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一训演讲稿

2024-08-16

三风一训演讲稿(共8篇)

1.一训三风诠释 篇一

︻ 一 训 三 风 ︼ 建 设 材 料

二○一五年十二月

冰溪小学 “一训三风”等内容

办学理念:

为明天引航

办学目标:

抓质量

创示范

重特色

育人才

育人目标: 个性鲜明

知书达理

敢于创新

好学进取的阳光儿童

风:

和谐

创新

风: 敬业

爱生

博学

善导

风: 乐学

好问

励志

进取

歌:幸福的乐园

校风、教风、学风的诠释

一、校风

和谐:

“和谐”就是和睦,这种和睦离不开单位领导的正确协调与同事之间的相互配合。即具有差异性的全体师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结合、和好相处、互助合作、互促互补、统一共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创新:

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创新就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展现,一种灵感的积累,是知识和经验的沉积。作文需要语言创新,构思创新,结构创新,形式创新,思路创新。创新是作文“不衰的灵魂”。创新是一种专注,一种投入、执著;创新是一种博学,一种智慧。

二、教风

敬业:

爱岗敬业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真正的敬业不仅是“卖力肯干”,而且要“遵循规律”,更要“寻求高效率的成果”。一位合格的教师在工作上必须要追求‘低成本高效率’,他才有可能从繁琐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节省出时间,去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的教育人才。爱生:

苏格拉底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爱生如子,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在教书的同时,积极做好育人的工作,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并力求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博学:

.广泛地学习,知道的多,了解的广,学问丰富,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善导:

善:善于;导: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善于设疑,巧妙导答,三、学风

乐学:

乐学是一种绿色生活。心态平衡,劳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是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这样学习才不累。好问: 好问:

专心追求学问,虚心、善于学习,不懂的就问。立志自愤,敏而好学,月寒露冷,不懈不惓。对学习的极度热情而并非被逼迫,有着对学习主动性。励志:

励志,意思就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积极向上力量,是促使人发挥潜能,走向成功的优秀思想。从客观的说就是对他人思想的历练,激励树立志向或志气,即是唤醒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和内在创造力。惟有从内心

深处展开的力量,用心灵体验总结出的精华,才是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进取:

“进”是一种前进的动力,人们只有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取”是指获取,只是在获取之前,需要你先有所付出,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即努力上进,立志有所作为。

校 歌 诠 释

《幸福乐园》作词作曲杨林旺。

校歌创作于2004年9月。歌曲朝气蓬勃,极富有校园味道,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听起来十分感人,激励孩子们进步,它形象地反映出孩子们的生活,表现出孩子们的蓬勃朝气,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传唱。

冰溪小学校标设计说明

校标对树立学校在社会良好的品牌形象,对外传播冰溪小学办 学理念、精神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创造重要的信息价值。该校标设计简洁,寓意丰富,融思想性、艺术性、可识别性于一体,具有良好的记忆度和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一、校标寓意

冰溪小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冰溪河畔,一个热情奔放、昂扬向上的年轻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手举象征光明的火炬,引领冰溪小学奔向美好的明天。

二、图案构思

图案上部分是以“冰溪小学”的“冰”字的音序字母“B”和一个火炬用国画、书法中的笔法勾勒而成,形似一个热情奔放、昂扬向上的年轻学生手举象征光明的火炬,寓意冰溪小学奔向美好的明天。

图案下部分的三条白色线条形似一本翻开的书,也似三个“X”(冰溪小学后三个字的音序字母X),更似冰溪河水,寓意冰溪小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冰溪河畔,也寓意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三、色彩线条

图案色彩蓝白相间,清新醒目。图线条流畅,总体给人以流动

飘逸的美感。

蓝色:代表青春、自信、开朗,象征师生充满活力,积极向上。蓝色又是海洋的颜色,给人希望,让人憧憬,契合我校 “为明天引航”的办学理念。

白色:代表公正、纯洁、端庄,象征学生天真烂漫、朴实无华。线条:勾勒笔法均为国画、书法中的笔法,意指学校传承祖国的文明。

2.三风一训诠释 篇二

校训:知行合一

校风:修德

敏行

敬业

乐群 教风:严谨

博学

善导

奉献 学风:自信

善思

践行

创新

校训是学校治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概括与凝练,是学校文化体系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全校师生自强不息、携手共勉的座右铭。

