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的制度

2024-07-15

推广普通话的制度(通用11篇)

1.推广普通话的制度 篇一

新郑市郭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推广普通话工作制度

推广普通话是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提高师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我校普通话推广工作,现根据我校的实际,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把普通话推广普及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并作为“文明班级”的考评条件之一,使用普通话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二、全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积极推广普通话,自觉使用“四用语”(课堂用语、会议用语、宣传广播用语、校园交际用语。)

三、班主任在班级开展一次关于推广普通话的班会,让学生时刻树立讲普通话的意识,使学生强行入轨。

四、教师在公开场合(有学生的场合),尤其是课堂教学,必须以身作则,坚持使用普通话,为学生学习普通话树立榜样。

五、学生在校园交谈必须讲普通话,上课、交流及回答问题一律使用普通话;把使用普通话的情况纳入到学生考核评定中,在学校检查中被扣分的,不得参加三好学生评比;逐渐拓展到家庭,延伸到社会。

六、讲普通话贵在坚持,推广普通话要持之以恒,让师生养成使用普通话的语言习惯。

七、每班选出两名“推普员”参与学校的检查,“推普”小组及时把检查结果进行公布。

八、全体师生自觉配合学校做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为新郑市郭店镇第一初级中学的语言环境的美化付出自己的努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日

2.推广普通话的制度 篇二

那么普通话是什么呢, 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由此普通话推广工作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一、当前高职院校普通话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壮大, 推普工作也逐渐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第一, 推普机构不够完善。这使得推普工作往往是“流行之风, 一刮而过”, 没有形成推普网络, 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同时推广语言文字工作的人员有限, 往往是一些教师或行政人员兼职工作, 他们本有的任务就很繁重, 加上学校的发展壮大, 学生人数增多, 推普工作力度加大, 单凭几个人的力量很难把工作开展得扎实、深入、全面。

第二, 学生对自身普通话程度不甚了解, 练习普通话的意识淡薄。来自各方言区的学生如果不了解自身普通话实际水平, 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练习普通话的意识, 盲目、被动的学习是很难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很多学生往往到了高年级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才发现自己的普通话存在很多问题, 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毕业和就业。

第三, 对教职工的普通话工作能力要求不严。高职院校教师都持有普通话等级证书, 但是学校一般不把教师的普通话作为教学业务水平考核的组成部分, 长期忽视教学过程中普通话的重要性, 使得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逐渐降低, 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对学校职工的普通话水平更是不作要求, 有的职工即使在工作岗位上也不讲普通话。这些问题长此以往, 势必影响到高职院校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效果。

第四, 宣传力度不够, 说普通话的氛围不浓。前面我们已提到《宪法》曾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也就表明推广普通话是法律行为,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宣传和推广普通话。而实际上, 自1998年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以来, 根据教育厅语委办的安排高职院校的推普工作也只有在每年9月的第三周才有一个小高潮, 过后一切归于平淡, 也就是说忽视了一个长期的工作宣传和推广的过程。

二、多项并举, 促进高职院校普通话推广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

(一) 领导重视, 机构到位, 保证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进行

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并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设有独立的财务帐户, 同时还给予一定硬软件上的支持和帮助, 如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等。但是部分高职院校, 领导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机构设置这一块尚不完善, 人员配备不到位, 工作任务很难有所保障, 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 建议普通话水平达标成为学生的必修课

依据《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和《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鄂语字[2001]5号) 等一系列法规、文件的精神, 部分学校已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学生毕业的前提条件之一, 如宜宾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等, 他们在所有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普通话课程;在期末课程结束时, 不进行结业考试, 而是直接组织报名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学院规定学生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学生毕业之前, 语委办或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将未达到等级的学生名单报教务处及各系, 这些学生不得办理毕业手续。这里其实可以借鉴部分高职院校的经验, 将普通话水平测试纳入教务处的学期培养计划中, 按2学分计算, 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尽早练习普通话,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 规范教学与日常行政工作用语用字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 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 只熟悉某一门学科的单一型教师, 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要求、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着明确的要求。申请教师资格认定的, 必须具有二级乙等以上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江苏省规定所有教师必须具有二级乙等以上的普通话等级, 否则视为不合格。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不能参加职称评定。但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应用能力低于证书等级, 即拿到证书的部分老师在平时工作中仍然使用方言授课。我们应摒弃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 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 将普通话作为大学生必备的一门专业技能, 让学生能更好地与人交流和沟通, 更好地服务社会。我们每位教师应增强传授普通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自觉使用规范字教学, 指导学生说好普通话,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就其普通话教学的现状来看,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按照文件的相应规定, 所有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必须获得二级甲等以上等级证书。但部分高职院校在这一块没有对任课教师作出严格的要求。同时必须扩大教师队伍, 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充足, 保证普通话推广和宣传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 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任务艰巨, 若能有几个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从事宣传和推广工作, 影响并带动周围一批年轻教师, 形成一个小型团队, 从而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或者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 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则可以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发展。然而高职院校取得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的教师屈指可数, 获得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师资队伍有限, 工作难以进行, 活动无法开展, 比如无法引进优秀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及省语委办的优秀教师来校进行普通话讲座;无法在学校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站, 让学生在校内即可参加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不能定期请语言文字工作方面的专家来校讲座等等, 效果不言自明。

