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企业

2024-08-03

集体经济企业(精选8篇)

1.集体经济企业 篇一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确定集体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0.3~3公顷以下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审批

一、实施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

3、《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

4、《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5号);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6、《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自治区九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37号);

7、《广西壮族自治区具体建设项目供地审批办法》(桂国土资发〔2001〕60号);

二、实施对象:申请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企业。

三、受理部门:由市行政审批大厅或者各分局窗口受理。

四、实施主体:由南宁市国土资源局审查,报南宁市人民政府批准。

五、实施条件:经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批准,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申请前须经用地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六、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1、申请用地报告(原件1份);

2、有批准立项权利的部门出具的批文(复印件1份);

3、规划许可证及审批单(复印件各3份);

4、规划定点红线图或路网图(复印件3份,整幅复印);

5、申请者为企业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代表证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

6、经办人授权委托书(原件1份);

7、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

8、南宁市交通图,标注用地方位(原件1份);

9、农村经济组织申请用地的报告及有关证明(复印件1份);

10、如属入股、联营的,需提供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复印件1份);

11、总平图(复印件2份,整幅复印);

12、集体土地使用证(原件1份,复印件3份);

13、银行资信证明(原件1份);

14、乡(镇)人民政府的审核意见(原件1份);

15、经受理审查需提供的其他材料。特别说明: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审批应提供1~12项材料。0.3-3公顷以下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应提供1~8、13、14项材料。申请人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凡是要求提供复印件的,须同时提供原件核对,如特殊情况无法提供原件核对的,须加盖原件存放单位的公章,图纸必须按原件比例复印,不能缩印。

七、行政收费及其依据 :

(一)收费项目

测绘费和图纸费:由南宁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收,属于服务性收费,标准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收取。

(二)依据

1、《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物价局关于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整顿结果的通知》(桂财综〔2007〕55号)

2、《关于下达全区土地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桂价涉字〔1994〕210号)

3、南宁市物价局关于市土地管理信息中心测绘和计算机应用项目收费标准的批复(南价复〔1997〕35号)

八、法定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

九、承诺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

十、业务办理流程示意图:

2.集体经济企业 篇二

即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企业文化必须得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不需要刻意迎合时尚也不需要统一的模式, 关键要主体鲜明, 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企业构成的不同的同时, 面对的竞争和对于困难做出的反应也就不同, 因为发展历程不同以及企业结构不同, 从而制定属于自己公司特色的文化。

2 在立足于内部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

首先, 发现并关注细节。企业中蕴含着某种有价值的独特文化因素, 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建或运行过程中都会有的因素。比如说, 有的员工非常爱护自己的机器, 有的员工上下班非常准时, 有的员工特别节俭, 有的员工非常喜欢学习新知识, 甚至业余时间自费去读培训班等等, 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细小的文化现象。我们的管理者通常不会特别注意这些事情, 只有善于培育企业文化的管理者, 才会知道它们的价值, 因为它们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 就是在一些琐碎的积极要素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其次, 立足于内部。对于企业文化因素, 有些管理者不认为那是从本企业孕育出来的, 而是看重外部引进、移植。其实, 这种企业文化移植论、少数人创造论是不合乎实际的。企业文化是内生的, 而不是外在的, 更不可能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好的管理者恰恰善于发现本企业积极的文化因素, 能够慧眼识珠。

再次, 走出口号, 走向员工。把概括的企业文化、其特征描述、标志性事件、典型案例与代表人物品格、思想, 选择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传达给全体员工, 使他们努力理解这种文化表现。

第四, 融进员工的意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 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 即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所以,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使员工产生自觉行为, 没有外在约束, 这时的企业文化才算初步建立起来。

3 要员工体会企业文化的精髓

所谓企业文化精髓, 便是化被动为主动, 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去规范和约束自己, 首先便要改变员工的思维模式, 让不是我的企业变成是我的企业。其次要改变员工的工作方法, 克服工作方法滞后, 让提前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贯穿于整个工作中,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4 要使企业文化得以巩固和发展必须依靠主体和不断创新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和壮大的灵魂力量, 它就得具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陈旧过时的东西会很快被淘汰, 所以想要企业又快又好发展不断创新就变得必不可少和刻不容缓。

5 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价值观念的认识

即在员工中创造一种所谓共同理想和行为准则的氛围, 让员工自觉的按照这种准则去为企业创造财富, 这种氛围就叫做企业文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完整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 为使企业发展更为长久且不断壮大, 在提高企业战略和管理的同时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也必不可少。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最早定义文化的含义为:信仰、知识、法律、道德、艺术、风俗以及人类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在如今的企业界在认识到文化环境和公司决策相关性的同时, 还要把他作为一个主要因素加以考虑。不论是管理学界还是企业界都应不断深入对文化于经营管理关系的认识与研究。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能让员工获得相应经济报酬的同时, 能获得被企业以及社会认可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让员工能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一片栖息之地。自觉的为企业的发展开心, 为企业的停滞难过。企业文化规划员工的基本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使之变得习以为常, 顺乎民心民意, 从而确保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提高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家作用必不可少, 应对自己在企业中所产生的作用有一个具体的定位, 具有作为企业文化示范者的自觉, 企业家不仅要关心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还得注重企业文化, 企业家在引导企业建设具有自己特色且务实的企业文化的同时, 不要盲目效仿和流于形式、贪大求洋。应根据自己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管理结构以及经营环境等因素, 企业家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中介的作用, 要激活他们的头脑就需用先进的思想对其进行灌输, 让其了解企业文化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并且体验在企业文化氛围熏陶下的员工所为企业创造的财富的感觉。

