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2024-09-09

体育活动工作总结(通用8篇)

1.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篇一

为了更活动的安排比较周详,落实的较好,使得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阳光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欲望,并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巩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从而使广大师生深深地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进一步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我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展现自己的活力。今后,我校在阳光体育运动将进一步细化工作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培养了团体协作意识。让学生们认识健康,追求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形成全校学生参与的体育锻炼良好风气,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有力地促进我校体育工作。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全体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太阳底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我校周密部署,统筹安排,积极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创新比赛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现将一学期来的阳光体育活动简单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

校领导高度重视阳光体育活动。为了搞好阳光体育活动,组织老师座谈听取建议并成立了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朱校长为组长,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政教处、教导处与各年级联合,确保活动有序、安全。同时在开学初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启动阳光体育活动的启动仪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要求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营造生龙活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到我们每个人心中,用实际行动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美,体会运动的快乐。

二、开足、开齐各年级的体育课程

认真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泉山区中小学体育活动实施要求》,确保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 。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活

动认识非常高,积极布置阳光体育活动的各项任务。保证体育教师能够在上好两操的前提下,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和活动课,使学生对体育充满了兴趣。

三、精心安排,内容丰富。

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本着由小到大科学运动规律安排运动量的原则,教导处协同体育组精心策划,明确各阶段的活动内容、地点及责任人,这样既保障了活动的规范有序,又确保了活动的安全有效。

规定活动组织者为各班班主任、及相关年级的体育教师。活动内容有皮筋、田径、游戏、拔河、球类、绳类等。

同时学校还定期举行全校性体育活动和比赛,每年秋季举行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本学期开始,利用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组织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耐力接力体育大联赛和篮球技能体育大联赛等活动。

四、取得的成绩

由于活动的策划和安排比较周详,落实的较好,包括从开始的策划、场地的安排、成员间的动员和宣传到活动的开展等一系列的过程,使得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欲望,并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巩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活动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效果,自始至终都是沉浸在一片欢乐声中,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合格率达95%以上。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了群体性活动广泛开展,使学生的体质健康

状况得到了普遍改善。但是学生体质健康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耐力素质和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的上升趋势还不太明显;肥胖、超重的学生依然居高不下,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社会、家庭对阳光体育运动的不认同、不理解。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的唯文化成绩论观念短时间还难以改变,担心阳光体育运动会影响子女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孩的活动时间,对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产生了负面效应。

2、在校学生人数较多,受活动场地面积的影响,对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3、活动的过程中还需穿插更丰富的小游戏,同时进一步创新体育运动的形式,加大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投入程度。当然,由于阳光体育活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只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相信在今后的活动中会做的更好。

总之,阳光体育运动所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市、区教育局、体育局的领导下,一定要将阳光体育运动持续深入开展下去,为我校的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工作!

2.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篇二

一、医院工会的职能

1.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

对于医院工会而言, 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组织和教育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发挥主人翁作用。医院工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职能, 可以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 最终形成医生、护士都以医院为家, 以医院为荣的良好组织内部关系, 这对提升医院整体形象, 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发动和组织职工完成日常工作职能

医院的工作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繁重的医疗、护理工作使许多职工苦不堪言。工会有义务采取一定措施, 加强职工内部建设, 保护并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培育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向心力, 确保医院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职能

工会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医院而言, 这项职能无疑是工会活动的重点。通过组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可以使医院职工暂时卸下沉重的工作负担, 舒缓心情, 增强体质。提高医院职工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 提高他们工作的整体效能。

