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与展望

2024-06-30

感悟与展望(通用9篇)

1.感悟与展望 篇一

今天是2022年的最后一天,我们班举行了盛大的元旦联欢会。许多其他班级的同学经过我们班,都忍不住停下脚步,偷偷看看那五彩缤纷的气球,色彩斑斓的彩带,精心布置的黑板报……

作为主持人的我这次和陈澍一起演唱了一首优美的歌曲《挥着翅膀的女孩》。我们俩在这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才有了舞台上精彩的表演。我和陈澍配合的非常默契,赢得了家长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接下来是姚路恬带来的拉丁舞,我们被她的舞姿深深吸引,她的每一个眼神都把我们的视线紧紧的卷了进去。

紧接着,班上一阵欢呼,原来是到了玩游戏的时间,每队派出两名队员,相邻两只脚绑在一起,其余两只脚各系上一个气球,然后踩对手的气球。整场比赛特别激烈,同学们争先恐后,互不相让,最终包如旭队在六个小队里脱颖而出获得胜利。我也玩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特别能反映出关乎你的反应能力快不快。陈澍妈妈读一个小故事,故事里有很多“坐、座、站”听到“坐、座”就要站起来,听到“站”就要坐下,我特别紧张,生怕错掉。我的反应能力还可以,只错了2次!有人竟然错了10几次!

快乐的时光总是太匆匆,很快联欢会就结束了。到了晚上,空气里似乎仍有那欢乐的气息,每个人的梦里都弥漫着对新一年的期望!

2.感悟与展望 篇二

2011年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第3次呈现跌宕起伏的一年。自第1季度出现“井喷式”增长后,销量从4月开始突然下滑,到7月跌到谷底,与年初的1月相当。主要产品销量的走势犹如乘坐“过山车”一般刺激。从图1、2可以看出,3月份8种主要产品中有6种环比增长超过了100%。其中,挖掘机、装载机、汽车起重机等产品销量在3月均创下单月销量最高值,分别达到43 299台、39 989台和6 860台,同比增长分别达112.71%、145.27%和117.43%,汽车起重机销量更是创月销量历史新高,但从4月开始,产品销量开始一路走低,7月跌到最低点。

8种产品总销量与上述走势相似,继2月环比增长20.23%后,3月销量环比增长率更是达到110.21%,4—7月分别环比下降-27.39%、-22.76%、-13.09%、-14.34%,总销量由3月的131 435台降至7月的54 865台,这种跌宕起伏的变化历史少见。

缘何搭乘“过山车”?

自2008年以来,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其中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表现为前高后低的走势。2011年4月以后,工程机械市场冲高回落,逐月连续走低,前高后低的下滑趋势超过2009年。

工程机械是投资拉动型产业,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每年资金起动计划都在年初开始。受此影响,工程机械市场走势历来均表现为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这已是客观规律性的表现。所不同的是2011年出现了多种利空因素,加速了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这应是2011年市场走势意料之中的变化。

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工程机械市场影响是历史上较严峻的一年。一是为防止房地产业泡沫蔓延,中央接二连三地出台了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速由之前的30%左右降至2011年年底的负增长3.33%,而房地产业又是工程机械的主要拉动力之一,必然会使该行业对工程机械产品采购指数下降。二是宏观调控以后,调整了全国铁路和公路建设计划,铁路建设投资只完成了不足40%,公路建设只完成了60%左右:水利建设投资方面,1—5月,中国水利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1 015亿元,距离4 000亿元目标相差甚远;水电建设,6月以后,国家发改委已核准“十二五”规划14个水电站项目,投资总额3 000亿元左右,但这些项目开工计划大多在2012年以后,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些与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加速了工程机械市场的下滑走势。

资金链方面,2011年,抑制通胀、保持价格稳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连续出台组合拳政策,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低M1货币量,提升存贷款利息等一系列政策,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成本高、贷款难的局面。同时,金融危机以后,贸易战愈演愈烈,经济问题政治化趋势越来越严重,部分国际金融巨头联合起来唱空中国经济,人民币汇率连续出现12个跌停,对冲基金打压中国股市等现象不断引发资金外流。这些因素也导致了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下降,对工程机械产品销售暂时回落有很大影响。

此外,此前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出台的4万亿元政策性投资中,有3.3万亿元投资与工程机械产品需求直接相关。这一计划对工程机械发展产生的效应,相当于2009—2010年每年30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造成某些工程机械产品市场需求呈“井喷式”增长,驱使工程机械行业产能急剧扩张,甚至其他行业企业也纷纷大力投资,加入到工程机械行业里来,形成企业产品销售和采购单位的超卖和超买现象。当4万亿元投资效应释放完毕,必然又造成部分施工设备闲置、中间库存加大、产能过剩等。这种惯性结果,需要时间来消化。所以4万亿元的政策性投资计划,既能促进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火暴,又会导致大家认识不清而带来副作用,犹如服用了一味激素药。

生产集中度的提高缓解了效益的快速下滑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的11家大型重点企业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营业收入累计已达到3 419亿元,约占全行业的6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从一季度的60.9%到11月累计下降到31.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由一季度的93%到11月累计下降到16.4%,增长率下滑的速度远远大于营业收入,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其他指标如应交增值税的增长率下降速度也大于营业收入,财务费用由年初的-10.2%到11月份同比增长了106.5%,库存一直在高位运行,资金链趋紧。资产总额1—11月累计增长了42.8%,比营业收入高出11.1个百分点,资金偏重于产能扩张,相对忽略创新与质量管理,产能过剩的状况更加剧。

