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

2024-07-24

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精选8篇)

1.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 篇一

黄石爱康医院

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处方权和调剂权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20×2’)

1、抗菌药分三类管理是为了()

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抗菌药合理使用的管理应用 D、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2、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抗菌药物

A、非限制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特殊使用级 D、以上都对

3、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

A、手术开始前24小时 B、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 C、手术开始后2小时 D、术后2小时

4、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5、接受清洁-污染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应为:()

A.12~24小时 B.24~48小时 C.48~72小时 D.2小时以上

6、清洁手术的下列哪种情况不考虑预防用药:()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易造成严重后果者

C.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D.术野为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无污染,且不涉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7、卫生部“38号文”规定:应严格控制()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A、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大环内酯类

8、根据卫生部38号文,一般骨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宜选()

A、一代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二代头孢菌素类

9、根据卫生部38号文,乳腺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宜选()

A、氟喹诺酮类 B、一代头孢菌素类 C、大环内酯类 D、二代头孢菌素类

10、腹外疝手术围手术期用药,首选药物为()

A、头孢他啶 B、头孢西丁 C、头孢唑啉 D、头孢唑啉+ 甲硝唑

11、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A、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

B、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宜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C、剖宫产手术术前用药应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给药。D、以上都不对

12、甲状腺手术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如需用药应选()

A、一代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二代头孢菌素类

13、妊娠期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A、哌拉西林 B、环丙沙星 C、克拉霉素 D、庆大霉素

14、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奇霉素注射液易发生的不良反应是()

A、皮疹 B、神经毒性反应 C、戒酒硫样反应 D、肌病

15、下列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16、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17、已经感染的病人使用抗菌药物针对感染进行治疗时,应该明确()

A.是否存在感染 B.感染的部位及病原体 C.病原体可能存在的耐药性 D.以上都对

18、选用的抗菌药物时,下列哪种做法不正确()

A.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要选择3代、4代头胞菌素等高档抗菌药物

B.有病原体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时,要优先使用敏感、窄谱、低毒性、价廉、半减期长的药物 C.应避免商品名不同但通用名相同的药物联合使用 D.了解所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及所属类别

19、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有()

A、无适应症用药; B、剂量过大; C、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 D、以上都是

20、某患者,行甲状腺包块切除术,给予头孢硫脒 1.0g q12h ivgtt,连用4天,存在的问题是()A、术后用药时间过长 B、药物选择不经济 C、A + B D、以上都不对

二,B型单选题(5×3’)

1、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在下列哪些情况下有指征联合用药: ①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③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④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2、抗菌药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个别情况可延长至。

①一月 ②一周 ③72小时 ④48小时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3、妊娠期确有使用抗菌药指征时,可选用下列药物:

①青霉素类 ②头孢菌素类 ③大环内酯类 ④氨基糖甙类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4、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中所提及的手术名称与抗菌药物选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①腹外疝手术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帕珠沙星。

②阑尾手术可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噻肟;可加用甲硝唑。③一般骨科手术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

④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可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5、需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下述哪些是正确的:

①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专科医师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②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③临床使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④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④ E.①②③④ 三,填空题(15×2’)

1、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 种类及细菌药物 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包括、、三个因素。

3、不合理处方包括 处方、处方及 处方。

4、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时,不论剂型,使用前一定要做。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时,已知对青霉素类、舒巴坦、头孢哌酮及其它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得超过。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四,简答题(1×15’)

请简述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

2014年黄石爱康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处方权和调剂权培训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5 CABDB 6-10 DCABC 11-15 BAACB 16-20 DDADC

二,多选题: 1-5 A D A B E

三,填空题

1,病原菌 敏感性试验

2,合理 安全 有效 经济 3,不规范 用药不适宜 超常 4,皮试 禁用

5,60% 20% 30% 30%

四,简答题

答: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有:

⑴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⑵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茵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⑶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⑷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⑸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

2.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 篇二

1 磺胺类药物的中毒及防治

本类药物性质稳定, 使用方便, 价廉而广泛应用于养鸡业, 可防治鸡伤寒, 鸡霍乱和鸡球虫病等, 但若用量过大或长时间连续使用即会发生中毒现象。

1.1 中毒症状

急性中毒表现为患鸡精神沉郁或兴奋、拒食、痉挛、麻痹、共济失调、肌肉颤抖、惊厥:眼结膜苍白、黄染, 呼吸加快, 短时间内死亡。慢性中毒表现为鸡冠苍白, 食欲减退, 饮水增加, 冠及肉垂颜色苍白、贫血、黄疸, 头肿大发紫, 便秘或下痢, 粪便呈酱色, 禽产蛋急剧下降, 蛋壳破损率升高, 蛋壳表面粗糙, 色泽变淡。慢性中毒常常在超量用药, 连续一周左右时发生。

