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欣赏

2024-09-27

优秀论文欣赏(共12篇)

1.优秀论文欣赏 篇一

优秀简历欣赏(注:格式,字体请大家自己修改,关于实习经历和课外活动等奖项方面的撰写请好好参考下)

xxx

地址:xxx邮编:xxx

电话:xxx手机:xxx

电子邮箱:xxx

教育背景:

某院某专业本科时间:xxx---xxx

l成绩:平均分xxx(分数接近90分)专业GPA=

l 200x年xxx奖学金, xx学院xx人唯一获奖者

实习经历:

xx顾问公关公司职务:xx 地点时间:xxx—xxx

l媒体与外事部门的助理,负责项目策划及实施、媒体跟踪、信息调查以及新闻分析,主要客户包括xxxx(列出,都是世界五百强)等

l帮助xxx在上海成功进行市场投放活动

l培养了敏锐的新闻视角;锻炼和提高了媒体沟通及信息收集分析能力

某世界五百强公司职务:xx 地点时间:xxx—xxx

l负责全球大客户部每日销售报表统计与分析,销售人员绩效评估

l成功策划、组织并完成办公室xxx项目

l提高了领导力、数据分析以及市场分析判断能力

课外活动:

某大学xx杯辩论赛最佳辩手地点,时间

学术刊物《xxx》主编地点,时间

l国家xx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刊物,连续三年全国xx个基地班评比第一名

xx大学生文化交流使者某外国,时间:

l两千名申请者中的两名入选者之一

l关于xx的主题演讲入选大会优秀论文集

北京xx俱乐部主席地点,时间

l以学生创业形式获得风险投资

l针对在京留学生提供文化交流活动与信息服务,最高会员数x人(这个人数非常有说服力)

第xx届亚洲经济国际研讨会会议某组组长 地点,时间 l通过媒体沟通与网络支持成功实现新闻强度与深度双重效应,获组织荣誉奖 xx暑期社会实践领队地点和时间 l策划,组织并带队参加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主题实践

l关于融资、技术及品牌的实践报告获得经济学院优秀实践成果奖

英语水平:

l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GRE:xx(很高)GMAT: xx(很高)

l TOPE(ETS美国教育测试服务中心职业英语考试)成绩:XX(很高)(听说读全优,写作良)奖励:

l xx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仅有的两名一年级获奖本科生之一时间

l xx大学英语演讲十佳、十佳歌手之

一、游泳接力第二名时间

l所参与团队获xx大学学生创业大赛第一名时间

xx学院科研组织奖,本全院唯一获奖者时间

评析:首先,从整个简历的架构来说,跟一般人的简历模板不一样。提醒那些求职的同学,不要把那些流行的模板太当回事,至少你用的那种模板最好是人数用的少,最好是你比较独特的。

一、关于教育背景:

他的教育背景写得非常干练,写完大学专业之后就是成绩,当然他的成绩很好,而且他用数字来说话,这也是他这个简历的一个特色。数字说话是最具说服力的。如果同学们成绩不好,就不要这么写了。

关于奖学金,他没有写他得了多少奖学金,就写了一个200x年xxx奖学金, xx学院150人唯一获奖者,那个学院是很牛的,那么他能够成为唯一的获奖者,这一下子就抓住了看简历的人的心!说实话,正是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直往下看。后来我问他了,你这个奖学金的评奖人数到底多少人?真的是150人都在竞争这个奖项么?他说不是,只有几十个,不过他说得没有错,最后得这个奖的只有他一个!这是他这么写的一个妙处----真实的优美!

关于教育背景,同学们往往在简历中写得比较多,这其实没有必要,捡最重要的写,千万不要写得太多,没有必要,你上什么大学都是不可更改的,如果你的大学不好,那么你就是第一的话,看简历的人也不是很感兴趣的,除非你的成绩全优。

当然如果大学不好专业很好,那么可以强调一下的。

二、关于实习经历

我相信他的实习经历是很多的,但是他也就是写了两个公司的实习经历。这两个公司有什么好写的呢?

