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空间与幼儿教师的素质(7篇)
1.广阔的空间与幼儿教师的素质 篇一
如今社会给予了我们女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女性的地位越来越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争做一名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新女性。
1.捍卫自己的尊严,实现自身价值。“四自”之首就是自尊,自尊是“四自”的基石,一个女性,如果失去了自尊,那么其他三自也无从说起。首先,应把握做人的准则。如何做人,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在长期的生活中不断探索。一个人对周围同志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如何,不在于他的官位高低、权力大小、金钱多少,而关键在于他是否知识渊博、心胸坦荡、谦虚和蔼、平易近人、助人为乐等等。因此,高尚的人格要求每个人应该虚怀若谷、择善而从。其次,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女性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应学会接纳自己,珍爱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善于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磨炼生存能力,鼓足生活勇气。
2.确立远大的志向,坚定自己的信念。自信是女性成功的重要条件。新世纪的女性只有充满自信,才有可能在社会舞台上充分展示风采。首先,善于发现自身优势。女性有许多男性难以比拟的优势,比如心地善良、情感丰富、思维细密、办事认真、耐挫力强等等。每个女性都有自身的优势、自己的潜能。应坚信,女性既不比男性笨,也不比男性弱,很多女性成功的事迹已经有力证明了这一点。因此男性可以为他们的强壮和才能而骄傲,而女性一样可以为自己的柔韧和聪慧而自豪。其次,克服自卑心理。自信的反面是自卑,树立自信心需要战胜自卑的心理。不少女性,不仅因为历史形成的偏见而自卑,还会因为相貌、年龄、文化等因素而自卑。其实,“一个女人漂亮的外貌,只有在她智慧超过其漂亮时,才有价值,否则这漂亮往往会害了她的一生。”所以一个女人只要充满智慧、身心健康,就是美的。灰心和自卑引导人们走向失败,而坚强和自信是帮助女性走上成功之路的忠实朋友。第三,不怕挫折,大胆实践。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女性失败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受到讽刺和打击。有挫折没关系,只有什么都不做的人才不会体验失败和挫折。要把失败和挫折当作迎接挑战付出的学费,在前进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自信,愈挫愈奋。女性,还应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信,要深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有一股“欲与男子试比高”的勇气,大胆实践,不甘人后。
3.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自立是“四自”关键所在,是自尊自信的必然体现,是时代对女性的迫切要求。女性不仅要在经济上独立,还要在精神上独立,女性自立最需要战胜的就是依附和依赖。有些女性在家依赖父母,出嫁依赖丈夫,工作依赖领导,遇到困难依赖亲友,离开这一切,自己就无法生存,寸步难行。要知道,成功、荣誉、喜悦是不能由别人馈赠的,只能靠自己艰苦奋斗才能赢得生命的花环。立足于自我奋斗。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变数很大,即使有一天你“一无所有”,也不会惶恐不安,因为你有能力,“干得好”,你有自己的生命基点,你仍然是一个有选择的人,不管潮起潮落,都能从容应对。当今时代,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实施,女性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女性发展有了自己的轨道和自己的主轴。女性可以自己发热发光。
4.培养坚毅和果敢,锻造坚强的自我。“自强”是“四自”的核心,是一种自励自进的精神气质。首先,要有强者的愿望。强者的愿望就是要不断地追求成功。你只有具有较高的志向和成就动机,才有可能成为强者。其次,要有强者的素质。女性要成为时代的强者,仅有强者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强者的能力素质。
2.广阔的空间与幼儿教师的素质 篇二
一、为学生创设“说理”的空间
对于学生来说, 不易忘记的应是在愉快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过主动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大讲特讲”, 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说理”的机会和“说理”的空间.
以前每次数学教研活动后每位教师对所上的课进行点评时, 总有这样一种感觉, 课堂中总觉得老师讲的要比学生说的多, 一些本该由学生说的, 全都由教师代替了, 其实有些问题学生能够回答, 而且可以回答得很好, 却被老师剥夺了权利.为此, 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尝试着去改变过去的“滔滔不绝”.复习旧知时, 变老师“倒片子”为学生说;探索新知时, 让学生猜、议、评, 在关键处、疑惑处、转折处再加以点拨, 并且考虑同龄人的语言比教师成人化的语言更易于同龄人接受,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 凡是学生中有人能回答的, 尽量让学生来回答,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巩固、小结时, 也让学生说收获,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概括;试卷评讲时, 尽量让学生上台讲应用题列式的理由;讲评作业时, 鼓励学生拿到作业本后, 经过自己思考, 主动对老师讲错在哪里、怎么错的, 实在不明白的地方, 我再给予讲解.
