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自我评价

2024-07-11

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自我评价(精选14篇)

1.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自我评价 篇一

仓库管理专业自我评价

本文由自我评价网提供参考阅读!

本人沉着稳重,性格外向,学习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ERp操作等,了解基础的市场营销学和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在这一年的工作中积累一些仓库管理方面的知识。

专业知识扎实,学习成绩优异;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善于与人沟通和协作;社会实践能力强,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快;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爱好广泛,为人诚实守信;善于交际,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评价网能很好的用英语同外国人士流畅交流;思维敏捷;工作主动性高,做事认真负责,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自学能力强,善于思考,吃苦耐劳,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善于与他人相处,富有团队合作精神,热爱运动。但人非完人,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不足,比如知识,社会经验等;不过我相信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自己努力的学习来提高的,我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文章来源于:http:///ziwopingjia/(作者:好范文伟安)

2.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自我评价 篇二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

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简称慢病) 中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50% 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高血压有关; 如果高血压发病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将很难遏制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态势[1]。慢病自我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的慢病干预方式[2]。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强调患者在管理自己所患疾病方面的责任,激发个人潜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高血压患者的有效管理。本研究利用自我管理方法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并评价其干预效果,为推进高血压自我管理在全市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研究现场,各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愿报名并符合纳入标准者即可参加。纳入标准: ( 1) 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 2) 长期居住在社区的当地居民; ( 3) 意识清楚且生活自理者; ( 4) 配合程度较高。排除标准: ( 1) 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 ( 2) 有意识障碍的病人; ( 3) 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不依从及失访情况者。共纳入310 人为管理组,同时按照与管理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因素相似的原则在与管理组不同社区中设立对照组380 人。

1. 2 干预方法及内容

1.2.1成立小组

成立自我管理小组,由慢性病防治专家、社区医护人员、高血压患者及患者家属等组成。

1.2.2专业指导下的小组活动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共包含8 次不同主题的活动,循序渐进,专家定期指导、考核活动效果。8 次活动主题依次讲述高血压病与自我管理概述、血压监测、急性和慢性并发症、饮食调节、健康运动、高血压合理用药、处理负面情绪与掌握沟通技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次活动用时1. 5 ~ 2 h,活动形式突出“专家指导”、“患者互助”、“共同参与”、“自我管理”的原则。

1.2.3问卷调查、体格检查

干预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经过1 年的干预,采用同基线调查相同的调查问卷二次调查,评价效果。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个人一般人口学特征、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关行为、自我管理相关指标等,同时检查血压、血糖及血脂等生理指标。

1.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a 3. 1 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机录入,运用SPSS 16. 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整理核查数据库,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 1 管理组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基本信息比较

经过1 年的干预,管理组失访14 人,对照组失访18 人。干预前对管理组和对照组基本信息进行比较,从表1 可以看出,管理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中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遗传史、家庭年收入均无差异。

2. 2 干预前后管理组与对照组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得分、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全部回答正确率、控制高血压5 条措施全部答出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管理组定期检测血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干预后,管理组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 管理组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 管理组4 条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全部回答正确率及每条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 管理组5 条控制高血压的措施全部答出的正确率及每条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详见表2。

2. 3 干预前后管理组与对照组高血压危险行为比较分析

干预前,管理组与对照组在吸烟、饮酒、精神紧张、高盐饮食等高血压危险行为的形成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干预后,管理组吸烟、饮酒、精神紧张、高盐饮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但两组在中等体力活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3。

2. 4 干预前后管理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管理比较分析

干预前,管理组与对照组在规律测血压、经常和医生交流病情、规范合理用药及血糖控制是否理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干预后,管理组中92. 2% 的研究对象能规律测血压、88. 2% 的研究对象能经常与医生交流病情、78. 0% 的研究对象能规范化合理用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 0% 、71. 8% 和47. 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4。

