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成纪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2024-07-27

赴成纪中学学习心得体会(共12篇)

1.赴成纪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赴宜川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用坚持来实现高效

张雄雄

炎炎夏日,我们一行13人在张文莉校长的带领下,奔赴宜川中学学习,希望学得人家的先进办学经验为我所用,4天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感受到的不只是震撼,更有许多的感触。以下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体会:

迈入宜川中学的校门,我首先看到的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我深切明白宜川中学搞课改的决心,那就是彻彻底底的解放,我也看到了宜川中学领导的决心,正印证了蒋校长的那句话“校长的决心有多大,课改就能走多远”。

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彰显着“以人文本”的文化气息。能用的地方都用了,哪怕是讲桌两侧,楼道两壁,教室门前,屋顶横梁都成了他们展示文化的阵地,处处文化时刻熏陶,让学生在文化中生活,在文化中成长,在文化中收获。我私底下作了一个统计,宜川中学单单横幅类的标语就有36条,如“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传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坚持!”“全世界都在等待你成果的故事!”“天才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类似的标语很多,足以振奋人心。橱窗,固定和活动的达38块,有展示学校远景规划的蓝图,有名人校友的展示,有各组宣传的专栏,让人真正了解学校文化。温馨提示8条,让人感受到的是舒心与温暖,更不用说每一间教室门前的个性班级文化,诸如“逆风蔷薇”“龙图腾之”“我们与希望同在”等

等这样的宣传阵地举目便是,我相信文化的陶冶功能是巨大的,而宜川中学用的十分到位,启迪心智的理念性的东西也有许多,入校门右侧,一块巨石上雕有“启智铸魂”四个大字,令人震撼。左侧藤架、园林之中“尺璧非宝,寸阴是竞”、“日有所得”“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润物无声”和一些雕塑都能让人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哪怕是一个垃圾桶、几张小石凳、几块看似随意堆放的石头都不由让人产生置身文化之中的感觉。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宜川中学学生的精神面貌,体现在两操和疯狂英语环节,整齐的队列队形,豪迈的班级口号,尤其“胸贴背”式跑操不得不让人啧啧赞赏,一切都是那么的有序而迅速,课间操从音乐响起到做操结束共计10分钟,没有多余的东西,一切可以用干净利落来形容,学生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加上迅捷的音乐,确实可以振奋精神,我想人活动就是这种精气神,活的就是信心,用最激情的态度活出人生的精彩。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口号在宜川中学是得到了真正的落实,从扫地到领取早餐,从小组记录到个人评价,从废纸收集到教室门口的个性布置,从温馨提示的书写到小班会的主持,无一不是井井有条,一一落实。虽然在教室里我没有看到类似《中学生行为规范》之类的制度框,但我感觉得到,每一个小组,每一个班级、每一项活动,都是有章可循,并配备相应的而且是细致严厉的奖惩制度。宜川中学的墙上不是激励性的标语,就是温馨类的提示,不是展示班级个性的文化,就是学生的个性制作。很少能看到像我们学校“十不准”

之类的禁令,更多的是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觉得“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得到了相应的体现。虽然,他们的处罚力度也很大,但在校服、吃零食、上课的自主、自由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也许正印证了那句名言:“上帝关上了你的那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不许学生做什么是以允许学生做什么为基础的,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受到民主与自由。

在课堂上,学生争着抢着回答问题,虽然我不是很欣赏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但细细回想,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由于有小组评价制度的激励,课堂上太多的同学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言。小组间既有竞争又有互补,黑板变成了小组间交流的阵地,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和培养能力的平台,似乎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很少很少,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不看老师如何教,只看学生如何学,学得多少。授课老师真正落实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

与人对比,我默默反省,我们到底缺乏的是什么?

1、至上而下的思想统一,至上而下的支持力度。

2、具体可行,细致长久的操作制度和配套的奖罚措施。

3、真正的贯彻“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相信学生,发展学生,允许学生有不足,不能因为有瑕疵便否定整个课堂效果。

4、敢于放手,放手老师创造性的工作,放手学生自主、“自由”,的学习。

5、大力构建激励机制,让奖励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6、改变评价机制,深挖做法背后的意义,别看老师课堂上没说多少话,别看老师课堂上没写几个字,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收获了多少。

哎!任重道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改变思想,慢慢领会,点滴做起,逐步深入,但“坚持”很重要。

2.赴成纪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在为期一周的研修班学习中, 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培训中心主要采用了“滑板车超速报警系统的设计和编程”的一个校企合作实际项目, 向各位参与培训教师讲述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在研修班的上课过程中, 在考虑如何把在香港所学用于我院校企合作的实践中, 如何把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与我院实际相联系, 促进我院校企合作的发展时, 我想到了博弈论。

一博弈论概念及其思考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 或赛局理论, 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 (游戏或者博弈) 间的相互作用, 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参与博弈论的每一个有决策权的参与者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 为了实现其目标和利益各方在做出自己的决策之前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 以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博弈论在经济学界相当受青睐, 自1994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弈论专家约翰·纳什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始, 至今共有6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的研究有关, 包括1996、2001、2005、2007和2012年。

《博弈圣经》是博弈论发展进程中一部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书中博弈取胜的文化理论统一了人类的博弈占优行为, 书中写道:“博弈论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 达到取胜的意义。”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州大学罗伊德·沙普利使用合作博弈方法来研究和对比不同的匹配方法, 其关键在于保证配对是稳定的, 也就是配对的双方都不会有更满意的其他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 博弈论就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 即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 而且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其他行为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参与人在选择博弈战略时, 并非完全合作, 也不完全参与。由于现实中的种种因素, 许多人并不是完全参与深层次合作, 仅仅是一定程度的涉入, 相关各方由于受到各自利益的驱使与博弈, 会陷入互不得利的一种非合作状态。若双方沟通不当或因缺乏信任而导致双方都采取不当的战略, 互利共赢就不能实现。

去香港学习之前, 已略读《博弈圣经》, 稍知博弈论的基本理论, 回想2013年在广东顺德海信科龙集团一个月带学生实习的经历中, 看到目前校企合作的现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时总让我想到博弈论。目前, 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多种, 如“科研项目型”“人才供应型”“为企业解决难题型”“暂放设备型”。我院已有的形式中最多的应该是“人才供应型”, 即我院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提供毕业生到企业实习工作, 比如电子系和金盘电气有限公司签订的成立“金盘电气班”的合作协议, 另外还有“为企业解决难题型”, 比如电子系江老师到武汉欣茂包装有限公司帮企业解决企业生产面临的难题, 以及部分院系已有的“暂放设备型”, 就我院目前来讲, “科研项目型”的合作模式不多。

二以博弈论来解释校企合作不能共赢的原因

从目前已有的合作模式来看, 合作的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企业与学校无法相互渗透, 从博弈论来讲就是没有达到合作双方的共赢, 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对模式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时存在误区。 (1) 盲目照搬别的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近几年在国家的号召下, 各高职院校纷纷在办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 不少学校不考虑自身条件, 盲目照抄别人的经验, 搞形式主义。 (2) 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企业的定位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只是教育过程的载体, 企业处于被动的地位。

