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2024-08-20

“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共10篇)

1.“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篇一

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心得体会

石宝中学 廖华勇

根据古蔺县教育局骨干教师培训的安排,我有幸于2013年3月29日至30日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优质课和专家的讲座,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首先是从几位名师的教学和专家的讲座中感受到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素养。这方面包括语文素养和专业素养。正如罗怀海老师讲座中谈到的一样,教师应该加强人文阅读和专业阅读。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情感碰撞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正能量,怎么也擦不出情感的火花来。就像李百艳老师说的那样:语文老师要有文学素养,不要说教学的语言有语文味儿,就连批评学生,骂学生都要有语文味儿,让学生听了就觉得是一种享受,感受到一种美。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是要品读古今中外名家的笔墨,不断去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

其次是关于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在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教学和讲座中,都非常重视文本解读。突出了文本解读要细读和深读,因为文本就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前我们的教学中最多的是“初读课文,把握大意。”但是,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后,我明白了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更要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甚至是透过文本字词的缝隙,揣摩词句后隐藏的更深层的含义。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和

真实的写作意图。比如刘飞耀老师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是,就引导学生抓住范进中举是的语言描写,即“噫!好了!我中了!”、“噫!好!我中了!”。学生不仅揣摩出范进的疯态,还揣摩出范进此时的心态,感悟出范进中毒之深,明白了吴敬梓批判的矛头直指向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再如侯雪莉老师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句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词,不仅让学生欣赏到中国画“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更让学生感受到人和物在浩瀚的宇宙中的渺小和微弱,衬托出张岱当时怀才不遇的一丝淡淡的惆怅。要在课堂教学中达成这些教学目标,我以为教师在教学之前首先要去细读和深读文本,只有这样,给学生的才会更有味道,也更有营养。

其三是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一是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几位名师的教学中始终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学理念。刘飞耀老师在课堂上遇到一位学生不敢大胆发言的时候,就积极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发言。当这位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老师就给学生鼓掌。这一举措,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和尊重。我想这样不仅改变一个学生的性格,可能还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因为学生可能会因此而变得开朗、大方和自信。二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几堂课上,有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质疑的,有师生对话交流的,有小组合作探讨的,有展示成果的。其中吴昕歆老师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多种形式中不断的吸取,不断的感受,从而

实现教师的预定教学目标。

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荡涤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情感,凑出最动听的乐章,放飞学生的梦想? 唯有我们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和创新。

2013年4月9日

2.“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篇二

9月17日、18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在六枝特区影剧院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的观摩学习。

两天的会程安排的很满,分别观摩了三位小语名师的课,聆听了他们的讲座。说实话,从教16载,我一直就是一只井底之蛙,在井口大的方寸空间中自以为是的过活着。这次学习,让我开了眼界,终于直面小语教学的专家,亲眼见识了专家那大气,独树一帜的个性,还有他们行云流水般驾驭课堂的神韵和风采。确实看到了差距,也学到了不少经验,虽然那经验拿回来操作不见得就会得心应手,但我还是如珍藏至宝般将之细细地记录,用心地消化,一点点地融会贯通,让他们慢慢地转化成我的,我们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和进行我们的教学,以达到这次学习的目的。

周老师上的是<<诗与图画的婚礼>>,他把诗和图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把诗排列成实物的形状,让学生从视觉去理解诗,周老师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干净、实在又其乐融融的课堂。没有花里胡哨的课件,没有奇奇怪怪的形式,没有毫无意义的废话,也没有强迫恐吓加假惺惺的鼓励许诺。就是用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平易朴实的对话让人心甘情愿地沉进去,再焕然一新地走出来,孩子们能在课堂中满载而。他在专题讲座中告诉我们,教师是永远的读者,作为语文教

