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09-18

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共10篇)

1.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一

关于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 的调查报告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客观的角度分析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法与文案调查法的结合,并将在实践中所得到的数据与较为典型的中小型企业作对比,全面了解和掌握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应用水平,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研究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与扶持,组织开展对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工作,本次调查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企业座谈以及实地考察等形式,【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信息化建设 核心 现状 发展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1.1 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文以示范区中小企业为实践地点,展开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企业信息化建设 现状、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研究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

1.2 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

时间:2014年8月5日~8月25日 地点: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

1.3 调查意义

通过此次实践调查,找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有利因素,深入分析原因,并提有建设性的发展方案,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1.4 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网络调查、文案调查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内容

2.1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2.1.1 整体核心

企业信息化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一解)“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 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二解)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要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加紧推进。

2.1.2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目标: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

涉及的部门: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职能部门。

支持层:高级经理层(决策层)、中间管理层(战略层)、基础业务层(战术层)。

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组成: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

2.1.3 企业信息化的外延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 化的实现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2.2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到资金限制,从目前企业应用来看,应重点发展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它们是最有潜力的,也是最符合中小企业当前需要的,因为它们能够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当前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2.2.1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现在的企业购买计算机后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办 公,用其处理各部门的办公业务,实现用户内部信息的网上共享和交流,不仅能 够 实现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公文传递,还能够完成公文批阅之类的工作流程。通过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小企业可以轻松建立互联网应用体系,客户端全面支持浏览器,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得到各种信息服务,极大地适应用户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需求。在办公过程中如何实现办公自动化成为企业最先考虑的问题。信息服务企业要与用户企业紧密结合,要面向用户的需求,提高性价比、实用性强的解决方案。

2.2.2 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目前,国财务管理信息化事业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阶段。在中小企业推广财务管理系统基本没有风险,因为我们的财务体系比较固定,软件系统已经非常成熟。目前,70%左右的大中型企业,20%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网上催款、网上对帐等需要通过财务信息系统进行,而网上销售等业务交易活动产生的销售单据、采购单据亦是财务管理系统记帐、计算成本的依据。财务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原材料、产成品等的价格、入库、出库、存货等信息。

2.2.3 销售管理系统

新兴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将利用互联网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分销网络,分销网络结构基本都是多级分销形式,其销售形式多种多样:有批发、零售(有订单、无订 单)、协议销售、经销、赊销、代销、内销、外销等多种业务销售形式。专门从事渠道分销的中小企业会根据产品特点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级独立法人、独立结算的分销体系,在主要业务地区建立办事机构,负责业务联务和货物、钱款的跟踪,其性质类似延伸扩展的直销。针对中小企业销售管理的瓶颈和两类分销网络的特点提出的分销管理解决方案,可以规范企业的销售业务,对不同的销售行为进行不同的结算,对销售业务时时进行监控,为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打好基础。

2.2.4 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初级阶段非常适合强调客户销售和服务的中小企业使用,对强调项目型销售的企业尤其具备优势。它避开了其他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规模硬件配置的要求,完全兼顾了客户关系管理业务数据与事务数据两方面的要求。它可与大多数企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连接,既是对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扩展,又是使企业信息化从事务型向业务型的扩展。

3.区企业信息推进总体情况

新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资源开采企业,企业主要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电脑办公系统独立应用,在财务管理中都是运用“用友”财务软件,但没有使用软件辅助管理、生产。

4.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存在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通过与企业座谈和企业实地考察,收集了企业对当前信息化建设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总结为以 下存在问题:

4.1信息化建设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是否足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涉及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性价比是否满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的成败。

4.2专业人才缺乏

调查中企业反映,示范区的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精通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中大部分员工的信息化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他们对系统软件操作不熟练影响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化系统需要定期的升级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也需要长期的投入,因此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信息化建设难以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

2.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二

现阶段, 我国审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第一, 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深。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大力普及, 审计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有了深刻的认识, 招募储备具有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审计人才, 大力开展审计工作的相关培训和考核制度, 计算机软硬件等基础的办公设备上的资金投入也不断加大。第二, 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的应用得到深化。审计模块的嵌入、远程技术和并行审计技术在审计软件开发中得到运用, 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第三, 审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足。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 我国的审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仍处于不发达的落后阶段, 多数审计企业目标不明确、管理规划不合理、人力物力的投入不够。我国未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仍然任重而道远。

二、审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相关的体系标准不完善

一些已有的审计数据尚未得到系统的总结、推广应用于审计工作相关的理论体系中。虽然我国的国家审计发展已具规模, 但社会审计和企业内审发展的较迟缓, 我国多数审计集团企业的内审发展仍处于自我摸索阶段, 导致审计工作信息化进程速度缓慢, 工作发展滞后, 相关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 软件资源开发不充分

目前, 我国审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软、硬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相较于高配置的硬件, 软件不够智能化, 软件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相关人员对软件的设计、使用方法不了解, 使配套的硬件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此外, 审计软件的运行、维护和推广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大力开发软件资源, 协同硬件设施共同发展,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效率是开发软件资源的重中之重。

3.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控制风险

目前, 我国审计企业内部存在多个信息数据平台, 有多个数据接口, 这直接导致数据转换困难, 办公效率低下。由于电子数据具有易修改和难追踪的特点, 一旦数据平台遭遇非法入侵或操作失误, 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措施

1. 清晰的建设规划

清晰的建设规划引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清晰的建设规划要求企业集团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有全局性的部署, 包括时间纵轴上和业务覆盖面横轴两个层面。在时间纵轴上,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通常不是短短的几个月或者一年就能完全解决问题的, 可能涉及到分步走的策略, 如果建设较为复杂则可能需要分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这就需要内部审计部门有一个总体规划。在业务覆盖面层面, 煤炭企业集团的审计部门包括总部层面的内部审计部门、各子分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 是一步到位全面覆盖总部和各子分公司, 还是在总部试点并且有效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推广到子分公司层面, 抑或是总部和部分试点单位开展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是建设规划需要明细的事项。清晰的建设规划不得不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预算, 在总体行业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 企业能够有多少资金预算用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也影响着实现方式的选择。

2. 统筹规划审计信息化布局, 提升良好的运营环境

审计企业要迎着新时代的浪潮, 与时俱进, 统筹规划, 重点强调基础的信息化建设, 改善不平衡、重复性建设的发展现状, 完善数据系统结构, 优化企业内部, 以及企业间的资源共享, 实现审计需求和信息流之间的整合。此外, 审计人员也要努力学习新技术, 使我国审计工作早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3. 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和系统化

审计信息标准化和系统化建设是提高审计效率的基本条件。面对我国审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规范化不足, 甚至无章可循的现状, 审计机关应根据审计数据, 建立相关的审计管理的信息资源体系, 并集中管理, 不断丰富完善数据库内容和审计管理方法体系, 不断开放内部资源, 并逐步实现审计行业间的资源共享。

4. 增加软件开发力度, 创建综合化信息平台

审计内部建立业务管理平台, 外部建立综合预警平台, 并实现两个平台综合化、一体化。业务管理平台包括:业务支持、决策支持、综合分析、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网络办公等六个系统, 实现审计业务标准化、流程化和信息化。综合预警平台包括:财务、生产、销售、物资、警报等五个系统, 实现审计信息的高效化、动态化和安全化。

5. 引进信息化人才, 增加信息化审计的培训力度

我国目前企业内审信息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化的审计人员储备不足, 企业内审人员缺少与审计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审计企业应调整人才结构, 大力引进信息化审计人才, 增设培训资金, 聘请优秀的专家学者, 为内审员工定期提供计算机审计相关的培训, 提升审计人员运用信息的水平, 为审计信息化人才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平台。此外, 还要增加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 激发审计员竞争意识, 提升审计员的整体水平。另外, 企业审计协会应对企业进行引导和推广, 要加强各企业内部的联系, 通力合作, 上下协调, 推动企业走向高效、高能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现阶段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尤其针对集团型企业内部的初创成员企业, 一味的强调审计准则而忽视初创企业的客观实际, 看似独立、客观的审计评价将不利于初创企业的发展。因此, 内部审计可谓任重道远, 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更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提高服务意识和审计工作质量, 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向宏.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风, 2015, (2) :16.