2. 5 干预前后血压、血糖及血脂控制效果分析

干预前管理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血压控制理想率、空腹血糖( FBG) 、饭后血糖( PBG)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干预后管理组血压控制理想率高于对照组( P <0. 05) ,管理组FBG、TG均低于对照组( P <0. 05) 。详见表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与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疾病,因此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国内外很多研究证实,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不仅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形成健康行为,更对于患者增强自我效能有重要作用[3,4]。由慢病防治专家将高血压自我管理知识传授给患者,提高患者高血压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其改变自身高血压相关危险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激发个人能动性,依靠自己解决高血压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与社区医护人员加强交流与沟通,相互理解与尊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从而能有效控制高血压[5,6]。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控制措施的知晓率较低,同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8],说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高血压宣教工作不到位,民众缺乏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等知识。干预后,管理组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自我管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因素的知晓率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控。干预前两组在高血压相关行为的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除中等体力活动形成率外,管理组高血压危险行为的形成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随着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患者逐渐改变高血压相关危险行为,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10,11]。但同时发现,干预后管理组与对照组在中等体力活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民众普遍缺乏体育锻炼,尤其是中等体力活动范畴。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要鼓励群众多运动,吃动两平衡才能促进健康。另外研究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血压患者所提高的知识、态度水平尚未完全转化为健康行为,因此,健康行为的形成存在一定的难度[12]。

3.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自我评价 篇三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能进一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以STC理念为指导,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进行评价,主要需要解决评价的原则、评价的维度以及评价标准,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以评价促建设,从而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

关键词:

STC理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19901

STC(School to Career)理念产生于美国职业教育的实践,即“从学校到生涯”,它的内涵主要包括:终身职业教育、全民职业教育、关注学生发展、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课程整合等几个方面,它的核心就是要求关注人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理论。在STC理念下所建设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应该是一个面向多类学习者的一个学习平台,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共享的,在校学生可以使用,社会学习者也可以使用,并且还应该注意资源的系统性、发展性,要形成动态调整的机制。以STC理念为指导,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评价主要需要解决评价的原则、评价的维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问题。

1 STC理念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评价原则

1.1 共享性原则

我们在评价专业教学资源库必须考虑到资源的共享程度。高职院校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最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互联网+”的出现,对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出了高度共享的要求,这就需要拓展资源的来源渠道,丰富资源库的内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2 开放性原则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放性是达到资源共享最大化的前提条件。专业教学资源库由于以网络技术作为支撑,必然承接其开放与共享的特性。评价一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是否优秀,就要看它的开放程度,看它所面临的用户是否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同时,保持资源库的开放性也能更好地更新调整资源库的内容。

1.3 动态性原则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新职业的不断涌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艺等不断更新,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是一个静态的封闭的系统,教学库中的资源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应该具有动态调整机制,应该根据专业的特性以及社会资源的变化而补充、修订、完善、升级,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到专业教学资源库更新的周期以及内容的先进性,减少资源的滞后性,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可持续发展。

1.4 系统性原则

评价专业教学资源库时,要以系统性、整体性的眼光看待整个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般是按照资源的分类以及教学的不同环节分为几个子系统分别进行,但务必要将其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子系统都要服务于整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整体功能的实现。最后,还要综合考虑硬件、技术、人员、环境等各个相关因素,将他们组成一个整体,共同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5 多主体原则

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利用率要达到最大限度,就要能够满足不同主体的需求,各类教学资源是否合适,需要不同的主体从不同角度去评价,教学资源库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资源用户的多样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所面临的用户应该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学习者(包括在校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教学者、专家、行业或企业、旅游爱好者等,不同的用户对资源的偏好不同,我们在建设资源库时就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共性与特性。

2 STC理念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评价维度及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衡量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一把尺子,也是资源库建设的指南。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能够及时把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现状,做出总结分析,以评价标准作为参照系,促使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修订、更新,以达到最优化状态。在确定评价标准之前,首先要确定好评价的维度,根据STC理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评价维度。

2.1 STC理念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评价维度

2.1.1 资源库平台的设计

STC理念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的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终生学习”的理念,所设计的平台既要能为学校内的学习者服务,也要为社会学习者服务。一个优秀的教学资源库应具有资源丰富,资源分类体系以及组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用户界面设计合理并具有一定的个性化,更新及时,查询快捷、准确等特点。