我国的企业改革其目标就是希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而企业文化便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便是让企业能产权清晰, 政企分开, 自主经营, 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等, 而企业文化作为建设现代企业的重要内容在企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推动企业发展和激发现代企业制度内在活力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必不可少。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升华, 产权的作用会越来越苍白无力, 人的意识和观念决定了技术的竞争和质量的竞争, 而解决这些问题恰恰就需要企业文化的诸多功能。首先, 当企业文化产生作用后, 它可激励员工让其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一种凝聚力, 激发其事业心和责任感, 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力量源泉。其次, 当企业文化产生作用后, 它可让员工有一种自控力, 让其形成一种道德行为准则, 当经济和行政等手段鞭长莫及时能通过这种文化将其约束。再次, 当企业文化产生作用后, 它可以让员工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集体荣誉感, 即所谓的内聚功能。让员工视自己和企业为一体。最后, 当企业文化产生作用后, 能让员工将经营目标和经营宗旨作为努力的方向这便是所谓的向导功能, 让员工明白怎样做才符合企业以及自身的需求。

企业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形象力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 企业经营力被有的学者概括为销售力加商品力加形象力, 主要因为企业形象力量已不容忽视, 所谓企业形象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且在企业竞争中服务创新越来越重要, 企业文化中提出服务增值, 也就是说企业要有好的形象, 服务质量就必须跟上。所以企业文化很值得重视, 企业运作中的文化纽带, 和产权纽带以及物质利益不可或缺, 但想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开拓力, 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也起着重大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即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建设企业文化同时我们切记照搬西方模式, 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所产生的文化都有所不同, 物质的存在就决定会有文化的产生, 只有经过建设的客观文化才能真正体现其无与伦比的价值, 因此企业在借鉴优秀文化制度的同时还得着重研究自身的特色和优点, 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正确认识企业的属性和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种高境界的管理它主要体现在精神的领域, 在企业的各个层面都应有效的融合。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亘古不变的话题。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都应不断努力, 为企业的强劲发展尽心竭力, 让其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推动企业健康发展》[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2]《关于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2]《关于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3.企业经济创新管理与企业发展 篇三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一、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如果说资金是企业的发动机,那么经济管理就是掌控企业走向的方向盘。企业的兴盛,离不开活跃的资金流、先进的技术以及科学、创新的管理方法。美国知名管理专家麦克纳马说:“美国之所以先进,是采取了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方法。”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企业总是一重生产、二重技术,经济管理却总是处在边缘地带。这种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的倾向,无视经济管理的独立学科地位,是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创新的原因之一。

以钢铁企业为例,虽然我国钢铁行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产能力不断突破,但仍面临着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效能低下的问题。具体来说,我国钢铁企业的经济管理问题是历史的累积,企业管理者普遍缺乏对于战略管理的本质认识和理解,不能彰显企业特色,同时只重视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目光和前瞻性,导致企业的命运随着管理者的更迭而改变。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薄弱,也是直接制约企业现代化经济管理实现的重要原因。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探索出一条适合钢铁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道路,成为本行业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与时俱进地更换生产设备、更新生产技术,还要有一套科学的经济管理理念。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在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中日益强大。所以,我们应该摒弃过去那种只重生产、忽视管理的工作方式,放眼全球,学习国际社会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自成一套具创新意义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经济管理方式。

笔者认为,建构创新经济管理,主要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就是要改进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实现合理的组织设置与职能部门。部门之间的分工要明确,具体到个人,有权必有责。对于企业的操盘手——董事、监事、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具有重大事项决策权的同时,自身行为也应受到一定约束,承担责任,避免做出一些“拍脑袋”决定。经济管理制度要能够实现标准化,即必须依据一定的程序来实施,其内容与范围应当具体明确,能公开的要公开,使规则扎根于每个员工心中,避免从业者的随意。同时,应当设置专门负责管理经济管理体系的部门,确保经济管理的顺利运行。

2.重视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就是要设置合理的企业经济管理目标,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对企业经济管理目标进行不断调查评估。还是以钢铁企业为例,当前我国的钢铁行业正处于产业调整与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所谓战略管理,就是要重视企业的战略规划工作,根据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及自身的发展情况为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尤其要注意紧密结合钢铁行业特征,增强企业对于环境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其次,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还要考虑到执行能力和可操作性的问题。要根据钢铁行业的生产运作水平、能力相应地采取产品专业化集中发展策略、战略联盟或重组等不同战略。最后,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要民主,广泛充分地听取员工意见,制定完成后要清晰明确地传达给员工,使其自觉内化为自身工作的目标。

3.重视风险管理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企业风险程度高、类型复杂、管控难度大、风险损失大,而且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普遍不高。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潜在的风险,但是我们不能因惧怕风险而因噎废食。风险具有客观性,它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只有正确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的预测及把控能力,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抓住机遇。尤其在资金密集的钢铁行业,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方位的风险预警、防范及处理体系,才能将风险的现实化降到最低水平。同时要打破国有钢铁企业员工安于现状的消极思想,树立普遍风险意识,居安思危,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最迅速的反应。

4.培养经济管理人才

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之争。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主导。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建立起企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首先,管理者应充分肯定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可再生性的特点,使人力资源规划成为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遠发展的角度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同时根据战略规划对人力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其次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帮助员工的自身职业规划发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及凝聚力。

三、结束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机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争取最大利益,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加强经济管理工作,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可以使企业占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先机。

参考文献:

[1]李春宇.钢铁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河北企业,2011,(02)

[2]王萍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与应对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2(3):22-23

[3]刘霞.浅谈如何强化创新企业经济管理[J].现代商业,2010(9)

作者简介:

4.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与企业集体心态 篇四

企业文化管理其实是企业集体心态的综合反映,而且代表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中最核心的成分。企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集体,包括老板和员工在内。集体的心态是由一个个具体个人的心态汇集而成的,既有每个人的心态成分,又不完全是简单的相加。集体心态决定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企业文化管理也反过来影响集体心态。离开集体心态谈企业文化管理建设,犹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根基。企业文化管理如果不能彻底改造集体心态,就只能是流于形式做做样子。