为了不削弱少讲所发挥的功能, 教学中配以无声的体态语也显得十分重要, 使学生从教师的眼神、肢体语言中有所反应, 产生一种心领神会、心灵相通的感觉, 利于形成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为学生创设“提问”的空间
“问题”是促进创新的原动力, 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上, 必须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一致.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常常见到的是“自问自答”式的提问, 或“连环炮”式的提问.通过现象看本质, 其共同点在于:教师“边问边答”或“问”得过多, 且注重的是形式上的完美, 突出的是对知识的灌输, 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减少的是“徒劳的提问”, 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为学生创设“多问”的空间.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 我开门见山地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 关于圆, 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圆的哪些知识?”学生一听, 于是纷纷举手, 有的说:“我已经知道了圆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有的说:“我想知道圆还有哪些特点和特性, 它的面积怎么求.”还有的说:“我想知道我们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生活中圆有哪些应用?”……让学生把想问的问题都提出来, 无疑比教师自己设计许多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效果要好得多, 最后的教学效果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三、为学生创设“书写”的空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板书的重要性, 但这种板书应该既有教师的, 又有学生的.记得在一盒教学录像带中看到过名师吴正宪老师的一堂课:学习分数时, 吴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上黑板来表示12, 学生中有用线段图表示, 有画各种实物图表示, 等等, 直观上, 板书乱七八糟, 打乱甚至挤掉了老师的板书设计, 可吴老师并没有擦掉这些, 而是很欣赏地用红笔把学生们的“杰作”圈起来.这种做法无疑比教师在黑板上直接板书要好得多, 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创意的一种保护, 对学生的一份真诚, 表明她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是从心底里做起的, 而这一切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在课堂教学中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同样一个思考题, 在不同的班级用相同的时间, 由我和一个优秀学生分别讲和书写步骤, 到单元考试时这道题的正确率是学生讲的班级比我讲的班级高, 这说明了学生是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讲的, 而我是从成人认知角度出发讲的, 讲的重点不一样 (或许还有学生对学生讲的新鲜感吧) 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在以后的教学中, 我就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让学生自己概括结论, 并提供黑板由他们去书写, 有时甚至课题也让学生去书写.对于学生板演结果的对错, 由其他学生去判断, 这比教师自己操办所产生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为学生创设“操作”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体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的演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固然重要, 但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 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如在讲“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 我把圆片剪成无数个小扇形, 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边讲边演示.一节课下来浑身汗水, 可是反馈作业发现错误很多.后来我再讲圆面积公式推导时, 我一改自己演示实验变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两种不同的方法, 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学生亲自动手后, 公式理解了, 作业正确的多.后来在讲“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 我让学生自己带上各种底面积相同和不同的、高相同和不同的圆柱和圆锥, 到学校沙坑里去进行测量, 这样学生亲自动手后, 感受很深, 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实验操作让学生轻松地学到了知识.事实证明, 这种做法远比让学生观看教师的演示好得多.
3.广阔的创作空间 篇三
区分了敦煌壁画各时期的艺术个性,可以看出古代艺术家在绘制壁画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重复前人或者他人的艺术手法,而总是在前人和他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这样,就使得在敦煌壁画的总体风貌中又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各种独特之处,避免了单调和枯燥。敦煌艺术家的这种创新精神,对今天的艺术家仍然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现实性、时代性,是艺术作品生命力永存的关键。敦煌艺术家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敦煌艺术才能青春永在。当然,敦煌艺术也具有浪漫性,这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启发的引伸,不是凭空来的。所以现实性对现代艺术家来说仍然应当看重。当然,现实性不等于写实性绘画手法,敦煌壁画也不是纯粹的写实性绘画。现实性主要是指关注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
4.给孩子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篇四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更好地管理好班级促进教学?这一学期刚开始我边教边摸索,努力发挥小班化教学优势,寻求适应小班化授课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能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小班化教育为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思想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与大班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小班生均活动空间多一倍,教室都进行了精心的装饰,添置了书架、壁柜等学习、生活用具,为学生的主体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对每面墙、每个角都作了精心设计和布置,真正做到“有墙就说话,有角就用上”。处处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共做、共学、共享、共赏的乐园、家园。瞧!每位孩子都有属于自己专用的柜子,里面放着各自的学习用品,摆放得整齐有序,让学生从小养成整理学习和生活用品的好习惯;看!墙面上展示着学生的书法作品、美术作品、手工作品等等,让教室成为学生展示才能的舞台;图书角里开架式地摆放着各类儿童读物,有的是学生自己带来的,有些是图书馆借来的,供学生随手取来阅览,丰富知识;生物角上错落有致地放着盆花和鱼缸,师生共同种植、共同培养,丰富课余生活、增添生活乐趣,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观察的资源,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