因此, 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与当地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委员会保持联系, 及时选送优秀教师参加省级甚至是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 扩大测试员队伍, 形成一个教学、宣传等各方面强有力的团队, 搞好高职院校的普通话教学以及推广工作。

(五) 以活动为载体, 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工作氛围

培训普通话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普通话训练。

1. 组建兴趣小组等学生活动形式

各个职业学院学工处的学生活动可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设文学欣赏与朗诵兴趣小组、电台播音组、演讲与口才兴趣小组、普通话水平提高组等等, 给需要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同学或对普通话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可经常性的开展演讲朗诵比赛、辩论赛、普通话大赛等活动, 对于比赛成绩优异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又营造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围, 如2007年4月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举办了诗歌朗诵比赛, 2008年6月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举办了演讲比赛, 2007年10月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举办了学院第三届普通话大赛, 2008年4月孝感学院、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很多高职院校举办了学院普通话大赛, 并于9月底参加了第三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普通话大赛。

3. 在就业培训中加大普通话培训力度

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驾驶证书……继这些学习考证热后, 普通话等级证书也逐渐成为用人单位衡量应聘人员的要求。随着岗位竞争的进一步增强, 应聘学生往往从自身发展的高度考虑, 增强岗位竞争力、提高普通话水平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4. 通过多种方式加大普通话的宣传力度

3.浅析普通话推广的现状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普通话  语言环境  语言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52-01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因此语言是否规范直接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信息的传达,普通话作为一种通用的规范语言便应运而生。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了普通话的概念,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普通话,随后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全国掀起了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热潮。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也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普及普通话的具体目标:在全国范围内,2010年前初步普及普通话,2050年前全面普及普通话。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作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由此可见,国家对普通话的推广一直是非常重视的,但实际上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幼儿普通话教育重视度不够,幼儿教师自身掌握运用普通话的水平不高,不能起到良好的传播作用以及言传身教的榜样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中提出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宜,表达比较准确、简洁、流畅、有条理,有一定的感染力。这就明确指出掌握标准普通话是幼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幼师在校学习期间就有普通话需达到二级乙等的明确规定。这本应是对幼师的一个很好监督与规范,但正是由于这种硬性规定,反而使得在实际教学中以针对应试考试为重点,忽略了真正掌握标准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的这一实质。很多幼师只是仓促的应对考试,不能很好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与生活。再者,现行的普通话考试是适用于艺术类、师范类、旅游类等各专业的基本考试,缺乏针对性。因此,应加大幼师学习普通话的力度,多开设普通话教学的课程,可以增设一些幼师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比较实用的普通话课程。除此之外,也应多鼓励幼师在工作、生活中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普通话自然的作为职业语言和生活语言,从而教育学生、指引学生、影响学生。幼儿是学习语言的最初阶段,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良好意识。因此幼师普通话的能力应该比其他年级老师掌握的更好,要求也应该更高,更受到幼师自身以及社会的重视。

二、语言的第一教师是孩子的父母,当父母不能够创造良好语言环境时,普通话的运用就变得较为困难

普通话的培养是全民族的一种素质培养,它关乎着社会文明程度,是一个人自我素养的体现。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有所最为,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让孩子学会多种技能。可喜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孩子的语言培养,把孩子送到了口才班、小主持人班、表演班这些注重普通话运用的辅导班。但家长们往往忽略了自己本身言传身教的作用。操着浓厚的方言,不规范的文字运用,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语言形成跟语言习惯。小孩子最初是没有语言意识的,他们只是单纯模仿他人的语言,只能被动的接受父母家人提供的语言环境。当孩子在幼儿园学校跟老师学习,形成一定语言规范后,回到自己原生家庭语言中不能使用,这就势必会影响孩子良好语言习惯的巩固、培养、形成。我们经常会发现,父母的普通话中存在的某一语音缺陷,在其孩子身上也势必会有同样的语音缺陷。任何语言的良好运用都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培养的。因此,应在社会大力宣传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建议幼儿园学校用家长会或是讲座的形式进行宣传,使家长能够提高意识与自我运用普通话的能力,从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长此以往,未来我们全民族的语法规范将指日可待。

