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幸福议论文

2024-07-22

理解幸福议论文(共8篇)

1.理解幸福议论文 篇一

你如何理解“幸福”

【目的意义】

幸福,这个美好而令人陶醉的字眼,像一支火炬,点燃了许多人心灵的希望和幻想。

古人云:“福喜之事,皆称为幸”,“福者,盈也”。的确,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幸福是同理想、事业、前途、友谊、爱情、家庭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它是美好的象征,令人心驰神往。

古往今来,无论男女老幼,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并渴望获得幸福。特别是青少年朋友,面对未来的人生道路,更是对幸福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因此,幸福是使青年朋友神往的胜境,而追求幸福,又是中学生“甜蜜的事业”。

通过活动使同学们懂得什么是幸福!我们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幸福观?怎样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等问题。从而帮助同学们走上真正有意义的人生道路,加强共产主义道德信念。

【活动时间】

团的活动日。

【活动地点】

班级教室。

【参加人员】

全体团员、团的积极分子。

【主持入】

团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

【准备工作】

(l)召开团支委会研究制定活动方案,确定讨论题目。

(2)活动要提前10天左右通知到活动参加人员。同时,要将讨论题目及活动内容安排给一些同学,以便于事先准备。

(3)活动组织者在活动前两天根据活动安排将同学整理的讨论稿件或提出的问题收集起来,进行汇总。依据同学们反映的重点问题确定活动的发言对象,并请班主任老师给予指导。

(4)聘请学校有关领导、学校团委负责人以及任课老师参加。

(5)布置会场。并准备几首有意义的歌曲。

【活动程序】

(l)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根据团支部的活动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幸福”问题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来阐明观点。为了使讨论能够顺利进行。依据同学们的准备情况,今天的讨论会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题目,请同学们思考:

①什么是幸福?

②青少年应追求什么样的幸福?

③当代青少年如何创造幸福?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就是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这是雷锋同志对幸福的理解。那么我来问一下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你们是怎样理解的呢?(走到观众席开始向在座的老师和同学提问。略。)

好了,老师和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清白烨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白桦:同学们,刚才主持人引用了雷锋同志的一段话来作为今天的开场白,把我们引入了今天的讨论主题。老师和同学们又对什么是幸福结合自身的感受谈了自己的理解。

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自从人类社会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对此就众说纷坛。早在古希腊时代,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极伟大的思想家”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个人自己的愉快与尊严。苏格拉底认为幸福是灵魂的特性,追求幸福,要靠对上帝的信仰。而和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伊壁鸠鲁却认为幸福是„咱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爱米尔·左拉认为“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而近代杰出的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则觉得应该从热爱工作中享受幸福。

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自从人类社会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对此就众说纷坛。早在古希腊时代,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极伟大的思想家”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个人自己的愉快与尊严。苏格拉底认为幸福是灵魂的特性,追求幸福,要靠对上帝的信仰。而和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伊壁鸠鲁却认为幸福是„咱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爱米尔·左拉认为“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而近代杰出的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则觉得应该从热爱工作中享受幸福。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尽管享乐就是幸福。有的人把富裕的物质生活看做幸福,而有的人则把充实的精神生活视为幸福。可见,尽管这些见解有其片面性、局限性,但却说明了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我们认为,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而幸福观,就是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和态度。

向往幸福,追求幸福,是人具有特殊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人,由于会劳动,会思维,因而就有动物所没有的“特殊能动性”。由于人有这种“特殊能动性”,就有追求,并能通过行动使这种追求成为现实。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阶级地位不同,以及文化、修养、经历、境遇、性格、习惯、爱好等不同,决定了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目的和追求,因而对幸福的感受和评价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同的,正是这些各不相同的理解,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幸福观。

(2)白桦同学发言完毕,同学们应根据发言的内容开始讨论(即兴发言略),主持人引入第二个讨论题。

主持人:白烨同学的发言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幸福的理论含义,同学们的讨论,说明了同学们对幸福的认识。那么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呢?就这一问题我们还是听一听李婷同学的高见。

李停:各位老师、同学们:幸福的真谛就在于追求。在这一过程中,你会集中精神、力量,忘却苦恼、悲哀,克服困难、障碍;当你付出劳动时,不知不觉充实了自己。于是,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你感到了追求的愉悦,也就悟到了人生的幸福。

我们知道,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斗争实践决定了其幸福观就是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最大的幸福就是推翻剥削者的统治,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每一个有志的青少年,只有树立了无产阶级的幸福观,把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崇高的精神生活结合起来,把追求个人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结合起来,在最宝贵的岁月里,用最旺盛的精力、最敏锐的智慧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铸造自己美好的人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现在一些青年人在谈论幸福时,只谈个人幸福,而忽视人民的、国家的幸福。比如有的人认为“舒适的生活+称心的工作=最大的幸福”;有的人则认为“能有机会出国、留学,就是幸福……。”虽然这些追求对于个人也算一种幸福,但这种幸福毕竟是属于较低层次的。追求这种所谓幸福的青少年,说明他不懂得什么是无产阶级的幸福。

