵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创新的原则,就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充分体现时代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创造性地发展自身。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适应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振兴,这个民族首先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建构一个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环境。当然,要重树这种自尊心、自信心,我们就要首先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对各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我们传统文化要以崭新的姿态去平等独立地参与到全球化过程去。
4.进行传统教育,提高传统素质
文化的复兴关键在人,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民族现代化的决定因素。我们应当通过国民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扎根于传统文化中的人,使他们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开放的胸襟和现代的思维方式,这样才可能将我们古老
[15]的文化带到世界面前,带来传统文化的复兴。还要培养他们拥有足够的现代意识和目光继续吸收外来文化的新成果,以繁荣自己的文化传统。
5.输出传统文化,共建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悠久,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具有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形态和内涵,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许多合理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具有积极意义,它在解决一系列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与各国交往中,应大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扩大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使处于不同价值观支配下的西方日渐增加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并且通过扩大和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领域,使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有渠道领略中国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鼓励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倡导各种文明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世界和谐。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文浪潮中,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保持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培育中国文化的特色,进而显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生机勃勃,使之成为世界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瑰宝之一,真正做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R].[3] 李秀林、王于、李维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4] 王东星、李文孝.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理论观察,1995(3).[5][13] 陈静.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中的境遇[J]文史哲园地.[6] 揭晓.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J].求实,2005,(1):203-205.[7] 张利丽.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8] 潘正祥、宋玉.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机遇及挑战[J].理论建设,2008(3).[9] 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12-19.[10][11] 董坤.浅谈全球化视角下中西文化的差异及融合[J].茂名学院报,2009(2).[12]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6-04-23.[14]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 李冠杰、成丽芳.在全球化大潮中探索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J].池州师专学报,2002(2).
2.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二
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2015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 。受到多方关注的《愿景与行动》中的框架思路表明, “一带一路”横贯亚欧大陆, 两端分别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 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当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融合步伐加快, 各个国家积极倡导和加入区域合作组织。“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 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加, 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其中保持贸易畅通是《愿景与行动》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在强调着力研究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 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 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 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 激发释放合作潜力, 做大做好合作“蛋糕”的前提下, 要拓宽贸易领域, 创新贸易方式,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
三条横贯中国上中下的经济路线将推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化。继改革开放以来, 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 我国继而提出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 意在不断深化改革成果, 缩小贫富差距,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这是一条纵向的发展战略。而“一带一路”构想中, 三条经济带横贯中国大陆, 形成网状经济结构, 带动整个中国大陆地区以及欧亚腹部地区经济活跃。缓解东西中部地区经济不平衡的局面, 以强带弱, 加强资源整合, 提高效率。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逐渐打开市场化格局, 中西部发展由于受到地理位置, 资源, 基础设施, 发展时间等因素影响和东部地区还有很大差距。“一带一路”加强了中国西南、中西部与欧亚国家和地区的交流, 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改革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 转其劣势的海上贸易为内陆贸易。另外, 由中国政府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功创立,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合作基础, 受到欧亚国家和地区的支持。