“知行合一”是由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阳明)最早提出。语载王阳明《传习录》:“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要求把不善的念头在内心活动过程中克服,但又从道德修养上强调不能只说不做,主张能行才是真知。联系学校实际,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员工既要注重知识、善于学习,又要勇于实践,提高技能,敢于创新,知识和实践要合而为一,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校风是学校治校、治教、治学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理想、信念、情操、价值、水平的显著标志,同时也反映了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知荣明耻,存荣弃辱,共创和谐。

敏行,语出《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强调办事敏捷,善于行动。要求师生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完善自我。

敬业,词出《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一语。它是对待事业应持的一种态度,应有的一种精神。无论教师、学生,都要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工作,扎扎实实、一心一意地从事自己的学业和事业,直至成功。唯有爱业,才会敬业,唯有敬业,才会立业。

乐群,是指提倡合作,追求和谐。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善于与人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教风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执教的集中反映,是体现学校教师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课堂观的整体行为,同时反映教师整体队伍师德水平、协作意识的自觉行为。

严谨,要求教师对工作、学习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踏实的作风、精益求精的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个有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人。

博学,广知博学,精通业务,一专多能,苦练内功,热心科研,善于总结,积极进修。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精湛的实践技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有独到的建树。

善导,语出《学记》:“道(通‘导’)而弗牵”,这是《学记》中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前进,而不可一味牵着他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因势利导,谆谆善诱,授人于渔的教学方法。

奉献,是一种对自己事业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

学风是学生志向、品格、态度、个性、治学的充分展示,是反映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贯表现的学习风貌。

自信,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

善思,就是应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要善于运用辩证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要掌握多种思维方法,对一个问题多角度、多向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践行,实实在在地实行,即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要求无论是思想品德修养,还是专业技术学习,都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躬身实行,学以致用,不能夸夸其谈或言行不一。

3.三风一训及其解读 篇三

办学理念:实施成功教育 关注每一个孩子 办学特色:实施雅行教育

服务终生发展 校训:博学、雅行

博学:学习全面的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重视专长发展;雅行:塑造遵规守纪、行为高尚、身心与人格健康的人。办学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让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专业提升的喜悦; 让学校的发展都是前行且和谐跨越式的步伐。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关注每个学生,让每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尽的神圣职责,因此,我们应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实施优质课工程,并加强在教育中对学生多鼓励、鼓舞、唤醒,让每位学生都有良好的心态并充满信心。为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可持续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的发展在教师,教师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导者。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让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提升专业知识,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打造平台,使其专业知识更加厚实。人人成为“名人、名师、教学能手”,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之一。

抢占教育的战略制高点,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软、硬件建设大踏步地跨越前行,使学校的发展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打造一流学校、跻身强校行列克难奋进!培养目标:谈吐儒雅、行为文雅、情趣高雅

“谈吐儒雅”指“雅言”,即“言正”,讲普通话,字正腔圆;“言明”,吐字清晰,声音宏亮,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言美“,不讲脏话、粗话,说话要得体、风趣。

“行为文雅”指“雅行”,即“行安”, 安全第一,不打闹,不玩危险游代,不在楼梯楼道拥挤;“行端”,行为端庄,守规则,穿着整齐,注意仪表;“行慎”,行为谨慎,不抽烟,不喝酒,不看黄色书报,不进游戏机室。

“情趣高雅”指“雅趣”,即兴趣厂泛,且健康、科学、文明、向上的情趣,如爱好绘画、书法、唱歌、舞蹈、球类、棋类等高雅的情趣。

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把学生塑造成谈吐儒雅、行为文雅、情趣高雅的谦谦君子与温良淑女。

校风:尚德、协作、博学、健体

尚德: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常怀仁爱感恩之心,做人诚实守信; 协作: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倡导团结合作,形成工作、学习合力;

博学:学习全面的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重视专长发展;

健体: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习全面的运动技能,塑造健美体魄。教风:敬业、创新、爱生、奉献