三、大众媒体日趋方言话的今天,地方主义色彩较为严重

最近十几年,全国上下各大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一批用方言主持的节目。这种主持风格的出现,打破了一直以来生硬的“播音腔”,人们开始被这种方言的亲近、幽默所吸引。随之带来的便是各大媒体收视率收听率的上涨,从而再加大力度开播新的类似节目。久而久之,当人们打开电视电台后,接收到的主流媒体都尽是方言。媒体是最有效的传播途径,具有导向性,它能够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而方言的日趋正常化普遍化,无疑影响着普通话的推广,也无助于公民对普通话的学习。因此需要很好的把握这个尺度,有关部门应科学系统的修订相关节目开设的审批规定,并且大力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根据国家规定,国家级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甲等,其他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达标要求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规定执行。因此,上岗的主持人首先要严格执行等级证书的上岗制度。其次,通过考级后不能放松要求,应时刻说好普通话,真正地熟练运用普通话。通过上级单位、传播者两者一起努力,真正意义上的树立说普通话的形象,促进公民整体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四、除艺术类、师范类等需要普通话考级的专业有普通话的课程外,其他专业学生没有机会跟平台进行学习与再提高。普通话教学的普及面不够宽泛

在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中指出,“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话剧表演专业毕业生达到一级乙等,师范类中文专业毕业生达到二级甲等,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毕业生达到二级乙等”。因此,在校期间除这几个专业学生之外,其他专业没有开设普通话相关课程。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学习普通话,没有会说相对标准普通话的人群提供交流的平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非艺术类、非师范类的学生对于普通话学习的诉求是很大的。曾经有个外地学生选择我的课程,他说自己来到外地学习听到的都是当地方言,选择我的课程就仅仅是想听听普通话,怕自己不会说普通话了。可见很多学生说普通话的意识是有的,但我们的普通话教学的普及面不够宽泛。即使有些学生的普通话能够说的比较标准,但周围同学、老师都说方言,久而久之,语言环境也会改变语言习惯,从而使普通话的推广再次遇到困难。因此应该在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普遍或是大范围的开设、增设相关课程,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学生说普通话的意识提高,让更多的学生会说普通话。

五、应大力对政府机关、社会服务行业等部门进行普通话的推广,树立全民说普通话的思想意识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但在工作生活中大部分人说普通话的意识比较薄弱,尤其是在经济文化不是很发达的地方,很多政府机关公务员或是社会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本地人,本土方言根深蒂固。很多人认为说方言会更有亲近感,容易与群众拉近距离,解决处理问题更方便。这些对普通话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现如今,很多服务性行业没有硬性规定或是统一的服务性行业的普通话标准体系,他们对于普通话的学习的途径也并不多。因此,可以在考公务员时加入对普通话级别的衡量,在社会服务性行业设立有针对性的普通话学习与考级。在平时工作中,各单位也应大力宣传鼓励大家说普通话,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普通话短期学习班或是讲座。使大家说普通话的意识加强,并且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普通话学习。从而做到自如准确使用普通话进行思想交流、信息传递,使我们全民族都能够说好标准的普通话。

参考文献:

[1]《幼师普通话教学改革策略研究》,刘红秀,2014年鲁东大学硕士论文,H193.

4.太行路学校推广班级普通话制度 篇四

一、努力克服旧的习惯和狭隘的地方观念,要求在校内一切场合都讲普通话。

二、使用普通话是有修养讲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学校规定,讲普通话作为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的必备条件。屡次不讲普通话,不得参加各种先进的评比。

三、学校对班级学生讲普通话情况进行考核,具体考核由政教处和少先队负责。

四、各班成立“推普”领导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负责本班的“推普”工作。

五、对工作责任心强,积极搞好“推普”工作、认真完成“推普”任务,检查督促同学说普通话的推普员给予奖励。

六、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班级有人不讲普通话,一人次一次扣0.5分,每周扣除分在5分以上的,取消班级周评优秀名次。

七、对班级学生在推普活动中表现优秀的给予加分奖励,班级一周未出现扣分现象的将给予5—10分的奖励。

5.推广普通话的论文 篇五

释义普通话,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方言起源于部落和部落语,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一个社会内部的某一部分居民大规模地集体迁徙,即产生了方言。特别的,方言作为全民语言的分支,在某个社会的某一地区的使用中,有着自己的地方特点,是一个地区的人们交际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不是对立存在的。首先,作为汉语组成部分的方言,代表着一些地方特色文化和丰富底蕴,有着它自身的使用价值和发展规律,并在一定的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存在着。同时方言是各民族共同语言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着地域优秀文化。而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面的通用的语言,它是在不断吸收方言的成分上来展示自己,它有着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它的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在语言生活中发挥着全局作用。可以说,普通话与方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影响着,又相互丰富着,即普通话是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的象征,而方言是一个地区特色的体现,二者的存在并不矛盾。

