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长更精彩(共13篇)
1.让成长更精彩 篇一
让大学更精彩
人生这场戏,当你在台前表演的时候,总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人在你的背后为你做着你所需要的后勤工作。今年,当我们的老师在忙完迎新工作后,又紧接着为军训工作忙碌起来。当大一新生在校园各处紧张训练时,我们的各位老师却坚守岗位,为军训所需要的工作时刻准备着。
今天,很高兴采访了艺术设计学院的石新宇书记。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艺术设计学院对军训工作做得一系列工作,也感受到学院对同学们军训的关怀,对同学们日常生活的关心。对于军训工作,艺术设计学院可谓是精心准备,在石书记的带领下他们精心跳选教官,及时与教官沟通,以此方便军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今年军训推陈出新,第一次军训任用有女教官,根据每个教官不同的特点进行任教。在新生到来的第一天,艺术设计学院及时进行了军训动员大会,确保军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对同学们的身体状况经行了检查,确保以健康的身体参加军训,从而完成我们对身体与心理的锻造。
艺术设计学院今年参加军训的人总共有273人,对于这273人必须完成军训的使命,提高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军训,体验大学生活的底蕴和氛围,对大学有一个深程度的了解,打开大学生活的新页面。对于军训,学院内安排了很多的娱乐活动,同时又对每一个人严格要求。从内务开始,抓好寝室,严格按照部队的要求去做,提高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个人修养。军训初期,好奇,刺激充斥着每一个人的内心,对于军训同学们更是有良好的表现,他们积极主动,服从管理,对于军训有着百分之百的热情,相信日后军训军训效果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军训也会越来越精彩的。在于石书记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艺术学院军训成果很有信心。在与教官沟通的基础上,学院有准备了一系列的应急方案,老师,代班及时去军训现场监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并且,做出了详细的处理方案,为军训的完美成功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大学里通过学习与生活的四年磨练,成人成才,希望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人才,为母校增光。
景晓军刘明星
2.让成长更精彩 篇二
一、重新认识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什么?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自新课改开始后, 原有的教学大纲被学科课程标准所取代。课程标准的实质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 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加以阐述, 并给以提示和建议。这就意味着,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我们所进行的课堂教学不单要教了学生哪些知识, 更应该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式, 让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培养了哪些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了什么收获。
什么是教学目标?王小明博士在他的《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其规定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是预期经过教学后学生表现出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是需要学生达到的目标。”[1]我们知道, 教学目标是关于经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一系列过程后, 最终要求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和能够做些什么的规定性内容, 从这一角度来分析, 我们会发现, 教学目标其实就是学习目标, 即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学得怎样”。因此, 依据课程标准认真地研究和叙写教学目标, 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教学, 减少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无效性, 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二、依据课程标准重新叙写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备课过程中, 很多教师并没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中关于内容的目标要求和提示建议, 只是简单地以学科《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作为教学标准, 要求学生将其中所列的知识目标背下来以应付考试;觉得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目标如无法评价, 便不予考虑;至于过程和方法更是只有一个模式, 那就是“老师讲, 学生画”“老师提问, 学生背书”。很显然, 上述做法既不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即使从短期来看, 也极易使学生出现厌学和拒学的情绪。这些对学生不负责任的做法, 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毕竟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不可忽缺的两个因素。
所以, 我们的教学研究首先要从行为动词的研究着手:什么叫“理解、掌握、体会、明确”, 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了“理解、掌握、体会、明确”的要求,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这些要求, 等等。其次, 我们要摒弃如下陈述教学目标的做法:“帮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因为这些教学目标显然没有将学习主体定位于学生, 违背了新课改理念的要求。表明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应进一步转变观念, 重新研究课程标准, 重新叙写学习目标, 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研究。
以《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例, 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依据教师用书作了如下表述。
1. 知识目标
理解量入为出, 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等基本原则。
2. 能力目标
(1) 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行为的能力。
(2) 提高科学理财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
(2) 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 发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3)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自觉落实环境保护行动。[2]
与之不同, 笔者的做法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提示与建议, 重新叙写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具体如下。
1.课程标准要求
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课程标准提示与建议
消费行为, 如“租赁消费”“贷款消费”;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 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3]
3.学习目标
(1) 依据四组情境材料, 说出并区分90后青年人不同的消费心理, 并能对不同的消费心理进行描述和评价。
(2) 观看视频《开学后》, 比较两个年青人的不同消费行为, 并解释说明你所认同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原则。
(3) 参与以“艰苦奋斗是否过时”为主题的课堂讨论, 初步认同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尝试践行艰苦奋斗的精神。
4. 评价目标
(1) 结合情境材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后, 70%~80%的学生能对90后消费心理进行描述、归类和评价。