也有的青少年这样认为:剥削阶级追求的那种损人利己的幸福是不道德的,但我所追求的是不损害别人的幸福。我们认为,追求这种幸福的人,走的是一条狭窄的道路,他并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即使他谋求到了所谓的幸福,那其实也不过是一点渺小的、可怜的、短暂的、平庸的个人享乐而已。一个人,如果只一味追求个人幸福,没有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精神境界,只愿在狭窄自私的污泥中取乐,是永远尝不到甜蜜的幸福之果的。因此,马克思指出:“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

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只有把个人幸福的小溪江进人民幸福的大海之中,自觉地把自己的青春、智慧、才能以至生命,都贡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类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只有这样,才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尽管享乐就是幸福。有的人把富裕的物质生活看做幸福,而有的人则把充实的精神生活视为幸福。可见,尽管这些见解有其片面性、局限性,但却说明了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我们认为,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而幸福观,就是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和态度。

向往幸福,追求幸福,是人具有特殊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人,由于会劳动,会思维,因而就有动物所没有的“特殊能动性”。由于人有这种“特殊能动性”,就有追求,并能通过行动使这种追求成为现实。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阶级地位不同,以及文化、修养、经历、境遇、性格、习惯、爱好等不同,决定了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目的和追求,因而对幸福的感受和评价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同的,正是这些各不相同的理解,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幸福观。

(2)白桦同学发言完毕,同学们应根据发言的内容开始讨论(即兴发言略),主持人引

入第二个讨论题。

主持人:白烨同学的发言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幸福的理论含义,同学们的讨论,说明了同学们对幸福的认识。那么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呢?就这一问题我们还是听一听李婷同学的高见。

李停:各位老师、同学们:幸福的真谛就在于追求。在这一过程中,你会集中精神、力量,忘却苦恼、悲哀,克服困难、障碍;当你付出劳动时,不知不觉充实了自己。于是,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责任,你感到了追求的愉悦,也就悟到了人生的幸福。

我们知道,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斗争实践决定了其幸福观就是为全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最大的幸福就是推翻剥削者的统治,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我们社会主义时代的每一个有志的青少年,只有树立了无产阶级的幸福观,把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崇高的精神生活结合起来,把追求个人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结合起来,在最宝贵的岁月里,用最旺盛的精力、最敏锐的智慧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铸造自己美好的人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现在一些青年人在谈论幸福时,只谈个人幸福,而忽视人民的、国家的幸福。比如有的人认为“舒适的生活+称心的工作=最大的幸福”;有的人则认为“能有机会出国、留学,就是幸福……。”虽然这些追求对于个人也算一种幸福,但这种幸福毕竟是属于较低层次的。追求这种所谓幸福的青少年,说明他不懂得什么是无产阶级的幸福。也有的青少年这样认为:剥削阶级追求的那种损人利己的幸福是不道德的,但我所追求的是不损害别人的幸福。我们认为,追求这种幸福的人,走的是一条狭窄的道路,他并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即使他谋求到了所谓的幸福,那其实也不过是一点渺小的、可怜的、短暂的、平庸的个人享乐而已。一个人,如果只一味追求个人幸福,没有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精神境界,只愿在狭窄自私的污泥中取乐,是永远尝不到甜蜜的幸福之果的。因此,马克思指出:“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

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最幸福的。”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只有把个人幸福的小溪江进人民幸福的大海之中,自觉地把自己的青春、智慧、才能以至生命,都贡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类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只有这样,才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尽管享乐就是幸福。有的人把富裕的物质生活看做幸福,而有的人则把充实的精神生活视为幸福。可见,尽管这些见解有其片面性、局限性,但却说明了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我们认为,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而幸福观,就是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和态度。向往幸福,追求幸福,是人具有特殊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人,由于会劳动,会思维,因而就有动物所没有的“特殊能动性”。由于人有这种“特殊能动性”,就有追求,并能通过行动使这种追求成为现实。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阶级地位不同,以及文化、修养、经历、境遇、性格、习惯、爱好等不同,决定了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目的和追求,因而对幸福的感受和评价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同的,正是这些各不相同的理解,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幸福观。

2.理解幸福议论文 篇二

我在一篇六月份的博客中引用这样一句话:“我们走了很远, 却忘记了为何出发。”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现在的教育让人眼花缭乱, 十分浮躁。常有人说我有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 我总是解释:“我没有任何前沿的理念, 甚至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回到教育朴素的起点, 遵循教育常识, 面对我眼前的每一个孩子时, 坚守良知, 仅此而已。

什么是朴素的教育。我所在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刚刚过了一个没有庆典的校庆。学校只做了一个宣传片。一个十年校庆的宣传片会是什么样的?宣传片中没有学校硬件条件的宣传, 例如占地面积、学校规模等等。师资力量、荣誉称号在我看来不重要。片子中没有大而空的术语, 重在宣传对学生的关注。短片中讲述的故事是真实的, 人物是真实的, 老师演自己的角色。

