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杜甫故里有感(精选9篇)
1.参观杜甫故里有感 篇一
在参观杜甫故里过程中,汪国真每走几步就会被“粉丝”围得水泄不通,签名、合影、聊天、请教,而更多的是90后甚至90末的孩子。“我的诗更多是被70、80和90初年代人的喜爱,但没想到这里竟然有这么多90后甚至90末的孩子也读我的诗,看来巩义读诗的氛围很浓啊。”汪国真非常耐心地为每位“粉丝”签名、合影。
“我们今年读高二,都特别喜欢汪老师的诗,初中时就在课外接触到了他的作品,今天能见偶像一面太兴奋了。”巩义某高中的20多名高二学生要完签名,又围着汪国真请教作诗的要领。而汪国真最后用自己诗中的一句话勉励同学们:“我想对年轻人说,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2.巩义杜甫故里观后感 篇二
下了车,“杜甫故里”四个大字在门上光辉耀眼。首先我们走到了诗圣大道,在大道的中央,有个高高的杜甫像,这个像,是由美术家项金国经过画图,雕刻出来的。在杜甫像两旁的石头上,还刻有许多的书法字。走过杜甫像,远远望去,一条长长的桥横跨在河面上,桥名为“诗圣桥”,桥为拱桥状,所横跨的河是泗河,泗河是伊洛河之一的河流。继续走了一段路,抬头看,那一座山多么像笔架呀,顾名思义“笔架山”。在笔架山的斜前方,我们来到了杜甫诞生的地方,“杜甫诞生窑”,站在门口看,我仿佛看见了杜甫曾经的童年时光。
带领我们的李老师还给我们讲了杜甫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诗人,受祖辈的影响,杜甫从小就热爱作诗,7岁时自己就写出了第一首诗«咏凤凰»。9岁时,杜甫的毛笔字已经练习的非常好,刚劲有力。在我们休息的过程中,我们男女生进行诗词比赛和背诗大赛,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又紧张又兴奋,最终第一局1:1平,第二局我们女生胜利。李老师还向我们说了杜甫三游,第一次游学是在吴越;第二次是在山东河北,并创作了«望岳»这首诗,第三次游学在梁宋,与大诗人李白相遇。在休息的时候,李老师领着我们回忆了曾经所学的古诗,还教我们背诵了«望岳»和«春夜喜雨»。
下午,我们参加了庄严的参拜仪式,是为了纪念大诗人杜甫。接着,李老师还带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分别是:«不眠忧战伐»«穷年忧黎元»«推己及人»«润物无声»,都是关于当年战争的片段。
3.小学作文:参观鲁迅故里 篇三
一走进鲁迅故里,我们首先看到一面墙,墙上雕刻着鲁迅先生一边抽烟一边思考的样子。鲁迅先 生一看就很有学问,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都在墙下拍照。
沿着百草园的泥墙根,走进那个普通的农家菜园的时侯,我发现百草园不仅仅是当年鲁迅小时侯的乐园,也是我所企盼的乐园。那里的泥土散发清香,那里的野草梅很酸甜,那里的黄蜂肥胖,那里的蟋蟀会弹琴,那里的美女蛇,更令人神往。
从百草园出来我们来到了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墙上有一幅画,画上画着一棵高大的树,树下躺着一只梅花鹿。画的下面是老师的书桌,桌上右边放着一把戒尺,老师桌子的四周整齐地摆放着八名同学的桌子。鲁迅的桌子在房间右边的一个角落里,在桌子的右上角还能看到鲁迅小时候刻的“早”字。
4.参观黄帝故里700字作文 篇四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宇内一统,铸鼎开疆。踪迹文书,文典辉映。设官司职,政体滥觞。创制指南,舟车四方。律吕皆音,教民岐黄。修德振兵,?选华章。初定甲子,厉算星象。五谷丰登,蚕桑美裳。”新郑黄帝故里是全国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众人皆知。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全家随着河南商报小记者训练营去参观了黄帝故里。
参观黄帝故里前,小记者训练营先安排了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在建小区--康桥・溪月,在哪里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好而有趣的上午。在哪里,训练营的叔叔、阿姨们安排了多种有趣的活动,像寻宝、绘画、制作马克杯等等,小记者们玩得津津有味,到处充满了小记者们的欢声笑语,有趣极了。在不知不觉中,整个上午悄悄过去了。中午到了,康桥・溪月还为我们安排了简单而精致的午餐,让吃腻了大鱼大肉的我们十分回味。
午餐后,大家开始向新郑黄帝故里出发。到了景区后,在黄帝故里的正南方向,有一个正方形的中华姓氏广场,它象征着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这也是修建这个广场的原因。广场的`正中央,有一个巨大的中华姓氏鼎坛,大鼎叫黄帝宝鼎,它高六点九九米,重二十四吨,称世界第一大鼎。鼎由四只熊的头顶着,上面还刻着字,别提有多威武!广场四周有一圈树木,他们犹如绿色的卫兵,坚定地站在那儿。穿过许多庭院后面还是一个大广场,那中间有一棵金黄金黄的树,周围还有一些小金树。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棵许愿树,虽然是假的,但做得十分精美,真像一棵黄金树。树上挂满了游人许愿用的红布条。我们商报小记者在哪里合影留念……