一个是公关顾问公司,对于不熟悉这个行业的人来说,这个公司的名字不能引起人的兴趣,但是他写得非常好,他这个公司的客户很多是世界五百强,这给人的暗示就是这个公司不是一般的公司,而且他写了他在这个公司的感受:培养了敏锐的新闻视角;锻炼和提高了媒体沟通及信息收集分析能力,这是点睛之笔。

另一个实习单位是世界五百强公司,他的职位也是很一般的,都是白描,但是他照样写出了感受:提高了领导力、数据分析以及市场分析判断能力,这点也是很重要的。这两点能力都跟他要应聘的职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相关。

这里我没有把他在这两个公司的实习时间列出来,其实他在这两家公司的实习时间都是仅仅三个月,但是这总共不到半年的实习时间确实让他的简历跟别人的不一样的,很精彩。如果他的教育背景已经让人刮目相看的话,到这里就能看到这份简历的不一样的地方了,这是一种花了很多心血的杰作。

当人HR人员看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会产生一种很想尊重和想见这个人的感觉呢?

三、关于课外活动:

如果说实习经历写得有点雕琢的痕迹的话,那么这部分正好是他大放异彩的地方。因为对于一个见过很多世面的HR人来说,他的实习经历显然不能反映他的核心竞争力的。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在那两家公司实习过的人都可以那么写,所以他必须在课外活动这里显出他的独特的魅力来。

这就是为什么他这部分写的比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里我就不仔细分析了,大家都能看懂,只是想提醒同学们的是,他用的都是夺人耳目的词:如两千名申请者中的两名入选者之一,评比第一名等。很多同学都写自己的学术或活动的能力,在哪里发表了文章,但是就不告诉人家,你这个发表的地方是不是有档次的啊?也许你自己知道它的档次很高,但是要知道,看你简历的人往往是不懂你这个行业的人啊,所以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比如:这里面写到了:

学术刊物《xxx》主编地点,时间

国家xx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刊物,连续三年全国xx个基地班评比第一名

可以说,很少有人真的知道他这个刊物有多么地牛气,但是后面的注释却让人耳目一新。再往深里说,他一个本科生,能够做多大的刊物主编呢?可是人家这么写的话,因为有根据,所以显得很宝贵。

这里面希望同学们好好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四、关于英语水平

这也是同学们经常写不好的地方。

比如过了四级,六级,什么读写听都流利,一看就是假的,不如不写呢。

我们来欣赏他是怎么写他的英语水平的:

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GRE:xx(很高)GMAT: xx(很高)---作为一个本科生写自己通过了六级考试就非常好,如果一个研究生还这么写,而且没有注释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作为一个正规的硕士生,你是必须要过六级的。我看过一些本科生写的英语水平,就写自己过了四级,后面也没有说明,这样的效果就很不好,很容易联想起你们学校的本科生很可能连四级都过不了,而且有的学校确实有英语成绩没过四级就直接留校读研究生的。这位同学他写的妙处,就是他不仅强调了自己本科就过了六级,更重要的是把GRE和GMAT的成绩都公布了,都是非常高的,很有说服力。

可能大家会问了,他为什么不公布他的TOEFL成绩呢?大家应该可以猜想原因的。TOPE(ETS美国教育测试服务中心职业英语考试)成绩:XX很高(听说读全优,写作良)---这个也是他的一个比较高明的地方,因为他强调自己的职业英语很强,而且公布了成绩,说明很适合在大公司工作。

他的这种英语水平说明方法很值得同学们玩味的。

五、关于奖励

写得非常干练,但是他写的过程中一直都在强调他拿到这个奖项的不容易。

xx学院科研组织奖,本全院唯一获奖者----我曾经问过他,你这个唯一获奖者到底是什么含金量?是很多人竞争的么?他说不是的。但是人家显然会写,而且都是真实的!整体来说,这位同学的简历写得非常精彩,我只有欣赏的份了,呵呵。

简历写得好的关键就是他想得比较深入,也做过深入的调查。当然这跟他是做市场调查的有关。他告诉我,凭着这份简历,他打败了很多研究生,而且他的同学也没有象他这样得到好多大公司和顶尖大学的offer.他的简历成功之处不仅得力于他本身比较优秀,更主要的是他知道自己的强项,知道怎么写能抓住别人的心。

不在乎简历的长短,在乎的是写得让人觉得非见你不可的冲动,呵呵。这种功夫类似于高明的作家可以把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写得非常让人耐看。

磨刀不误砍柴工,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走向精品意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下力气把自己的简历写好。

为了写好简历,需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你的优点是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有空的话,下载网上的性格职业测试题目做一下,会对自己有帮助的。

这再次地证明,不是没有好的工作等着同学们,而是同学们需要了解自己,了解HR人员的心理,把自己主动地推销出去!