师,自己要多读书,读文学类书籍、儿童文学类书籍、教学 法、心理学类书籍。只要有足够的积淀,你才能在教学中取之有物,用之不竭。

和周老师一样吸引我的还有张学青老师。她主张专得要深,教得要浅,为学生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她还主张教师要经常写东西,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但不要在被批评的过程中丢失了自己。我嘴拙,学不到赵老师妙语连珠的本事,但我很受启发,将语文课堂环节简化。

王文丽老师主张语文老师心中要有爱,爱母语,爱学生,爱阅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童年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几位名师都肯定语文中感悟的重要性,语文素养的形成是关键。并都用自己的方式在他们的课堂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甚至更好。

名师们在前引路,我将紧跟其后,迅速成长起来,发挥自身特长,尽早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摒弃掉现在盛行的形式之风,恢复语文课堂的本真。希望今后还能再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六枝特区堕却乡荒坝小学: 金开清

3.“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篇三

心得体会

在这次仁寿县教育局举办的初中语文名师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校四名老师有幸听到了吴丹青和催秀琴两位老师精彩而高效的授课、讲座,可谓受益匪浅。现就本次活动谈一些体会:

这次活动让我们这些还在教学路上辛苦探索的年轻教师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学老师。

一、扎实的基本功

两位老师语言清晰流畅,和蔼亲切,教态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亲切富有诗意:吴丹青老师的诗文语言沁人心脾,能让听者自然而然沉浸在诗的意境中。范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崔秀琴老师《海燕》一课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倾注了强烈的情感,极具感染力,震撼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逐渐高昂的三读了这句话,让整个教学就在这样的感情基调下进行下去。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语言过度自然有引导作用。教学过程中信手拈来,文学功底深厚,是学生博学的导师;如《海燕》一课的作者介绍。崔老师由“这么勇敢自信的‘海燕’是谁写的呢?”自然过渡到了作者高尔基。对高尔基的介绍更是条理清晰,每部作品是跟高尔基的生平和俄国十月革命等历史结合起来讲,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记得牢固。崔老师还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非常幽默,使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乐在其中,很轻松。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的老师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崔秀琴老师的课“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幽默,流畅。“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刘老师的课亲切、自然,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老师 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仅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自由畅谈,自由畅读,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说出自己的理解。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从文本入手自己寻找,归纳慨括。并用自己的理解感受边读课文变表演。如崔老师讲“海燕”的特点全由学生在书本上找,并找个别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老师再根据其它学生的回答补充,圈画重点,引导学生把黑板上的板书形象地勾画出“海燕”的形象。这个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得轻松愉快。并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吴丹青老师《雨巷》诗文教学,每一节诗请一个学生读,学生读后老师鼓励表扬,再试着说比如这个字读重一点,那句话读慢一点,让学生重读,再问学生这样读是否更好。这样让学生充满自信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优美文字感悟能力。

四、特色教师

两位老师都做到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适时进行鼓励和赞美。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这次活动中。两位老师几乎都做到了这一点,她们充分运用文字语言、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如崔秀琴老师让学生选读《海燕》一课中的片段,不断用语言鼓励赞美,用掌声表扬。学生表演动物造型后,老师学着学生的样子模拟赞美。吴丹青老师在学生读完之后把学生读得好的地方选出来再读,这些都是对学生的肯定。

注重反复朗读。老师都把朗读当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情感和语言。崔老师和吴老师再两篇文章的教学中都非常重视朗读,都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老师给予范读和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字的博大精深,情感的丰富多彩。

观摩两位老师的教学之后听崔老师的“为什么要上好课”和吴老师的“为‘写’而‘读’。让听课的老师更明白两位老师再教学中渗透的教学理念,深受启发。我们见到的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名师的课堂。可是现在农村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差,往往提个问题再简单再引导有些学生就是不发一言,一句话不说,这对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来说无从着手,希望老师们给点有效的方法指导。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应用最广泛、最贴近生活、内容最丰富的学科;通过语文的教学活动,最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语文学科基础较差,创新教育从何入手呢?