第二, 企业层面存在的问题: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仍以学校教育为主, 校企合作尚处于浅层次水平。当前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形势不容乐观。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课堂教学不能反映企业生产的实际状况。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之又少, 多数企业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 没有真正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 只想用人而不愿意培养人, 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 对工学结合的热情不高, 导致出现“一头冷一头热”的脱节现象。

第三, 政府层面存在的问题:国家虽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 但地方政府并未制订具体条例, 各级政府对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质性指导力度和建设资金的投入上不够, 政府的调控机制也不健全。

联想到更具体的我系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 初看起来, 企业与学校利益是一致的, 若是合作就是一种积极博弈, 能产生双赢的结果。而事实是,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与企业仍停留在浅层次的合作上, 专业培养计划大都是以学校为主制定的, 课程内容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 许多的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企业的配合。绝大多数的校企合作教育只是流于形式, 高职院校大力推崇, 而企业却兴致不高, 为何校企合作本应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在实际操作中却成为学校单方面积极推动, 企业却积极性不高或者说是校企合作成为企业招用廉价固定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呢?到底校企合作发展的“瓶颈”在哪里呢?在本次学习过程中, 我对此问题进行了思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如何深化这一模式是当前职教领域面临的新问题。

三如何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瓶颈”

针对上述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瓶颈”, 很多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如要求国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给校企合作必要的引导与约束力, 要求和鼓励企业在校企合作的开展上多为学校的发展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此法固然切实可行, 但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一定的延后性, 在国家政策尚未出台之前, 老师本身应该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做哪些工作呢?经过本次学习, 结合香港理工大学黄德辉老师的讲授及在香港理工大学的亲耳所闻亲眼所见, 笔者认为, 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学院教师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在香港学习期间, 培训老师一直强调的就是工作态度, 即在存在困难的前提下, 如何克服外界因素从提高自身能力着手来促进工作的开展。各种校企合作模式都对教师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就以目前最多的合作形式“人才供应型”来讲, 此种形式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目前劳动力的缺乏促成的。在有劳动力剩余的情况下此模式的开展则需要教师能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 有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学生。“为企业解决难题型”要求老师能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难题;目前我校“科研项目型”合作模式较少的一个原因也是受到老师科研能力的制约无法开展。因此提高自己的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都可以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

2. 提高校企合作为实训、教学提供服务的能力

目前的各种合作模式对教学的作用都不太明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对学生能力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生的实习岗位和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为企业解决难题型”大多数是老师单独到企业去, 对教学的推动作用可能就是老师的实践经验丰富后课堂教学会更加生动, 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 但学生动手参与的机会很少。在这个方面, 香港理工大学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我院实训课程内容大部分是由实训老师根据理论知识提出一个假定的项目来由学生完成, 而在香港理工大学, 很多实训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实际项目的完成过程。在实际项目驱动下, 从最初的设计思路到最终的实物实现学生都全程参与, 都更有利于学生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 改变老师意识, 提高主动走出去的积极性

提到校企合作, 每个教师都知道其对提高我院办学质量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实施中, 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参与了校企合作工作。当然, 这并不能说明教师对校企合作不热情或教师工作态度有问题, 更多的应该说是教师不知道在校企合作中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如在“科研项目型”中, 有的教师可能会想, 我科研能力是有, 可是能为我提供项目的企业在哪里呢?我们学院也有各类证书的培训和考核资格, 到底可以为哪些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工作呢?对于这些问题, 本次培训也给了很好的答案。黄老师在本次培训中提到项目的来源有两个关键因素: (1) 要走到企业中才能了解企业的需要, 坐在办公室是永远无法实现校企合作的; (2) 要给企业信心, 让企业相信我们能为其解决实际难题。这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需要教师能力的提高, 还需要教师走出办公室到企业去和企业洽谈, 主动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以寻找校企合作的机会。

4. 学校政策的到位

前面三个都是提到对教师的要求, 其实上述各方面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学校政策的制定。假如一个教师每周担任12课时的教学任务, 那么老师需要花费的配套的时间比如备课、批改作业可能还要超过12课时, 一个承担这么多工作量的教师, 将很难再有精力开展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把一个实际项目融入实训教学工作中, 工作量是相当大的, 学院是否可以考虑为这些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呢?

如果说上面四个方面都可以做到, 学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以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并且可以从学院招聘到素质较高满足企业要求的劳动者, 这样就可以实现博弈论中的双赢局面, 又何愁校企合作会不红火呢?

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很重要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 在发展的过程中, 遇到了很多“瓶颈”。本文运用博弈理论, 分析其原因并探索其解决方案, 建立高职院校和企业双赢的合作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博弈论

参考文献

[1]冯珺.从博弈论议校企合作的“双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5) :43~45

[2]蒋茂东.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 2010 (1) :1~4

3.寻访成纪古城 篇三

没有嘈杂的声响,只有香甜一梦。惟独遗憾的是清晨起床,不像几年前第一次来静宁那样,还能听到令人回味无穷的广播声了。也许,它的销声匿迹恰好印证了这座小县城现代化的步伐与节奏。在朋友的陪同下,吃完牛肉面,就坐车出县城朝西南方向而去,寻访隐姓埋名于治平乡的成纪古城。

车出静宁小县,过威戎古镇,一路南行,经过李店乡时,公路两旁起伏的山坡上绿意浓浓,但绿意不是来自初夏的麦苗,而是块块相连、望不到边的苹果园。我心里不禁疑惑,如此齐整的田野里,哪会有什么古城。很快,当车子经过李店乡政府朝通渭方向前行进入治平乡地界时,朋友指着车窗外的一大片苹果园说:“成纪古城就在那里。”

隔着车窗,除了隐约能看到一堵残存的土墙外,似乎再没有什么可以佐证这里就是曾经人声鼎沸的成纪古城。然而,立于路边刻有“成纪古城旧址”字迹的石碑,却不可置否地提示我,这里就是成纪古城。尽管风雨的无情吹刮已经让石碑上的字迹变得漫漶而斑驳,但仍能辨认得出。