影响一个人心态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由个人素质决定的。个人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三个方面。外部因素对心态影响也是很大的,但都必须通过本身素质来发挥作用。同样的一种境遇,有些人积极乐观,有些人悲观失望,这就是素质不同。不同的素质产生不同的心态。集体心态也是由集体综合素质决定的,其中可能有某些人发挥关键的作用。比如老板本人,群众领袖,强势人物,核心团队等。要彻底改造一个企业的集体心态,就要抓住这些关键人物,通过改造他们的个人心态,进而改造集体的心态。

要彻底改造集体心态,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仅仅编写一本企业文化管理建设手册,提炼几句理念价值观,张挂几幅标语口号,搞几次宣贯培训活动,就想改变集体心态,显然是非常幼稚可笑的。这就是为什么至今以来,企业文化管理建设所谓落地难的根本原因。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从形象到言行,再到机制和心态,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到里,由外到内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奢到俭,由假到真,由虚到实,由看到用的过程。过去的企业文化管理建设,大多都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90%的投入放在了10%的表面功夫上,很少有触及灵魂的真正举措。只要内在灵魂没有受到冲击,企业的集体心态就很难改变。

宋尚教授——著名思维训练专家,原HP、KAPPA高级经理

10余年职场思维导图实践经验,13年世界级公司管理层经验,国内第一个职场思维导图案例——“李宁公司思维导图落地系统”创造者

中国职场思维导图之父

清华大学总裁班客座教授

现任天下伐谋咨询高级合伙人、思维学院院长

他开创了中国职场思维导图培训领域,被称为中职场思维导图之父

他早年在海外接受思维导图专业训练,10余年从事思维导图教学与研究,是国内最早从事思维导图研究与在职场全面推广并落地的先行者之一

他是思维导图在职场应用领域权威专家,曾经亲自操盘三家全球性公司的思维导图的推广与落地

他服务过的客户更是包括 IBM、拜耳、三星、松下、联想、南方电网、中国移动、中国一汽、中国银行、中国平安等众多全球500强公司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及商学院

他的职业经历是,世界级公司有惠普(中国)、KAPPA、大田,历任部门经理、高级总监职务。

集体心态如同土壤一样,是培植企业文化管理这棵大树的根基。企业文化管理,绝对不能没有对土壤的综合治理。否则,所谓理念信仰价值观就无法深植出芽。内在贫瘠的集体心态,多出现荆棘和毒草。只有土肥水美的地方,才能长出大树和鲜花。理念只是一颗种子,没有优质肥沃的土壤,是很难生根发芽的。尤其是这个种子不是自发产生,而是由外来移植的时候。许多企业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照猫画虎,按图索骥,按葫芦画瓢,依图样剪纸,把别人的企业文化管理建设拿来主义,结果只能是一场大笑话。更不用说老板一厢情愿孤芳自赏,拍脑袋想出来的,或者由几个文人秀才闭门造车,瞎编乱造出来的理念价值观。这就是因为缺乏合适的土壤,所以是很难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

至今很少看到有专家大师,认真探讨研究过这个问题。企业文化建设与集体心态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一直以来被专家大师刻意忽视。心态是土壤,理念是种子,文化是大树。改造集体心态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当然比不上古典的企业文化建设套路来得快。诊断、提炼、编写、宣贯、落地、走人,短则几天,长则数月。做的快,钱赚得也快,立竿见影,轻车熟路。谁也没有耐心和时间,愿意陪着企业慢慢提升素质,改造心态。所以,企业要想真正塑造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主要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5.企业集体合同 篇五

(参考文本)

单位名称: 经济类型: 法定代表人: 职工人数:

甲方(单位方): 乙方(职工方): 协商首席代表: 协商首席代表: 首席代表职务: 首席代表职务: 协商代表人数: 协商代表人数: 为维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集体合同规定》和《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管理

1、甲方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与职工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保障职工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工会应当帮助、指导职工与甲方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

2、甲方与职工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以及支付经济补偿金,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3、甲方提出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有不同意见的,甲方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职工因此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工会应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4、甲方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提前30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报告,方可裁减人员,并按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5、集体协商代表履行职责期间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完成履行协商代表职责之时;集体协商代表不同意自动延长劳动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终止。

二、劳动报酬

1、甲方遵循按劳分配和同工同酬的原则,依法制定工资分配制度和支付制度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2、甲方应当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根据本单位经济效益增长情况、职工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和人工成本等指标情况,依据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合理确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经甲、乙双方协商确定,本单位经济效益每增长 %,职工平均工资增长 %。

3、甲方确定调整劳动定额或者计件工资标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方案,与乙方进行协商,确定、调整的劳动定额应当使本单位同岗位百分之九十以上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

4、职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且在国家规定医疗期内的,甲方应当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支付病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

5、甲方安排职工加班应依法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加班加点工资,计发职工加班加点工资基数,按照职工上一月份提供正常劳动所得实际工资扣除该月加班工资后的数额确定。甲方安排职工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同等时间补休的,应当在日内支付加班工资。

6、甲方严格执行国家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支付给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月工资收入不得低于政府公布的最低工资 3 标准。

7、甲方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于每月 日前以货币形式足额支付职工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职工工资。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1、甲方执行国家规定的职工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并保证职工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在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期间,依法安排职工休假。

2、对部分岗位(工种)因工作性质或者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批准,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3、甲方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职工本人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4、按照国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双方协商制定本单位的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保障职工享受带薪年休假权利。

四、劳动安全与卫生

1、甲方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落实劳动安全责任制,制定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

2、甲方应落实职工劳动安全教育制度,对职工进行劳 4 动安全培训,其中从事特种岗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持证上岗,并自觉接受工会的监督检查。

3、工会应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机构,监督和支持甲方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教育职工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参与因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甲方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应及时按有关规定上报。

4、甲方应根据季节变化,采取具体措施做好防暑降温、防寒保暖工作,按照《山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规定,对职工发放夏季防暑降温费。

五、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1、甲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山东省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办法》等规定,实施女职工特殊保护。