我针对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巩固,强化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我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加强背诵检查,储备“粮食”。我指导学生既在课内,也在课外诵记名篇名段、名言名句,并开展比赛活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诵教学的常抓不懈,使学生肚里的“墨水”多了,他们回答问题时的语言比以前风趣、丰富多了,写作的内容也较以往广泛生动多了。二是注重拓展阅读,增加“营养”。农村初中图书室藏书有限,学生读书量少得可怜,长期“营养不良”,影响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此,我向学校建议,发动全校师生捐书,增加了图书室的藏书量。然后,合理地安排好图书出借,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并摘抄名句,熟记精彩文段,写读后感,交流阅读心得。在阅读拓展练习中,学生的“营养”全面了,“仓储”盈满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夯实了语文基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有可能有所创新,这也可以说是初中语文的创新教育吧。

本次观摩活动让我们年轻教师真正感受了什么事有效益的课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不断学习导师们的优秀教学,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努力教育好祖国未来的栋梁。

初中语文名师高效课堂 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增新九年制学校教务处

4.“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篇四

王崧舟老师的同课异构《与象共舞》、于永正老师的《“番茄太阳”》、杭州盛新凤老师的《卢沟桥的狮子》、福建林莘老师的《凡卡》,淮北本土老师张文花和陈金龙分别上了《最大的“书”》和《作文指导:幸福是什么》。听了这些课,我深深地被专家们精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技艺、超凡的教学功底以及他们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也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任重而道远。下面就把我感触最深的几点记录下来,一是展现我内心受到的强烈冲击,二是与大家共享这次学习的收获。

1、在学生说和感悟的基础上,最终落实到写的部分:

盛新凤老师的《卢沟桥的狮子》这课要求改写或续写卢沟桥的狮子在“七七”事变的枪林弹雨中这一情境中的句子;于永正老师的《“番茄太阳”》这课把对“番茄太阳”的理解写在有关句子的旁边;林莘老师的《凡卡》这课设计续写故事的结局„„

2、特色的情境创设:

于永正老师的课如一位邻家爷爷听孩子说故事一般。让学生在变着法子的读中,在独具匠心的点拨下不断地深入,让上课学生越学越有收获,让听课老师越听越有味道。于永正老师用沙哑的声音介绍了作者卫宣利因为车祸导致双腿伤残的经历,淡淡几句,却让学生读出 “生活很艰难,心情灰暗无比。”背后的作者。在这个很多老师难以把控的环节,他轻轻一收,落在“孩子们,读书,一定要思考。”词语、朗读、批注、写作„„于大师的每一步都在教学生怎样学习。同时自己也去亲身示范。他的课让人感觉平和与宁静,朴素与自然。一种由内至外的自信与亲和,让我深深领略到大度从容、睿智风趣和注重细节的大智慧。让我明白了本色语文——“简约”而不简单。

王崧舟同课异构《与象共舞》,仅“在泰国”三个字五次分别不同的语

气去创设情境,让学生及学习了成语有体会了象与人的和谐。象与人跳舞的情境使课堂顿时活跃。“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派语文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老师的课堂如一支交响乐,层次丰富,令人回味。以前在网上看过《凡

卡》这课的名师教学,无不围绕凡卡的“挨打”“挨饿”“挨困”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体会凡卡的悲惨,简化凡卡的童年和家乡的教学。但林莘老师的课,把二者并重,甚至更强调凡卡快乐的童年,就如她自己在课上强调的一个美学观念:把美与丑放在一起,美的会更美,丑的会更丑。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印象最深的是凡卡陪爷爷去森林砍圣诞树时,三个声音的教学,风的“喳喳”声,让学生模仿爷爷和凡卡的咳嗽声时,一个讨人喜欢,童真童趣的凡卡就这样诞生了。还有的是她把手伸进学生的后领里,学生笑着说:“哎呦,我的爷爷„„”孩子特有的调皮,带着的亲切感自然流露„„林莘老师的课堂的基调随时随地在变换着,学生的表情语调时而严肃、时而俏皮、时而幽默、时而沉

重。她的课堂随着文本时而平淡、时而哀伤、时而快乐、时而愤恨、时而幸福„„

她最大的魅力就是吸引听众。一堂原本沉重的《凡卡》,林老师上得却上的多

元化!

