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8篇)
1.关于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篇一
改进办案方式方法 提高办案工作水平
严肃党的纪律、坚决查办违纪案件是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党章》明确规定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五项经常性工作之一,是“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犯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和复杂的案件,决定和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如何贯彻落实《党章》,认真履行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的基本职责,不断创新办案工作思路,改进办案方式方法,提高办案工作水平,切实体现纪检监察工作的有为、有位、有威,贯彻从严治党方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是纪检监察部门需长期探索和解决的课题。本文在深入总结和认真分析查办案件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就如何改进办案方式方法,促进查办案件工作水平提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思考。
一、保证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落实办案工作力度,提升查办案件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保证。面对查处案件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提高查办案件水平必须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办案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践证明,没有同级党委的支持,纪委的工作就难以开展。各级纪委应及时向党委和政府反映查办案件工作的情况,多请示、勤汇报;应紧紧围绕党、1 政府、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案件检查,认真查处大案要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应注意主动将案件检查的形势、动态、工作计划和查处大案要案的情况以及办案的重点、难点和困难等向党委和政府汇报,以争取党委党和政府的理解、重视和支持。
2.强化对办案工作领导指挥协调。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心工作要向查办案件工作倾斜。要让纪委领导班子把主要精力或部分精力放在抓案件查办工作上;实行重大案件领导包案制,保证案件顺利突破。要保证办案职能室人员配备,在查办大要案时,突破室与室的界限,统一调度办案力量。要加大对办案专用车、笔记本电脑、打印机、照相及摄像等设备投入,改变办案人员交通、通讯工具落后,侦查能力弱,不能适应办案需要的实际,为查办案件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进一步细化、量化办案人员的“责、权、利”,严格落实案件主办人制度和错案追究制度,有效规范执法办案行为。加大督查力度,及时督促各办案人员严格依照规定程序办案、依法行使职权,对滥用职权、不按程序办案的,按责任划分,逐级严肃追究。
为使办案人员真正树立起案件质量意识,按照办案纪检干部所担负的不同职责,将办案质量责任明确到每个具体执法岗位,分解到各个办案环节和具有不同办案权限的纪检监察干部。在此基础上,逐步健全和完善了案件质量责任机制,从主管领导、调 2 查组组长到科室,普遍实行了办案质量“一把手”负责制,由此在整体机制上,把握好办案质量与办案数量、办案效率等之间的关系,并在法律、法规授予的权限下,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执法办案人员、案件审理人员、领导审批三级责任制。
3.强化办案工作责任追究。地方各级纪委可以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实行党章规定范围内的监督。纪委实行这种监督,是履行它的职责,不能视为“无组织无纪律”。恰恰相反,如果不这样做,那就是失职。针对说情风、关系网的干扰,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占据上风,官官相护仍然猖獗的现状,导致存在立案难、取证难、定性难、处理更难的状况,纪检监察部门必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查案不积极、不主动、不支持,有案不查、办案不力、瞒案不报以及采取其他方式干扰办案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一经查实,坚决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改变收集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线索机制
案件线索是查办案件的基础,只有有了确切的案件线索,才有可能进行查案工作。当前,群众的信访举报基本上仍是我们获取案件线索的唯一渠道,加上群众信访举报数量下降,举报线索本身质量不高,案源匮乏成了影响和制约查案工作深入发展的瓶颈。因此,能否及时掌握违纪违法案件的线索,有效扩大查案战 3 果,深入研究发案规律,不断积累办案经验,切实抓住其本质特征,是提高查办案件水平的重要基础。
1.拓宽案源,深入挖掘,主动出击寻找线索。针对违纪违法由直接转为间接,作案手段日趋诡秘,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群众信访举报总量减少、线索来源渠道不宽等问题,要在抓线索信息源上拓宽视野、主动出击。紧紧围绕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党委、政府重大改革举措的实施工作;认真介入社会公用事业和企业体制改革;密切关注物资采购、工程发包、土地出让、企业转制等活动;注意了解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等有关情况。善于运用审计、纠风、效能监察、专项检查等手段,努力发现和扩大案源;建立和完善网络举报平台,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搜集研究,提炼信访举报线索;采取优先办理、限时回复、有功奖励等综合手段鼓励实名举报;加强与公安、司法、审计及其他行政执法部门沟通交流,做到信息互通、线索互递,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收集案件线索。
2.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努力查细办透案件。当前,违纪违法案件呈现规模化、集团化、团伙化等突出现象,往往能查处一案,牵出一“串”,捉住一个,堵住一窝,涉案人数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数十人。在查办案件过程中,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立足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追根溯源,深入挖掘隐藏其后有审查价 4 值的违法违纪线索,扩大办案成果。坚持由点到面,促使案件纵深发展,从单一违纪问题挖出其多方面的违纪违法问题;坚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一般的违纪线索中挖出重大问题;坚持由此及彼,推动案件滚动发展,从单一违纪对象挖出窝案串案;坚持由小到大,抓住细微案件线索,从细小线索挖出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同时要积极拓展发现案件线索的领域,加强信息的收集、检索、整理、研判和使用,改变办案人员受理线索的前瞻性不够,对信访信息反映不敏锐,在线索搜集上如同“管中窥豹”,处于被动受理局面的现状,注重开展案件实践和理论研讨活动,总结案件发生的规律和查办案件经验,分析问题,探索运用灵活的办案工作方法,深入挖掘隐藏案件线索的重要信访件,不断提高办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3.深入调研,探寻规律,变接线索为找线索。改变以往只在家里“坐堂”接访的做法,经常派出纪检干部深入到涉及民生热点的机关、学校、单位、部门,主动寻找线索,选派得力干部深入到基层了解民情,针对性地展开调查掌握线索,为查办大要案创造了条件。提高预测判断的能力,要勤于思考、深入研究、善于发现权力运行过程中易发生腐败的部位和环节,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通过认真分析,科学判断,预测走势,超前研究对策,提出有效的防范办法,建立切实可行的预警评价机制;运用战略思维,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不断总结和 5 探索办案工作特点和规律,使办案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讲求办案策略技巧,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
办案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同样一个案件,有的人查得好,有的人就查不开;同样一个对象,有的人攻得下来,有的人就攻不下来。因此,要做到初核一件,成功一件,就必须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手段和方法技巧是突破问题的关键。
1.选准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突破。要低调审慎地进行初查,尽可能选取隐秘的办案途径,力争在被调查人无所察觉的情况下固定可以直接构成处分的要害证据,以求尽快正式立案。要抓住重点,做好深入细致的外围调查,找到最佳突破口。要强化证据意识,丰富证实手段,以间接证据来获取直接证据,以直接证据来验证间接证据,从而揭露和突破案情。要注重运专心理学、博弈论和逻辑学,讲究办案技巧,以智取证,以谋突破,把握主动权,提高办案效率。
2.讲究办案谋略,抓住要害部位。要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增加高科技含量,学习借鉴其他执法机关的办案经验,丰富和发展突破案件的方法和手段。尽管传统的办案方法也使我们成功突破了不少案件,但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办案实践的需要。要借鉴公安、检察等执法机关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办案装备建设,努力提高科技含量。要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网上举报,建立内部网 6 络系统,最大限度地整合办案资源。要配齐必要的办案工具,健全先进的监控设施,及时把握被调查对象的动向,确保案件质量,加强安全防范。
3.加强组织协调,发挥整体合力。按照中央确定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纪委组织协调”的职能具体到查办案件中,就是要求我们对牵涉面广、问题较为复杂的案件,必须提高组织化程度,将纪检、监察、公安、司法、审计等执法机关的人力、信息、职能、手段等资源组织起来,选派得力纪检监察干部参加联合调查,发挥主导作用,掌握联合办案的主动权。
要加强组织协调,主动协调执法机关联合办案,形成查处案件的整体合力。要充分发挥公安、检察、审计机关的职能作用,联合、交叉运用纪律、行政、司法以及审计、稽查等手段,从不同层面对涉案人员形成攻势,增强办案合力。在查办一些重要而复杂的案件中,对符合“两规”“两指”条件的重要涉案人员,明确由纪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审查;对不符合“两规”“两指”条件,但已有涉嫌违法犯罪事实的重要涉案人员,商请相关执法机关及时采取相应法律强制措施;对需要采取“两规”“两指”措施予以审查或已采取法律强制措施、而又不知去向的重要涉案人员,商请有关执法机关及时予以发现,并依法商请公安机关适时采取限制出境或边控手段,这一系列措施和原则才能确保案件查处工作的有序展开和顺利突破。
四、激发办案工作热情,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办案人员积极性高不高,精神状态好不好,直接决定了查办案件工作的成效。要在激励上多做文章,让尽可能多的纪检监察干部有动力、有压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工作干好,提高查办案件工作水平。
