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10篇)
1.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 篇一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是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具有代数计算,数据处理,几何作图,视频、音频及媒体流播放等多种功能,特别是当多媒体计算机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软件(如:翰林汇多媒体课堂)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Flash、Powerpoint、几何画板和等软件制作诸如:概念教学、练习指导和学法辅导等课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本人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得到的几点想法与教师同仁探讨。
一、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数学教学。
1.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将使数学教育的重心发生转移。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数学教学的发展展现了新的机遇。
术和代数技能转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掌握和理解上。学校的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培养算术和代数技能为主要目标,而应有更高的目标要求。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及家长,甚至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不过是枯燥乏味的算术训练和无边无际的代数运算,这个简单结论的得出反映了学校平时教学与考试的方式,不过,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日益走入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十分熟练的算术技巧与代数的纸与笔的运算已经不再显得特别重要。这样,人们可以期望学校的数学教育将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与理解更本质、更需要智能的方面,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计算与运算上;把主要精力放在精心设
<<<<<全文未完,本文约 学校的数学教学将从重视培养学生的算 如,增加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795字(符)>>>>>
2.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 篇二
一、工商管理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方面的改革中,各个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都容易出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大部分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上的培养目标都没有确定明确的方向,总是力图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人才,主要目标是进入中层或者高层进行管理工作[1]。但是社会上招聘工商管理岗位的单位主要是要让员工到某一个具体的部门和岗位,担负起具体的职责功能,大多数位于低层管理岗位,这就需要学生对某具体职业和领域的工商管理知识都能够理解得非常透彻,并且掌握得相当熟练。如此一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就会过于广泛,而没有专门的精通。他们就像万金油一样,学习的知识到哪个岗位都适用,但是却在哪个岗位都无法做到出色和优秀,而只是业绩平平。正因为他们没有掌握专门某一领域知识和技能,不知道找什么样对口的专业,只能是在广泛的知识学习面中随便挑一个领域。其次,我国在工商管理的教育事业方面发展得非常迅速,以前工商管理的学生数量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但是如今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也就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改善。如今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基础层进行工作,而学校总是想培养“高级”的人才,显然是不符合现实情况的。许多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上的培养没有什么特色,大多数学生在专业素质方面都是差不多的,连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如出一辙,没有什么创新性,想问题、做事情都是从常规角度出发,与其他学生比较起来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样下去,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会陷入困境。
二、工商管理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模式的重要性
工商管理方面的教学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就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并且寻求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首先,工商管理方面的教学手段改革和寻求创新模式,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因为受到以前的教育制度的束缚,许多学校的整体实力不高,在教育市场里面临各种挑战和威胁。再加上教学手段的落后和教学模式的陈旧,从而使得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方面的建设一直得不到加强[2]。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发生了变化,学校只有找到合适的教学手段,创新工商管理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标准样式,才可以培育出具有高水平的人才,从而在激烈的竞争里脱颖而出。其次,不管是高等院校还是职业学校,它们跟社会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学校开展工商管理方面的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模式的创新,主要是为了迎合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要和要求,培育出的人才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以及基础管理层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的需要。最后,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并且对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提高该专业的学生在竞争方面的实力。企业在不断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也是在不断提高对工商管理的人才的标准。学校只有改进教学手段,寻求更加创新的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更好地在管理岗位上发挥作用,才可以在竞争进入岗位时获得胜利,并且在岗位上得到重视。
三、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手段上的改革
(一)工商管理专业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的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在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基础上要尽量宽广,以使用各种各样企业的要求以及不同种类工作岗位的需要[3]。工商管理专业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学生在实践上实际运用的能力。这就需要学校不再仅仅使用以前的教学手段,也就是把教学材料上的内容板书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又转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教学手段需要进行改革,首先从多媒体教学出发。多媒体作为教学领域新兴的一种手段,获得的效果比较好,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
工商管理的老师和学生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从一个更加新颖的角度去认识工商管理,从而增强教学的效率。许多学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理论课程安排上都减少了课程时间,而在这种理论课程时间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老师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就可以大大减少板书的时间,改变以前总是老师一边板书,学生一边抄笔记的情况,给老师留下更加充裕的时间去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和研究。在工商管理方面的课程内容上,不管是理论知识、技术还是教学所用到的例子,更新变化都十分迅速,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老师可以及时收集工商管理方面的最新资料和例子加入到教学课件中,每一次课程教学之后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非常方便而且富有成效。
(二)工商管理专业在双语教学手段上的改革
各个学校要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手段上进行有效的改革,可以加强双语教学手段的应用。为了符合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要求,教育要不断向着现代化的步伐前进,我国教育部门逐渐在公共课程和各种专业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的教学手段。我国各个学校开始在各个专业中使用双语教学手段,而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世界上受到经济一体化波及的领域,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展,就需要进行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外国在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论经验相比较,我国的经验明显不足。我国学校如今开设的许多工商管理课程中使用的理论知识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外国,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引用和借鉴外国的著名案例和成熟的教学材料。因此,为了与国际接上轨道,进一步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就需要进行双语教学。