5.“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篇五

观摩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5月25日,我们一行匆匆来到我们的省府贵阳——森林之城。这次前来,是为了听取全国名家大师是怎样教学语文的,心里非常激动,因为我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来说,实在是有点陌生,自从参加工作以来,还没有接触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我想,这一次,我一定会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的确,我真是不虚此行,在会中我听到了来自全国的三位名家上的语文课和他们的精彩的讲座,我受益匪浅。

26日上午,我们听取了来自江苏丹阳实验小学的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张学伟的精彩课堂教学和讲座,他上的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在教学中,张老师以一个“猜”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们一步一步牵到了远古的唐朝:张老师先以一个“雪”字,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学生们猜想了下雪时的情境,下雪时会干一些什么事,又以“火炉”一物让学生再展开想象、联系“雪”和“火炉”猜象,学生们逐渐进入到一个寒冷冬天的情境,然后再用一个“酒”字与前面的“雪”、“火炉”进行猜象,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思路打开,让他们进入到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一个邀朋友饮酒的画面中来,这种教学法,真是不错。说实在的,一个“猜”字,在平时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可在张老师的巧妙安排下,这个“猜”字显出了他神奇的魔力,一步步把学生带到了诗的意境中,一步步理解了诗的内容和诗意,这种方法才真正地把一堂课交到了学生的手中。张老师的用词也是一绝,他就 “勾引”一词,让学生想方设法用不同的语气来读课文,看谁能把他“勾引”前来喝酒,学生们就是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但掌握了课文内容,还知道了这首诗应该如何去读才是最好的。张老师的这种“读、猜、品、比”的教学法实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下午,我们又听了来自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老师的《我最想做的事》一课的课堂教学。

首先,盛老师用一个词给学生自由造句:书是——

于是学生们就造出了各种语句: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一条小船,带你驶出窄窄的港湾等优美的语句。这此过程中,盛老师就用一句,“这就是你的名言,可以标上你的名字了”这样的话来鼓励学生,学生们于是就会产生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被老师赏识的感觉,于是就更加开动自己的小脑筋,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的教学,何愁学生不能理解文中的意思呢。盛老师的这种“和美”教学理念,方法之妙,确实开启了孩子们的智慧之门。

然后,盛老师就步步引导,层层释疑,把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上面还配有原文,于是老师和班上推选出来的朗读能手配合,边读边讲,把寓意深长的《我想做的事》这篇文章讲解得入情入理,学生们也随着她的思路和小华盛顿一起去寻找实现他梦想怕方法和道路。

27日上午,我们听取了从浙江匆匆赶来的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张祖庆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他讲的是苏教版五年级的《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的作文教学。教学开始,张老师就把他给这个班的学生写的作文中出现的优美的片段和写得不好的语句和片段制作成幻灯片展示在银频上,然后把作文中写到的学生请上讲台,让学生们来对照,看学生写的和真实的这个学生的外貌是否一致,用词是否得当。通过这样的比较和引导,让学生知道写一个人要看是重点体现这个人的哪一方面的特征,应该怎样写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在讲座中,谈到现在的学生怕写作文这个问题时,张老师主张让学生在微博上写,他说:“这样写,学生就不会受到约束,可以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写,这样能写出真实的东西。”可是我认为这种方法好是好,就是局限性太强,不能很好地推行。但是他的“要让学生从‘怎样写作文’转到‘为什么写作文’”的这种理论是科学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6.“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篇六

