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福州区域品牌

2024-09-20

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福州区域品牌(通用4篇)

1.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福州区域品牌 篇一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集群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区域品牌作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为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加快我省产业集群发展,11月7日至9日,我省举办了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培训班。省工信厅副厅长、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雅君,湖南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黄东红,省中小企业局产业指导处处长张江乐,省品牌战略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武志辉,省中小企业局产业指导处副处长吴志国等参加了开班仪式。培训期间,参训人员就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近年来,湖南的非公有制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大批中小企业迅速成长,为促进湖南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邀参加培训班的湖南省中小企业局局长黄东红介绍了湖南省产业集群品牌发展的有关情况和经验。他说,湖南省中小企业局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把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大工作推动和引导支持力度,突出抓好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各类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的服务网络架构。

在培训班上,省品牌战略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武志辉就如何推进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一话题,进行了专题演讲,对品牌的概念、推进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以及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培育发展品牌、打造品牌强省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随着我国自主品牌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品牌竞争力已经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综合实力竞争的最重要表现。”武志辉谈到,一个地区或企业要想创建属于自己的强势品牌,首先应全面认识品牌的重要性,真正意识到实施品牌战略是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强势的区域品牌产品,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加大技术改造,推动自身转型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对区域发展、结构调整、产业振兴、企业重组等方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良好的培育扶持机制、激励机制和保护机制,为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各种有利条件,使企业不断增强品牌创建意识和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积极投身到品牌兴省战略中来,使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能持久健康

成长,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关系我省长远发展和质量、效益的重点工作,也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对此武志辉说,政府职能部门应把品牌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和激励保护机制,搞好规划指导,完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落实,努力创造出更多的河北名牌、中国名牌、世界名牌,进而不断提升我省产业、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立足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名牌产品,坚实中小企业基础,扩大行业覆盖面分布。”

据介绍,我省今年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培育100项以上生产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中国名牌及区域品牌产品,争创100项以上驰名商标等战略目标,为全省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实施品牌战略的过程中,不能只依赖大企业,因为如果长期以来只依赖少数的大企业,必定会使经济发展出现后续力不足的问题。”武志辉建议,各知名企业之间应当加强合作沟通,使各项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不仅要自己发展也要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在品牌战略上,通过合作构成强大的产业链,进而带动全省整体经济发展。

省中小企业局产业指导处副处长吴志国对中小企业名牌组织申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讲解。他说,各地区一是要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动员企业积极申报,使企业认识到此项工作对于促进自身品牌建设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要认真协助企业收集整理申报材料,做到资料全面、真实、准确,严格把关申报资格;三是要在评审过程中坚持“科学、客观、公正”原则,严格按评价程序和规则要求为申报企业服务,评价产生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用户满意度和知名度居本省同类产品前列,企业信誉好、经济效益显著的河北中小企业名牌,促进我省中小企业提档升级。

省中小企业局产业指导处处长张江乐在培训班上阐述了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举措,并对省中小企业名牌评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说,经过省市县镇多年培育,我省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区域品牌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也存在争创区域品牌意识不强、产业集群总体规模小、产业链条体系不完善、品牌影响力不强等问题。

对此张江乐说,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示范产业集群和“国字号”的区域品牌;着力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通过积极引导地方政府、企业和其他渠道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和区域品

牌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平台发展,健全产业链条体系;抓好企业名牌和区域品牌培育,下大力做好中小企业名牌产品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业集群产品质量。“今年的申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下一步将进行材料审核和现场审核。材料审核主要依靠省品牌战略促进会负责,现场审核将由促进会和省局形成现场审核组,赴各设区市、县、企业开展现场审核。省局将按照申报条件要求从严掌握,真正做到严格把关,宁缺勿滥。”

座谈会上,省工信厅副厅长、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雅君就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强调: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路,发展的眼光,有效的措施,扎实的工作,研究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抢抓机遇,把加快工业聚集区发展融入产业集群工作之中,以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集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2.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福州区域品牌 篇二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 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了一大批产业集中度高、配套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 如嵊州领带、温州打火机、安溪铁观音、古镇灯饰等, 它们对推动区域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大涌红木家具产业集群为例, 阐述区域品牌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期为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区域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区域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集群的根植性