二、中国跨境电商发展背景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 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物流过程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子商务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根据2012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中指出, 电子商务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国内电子商务市场至2012年以来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定市场阵营, 跨境电商也不断红火起来。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年 (上)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 2015年上半年, 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7.63万亿元, 同比增长30.4%。其中, B2B交易额5.8万亿元, 同比增长28.8%;网络零售交易规模1.61万亿元, 同比增长48.7%。在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方面, 2015年上半年,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 同比增长42.8%, 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7.3%。其中, 跨境电商的进出口结构中, 出口占比达到84.8%, 进口比例15.2%;交易模式中, 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比达到91.9%, 跨境电商B2B交易占据绝对优势, 跨境电商B2C交易占比8.1%。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进出口数据显示, 我国2012年-2014年连续三年外贸增长均未完成既定目标。据海关统计, 2014年, 我国进出口总值26.43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 没有达到年初7.5%的目标。其中出口14.39万亿元, 同比增长4.9%, 进口12.04万亿元, 同比下降0.6%, 贸易顺差2.35万亿元, 扩大45.9%。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 2010年以来, 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明显放缓, 2012年-2014年连续三年外贸增长均未完成既定目标, 外贸增长放缓将增加了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无法支撑我国高速的外贸增长;二是随着第三方经济体的兴起, 我国外贸进出口当中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不断被削弱, 发达国家对我制造业的投资下降抑制了进出口;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下滑, 拉动了我国进口值的增长。在这种贸易背景下, 在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 积极拓展境外电子商务是必然趋势。为此, “一带一路”建设给跨境电商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和平台。
政府积极引导跨境电商的发展。发改委和海关总署自2012年12月正式启动了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以来。2013年8月, 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 2014年1月, 财政部和国税局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跨境电子商务出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明确了跨境电商的相关税收政策。《愿景与行动》中也强调了加强合作, 消除贸易壁垒, 大力发展电商平台。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已经相对成熟, 拥有完备的平台技术, 有能力推行跨境电商。目前, 国内较大的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 京东, 苏宁等在稳固发展国内电商的同时也开始聚焦跨境电商。阿里巴巴已经和中国远洋公司合作, 京东正努力洽谈国际优秀电商平台。敦煌网是第一个聚焦中国众多中小供应商产品的网上B2B平台, 为国外众多的中小采购商有效提供采购服务的全球在线交易平台。跨境电商将由量变到质变, 迎来一个跨越发展的时代。
三、“一带一路”战略给跨境电商带来机遇
1. 经济信息化引领跨境电商时代到来
“一带一路”宏观战略将统筹我国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机制, 为跨境电商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随着互联网、物流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经济信息化时代, 促使跨境电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事实上, 无论增速还是利润, 跨境电商都远高于国内电商。敦煌网创始人王树彤分析, 国内电商竞争过于激烈利润空间被挤压的越来越小, 许多企业难以为继。与之相比, 跨境电商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还是一片“蓝海”。另外, 跨境电商相比于国内电商要面临更多诸如语言不同、金融服务薄弱、市场竞争复杂、产品质量难以把控等问题, 这就需要更完善的公司管理和更高素质的人才以及成熟的创新的商业模式, 这些都是个体经营者难以做到的。所以目前跨境电商仍B2B为主导。而“一带一路”带来的政策福利将促使跨境电商企业开拓创新, 在很多方面打破国外的渠道垄断, 培养适合国际竞争的公司力量, 拓展境外B2C市场。
2. 国际市场潜力大
跨境电商市场潜力巨大, 优势明显。当今世界经济虽然增长乏力, 局部混战, 但是整体社会相对稳定, 尤其东南亚地区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涵盖50多个国家, 44亿人口, 21万亿区域经济总量, 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三成。国际市场巨大可见一斑。从地缘角度来看, 很多国家地区与中国相近, 流通运输方式主要为陆地运输, 较之海上物流更加节能、省时、省力, 如已经建成的对外路线有亚欧大陆桥, 渝新欧铁路等在对外贸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 中国正处于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时期, 鼓励创新创业发展中小企业, 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中国庞大的产出市场也使产品同质化严重, 需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促使企业走出去, 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从中国制造、中国品牌, 然后到中国诚信。
3. 跨境电商将成为我国出口重要推动力
“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跨境电商带来了巨大商机, 在国内电商迅速发展的经验下, 亟需开拓境外市场。事实上, 跨境电商将依附于“一带一路”发展, 但并不会受到其制约, 相反, “一带一路”要想持久发展, 跨境电商必须走出去。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 跨境电商日渐成为政府的抓手。
四、“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商面临挑战
1. 我国政策和贸易国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跨境电商刚刚处于起步阶段, 它的进步取决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一带一路”构想联合经济带周边的国家, 但是它不同于普通的经济联盟或区域合作组织, 联合性相对较小, 自由性强, 所以在与经济带国家或地区开展跨境电商时, 在关税、检验检疫、政策等方面都需要政府出面与相关国家制定一系列规则, 所以完全依赖“一带一路”政策铺路, 开拓国外市场不仅需要时间, 也会错失跨境电商发展黄金时期。而且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 这就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要求企业创新业务, 迅速开拓境外市场。
2. 贸易壁垒和外界冲击
跨境电商发展不仅有来自身发展状况的挑战, 更多的得受制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当今世界多边合作下降, 更多的是双边合作、区域合作。双边合作加强合作双方交流, 容易造成未合作国边缘化, 自主形成贸易壁垒, 所以很多国家都积极开展双边合作。2014年, 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签署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 2015年正式成立;加入TPP是美国重返亚太及平衡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边缘化是大国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相关贸易国的政治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将会使快速发展的中国跨境电商面临贸易摩擦、贸易制裁的风险加大。
3. 交易手段复杂落后
中国跨境电商面对的迫切问题包括支付结算, 物流, 货物通关等。从目前支付结算业务发展情况看, 我国跨境电商电子支付结算的方式主要有跨境支付购汇方式 (含第三方购汇支付、境外电商接受人民币支、通过国内银行购汇汇出等) , 跨境收入结汇方式 (含第三方收结汇、通过国内银行汇款、以结汇或个人名义拆分结汇流入、通过地下钱庄实现资金跨境收结汇等) 。但是由于交易的虚拟性, 交易真实性难以保证;交易主体市场准入问题, 电子交易归属管理, 监督机制亟待解决;另外, 国际收支申报增加外汇监管难度, 外汇备付金账户管理缺失;汇率波动难以控制。这些均是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