二、创新医院工会组织文化体育活动形式

1.传统的医院工会文化体育活动的弊端

传统的医院工会文化体育活动项目较多。从科室内部组织的知识竞赛、球类竞技, 到医院对外的大型文化汇演、运动会, 各医院结合自身特色都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然而传统的工会文化体育活动具有明显的弊端。首先, 工会文化体育活动目的性不强。许多工会活动缺乏针对性, 缺乏周密的规划和详细的部署, 甚至生搬硬套其他单位的工会活动形式;其次, 工会文化体育活动之间关联性不强, 缺乏层次感。医院工会活动普遍比较零散, 活动与活动之间缺乏衔接, 导致工会文化体育活动在职工心中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职工对随后的工会活动难以形成期待。再次, 工会文化体育活动主题性不强, 缺乏吸引力。主题是工会活动的灵魂, 文化体育活动没有鲜明的主题做牵引, 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必然有限。最后, 工会文化体育活动意义性不强, 易引发医院职工对工会职能的偏见。许多医院工会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虽多, 但缺乏对活动的意义宣贯, 导致广大职工普遍认为工会的作用就是组织大家“玩”。

2.创新医院工会文化体育的组织形式

创新医院工会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就是要从组织形式到活动内容进行革新和再造, 形成一批主题鲜明、颇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体育专题活动。创新医院工会文化体育活动, 需要医院工会组织对本院实际情况详细分析, 对职工年龄层次、知识水平、性别分布等基本状况进行实地调研, 从而制定出符合本院特点的工会文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工会应积极在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方面进行创新。第一, 组织系列专题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只有形成系列才能给职工留下深刻印象, 如医院可每年组织专业技能比武, 并将竞赛的优秀者通过医院展板予以展示, 鼓励医院职工持续提升自身技能。第二, 组织具有医院特色的主题文化活动。如每年护士节当月组织“关爱护士”主题月活动, 通过歌咏、诗歌等赛事, 为护士组织健康专题系列讲座等。针对医生长期坐、护士长期站等形成的身体不适, 组织专题健身活动, 组织“职工健身月”等系列活动。第三, 组织覆盖面广, 参与度高的文化体育活动。在文化体育活动设计上, 需要充分考虑全体职工的需求, 确保工会文化体育活动能可被广大职工乐于接受。如在体育活动方面, 可组织羽毛球、掷飞镖、踢毽子等技能层次要求较低的体育运动, 在文化活动中增加摄影、书法、文章征集等。

三、文化体育活动对创新医院工会工作的意义

1.文化体育活动可以提升工会的影响力

工会作为代表职工权益的基层组织, 同时肩负着保障职工身体、精神健康的重要职能。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组织的各项文化体育活动的水平。通过创新文化体育活动的表现形式, 通过精心筹划、精细准备、精彩亮相各项活动, 通过展出精彩纷呈的文化作品, 呈现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 必然会加深医院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 从而使工会工作的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2.创新文化体育活动可以激活工会活力

长期以来不仅医院工会, 社会上各个企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都饱受诟病。许多工会的活动难以融入职工内心, 甚至许多职工不知晓工会的存在。激活工会在医院中的活力也是当前工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创新文化体育活动, 可以使工会的工作更加立体生动。各项有主题、有意义、生命力强、符合医院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 可以使工会显得活力四射, 从而使广大职工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想到工会并依赖工会, 使工会可以切实发挥“职工之家”的作用。

3.文化体育活动可以创新工会工作内容

工会的源动力和生命力源泉在于创新。创新意味着医院工会工作能够自主地突破以往组织形式和内容, 形成新的理论及实践成果。文化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内容是持续翻新的。创新的文化体育表现形式可以丰富工会工作内涵, 给广大职工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工会工作的出发点是职工权益, 立足点是在职工中的影响力。只有不断创新工会工作内容, 广大医院职工充分认识并认同工会工作, 从而促进工会职能的顺利履行。

参考文献

[1]朱亚明.对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医院工会桥梁作用的思考[J].管理学家, 2013, (3) :287.

[2]郭佳学.煤矿医院工会组织如何服务好医院[J].党史博采, 2014, (3) :60.