在汉语-英语的教学中,工商管理专业需要以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具体特征和专业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能力来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英语水平不是很高的班级[4],老师就可以在开始阶段多使用中文,尤其是在专业学习的时候。对于英语水平比较高的班级,老师可以尽量多用英语进行教学,在专业学习活动中教给学生专业英语,对学生在英语水平上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各个班级,老师都能够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来改变教学计划,根据年级的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内容也从简单变得越来越难。对于低年级的工商管理学生来说,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随着年级的升高,英语所占的比例也会逐渐增大。比起那些不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而对所有班级都采用相同层次的双语教学,以及在低年级采用简单的双语教学,而在高年级一下子增加了难度,这些情况都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工商管理专业创立创新模式的有效策略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的创新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首先需要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需要以社会的需要和要求作为指导的方向,各个学校联系自己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特点,确立最适合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培养模式。各个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都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而学校如何培养学生才能够使其在市场上能够脱颖而出,就需要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人才。所以,各个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划分,针对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或者是一种前景较好的企业,培养学生在该方面的管理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在工商管理工作中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且提高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除此之外,各个学校需要从市场出发,整理和调整公共课程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内容和比例。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公共课中,供给学生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应该增加一些关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生规划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至于工商管理的专业课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关于工商管理方面人力资源、市场等课程,从而提高学生在具体的专业技能上的水平。学校还可以增加处于工商管理领域中比较先进的理论课程,以及工商管理的实际作战课程。学校可以安排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到学校来给学生做工商管理方面的系列讲座,或者请其他学校的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和研究学者来给学生讲课,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我国目前在工商管理方面的专业建设方面,过于注重学生的共同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连回答问题的答案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需要提高学生个耳光方面的素质,才能够在今后的就业竞争和工作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提高思想道德、法律法则、自然科学、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素质,以及对工商管理职业的了解情况和适应能力,在这些素质当中,职业方面的素质是最重要的部分。而学生在职业方面的素质却是我国教育中长久以来都不被重视的地方。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就需要突出职业方面的规划对学生的重要性,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进行更好地长远而全面的计划。这主要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在最开始的阶段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并且确定需要达到这个目标所需要努力学习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从而制定具体的计划;在接下来的阶段就需要引导学生确定自己职业的分析,明确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然后选择与之相关的学习课程和考试证书,最后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到相关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寻求合适的职位,使得自己在专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能够跟该职位相匹配。其次,各个学校还要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和平台,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实践环节,建立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可以让学生到更好的单位去实习,而且还能够让他们做更重要的工作内容,而不是只做简单而基础的工作。
我国的各个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许多中坚力量。工商管理专业是各个学校非常热门的专业,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是大多数学校在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时,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显著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学校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并且在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上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做出全新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张慧敏.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探析[J],经济师,2011(8):27-128.
[2]郑葵,陈江波,刘畅.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民办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办学构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3):64-65.
[3]陈平璋.民办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299-230.
3.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探讨
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减轻学生负担是我国小学科学教学面临的紧迫任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随着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逐步展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对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是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教学方法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方法是教授者与学习者根据教学论原理和法则所规定的操作顺序,使教学内容合乎教育目标,并使教学成果显著。它有七个方面的特征:①教学方法是学生认识活动的一定运动形式;②教学方法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它揭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并以此来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可分割性;③教学方法是师生之间交流信息的一种方式;④教学方法是控制学生认识活动的一种方式;⑤教学方法以师生交流的若干方式为特征;⑥教学方法是刺激和形成学生认知动机的一种方式;⑦教学方法可以作为检查学习效率的方式。
二、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其局限性
1.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法
中国中小学生往往应试能力强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主要原因就是我国中小学长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有如下特征:①信息传递单向性。主要教学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信息传递途径是单向的。②偏向于死记硬背。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偏重死记硬背。③实验探究机会少。“填鸭式”教学法不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往往造成学生学业成绩好,但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填鸭式”教学法的局限性是:①重教法轻学法;②过分强调语言传授;③忽视实验探究环节;④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2.小学科学具体的教学手段
(1)写板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目前很多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板书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记笔记以追循教师传递知识信息的思路。更有的学生竟逐字逐句地抄板书。因此,写板书成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2)教师备课只备教材。小学科学强调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对课外拓展几乎不作要求。其实学生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现象,应当利用这些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知识和规律能力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3)轻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计划普遍是理论课时,几乎无实践课程环节。它体现出来的思想是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轻实验和探究能力的养成。甚至不少人认为,小学科学课是副课,学生只要背下来就行,根本不需要实验和探索环节。因此,不少学生只会考试,不会实验,不适应生活。
(4)成绩评定方式单一。小学科学许多题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以教师个人的观点作为评分标准并不科学。此外,仅靠考试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也是不充分的。目前,小学科学通行的是期末考试学生临时背一二页提纲。
(5)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运用不广泛。现在不少学校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从整体上看,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不够、运用还不广泛。关键是懂设备的不懂教学,懂教学的不懂设备,许多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使用停留在最低层面上,远未发挥这些设备的先进功能。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时普遍存在下列问题:首先,它没有保证学生实际摄取信息量的同步增长;其次,因为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节省了教学时间,节省的教学时间用来自习或做别的事情;再次,电子课件的编辑制作及对所购买教学课件没有很好组合消化。
三、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具体措施
从以上分析看,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很不利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已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1.广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法改革意识