(2) 通过对不同的消费行为进行判断和评价, 使90%以上的学生能认识到树立正确消费的重要性, 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3) 通过课堂讨论, 学生能够初步纠正自己对艰苦奋斗的错误认识, 并能认同艰苦奋斗学习的重要性。
(4) 通过导学案中的巩固训练, 9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完成本节课基础知识学习的任务。
实践证明, 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的重新叙写, 为有效教学的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用重新叙写的教学目标引领有效教学
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叙写后,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不再割裂, 而是以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呈现在教学目标中, 从而使学习目标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 行为条件清晰明确, 行为动词具有可操作性, 表现程度具有可实现性, 教师教得有数, 学生学得明白。
在教学目标重新叙写实践中, 笔者不断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 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学生经过学习后要掌握的程度, 不断揣摩行为动词使用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同时, 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整, 以期打造最优化的课堂模式。实践证明, 以重新叙写的教学目标引领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明确, 教学活动开展得高效并富有活力, 实现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评价的一体化;课堂不再是“表演”或“演戏”, 而是一种“表达”或“表现”, 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自由、真诚、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例如,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大多对第三课第二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授课采取所谓的“抓大放小”原则, 即将“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作为教学重点, 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否过时”这一学习目标则基本不提, 使得这一原本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可以有效展开讨论的框题基本是以“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点学生画”的方法予以处理和完成的, 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面无表情”, 既无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 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笔者通过教学目标重新叙写后, 本框题的课堂教学有了生气和活力。笔者是这样调整的:依据学习目标一,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笔者提供情境材料并检查学生对不同消费心理的区分和评价等学习结果;依据学习目标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分析笔者所提供视频的相关内容, 达成如下目标———找出视频中出现的不同的消费行为, 并对这些消费行为进行评价。从而, 既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又让笔者切实了解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当笔者将学习任务分步展现后, 学生就能按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课堂学习, 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学习任务完成得非常好。最让笔者感到惊喜的是, 当笔者依据学习目标三的要求设计了一个课堂讨论问题———“有人认为, 现在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 再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请借助你自己的经历、感悟以及本框题的学习成果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 学生在随后进行的观点展示环节中踊跃发言, 表述有理有据。有的“引经据典”, 有的“现身说法”, 有的联系国情, 有的甚至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进行逐字拆解、分析, 以论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一种人生态度, 是一种精神财富, 在高中生活中不能丢。整个一节课, 笔者说得很少, 几乎把全部的课堂时间都交给了学生, 让他们去活动、去参与、去学习, 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目标重新叙写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意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备课组的教研活动中, 应发挥以备课组长为核心的每位成员的作用。在备课教案最终形成之前, 要从行为动词的具体确定、行为条件的设置、预期达到教学效果的界定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在备课的过程中, 不断研磨教学内容, 个人独备、组内合备、个人再备相结合, 既集中群体的智慧, 又发挥个体的魅力, 通过教学目标的重新叙写, 确定行为动词, 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 并明确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了明确的引领。
二是认真研究学情, 从而达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要使最终生成的结果与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相统一, 需要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其中对学情的分析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忽视对学生学情的分析, 课堂教学就会变成教师唱独角戏, 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更难打造高效的课堂。因此, 在重新叙写教学目标之前, 必须客观而全面地了解学情, 以免教学效益大打折扣。
对教学目标重新叙写的认识“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 就能真正地贯彻新课改理念, 把有效教学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29.
[2]课程教材研究所, 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75.
3.评价让成长更精彩 篇三
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只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要在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发展。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使评价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学生的“被评价”心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大多数学生会产生掩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的自我防卫心理。这种防卫心理一般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害怕心理。有的学生在测评前,就在心里想着自己哪些方面比较差,生怕自己较差的方面被揭露出来,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同学及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也受到威胁。
怀疑心理。有的学生怀疑测评是否能得出公正的结果;担心教师只看到自己的缺点,看不到优点。
躲避心理。个别学生觉得测评纯粹是走走形式而已,没多大意思,不会因为这次测评而对以后的行为有任何影响,对测评本身持一种否定态度,因而找各种理由躲避测评。
争功心理。表现为对自己估计过高,甚至将别人或集体的成果占为己有。生怕别人忘记自己的能力,过度宣扬自己做过的几件较成功的事情和取得的成绩。
被动心理。有些学生体现出对自己没信心,老想着自己有那么多的缺点和不足,抱着一种被动挨批的心理,实际心里极度自卑。
二、评价有没有真正关注互动?