3.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篇三

一、学校体育是《纲要》实施的主体

《纲要》规定:“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青少年和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他们的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因此,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纲要》特别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

青少年和儿童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校就读。如果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丢弃或放松了学校体育工作这一块,《纲要》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就无法全面完成。

学校在体育师资、技术、场地、设备、资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无论是开展职工体育活动,还是农民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都会经常借助学校这方面的力量,因此,学校体育工作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地位就更显得格外重要了。

二、学校体育工作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

1.基础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的体质,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比旧中国有很大提高。可是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青少年与儿童的体育健身活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一部分学生体质下降。

因此,解决中小学生的体质问题,夯实好全民健身的基础,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的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继续搞好升学考试体育的试点,不断总结完善,逐步推开;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多渠道筹集体育经费,加大投入,搞好场地、设备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必要的规章制度,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持续两课、两操、两活动的正常开展,组织好各种竞赛活动;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和体质测定工作。另外,学校体育工作做好了,对当地的全民健身活动亦会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

2.宣传作用。宣传发动和改革试点,初步掀起一个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

学校师生是一支庞大的宣传队伍,应该妥善地利用。要采取街头宣传、广播板报、文艺活动、体育交流、竞赛观摩、健身咨詢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颁市和实施《纲要》的重大意义,提高其对《纲要》的认识,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增强全民健身意识,提高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要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3.支持和指导作用。乡镇街道居委会、驻军等单位开展体育活动列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之中。学校是体育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体育教师一般都接受过专业培训,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要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地方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作贡献,如帮助地方订活动计划,进行技术指导,培训体育骨干,指导建立实施体质测定制度,协助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会、并提供技术服务。学校体育教研组要开展对全民健身科学的研究,把推广简便易行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和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挖掘和整理我国传统医疗、保健康复方面的宝贵遗产,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工作列为教研活动的内容,争取出成果。

4.开展体育活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 篇四

摘要:体育也是素质教育,要齐抓智育、德育、体育,使各方面都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平衡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健康。

关键词:体育;活动;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265-01

学校在正常的体育教学情况下,开展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对学校体育工作起很大的推动作用,如田径兴趣小组、篮球兴趣小组、足球兴趣小组、武术兴趣小组等,根据现有的师资情况、教学场地器材情况,开设活动项目,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自愿报名参加到所喜欢的兴趣小组,自觉地锻炼,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不断提高运动水平,增强身体素质。

1.领导必须重视和认识学校的体育活动

1.1 开展体育教学的利害关系。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好与否,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如领导稍有疏忽,误认为体育活动开展得多了会影响文化课的质量。为所谓的抓智育成绩,占用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甚至占用体育课,看着学生们不情愿地进教室,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使学生振作不起精神,这样的现象无不存在。或不解决必需的体育器材,使体育教师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技能的发展,导致体质下降,学习精力不充沛,使体育、智育均受影响。

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体育教学和考试的意义。国家教委文件规定,体育考试将作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并在全国各省、区、市阶段实施。考试科目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主要依据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反映体育学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针对当前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当地教学条件,选择可量化、易于操作的项目。每次考试不得超过3项。评分标准参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关评分标准。每项10分,成绩计入各类升学的录取总分。一般地,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项目常规的有:50米跑、800米跑(女子)、1000米跑(男子)、立定跳远、前抛实心球、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几项。

1.2 体育教学及其目标和作用。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包括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个区位问题。所以,学校体育目标的选择和设计在不同的教学背景具有其历史性、特种性、阶段性、任务性、需要性、目的性、必然性、自发性、应对性等。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从国情、社会发展和需要、个体发展,并在适当兼顾升学考试项目的基础上,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和思想宗旨,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应该为“体育教学以人为本,体质第一”,目标应该为“体育要强身健体,培养心理健康的个体,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的强盛,锻造体质基础。”“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学”要适应“学生活动”,体育项目可教师设定,学生自主选择或设想,或者师生两者定期、不定期交叉进行的体育教学方法等。因而,整个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有其共性教学项目的,即根据师生的兴趣、爱好、习惯、传承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学会体育知识,同步地发展学生的体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教师认识到只有当整个体育教学都贯穿着对学生的健康关怀时,体育运动才能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到作用,同时应该尽可能把体育变为一种享受,而不是强加。在从事体育运动中不单单地只是夺取竞赛的成绩,争个名次,而是为了锻造自己完美的体魄。