1.2 剖检特征

各种出血性病变, 皮下、胸肌和内脏呈斑状出血, 肝肿大, 呈土黄色, 有出血斑。输尿管变粗, 内充满白色尿酸盐, 腺胃粘膜、肌胃角质下及小肠粘膜也常有出血。从十二指肠到盲肠都可见点状或斑状出血。盲肠中可能有血液积存, 直肠和泄殖腔也可见有出血斑点, 脾脏肿大, 常有出血性梗死, 心脏和肝脏排除外, 均有变性和坏死。

1.3 防治措施

1.3.1 正确掌握用药量使用磺胺类药物除首次用药量加倍外, 其他情况下不得超量用药。常用磺胺类药物的混饲量一般为0.05%~0.1%, 连续用药不得超过一周。要求用量准确, 拌料均匀。

1.3.2 发现磺胺类药物中毒时, 除立即停药外, 应给鸡大量饮水, 并在饮水中加0.5%~1%的碳酸氢钠;饲料中加入0.05%的维生素K及B族维生素的量增加一倍, 内服适量维生素C, 以对症治疗出血。一般经处理3~5d后, 大部分鸡可恢复正常。

2 喹恶啉类中毒及防治

喹恶啉类有喹乙醇 (快育灵) 和乙酰甲喹 (痢菌净) , 具有良好的抗菌和促生长作用, 是鸡常用的饲料添加剂之一。该类药物若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中毒。

2.1 中毒症状

喹乙醇中毒时, 临诊表现为患鸡精神不振, 采食减少或停止, 羽毛松乱, 冠发黑, 流涎, 排稀粪, 行动呆滞, 缩头, 死前有的拍翅挣扎。

2.2 剖检特征

口腔有粘液, 肝脏肿大, 淤血, 表面有出血点, 质脆, 心冠脂肪出血, 脾脏肿大, 充血, 肾脏肿大呈暗红色, 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十二指肠粘膜呈弥漫性出血, 腺胃及肠道粘膜呈糜烂。

2.3 防治措施

2.3.1 慎重掌握添加剂量, 一般每千克饲料添加25~35mg, 用于抗菌治疗时, 按10mg/kg·bw投药, 2次/d。

2.3.2 发现中毒时, 立即停药, 并以5%葡萄糖溶液和禽用多种维生素饮水, 或用5%硫酸钠溶液给患鸡连饮3d, 并补充适量的糖水和维生素C。同时料中拌入Vk3片连用3d, 4d后停止死亡, 鸡群恢复正常。

3 土霉素中毒及防治

土霉素及防治鸡细菌性传染病和肠道疾病具有良好效果, 是养鸡的常用药之一, 但如果用药量过大或连续长时间饲喂, 同样会引起中毒, 造成死亡。

3.1 中毒症状

土霉素中毒多为慢性中毒, 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 缩头颈, 采食量减少, 饮水量增加, 嗉囊积满液体;排黄白色稀粪, 并带血丝, 羽毛干枯无光泽, 鸡逐渐消瘦, 龙骨弯曲, 腿瘫软, 鸡冠萎缩, 苍白, 皮肤呈紫色, 母鸡产蛋量减少或停产。

3.2 剖检特征

可见腺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水肿, 肝、肺、气囊表面呈石灰样。

3.3 防治措施

3.3.1 控制用药剂量和连续用药时间, 用土霉素应按规定投药, 一般用药时, 应间隔2~3d。

3.3.2 一旦发现土霉素中毒, 立即给鸡饮用绿豆水或甘草水, 同时每只鸡内服维生素B或维生素C, 10~20mg, 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4 呋喃唑酮中毒及防治

呋喃唑酮也称痢特灵, 是呋喃类药物中毒性较小, 最常用的一种, 常用于防治鸡白痢, 鸡伤寒, 鸡副流感, 鸡球虫病等。但如果用量过大, 混料不均或连续使用时间过长, 就会发生中毒现象。

4.1 中毒症状

呋喃唑酮中毒时, 患鸡表现为兴奋不安, 步态不稳, 运动失调, 转圈无目的乱跑, 两脚抽搐, 并不停鸣叫, 有的鸡角弓反张。中毒后一般多数鸡在十几分钟内死去, 有的可拖延十几个小时。

4.2 剖检特征

心包积液, 心外膜有出血点, 心肌变性, 肝脏有散在性点状出血, 有的可出现明显的肝周炎, 肾脏出血。

4.3 防治措施

4.3.1 正常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持续时间。一般大群鸡预防量为0.01%~0.02%, 治疗量为0.03%~0.04%。拌料饲喂。5~7d为一个疗程, 应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若需连续再用时, 中间应停药2~3d。由于呋喃唑酮不溶于水, 因此不能通过饮水给药。

4.3.2 若发现痢特灵中毒时, 应立即停药, 并喂服0.01%高锰酸钾水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 同时内服维生素B1, 每只鸡每次10mg, 2次/d, 连用3d。

5 氯霉素类药物中毒及防治

目前常用的氯霉素类药物有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等。

5.1 临床表现

5.1.1 消化道症状:

恶心、腹胀、腹泻等。此外, 尚可见口腔粘膜充血、疼痛、糜烂, 口腔炎、舌炎, 舌乳头光滑、萎缩或肥大、突起, 类似维生素B族缺乏的表现。

5.1.2 造血系统表现: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常是不可逆的, 病死率高达80%~100%。

5.1.3 神经炎:

持续应用本类药物后, 有时发生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周围神经炎、眼肌麻痹等, 患者有视力紊乱、四肢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

5.1.4 肝脏损害:

除消化道症状外, 尚有黄疸、肝功能异常。

5.2 急救处理

5.2.1 立即停药:

对误服大量本类药物者, 应立即催吐、洗胃。

5.2.2 对症及支持治疗:

运用葡醛内酯 (肝泰乐) , 以增强机体解毒功能。出现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症时, 可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同时应用维生素B4、B6、确定再生障碍性贫血者, 除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外, 尚可多次输入新鲜鲜血液等及其他对症治疗。用大量维生素B6、B12治疗神经炎。有出血倾向时, 应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K。使用强心、升压药物。中毒性精神症状大多于停药2d内消失, 较重者可采用氯丙嗪或巴比妥类药物。

摘要:饲料或饮水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会使鸡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 一旦药物剂量不足或停药, 则更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疾病。超剂量用药、累加用药、多种药物不合理的联合使用以及长期用药等, 均可造成鸡体中毒和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而致一系列病变, 严重者造成大批死亡。现就本人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鸡抗菌药物中毒病例总结如下, 供同行参考。

3.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及合理使用 篇三

【关键字】耐药;抗生素;抗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80-011抗生素的耐药问题

1.1 抗生素的发展与细菌耐药

抗生素的发展史也就是细菌对其耐药性的发展史。伴随抗菌药物强大的抗感染疗效的同时,细菌等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日渐显露出来。 偶然发现开创了抗生素历史1929年,美国弗来明(Fleming)博士报告发现了青霉素。而这一发现纯属偶然:弗来明博士在他欲抛弃的偶有青霉菌生长的葡萄球菌培养皿上发现,在青霉菌的周围,已生长的葡萄球菌出现溶解现象。他将该青霉菌培养液稀释1000倍后,稀释液仍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该稀释液还能抑制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的生长。弗来明博士将其中的有效物质命名为青霉素。他在报告中指出,该培养液中的青霉素能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生长,可用来鉴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不过,弗来明博士当时没有做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抗感染实验,也没有想到用青霉素来作为治疗药物用于临床。

同样,对其他抗菌药物,细菌也不断表现出新的耐药性。目前除已出现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金葡菌外,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特别是肠杆菌、结核杆菌迅速增加。同时由于一些抗菌药物被作为动物促生产剂在动物饲料中作为添加剂,使细菌耐药性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如美国用尚未上市的新抗菌药“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对临床分离细菌做药敏实验,发现部分细菌已对其产生耐药性,其原因可能与饲料添加剂中含类似成分有关;再如临床应用时间并不长的喹诺酮类药物,在国内由于广泛使用,目前细菌对其耐药性已十分严重。

1.2 抗生素压力与耐药性

与抗菌药物的接触(抗菌药物压力)是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源动力。1985年,著名学者McGowan指出了与医院内细菌耐藥性的出现相关的7个方面:(1)引起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耐药性比引起社会感染的微生物的耐药性更多见;(2)医院中耐药菌株感染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比敏感株感染或定植者使用的抗菌药物多;(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变化会引起细菌耐药情况的变化,如投入或停用某种抗菌药物常与其耐药性的消长有关;(4)抗菌药物使用愈多的区域耐药菌分布愈多;(5)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越长耐药菌定植的可能性越大;(6)抗菌药物剂量越大耐药菌定植或感染的机会更多;(7)抗菌药物对自身菌群有影响并有利于耐药菌生长。

1998年,Stuart BLevy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题为《多重耐药--一个时代的标志》的文章,认为(1)抗菌药物只要使用了足够时间,就会出现细菌耐药性,如使用青霉素25年后出现耐青霉素肺炎球菌、氟喹诺酮使用10年后出现了肠杆菌耐药;(2)耐药性是不断进化的,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耐药也从低度耐药向中度、高度耐药转化;(3)对一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微生物可能对其他抗菌药物也耐药;(4)细菌耐药性的消亡很慢;(5)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容易携带耐药菌。

遗传机制确定了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主要有(1)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2)抗菌药物被细菌产生的酶灭活;(3)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抗菌药物不能进入细菌细胞或被细菌细胞膜的药物泵排出细胞;(4)形成细菌生物被膜,为细菌躲避抗菌药物作用提供场所;(5)以上几种机制的结合。细菌耐药性既可在细菌间传播,也可通过人或环境进行传播[9]。