教育思想和观念应渗透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作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学实践活动。所以,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要服从于“教给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素质”的需要,要体现把培养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2.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应用范围很广,讲授课、习题课、讨论课、答疑课、各类实验探究课等均可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有以下特征:①信息传递的双向性。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提倡互问互答和即时回答。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索取知识。②教学相长。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教师既当先生也当学生,通过接受反馈信息,教师不但能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判断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是否正确和适宜。其二,是学生既当学生又当先生,通向老师或其他学生提问、讲解等方式,更能深刻理解所学到的知识。③重视能力教育。
3.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大大增加讲授效率,而且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形象生动,信息量大。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努力改变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增加教师单位时间传递的信息量。
在构建现代化教学手段新体系时,首先要立足大胆质疑,激发探究热情,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其次要注重培养参与意识,注重探究过程,构建教学方法新体系;再次要注重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改革传统的成绩考核方法
在成绩考核上,可根据小学科学学习内容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卷、闭卷、课堂问答、小论文、小作品、小制作都有其特殊功能,能检查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考试应考知识,又考能力;既考理解,又考应用;既考分析,又考综合。防止重记忆、轻理解,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5.注重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老师提出课题,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规律。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由于受传统文化、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仍将起重要的作用。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达到目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只要教师尽可能多地在教学中适时引入启发式教学,坚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者简介:
4.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 篇四
开展教学模式、方法、手段 改革的典型案例及立项、研究材料
一、教学模式
平面广告设计在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列入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如何让学生的广告设计作品走向成熟或趋于成熟,接近于专业广告公司的要求,成了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广告业是一个实战性很强的行业,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对广告设计的理解从比较幼稚走向成熟,使他们对客户、对市场有深入的理解。
广告设计教研室以实践导向的“项目工作室制”的课程规划思路“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在于着眼社会实际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实践课程、加强产学合作,在提升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推行项目工作室运营模式,一来可拓宽就业渠道,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行业岗位需求点,二来也让学生切身体会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行业管理模式,为更好地适应规范化公司管理服务。它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创造力和项目执行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就业、创业能力。故项目工作室应从职业岗位的实际能力出发, 对培养目标、培养规划、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等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改革,真正做到为社会而学习、为就业而服务。
二、教学方法
将“项目化教学”引入到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去。他们的这种尝试,也正是我们院校目前所要进行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那么什么是“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主线,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设计项目有机地贯穿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是老师与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程来展开的。教师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项目执行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为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项目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锻炼了学生发 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设计作品才可能走向成熟和完善。他们才有可能把自己置身于广告“战场”,才能做到真正与行业接轨。
学生在云谷参加淘宝大学的培训活动
最简单、直接、方便有效的项目化教学,就是将广告设计类的比赛,引入到平面广告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去。“案例教学法”“脑力激荡法”“问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都可以借鉴过来,结合艺术类课程的性质,加以改革创新。
三、教学手段
广告设计教学手段的改革首先就是体现在增强教学中的实践和实验性, 从根本上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 这句话也可以应用在广 告教学中, 市场是检验广告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广告教学的标准, 所以在广告教学中引人市场观念和营销理论是必然的广告教学应借鉴和学习国外的设计教育体系, 既是专业素质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方式, 培养的人才既有高度又能符合市场人才的需要如何开展实践和实验性教学。首先我们将课题案例放于与实际环境相同或相近的市场条件中, 分析广告实施的目标、资讯条件和程序, 结合相关现实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解同行或同类产品的推广特点, 找到设计的方法和规律, 从而获得有效的思维和创新途径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信息和解决途径, 不能单一依靠视觉构想去完成课题学生通过市场调研、商品比对、客户访问、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 充分了解广告对象, 获得深人的信息来创意。其次, 组织学生进行脑力激荡、运用模拟提案、小组讨论等设计实验形式让每位学生参与, 不断地从方案的提炼、完善和更新中体会设计的论证过程, 从而获得科学的创作态度和方法最终, 还要将设计成果放到现实环境中去评侧, 比如完成酒品的推广广告。就将广告样品放到销售环境中分析设计得失, 获得一手的反馈信息资料这样的实践活动才真正实现了广告设计教学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四、改革的典型案例
在广告设计及包装设计及CI设计实践课程中,将真实的案例引到课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20010级的学生设计作品受到了企业的好评,作品如下:
1、学校校庆海报设计
2、校庆网页设计
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1 篇五
六年三班李连华
全面落实我校构建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结合我班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出符合我班的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实施“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1.第一步:独学,教师导学;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2.第二步:对学、群学,教师参与;
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教师激励;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教师引领;
5.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教师测评;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我班这种模式基本形成,现在是发展阶段,有些细节需要落实实施。
二、落实好班级文化建设。
1.制定班规、口号等
2.美化班级环境
3.搞好小组评比活动
4.提高班级各科成绩。
三、抓好我班的小组建设
高效课堂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活动的,小组合作既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又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抓手,所以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课改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保证课改活动顺利有效进行,一定要抓好小组建设。
1.科学分组,合理排座。
2.明确组内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共建和谐小组。
3.建立评价机制,调动组员积极性,逐步培养集体荣誉感。
4.加强反思与培训,以总结促整改,以整改促提高。
5.关注学困生,建设小组内帮扶工作,不是每个同学掉队。
6.加强小组文化建设。
7.对小组长实行动态管理,加强交流学习,带动整体进步。
6.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 篇六
为认真落实县教育局有关工作安排,根据镇教研室的统一部署,结合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方案的安排,扎实“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提高我校教师的素养,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达到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的,我校决定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特制定并实施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构建五步教学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把研究型学习引进我校数学教学,教学将从单纯的接受转向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必然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善,促进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为学生独立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