1.3 体育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学校教育不能只仅仅抓好智育,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教育,使各方面都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平衡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健康。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建设和服务的首要前提。学校要认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运行好体育教学,使学生自我造就锻炼身心的习惯。学校不得不确保体育课程和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场所。

1.4 创造条件,开展体育活动。领导重视学校体育,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抓,并且平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升学考试的体育项目,将会在体育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学校的篮球兴趣小组活动而言,由于篮球是该校的传统项目,每学期此项活动踊跃参加者达百余人,接近全校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这样多人开展活动需要场地、器材、教练等,学校领导在现有的条件下,从市场购买廉价篮球,一百元能买好几个,制作简易篮球架,发动全校师生平整扩建篮球活动场地,而体育教师看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信心倍增,不怕疲劳地活跃在运动场地上,轮流进行着各组的辅导训练。各组有传接球的、运球的、基本技能训练的、投篮以及教学比赛和对抗赛的,各种活动有条不紊。在因地制宜地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器材、活动场地外,还要有体育教师的指导,以完善以“动”为主的体育课程,如对部分体育特长的学生组成校级运动队,进行严格训练,向体育品牌学校进军,同时也使学生能有机会进一步到高一级的体育运动院校深造。

2.激励学生的自发性

篮球兴趣小组活动及教职工体育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自发性。课外活动在没有教师组织的情况下,他们自发组织练习,有秩序地进行活动,复习所学的篮球教学内容,进行班级对抗赛、男女混合比赛等,既活跃了学校的课外活动,更加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有的还主动地拿出个人的零花钱凑着买了好多篮球,学生减少了买不卫生的食品小吃,增进了卫生健康,又有了自己喜欢的篮球。他们活动起来更加自由,同时也减少学校篮球丢失的情况。

3.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探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对提高学校体育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5.学校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篇五

在本学期的体育教学教研工作中,我们体育教研组能不断积累教学实践经验,能够利用形成规模的体育文化氛围,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开展各项体育工作提出的各项措施、意见和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做好大课间操、体育大课堂和实行冬季长跑活动,提高“三课两操一活动”的质量,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并做好各种活动的评价。筹划、举办校球类运动会,组建校体育运动队,认真科学地训练,带动校园体育氛围生成。开展教师健身活动、师生同操,提高教师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教师身心健康水平,更好的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体验体育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本学期教师都能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参加学科研训活动,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理论,能积极主动探索和营造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各种教学教研实践研究,构建生机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参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教研,吸取经验总结,和其它学科整合。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快乐学习,主动探索和体验,陶冶情操,体验体育的快乐和喜悦。

本学期体育教研组主要开展了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期初开展加强广播操的队列队形训练,进退场的纪律、秩序和上下楼梯安全教育。对一年级的新同学进行第三套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培训教学,实行师生同操,不断完善“大课间操”文体活动制度,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兔子舞、跳绳、踢毽子、球类、转呼啦圈等。

2、筹划、举办球类运动会,抓好学校田径运动队的组建工作和运动员选材,运动队训练计划工作,科学训练,提高我校运动队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水平。并开展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教会学生在紧急危险的状况下进行逃生的意识。

3、开展校体育公开教学研讨,能以新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激趣乐学,目标体验,主动发展,快乐成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欢快环境中尝试体验快乐体育,使学生能在自主、合作、探究、评价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4、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的测试和输入上报工作和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填写工作,并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加强与学生交

流营养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

总之,我们体育组将继续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扎扎实实搞好体育教学教育工作,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学生感受体育的快乐,学会在体育活动中和同学交流合作分享欣赏美的生活。

学校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学期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规。坚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并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如下:

一、加强领导,认真指导思想及目标

首先,加强体育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有关体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体育》、《体育法》、《体育教学与研究》等等,并创造机会让体育教师外出听课、培训,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其次领导经常进行检查、督促,使工作做得更完善