在改善物质环境的同时,注意使每一个学生拥有更好的心理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以及眼神等争取和每个学生都有交流,使学生真取和每个学生都有交流,使学生真切地感到教师的关爱,做到“阳光普照”,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第二,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小班化教学以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充分吸收了个别化教育的长处,弥补了班级授课制的不足,辅之以活动教学、分层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大大增加。在教室,根据不同教学需要将课桌椅摆放成周边形、马鞍形、品字形,给学生更多的新鲜感,有利于更好地组织教学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发言,同学之间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像大朋友一样到孩子中间参加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学得轻松、快乐、积极主动,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第三,教学管理发生了变化。弱化了教师的管理,强化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小班教师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基本上是一对一的面批作业,作业有了错误及时订正,作业做对了及时表扬、鼓励。教师和学生时时在一起,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第四,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通过小班实验学生与对比班的测试和观察,参与小班实验的学生在主体意识、探索精神、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普遍高涨,学生更加自信,更加喜欢学校、喜欢上学。
小班化教学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充分关注每一个孩子。小班化教学使每个孩子都拥有了平等的教育机会,提高了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一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可以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一个知识点掌握不住,我们可以停下脚步反复学习。
在一年級的语文教学中,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是重头戏。这种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走,这对培养学生的终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不利的。针对小班化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我寻求师生合作共同学习的方法,重视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我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在作业中让学生自己找优点、找缺点进行评价,学生与学生进行作业批改,学生自己评价作业书写情况,无疑会很快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这种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的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更使学生的才能有机会得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欲望得到满足,达到小班化教学的目的。
我们班上的30个孩子,就有30种性格,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属于他的一片天空。对于这30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我只有弯下腰去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心声,才能感受到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体会出他们丰富且独有的情感。杨月飞是我班一个接受力比较弱的学生,他也有很强的自卑感,我没有把他抛弃在一边,经常坐下来和她说说话,对这样的语言交流,他特别喜欢,也经常到我跟前来,主动和我说起他的所见所闻。他和她的妈妈一摇一晃地走在大街上,“老师好!”一句真诚地问候从耳边想起,让我感受到:我们已经真正成为了朋友。
每堂课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爱说乐说,每堂课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这样不仅教学目标如期完成,而且让我了解了每个同学的掌握情况,并获得了意外和惊喜的收获。使我能够及时对同学们予以肯定和帮助,这样同学们之间的差距也缩小了。有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同学们能够享受到充分的教育,身心得到愉快的发展。教师也更热爱教育工作,享受成功的喜悦,班级整体就会走向良性循环。
5.我国休闲经济发展的空间极其广阔 篇五
第一,加强休闲经济立法。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有关休闲的法律规定,但还没有旅游法。虽然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30多个旅游行政法规规章,31个省区市也都制定了旅游条例,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综合性立法,有关法规规章权威性不够,无法适应旅游业跨地域、跨行业发展的要求。
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成立后,即组织有关人员在议案建议承办工作的基础上,就旅游立法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论证,2009年10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组织起草旅游法的请示报告,成立了由财经委牵头、包括国务院20多个部门的旅游法起草组,及时启动调研起草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正式的法律草案,准备明年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二,完善休闲假期制度。休闲假期制度最早萌芽于西方国家,《世界人权宣言》指出,“人人有权休息和休闲,包括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定期的带薪休假”。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或实行保障程度不同的休闲假期制度,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带薪休闲休假制度。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休闲时间包括下班后休闲、周末休闲、法定节日休假、带薪休假。在我国,最重要的是法定节日休假和带薪休假。
目前,节日长假制度、带薪休假制度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条件具备之后,需要考虑恢复2008年取消的“五一”黄金周,逐步创造条件落实带薪休假。
第三,建设休闲度假设施。对于一地居民来说,休闲地点包括家庭、社区、城市、城市周边、异地、境外,但最重要的是社区、城市、城市周边休闲度假设施建设。从休闲发展角度看,城市不仅是人口聚居中心,也是行政中心、经济中心、交通中心、科教中心、信息中心,更是休闲服务中心和消费中心。满足休闲需求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 是城市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内容, 是市民生活质量的必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休闲资源不均衡分布问题十分突出,城市休闲度假设施建设是所有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我们要以建设休闲城市为抓手,加强城市中央休闲区、度假社区、观光景区、休闲农庄、游乐场所、娱乐场所等休闲度假设施建设,加强城市休闲公共服务与管理,为本地居民和外地旅游者休闲度假提供基础性保障。
第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近年来,我国休闲产业虽然发展速度快、规模大、产品和服务种类比较多,但起步晚,在规划管理、产品开发、服务质量、市场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休闲供给不足,休闲方式单一。我们必须针对不同人群提出不同要求,努力开发滨海度假、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如文化娱乐、民族民俗文化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如自驾露营、温泉康体、高尔夫等休闲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关注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最大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休闲需求,促进休闲产业的健康多元发展。
6.广阔的空间与幼儿教师的素质 篇六