自由时间里,我们去看了圣火,知道了圣火象征着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代代炎黄子孙薪火传递继承和弘扬博大精深黄帝文化。妈妈在一旁讲解:皇帝是我们的始祖,是全世界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
转完了黄帝故里,我首先要感谢河南商报小记者训练营,是它带我见识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它带我去了我梦想中的黄帝故里,谢谢你。
5.参观杜甫故里有感 篇五
10月18日到21日,单位组织我们14名党员踏上红色学习参观考察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受积淀深厚的革命精神。18日一大早我们登上从北海飞往长沙的飞机,直飞长沙,一下飞机,我们便踏上红色旅程。首先去品味了岳麓书院底蕴,一睹爱晚亭风采,那是毛主席年轻时期学习革命道理、追求革命真理的地方,19日路过并参观南岳衡山,感受名山大川的风范。20日早上,我们到达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参观了毛主席故居、滴水洞和刘少奇故居,感受革命伟人故乡风韵,晚上抵达省会长沙,21日开始返程,至此结束红色之旅活动过程。
四天的行程短暂而紧凑,在几天的旅程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重要的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诗国长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绵延的历史脉络令人赞叹折服,岳麓书院深幽的景致意境和悠久的文化沉淀令人流连忘返,但是这些都不及韶山的烙印韶山的精神那般令人敬仰乃至朝圣。韶山之行对我们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一、品味故居风韵,追忆似水流年。
韶山之行,我们首先来到毛主席故居。这是一个山青水秀、空气鲜美的小村庄,有宁静淡泊的悠远味道,与喧嚣隔绝,与尘世无争。
这里有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扁担型的土木结构建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泥砖墙、小青瓦,背山面水,掩映在绿树翠竹中。这里就是毛主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随涌动的人流前行,天井、杂屋、厨房、毛主席父母的卧室以及毛主席的卧室,历历在目。那些旧物,书桌、衣柜、石磨、水车,都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足迹。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如晦、哀鸿遍野的乡村,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9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居、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毛主席有6位亲人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体现了毛主席是多么伟大,正如毛主席诗词所讲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如今的韶山,如今的祖国,处处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瞻仰伟人神姿,感受缅怀情思。
我们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毛主席铜像,向毛主席的铜像献花、敬礼,向毛主席三鞠躬,像全国各地
奔向韶山冲的人们一样,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站在巨大的塑像脚下,一种自豪而激动地情怀油然而生,不禁让我想起毛主席那豪迈飘逸的诗篇《沁园春•雪》,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脍炙人口的词句。毛主席铜像微笑着望着前方,时时刻刻注视着祖国和人民,庇佑着中华儿女守护着祖国的疆土。他是在为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吧,是在为国家的安定繁荣富强保驾护航吧。
三、解读历史沧桑,领略革命情怀。
在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从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的故事中,我们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参观我们知道,毛泽东出身于农民的家庭,杨开慧烈士出身于教师的家庭,他们的条件在当时应该说是不错的。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危亡,他们都舍弃了这些。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环境真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祖国的情怀,值得我们永远地怀念和学习。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受到了灵魂的洗礼,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义务,将“韶山精神”传承下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扎实苦干、任劳任怨、谨慎细致、严格要求、主动服务、开拓创新”的工作传统和作风,是时代赋予“韶山精神”新的内涵,是我们当代干部的气质、魂魄,是我们行事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不断走向成功的力量之源!我们每一个干部,都应该以此为标准,以韶山精神为榜样,对照自己的心灵、行为,时刻警醒自己。