1.3 耐药性机制分类:㈠细菌产生灭活酶,破坏抗生素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㈡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蛋白结构和数量,使细菌对抗生素不再敏感;㈢外膜屏障及外流泵作用使抗生素在细菌体内的积累减少; ㈣细菌产生灭活酶导致耐药性。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性

2.1 措施

寻找新的抗菌作用部位和阐明耐药性机理是不够的。下述措施可抑制耐药性的产生:㈠对抗生素滥用进行控制;㈡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建议;㈢对繁殖迅速的细菌病原体进行敏感性试验;㈣对受感染的病人进行隔离。

2.1.1 理想抗生素具备特点:㈠广谱、杀菌;㈡长效、高效;给药方便、安全、无副作用;㈢感染组织穿透性好;㈣不易产生耐药性;配伍性好。

2.1.2 抗生素治疗失败原因 :㈠细菌产生耐药性;㈡给药途径不当;㈢给药时机、剂量不当;㈣靶组织(病灶)药物分布差;㈤储存不当;判断错误导致误诊;㈥混合感染;药物配伍不当。

2.1.3 抗生素选择原则:㈠认真阅读并理解药品的各种说明; ㈡掌握抗生素适应症,选择敏感度高、抗菌作用强、组织渗透性好、副反应少的药物; ㈢熟悉细菌获得耐药性的动向及对各种抗生素敏感度的变迁; ㈣了解各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及同类抗生素中不同品种之间差异。

3结论

抗生素作为20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健康得到空前提高,使人类战胜了因为各类感染所带来的痛苦,因而研究和使用抗生素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对抗生素的探究,使得我们更好的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的耐药问题更好的了解,这使得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抗生素的性质特点,更好的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陈少华,范淑华,周晓春,甘日宝,郑惠兰临床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趋势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4,(02):14-16.

[2]邹晋霞;微生物的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6,(02):101-102.

[3]朱闵敏;张新平;医学生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教干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02):55-57.

4.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 篇四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物是,最安全的品种是()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2、引起医院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3、在细菌所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中,以()感染在我国最常见。A.尿路感染

B.术后伤口感染

C.肺部感染

D.皮肤感染

4、万古霉素对以下哪些微生物敏感()。

A、葡萄球菌、链球菌

B、支原体、衣原体

C、军团菌、螺旋体

D、真菌、病毒

5、以下属于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的是()。

A、妥布霉素

B、环丙沙星

C、替卡西林

D、万古霉素

6、喹诺酮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A、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和光毒性

B、骨关节损害和跟腱炎 C、心脏的损害和肝毒性

D、以上皆是

7、对绿脓杆菌有效的头孢菌素是()。

A、头孢唑啉

B、头孢他啶

C、头孢氨苄

D、头孢拉定

8、在头孢菌素中,抗阳性菌活性最强的是()。

A、第一代头孢菌素

B、第二代头孢菌素

C、第三代头孢菌素

D、第四代头孢菌素

9、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的正常代谢。A、茶碱

B、胰岛素

C、血钠

D、血钾

10、对于(),红霉素可作为首选药。

A、流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 C、大肠埃希菌、志贺菌

D、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

11、诺氟沙星的禁忌证包括()

A、对喹诺酮类药过敏者

B、糖尿病患者

C、18岁以下患者

D、以上都是

12、妊娠期可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A、庆大霉素 B、环丙沙星 C、克拉霉素 D哌拉西林

13、对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宜首选抗生素。()

A 碳青霉烯类

B 氯霉素类

C 大环内酯类

D 氨基糖苷类

14、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A氯霉素B庆大霉素C红霉素酯化物D利福平

15、男性,40岁,嗜酒,因胆囊炎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恰朋友来探望,小酌后有明显的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头痛,血压降低,这种现象和那种药物有关:()

A四环素

B氨苄西林

C青霉素

D头孢孟多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

2、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或()注射给药。

3、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

4、对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可使用()使用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使用()使用级。紧急情况下,医师可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限于()天。

5、非手术感染的预防用药通常针对()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能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种药物联用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6、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个月内不得恢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的适应症有哪些?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2015年抗菌药物培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CAC

6~10 DBAAD

11~15 DDABD

二、填空题

1、抗菌药物

2、静脉

肌肉

3、避免

4、限制

特殊

5、一种或二种 6、3 6

三、简答题

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

①II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III类(污染)切口手术,主要是进入胃肠道(从口咽部开始)、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

②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血管移植术、腹壁切口疝大块人工材料修补术;

③清洁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或涉及重要器官、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手术、心脏和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睥切除术、眼内手术等;

④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年龄>70岁)、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等。

⑤此外,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SSI发病率异常增高时,除追究原因外应针对性预防用药。

2、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答:(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5.抗菌药物试卷[推荐] 篇五

一、填空题(40分)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两个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3分)

2、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疗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3分)

3、抗菌药物应尽量(避免)局部应用。(1分)

4、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2分)

5、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二至四)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患者例外。(1分)

6、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至 96 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1分)

7、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至正常治疗量的(2/3至 1/2)量。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等大多数品种属此类情况。(1分)