一、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仅仅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的语文教学体系,拓宽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丰富知识。提高效率,发展能力。如在学习了《朱德的扁担》一文后,要求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有关书籍,观看有关电影、录像,走访先辈,网上查询等方式,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动人故事,然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演讲、写作等)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看、听、访、说、写等多种学习形式的运用,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促进学科间的联系,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打破学科界限,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选择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学生学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后,老师告诉学生:在你们爸爸妈妈的少年时代,像这样的旋律优美、歌词精彩、传唱不衰的好歌还有好多,课后听爸爸妈妈唱一唱或听一听磁带唱片、光盘,访一访他们少年时代的生活情景,并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的歌词记下来,学一学、唱一唱,体会体会,然后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在班级与同学们交流。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既有学科间的知识融合,又有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层层递进,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访问、选歌、学歌、唱歌、欣赏歌曲、编排歌舞节目等学习活动,了解并掌握了关于乐谱、歌词、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勤于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和组织、协调、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党、爱生活的情感。
三、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及各种显性的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动亲身体验,在方式上强调采用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探索欲望的活动形式,活动大多由学生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自主展开。与此相关联,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由单向控制和知识传递变成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双向交流和对话,师生对话的结果是共同生发出了新的东西。学生和老师是共同受益者,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合作与相互影响的意义也非常大。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和相互协作能有效地促进整个班级语文学习风气的形成,激发学生持久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保证。在学习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后,教师为一次综合性学习“国外风情游”设计了这样的激发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文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有众多的国家,每个国家又有众多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社会条件、生活情趣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礼节、习惯,我们通常把这些称为民俗风情,同学们想了解这些妙趣横生的民俗风情吗?那就请大家去读一读、看一看、访一访、写一写、画一画、演一演,相信你会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见识与乐趣,现在就开始行动吧……”进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按各自兴趣、特长、能力差异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并由组长带头讨论出活动方案,分工协作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学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组织汇报、评议、交流活动。而后,教师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在多元互动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全面解读、筛选、整理、释疑,促进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明辨是非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协调,其余都是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活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亲历实践,亲身体验,全程感受探究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7.广阔的空间与幼儿教师的素质 篇七
【关键词】新课程发展空间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0-0077-01
课程改革赋予受教育者以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注重学习主体的人文性、实践性、差异性;注重活动形式的开放性、合作性、多样性;注重教学设计的创造性、综合性、整体性。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生成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本身就反映了课程文化的创新。在课程目标上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具有工具性的人;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现代化、人文化、综合化与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课程评价上强调对学生、教师提高和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课程改革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教师的挑战,因为教师是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者,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学会适应,其次是积极实践,再次是努力创新。
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大胆提问,大胆怀疑,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前奏。教师首先要做到让学生存疑。没有学生的大胆质疑,创新思维的火花很难迸发,即使有了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很难发育成长。教师其次要给学生想象发挥的余地,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想象成为创新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探究学习。 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学过程最终要达到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的目的。
各学科课前预习要求会抓住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和有关参考书理解新词、新句,并记录自己弄不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教师对那些敢于提出预习时弄不懂的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阅读时要促使学生读出意境,尽情发挥想象,创造出新的句型、新的内容;或分角色朗读,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这样,就以整合生活资源、学习资源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参与的机会,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提高了能力。
【广阔的空间与幼儿教师的素质】推荐阅读:
教师《空间与图形》复习课教学反思07-22
拓宽教师成长的心灵空间07-08
信息空间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战略环境09-14
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的关联的论文08-03
基于MOOC与网络教学空间相融合的课程中心平台建设10-17
城市空间发展与规划07-16
“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10-16
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06-21
失恋的空间说说句子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