这些年来,在平凉和天水,有不少学者一直为成纪到底在天水还是静宁而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其实,历史上的成纪是一个动态的地名,它包括的地域范围随着朝代的更迭不断变化。有据可查的大的变化在历史上至少发生过三次。据《水经注》载,瓦亭水经成纪县东,此处的成纪,其方位大致与今天的静宁治平一带相吻合,这其实也就是历史上的治平成纪时期,北魏时废。北周宇文氏复置成纪县,但在唐开元年间,因陇右大地震,成纪亦由旧治移至显亲川,此为“显亲成纪”。再后来,才迁至秦州。这就是作为县治的成纪,经历了由治平到显亲,复由显亲到秦州的迁徙过程。这段风云历史在《旧唐书》里是这样记载的:“成纪,汉县,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今静宁县治平川),开元二十二年移治敬亲川(今秦安县显亲川),成纪亦徙新城,天宝元年复移治上县。”《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成纪县自汉以来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唐并显亲县入成纪县,移成纪县治入显亲川。”由此可以判断,作为县治的成纪经历了数次迁徙,而西汉所置的成纪县治身在平凉静宁也无可厚非,而其精准位置当在静宁南部治平乡和李店乡交界处的刘家河与五方河二村之间。当然,在成纪县治逐渐南移的过程中,名将郭逵于宋治平四年(1067)在成纪城的废墟上筑治平寨,在一定意义上为成纪古城的建筑格局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顺着立有石碑的小路,来到杂草丛生、满目疮痍的残存城墙上,极目四野,没有半点古城的影子,尽收眼底的是一片又一片苹果园,它们长势喜人,用绿色的枝叶诉说着对大地的眷恋。然而,听朋友们介绍说,就在这片城址及附近的河滩上,出土了大量文物,有秦汉的板瓦、筒瓦、回纹铺地砖和灰陶器物残片,还有唐、宋年代的瓷片。后来我查《静宁县志》方知,1974和1987年,在古城附近王沟村的庙儿坪遗址中发现的四座西汉墓葬中,出土了铜、玉、铁、漆等类文物500多件,其中不乏蟠螭纹青玉璧、变体云纹漆耳杯、“司马源”铜印等珍品;而在古城西南的西汉墓葬区,先后发掘秦汉墓葬五处、车马坑一处。这些文物的出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我所伫立的成纪遗址当是古城的核心区域,它的范围应该更大,当年一定在它的周边有大量人口居住。然而,如此煌煌历史却在静宁历代所修的地方志中均无记载,即便是在大型的辞书中也语焉不详,直到1982年全国进行地名普查时,结合当地出土的秦汉文物,成纪古城才首次浮出水面并进入学界及公众的视野。

但是,它的寂寞身后不会否定历史本身的厚重与深远。甚至有学者坚定地认为,这里也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出生地。这是一个历史论题,还是让历史学者们继续研究论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成纪古城一带的治平、李店、仁大一带,悲情英雄李广的传说遍地皆是,至今不衰,就连五六岁的小孩子也能讲出其中的一段。实际上,成纪古城所处的这段宽阔平坦的河谷地带就被叫作广爷川,这也是李广赫赫威名的遗风体现。站在城墙上,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广爷川,以成纪古城为界,以西为上广里,以东为下广里。在下广里有一个地方叫七窟窿峡,那儿的石崖壁上有七个洞,相传是李广练箭时所射。离古城不远的李店村,甚至有人一直坚信自己是李广的后代。

如果说这些传说都是时光赐予的精美礼物,那么,近几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成纪古城残存城墙的塌陷断面上发现的五口深约16米的竖筒状井(其中四口为汉代,另一口早于汉代)以及在此出土的大量先秦文物就可以证明,早在5000年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活了,到了仰韶文化时期,这里的原始村落已经初具规模,而在青铜器时代的齐家文化时期,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成纪古城一带已经成为陇右商品交换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

如此遥远的历史,如果没有一通石碑,如果没有那半截城墙,如果没有静卧于静宁县博物馆的数件珍贵文物,我是不会相信的。成纪古城的现状让我联想到了同在葫芦河水系、距它不远的大地湾遗址。相较之下,大地湾遗址科研机构的正规及博物馆建设投资数额的巨大,让成纪古城显现出一副穷酸之相。不过,从《静宁县志》(1986~2002)中,读到了当地政府为之做出的努力:1993年9月23日,针对成纪古城遗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县文物检查小组决定城墙周围2米内为保护区域,禁止种地、挖坑、取土,收缴城墙顶部耕地,沿保护区边界设立界桩,用铁丝围栏。然而,将近20年的时间过去了,在成纪古城,我只看到了一段遥远得有些模糊的文明,却看不到这束文明之光穿越时空的隧道对后来者的辉映。

4.赴宜川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2013年10月20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4人,赴陕西宜川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收获颇多,启发很大,现总结如下。

当我从住处前往宜川中学途中,一路走来看到学校的周边环境很单纯,没有网吧、营业性KTV、酒吧等等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存在,看来当地政府很重视教育,使学校置于一片清静、安宁之中,减少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思想的侵蚀。

怀着敬畏的情怀走进宜川中学的校园,环境优美、整洁有序,校园文化气息浓厚,走在宜川中学的校园里,会随处看到彰显他们办学理念的教育语录:教育不是管制,而是解放;教师不是蜡烛,而是火把;教学不是复制,而是刷新;学校不是教堂,而是池塘;学生不是容器,而是生命;学习不是重复,而是创造;学习不是重复别人的思想,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语录凝练而深刻,它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老师和每一位前来学习者的思想和行为; 进校门,在校园的左侧花园中有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内两侧,错落有秩的布置一些圆形的灯箱,各个灯箱的一面是重点大学的校门,另一面是对应大学的简介,此处仿佛一个大学城的缩影,当学生课余闲暇或遭受挫折或取得好的成绩时,都可以到此与自己心中的大学对话,排忧解闷,寻找力量,看到希望;让我感受更深的是在教学楼内,每一楼道墙壁都张贴往届优秀学生的照片及他们的个人格言,教室走廊的横梁上张贴学生自己的名言,而且是英汉双语,每个班级都建设班级文化墙;学生们会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觉得自己的学姐学哥们这么优秀,身为同龄人我一定能变的更优秀,我要努力学习,同时这些东西都来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会感受到学校对他们这个群体的尊重和认可,感受到一种主人的身份;这种校园文化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宿舍文化、餐厅文化、厕所文化。细节处更能彰显老师的用心之处,听课时,发现学生用的每一份学案页眉上都有对学生有教育、激励意义的语录,比如:“拒绝平庸,从一笔一画、一言一行做起”。真可谓把文化育人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从学生组织的小班会、升旗、跑操到疯狂英语,都充分体现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展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成果,自主管理是自主课堂的外延,这样系统化的学生自主发展理念,塑造了全面发展的学生。宜川中学的疯狂英语是全校若干个班一起疯狂,有气势,形成一个强大的场,久久在学生的脑海中回荡,影响深远,我校的经典诵读以各班为单位,能否改为以年级为单位或者以学部为单位进行。

宜川中学的自主课堂的核心是“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法,从老师的层面上来说,要做好如下工作,首先:把我们平时写的教案、做的课件、给学生补充的作业三者都统一到学案中来,一节课结束既给学生留下了实实在在的东西,又能够使老师的精力集中在一个核心上,使学案的质量不断的提升,切实达到为学生服务的目地;其次,老师要掌握一套指导学生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对小组长进行培训,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开展学习活动;其三:要保证这种学习方式贯穿到学生的学生始终,要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最后:自主课堂的试验,最好是一个班各学科同时开展,推行的阻力会变小,学生从心理上较易接受。

5.赴宜川中学学习心得 篇五

旺苍县燕子乡中小学校杜鹤

2014年3月8日早晨,旺苍县教科系统一行132人在局长刘雄的带领下,赴宜川中学学习交流,参观宜川中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宜川中学之行虽已过去一周时间,但留给心灵深处的震撼却无法消释,那个令当地人倍感骄傲的黄土教育名片,取经者趋之若鹜。

