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

2024-06-26

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精选10篇)

1.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 篇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1. 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2. 学生回答。

3. 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4. 独立书写1-5各数。

5. 小组内交流、检查。

6. 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 P22第7题。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2. P22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12345

2.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 篇二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使学生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数位的意义和顺序,对学生来说,初次接触读数,不知道读数应该用汉字写,所以引导时,问学生平时是怎么读的,就怎么用汉字写下来。

课本中设计的例题中的三个数都是很特殊的数:40、27、33。40个位为零,33个位与十位数字相同,并且40+33+27=100,最后再读写100。先教写、读40,问这个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即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一颗珠子也不拨,那么写数时,可结合一年级上学期学习20以内的数的写数(一年级上册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时,还没有正式的学习写数,学生会写20以内的数,但还不明白写数的含义),让学生试着写出40,然后展示,此时在学生写对时,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写错时,也要及时的引导应该怎么写,如40,计数器的十位上有4颗珠子,应该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应该写0,接着引导学生写27、33。最后总结出写数的规则:写数要从高位起,十位上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几;个位上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当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时,就写0占位。然后是教学生读数,读数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很可能会写成“四零”,让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加以补充,边引导、边总结出读数的规则:读数要从高位起,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个位上的0不读,其中一百读作:一百,十位和个位上的0都不读。

总之,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直观地感受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进而让学生掌握读写100以内的数的方法。

3.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 篇三

写数、读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百以内的数位顺序,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读出100以内的数,能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进一步了解100以内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2、在认识数位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方法,认识计数单位“百”;在主动探索和学会1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中积累写数、读数的经验;初步学会估计、体会数的多与少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3、在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尝试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和数的读写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读写原理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操作、引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三十 二十三 四十六 提问:10 个十是多少

2、揭题:这节课就学习100以内的写数和读数

二、操作尝试,学习新知

xiaoxue.xuekeedu.com

1、认识数位

和20 以内的数一样,除了可以用小棒百出这些数,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这些数。出示计数器,复习数位。

说明:个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是1个十,所以前一位是十位。十位上满10怎样拨?再向前一位进1,这一位上的1颗表示一百,那么这一位就叫“百位”。从右边起,数位式怎样排列的?

指出: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数数时,个位满10就要向十位进1,是一个十;十位满十就要向百位进1,是1个百。2,探索、尝试写数和读数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里的数位,就可以学习写数和读数。小朋友有信心自己来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并且读一读吗?

学生操作,尝试摆、拨、写四十、四十五、一百,并说说数的组成。交流结果。

指出:写几十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0;写几十几先在十位上写几表示几个十,还有几就写在个位上,合起来就是

几十几;一百要在百位上写1,十位、个位都写“0”

读数时,读几十时,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的0不读;读几十几时,十位上的几读几十,个位上的几就读几

xiaoxue.xuekeedu.com,连起来读成几十几;100的百位上是1,直接读成一百,十位、个位的0都不读。

三、练习巩固,发展数感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认真读题,数一数有多少个,()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学生讨论

2、“想想做做”第2题 写一写,读一读。

讨论:个位是一个也没有怎么办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数

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自己在生活中见过吗。然后读数,从而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己填一填,再数一数自己的思考过程,提醒学生分清73和37的区别,3.7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每数10个圈一圈,边数边估计,大约有多少个?

6、想想做做 第六题

xiaoxue.xuekeedu.com

让学生分小组开展活动,猜一猜。

4.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 篇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共一课时,实在学生认识0~2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学习内容试认识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在4次教学3次走班教学,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反思这次教学活动一下几点: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充分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认钟表的经验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过钟表,但在钟表却是随处可见,平时上学的时间、晚饭的时间、看动画片的时间……学生有一些了解,这就是本课的一个知识基础。在课前,我曾有意识的询问过孩子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有的知道整时,有的知道几时几分,知道几时差一点儿。貌似闲谈如同聊天,但作为老师就可把这几句“闲话”记在心里,作为下一课数学学习的知识基础。除了“课前聊天”,老师还可以在课上留意学生说的每一句话,回答的每一次问题,在短时间内了解。

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1)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般是感性的、点滴的,老师需要通过一节课把这些点滴有条理有层次地串联起来,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的框架。

在这节课中,我以猜谜揭示课题,而后分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三步走。认识钟面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说钟面的认识,为了让学生的介绍更为有针对性把提问变成“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这样学生根据手中的闹钟很容易回答。在学生拨钟也让学生自由的拨出一些整时并说说在这一时刻在干什么,这样学生对各个时段的认识就能联系生活而不仅仅停留在1~12各个数上。在“两个10时”这一环节,让学根据生活经验充分的讨论两个10时的存在和不同,再指导学生会照样子用一句话说一说,同时从数学角度提醒学生在平时说话时要注意用上“早晨、上午、下午、晚上” 等词语,这样说起来就更清楚明白。钟面、整时和大约几时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与学生经验紧密联系。