2、甲方不得因女职工结婚、怀孕、生育、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间,甲方不得单方解除与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变更女职工工作岗位应当征得女职工同意。

3、甲方应根据女职工的生理特点和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特点,对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给予特殊保护。对怀孕、哺乳期女职工不得安排加班加点和从事禁忌范围内的劳动。女职工在规定的哺乳期内,上班确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甲方批准,可按规定休半年以内的哺乳假,休 5 假期间,其工资不低于基本工资的80%。

4、甲方应当建立女职工定期健康检查制度,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每年组织全体女职工参加一次妇科病普查,并建立女职工健康档案。

5、根据《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甲方如招用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应当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办理登记备案,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禁忌从事的劳动,并按规定对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六、社会保险和福利

1、甲方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依法履行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并每年一次向乙方公布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工会有权对甲方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实施监督。

2、甲方按规定为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双方商定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为 %。

3、甲方根据生产经营特点、经济效益等情况,不断改善职工的福利设施,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

4、甲方应定期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岗位职工要按照有关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七、职业技能培训

1、甲方根据工作岗位特点、条件和要求,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建立职业培训制度,对职工进行有计 6 划的职业技能培训。

2、甲方制定的职业培训经费使用方案和培训计划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其中用于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经费不得高于培训经费总额的%,用于生产一线职工的职业培训经费不得低于培训经费总额的%。

3、甲方应对从事特种作业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方可上岗。

4、工会应开展对职工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要协助甲方对职工进行科学技术、业务知识的培训,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和业务技术比赛,不断提高职工的劳动业务技能。

八、集体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1、本合同生效后,双方均应严格遵守,认真履行,非法定事由或双方协商同意外,不得随意变更、解除或终止。

2、因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确需变更、解除或终止本合同的,双方应通过平等协商,按照有关程序进行处理。变更集体合同内容应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查,解除集体合同,应报送有关情况说明。

3、甲方应当将本合同履行情况每年至少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一次,工资专项集体合同、集体合同中的工资条款或者相应附件的履行情况应当每半年公布一次。

4、甲、乙双方在履行合同中发现问题或提出建议,应当以书面形式报双方首席协商代表共同研究,协商处理。出现重大问题,还应以书面形式报告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

九、其他

1、本合同有效期

年,合同期满即行终止。合同期满前三个月内,甲、乙双方应当协商续订集体合同。

2、本合同未尽事宜,法律、法规、规章有规定的,依规定执行;无规定的,双方应进行协商,签订补充条款,并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核登记。

3、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应当协商解决。经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4、本集体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一份。

甲方首席协商代表 乙方首席协商代表(签字盖章)(签字盖章)

****年**月**日

年 月

使 用 文 本 须 知

一、本集体合同所称甲方为用人单位,乙方为职工一方。

二、甲、乙双方有义务应对方要求及时、如实向其提供与签订集体合同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三、经协商一致的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四、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乙方与甲方签订;尚未建立工会的,由上级工会指导职工推举的代表与甲方签订。

五、集体合同签订后,甲方应当在十日内将集体合同文本以及有关资料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审查。

六、甲方应当自集体合同生效之日起七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全体职工公布。

七、本集体合同为参考示范文本,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删改有关条款,也可以就工资调整机制、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保护等事项另行订立专项集体合同。

6.集体企业财务制度 篇六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1-000-02 摘 要 铁路集体企业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安置铁路职

工返城知青及待业子女,由铁路运输企业主办和扶持,实行独立核

算、自负盈亏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铁路集体经济是特殊历史阶

段形成的过渡性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逐步萎缩直至消亡。

目前,全铁路有近3000家集体企业,约25万集体职工。虽然当前

铁路集体企业面临小、散、弱的状况,但要保证这样一支仍将存在且存在时间长达十几年的队伍平稳过渡,仍需我们坚持不懈地加强

铁路集体企业管理,保证职工队伍稳定,方能确保全铁路运输生产

和谐发展。而依据目前铁路集体企业管理现状,加强铁路集体企业

财务监管,建设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铁路集体企业势在必行的第一要务。本文就当前铁路集体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铁路集体企业 财务内控制度 建设

一、当前铁路集体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产缺乏有效管理

一是部分企业对各种资产的购置没有预算,随机性强,没有监督

机制。二是部分企业应收款项长期不按规定进行清理。三是资产清

查、盘点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个别企篇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在不仅是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也开始实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本文就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财务制度;设计;研究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综述

(一)我国财务制度的变迁。我国有社会主义特色的财务制度是从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发展至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漫长过程中,政府扮演了初级行动集团的角色。企业也从只注重物质产品的生产转向重视市场需求,讲求经济效益。可见,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变迁更多的是与制度制定主体相关,制定主体的不同引起制度变迁动力和来源的不同,这就造成制度选择不同的方式和路径变迁。

(二)现行财务制度体系。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一个系统,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可按管理的环节、对象、职能等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制度体系:

1、按管理的环节分为财务结算与计划制度、财务考核与评价制度、财务控制与分析制度、财务监督与检查制度;

2、按管理的对象可分为财务管理体制、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资本金管理制度、收入利润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评价制度;

3、按管理的职能分为内部决策制度、内部委托受托责任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结算制度。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内涵。企业内部财务制度,通常被解释为规范企业内部各有关方面的财务行为、处理相互间财务关系的制度安排,它对企业理财活动起着重要的约束、推动、促进和导向作用。国内财务学界通常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等同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将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进行分类,如将其分为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等。

(四)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也称国家统一财务制度,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国家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为了保护国有资产、约束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有必要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统一制定财务制度,作为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依据。按照国家管理经济的传统,且由中国目前经济法规的现状所决定,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除了适用于国有企业外,也适用于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以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为依据,同时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特点以及管理要求。一般应当包括成本管理制度、利润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其中,资金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资金使用的审批权限、信用制度、收账制度、进货制度、资金指标的分解、归口分级管理办法;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降低指标以及分解、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费用审批权限等;利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利润分配程序、利润分配原则、股利政策等。