教育是为了什么?教育活动本身应该是不带有功利色彩的, 是不受政治色彩影响的, 是为了孩子成长发展的。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一个孩子》里感慨:“今天早晨, 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 多年以后, 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个问题就回到了教育的起点。教育到底是什么, 我对教育有自己最朴素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依恋。很多年轻教师谈及教育, 首先想到智慧、绝招、技巧等等。教育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是理念、模式、方法等。这些的确非常重要, 但是教育离不开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对孩子的依恋之情。什么是依恋?阿莫纳什维利这样解释:“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 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 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已经爱得入迷, 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我迷恋叽叽喳喳, 教育对于我就是一种依恋。只要我在学校, 每天我都会为学生上一节课, 听教师一节课。我上课不是为了以身作则, 更多是把上课看作一种享受。孩子喜欢我的课, 我和孩子彼此的享受就是一种依恋。今年初三毕业生离校照毕业照, 从前都是校领导坐在第一排, 学生站在后面, 具有明显的官本位色彩。我来到学校后便主张教师和学生站在一起, 从此这也成为我们学校的一个传统。我希望做一个孩子不怕的校长, 事实上我也的确做到了。学生在校园里见到我都十分亲切, 向我的怀里扑。我认为这些孩子十分可爱、天真。教师能不能发现孩子的美好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就是教师爱学生的表现。依恋在于教师能不能欣赏孩子。这种叽叽喳喳、吵吵闹闹、蹦蹦跳跳, 我十分喜欢。这对于我来说就是幸福, 就是依恋。曾有一次, 我因出差学习无法继续教课, 孩子们将我们共同玩耍的照片放大贴在班级墙壁上, 代表我仍在陪同他们共同学习。离别当天, 学生到火车站送我, 火车开动, 学生跟在后面边跑边向我喊:“李老师, 再见!”每次回想起这段经历, 我都十分感动, 这就是依恋, 这种情感就是教育的底色。

教育是一种理解。陶行知先生这样说:“您若变成小孩子, 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 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 一块儿玩, 一处儿做工, 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 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教育是一种理解。很多老师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学生, 但是却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 彼此存在心理隔阂。虽然工作越做越细, 但却被学生嫌烦。教育首先是一门人学, 如果不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当作成人来看, 理解孩子就要有儿童般的情感, 同时也要和孩子有共同的兴趣。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的兴趣、喜好和追求, 那么我通向孩子心灵的通道将会永远堵死。多一个和孩子共同的兴趣, 则多一条通往孩子内心深处的道路。我也经常问学校的老师:“你和孩子一起读书吗?一起踢球吗?一起上网聊QQ吗?”教师要和学生有一点共同的兴趣!我年轻当教师时经常带着学生一起到野外郊游, 一起过元旦, 一起爬山、摔跤。现在当校长, 也和学生一起在公园里玩儿”。我不把和学生在一起当作是平易近人, 也不把这当作是接近学生的手段。我和学生在一起时便忘记自己是成人, 忘掉自己是先生, 这便是最好的先生。这样做的核心就是要有一颗童心, 能够理解童心, 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 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 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 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 用儿童的情感去爱。

教育是一种尊重。爱和尊重不同, 爱是一种内在的情感, 尊重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底线。是否尊重学生不在于教师, 而在于学生的实际感受。教师可以批评教育学生, 但是言语一定要尊重学生。学生对老师的宽容往往多于老师对学生的宽容。老师往往在备课室里控诉某一位同学的斑斑劣迹, 但是出门碰见学生, 他还是“老师、老师”叫得甜蜜蜜。当学生对老师如此宽容时, 教师也要同样对待学生。只要有了情感, 嬉笑怒骂皆是教育。爱的最高境界不仅是给爱, 更要给以尊严。

教育是一种浪漫。教师应该追求一种物质以外的精神享受。若干年后, 我们回忆起一些人会怦然心动, 回想起一些事会热泪盈眶。我经常问老师和自己一句话, 我们要把怎样的三年时光, 留给孩子们未来的记忆。我带的班级有各种让人记忆难忘的活动:班级春晚、野外郊游、歌咏比赛、运动会、生日聚会、包饺子。1994年12月31日, 我和学生一起到郊外, 点起篝火, 数着星星, 等待新的一年到来, 这就是浪漫。高中虽然学习紧张, 我还是会带着学生去放松心情。能给我的学生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就是我的教育追求。如果他们感到在李老师身边生活的三年, 是他们生命中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便有了职业幸福,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所谓的职称、荣誉称号并不重要, 和学生在一起的温馨就足够了。

教育是一种传奇。教师就是和孩子一起编织师生的生命故事——如果故事变成了不朽的传奇, 教师变成了伟大的导演。一个日子, 一个孩子, 就是教育。善待每个日子, 呵护每个孩子, 就是教育的全部。每个日子里有多少故事发生, 这些故事就是我们青春的燃烧, 我们生命的流淌。教师的理想、责任、使命, 真、善、美, 点点滴滴编织进孩子的生命里, 这就是教育。有些教师工作一辈子, 从教生涯却不堪回首, 十分痛苦, 希望能够早些日子退休。但我却把教育当诗来写, 把教育生涯中的点点滴滴都积累起来, 编织一曲永恒不朽的诗歌。八十年代, 我鼓励班级学生采访乐山市市长, 编制班级简报, 为班歌作词, 请谷建芬老师谱曲。当时, 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 没有经验, 没有智慧, 没有理论, 更谈不上教学艺术, 只有一腔热血和一颗真挚的心。虽然三十过去, 但是我的教育心依然和当年一样朴素纯净, 一尘不染。曾有一位学生这样评价我, 李老师不仅是我的老师, 更是我的好朋友。我想说无论我有多少荣誉称号, 都不及这句话让我骄傲。不必用堆叠的荣誉证明教师的成功, 教师的光荣印刻在历届学生的记忆里。