上述这些测评过程中的防卫心理,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学生成为评价中的一员,与其他参评人员之间平等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双方的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
1.互评是获得信息的一条重要渠道。同学们平时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相互了解也较深,进行同学互评时得到的信息一般来说比较真实、具体。但在互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评价不一定都是客观公正的,有时难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以一种客观公正、严肃认真的态度参与评价。对于学生的互评结果要分析看待,不能简单下结论,避免学生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必要时要给被评学生解释的机会。只要引导、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评价的目的,熟悉评价的过程和程序,学生互评结果就是了解学生的极其宝贵的资料。
2.自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好途径。自我评价可使学生充分体验成长的愉悦,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将各种知识有效地纳入自我的认知结构中去。不过,在学生自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一些局限。如:有的学生夸大自己的价值,评定等级较高;有的学生害怕自己说了缺点后,留下“案底”,因而采取一种有所保留的态度;还有的学生多提缺点,少提优点,从而给自己较低的评价。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评及其价值,并掌握实事求是科学自评的方法,另外,还要慎用自评结果,避免与奖惩挂钩。
三、评价有没有真正关注过程?
只有关注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才能帮助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促进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以我的语文教学为例,在形成性评价中,学生的学习档案主要包括课外阅读记录、课堂表现记录、书写记录、月检测成绩。
1.课外阅读记录。学生记录每天读了什么书,读了多少页,摘录了什么好词、佳句、佳段等。教师批阅时,评语以鼓励为主。
2.课堂表现记录。主要是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科委员会成员定期评价同学们的课堂表现、学习活动情况,做到实事求是,公平公开。
3.书写记录。每个月在班里开展一次作业评比,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推荐出本月最佳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反思和交流,同时在激励的措施下张扬和发展个性,体验成功。
4.月检测。检测既是对一阶段学习的总结,又是整个学期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采用学科委员会成员记录、教师评语整理的形式,与学生成绩相结合,总结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分项、分类进行量化总结,使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提升,通常以“达标”为主要目的。
4.节能,让生活更精彩 篇四
众所周知,现在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便是坏境问题。若每个人都去糟蹋这个地球,那么地球很快就会毁于人们的手中。我们中国以前因为被列强侵略,在发展经济军事等方面时,不是非常注重环保这一方面的问题,以至于现在的人们也会随手扔垃圾,甚至对环保的认识只是一点皮毛,节能减排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从来都不会去做。这样的后果则是会使地球的温室效应急剧上升,而电影2012中的场景甚至在某一天也会到来。
地球是我们全世界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作为地球的主人,我们就应该好好保护这个家园。要做到不污染地球的环境,不浪费地球上的每一份资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地球成为一个真正的绿色家园。不要认为“节能减排”这些字眼离我们很远,实际上它很近,只要你能发动你们的家人少开一天车,多步行或多骑自行车,那么你也算是为“节能减排”贡献出了一份力量。这种力量并不是需要你贡献多么的大,即使每个人只献出一份很微薄的力量,全世界几十亿人的力量都加起来,那就是一份很大的力量了。
像我,也在生活中为环保做出了一点很小的贡献。比如那些洗菜淘米用的水,我会留下来浇花或者是冲马桶等,这样便做到了现在人们特别提倡的节约水资源。还有,就是家中的电灯用过之后应该随手关上,这电灯尽量是能不开就不开,节约电能。你可否知道,餐巾纸和纸巾都是用树木生产而成的。据说,全世界每天都要砍去27万棵树木用于生产纸巾。27万!多么大的一个数字啊,地球上要是每天都多留一些树木,那么一些土地沙漠化等的问题也就不至于那么严重了,因此,我在这里倡导大家每天一定要节约用纸,不要随随便便的就扯下一张纸,还没怎么用就扔掉了。多为我们的地球留下一棵树木吧,不要等到你的家园成了一片荒漠时,再留下后悔的眼泪了。
还有,你知道世界熄灯日吗?在世界熄灯日这一天,我建议大家在八点到九点这个时间段内熄灯,为我们的世界节约一分能量,不要到世界的能源贫瘠时,再后悔你当初浪费的行为。
5.重复,让生活更精彩 篇五
——记我的英语学习
生活有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是在重复中度过的,就是因为重复,我们才会记住,我的英语学习也是这样。
例如,每天电视上播放的广告,每当我们看的电视情节过去了之后,都会插播一些广告,有些广告不仅播出一次,有好多都嫌插播的不过瘾,一遍又一遍的播出,而我们只能期待那些电视情节中听这些播出的广告,而这些广告就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播放中“印”在我们脑子中的。现在,我们随口就能说出几句广告的经典语句:爱玛电动车:爱就马上行动;德芙巧克力:牛奶香浓,丝般感受……等等一系列的广告。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重复,因为重复,我们才能记得那么多的广告词,能不费时间来背诵都能顺口说出来。
我的英语学习亦是如此,对于我来说,英语的学习最最重要的两个步骤就是记单词和背课文。当然,记住一些短语也亦然重要。下面,就来说说我的英语学习。
提到英语单词,大多学生都很苦恼。这么多的单词,单词又长,而且有许许多多的单词看的相似,但却因为一个字母,或者字母的位置不同,也有的是读音相同,但意思却又不相同了,例如wish and wash,quite and quiet。这一个一个的单词都让我们苦恼至极,其实,不用担心。你只要把英语书翻到单词表放在桌子上,下课了,看两眼,一天下来,你可以看7、8次,当这个时候,你不用再去刻意的默写了,其实,你已经八九分熟了,这样,对于你记单词又有了一种好方法。