[2]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审计监察部内部审计信息化课题组.浅谈集团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顶层设计[J].中国内部审计, 2015, (4) :65-70.

3.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三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F239.45;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基础建设以及进一步提高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提升医院内部审计水平和防范审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一、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概念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也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必须依靠现代的发达的信息化设备,并且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去实施医院的内部审计。如果我们要建设医院内部审计,就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组织。内部审计部门的任务就是判断和分析组织的信息系统。随着信息的爆炸,许多信息我们根本无法分辨它们的真假,因此我们所建立的专门组织就具有判断信息的真假以及是否合法的职责。面对信息的爆炸的情况,我们还应该使得信息得到妥善的管理,并且筛检一些过时的、不真实的信息,保证信息的质量,从而使得信息得到优化。只有我们做好以上的这些工作,我们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不备淘汰。因而医院内部设计管理包括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信息系统设计或者EDP审计这两个方面。而而它们之间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前提。信息审计系统是专门针对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而设立的,因此它的主要职能无非就是保证信息化管理流程中的正常运行,这样就会及时的针对信息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发现并解决。计算机辅助技术主要是审计常规财务收支,因此信息系统的职能就是为其提供一些关于收支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得信息化管理保持正常运行。

二、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内部审计理论脱离实践当前医院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由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内控制度的评审、管理审计等领域的扩展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实践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有着相当突出的理论滞后的问题有待于我们的解决。内部审计的目标、职能、方法和程序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的理论体系而这属于审计的基础理论的问题而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理论也落后于实践并且可造作性不强从而管理理论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则属于实务理论方面的问题。而医院审计工作者大都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进行探索因而使得现行理论的可操作性不强从而使得工作环境和工作方法都遭到限制和约束。

(二)医院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不够重视因而不但没有把精兵强将放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而且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从而造成了有些设置了的借助精简机构之机搞拉郎配以至于难以保证审计人员的数量。内部审计人员之所以发挥不了作用是因为被授予的内部审计机构的权限不够从而使得内部审计结论的落实难以到位。由于靠手工计算核对数据已经由于其劳动强度大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院发展的需要但是当前许多企业仍然采用这种传统的审计方法从而使得审计工作的效率无法提高。

三、实施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开展网络审计和实施审计信息化已经成为医院内部审计的必然要求因而我们的各项活动都应该进行账务处理并由系统自动完成从而使得组织结构、交易结构、交易授权、管理模式以及支付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以便于经营管理走向网络化与自动化。随着医院会计电子化、业务运行网络化以及内部管理化的步伐的越来越快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内部审计工作的对象、内部审计的范围、内部审计线索审计等要素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而也对内部审计带来巨大的冲击以至于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

(一)有利于促进内部医院审计目标的实现。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以及促进和加强廉政建设和财务管理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采取科学的、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获取的内部审计证据和信息资料并通过对所审计的事项作出合理正确的判断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实现最终内部审计的目标。而围绕本单位的工作是医院内部审计目标的重心。

(二)有利于提高了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信息化通过有效的运用办公自动软件以及采集和使用信息由此实现数据转换从而规范了内部审计的相关业务并确保了审计数据的快速、准确性。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管理成本就必须采用现代化办公并且按照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开展业务。

四、推进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总思路

为了满足医院内部审计的需要我们应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目标并结合医院总体信息化水平去不断的扩展其他审计系统建设以便于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为了实现医院内部审计信息资源的共享应该建立内部审计信息门户网站。为了降低工作成本以及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一个学习、研究和交流的平台从而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达到信息资源共享。而为了更好的体现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服务职能所以审计信息门户网站应该建立完善的用户权限控制以及保证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发布和浏览的安全性从而使得使用者在具备信息搜索、访问和分析的功能的情况之下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二)为了实现医院内部审计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应该建立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以内部审计流程和组织架构为载体下为了实现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需要建立医院内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在规范审计人员操作的同时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的支持。根据审计目标的操作流程需要对财务审计、物资审计、药品审计、工程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使得医院审计业务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另外,审计计划的制定到审前的准备以及审计整改到审计项目等也要实施全过程的信息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对深化医院内部审计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1(08).

[2]医院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7).

4.关于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篇四

2019年10月28日至11月20日,县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原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办公室主任巫法源任期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了审计。自收到《审计报告》后,征收指导中心主要领导对这次经济责任审计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自审,以积极的态度对问题逐一进行整改。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于重复领取加班伙食补助3000元的问题,我们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按规定退回重复领取的加班伙食补助,并组织学习《关于规范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夜餐费开支管理的通知》(遂财行〔2016〕13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审核,严格执行夜餐费开支管理规定。

二、对于结余资金89.93万元未盘活的问题,已与县财政协商沟通,由我中心合理使用。

三、对会计基础资料不完整的问题(2016、2017年发放2016年1—6月食堂饭卡,工会发放春节慰问品大米、食用油,发放清单未签字)作了全面整改,找到相关当事人补全发放清单上的签字,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严格做好原始凭证审核。

在积极整改的同时,认真自我反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财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单位财务队伍人员的相关培训,提高财务理论业务知识。

二、加强财务管理。加强财务审核,确保外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确保入账原始凭证要素齐全、票据合规。

三、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单位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

遂昌县土地和房屋征收工作指导中心

5.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五

关于贯彻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报告

市政府:

3月28日,全市审计工作会议之后,市xx局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进行了传达学习。在认真学习xx市长的重要讲话和相关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林业工作和机关建设实际,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重点抓好林业项目款的管理使用。严格按照《xx重点项目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扎实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按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按项目进度拨付资金,加大对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检查力度,坚持层层严格把关,做到不该动用的资金坚决不动,该用的资金要切实用好,确实将资金用于林业产业发展上来。项目完工后,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并跟踪搞好绩效评价工作,确保林业重点项目安全运行。

二、加强廉政教育,节约开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从局党组做起,从主要领导做起,坚持严格执行财务方面的有关规定,坚持严格执行财务方面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及身边的工作人员,努力勤政廉政。同时,坚持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自觉加强廉政教育,自觉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

三、精打细算,增收节支。坚持正确处理好现有经费不足与工作需求之间的矛盾,科学合理地管理使用好现有资金,最大限度地缩小供求矛盾。同时,为从严控制机关办工用电、用水、用车、用油、通迅费用、办公用品以及会议、设备购置费用等,局党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规章制度,进行了详细规定,努力把节能降耗减到最低。

6.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六

根据《关于审计秀洲区科学技术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等的通知》(秀洲审通〔2020〕3号),区审计局派出审计组于2020年4月13日起对秀洲区科技创新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针对《秀洲区科技创新重大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秀洲审调报〔2020〕3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科技创新券管理不到位”的整改情况