我国物流起步晚, 大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落后, 物流网路建设需要完善。自加入WTO以来, 我国物流行业开始快速发展, 目前, 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没有品牌影响力, 竞争力弱。少数较大的物流企业只具有区域规模效应, 缺乏跨区域品牌影响力, 物流效率低、价格高、服务不到位现象明显, 与发达国家物流公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物流发展是跨境电商发展的短板。
货物通关是贸易流通的关键环节, 主要体现在检验检疫方面, 由于技术、安全、政治等多种因素限制, 常常降低流通效率。
五、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的建议
1.企业加快融合
当前, 跨境电商主要为B2B模式, 并且发展迅速。企业应努力寻求境外合作方, 与物流公司合作, 提高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并购相关企业, 因地制宜引进技术和资本, 创建中资创新性跨国企业, 近水楼台可以更直接方便的获取客户资源, 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2.做中国的世界品牌
在国外相对成熟的消费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海外采购商, 对中国供应商及服务平台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他们对于小额跨国采购平台的要求等同于沃尔玛、亚马逊等国际顶尖企业, 要求中国的新一代采购平台必须立足品牌和质量。中国企业应分析自己的产品结构, 准确定位, 以服务助推转型升级, 提升品牌形象和国际竞争力。
3逐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落实, 电子商务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推动力, 中国也将加入国际电子商务竞争市场, 建立市场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先后制定的规范电子商务的政策尚未完全纳入我国法律体系, 跨境电商规范化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国务院,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S].2015-3-18.
[2]朱妮娜“.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及趋势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15, (31) .
3.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篇三
摘 要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在中学德育的开展过程中,出现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挑战的存在也为我们搞好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从中学德育面临的挑战问题的分析入手,进一步的提出抓住机遇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时期 德育 挑战 机遇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114-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一些社会不良道德思潮与行为也日益增多。面临复杂的社会道德环境,中学德育的实施面临诸多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探寻有效的解决策略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中学德育的内容偏离实际需要
近些年来中学德育教材的内容经过多次的改进,新的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较的确充实了许多的新内容,但是其内容都大体是一些出于民族、国家层面的一些大道理的说教,与新时代的德育现实教育需要不相适应。内容相对倾向于理论性的认知,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有很大的距离,难以满足学生对于德育的现实需要。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式的讲授,学生对这样的德育课堂缺乏兴趣,课堂气氛缺乏生气,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欠佳。
2.中学德育的方法相对单一
近些年来,一些学校在德育的方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不断的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大量的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其中有如演讲、辩论、考察、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不能否认,这样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学德育的有效开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学校不是出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而开展相关的活动,更多的是为了让活动更具宣传效应而开展这样的德育活动。活动的内容过于重视表面的功夫,往往是活动层出不穷,内容五花八门,实际的教育效果却甚微,这样的中学德育活动也只能流于形式。
3.目前中学生的德育素质状况并不尽人意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是思想趋于成熟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相对不稳定,更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再加上其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一阶段的中学生的思想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些中学生受一些所谓明星行为示范的影响,成了一些明星的粉丝,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这些明星的道德素质并不一定高,他们的一些无良的社会行为对中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现阶段的中学生身上屡见不鲜。
二、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德育的更好开展
1.正本清源,遵循正确的德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对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明确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摒弃那种应试教育理念下的“成绩品德评价”的评价方式,引导同学回归到正确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尊重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出发,正本清源,遵循正确的德育观念,加大力度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2.改进教学内容,重视德育实践
改进教学内容不是指要把所有传统的德育内容抛弃,而是要充分的挖掘传统德育的内容,把一些脱离实际的陈旧的内容,加以去除或改进,让德育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多加进一些能够对解决学生思想困惑有帮助的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德育的实践活动,要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寓教于乐,让每一位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3.要家、校、社会多方合作共创良好德育气氛
要想让德育取得良好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家、校、社会的多方合作。德育教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学生思想发展存在的问题,家校联手形成有效的德育机制,充分发挥德育的合力作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逐步形成;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重视与社会不同的部门合作,形成学校与社会德育的有效实施机制,促进学校与社会德育合力的形成,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社会中好的现象对学生开展正面的引导,让学生从思想观念上对这样的好现象能够形成一个正面的评价,而对于社会不好的现象,要培养学生能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受社会上不良的思想、行为的影响。
新时期中学德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问题的存在也给中学德育工作的更好开展带来新的机遇。明确现阶段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效性的解决策略,对更好的促进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推动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伍小青.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1).