3.我所理解的教师职业幸福 篇三

一、幸福是拥有健康的心态

我们作为独立的、鲜活的个体生活在社会群体中,要学会选择,你选择了什么就得到了什么。幸福是一种心态,你缔造阳光,幸福就会光顾你。我曾看过小楼写的《我带蜗牛去散步》这篇文章,说的是“我”牵着蜗牛去散步,蜗牛却教会让“我”慢下来。它告诉我们既然改变不了蜗牛的速度,何不放慢自己的速度,静下心来和它一起欣赏沿途的美景,享受过程的人生哲理。

罗曼·罗兰也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世间冷暖。我们要不断地发现生活的意义,品读人生的百味,不断获得对生活的新理解和新感受。在轻、重、缓、急中懂得取舍,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我们一生必修的功课。

余秋雨先生在《千年庭院》中说过,“我到很晚才知道,教育固然不无神圣,但并不是一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事业,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事情十分有限。我们无力与各种力量抗争,至多在精神许可的年月里守住那个被称作学校的庭院,带着为数不多的学生参与一场陶冶人性人格的文化传递,目的无非是让参与者变得更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对这个目的所能达到的程度,又不能期望過高。”

我以为,教育其实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知导人,感悟人生的美好,以博大的教育情怀播撒爱的雨露,学会等待,静待花开,追求幸福的教师生活。

二、幸福是提升追求的价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人来说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对于教师来说,我们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教书育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又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修改中,这样定义教育:“教育是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的工作。”1997年,该文件重新修订,教育的定义变成了“教育是能够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由此可见,教师由传统的师道尊严、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的引导者、观察者、促进者的角色转变,由以往追求教师课堂上表演的成功向追求学生课堂上的成功转变,教师的价值取向发生质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把“更好的教育”放在人们期盼之首,而且明确表示要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对于我们每个教育人来说,是鼓舞,是激励,是鞭策,更是压力。中国梦、教育梦应该成为教育人一路追随的梦想,更应该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作为教师,我们要和学生共同构成“学习共同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做“导师而不是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分享,学会交流,学会体验,学会理解,成为有德行、勇担当、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教师只有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合理调整目标取向,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才会达到和学生共同成长、收获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

三、幸福是实现自身的成长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日有所记,记有所思,日积月累,境界渐高,将大益人的个性。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为落脚点,以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口,勤读书,勤思考,勤积累,勤反思,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实现自身的幸福成长。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歌德也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我们要学会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更多的养料,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学习是思考,是吸收,是理解,是发现,更是学其精华、去伪存真、内化为自己感受的过程。学习的快乐源于学习中的创造和收获,它让我们懂得如何立德树人,学会品味生活,在收获、体验、感悟中发展、充实、完善和提升自己,获得成长和进步。

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领着一群不完美的人逐渐走向完美的工作。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平凡和责任,也就选择了一辈子做学生。我们要秉承自己的职业操守,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阳光的心态创造、体验、享受幸福,积淀更多的正能量,做一名有思想的行动者,孜孜不倦的学习者,勇于探索的研究者,致力于幸福的教师生活。

(责任编辑 付淑霞)

4.理解幸福的句子 篇四

2. 不要问幸福是什么。那只是一种感觉,有时因为满足,有时由于牵挂,有时是一个微笑。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中用享受的心态面对一切悲欢离合,人生并不是很长,用心的写好每一个字,用诚挚走好每一步阶梯,不用寻找。我们就在幸福的路上。

3. 和你在一起,想好的话,一句也说不出了。我怕你被惊吓,我怕你接受不了这突然而至的表白,我怕从此永远的失去你。所以,到嘴的话,又被我吞进了肚子里。我想,这样也好,至少可以经常看到你。只要你幸福,我就幸福。

4. 幸福,不是刻意去寻找。是拥有时,却并不自知。最好的一切,拥有时,好似感受不到,一旦失去,却疼了肺腑。但凡住在心渊最深处的人,都是不吵不闹,陪你到最远的将来。

5. 人生的幸福感,往往取决于内心的安静。活着何必奢求太多,简单着,快乐着,顺其自然就好,心安自然快乐。幸福不需要太花哨,平凡中带点快乐也好。人生,在心淡中求满足,在尽责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快乐,在忠诚中求幸福。

6. 人生短暂,活得粗糙一些吧,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平淡而简单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心无所依,谓之寂寞。人生,有期盼,就会有寂寞。期盼让心萌芽,现实让心坠入寂寞。