二、教育教学工作

期初,每位教师能制订好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能做到认认真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备课字迹工整,图文并茂,每学年能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共同提高。能认真带好兼职体育老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细致地指导兼职教师搞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对差生能用爱心去感化,使他们更有信心和决心。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落实为两操,组织好各项比赛

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我们能做到课外活动安排到课表上,具体落实到每个教师,体育教师保证充足的器材和辅导,尽量安排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去活动、锻炼,使之能吻合《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和学生的个体实际。广播操、眼保健操平时由大队部和体育教师督促、检查,并每月进行公布,综合评比。

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好每学期的竞赛计划,并且能使计划落实到实处,今年五月份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校田径运动会,十一月份举行全校的广播操比赛。每次比赛都有通知,报名单及具体要求,比赛结束后能及时总结,归纳材料送到档案室。

四、业余训练常抓不懈,运动水平稳定发展

我校已有田径队一支、篮球队一支,田径队能坚持常年训练,有计划有出勤记载等。阶段训练后有成绩记载,有总结,便于发现问题,提高下一阶段的训练

质量。在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从不叫苦,总是默默无闻地与运动员一起起早摸黑,在操场上挥着泪水和汗水,承受着喜悦和痛苦。苦尽甘来,每年的区中小学田径比赛中我校的运动会总能奋力拼搏,力保取得优异的成绩。

过去的已经过去,我想展望未来,学校体育工作还有很多的事有待于我们去摸索、提高,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不管是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运动竞赛等都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学校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体育教学工作从全面落实“健康第一”思想出发,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进一步从观念上理解和认识了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思想指导下,我校体育工作始终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学期工作计划的要点,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现就本期学校体育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学习落实“课标”的教育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反思,努力钻研,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才能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在教学中,各教师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并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

二、常抓不懈,推动“二操一活动”有序开展学校“两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抓好“两操”也是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两操”更能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一学期来,体育组继续严格规范广播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做到出操静、齐、快,动作规范、美观。继续实施“领操周周换”制度,不断改进广播操动作质量,树立各班领操员榜样模范作用。召开了校体育委员会议,加强体育检查小组工作,定人定班定时间,督促两操一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落实体育检查结果每周点评制度。针对全年级广播操质量不高的情况,通过组织全年级广播操比赛,以比赛促质量,大大地改进了全校做操质量及组织纪律性。

三、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登记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为顺利完成学年度体育《标准》测试工作,提高我校体育《标准》成绩,期初即特制定学校《健康标准》达标计划,要求各

达标班级认真开展《标准》训练和测试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体育组牵头,以一到六年级班主任为组织者,以任课体育教师为指导,体育教师、校医室协同配合,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共同组织实施,积极发动全体适龄健康儿童踊跃参加体育锻炼,高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本学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顺利进行,成绩优良。

四、重视场地器材建设,当好领导参谋根据教育部去年印发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逐步配齐体育器材设施,并切实落实体育室器材出借登记、管理制度。本学期,为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学校投入资金购买了肺活量测试仪、坐位体前屈测试仪、握力计等仪器。

五、查漏补缺,重视学校体育档案资料的整理使用和保管工作。

学校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2008——2009学年度

大屯小学

学校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

大屯小学

学校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度

6.体育活动总结 篇六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事实也证明,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幼儿,身体都很健康,而体育游戏能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还可以活跃幼儿的生活,使幼儿活泼开朗,并能逐渐养成勇敢、机智、坚强等品质。

1、本学期,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严格执行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和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使幼儿有规律地、愉快地生活和活动,而且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组织的行为。

2、设计幼儿喜欢的体育游戏,使幼儿通过活动增强呼吸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而减少发病率。

3、我们通过让幼儿反复玩各种游戏,使幼儿将基本动作掌握得更加熟练、完善。在练习各种动作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幼儿的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动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4、本学期的体育活动中,我们对幼儿进行了健康常识的教育,使幼儿理解健康的重要性。通过游戏、故事等的形式,让幼儿自觉提高自理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利用晨检等及时检查幼儿的个人卫生情况,就餐时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并且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