1.建立办案惩罚制度。每查办一个案件都视贡献大小对主案人、重大线索发现人、重要问题突破人分别加记业绩分并进行奖励,激发了执纪办案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和推行以考核办案基础理论和办案业务能力、办案年限及绩效为主要内容的选拔晋升机制。对不愿办案、不会办案、办不好案的,可给予批评教育,严重的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并且要逐步建立淘汰和退出机制,创造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氛围。
2.建立办案奖励制度。办案工作辛苦劳累,办案人员在工作中付出的心智和体能往往都是超负荷的,有时还会受到人身攻击甚至是生命安全的威胁。这几年中纪委查了不少大要案,但省级以下,尤其是市县一级纪检干部大部分人不愿干,不会干,不让干的问题相当突出,为此要提高纪检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各纪委要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这种奖励既要有物质上的,也要有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这既是对办案有功人员的肯定,也是一种舆论导向。它会激励、引导广大办案人员认真做事,踏实工作。政治上要关心纪检干部,对表现突出的要提拔重用;要统一纪检干部 8 的津补贴和办案奖励机制,千方百计提高纪检干部的福利待遇;要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3.建立办案考评制度。要按照有关制度把查办案件工作与评先奖优、干部任免和职级待遇结合起来,保护和培养办案机构、办案人员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激励他们始终保持蓬勃向上、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和执著的事业心。为保证办案任务的完成,设立查办案件专项奖,实行办案保证金制度,对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重奖;对错案实行责任追究,增强办案人员责任心;把案件查办工作列入目标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年底没有完成案件查办任务的单位,系统内取消评先树优资格。
五、促进依纪依法办案,建立和完善公开机制
把办案行为置于“阳光”之下,提高办案工作的公开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办案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增强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要将依纪依法办案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统一起来,力求将办案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相统一。
1.增强政策观念,统一规范量纪标准。在适当的时候,对影响面较大,群众较为关心且案件事实清楚,当事人对过错行为有深刻认识的案件,在协作办案中聘请一定数量的案件调查监督员,全程参与案件调查核实、处理工作,提高案件查办工作的透 9 明度。在政策的把握上,应力求做到两个统一,即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案件检查的微观、局部效果和宏观、社会效果的统一。严格按党和国家的法规和程序办案法律、条规,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严肃纪律。坚决避免对所查办案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不能以领导意志代替量纪标准,必须严肃执纪,防止主观随意性。同时,制定和实施了执法过错追究制、重大案件集体研究决定制等责任制度,从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内部执法办案的职责分工与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在建章立制上,有效把住了办案质量的第一道关口。
2.增加办案透明度,加强对办案过程监督。完善案件网络审批系统。长期以来,由于受“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观念的影响,形成了“秘密办案”、“办案神秘化”的思维定势,导致办案过程透明度不高,缺乏办案全过程监督机制,使现有的内外监督制度也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譬如,在内部办案监督方面,办案过程不公开、在办案过程中缺少预警机制,未形成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和自我纠错机制;在外部监督方面,也因为办案信息不畅通,社会各界知情渠道少,外部监督止于表面,无法具体到案件的过程和关键环节中。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使检查权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执纪随意性问题也难以解决。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了今后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也应该按照案件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定制合适的办案流程,争取试行 10 办案网上流转,使整个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各个过程都按照网上预设的流程运转,这样即有助于提高办案效率,又增加了案件办理的公开度、透明度。
3.完善公开审理制度,扩大群众知情权。在对部分行政案件进行公开审理时,由公开审案专家组,对该局介绍的审案情况进行质询和建议,有效保证了自由裁量权的正确使用,使行政和纪律处分决定合法、合理。先由案件主办人对调查取证、违法情节、违法行为的定性和处分依据作详细介绍,提出行政和纪律处分建议。然后,由案审委成员及专家成员进行质询并发表意见。最后,案审委在充分采纳专家成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作出了恰当的行政和纪律处分决定。对行政和纪律处分实行大家审、大家评、大家定,有效地杜绝了“暗箱操作”,摒弃了“衙门作风”,既提高了案件的审理效率,保证了案件审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又有效地维护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增强和提高纪检监察部门的社会公信度。
2.关于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篇二
一、对独立学院组织工作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分析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我国独立学院党的建设力量不断增强, 对组织工作日益重视, 组织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组织工作地位不明确
2008年教育部颁发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26号令) 指出:独立学院实行董 (理) 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董 (理) 事会是独立学院的决策机构。26号令虽然提到了学院必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 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 但没有明确党委的具体职责和任务, 学院党委在开展工作中未能真正处于政治核心地位, 而是处于“从属”地位, 学院已经形成“重行政、偏教学、轻党务”的工作局面。而学院党委是学院组织工作的直接领导者, 在此尴尬地位下开展组织工作很不利。
2. 干部队伍建设基础薄弱
首先, 干部队伍选拔和任用工作的规划不明确。在办学过程中, 独立学院人员队伍结构逐渐演变为母体高校编制和独立学院编制并存的二元结构。学院管理部门的中层党政领导班子基本是由母体高校编制人员组成, 并且基本是由母体高校直接派出到岗任职, 只有当母体高校选派不出合适人选时, 才从独立学院编制人员中选拔任用, 因而独立学院对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基本没有计划。
其次, 干部队伍选拔操作不规范。无论是由母体高校直接选派, 还是从独立学院编制人员中选拔, 基本都是由董 (理) 事会、学院党委议定或提名人选, 民主程度不高, 透明度不够。
再者, 干部队伍培养措施不到位。独立学院盈利目标明确, 要求节约成本, 对干部队伍重使用、轻培养, 没有构建完善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和考核激励体制等。加之, 独立学院组工干部队伍专业能力不“专”、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党的建设。
3. 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
(1) 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完善。
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一般是按照学生专业、教师教研室、行政机关单位等来分类设置, 但普遍存在机构规模过大, 涵盖党员过多的现象, 不利于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开展。
(2) 基层党组织骨干配备难度大。
基层党组织工作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主观性强的工作, 要求党组织骨干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判断能力, 并且还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党组织骨干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原则上应该由教师来担任, 但是独立学院岗位少、人手紧, 教师任务重、工作忙, 加上目前支部工作还未得到学院人事政策的肯定, 导致教师不愿意担任教工和学生党支部骨干职务, 这就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3) 基层党组织生活形式化。
据调查, 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不高, 流于形式, 学生党支部活动主要集中在党员发展环节, 而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则以学文件、读报纸为主, 内容单一, 形式呆板, 不能满足不同党员群体的需要, 使党员对组织生活失去了兴趣。
4. 发展党员质量有待提高
“党章关于发展党员的标准具有很强的原则性, 定性条件多而定量的条件要求少, 主观性指标比较多而客观性指标比较少, 有普遍适用的条件而没有针对不同行业等地专门条件。”, 发展学生党员标准过分概括, 主观性强, 造成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不易准确把握, 独立学院学生发展党员工作也受此标准影响。另外, 部分独立学院在推“优”、安排培养联系人、吸收新党员等环节中, 体制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二、提高独立学院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对策
组织工作的科学化, 是党建工作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独立学院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应该密切联系独立学院组织工作实际。基于上述对独立学院组织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本文认为提高独立学院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 明确党委政治核心地位, 营造组织工作良好环境
解决独立学院党委地位定位不明确这个问题, 应建议上级颁布《中国共产党独立学院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 明确规定独立学院党委在学院工作中的地位、职责、权限等。同时, 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进一步理顺学院党委与董 (理事会) 、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 以解决独立学院党委与行政组织在职权方面的冲突, 为独立学院组织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只有这样, 独立学院组织工作才能寻找到与学院中心工作的切合点, 才能保证组织工作更好地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进而为学院的健康稳定发展服务。