当然这个简历有个小小的缺点就是他没有一个自我评价。这点HR人员也是很看重的。我建议大家把自我评价放在前面,而且要真正地写自己的优点和优势,而不是虚假地写,最常见的问题是,明明自己的沟通能力很一般,却写成,沟通能力很强,这在面试的时候是很吃亏的,而且看得多了,人们都不相信了。

2.优秀论文欣赏 篇二

关键词:艺术,欣赏者,欣赏

前言

美术概论课结束前每人必须交一篇论文,作为期末考试的40%。我选题艺术、欣赏者、欣赏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艺术、欣赏者、欣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去理解艺术这个哲学家和艺术理论家特别感兴趣和敏感的概念。

一、艺术是什么

艺术是什么?这基本上是每一个哲学家和艺术理论家特别感兴趣和敏感的一个问题,无数人解答过它,可至今都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各类专家争论不休。其实,这并不是这些哲学家和理论家们没有智慧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他们对待艺术的方式错了。艺术并不是合理性的对待,尤其是这种提问方式。这类提问的方式、理性的方式是从学习理论上探索一门学科的本质,探讨一门学科的原理、原则、规律及其特征。穷根究底对其他学科或许合适,但对艺术这门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并有很大独特性的学科却是不行的。其实,艺术诸如人的各种意识、感觉、知觉、直觉、情感、行为表现和想象,他需要感性对待,而不是理智的分析。

法国美学家维隆是这样给艺术下定义的,艺术就是“情感的表达”。其实情感二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美学著作《艺术论》中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 (1) 他认为,一个人在现实中或想象中体验到痛苦和快乐,把这种感情在画布上或大理石上表现出来,并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他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是欣赏者能体会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2) 托尔斯泰所说的艺术很广,它包括文学、戏剧、绘画、雕塑、建筑以及音乐等,提出情感的重要性并加以强调,在理论上是有价值的。的确,情感是艺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审美特性,艺术以情动人,离开情感的表现与感染艺术就不可能成为艺术。中国传统的艺术也很重视情感的作用,清代画家孔衍栻在其《石村画诀》中说:“与不论大小幅,以情造景,顷刻即成。” (3) 当然如果把创作者的情感因素绝对化而忽视或者无视艺术的其他因素,那也看不到创作者情感的来源,最终就不能正确解析艺术的本质。普列汉诺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托尔斯泰理论上的缺点:“艺术及表现人的感情有表现人的思想,但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艺术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此。艺术开始于一个人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他在周围现实的影响下所提演过的感情和思想,并且给与他们以一定的想象的表现。” (4) 我虽然不明白其内涵,但我知道:艺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社会,但必是经过创作本身的情感加以加工处理,从而体现出创作者的感情、思想。艺术家由艺术精神成就他们的艺术作品。

谈到艺术,艺术的价值同样毋庸置疑的牵引而出,现在大多数学院都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还限制英语最低分。我很想弄清楚这这对艺术,对艺术的发展,对艺术的欣赏的价值究竟有多少呢?我认为不能做出乐观的估计,我们应该对艺术进行反思与总结。有谁看了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而去感悟生活?又有谁看了他的《判断力批判》而去欣赏艺术?那我们哪知道《实践理性批判》是对生活的真知灼见?谁又能证明《判断力批判》是艺术的知音? (5) 我也并没有否认理论价值的意思,我只是想说, 英语、政治、艺术理论对我们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并不是充分必要的。也许艺术理论在总结艺术现象或艺术经验时会设计艺术的特征,也包括一些艺术的感知觉、材料和结构,这些东西在我们进行艺术欣赏时会起作用,但这种作用仍然不是艺术经验本身。艺术经验是充分个体化的,不能相互取代,感动必须经由一个具体的个体来完成,况且感动他人的东西不一定能感动自己,他人的艺术感只是艺术感的结果,而不是感动的本身。所以艺术理论作为一种间接的艺术经验的价值不宜做过高估计,它的价值只是艺术欣赏活动的一个准备,称它为“准备价值”。 (6)