8、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该类药物尽量避免用于(18 岁)以下未成年人。(2分)

19、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 0)品种。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2分)

1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两菌四体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和(寄生虫)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药物。两菌指的是细菌、真菌;四体指的是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诊断为(两菌四体)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4分)

1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40DDD)以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20%)。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得超过(30%)。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得低于(80%)。(6分)

12、医疗机构细菌耐药率超过(30%)时,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细菌耐药率超过(40%)时,应慎重经验用药;超过(50%)时,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超过(75%)时,应暂停临床应用,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4分)

13、对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授予不同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授予使用(非限制使用级)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授予(限制使用级)处方权;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授予(特殊使用级)处方权。紧急情况下,医师可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但处方量仅限于(1)天。(4分)

14、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因素。(3分)

15、卫生部明确规定:(氟喹诺酮类)药物严格控制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1分)

16、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系抑菌剂,不宜作为预防术后感染用药,宜选择(杀菌剂)(1分)

17、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药物时,不论剂型,使用前一定要做(皮试)。(1分)

二、单选题(14分)

1、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B) A、手术开始前24小时; B、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 ; C、手术开始后2小时; D、术后2小时。(1分)

2、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D)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1分)

3、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B) 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1分)

4、我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情况有:(D) A、无适应症用药; B、剂量过大; C、使用抗菌药物疗程过长; D、以上都是。(1分)

5、卫生部“38号文”规定应严格控制(C)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A、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氟喹诺酮类; D、大环内酯类。(1分)

6、甲状腺手术通常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如需用药应选:(A) A、一代头孢菌素类,;B、氨基糖苷类 ; C、氟喹诺酮类; D、二代头孢菌素类。(1分)

7、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正确的说法是:(C) A、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 B、剖宫产手术术前用药应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给药; C、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宜选择一代头孢菌素,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D、以上都不对。(1分)

8、围手术期给药时,当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A)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 A、克林霉素,B、氨曲南;C、环丙沙星;D、阿奇霉素。(1分)

9、围手术期给药时,当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B)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A、克林霉素 ;B、氨曲南(因其对青霉素及其它β-内酰胺类交叉过敏反应率较低;C、环丙沙星,;D、阿奇霉素。(1分)

10、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A) A、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B、头孢唑啉或头孢硫脒 ;C、头孢硫脒; D、头孢呋辛。(1分)

11、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正确的是:(C)A、头孢唑啉5g ; B、头孢呋辛 3g ; C、头孢呋辛 1.5g ; D、头孢曲松3g。(1分)

12、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A)抗菌药物 :A、非限制使用级 ;B、限制使用级; C、特殊使用级 ;D、以上都对。(1分)

13、下列哪个药物不宜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C)A、头孢唑啉; B、头孢呋辛 ;C、阿奇霉素;D、头孢曲松。(1分)

14、根据卫生部38号文,一般骨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宜选:(A)A、一代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C、氟喹诺酮类; D、二代头孢菌素类。(1分)

三、多选题(26分)

1.《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A、腹股沟疝修补术,B、补片修补术,C甲状腺疾病手术,D、乳腺疾病手术,E、关节镜检查手术,F、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G、颅骨肿物切除手术,H、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使用抗菌药物。(A、B、C、D、E、F、G、H)(16分)

2、接受清洁手术者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若使用需应遵循:A、术前0.5 至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B、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 ml,在术中给予第2剂。C、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所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24小时,D、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10分)

四、简述题(20分)

1.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适应证包括: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②涉及重要脏器,如开颅手术、心脏和大血管、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等; ③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等 ;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恶性肿瘤、放化疗中等。(10分)

6.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答案 篇六

1.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

2.二级以上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

3.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由药学部门统一采购,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处方集》等相关规定及技术规范

4.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

5.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暂停临床应用,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6.2011年规定深部抗真菌类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2012年修改为5个品种 7.原则上三级医院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超过35种;口腔医院、肿瘤医院不超过35种,儿童医院不超过50种,精神病医院不超过10种,妇产医院(含妇幼保健院)不超过40种

8.处方权和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6个月内不得恢复

9.腹股沟疝修补术(含补片修补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骨肿物切除术和经血管介入诊断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

1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应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释义

11.增加样本量可以提高可信度,但在样本量增加到一定限度后,提高可信度的价值与为此收集资料而额外付出的努力和资源不成比例。所以,样本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12.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13.监测网(门诊处方)的范围包括抗生素类和合成抗菌药物类,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抗结核病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不列为抗菌药;抗皮肤感染药、抗眼科感染药及含庆大霉素、喹诺酮类或其他复方的止泻药,列为抗菌药

14.DDD值是WHO推荐的日处方协定剂量,可表现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外用制剂、疫苗、抗肿瘤药、全身和局部麻醉药等没有DDD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相关管理规定,清洁手术在切皮前0.5~2小时内预防切口感染给药,是合理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与评价