3月9日晚6:50——7:10我们参加了群情激昂的小主题班会。宜川中学把晚自习前20分钟定为各班“晚点”时间,每天该时间段各班都要召开小主题班会,班会主要由班干部组织,重点是围绕一个小的开展。我们到宜川中学时是星期日晚上,学校组织月考,所以各班班会的主题是“月考,你准备好了吗?”,就月考,同学们谈想法、谈体会、表决心,最振奋人心的是同学们的宣誓,全班学生起立,紧握右拳举在耳旁,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庄严宣誓,“我庄严宣誓:一天一天忘我的拼搏;一步一步深深的脚窝;一次一次把自我超越„„”,那场面令我们这些旁观者无不心潮澎湃。听说这样的宣誓场面每天都要上演,其实就是给学生们洗脑,激起同学们高昂的斗志,在阳光与自信中投入学习。看来宜川中学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不仅仅是当成一种习惯来培养,而是当作一种信仰来传递,让每个学生发展成为相信自我,依靠自我,发展自我的虔诚信徒。

10日清晨,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宜川中学。天刚亮,可校园已是灯火通明。我们冒着料峭的寒风走进了校园,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借着校园的灯光,看到全校六千多名学生都以班级为单位列队专注地背诵学案或知识小册子,在陕北干燥、凌烈的寒风中,无一名学生戴手套,无一名学生将手缩进袖子或插进裤兜里。我仿佛能够体会到孙明贤校长所谓“敬畏生命的教育”。背诵结束后,全校举行盛大的升旗仪式,护旗手“军事化”般的规范操作、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总结和前瞻、值周班级学生代表在国旗下的激情演讲,值周班主任诲人不倦的说辞,校领导在国旗下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和对一周工作的安排,都无不让参观者们随着庄严国旗的缓缓升起而热血沸腾。

宜川中学的课堂是开放的,每个持有听课证的参观者都可以自由出入课堂观课,用他们的说法是转课。我转了几堂语文课,乍推开教室门,第一感觉是这课堂太“乱”了,教室里两行课桌相对成一纵行,共三纵行。学生面对面坐着,有的在做学案,有的在讨论,有的在前后两个黑板上写写画画,还有的在讲台前的电脑上查询着什么。这恐怕是我今生见到的最“乱”的课堂,甚至于有的学生站起来对抗辩论,争辩的不可开交,可当老师一开口,教室里便马上鸦雀无声。当转过两三堂课后我终于发现,这就是宜川中学的课改成果之一——自主课堂。这种课堂以学案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反馈为基本结构框架,在教师点拨、引导、帮助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

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完成课堂教学。难怪课堂这样乱,争执得面红耳赤的那是小组在进行辩论,前后黑板上写写画画的那是学生在展示探究成果,完了还有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乱”之余,给人的另一感觉就是轻松、愉悦、有成效,这就是真正的自主课堂。整个课堂学生激情流露,学生参与课堂的热烈气氛让人叹为观止,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参观者的介入而有所异样或终止活动。教室里人头攒动,讨论、交流、展示、讲解、评论都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敢于质疑、善于分析,仿佛是一群知识渊博的儒雅讲师,整个课堂全然没有拖、等、靠等鱼目混珠的现象。每位同学探讨的结果都精彩纷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颇有见地。

第二节课结束后,我们看到学生们狂也似的向楼下奔去,这是要干什么?我好奇的拦住一位奔跑的同学想问个究竟,看来他根本没有要停下来回答我的意思,只是边跑边挥手说:“英语,跑操!”不到20秒,教学楼上的学生都闪也似的集中在教学楼前的操场上,每个同学手里都拿着一张不知印有什么东西的纸张,举在眼前看得很专注。很短的时间内,各班队列整齐,主持人(学生)手拿话筒,大声领读。原来这是他们的疯狂英语,台上激情澎湃,台下气势磅礴,原来朗读也能如此的壮美!10分钟的疯狂英语结束后,胸贴背跑操正式开始,各班成六路纵队跑向操场,每位学生的胸都贴着前面学生的背跑步前进,整个班级就像粘连在一起的橡皮人,不断的齐声高呼以班为单位的口号,声音是那

样的宏亮,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稍做休息之时,匆匆擦肩而过的学生都不停地和参观的老师打招呼:老师好!几乎看不到学生在校园里嬉戏打闹,每个学生都有事做,要么打扫卫生,要么做运动,要么搞学生岗监督,要么在一起讨论学习问题。在学校里的那一段时间我没有听到过一句脏话,没有发现过一个烟头、一张纸屑、一点垃圾!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执着,让我敬佩!

10日晚,我聆听了宜川中学教务处主任的三环节导学式教学后,(即以“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小结”为基本结构框架,以导学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载体,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质疑、选择、分析、综合和概括,采取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激发学习的动机与欲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我似乎对宜川中学师生的幸福感、自豪感有些感同身受。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自信、自立、自强是件多么迫在眉睫的任务!

除了前面我们看到的,宜川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是一大特色,学校有校歌,班级有班规、班歌、班呼、班称。校园文化处处可见,走廊文化琳琅满目“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把规范修炼成习惯,把认真内化为性格。” “把忠诚溶于教育,用质量构筑尊严。” “让课改在反思中成长,让管理在自主中升华。”等等都是振奋人心、发人深省的标语,时时刻刻激励每位学生。

英语氛围更是浓厚,学生所到之处,均有英语标语,可谓沐浴书香!他们自视为“栋梁”,并以此时时谨言慎行,他们以师兄师姐的成功典范催人奋进。他们有坚毅的性格,他们有不服输的精神,他们有成就未来,造就激情、阳光、自信的气魄!引领基础教育方向,打造自主管理“明校”!

陕西宜川中学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和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模式被来自子面八方的学校广为复制,也给很多学校带来福音。通过一天半紧锣密鼓的看、听、学、记,虽只是初学皮毛,或者断章取义,但此次取经不虚此行。根据本校实际,虽不能一尘不变的沿原套路践行,但必须冲破自己目前陈旧教学模式的牢笼,经数天的反思、反省,我校决定将从改善以下几方面为着力点,寻找学校发展的新思路:

1、提升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现学校领导班子的创新意识不够,工作主动性不高,工作不深入、不细致,管理的理论水平不高和管理意识不强,没有科学、精细、规范的管理经验。

继续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还有一批对教师职业的忠诚度不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教师,学习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还真正缺乏钢性的管理措施。

2、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教育教学实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精细,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

办法,工作检查与指导力度不够,落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用新课改的理念解放课堂。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完全适应,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及应用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应改变教师“实施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参与者,甚至组织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交流,解决学习中遗留的疑难问题并进行充分展示。重在学生点评、教师点拨,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以及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展开思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增强做好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能把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全新解读“抓德育就是抓升学率,抓德育就是抓教育质量,抓德育就是抓素质教育”的全新内涵。