针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科技创新券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整改情况如下:我局已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修改完善。目前,已完成修订《秀洲区科技创新券使用及兑现实施办法》初稿,并发送至财政局等部门征询意见,预计将于11月正式发文。

一是创新券“补助办法标准不统一”问题。在《办法》中将“企业每年申领的创新券最高额度设定为15万元”,与《秀洲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秀洲委办发[2019]77号)中规定的“企业每年可以最高申领15万元创新券”保持一致。

二是“企业创新券申领覆盖面低”问题。根据嘉兴市《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的若干意见》(嘉委发[2019]26号)中第21条“加大创新券推广应用,扩大创新券使用对象和范围,支持科技创新全过程,激发技术创新活力”要求,已在《办法》中增加了创新券种类,扩大创新券使用范围,包含:“检验检测服务券、技术服务券、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券、科技孵化机构奖补券、共建创新载体奖补券、研发费奖补券、创新平台认定奖补券、科技金融奖补券、人才(团队)奖补券”等九类。

二、关于“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未及时清理”的整改情况

针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未及时清理”问题,整改情况如下:

一是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省科情况。我局第一时间排查在库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情况,整理搬迁、吊销、注销等相关不再符合条件的企业清单反馈至上级部门。10月14日,省科技厅已发布《关于撤销杭州同济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资格的通知》,其中秀洲区有34家企业撤销省科称号(详见附件)。

7.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七

一、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新街口金融商务区位于南京市核心区域, 有着金融发展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和丰厚的历史积淀。近年来, 特别是区划调整以来, 秦淮区全力推进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建设, 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

一是深厚的金融历史文脉。秦淮区金融业发展历史悠久, 近代以来一直是南京都市圈重要的金融中心。民国时期, 中南银行南京分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南京分行等重要的民国金融机构均落户在秦淮区。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近些年来, 各级各类金融机构纷纷首选秦淮设立法人机构和区域总部机构, 并加快在新街口集聚步伐。漫步洪武路—中山南路金融街区, 各类金融机构鳞次栉比, 集聚了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银监局、江苏省证监局、江苏省保监局等全部省级金融业监管机构;江苏银行、华泰证券、弘业期货等5家金融法人机构, 占全市35.7%;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江苏省分行, 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东亚银行南京分行等13家银行业区域性总部机构, 占全市30.9%, 以及27家保险机构省级分公司, 占全市31.4%;设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200余家 (约占全市的1/4) , 形成了金融产业明显的“扎堆效应”, 金融资源集中度和金融服务功能首位度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丰富的产业资源禀赋。新街口金融商务区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极大地促进了金融集聚的产生。作为全市金融业发展的主导功能区, 新街口金融商务集聚区是全省唯一的具备金融功能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云集了新百商店、中央商场、东方商城、金鹰国际购物中心等大型百货零售企业, 苏宁、五星、国美等家电行业企业, 沃尔玛等连锁行业企业, 天丰大酒店、金鹰国际酒店等四星、五星级高档酒店。在配套设施上, 新街口是全市商品流、信息流、人才流最富吸引力的“集聚地”;在产业支撑上, 新街口是适宜金融业发展的“产业高地”, 具有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拥有庞大的产业集聚基础, 优越的城市中心区位, 良好的营运环境条件, 具备金融和产业互动发展的经济形态。此外, 秦淮区内拥有13所高等院校, 以及28所、55所等37家科研机构, 中国云计算中心落户于秦淮区高新园区, 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从崇尚商业文明的人文背景与金融悠久的历史底蕴来看, 新街口无疑是南京发展金融业的重要区域, 在国内外金融行业投资者中具有较高的认同度。依借城市吸引力、金融向心力、商业凝聚力三重强劲吸附力, 新街口金融商务区汇聚了无可限量的发展价值。

三是突出的产业发展架构。区划调整后, 秦淮区区委、区政府将发展现代金融作为全区建设“三中心、一高地”发展战略之一, 明确将新街口金融商务区打造成为国际金融商务先导区、金融创新试验区、区域金融营运中心。在政策扶持上, 出台了《秦淮区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秦淮区促进金融业发展优惠政策》《秦淮区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集聚发展的扶持政策》等一系列加快金融业发展政策。在载体建设上, 依托江苏银行总部大厦、弘业大厦等金融总部楼宇, 引导华泰证券大厦、电线电缆厂等楼宇进行产业置换, 大力培育新金融业态, 打造小微金融服务中心、消费金融中心、财富管理中心、金融服务外包中心等一批金融特色楼宇, 促进了金融产业的集聚发展, 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撑。2014年上半年, 秦淮区金融业增加值47.4亿元, 占全区GDP的17.5%;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19.8%;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10.4%。另外, 南京市市委已明确把“加快建设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 提升河西金融集聚区和新街口金融商务区能级”作为全市金融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确立了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在南京区域金融中心的主导功能区地位。

二、面临的现实挑战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新街口金融商务区面临的现实挑战:一是在外部环境方面, 金融资源争夺日益激烈。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对金融业发展的重视空前提高, 金融业在城市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性已成为广泛共识。全国有多个大城市在筹划建立国内区域性或全国性甚至国际性金融中心, 金融资源的争夺正在日趋白热化。二是在功能定位方面, 秦淮区不再是金融核心功能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 (2011-2020) 》提出到2020年, 要把南京打造成承接上海、覆盖江苏、辐射皖赣的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城市。提出聚焦河西金融城, 打造“核心功能区”, 强化了河西金融集聚区在南京金融产业布局中的核心地位。三是在政策导向方面, 根据南京市政府《关于全面支持南京 (河西) 金融集聚区发展的实施办法》《南京 (河西) 金融集聚区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实施细则》, 明确规定全市新建金融机构必须向河西金融集聚区集中, 并将河西金融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由原来每年6000万元扩充至每年1亿元, 补助新入驻河西金融集聚区的金融机构。两大新政的出台, 进一步提升了河西金融集聚区发展的聚焦力度。而秦淮区金融业发展的相关财政扶持政策, 不具备与河西金融集聚区相抗衡的实力。四是在空间布局方面, 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地处主城核心区, 空间布局上已形成既有模式, 突破现有格局、重新布局金融业态难度较大。这一地区交通拥堵严重, 现有载体老旧, 停车设施落后, 环境秩序不佳, 总部型金融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端商务楼宇欠缺,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街口发展金融业的竞争优势。由于发展空间受制等原因, 华泰证券、中信银行总部等部分金融机构已从这里撤离。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统一而有力的规划与引导。对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中心和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发展缺少规划方面的支撑。二是缺乏一个完善的金融政策体系。现有的政府专项扶持政策以单一的财政扶持为主要手段, 产业培育能力薄弱, 对金融机构内生动力推进不足。三是金融业的集聚发展与经济贡献度不相匹配。根据现行的财政分配体制, 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税收基本上属于省、市级以上收入, 难以客观体现金融业发展的在地贡献度。四是金融专业人才紧缺。国际化金融人才不足, 金融人才发展的综合环境有待优化;部门和街道熟悉现代金融业的专业管理和招商团队不足, 对金融相关机构的风险、税收贡献的评判和管控, 缺乏足够而准确的认识。五是缺少政府与银企信息互通平台。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需求信息不对称。

三、国内外部分城市金融业发展经验带来的启示

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在加快建设过程中, 既要立足自身发展基础和优势, 又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成熟的发展经验。为此, 我们查阅了国内外部分城市发展金融业的成功案例, 并从赴深圳市福田区、广州市越秀区的学习考察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1. 伦敦 (英国) 金融城