那么,艺术究竟是什么呢?艺术不是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富有感染力的感性现象,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部电影,一首乐曲,一部戏剧,一个舞台和一栋建筑。当我们把一首诗或一个舞蹈抽象时,这首诗和这个舞蹈就不存在了,而成为了完全陌生的东西,文字化或概念性的东西,一种理智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方式或存在形态完全不可能相提并论,所以我们说出的东西和我们说的东西完全是两件事情。贝尔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7) 苏珊·朗格说“艺术是有生命的形式”, (8) 我们从这两个命题终能得到什么?我们能得到关于艺术是什么吗?我们能从中了解诗或者绘画或者舞蹈或者音乐吗?当然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所以从这样的命题中我们得不到艺术本身的东西,只能得到艺术的理论化的说明。对艺术经验而言,这样的命题等于没说。即使从理论上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那么绘画、电影、诗和音乐都是有意味形式的,那么,绘画、音乐和电影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存在的这种特性在这种抽象中就不存在了。所以理论抽象会把我们引入理论或者知识,而不能使我们进入艺术,艺术只能通过面对才能走进。这样,读诗,诗才成为诗;听歌,歌才成为歌;看画,画才成为画。 (9)

对欣赏者而言,艺术又是什么,这个命题没有多大价值,它根本就不是欣赏。在欣赏者那里,只有一首具体的诗,由意象和节奏构成诗,由旋律与和声构成音乐,由光与影构成电影,由色彩与线条构成绘画。因此,想读懂一首诗,就必须了解意象与节奏;想听懂一段音乐,就必须了解旋律与和声;想看懂一幅画,就必须了解色彩与线条。每一种艺术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也就是它的构成性,它的形式感,离开了这个东西,艺术就不复存在。那么说什么是艺术这就等于是废话!只有通过欣赏才能获得存在,画是被唤醒的存在。

二、欣赏者

欣赏者的感性由艺术唤醒,但是不同的欣赏这会体验到不同的感性。在很多情况下欣赏者的感性是自相矛盾的,而且这种矛盾往往由同一节艺术品所引起。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欣赏者,他们心上同一件艺术品的经验也大相径庭,这也确实为艺术所证明。不仅如此,即使同一个欣赏者,面对同一件艺术品,他今天的心情和明天的心情可能很不一样,它赋予同一件艺术品的感性也截然不同。难道是艺术品发生变化了吗?这不可能,那就只能是欣赏者。这个欣赏者究竟怎么了?我们必须追问:什么是欣赏者?这似乎不太礼貌,那我们就换个问法:何为欣赏者?

所谓欣赏者,就是面对艺术品的人。他必须对艺术品进行艺术感觉、判断和体验,他才可能成为一个欣赏者。欣赏这不是曾经欣赏过艺术的人,不是身处画廊或音乐厅的人,甚至不是艺术评论的人,而是此时此刻正在欣赏艺术品的人。一个在读、在看、在听、在感觉的人,不是仿佛在读、在看、在听、在感觉的人。此刻,面对艺术品,他全身心的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计较、无功利甚至无目地的在接受。他身上有什么,艺术品就会唤起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艺术品就会把它塑造成什么样的人。他的艺术直觉、感觉、天赋、形式感,他具备多少,艺术品就会唤起多少;被唤起的越多,就会被感染的越深,他也就越是一个欣赏者。