6.赴成纪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赴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学习心得

2019年10月23日我们一行8人在沈校长的带领下到河北省石家庄市精英中学,参加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书院举办的“影响中国•决胜高考•2019走进精英中学暨2019年全面提升高中教学质量新思路经验交流现场会”。24-25日进入石家庄市精英中学观摩学习。虽然观摩学习只有两天,活动举办方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观摩学习活动,有报告会、有现场观摩学习,如由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主讲的“当前中国教育改革新趋势”报告,精英中学李金池校长主讲的“一场课堂改革的风暴”报告,精英中学执行校长主讲的“精中奇迹背后的精细化管理”报告,参观校园、观看跑操、自由听课、听评教研等多项观摩学习。24日上午10点,我们来到操场,观看该校的激情跑操,精英中学的学生们高昂的口号、整齐划一的队形让我们震撼不已,许多老师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记录下他们激情跑操的壮观场面。随后,我们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走进他们的宿舍、餐厅参观、走入课堂、教研室,观摩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们的集体研备。李金池校长2010年来到衰败的精英中学深入调研21天始终一言不发。第22天新精英中学的办学策略及管理体制等重大改革迅速推开,连学生的吃、住、行、学、练都做了全程设计,调整运行机制,班级架构重排,学生平行分班、无声自习课、午晚休高效入静、跑操快速集结等全面铺开,精英中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在精英中学的教育改革称之为三箭齐发,既“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通过4年的努力不仅成为河北省的名校,而且成为全国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下面我谈谈通过这次的学习给我的感受:

一、建设激情文化,打造激情校园

激情教育---课程改革的前奏曲(先决条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激情是一种昂扬的、积极的心态,激情可以激发灵感,提升自信,能够调动人的身心潜能。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最大张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激情是青春的象征,激情是活力的释放,一个没有激情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没有激情的青年人是没有未来的。这也是李金池校长的口头禅,中学生正处在烂漫的花季,风华正茂,在他们的生活里应该充满着朝气、充满着热血、充满着激情的奔放,因为有激情才会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开展激情教育,首先要打造一个激情校园,打造一支富于激情的教师队伍,培养大批富于激情的学子。创建一种激情文化,即弘扬奉献的文化、拼搏的文化、竞争的文化、追求崇高的文化。养育学校的激情文化就要要求学生,晨早要激情诵读、课堂要激情展示、课间要激情跑操等,每天都要全天候激情的生活、激情的学习。

激情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高远目标教育,让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目标之中、追求之中,要让学生都知道“伟大的事业还在等待自己”。开展激情教育,还必须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公平竞争的教育、挑战极限的教育;开展激情教育还要求为学生搭建激励的平台,以伟人志士、身边学星为榜样,鼓励学生向其学习,树立自信,成就自我。

总之,通过激情教育,让学生阳光自信、活力四射、热情洋溢、激情澎湃,让整个校园激情燃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精英中学首创的激情教育模式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激情教育包括激情早读、激情跑操、激情远足、激情辩论等。在新精英中学的改造计划中,最先启动的就是激情教育。激情跑操也是李金池校长在精英中学首创的激情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激情跑操”气势恢宏,从中可以感受到精英中学的“激情教育”。

进入精英中学,学校最先要求学生的不是让学生立即投入到学习之中,而是要先练好、跑好他们的“激情跑操”。“激情跑操”是每一个精英中学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们要在精英中学必过的第一关,甚至也是高考前的最后一课,这

激情跑操,被称为“省会第一操”是精英中学全体师生每天两次的必修课,跑操时间为清晨及上午第二节课的大课间。所谓“激情跑操”,没有亲眼看过的人也许无法想象。跑操队伍以班集体为一个方阵,队列要求非常紧凑,并排的学生要求肩并肩,后排学生的胳膊端起并呈握拳姿势时,拳头会紧挨着前面学生的后腰,脚尖也几乎顶上了前面学生的后脚跟。即便是队伍跑起来,也要求始终保持如此紧凑的队形。要做到整个方队能够有序行进,就需要每个学子必须全神贯注,做到步伐、步调全部一致。有一个学生出现不一致,前面学生的鞋就会被踩掉,步伐也就乱掉,整个队伍也会乱开。军训方阵一般要求学生前后左右都至少保持一臂的距离,这样即便一人出错,也不至于影响全局。而精中学子却做到了整齐划一,且绕操场一圈跑下来,整个方队没有任何紊乱,让人惊讶。

集结号一响起,学生们如闪电般从四面八方汇集操场,在自己班所在位置快速集合整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快、静、齐”的风格。跑操指令一发,喊声震天,令人振奋。各班队列紧凑,步履一致、口号振天,喊出了激情,喊出了班级精神,喊出了团队的凝聚力!整个跑操400米的跑道要跑两圈。(“三班三班,奋勇争先;挑战极限,勇夺桂冠!”、十班棒、齐向上、争第一、做榜样”、“七班强,斗志昂,齐努力,创辉煌。”、“激情十班,豪情满天,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精中学生,潜力无穷,自强不息,我要成功!”、“高效课堂、唯我最强、追逐梦想、绽放光芒”、“人心齐,泰山移;齐努力,创佳绩!”、“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为什么要“激情跑操”,李金池校长说跑完操后,特别兴奋,感觉特别有动力。”“坐在课堂里,感觉精神气非常足。

“激情跑操”现在已成为精英中学激情教育的“第一名片”,其功能已超越跑操自身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功效,尤其是通过跑操训练学生聚精会神的意志品质,大幅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品质,并使之迁移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通过跑操中气势咄人的班训口号相互激励,让学生有机会宣泄,进行良好的心理暗示和心理疏导,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激励教育 打造激情成长乐园

1、精神激励

(1)、校训引导

学校以“求真理、做真人”的校训为精神主导,要求学生们追求健全的人格,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成为学生们要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2)、及时表扬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校要求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准确、诚恳的表扬,让学生不断收到“精神礼物”,激励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每次批改作业或试卷时,要求老师必须给每个学生一句鼓励性的点评。

2、环境激励

为了给学生营造昂扬向上、阳光温馨的氛围,学校通过楼内设置文化长廊、楼外设置文化景观的方式营造激情成长的环境。比如:在教学楼内打造“廊道文化”,将励志故事或格言以文字、漫画等各种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倍感精神昂扬。

3、榜样激励

学校通过每周的主题班会、每天的小班会为学生搭建激励平台,以伟人志士、身边学星等成功、成长的故事为主线,为学生树立榜样,鼓励学生向其学习,树立自信,成就自我。激励学生重拾信心,不断进取。

4、活动激励

信心的真正树立需要自发性。学校依托班集体,以荣誉感激发学生自信。比如:举办跑操比赛,让学生喊出自信;举办班歌大赛,让学生唱出自信;举办宿舍文化大赛,让学生画出自信