2.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高素质干部队伍
⑴明确干部队伍培养计划, 制定干部队伍培养目标。
近年来, 独立学院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 单由母体高校选派的教师和行政干部已经不能满足独立学院的需要, 为了保证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独立学院必须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在这个问题上, 董 (理) 事会应该就干部选拔、任用、考核问题放权于独立学院, 由独立学院党委自行掌控。独立学院党委则可以根据学院发展的需要和当前学院的干部队伍构成情况, 有计划、有目标的规划学院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目标。
⑵建立干部业绩评价体系, 规范干部的选拔任用程序。
独立学院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两个原则, 建立一个客观、公正、准确、科学的干部业绩评价体系来选拔和评价干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按照“民主推荐、群众测评、公开竞争、差额考核、充分酝酿、集体决定”的规范程序, 将思想好、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切实为学院的发展服务。
⑶重视干部队伍教育培训, 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重视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独立学院应该深刻认识到对干部队伍进行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尽快结束当前对干部队伍“重使用、轻培养”的局面, 并从财政上列支专项经费支持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 并且还应明确, 组工干部队伍本身是学院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对象。
⑷狠抓干部队伍作风, 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
独立学院多是由母体高校、社会组织、独立学院三方共同出资办学, 在部分人、财、物等资源上存在产权不清、管理不严等问题, 这就滋生了贪污腐败的可能性, 为杜绝这类不良现象的发生, 独立学院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 狠抓干部队伍作风, 并且需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3.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⑴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机构。
根据《党章》等规定, 本着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原则, 结合独立学院实际, 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例如, 大的行政机关单位、教研室可以单独设置党总支、党支部, 小的则可以联合设置党总支、党支部。学生党组织则根据专业、班级、宿舍等实际情况来设置。总之, 无论是教工党支部还是学生党支部, 设置规模要合适, 涵盖的党员不宜过多, 这样才能便于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 才能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⑵选配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总支、支部班子和总支、支部书记。基层党组织骨干配备难度大的问题,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独立学院应该适当减轻基层党组织骨干兼职人员的教学或科研工作量, 让他们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党组织工作中。同时, 独立学院党务兼职应该得到人事政策的肯定, 按照工作量给予兼职教师适当的劳务报酬, 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基层党组织骨干选配难的问题。
⑶认真搞好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
为了使独立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独立学院需要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原则, 结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 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汇报思想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组织生活开展制度等等。有了这些制度的保证, 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才能按时有序的开展, 才能促进组织生活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才能起到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作用。
4. 加强发展党员工作, 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⑴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
建立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开展新生入党启蒙教育, 动员新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利用党校阵地, 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基本知识的系统教育。三是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培养。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不能仅仅局限于党校办班的短暂学习。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工作细则 (试行) 》的相关规定, 必须安排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只有落实了具体的培养联系人, 才能切实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
⑵严格把控发展党员质量关。
好的党员可以给党输入正能量, 而不合格的党员则会严重破坏党的光辉形象。独立学院在把控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关口上, 必须严防“两关”。一是“推优”关, 应该严格执行《关于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 按照“班级团支部→系部团总支→学院团委”逐级推荐、审核的程序, 将优秀的团员推荐到党员发展对象队伍中来。二是“审批”关, 对于各系部报批上来的发展党员对象, 独立学院党委必须按照“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的原则, 认真研究, 逐一审核, 对入党条件不具备者, 坚决不发展, 切实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
⑶加强对党员的继续教育管理。
做好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工作, 是保证党员质量的重要措施。当前, 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着重发展前的培养教育, 轻发展后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现象, 预备党员本身也普遍存在“入党前使把劲, 入党后松口气”的思想,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员队伍质量。为此, 独立学院必须重视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一是充分利用党校阵地, 举办预备党员培训班、支部骨干培训班、普通党员培训班、毕业生党员培训班等, 帮助党员提高思想觉悟, 增强自身组织观念, 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二是在全院范围内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对全院师生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 时刻告诫党员要在思想上、作风上、纪律上保持先进性, 更好地履行党员义务,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建立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对思想、行为等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坚决取消其党员资格。
参考文献
[1]刘子金.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条件的设计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3) :46.
3.关于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篇三
摘 要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通过参与科学调查、决策计划、经济监督和管理,将分析结果以政策性、范围、主题、过程、目标五个方面体现英明的决策,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实在的解决办法,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统计工作 重要性 现状 意义与作用 思考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在调查研究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企业统计部门一直被视为政府统计部门的附属机构,是政府统计的基础,或者是政府统计在企业中的延伸,于是,企业统计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政府统计部门提供报表服务,而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则很少问津和参与。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失真”直接影响到此为依据作出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三是企业统计队伍中高文化素质的统计人才严重短缺,统计人员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岗前培训与后续教育,因而存在着知识老化的现象,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统计队伍不稳定,不利于企业统计事业的发展;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的统计知识而造成统计数据失真,不能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
二、企业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二是综合性。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三、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
1.加强统计法制建设,逐步实现统计法制化
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营造统计执法的良好氛围。把统计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依法治统、依法办统、依法兴统的良好环境;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意识,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牢固树立数据质量的核心地位。组织专门的统计执法力量不定期对各单位进行检查,对“以权定数”、“以数谋私”、虚报、瞒报、漏报、拒报等现象要严肃处理,使《统计法》真正落到实处,使统计数据真正反映经济的发展成果;树立起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观念,统计人员在完成日常统计报表任务的基础上,要跳出报表圈子,抽时间参与市场调查,把着眼点放到研究市场上来,充分发挥统计的数字优势,对原始信息和统计分析资料进行分类加工,满足各级领导经济管理的需要。