另外是背课文,就要我们背诵了,背诵下来其实很简单,就需要我们熟读。写完作业有时间就要打开书本读书,要背诵,我们常见的.方法就是要多读,读上它十几遍。其实,我不是这样。首先是了解这篇文章的意思,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我会按照意思分出来意群,根据平常积累的短语就能将这篇文章大致背下来。其余的,就是加一些感叹词啊,注意一些小细节的,就这样,一篇文章就能让我们背的滚瓜烂熟了。
学好英语还有一点,扩充知识量。我会做些有点超纲的英语题,上面有很多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当我每次见到不认识的单词,就会找出来它的意思,标注在上面。以后每次见到不认识的单词都会标注,久而久之,看到这个单词就知道它相应的意思,这就是重复带给我们的好处。
对于重复的事情,我们不必害怕。有时候懒惰的我们,不愿费时间费精力来做一件重复的事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有了重复的事情,我们才可以仔细揣摩,之前那些还有遗憾的事情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做到更加完美。
6.让生命更精彩作文 篇六
朝思暮想、做梦都想、而且一想起就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并且不顾一切的投入,那才叫目标;经历过冷嘲热讽、头破血流、三番四次的跌倒打击,到绝望的境地仍吞咽一切苦痛而咬牙前行,那才叫信念;经历过撕心裂肺的孤寂与寒冷,身心崩溃急于放弃的不甘沉沦,经历过一败涂地的狼狈,意欲自杀而窝囊的苟且偷生,依然坚守初心,继续追寻,那才叫坚强——
面对诱惑而毫不动心、面对打击而沉着应对,纵然困难重重,举步维艰,流着泪仍微笑着前行,那才叫淡定。一起经历过风雨,在跌宕起伏中荣辱与共、迎难而上,浴血奋战,那才叫团队!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一件一生都干不完的有意义的事,顺便赚点够花的钱,那才叫追求。在人生途程中,辛劳耕作,与人真诚,不忘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下,静悟禅机,琴棋书画,那才叫境界,叫品味。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路上有危险,奔跑者毫无畏惧;沒目标的人在流浪,流浪很落魄,流浪者毫不自省;奔跑和流浪,孰值孰不值?
有目标的人在感恩,感恩很快乐,感恩者活的轻松幸福;沒目标的人在抱怨;抱怨走极端,抱怨者活的.痛苦难受;感恩和抱怨,孰值孰不值?
有目标的人睡不着,责任与信念就是动力,即使身心俱疲,也无法怠惰而赖床不起;沒目标的人睡不醒;茫然与慵懒成了习气,即使强迫起床,也神魂出窍而空度时日,睡不着和睡不醒,孰值孰不值?
给人生一个梦,让心灵健全或身体健全的自己有个可追寻的宝塔;给梦一条路,让自己用信心和意志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给路一个方向!让自己用亲人的期望给来世一趟不白活有可到达宝塔的航灯。跌倒了要学会自己爬起来,别渴望身外的施舍和帮助,战胜自己最终要靠坚强的自己;受伤了要学会自己疗伤,别渴望身外的温暖和救治,抚平心灵的伤痕还需坚韧的自己。
7.等待让思维更精彩 篇七
一、在错误处等待, 让学生用事实说话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为情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数学逻辑之间的重要桥梁, 是将凝固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式的重要载体。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 寓于现实, 用于现实。”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让学生联系实际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正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教学减法的性质之后, 学生往往思维定势, 类似398-167+133, 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列式398- (167+133) , 因此, 为防止负迁移, 练习中特地出了类似的题目, 果然不出所料, 学生多数上当, 当学生明白必须是连减, 才可以把减数相加后。可是, 做此题的王×同学却坚持自己的想法, 因为他觉得167+133可以凑成整百, 在据理力争的情况下, 笔者不急于下结论, 心想:这也是很多同学的心结, 何不把问题抛给学生, 用事实来说话呢!让学生联系实际, 举例子让王×心服口服, 越简单越好。学生愣了一会儿, 章××勇敢地站起来:“假如王×有10元钱, 买笔盒用了6元, 妈妈又给王×4元, 王×他应剩8元, 如果先算后面的加, 那他只剩0元, 可能吗?”真是事实胜于雄辩, 这次终于让王×心服口服了, 点头称是。这节课, 因为给了学生出错的机会, 在错误处等待, 让学生通过举例子的方法, 用事实来说话。学生不仅对减法的性质有了更深的了解, 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
二、在分歧处等待, 给学生争辩的机会
思维往往始于疑问, 始于矛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 以“投石击水”的方式, 明知故问, 或故设悬念等, 制造争论的氛围。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课, 给笔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她很擅长在学生有争议的时候, 不急着下结论, 而是让学生展开辩论。在教学中, 笔者也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取得很好的效果。如第八册《每课一练》中有这么一道选择题:
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锐角是46度, 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全班形成两种意见, 多数学生认为无法确定, 少部分认为是锐角三角形。此时, 笔者不一锤定音, 而是两种想法各选一名代表, 甲方代表A, 乙方代表B。由甲方先问。
甲:“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乙:“180度。”
甲:“假设它是直角三角形, 那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乙:“180-90-46=44。”
甲:“题目要求最小的是46度, 求出的44度比46度小, 说明根本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同样道理, 更不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乙:“为什么?”
