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术论文(共10篇)
1.护理学术论文 篇一
3月26日至27日,第9次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学术会议——护理管理分会在四川成都顺利召开。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总裁、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副院长石冰、中华口腔医学会代表朱洪平等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此外来自国内著名口腔医院的十几位护理专家、儿童心理专家、社会工作专家应邀参加学术分享。研讨会就中国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护理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并对项目合作医院的100多位护士长进行了专项系统培训,开辟了国内唇腭裂治疗专科护理培训的先河。
朱洪平在开幕式上充分肯定了微笑列车进入中国的慈善成就。他认为,相比较微笑列车在资助唇腭裂患者治疗的高数量下,学术培训在促进国内唇腭裂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上更具公益价值。
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总裁表示,护士在唇腭裂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关于唇腭裂治疗中的专项护理并没有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治疗内容。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专项学术培训,使中国项目合作医院的唇腭裂护理人员能够运用先进的系统知识经验,进行专业的唇腭裂手术护理,给中国的唇腭裂儿童提供安全专业的手术治疗。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涉及唇腭裂专科护理模式的建设与发展,以及护理艺术、护理安全管理、婴幼儿生长发育、心理干预、语音评估和治疗、社工引入和开展等多方面。
既展示了我国唇腭裂专科护理取得的成绩,又指明了护理专业在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存在的巨大发展空间,提出了伤口专业护理、喂养护理、心理护理等专业护师的培养设想与方法。
2.护理学术论文 篇二
时间:2009年1月8日—11日
当代护士杂志社为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091814-5-003国)
为认真贯彻国家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指示精神,促进护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有计划的培养专业性护理骨干,为护理同仁捞起一座理论学习、学术交流、专业学习的桥梁,当代护士杂志决定于2008年元月在长沙举办第75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暨“护士长管理与技能提升”高级培训班。
一、会议时间
2009年元月8日—11日(8日全天报到)
二、会议地点
长沙市美兴大酒店(黄兴路步行街入口万达购物广场正对面)
联系方式1、本部电话:0731-4415895
2、电子信箱:hulilunwen@126.com
三、授课、培训、交流主要内容
1、肝脏疾病病人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
2、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践与思考
3、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4、肝脏疾病诊疗进展及护理
四、会议有关事项
1、本通知为正式会议通知,时间地点不再改变。
2、欢迎拔打电话或发短信索取会议邀请函。
3、欢迎各护理部组织相关科室护士出席本次会议。
4、请尽早准备护理论文,为职称晋升做好准备。
5、欢迎无论文代表参加会议、获取学分、交流培训!
移动电话:1380842457913974971706
3.护理学术论文 篇三
关键词:学术;年鉴;出版
2014年6月,随着《中国民族研究年鉴》的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年鉴系列(首批10部)得以全面问世。从世界出版业来看,我国是第一个出版系列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鉴(以下简称学术年鉴)的国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为出版学术年鉴品种最多的出版社。这10部年鉴的统一亮相,标志着我们填补了一项重要的学术出版空白。
截止到目前,能坚持连续出版的而且已形成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年鉴已达二十部,如《中国经济学年鉴》《中国宗教研究年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年鉴》《中国文学年鉴》《中国民俗学年鉴》《中国哲学年鉴》《中国社会学年鉴》《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世界经济年鉴》《中国人口年鉴》《中国民族研究年鉴》《中国考古学年鉴》《中国艺术学年鉴》《中国辽夏金研究年鉴》《中国地方志年鉴》《中国政府管理年鉴》等。
以学术年鉴的形式存学术史,育学术人,通学术古今之变,在开拓了出版新领域的同时,也为国家各项建设事业提供充分的现实服务资源。这也正是学术年鉴独特的使命。
一、学术年鉴出版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国家推动文化、学术繁荣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事业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都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中国作为文化大国,学术研究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资源,发展学术年鉴,担负文化与学术的传承任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年鉴品牌,具有独特优势。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1980年,迎着思想解放的春风,就有《世界经济年鉴》《中国文学年鉴》《中国新闻年鉴》《中国考古学年鉴》等应运而生。这些高质量的学科年鉴记述学术发展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新问题、新著述、新情况、新经验等,为国家相关机构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于推动学术研究,开启学术交流的大门,运用理论于实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思想文化领域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现实、泽启后世的基础基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学术存史、学术育人的需要
学科年鉴,是继承传统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方式的重要载体。学术研究的传承一直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年鉴逐年连续出版,清晰地反映学术发展的整体脉络,既能反映学术发展的“点”,也可涵盖学术发展的“面”,是记录、启迪、传承中华学术文化的重要存史载体。同时,学科年鉴是现实性较强的资料性工具书,它记录现实,追求科学规范,靠事实和资料说话,对于学人的培养与教育有独特作用。学科年鉴的编纂对于学科的发展和扶持、学科布局的调整、制定学科发展战略、学科带头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具有重要的学术支撑作用。可以说,学术年鉴对于学术人才的成长,是忱边书,案头卷。