(2)在逐步、具体的构建知识框架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结实“框架” 。

所谓“框架”就是一节课纲要,在教学环节中的小结总结,可以是老师帮助学生建立,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建立。本课的纲要就整时和大约几时。在这一课里,在认识整时、拨出整时的经验下出示三个整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共同特点然后小结,就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课学习一条“框架”。在有了经验之后,教学大约几时,在两次拨出接近7时后,学生自己就会建立又一条“框架”:接近几时,可以说大约几时。

三、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本课以猜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联系生活的看图说几时、说说起床和睡觉时间等变式练习效果还可以,但是仔细回顾,如果能把一系列情景贯穿起来,就能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四、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把点滴生活经验变成系统数学知识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除了在课堂上一些与生活相连的习题更好体会知识的还是生活本生。因此,我觉得还可以适时适度的给孩子一些后续积累性练习,如记录一下一周每天起床的时间,设计一份假日的时间安排表。这些练习不是一日一时能做完,也许眼前所学的知识还不够,但相信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是能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用已有的知识去了解生活,了解进一步的知识,其乐无穷。

“颇具匠心”--让课堂生动起来

课难免会有收获,从指导老师那,从其他老师那。是的,我体会到学校帮助我们安排师徒结对是多么明智的决定,这对于我们这些新手来说是多么有必要。

这次是“认识钟表”。《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受颇深。

在(2)班是自己试上,因为预设和生成截然不同,整个课有点不知所措。开头出示钟面,问看到什么时刻,就没有人说两根针,由于我不够机灵,头没带好,开始的不顺导致后来处理问题都有些生涩,所以自我感觉是很失败的。

课后急忙找指导老师指点,一颗心悬着。吴校长给我鼓励也给我建议,也是因为他的又一次指点,我豁然开朗。重新整理一下思路,把练习也重新按层次设计了一下,整理后我心理塌实多了。

那我课堂上的问题在哪里呢?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首先处理课堂上的生成,我预设的很多,可是现在的孩子是有思想的,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课上定能够说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肯定会出现好多你预设不到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能灵活的把握课堂。随机的处理一切课堂上发生的异常情况。新课标提倡课堂生成,我明知这个理论,可是却没有做到真正应用,反之,恰导致自己语言生涩。要清楚教案虽然是预先设计好的,但课堂是绝对生成的。

第二是课堂常规方面。“怎样使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还真是个难题,一直捆绕着我,一节课总有那么部分学生游离。这方面,我准备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于是,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牢记了以上几点,结果是“上得蛮好的”--知道老师这样说。我的心也放下些。跟着学生的思路,突破了重难点,学生基本能够理解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含义,处理练习也注意了层次,合作学习时也不流于形式了,让学生先思考后交流,活跃了他们的思维。

但是,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首先是教师的语言,在内容与内容衔接过渡的语言组织上没有精心设计准备,语言显得过为直接,这样学生就易乏,少闪光眼神的出现。比如在教授完整时进而不如授新知大约几时的时候,我便能够意识到自己语言的仓促性,直接说:下面我们怎么怎么样……这样很明显就欠缺了语言连接的紧密性和连贯性,课后听课老师也这样反应道。假如在语言设计上更锤炼些,那么转换的层次分明性与生的接受效果应该会更理想些。

其次,由于我对新课标教材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看、会写钟表上的时刻,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再现和累积。

再次,低年级学生由于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活动,因而在小组活动中不听指挥,从探索到语言表达,能力显差。例如分辨时针、分针没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结果交流得不好。

最后,也是课结束时本可以按自己所设想画自己喜欢的时刻,把钟面印发给学生,但是由于课前疏忽,居然没有准备好,故而要求画钟面就稍显困难。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操作能力。教师不仅要备课,更要备学生,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才为真呐!

这样,学生才能够学数学,爱数学!

“找规律”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材中提供的教学素材很少,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这一规律应用得比较少,但考虑到教材的编写意图可能是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现数学内在的规律美,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技巧,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依据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将课本中出现的装修墙面和地面的主题图大胆进行改革,把其中的一幅主题图改为明明设计的图案,另一幅图改编成四种颜色的卡片花放到闯关题中去。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形式多样,循序渐进,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第三关的第2题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有些偏难,没有及时发现指导。课中的小游戏意图是想让学生体验规律的形成过程,但从新课程标准“发现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这一要求来看,不是让学生发现而是在探索规律,对教材的把握深度有余,而宽度不够。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我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深入领会其精髓,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正如李科长所说的,新的课程目标是方向,路就在课堂教学中。相信我们会越走越好!