2.1.2 教学资源的质量

专业教学资源库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本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如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方案、微课视频、教学案例、习题试题、教材开发等内容,资源的内容是否全面?专业性如何?知识的关联性和适用性是否合理?资源能否满足不同需求者的要求?这些问题都是考量的标准。教学资源的质量到底如何?需要资源使用者去评价,因此,在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时,应该完善在线交流互动的功能,完善整个資源库的评价反馈机制,不断促使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保持先进性、科学性、专业性、教育性等。

2.1.3 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益

STC理念指导下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应该具有多主体参与建设、多类型学习者使用、多角度组织资源内容等多样性特点。从高职教育的角度来说,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就是为了最大范围内聚集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均衡化,通过交流互动加速资源的更新,固化专业建设成果,为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提供指导,因此,教学资源库应该最大限度被利用,只有真正被利用起来的资源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2.2 STC理念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评价标准

事实上,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评价往往没有区分专业,而是采用的统一的评价标准。STC理念侧重点在于关注学习者的生涯发展,考虑到了一个人发展的持续性和连贯性,体现了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评价标准就需要考虑到用户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多样性以及持续性。

参考文献

[1]李利平.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06).

[2]李真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06).

[3]胡维治,杨智慧.教学资源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03).

[4]陈英,彭涛.高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利用及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4.工商管理专业自我评价 篇四

我所实习的工程公司,是以水工、市政、工民建、路桥、安装工程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国有大型骨干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航务工程总承包X级、房建X级、市政、水利水电X级、地基与基础X级、钢结构X级、商砼与预制构件X级、勘察设计X级、计量X级、建筑材料试验X级等资质。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9XX年通过了iso10012国际标准认证,取得了“计量保证确认合格证书”;XX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细节的东西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也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因素。我敏锐性地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自己的举止礼仪、注重工作中的细微点滴,即使再琐碎的小事,把它做得尽善尽美。做事认真,很吃苦,每天总是满脸的微笑。培养团队精神是做好沟通的先决条件,作为实习生,我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主动地向行业学习知识,向同事请教经验,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和魅力。

我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总是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当然我也曾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受过挫折,这只让我更加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想不到的事,就没有你做不到的事。

实习是阶段性实践教学,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实习就是热身,就业是起跑,在起跑前热身会对成绩大有帮助,而且对企业和个人是双赢的。回顾我的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工程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企业使命以及企业精神都有了初步了解。

今年开始,我在XX工程公司进行了工商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得到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我所实习的工程公司,是以水工、市政、工民建、路桥、安装工程等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国有大型骨干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航务工程总承包X级、房建X级、市政、水利水电X级、地基与基础X级、钢结构X级、商砼与预制构件X级、勘察设计X级、计量X级、建筑材料试验X级等资质。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19XX年通过了iso10012国际标准认证,取得了“计量保证确认合格证书”;XX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细节的东西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也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因素。我敏锐性地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自己的举止礼仪、注重工作中的细微点滴,即使再琐碎的小事,把它做得尽善尽美。做事认真,很吃苦,每天总是满脸的微笑。培养团队精神是做好沟通的先决条件,作为实习生,我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主动地向行业学习知识,向同事请教经验,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和魅力。

我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的心总是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当然我也曾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受过挫折,这只让我更加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想不到的事,就没有你做不到的事。

5.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五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我评价,毕业生求职时在简历中怎样写好一份自我评价,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自我评价这篇为参考,自我评价写作要点与技巧怎样写呢?下面是本网提供的管理人员自我评价范文阅读参考。

我是XX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即将毕业,现对四年的学习工作自我评价:

本人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本人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专业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在外语方面,着重加强了阅读的训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本人根据老师的指导,研读了大量论著,逐步明确了发展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在这期间,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等基本素质不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毕业在即,在工作实践中,除了提升适应工作要求的具体业务能力,还提高了和同学沟通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素质也得以培养,为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6.经济管理专业求职简历自我评价 篇六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经济管理专业求职简历自我评价

2.经济管理专业销售经理职位求职简历

3.促销员个人求职简历

4.大学生求职简历自我评价模板

5.行政人事主管个人求职简历

6.有工作经验的求职简历

7.酒店管理专业求职简历自我评价

8.生产主管求职简历

7.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自我评价 篇七

一、课程群建设的依据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环境相关理论与实践技术不断更新。作为农业环保类专业, 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相比, 存在很多劣势, 需按照农科类环境专业在区域优势领域发展中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人才需求, 对《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实习》、《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进行内容优化, 突出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系统教学, 培养学生成为当前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的复合型人才。