1.国内ESBLs菌株感染也可以选择头霉素类药物,只是耐药比国外严重 2.细菌最基本分类单位是种,然后再分亚种、型和群

3.术后感染包括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血流感染等,血流感染又包括导管相关感染和败血症等

4.抗菌药物是针对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不适用于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 5.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余几种药物均为时间依赖性的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β内酰胺环类

1.关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中酶抑制剂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增强对β内酰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的抗菌活性

2.青霉烯类药物法罗培南主要用于: 复杂性尿路感染 3.不耐酶青霉素主要不良反应是: 过敏反应

4.舒巴坦为酶抑制剂,仅用于哪一菌属感染的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 5.以下哪一种药物可作为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 头孢唑啉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酰胺类、多粘菌素类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排泄途径为: 胆汁排泄

2.关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弱酸性抗生素

3.关于Polymyxin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对肝脏的损害较多见,肝功能不全者应减量

4.林克酰胺类药物体内分布浓度最高的部位是:骨髓组织

5.对细胞外的结核菌有快速杀灭作用的药物是:链霉素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氟喹诺酮类

1.FQ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中,属于重度不良反应的是:神志异常

2.以下药物生物利用度最高的为:左氟沙星

3.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目的是: 取得抗生素Cmax/MIC >10 4.关于喹诺酮类致软骨损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与钙缺乏有关 5.喹诺酮的国际分代中,氧氟沙星属于下列哪一代: 2a

抗菌药物的评价与遴选

1.第二类碳青霉烯类药物一般用于: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免疫缺陷患者中重度感染的经验治疗、2.磷霉素类药物是广谱抗菌药,对MRSA、VRE、产ESBL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磷霉素钠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治疗严重感染。不良事件主要为轻度胃肠道反应。磷霉素氨丁三醇口服一般用于泌尿道感染的治疗

3.噁唑烷酮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好,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可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万古霉素耐

药肠球菌感染

4.成人静脉点滴替考拉宁:中度感染时负荷剂量为400mg,此后每天200mg 5.替考拉宁的蛋白结合率为90-%-95%,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药物

抗真菌药物特性及其应用

1.伊曲康唑主要在肝内代谢,随尿排出的很少(不足1%)。2.IDSA2009侵袭性肺曲霉病治疗指南中,侵袭性肺曲霉病首选药物是伏立康唑,L-AMB、ABLC、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泊沙康唑、伊曲康唑等作为备选。

3.两性霉素B的毒副作用明显,包括发热、静脉炎、肝肾毒性、血液毒性、心脏毒性及低钾等。本题中,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最强。4.棘白菌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安妮芬净等

5.念珠菌病常见于血源感染;曲霉菌病常见于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大剂量化疗患者; 隐球菌病在艾滋病患者中患病率为10%-20%;本题正确答案是D。

重症患者VS重症感染抗菌药物治疗

1.复杂性腹腔感染以混合感染为特征,肠杆菌科为主,大肠杆菌感染占多数 2.肾脏药物清除率降低的因素包括:肾前性因素有儿茶酚胺类药物、休克、低代谢;肾性因素有肾毒性药物和非肾毒因素

3.重症患者药物Vd增加的原因:水肿、低蛋白血症、大剂量液体复苏及全肠外营养、浆膜腔积液及引流液

4.对于重症感染早期及时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关键,抗生素经验性起始治疗应持续7~14天

5.改善免疫功能和优化PK/PD有助于改善疗效

抗菌药物好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历程

1.属于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机制的抗菌药物是: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多肽类抗菌药物。

2.根据结构类别和制备方法,现有的抗菌药物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发酵的次级代谢产物,或是其化学修饰衍生物

3.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对细菌产生巨大的选择压力,使那些原来只占极小比例的耐药菌迅速繁殖

4.Erm机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红霉素抗性的主要原因

5.属于耐药基因组的基因是:存在于致病菌或抗生素产生菌中的耐药基因;存在于细菌染色体中的阴性抗性基因;编码具有中等耐药活性或与抗生素具有亲和力的蛋白的前体基因

细菌耐药性对临床处方抗菌药物的影响

1.治疗MRSA的常用药:老药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复方新诺明;新药有利奈唑安、头孢吡普等。氨苄西林不包括在内

2.粪便中分离的沙门菌和志贺菌可选用 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肠外分离沙门菌可选用3代头孢菌素、氯霉素

3.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最高的药物是米诺环素

4.中国SMART(2002-2009年)监测腹腔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其中占比最高的是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其次是ESBL阴性大肠埃希菌,第三是 ESBL阴性肺炎克雷菌

5.MRSA平均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

G+耐药菌感染防治进展

1.临床常见G+杆菌:需氧菌有产单核李斯特菌、棒状杆菌-白喉、炭疽芽孢杆菌、红斑丹毒丝菌、阴道加特纳菌、分枝杆菌、奴卡菌;厌氧菌有梭状芽孢杆菌属的艰难梭菌、破伤风梭菌、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杆菌