6、在体育活动中,我们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经常性原则。一开始给予较小的活动量,以后慢慢增加,不仅增加活动量,还逐渐增加活动内容、时间、强度和密度,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而且,注意活动的持之以恒,每天定时定量进行体育活动。

现在,这些中班幼儿马上要升入大班了,经过中班一年时间的学习、锻炼,他们的体质有明显的增强。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我校本着“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全面推进“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积极响应和落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关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精神,认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宏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广“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提高身体素质,磨练坚强性格,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现在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提高认识。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进行,常抓不懈,处处落实,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联系起来。为了落实到位,学校成立了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邓立志

副组长:张传东 汪 峰 郑 钧

组 员:兰宏伟 罗 锐 刘亚平段 毅 邓建华

杨 刚 邓惠兰 舒 霞 魏兴业

校长邓立志为活动第一责任人,张传东同志负责本项活动日常工作的部署、实施和督导,负责活动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从而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活动有序、安全地开展。为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教师会上不定期进行了宣传、布置。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板报和广播宣传,使同学们的运动兴趣,集体感等充分被激发,也激活了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

二、落实举措,加强监管。

1、我校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开足体育课,保证课时,严禁教师挤占、挪用体育课,保障学生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

2、用好大课间,在10:00----10:40各年级分层次地开展各种主体活动,如本学期,一二年级开展少儿体操活动,三四年级开展跳绳、跑步活动,五六年级开展篮球、乒乓球活动。每项活动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分管教师做好记载。

3、落实“两操”,我校充分利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的契机,增强学生体育锻炼和保护视力的意识,让学生科学用眼,劳逸结合。

7.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篇七

一、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引导广 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关注课堂教学

北京市从1987年开始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14届,是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界少有的传统品牌教学交流活动。每一届均由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承办。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洗礼和锤炼了一大批中青年体育教师,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和自身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很多教师从此项工作中脱颖而出,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多数都有参加市区教学评优的经历,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全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形成了北京市中小学特有的体育教学交流平台。

2004年,“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在肇庆举办,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北京市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更为巧合的是,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均为两年举办一届,北京市逢奇数年举办,全国逢偶数年(第六届除外)举办。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将此项活动与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相结合,既是作为传统工作的延续,又作为参加全国活动的筹备,使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努力引导广大中青年体育教师关注教学、关心教学、研究教学,从而为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打造一个坚实的平台。在今年展示活动期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共有130余名一线教师有组织地赴武汉参加观摩学习。

二、全员参与,关注常态,推广可 借鉴的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学案例

中小学体育教学评优工作已经在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目中形成了品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为保证全体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知情权,确保每一位愿意参加展示的教师按要求参加展示,自2003年起,每一届评优工作均由北京市教委下发正式文件。

文件要求各区县教委加强对教学评优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宣传、动员、组织、评选和推荐工作;把整个教学评优活动分为学校、学区(片)、区县、市级评选4个阶段, 前3个阶段必须进行现场做课。经区县评审小组现场评审同意推荐后,方可录制成光盘参加市级评选活动;各区县推荐的评优课数量以区县的中小学校(含职业高中) 总数为基数(依据当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按8%左右的比例分配。同时,规定区县推荐结束后,市教委将会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聘请学校体育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各区县报送的体育录像课进行评选,未达到相应标准者视为不合格,取消参评资格;经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一等奖的课,市教委将通过抽签的方式组织获奖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展示,并经专家评审委员会现场确认,现场确认不合格者,取消其获奖资格。通过以上程序确保该项工作的覆盖面,以及所报课堂实录的真实性和授课教师的基本功。