2.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统计信息的自动化和网络化
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这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总之,企业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加快统计信息的传递与应用,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目前,政府统计部门的信息网络和企业的信息网络建设都很快,但现在还是两条互不交叉的平行线,即使有交叉,也只停留在报表的单向交流上,政府统计网站为宏观决策考虑的多,为企业服务的少,如何利用政府统计网站为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信息发布、信息查询是统计部门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如果企业与政府之间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网络,企业所需的大量信息,能从统计渠道取得,政府统计服务于社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统计的功能也会增强,地位也会提高。
3.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统计人员的素质是影响统计数据和统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要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新《统计法》的有关知识,提高统计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增强法制观念,恪守职业道德。其次,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统计岗前、在岗教育培训工作,对不同岗位的业务人员进行定期轮岗,扩大统计人员的业务面,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地位的根本保证。通过政治思想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努力把统计队伍造就成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群体。
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鼓励统計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在主观上能奖励勤奋者,加上客观条件的改善,统计受重视,将水到渠成,必将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四、强化统计监督职能,保证企业经营健康发展
4.关于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篇四
各市地方税务局党组(党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一系列重要部署,结合我省地税系统党建工作实际,切实提高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抓好系统党建工作责任感
(一)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又进一步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时代课题,省委及有关部门也多次做出决定,要求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全省地税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0年以来,省局党组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充分发挥垂直管理优势,确立系统党建工作的新理念,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大力加强和改进系统党的建设,系统党建工作的组织体系、党务干部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阵地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涌现出一批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系统党建工作出现了全面发展的可喜局面,得到了中央和省委有关部门的肯定。适应地税系统党建工作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立足地税实际,以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党建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创新为着力点,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实现与“依法治税、从严带队、科学管理、共建和谐”基本要求的有机融合,切实提升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目标和任务。按照党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运行的内在规律,结合地税实际开展党的建设。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制度为保障、以科学的方法措施来推进,确保各级党组织始终走在引领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前列。通过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和党建工作的创新来推进,每个县(市、区)局要创建一个党建工作创新项目,每个市局要评选出3-4个优秀党建工作成果,全系统培育和选拔20个左右的优秀党建工作成果,在2013年“七一”之前举办全省地税系统党建工作优秀成果展,并评选出优秀的创新项目,给予表彰奖励。全系统2012年要力争有60%的市地税局机关党委跨入所在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行列,70%的县(市、区)地税局机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进入县(市、区)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行列,2013年要力争有80%的市地税局机关党委跨入所在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行列,90%的县(市、区)地税局机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进入县(市、区)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行列。通过先进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促进系统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实现党建工作有新的突破、地税形象有新的提升,为全省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准确把握重点,进一步增强系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 要以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党建文化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风能力建设、服务和谐地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为重点,切实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
(一)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要把党建工作的重心放在思想、组织、阵地建设等方面。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具有“铸魂”作用。要组织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努力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党性修养水平。要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党组织每年都要举办2-3次理想信念教育和传统文化、科学知识的专题讲座,通过开展“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五德”(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高地税党员干部职工的品格,升华地税党员干部职工的理想,引导地税党员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要规范各级机关、中心税务所党组织设置,省、市、县(市、区)局机关要根据处(科)室党员数量,本着便于组织活动、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成立适当数量的党支部。中心税务所要按照党章要求,结合机构设置、集中办公的实际,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能够便于开展活动,发挥作用。阵地建设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市、县(市、区)局和有条件的中心所都要建立党员活动室。要注重党建宣传阵地建设,山东地税网页实现与中央和省级重要党建网站的链接;省、市、县三级机关都要建立党建工作网页或专栏,发布有关党建工作文件,宣传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宣传先进典型,征求广大党员对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制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针对当前地税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建立相应党建工作制度,构建以目标管理为方向,以流程管理为主线,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党建工作的视窗化、工具化与模板化目标,通过规范不断提升系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要进一步加强党建文化建设。地税党建文化是系统党建工作中培养、总结出来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规章制度、活动形式的总和,是提高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要达到以文聚人、以文悦人、以文化人。要按照“规范有序、重点突出、醒目美观、简洁鲜明”的要求,建设1-2处以党建文化为基调的党建活动室、宣传栏和宣传橱窗,大力营造党建文化的浓厚氛围。
(三)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确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健全管用有效的学习制度,使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使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要科学制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规划,细化量化学习内容、标准和要求,建立和完善学习激励机制,注重载体建设。各级要通过“山东地税大讲堂”、党务干部培训、“好书荐读”、读书竞赛、演讲比赛、交流读书体会等方式,不断引导基层党组织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典型带动、教育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职工对学习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不断深入。