(五)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特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与其他层次的财务制度不同,它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具体确定财务管理与内部责任单位的相互衔接关系,包括责任中心的划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和责任奖惩等;其二,具体择定企业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其三,具体规定财务规划与财务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其四,具体界定内部财务主体的范围,即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联营单位、投资与被投资单位、内部承包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其五,具体划定内部财务管理的岗位,明确相应责任。

(六)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功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作为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财务制度具有以下功能:一是提供激励,即提高激励约束机构的兼容程度,形成持续性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内部财务制度可以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劳动,使经济行为人所付出的成本与所得到的收益有机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对各项活动的创新者给予激励和奖惩;二是降低费用,即降低财务管理行为中的交易成本,使经济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合理稳定的预期,降低市场活动的不确定性,抑制腐败行为;三是保障合作,即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内部财务制度能够给人们提供有关行为约束的信息,规范理财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必要性。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工作的新任务,企业只有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才能实现自主理财、科学理财,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合法理财,使政府的宏观调控落到实处。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制定的依据。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制定是指以国家相关的财税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将企业内部理财活动的组织机构、财务战略与政策、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规范化、文件化,进而据以指导和处理理财工作的过程。从一般意义上讲,应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方面。就理论依据而言,除包括现代财务理论,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现代理论和技术等,它们能够为制度设计提供理论和一般方法指导,确保制度设计正确、有效,充分体现科学化、民主化要求。实践依据主要是体现客观条件的要求:

1、国家财税法规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基本依据;

2、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是财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3、企业的根本利益和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4、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的技术手段是财务制度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5、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是财务制度设计的中心环节。

三、现阶段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在制定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没有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些企业领导及会计人员还存在着“以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完全代替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认识,至今未制定企业自身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二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

制度内容不完整。如企业财务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不明确;对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工作、资金筹措等内容涉及甚少,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处在“星星点点”、支离破碎的局面中,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三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实践活动不符。有的企业虽然定有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但这个制度显然不是企业财会人员自行制定的,难以使财务管理制度完全到位。四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内容陈旧,从而使制度落后于企业管理的要求,使制度成为“摆设”。

(二)贯彻实施财务管理制度应注重的问题

1、要充分认识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不再为企业制定具体的财务制度,而只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指出一个宏观的指导性意见,即“企业财务通则”,同时还要求企业自行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用以规范自身的财务行为。因此,企业制定一套完整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能充分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使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真正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既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也更有利于加强与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带动其他各项企业管理活动全面开展,提高资产的使用效果,防止资产的损失和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哪个企业能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哪个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就比较扎实,这个单位的财会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就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纠正不当认识,认真制定本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2、要正确处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会计管理的关系。目前,在一些企业中的领导及财会人员中存在有“以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或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或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替代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出现了误区,从而影响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工作的正常开展。财务与会计有时可以混用,如一个人的工作在财务科,而干的是会计工作;搞财务工作的人员的职称是会计师,等等。但在理论上及具体职责分工来看,财务与会计是有严格区分的,财务工作是管理活动,如开展资金筹措,处理财务关系等;而会计是核算与监督,即“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其工作要求正如《会计法》第一条上指出的:“加强财务管理,开展会计核算。”作为内部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也是既密切联系,又各不相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往往实行的是“大财务,小会计”,即先有财务制度,后有会计制度。对许多概念、名称、范围的确定与划分,都是由会计制度跟着财务制度走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与财务逐渐分离,许多原来属于财务范畴的内容也逐步回归到会计的范畴内了,如“确认”问题。对许多会计要素的概念、范围的确认与划分,也是先由会计制度提出后,再由财务制度随之而行。两个制度中对许多内容可以由重叠表述,但并不等于会计制度就可以代替财务制度了。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在企业中仍同样重要,不可替代。它们必然成为企业财会工作的两大翅膀,缺一不可,互相紧密相连,相得益彰。因此,企业在制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认真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不得随意轻视或否定。

3、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要全面、系统、完整。企业在成立注册时,一般都定有诸多基本制度并要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这些基本制度中往往已包含有部分有关财务管理的内容。为此,企业的一些领导就认为企业已经有了财务管理制度,再没有必要去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了。这种认识也是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误解。如果不及时纠正,必然会影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确定与划分,各种资金的管理以及资产、成本与费用、销售、债权和债务、利润的管理;还包括融资、投资、在建工程的管理等,对于有的企业还应有特殊的内容和特殊项目的管理,如上市公司中要涉及董事会、股东大会关于财务管理的职权,在农业企业中的对家庭农场的财务管理,等等。因此,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全面、系统、完整,要包括企业内部的涉及财务管理活动的每个部门、每个形态、每个环节。

4、不断完善和及时修订财务制度。一个好的制度,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基本完成。同时,它必须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要求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要不断满足国家财经政策的要求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企业要不断修改、补充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还要在制度制定时留有适当“接口”,以满足修改补充的需要。

5、对财务制度要结合整改,认真落实。在制度完成之后,就要认真抓紧落实。必要时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认真学习制度条文,切实贯彻落实。任何一个好的制度,既要结合实际,又要认真落实。不能认真落实的制度,制定得再好也是没用的。只要领导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企业上下一条心,大家都来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出努力,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一定能实现。

四、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对于整个设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受制于内部财务制度目标。从实质上看,内部财务制度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现实与未来、管理者与所有者和债权人、内部各部门之间、内部员工之间等一系列矛盾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而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就是将这些矛盾相互统一、均衡的结果在观念上的一种创造性表现。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目标可简单归结为:设计适应企业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用以规范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财务制度设计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建设,其质量直接影响财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在设计时,必须以一定的原则做指导。

1、财务管理与财务规律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财务管理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它管理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共同制约和共同影响的,其对象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财务管理要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因此,财务制度的设计应注意财务管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财务活动,是财务制度体现财务管理者的意志、愿望、目的和动机,并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有机结合,使财务管理者能充分认识、掌握财务规律。