(三)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需要
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是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8.19讲话强调,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当前中国学术走出去,多偏重于理论,而学术年鉴更为务实的风格则更有利于学术的传播。西方国家一直有编纂学术年鉴的传统。著名的如《The Annual of Bernard Shaw Studies》( 肖伯纳研究年刊) 《Macroeconomics Annual》(宏观经济学年刊)《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人类学年度述评)《Annals of Mathematics》(数学年刊)、《Annals of American History》(美国历史年刊)《Philosophy Yearbook 》( 哲学年鉴) 、《The Goethe Yearbook 》( 歌德年鉴)《教育政策问题年鉴》《政策法规年鉴》《世界历史年鉴》等。在国际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因此,编纂我们自己的学术年鉴,让国际学术界看到中国在学术上的努力与创新,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学术文化的博大,对于文化走出去意义重大。
二、围绕学科建设,创意打造学术年鉴系列
改革开放以来,学科发展迅速。1988年,我国有重点学科416个。2006—2007年间开展的第三次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共评选出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同时评选出国家重点(培存)学科217个(包括军队高校所拥有的重点学科)。二十年间,学科数量骤增。如何为如此多的学科理清发展脉络是一项重大的基础管理工作。
(一)启动学术年鉴工程——为学科建设搭建平台。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率先认识到年鉴对于学科建设的重大价值。院领导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年鉴工程”课题组,专题调研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年鉴的出版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经过细致规划、查阅年鉴资料、走访编辑部门以及近3个月的打磨,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工程发展规划》。
通过这次系统调研,我们了解到我国社会科学年鉴出版的整体情况,明确了组织落实学术年鉴出版的路径方法、进度安排等。在“发展规划”报告中,课题组提出,学术年鉴不仅是资料性工具书,也是对科学决策有参考价值的资政书;学术年鉴对于引导社会大众了解学术、尊重学术、运用学术,对于提高国家的整体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提交的调研报告中,课题组同时还提出了学术年鉴精品不足、实用性不够、检索系统不完善等主要问题。知己知彼,方可运筹发展大计。在西方国家,年鉴的普及程度很高,甚至有“年鉴”与《圣经》并称为“生活之必备书”之说。国外只要是有研究中国问题的机构,就会收藏中国的学术年鉴。
鉴于此,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开启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年鉴工程(以下简称年鉴工程),短短三年间,学术年鉴系列已经初具规模,形成哲学社会科学一级学科基本覆盖,有影响力的二、三级学科逐步推进的发展态势。从此,学科建设与学术年鉴连袂,学术研究的发展有了长期稳定的展示权威平台。这个出版创意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2015年,15部学术年鉴获得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优秀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荣誉称号。
(二)学术年鉴规范化建设——于一字一句处着手
当前,专业年鉴收集信息深度不够,服务对象不明确、资料加工粗糙、有价值的资料欠缺是整体缺憾。此外,年鉴的检索系统不够完善,影响了年鉴功能的发挥。学术年鉴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在年鉴工程开展伊始,就提出要把编纂规范化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下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年鉴管理规定(试行)》中要求:年鉴的编纂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按照《<中国社会科学年鉴>编纂体例规范》打造学术年鉴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过深入调研,从编纂学术年鉴的基本要求、学术年鉴层次体例设置要求、学术年鉴编写规范要求、学术年鉴版式规范要求等方面对中国社会科学年鉴进行规范。为了提高文字质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要求,对学术年鉴实行全文质检,不仓促推出,不求一时之市场效益,打造学术出版精品。
(三)整合学术信息——记录中国学术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年鉴既具有资料性、年度性、连续性,同时,又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记事性、真实性、统计性、信息性、教育性、新颖性、指南性、便览性、图录性、检索性、工具性,等等。可以说,年鉴是系统记录专业知识重要形式。
(四)学术年鉴走出去——中国学术通向世界的平台
大型参考书和资料工具书,历来都是各类图书馆收藏的重点,也是图书馆里利用率较高的图书类型之一。各国图书馆对学科年鉴一般都优先采购、连续采购。我们强调学术年鉴要坚持连续、多卷出版,年鉴编纂要规范,要做精装书,印制工艺向国际优质年鉴看齐,就是要在各大国际书展上展览时,引起国外大型出版商的注意,并愿意为中国学术年鉴走向世界奠定基础。三年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已连续在美国纽约书展、英国伦敦书展、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推出学术年鉴系列出版物,反响热烈。
(五)读者认可——学术年鉴的至高追求
学术年鉴,第一要务仍是满足读者需求。从实用性角度看,学术年鉴中大量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科研数据,与时代发展、百姓生活都息息相关,比如《中国人口年鉴》中的“人口统计数据”、“医疗花费”、“在校注册学生数”就与大众生活联系密切;《中国经济学年鉴》、《世界经济年鉴》中的经济指标、各国经济状况的反映、世界银行的权威统计数据,都是政府企业进行重大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在国家图书馆,这几部年鉴也是被借阅最多的年鉴。学术年鉴系列要始终以为读者服务为出版导向,研究一切有利于读者的出版可能。
三、学术年鉴出版需要补齐的短板
(一)打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年鉴出版品牌,要实现多种产品开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现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系列仍以纸质出版为主,个别年鉴有电子光盘。但与整个出版业数字化的要求相比,推出年鉴数字副产品,如年鉴数据库,非常必要。除了数字产品,还可以围绕学术年鉴开本大,信息量大、时间跨度大的特点,进行袖珍本、精选本的编纂出版。