1.以现实的情景为载体,突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进行“实践与综合应用”,解决简单的问题。2.以研究性情景为载体,体会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培养思维品质。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因而,在活动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充满思考、研讨的氛围,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验证、归纳、类比、反思等活动,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建构和“再创造”,经历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以调查的情景为载体,强化数学教学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数学调查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主动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活动过程,根据调查统计得来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分析、思考,在数据面前思想得到净化、意识得到升华,行为得到规范,使实践活动发挥育人的功能。
三、“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框架与操作流程 五步教学法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中按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其相应的教学程序为“激情导导入——尝试探究——展示反馈——合作交流——演练达标”五个环节。操作流程
(1)激情导入。在学习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应创设认知需要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必然需求,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①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②通过学生观察、探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③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产生问题。
(2)尝试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①让学生自己确定方法。如探索“长方形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工具和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选方法:
②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
③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
④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
⑤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
(3)展示反馈。以科学的方法探究新知,获取新知,并巩固内化,这是四步教学法学习的重要目标。
(4)合作交流。同学间交流,互动提高。
(5)演练达标。指导学生自己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进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伸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研究”能力。这样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合优化。
2.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的推进情况
(1)构建“五步教学法”的内容、目标。
(2)构建“五步教学法”的组织形式。我们注重活动课的组织形式,积极贯彻“以趣导入”、“自主操作”、“感悟交流”的组织原则。
(3)构建“五步教学法”的重要手段。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的参与、培训和提高作为研究推进的重要问题予以足够重视。
(二)设计研究型学习活动,提高探究型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既要考虑探究过程的展开,又要考虑学习的效益,注意提高教学的实效。
(三)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有助于保证研究型教学顺利进行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良好学习习惯。
(四)注意不断积累经验,注意研究型学习过程的适时调控
五、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管理,确保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顺利的开展,经校委会研究决定,成立数学课堂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领导小组 组
长:施辉章 副组长:王峰 成员:明安营 杜兆兰
张纪国
六、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启动,宣传发动
2、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四月份:
1、教师试讲
2、教师研究讨论交流,修改,再次试讲 五月份:
1、教师反思,论文,案例评选
2、开展优质课竞赛,说课比赛 六月份:
1、汇报展示课
7.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 篇七
我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名艺术类专业美术课教师, 我所教授的是平面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程。平面设计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成立的比较晚, 而高职类的院校发展的就更加缓慢。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自己独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经验, 都是借鉴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 艺术类考生逐年增加, 平面设计专业也成了热门专业。但以我们学校为例, 不完善的教学体系和以本科院校为标准的教学模式却影响了高职院校发展的步伐,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真正的教学关系, 把教学体现在表层含义上, 忽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 照搬照抄教学大纲, 使学生在就业中缺少了竞争性。
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的关系
1、教学的概念
提到教学就让我想到作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分不开。在中国历史上, 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如同父子, 对此西方人很不理解。金斯伯格指出在中国教师是权威, 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 教师应该是学识渊博者。但是教学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而是对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加以综合的互动过程。 (Watkins, D.a.2000) 我认为大学教育是博雅教育 (魏善春, 2009) 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以讲授的形式传达给学生, 通过教学技巧、方法、实践等使学生可以理解、吸收, 最后达到可以运用的目的。我始终认为教学不应该只是课堂教学, 还应该包括实践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课教学中需要思考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指导学生实践教学。
2、学习的概念
我认为学习就是吸收接纳的过程。大学学习是自主的学习, 专业的学习, 创造性的学习和全面提升完善的学习。 (王岩松、王宏哲, 2008) 是增长知识, 增强技能, 是思考、实践应用、再创造的过程。通过教师的教, 使学生花费更少的时间, 学到更多知识, 并可以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
3、教学和学习的关系
我始终认为教学与学习两者是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的。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 从本质讲是一种“认知活动”。作为教师来讲授过程是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而作为学生来讲, 知识是重要的, 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 (盛玉奎, 2012)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 我常常会反思教学与学习的关系。作为教师, 我们的教学已经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 而是更多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也不再是如何布置作业, 让学生去完成, 而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三、美术课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根据对以往美术课的教学经验的研究, 使我深刻的意识到美术课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急需要改革创新。《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指出, “教师和学生之间确立的强有力关系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 1996) 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理解。
1、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
过去美术课程的设计在教学模式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美术课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过于追求“大”和“全”, 重视理论性, 缺乏实践性, 始终走高等教育教学套路, 不能完全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特色。课堂枯燥、封闭, 理论与实践脱轨,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本身就比较缺乏能力和实践经验, 课程以填鸭式的方法在传授给学生, 理论性强不容易被学生理解, 没有实践经验, 教学变成了“纸上谈兵”。由不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缺乏技能应用能力, 整体专业水平低, 在就业过程中不符合用人单位对设计人才的要求, 使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2、现在教学模式的改变
通过对美术教学的不断反思, 使我认识到要想使教与学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保持一致, 就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导师、意义构建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和查询者、学生的学习顾问、研究者和学习者等。 (钟志贤, 2003)
(1) 更具有实用性的基础理论课程
设计出符合高职院校美术课教学特点, 具有实用性的理论课程。这一课程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 减少理论教学, 重视实践运用。打破以往照搬照抄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根本出发, 督促教师再学习, 加强实践能力的提高, 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数字技术, 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步伐。使教师能够真正意识到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针对所学专业开展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实习基地等模式, 真正做到与市场需求接轨。
(2) 对过去美术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欣赏优秀图片、经典广告等。在教学中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引进校企合作项目作为课堂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积极性, 使学生从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
(3) 美术课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教师教学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只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才能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使教师成为行业的领军人, 教学与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共同发展。