为什么如此强调欣赏者?因为欣赏者是艺术品的最终完成者。我以前总是有一个误解,以为艺术品的最终完成者是艺术家,其实不是。艺术家只是完成它自己的工作,艺术品是不是艺术品最终取决于欣赏者。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只是完成艺术品的显现,就像画家运用画笔和颜料完成创作一样,此时的画还不能算做真正的艺术品。就表演而言也是如此。表演必须取得与观众的交流,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表演;没有观众参与和欣赏,表演便没有了意义。所以,观众是表演的构成性要素,观众也是表演作为艺术品的完成者。杜夫海纳说:“作品期待与欣赏者的,既是对他的认可也是对他的完成。”“作品期待与欣赏者的首先是完成作品。艺术家正是为了完成作品才需要欣赏者的合作。” (10)

三、欣赏

前面谈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欣赏对象,一个是欣赏者。既然这样,接下来这个问题就顺理成章了,即是欣赏。什么是欣赏?它是一种直觉活动,是欣赏者与欣赏对象相遇的过程。在欣赏过程中,最容易碰到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意思?这首诗什么意思?这部电影什么意思?这部音乐什么意思?这幅画又是什么意思?曾今有人问过贝克特,你的《等待戈多》是什么意思?贝克特说:“如果我知道什么意思,早就写出来了。”(11)这其实是欣赏中的一个误区。这是从功利的、实用的或有用的角度来提问题。欣赏不是认识论,不是从艺术品中得出一个甲乙丙丁,得出一个本质、意义和价值来。你快乐、流泪了、被感动了或者被震撼了,这就够了。因为欣赏不是理智活动,也不形成概念,而是灿烂感性的显现。欣赏可以从感觉开始至感觉结束,也可以从感觉开始至理智结束,决不可能从理智开始至理智结束。所以欣赏者要用直觉、感觉、知觉或感性去拥抱欣赏对象,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通过欣赏对象把自己打开,他是松弛的、忘我的和愉悦的。为什么艺术使人纯洁与纯粹?为什么艺术能使人讨厌或沉醉?为什么艺术使人感到自由和舒畅?就因为艺术把人们从现实的、世俗的、功利的、烦心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使人们感觉到不一样的存在:一是现实的世界,一是艺术的世界。

在欣赏中,欣赏对象与欣赏者是相互指涉的。指涉不是对立,而是对峙。你面对我,我面对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比如说表演,表演也是不能离开观众而存在;观众也不能离开表演去欣赏。表演和观众是相互依存的,他们因为对方而存在,也为了对方而存在。表演与观众相互指涉,一方面是指表演与观众是指向对方的,表演与观众互为目的,这个目的不是功利性或有用性,而是精神的指向性。一个是为了呈现灿烂的感性,另一个则是为了欣赏灿烂的感性,他们都通过对方达成一种感性的完美。另一方面,表演与观众是相互进入的。表演在舞台上呈现为活泼的感性,它既是舞台上的知觉对象,也是观众视野里感觉到的直觉,观众打开他的眼帘就是整个舞台,表演没有障碍的被捕捉。同时,观众的各种感觉或知觉进入到表演结构、动作或形式中,虽然他们肉身不在舞台上,但他们的知觉在舞台上被对象化,他们的很多杂念与私欲被弃置在一旁,他们的意识只是关于表演的意识。实际上,每个观众看的东西是同一个,而看出的东西确实无数个。表演与观众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观众在看戏,戏也在看观众;观众在戏中看到的不是别的,而是观众自己。戏只有一出,观众却有很多个,观众看出的是他的个体性。这样欣赏者与欣赏对象在欣赏过程中就变成一种处境。这种处境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之后的新存在。这种存在是纯粹的、无目的的和无功利的,是美好的、诗意的和感觉化的,同时也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比如一个男孩碰到一的女孩,他就成了女孩目光下的男孩;如果他碰到太阳,他就成了太阳照射下的男孩;如果他正在面对一幅画,他就成了画前的男孩。他成了不同处境中的男孩,是被各种感觉、知觉和直觉所灌注的新的男孩,是男孩与他的对象的相遇:人因为与艺术的相遇便产生了奇迹,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和最珍惜的东西,因为他是创造的源泉。

后论

艺术就像一团看不清摸不着的虚无缥缈的微分子,像一条看不见的污垢。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艺术我们所有欣赏者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看、去听、去感觉、去体验、去拥抱艺术,感性地去欣赏艺术。