(二)制订科学、统一、规范的年鉴编纂标准和体例,与国际接轨,为我国学术规范建设树立标杆。出版学术名鉴,规范、准确、凝练、时效、查阅便利是对年鉴编纂的普遍要求。与国外年鉴相比,我国现有的年鉴,普遍缺少丰富多样的索引系统,查阅不便。虽然三年来我们已经有十多部年鉴编制了学术索引。但索引的规范性、实用性与实际年鉴的查询要求相比仍有差距。
(三)年鉴编纂队伍需要加强。年鉴编纂需要业务素质高、编校水平高的一支队伍。并且这支队伍要长期稳定人事这项事业。现有的学术年鉴还有许多是临时抽调来的“外编”,对专业知识和编辑知识没有学术年鉴所需要的水平。这对年鉴编纂质量影响很大。
(四)充分利用各科研单位的学科优势,实现学科资源重组。现在中国社会科学年鉴工程还只是部分科研单位参与,没有在整个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参与。有的学科优势强的单位并没有组织编纂学术年鉴。因此,编纂力量的整合归并非常迫切。要调动各方学术资源,形成信息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学科年鉴方阵,从而为占领学术制高点,形成中国学术话语权。
四、结语
4.护理学术会议闭幕词 篇四
学术会议一般都具有国际性、权威性、高知识性、高互动性等特点,其参会者一般为科学家、学者、教师等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
护理学术会议闭幕词范本一:
10月28日,全省口腔护理学术会议在我院六楼会议厅成功召开。省护理学会口腔专业主任委员徐佑兰、学会常委郭三兰及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护理专家尚政军、刘媛等参加会议。我院领导王一平、柯尊宇、白姣出席会议并作专题讲座。近百名来自全省口腔护理专业人员参加大会。会议由郭三兰常委主持。
本次会议由我院具体承办。王一平院长在上午的开幕式上致辞,对本次会议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学会对我院充分认可和信任并委以重任表示感谢。在随后的学术交流上,柯尊宇副院长作了《心理和谐是成功的金钥匙》的专题讲座,从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与大家作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护理专家尚政军作了《口腔颌面外科新技术及护理》的专题讲座;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护理专家刘媛作了《种植科的病人管理》的专题讲座。
在下午的大会交流及探讨环节,来自全省各市州医院的7名口腔护理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大家对每位代表的发言,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交流,对其中宝贵经验予以肯定,对存在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极大地促进了大家对口腔护理专业的认识和水平。
省护理学会口腔专业主任委员徐佑兰致闭幕词,在祝贺大会成功召开同时,号召在座口腔护理同仁,在学会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上,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共同为我省口腔护理事业做出贡献。最后,她特别对具体承办本次会议做出辛苦工作的市人民医院领导和相关科室表示了诚挚感谢。
护理学术会议闭幕词范本二: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第九次全国内分泌学术大会历时4天,从8月26日下午的Meeting Professor,到今天8月29日的闭幕式,现已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落下帷幕。
本次大会正式注册代表3482人,加上大会特邀代表、大连市内代表、赞助商代表和大会服务人员总数将达到4000人。大会收到投稿1319件;国内外24名著名内分泌学专家发表了大会主题讲演(Plenary);74位专家发表了主题报告(Symposium),92位医生报告了他们的研究工作(Oral),壁报交流(Poster)论文823篇;30名青年医生参加了英文演讲比赛,投票产生了优胜者。46家制药企业积极赞助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科学会全体委员会议。
本次会议的特点之一是隆重纪念大庆研究二十周年,肯定了糖尿病流行病学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向。WHO总部负责糖尿病专员Dr Roglic、美国国家CDC糖尿病部主任Dr. Albright和WHO顾问、美国NIH荣誉科学家Bennet教授专程来华出席本次纪念活动,他们高度评价了中国大庆研究对国际糖尿病学界的杰出贡献;特点之二是继续举办了上届以刘士豪、朱宪彝、邝安堃教授命名的冠名专题讲座;特点之三是专题报告内容丰富,热点讨论立题新颖,多彩纷呈。Pannel Discussion的形式也是首次推出,这种形式既集聚了国内著名专家的观点,也活跃了学术交流的气氛。加之广大代表积极参与,获得了预期的效果;本次会议的第四个特点是国际交流的力度显著加强:国际内分泌学会向大会推荐了演讲专家;美国内分泌学会(TES)前主席Carry教授代表该学会专程来大连应邀出席本次会议,并且和内分泌分科学会进行了坦率、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亚太地区甲状腺学会(AOTA)秘书长村田善晴教授也专程出席本次会议,并且就中国甲状腺学会加入AOTA事宜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会谈。这些和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和谈判都雄辩地说明我国内分泌学界在国际学术领域中的地位显著提高,中国内分泌学会在国际内分泌学界的影响日益增强。本次会议还在会前精心组织了大型的糖尿病教育活动,会议开幕当天在大连星海广场隆重启动了“每日一万步,健康伴你行”的`全民健身活动。大连市1500余名市民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活动后有1000余名糖尿病患者和家属聆听了学会专家所作的糖尿病教育讲座,本学会医生同时也为这些糖尿病患者开展了义诊的服务活动。
总之,本次会议无论是在规模和参会人数上,还是在学术讲座、论文交流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创造了中国内分泌学会的最好水平。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代表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大会组委会,向所有参会的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向承办本次会议的辽宁省医学会、辽宁省内分泌学会、大连市内分泌学会,向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市中心医院的志愿者同学们,向给予本次会议全力支持的大连市人民政府和大连世界博览广场的员工同志们,以及赞助本次会议的国内外制药公司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愿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愿第九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载入我国内分泌学的史册。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我会的内分泌年会已经成为我会的重要的学术交流品牌,在昨晚召开的CSE全委会上,经过全体到会委员讨论,决定全国内分泌年会在上海举办。
最后祝各位专家、各位代表返程顺利,一路平安。
谢谢大家。
护理学术会议闭幕词范本三: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下午好!