推广普通话,是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从年《中国人

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起,推广着普通话的工作正式纳为法定位置。自从以来,我国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同时推广普通话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崛起,日益于在国际交流中彰显其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大国,语言的沟通犹为重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求学、农民务工、两岸直航发展贸易等各行各业都需要一种语言交流平台,即在这里彰显了普通话的重要性了。特别地,大力推广普通话。在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形式中,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普通话的普及,使得人人学普,人人讲普,建设了一种和谐的语言环境、语言文字能力是国民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同,普通话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目前在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中,在作为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广大师生都能够流畅地运动普通话进行沟通,这本身就是我们成功地走向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舞台的体现,也是我们发展自己祖国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说,推广普通话是每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浅议方言,方言是我们地域文化的载体,我们丰富悠久的地域文化需借方言来传承。同时方言也是国家的宝贵语言资源,是构成中华民族多元博彩的文化基础,是一个地域应有的特色风景。同乡之间,同邻之间,地道的方言话,会引带多少亲切。试想,如果我们离开了方言,生活是否会变了

一种滋味?目前,大多数的方言都在流失,趋于普通话,致使方言原有的一些特色荡然无存。但是,我们并不能说这种结果是推广普通话造成的,因为现今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演变你是客观规律,发展、衰退、消亡是事情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然。任何人都无法阻挡每一种方言从自身的演变规律向前发展,所以,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语言资源观,珍爱我们的方言,珍爱和保护我们这些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产。

所以说,方言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珍视以及保护我们的方言文化。综上,推广普通话是好的事情,保护方言则是地方文化的传承,;两者并不矛盾。我们保护方言也就是保护我们汉文化内部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我们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辉煌繁荣、久盛不衰,其中很重要原因是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方言区都有各具特色的文化,而普通话,它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需要个地方源源不断地向它们输送新的地方,这样它才能不断地优化和完善适应更大的范围。所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其次,方言的价值本身作为一种文化,还作为着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增进我们的乡情、亲情;在艺术领域,它发挥着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试想当我们用普通话唱黄梅调,说评扬州话,那还是地方艺术吗?所以说,方言具有相当的价值。记得电

影《人在囧途》中,剧中对白是方言与普通话结合,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塑造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小人物世界,这就是方言的作用,方言的存在,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真实,更充满着人情;李贺的一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不知引起多少游子的深深思乡之情,一个地方的方言代表一个家的方向,是联系感情的枢纽,是所有人的精神寄托,能让我们深深的缅怀着,思念着。所以保护方言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基本的责任。

以上看来,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我们的方言并不矛盾。尽管我们现在在大力倡导推广普通话,但是,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双语环境,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学习交流中练习说普通话,然后在平时中,我们可以用方言来维持,来增进我们的乡情,亲情。特别的,在艺术领域中,我们继续提倡用方言来发挥繁荣民俗文化。所以说二者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让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兼存,让我们在坚持普通话的前提下,做好方言的保护,即保证了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以及人们频繁的交流需要,也延长了区域文化的生命力。

所以,我认为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可以并存。

6.推广普通话的征文 篇六

书店是我常去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书店里多了几本关于“语言”方面的书籍,并且这些书还放在门口最显眼的地方。我仔细看了一下那几本书,《学说广州话》、《学说深圳话》、《学说上海话》之类的书。

现在的人们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要学说广东话、深圳话、上海话,而很少有人去学说好我们最通用的普通话呢?难道广州、深圳这些地方的人听不懂普通话吗?不会吧,只是我们的内心在作怪,是我们内心的`虚伪心迫使我们在学说广东话、深圳话。现在广州、深圳、上海的经济发展的很快,当地的外来务工人员较多 ,所以那些地方芳言就容易传开。如果只是一些到外地工作的人,回到家乡给自己的家人秀两句方言就算了,但就是有一些人觉得好玩,还就把学习方言当成自己的一项任务,单找外地的人学习方言还不行,还非得去买几本关于“语言”的书去学习。现在的书商又是怎么了?为什么类似《学说广州话》、《学说深圳话》、《学说上海话》之类的书也要拿出来出版呢?只为了增加收入吗?我想这些收入也也来的太不应该了。