这其中,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厦工股份等为代表的7家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产能扩张,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效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1年1—11月营业收入累计达到2 670亿元,同比增长36.61%,利润总额达256亿元,同比增长27.87,这2项指标都大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缓解了整个行业经济效益的下降。这7家企业营业规模占全行业比重由2010年的44.74%提高到52%左右,说明发展规模经济与经济效益提高是相互依存的,结构调整应进一步鼓励兼并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

贸易顺差逆势上扬

2011年,我国整体进出口贸易顺差下降14.5%,而工程机械行业逆势上扬,贸易顺差增幅达145.36%,继2007年以来,贸易顺差年增长率第3次超过100%。促使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顺差逆势快速上扬的动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伴随西欧各国债务危机不断显现,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经济改革和发展转型两难的局面,而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崛起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加速了国际工程机械制造业格局的变化,产成品制造转移,从中国输出的产成品越来越多。

二是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中东、中亚、东南亚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增速走在国际前列,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项目大量起动,对工程机械需求快速增长。这些地区基本没有工程机械制造产业,自然主要面向性价比较为优异的中国工程机械产品。例如2010年以来,我国工程机械对巴西、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马来西亚、蒙古、南非等国出口同比增长率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2011年1一1 0月对这些国家出口增长率平均达50%以上。

三是近两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发达国家,为了降低工程机械采购和制造成本,不仅从中国采购整机产品,也从中国大量采购技术含量较低的零部件和散件(包括合作生产),特别是以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主的廉价零部件更为明显,因而形成中国工程机械对发达国家的整机和零部件出口呈高增长态势。例如2010年对美国出口增长46.8%,2011年1—10月累计出口同比又增长49.83%,达11亿美元;2010年对日本出口增长62%,2011年1—10月累计出口又增长38.49%;2010年对英国出口增长61.7%,2011年1-10月累计出口又增长54.53%:近两年来,对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的出口增长率均在30%以上。

综上所述,这三个主要因素是造就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高速增长和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其他如进出口机制、服务、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改善、外资大力度进入等因素,都是扩大贸易顺差的推手。

前高后低,进口机型大型化

据海关统计数据,2011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工程机械整机和零部件分别同比增长4.07%和21.87%,零部件进口率远大于整机增长速度,说明行业对零部件进口需求依然不减。此外,推土机、平地机及其他筑路机械、沥青搅拌设备、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凿岩机械及部分混凝土机械产品进口数量减少,但进口金额大幅上升,说明进口机型向大型化发展。

从2011年1—11月进口量值发展趋势看,逐月阶梯式下降非常明显,1—2月累计进口额同比增长79.4%,1—11月累计进口额同比增幅下降到10.9%,与国内市场需求不断下滑吻合,表明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而同时工程机械本土品牌竞争实力也在提高,不断替代进口,其中也包括国际跨国公司来华独资、合资或兼并企业,把国际品牌带进中国市场,减少了直接进口量,同时又推动了出口量的上扬。

1—11月累计进口零部件450 550 t (35.31亿美元,不包括柴油机),比整机进口增长高出17.8个百分点。每吨进口价为7 835.27美元,折合人民币5万元/t (不包括海关税和增值税),同比每吨增值500美元左右。进口零部件中,除了本土品牌配套的关键液压件和传动部件以外,主要来自于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的进口,占零部件进口总额的86%,并采取高进低出的经营思路,提高成本,减少增值,合理回避所得税和增值税,因此,虽然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水平技高一筹,但经营利润率低。据商务部对外企统计资料显示,利润率比本土品牌企业平均低了3个百分点。

前低后高,本土品牌整机出口发展空间巨大

2011年工程机械出口情况与进口不同,呈现前低后高并保持强劲的增长走势。3月出口额为12.51亿美元,到11月当月出口额为15.65亿美元,出口额保持高位运行。其中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筑路机械及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全地面起重机、叉车等产品出口增长创历史新高。

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销量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北美、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工程机械采购能力普遍下降,但由于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创新技术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物美价廉,在这些地区的销售量指数反而不断上升,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因此,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已成为拉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产销规模不断增长,奠定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大国地位。2011年出口额达到159亿美元,为行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贡献了7.87个百分点。

从目前产品出口来源分析,一是零部件,二是本土企业品牌整机产品,三是外商来华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其贡献度基本上是各占1/3,但发展趋势各不相同。

零部件出口主要是本土企业,2011年1—11月累计出口229万t,出口额48.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4.46%,单位出口价为1 954美元/t,折合人民币12 350元/t,基本是原材料与高能耗产品出口,附加值很低。根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约束,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提升高技术零部件出口能力,近期又难以实现,因此增长点受到限制。

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出口基地,从2009年开始,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例每年以1~2个百分点增长,2011年预计达到36%、50亿美元左右,这是国际工程机械制造业产业结构应势转化的结果。2011年,工程机械外商投资企业近400家,近3年来增加了130多家,其中工程机械国际50强企业在中国都拥有独资、合资企业,不断开拓市场,并转手出口。但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调整和转型,一旦其经济复苏,凭借他们的国际品牌寡头优势,加大国内投资来扩大市场是完全有可能的。此前,奥巴马总统就公开表示要重视传统制造业。因此外资企业在中国生产出口贡献度是未来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近两年来,本土企业在推土机、轮式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叉车、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机械等产品在出口方面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阵地越来越巩固,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之一,是推进我国工程机械出口增长的主力军,未来发展空间具有较高的期望值。