培训心得体会

梭戛乡中学

陈润祥

2012年4月21日上午,在六枝特区影剧院先观看谢全碧老师的三年级数学课“三角形的认识

(一)”,谢老师简单的教学课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到了新知识。

接着陈大伟老师就谢老师的课并没有做点评,只是就课堂上的现象就老师们课堂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就谢老师的教学实践,和大家讨论了如何把教材变成教学内容、如何更有效地发现和利用学生的发言、概念教学中的基本要素(名称、定义、反例、正例)及处理方法,边的命名及意义等问题。

讨论了谢老师的课,陈大伟老师进行了讲座《观课议课与小学数学教学》,本次讲座结合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新课程对观课议课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观课”、“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议课”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讲解。通过本次讲座,老师们强烈的感受到教研活动已改变了相对单一的“听评课”模式,走向信息多元的“观课议课”。以前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教学活动,以“表现、展示”为献课取向,而“观课议课”是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以“改进、发展”为主要献课取向,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动关注课堂情境;议课时不能再当一面镜子,光照别人不照自己,而要同献课者一起精心准备,聚焦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同时,教师们还真切的体会到,忙碌的日子里,体味充电的感觉是富足的;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平等对话、真诚交流是温暖的;在职业人生中,携手并肩、共同体验是幸福的。

下行,仲广群老师上了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仲老师像个孩子们的大朋友,带领着一群小朋友在一玩耍中掌握新知。首先他从学生熟悉的上学时间入手,让学生在顺推算时间与倒推算时间的比较中较好为体会方法的不同,引出倒推策略。紧接着在方格的填空中也别有用心,在数字在中间出现,让学生正反的推导突出应用的不同。同时设计的玩扑克与抢12的游戏,学生都兴致盎然,对策略的体验非常深刻。尤其是最后播放花儿乐队的歌曲——嘻唰唰,简直是神来之笔,听到其中的“请你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这两句,既让人忍俊不禁,又回味出“倒推”之韵味。充分体现了仲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与对生活的深刻挖掘。接着,仲老师进行了讲座《数学课堂教学的智慧转身》,仲老师就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风格特征进行了讲解,一是务实高效、着眼“双基”的目标设定,二是科学严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三是系统结构、注重审美的板书要求,四是精心变式、螺旋递进的作业设计,五是严格有序、整齐划一的课堂管理,六是整体一统、局部差异的教学风貌。接着讲了西方研究人员如何看待我国的数学教育?

2012年4月22日,观看了钱守旺老师上的六年级《数的认识总复习》,此课设计的知识很多也很广,让学生的思维不光只停留在课本上,幻灯片就有100多张。与他的报告《如何上好整理复习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提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真正体现出教师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情境教学是名师们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想要把课上好,把教学搞好,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花更多的时间。在将来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些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的光和热。

7.“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篇七

观摩课有感

周玲秀

2013年10月19、20日,在县教育局赖主任和赵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名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虽然只有两天的学习,却让我收获颇多,听完之后,感受就是:不虚此行!名师们轻轻松松地让整堂课都充满趣味。这样轻松、有趣却学得踏实的课堂让我直到现在还在细细咀嚼、品味。

此次,让我身临其境的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课上,有的名师幽默诙谐,富有激情;有的似小桥流水,清新自然;有的朴实无华,却让人时时感受到名师的不同寻常。韦健老师比较活跃,很有亲和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展现自我,能让学生在自信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学会去欣赏别人,对他人做出正面评价。田湘军老师能说能唱能演,模仿cat、dog、bird、pig等一些小动物的叫声,惟妙惟肖,童趣让学生的学习乐此不疲,田老师的课堂魅力在于他不需要许多的语言,一举手一投足就能象磁铁一般将学生深深吸引。在他的课堂上好像没有师生之分他就像孩子们的朋友在与他们用英语交谈。一边写黑板一边还配音,以他独特的教学风格,生动的教态赢得了阵阵喝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下课时学生对田老师也依依不舍,而田老师也很有礼貌地送他们出场,多令人感动啊!我想我从教这么多年好像还没经历过,或许自己还做得远远不够,从中我明白了教师的语言艺术与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维持息息相关。而鲍当洪老师在上<>时,在巩固所学短语中玩Bumb Game遇到炸弹就趴到桌子底下,学生非常感兴趣。且利用南宁当地的风景点Qingxiushan Park进行了巩固拓展。刘飞雪老师语音语调听起来很纯正很自然,听他的课就象是一种享受可以看出他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板书清晰易懂,似乎看了他的板书以下的习题就迎刃而解了。