7. 幸福的味道像是三月里的细雨,温婉而又清凉,又宛如六月里的蓝天,总是洋溢着明媚的阳光,任由微风追捉着白云,在广阔的蓝天下尽情的戏耍欢笑。相约同一片蓝天下,相互聆听着心房的跳动声,倾听着柔情蜜意的低呤细语,那一刻,一切烦恼早已置身事外,忘记了寒冷的冬季,仿佛置身于鸟语花香的春季。

8. 苦乐一念,想开就是解脱。再甜的生活也有愁苦,岁月把生活填上了不同的感受,是苦是甜自己品味;再苦的日子也有欢欣,时光把日子涂抹了不同的色彩,浓淡都是经历。冷暖自知,一个脚印蕴含一种感悟,一个笑容填满一种辛酸。只要心不沉沦,再苦也会过去;只要路在延伸,总能邂逅幸福。

9. 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出至于内心的快乐。勇于追求之者与不贪心之者才能拥有。小时候,我们一生下来,就有许多许多的人已为我们送来祝福。长大后,我们便有了慾望,有了慾望就有了梦想,那时候要告诉自己,有梦就去追!在梦想达成了,就是在成功之日,幸福也会悄悄降临。

10. 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越是紧握,也就越容易失去。一个人去流浪,去旅行,那是传奇;两个人携手同行游天下,去旅行,那是故事;一家人拖家带口走四方,去旅行,那是生活。只要有梦想,就会升起幸福的云朵。

11. 人生就是如此,看淡了也就无忧了,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幸福,是个耐人寻味的词汇,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或一双勤劳的手,或一个温暖的眼神,或一个热切的拥抱等等。

12. 幸福是种心态,领悟了,才幸福。虽然人生在世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有时候你最想要的东西,偏偏得不到,有时候你最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你每天遇到千万人,没有一个真正触动你的心,然后你遇到一个人,你的人生就永远改变。

13. 只待,于人海沉浮之际,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风轻云淡的幸福。如果哪天有人问你,幸福是什么?我们会很认真,用心的回答:其实幸福就是相逢知交留空白。世海幻尘,有一个人走进你的生命里,留下一段空白,这就是知足的幸福。

14. 做最爱做的事是一种幸福;爱该爱的人是一种幸福;想当想的人亦是一种无法言语的幸福;感觉幸福的生活,就是每天充充实实的幸福活着,上班、睡觉、谈心,然后牵着该牵的手,不回头,一起往生命的尽头走。

15.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总有一段路,需要一个人走,那就勇敢地漫步,华丽地走完。真正的成熟是在合适的时机做该做的事,顺其自然,既不瞻前顾后,也不左顾右盼,不急躁,不慌张。

16. 幸福是没有标准的,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样。幸福犹如市场上商品也有假有真。真幸福让人留恋忘怀,假幸福却让人遗憾痛苦。金盆银匙、锦衣美食的人,未见得幸福;如果事前多思考,那么事后就会少点遗憾;如果少年多些努力,那么年老就会多点欣慰。

17. 生活里,我们需要常常提醒幸福,也提醒别人幸福,去提醒幸福,幸福是常在的。生活中,我们有时不免也就是会听到身边人抱怨自己不开心,去诉说自己很不幸。久而久之,我们似乎也就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我们生活的太不快乐了。

18. 我们不停的翻弄着回忆,幸福,可以与爱情有关,也可以与爱情无关;可以与财富有关,也可以与财富无关。特别是老了的时候,特别是人寂寞孤独的时候。就像在沙漠中行走的人的眼里,幸福只是一滴水;在饿汉的眼里,幸福只是一块面包而已。

19. 幸福的源泉在哪里?是金钱的满足还是家庭的美满,还是与亲人的天伦之乐?我对幸福曾经奢望太多,但整天游纫与社会与家庭的交响曲中,我渐渐发现幸福只需要一点点。需要费心操劳的,需要勉强敷衍的,都不是你的东西。任何挣扎或者控制的过程,只是用以训练你的工具。

20. 或许,人世间的沧桑,注定着人生路程的坎坷与磨难,那些喜怒哀乐,富贵平穷,都只不过是一场梦。所以,生命里的人和事,无须刻意去要求自己,顺其自然,随事态的发展而发展,淡淡的记住,安静的怀念,或许,这也是一种幸福。

21. 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幸福是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幸福是母亲一声温柔的叮咛,幸福是老师一次亲切的问候。

22. 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的回来了。我们应当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他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一个人把他放在心底。

23. 人生有味是清欢,幸福,其实很简单,平静的呼吸,仔细的聆听,微笑着生活;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不慌乱,不迷茫,无悔人生;幸福,其实在路上,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欣喜;退一步,有一步的心境。

24. 幸福一直就在我身边。很小的时候,有父母的温暖的怀抱,有可亲可爱的伙伴陪着我自由的玩耍,一起唱着的歌如鸟儿的欢叫声回荡在大自然赐于的每一个脚落,那个时候,幸福就在我身边。人生不停地在岁月的变幻里交错,许多曾经很特别的经历都在脑海中慢慢平息,甚至消失得没有了踪影。