同时,为使推荐的课具有可复制性,文件专门提出“区县推荐参加市级教学评优的课例,要真实反映本区县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教学特色鲜明、导向性强、便于推广”;为确保区县推荐课的质量,在区县评选阶段, 建立“公开异地上课”制度和主动回避的原则,即参加市级教学评优的教师必须按区县教委的要求到其他区县异地授课,同时规定“不按要求参加异地上课的教师, 在市级评审阶段视为自动放弃获奖资格”; “评审委员不参与评审本区县报送的录像课。”要求评委严格按照《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的指标体系和权重进行评分。

2015年参加全国展示的课例是从北京市2013年教学评优一等奖中推选出来的。 2013年,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课例评选工作的通知》(京教办函〔2013〕10号),并研制了《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课例评审工作方案》,成立了组织委员会、学术仲裁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分别负责评审的组织和评价,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

在学校、学区(片)和区县广泛开展现场评选工作的基础上,共推荐155节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参加市级评选,其中,小学78节(城区36节,郊区42节);中学77节(城区35节,郊区42节)。评审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进行,评审人员由高校学校体育界专家、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小学体育教研人员和一线优秀中小学教师组成,各节课的评审工作均按照专家分别评审、小组集体评议的程序进行。最终,评出一等奖38节、二等奖70节、三等奖45节,2节未录用(自2007年后,未达到相应标准者,均不录用),并在全市范围内公布获奖名单,由北京市教委颁发证书,进行表彰。

2014年9月,在北京市2013年教学评优的基础上,组织北京市有关专家对一等奖的课进行了集体评议,并最终从38节一等奖的课中选择15节,推荐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推荐过程遵循了以下原则和程序:一是自定教学内容均从获得一等奖的课中选取;二是坚持“质量优先、 兼顾均衡、坚持标准、宁缺勿滥”的原则, 努力向全国同行展示近几年来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优异成果;三是坚持公平原则,集体评议决定。

三、依据标准,提高质量,开展有 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更是近几年来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之一。自2007年以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便不绝于耳,这为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都指出了明确的道路和要求。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 [2007]7号)下发,其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 “《纲要》”) 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中,把落脚点放在“提高质量”,并明确提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纲要》 在论述具体学科质量时,只提及“体育教学质量”,这是再也具体不过的目标和要求了;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目标已经确定,路径也基本明确,那么,如何提高中小学体育课堂质量呢?

回答上述问题,笔者觉得需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描述:“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指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三个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无疑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主阵地。无论是作为内容来实施,还是作为目标来实现,都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物质条件,换言之,就是要按照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开展教学,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目前,在体育与健康教学领域有以下几个“标准”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落实, 从而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沿着科学的道路稳定地向前发展。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从本轮课程改革开始,我国实行国家、 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些规定明白无误地指出了《课标》的性质, 指出了《课标》在课程实施中的基础性地位。从国家层面讲,《课标》是培养未来公民体育与健康素养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就必须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必须按照《课标》要求,依据国家或者地方审定通过的教材,选择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重难点,开展有效教学。因此,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领会《课标》的实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

1.牢牢把握住体育课程的实践类、技能性特征。体育课程教学应该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教材内容的选择、开发和引进均应以身体练习为主要表现形式,而不能选用那些以智力活动为主的非身体练习内容,如智力游戏、棋类项目等;2.抓住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主线。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身体,既是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 又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 体育课程教学应以运动技能的传授和学生的身体练习为载体,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融入其中, 并使这些隐性目标通过学生的运动认知和运动体验显性化,从而为立德树人、健全人格提供实现的途径。

(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 生标准》

1998年5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现“卫计委”)颁布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 以下简称“《负荷标准》”)。《负荷标准》 是卫生行业标准,是对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和密度的基本要求,对发展学生体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负荷标准》规定:“健康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部分的靶心率不应低于120次/分钟,也不得超过200次/分钟”。低于120次/分钟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超过200次/分钟存在安全隐患,对学生的心脏刺激太大。同时规定:“基本部分的运动时间应为20~30分钟”。《负荷标准》还规定了监测方法和评判标准。体育课应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这是体育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特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适宜的运动负荷既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忽视了《负荷标准》的要求,在运动负荷的判断过程中存在经验主义的倾向。2013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负荷标准》的操作规范,对北京市108所学校、720节体育课进行了监测,结果不尽如人意。为强化运动负荷在体育课中的重要作用,北京市在2015年的教学评优文件中明确要求:“现场评审时,要按照 《负荷标准》的要求,对体育课进行运动负荷监测,确保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此来引导教师关注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强化体育课的效果。