注释

1 (2) 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张昕畅、刘岩、赵雪予译, 第46-47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第二版

2 (3)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 第977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6年第二版

3 (4)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 (没有地址的信) 》, 曹葆华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第一版

4 (5) (6) 彭万荣:《珞珈艺术 (第二辑) 》, 第87页,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

5 (7) 克莱夫.贝尔: (Clive Bell) 《艺术》薛华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6 (8)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南京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7 (9) 彭万荣:《珞珈艺术 (第二辑) 》, 第88页,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一版

8 (10)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 第74页, 文学艺术出版社, 1996年第一版

3.欣赏部级优秀课的启示 篇三

关键词:部级优秀课;数学;赏析;启示

全国开展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已经尘埃落定。经过教师自主申报、录制、上传晒课过程,全国广大专业教师观摩、评价,由县、区到省级专家选拔,最后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选,部级优秀课终于诞生。而今再欣赏这些从数十万节课中脱颖而出的部优课,不禁感慨万千,现把观后点滴启示分享!

一、教师对教材深度整合、贴近学生生活

例: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二中学刘婷老师的《正数和负数》一课。这节课是学生上初中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的思维还存在于自然数当中,而突然把数扩大到负数范畴是很困难的,而教材设置对于学生来说又很艰涩难懂,照本宣科地去讲这些抽象的知识一定是云里雾里,久而久之学生就对数学失去了兴趣,从而出现厌学的现象。而教者巧妙地对教材进行挖掘整合,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天气预报的气温变化;足球比赛的净胜球数计算;一批零件的正负误差值”把抽象的数字符号充分與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学好数学是为了更好地、更精细地生活,三个事例把数扩展到负数的范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教者把本来抽象的数字、数学,变成了学生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与学生互动,娓娓道来,让学生理解充分、水到渠成!对于刚步入中学的孩子来说数字“0”是空的,什么也没有的意思,学生只是知道它是最小的自然数,但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教者巧妙地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赋予了“0”鲜活的生命!“0”不再是“空”!气温中零摄氏度是能感觉到的!生意当中的盈亏是以零为界限的!零海拔是与海平面一致的等!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教学深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使数学课完美地升华!只有教师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理解才能有这样巧妙的设计,只有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才能有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设计!

二、教师对课标理解透彻、知识重点突出

这些部优课的老师除了能驾驭教材,深度解读教材,了解学生以外,他们对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处理总是恰到好处,科学合理;对数学标准的把握和处理科学,理解透彻。例:刘婷老师的《正数和负数》一课中,通过学生熟悉现实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认识和理解负数,并能用负数解释、描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创造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达到共识、共享、共勉、共进的目的。课堂呈现在数学活动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和教师教构成完美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她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

三、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课堂气氛融洽

这些部优课的老师课堂教学都有亲和力,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给学生感染力,都能创设数学情景,使全体学生融入数学活动,营造小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搭建了个人展示、小组展示、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师评组评的平台,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见,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刘婷老师整个一节课都把学生放在首位,让学生理性地、积极地参与,达到了对正数和负数理解的程度。只有对知识理解了才能更好地参与,教者在讲清楚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后提问:“哪些同学能再举些生活中存在的有关正数、负数的例子,对例子中的相关数据的意义给予解释呢?”教师这样提问既达到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担当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及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教师的精心设计,使枯燥的数学课堂,满是融洽和谐的气氛,透出浓浓的爱与关怀。

四、教师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完美整合

部级优秀课的老师们都能充分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而且用得恰到好处!他们能把信息技术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而不是用舶来品直接套用,是在自己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恰当地融入了信息技术手段,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例如:《正数和负数》这节课,教师在资料的选择上,充分地尊重教材、尊重学生,既不花哨,又吸引学生眼球。知识点清晰可见,媒体画面切换自如流畅!