现在社会要推广普通话,全中国人都听得懂普通话,这样就不会存在沟通障碍。也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尴尬。其实推广普通话绝不仅仅是沟通的方便,推广普通话还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首先,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地区间投资不断增加,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普及普通话。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消除各地区语言间的隔阂,扩大地区间经济投资与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如果没有一个全国通用的语言很容易造成民族间独立,不利于名族团结。所以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再次,语言文字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代表,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7.推广普通话的制度 篇七

关键词:语言,规范化,普通话,推广

网络的普及化和社会领域的国际化让我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词汇, “PK”、“粉丝”、“超女”、“恐龙”已被赋予特定的含义成为流行语, 上海社科院博士王泠一说:“新词汇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扇小窗户, 从过去带有明显殖民特色的舶来语新词汇, 到现在反映人类最新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和多元生活状态的新词汇, 折射出的是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对此, 学者们对于现行的语言规范和语言政策进行了深入一步的研究, 作出了新的思考。

语言是概念的指称, 人类认识外部世界是永无止境的。心灵有了感悟, 便需要新的语词来表达新的概念。无限的语义不断要冲破已有的语音、语法结构的限制, 这就决定了语音、语汇和语法的变异。变异使固有的系统失去原有的平衡, 开头总是在局部的使用中生效, 只由一部分人掌握。语言既然是一种结构的系统, 它就必然对这些失衡的变异进行审察。在社会生活应用中, 若多数人接受了这种变异, 它就进入了新系统, 逐步在全社会推广。如果新的变异未被多数人接受, 它就有可能被逐渐扬弃。无论接纳或放弃, 都是一种新的平衡代替了旧的平衡, 结束了不平衡的动荡。这个审察、接纳或扬弃的过程, 也是一种整合。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张书岩教授说, 一项新产业发展初期, 对新词汇应有所控制, 因为多数新词汇尚处于“不固定状态”, 很容易被淘汰, 不经筛选地让人们都接受显然不现实, 而且对新词汇尤其是外来词汇的认同, 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打的”、“OK”这样简单的词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被人们认可的。

而且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 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 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 难登大雅之堂。同样, “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 逆向流动者绝少, 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少北京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 极易成为“普通话”, 自因其为政治、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 则因其为商埠首开之地, 总是风气先得, 且日渐成为经济中心。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 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像煞介事”、“阴阳怪气”……若追溯一番, 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 自打改革开放以后, 广东得风气之先, 南风渐盛, 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 如“埋单”、“搞定”、“生猛”等, 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 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 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 被视为“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 一成不变。如要“正统”, 只能回到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

其实对于这种语言文字的吸纳与扬弃, 众多学者早就作出了深入的思考, 并从理论上提出了独到的意见。1994年10月,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宣告成立。周有光在语文现代化成立大会上提出:“语文生活的前进动力来自三个方面:1.群众的语文运动;2.学者的语文研究;3政府的语文政策。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语文运动就没有活力, 没有语文研究就没有提高, 没有语文政策就难以推行。”

对于一百年来的语文运动, 许长安 (1995) 作了一个宏观的概括:“推广共同语是口语的现代化, 实行白话文是书面语的现代化, 推行简化汉字是汉字形体的现代化, 创制拼音字母是汉字标音的现代化。前二者是语言的现代化, 后二者是文字的现代化, 四个方面合起来就是语文的现代化。”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东西, 一些合理和看似不合理的新词语, 随着运用它的人的增多, 逐渐会被普遍接受, 并成为主流词汇, 也有相当一部分词汇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相继被淘汰。无论如何, 我们相信新现象会给我们的语言生活增添活力, 也相信在实践中这些词语会逐步沿着健康而有生命力的方向发展。

关于语言的规范化、现代化, 戴昭铭 (1998) 提出:“语言演变本身有一种由俗变雅和从雅到俗的二律背反的方面, 这是语言内部雅俗两种力量的对比斗争和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求雅求俗两种审美需要所致。”例如来自香港口语的“爽”是目前大陆青少年的常用口语, 有带劲、好极了、感觉不错等种种含义, 很多场合下都很乐意用它, 像“太爽了”、“友情送爽”。同样也来自香港的“酷”, 是英文cool的发音, 表示好、非常舒适之意。调查显示“酷毙了”位列当今大学校园流行语排行榜榜首。由它派生的词还有许多, 如酷评 (有力度) 、酷装 (新潮) 、长得酷 (很帅、很棒) 。来自粤语的词汇也不少, 像“搞掂”、“埋单”等。这都体现了一种求俗的审美取向。而像“新鲜人” (大学一年级新生) 则来自英语freshman, 是美国大学内对新生的称呼, 现在我国的一些大学内也对它直接运用。“秀”是英语show的音译, 意思为演出、表演。而现在由它产生出一大批新词在青年中流行, 做秀、秀服、脱口秀、生活秀等。“AA制”、“T恤”、“IT人才”、“e时代先锋”等新词则由中英文混合而成, 很“雅”的英语也走入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提出:“在普及的基础上, 必须提出要求, 创造条件, 逐步提高。只有提高, 才能巩固普及的成果, 指导普及的方向, 促进普及的发展。”“要从普及向提高发展, 推广普通话就必须和汉语规范化、语言美教育结合起来。”例如在大学生的流行语中, 负面词占有一定的比例, 带有讽刺挖苦的词不少, 据有关专家的一项调查显示, “去死吧”、“恶心”等词语位列大学生流行语的前列, 这类词语的流行是大学生烦躁心情的表现, 从某个角度也折射出当代学生的无奈和自嘲心理。这就需要社会加强对语言美的引导和教育。