三、精细管理促养成教育发展,塑造学生优秀品质

1、规范行为促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铸就优秀的品质。通过规范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塑造学生优秀的品质。每年新生入学后,全部实行军事化管理,宿舍内整洁的内务,跑操时整齐的队伍,在一点一滴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讲,一提到宿舍,温馨、欢乐、团结、互助等一系列词语都会顿时涌出脑海。因为他们的宿舍干净整洁,宿舍内务整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核心之一,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部分,宿舍内务的好坏,既可以折射出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可以反映一个班级的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它是反映学生生活和学习面貌最真实、最直观的场所。宿舍的干净、整洁在于学生对它的爱护,对它的期望。学生们将合作精神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更好地促进了集体力量的发挥;认真负责地管理宿舍,让宿舍从实践中得到美化,良好的宿舍文化不仅可以培养一种认真严谨的作风,还可以延伸到学习中,宿舍的内务反映了孩子们自身道德的修养和积极努力的学习态度,让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受到启发和感染,形成一种自觉的、内在的驱动力,正是这种道德修养及学习态度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大有作用。

该校也在开展“日查、周结、月评”的常规教育活动,督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每天,学校教育处、年级部、学生会、值周班针对学生的两操、内务、卫生、纪律等内容,全天进行细致检查,并以班为单位进行量化评比,以此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每周,各年级部总结各班一周工作情况,公布评比结果,表扬先进班级和个人,督促落后班级进行反思,不断巩固养成教育成果。每月,教育处根据各班总的成绩进行评比,奖励成绩优秀的班级与个人。学校以评价促养成,循序渐进,使学生的外化行为转变为内在需求,自觉提高对自身日常行为的要求。

2、养成教育促发展

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日早操、课间操前都有“操前小读”,学生利用跑操前的5分钟大声诵读随身携带的知识小卡片,争分夺秒地学习,不浪费“分秒时间”。这一教育方式深化了学生的“惜时”观念,促其养成惜时的学习习惯。

7.赴成纪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领悟一: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

在安阳, 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激情洋溢自信满满地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小组成员中有当小主持人的, 有当解说员的, 有负责板书的, 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组织之有效、环节之紧凑让我们心中感叹, 要是我们的学生该多好啊!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理想的课堂, 它是怎么做到的?带着疑问我们随堂听了课, 看到更多的是孩子们安静地阅读课文, 完成导学案, 小组内辅导后进生、组长分配任务等, 而这样的自主学习足足有一节课之长。是啊, 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 只有我们把学习、思考和内化的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拥有了扎实的知识, 理清知识的脉络, 才能在课堂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领悟二:把质疑、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郑州桐淮小学我们听到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课“梯形的面积”。课堂上学生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去拼成平行四边形?”“用一个梯形能否推断出面积?”……这些朴实的问题, 不是教师精心准备给学生的, 而是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自发提出的。学生已经不满足“这道题是怎么做的”, 而是上升到“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说问题是任何科学探究的起点, 那么桐淮小学的学生已经在搭建自己的知识架构了。

领悟三: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 便会激起无休止的意念和力量。在课堂中我们欣慰地发现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代替了教师的评价。“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 真了不起!”“我觉得你的思路新颖流畅, 启发了我们!”“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我觉得你的发现很了不起, 但我对你的说法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如果你能用板书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大家就更佩服你了!”……这些话语, 已经成为生本课堂的一部分。学生在评价中互相共勉、共同进步。

领悟四:把课堂舞台还给学生

在河南的课堂中, 我们还深刻地感受到:没有教师精妙绝伦的教学设计和精美的课件制作, 只有平淡朴实的导学案和学生亲手制作的学具。在语文课堂中,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同学, 我认为你还没读出课文的美, 我想和你赛读, 可以吗?”数学课堂上:“我想提醒全班同学, 计算半圆的周长时比较容易出错, 不要忘记半圆周长由圆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英语课堂上, 小老师们自己制作课件为同学们讲解语法……

领悟五:让学生管理学校、管理课堂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 我们一般会设置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等少数班干部, 但是在铁西路小学的主题队会中, 我们看到的是很多新鲜的岗位, 如:“大家好, 我是换水大力士, 负责全班同学的饮水问题, 包括及时换水和提醒同学们多喝水”;“我是健康小天使, 提醒同学们天冷要加衣服”……小岗位的设置虽然微不足道, 但足以透露出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

8.赴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4月19日-20日,我有幸随学院一行30多人一起赴老区延安参观学习,登上了巍巍的宝塔山,参观了王家岭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坪革命旧址,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当时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一改变历史的精神力量,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两天下来,我终于明白,当年延安枣园的点点灯光,为何最终能照亮神洲大地;终于感悟了共产党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最后革命胜利的精神源泉,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几十年了,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而今却能身临其境。在延安,我们参观革命旧址,瞻仰领袖旧居,追寻先辈足迹,……心灵受到一次次震撼与激励!

延安是中国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它本是一块平凡的黄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改写了延安的历史。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延安的土窑洞里,曾经居住过缔造了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窑洞内那些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的陈设,始终让人难以忘怀。毛泽东曾经住过的那间窑洞,与当地农民的窑洞没有任何区别,门窗是没有油漆过的陈旧的木头做的,窑洞内墙面剥落,靠窗的那张榆木桌的桌面坑洼不平,简陋的床也是榆木钉起来的。窑洞外面的院子里有棵树,树下有个石凳,还有架纺线的纺车。这间窑洞的旁边和下面,是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等人的窑洞,这些窑洞无论外观还是内设都是一样的。以致蒋介石到延安时感到十分震惊,面对破败的延安小城和这些近乎原始的窑洞,他无法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有效地指挥着他的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政府军对抗,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飞扬。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也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等不利方面,而且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负荷。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成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最终用血肉之躯,驱动了中国工农革命的隆隆战车。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这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

枣园依旧在,杨家岭犹存。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之行归来,突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延安精神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现在才刚开始。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一些基础理论,同时要学习一些新的方针政策,新的事务,与时俱进,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

9.赴潍坊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重点开发战略。就是利用山前得天得厚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煤炭、建材、医药、农畜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组建一批科技含量高,在优势资源基础上进行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的龙头企业,真正把我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解决好环境、资源与经济、人口的关系问题,努力实现经济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改善生态和治理环境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后劲。——人才战略。一是创造优越条件,吸引优秀人才;二是培养和造就本地人才;三是充分利用人才,加快培养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具体到山前,就是通过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实用技术的培训,使农民转变思想,强化围绕市场、依靠科技调整的意识。经过几年的科技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全镇现有农民技术员927人,占全镇青壮年总人数的12%,有260人参加了农函大学习,其中有30%以上获得了中级职称,其余都获得了初级职称,这部分人成为我镇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10.赴成纪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文化立校———扮靓自己,让人通过内涵一眼认出你