甲:“因为把90换成钝角, 被减数不变, 减数越大, 差反而越小。既然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那就只能是锐角三角形。”
甲方又说:“我们还可以这样考虑, 假设两个锐角都是46度, 另一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乙:“180-46-46=88。”
甲:“因为最小的锐角是46度, 第二个锐角越大, 第三个角越小, 既第三个角肯定比90度小, 所以只能是锐角三角形。”
甲方用了排除法和假设法, 把乙方问得哑口无言, 乙方最终心服口服, 全班最终都站在甲方的立场。精彩的辩论, 缘于笔者的等待。试想, 如果笔者没有给学生争辩的机会, 课堂上就少了思维的提升, 少了一杯令人回味无穷的美酒。
三、在难题处等待,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人。”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之可贵在于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致性四个主要特点。其中思维的独创性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在教学中, 笔者常在难题处等待, 培养孩子的独创性思维。如数学四年级下册《每课一练》当中有这么一道题: (1+3+5……+97+99) - (2+4+……+96+98) = () 为这道题, 笔者冥思苦想了10分钟, 好不容易想出答案, 可对四年级的孩子, 该怎么解释才能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笔者又陷入困惑。索性提前布置, 让学生回家思考, 这样才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第二节课, 偷懒的笔者还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笔者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 讲解这道思考题。生1:“我这样想, 一加到九十九, 因为100里有50个单数, 每头尾两个数相加是100, 就有25个100, 所以是2500;而2加到98, 只有49个双数, 也就只能组成24对100和中间的50, 所以是2450。最后用2500-2450=50。”用单数、双数, 显而易懂, 笔者怎么没想到?生2:“为了好理解, 我在算式2之前加上一个0。这样就变成50个单数减50个双数, 每个对应的单数比双数大一, 50个就一共大了50。”多敏捷的思维!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笔者不禁感叹:孩子, 你太强了!以往, 碰到难题, 笔者常常是自己挖空心思地想:怎样化难为易, 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走, 这时学生的思路就被笔者牵着走, 就没了思维创新的火花。学生的创新欲望也就这样被笔者一一磨灭。如今, 笔者让孩子走上讲台, 相信孩子的能力, 同时也缘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 学生的思维才如此精彩。
四、在操作处等待, 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 理解最深刻, 也是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魏书生指出:“培养能力, 重在实践。”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语文课需要安静地读书, 智慧在宁静中, 宁静者必专心致志, 语文课最重要的是宁静。”数学其实也要这样。上三角形的练习课, 笔者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等边三角形, 本想先提示学生怎么画。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饶有兴趣地拿起笔开始画。为了不让孩子们扫兴。这时, 笔者索性都不暗示, 让学生安安静静独立去画, 留足足够的时空后, 再让学生进行汇报, 先针对画不出的孩子, 问他们:“哪儿遇到困难?”生:“怎么围也没办法把三条相等的边连起来。”于是追问:“谁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生1:“先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 把它平均分两份, 取中点, 画垂线, 再分别以8厘米的两个端点作为另两条边的端点, 与垂线相连接, 截取长为8厘米的线段, 就可画出边长为8厘米的等边三角形。”生2:“画两个60度的角, 必须有一边重合, 再把其余两边延长直至相交, 这时围成的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追问:“为什么两个角是60度, 就可以确认它是等边三角形?”生2:“因为180—60—60=60, 说明它三个内角都是60度, 所以是等边三角形。”生3:“先画一个60度的角, 再在角的两边截取同长的线段, 最后连接两点, 就成等边三角形。因为两边相等, 说明是等腰三角形,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 180-60=120, 120÷2=60可以算出, 每个内角也是60度, 所以也是等边三角形。”三个孩子, 第一个根据边的特点, 第二个根据角的特点, 第三个综合角和边的特点, 均画出了等边三角形, 超出了笔者的意料之外,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试想, 如果一开始就急着引导学生用第三种方法, 就没有另外的精彩。
8.让阅读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篇八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阅读是最基础的语言感知阶段,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探索,把最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是当前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对增大学生阅读资源,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其思维以及积累丰富知识方面有很大影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读书,学会品味文中每个字、每句话的韵味,体会文章的道理或是其背后的寓意,从大量的练习中获取经验。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外阅读书籍,适当给予学生一些鞭策,辅助学生养成经常阅读的好习惯。教师也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课外阅读,建议家长给孩子有计划的多买好书,建立家长与孩子间的学习互动、互相鼓舞与监督的学习机制,使学生在家里也能轻松、愉快地完成阅读。在如何读好某一类书的问题上,教师应该给予家长一定的意见,比如,在阅读一篇名家著作时,可以建议家长让学生精读、重复读,细细品味文中的深意,总结自己的感悟。