综上分析,2012—2013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一要看本土企业的产品与技术结构的创新力度和企业兼并重组的质量,能否冲击国际品牌寡头;二要看发达国家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转型的步伐,时刻观察国际大环境的利空因素和利多因素;三要看我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技术政策的调整,我们不主张打贸易战,但要力争公平的竞争待遇。预计2012—2013年,工程机械出口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增速明显放缓,增长率达到20%~30%就是满意的预期效果。

2012,利好多于利空

就全年发展来看,2011年仍然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史上较好的一年,主要产品1—11月累计销售量同比增长18.8%。24家大型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市场扩张,1—11月累计营业收入增长率达到32.7%。综合分析,预计2011年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8%~19%,营业收入达到5 000亿元左右;由于多种成本因素上升,效益下降,2011年全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约在12%~14%,将达到500亿元左右。

展望2012年,利好因素多于利空因素,工程机械国内外市场将是平稳调整和持续增长的一年。

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被认可,出口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在受经融危机影响的发达国家,我国的出口量都在上升。出口额上升将为2012年我国工程机械营业增长贡献4~5个百分点。

为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国家将会逐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平稳增长。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转型年,通过调结构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紧密结合,引导投资方向。财政部将出台多项财税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规模,配合不断调整后的产业政策出台,加快实体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加快俄、蒙、缅等边贸的开放,使中西部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之一。因此,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宏观发展环境比2011年较为宽松,市场采购指数将稳步攀升。

房地产调控目标基本到位,3 5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不改变,城市化率发展目标不改变,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也必将带动房地产业新发展。鉴于这些因素,预计2012年全国房地产业投资必将理性回归到10%以上的2位数增长态势。这有利于工程机械市场得到恢复。

对国家能源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规划方案进一步调整到位,新项目开工在即。特别是铁路、公路、机场建设、水利建设、绿色能源建设的投资仍是“十二五”发展重点,2012年投资总额超过12 000亿元,将再次带动工程机械内需市场的增长。

3.展望与总结 篇三

在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中,我局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增强电网改造工程建设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实现了企业、社会、用户经济效益共赢。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电网建设工作责任我局把电网改造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一是成立以局长任组长,主管局长为副组长,各部室主任为成员的电网建设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全面组织实施好农网改造工程;二是在咸阳分公司下达2010年中低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后,我局就对工程进行了倒排工期,确定具体实施计划,责任人、安全监督等。三是从局部室管理人员抽派工作认真、作风踏实、协调能力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包片到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协调处理好电网改造的相关工作,确保电网改造工作得到有序开展。四是制定《县电力局中低压配电网完善工程实施办法》,明确了人员组织、安全管理要求、责任及义务划分。五是将电网建设纳月度考核责任制考核内容。我局细化责任目标,将电网建设纳入月度考核任务中,实行电网建设责任制,明确下达每月、每季的工程目标,及时总结汇报工程目标完成情况,严格考核。

二、做“细”工程规划,做“实”工程建设

1、为做好电网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我 我局把“精细化管理”工作融入到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成立了电网建设工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主配网工程组、工程勘测设计组、物资供应组、财务决算组、工程验收组等。通过完善的组织体系,加强农网工程建设的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电网建设工程进行具体指导,规范电网建设工程。

2、健全工作机制,夯实电网工程管理工作。为顺利推进电网建设,我局制定了《电力局中低压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工作流程图》,内容包括:负责部门、工作内容、专责人等,并严格以流程图开展日常工作,同时,把电网建设工作提到日程工程议程上,局主要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程建设协调工作会,切实解决好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做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拆迁、青苗赔偿、道路开挖等电力通道建设中的协调工作。电网改造中青苗赔偿、通道开挖赔偿是大家公认的疑难问题,在电网建设中因赔偿问题我局也多次受到村民的阻扰,在全面了解情况后,原来是由于过去电信、移动等部门在赔偿落实问题上不积极,工程完后就走人,导致村民赔偿费用难以拿到,针对这一问题,我局在青苗赔偿、通道赔偿问题上,采取现场办公,现场按照《陕西省政府青苗赔偿有关规定》与村民进行协商,协商妥后,立即开票赔偿,很好的解决了线路通道问题,为按期完成工期提供了保证。

3、把好电网技术培训关。为保证电网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制定了《供电分公司配变台区及低压线路施工安装技术标准》、《集表箱及进户线安装规范标准》,对运行专责按照编制好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进行了现场集中施工作业实战培训,促使电网改造工程技术人员全面掌握工程的有关技术要求,确保农网工程施工质量和工艺水平符合要求。

4、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个项目施工的指导文件,是质量控制、降低成本的关键管理环节。为此,我局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做到管理部门与供电所、施工单位一起到现场勘测、讨论,征集各方面意见,因地制宜,选出结构合理,适合现代化新农村发展需求的最优施工方案,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总结与展望--陈亚 篇四

公司并购活动由于其复杂性一直是理论界的研究重点。国内外学者长期以来对这项投资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从并购特征、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中国学者则更多关注体制因素对并购活动的影响。近年来,社会学家向经济领域的渗透为经济学的研究输入了新鲜血液。社会学家从行为的角度观察经济现象,在研究公司并购活动时,他们从公司管理者行为的角度研究公司并购这项投资活动,形成了过度自信理论。过度自信理论认为公司管理者是有限理性的,并表现为过度自信的特征,其行为对公司的并购活动产生影响。运用过度自信理论对公司并购进行研究,拓宽了传统研究的基本假设,为研究公司并购活动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解释思路与研究视角。