关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 在总结了历次学术界的有关讨论后, 于根元罗列了“学术上的18种重要新见解”, 其中包括:“规范就是服务”的理念, “要为不同层次的人们服务, 要为人们长期的、短期的、简单的、复杂的多种需要服务, 要尽可能为最大多数的人服务”。应该“多角度地分析规范”, “不同风格的语言有不同的规范要求”, “发现和推荐新的好的语言现象更重要”, 要“从规范评议失误中学习”。概括地说, 这是一种有更多柔性和弹性的规范观。

8.推广普通话的制度 篇八

教育部门更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部门,青少年则是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对象。

普通话是以汉语授课的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是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规范语言,是全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工作语言,是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运用语言。

一、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的困难

推广普通话已引起许多城市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在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有很大的难度。

第一,有一些教师只在认读生字的时候用普通话,讲解时又用地方话,更有刚用过的普通话在下一课一出现又读不准音,索性还拿出老调来读。

第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还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平时对学校的落实少,督促少,使广大师生对推广普通话认识不明确,因此推广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第三,许多农村中小学长期沿袭方言教学,要一下子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好多老师适应不了,加上普通话水平低,思想负担重,不敢大胆尝试。

第四,受环境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形不成长期使用普通话的习惯,久而久之也只好随大流,放弃说普通话的念头。

如果经常使用方言,则会造成这个地方的经济闭塞,文化交流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普通话的现实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普通话的推广程度、速度直接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推广普通话。

二、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的措施

为了改变目前农村不重视普通话的现状,大力推广普通话,必须从各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各级领导要重视,要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重视,来执行,来推广,常抓不懈。

第二,要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教师起导师作用,是一个媒体,通过他们的引导,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普通话水平,从而使普通话得到推广。他们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使广大师生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师认真教普通话,学生认真学普通话,提高运用普通话的水平。

第三,要做好宣传工作,无论在学校还是课外都要讲普通话,争说普通话,养成处处都说普通话的习惯。这样,时间一长,周围的人也就习惯了。

第四,定期举办普通话演讲大赛或其他形式的活动,促进普通话的运用,激发人们学普通话、说普通话的兴趣,使普通话更加推广开来。

第五,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岗位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这样更能进一步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化建设各行各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是汉语发展的总趋势。

9.推广普通话的好处范文 篇九

普通话,看似很平凡,可其中的作用却是很大的,它可称之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桥梁,听我讲解后,你就会明了。

普通话,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大常见的,大家全讲的是方言,如果你是一个山东人,不会杭州话,来杭州旅游,在宾馆的电视上看《阿六头说新闻》上面讲:更朝早让得,欲一部桑塔纳2000来哒庆春路高得熄火的类……这样的节目讲的全是杭州话,外地人根本听不懂嘛,所以我建议改一改。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规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它是文字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全民族共同了解、共同使用的民族共同语。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规定: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

如果我们大家都学普通话,用普通话与大家交流,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那么普通话就是我们友谊的桥梁。

普通话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如果,你到外地去,大家对你说的都是方言,你一句也听不懂,这时,普通话就该挺身而出了,用它来解决沟通上的问题是再好不过的了。

10.推广普通话的制度 篇十

本土文化的传承依托于方言,如福建南部地区的南音艺术。在闽、粤、吴、客家等方言系统中,保留了许多中古乃至上古时期古汉语的读音,对古汉语学界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如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已无入声。方言承载了许多血缘、地缘及历史文化信息,却在当今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时代濒临失传,不得不感叹——方言危矣!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方言的世界:每一个城市都用普通话沟通,亲切的乡音已不在;古汉语学者失去了重要的口头研究资料,学术研究无以为继;地方戏曲失传……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现象吗?