产业集群的根植性是指集群对特定区域环境要素 (如社会历史、文化观念、产业沿革、制度规范、关系网络等) 的依赖现象。早期依靠政策优势发展起来的集群中, 随着要素成本的上升和政策优势减弱, 遇到了较大企业外迁压力, 如果集群能拥有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 就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化来源, 由于这一优势是集群企业的共同的权益资产, 可以解决企业的竞争压力, 从而提高企业的根植性。

区域品牌建设有利于产业集群做大做强

区域品牌建设有助于提高集群内企业的销售额进而增加地方政府税收, 这一方面使企业可以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技术更新及品牌建设上去,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政府也有更多的资源去支持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基础设施的建设, 推动集群可持续发展。此外, 区域品牌也是解决区域经济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区域品牌的促销效应会吸引更多的外部企业加入进来, 有助于进一步壮大集群的实力。

大涌红木家具区域品牌建设的基本思路

区域品牌的建设, 不是简单地投入资金对区域品牌进行广告宣传, 而是一个以宣传推广为拉力、以完善产业链配套为推力、以完善的管理机制为黏力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在推动产业集群整体向前发展的同时崇尚企业的个性发展, 保证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对大涌红木家具区域品牌建设的基本思路如下:

确定区域品牌建设主体, 建立完善的区域品牌管理机制

由大涌红木家具行业协会牵头, 所有具备使用该区域品牌资格的企业为股东成立一个区域品牌管理公司, 专门负责区域品牌的申请注册、包装推广、防伪标签的审核与发放、使用监管;建立区域品牌准入制度, 区域内企业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核才能够使用区域品牌防伪标签, 这样做可以有效防止一些经营水平低的企业“搭便车”现象, 维护区域品牌的声誉。

确定好区域品牌的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

在对大涌红木家具区域品牌进行包装推广之前, 务必经过严密科学的环境分析与区域竞争对手分析, 从而确定区域品牌的总体定位与产业集群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 才能明确在后续的宣传推广中向消费者传递何种价值与文化内涵, 为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明确发展方向, 实现与其他区域竞争对手错位竞争。这对于整个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大力推广“大涌红木家具”区域品牌

通过电视、网络、广播、路牌、杂志、宣传手册方式全方位地推介“大涌红木家具”区域品牌, 使这一区域品牌的知名度从行业内经营者扩展到终端消费人群。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家具博览会, 以组团的方式向参会客商推介“大涌红木家具”区域整体品牌形象。力争通过五年的时间将“大涌红木家具”区域品牌打造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转变销售模式, 直击终端消费市场

3.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福州区域品牌 篇三

农业一向是分散产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成本、质量等难以控制。随着人们开始重视农产品质量,购买绿色健康食品,兴起的体验水果摘取活动,使得农业的利润有所增加,可是由于种植、储存、包装及销售方面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农产品种养的增值空间还不容乐观。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平原3.5万平方公里、丘陵4.2万平方公里,山区4.3万平方公里。农业作为安徽省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它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有者促进作用。目前,农民是主要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分散生产、销售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惯性导致农产品经营的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较为淡薄。

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宣传、管理人才以及对地域品牌的加强等方面。本文将通过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的内涵,并将之与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相结合,对农产品品牌建设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一、安徽省农产品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产量及其种类

根据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数据分析得:安徽省2015年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为564公斤,2014年为546公斤,增长了3.3%,全国2015年人均主要农产品产量为460.8公斤。安徽省2015年主要农产品总量达11774.5万吨,比2014年增加491.7万吨。

安徽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有较高市场,以长江和淮河为界限划分安徽省,可分为皖北地区和皖南地区。以下是安徽省各个区域的主要名特优农产品:

(二)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牌意识薄弱。

目前,整个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的核心大都是产品而不是品牌,缺乏打造品牌形象意识,并未有效展开品牌经营活动;有些企业虽然有了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但是其生产方式仍是沿袭过去的小户经营,而大部分农户受家庭承包经营机制和传统种植经验的影响,社会化大生产意识和水平较低,缺乏系统的品牌经营策略,不能充分发挥品牌价值的作用。

2、产品品牌管理人才缺乏。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的管理和开发不再是某一个具体的部门负责,而是整个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任务之一;而安徽省大多的农产品相关企业还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专业品牌管理人才。

3、农产品品牌传播渠道单一。

安徽省主要农产品的销售除了传统模式“生产者一批发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外,还有在C2C平台进行少量销售,这对于品牌建设与发展的作用几乎不存在。品牌空间狭小,不能扩大消费群体,因此传播范围受限。

二、安徽省农产品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的模式探讨

(一)农产品的区域内涵

朱玉林、康文星(2006)提出了农业区域品牌的概念,他们认为农业区域品牌是指在某个区域范围内所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较强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农业企业(或家庭)所属品牌的商誉总和[]。黄蕾(2009)认为农产品品牌是一个区域概念,其运营主体有多样化特点,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大,受政府干预程度高,其建设与发展的模式为依托产业链延伸打造产业集群的品牌建设,关键在于政府对产地的推广力度,主力是企业自有品牌的建设[]。

以上学者总结了农产品品牌的自然属性,拥有独特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并提出建设与发展模式。但是针对区域产业集群视角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模式没有分析政府、企业以及农户三者在农产品构建中的作用机理,通过产业集群的视角与各主体之间的协助发展相结合,走出独特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道路。

(二)安徽省农产品区域产业集群内涵

下面通过安徽省目前已经有一点成果的农产品产业集群现状进行描述。

1. 宁国市山核桃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

山核桃的产区主要分布于皖浙交界的西天目山脉,被誉为坚果类的“干果之王”。目前,宁国是我国山核桃生产的第二大产区。国家林业局正式认定宁国市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山核桃生物基地。2005年2月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宁国山核桃实施原产地域保护。

宁国市积极与各地的科研机构建立自己的联系,例如: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和安徽农业大学等,与这些科研机构形成的合作互助关系可以为宁国市山核桃企业带来新鲜的血液;该市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还是不错的,目前己经获得山核桃相关产业的相关省级科技奖3项,并且获得博士后流动站。

2. 宣城市宣纸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

宣城泾县是宣纸的发源地,中国宣纸集团作为龙头企业,先后形成了“汪六吉”、“汪同和”、“艺宣阁”、“桃记”等几十家造纸公司,形成了产业集群。2002年国家监制总局批准泾县宣纸为“原产地理保护产品”,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联合国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城泾县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产地优势,将产地集群打造成产品品牌,在国内外都享有声誉,并且高品质的宣纸一直是供不应求。

三、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建议

(一)关于政府的方面

1. 加强地方政府在发展中的作用,增加科技投入。

首先,政府要保证集群中有序的市场秩序,维护集群内部的公平竞争;其次是维护并建设产业集群内的市场环境,对于为了构建自己的品牌恶意编造言论诋毁对手的企业要严加惩罚;再次,政府引导集群内的企业合理专业分工,产业链上的上中下游产业加强合作,分别打造自己的品牌,不能过于集中某一生产链,导致过度竞争;最后,在农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用途拓展等方面可以增加科技投入。

2.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优化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吸引各类人才来我省进行农产品创业发展,对农户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科技人才的整体素质、我省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

(二)关于企业的方面

1. 培育龙头企业。

构建区域农产品品牌时,可以强强联合组成龙头企业,例如怀远石榴,拥有产地品牌,在华中地区都享有名誉,但是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消费者在购买时难以辨别,在购买到与价钱不相适应的石榴就会对这个品牌产生怀疑。在怀远的生产大户可以联合,打造一个怀远石榴的品牌名称,既可以保证产品的供应,又有能力将产品远销。

2. 制定农产品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化。

企业在收购散户的产品后进行质量等级划分,不同的等级制定不同的价格,将产品的价值最大化挖掘,消费者在购买时能受品牌影响选择我省的产品,提到某一农产品就能想到是我省某一区域产业特色。