2、适应企业特点和要求的原则。企业财务制度设计既要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又要充分考虑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国家赋予企业的理财自主权,企业应在其财务制度中具体化,凡是可由企业进行选择的财务事项,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成形式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应特别指出的是,在设计企业财务制度时,切记照抄照搬。由于各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生产经营过程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各企业的财务制度不能通用,只能借鉴吸收而不能简单模仿。如果不注意这一点,设计的企业财务制度必然适应性弱、指导性差,甚至会将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引入歧途,导致事倍功半。

3、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企业财务活动涉及面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大,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财务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财务制度的设计要体现财务管理权、责、利的结合,即首先要适应企业内部管理权限划分、并按照现行财务责任的情况给予应有的物质利益。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为了确保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协调发展,并为每个企业不断发展创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必须制定相应的宏观财经法规政策。这些财经法规政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又反映了宏观上对市场经营管理的要求。置身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之中的企业管理,属于宏观管理调控的微观管理,而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财务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在国家财经法规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是企业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规定,也是企业制定财务制度的制约和导向因素之一,所以企业在制定财务制度时必须坚持其原则性。但企业人、财、物、信息各因素,供、产、销各过程,筹资、投资、用资、收回与分配资金各环节,交错形成多个变量,综合发挥作用,因此财务制度设计要根据其目标、任务、理财环境、人员素质的高低等因素的变动而具有灵活性。

5、稳定性和变动性相结合的原则。一般来说,制度要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朝令夕改。但它有一个更重要更突出的特征就是要由实践来检验,凡被实践证明正确的,就必须坚持,就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凡被实践证明不能实施的,就必须修订甚至摒弃,不能笼统的看待稳定性和连续性。

6、效益性原则。财务制度设计的目的就是规范财务行为,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但不能因规范财务行为就不讲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而应该满足财务管理要求的前提条件下使财务制度设计更简洁明了,更具有操作性。为此,在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要考虑其设计和运行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结合。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在设计财务制度时,要考虑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以节约运行成本,取得更佳的效益。

五、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设计篇三: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1、抓好农村集体资产(含林木、土地、水面、建筑屋、设备、家具用具)产权管理,做好资产的估价与价值重估以及界定所有权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档案,建立健全产权登记和产权变更审核制度、台帐制度。

2、财务人员要建立财产物资明细帐,并按规定进行核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清理盘点,并按规定程序处理盈亏,保证账实相符。

3、加强管理,对集体财产物资实行专人专管,确保集体财产保值增值。

4、加强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资产转让、租赁、承包、入股等要实行民主决策,公开招投标,签订合同,强化兑现。

财务公开制度

1、财务公开形式。财务公开在群众集中聚居地带、群众方便阅读的地方设置公开栏,坚持每季公开一次。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村级财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都必须向村民公开。对于村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公布的专项财务帐目或事项,应及时单独公开,不受公布次数限制,公布内容必须逐项逐笔,重要的财务活动应及时逐项逐笔公开。

①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村集体债权债务情况。

②税费改革政策,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

③各项惠农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以及国家其他补贴农民、资助村集体政策的落实情况。

④优抚、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及低保对象上报或取消情况。⑤村干部工作目标执行和村干部报酬情况。

⑥其他需要公开的重要事项。

3、公开墙由各村报帐员管理,严禁随意乱涂乱画,保持公开内容的有效保存时间。财务公开栏或公开墙旁边要设置意见箱,钥匙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保管,每月开启一次,收集到的意见或建

议要及时反馈给村两委(村支委和村民委员会),村两委要及时妥善处理和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

4、财务公开后接受群众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收集意见,中心进行核实审计,及时核对调整,并向群众反馈处理意见和结果,一时难以解决暂时作出解释。不得对提出和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压制或打击报复。

5、明确财务公开职责。无正当理由,村报账员连续两次公开或公开内容虚假不全对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财务管理制度

1、村级财务按照区政府有关文件实行委托乡镇财务管理服务中心代管方式。村级在资金收支报账时,必须按规定程序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章村分管财务领导认可方能入账,实行民主监督管理。所有村民小组一律实行“组账村管”。

2、村报账员的职责:

①按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设置账薄,正确进行会计业务核算,加强现金管理,做到结账及时,报帐清楚,核算规范。

②带头廉洁奉公,勇于拒绝不合理或开支不合格的项目,自觉接受理财小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审计,监督和指导。

③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形式、内容,搞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报帐工作,并负责财务公开。

④负责村内各项经济、户籍统计,及有关档案的保管工作。

3、规范资金管理行为,确保村级收入及时足额进帐、核算。①村级在向农户收取各类有偿服务费及向外单位收取各类捐助和收取代办各种款项时,必须使用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收据,收据要专人保管,实行领用登记。用完消号制度,收款收据应由出纳员负责开具,如遇收取款项较多,数量较大,确需要有关人员协助进行的,所收款项及所使用收据,必须在此笔业务完成5日内交出纳员(报帐员)办理交接手续,不准出现多人收钱、多人管钱、多人花钱的现象。

②严禁村干部坐支资金,村内各种收入资金必须先进帐、后开支,遵守备用金制度,不允许坐收坐支。

③加强村级征占土地资金的管理,村级对取得的占地费和土地补偿费要按照鄂政发[2005]11号文件精神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必须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管理,民主理财小组要加强对占地费、补偿费的使用的监督,凡动用这些资金时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通过。

④搞好往来款项的登记结算管理,按化债要求确保村级化债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严禁新增债务,严禁盲目举债举办事业或搞建设。

4、财务开支实行一支笔审批。(日常一次性开支标准及审批权限由各乡(镇、办)根据本地实际自行确定)