第五届全国神经专科护理学术研讨会即将落下帷幕,本届会议共有11位讲者,涉及10课题,汇编论文52篇,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的实到代表共计200余人。
在刚刚过去的两天里,护理代表聚集一堂,对神经专科护理存在的问题近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和交流,各位讲者与我们分享了比较系统的新知识与新观念,使我们获益匪浅。案例分析是我们本届会议的一个尝试,是第一次以病区护士亲身经历的方式提出护理观察的专业价值,期望能以此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医院更多护士精彩的护理观察案例供大家分享。我们也相信,这些宝贵经验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本届会议获得圆满成功,在于大家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护理学院三博脑科护理学系,感谢为我们讲学的各位护理专家,感谢前来参会的各位同仁,你们对大会的关注、热忱与支持,赋予了我们更强的使命感和推动专业发展的动力!
我们也希望各位朋友能够对研讨会多提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一如既往的将全国神经外科护理学术会议做成全国护理同仁交流的平台,做成全国神经专科护士共享的平台。使之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
再次感谢各位来宾,本次研讨会到此结束,谢谢,祝代表返程顺利。
5.护理学术论文 篇五
易:尊敬的各位领导 杨:各位来宾 易:亲爱的朋友们 同声:大家晚上好!易:首先非常欢迎来自西部各省市的护理界前辈们来成都参加首届西部地区肿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杨:经过一天的学习和交流,终于等到我们轻松愉快地就餐时间.接下来呢?废话不多讲,赶快进入我们主题。
易:首先由请四川省肿瘤医院的姑娘们为我们带来的舞蹈《说出你的爱》,由请!
2、杨:古老的丝绸之路,美丽的善舞姑娘,神秘的西域让人情不自禁地心驰神往。下面请欣赏舞蹈《西域风情》表演单位:华西医院
3、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用生命抒写着人生的传奇。而我们护理界的同仁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在人生的履历中用心用情用爱去抒写着自己的传奇。下面我们有请华西医院任丽教授为大家演唱《传奇》,大家掌声欢迎!
4、杨:唱支赞歌给党听,我把祖国比母亲!祖国啊,您是我的骄傲!祖国啊,我为您自豪,我们要用舞蹈来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请欣赏:四川省人民医院带来的《我的家在中国》。
5、杨:哎,易勇,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
易:这个问题也简单了吧,人家宋祖英不是唱了吗: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是一家。
杨:那这么说你对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都很了解啰,那你知道傣族姑娘最擅长什么吗? 易:傣族啊,不会是泼水吧,我只知道傣族有个泼水节。
杨: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傣族姑娘最擅长的当然是舞蹈啦,下面请欣赏四川省肿瘤医院的傣族姑娘为我们带来的《孔雀舞》
6、易:前面的傣族舞真是曼妙多姿啊,看得我有点如痴如醉了。杨:唉,下面出场的可就没那么令你如痴如醉了。易:他们怎么回事啦?
杨:人嘛,时不时地总有个头疼发烧啥的,要不我们跟去看看?
易:好,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小品《看病》表演单位:华西医院。
7、易:青春的旋律,是人生最精彩的乐章,她不光是委婉动听而且应该刚劲有力。下面请欣赏由四川省肿瘤医院带来的《双人舞》。
女:春天的温馨,秋天的丰硕。夏天的灿烂,冬天的酝酿,光阴是一首带走四季的歌。男: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如歌的岁月总是如此的短暂,将我们的节目带入尾声。女:但它带不走我们对护理事业的无限热情。男:更阻挡不了我们对护理专业研究的坚定步伐。
女:难忘今宵,它让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翱翔在学术的广阔蓝天。男:难忘今宵,它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遨游在科研的碧波浪尖。
女:各位同仁们,让我们用双手、用心灵、用智慧,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合:去开创护理事业的新篇章!