[2]许耀辉.新时期提高中学德育有效性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道德教育研究)2007,(04).
[3]蔡美娟,周忠生.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4.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在财政工作乃至整个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会计管理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企业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遇,适应新形势要求,提高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以现代企业会计的新身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进一步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
论文主要内容
1.新形势下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会计工作情况分析
3.现代企业会计的内涵与特征
4.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浅析新形势下现代企业会计工作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在财政工作乃至整个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发重要,会计管理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党和政府对会计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做好新时期会计管理工作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给会计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经济工作的深入发展对会计标准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世界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做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必将走上世界经济舞台,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必将进一步加快。会计标准国际化既是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各国降低交易成本、筹资成本的客观要求。会计标准如果不实行国际化,中国企业要到境外上市,就需要分别按照国内、国际会计标准编制两套财务会计报告,这样,企业的筹资成本必然增加。今后,我们必然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待会计标准国际化问题。
一、会计工作情况分析
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自1985年国家制定会计法以来,对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
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要会计现代化。会计观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并受管理的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会计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观念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会计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
同时,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映经的状况,为经济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明确规定必需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同时,又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要求单位负责人必须保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给予法律保护,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严禁对他们进行打击报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加强有关部门的监督职能,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这些规范不仅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还进一步加速了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发挥会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在新日制度交替并存情况下,因法制的不尚完善,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计工作尤其是企业会计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会计秩序比较混乱。
1.会计管理工作弱化。针对国家出台的众多与会计管理有关的法律和制度,真正踏实执行的少之又少。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受制于企业领导,企业外部的监督部门又听命于地方政府,使得会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执法检查弹性化。执法程度因人而异、因环境、关系等各种因素而不同。例如,在检查中发现有企业有意偷漏税X万元,处理结果:鉴于被查单位态度良好,考虑到企业实际困难,免去罚款而仅仅是补交短缺的款数等。
3.执业保护不善。会计专业实行持证上岗已有多年,但仍有一些无证、无学历、关系户人员占着会计岗位,甚至原有的一些缺乏基本的财经政策和财会知识,严重影响会计工作的知识性、严肃性,进一步影响会计工作质量。
4.会计工作业绩宣传上有偏差。企业会计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守法和聚财,还要向企业内部和外部负责。但有些舆论导向上却重效益轻执法,在介绍企业财务人员先进事迹时,有关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报道比比皆是,而在维护法纪、顶住压力、如实反映事实的报
道却少得可怜,财会人员若主动暴露了存在的问题,不但会在企业内部受到非议和排挤,更可悲的是外部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保护。
因此,现代企业会计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会计改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必将追本溯源,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通过日益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主动克服会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才能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二、现代企业会计的内涵及特征
现代企业会计是以合同、交易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企业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企业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现代企业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现代企业会计,主要是进行企业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企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
3.连续性。连续性是指现代企业会计对企业中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
4.系统性。它是指现代企业会计对企业生产中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
5.全面性。它是指现代企业会计对企业生产中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职责中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企业的经济比重也在不断加强,从而促进了企业会计工作迅速发展变化,相对以前又增加了不少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会计内涵与职能的转变。由于现代企业的地位、作用增强,对现代企业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企业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
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
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