(1) 主要特点: (1) 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 占地1.4平方英里 (约5平方公里) 。拥有便捷的交通、丰富的信息、即时的通讯、高质的办公设施及良好的金融和商务运营环境。 (2) 聚集了500多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 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375家都在金融城设了分公司或办事处, 全球20家顶尖保险公司也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公司。 (3) 业务总量占据全球20%的跨境借贷、40%的非英国股票交易、32%的外汇交易、43%的衍生品场外交易, 以及二级市场70%的国际债券交易。 (4) 由于伦敦金融城老城区地理位置狭窄, 伦敦金融城政府批准将金丝雀码头区改造为新金融区, 与“一平方英里”那边的“老金融城”遥相呼应。

(2) 成功因素: (1)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 灵活有效的监管环境。 (3) 金融创新。 (4) 多样化的服务。 (5) 鼓励自由竞争。

2. 陆家嘴 (上海) 金融城

(1) 主要特点: (1)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 与外滩隔黄浦江相望, 俗称小陆家嘴, 是上海和浦东重要的金融集聚区和高档商务区, 面积1.7平方公里。 (2) 入驻企业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行上海总部、汇丰银行以及其他国内、跨国金融机构。 (3) 拥有约300万平方米的高级办公场地。 (4) 提供顶级住宅及高档零售商场;4家五星级酒店。 (5) 汇集了众多摩天大厦, 包括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等标志性建筑。 (6) 便捷的国际航路优势, 临近的浦东国际机场与世界各地的城市能直接或间接通航。

(2) 成功因素: (1) 本地金融行业规模相当大。 (2) 顶级质量办公空间, 且价格具有竞争力。 (3) 著名的支柱商家、交通便捷。 (4) 具有吸引力的地理位置, 良好的形象定位。

3. 福田 (深圳市) 金融中心

(1) 金融业发展特点: (1) 福田作为深圳中心城区, 总部经济效应强烈。 (2) 业务发展快, 规模大。充分发挥毗邻全球金融中心——香港的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 共建深港国际金融区。 (3) 对外开放程度高, 金融创新和服务产品活跃。 (2) 成功因素: (1) 金融环境优越。 (2) 深圳市大力支持金融业发展。 (3) 毗邻香港独特外部环境。 (4) 丰富经验和大量金融人才。

与以上三个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相比, 南京新街口无论软硬件建设还是市场规模、影响力、辐射力等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城市金融产业发展经验对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一是尽快制定金融业发展规划是加快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建设的首要之举。伦敦、陆家嘴、福田金融产业发展之所以取得现有成效, 既有经济转型机遇, 又与政府规划政策扶植紧密相关。秦淮区亟需高起点制定新街口金融商务区的整体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目标与方向, 以引导金融产业发展;二是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功能建设比形态建设更重要。伦敦金融城之所以能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市场, 除了特定的历史渊源外, 关键在于其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能充分满足金融服务需要。新街口金融商务区今后的发展重点, 应放在如何完善功能建设上, 以增加自身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把加快金融发展基础平台建设作为推进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建设的必经之路。国内外金融中心建设实践表明, 配套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对金融行业独具吸引力。为支持福田金融业的发展, 深圳市政府明确在福田中心区安排金融发展用地达13.3万平方米, 专门用于引进大型金融机构总部进驻。秦淮区应统一协调和整合区内金融业资源, 全力推动新街口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发展必须注重提升金融软实力。上海成功建设陆家嘴金融城的重要因素是保持政府公信力, 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激发跨国公司和国际友人投资信心, 维持政策的权威和连贯性。秦淮区在加快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发展中, 要着力从营造金融法制环境、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扶持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升金融软实力。

四、加快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建设路径思考

鉴于目前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迫切需要科学谋划金融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部署, 找准工作着力点, 并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金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加快推动新街口金融商务区的发展能级。

1. 坚持规划引领, 强化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功能定位

要按照南京市建设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战略和部署, 坚持高端化、国际化取向, 结合正在启动的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高起点制定全区金融战略规划, 加强对金融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构建集聚发展的空间布局。一是注重在空间结构上重构。以洪武路—中山南路金融街区为中心, 积极推进金融核心区地理空间向周边扩展, 为金融核心区持续建设、金融业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实现洪武路、中山南路金融业务的全面对接, 使其成为秦淮区乃至南京金融服务发展的核心动力轴。二是注重在产业联盟上整合。对新街口整个区域范围内产业进行有效引导, 围绕“金融街”所形成的金融中心, 形成整个新街口的“大金融”概念。加快发展太平南路金融关联产业, 通过黄金、珠宝、钻石三大专业空间的构建, 延伸金融产业链, 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三是注重在品质上提升。将新街口厚重的金融业历史底蕴和现代金融产业巧妙融合, 通过现代与历史的联动, 凸显城市的文化品位, 促进金融产业再升级。

2. 发挥比较优势, 提升金融产业核心竞争力

要广泛聚集金融资源, 形成与河西地区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在新的竞争格局中争取有利地位。一是着力推动金融业和商贸业互动发展。金融作为现代服务业需要广阔的产业腹地作为支撑, 而秦淮区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三大产业繁荣发达, 为金融服务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利用新街口凸显的商务商贸中心城区优势, 促进产业间相互整合、相互影响和促进。金融业要主动对接传统商贸业的转型升级, 延伸服务内涵, 拓展服务领域, 提升服务品质, 推动新街口金融商务区重点积聚消费金融、民生金融、财富管理、小微金融等新型金融服务业态, 提升整体金融服务功能。二是强力推动金融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以南京互联网金融中心落户秦淮区为契机, 加快互联网金融示范区的建设进度, 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金融开展业务创新, 加强与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互联网企业合作, 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便利水平, 形成一批行业领先、运营规范、创新突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建成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产业示范基地。三是全力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依托新街口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 挖掘秦淮区“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的资源禀赋, 探索文化金融、科技金融新的服务模式, 搭建区域性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加大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体系、鼓励金融创新, 着力化解小微企业增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的难题, 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多样化的融资选择和融资服务。

3. 创新工作机制, 优化金融服务保障水平

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举措, 全面优化金融服务。一是尽快成立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暨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策金融商务区建设中的重大事宜, 密切加强与省、市金融监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 积极争取市级层面的规划和政策支持。二是尽快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健全在地持牌金融机构和衍生金融机构的统计监测制度, 实施动态采集, 及时进行更新。三是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信息沟通和相互合作的有效平台, 聚精英、集智慧, 共同研究解决金融业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市场热点问题, 定期召开会议, 加强沟通协调, 加快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及时发布金融服务信息或企业需求信息, 实现政、银、企三方信息互通共享。四是强化金融招商工作。坚持效益性和功能性并重, 有选择地大力发展对区域贡献大的金融业态, 积极引进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传统范畴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创业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组织, 提高新型金融产业对我区税收的贡献度。五是强力推进高端金融载体建设。金融机构的用地需求要优先考虑, 采取盘活存量资源, 推动增量拓展的方法, 提高楼宇品质, 满足金融业高端需求。