8.“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篇八

新窑乡靛山小学 周宜伦

4月20日--22日,我有幸参加贵州师范大学在六枝举行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观摩了3节示范课,聆听了陈大伟、仲广群、钱守望三位专家的学术报告,听了这些专家的课和有关课堂教学的讲座,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特别是仲广群专家以《“助学课堂”的意蕴》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仲老师特从中美数学课堂教学的比较、现实与理想数学课堂的矛盾冲突切入,深入阐述了“助学课堂”的内在机理和操作策略,更使得我们对仲老师的《倒推》教学范例的“助学课堂”由听课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升华为清晰的理性思考。

所谓助学课堂,强调三助,学生自学,生生互助,教师帮助。自学:学生自学倡导先学后教,在“一探二学三生疑”的预习指导策略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探是避免把预习等同于看书自学的做法,因为这会使得学生的预备学习编程了被动的接受或简单的模仿。所以,我们一般先安排一道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在探而不得或是探而不明的时候,再安排看书、操作、实验或是收集资料等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探索贯穿预习的始终。二学是在探索之后的行动,因人而异。这时的学,可能是对“探得”后的进一步“确定”,也可能是“探不得”后的“充电”。总之,学生自主探究后的学,就不是索然无味的、可有可无的学,而是某种带有“揭秘”欲望并伴随着心理预期的学习。三生疑,是更深层次学习的体现,是学后的反思、质疑与追问,疑问的深度,反映了预习和思考的深度.学生把疑问带到学校,又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动力强劲。针对不同的内容,预习的内容和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如新授类的会增加探究的成分,复习类的会增加整理的成分,体验类的会增加观察、实验的成分,实践类的会增加操作、制作的成分。由于不受时间的制约,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而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常常迫于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考虑,不得不“走过场”;由于不受空间的制约,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留出余地,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创造性得到了发挥。助学:“回馈、释疑、整理、提升”的教学策略。

回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采用的方法很多。提问,教师设置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判读学生的理解程度;汇报,让学生汇报预习的经历、采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果等,了解学生预习的深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练习,解几道题来一个小测验,以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交流,将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通过全班交流的形式获得信息。

释疑:在反馈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师生合作共同解答。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教师可灵活选择释疑的方式方法,如直接回答、讨论、辩论、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等,若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很高或是利于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新一轮的课内探究便由此展开。整理:需要认识到的是,学生的预习并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水平所决定,学生课前的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地、模糊的、肤浅的,而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亦即让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让肤浅的认知变得深刻,让零碎地知识变得结构化。

提升:课堂上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是“先学后教”的又一优势。有了学生的“先学”,有了教师引领的“织网”,就夯实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领学生“爬高”,则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实到了实处,也是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助学课堂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键在于能够准确为学生的学情“把脉”,把教学的力量用在重心处和关键处,实现“三个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能弄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切实把教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其间,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我认为这个助学课堂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知识,便于学生深刻、更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

我的思考:

1.助学课堂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是更适合小学的高年级,如五六年级的学生。2.助学课堂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备课要更加充分,对于教师自身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

3.助学课堂的实施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是否能完成一课时内该完成的内容。对于没有完成的内容该怎么办?是转天的数学课继续吗?若转天继续,势必会削弱学生探究的兴趣。