3、对未来平面设计专业发展的愿景
(1) “在传授人类积累的关于自身和自然的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 教师将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 始终起主导作用”。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 1996) 学校应给教师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提升教师学历, 组织更多的教师培训, 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多能型人才转变。
(2) 对美术课教学有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 应更具备组织教学、实践创新、团队管理的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
(3) 建立实训基地园区, 使学习、实践、就业一体化教学。培养真正地应用型人才。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指导, 使学生可以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四、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评价
通过不断学习和教学经验总结, 改进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 从过去的讲述式教学转变为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取得了显著效果。
1、教学方法的改变
(1) 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 提升了教学效果
我在进行平面设计美术课教学时采用多种途径的教学资源, 例如:网站、多媒体课件、设计案例、作品案例、作品赏析、电子教案、阅读资料等, 建立局域网络, 实现资源共享, 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2)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课程学时, 以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演练, 例如:为学院制作岗位大练兵宣传板, 技能大赛宣传海报, 设计餐饮包装, 企业标识等, 通过训练, 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
(3) 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开设更多的专业性课程, 如丝网印刷、包装设计、版式设计、网页设计等, 扩宽了学生就业方向;以流程教学、案例教学、观摩示范教学等方法,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 提高了学生专业水平。
2、教学评价的改变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 教学评价是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张立华, 2006) 在教学评价上, 改变以往考试传统模式, 鼓励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增大平时作业的分值, 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及设计思路创新能力。把出勤、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增加到评价中去。鼓励学生设计作品参加比赛或在实训中被企业采纳, 给予适当加分。在学生评价中采取多名专业教师与校企合作教师共同评价, 给学生更为公平公正的评价。
综上所述, 对高职平面设计专业美术课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研究推动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真正的提高教师能力与水平, 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1]Watkins, D.A. (2000) .Learning and Teaching:a cross-culturalperspective.School leadership&Management, 20 (2) , 161-173
[2]魏善春, 博雅教育视野下对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09年第9期69-70
[3]王岩松、王宏哲, 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浅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08年第3卷, 第3期
[4]盛玉奎, 关于大学本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育改革, 2012年第3期下107-108
[5][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138, 3
[6]钟志贤, 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年412-415
8.多元化教学改革的几个手段和步骤 篇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探索成果。如何在这个经济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中,展示真理的光辉,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客观性和指导意义,是每一个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老师所热切关注的问题。本人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提出一些具体的思考和建议,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工作,以期在学生中间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注重理论授课,扎实理论功底
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开设的历史来看,它曾经经历了辉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控制,理论的力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深,出现了普遍高度重视进而广泛开设的热潮。其结果就是大大挤压了其他专业课程的开设和正常的建设。但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热潮也带来了一批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多以报刊、杂志及研讨会等形式反映出来,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对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的开设已经提出了强烈的时代要求,那就是这门课程如何在开设的同时具备与时代接轨的包容力。这就对这门课程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要遵循一定的原理,又要契合时代步伐。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的教材却迟迟未能做有效的增补和修改。我们在理论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还没有完全在教学中得以具体体现。有鉴于此,新教材的编制和使用从某种方面来说,极大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就是把政治经济学合并了进去,这种合并一方面大大精简了原有课程的重复问题,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另一方面它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如何进一步扎实理论功底,把理论课这一本质特征抓住,不断的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改革。
进行理论教学是多元化教学中的关键一环。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影响,不得不承认,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中存在着理论功底不够扎实,阅读面不够广泛,知识容量相对较少的现象。甚至有的学校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由以前的重视这门课程转而变成轻视,出现随便由其他非此类专业老师授课的情况。这样做的结果之一就是理论授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第二种情况就是由于教材改革进程的缓慢,导致一些老教师几十年用一本教案,上课了无生机,照本宣科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建设。
那么如何做好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作为思政课老师,应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一,应精读马列原著,对相关科研成果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广博的知识,辩证、睿智的思维方式和深厚的哲学理论功底,是一个从事哲学教育的教师所必备的素质之一。读原著,坚持读原著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的一门必修课程。如果原著知识贫乏,上课必然缺少力度,不具备说服力。原著的阅读也可以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但要求教师要读原著,研究原著,也应该把这一面进行扩大,引导学生进行选读原著来配合教学。第二,哲学理论知识是全面的,理论基础也应该多方面扩展。哲学是各门具体学科的基础,学习哲学,懂哲学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本专业课的理论功底,而且要阅读面广泛,积极进行其他人文素质课程的阅读和认知。比如对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阅读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的进行,使得学生和教师达到互相体会、交流和融合的态势。第三,能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解释原理本身和应用价值。对于理工类院校学生而言,他们毕业后一般不会从事思政类教学工作,而且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也使得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一些深奥的哲学原理作出浅显的易为人接受的解释。这点应该跟文科类学生的教学大纲制订有明显区别。最后,扎实理论功底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科研方面的研究和探讨。科研成果的取得一般是本课程或者某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继而形成一个成果,如果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去,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达到拓展教学方式的目的。
二、还原哲学本性,促进教学手段多元化
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追问的问题。首先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从智慧的角度而言,古人的智慧和我们的智慧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甚至从某种方面来说,古人的智慧远远高于我们。这种智慧就是对人生的理解和关注,也是哲学所能够体现的最高思想。从这个方面而言,学习哲学不仅仅是接受抽象的哲学知识,更应使人产生一种获取智慧并且穷究宇宙、人生终极意义的渴望。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编写只注重传授结论性、条文性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哲学本身的“启迪智慧”的功能。这样的教学不仅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背离了哲学的本性。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这是奠定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一步。如何引导他们在这一步走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哲学所体现的智慧,而不是教条式的语言。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既不能按传统哲学习惯以外在教化的方式、空洞无力的说教影响学生,或是以占主导地位的阶级意识和意识形态的“政治理论”规范学生,也不能单纯地以抽象的、结论式的“哲学知识”灌输学生,而必须把传授知识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启迪其智慧结合起来,最好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思索,以思想的深刻性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这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关键。当然,这就需要让他们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唤起他们对智慧的热爱和对自己人生的关注。