敬业:教书育人、精业勤业、功底厚实、不断提升 创新:乐于践行、追求卓越、奋发进取、敢为人先 爱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 奉献:恪守师德、淡泊名利、扎实工作、乐于奉献 学风:善思、质疑、勤学、合作

4.邵庄小学:三风一训 篇四

校训

厚德博学

弘毅志远

厚德博学

《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心胸宽广,不以个人得失为主,重公轻私,谓之“厚德”。《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之名而行无过矣!”“博学”是指学识渊博,知道得多,了解的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师德修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一文雅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关爱人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虔诚的态度对待师长,以友爱的态度团结同学,以自信的态度对待学生。

弘毅致远

“弘毅”是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论语·秦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道路又很遥远。“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指存高远的意思。弘毅用于校训是邵庄小学贯彻落实党的素质教育方针,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塑造教师抱负远大、具有教育使命感的高尚品质和坚毅人格,以及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精神,促使学生健全人格、健睿智力、康健体魄,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致远”用于校训是激励全体师生能坚定信念,开拓进取,追求卓越,这是时代发展对人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的要求。校训“弘毅志远”整体体现得是邵庄小学教师严谨治学,追求教育的理想;是学生严谨求学,追求学识的高远;是全体师生坚定意志、夯实基础,追求学校的至高发展。

校风

求真

务实

和谐

创新 【阐释】

求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蕴含着对做人、求学的双重要求。学校以“求真”作为校风,表明学校坚持真理,遵循教育规律,工作上不务虚名,不追风、不折腾、不唯上、只唯实。教师必须在“真”字上下功夫,积极钻研教学业务,认真修养身心,领悟教人求真、培育真人的目标,真诚育人。“求真”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真学、真用,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读书学习习惯,把知识学得扎实、用的透彻,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道理。

务实

《论语·为政》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为务实。“务实”即讲究实际,实事求是。王符在《潜夫伦》中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明代朱之瑜说:“为学当有实功,有实用。”“务实”就是要求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制定目标,确定措施,真抓实干;教师以认真细致、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对待教学;学生以诚信向学、踏实求知的态度对待学习,要求全体师生以坚持不懈、科学严谨的态度追求真理。邵庄小学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务实”为治学之要著、立业之根本,教师教人求实、促人求真;师生为人诚实、真诚融洽。

和谐

冰心曾说过:“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美的环境。”和谐校园,就是学校各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以和谐为校风旨在为师生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诚相待,相互关爱,相互尊重,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创新

“创新”及创建新的,是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实践。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学校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学校以“创新”为校风也凸显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教育的办学特色。

教风

乐教爱生

至精至善 【阐释】

乐教爱生

乐教出自《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能够寓教于乐,表现的是教师积极的教学状态和育人心态,以自己的乐教促进学生的好学、乐学。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热心、诚心、爱心促进学生的茁壮成长,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尚书·学记》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至精至善

《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代王充《论衡•感虚篇》亦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至精”意为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其意为: 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至精”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厚实性和教学技艺的精湛性,要求自己广学上进,恒心于教,能够以学识的渊博、道德的威望、人格的魅力影响、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达到教育工作的至精乐道。“至善”是邵庄小学教师的品德目标和境界,要求教师亲力亲为、躬身实践,准确、深刻的体会教育的寓意和教学的快乐,爱岗奉献,恒心育人,以此达到育人的至善和谐。“至精至善”是“天道酬勤,敢为人先”学校精神的具体表现,是品德与卓越人格的不断完善,体现出教师对自身的业务要求和责任意识,同时也是教师不断追求卓越、精进育人技艺精神的凸显。

学风

勤学好问

乐学善思

【阐释】

勤学好问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荀子》:“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意思是: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好问才能成才。《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古人把学习称之为做“学问”,强调学习要一边学一边问,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养成不懂就问、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勤学和好问就如同舟的双桨,又如同鸟的一双翅膀,有了双桨船才能向前行驶,有了翅膀鸟才能展翅飞翔。

乐学善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就是乐于学习,喜欢在学习中找乐趣。只有喜欢学习,乐于学习,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快乐求知,学有所获。《论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可见善思对于做人、做事都是十分重要的。邵庄小学以”乐学善思“做为学风,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一念一训三风解读 篇五