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
2.新式会计方法的长足发展。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的根本变革。改变了企业中过去单纯按管理职能而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的情况,而是根据企业生产活动为指导,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现代企业会计工作,从而实现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科学技术的运用与发展。由于现代企业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企业会计需要处理的数据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会计凭证核算、处理的程序也更加复杂化。所以,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软件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和保证了企业会计在工作的效率与工作的无差错问题。
三、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对加强企业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企业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我根据自身工作的一些实际情况,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如何加强企业会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规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企业主管会计工作人员,深入一线研究企业在会计活动和会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同时,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学习与实践,以便快速、正确的执行各种会计活动与任务。
2.继续加强企业会计法制建设与学习。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会计规则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企业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3.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只有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了,才能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并通过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4.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企业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企业内部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的方针,积极参与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会计在职培训计划。同时,研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结束语:
5.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五
杨方伟
摘 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关 键 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 利弊 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美国,几乎各大超市卖场都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商品,美国人没有了中国商品似乎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那我们中国应该从中得益良多吧!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未从中获益多少。因为我们出口的并不是高新技术、品牌,或者是专利。我们输出的是我们国家的原材料,还有廉价的劳动力。国与国的合作是建在各自的要素禀赋上,所以发达国家可以把工厂建立在发展中国家。看似各得其所,但是实质上发展中国家是有着说不尽的苦楚的:我们的工人一个星期工作七天,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为国外大品牌制造服装和电器等,因为我们没有brand name,所以我们出口一件服装只能获益两美元,而在美国销售可达60美元,我们得到的是微薄的利润和严重的污染,因此有中国成了世界工厂的说法。
说到这,我就不得不提及又一道横亘在中国玩具出口商面前的障碍物了,这个即将在本年5月1日发挥效力的计划将致使很多中国的玩具厂商很难在美国做生意了,而很多玩具商竟然浑然不知。
美国玩具协会与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日前共同宣布了一项新的玩具测试和安全认证系统计划草案。这一草案将进一步提高玩具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虽然这项计划并不只针对中国,但是玩具“中国造”可是一项传统的输美产品。这不得不导致中国制造的玩具增加成本。可见,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上立于不利地位。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与大国合作呢?我想,可能是因为国内市场有限,为了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所以我们不得不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我想,在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确可以从中获得利益,但是此时的利益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经济上的利益,我想,那是对高新技术的掌握和先进管理经验的熟习。
例如,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中,我们看到得益于因特网和光纤技术,发达国家甚至可以利用时间差而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源。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对外输出的已经不局限于廉价的体力劳动和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甚至白领服务也可以输出了。Outsourcing 成了一种经济全球化的典型模式。发展中国家可以在本国内为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发达国家做会计核算等技术性服务,在发达国家,当上层领导人员睡觉的时候,地球的另一端已经有人把明天开会将会使用的数据整理完毕,这样,时间延长了,一天24小时都在有人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不能说不是一种进步。我个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这样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好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机遇吧。例如日本在中国的大连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基地,当然,中国人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并不甘心于做这种看似体面的低等脑力工作,他们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在训练专业人才,在推动地方教育,大连不是日本的变相殖民,而是一个充满机遇的训练场地。当初日本人是拿着枪来到中国的,现在日本人是拿着皮包穿着西装来到中国的,当时的中国人用镰刀大棒抵抗日本人的侵略,现在,中国人也同样面临这样的挑战,而这种战争是看不到的,是货币和资本市场的竞争,力量的悬殊还是存在,不得不说,现在中国人的境地和当初有相似之处,但是我知道,中国人当初可以打赢那场仗,现在也可以,但是可能会更艰辛。
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我们也不能忽视,并且是我们应该加强防范的,这就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了。
也许当我提到当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不少人依然会心有余悸吧。当时我们中国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因为我们的货币市场生存在在政府的保护伞下,政府的干预在此时发挥了作用。但是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影响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国采取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减息,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其结果是美元大幅度贬值,从而推高国家大宗商品价格,至少在客观上向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输出通货膨胀。本轮大宗商品与农产品的通胀与美元完全同步开始”。这是来自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哈继名的答记者问。所以,我们从这件事情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可见一斑了。所以,如何使我们的经济结构更完善更能抵御国外投机者的投机活动显得更为重要,而不简单的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否则,我国的经济肯定会面临一次“硬着陆”。