6.护理学术论文 篇六
2014年×××市护理学会年会暨学术报告会隆重举行 3月12日-13日两天,2011年×××市护理学会年会暨学术报告会在×××隆重举行,会议由×××护理学会理事长、×××同志主持并致辞。全市共有90多家医院的527位护理管理者及护理骨干参加。此次会议由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护理部主任×××教授,千佛山医院骨关节病房×××护士长分别就“护理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护士长的有效管理”、“抓住机遇、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创优活动”、“医院护士长管理”结合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经验作了精彩的讲演。专家指出护理管理者既要注重护理人员知识的学习,掌握护理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护理领域新动态、新信息,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又要做好细节管理。
此次学术交流会为我市各家医院的护理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与国内护理专家交流、向上级医院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为促进我市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及护理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推进我市卫生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7.单位制度、学术社团与学术失范 篇七
关键词:单位制度,学术社团,学术失范
随着不负责任研究行为的频繁披露, 学术诚信危机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领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寻求诚信学术、遏制学术失范的理论解释和实践操作已是现实的迫切需要。虽然学术失范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多种原因, 但影响研究行为的因素还是可以基本概括为个人与环境两个方面。即个人的学术地位与利益;环境的组织与制度[1,2,3]。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学术诚信, 作为学者自身学术家园的学术团体始终是聚焦学者个人行为的一个重要视角。值得注意的是, 在我国的传统学术工作环境因子中, 除单位制度外, 专业学会在规范学术行为中的作用还远未得到发挥。这表明:学术社团在学术失范的治理中还存有较大的空间。整合单位与学术团体的探究视域可能具有独特的价值, 这也是目前国际上防治学术失范时, 有将学者任职机构与学术社团结合并趋于转向学术团体的缘由所在。
1 单位制度型学术[4,5]
“单位制度”是中国城市社会中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和社会调控形式。单位赋予社会成员社会行为的权利、身份和合法性, 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利益, 控制他们的行为。单位体制决定了单位的内在性质, 例如功能合一性、非契约性、资源不可流动性, 以及家族化的行为特征等。单位作为一种组织化的国家统治体制, 其意义有些类似于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家族, 即一个集生产、事业、生活、情感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 。由单位制度衍生的单位现象泛指由单位和单位制所引发出来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组织或个人行为特征以及观念意识。单位制度使组织成员缺少自由流动的机会, 形成依附性的人格特征。从单位的视角看, 单位对个人具有利益组织—传输和保护—束缚二重机制。作为基础性组织认同的基本单元, 单位体制构造了人们之间的关系, 它本身还成为利益竞争的组织, 它把私人的组织转化为集体的、公共的、团体的需求。单位制度在人际交往方面导致强烈的私人关系意识。
相比较于学会组织, 个人对单位组织具有更强的依附感。我国单位制度对学术机制的作用具有潜在独特影响, 构成一种特殊形式的单位制度型学术, 表现为单位与学术即结合又分离的特征。因而, 在学术结构如大学中的学术攀附行政, 行政攀附学术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由此弊端丛生, 或隐藏或显露, 诸如大学行政级别、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争等等。学术失范也是这之中交织矛盾的一个突出反映。但是, 学术社团是一个具有从根本上有别于单位制性质的组织体系。因此, 从学术社团组织的视角寻求学术规范体系的构建无疑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方向。
2 学术社团与学术规范
学术团体不具有国家行政权力直接管理的性质, 相对来说, 它跳出了单位制度的某些束缚。同时, 学术社团与其它社会团体相比, 具有存在数量大, 参与人员多, 涉及专业领域全面, 汇聚学术型专家学者, 对研究成果及研究状况比业外人士熟悉等等特点。一般是较高学术研究水平的象征和表现。由于学术社团组织的上述特征使对研究成果是否失范的监督认定更具有信服度。
虽在单位制度范畴内对学术行为的判定也具有上述某些特征, 但基于学术组织团体的非单位制优势是其它形式的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 如学术裁定的广泛性, 脱离单位行政干预、束缚的学术强势等。因而, 学术组织和团体理应成为学术规范的引领者。但是,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学术组织和团体在学术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和表现尚与社会的期待相差较大。1992年,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医学研究所发布了名为《负责任的科学》的研究报告, 发现大部分的学术团体对科学道德问题仍然不够重视。报告指出:“学术团体是其学科独特知识、传统和职业道德的监管人, 其采用的合适的研究标准包括本学科的集体道德, 并反映了其道德责任。在学术研究的伦理道德氛围中, 学术团体的影响起主要作用。”2000年4月, 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的赞助下, 召开了主旨为“学术团体在促进研究诚信中的作用和行动”的会议。会议认为, 学术团体表达了专业学科领域身份的认可。它支撑着学科专业的发展, 乃至团体内个体成员的职业生涯[6]。同时, 此次会议的报告还认为, 学会难以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者视学会为自我利益的帮助组织, 加入学会为自愿的个人行为, 学会不具有权威的约束力等等。