二、研究的思路与路线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可以梳理出过度自信理论在公司并购中应用的逻辑脉络:公司管理者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并且这一特征对公司并购活动产生了影响,即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易引起过多的公司并购事件,并且容易引起价值毁灭性并购,表现为并购后公司业绩的下滑。我们小组认为,运用过度自信理论解释公司并购活动适于应用以上研究路线对中国的公司并购活动进行实证检验与规范分析。但是,需要我们适时把握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并购后公司绩效下滑是公司并购活动出现的普遍现象,则可以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模型的构建与检验,以找出并购失败的原因。如果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则需要对上述研究路线做出改动。

三、研究的方法

大样本的实证检验可以检测出过度自信理论的普遍适用性,但是在现阶段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市场的指标体系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具有代表性的并购案例进行个案分析。深入分析个别企业的并购活动及其管理者心理特征会更加准确,其研究结论也更具代表性。

四、实证研究应注意其他学科的渗透

在应用过度自信理论时,还需要对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全面掌握。过度自信理论根源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可以从人的认知角度理解过度自信心理,以便于更好地选择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借鉴Ulrike Malmendier 和Geoffrey Tate(2004)的论文,在选择过度自信指标时,也可以将经济学的指标与心理学对管理者性格特点的描述进行对比,并通过统计分析吗验证二者的一致性,以提高指标选择的准确性。同时,其他学科的渗透也为经济学研究带来新的研究手法。社会学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包括调查、建模、实验等都为经济学的研究输入了新鲜血液,这些方法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结合使过度自信理论在并购市场适用性的验证更加严谨,研究结果也更具说服力。

五、展望

运用过度自信理论解释并购活动的研究之路还很漫长,论证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难点。

首先,过度自信理论倾向于研究人的心理特征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然而,并购活动本身很复杂,除了人的主观因素之外,客观因素仍然对并购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并购的影响时,如何排除诸如治理结构、并购模式等因素的影响仍是未来研究的难点。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注意过度自信对并购活动影响的程度,或者通过对过度自信概念的重新定义来拓宽其研究思路与范围。

第二,过度自信理论倾向于对并购失败案例的研究。然而,并购后业绩下滑虽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并不能否定公司并购的价值。对于并购成功的案例,如何运用过度自信理论进行解释成为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5.超市展望与感想 篇五

在超市一年多了,多多少少对超市的管理经营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是首先让我自己感触最深的是在超市这个大家庭中所感受到的温暖与成长。

一年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超市就像是自己在外的另一个家。

在这一年来,随着对超市的了解的深入,渐渐的也对超市有了自己的一些

想法与期望。下面是我对超市的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关于超市的宣传方式与力度。

大二和以上的同学在学校呆了不少时间多多少少对超市都知道一点,但

是大一的就比较少了,所以在每年的开学与办活动的时候能够尽量的大力宣

传一下超市,多贴海报和发传单,尽量在大一同学出入的地方进行宣传。我们可以在开学时像三大组织那样让同学到各个寝室去宣传与提前物色招新,至少要让大家都知道爱心超市也是个校级组织,而且做的是即能够奉献爱心

也可以锻炼自己的事,同时也可以像其他组织那样进场开展很多的有益的活

动。在超市一定可以获得很多。这样不仅为超市的帮困于人.传递爱心的目的做到了大力宣传,同时也为我们超市的带来了更多的人才与消费者,是超市

能够更好的经营与管理的基础。同时也为超市的发展与壮大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超市的定位。

虽然我们超市是以奉献爱心帮助同学为核心,属于爱心慈善事业,不宜

经营的太过于利益化,但是现实摆在眼前:我们只有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

超市获得更大的利润才能有能力与资格去帮助别人。既然是帮助别人,又有

何不可?而且来超市买东西的也还有很大一部分不是贫困生,在涉及到与其

他超市的利益冲突时我们可以尽量地避免,比如尽量少得跟他们进一样的货,在学习用品方面可以尽量的多种多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薄利多销。比如像交通和港航还有测绘等专业的同学开学后就都要买的绘图

工具,我们就可以进很多这些方面的东西。还有就是体育用品方面,可以多

进一些学校所开的体育课所需要的用品,关于体育用品我想强调一点的就是

虽然大多数是对贫困生开放但是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其他的同学,所以也应该

进一些比较贵和质量比较好的用品,以能够面向更加广大的消费者。这样可

以更加快的加速超市大发展与壮大。每次记下同学需要的而超市没有的,多

多完善物品种类。

三.关于超市的运营

有了人才与消费者的到来,还有了足够的货物,剩下的就是如何呢个够

让超市高效的运营起来的人事管理方面的问题。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超市的制度已经很不错了,这两年以来超市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人事考核方面

具体的考核标准实施的比较少,希望能够多公布几次,这样也能时刻提醒着

大家正在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要只是刚加入时有一腔热情,我们大家一直

都要有。安排事情的时候尽量多混合着部门安排,让大家能够很好的互相认

识与交流,大家会感觉到超市不仅是个奉献爱心的地方,也是收获爱心的地

方!没事了多到超市转转,就像是自己的家一样,对超市的事情要比较积极,能帮就帮。每次值班一定要把账单核算清楚,以免每次最后总算时让人事部的同志们头都算大了。关于物品的价格一定要在销售之前标明清楚,以免买的时候出现差错。