对于哲学的热爱不是仅仅靠构成哲学的原理就能被唤起,它还需要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自身的体悟。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对于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主体性弱化的学生来说,教师对问题的选择、课堂的策划甚至教学主动权的掌握都非常重要。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应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在课堂上争取使学生能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对困惑发表建议。教师则根据相关的知识,将学生的问题融入其中,并通过条理的分析、深入浅出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而且可以解决其思想深处的疑惑、偏见与冷漠,也许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学会了思考并体悟到思考给人带来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热爱。思政专业哲学类课程的设置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赋予了这一课程更重要的任务,即通过讲授这门课程,要给予学生思考哲学问题的更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更高远的思想境界。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代社会所带来的问题在这一代学生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那就是更加突出主体性,更为自我,随之而来的就更容易自私和冷漠。针对这种情况,如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也用一般课程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学生产生哲学知识不如其他学科知识有用的印象,从而失去对哲学课的学习兴趣,反映到生活上也将造成十分消极的影响。因此,担任思政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师如何以自己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思想的深刻性和睿智性激发学生追寻哲学问题的渴望,从而真正体现出哲学是智慧之学的魅力,显得更为重要。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就是传播、转述、宣传。事实上,大学思政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创造性洞察力的启发者和分析性思维的培养者。促进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才能使得这一传统看法得以改变,那就是积极探索完善教学模式。有以下教学方式的实践可以作为参考。第一,进行相关知识的主题演讲,分组讨论提交发言。演讲是第一步,要有充足的准备,比如课本中关于理想这一章,如果单纯的去讲理想,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换由学生去讲,就能够延伸他们的视线,引起他们热爱生活的愿望和动力。努力营造有激情的发言氛围,再组织演讲后的分组讨论发言,其实就是一个感性回归理性的过程,从这个方面而言,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照本宣科效果好很多;第二、引导学生读一本好书,谈心得体会。大学期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去读一本哲学著作,然后在课堂上留出时间给他们讨论发言。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如果每一个学生能够读一本书,介绍一本书的内容、心得和体会,实际上就是每个学生都增加了读这本书的机会。哲学的智慧是普遍的,任何哲学著作总与一般的哲学原理相关。读一本书,学习一本书,就是一个教学模式的独特尝试。第三,进行户外实践,了解经济运行规律。在授课过程中,教材里的经济理论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加以解决。什么是价值规律,什么是供求平衡,单纯的书本讲授很难胜任,这就需要给学生以时间进行调查报告式的研究。最后,增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信仰。科学共产主义这块,应侧重放在实践教学上,而不是照本宣科,比如理想的树立及其实现的方式,放在实践讨论的环节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教师根据这些指导学生实事求是,把间接知识和实际知识相结合,达到教学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三、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哲学教学方法改进的中介。在多媒体、网络化已成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基本标志的今天,最鼓舞人心的事就是在各门课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与计算机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有可能在虚拟和现实问题上给学生更宽广的视野和更多、更深刻的启迪。多媒体的引入,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解决了一大堆难题。多媒体课件的引入既节约时间,又形象、直观,不但减轻了学生负担,而且从讲义的材料补充和阐述原理方面的文字资料来说,它充当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次,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增大知识量、信息量,而且从视觉、听觉上以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角色的转换。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特殊性,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哲学理论的叙述中,穿插适当的视频、图像资料,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对该问题的理解。尤其是由于多媒体改变了时空关系,进而也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使教与学的交互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教学真正发生了革命性的历史变革。
另外一个教学手段就是网络平台的应用。它是配合多媒体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网络不仅能够提供资源,而且可以多方面的跟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比如创建BBS或者教师个人主页,讨论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非常有利于本门课程的开展和建设。网络平台的运用和实际效用发挥,充分借助了资源库的巨大优势,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有效而及时的回答和解决,也为师生的感情交流搭起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平台的运用也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要与学科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艺术相结合,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如果大家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模式,交流就会产生隔阂。还有网络上一些学生的不负责任的评论,也会对一些课程改革造成冲击和影响。所以针对这些,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哲学课的语言首先要准确、富于哲理。对于抽象、深奥的哲学道理的理解更多的需要借助理逻辑思维,不可因为使用了多媒体而喧宾夺主。二是不要误以为单纯地使用了多媒体就是改进了教学方法,革新了教学手段,而是要敢于尝试多媒体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三是网络平台的创建要持之以恒,及时回复同学们的发言,有力的保障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不流于形式,半途而废。
当然,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讲授艺术,如果脱离了教学艺术,教师仅仅扮演敲击电脑键盘的工具角色,虽然集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屏幕代替了单调的粉笔加黑板,但学生的感觉会比电视教学的感觉还要差。可想而知,失去“教师”真正作用的教学以及失去“课堂”本来意义上的“教室”,最终也将失去多媒体本来具有的积极意义。
四、破除传统观念,变革考试方式
长期以来,在大学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考试方式都是非常传统的方式。当然,考试作为教学运行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验教与学的主要手段,更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指挥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考试方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是,传统的考试理念主要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结果是教师没有教学动力,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背”知识应付考试成了学生学习的直接目的。这种考试观念不仅严重背离了教学的最初宗旨,而且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造成了很多学生平时不学习,但考试依然能拿到高分的奇怪现象。严格来说,这种现象不应该在大学考试中出现。应该看到,考试只是一种教学上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造就成智慧聪明之人,让学生能够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观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懂得我们国家经济运行的规律及其表现,增强社会主义情感。因此,考试应侧重于这一目的的实现。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认识到考试,是学生展示智慧和运用智慧的过程,是发挥智慧能量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收获智慧的过程。那么考试这个过程就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带来激情。而这样的考试就对考试内容的变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一,明确考试目的。考试并非只是简单地测试知识,它主要是测试分析能力,测试创造性地利用所学到的信息的能力,以及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考试试题应以理解和运用为主,建立在考查学生掌握哲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出一份好的试卷。试卷的问题要鼓励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样,学生就会以考试促进学习,把考试真正看作是展示自身聪明才智的机会。第三,变革考试形式。在一般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大多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并附有标准答案。这种形式单一化、答案标准化的机械考试,只能使学生盲目地记忆现成的原理或者结论,教条地回答问题,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限制了思维空间,从根本上也背离了哲学的本性。哲学本身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有反思、批判的精神,有创新的意识和辩证的智慧。如果学生在考试中得不到真正哲学思维的锻炼和展示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总结,高校也就无法做到培养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考试形式必须灵活多样,比如闭卷或开卷的课堂考试、查阅资料的论文写作、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汇报等等。第四,变革计分形式。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是百分制,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考试成绩仍然在分数计算中占有大部分比重。但是如果要采取多种模式教学,实现教学效果的多样化,突出实践教学和思维培养等特点,就需要同等量化考核。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没有必要遵循这样一个三七开的计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实践或者平时表现,还可以采取灵活的计分方式,比如四六分、五五分,突出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这样做的目的,鼓励学生不死记硬背,平时积极参与到课程的讲授过程当中,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考试结果。