(四)要进一步加强作风能力建设。省直机关部署利用三年时间,分别抓好学习年、能力年、效能年,以此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和质量。加强作风能力建设,要以创建服务型机关和人民满意机关为目标,以作风和能力建设为抓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工作落实。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设立“党员示范窗口”和创建“党员先锋岗”,结合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新一轮基层建设和干部素质提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省市县三级每年评出一定数量的“党员示范窗口”和“党员先锋岗”,引导广大党员不断提高信息管税能力、规范执法能力、服务纳税人能力、防范风险能力。
(五)要进一步服务和谐地税建设。提高系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和谐地税建设。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地税实际,坚持人本理念,利用党建活动,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要对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常督促、工作上常鼓劲、生活上常关心,把全体党员干部紧紧地凝聚到党组织周围;要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畅通干部职工意见建议反映渠道;要关心党员干部职工的疾苦,及时了解干部职工在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积极帮助干部职工解决急、难、盼问题。要关心、关爱离退休老党员,组织开展相应活动。要把各级党组(党委)对干部职工的关心爱护落到实处,省、市、县(市、区)局机关党委每年都要开展为党员干部职工做好事实事活动,省局党组党建工作指导组办公室每年进行评选,在山东地税党建网页进行集中宣传;要关注干部职工身心健康,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唱响“健康和谐、快乐工作”的主旋律,组织设立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活动,每年组织1-2次全体干部职工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各级要为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时间和经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干部职工之间的友谊、团结,凝聚人心,营造和谐氛围。
三、完善措施,进一步增强系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各级党组(党委)要结合地税实际,尊重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讲求科学有效的方法,围绕大局,做实做细,锐意创新,不断提高系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一)围绕大局,搞好结合。要把保证和促进地税中心任务的完成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准与业务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要紧紧围绕省局党组确定的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新一轮基层建设、干部队伍素质提高等重点工作,将党建工作做优做活。精心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提高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与文明创建工作结合起来,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作风能力建设系统工程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好“服务人民,创先争优”活动。
(二)做实做细,深化发展。要进一步规范机关、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要把党建工作做实做细,始终贯穿于推动工作和促进发展的全过程,使党建工作真正从形式和内容上得到深化、从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拓展,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各级基层党组织要选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每年开展3-4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主题实践活动。如:通过给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使党员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励党员干部牢记宗旨,勤奋工作,做到入党有起点,奋斗无终点。要充分发挥典型带动的作用,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要在办公场所的显著位置或党建活动室设立光荣榜,宣传干部职工身边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三)锐意创新,突出特色。提高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关键在创新,要在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和创新性上下功夫。党建工作创新要突出方法差异性、创新自主化和成果质量化的特点,注重从本单位的党建工作实践中提炼党建工作特色,以党建工作创新,营造氛围、扩大影响,使党建工作真正过硬,赢得广泛认可,产生积极效应,从而实现党建工作内容、形式、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与提升,激发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力,提升系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四、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系统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形成党组(党委)统一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一)落实责任,形成合力。要把系统党建工作列入党组(党委)的议事日程,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每年都要召开1-2次党组(党委)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提出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意见,机关党委制定落实计划和实施方案;要落实《条例》有关规定,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列席党组(党委)有关会议和局务会。各级党组(党委)要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指导组,不断促进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各级党组(党委)书记要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分管领导要负起直接责任,其他班子成员抓好分工范围内的基层党建工作,形成抓党建的合力。
(二)强化基础,建设队伍。要加强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高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重视和加强机关党务干部的培养锻炼,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党务干部队伍。各市局机关党委要由局领导担任书记,并配备专职副书记,另外配备2名以上专职党务干部,承担日常党务工作和党组(党委)党建工作指导组办公室的工作。实行独立办公;县(市、区)局也要由局领导担任机关党委(总支)书记,配备1名专职党务干部或指定1-2人兼职党务工作。各级地税部门要在时间、人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党建工作,把机关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列入行政经费预算,重大活动应当拨付专项经费,保证机关党建工作和党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
5.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篇五
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从90年光辉岁月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取得巨大成就。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6.关于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篇六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社会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使党建工作焕发出生机,应着力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企业;党建;思考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各级班子整体素质
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把理论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注重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运营等内容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着力解决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性、方向性的问题,不断提升领导班子战略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
2、切实履行企业职责,抓好党建促经济
作为县域经济支撑企业的党组织负责人,要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应对挑战、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和不竭动力,强化“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困难中加快发展”的意识,在干事创业中解放思想,在转变观念中深化认识,在发展实践中提升素质,实现党建工作“围绕中心”、“贴近实际”到“融入经济”的新突破。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效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
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发展把准方向
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难度大,要求高,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各级党组织要紧密结合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方向,正确参与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形成党的组织与经营管理层职责明确、有机融合、运转协调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与法人治理结构规则,坚持把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与经营层依法决策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班子集体审议,未沟通的问题不上会,未统一班子成员意志的问题不轻率作出决议,重大问题采取票决制,充分发扬民主,以确保科学决策、协同执行和分散决策分险。