二、课程群建设的基本思路

1.明确课程群建设目的, 依据课程间知识点、方法、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结合点, 将理论和技能融合成一个面向问题和应用的知识空间, 优化课程群教学内容。

课程群建设是以课程群为对象, 对课程群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设计, 将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的目的是实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因此, 课程群建设瞄准专业定位, 与行业现状和发展相适应进行长远规划, 以本专业生态环境领域人才能力培养为中心, 以课程群优化整合为重点, 以改革课程及课程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主要内容, 充分利用教学基本条件为保障, 培养生态环境领域本科人才能力进行课程群建设。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按照由浅入深, 先基础再综合的方式组织, 教学内容随教学过程的推进而不断加深递进和拓展延伸, 以整体、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 通过环境科学概论和环境监测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夯实学生基本能力把握, 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特色课激励学生提高应用素质能力, 挖掘环境规划与将管理专业教育课内涵拓宽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体系, 突出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体系的教学系统性, 优化课程群教学模式。本课程群既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内容, 也有实践性强的实验内容, 在教学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转移到注重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促进学生个性与才能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上来, 建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新课程体系, 突出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体系的教学系统性。

3.突出课程群实践定位, 通过调整实验和实习教学内容, 优化实践体系, 强化教学过程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 重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故突出了课程群的实践定位, 通过调整实验内容和优化实验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走知识理解→提出问题→实际操作→总结分析→实习应用→深化学习的路子。

4.以科研带教学, 积极指导与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 完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 (2006-2020) ”中指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合理的农林牧副渔复合生态体系。这突出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课程组老师依据地域特色和科研基础, 积极指导与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课程群框架

农业环保类专业中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是农业与环境科学的交叉, 主要研究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和有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防治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 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以宏观层面的农业环境问题为出发点, 强化“农业与环境监测”、“农业环境评价与管理”等基本理论, 结合农业、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学和环境管理学相关知识, 系统地打造以保障农业环境安全为核心的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教学组织上, 加强主干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联结、递进与层级关系, 减少重复与交叉的内容。课程群建设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增加教学效率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建设中的特色办学为目的, 通过将相关的课程科学地整合, 产生新的课程群, 从而优化教学资源, 实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应, 强化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方面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包括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实习、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6门课程。环境科学概论课程和环境检测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综合特色课,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教育课, 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监测实习课程是本专业的实践基础技能培养必修课。课程整合优化后, 将系统优化教学模式,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以基本技能为着力点, 技术应用为主线, 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践教学, 利用环境监测实验分成模块化教学, 从根本上改变以知识为本位确定教学内容的做法, 突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系统性, 建立以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位确定教学内容结构的体系,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四、本专业课程群建设条件

石河子大学于2003年开设“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 并列为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授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固体废弃物、生物等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技术方法, 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以及环境监测技术发展趋势等内容。经过几年教学实践, 已经积累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体系。2010年环境监测课程被评为校级一类课程。在该课程的推动下, 教研室逐步加强和改革环境监测相关课程的建设。2011学年教研室教师所授本科生课程《生态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实验》、《环境监测实习》、《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源环境研究法》被评为石河子大学优质课程。因此, 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群建设可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 实现课程建设的规模效应, 创办出颇具特色的农业环境教学。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环境相关理论与实践技术不断更新。

五、本专业课程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环境监测课程体系较健全, 但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均按照环境专业人才共性能力培养为主, 农业环境污染、监测、评价与管理的相关理论还不够突出和系统, 亟待课程系统整改, 主要问题有: (1) 教师对各课程内容及特点不够熟悉, 课程之间知识点重复或脱节,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配套, 未与教学资源与条件有机结合, 课程之间不能融会贯通, 教学案例与实例启发性及与课程联系性不强。 (2) 课程组教师单打独斗, 谈不上学生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学生由课程学习获得的能力系统连贯性不强, 学期分散授课后教师仅强调本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未融合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 (3) 环境监测课程实验和实习内容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优化, 但对学生仅注重实验及实习结果, 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优化, 不能突出学生个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能力提高。 (4) 学生创新能力仅依靠教师个人指导, 没有发挥相关课程及课程组老师的指导优势, 忽略了学科及教师优势的交叉性和互补性, 局限了学生思维。