25. 幸福就是,当你设定一个目标,你在奋斗的时候感觉快乐,你实现目标的时候也感觉快乐。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觉得自己不行。我们的恐惧来自于害怕自己的潜能,因为它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力。获得幸福感的思想前提。最重要的,你要确信你会获得幸福,面对幸福你能把握得好。

26. 有时候,幸福是一个目标,当你长途奔波抵达的时候;有时候,幸福是一次比较,当你看到别人不幸的时候;更多的时候,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只要你领悟了,原来生活处处都有它的影子。曾经在最纯真的年代相遇,在张扬的青春里幸福,在岁月的沧桑里分离。

27. 很多人都把幸福寄托在未来,当幸福与我们离开时,我们才猛然发现,原来幸福就是曾经那个愿意用真心来爱你,愿意把你放在他心里的人。或许有人早一点得到,有些人晚一点得到;有人先失去,有人晚失去,但那个总数将会一样。你曾经有多少快乐,当你失去就会有多少悲伤。到了死亡每件事都会变成一样。

28. 幸福从来就不是能眺望来的,更不是能幻想来的,幸福是实实在在的日子,平平淡淡的生活。幸福可以是一条破旧的河流,亦可以是一所陋室、几间茅屋。别再抱怨人生的艰辛和苦难,这个世上本没有完美的童话,更没有无忧无虑的生活,总或多或少存在着缺憾,唯有缺憾才真实,才弥足珍贵。

29. 幸福是,两双眼睛,看一个未来。不论是爱与不爱,都可以在一起度过一生中的,一天,一月,一年。爱情是一种能量,是幸福的能量。只要你曾经拥有过幸福,那么幸福的能量就会留在你的心灵里。我认为,爱情的视觉并不是靠眼睛,而是靠一颗温柔善感的心灵,去感受一切美好!

30. 幸福是年华的沉淀,微笑是寂寞的悲伤。人生首先需要的是望远镜,看远,再就是显微镜,看细,接下来是放大镜,看透,其次是太阳镜,看淡。避免失望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寄希望于任何人、任何事。这一生中,总有一方土地让你翘首眺望,总有一处风景让你魂牵梦萦。有时候想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长大。

31. 人生需要平衡,幸福需要感受,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无数的人和事,好的坏的,温暖的回忆,渐长的伤痕,都无法拒绝,只有接受。但就在这些人和事中,人逐渐学会成长。放得下的人,处处是大道;放不下的人,处处是迷途。做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自己;有什么样的生活,决定权也在自己。

32.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快乐也不止一条道路。繁华尽处,寻一无人山谷,建一木制小屋,铺一青石小路,与你晨钟暮鼓,安之若素。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

33. 幸福是有你陪伴着我生活的脚步,快乐是有你伴随着我走过人生的旅途,我的幸福是你快乐的感悟,我的快乐是你幸福的全部,有你的陪伴我的幸福不会轻易的一闪而过,有你的伴随我的快乐也会越来越多!

34. 幸福是一颗玻璃球,掉在地上就成了玻璃碎片。在拾碎玻璃片时,如不小心翼翼,就会被尖锐的玻璃碎片扎破,让那些拾碎片想要幸福的人,疼痛不已。其实生活就是一些伤害,一些挫折,一些无奈,一些感叹。想要幸福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争取,去改变。

35. 幸福好简单,它就在你手心上,一合手就能握住;幸福又好难,就在你眼前,走过了千山万水却因没有转头而错失。千万不要去相信,下一个会更好,错失了这个,就是补不回的遗憾。

36. 幸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幸福不是脸上的虚荣,而是内在的需要;幸福不在别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幸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幸福不是脸上的虚荣,而是内在的需要;幸福不在别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你的幸福,你若不答应,别人永远抢不走你的幸福。

37. 幸福,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贫富本身关联不大,也与地位高低关系不紧。锦衣美食的人,不见得一定幸福;粗茶淡饭的人,不见得就没有幸福。世上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为人们幸福的源泉。人的幸福,在于心的幸福;幸福就在自己的心中,感觉幸福就是最大的幸福!

38. 真正的幸福就是,你只有放过曾经的自己,才能享受眼前的快乐。道歉并不总意味着你是错的,它只是意味着你更珍惜你们之间的关系。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不完美的人。我们要的专一不是一辈子的只喜欢一个人,是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一心一意。

39.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忧愁,只是你的幸福是在别人的眼里,你的忧愁是在自己的心里。人们总是羡慕他人的幸福,却不知你仰慕别人的幸福时,别人正悄悄地羡慕你。

5.我所理解的幸福 篇五

——读周国平《青年与幸福》有感

人活着一辈子,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每个人或许都会追问活着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以及幸福的真谛?步入而立之年的我,生活上有了一些阅历和不成熟的感受,也常常在反思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是幸福的?