4. 打造政策高地, 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成熟健全的金融生态, 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提升人才、政策、环境的最佳软实力。一是“立信”。要进一步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发挥区公安分局、法院和检察院等部门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维护金融市场公平和正义的职能, 不断增强协助金融机构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创建优良的金融法制环境。二是“育才”。加强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投入,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同时, 积极落实人才政策, 形成高端金融人才向秦淮区集聚效应, 为新街口金融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扶持”。加强金融政策引导和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 不仅对新迁入、新注册的金融企业予以支持, 对长期在区内发展并为区域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企业给予不同形式的资金扶持, 提高金融政策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四是“强基”。进一步改造优化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 建立与金融业相配套的各种配套服务设施, 解决停车难等问题, 构筑完整的工作、休闲、生活三位一体的金融产业硬件模式, 全面提高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为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建设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摘要:南京市秦淮区为实现“全力打造国际商务商贸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和创新驱动发展高地”目标, 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本调研报告在分析南京新街口金融商务区的比较优势、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国内外部分城市金融业发展经验的启示基础上, 提出加快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建设的路径思考。

8.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八

一、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基本情况

绥化市所辖3市6县1区共10个基层种子行政管理机构,所有种子管理机构都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没有参公管理单位。全市人员编制为229人,总从业人数207人,其中编制内实际从业191人,编制外人员16个;学历结构情况: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51人,大专学历135人,中专以下学历21人;年龄结构情况:55岁以上10人,50-55岁49人,45-50岁58人,45岁以下90人。

二、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农民科学选购种子。在品种未审先推、套牌侵权问题突出的区域,加大品种清理整顿力度,同时,在购种季节加强宣传引导,主要通过领导电视讲话、专家讲座、电视台制作宣传片、滚动字幕、打公告、走村进屯入户发放《致农民一封信》、印发《种子安全常识宣传单》、在种子市场醒目位置悬挂过街宣传横幅等方式,结合当地种植实际情况制定主要粮食作物优质高产品种区域布局规划,引导农民科学选种,理性购种。

(二)严格种子市场监管。一是市场检查中我们根据审定品种目录,对所有种子市场和门店以及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品种进行清查,以未审先推、套牌侵权为重点检查对象,并对其涉及品种进行立案调查并严肃处理。二是设立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及时发现邻省越区销售及外购劣质种子等违法案件;三是重点检查企业和门店的经营资质、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种子标签、经营档案、销售凭证、进货凭证、相关合同或委托书等,对种子直销入户比例较高的地区,我们组织进村入户倒查,寻找问题种子线索,查清种子来源,对来源不清品种要抽样检测品种真实性;四是进村入屯调查无证经营行为和农户购种渠道。同时对农户指导宣传如何正确选购种子;五是健全种子监管长效机制。采取多部门、全方位联动手段,把打假与维权、督办与问责相结合,大力查处影响恶劣的重点案件并公开曝光,從而有效地震慑违法行为,由市政府牵头,农业局、公安、工商、质监、种子管理站、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行动,对农资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将联合执法与日常检查相结合,使之形成种子及农资市场检查的一种常态,从而达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最终达到健全和完善种子监管长效机制的目的。

(三)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我市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应组织执法人员和种子质量检验人员,对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经营的所有品种的种子进行扦样,加强种子质量监管,杜绝假劣种子下地。对省外非正常渠道流入的种子,加大了监管力度并依法进行抽样、封样、鉴定。

(四)加强新品种展示、示范。在良种的推广过程中必须坚持先区域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以区域试验、展示观摩、示范引导的严格流程推广优良新品种。能够让群众在众多审定品种中选择最适合的品种,能够让种子管理部门发挥技术指导职能,推进种子管理部门看禾推介品种、农民看禾选用品种、种子企业看禾营销品种的重要工作。逐步建立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让农民通过观摩去选择种子,种植放心的优良品种,降低种植风险系数,提高良种覆盖率,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三、县级种子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方面:由于上下种子管理职能不一致,给种整个行业管理带来很多弊端,由于种子管理站缺少了约束种子经营企业和业户的权力,使得种子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

(二)人员方面: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还很缺乏,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受指数的限制得不到聘任。

(三)经费方面:受地方财政财力不足限制,种子管理经费严重不足,种子办案、种子检验经费得不到保证,严重制约种子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执法方面:执法力量弱(由于执法单位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执法独立性、法力辐射范围等方面所决定),法律效率不强,没有独立的强制手段,对种子企业、经营业户的规范、管理、监管只能达到乡镇级水平,对经营活动频繁的村、屯就显得鞭长莫及,致使村、屯农资产品经营混乱,种子事件发生频繁。这种现象应在执法力度,法律效力,执法体系建设和法律受权强制手段上加以解决。

四、几点建议

(一)基层种业执法机构权责不清,需要明确种子管理机构在执法中的职责地位。建议国家给予种子管理机构授权执法。以便更好的发挥种子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的职能。在即将开展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职能定位国家授权执法,负责种子市场管理,打击无证经营和假劣种子,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等。建议上级主管理部门在种子管理机构参公管理中以文件形式下发统一口径。

(二)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源头、打假冒,重视种子生产基地的规范建议。恳请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行为上要注重源头治理,对种子生产环节要严格清理整顿,对私繁乱制、抢购套购行为要严厉打击,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抓企业、打套牌,重视种子侵权行为的规范建议。恳请国家及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有独立品种权企业的品种在销售之前进行认真核查其真实性,属套牌行为的要坚决给予严厉处罚,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利益,也是规范市场品种的根本环节。

3、抓域外、打越区,重视种子经营环节规范建议。恳请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吉林等邻省农业主管部门对其域内的种子企业进行严肃治理,从源头上杜绝越区销售行为和销售越区品种,这是我省省界市县种子市场秩序根本性好转的源头所在。

9.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九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2018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请予审议。

2019年8月28日,州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州人民政府关于2018州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对进一步做好审计监督和督促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提出了审议意见,现将该报告中反映的有关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多次召开州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听取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研究部署落实整改工作,要求各相关单位要切实承担审计整改的主体责任,做到举一反三,确保整改到位。州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州人民政府有关安排部署,积极跟踪督促整改,对审计工作报告提出的问题,要求相关整改责任单位切实对照问题清单进行整改,并对保障房、扶贫资金审计整改情况进行督促调研,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相关县市和部门认真落实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建立整改台账,逐项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审计整改工作。

一、州级财政预算管理及决算草案编制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预算编制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政府性基金超范围编制收支预算项目的问题,下一步通过强化预算编制管理进行整改,在2019年的调整预算中对相关基金预算进行了调整。二是对代编预算较大未能完全执行的问题,已将未执行完毕的一般公共预算项目资金全部收回总预算,按规定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三是对预算编制不细化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和审核,加大结余结转资金的清理和统筹使用,督导部门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促进预算项目的编制细化。四是对社保基金预算编制还不够完整和规范的问题,下一步将完善社保基金预算编制工作机制,2019年已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纳入州级社保基金预算编制,今后杜绝超预算的发生。

(二)预算执行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1.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方面,一是要求执收单位核实预算收入来源和性质,按照规定的收入科目入库。二是全面清理州级历年非税账户待查资金,已对待划转的非税收入进行了清理收缴。

2.清理财政存量资金方面,一是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加快推进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对财政存量资金进行有效盘活。二是对于清理存量资金形成的二次沉淀问题,进一步加大盘活力度进行清理。

(三)州级决算编制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部分科目超预算下达的问题,州财政已收回多下达的资金,下一步将加强预算编制,杜绝此类情况发生。二是州对县配套补助资金因列支不规范造成州级支出未执行完毕的问题,在2019年预算调整时已在“补助县级支出”科目中进行单独列示,下一步将严格执行预决算编制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预决算编制的精准性和合理性。