4、夯实基础强基固本,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并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党的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使党的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做到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立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推动党建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坚持把生产经营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骨干,使党员成为优秀的人力资源。制定党员培养发展计划,督促检查完成情况。
5、打造党建工作亮点,彰显先锋模范作用
紧扣企业安全生产、资源整合、重点工程项目推进的实际情况,以党性教育和先进性教育为核心,加强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多种方式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形势任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观念,自觉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勇挑重担,更好地完成“急、难、险、重、新”各项任务。按照“基层抓亮点、单位树典型、部门搞推广、总支管命名”和“一单位一亮点、一部门一典型”的基本思路,全力打造一批由点到面到系统到全局的精品项目和典型经验,使党员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6、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积极创新党建工作
要使党建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就要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一是要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发展的全面情况,了解企业发展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二是要深入了解党员和职工群众的心理需求和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建工作;三是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并充满昂扬正气的环境和氛围,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7、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根据企业内外形势的变化和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及时优化充实主题教育的具体内容,确保文化建设紧紧地围绕中心、深深地融入中心、实实在在地服务中心,通过文化引领效应,引导、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打造良好的企业风气和融洽的工作氛围,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软实力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硬支撑。
8、着力抓好制度建设,构筑企业良好的经营管理环境
7.关于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篇七
一、公路基层企业办案现状
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应将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作为主要工作内容, 作为一名公路基层企业办案人员来说对违纪违法案件进行查办是其重要任务, 同时查办违纪违法安全也是在公路基层工作中对腐败现象进行惩治的重要措施。现阶段, 国民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公路建设事业的繁荣, 与此同时, 犯罪分子的手段也向科技化、信息化的趋势发展, 对办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 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更加高明, 现在已经具备了高智能以及隐蔽性等特点, 而一些企业的办案手段落后, 不能依法进行办案、办案力量相对薄弱, 在这种情况下, 其实际办案能力与执纪水平与不能与现阶段的形势相适应, 此两者之间的矛盾进日益明显, 因此对查案工作的开展与进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急需进一步促进查办案件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公路基层企业办案工作能力的途径
要进一步提高基层企业查办案件的工作水平与工作能力, 首先需要对依纪依法查办案件的意识进行进一步增强, 同时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将核心放在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工作能力的提高上, 最终对科学的办案工作机制进行进一步建立与完善。
1. 增强依纪依法查办案件的意识
严格按照相关纪律与法律进行办案,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高进一步增强办案人员依纪依法的意识。首先, 将人权意识进行强化, 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办案工作中, 并在执法过程中本着“尊重人、教育人、挽救人”的原则实施各种措施;其次, 强化政策意识, 在办案过程认真执行制定的政策与制度, 并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讲究策略, 讲究方法, 提高手段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严格按照相关党规进行执行, 切勿感情用事;第三, 增强程序意识, 在办案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工作程序, 坚持办案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切忌随心所欲;第四, 强化实事求是意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将纪律作为办案的基础原则与最高准则, 办案过程中保证证据确凿、处理得当;第五, 增强宽严相济意识, 在工作中对界限进行严格掌握, 避免硬性规定, 但是也不能违背法纪;第六, 增强办案效果与经济、社会等效果相一致的意识。
2. 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
要想提高案件查办的水平与质量, 首先需要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素质, 将队伍建设说成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是非常准确的。在工作中应该加强学习, 对组织人员进行专业组织培训, 并提高纪检监察人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加办案过程的指导机会, 针对立案、检查等工作对各单位办案进行指导;对纪检监察队的专业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 优化纪检监察队伍的人员结构;同时还需要对工作成果进行检查与汇总, 将其中的经验进行宣传学习, 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3. 提高依纪依法查办案件的能力
首先, 要不断提高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能力, 学会依法办事, 对相关法规进行学习, 增强学习实体性法规与程序性法规并重的意识;其次, 提高线索发现与证据收集的能力, 针对具体的初核、案源以及政策运用等环节进行监督, 对案件线索进行多层面的收集, 提高案件的成案率;第三, 不断提高突破案件的能力, 进一步创新办案思路, 与地方司法部门取得联系, 通过党风廉政检查等工作, 对新的工作途径进行积极探索, 把握办案的主动权;第四, 提高对政策与策略掌握与运用的能力, 从大局上对问题进行考虑与处理, 将纪律处分与经济处罚等程序结合起来, 促进办案效率的提高;第五, 严格抵御说清等问题, 提高抗干扰的能力, 并制定相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为办案工作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六, 各部门协调配合、协同作战, 集中各方面力量, 对企业中的审计、人事等部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形成整体优势。
4. 完善科学办案工作机制
首先, 强化办案的制度化建设, 提高办案制度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规范办案工作, 在信访、受理等各项制度中形成顺畅的、严密的办案运行机制;其次, 提高发现案件线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构建及时、迅捷的工作机制, 进行全面、深入的案件线索搜集机制, 并且实施定期分析与研究的制度;与此同时, 对差办案件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切实实施并落实主办责任制, 健全激励制度, 从而提供办案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 明确办案工作人员的“权、责、利”, 以强化工作人员办案的责任意识与紧迫感;此外, 进一步完善查办案件的协调机制, 在党风廉政建设中融入查办案件工作, 定期督促下属单位开展信访案件查办等工作, 对于办案工作中的困境, 需要相关部门与纪检监督部门协同合作进行解决与处理, 更好的为纪检监察部门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排出干扰因素, 有效保证基层企业办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近年来公路建设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犯罪的手段也更加高明, 如何解决目前公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成为相关人士主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增强依纪依法查办案件的意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提高依纪依法查办案件的能力、建立健全科学办案工作机制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公路基层企业办案工作能力展开了重点分析与研究, 供同行业进行参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结构的不断变化, 在公路基层企业办案工作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与新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 党员干部是否能够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成为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以上背景, 对公路基层企业的办案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并从增强依纪依法查办案件的意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提高依纪依法查办案件的能力、建立健全科学办案工作机制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提高公路基层企业办案工作能力的办法, 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公路,基层企业,办案,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长峰.探讨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对策[J].商, 2013, (21) :233.