就我本人而言,我认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还是好事,因为我们中国的本土产品在国外也拓展了市场,万事开头难,但是我们利用这样一个机遇也创造处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百度掌门人李彦宏就是做的非常好的,谨慎睿智的他两年前开始了百度的国际化步伐。去年初百度斥重金正式出击日本市场,并且不断加大投入,李称,欧洲市场将是百度的下一个目标。我相信百度在日本一定会像在中国这样有市场:百度凭借自己的灵活人性的风格打动着中国人,我相信在日本的发展也会很顺利,尽管有google 和雅虎在日本搜索市场占据大片天空,但是他们不是日本公司。因此,百度和这些公司在日本竞争时,没有先天的弱点,我想,百度会凭借实力打造出自己强大的搜索帝国。
6.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六
[ 2006-03-15 ] 《瞭望》周刊载文称,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看,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主要表现在,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文章称,一方面,中央不断加大查处大案要案的力度,2005年,共有47306人被监察部门处以政纪处分。另一方面,违纪违法案件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呈多发态势,特别是一些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的岗位和部门的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在市(地)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违纪案件中涉及党政主要干部的案件比例较高,一些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特别是买官卖官的案件性质严重,金融、行政执法、司法领域的腐败问题仍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在一些企业的重组改制和破产、产权交易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比较严重,商业贿赂问题大量存在。
近两年,国家始终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但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如在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教育医疗收费、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企业安全生产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腐败。因腐败和不正之风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在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加大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力度的同时,纠正党内不正之风的任务依然比较繁重。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党的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的存在着严重的地方和部门本位主义,对中央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作风浮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甚至弄虚作假;有的违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以权谋私;有的失职渎职,或者盲目决策,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有的贪图享受,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奢侈浪费;有的对群众安危冷暖漠不关心,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起人民群众强烈不满。
近年来,中国更加注重改革和体制制度创新,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但反腐倡廉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视不够,认为经济社会发展是硬指标,反腐倡廉工作是软指标,甚至认为两者是对立的,抓反腐倡廉不下真功夫;有的对如何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思路不明晰,办法不多,原则要求多、有力措施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有的甚至从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考虑,出了问题还掩着、护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压案不查,查而不严。
7.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七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同时明确指出,相关各国应共同努力,打造一个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国家的一项宏大、长远的战略,它将对亚洲甚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带来极大的改变,也将毫无意外地推动我国企业、装备等“走出去”战略不断向前发展。不可否认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优化我国经济的外部发展的环境,而且对我国国内资本、产业以及产品的输出同样大有裨益。
“一带一路”战略将会给资源经济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而推动资源经济相关产业的转型和发展,但同时也对资源经济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挑战。
一、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状况与我国资源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状况
我国资源在总体上呈现出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少的特征。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总量,这表现了我国资源的有限性和短缺性,再加上较低的资源利用率,我国资源总量正以较快的速度减少,无节制的开发造成我国资源的几近枯竭。
矿产资源作为我国众多自然资源的一种,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物质基础,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
由表1可知,我国的资源消耗增长极快,资源总量减少对我国资源经济不可避免的带来影响。
(二)我国资源经济的发展现状
资源经济,从字面看即可以知道,此种经济形态的关键在于“资源”二字,而资源又意味着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虽然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庞大,但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能够运用到经济发展当中去的。将“资源经济”调换一下位置,即“经济资源”,也就是说,只有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才符合资源经济中的“资源”二字。因此,我国能够利用的经济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这也表明开发利用的合理性非常重要。
但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现状是,为了一味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经济产业对经济资源进行毫无节制的开发,且缺乏科学的规划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可利用,在这种发展方式下,资源消耗急剧增长,资源的储藏量越来越无法满足资源产业的“大肆开采”,从而造成无法适应资源经济原本的发展速度,我国的资源经济发展即到达一个“瓶颈期”。