(四)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州本级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的问题,州财政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通知》、《2019州直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专项绩效评估目标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州直单位在填报预算时同步填报绩效目标,并纳入考核,同时探索采取了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2018年州级招商引资项目和2018年州级极贫乡镇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资金进行了绩效评价,为下一步全面做好预算绩效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州财政局还采纳了审计建议,拟定了《**州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五个务必”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州级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科目调剂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州财政预算收支管理做好“三保”工作的贯彻落实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管理和预算单位政府收支行为。

二、州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涉及审计整改的州水务局、州民政局、州交通局、州生态环境局、州商务局、州科技局等6个州直单位认真采纳审计意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落实整改。截至2020年7月底,通过上缴国库、收回结余结转资金、调账处理等方式加快资金拨付并警示约谈责任人员1人。

1.关于“三公”经费使用管理方面存在超预算、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一是6个单位严格预算支出管理,杜绝超预算支出,同时将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列支费用。二是将按规定规范公务接待支出资金上缴。三是3个单位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管理台账,建立派车制度,并承诺不再借用下属单位车辆。

2.关于3个单位未将全部收支纳入账务核算,在往来款核算收支的问题,相关单位已按规定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1个单位还建立了上级专项资金专账进行核算。

3.关于3个单位报账不规范,缺乏原始支付依据的问题,相关单位进一步严格执行支出审批制度,确保报销凭证真实完整。

4.关于4个单位未按规定核算资产的问题,相关单位已对资产进行清查,并补记相关账务。

5.关于2个单位未及时清收清缴非税收入的问题,目前已清缴入库14.55万元。

6.关于部门决算收支数据编报还不够准确的问题,相关单位下一步将按照会计准则要求,严格对账,确保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7.关于项目资金结余较大的问题,相关部门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此外1家单位将虚报差旅费套取的资金已全额缴入国库,1家单位对在协会兼职并领取报酬的人员进行了警示约谈,并全额退回违规领取的薪酬。

三、重点民生项目及其他专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扶贫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涉及审计整改的10个县(市)通过追回资金、归还原资金渠道、促进闲置资金拨付等方式进行整改,采取警示约谈、预防提醒谈话、警告等方式处理处分19名责任人,制定和完善制度6项。

一是对将扶贫资金用于非扶贫项目问题,相关县已采取原渠道归还资金、将相关资金上缴财政等方式进行整改,并警示约谈11人,预防提醒谈话4人,警告2人。

二是对未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或未有效执行利益联结机制问题,相关县与贫困户签订补充协议等,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三是对资金闲置问题,相关县采取收回结余结转资金和统筹资金安排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方式进行整改。

四是对抽查发现部分产业项目实施绩效不佳,未发挥应有效益和达到预期效果问题,相关县收回项目结余资金、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等措施进行整改,截至2020年7月底,警示约谈责任人员2人,出台政策措施4项。

五是对项目应开工未开工、应完工未完工、进展缓慢等问题,相关县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确需调整项目的及时进行调整,截至2020年7月底,推进项目建设完工62个,调整实施项目22个,停止实施项目31个。

六是对“特惠贷”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相关县采取清收超额发放贷款、收回多享受贴息资金等方式进行整改,截至2020年7月底清退财政贴息资金7.99万元,追回贷款3,757.8万元。

七是对产业合作社和基层组织存在账务管理混乱、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的问题,相关县已对合作社的账务和涉及的“小金库”进行清查。

(二)省级极贫乡镇扶贫资金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贫困补助政策不到位的问题,相关县退回了易地扶贫搬迁户重复享受的危改补助9.75万元,10户贫困户选择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而放弃享受危改补助,清退1户四有人员保障资格,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强化基础信息的共享完善,切实将教育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医疗保障等政策落实到位,此外还兑现危改补助28.36万元,补发生态护林员工资74.36万元。

二是对脱贫攻坚项目进展缓慢以及项目未实施造成脱贫攻坚资金闲置等问题,相关县采取促进闲置资金拨付和调整项目等措施整改。

三是对项目利益联结机制未建立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相关县签订补充协议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四是对未按规定招投标、未进行政府采购等问题,相关县已对3名责任人员进行了约谈,并对违规企业处以罚款18.75万元。

五是对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问题,相关县正在积极办理相关手续。

六是对抽查发现2个项目因后续管护不到位的问题,相关县已经加强了相关项目的后续管护,出台了相应的扶贫项目后续管理办法。

此外,对基层农村产业合作社在资金管理中仍存在账务处理不规范以及个别公款私存问题,相关县已对合作社的账务进行清理清查。

(三)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安居工程资金闲置问题,相关县市采取收回资金等方式进行整改,已归还原渠道资金12,650万元,收回结余结转资金12,373.1万元,加快财政资金下达53,794.49万元。下一步将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对安居工程项目建设未办理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手续问题,相关县已将14.5亩土地进行招拍挂,并对剩余未办理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手续的土地积极向上级申请用地指标,组织编制申报要件,申报土地用地手续。

三是对违规分配公租房问题,相关县市已对违规分配的公租房进行清退,并对责任单位进行了提醒谈话和通报批评。

四是对违规使用公租房问题,相关县市采取收回公租房的方式进行整改,已收回257套违规使用的公租房。

五是对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用于其他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域问题,相关县积极筹措资金将用于其他非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域的财政资金归还财政。

六是对违规扩大范围将市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历史文化街区或文物保护修缮项目等造成的拆迁安置纳入棚改范围问题,相关县已将上述项目涉及资金归还原渠道。

(四)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跟踪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州本级和相关县少报、多报拖欠账款以及新增拖欠和未及时清偿的问题,相关单位和县采取调整台账、制定偿还计划等方式进行了整改,同时积极筹措资金清偿7,203.57万元。

(五)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镇远县、施秉县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1.关于土地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对非法占用农用地的行为立案侦查,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并督促18个砂石场和1条通组公路完善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二是对耕地占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不需要占补平衡的,督促用地单位办理用地手续并做好土地复垦方案,对需要占补平衡的,积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方案。

2.关于违规办理采矿许可证的问题,一是为13个砂石场补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二是4家矿山已经停产。此外,相关县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对采矿权范围进行调整,禁止在限制开采区进行采矿。

3.关于未按规定使用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187.8万元的问题,已按原渠道归还资金,同时对未完全征收的非税收入84.98万元进行收缴入库。

4.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大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的现场检查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和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正常运行。二是明确专人专职负责风景名胜区内两违建筑管控工作,拆除违规建筑2处,确保景区两违建筑零增长。三是督促做好1家企业滞留废渣处置工作。

5.关于相关职能部门对有关企业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一是对县域内相关企业产生的危险废弃物进行摸底统计和监管,将全县二类以上汽修企业13家纳入全县汽修企业日常监管。二是完成5家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剩余1家待专家评审通过后即可备案。三是完成3个企业实施的项目全部批复登记。四是拟定复垦复绿方案,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义务,对完成复垦复绿通过验收的矿山企业依法退还保证金。

(六)政府投资项目决算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是对多计工程结算价款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已据实调整工程价款。二是对挤占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已原渠道归还项目资金。三是对无依据发放项目管理津补贴问题,责任单位已清退违规发放的项目管理津贴。