办学理念: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以优质教育开启成功之路,目的在于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充满阳光快乐的一生奠基。我们将用最优异的教育,引导孩子们具备崇高的价值取向、高远的奋斗目标、高尚的道德追求,也就是要为学生快乐阳光的一生负责。

“为孩子一生奠基”作为我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工作的中心,作为学校活动的一切,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第一,把学生看做具有生命意识的人。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和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因素,教育应积极催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挖掘其优良的品格、聪慧的个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

第二,把学生看做具有社会意义的人。人是高度社会化的有机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环境塑造,接纳个体;个体认同、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要让他们在接受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同时,去主动适应、创造社会文化,为未来发展奠基铺路。学校应让学生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融入到社会的大熔炉中学习与生活。

第三,把学生看做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教育的发展要求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学校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教学活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充分的挖掘,为其终身发展储备能量。

第四,把学生看做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不同的个性”,社会也因个体个性的差异性而精彩。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的才华往往由人的个性表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无个性必平庸。教育应发展学生积极的心志,展现真实的自我,应当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应当鼓励学生有个人的追求和理想。

对于学生,校园要充满爱心,成为学生心灵和精神的家园,让学生在爱心的拥抱中健康成长、快乐成才。学校要担负起责任,“为学生一生奠基”。一个合格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长久地照耀学生人生的道路,我们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的办学思想,成为照耀学生人生道路的明灯,不断地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发现他们纯朴高尚的品质,坚韧刚强的意志,美丽宽广的胸怀。

训:厚德笃学

自强不息

何谓厚德?古人认为:天高行健,地厚载物。人生要像天宇那样高远刚毅,自强不息,要像大地那样广阔厚重,包容万物。取厚德作为我校校训精神,意在要求全体师生应像地一样“厚德”,胸怀宽广,“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实而不华,勇担大任,谦虚宽厚,淡泊名利;应像天一样“行健”,高大威武,崇尚真知,百折不挠,勤恳进取,劳作不息,奋发有为。要集刚健、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追求人格塑造上的全面性,既勇于竞争又善于合作,既出类拔萃又守于纯朴,既疾恶如仇又与人为善,既长于用脑又精于动手,既豪情万丈又埋头苦干。重德求实,把“做人”与“做学问”真正统一起来,德正学优,成人成才。

要笃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上下求索,孜孜不倦,科学人文并重,现代传统结合。取笃学为校训,意在要求全体师生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学习,在知识的问题上不掺杂半点虚假;要求全体师生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勤学慎思,学思并重,尊重知识而不拘泥于书本,借鉴前人而不自我束缚,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完善自我。

成功最关键的是需要付诸实践。虽然校园空间有限,但我们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应该没有边界,只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足以使你们获取自强不息的力量;“逝者如斯夫”,让我们师生携手,齐心协力用自己的行动为我校校训留下精彩的注解。

风:快乐健康

诚信宽容 教

风:以爱育爱

诲人不倦 学

风:博学

善思

合作

6.最新的一训三风诠释 篇六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三风一训”,既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办学特色,也承袭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是学校品牌和形象的象征。我校的校训:修德育能,追梦致远。校风:求真尚美,和谐至善。教风:敬业创新,博爱精导。学风:乐学笃行,特色发展。“三风一训”彰显了我校育人的情怀、兴校的智慧、治学的品格、发展的思路,同时也是我校的思想灵魂和精神特质。

一、校训:修德育能,追梦致远。

校训,《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修德:出自《左传·庄公八年》,解释为修养德行、行善积德。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以德为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更要身教。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得到综合提升,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转化,为将来为社会作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房中的立德是立励志之德,立孝道之德,立爱国之德。

育能:育:孕育、培育,能:智能、才能、体能,作为校训的主旨,育能就是培育学生的智能、才能、体能的过程,也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师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追梦:人类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时代发展呼唤中国梦精神,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相统一,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我们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把我校的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

致远:诸葛亮的《戒子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将“致远”含义进一步引申为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而房中的追梦思想就是为实现学校的发展壮大,实现教师的幸福成长,实现学生的理想、抱负。