5、严格费用开支管理,规范发放标准。从严控制交通费、通讯费管理,核定控制标准定额发放到人,严格控制“非行政性”招待,限额控制招待费开支,除正常的业务招待外,一律禁止用公款吃、请,按照乡镇党委、政府确定的标准发放村干部工资、奖金、补贴以及交纳村干部养老保险。

6、严格财务手续。报账员须定期到“中心”报账,报账票据必须有凭证名称、填制日期、用途、经办人、证明人、审批人、理财小组签章等方可入账报销。因出差借款必须手续完备,出差返回七日内向报账员结清借款。

7.集体经济企业 篇七

1 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主要生产资料归农村社区成员共同所有, 实行共同的劳动, 共同享有劳动果实的经济组织形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集体经济的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完善,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 农村的集体经济不仅具有合作性、区域性、综合性等的特性, 也遵循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有统有分的双层经营, 这样就可以发挥家庭和集体这两方面的积极性。

2 农村集体经济的优点

2.1 善于集中农村的闲散资金

大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地理位置、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基础上都有足够的经济发展资源, 而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利用集体经济的优势将农村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 采用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让村民共同发展。

2.2 善于利用农村的土地资源

在未实行村集体经济的村落, 由于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土地拍卖和国家的财政补贴, 这样农村集体经济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 除了被拍卖的土地, 剩余的土地即为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耕种, 近几年多数农村人口涌向城市打工, 不愿意留在家乡务农, 这导致了农村土地的大量荒废。 发展村集体经济有利于更加综合的利用土地资源, 通过集体创办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远远大于土地拍卖所得的经济收入,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在保证保护农村基本耕地的前提下进行。

2.3 有利于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

现如今, 由于农村的落后, 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使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现象频频发生, 如果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就可以留住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 既可以在当地的集体企业打工, 又可以陪老人孩子, 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 也缓解了留守现象。

3 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村集体经济的地区差异大

我国经济差异比较大, 东部比中西部发达, 沿海比内陆发达。 经济的差异也会反应在农村经济之上, 一方面, 沿海东部地区的农村经济与中西部的农村经济差异很大;另一方面在那些发达的农村集体经济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根据我国农业部的调查分析发现, 我国东部农村集体经济的资产总额平均比西部高6.5 倍, 而广东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农村资产总额更大, 这充分说明在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

3.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代表地位不明确, 国家政策扶持不到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在我国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而农村集体经济所签订的合同、协议等在法律上并不承认, 也不会得到法律的保障, 一旦合同发生纠纷关系,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就会吃亏, 也会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的损失。 另外我国实行城乡分制的管理政策, 在政策上并不能扶持保护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得不到国家法律、政策的保障, 也就不能很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3.3 集体资产产权不明晰且管理体制不顺畅

农村集体资金形成的时间长, 目前大多数并没有确切的产权登记, 产权的归属等问题并不明确, 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另外, 农村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大部分是村委会的成员, 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 对经营商也缺乏有效的监督, 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停滞。

3.4 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水平低, 缺乏相应的人才

农民原本的受教育程度就不高, 又不重视教育培训, 导致农村的村干部普遍素质低下, 管理水平低, 并且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团队。 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的思想观念, 使农村集体经济很难吸引经济人才, 并且绝大部分的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并不愿意离开发展前景好的大城市来到落后的农村施展自己的才华, 即使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也不愿意回家乡发展创业, 这使农村的集体经济人才匮乏。

4 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途径

4.1 探索新型模式, 多渠道的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充分利用集体土地等集体资源, 对闲置的土地和资源进行规划, 土地可以通过招、拍、挂等程序进行招标开发, 资产可以进行深加工, 增加附加值, 提高经济效益。 因地制宜, 发展新型产业模式, 多渠道地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大力引进、发展龙头企业,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其他企业的发展。 引入股份合作制, 对荒山、荒地、荒水等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带动该区域的发展, 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 组建服务型企业, 为企业或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有偿服务, 促进农户和企业的发展,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发展专业市场, 根据地区的优势, 找准发展方向, 大力投资, 发展专业市场, 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

4.2 强化监督体制

建设资金、资产、资源三方面的监督制度, 把农村集体经济纳入统一监督, 使经济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 并且确保农村集体经济财产的公开化、透明化, 让群众明白资金的用处, 消除群众的疑虑。 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4.3 推行一村一策的政策, 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的新亮度

按照巩固发达村、壮大较发达村、减少欠发达村的推进步骤, 推行一村一策, 不断挖掘村级集体经济的增长点。 对于地处山区和以农业为主的农村, 充分利用当地的山林资源和农业用地相对较多的优势, 围绕特色产业发展, 带动农户或联合企业发展特色农业, 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 打响品牌。 对于地处城郊结合部、集镇边、商贸工业区附近的农村, 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 投资兴建外来民工公寓、配套储运设施、三产经营用房等, 搞好对外租赁经营。 对于资源丰富、基础条件相对成熟但自主资金缺乏的农村, 鼓励参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 引进企业落户, 引进资本投资, 引进项目开发, 增加集体经营项目, 扩大集体经营规模。

4.4 营造氛围, 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环境

注重培养和建立一批村干部后备队伍和青年农民骨干, 把农民中思想政治素质好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 注重村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 将一批有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村班子里, 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

5 总结

农村集体经济大发展能够促进新农村的经济建设, 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的集体经济, 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使农民过上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1]陈静.加快转变发展思路创新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 2013.

[2]刘杨.农业现代化视阙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究[J].东北师范大学, 2011.