二、我国资源经济在新常态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新常态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由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形态的更高要求,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从高速增长逐步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第二,新常态要求经济结构不断进行优化升级;第三,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新常态背景下,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第四,新常态在各个领域都表现出更高的追求,政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都是如此。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期,新常态的提出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在不断达到新常态提出的高要求时,我国资源经济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我国资源经济在新常态下面临的机遇
首先,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有所减缓,但实际增量依然是比较可观的。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即使是仅有7%左右的增长,不管是速度还是数量,在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资源经济主要是以资源为发展依托,而资源的有限性就决定了资源经济的发展不能仅仅单纯地追求发展速度,为了保证资源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提高发展效率,科学性的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新常态下,资源经济的发展相对而言较为稳定,从而有利于资源经济产业进行结构升级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减少的资源总量的现状。
最后,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常态下,政府不断减少对市场的过多干预,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靠市场自身的调节。从我国国内的形势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国内新的一轮改革吹响了号角,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举措,都将为我国资源经济的发展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二)我国资源经济在新常态下面临的挑战
2013年开始,大型矿业公司的市值出现大幅度的缩水,全球对勘查的投资也大幅下滑,重要的矿产品价格随之全面下降,主要的金属矿产品出现供应过剩的状况。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尽管市场和资源都呈现出有限性,各国对此的竞争依然日益激烈。全球化的最重要表现在经济领域。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程度日益加强,对矿产资源的配置也逐渐趋向于全球化,矿业的发展与竞争格局日新月异,资源经济作为其中关联性最为密切的一项产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在资源经济发展伊始,由于该产业热衷于追求发展速度,对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进行野蛮的、毫无节制的开采利用,随之而来的矿产资源的急剧减少,甚至无法满足高速下的开采力度,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新常态的提出,也对我国资源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严格按照其提出的各项要求,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结构,科学利用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资源经济在新常态下应对机遇和挑战的策略
习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概念的提出,为资源经济的新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范围,一方面为我国对全球资源的进一步实施、境外资源和市场的利用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挑战和风险。“一带一路”沿线覆盖了亚洲、欧洲和非洲,涵盖65个国家(含中国)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大多数是新兴的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与我国具有资源互补、经济互助的合作基础,尤其是在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一)充分认识现状,主动适应新常态
如上文所说,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经济的发展已经到达“瓶颈期”,资源经济产业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而新常态对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前提下,资源经济产业对资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且由于其经济结构依然滞留不前,难以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我国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指出,“要准确把握我国国土资源在新常态下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观大势、谋大事、懂全局、管本行,走出一条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路。”在资源经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同时,着重对资源的科学利用和配置,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全面深化资源经济产业的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我国资源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合作,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但同时也是一种耗竭性的经济地质体。我国在经过建国以来的十年的经济建设后,科技、经济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但也对矿产资源进行了大量的消耗,部分矿产资源甚至已近枯竭。因此,为更好适应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解决能源的需求短缺,我们应该更多将视野投向境外,在加强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的大力合作的前提下,对该地区的现有的丰富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利用,从而更好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三)科学规划资源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的资源经济在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非常大,这主要是当时开采利用的技术处于落后的状态,从而导致利用率不高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对资源进行开发时的不当行为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较大破坏,生态压力随之剧增。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减速转型和提质的重要新阶段,是生态减压的新契机,我们需要不断推进资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细化利用步骤,提高利用效率,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解决生态问题,提高我国的生态承载力,推动资源经济形成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模式。
结语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其两面性,“新常态”也不例外,其提出意味着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因此对我国资源经济的发展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资源经济产业的向前发展,需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并在新常态的要求下不断优化自身经济结构,以不断获得突破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姜大明: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国土资源工作的机遇和挑战[C].2015-02-18.
[2]卢文彬.新常态下地勘产业经济转型之我见[N].中国矿业报,2014-12-02.