当然了,超市的成长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已经渐渐成为帮助同学的主

要渠道,我们学校的爱心氛围的发扬与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我相信只要有

6.汽车物流:回顾与展望 篇六

2009年:全球汽车市场的一枝独秀

推动解决车辆运输车问题。这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2009年初,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牵头会同三大集团向国务院领导同志反映, 并与陆捷物流公司共同起草了汇报材料 (核心内容为轿运车长度放长为23米) 。3月24日, 在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组织下, 专门围绕此事召开了“商品车物流问题座谈会”。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等相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安吉、陆捷、长久、安达、神龙、东风车城等行业骨干企业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在听取行业有关情况以及行业重点企业反映问题的基础上, 就各部门如何推动解决商品车物流领域存在的车辆超限、不规范罚款、加强执法监督、轿车运输车标准等问题分别发表意见, 并表示今后将继续在国家发改委统一协调下, 对存在的问题尽快逐步予以解决。会后我们结合政府部门意见和企业反映的情况, 形成解决轿车运输车问题的解决思路, 即单纯靠半挂车加长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是一条死胡同, 即便长度达到20米合法化, 仍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而继续在车辆长度上向政府管理部门提出要求难以实现, 因为车辆长度涉及的关键指标是转弯半径, 而且世界多数国家车辆运输车20米以上的都是挂车列车。在标准问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 与执法部门单纯探讨罚款问题, 不仅不能解决问题, 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 使目前本已严重不足的运力雪上加霜。经过综合判断, 认为积极推动挂车列车上高速行驶, 从而先让标准达到行业需要的长度比如22米或者更多, 在标准能够满足行业需求后, 推动国家政府部门对长度上在标准范围内的违规车辆有个过渡期, 对超出标准长度的车辆和那些变形金刚严格执法, 强制报废。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改变车辆运输车全行业超限的局面, 还行业一片干净的天空。在三方共同推动下, 此事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按照国家法规规定, 全挂车归口在公安车辆管理部门, 只有将中置轴挂车列车从传统拖斗式全挂车中剥离出来, 才能实现上高速行驶。公安部已经将调研提上日程。

向保监会反映商用车物流的交强险问题, 并取得进展。人工驾送商用商品车仍是目前的主要物流方式, 商品车由主机厂运至经销商处一般短则1至2天, 长则3至5天就可完成, 而目前“交强险”规定最短按一个月计算, 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给企业带来了经济负担。我们及时向保监会反映此事, 并将明确此问题解决方法的保监厅函[2008]89号文件转发给所有会员单位。目前此项政策取得进展, 保监会已经从2009年10月1日起, 将此项保险降到一周。

调整和振兴规划助力汽车物流

去年初国家出台汽车产业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汽车物流是两大规划的交叉点, 而汽车产品批量大、产业链长、辐射面宽, 对社会生产带动意义大, 在物流行业中具有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特点, 属于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典型,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专门下达课题由分会提出如何推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落实《物流业振兴和调整规划》中大力发展汽车物流业的要求, 推动物流企业为汽车制造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质量满意的服务,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于去年5、6月间进行了一次汽车物流全行业普查。普查工作为分会掌握清行业情况, 归纳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起到积极帮助作用。

全国汽车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

汽车物流信息化平台是分会成立以来关注的重大问题, 曾一度为此专门建立“整车物流联盟”, 并开发过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信息平台。但终究因为人力、财力投入不足, 技术能力弱而中断。为了提高平台的高度, 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2009年通过中国物流服务中心向国资委申请将平台列为国家项目, 尽管没能成功, 但分会为此付出了努力。针对目前情况, 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发挥龙头企业作用, 协会和企业体统推动平台建设。

2010年展望:政策的疏导仍需加强

2010年的工作我们仍将继续按照联合会的总体部署, 围绕为行业和会员企业服务的宗旨, 务实创新, 开拓进取,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按照今年政策研究课题提出的建议, 继续协调稳步推动解决包括车辆运输车在内的汽车物流领域的政策问题。

结合目前行业需求, 在去年启动了《汽车物流术语》、《汽车物流服务评价指标》、《汽车零部件物流塑料周转塑料箱尺寸系列及技术要求》和《道路车辆运输乘用车装载捆绑技术要求》四项标准。目前已经组织召开过三次工作会议, 并组织了两次相关的调研, 标准制定工作进展顺利。在2010年, 仍将大力推进汽车物流标准化工作, 同时做好已发布实施标准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

推进行业统计和分析工作, 为行业工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作用, 以市场手段, 联合推进汽车零部件物流信息平台, 解决行业资源分散问题, 为国家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做贡献。

7.期末反思与展望 篇七

时光荏苒,进入高中已经过了三个学期了。分过科后的第一个学期,也已经在平淡又快乐的日子中过去了。此时虽然仍沉浸在春节的兴奋中,但偶尔仰望天空也会不觉深思,想着这一学期发生过的事情,同时安排着下个学期……

期末考试的结果(怎么样,自己补一下。每门成绩写一下,自己点评一下:这个多诌点,写的口语化一点,字多)

这次考试我分析了一下主要丢分的原因:

1.考试之前没有认真仔细地复习,好好看书。对书本的内容不熟悉,今后应该多看书,先牢牢掌握书本上的内容,再拓展其他知识。

2.没有认真地审题,草草的扫视一眼就开始做题。做题时没有细想。急于做完。下次考试一定会仔细审清楚题目,认真做好题目,不马马虎虎。

3.在语文方面: 写作文时,构思的不详尽便开始写,而且写得老套,没有新意,语言既不优美,也不简练而且还有错别字和病句。我下次写作文时一定会有创新,会多用修辞,简单不罗嗦,先认真构思清楚再写,写完后反复阅读几遍,改正错误的地方,而且多用过度句或段;

做课外短文阅读时,标记做的很少,还不等仔细看完弄清楚中心主旨就开始填写题目了。我会多做课外阅读来训练自己,下次做课外阅读时先反复阅读并且做好标注,做题时也应该返回看文章,因为有些题目在文章中会有的;

做欣赏诗句题时没有用心地欣赏,没有把握住诗人想要表达的内容及思想。以后我会多做一些名诗鉴赏,熟能生巧;

4.在数学方面: 解答题时,急于下笔,应先在草稿纸上列出这道题的主要步骤,然后按照步骤一步步做下来,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尽量把每一道题都答得完整漂亮;

平时应多做一些不同类型的题,这样就会对大多数题型熟悉,拿到试卷心中就有把握;

适当做一些计算方面的练习,让自己不在计算方面失分

5.在英语方面:首先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这也许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通过以后的练习,我一定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考试技巧贵在练习。生活之中,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

老师们都提过,高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也是一个转折点,能否升上好的高中就要看你在这个阶段中学得好不好,知识掌握得牢不牢。所以我决定在正在到来的新学期里发奋!

8.总结与展望 篇八

6.1 总结

FLEX作为一种新兴的富客户端技术,给用户带来了丰富的体验,用户面对的不再是平板的文字信息。其操作界面都有Flash自身很炫的动态效果。在FLEX中,对表现层的开发,使用了基于XML的MXML,并且用Actionscript来处理表现层逻辑。程序员可以通过MXML标签,快速的定义出很丰富的页面。在服务器端,程序员又可以继续运用JZEE技术,因此,对于程序员快速的从J2EE过渡到FLEX很有帮助。

6.2 展望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利用具有很强交互性的富可客户端技术来实现的客户端能为用户提供一个更高和更全方位的网络体验。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的概念和Flex技术都是新兴而激动人心的。在应用Flex技术成功构架RIA系统的经历中,证明了它们能让网络应用程序功能更加强大,用户界面更加友好。但是,Flex技术作为新兴的技术,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例如在调用远程对象时,Flex客户端得到数据后将其载入用户界面并显示这个过程所需时间略长于传统基于HTML的网络应用程序;Flex不支持本地文件操作,并且Flex支持文件打印却不支持打印预览等等。同时现在依然没有针对Flex开发应用系统的测试工具。

9.中国种业发展与展望 篇九

关键词:中国种业,种子,管理,市场,主体,创新,发展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作为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的先导和载体,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物资基础。作为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9亿多的发展中国家,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 中国种业30年发展回顾

1.1 发展概况

1.1.1 产业形成阶段(1978-1995年)

(1)建立了指令性种子生产经营体系。1978年以来,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国家和省、地、县相继在种子局和各级种子站的基础上成立了2 700多家种子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和“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同时建立了2 000多个种子基地(原良种场)、近6万个乡镇供种站,形成了“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和以县为单位组织供应良种”的种子生产和经营体系。形成了“四化一供”的体制,取代靠农业生产合作社“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的“四自一辅”时代。

(2)建立了种子管理制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子立法。早在1979年,中央就提出要“早日制定颁布种子法”。经过多年努力,1989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农业部依据该条例在1991年发布了《实施细则》。尽管这些法规规章明确对种子生产经营实行计划管理,但在当时环境下,这些规定为各级种子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对我国种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3)杂交技术应用取得巨大成功。在这期间,杂交玉米、杂交水稻、杂交油菜相继选育成功,棉花、蔬菜等作物的品种选育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育成各类农作物品种2 200多个,全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良种贡献率达29%,推动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以杂交水稻为例,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的国家,推动水稻增产15%~20%;到90年代,两系杂交稻开始大面积推广,在三系的基础上推动单产再增加10%左右,而且稻米品质也得到很大改善。在这一阶段,得益于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带动粮食产量突破4亿吨,解决了长期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粮食瓶颈问题。

1.1.2 转轨发展阶段(1995-2000年)

(1)种子工程启动。在1995年9月召开的全国农业种子工作会议上,国家正式启动了跨世纪的种子工程。“九五”期间,种子工程项目共完成各类投资近30亿元,相继建成了一批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和分中心、国家级原种场、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库、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种子繁殖基地、种子加工中心和农作物品种资源圃及原种保护区等,种子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2)种子市场开放初现端倪。1997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种业管理工作的需要,农业部要求各级种子公司与管理机构分设,以改变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状况,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启动,但由于缺乏配套改革措施,政企分开进展缓慢。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种子公司,以及少数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开始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非计划的种子生产经营市场。此外,包括许多国际知名跨国种子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在这一时期也开始进入我国种业市场,如经营蔬菜种子的瑞士先正达公司、经营棉花种子的美国岱字棉公司(2007年被孟山都公司收购)、经营玉米种子的美国先锋公司(1999年被杜邦公司收购)等。