当前, 我国对学术失范的防治主要还是限于单位组织范畴内的行政管理。而发挥学术组织和团体作用无论认识上还是行动上均很不足。但常亚平等从我国高校学者个人自身因素的角度出发, 应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手段,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 显著影响学术不端行为的个人因素有:同行中学术地位、教学工作压力、科研考核压力、个人了解相关规范和获更高职称的压力[7]。从这一研究结果可见, 学者对于自身在同行中的地位关注是很大的。这无疑提示“同行认可”的重要并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即专业组织团体对其成员是有巨大影响力的。这为我们从专业学术组织和团体的角度考量学术研究行为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此外, 我国学术诚信探究尚处于局限某个相对独立层面的思辨阶段, 谴责性和批判性居多而建设性相对不足, 学术诚信还处于强烈呼吁惩治和初步构建合理体系阶段, 可操作性还很不充分。学术团体参与学术规范的建设也一直在积极的努力中, 只是我国的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以及学术机构的单位制度的强势等使学术社团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显困难[8,9]。
所有这些并不表明学会有理由放弃推动学术诚信建设的努力, 它仅仅表明学会在构建学术诚信伦理建设中受到了制约。学会更应采取措施、制定战略, 针对这些不足, 引领学会主张并推动学术伦理建设。如:学会应该加强推动诚信实践, 提供有关学术规范的相关新规定和信息与成员共同分享, 使会员明白学会在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规定如何影响他们的研究领域等等。
3 单位制度背景下的学术社团与学术规范
相比较于学术组织和社团, 个人对单位组织具有更强的忠诚度和依附感, 单位制度对发挥学术组织团体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潜在影响[10]。由于单位制度的社会控制特征, 这在学术失范治理的实践中已显现出积极的作用与效果。但应看到单位制度下的单位人与单位组织的共同体利益。例如, 渠敬东, 李汉林特别就单位制度的依附关系, 阐释了一个特别的认识。他们认为在传统的单位组织内部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之为庇护主义 (Clientialism) 的关系系统, 即存在于单位领导与积极分子之间、积极分子和非积极分子之间的庇护关系网络。从已经报道的学术诚信案例来看, 其中无不单位庇护的影子。那么, 强化学术社团在学术诚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便具有必要性。
目前, 学术组织团体的的发展出现了几个新的变化趋势, 这为学术社团承担更多学术诚信建设的社会职能提供了机遇[11,12]。
首先, 学术社团出现职能转化的新趋势。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权力下放。学术团体在组织上有自己的特色, 在学术上有权威的优势, 在评判上有公正的责任, 对政府转移出来的某些行政职能有着适切性。应该说学术团体的特点和优势是具备承担相关社会职能的条件和能力的。但是, 到目前为止, 绝大多数学术社团还没有被充分赋予相应的社会职能。国家也提出要把政府部分职能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 这对学会来说是一大利好。学术团体应积极顺应时代变革的要求, 及时调整学术团体的社会功能, 把握好时机, 争取尽快适应学术团体承担的有关社会职能的新形势。
积极承担社会职能是学术团体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如根据学术团体的自身优势和特点, 在承担社会职能方面, 可以考虑渗入评估、评审、推荐、选拔、论证等方面的工作。而政府也应积极探索委托、授权学术组织社团代行某些政府的学术研究管理职能等。如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经常就公共政策等问题为政府和国会提供信息和帮助, 而国家也相应赋予了学会等社会团体承担政府某些社会职能的法律地位。又如, 美国微生物学会在其学术道德规范中指出, 如果有人指控其会员有科学不当行为, 雇佣这名会员的机构应当进行调查并加以解决, 如其所在的机构不能够解决, 则启动学会的道德评议程序。就目前我国学术运行机制而言, 由于学术团体独特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与目前行政主导下的学术研究行为有明显的不同, 加强学术社团的政府职能对于克服行政主导下的学术研究以及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干预等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当然, 对于某些衍生于单位体制下, 并与单位制度有着特殊联系的学术组织社团而言, 还需进一步探究。
其次, “行业自律”正日益强化。行业自律普遍存在于各种营利性和非营利性行业之中, 对行业的发展具有不容低估的作用。目前我国学术组织社团行业自律机制还比较薄弱, 学术组织团体应积极借鉴其它行业社团组织关于行业自律的某些做法。如制定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资格标准、组织与管理规范等。对会员进行监察、评估, 并负责发布监察和评估信息, 处罚违规会员。与此同时, 还需政府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支持:承认社团行业组织通过民主协商订立的行业自律机制的合法性, 在政府的管理规则与行业的自律规则之间形成默契, 甚至可以把行业自律纳入政府管理体系, 使之成为政府管理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能将单位制度与学术团体的优势进行互补, 二者间进行必要的对接, 那么, 学术规范建设便可能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如学术身份的认可在学术团体, 学术职业的认定在单位组织。一个完整的职业学术人, 他应是学术社团与单位制度的共同承认。甚至在某些情况下, 可考虑给予学术社团的认定以决定性、前提性的地位。学术团体和职业团体应该密切合作来制定和实施道德规范。当然, 学术团体也可能存在掩盖事实真相以维护名誉和避免起诉。就此问题, 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公布的《学术团体在促进研究诚信中的作用和行动》的报告认为:如果一个学术团体决定通过评议和惩罚程序来执行标准, 它应该具备适当的资源来有效地执行。当然, 学术社团也并非终极的裁定组织, 它的组织行为也应该且需要处于可行的监督环境之中, 这个前提是, 如果我们认识到社会的任何个人和组织均需处于规则之中的话。
4 学术失范治理的发展趋势给予学术社团发挥作用的机遇
4.1 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自律, 而不是政府的政策规定更为完美有效。Nature杂志主编Jordan Cohen认为:如果要想规定并确定不负责任研究行为的所有形式, 可以明确的是, 这是不现实并不会有最终答案的。伪造, 篡改, 剽窃是很好理解的词语。但事实表明, 重要的是专业自律而不是更多的政府规定。此处的专业自律无疑提示我们, 除学者个人而外, 专业的学术社团组织应积极行动起来, 凸显其自身的学术道义与责任。
4.2 从司法视角向道德视角转化的趋势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 在政府、公众的利益与研究群体利益的博弈中, 研究团体逐渐占了上风。在美国, 对学术诚信的研究正发生从“公众利益”向“研究利益”的移动, 与司法结合的诚信考量逐步向以不负责任研究的道德考量转变[13]。个中缘由值得探究。值得宽慰的是随着研究团体内部对不负责任研究行为的压力日益增强, 表现为研究团体内部的相关制度日见完善。当希望达到负责任的研究操行时, 无论是否是科学家所希望的, 通过呼吁科学家的道德良知, 学术个体和团体便可能寻求更高的研究行为。这为我们展示了学术组织团体加强学术诚信建设和发挥更大作用的可能性。
4.3 弥补学术道德伦理与司法裁决之间的空白