因此, 本专业应针对环境领域共性职业能力 (环境监测技术、环境评价方法) 分析的课程群平台设计, 课程群建设以“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创新提高”为主线, 以“环境科学概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必修课程作为课程群建设的理论支撑主体, 以“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监测实习”为课程群建设的实践支撑主体, 结合农业环境保护类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能力分析,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要求, 选择相关课程, 以“环境规划与管理”选修课程为专业方向拓展核心课, 从而为基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就业需求, 实现岗位需求和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开勇, 张凤华, 杨乐, 等.高等环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的探讨[J].石河子大学 (高教研究) , 2007, 19 (6) :20-21.

[2]王开勇, 张凤华, 杨乐, 等.“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研究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0) :100-101.

8.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自我评价 篇八

一、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吻合度研究,是探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联动机制,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为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设置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其实践范例,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决策服务。

(二)理论基础

教育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人口结构及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等,但教育结构主要决定于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与教育结构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发展要求各人才培养机构能够根据其对劳动力数量、规格的要求协调各类学校和专业。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及时增减专业,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基本导向,换言之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可以通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程度来衡量。

二、构建评价机制的基本依据

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兴办专业,不仅符合职业教育所要求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更有利于学生就业。职业教育如果脱离了产业、企业就很难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职业教育应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亟需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区域经济服务和为地方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形式,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性质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设置必须跟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使之能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转型应助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调整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生本理念已深入人心。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备良好职业技能和素养的人才的前提下,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专业设置调整是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产业结构决定了人才需求结构,也自然影响着就业,间接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结构。因此,区域产业结构直接决定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方向。

三、评价机制建立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评价机制是一种规范和对质量的衡量尺度。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促进、提升和发展的作用,因此,评价时应遵循系统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机制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目标的实现和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评价内容的确定,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必须科学合理。

(三)方向性原则

评价机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引领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方向,使其更好更主动地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并为之服务。

(四)可行性原则

评价机制的确定,必须使评价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能够为学校进行正确的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

四、评价机制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一)基本框架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主要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来决定(图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历史办学特色等,外部因素包括区域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就业市场和社会评价等,内部因素是基础,外部因素是依据。

因此,有必要从实际出发,考量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吻合程度,特别是以外部因素为主导对专业设置的合理性进行有效评价(图2)。

图1:影响专业设置的因素

图2:影响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吻合度的主要因素

(二)主要内容

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吻合度进行评价,可以从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升级的适应性、与社会需求的适切性、学生就业质量数量以及专业评估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1.与产业升级的适应性

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升级的适应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1)专业设置情况与招生数要能满足产业结构要求。根据苏南地区特别是昆山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年减少,第二产业所占比例较稳定并略有小幅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学校的专业设置应根据产业所占比重适时调整。

(2)具有动态调整机制。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要根据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人才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

(3)结合地域优势和特色。昆山的三所公办高职院校位于不同特色的经济发展区,可以根据各自的区域位置、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等特点,对专业设置进行综合考虑,形成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实现专业的错位发展。

2.与社会需求的吻合性

高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技能和素养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教育的目的性和指向性非常明确,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势必要与社会需求相吻合,要根据社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数量、规格和结构的需求变化而变化。高职院校在稳定现有专业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区域内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预测人才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结构,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实现有效对接。

3.与就业市场的适切性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下,学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人才需求预测、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据,对不适应市场就业的专业进行及时调整,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三)与专业评估的一致性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改革,不仅要综合考虑内部、外部因素的动态变化,还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同时还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让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社会评价机构参与进来,对专业设置情况作公正的评价,通过完善的专业评估机制,引导高职院校科学设置专业,逐步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专业设置能与产业结构达到较好的吻合度。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社会需求,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避免专业设置的随意性、盲目性和重复性现象。

9.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求职的自我评价 篇九

我叫好范文,是一名好范文,就读于XX大学育才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下是我对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所做的一个自我评价。