(三)关于农户的方面

1. 积极参与农产品品牌建设。

对于普通农户,生产的少量商品于产地进行销售,价格一般不高,获得的利润也较少,不能依靠能力将产品远销获得更多收益,特别对于产品质量特别高的农户,因为销售群体受限,不能将产品价值充分挖掘。因此,农户可以参与区域品牌建设,成为集群成员,在龙头企业的帮助下产生集群剩余(因产业集群所实现的超过市场单个企业创造绩效简单相加所得总和的那部分经济增量)。

2. 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农户在没有企业监管时,也必须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进行销售,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损害产品品牌声誉。农户可以根据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多生产些高等级的产品,以获得更多收益。

参考文献

[1]黄蕾,罗明.特色农产品经营中的声誉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07,(09).

[2]汪兵,陆新文.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3]汪兵,陆新文.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4]朱玉林,康文星.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需求与供给分析[F].求索,2006,(07).

[5]黄蕾.区域产业集群品牌: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新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09,(09).

4.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建设福州区域品牌 篇四

根据波特的观点,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 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 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 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当产业聚集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 聚集区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和“经济生态圈”, 使企业能从中受益, 获得外部经济性, 以及形成竞争、合作、交流、知识共享和文化共通, 实现企业之间、企业与各类机构、组织之间良性互动。

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特征, 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 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关联企业, 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产业集群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 是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集群内的企业以无形的契约关系相联系。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 相应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 使企业的活动根植于一定区域的“土壤”之中, 形成产业区域化, 代表着区域核心竞争力。

二、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国内外的实践都表明产业集群能够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发达国家, 产业集群已十分普遍和成熟, 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早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 如荷兰的花卉产业群、比利时的养鸡和产蛋产业群、法国的面包产业群、丹麦的养猪产业群、日本的办公设备产业群等。我国的集群经济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现的, 目前, 产业集群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发展迅速, 而且正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加速推进, 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时所起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生产率提高

产业集群可以使单个企业在集群内的生产更加专业化, 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 通过分工与协作, 容易实现规模生产。集群内不同的企业根据各自不同的专长, 发挥比较优势, 形成一个密切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产业链。随着主导产业的聚集, 为主导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也会聚集起来, 形成规模效应。同时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还可以降低企业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 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专业化分工也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 从而有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

2.产业集群促进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的总体稀缺性决定了各个企业单位都追求资源的利用效率, 努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也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产业集群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其投入要素不仅涉及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 更要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对产业发展产生协同效应。产业集群将这些区域内的软、硬资源优化整合, 必将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同时, 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对吸纳外部资源、利用外部市场, 引进外来资本、技术管理经验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从而形成区域动态的竞争优势。

3.产业集群有利于区域内技术创新

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进步和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现代经济已经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知识的经济化, 科技知识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资源, 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经济的全球化, 即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已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两个特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根本性的影响, 主要是传统经济活动中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区位优势逐步淡化, 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新竞争, 而知识的无国界性、无限供应性和非独占性, 又使这种竞争必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程度也将更激烈, 从而迫使区域内技术创新, 以便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首先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组织创新, 所以企业集群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二是集群内企业联系频繁, 地理位置接近, 企业的创新成果扩散更快, 更易为其他企业所学习和吸收, 从而提高了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有些产品的创新涉及到较多环节, 组织复杂, 费用高昂, 单个企业往往难以承担, 集群相关企业合作创新, 既可分散创新风险, 减少创新困难, 又可加快创新速度。

4.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优势

由于产业领域较集中, 各产业集群所生产的一些主要产品, 一般都在国内或国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享有相当的知名度。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 更直接、形象, 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 更具有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 也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这种区域品牌一旦形成之后, 就可以为区内所有企业享有。这种区域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 开拓国内外市场, 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良好形象, 为区域未来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三、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1.从地缘上看, 辽宁地处中国的东北部, 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心。辽宁是东北三省中交通运输业最为发达的省份, 也是东北三省中惟一拥有出海口的省份, 其优良的港口为辽宁赢得了发展机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考察, 辽宁位于东北亚、环渤海经济圈和环黄海经济圈的交汇处, 是与东部沿海地区沟通的桥梁, 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枢纽。