四、部分问题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从整改情况看,审计指出的问题大部分已整改到位,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要持续推进整改。一是属于体制机制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解决,如预算编制不规范,相关部门间信息不共享造成的对象不精准等问题,需要协调各级各部门,统筹推进相关改革。二是有些问题涉及部门较多,外部环境复杂,整改时需要结合实际审慎处理,如因地方财力薄弱,部分专项资金等已统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偿还贷款本息等,短期内无力归还原资金渠道,需分期逐步归还,还有一些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因地质地貌多样,治理方式复杂,加之部分废弃矿山责任主体已消失等,需分期分批逐步完成,对违规发放政策补助资金的问题,由于涉及人员众多,情况也较为复杂,需要区分不同情况分类进行清理。三是有些问题涉及难以追溯调整的事项,只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规范并杜绝,如建档立卡贫困户未参加以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部分产业项目实施绩效不佳等问题。

对以上需持续整改的问题,州审计局将继续按照州委州政府要求,认真落实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意见,督促相关单位切实推进整改工作并予以落实到位。一是分类施策。对整改难度不大的问题,缩短相关流程,尽快整改到位;

对受客观或外部条件制约,或涉及部门协调、政策完善的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前期准备,稳步推进整改。二是跟踪督查。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提升问题整改的实效。三是建章立制。对审计反映的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在整改具体问题的同时,举一反三,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健全完善相关机制,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10.关于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篇十

一、局党组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

xxxx年,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市委、市纪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央、省、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部署,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全局上下端正党风、严明纪律、规范行为、廉洁从审,呈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发展局面,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全面提高。

(一)开展主题教育,夯实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局党组始终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全局工作的整体格局,与审计业务工作共同布置,共同检查,共同考核。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坚持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反思、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贯穿始终,实现了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职责。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签订责任书,局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与科室人员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三是落实工作责任,根据市纪委的要求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牵头科室,印发《牵头科室函告书》;

对市纪委部署的警示教育等专项工作分别进行专门研究和部署,每季研究一次纪检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总结检查,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和责令限期改正。

(三)深化理论学习,增强廉政勤政自律意识。

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贯穿于主题教育各个环节。局党组成员围绕“学原文·悟初心”“讲政治·守初心”“善作为·践初心”等三个专题开展集中研讨,实现理论学习入心入脑,切实提高了思想认识,打牢了理论根基,做到了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组织全体党员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章》等党纪政纪条例条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上级纪委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做到学思践悟,以知促行。围绕党章党规找差距,知不足,促整改。局党组书记给全局审计干部上党课,开展警示教育和意识形态专题教育;邀请台州市纪检领导给审计干部作《审计干部要算好人生七笔账》的专题报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四)狠抓措施落实,严格规范审计执法行为。

一是严格执行《审计法》《xx省审计工作条例》《xx省审计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等相关审计法律法规,教育审计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工作,严格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行为,确保依法审计,做到文明审计。二是加强党内监督。凡涉及“三重一大”的具体决策事项都必须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始终坚持推行和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的全程记实,实行决策终身负责制。三是实行审前承诺、审中检查、审后回访制度。审计组进点被审计单位前按照廉政责任制要求,向局党组作出“审计组廉政承诺书”,强化自律意识;

审计过程中组织正风肃纪检查;

审计工作结束以后,局领导或局党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一方面了解审计结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审计人员执行廉政纪律情况,做到警钟长鸣。

(五)依法履职尽责,发挥审计“经济体检”作用。

xxxx年,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纪委、市监委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在认真做好本局牵头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市面上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开展对一些热点、难点、重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项目开展审计工作,抽调精干力量参与市委巡察工作,加强行政监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局党组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局党组主要负责人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依靠班子成员的集体力量,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坚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党风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一岗双责”,做到亲自传达贯彻纪委全会精神,亲自主持讨论研究的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工作要点、工作计划、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将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到班子成员和科室,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在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过程中,坚持年初亲自部署、年中督促检查、年末考评总结;

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穿于审计工作、干部教育、队伍建设始终;

坚持对局班子成员履行责任情况、干部在作风效能方面不良苗头性问题做到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

(二)坚持民主集中公开办事。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制度,做到重大审计项目、重要审计处理事项、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都经过局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二是建立和完善廉政谈话制度,对中层干部任免和中层岗位调整前要进行廉政谈话,同时局党组织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以及班子其他成员与分管科室干部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廉政谈话,做到常提醒、常敲警钟,防患于未然;

三是自觉接受班子成员的监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营造良好的合力干事氛围;

四是加强机关管理,实行机关内部事务公开,依托审计内网平台,将审计项目、审计结果报告、重点工作等在网上公开,接受本局干部职工的监督。

(三)坚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

按规定向纪委报告个人有关重大事项、述职述廉。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的权力,要求别人做到的,坚持自己首先做到;

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能带头不做。注意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搞庸俗关系,能正确对待妻子、孩子、房子、票子和位子等问题,做到洁身自好、淡泊名利、清白为官、老实做人。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大力支持班子成员工作,注重加强与局机关干部的沟通和交流,尽力关心干部的成长,力求带好队伍,努力以实际行动做好全局干部职工的表率。

三、班子其他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情况

班子其他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意识,提升认识、厘清责任、狠抓落实,实现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步发展。

(一)加强学习,提高对履行“一岗双责”的认识。

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实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措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核心是领导干部要明确在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在抓好分管业务工作同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实行“一岗双责”对本单位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实施、同落实。

(二)明确任务,增强抓好廉政建设的紧迫性。

一是明确任务。年初,局党组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会,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任务逐项分解给班子成员,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做到每项工作有责任领导,有具体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确定重点。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分工任务,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实际,确定分管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任务。三是严格履责。切实抓好分管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廉政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克服工作上不求进取的思想倾向,发扬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精神。通过切实做好这两方面工作,力求做到廉政建设和审计业务工作的两促进、两提高。

(三)严格管理,切实履行廉政建设任务职责。

班子其他成员以身作则,坚守底线,切实做好廉洁自律的表率。一是抓日常廉洁教育。参加各个层面的廉政建设报告会及廉政党课教育,使审计干部了解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任务、目标和措施,提高个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二是落实制度。开展廉政约谈,不定期了解约谈对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维护党的纪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审计纪律等情况,督促提示约谈对象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监督责任,并提出要求和建议;

三是抓好监督。要求审计人员“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对于违反制度的人和事,敢于纠正,经常性进行提醒教育,鼓励敢于担当、廉洁从审的好做法,对工作松懈、浮于表面的苗头及时纠正,做到抓早抓小,防止不良倾向的扩大,树立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

四、存在的问题。

(一)“一岗双责”意识还需加强。

在平时工作中,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对业务工作安排部署的较多,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常态化、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够。

(二)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宣传氛围不够浓厚。

虽然平时加大了对全体干部职工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力度,但宣传力度不够,学习形式单一。

(三)督促指导没有形成经常化。

虽然有一套廉政审计承诺机制,但缺少有效的执行。在责任制的落实上,仅限于年初分解、年末总结,年初年末忙一阵,中间缺乏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提醒,导致个别干部责任意识淡薄。

(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够彻底。

从专项整治结果来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如学习注重实用主义,重业务轻理论,有些学习安排流于形式,学风上不同程度存在为学习而学习现象;

作风不够深入,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多,到基层和审计一线时间少,工作中对上级的要求或多或少存在应付了事现象。

(五)队伍能力素质与新使命新要求不够适应。

一是本领恐慌比较普遍。从上到下审计干部普遍反映当前审计工作的发展,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二是少数审计干部精神不够振奋。在专业能力提升上不够积极,钻研审计业务、学习先进技术方法的劲头不够足;

三是个别干部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执行存侥幸心理,审计干部被“公关”的风险一定程度存在。