2.磷霉素类抑制细菌细胞壁早期合成;四环素类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利福霉素类抑制细菌RNA合成;环酯肽类损害细胞膜

3.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是核糖体RNA亚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作用部位是细胞壁;达托霉素作用部位是细胞膜

4.基本原则:能口服控制,不肌注或静滴,不主张静推;掌握联合用药指征;续贯治疗,先静脉滴注后口服;降阶梯治疗,先广谱强效,后窄谱适效;给药次数、剂量、疗程要适当

5.单靠洗手难以有效防止MRSA与VRE的传播

临床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与药物治疗

1.临床信息收集的方法有:系统问诊和重点问诊,系统体检和重点体检,实验检查和器械检查的选择、准备、执行和结果报告

2.根据目的收集临床信息包括: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治疗监护、预后估计

3.不能正确判断症状体征属于缺乏医学知识所导致临床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不当

4.病情复杂属于客观因素所导致的临床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断不当 5.临床用药指导的主要内容为药物的保存、配制、用法、注意事项

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测

1.药物为国内最低廉价不符合WHO合理用药概念 2.药物的疗效较弱不属于药品安全性问题 3.正确的选择药师不是合理用药的要素 4.A/B/C三项均为不合理用药

5.合理用药的最高科学目标是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高效低毒的使用药品,避免减少药害事件

处方点评与临床药物应用评价

1.实施处方点评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2.专项处方点评的重点监控项目不包括口服营养制剂 3.无正当理由开高价药的处方属于超常处方

7.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 篇七

1 常见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1.1 肝脏损害:

药物在被吸收后会在肝脏进行代谢, 抗菌药物也不例外, 因此肝脏最容易受到抗菌药物的损害。譬如说以及研究证实临床上常用的四环素、红霉素以及利福平等均会导致肝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2]: (1) 肝细胞受损, 发生变性或坏死, 其中以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以及氯霉素类最为常见。近几年关于大剂量β-内酰胺类药物对肝造成损害也有报道,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到变态反应的影响; (2) 胆汁淤滞, 抗菌药物中氯霉素类、林可霉素类可诱发该类反应。

近几年关于抗菌药物致肝损害的研究不断深入, 发现其主要机制可能为[3]: (1) 药物对肝细胞的代谢过程进行干扰, 造成肝内胆汁淤积; (2) 经有毒物质对肝细胞造成破坏, 诱发肝细胞坏死; (3) 经免疫反应对肝细胞造成损害; (4) 对肝脏血液供应进行干扰, 破坏血管结构, 诱发肝血管病变的发生; (5) 经诱变的致癌作用诱发肝肿瘤的发生。

1.2 肾脏损害:

药物在通过肠道被吸收后均以原型或者是代谢物的形式经肾进行排泄, 因此肾脏极易受到抗菌药物的损害。有学者指出[4], 针对存在肾功能减退者应禁用氯霉素、氨苄西林酯化物等药物。抗菌药物对肾脏的损害机制主要为: (1) 抗菌药物会对肾组织造成直接损害; (2) 通过过敏反应。研究显示, 抗菌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可能与Ⅰ、Ⅱ、Ⅲ型过敏反应有关, 多数会诱发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以及间质性肾炎等; (3) 磺胺类药物可造成尿路闭塞; (4) 对前列腺素的合成进行抑制, 一般在抗感染治疗中在合并应用解热镇痛药后, 导致肾血管的收缩, 进而诱发肾损害, 该类损害在抗菌药物单用时比较少见。曾有研究显示[5], 抗菌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且会受到剂量与病程等因素的影响。

1.3 神经系统的损害:

研究证实, 抗菌药物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视力、听力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并且会对神经肌肉传导产生一定的阻滞作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 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会由于不恰当应用耳毒性抗菌药物造成耳聋。一般情况下青霉素仅会有少量透过血脑屏障, 但是由于临床应用量较大, 静脉滴速快以及颅内合并感染等, 导致大量的药物进入到脑组织, 会对正常的神经功能产生干扰, 进而诱发青霉素脑病的发生。曾有文献报道, 青霉素、链霉素以及多粘菌素大剂量经鞘内注射后, 在早期会导致脑膜刺激征, 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昏迷、惊厥、高热甚至是呼吸衰竭, 且发病较快, 在用药后数小时内便可发生。

1.4 血液系统的损害:

已有研究证实, 大多数的抗菌药物在长期或者是大量应用后均会对血细胞的生成产生影响, 致使血细胞减少, 其中以白细胞、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等较为常见。有学者指出, 诸多类型的抗菌药物会对白细胞的生存产生影响, 甚至会导致全血降低, 导致药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 以氯霉素类最为显著。

1.5 消化道反应:

诸多的抗菌药物均会导致恶心、腹胀、呕吐以及便秘等症状的出现, 特别是四环素类、抗真菌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曾有医师应用第三代头孢口服对肠道感染进行治疗, 结果导致了严重的腹泻症状。另有学者经临床实践证实[7], 在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后不断要注意肠道菌群紊乱, 更加应该对二重感染予以重视。