9.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 篇九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改革我校教学结构,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切实推进我笑得新课改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理念下,紧紧围绕教育部门的工作目标,加强教学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学习和领会新的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尽可能的得到较大的发展。
2、按照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制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获取新知识、收集及处理信息能力。
3、加强学科整合,促进综合学科的联系和沟通,设置综合实践或发动课程,形成新型的课程体系。
4、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制订骨干、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计划,引导教师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从而培养一支敬业、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5、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实行自主式、合作式和探究式教学方式,科学运用讲授式教学方式。改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自主、合作、创新。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合作是一种开放的交流。所谓创新就意味着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总是试着无能为力改变,所以创新、探究和发展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6、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建构起体现新课程理念、适合学校实际的、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多练精讲”课堂教学模式
三、实施过程
(一)学习理论、转变观念、走进新课程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有关课改的文件及资料,认真学习上级教育主管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教师都按照课改的总目标,主体任务,确定课改的理念与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观念。
2、进行师资培训、让教师能把握新课程的改革思路,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选派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改革培训学习,组织学校全体老师到新课改样板学校学习、交流。
(二)顺应新课改潮流,积极主动实施。
1、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课程标准的改革思路,所有课改年级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改革教学,学校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水平。
2、顺应新课程,改革评价标准,学校领导加强随堂听课力度,推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新课表的落实。
(三)加强组织领导
1、组成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组长:杨志道
成员:姚远刚
尹 军
张朦予
杨治顺
袁 荣 各年级组长
2、组成以副校长为主的新课程实施督查小组。组
长:姚远刚
副组长:张朦予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4年2月—3月初)
1、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制订课改实施方案。
2、进行课改动员,学习课改文件精神及相关资料。
3、课改教师培训学习。(教导处带头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经验、模式等)
(二)新课改实施阶段(2014年3月中旬—2014年五月下旬)
1、建立新课改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以班级、校园为住,全体教师动员起来,打造一个“推进新课改潮流文化”的校园。
2、课改小组的建设及教师“代言人”的培养: 课改小组的建设是课改实施环节的关键,它的成功直接影响班级课改的成功与失败。借鉴学习经验从以下入手:
(1)、利用大约1个月的时间组建、培训班级课改小组长的分工、分配。
(2)、班级小组的人数确定(4—6人)由班级人数多少来确定。(3)、小组成员的搭配:小组长要组的中间;小组长成员搭配均 匀(上、中、下)结对子形式;性别、性格的搭配。小组长人员的确定和培训:教师的代言人(小组长);明确小组长的任务、职责、组织问题的讨论、形成共识、再由代表发言;组长必须完成导学案、自主完成
3、认真落实导学案,通过集体备课形成比较规范、实用的导学案,并研究导学案在课堂运用的方法和策略。
4、开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借鉴河西小学的“六环三学”教学模式。
5、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教改交流会、观看教学录像集体备课,认真开展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优质课等课堂教学活动,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听课、评课机会。团结合作,互帮互进,学校以年轻教师为主一起分析研究新的课改标准,帮助年长教师感困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创建一个和谐的新科改推进氛围校园。组织专题讨论会,有意识的让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教师做好发言准备,从而使大家受益。达到带动探索新教学模式活动的全面开展,带动全体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的效果。
6、注重教师的培训学习工作。培训采取互动式,讲授与研讨、教学观摩、导学案设计等有机结合,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教育教学的能力已先进带后进、以年青带年长,最终达到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目的。
(三)新课改总结阶段(2014年6月—7月)
学校在新课改实施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重点查找改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成立问题攻关小组,提出改进措施,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总结出切合水宽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新课改教育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迎接上级领导的合格验收。
(四)开发校本课程,办出学校特色
我校是县城边缘学校,在课改中要根据实际开发出具有本乡校园特色的新课堂教学模式。
(五)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保障措施
(1)、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的教研制度。把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研究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效的的方法,让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新课改教学中来,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理论及方法。(2)、制订激励政策。要建立鼓励参与课程改革的表彰奖励政策,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彰奖励在课改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3)、积极做好新课改推进的舆论宣传工作。向社会和家长宣传新课改的特点和意义,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的意见,积极改进和完善新科改教育教学中的环节,使新课程改革在学校、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六)、具体工作安排
各年级各科教师案要求进行新课改研讨课实施。实施安排见:《水宽小学新课改教学研讨安排表》
水宽小学教科室
10.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 篇十
机械加工技术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改革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制定本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假如把学校比作工厂,那么毕业生就是学校生产的产品,产品的质量、合格与否由用户检验,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以竞争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厂企业,录用中职毕业生后希望他们的成长周期尽量缩短,以提高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学生能否适应这种要求,能否尽快地熟悉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与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直接相关。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的困境,必须结合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为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和岗位(群),突显学生能力培养,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根据教学现状我们觉得开展“一体化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需要,是发挥中职学校课程资源优势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了“在机械加工专业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课题,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习方式和评价体系发生根本改变,实现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目标任务。
所谓“一体化”教学法,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法是复合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应结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巡回指导法,提问法及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等。
“一体化”教学法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二是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注重感知、操作,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学习阶段 只有学习,才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育人理念,专业组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和各类专业进修。