总之,欣赏了众多的部级优秀课,不仅学到了许多技能、技法,更体验到了作为基层的一名老师要想上好课,首先要热爱你的学生;要充分地理解教材;紧紧地围绕课程标准等,去设计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4.欣赏优秀作文 篇四

一进茶艺馆就看见了一幅竹子画,房间里有许多小榻榻米,前面还放着一个精致的小茶桌,好温馨呀!我们换上了红色的汉服,外套黑色长马夹,我们席地而坐,听老师讲解关于茶艺的知识。中国的茶文化真是历史悠久,唐朝的陆羽就写下了一本关于茶艺的书——《茶经》,我们通过PPT的演示了解了六大类茶叶——红茶、绿茶、白茶、青茶、黑茶、黄茶,还了解了茶叶的采摘过程,茶叶你们知道长在哪儿吗?有些茶叶长在矮矮的灌木丛中,有些长在约3米高的小乔木茶树,还有些茶叶长在巨大的茶树,普洱茶就长在高高的茶树上。

今天收获最大的是我们自己动手沏茶,沏茶的过程真复杂,老师一步一步的指导我们,先要把所有的茶具洗干净,再用茶针将茶叶拨入紫砂壶中,接下来就要开始倒茶啦!第一壶茶不能直接喝,因为特别的淡,第二壶就可以用了,先要在紫砂壶中把茶闷一会儿,再将沏好的茶倒到公道杯中,接下来就要从公道杯中把茶水分入一个个小品尝杯中,这时一股浓浓的茶香扑面而来,在喝茶的时候,先看一看,再闻一闻,然后品一品,再下来就是敬茶了,敬茶的讲究就更多了,先要双手捧杯,与对方行注目礼,再要鞠躬,可以是弯腰90度,也可以是弯腰45度,对方接过杯子,我们还要伸手,表示“请”,对方要轻轻地点点头,表示“谢谢”,这就叫注目礼、弯腰礼伸手礼、点头礼,在泡茶敬茶的时候,感觉自己也变得文雅起来。

5.优秀作文欣赏 篇五

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古今许多名人也验证了这一点,即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中,才能超越自我,让自己向成功迈进一步。韩信一代名将,自强不息,于草莽之中崛起,于战争之中奋进,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功高盖世的英雄形象;诸葛亮一代忠臣,鞠躬尽瘁,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塑造了一个名高天下、流芳百世的人臣楷模;司马迁一代智者,刚直不阿,于忧愁之际发愤,于郁结之时著书,塑造了一个浩然正气、史笔永存的文学巨匠形象。

我们都知道“红叶经霜而赤,腊梅沐雪而馨”。世间万物,人生百态,低俗的,丑陋的,高雅的,美丽的,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生命的心和一份理智的思维去判断是非,并从中感悟些什么,塑造一个更加成功的自己。我们从搏击巨浪勇救人的魏青刚身上,看到了一个在沧海横流中尽显英雄本色的英雄,我们从此塑造着勇敢无畏的自己;我们从十五年铸成倚天剑的黄伯云身上,看到了一个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的能者,我们从此塑造着坚韧不拔的自己;我们从无声世界创造美丽的邰丽华身上,看到了一个克服残疾、创造奇迹的朴素女子,我们从此塑造着顽强不息的自己。这些都是感动中国的人物的事迹,它们感动着中国,震惊着亿万个炎黄子孙的内心,也激励着每个人心底的良知,就是这份感动,这份激励,促使我们塑造着更加成功的自己。

6.优秀作文欣赏 篇六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吟着苍凉悲壮的哀歌,他如一枚一去不复返的箭镞镇定地迈上弓弦。白幡猎猎,万马齐喑,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寒风中那屏息待发的剑厘已紧固到结冰的程度,浓重的血腥味在每一个送行人的心头扩散。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畔的他不会知料,千年后,一位淡雅如菊花般的女子会如此称颂他。面对生的希望,他选择让自己的战马活下去,毅然留在了了无希望的绝境。

“李陵将军投降匈奴,定是权宜之计……”金壁辉煌的未央宫中,流转着一片死寂,一片嘈杂的指责凝固在了皇帝铁青的脸色中。百官哗然,战战兢兢地匍伏在地,而不知死活的他却仍然坚挺着脊梁,傲然陈述:“兵尽粮绝,李广利贪生怕死,畏缩不前……”而后,他只能在廷尉大牢里,仰望着一丝微弱的光。