2 常见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配伍

2.1 含二价、三价金属阳离子的药物:

该类药物在同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以及四环素类抗菌药物配伍后会减少患者的药物吸收, 疗效降低。并且喹诺酮类药物与该类药物配伍后会发生络合反应, 有效降低了喹诺酮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2 氨茶碱:

研究显示, 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可有效升高氨茶碱的血药浓度, 从而引起中毒反应, 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抽搐、激动、震颤以及心悸为主。因此在应用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与氨茶碱配伍时, 应对氨茶碱的血药浓度进行及时的测定, 以调整剂量,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青霉素:

研究证实, 青霉素或者是链霉素在与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抗菌药物联用后, 若是低浓度则可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 随着浓度的增加, 会对临床疗效产生一定程度影响。青霉素在与分子量较大的胺类药物一起静滴可导致复分解反应而出现沉淀。

3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

研究证实[8], 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可诱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并且会对人体器官造成损害, 有二重感染, 造成医药资源浪费等诸多的危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耐红霉素的金葡菌以达50%以上, 耐头孢菌素的菌株也高达40%以上。

4 小结

综上所述,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所产生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反应, 随着抗菌药物应用的不断广泛, 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增加, 使得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对临床疗效、患者健康等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临床应引起重视, 加强合理用药,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杨立仙.浅淡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J].哈尔滨医药, 2010, 12 (1) :243-245.

[2]李建朗.我院212例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14 (21) :897-898.

[3]许建刚, 颜继忠.期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11 (5) :656-657.

[4]吴安华, 李春辉, 文细毛, 等.2010年中国740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2, 15 (1) :986-988.

[5]刘俊芹.浅谈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15 (10) :247-248.

[6]黄莉, 邸燕云.207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新疆医学, 2011, 17 (5) :1024-1025.

[7]龙伟艳.浅谈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疗前沿, 2010, 17 (1) :632-634.

8.抗菌药物试卷及答案 篇八

既往手术切口分类:I类清洁切口、II类可能污染、III类污染切口。

目前将切口分为四类(其中II+III类相当于原来的II类,还存在0类说)。

I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II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III类(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紧急开胸心脏按压)者。

IV类(严重污染-污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对于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等。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

I类即清洁切口手术,大多无须使用抗生素。

预防应用抗生素主要适用于II类即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污染较轻的III类切口手术。

已有严重污染的多数III类切口及IV类切口手术(如陈旧开放创伤、消化道穿孔等),以及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应根据需要在手术前后应用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用药范畴。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具体适应证是:

II类清洁-污染切口及部分III类(污染)切口手术,主要是进入胃肠道(从口咽部开始)、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术;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血管移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腹壁切口疝大块人工材料修补术;

清洁大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或涉及重要器官、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如开颅手术、心脏和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眼内手术等;

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70岁)、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贫血、营养不良等。

清洁手术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手术范围大(粘连严重)、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 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存在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年龄大于70岁、糖尿病控制不佳、恶性肿瘤放、化疗中、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进入腹腔、盆腔空腔脏器的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则多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复杂、易引起感染的大手术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下消化道手术、涉及阴道的妇产科手术及经口咽部粘膜的头颈部手术多有厌氧菌污染,须同时覆盖厌氧菌。一般是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加用针对厌氧菌的甲硝唑。

病人对青霉素过敏不宜使用头孢菌素时,针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可用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大多二者联合应用。

喹诺酮类在国内滥用造成恶果,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高,一般不宜用作预防,除非患者其它抗菌药过敏而药物敏感试验证明有效。

妇科手术:应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甲硝唑。

第二代头孢菌素首选头孢呋辛,不应首选头孢孟多,选用头孢孟多属于选择药物不合理(头孢孟多会干扰凝血功能,可导致出血倾向)。院感办称首选头孢孟多的病历为不合格病历,要扣除相应的分数。

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法

给药的时机极为关键,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应静脉给药,30min内滴完,不宜放在大瓶液体内慢慢滴入,否则达不到有效浓度。

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因此,如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如果选用半衰期长达7~8h的头孢曲松,则无须追加剂量。

术后预防用药原则

I类切口术后用药时间应不超过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II类切口与I类切口相同,III类切口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3—7天。(手术时间、范围、多个手术等)

病程记录中应注明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目的如:“预防”或“治疗”,不能笼统的写成“对症”或“抗炎”。

抗生素的应用绝大部分无错;

关键是病例说明:首页(切口填写)、术前说明(拟手术及预防药物)、术后记录(为什么可能还需要用)、术后说明。

来源:医学界

血清和组织内抗菌药物有效浓度必须能够覆盖手术全过程。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因此,如手术延长到3h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如果选用半衰期长达7~8h的头孢曲松,则无须追加剂量。

上一篇:忘了我也不错美文欣赏下一篇:喧闹词语的解释及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