在学校,以普通话为教学用语,存在合理性。但是在公交之类的场所,不妨考虑提供普通话和方言两种服务,如双语报站。这样既可以方便外地人的生活,也可以让本地居民产生亲切感。在地方电视台,可以增设一些方言节目,如福州电视台的《攀讲》等。而传承方言最好的手段,就是家长在教孩子说话时,将方言与普通话一起教,让孩子既能用普通话与他人沟通,又有地方归属感。

方言与普通话一样,是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因为推广普通话就打压方言的生存空间。在推广普通话的今天,保护方言是留住丰富的地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怿雯,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文章首次入选“锐评”栏目)

11.现阶段普通话推广问题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普通话,推广,现状,问题,方言保护

一、 普通话的基本构成

普通话的标准音就是中国北京语音, 基础的方言就是北方话, 是现代汉语民族中的一种共同的语言。自我国建立以来, 为了使我国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更加的统一,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顺利建设, 所以, 就把汉族的共同语言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 并进行广泛的推广。一九五五年全国文学改革会议顺利召开, 同时, 现代汉语规范的相关问题以及学术也召开了, 把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进行了确定, 普通话具有了科学的意义, 然后进行了全面的推广。普通话的标准具体有词汇、语音以及语法三个层面的内容。主要的标准音就是北京的语音, 而北京语音的语音系统就是北京话, 但个别的土音部分不在其中。普通话的词汇的主要来源于北方的词汇, 以现代的白话文为主要的语法规范, 现代的白话文都是相对以前的白话文而言的。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就是普通话, 也是目前汉民族语音统一的标准, 现代汉语未来也会向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

二、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意义

(一)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普通话是一种信息载体和人们交流的工具。

大力加强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 对语言隔阂的消除和社会的交往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文化、 政治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对普通话的推广以及语言环境的营造, 对于人员的交流、商品的流通以及培育统一的市场也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多种方言并存的大国, 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与普及, 能很好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交流, 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有其现实意义。

(二) 国家的富强, 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首先需要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而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就是语言文字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加强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 不但对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战略方针具有全面的贯彻作用, 也能使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其中一项标准就是信息技术水平, 而要想提升中文信息处理水平, 就要对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度, 这是一个先决条件。总而言之, 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不但对我们国家先进的生产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并且, 还与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为构建小康社会而努力。

三、我国普通话推广历程分析

(一) 一九五六年, 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 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开始编纂《现代汉语词典》, 1978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 是继三十年代《国语字典》之后最权威的现代汉语工具书。一九五六年正式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 经过八年的努力编制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初稿, 一九六三年进行了合并, 为普通话的规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九八二年我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对普通话审音委员会进行了重新的组织, 并进行再次普通话审音工作的开展, 形成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一九八五年十二月由国家教委、国家语委以及广播电视部进行了联合发布, 为普通话语音的推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 为了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1986年国家把普通话推广列入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第一要务, 一九九二年对普通话的推广进行确定, 不断强化政府行为, 把普及的范围进行扩大, 使全民的普通话应用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并能满足更高的要求。同时国家也鼓励各民族语言间的相互学习, 对汉语与普通话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处理, 不但是公民普通话应用能力的提升, 也是对方言文化价值的尊重。

四、现阶段我国普及普通话的难点所在

(一) 、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协调认识

我们的社会本身就是个矛盾体, 所以, 我们要学会利用其双重性, 尽最大努力缩小弊端, 把它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 并利用起来, 把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来。在推广普通话的实际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困难存在, 人们的思想认识存在一些分歧意见, 比如有少数人觉得推广普通话就是政府强制消灭方言。不管是何种分歧对我们的工作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不管是普通话还是方言, 两者是互相统一, 又互相影响的, 普通话的基础是方言, 在我们的语言中普通话只是一个发展的目的, 我们保存方言是有必要的, 方言也是文化的一种, 但是, 我们应该把语言进行统一标准的发展, 这样才能把我们民族的统一性以及凝聚力体现出来。

(二) 推广重要性的认识

1、普通话语言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信息载体与交际工具, 它成了全国最通用的共同语言, 同时在我国简化汉字得到大力的普及, 普通话以及规范汉字已成了一项联合国的语文工作, 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也是很多外国人学习中文的第一选择。

2、普通话, 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语言, 也是我们的民族特征。我们应当把它渗入到我们的言行里, 说普通话从我做起, 一切从小事注意, 在现代社会, 说普通话是有文化、开化的标志。例如济南青岛, 曾经是方言地区, 现在除了一些老人, 极少再有人说山东话了, 看山东卫视新闻节目, 大街上无论记者采访到谁, 对方都操一口普通话。说普通话为荣, 说普通话前卫, 已经成了有文化的人的共识, 连农村小学都全面施行了普通话教学, 山东农村出来的打工者, 没有不会普通话的。不会说普通话, 会被认为是老土, 这是发达地区的人的心态。