光阴荏荏,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过去。在菁菁校园中,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爱以及各方面的熏陶,使我获得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在掌握好学校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本人性格活泼开朗、工作认真仔细、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善于与人沟通、而且爱好广泛,爱好唱歌、写作、喜欢不断创新、追求新事物。

性格活泼开朗、工作认真仔细、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善于与人沟通、而且爱好广泛,爱好唱歌、写作、喜欢不断创新、追求新事物。在学习中,我会把知识的渴望当成我不断的追求,并且我要不断进步,因为我只是社会中那么不起眼的一粒沙子,我会努力修正我的一切弊端,将不利改为有利。

10.信息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 篇十

在大学期间,我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科专业,挖掘自己的最大潜力,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同时也获得了他们的认同。在求学期间, 学而知不足是我学习、工作取得进步的动力,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国际社会。

在英语学习上,我坚持阅读英文报刊,提高自己的科普知识和阅读能力。同时我还自学了office,3DMAX,等日常应用软件。学习之余,我坚持参加各种体育协会,是自己的身体保持在最佳状态,让自己更好的投入学习当中去。

对于自己的思想品德,我也积极的学习马列主义,让自己向党靠拢,同时认识到自己最大的缺点是率直,冲动。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

11.物流管理专业大专毕业生自我评价 篇十一

物流管理,是自己选择的专业,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也是息息相关,入学之初,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好本专业。心中定下了方向,便不再犹豫迟疑。三年来,我一直尽心的上课,用心的学习,每一学期,自己的出勤率都在班级名列前茅,而每一次考试,更是没有让自己失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上学期,更是被海洋大学评为了优秀学生,心里窃喜的同时也清醒的意识到,无论在工作中,亦或是在学习中,自己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超越。

三年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让自己系统的了解了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对于现阶段的物流发展状况也有了全新的认识,自己的工作更是从中受益匪浅,努力没有白费,欣慰而知足,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更感谢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辛勤的付出。

1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工作的自我评价 篇十二

四年来,通过自己的实际学习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比如在学习《管理会计学》这门课程时,参照了xx在线《管理会计学》全真试题,在线课堂等内容,对这门功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报表等学科的学习中,通过登陆亚太管理网了解了一些普通财务知识,企业如何进行全面预算以及最新财务知识、财务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介绍,感觉受益非浅。

同时,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登陆一些网站,浏览经济方面的新闻和最新动态,又如,东方会计网上的有关会计信息网络化、中国财务软件的发展趋势、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等方面的文章都特别留意,对于网上的经济论坛积极参与,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因为此课程内容较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在原作息时间上,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专门学习课程,这样相当于每天多上一节经济法自习课。练习题和案例分析,更进一步巩固上课所学的内容。平时上课时我把不能理解的概念和案例等都写下来,回去利用空余时间去思考和分析,实在搞不懂就请教老师。

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敢想敢做是我的基本,积极进取是我的信念,在莘莘学子中,我并非最好,但我拥有不懈奋斗的意念,足够的自信,愈战愈强的精神和忠实肯干的作风。对事有自己一定的见解,能比较迅速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13.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自我评价 篇十三

2.Photoshop Premiere AfterEffects 3DMAX 电子杂志制作!

3.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14.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评价 篇十四

我是XXX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一名好范文。大学期间接受过全方位的物流专业知识教育,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在物流操作和管理方面,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较强的现场实践和研究分析能力。

我是一个待人诚恳,开朗大方的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中都能和身边的人相处融洽,大学期间的人际关系做得也比较好。这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做事态度认真负责,脚踏实地,喜欢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能力好,适应性强。

我极富敬业精神,积极开朗,乐观向上,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希望能从事物流管理有关的工作,或者销售类的工作。如果能从事物流管理有关的工作我就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所学的知识,将所学的知识与具体的实际的工作结合。将工作做的更好;我相信我的能力和耐性可以让企业发展的更好。

实践是检验人才的最好标准,我始终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勤奋踏实,积极进取是我最大的优点,民主的家庭培养了我乐观,自信的性格;十几年辗转求学的经历造就了我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四年的学生工作及不断的校外实践提高了我组织协调,沟通和开拓的能力。

上一篇:三个煤矿安全承诺书下一篇:7S管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