为此,我们决心做到: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工作上要有紧迫感,要学以致用,保持旺盛的斗志,应对方方面面的挑战。
(2)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吃苦在前一些,享受在后一些,让自己有更强烈的党员意识,珍惜党员称号,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好本职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以最高的热情,最高的效率,切实为供电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精神,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的事业。
6.参观杜甫故里有感 篇六
高一年级旅游参观日记600字
今天,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和佳佳姐、杨杨姐一同来到成都杜甫草堂参观。
听解说员说,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杜甫在成都西郊风景入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 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
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 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 >、>、>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 匡世济民的责任感始终存在于他的心底,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一旦现实中出现促使他 的忧患意识复苏的因素,诗人便又回到忧国忧民的创作轨道上,著名的 >以及>、>等诗篇,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成的。正因为杜甫写下了这些不朽的诗作,所以后世把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我们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xx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参观完后,我们恋恋不忘地离开了杜甫草堂。
7.走进伟人故里—畅想红色湖南有感 篇七
亲爱的朋友,你去过长沙吗?你到过韶山吗?你游过张家界吗?参加过这样的红色游吗?去过的朋友一定和我有同感,没去过的朋友请跟我来,与我的思路同步,我们一起分享这红色之旅的种种感受。
春天里,我有幸参加了善道维康的这次活动。我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可飞机上天后,紧张感竟不翼而飞了,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加激动,飞机非常平稳,白云在脚下,真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心中突然蹦出一首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没敢唱出声,怕别人笑话。
在长沙机场,杨总及夫人来迎接我们,事先为我们安排了好了住处及游玩日程,处处体现了公司对我们的关爱。
我们一行14人开始了3天的张家界游玩。地下迷宫、黄龙洞、道教圣地紫云山、武陵之魂袁家界、国家级景区、土家风情园、天下第一桥、迷魂台、世界第一梯——百友电梯,又游览了天子山风景区、峰林之王天子山、观西海、御笔锋、仙女散花、贺龙公园、十里画廊、每处景点都让人震惊!心跳加快。这就是想像中想不到的,梦境中从未搜到的人间仙境。
导游告诉我们天子山主峰海拔1256米。竟然被我们这些平均年龄69岁老人征服,说到这里,不能不说是忆玲片的功劳,使我们有精力、有体力去饱览天下美景,全然没感到有任何疲劳感。
世界森林公园、东方最美的金鞭溪大峡谷,清澈见底的溪水静静地流淌,捧一捧水喝上一口真痛快。还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拍摄地、猪八戒背媳妇、母子情深、师徒取经、劈山救母、金鞭岩、神鹰护鞭众多景点、,让我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真是看不够中华民族的祖先啊,太伟大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太神奇了,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太让我骄傲了。