文化立校,那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如东教育一块会说话的宣传牌。在如东实验中学,我深深感受到这里追求和彰显的校园文化体系包括了静态文化、动态文化、教师追求和学生影响等多个层面,它涵盖着以校风校训为载体的浓郁积极的校园静态文化,涵盖着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的生机勃勃的校园动态文化,同时包含着以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运行制度等为载体的教师层面的校园管理文化,和让学生能时时处处浸染其中,直接以学生为对象的校园育人文化。说到底,我理解这文化就是“魂”,师有师魂,民族有民族魂,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管理者和全校师生共同打造和长期保卫的“校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建设,换而言之,就是一所学校的标识。例如,参观过程中见到的园林校园、人文校园、智慧校园、生命校园、创造校园等,都是质朴大气的校园文化标识。文化是标识,但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几块牌子、若干标语的事情,这个“校魂”是长期积淀和培养出来的,也是全校师生一言一行展示出来的,更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和活动所要体现和紧紧围绕的。

如东实验中学就是这样的,它以“学会超越,追求卓越”为精神支柱,以“使学生享受到幸福而完整的教育”为办学理念,这就是学校的“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底蕴和外在标识。在此“校魂”的统一建构下,如东实验中学又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文化、德育文化、课程文化和教师文化。在育人过程中,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且趣味盎然的民主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真心的爱他、尊重他、信任他,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幸福而快乐的事,并且学校还通过评选“校园之星”“体育之星”“学习之星”“文学之星”“科技之星”等活动,促进特长生更好的发展,这都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在德育方面,如东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学生的精神状态,充分相信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倡导成功体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同时开展“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开展“新公民教育”,通过公民知识、公民品德、公民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关心参与公共事务,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承担责任,对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有归属感的现代公民,进一步拓宽了德育文化内涵,从而对学生强化发展德、智、体,弘扬真、善、美的教育。

如东的教师,亲切友好,重视合作,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他们有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崇高精神———“敬业、吃苦、奉献”,他们践行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他们做到了“工作苦点甜点不计较,担子重点轻点不计较,待遇高点低点不计较,荣誉多点少点不计较”。我刚在《江苏教育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语文教师的表情该是什么样的》,想到在如东学校的参观见闻,我不禁感叹:教师的职业表情就应该是如东这样的,教师的人生姿态就应该是如东这样的。他们的身上让你感受到敬业是快乐的,工作是充实的,教育是幸福的,人生是积极的,他们很团结也敢于竞争,他们很努力同时也很自信,他们很辛苦但却很快乐。校园中的他们,当仁不让地从自己的身上向你展示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而我们身边的教师呢?你的言行状态是什么样的呢?自怨自艾,牢骚满腹,损害的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形象,更降低了我们集体的气质;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滞后,更是你教育生涯的无为。参观学习中,我们都感觉到如东的教师是比我们辛苦的,比我们累的。但是我们却又发现:每所学校的师生精神状态都很好。人是需要点精神的,有了一种精神,人们就会以苦为乐,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而这种精神,就来自于他们务实有效的德育工作。宣传画廊、校史展览、校园功绩台、升学光荣榜、得奖喜报……处处洋溢着拼搏上进的热情。人的潜能是令人吃惊的,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内驱力,从内心想学要学,就没有学不好的。他们提出“积极情态,高效学习”的观点,老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学生的学习积极兴奋,老师和学生都有了积极情态,当然就有了高效学习。他们不是逼着学生学,而是鼓动着学生发自内心的要学,鼓动着学生勤奋的学。有人说如东的教学质量离不开他们的“死揪”,毋庸讳言,如东教育的高产出的确离不开高投入,但我理解,他们的“死揪”是有效德育支撑下的“勤奋”的代名词,是建立在科学性上的对教学高效率的不懈追求。由此,我想到,我们这里的教师与如东教师相比,差距不仅仅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文化素质上,更大的差别来自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差别,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积极的情态、上进的热情和属于教师的特质文化表情,说到底,我们缺的是追求,对教育的追求,对教学的追求,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朴实教学———追求高效,去除浮华尽显真课堂本色

在如东听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课堂务实高效,目标清晰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学流程简洁,师生活动干净;我所听的两节课上得都很实在,甚至可以说是平淡,但效果都很好,没有花架子,师生活动直指教学目标;课上的教师激情风趣,旁征博引,很享受地沉醉在自己的课中;课上的学生积极,兴奋,学有所得。

如东教育出现了还很多“现象”,也创造了很多“奇迹”,确实在基础教育中谱写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咋舌的神话。究其根源,改革课堂教学是如东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与众不同的是,课改中的很多课堂都在追求时髦,要求与时俱进,而如东的课堂则在努力追求朴实,力求实效。“千层之台,起于垒土”,如东强调课堂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垒土”之功,在教学中“不要求抓住每一分钟学习,只要求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们早就认识到,随着人民群众对教育高质量的需求,大家都在努力苦干了,这种情况之下,提高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只能是有效教学。他们提出,教学有没有效率,不仅仅在于教师是否吃苦,也不仅仅在于教师是否认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增强目标意识,增强效率意识。只有目标清晰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学流程简洁,师生活动干净,方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正是这样,我们的如东之行才看到了今天的“以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问题设置为情境”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才真正实现了让学生“课课有得、课课有思、课课有悟”的整体目标。

反观我们周围的课堂,高效不敢奢望,低效、微效、无效甚至是负效课堂却比比皆是。我们身边的课堂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老师进入课堂,完全凭着老底子教课,很少去思考这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反正只要是我想到或者说是在教参上看到的我都毫不保留地讲给学生,不加取舍,也不管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需要,是否接受得了,就是一个劲往下讲,讲到哪里下课铃响就在哪里结束,下节课继续讲,课内损失课外补,这节课损失下节课补,死缠烂打,无视时间,当然效率更无从谈起。另一种可以说是有些追求的老师,他们努力钻研新课标,接受新理论,学习新方法,今天学习这明天学习那,学来学去竟把自己给学没了,往往在他们的一节课上,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情境表演、学科整合等,一股脑儿全上,课堂看似精彩纷呈,实际却远远偏离教学目标,到最后只能是邯郸学步,学不得法,将课上成“四不像”。按理说,这两种情况一个是肯吃苦,一个是有追求,两个课堂虽说是低效或是微效,但还都勉强过得去。更有甚者,课堂简直无效甚至负效,有时一节课听下来,就连我们成人,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听课教师都被教糊涂了,何况是学生?