这段时间读了哲学家周国平先生的《青年与幸福》一文,阅到花甲之年的周先生对于幸福的理解:第一条,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他(她)们感到快乐。即享受生命的快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爱情、亲情和家庭;第二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靠这个养活自己。即享受精神上的快乐。展开来说,作为一个生命,要有健康的生命态度,作为一个精神性的存在,要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善良、高贵的灵魂。他认为,这样的人就是幸福的人。他的观点与我对于幸福的看法不谋而合,读完以后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其实青年人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我们要学会对层层复杂生活的状况进行抽丝剥茧,挖掘出幸福最简单的内容——关注生命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现在的社会确实比较看重成功和金钱,成功和金钱很重要,这个无可厚非。成功意味着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感——是对社会、对国家非常有用的人,由此也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一定的超脱的本钱,不会再为了市井小民似的蝇头小利争得头破血流,你们去争吧,我不需要。看起来,成功真的是一本万利的事情。金钱也是每个人的生活所必须的,没有钱,我们甚至连活下去的资本都没有了,所以钱当然是很美好的事物,不妨让自己有钱一些,让自己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但如果有人认为满足生命本身的需要是成功和金钱,以为这就是快乐,那就大错特错了。比尔·盖茨身家五百亿美元,却在抱着活泼可爱的两岁女儿时才发出:“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感到幸福”,财富和成功给他带来快乐和满足,那种打动人心的深度远不及亲情给他带来的。还有将几十亿财富全数捐给社会公益的香港富商彭立珊,湖南等地的老百姓不会忘记他,是他无偿捐赠款物医治好了无数的白内障患者,是他捐助了方便长沙市民出行需要的立珊专线,就是这样一个声名远扬特别成功的人,也觉得“宁可我助天下人,不愿天下人助我”是一种幸福,是一件愿意竭毕生之全力去努力的事情。社会上有些人把金钱和成功看得太重要,全部精力都用来挣钱,挣了钱就花钱,全部生活由挣钱和花钱构成,不懂得照顾自己的生命健康和精神快乐,结果在赚到很多钱时,身体已经不行了或者精神世界充斥着空虚,于是开始花钱去买健康,或者花钱去买精神上的不寂寞,他们很有钱,却不知道该怎么去享受,只能挥霍无度或者尽情纵欲,还以为这就是享受,其实这是一种对身心更大的伤害。我特别赞同周先生对于金钱和成功的看法,他认为金钱和成功是社会刺激出来的,并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金钱和成功永远是手段,开始的时候是满足生存基本需要的手段,在这个需要满足以后,是满足精神需要的手段。

回想起来,我觉得幸福感强烈的时候有这么三段时光。第一段是在大三的时候,那年我二十一岁,第一次和恋人坠入爱河,整个世

界都变得美妙生动起来。尽管我们分学两地,天各一方,但是每天不少于三次的电话,每通不少于1个小时的电话煲粥,让我整个人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一个人拿着手机坐在公管学院背后岳王庙旁边松软清香的草地上,耳边是恋人的呢喃暖语,脚尖处不时有几只白色的小蝴蝶在嬉戏,不远处,成群结队的小蜜蜂正忙着打理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花朵,我闭上眼睛,任阳光温柔的轻抚我的脸庞,随微风肆意的拍打我的衣角,凭草地里的蚂蚁忙碌的在我的鞋面上穿梭,我只是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已经感觉到内心祥和宁静的幸福;第二段是在初为人母的时候,我熬过了超过人体极限的疼痛后,第一次迎来了一个小生命,我竟然是孩子的妈妈了。记得有一段故事描述美国现代舞的创始人邓肯,在她刚有小孩的时候,她大声喊道:上帝啊,在这个小生命面前,我的那些艺术算得了什么呀,所有的一切算得了什么呀!其实我也一样,在有了这个毛茸茸的小生命以后(刚出生的时候儿子体毛有点多),我感觉自己整个人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常常久久的注视着熟睡中的儿子,他打着轻微的鼾,呼吸均匀而有力,小小的胸脯一起一伏,眼睛紧闭,长长的睫毛弯弯的向上翘,实在没有什么东西能有这个小玩意更可爱的了。每天我去上班的时候,心里都有着无数的牵挂,但一想到回家就能碰到那张粉嘟嘟的小脸,心里又本能的泛起了爱意。有的时候,我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只想好好的陪伴他,有他在身边,我觉得幸福满满的;第三段是在初为班主任的时候,我是中途接了一个老师的班,那时候,才刚上班不久,什么都不懂,什么技巧也没有,有的就是一颗真挚的心,一颗愿意掏空自己为学生、为工作的心,我每天都早早地到校,管理学生的出勤、早读,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日常学习,及时找他们谈心、疏导,晚上经常忙到很晚才回去,用披星戴月形容那段时间的工作状态一点也不为过。工作常常让我觉得有种被需要的幸福,特别是孩子们不断的制造一些小惊喜,让感动常常发生在我的身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教师节,那天我刚走进教室,喊一声起立,全班同学齐刷刷的唱起了《感恩的心》,嘹亮感性的歌声直击我的灵魂,在班长把准备好的花束递到我的手里的时候,我感动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还有什么比赢得这么多孩子真诚的爱戴更幸福的呢?重新审视这些幸福感特别强烈的时光,我竟然惊奇的发现,幸福真的无关金钱,无关成功,生命里有它本身的一些需要,健康的生命态度、丰富、善良的灵魂等等,他们的满足给人带来的快乐是最大的。你最幸福的感觉又是在什么时候呢?