二、精心研读文本,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精心研读文本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纵观众多优秀教师的课,无一不是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位老师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他是站在何种角度去设计教学的预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师生共同合作的课堂,无论如何是值得探讨和反思的,也一定会各有所得。如果仅站在老师如何教的角度去设计可能使教学有序进行,但真正学生与教师的收获就很有限了。其次,一位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多少,将决定他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自如驾驭,也决定了他在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思路与方式、角度。而在备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准确解读文本则尤为重要。
三、指导诵读,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完全由作者传递给读者,这就必须经过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才能达到目的。教师应该把良好的阅读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诵读机会,鼓励学生通过抑扬顿挫的有感情诵读,从而把课本上的有形文章读出色彩斑斓的艺术美,让学生展开广阔的思维空间,结合活跃的想象,读出其中的丰富意蕴,读出文章的深刻内涵,欣赏文章的艺术和语言魅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逐步成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
四、巧妙设计主问题,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巧妙设计的问题,是指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全体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重要问题。巧妙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提高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巧妙设计的问题,会优化阅读教学过程,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如果阅读活动是整体感知内容的话,这个活动就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通过找标题,老师除了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又熟悉了一遍外,还让学生的感情得到了深化,技能得到了训练。
五、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可以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甚至篇。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六、灵活运用教学技巧,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教学技巧(或称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反映,教学技巧多种多样,比如,故设悬念、引而不发、巧设铺垫、激将引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思辨疑惑,教学技巧要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长来选取。
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分阶段循序渐进,围绕每一阶段的主要目标,以开放式教学思想,辅以现代化教学策略。尤其是在最后的诵读阶段,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必须把所有自己体会到的零零碎碎的感悟集中整合,使阅读理解更加深刻有效。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我们教师在强化阅读指导的同时,尤其应该重视多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自行设计自己的阅读领域,结合阅读教学指导,有效地去感知体味每篇课文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通过反复熟读、重点背诵,使课本的书面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最终达到灵活自如运用语言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充满情趣,才能使学生善思、乐学,让阅读教学变得更高效,更精彩。
9.让识字教学更精彩 篇九
(2)学习“壮”时,学生讲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上将军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壮士。”
(3)“非”字学生这样记忆:两个非常强壮的人,打到了六个坏人。
此外,诸如:“师徒两人徒手走在路上”学习徒;“我非常伤心”学习悲;“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学习妹;“姥姥是妈妈的妈妈,她年老了。”学习姥......通过孩子们的语言描述,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作者:王正委
审稿人:李传家
10.《数学让生活更精彩》评语 篇十
单位:洛阳市涧西区中州西路小学辅导老师:贠海文邮编:741000电话:***
数学之于生活真的是无处不在,看到你这份细心和认真的思考劲老师感到非常高兴。
再仔细想想,我们身边还有什么与数学或数字相连。那大到宇宙中的星系,小到身边伸手可触的东西,若深究下去它们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的数学问题。数学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推动科技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杯子为什么是圆的;头顶上的风扇为什么老是有三个叶子;还有祖国发射的卫星和导弹。
11.让课堂更精彩 篇十一
一、给学生充分体验的时间
“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数学代数领域的一个教学难点,为了让学生理解余数的含义,课堂上,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去体验、感悟。
教学例1:把1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生1:可以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得2枝。
生2:可以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5枝。
师:现在老师请小组长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组里的每一个人(每组4人),每人可以分到几枝?
生3:10枝铅笔平均分给4人,还有2枝不好再分。
生4:必须先拿走2枝才好平均分给4人。
师(追问):为什么这2枝铅笔不好分呢?
生5:现在只剩2枝铅笔,我们组却有4人,给谁都不公平啊!
师:那你们的意思是必须把这剩下的2枝铅笔放在旁边,才公平,才能平均分,对吗?(学生一致同意)现在你们还能再分一分吗?
(由于有了前面的讨论,学生很快知道10枝铅笔也可以分给3人、6人、7人、8人、9人)
反思:小学数学知识浅显,但要让学生真切理解某个问题的内涵,还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去领悟。试想:如果没有前面不好分的体验,又怎能使学生明白余数的含义?如果没有前面把不好分的放在旁边,又怎能体验有余数的除法也是一种平均分?