二、校风:求真尚美,和谐至善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

求真: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所在和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拓教学思路,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新时代先锋人才。

尚美:认识美的过程存在四个层次:崇尚美―区分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发现美-从环境、生活、学习中发现美;追求美-追求美的生活品味、追求美的人生目标、追求美的梦想;创造美-用学习创造美好生活。房中人就是在学习中、教学中、生活中溶入追求美的过程。

和谐: “和谐”——语出《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和谐是学校育人环境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谐校园应该是平安的校园、平等的校园、平和的校园、平静的校园,其要义是平等赏识、互助协同、民主尊重、沟通包容、共建双赢。

至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最崇高的善”。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培养的学生拥有至善的心性,能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和谐至善是房中人的追求,也是房中培养人的努力方向。

三、教风:敬业创新,博爱精导

教风即教师风范,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综合表现,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的集中反映。

敬业,语出《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所谓敬业,就是指热爱自己所从事或所选择的工作和专业,并为之尽心竭力。全体教师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教学中的行家里手。

创新:人类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时代发展呼唤创新精神,创新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坚持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相统一,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我们才能永远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把我校的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

博爱:《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博爱是要人与人之间有一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那么最基本的条件是“人人平等”“ 有一颗热忱的心”。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有一颗博爱的心,又要把这种博爱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每一位从房中走出的学子都拥有博爱的价值观。

精导: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是促进者、研究者、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要求是服务、调控、反思、合作。所谓精,现在多指提炼或挑选出的优质的东西,而精导就是指要教师研究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同时还及时的督促学生学习,克服学生的懒惰情结,精导还在于对学生培养的全面性,我们不是只培养学习型的学生,而应该是全面发展型的学生,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还要指导学生做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四、学风:乐学笃行,特色发展

学风有两种含义,一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

乐学:乐在其中的一种学习境界。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乐学是一种绿色生活。心态平衡,劳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是人乐学的作为,也是乐学的境界。

笃行: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特色: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和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房中以其拥有的学校特色,坚持以艺术为支点激发学生的特色发展,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

发展: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把发展作为学风,是要求学生在进入房山高中以后,成绩要有发展,不断进步;思想要有发展,拥有积极向上思想的优秀学生;身心要有发展,能够自我管理,建立完美世界观。

三风一训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办学特色,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房中人在教学上崇尚改革之美,在管理上追求精致之美,在特色上发展艺术之美,在学生健康成长上强调阳光体育之美,在与时俱进上展示信息技术应用之美,在崇尚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我校的文化核心:尚美。

学校文化核心:尚美。尚者,上也,集风尚、崇尚、高尚、超越四意而为之;美者,觉也,含感性、感觉、性感、意境之意也,皆主观而为美。“尚美”是精神在感性事物里的显现,是为人的一种素养,与人人有关,是超越浅薄功利的一次次永久响亮的提醒!

因此,我校把“尚美”作为文化内核,并根据我校的文化脉络和精神个性赋予它特定的内涵,它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着力用美的方式处理一切事情的根本行为方法。具体体现在学校的精神、制度、行为和环境四个文化层面上,彰显房中人崇尚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文化特质。

办学思想:尚美立人。“尚美”遵循崇尚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宗旨;“立人”:立身,做人。《易·说卦》:“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这是一种更高追求,“尚美立人”就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立身、做人,在家能孝敬父母,在校能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学习能吃苦耐劳,工作能兢兢业业,遇到困难能积极解决,获得成功不沾沾自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办学理念为:和谐尚美,人尽其才。人际和谐才能人人心情舒畅;心情舒畅方可美善存心,埋头苦干,各项工作尽善尽美,营造洋溢人文美、道德美、艺术美的校园,以此引导我们的教育行为。和谐——语出《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和谐是学校文化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育人氛围。和谐校园应该是平安的校园、平等的校园、平和的校园、平静的校园,其要义是平等赏识、互助协同、民主尊重、沟通包容、共建双赢。尚美,以崇尚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为基本要义,提倡师生在教学中柔合美好的信息,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并通过共同的努力去追求美,而美好的事物总是令人向往,所以要培养师生创造美的本领。组成学校的“人”从职责上包含了校长、中层领导、教师、学生、工人、在学校服务的其他人员,而“尽其才”不仅是校长负责管理学校的全面工作,领导做好上传下达,教师做好传道、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根据各人的能力,把师生的潜能发挥到最佳,校长办主任就应该在待人接物上比较灵活、细心,信息中心主任就要董得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教务处领导就要对教学有全面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人才,让文化成绩突出,在自己的喜欢的专业方向上有所发展,在艺术上有特长的同学就让他从艺术上找到成功之路,能说的,学校提供演讲的舞台,会写的,我们准备校报校刊让其文采得以展示。以“和谐”为要旨,以“尚美”为目标,是希望全校师生和衷共济,在外在的物质环境上、师生内在的心灵中,营造一个能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提升的幸福校园,让全体房中人各展其能,各施所长,人尽其才,为房山高中的辉煌付出各人的力量。