5.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 篇五

这节课,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节课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恰当地设置通话情境,把计算教学蕴含在实际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一方面能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计算的实际意义,孩子们初步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史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本节课可以采取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灵活自由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6.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 篇六

xiaoxue.xuekeedu.com

教者能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依据课程标准,立足教材,但不拘泥教材。在不改变教材本质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过程、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挖掘课本中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 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它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能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9加几》这节课创设运动会实际情境,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喜闻乐见的运动会模拟情境让人一看画面,便情不自禁融入故事的情景中,主动去找物、去比较。学生提出了许多有关“9加几”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而且展示了数学知识的魅力,这种魅力在教学中赋予情感色彩,使孩子们在学习时感到悦耳、悦目、悦心、悦情,知情融合、关系融恰、气氛活跃、兴趣高涨,极大地引发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因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让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自主探索,自己得出9加几多种计算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唯一“凑十法”的单一教学思路。学生充分观察、理解、交流、讨论,在情境中体验,在实践中体验,思维非常活跃,不同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不同思维过程,这也是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只有这种真实的感受才能使不同的人体验到不同的学习快乐;只有这种真实的感受才能使不同人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种真

xiaoxue.xuekeedu.com

实的感受才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对于学生讨论的多种计算方法,我不评价算法的优劣,指出在今后学习中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保护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算法多样化和交流、反思,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师生角色的转换。

这节课的成功就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了一个开放的情境中,少了许多条条框框,多了一些自由与宽容,学生便多了一些自信与勇气。每个同学都在利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着问题。然后再在小组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帮助、集体研究、共同提高。然后,学生在班级中各抒己见,汇报交流自己喜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避免了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在这些环节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交流者。

7.数学一年级下册读数写数练习题 篇七

一、计算

7+5= 12-8= 6+8= 17-8=

13-5= 9+4= 19-9= 14-5=

16-8= 11-9= 15-7= 5+8=

二、画线计算

4+3+8= 13+4-9= 17-5-8= 12-7+6=

三、填一填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7,个位上是2,这个数写作(),读作()。

3、80前面的`数是(),后面的数是()。

8.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 篇八

不足:

1、在进行让学生解决“紫花有30盆,搬走了10盆,还剩几盆?”时,当问到学生为何用减法算?学生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因为搬走了,所以要减去。当时老师没有加以规范,老师应该进行适当小结:是呀,从总数里去掉搬走的一部分,就可以求出剩下的一部分。这样的话,学生就能更加清楚:原来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算法就是减法。

9.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 篇九

xiaoxue.xuekeedu.com

11—20各数绝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他们会数会写这些数,也知道这些数的顺序和大小。但对于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未必都清楚。让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数感的发展,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培养学生 的数感、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意识。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 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 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带领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数,接着让学生用我们学过的这些数来数一数我们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小朋友。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 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同桌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2.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xiaoxue.xuekeedu.com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十”和数位“个位”、“十位”。在学生用小棒摆出11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摆的是11根小棒?此问题为计数单位“十”的认识作了铺垫。在学生认识了

11、会写11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11里面的两个数字1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都回答不一样,说一个表示十,一个表示一,教师接着讲到:“右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个位”,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左边的1所对的位置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十位”,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借助此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认识了计数单位“个位”和“十位”。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重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这样才会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10.一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读数 写数-人教新课标 篇十

2.1观察物体

本课以观察学生熟悉的小汽车、茶壶、玩具等物体为线索,引导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一致的。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趣”“实”“活”三个方面。首先,我创设了“猜一猜,它是谁”的问题情境,从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为什么刚开始猜的时候,我们不敢确定谁猜的对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趣”还体现在换位置观察小汽车、当“小小摄影师”为同学“照相”、用肢体语言模仿茶壶是什么样子的、看图找位置游戏等多个环节,这既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充分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是设计本课的指导思想;怎样既让学生真正觉得“有趣、好玩、有新意”,又使这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落到实处,是本课教学所极力追求的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更科学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开展数学活动,以及如何适当把握本册“观察物体”中学生发散的“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改进。

2.2桌子有多长

反思让学生合作之前,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课桌有多长。从课堂中学生的表现看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多数学生能够做到合作有序、分工明确,但部分学生合作能力较差。我们看到,学生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还不够开放,有些问题的设计过于琐碎,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把握不好,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等。

2.3去游乐园

1.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转入活跃,有力地调整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我遵循激励性原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计课的导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带着想解决的问题走进了课堂。这样,既设置了悬念,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得出“10个10厘米是1米”。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重视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比、走、说、想,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整个过程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真正的数学学习。

2.4估一估量一量

上一篇:大众汽车甲壳虫广告策划书下一篇:第七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