(3)确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1997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部在1999年制定了该条例《实施细则》;同年,中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1978年版本,从而建立起农作物品种知识产权和保护法律体系。品种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为种业技术市场的形成奠定了法律基础,改变了单一公共财政投资种业研发的状况,实现了育种的商业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种子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在90年代后期,我国科学家在吸收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品种技术路线,并成功选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稻新品种,在2000年实现了一期亩产700公斤的目标,继续保持我国水稻品种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同时,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开始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尽管由于综合性状不及美国品种,市场占有率只有15%左右,但为后来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大发展打下了基础。据测算,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从“八五”期末的29%上升到36%,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1.1.3 产业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1)法律和管理体系基本建立。200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种业步入法制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轨道。200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通过制定配套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政企分开和种子管理体系建设。随着90%以上种子企业实现政企脱钩,以及95%以上涉农地区建立起种子管理机构,政企不分的旧体制基本被打破,为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奠定了基础。

(2)市场主体多元化。据统计,全国现有持证种子经营企业8 400多家,种子零售商近18万家。其中,种子育、繁、销一体化、经营区域覆盖全国的企业有100多家,具有种子进出口权的企业70多家。各种类型的股份制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种子市场的主力军。种子市场主体多元化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促进了种业竞争和发展,确保了企业的自主生产经营权和农民对优良品种的自主选择权。

(3)市值快速增加。我国种子市值已从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0多亿元。其中,玉米、水稻、转基因棉花、菜瓜花种子是中国种子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到市场总量的近80%。目前,中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约100多亿公斤,其中杂交玉米、杂交水稻、蔬菜、转基因棉花种子商品供种率基本达到100%,常规农作物的商品种子供种率也大幅度提高,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率已达40%。

(4)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2001年有全国范围经营资格的育、繁、销一体化企业12家,2003年达到69家,2006年达到97家,现在已经有100多家。近年来,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从中国种业50强企业的经营额来看,2000年为30亿元左右,2002年50多亿元,2004年70亿元左右,2006年接近100亿元。从这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来看,2000年超过10%,2002年接近25%,2004年28%左右,2006年占到水稻、玉米种子市场份额的50%以上。目前,前10家大型种子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全国市场份额的12%。

(5)外资进入步伐加快。目前,全国共有49家持有效证照的外资企业,包括独资、合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各种类型。从作物种类看,美国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曾一度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研发技术的提高,目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虫棉品种已占据了80%以上市场份额;外资企业自2000年至今在我国共审定玉米品种84个,占3.05%,尽管总体市场份额不大,但一些品种影响很大,推广速度很快,如先玉335,在东北地区具较强的竞争力;在蔬菜种子市场中,“洋品种”占据新、奇、特品种市场,控制50%左右市场份额,利润占到80%以上。

1.2 主要成效

1.2.1 初步构建了产业发展体系

一是种子产业的基础法律制度已经确立;二是初步建立起上下一体的种子管理体系;三是企业摆脱了计划体制的束缚,自主、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发展。

1.2.2 形成了统一竞争市场

在《种子法》和2006年国办40号文推动下,原有指令性生产经营模式被彻底打破,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基本形成。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确保了企业的自主生产经营权,促进了种业竞争和市场繁荣,带动了种子质量的提高,扩大了农民选择质优价廉品种的范围,加快了良种的推广应用。

1.2.3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30年来,我国农作物品种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共育成各类农作物品种4 000多个。玉米、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紧凑型玉米、优质早稻、抗虫棉、杂交种蔬菜以及果树高接换种等良种新技术的培育和推广,促进了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粮、棉、菜、果等主要农产品总产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历经3次大规模更换,以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转基因抗虫棉等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粮食生产先后迈上3 500亿、4 000亿、4 500亿和5 000亿公斤四个台阶,粮食总产和单产实现连续5年增加。

1.2.4 提升了种业竞争力

(1)种子生产经营从体现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转变为商业行为,种业技术市场已经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资本在种业上的投入,增强了种业的资本实力。

(2)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已占到玉米品种创新12强的87%、水稻品种创新15强的67%,企业已经成为玉米、水稻品种的创新力量。

(3)市场价值不断扩大,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大企业的经营额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2 中国种业发展分析

2.1 中国农业发展对种业需求分析

2.1.1 国家粮食安全需求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确定,2020年粮食亩产水平达到350.0公斤,比2007年的316.2公斤增长33.8公斤,年均增长2.6公斤,年均增长率为0.78%。

2.1.2 种植业发展需求

新时期种植业对种业的基本需求是:

(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种植产量(特别是单产),提升农产品价值,提高种植业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2)维持甚至降低种植生产要素(特别是肥料、杀虫剂、杀菌剂、灌溉水等)的投入量,提高种植业资源利用率。

(3)适应轻简化种植,适应机械化作业,适应高密度栽培,适应国情特色,显著提高种植业劳动生产率。

(4)选育广适、多抗品种,大力提升种子产品生产加工水平,实施精准推广(营销),创建风险防范体系,提高种业自身及种植业抗风险能力。

2.1.3 产业安全需求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因此,种业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前提,是农业安全的先决条件之一。营造利于做大做强的机制、环境,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族种子企业,是保障种业安全,乃至粮食安全、农业安全最为紧迫的任务。

2.2 中国种业发展问题分析

2.2.1 产业过度分散,集聚进程停滞

2004年,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控制了全球41%的玉米种子市场份额以及全球97%的转基因玉米种子;2005年,全球最大的10家跨国种子公司控制了全球商业种子市场的一半。与这些大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还处于劣势。2006年,前10大企业的销售总额只有48亿元,仅相当于全球十强种子企业销售额的6%,只相当于孟山都一家销售额的22%。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之后,中国种业的集聚进程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