6.我对幸福的理解作文 篇六

但有一点相同的是,他们都历经了艰苦的磨练,乃至挫折和苦难。我认为,经历一番挫折和苦难也是一种幸福。

在困难挫折面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体会。李白在事与愿违时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杜甫却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其实,在困难挫折面前,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遇到困难不去躲避,面要勇于去解决它、征服它。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学到很多东西,看到生活中的许多坎坎坷坷,渐渐地,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是一个强者。

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会明白,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经不起风暴;在野外的小草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环境造就的截然不同的生命。

7.理解幸福议论文 篇七

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总目标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 发展科学探索兴趣, 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有振兴中华, 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 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

2.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 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 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 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 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 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 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 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 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 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 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敢于坚持正确观点, 勇于修正错误, 具有团队精神;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 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是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 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三维目标均以学生为中心, 立足于学生学会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生会学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和学生乐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等具体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阶段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其中, 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中的主线, 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桥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4.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方面培养学生, 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 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 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 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 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 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 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 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 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 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 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 促进学生发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关注过程性评价,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二、尝试新教法

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结合先进学校的教学模式, 笔者尝试探索了一些教法, 其中五步导学法与学案导学法结合在一起, 综合应用最为有效, 笔者将其取名为五步学案导学法。

五步学案导学法即将教学流程设计为:知识回顾与检测、自主导学、互动点拨、巩固练习、小结五个主要环节, 并将每个环节中的具体内容以恰当的方式打印出来, 以书面学案形式呈现给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法。现将五个环节简介如下。

1.知识回顾与检测

理科生总认为应以理解为主, 往往轻视记忆, 导致前学后忘。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何谈应用!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遗忘是有规律的, 记忆也同样有规律。回顾与检测内容主要为重要概念、公式、规律、典型试题或例题。笔者曾对我校高三 (1) 班同学做过试验, 在分析了《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Ⅰ)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25题后, 第二天课堂检测时, 竟有93%的同学不能按要求完成, 有的根本无法完成。无论出于何种原因, 这种结果表明回顾与检测这一环节是多么必要与重要, 它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有效学习。

2.自主导学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 更是思维的动力。学习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和发展的, 创设问题情景, 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感和氛围, 引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和行为,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导入后, 随即展示三维学习目标。

学案中的情景创设, 问题的提出, 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以及具有一定梯度和启发性的思考题、例题的设置等都需教师精心设计。如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吗? (2) 除了用弹簧秤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外, 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3) 牛顿第三定律的成立有无条件限制?这三个问题使得同学们积极动手、思考和讨论, 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

参照学案, 带着问题利用必要器材, 自己先独立学习而后参与小组讨论学习是这一环节的特征。

通过自主导学,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多个“转向”: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强调学会转向强调会学;以本为本转向注重思维;封闭式转向开放式;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构建。这些转向有利于提高学生一般能力 (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 与综合能力 (如阅读能力、表达交流与合作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等)

3.互动点拨

该环节是掌握时间与提高效率的关键。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 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 做到有重点、有分寸、详略得当地点拨并分享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如:在点拨自主学习环节中提到的牛顿第三定律成立有无条件限制时, 简单提一下超距作用即可, 同学们便会领略物理规律的严谨与自然界的奇妙;在“受力分析”学习的点拨中, 需详细说明隔离法、整体法的概念, 受力分析应用思路、注意事例、应用举例等, 使同学们认识到“受力分析”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价值;在点拨还有无其他办法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 分享同学们提出的在气垫导轨上探究的方案, 使同学们拥有一份成就感, 感到自己就是未来科学家。

该环节中要对学生多鼓励, 决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4.巩固练习

该环节需控制题量、难度与时间, 充分发挥“反馈”学习的重要性, 它是检验目标是否得以实现的一面镜子。

5. 小结

以三维目标为导向, 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总结, 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承上启下, 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作业布置后, 留下时间让学生自己安排, 以巩固学习成果。板书适时且有重点, 做到简洁醒目。

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把自身置于一个开放、有涨落、远离平衡状态的系统, 通过吸收、输出、反馈和评价等对信息进行加工, 使之有序, 并抓住信息各部分的联系, 形成整体结构, 发挥整体功能的行为变化过程。为此, 我们在构建物理教学模式时, 也要达成这样的共识: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信息单向流动的过程, 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共同成长的过程。

五步学案导学法, 使教师、学生回归到恰当角色: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践表明, 五步学案导学法是实现新课标的一种有效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封小超, 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郑雪, 易法健, 傅荣.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浅议小学数学的阅读理解指导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229-01

一般我们认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需要在语文学科中培养的一种重要素质,其实不然,数学学习中也处处存在阅读理解。能否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的关键。阅读理解不但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

1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第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

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3 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3.1 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學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总之,要根据学生在每个数学阅读层次上面临的具体困难,加以适当的训练。

3.2 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如:老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如:学生对银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可能就更容易应对。

3.3 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

上一篇:一次难忘的教训记事作文下一篇:最新快递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