二、别过早地表扬学生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用竖式计算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并想到商的思考过程,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很快得到: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2)盘,还剩(1)个。教师写出横式:7÷3=2(盘)……1(个)。
师: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
生1:我根据口诀二三得六想到的。
师:你真棒!还有谁想说说呢?
接下来,听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这种结果虽然是我最希望学生懂得的,但却不是我需要的,因为它只是个体的思考。那么,充满个性的回答为什么没有了呢?学生们都是这样想的吗?不一定。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过早地对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得到一种暗示:这个答案是最佳的。这个看法在接下来的另一个班的课堂上得到验证。
反思:一个好老师,从不吝啬表扬,但表扬应适时、有度。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很有依赖性,在他们心目中,老师的表扬是无上光荣的。这种唯美的回答只是为了迎合老师满意,而失去了学习的真正目的。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细小,但如果教师不细心地加以审视和校正,那么数学学习就会异化成一种心理上的迎合,作为课堂上的激励手段,这样就会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构成了负面影响。
三、走出课堂的意外收获
进入二年级认数的学习后,出现了这样一些带单位名称的数:400米、200块、279棵、132厘米、302号……学生真的能描述出这些数字所表达的空间意义吗?请看下面这道题:1圈跑道长400米。女孩说:我再跑100米正好满1圈。男孩说:我要跑2圈。请问:男孩要跑多少米?女孩已经跑了多少米?
本题提供的信息很多,如果指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出图中小朋友对话的含义,也能独立解答问题,但学生学会的仅仅是解题。把这道题先搁在一边,活动课到了,我对学生说:“小朋友们,我校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快到了,我们今天一起跑步好吗?”(学生开心地喊好)“谁知跑道一圈是多长呢?”有的猜50米,有的猜100米,有的猜200米。我告诉学生是400米时,他们都有点惊讶,因为上学期他们测量过教室长是6米。“现在我们就从这棵树开始吧。”跑了大约300米时,告知他们:“前面还有100米,加油啊。”一圈下来,学生个个都气喘吁吁。我又鼓励道:“体育节我们班想不想拿第一?我们再跑一圈好吗?”回到教室后,我问:“同学们,跑完步,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老师,400米好长啊。”“还有100米的时候,我就跑不动了。”“刘翔真了不起,跑得那么快!我们跑得真慢。”……因为了有这次真切的体验,学生对题中关于已经跑的米数和还要跑的米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得非常清晰。
12.抬杠,让课堂更精彩 篇十二
一、何为抬杠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汉语词典中“抬杠”一词解释为“无谓的争辩;顶牛”。其实,所谓的“抬杠式课堂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中心话题,围绕这个中心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争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拼命地拿出证据,我想说服你,你也想说服我。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达成共识。在日常生活中,喜欢抬杠的人往往让人厌烦,但是在课堂上,这种抬杠很有潜力,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专注于文本,在老师有意识的引领下去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这个抬杠的话题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课堂上学生提出来的。无论是哪一种,它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上去“奋勇杀敌”。所以,有意识地抬杠可以改变课堂“万马齐喑”的状态。
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上一讲到底,总怕学生讲不完整,或者觉得让学生讲纯粹是浪费时间,不如自己直接给出答案。其实,看似乱糟糟的课堂只要教师掌控有度,反而更有活力。如果,在课堂上能经常出现抬杠现象,相信,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学习的积极性,都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抬杠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种有效途径
1.顺水推舟主动学
在教学《“私塾先生”》一文时,当讲到“在危急关头,陈毅元帅为躲避敌人的搜查而躲进一间私塾教室,假扮私塾先生,在敌人明晃晃的刺刀下镇定自若地为学生上课”这一精彩情节时,我们为陈毅元帅的沉着机智而叫好,可却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抬杠”——“敌人才没那么笨呢!”,并振振有词说明自己的原因:一是匆忙进学堂讲课的陈毅元帅不可能像真正的“私塾先生”;二是敌人完全可以用严刑逼供的办法来问当时在场的学生。当时,我恼怒于他的不合时宜,好好的课堂被他打乱了秩序,但看到他眼中的认真与严肃,又觉得不可以轻易地加以否定。于是,顺着这个抬杠学生的思路,我引导学生针对他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为什么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却偏偏瞒住了敌人,让陈毅元帅化险为夷呢?为了驳倒抬杠的同学,学生们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有的在文中找答案,有的翻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课堂因此变得热闹非凡。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陈毅元帅本身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儒将”这些特点上去告诉抬杠的学生:他能开动脑筋很好,但今后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这样的抬杠,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更好地读懂读透了文本,比老师单纯的讲解效果好了不少。