(六)机关党建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没有专职的机关党建干部,造成工作疲于应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在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时存在依葫芦画瓢的现象,习惯于应付,没有特色。党建活动同业务活动的融合性不强等。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局党组坚决把党风廉政和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监督挺在前面,使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成为审计干部的思想自觉和日常习惯,从根本上保证清廉审计建设取得实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地生根。

(一)进一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积极探索新时期审计机关党的建设的思路、理念和载体,修订完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结合主题教育加强对机关党建工作的调研指导检查,督促机关党组织全面查找从严治党方面的问题,采取过程监控、效果评估、整改问责等具体措施,及时抓好整改落实。

(二)不断加大监督执纪执法力度。

主动接受市纪委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监督,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提醒谈话。针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履行党组主体责任,强化纪律监督和执纪问责。

(三)着力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进一步压缩审计自由裁量权,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审计现场这个关键环节,突出风险管控前置,把牢风险管控关口,加强审计现场廉政纪律监督检查,确保审计干部廉洁自律,努力建设一支作风务实、业务精湛、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审计铁军。

退役军人事务局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述法报告

xx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本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与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相结合,推动我局依法行政工作健康发展。现将本人一年来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切实发挥法治建设领导作用,做推进法治建设的“风向标”

作为第一责任人,带头认真履行法治建设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职责,坚持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任务亲自督导,有效推动了我局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开展。一是深入谋划部署。将法治建设纳入我局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与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坚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各类问题,重大问题随时研究解决。二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我局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完善我局法治工作相关制度。三是严格工作考核。法治建设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我局充分发挥考核评价“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调动全局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有力推动了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二、带头学法,模范用法,加强局机关学法守法水平,做法治建设的“勤学者”

一是加强法治知识学习。本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讲话精神,加强学习,提高法律知识水平;

同时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结合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服务退役军人的能力水平。今年以来,本人带领局党组主持中心组学习xx次,对涉及机关建设和退役军人服务的各项法律规定、讲话批示进行了深入学习,同时组织参与区司法部门组织的学法考试x次,机关内部组织普法考试x次,籍此检验局机关学法工作的开展成效。通过长期的学习,局机关干部职工的知法守法学法用法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自觉执行廉政规定。本人自觉用《廉政准则》的各项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真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xxxx年以来,本人没有违规持有因私出国境证照;

没有违规投资上市公司及金融理财产品,没有持有大额股票、基金、投资型保险;

没有巡视反馈、接受组织约谈函询、问责或因“四风”问题被查处等情况;

没有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

本人还与局机关全体公务员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同时积极配合区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工作,坚持实行谈心谈话制度,对党员干部一些苗头性问题予以“截流堵源”,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局机关政治生态环境。

三是加强工作法规学习。将加强法律学习作为我局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一年来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了各项法律与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褒扬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法律法规,为局机关各股室依法履行职能、开展退役军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深入开展法律拥军工作,实现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全覆盖

开展法律拥军是拥军优抚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局xxxx年局机关工作的“重头戏”,得到了省级、市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打造法律拥军工作“xx模式”。

一是建立健全三级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创新基层退役军人管理模式,切实解决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区坚持按照“五有”标准,建成“两站一中心”,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x个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xx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均挂牌成立,实现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建设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局积极探索法律拥军新模式,于xxxx年x月与区司法局签订拥军优抚战略合作协议,在xx区法律服务中心设立xx区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站,并开通xxx军人军属法律咨询热线;

各街道同步设立退役军人法律援助站,在街道司法所挂牌运作,各村(社区)同步设立法律援助联系点,在各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挂牌运作。退役军人法律服务三级体系的建设,在为退役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为推进法治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二是建立法律拥军联席会议制度。为适应新时代拥军优抚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拥军优抚法律服务新模式,我局与区人民法院、区人民检察院、区司法局、区公安分局联合建立法律拥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了各成员单位在拥军优抚法律服务工作上的统筹协调,对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沟通配合,进一步保障军人军属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推动全区法律拥军工作合力向纵深发展。

三是积极实践“一线工作法”。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新途径,创建“x+x+x”机关党员挂钩重点服务对象工作新模式,革新退役军人帮扶新局面。同时建立局领导挂钩联系基层制度,以“局班子成员+股室+基层街道(村、居)服务站”三者联动服务的形式,局机关与街道退役军人事务战线的沟通和互动得到切实加强,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最大限度保障退役军人的权益,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四、积极推进普法工作,做法治精神的“传播者”

xxxx年,我局普法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区普法办的工作部署,结合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实际,通过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普法学习,努力做到认真学法、切实知法、自觉守法、模范用法、坚定护法,扎实推进普法工作,为全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是开展最美退役军人宣传活动,树立法治建设的“模范先锋”。退役军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转业到地方后,他们保持和发扬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忘从军经历,积极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是我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区结合“最美退役军人”评选表彰活动,开展普法宣传,大力宣传《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最美退役军人”宣讲会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共xxxx多人参加了宣讲普法活动。

二是开展基层普法工作,加大法治工作宣传力度。我局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相关股室人员参加现场的咨询活动,现场派发宣传单张,广泛宣传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法规并现场解答群众的疑难问题,切实做到深入群众一线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同时加大我局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和退役军人权益维护等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如通过印发《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专辑》等来广泛宣传《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法律法规;

邀请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区税务局相关负责同志及xx职业技术学院专家一同开展举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及税收优惠政策宣讲会,为退役军人送上精彩丰富的政策“红包”等。

五、提高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水平,发挥法治建设的“指挥棒”作用。

一是认真落实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和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工作。为进一步落实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本人严格执行“凡是涉及民政业务的重要决策、重大项目,特别是作出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等事项,必须通过班子集体研究、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程序,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后,方可执行;

二是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民主决策,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力落实;

三是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按照《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信息公开管理制度》的规定,我局在信息网站上将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并将新增内容及时进行更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营造便民利民的良好服务氛围;

四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我局与xx巨信律师事务所签订了法律顾问服务合同,由该事务所指派法律顾问为我局提供日常综合性的法律顾问服务,承担行政决策事项、规范性文件以及推进依法行政中的重大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和法律风险评估,开展职工法治培训,代理诉讼、仲裁案件,参与涉法事务的谈判、协调,非诉讼纠纷的调解、处置等职责任务,确保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六、健全纠纷化解机制,积极化解涉军群体矛盾

一是完善退役军人信访接待工作。我局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退役军人诉求,力争有求能应、有求必应,让退役军人感受到贴心服务。为此,我局出台了《信访工作制度》,对所有退役军人诉求进行台账建立、专门督办,坚决维护退役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目前,我局从xxxxx政府服务热线xx项,含表扬件x项,咨询件x项,办件x项,事项回复率和群众满意度均达xxx%;

来信来访和信访局转件x项,经过局机关股室的调查研判,现均已进行了回复和处理。其中,我局通过多方协调、专程走访、积极沟通,成功化解了一宗时间跨度长达xx年的信访积案,成功维护了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并获赠退役军人送来的表扬信及开局以来首面题为“蓝色港湾,人民公仆”的锦旗。

二是依托三级服务体系建立矛盾调解机制。我局与区人民法院和区司法局签订合作协议,设立“涉军涉诉权益维护工作室”和“老兵调解室”,专门负责退役军人矛盾纠纷化解与权益维护工作,依法积极参与调解退役军人、军属与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民事纠纷。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对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化解矛盾,引导有关人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上一篇:微博句子下一篇:积极分子党课读书笔记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