7.“办学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篇七

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校训:以德治校 以质兴校 校风:文明 守纪 善学 求进 教风:乐业 求实 团结 创新 学风:博学 勤问 慎思 善用

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 以质兴校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校训,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真正抓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切实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来对待。只有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才能使学校持续发展、兴旺不衰。

三、校风:文明 守纪 善学 求进

校风是学校治校、治教、治学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理想、信念、情操、价值、水平的显著标志,同时也反映了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文明:是指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的外在反映。“文明”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他人,为人师表。“文明”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努力学习,逐步树立崇高理想。

守纪:是指对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与遵守。对教师来讲,就是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违背师德等行为。对学生而言,应该牢记《中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努力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善学:是指对待学问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活动中,掌握工作和学习的方法。作为教师,应该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对学生来说,就是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要注重审美素质和各种技能的习得、提高,努力培养自身广泛的兴趣爱好。

求进:是指对待工作、学习保持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奋发图强、勇攀高峰。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忠于职守,尽心竭力,精益求精,不断进取。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刻苦学习,增长才干,增强体质,热爱劳动,吃苦耐劳,敢于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教风:乐业 求实 团结 创新

教风是教师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执教的集中反映,着眼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以此为基础的工作状态。它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倡导教师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从严治学,勇于创新。

乐业:“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业是事业的理想境界,乐于工作,以事业为乐,对事业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并产生恒久的动力。只有愿意工作并能够达到乐在其中,才能体验工作的愉悦。

求实:是对“实事求是”的浓缩。“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求实,就是讲求实际,实事求是,就是不浮夸,不弄虚,不作假,讲求实效,就是不摆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脚踏实地,潜心教学,扎扎实实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和智慧,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学校的发展需要团结协作,需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旨在全体师生团结起来,克难攻坚。任何一所学校,唯有师生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方能和谐发展。创新:意为工作和学习都要勇于开拓和创造,吐故纳新,推陈出新,破旧立新。创新是学校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用创新做为教风,意在勉励广大教师要注重知识更新,不拘泥于书本,不满足于现状;要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总结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并能付诸实践,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五、学风:博学 勤问 慎思 善用

学风即学校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我们意在倡导全体师生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勤问: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勤问”意在要求每位同学树立远大志向,喜爱并注重学习,不懂就问,不耻下问,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慎思:“慎思笃行” 出自《中庸》的一句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必须广博地学习,审慎地询问,慎重地思索,明晰地辨析,踏实地履行,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思考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善思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

8.三风一训总结 篇八

活动总结 7、4 2013-9-27

我班利用班晨会做好宣传工作。切实落实《滨海中学教学楼课间执勤暂行规定》,进行自纠自查。并在每周周五班会,班主任解读“三风一训”内容。通过以下内容:第一周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基本要求内容、良好行为习惯一、二、三、四。第二周学习“学风”、良好行为习惯五、六、七、八。第三周学习“校风”、良好行为习惯九、十、十一、十二。第四周学习“校训”、良好行为习惯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进行测试,并在测试后班级内划分八个小组对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三风一训的学习成果评比。

活动结束后进行评比总结,评选优秀小组两个,每小组评选习惯养成教育优秀学生一名,进行表彰。

上一篇:孝敬父母之星事迹材料下一篇:交通事故保险赔偿基本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