2.七嘴八舌争着学
在课堂上,一人提出观点,而后围绕这个观点大家进行大范围的讨论,你一句我一句,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一个点上,学生们有意无意地都被吸引过来,都能参与到大讨论中来。这也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模式。如学习《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我设计了“鱼怎么会游到纸上”这个中心问题来展开教学。学习《自然之道》一文时,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针对文中“我们”的做法展开激烈讨论,从而明白:任何人做任何事,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不然就会出现像文中的人一样,好心办坏事。
3.明知故问辩中学
明明知道自己提出的观点是错的,或明明知道这样问学生肯定知道答案,可还是故意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明知故问。这种课堂探究的方式是让学生提出相反的见解,通过找证据来否定老师的观点,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小学生争强好胜,如果能让他们感受到他们把老师打败了,无形中会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同时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所以,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专注、参与热情会更高,他们期待着再一次打败老师,课堂也因为他们的积极参与而变得更精彩。比如,我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当讲到“我们钓起了一条漂亮的我从没见过的大鲈鱼,父亲却认为离可以钓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为由,要求我把钓到的那条漂亮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我故意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老师觉得这个父亲太死板了,把这条鲈鱼偷偷地带回家不就得了,反正四周又没人……”我的话音未落,学生们个个不肯罢休了,“不是的,老师不是的……”课堂一下热闹起来。我抓住时机,故意添油加醋地说:“怎么不笨呢?我就觉得他笨死了。”“你们说他不笨,那你告诉老师为什么你不觉得他笨?”于是,学生与老师间的抬杠开始了,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气氛也达到了本堂课的高潮。学生们有的从书中找答案,有的四人小组轻轻展开讨论,大家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这样,经过一番辩论,大家肯定了父亲的做法,也理解了父亲的用心良苦,同时也明白了:道德教育不是小事,要从小严格要求自己。
4.巧设陷阱领着学
作为老师,我们掌控着整个课堂,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的那个人。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猎手。他要会设陷阱,不露声色地就让猎物乖乖进入圈套。所以,在备课时,就要设好这个坑。这是整堂课的灵魂所在。教师的高明就显示在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你设计好的教学环节,被你牵着鼻子走,他还学得很开心。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学完课文后我设计了这么一个陷阱:蔺相如是个胆小如鼠的人,你赞同吗?课堂上顿时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赞同,另一种是不赞同。给学生们设计好陷阱后,我就把课堂交给了他们。于是,学生之间激烈的抬杠开始了……毫无疑问,这个问题的出示,让学生有了一个证明自己的舞台。课堂,也因为多了这些爱抬杠的小家伙而变得更精彩。
13.学会感恩,让生命更精彩 篇十三
茅新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让生命更精彩》。花儿露出了迷人的笑脸,它是在感恩陪伴它的春天;鸟儿展现出优美的舞姿,它是在报答给它自由的蓝天;小草探出了粉绿色的小脑袋,它是在感恩哺育它的大地。有了感恩,一潭死水也会变成奔流不息的河流;有了感恩,荒芜的沙漠也会变成充满生机的绿洲;也因为有了感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父母为了我们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也不知为了我们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正一天天地长大,他们却一天天地老去。不信,请看看他们脸上的皱纹吧,上面记录了他们的操劳。请再看看他们的那双手吧,摸上去是异常地粗糙。当发现这些的时候,你的心里是否感受到针刺般的痛。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到一家非常有名的大公司去应聘,考官问他:“你有没有为你的母亲洗过脚?”年轻人回答:“没有。”考官说:“我希望你把没做的事情去做一下,一个星期后再来吧!”年轻人答应了。回到家,年轻人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为了让儿子能在这家公司工作,便答应了。就这样,母亲把双腿伸进了儿子第一次为她端来的洗脚盆里。当年轻人第一次摸到母亲那细细的腿时,眼泪禁不住地流了下来,他突然想到,母亲为了他能完成大学学业,就是靠这双细细的腿四处奔劳,为人打工。而他每次都是心安理得地等着母亲给他寄来的生活费,却从未想过这生活费背后的汗水。年轻人为母亲洗了一个星期的脚后回到公司。考官问他:“做了吗?”年轻人回答:“做了。”考官又问:“我们公司这么要求你,你还来吗?”年轻人说:“公司能否录用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大学里没有学到一门功课——学会感恩。”
故事中的年轻人学会了感恩,我们是不是也因该行动起来呢?当你想起在困难中帮助过你的朋友,在失意中安慰过你的同学,在迷茫中为你指过路的老师,在你喜怒哀乐中都陪伴过你的家人时,别忘了去感恩吧!
学会感恩,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学会感恩,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学会感恩,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让成长更精彩】推荐阅读:
让课堂对话更精彩10-20
读书让你的人生更精彩08-26
挫折让我的生活更精彩09-20
Scratch,让信息技术课堂更精彩09-27
利用农远资源让初中语文课堂更精彩07-14
互联网让我的学习更精彩作文11-06
小班成长手册老师评语精彩08-26
成长因什么而精彩范文09-13
我的成长因书法而精彩08-16
好书伴我成长精彩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