[2]郑贵瑜.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办案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理论学习与探索, 2014, (2) :59-60.
8.关于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篇八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两点思考
●黄文燕
当前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着理念的束缚、体制的匡限、既得利益的困惑、工作方法的缺陷等非科学化的问题,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科学化;思考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这不仅是对以往党建工作经验的总结,更是我们未来推动党的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指导方针。中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加强和推动党的建设不能仅凭工作热情,不能亡羊补牢,不能简单标新立异。缺乏科学的精神,往往会使党的建设表面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效果和作用并不明显。而且,更有可能使党的建设偏离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偏离党的十七大部署的党建基本格局,从而走入误区。
一、当前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非科学化问题
当前党的建设非科学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念的束缚——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当前党建中“非科学化”的首要问题就是指导党建的理论陈旧,观念落后。人们往往静态地搬用传统的党建理论,尤其是把革命战争、计划经济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的一些个别结论和具体做法加以意识形态化,并作为党建的基本原则。比如人们往往固化了革命战争时期“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为了应对社会结构从传统体制中分化出去的挑战,过于注重传统党的组织形式覆盖,当组织设置难以推进时,对如何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对策不多,能力较弱。又比如革命战争年代的“党管干部”的基本方式是军事任命,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管干部”的基本方式是行政任用。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条件下,“党管干部”需要集中民意,反映民意,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选拔管理干部,提高干部选用上的公信度。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改革,往往又会受到否定党管干部原则的质疑。又如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到底要加强什么样的功能,不少人还是不清楚的。人们往往沿用传统理念,认为只有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功能和行政功能,才可能使党组织具备领导资源,才会有战斗力。这不仅淡化了作为执政党基层组织的政治意识,弱化了党组织联系社会、凝聚群众的社会政治功能,而且往往使基层组织成为与民争利的既得利益集团,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这也是当前不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根本原因。理念的落后还表现在人们习惯于用传统的工作方法来推进党的建设,依赖于垂直的行政体制,习惯于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对党的建设工程更多地依靠出文件、发通知、下指标的工作方法来推进,不会在结构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推进党的建设,一旦脱离行政体制,就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资源和工作机制。
(二)体制的匡限——从近十年党建发展的路径来看,推动党建的动力源泉是自上而下的,而加强党建的实践探索是自下而上,推进党建创新改革也是从局部到整体,从试点到面上进行的。从客观上讲,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历史转型过程中,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把握是要有一个历史过程的。而且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国家的灵魂,是中国政治的重心,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党的建设的任何改革都会牵动整个社会政治神经,所以党的建设的这样一种稳妥的路径是适合当下中国国情的。但是,随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深化,任何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矛盾都会反映整个政治体制和政党体制存在的问题,正像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芒那样。如果我们对整个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党体制的发展没有清晰的方向,或者推动党建改革的党务工作者不理解这个方向,那么来自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探索往往会偏离方向,并使其改革走向误区。如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回归和职能的转变,不仅仅是微观基层社会的适应问题,更多地还要借助执政党领导方式的变革、国家对农村治理方式的转变、政府对农村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些大的制度环境支持,否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很难有较大突破性发展。以上海市青浦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例。2007年开始中共青浦区委提出了以“托底”、“托管”、“规范预算”为内容的村级组织综合配套改革,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农村基层党组织从繁重艰难的经济功能中剥离出来,以更大的精力去实现村庄的稳定与治理。但由于乡镇政府的功能及行政改革滞后,乡镇政府对村一级组织仍然有层层下放的经济指标、行政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难以实现真正的功能转化。又如,农村“两委会”关系问题,尽管我们竭力推进“两委”领导“一肩挑”的模式,但是“两委会”的矛盾仍是农村党建的难点与焦点。这说明村“两委会”关系不是简单的分与合的问题,不仅仅是“双肩挑”与“一肩挑”的问题,更不能把“两委会”变成“一委会”。因为党组织与自治组织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组织,各自的权力来源、组织原则、运行方式和社会功能都不一样。而这个问题的延伸实质是政党与社会、国家的关系问题,是执政党领导方式的转变问题。如果没有领导方式转变的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府职能的改变,农村治理中的这些矛盾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真正解决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政治功能的回归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三)既得利益的困惑——改革的实践证明,任何改革都是社会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都会使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受到深刻的冲击。经历三十多年改革,中国的改革已深化到体制内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政府部门在体制、机制上的自我改革,变成了执政党自身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改革,也就是说,改革的设计和参与者本身,又是改革的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执政党要推动改革,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既得利益者以显性或隐性的方法进行的抵制,使改革的公正性和进度受到影响。例如乡镇领导的直接选举、领导干部公推直选与大张旗鼓的宣传相比照,绝大多数公推直选的试点地方都十分低调谨慎,生怕被削弱党的领导。这正是导致乡镇党委书记选举裹足不前、原地踏步的真正原因。又如要彻底刹住“三公消费”,可以对现行的财务制度进行改革,从技术上讲,有些方法实施起来并不难,国际上也有很多成熟的经验,难就难在政府有没有足够的决心管住干部的嘴。又如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变困难重重,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村干部的收入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村级党的领导,内心深处不愿放弃其经济功能和行政功能,因为他们在这些经济功能的运作中会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可见,推进党的建设的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掌握巨大社会资源的既得利益集团,无论是干部队伍的民主建设,还是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以及实现政府公开阳光,都会遇到各种抵触,或者都会面临执行不力、执行大打折扣的挑战。这就是党的建设中的一些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的深层次原因。