1、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组织专家来校作有关讲座和报告。
2、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到网上收集课题和课件,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自学为主。
3、进行校内、外交流探讨活动。教师与教师之间,专业组与专业组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相互探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4、进行各项专业技能学习
加强教师技能学习可利用校园网资源进行组内学习,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到相关学校进行取经学习,还可到国外进行培训等。
二、准备、试点、探索阶段
1、专业负责人要做好本专业教学指导和支持服务的整体方案。
2、相关人员要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建设好实训场所。
3、教研组长要做好本课程教学指导整体方案,编制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辅导资料等,编制课程教学实施细则(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4、做好课程教学活动安排(师资培训 教研活动),做好本课程资源建设(教材、教参、课件等)。任课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授课。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试题库,6、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任课教师要既能上理论又能实践操作,要求人人都能成为“双师型”教师。
在作好上述准备的基础上进行试点探索。
三、“一体化”教学法实施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认为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首先建立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然后是培养“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我校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1、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
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牵扯面很广,决不是几个人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通力协作,才能将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一方面,一体化教学的阻力主要来自教师长期以来养成的教学习惯。另外,学生本身对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十分关键的。为此,在教师层面,我校首先展开一体化教学的座谈会、研讨会。充分认识到职校教学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有活力。改革怎么改?一体化教学是方向。通过研讨,教师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把一体化教学提高到关系学校和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对待。教师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理念,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层面,在思想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通过就业形式教育,企业信息反馈,历届毕业生的具体实例,使学生明白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而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2、创建适合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使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校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综合实训场所,把车工、数控、钳工、焊工均建设成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
3、培养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实施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训还是割裂的。“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我校采取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学校采取优化师资配置,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师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去,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让教师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同时也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把教师分成多个子模块组,要求教师首先做到模块式“一体化”。合理安排模块教师的搭配。原则上是师傅型教师+理论教师或业务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另外,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技能。随着进一步深入推进一体化教学,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还在加大。
4、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校本教材。
过去,职校所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校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决定从根本上扭转理论与实习脱节的现象,开展一体化教学。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定位,编写适合职业中学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
5、实施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单靠先进的设备和教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校非常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形成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推进一体化教学。具体的措施有:
(1)推行项目教学
聘请专家到我校进行项目教学指导,对专业教师开展项目教学培训,促使老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2)利用案例教学
要求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等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好案例的呈现方法,强调呈现案例时的注意问题而呈现案例;师生共同讨论案例;指导学生写好案例报告;教师设计评价表册与测试题目等步骤进行分析论证,运用典型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案例教学法在全校各专业得到广泛使用。
(3)扎实开展场景教学
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专业技能指导,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岗位实际运用能力。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场景教学,使教学内容具体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运用好模拟教学
利用仿真软件为专业课程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训学习环境,采用模拟教学,让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学习实训,进行多次训练设计过关后,才进行实际操作。通过模拟教学,让学生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敬业精神。
(5)实施岗位教学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岗位教学,按照工位定岗定员,按照企业上班进行“三班倒”,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适应岗位、选择岗位,从而为提高“一专多能”的学习兴趣,抓住就业机会。
学校将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各专业培养计划和培训计划,实行“订单”培养;加强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实训校本教材;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利用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能力,企业用人情况检验学生职业能力,从而围绕市场需求办学,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培养一大批综合素质好、实践动手能力强,就业有优势的毕业生。
四、总结改进阶段
1、加强硬件环境建设。硬件环境要和谐,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教室。专业教室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氛围,专业教室内分为实训教学区和教学研讨区两部分。实训教学区提供学生操作演练的实训设备,设备要与实际生产保持同步,或有一定的超前性;教学研讨区是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讨论的场所,并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2、建立以“技能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毕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确立以“专业基础课”为依托,培养本专业的技能型人才。专业组要制订各专业课程的基本技能达标要求。教学文件要匹配为提高一体化教学效果,学校要制定一套适合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建立相应的技能等级和考核制度。
3、实现“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为培养学生广泛的专业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的择业面和社会适应能力,任选课打破专业限制,学生自由参加选择,实行“学分制”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尝试实行弹性学制。
4、加快教师教学模式的改进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进行听评课、说课比赛并进行一体化教研研讨活动完善教学模式。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实习,增加动手能力,到企业、学校参观学习,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为今后的进一步改革打下基础。
5、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担任一体化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操作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特别是针对性较强的专题进修,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目标努力。
【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山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11-03
浅谈中职学校财会专业课堂模式改革11-01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09-11
高效课堂改革实施方案07-13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计划08-11
高效课堂改革工作实施方案06-21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之评价机制07-27
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总结08-25
拉麻中学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11-08
岑溪市第十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