科学不端行为的封闭的定义似乎体现了采取法律行动的必要性。但另一方面, 对科学不端行为开放定义的阐释, 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科学探索。这之间存在着学术道德伦理和法律行动的距离。应找到一种方式来弥补这一差距, 即抹去这一灰色地带。因而基于学术团体组织介导的操作可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领域。美国微生物学会的行为准则实施细则便给予了人们一种“准司法”的处理过程, 即当必须进入司法程序时, 学会的认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同时表明, 学术团体的介入有助于填补了学术道德伦理与司法裁决之间的空白。
8.学术批评是学术进步的动力 篇八
因《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一篇重头文章中的一条注释问题而引发的这场学术批评与反批评,至此可以说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效果。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争论各方对争论中所涉及的每一个问题都达成了共识。事实上,争论双方甚至在批评方内部,对许多问题依然保持着各自的认识。例如,究竟什么是“伪注”,如何界定学术批评的内容及其在批评中的地位,如何看待网络学术资源的可引用性等,就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意见分歧。其中,像如何看待网络学术资源的可引用性问题,是学界的共同问题。而之所以说到目前为止这场讨论取得比较圆满的结果,是因为这场学术批评与反批评再一次印证了这样一个学术道理:“批评与反批评是学术进步的动力,同时是知识增长的途径”,“真正的批评使人受益,真正的实事求是的批评是真理的使者”(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修订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2版,第464页)。
首先,通过争论,双方都认识到了学风问题的重要性,也都认识到注释虽然只是技术性的学术规范,但它表征着一个作者的学风严谨与否。这一点对于批评方来说一开始就很明确。在批评方看来,学术论著中的注释,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学术规范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学风严谨与否的重要问題。无论是林繇先生还是田畔先生,都是基于这一思想认识提出他们的批评意见的。但是,开始时,作为反批评方的鲁晶越先生并没有把问题提到学风的高度来认识;相反,在鲁先生看来,批评方如此认识问题有"Jz纲上线”之嫌。因此引发了批评方的再批评。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同步,对于不同的人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鲁品越先生对于注释的重要性的认识,就反映了这一点。在“最后答复”中,我们看到,鲁先生已经不再坚持原来的看法,而是也深刻地认识到学术论著的注释问题,实际上反映着一个人的治学严谨与否的学风问题。诚如鲁先生在文中所说:“这不是小问题,而是严重的学风问题。”鲁先生最后能够有这种思想认识,显然得益于批评方的“固执己见”,拔高了说是“坚持真理”。这又印证了一句老生常谈的话:真理越辩越明。
其次,实事求是是健康的学术批评的首要基础。对此,双方都没有什么原则性的意见分歧。但由于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上的差异,因此对于“事实”的认定也就不同。如前所述,在争论之初,对注释上的“伪注”/“错注”是否是学风问题,双方就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但综观整个争论过程,可以说,都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上进行的。在反批评中,鲁品越先生一开始就提出实事求是是健康的学术批评的基础。但当他这样提出时,出发点显然是认为批评者缺乏实事求是。否则,鲁先生就不会一论而“再论”了。然而,鲁先生那条注释的错误毕竟是事实,尽管对于这一事实的性质究竟是“伪注”还是“错注”可以有不同的认识,但事实本身是无法抹杀的。因此,鲁先生在“最后答复”中,也不能不承认:批评者的“这些批评在对事实的评判上确实是实事求是的”。这说明,真正的学术批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批评,也只有实事求是的批评,才能使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共同受益。实事求是不仅是健康的学术批评的基础,而且是学术批评的生命力之所在。如果学术批评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在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的基础上,不仅被批评者不能信服,而且批评本身也会因虚假事实的被揭穿而顿失生命力。 再次,科学地对待批评是营建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的重要前提。无论是批评还是反批评,都应该科学地对待批评。长期以来,学术批评之所以开展得不好,高质量的学术批评不多,就思想认识而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没有把学术批评看作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没有树立“评论也是科学”的新观念。在“评论不是科学”的错误观念的指导下,相当一部分人对学术批评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几种错误认识:其一,“批评某人的著作,就是对某人不利,对他发难”;其二,“某人一受到批评,他的研究成果就一定有错误,有问题,至少是水平不高”;其三,“批评者一定比被批评者高明”。(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修订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2版,第464-465页)应该说,真正认真严肃的学术批评是一种“与人为善”的双赢的批评,即对批评各方都有利,而最终目的是有利于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但在批评与反批评的实践中,由于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的学术批评观,我们经常会看到批评双方以感情代替理智的偏激做法和言辞,甚至发展到相互进行人格攻击。特别是对于被批评者来说,自己辛辛苦苦的研究成果受到他人的质疑,开始时在感情上往往接受不了,在反批评中容易言辞偏激。批评者在受到反批评时,同样会表现出类似的反应。事实上,在这场关于“伪注”/“错注”的批评与反批评过程中,这种因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而产生的言辞偏激的现象也同样存在着。令人欣慰的是,我们高兴地看到,双方特别是作为被批评的一方最后都摈除了感情的左右,而以理解、宽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批评和反批评,从而达到了认真、严肃的学术批评所应有的对双方都有利、对促进学术发展有利的批评目的。