总之,我们今天能有机会走近名师,学习名师扎实的理论功底、深厚的文化积淀、开阔的教育视野、精湛的教学能力及永不满足的超越精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缩短与名师的差距。

9.“赢在课堂”初中语文名师经典课堂观摩有感 篇九

心得体会

中寨乡第二中学 江胜道

2012年5月12日、13日,我和本校的16名同事有幸参加了由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主办、贵州鑫源教育培训中心协办的在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举办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观摩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汇集了贵州省很多地区学校的教师,整个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座无虚席。特别是名师们轻松、幽默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而且使我受益匪浅。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专家的风采,让人叹为观止,让我大开眼界,学到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经验,直面小学数学教学的专家,使我深感我在教学中和名师之间的差距。通过这次观摩活动,反思自己历年来的课堂教学方法,感悟颇多,这次观摩活动,他将为我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两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我们分别观摩了夏青峰、徐长青、刘松三位小学数学名师的课,并聆听了他们的讲座。在观摩活动中,我认真做笔记,生怕落下什么,做好笔记,回来后慢慢咀嚼,让他们慢慢地转化成自己的,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指导自己进行教学,以达到参加这次观摩研讨会的目的。

夏青峰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他注重“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二是思想”,所以,他的教学学生爱学、易学、易懂。徐长青老师的教学风格更是别具一格,教师教的艺术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人触动,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子其中。刘松老师轻松、幽默的教学风格和驾驭课堂的神韵和风采不但深受学生喜爱,更是让所有老师叹服。刘松老师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他的“三教三不教”:“孩子们知道的不教;孩子们完全可以自己学会的不教;„„”,让我们见识了专家的创新精神,独树一帜的个性。名师的点点滴滴,我都如获珍宝。确实,为什么原来我在进行教学时想不到这些呢?名师的一席话豪不夸张地说:“胜读十年书”。名师们善于让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创设一个个精彩游戏着手,看似简单,但妙用无常,让孩子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知识,真正做到了“乐在其中、玩在其中、学在中玩”。

名师的课堂不但是一种求知的课堂,而且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从名师的经典课堂教学,引发了我的深思:“教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不去研究怎么上课,怎样上好课,我们应该教什么?怎样教?不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上不好课的。”

10.观摩名师课堂有感1 篇十

新时代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这次有幸观摩了风华中学两位名师的四节语文课,作为教育战线上一名新兵的我,颇有感触,现将感想总结如下:

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文章的讲授,除了要做到不同体裁心中有数之外。还要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有自己的独特创意。这次风华中学的两位名师为我们展示了四类不同体裁的课型:散文、诗歌、小说、古文,在这四节课中,两位教师针对文章体裁的不同,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尽管有时学生表现出不够活跃的一面,但两位老师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仍为我们呈现出十分清清晰的教学思路,如散文《匆匆》一课,采用了朗读感知之意——品读探究主旨——畅谈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月下独酌》采用了诗歌教学的四步法。同时,两位老师在确定了体裁教学思路外,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学环节做了适当改动,确保了课的更实性和实在性。

二、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个或几个主问题,虽然现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应建立在有一定意义或一定价值的问题之上。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重点设计问题,学生的讨论才能有的放矢,“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课堂是不会有效果的。

三、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同时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去。初中阶段一般都是一个语文教师带3年,这就需要老师针对自己和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的将知识传统给学生,同时,要让课堂有效,不能好高骛远,要尽量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所得。例如:孙欣老师在《匆匆》一课教学中,就将初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排比,比喻,拟人,设问)贯穿到教学中,让学生无意间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巩固。于秋老师《塞翁失马》一课,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夯实字词,我认为这都用实际为我们诠释了有效的意义。

四、语文课堂应当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没有压力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这四节课中,两位老师十分注意对学生的鼓励,如:她们提问时总是说:“你能说出一个就可以”,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轻松之感。进而主动说,乐于说,同时老师的肯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上一篇:草原的课文下一篇:学雷锋知识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