8.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篇八
关键词:一带一路;法律合作;挑战;机遇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中国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间的合作与对话,促进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建设好“一带一路”,有助于中国更好的“走出去”,以带动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通过法律合作进行解决,以实现互利共赢。
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面临的挑战
由于各国政治体制、历史文化、经济敏感区域、发展水平、法律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别,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存在矛盾与冲突,会面临诸多法律问题。
(一)海外投资风险问题 。海外投资对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是海外投资大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投资者们对外投资更加便利,有助于促进各类投资项目的开展,扩大海外利益。但是沿线国家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法律制度、投资规范等方面不够完善,导致法律适用的不確定性与空白性。“一带一路”中,许多沿线周边国家并不是WTO的成员,因此WTO关于国际贸易仲裁制度就不能约束这些国家,法律适用方面就存在很多不方便的地方。还存在东道国并不是《纽约公约》的缔约国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最终结论是有利于中方的裁决,但仲裁结果却很是难落实的,因为很难得到东道国法院对这些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这些都会导致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增加,不利于对投资者的保护,挑战着投资者的利益。
(二)环境问题。“一带一路”在环境问题上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其所经过的欧亚大陆,气候干燥,降水量稀少,生态环境极度脆弱,致使“一带一路”在社会承受力方面显示出了明显不足。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对环境保护都十分重视,各个国家为了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制定出了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严格的国际环境标准。如果投资者希望在东道国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不影响自身的投资与建设,那么就必须要遵守当地的环境标准与政策,不得随意破坏,肆意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有效的处理,会引发投资者和当地居民产生矛盾和冲突,进而迫使东道国政府设置环境绿色壁垒,采取环境规制措施。由于“一带一路”中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各有不同,各国制定的环境标准也并不一样,所以在环境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环境问题挑战着各个国家。
(三)恐怖主义威胁问题。如今,侵略战争已不再成为人类所遭遇的最大的安全威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传统安全领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恐怖主义、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不断肆虐,给国际社会带来极大不稳定因素,挑战着国际环境的安全与发展。而“一带一路”就正处于这样的威胁之中。由于历史文化和外部国际环境的不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各种争端,这对“一带一路”建设来说存在着极大的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面就是对基础设施进行互联互通,以促进贸易的便捷。如果任由这些威胁挑战国家的秩序,内部政治呈现出不稳定性,会出现对交通干线的破坏,阻止货物的过境,抵制贸易等严重干扰,进而影响建设的进程,这对中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二、法律合作机制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涉及的主体范围较广,层次存在较大差异,各个主体国情、文化、需求、自然环境包括受到的外部环境都大为不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自由往来日益频繁,内部之间、内外之间存在的许多冲突都需要用法律来予以调整和规范。法律领域的合作,不仅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新的机遇,也能对我国及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与帮助。
(一) 在投资方面加强法律合作。“一带一路”会促进各国之间的投资与合作,重视海外投资保护可以使我们更好的加入国际社会。在贸易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在某种程度上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做法是,通过签订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议来保护本国的海外投资,如双边投资保护协议、避免双重征税协议等。通过协商、谈判,尽可能地将各方面的事项予以规定,更具形式化,为争端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前提。通过明确各自责任,从法律层面上对投资者进行支持与保护。由于“一带一路”涉及的地域较广,各方之间存在的争议也各有不同,建立统一的争端解决机制会在执行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困难。因此,可以在以各方均衡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双边或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提高法律的确定性与可操作性,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在环境方面加强法律合作。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会影响环境,各国不能片面强调国家主权,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体现在国家主权在一定层面上的让步。“一带一路”涉及的地域环境十分特殊,因此对环境的保护更是尤为重要。这需要在环境方面制定法律法规,在协定中强调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但这种保护可能为一些国家设置环境壁垒提供了所谓的便利,这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各国在制定环境规制措施时应符合真正保护环境、非歧视的要求。“一带一路”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解决过剩产能问题,涉及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包括跨国公司的环境标准准入等。通过协商与谈判,各国缓和利益冲突,调节各方意志,制定出符合各方需求的约定,这样才能有效的实施国际环境法,有助于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环境加以合理保护,推动“一带一路”的结构升级。
(三)在安全方面加强法律合作。安全的国际秩序能够引导国际社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涉及的主权国家众多,其中的冲突与矛盾,仅仅凭借一国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打击恐怖主义、民族分裂势力等不仅需要国际立法的规制,还要求各国建立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本国适用的国内法,加大打击力度,并且各国不得随意更改或者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否则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也不利于经济建设。各国相互制约与促进,借助法律将“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的恐怖主义、分裂势力等问题加以规定,排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及时完善相关法律,使得国内法同国际法相适应,维护国际秩序。
三、结语
“一带一路”是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一步。国际发展大趋势下,势必是合作的发展,多方优势互补,才能协同进步。“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沿线国家国情存在较大差异,我们要因地制宜。通过法律合作机制,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促进其更好的实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努力,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化挑战为机遇,为维护安全和谐的世界秩序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包运成.“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思考[J].前沿,2015(1).
[2] 韩秀丽.中国海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国际问题研究,2013(5).
【浅析新形式下中国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推荐阅读:
新形式下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08-30
浅析当前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08-16
新形势下的企业办公室工作浅析08-12
浅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10-26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生档案工作11-01
浅析新媒体下企业文化宣传策略及创新07-10
融资租赁的形式和流程08-21
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组织方法11-11
党员学习的新形式是怎么样的11-03
open和close的形容词形式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