2.2.2 研发能力不足,创新主体不到位

我国有近400多家公共科研院所从事农作物种子研发工作,人员达5万多人,可谓机构庞大,人员众多,负担很重。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3%,只有个别企业达到8%~10%。从基础研究看,对于面向社会的公益性基础研究,如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严重滞后,科研追求“短、平、快”。从应用研究看,投入少和育种资源分散导致技术创新很难形成,科研上缺乏统一布局和资源的有效整合,育种项目多在低水平重复;项目缺乏明确目标,以完成项目任务为导向,脱离生产实际需要;育、繁、推相互脱节,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

其表现:一是公益性研究和商业化研究的主体和分工不明确;二是对于国家投资育种项目,其研究成果缺乏效益最大社会化的机制。

2.2.3 发展环境欠佳,行业自律不足

(1)地方保护主义在一些地区还很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特别是大企业的发展。

(2)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品种侵权行为还比较严重,企业维权难,诉讼难,追赔难。

(3)行业自律差。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追求短期利益,规范程度差,诚信度不高,恶性竞争,又缺乏强大的凝聚力和健全的行业自律规范。

2.2.4 管理职责不清,管理效率不高

(1)管理不到位。种子管理存在执法主体多、职责定位不清、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等问题,造成管理缺位、越位、不到位,影响到种子管理的权威性和执法效率。

(2)管理体系不完善。机构不健全、经费不足、队伍不稳、手段缺乏等问题在基层还较普遍,导致监管不力。一些地方种子市场还不规范,假劣种子坑农害农事件还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安全隐患不可低估。

(3)管理体制的改革落后于市场化进程,导致某些管理职能的错位和扭曲,政府的宏观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还未能很好发挥。

3 中国种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指导思想

2009年全国种子管理工作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为目标,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投入,强化市场监管,逐步建立起以自主创新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为主,品种不断创新、供种保种有力、市场竞争有序的现代种子产业。

3.2 目标任务

新形势下,推动民族种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力争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杂交作物种子商品率稳定在100%,常规种子商品率稳定在60%以上,良种在我国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超过50%;国内种业聚集度稳步提高,十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种子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一二家民族种子企业跻身全球十强;国内种子市场管理规范、秩序良好,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种子事件基本杜绝。

3.3 对策建议

3.3.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加大国家投入。国家应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育种技术方法、新品种培育、转基因种子研发、产业配套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2)完善国家投资机制。在公共经费投入方向上,对于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突出科研院所主体地位;对于应用性研究和竞争性研究,要逐步加大企业的参与力度,加快技术的产业化,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

文章编号:1005-2690(2010)01-0004-04

中图分类号:D 923.4;F 324.6

文献标志码:A

知识产权与农业企业竞争力

张守萍,张

(山西省农业厅,山西太原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我国农业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及其保护显得极其脆弱,特别是植物新品种和生物技术成果保护所达到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农业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国内、国际市场中生存发展,必须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必须迅速提高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以适应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形势的要求,赢得更多的主动。

关键词:农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商标;合作;法律;对策

知识产权制度产生的初衷是赋予创作和发明等有关权利人以专有使用权或实施权,以获取商业利润,回

作者简介:张守萍(1956-),女,山西清徐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

事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管理和科技教育工作

位。同时,要建立国家投入研究成果社会共享和利用机制。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种业研发,形成多元化的种业科技投入体系。

3.3.2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扶持龙头企业。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鼓励和支持种子企业逐步成为种业研发创新主体。当务之急是,在人才引进、研发创新、税收、进出口等方面实施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重点扶持一批种业大型企业,使其尽快成为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2)分类引导企业发展。促进企业资本聚集和资源整合,逐步提高行业聚集度;引导企业的专业化发展,逐步改变“小而全”的企业结构模式,以及市场主体“多、小、散”的状况。

(3)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行效率。

(4)在当前形势下,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尽快健全现行种业外资准入机制,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实现多赢。

3.3.3 健全种业管理体系

(1)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的种子专业执法体系,使种子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好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等职责。

(2)建立起相对集中的种业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种子管理部门在品种审定、品种保护、质量检验、转基因检测、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

(3)通过新一期种子工程项目,在县级建立综合的报创造性劳动,同时防止他人侵犯智力成果拥有者的无形资产。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文件中,知识产权被视为与货物贸易、服

种子管理基础设施,并将各级管理队伍和工作经费纳入行政管理和财政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种子管理机构工作经费不足、队伍不稳、手段缺乏等问题。

3.3.4 实施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

(1)继续执行生产经营种子免征增值税政策;继续实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免征所得税政策;建议在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范围中,对种子生产经营项目给予明确。

(2)积极探索种子生产经营政策性保险和风险基金制度,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3)出台税收、贴息、投资补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和使用先进种子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和装备。

(4)探索制种企业和农户补贴机制,提高制种组织化、专业化水平,稳定种子生产基地,确保用种安全。

3.3.5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完善种业法律体系。开展对《种子法》及配套法规规章的调研工作,对现行法律体制中不符合现代农业和产业发展需求、不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的条款进行必要修订。

(2)规范市场秩序。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降低企业守法成本,严厉打击侵权、假劣等各种形式的侵害合法企业和农民利益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上一篇:仓储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销售部门职员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