2.从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看, 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辽宁一直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 辽宁省积极采取诸多措施, 推动全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在良好态势上运行, 投资力度不断加强,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中央“四万亿”宏观经济政策的推动下, 加上自筹辽宁省投资1.3万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积极拉动内需, 加强对内、对外招商引资的结果, 也是积极支持投资不断增量提质的结果。辽宁是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和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 是全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较为发达的地区。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939公里, 密度居全国第一。公路通车里程5.4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1849公里, 连通了14个省辖市, 辽宁仓储和邮政业也得到了稳步发展。

3.从辽宁优势产业看, 多集中在资源的开采、加工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辽宁是一个自然资源禀赋比较丰裕的地区, 同时又是一个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老工业基地。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 辽宁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石油开采加工、船舶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产业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辽宁省现实的优势产业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耐火材料制品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炼钢、钢压延加工) 、通用设备制造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的制造;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制冷、空调设备制造)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等工业产业) 。其中, 优势工业产业主要集中在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原材料开采加工业;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炼钢、钢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钢铁业;以通用设备制造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

4.辽宁具有产业园区优势。工业产业园区是指在规定的一大片土地范围内, 通过科学的规划, 优惠的政策、完善的管理配套服务和优美的环境, 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 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产业和产业群。辽宁凭借区位优势, 依托资源条件, 以重大项目引进为牵动, 积极引进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牵动作用的标志性项目, 引导外来投资者重点投向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同时发展配套产业和服务业, 延伸产业链条, 以产业集群理念规划并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园区, 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技术集聚和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区新格局。

5.在劳动力资源方面辽宁具有不可比拟的比较优势, 拥有大批具有生产经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辽宁有许多的高校, 可以为企业提供高端的人才和培训实用型的人才。辽宁科教优势明显, 具有较强的科研技术实力。辽宁省集中了一批全国一流的科研院所, 形成了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科类齐全的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四、促进辽宁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一)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由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社会文化背景不同, 适合发展的产业也不同, 因此在发展产业集群时要选择合适的产业,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要注重发挥本区域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市场优势, 或两者兼备。

辽宁应选择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同时优化升级石油、钢铁、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 加速发展电子信息、汽车两个先导型产业, 调整改造轻工、纺织、医药、建材四个传统产业, 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在充分考虑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和辽宁省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辽宁宜建立以下特色产业集群:一是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二是扶持计算机等新兴产业集群;三是构建沈阳汽车产业集群。

(二) 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

将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归纳为以下几种:一是以市场为依托,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即通过贸易集群带动生产集群;二是根据地区竞争优势, 在产业链寻求优势环节形成产业集群;三是依托现有或具有形成可能的产业集群;四是有选择地引进主导产业的核心大企业, 吸引相关的配套企业, 形成产业集群。

在产业集群群雄并起的竞争中, 传统的地域关系正发生新的变化, 辽宁必须超脱传统战略视野的局限, 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 寻找发展机会, 选择适当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找准经济崛起的切入点。

(三)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发挥政府在制订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政府要根据各地区的发展特点、区位优势、产业布局要求和产业组织规律, 制订产业集群的战略规划。政府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各种公共职能, 尤其是在改善投资软环境方面。另外, 政府决策和行政活动的公开、透明程度是增强政府公信力的基本途径。制定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应深入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着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 培育经济成长的内生活力。进一步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财税、社保、信贷等政策, 继续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上, 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区域生产率的提高, 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有利于区域内技术创新和形成品牌优势。要走出一条适合辽宁省省情的产业集群发展之路, 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从辽宁省自身区位、基础设施、开采、加工等产业、产业园区及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角度选择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扶持计算机等新兴产业集群, 构建沈阳汽车产业集群, 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促进辽宁省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上一篇:2022年小班第二学期个人总结下一篇:元宵节晚会主持词串词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