8.集体经济企业 篇八

【关键词】企业;经济建设;竞争力

当前我国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国际经济长期低速增长与动荡导致国内企业随时面临着难以预计后果的风险。企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也由此不断加大,转变发展方式日益紧迫,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增强。这些外部环境对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要求企业建设顺应于时代发展,并对企业的经济改革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外部动力,促进了企业加速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加强企业经济建设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加强企业的凝聚力。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包括国际竞争中对于实施低成本战略有着非常强烈的偏好,其结果导致了国际市场产业链的竞争不利。企业的经济建设有助于企业摆脱低投入、低价格、低利润的恶性循环,使更多的企业依靠创新逐步在国际市场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使企业发展完善与成熟。企业的竞争力分为三个层次:直接竞争力,前提性竞争力,基础性竞争力。直接竞争力即直接作用于市场、顾客和供应者的各种因素,包括满足顾客与供应者要求的一系列因素。主要为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提前性竞争力是指对直接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的企业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研发能力、财务、营销、运营管理等方面。基础性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经济效益状况。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特定的能力上,而这样的能力是多种能力的聚合。

一、企业的竞争能力

(1)决策竞争力。这是企业辨别发展困境与机会、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反应的能力。不具有这一能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不具有任何机会。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必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衰败,最终被淘汰。(2)组织竞争力。企业的各种政策最终需要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只有企业组织能迅速及时的完成任务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时,企业才能保证决策竞争力形成的优势延续下去。(3)员工竞争力。企业内部的各种事务必须有相应的员工来承担。每个员工强有力的工作能力,高涨的工作热情与耐心是实现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4)流程竞争力。流程竞争力是企业运转过程中各个组织、机构和员工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没有效率就没有效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密切配合是保证高效率的基础。(5)文化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整合力,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作用。共同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在面临许多问题时都能从容的面对。(6)品牌竞争力。品牌以质量为基础,它是强势的文化在公众心目中的体现。品牌是间接的资源,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环节。(7)渠道竞争力。企业的盈利、发展要求有充分多的客户认同并接受自己的产品、服务。广阔有效地渠道是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重要桥梁。沟通渠道是一种直接支撑企业竞争力的资源。(8)价格竞争力。物美价廉是每一个客户最理想的标准。在价格与利润之间找到最合适的平衡点,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认真、细致的研究的问题。(9)伙伴竞争力。在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当下,合作伙伴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盟友。客户价值的集中化要求不同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以广泛的合作满足客户最全面服务和超值的需求。(10)创新竞争力。创新是一个企业独占市场资源、获得巨大利润的基础。也是维持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的基础。以上所述十种竞争力,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体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的强弱。任何一个竞争力的下降都将导致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下降。同时,企业在任何一个竞争力中获得绝对的优势,也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一个制高点。

经济建设当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首要目标。市场经济追求的就是资源配置最合理的方式,建设行业与各个行业有着广泛、深刻的相关性,在资源最优配置环节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工程的建设是企业建设的支撑与核心内容。搞好质量工作时建设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建设与技术改造都要通过建设工程的生产活动来实现。自2003年以来,全国资产投入逐年增高,如今已达到十万亿,其中超过60%的部分都要过建设活动转化为固定资产。各项企业项目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要通过经济建设来实现。企业经济建设的质量将直接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能否实现。节能、省地等问题是企业建设必须考虑的根本问题。有资料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国有企业普遍表示信心不足,而对国外企业则形成了广泛的向往。导致这种崇洋媚外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内许多企业不重视质量问题,工程建设与生产中导致的各种质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生产出带瑕疵的产品又未及时处理掉。从而导致了消费者对国有企业的不信任。因此质量才是硬道理,抓好经历建设的第一步就是抓好质量。对于有问题的地方要敢于提出来,在周密详细的调查与研究后要敢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改革碰到阻力时要敢于正面面对,对于已经完全落后、改革难以见成效的部分要敢于剔除,对于新兴的技术、产品在详尽的调查论证后要敢于引进并敢于淘汰老旧的技术与产品。努力使企业完全融入开放的、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是完善企业经济、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企业生产里的客观要求。企业的全面控制管理是保证企业融入市场的前提。全面控制管理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强化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特殊要求,是克服企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质量差、经济效益不景气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生产要素、生产过程的控制,优化企业整体功能,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

二、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保证竞争能力得到充分实现

首先,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1)改革设备管理方

案,实行统一管制,巡回检查,责任到人的策略。(2)以工资、奖金作为考核手段,加强对工序质量的控制管理以及考核力度。严格坚持考核制度与工资、奖金以及津贴相挂钩的制度,强化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对资金的管理列入企业统一管理、检查考核的内容。(3)对产品质量进行追踪,增强员工的自我控制、自我检验的质量意识。实行三检制度。即:QC小组成员自检,班组长抽检,专检人员普检。注重提高产品质量问题。(4)推行质量否决权,坚持三不放过原则。(5)做好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6)建立控制中心,对于产品的原料、生产流程进行严格监管,落实各项经济责任,总结、调整、处理质量管理中出现的不规则行为和即使处理发生的各种失控问题。(7)建立全面地信息渠道,实施定向管理。对于场中产品销售、资金流动、技术研发、新产品导入等信息迅速做出筛选、整理、提取和分析,对照目标实现定向控制,即使纠正可能或已出现的偏差。其次,企业的经济建设与竞争力的提升同样离不开高科技人才与高技术工人。技术工人是工人队伍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是企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中兼备体力与脑力劳动的不可或缺的人才。企业的高技能技术工人是将工程技术科研人员引进的高科技项目进行消化、设计成功的新产品付诸实施的技能型技术人才。高技能技术工人可以分为技能型、技艺型、智能型和复合型四大类。在现代化企业行为中,高科技、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管理模式甚至专家都可以通过引进得到,但是数以千万计的技术工人和普通员工的素质却是无法引进的。技术工人是实现企业兴盛的力量之源,是企业与高科技接轨的桥梁,并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占有量。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速培养高技能技术工人是企业加强经济建设、提升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而企业的经济建设要求有资源优势、技术支持以及大量的人才储备。而这一切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因此,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长盛不衰,必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吴翠萍.试论技术工人是企业经济建设之人才[J].广西机械

[2]熊秀基.抓好安全生产为企业经济建设保驾护航[J].经营管理

上一篇:2017大学院长年度总结下一篇:永兴乡中心学校三月法治宣传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