张家界景色怡人,还有更让人心潮澎湃的主席故居韶山,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感情深厚无比,是毛主席领导人民闹革命,打出了一个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韶山是我心中多年的思念,今天终于圆了多年的梦想,韶山中成片的油菜花正黄,漫地的红杜鹃开的正旺。
我相信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一定会留下珍贵留念作为日后最美好的回忆,永久珍藏。带着对韶山的不舍带着对毛主席的崇敬,我们回到了长沙。
公司的杨总带着病、冒着雨为我们送行,还送当地特产茶、湘绣围巾给我们,围巾很漂亮,我很喜欢。
我有幸参加了善道维康的这次活动,感受太多了,活动已结束20天了,每次回忆起来都会激动一阵子。
8.读杜甫《望岳》有感 篇八
我品读了杜甫脍炙人口的作品《望岳》以后,我的感受很深。特别是那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加让全诗引人入胜。
《望岳》是杜甫在青年时期写的。虽然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由远望到近望,由凝望到俯望来写的。诗人还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让人拍案叫绝。
这也不禁让我想到那些“登高”的诗句。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述了要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但是它们却都没《望岳》更显得巧妙,朗朗上口。它告诉我们的是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从各个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正确的认识问题。而不是死板地“一条胡同走到黑”那是不可行的。
9.参观杜甫故里有感 篇九
中原大地,春光明媚,惠风和畅,我与朋友于2012年4月21日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一同前往黄帝故里参观。新郑——轩辕黄帝的出生地,我们满怀激情地踏上这一旅途,透过车窗望去,吸引我眼球的是路边的一排排 “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谐,和睦”的标志,这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
我们先参观了中华姓氏广场,广场靠南三分之一处的中华姓氏鼎坛让人眼前一亮,这个气势恢弘、硕大无比的鼎是黄帝宝鼎,全部由青铜铸造而成,被称为“天下第一鼎”,鼎坛周围广场地板上刻满中华4600多个姓氏。广场前方的两个大型显示器在播放着三月三祭祖大典的盛状,虽然三月三封路不允许参观,但是通过这个荧光屏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祭祖大典当天的庄重氛围。广场四周种植着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这960棵水杉,象征着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民。
我想,中华姓氏广场想体现的无非就是这八个字:万姓同根,根在人祖。中华民族的历史如同一棵开枝散叶的大树,虽纷繁冗杂,但脉络清晰。每个姓氏都是这棵生命之树的春华秋实。每个炎黄子孙都不该忘记这棵生命之树,都应该记住自己是这棵大树上的哪根枝条,哪片树叶。
参观完姓氏广场,随后我们来到故里祠,前区分布由南向北依次为汉代石阙、日晷、指南车、四柱石坊、轩辕桥与姬水河、“轩辕黄帝之碑”。日晷置于轩辕故里祠前区左侧绿化带中,指南车置于轩辕故里祠前区右侧绿化带中,与日晷对称。四柱石坊,为汉代青石牌坊。轩辕桥下姬水可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
来到故里祠门口,我们都很好奇:一般在我国大多庙宇和祠殿前都安放狮子,寓意庄严、威武、平安吉祥,但这里为什么把熊作为镇祠之兽?据说,熊是一种很威武、强悍的动物,黄帝父亲少典氏领导的部落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拜,就把有熊作为自己部落的图腾。后人为纪念黄帝的根基有熊氏部落,特在黄帝故里祠前塑了这对石熊。
在去往轩辕丘的途中看见了很多的许愿树与枣树,枣树上的许愿红布条总是给我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由于我们周六上午到达黄帝故里正好举行拜祖仪式,在拜祖台下我们也观看了次现场版的拜祖仪式。轩辕丘这个高大的土丘,就是象征性的轩辕黄帝的诞生地,丘下有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其造型为黄帝时期的大房子造型,房子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呈巨大“人”字形,好像是从地底长出来一样,寓意为黄帝出生之地。纪念馆内为客家文化展、领导名人书法展、炎黄子孙拜祖展等内容。地宫内有8幅画像石,是仿岩造型的浮雕图,分别反映了黄帝出生、访贤问道、战蚩尤、升龙旗、铸宝鼎、分封诸侯、选贤妃、肇造文明的一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