又次,科学、健康的学术批评要求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具有博大的胸怀和不计较个人恩怨的气概。学术批评以服从真理为最高准则。它是学术发展与繁荣的杠杆和推进器,而不是发泄私愤、进行人身攻击的工具。在学术批评与反批评活动中,无论是批评者还是反批评者,都“应当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与人为善的态度,平等地、心平气和地交流学术见解,达到有利于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的目的。只要批评家出于公心,不媚俗、不阿谀、不虚美,运用科学的理论,以公允的态度进行批评,即使非常严厉,评论对象也能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应有的效果,而不至于把学术批评变成狭隘的个人之争和宗派之争”。(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修订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2版,第466~467页)鲁品越先生在“最后答复”中表明,他“真诚地感谢”批评者对他提出的批评,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全部承担起丁责任,而且希望学界同仁以他为戒,共同营造严谨的学风,我个人认为,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近年来的学术批评中也是不多见的。错误人人都有可能犯,没有人在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但有了过错或过失之后,是否承认并承担起责任,则需要勇气,需要胸襟开阔,不把学术上的是非之争简单地看成是私人之间的恩怨纠葛。对于批评,也是如此。在近年来的学术批评中,对自己学术论著中的错误甚至“硬伤”百般狡辩,拒绝接受他人的正确批评的现象,并不鲜见。所以,学术批评网自然展开的这场学术批评与反批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学术效果,我个人认为,对于积极、科学、健康、平等和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风气的形成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不仅再次以事实证明了科学的学术批评观念对于正常、健康地开展学术批评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同时证明了批评者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是良好的学术批评氛围能否建立起来的关键。
9.护理学术论文 篇九
2015年底,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在云南昆明顺利召开。本次共有约1500名来自国内外妇产科医学专家参与,共同围绕围产期母胎营养与健康、妊娠期疾病对母婴近远期影响、母婴健康与早产儿发育护理等围产医学各领域新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合生元营养与护理研究院出席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
合生元营养与护理研究院(BINC)作为一家致力于为健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研究机构,一直关注着国内外围产医学及母婴健康相关领域的发展。此次会议上,BINC与行业内其它研究机构和企业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展览,不仅向专家们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宣传了各自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与技术。展览现场气氛热烈,专家们也都积极参与了交流,会议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合生元营养&护理研究院
合生元专注科学,关爱母婴
合生元专家探讨
10.遵守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篇十
学术不端行为指的是违法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指捏造数据、篡改
数据和剽窃这三种行为,主要有不正当署名、篡改、抄袭和一稿多投与伪造这几种。学术不端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措施和对应方法,但是学术不端还是越演越烈,对学术界、对社会又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败坏社会风气,导致道德沦陷,诚实缺失 其次,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再次,破坏了社会公平、公正,滋长了学术人的浮躁之风和功利之心
最后,损坏了国家声誉和形象。
学术是一个国家思想文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学术的兴衰往往成为国家兴旺的象征之一,学术风气的邪正是社会风气的缩影。既然学术那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学术不端行为呢?有哪些措施必须建立起来?
(一)、学术自治和独立。学术必须独立起来,淡化学术运作中的官本位意识,使行政、集团利益与学术分开,权力因素与集团利益的渗透是影响学术独立的主要因素,如果学界能够形成一种缺乏超越利益集团之上的行业权威和
论压力,也能对涉事单位造成巨大的社会压力,不必碍于面子问题和人情世故,敢于说真话。
(二),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惩罚力度不够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泛滥的原因,明确作者的权利与责任,“一篇论文的所有作者不但有荣誉的分享,有责任也要承担”[18]。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应当积极推进科研诚信立法,深入开展科研诚信相关的法制研究。逐步完善科研诚信相关法律制度,明确科研相关主体的主要负责人,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责任人[19]。
(三)三是不仅建立系统内的自查自纠,引入外部监督机制和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发挥社会舆论的压力。治理学术不端一定要釜底抽薪,必须从改革高校评价机制,该改变“学术权力化、行政化”入手;让学术委员会、评议员等等学术自治机制真正发挥作用,用这些民主监督机制发现并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四)、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意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于端正学术风气,弘扬学术正气,是研究者形成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戒躁戒躁、甘于寂寞、潜心科研的作风,自觉承担学术责任。一个学术研究者的高贵与内涵在于摆脱外界的虚名浮利的诱惑,修身正己,严守学术诚信,丰富自己的学术涵养,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人格尊严,不畏权贵,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名利前面,保持理性的态度,自觉抵制各类不良学术风气的侵蚀。
科学事业的发展,即使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良好的学术空气依赖良好的学术品格的养成和学术道德的坚守。维护学术尊严是每一个搞学术的人的责任。要纠正学术不端行为,不仅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也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规范的学术研究规则,更需要研究人员发挥个人的热情和激情,坚持忍耐学术研究的苦涩,需要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努力。端正学术之风,崇尚学术道德,为学术的发展开辟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