(四)工作方法的缺陷——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扎实、适应社会多样化的工作方法。但是目前我们推动党建工作方法存在不少问题。我们一直沿用的是战争年代传下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之完备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员的方式来推进党建。也就是通过发文件、听报告、下通知,走程序、做总结、写调研的官僚流程来推进党的建设发展,这种推进方式表面看起来部署完备、工作扎实,但实质上有不少地方是在认认真真走流程,至于如何结合实际有效改善和加强党组织的建设,就看人们的文章写得如何、总结是否漂亮了。如从1998年以来,党的建设大规模地搞学习教育,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规定套路越来越完备,程序和要求越来越规范,在教育活动期间,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似乎解决了,但是教育活动一结束,有些问题老毛病重犯,甚至更加严重。这一方面说明,教育不是万能的,制度才是根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推进学习教育活动的方法需要改进,那种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方式很难适应党员结构分层、社会环境复杂、党组织设置多样化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重视党的建设不等于抓好党的建设,抓了党的建设不等于抓出真正的成效,如果思路不科学,方法不得当,在改革中患得患失,抓党建可能就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路径思考
(一)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建,不应该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和口号,而应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结构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宏观层面上讲,需要党建理论不断创新,形成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又要研究政党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最重要的是要从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那些抽象的政治原则、政治概念中解放出来,立足于执政党转型的历史方位,着力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执政的规律。这个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仍有许多禁区需要我们打破。
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建不仅需要我们党的整个理论体系创新,更需要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转化与适应。中观层面就是指推进党建的工作部门或者党建活动家,虽然他们不直接从事党建理论的创新和研究,但是他们是党建改革的设计者和推进者,他们的理论水平与思维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发展现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建,要求这些部门的干部学习掌握政党政治的基本规律和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政治文明和政党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掌握最新党建理论成果,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还要鼓励党建干部研究和创新党建理论,培养一大批党建活动家与理论家相结合的理论工作者队伍,通过实践的探索来研究创新党建理论,通过理论的创新来增强实践探索的科学性。从微观层面上来讲,党建改革实践的终端是各级党组织,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建,就是要把党建理论的创新成果、现代政党政治的核心理念、党建发展的价值方向,转化为各级党组织推进和落实党建改革的工作方法和行动方案。这种转化既是教育的结果,更是训练和实践的结果。而目前我们对各级党务工作者培训教育太少,即使有些短期的培训,教育的内容也过于宏观笼统,不善于引导广大党务干部用先进的政党理论思考面临的社会现实问题;训练得少,缺乏具体实践方式的学习和训练,如党委书记和支部书记如何上好党课,什么样的民主程序才是公正、公开、公平的,如何在民主的程序中参加民主选举和竞选,如何把握民主选举、民主决议的政治氛围,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等等。要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使各级党的领导干部逐步形成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逐步形成一套反映时代要求、遵循政党规律、适合中国国情与党情的政党制度。制度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出路。但是,从近十年的党建实践来看,一方面是各种新的制度不断推出,另一方面是新制度出台后往往是热闹一阵就归于沉寂。我们出台的众多制度对解决党内的一些突出问题约束不强、执行不力,也使制度建设成为党的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很重要的是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按照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提高制度设计的可操作性与制度执行的严肃性。
要明确制度建设的基本功能。制度建设最基本的功能是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其前提是要确定制度约束的对象,即制度的行为主体存在着人性的弱点,存在着趋利避害的本性,存在着对社会规范行为的不自觉性。同理,党的制度建设也要明确这个基本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及领导干部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在特定条件下,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会面临趋利避害的本性与党性的矛盾纠结,追求个人利益也是他们的天性。追求物质利益与私欲无限膨胀有时就是一步之隔,特别是对于掌握公权的领导干部来说,这种私欲膨胀的可能性就更大。
要加强制度建设的整体功效。要注重制度的内在逻辑,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度一般可分为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实体性制度,如党员的权利、义务及其关系等;程序性制度,如党员履行职责、权限的具体规则和程序等。当前我们在实体性制度方面出台了很多新的规定,但是在程序性方面的制度显得较为薄弱。制度建设除了制定合理的硬性行为规则之外,还要为行为规则配置有效的组织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这样才能整合出一个有机的制度系统。
要注重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对制度的功能进行有机整合,使党的各项制度既各有分工、又互不冲突,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如推行公推直选的实践探索,往往牵涉到现行的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牵涉到与现行公务员法的衔接。又如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了实践探索,如建立外来人口党支部,但是其党支部与地方党委的关系往往在组织制度上受到很大的限制,根本原因是我们现在基本上是按行政体制设置党组织,难以打破条块分割的封闭性和狭隘性。总之,制度建设不是在于某一项制度的创新,而是要形成一个制度间的联系和对接,对制度的功能进行有机整合的良性机制。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晏蔚青
D26
A
【关于提高办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推荐阅读:
环保局关于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成果报告09-25
关于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补助水平08-01
关于如何提高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思考07-17
关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10-02
努力提高县委民主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11-17
创新举措 探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10-25
突出实践特色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