怎么办呢?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向别人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两点很重要。我想,我们不仅要学方法,更要学理念;要学人家的“实在”而不羡人家的“花样”,要活学而不照搬。如东实验中学的“协进课堂”模式以及中间体现的理念就值得一学。如东的课堂讲求一个“实”字,倡导“四精”: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如东实验中学的“协进课堂”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的民主开放的课堂模式,它以“自主学习———多元探究———引领提升”为基本模式,以“协进学习”为基本策略,以协进备课和协进评价为基础保障,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最高目标。学校评价一堂课,首先看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是深入浅出的,但学生在睡觉,或看课外书,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教师上课的状态也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之一,课堂上教师的状态总是激情洋溢的。如东实验中学的集体备课也值得学。他们的集体备课提出存“大同”(共案)求“小异”(个案),注重实效,教师不仅有课案,还有学案,每一堂课以学生“理解、掌握、拓宽、提升”为终极目的,特别是他们推行的“导学案”,把以往的“教学”换位成“学教”,倡导“先学后教”,在重视学生知识积累的前提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份完善科学的导学案的形成,在教师走进课堂的前前后后要经过五次备课过程。导学案的推行,要求学生“先学”,教师针对学生学情“后教”,“以学定教”,使得课堂教学起点恰当,容量适度,落脚点正确,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如东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中的“实”更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提出“宁可教师多费时,不让学生做废题”,推行“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他们用教师的大量“题海淘金”代替了学生无休止的“题海”折磨,用教师的累代替了学生的累,从而实现了作业布置的精当和准确,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解放了学生。

精致管理———务实笃行,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

“务实、精致”是如东教育的又一块名片。走进每一所学校,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呆在教室里和学生共处的老师,可以看到老师紧张地忙着备课、批改作业的场面,很少见到闲聊的、乱转的,杂乱无章的现象也很少见到。如东之行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的高效率,正是来自于他们关注细节,把小事做到极致的“笃行”精神。

如东实验中学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落实了“精、细、实”,让我们来看看实验中学的精致化教学管理:一把手校长主管教学,教学校长分管教学,年级主任全面负责教学,备课组长学科教学负责制,班主任班级教学负责制,各部门协同配合负责制。包含三项精致内容:1.实施精致化教学人员管理:加强校本培训,强化岗位责任,健全激励机制(即人员选聘制,教学考核制,年级组阁制),以人为本,激发潜能;2.实施精致化教学对象管理:增强主体意识,培养良好习惯,优化学习环境;3.实施精致化教学行为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环节,讲究教学实效,做到“四抓”(抓细备课、抓实课堂、抓严辅导、抓精练习),“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六认真”(认真备课、上课、选编批改和讲评作业、辅导、组织考试、组织实践活动)。窥一斑而见全豹,他们强化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他们强调目标管理,把目标细化到各种层次,让所有师生明确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他们的管理细到坚持每周以班级为单位开班情分析会,讨论分析到每一个学生。他们的管理实到每个学期每个新教师(他们界定新教师不是依据年龄,而是依据是否第一次上这套教材、上这门课)都要上亮相课、过关课,老教师要上观摩课,全校教师上比武课。

如东的精致管理还体现在他们的制度精致。一个单位工作能够顺利推动,各项措施能够有效落实的保障之一就是有效的监督机制。所到学校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们的监督机制简单有效,精致务实。他们非常重视一个“实”字,学校管理层层包干,年级组长包到班主任,班主任包到任课教师,不让一个学生落伍。他们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强化教学过程控制。他们狠抓学校教学规范化的落实,确保教学工作的规范性和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他们突出抓备课和上课两个基本环节,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夯实基础,滚动提高”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提高课堂效率;他们的教学工作更是突出了一个“实”字,班主任对学生的全程化关怀、全程化服务,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程化跟踪。他们的教师在钻研业务方面也是踏踏实实,我到他们办公室转了一转,看到好多老师都在讨论、交流,处处彰显着精致化管理。

11.赴香港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马子清

2013年3月10日至15日,我有幸参加了赴香港小学交流学习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给了我一次业务学习的好机会。这次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回顾这次学习,感触颇多:内容充实而又有科学性的交流座谈会、优秀语文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中,我学到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眼界开阔了,思维得到了拓展,知识得到了更新,对教育教学的理念有了新的理解与认知,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启发。下面我就这次学习的认识及感想作以几点总结:

1、终身学习、做科研型教师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每个人都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型教师,对我来说任重而道远,我将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2、教育理论学习的必要性

老师在课堂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法和渊博的知识,无不让我心绪激动、感动。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恪守师德,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教师。作为教师,我更应该继续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真正的和谐高效课堂:

香港中小学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活跃,在学生说话声音太大时,老师不是用制止的方式进行干预,而是双手拍出特定的节拍,学生听到此节拍后马上回应同一节拍,教室内迅速恢复安静,在这类过程中没有学生受到批评、指责,老师组织教学也能收放自如,师生关系很和谐。

4、香港教育与大陆教育的不同之处。

大陆的教育会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希望多学点,学好点,比较注重分数,样样都循规蹈矩;而香港的教育是比较活的,较注重教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做人,如何感恩。学生方面,如果当老师要记住自己的缺点的时候,香港的学生会想方设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乞求老师的宽容。香港小学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都处处体现“以儿童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实践活动的课程比较多,学生也会科学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同时兼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注重团队协作;在繁忙的学习中去参与文艺、体育活动等等。这也是与大陆教育很不同的。

12.赴浙大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赵凤梅

每年暑假学校给我们全体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能工作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8月6日,我有幸到浙江大学参加了以“走向更加专业的教育生涯”为主题的高级研修班,为期三天,聆听了6个专家教授的讲座。对我触动很大,感受颇多。

一、以“核心素养”为引子,探讨培养什么样的人。

刘微教授的《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告诉我们,核心素养,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把他所学的知识全忘掉后,身上所具备的品质。也就是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问几个为什么,别人说的我不轻易相信,要有自己的想法,解决非两个问题,而简单的问题将由机器人代替,大批人将面临失业。而通过国际上的PISA考试,反映出我们中国学生的3个特点,首先是认知能力高,解决非良构问题弱,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弱,最后是中等人才多,顶尖人才缺乏,这确实反映了我们中国教育的现状。对我们教师而言,到底怎样改变,能让我们的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以素养的优秀为目标,把应试的成功当副产品,是最合理的定位。让我们的孩子保持清醒,始终记住主要的努力方向,就是要真正优秀,比如爱读书,能思考。

二、研究与实践能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要研究谁在学习:是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在学习。在这里,陈玉婷博士教给我们三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1)是CFU策略,对我们教师和学生同样适用,在讲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思考,或两人讨论,然后起来回答。这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最起码,每个人都强打精神,全神贯注的听讲,思考,都在踹踹不安的忍受着陈博士漫不经心的点名。一边听讲,一边思考,这样 才能够内化于心,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要求学习伴随着思考,这才能够有效果。而思考,回答才是点燃了大脑的思维的火炬。

(2)康奈尔笔记。是用发明这种笔记法的大学命名的。这一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的最佳选择。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和运用想结合的有效方法。初用时,可以以一科为例进行训练,在这一科不断熟练的基础上,然后再用于其他科目。系的课题就构建了符合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框架。

(3)SEEC模板写作方法,即通过四步进行写作:先用一句话写出你的观点,然后用2-3句话解释你的观点,再写出你的证据,必要时注明出处,最后进一步写明该证据如何能够证明你的观点。陈博士为我们做了理论上的引领,并结合教学案例,让我们实践操作了一把,进行了相应的指导,使大家对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

三、大数据时代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几位专家不约而同的说到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关中学的狄校长用几个鲜明的案例的告诉我们: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也正在面临着新的变革。为适应教育的变革,教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必须树立数据意识、预测意识、个性化意识和自主意识;培养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精确规划能力、个性化教学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上一篇:妈妈您辛苦了小学作文下一篇:直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