(三)《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 基本标准》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并没有因为体育课时的增加而增加,造成原本就不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体育教师工作量急剧增加,中小学体育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在学校教育中相对弱势的地位,造成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尤其是体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在体育办学条件方面,由于历史等多种因素,区域差异也较大。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学校体育场地面积相对狭小、学生人数较多,城市郊区或者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场地面积相对较大, 但是,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体育器材相对缺乏。这都给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影响。2008年,为贯彻落实2007年中央7号文件,教育部等多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条件标准》”)。《条件标准》对体育师资配备、学校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达到这一要求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础,政府应该按照《条件标准》建设学校体育场地,配备体育器材, 满足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需求,否则学校体育会永远徘徊在“因地制宜”的道路上,提高质量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8.体育活动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学生 学生体质健康 策略研究

1.研究目的

1.1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2对我校现有的“体育大课间活动”项目进行科学的筛选和设计。

1.3对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场地与器材的要求与合理利用。

1.4对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安全措施的制定与可行性分析。

1.5研究制定适合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新模式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国家体育教学文化生活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2问卷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调查:现阶段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造成的一些消极和积极影响,同时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活动项目,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2.3数理分析法:对前面的调查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方法,制定和实施新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2.4对比实验法:以本校实验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对学生阶段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对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查找原因,不断反思与校正,不断优化活动实施目标与方案,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益,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撰写阶段研究报告。

2.5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积累材料,总结有效措施,找出有效提高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国家政策是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前提保障

国家教育司杨贵仁司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认真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讲话,再次重申中小学生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并要求全国各地都要认真地贯彻落实。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理事长宋尽贤也强调指出:落实中小学每天大課间体育活动是我们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2丰富的物质、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是推动大课间活动模式的开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坚强后盾“以人为本”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就是秉承这种理念。让学生经常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同学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具有更强的意志和上进心;还能使同学们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具有开阔的视野,富有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为他们将来成为祖国栋梁奠定基础。

3.3浓烈的体育运动氛围是利用大课间活动模式,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动力

首先,秉着理论先于实践的原则,华侨初级中学根据自身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和特色,成立了以体育科组的全体老师为成员的专门研究小组,探索适合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和活动的内容等。

其次,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课间操模式,引用诸多时尚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毽球、竹竿舞、打跳舞、功夫扇、拳操、活力健身操、踏板车、轮滑、滑板车等项目。

3.4家庭观念的更新,家长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增强,也从侧面为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和提升起到了带动作用。

3.5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基础

4.结论与建议

从政策的大力支持、社会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良好、学校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家庭观念的积极影响、教师素质的与时俱进、学生需求的与日俱增这几个方面的具体论述,更完备地说明了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的实践是能取得成功的。基于已有的现实基础,再结合研究目的利用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素质健康,为大课间活动开展更加顺利,仍有许多问题尚需深入探究。提出以下建议:

4.1 更深入的分析国家政策,更坚决地把政策内容落实到实处。

4.2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使社会大环境更利于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4.3 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锻炼氛围,构建完善的学校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体系。

4.4 加大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更深入家庭观念中。

4.5 持续不断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并且可以开发以大课间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

4.6 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点,使越来越多地学生从大课间活动中获得他们所想要的。

【参考文献】

[1]季钢,侯令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中学实施中的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周传尧,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因素分析[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3]杨军,主编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

[4]肖明,主编《哲学原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二版

[5]张厚粲,主编《心理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第一版

[6]毛振明 、杜晓红 、于素梅 《体育与健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湿俊,杨宇明.《谈中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3年3月

上一篇:房产法规下一篇:早恋主题班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