3、推广普通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交际更加顺畅, 根据调查显示, 现在人们对普通话与方言的认识与几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遇到外地人的时候, 就会说普通话, 并且非常的自然, 不会再有被人笑话的事。就算是老人, 说的普通话并不标准, 也会说上几句。在很多地区, 年轻人对普通话的使用是非常熟悉的, 甚至比方言还要熟练, 许多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会说方言, 但遇到交际的时候, 就会说普通话。可见, 人们使用方言的范围在不断缩小, 而使用普通话的范围却在逐步的扩大。

五、普通话推广要求分析

(一) 对普通话的推广要围绕社会的需求展开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出发, 并遵守语言自身发展的规律。根据法律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强化, 国家以学校为重要的基础, 把党政机关作为龙头老大, 以广播电视作为重要榜样, 逐步把普通话推广到农村, 不断延伸到更宽的方向。逐步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 普通话的推广过程中要做好四个重要领域的工作

一是无论是学校还是其他的教育机构主要使用的教育用语都是普通话, 包括城镇的学校, 还有幼儿园, 也都是把普通话用来做校园的语言, 把普及普通话当做培养的目标以及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在德智体美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渗透下去, 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活动开展起来, 培育出更多工作出色的示范学校, 使普通话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党政机关要起到表率的作用, 在公务用语中要用普通话, 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规定的等级。三是广播电视等媒体一定要以普通话为基本的用语, 无论是播音员, 还是节目主持人, 都要规范标准的使用普通话。四是大力提倡旅游、商业、铁路、电信、民航、邮政、卫生以及金融等行业的服务用语要用普通话, 不断鼓励从业人员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三) 协调处理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之间的关系

1、方言构成:现代的汉语及各地方方言一般都是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演变而形成的。汉语方言的形成需要多种要素, 包括社会、地理以及历史等多方面, 例如人口迁移以及山川地理的阻隔等, 还有的要素是需于语言本身的, 例如不平衡的语言发展以及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的各种语言。现代的汉语中有很多种不同的方言, 它们具有广泛的分布区域。并且各方言间的差异也在语音、语法以及词汇中有所体现,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语音方面。根据方言不同的特点, 可对现代的汉语的方言进行相应的划分。目前, 我们国家语言学界对于划分现代汉语方言还没有达到一致, 很多人都觉得现代汉语中的方言有七种。包括北方方言 (官方方言) 、 湘方言、闽方言、吴方言、粤方言、赣方言以及客家方言。

2、推广普通话与方言的保护:对于各地的方言我们有保护的义务, 理由可以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我们所说的保护是指相对来讲处于弱势的事物, 保证它不会受到伤害。根据统计, 目前全世界每半个月就有一种语言会消失, 根据我国语委的不完全统计, 自一九五五年普通话推广以来, 已经有一千两百多种方言消失, 中科院的专家也曾预言, 方言的消失很可能就几年的时间。在爱尔兰曾有多种方言, 然而, 由于没有得到好的保护, 使得很多方言已经消失。所以, 我们要及时地对方言采取保护的措施, 不要等到消失的时候再行动。二是方言是一种语言载体, 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 各个地区的各种文化现象都是凝聚在方言中的, 最好的例证就是地方文学以及戏剧等艺术形式。无论是湖北的大鼓, 凤阳的花鼓, 还是河南的豫剧, 广东的粤剧, 都是以方言为其文化的土壤, 所以, 保护好了方言, 才能保护好我们具有多样化的地域文化。三是, 方言也是地区的历史演变以及发展的兴衰的表现, 所以, 对历史上的各种文化现象的研究, 可以通过方言这些材料进行。尽管有些文化历史在沉淀中被埋没了, 我们仍然能够通过方言对古代历史文化的面貌进行揭示。普通话的推广固然重要, 这与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 方言同样需要保护, 每一种方言都是一个地方的历史烙印, 对方言的保护就是对地域文化的保护, 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陈小艺.浅谈新时期我国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意义.中国语言, 2012 (7) .

[2]孙子健.现阶段我国普通话推广工作分析.北大中文系, 2012

[3]周益民.新时期中国普通话推广问题分析.人民日报, 2012

[4]陈依依.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中国语言.2012 (8)

[5]周天立.现阶段普通话推广策略分析.人民日报, 2012

上一篇:2024年度第一学期学年校本培训计划下一篇:高级财务管理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