被失望拉进深渊,被死亡拖进坟墓,被挫折践踏得体无完肤。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抛弃,但是我们仍然不忘站立。

夕阳西下,荆轲握紧剑柄,手掌结满霜花,缟绫飞卷,修长的身影像一脉苇叶昂着远去,朝着那遇先埋伏好的结局逼近。

再无一兵一卒,面对过往下属的一片傲然与鄙夷,项羽坚定地站立着,挥舞着手中的天子剑,在一片血海里作着最后的拼杀。英雄,是至死也不会屈膝的伟岸。

嘲笑,讽刺,那些冰冷的字眼接二连三地撞击着司马迁作为文人的傲骨。大难之后,他选择继续站立在朝堂上,坚挺着他不屈的.背脊,以一支不屈的刚笔,直写纷纭历史。

7.优秀论文欣赏 篇七

关键词:散文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幼儿

幼儿园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 它结构鲜明、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想象丰富, 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 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感受。散文欣赏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感受语言美、体验意境美, 陶冶幼儿的情感。音乐欣赏则是指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 是提高幼儿音乐理解能力, 丰富幼儿音乐想象力, 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态度的一种活动。从以上可以看出, 散文欣赏和音乐欣赏作为“艺术欣赏”的两种不同形式, 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共通之处。为了更好地开展散文欣赏活动, 我尝试将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巧嫁”于散文欣赏活动之中, 让它们形成互补, 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语言导入法———调动幼儿主动欣赏的第一步

语言导入法主要是指在音乐欣赏活动开始, 教师用一段抒情的话语或编一段有意义的故事, 引起幼儿对音乐内容的兴趣。我们在散文欣赏的开始部分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引起幼儿倾听和欣赏的兴趣。如在欣赏散文《云彩和风儿》时,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导入语:秋天到了, 天空变得格外晴朗, 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阵阵秋风吹呀吹, 朵朵白云变呀变, 变成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散文《云彩和风儿》;或者也可以用猜谜的形式, 如“身体轻又轻, 空中来旅行, 有时像老虎, 有时像大象”, 让幼儿猜测。这样的引导有助于激发幼儿仔细倾听的兴趣, 调动了幼儿欣赏的主动性。

二、视听结合法———感受散文意境美的关键所在

这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而加入一些视听方面的教具调动幼儿的多通道参与, 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情绪情感、内容等。在散文欣赏活动中运用视听结合法, 幼儿更容易去感受散文的美, 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如在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时, 我就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可爱的小屋在沙沙的春雨中静默着, 屋檐下拟人化的小鸟们在唧唧喳喳地辩论着, 伴随着甜美的语言以及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 草地、柳树变绿了;桃花、杏花变红了;油菜地里、蒲公英上也开满了黄黄的花儿……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 有声有色的教学手段, 把幼儿一下子带进了春天的美景中。这时, 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了, 兴趣被调动起来了, 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把他们听到的春雨的声音、看到的春雨的颜色告诉别人。这样的方法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

三、图谱记忆法———掌握散文内容的有力支持

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材料, 它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启发幼儿掌握各种旋律节奏, 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散文欣赏活动中, 同样可以利用这些图片、形象、符号等让幼儿轻松地掌握散文的内容。如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 在视听欣赏之后, 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记忆小鸟们争论的内容, 我还出示了图谱:一共分四条, 每只鸟说的话各一条, 小鸟、春雨、草地、桃花等景物都用图片表示, 绿色、红色、黄色等都用各自的颜色表示, 句式相同, 一目了然, 简单有效。图谱记忆法使得幼儿在有限的活动时间内, 尽快解决了记忆散文内容这一难点, 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感受散文的美, 欣赏散文的美, 表现散文的美, 创造属于自己的散文的美。

四、游戏表演法———强化散文欣赏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感受和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游戏或表演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以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游戏、表演法主要运用在对作品的表现、表达环节, 适合有一定情节或角色的作品。例如欣赏散文《捉迷藏》:黑夜用长长的手帕, 将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 趁它还在数着:一二三……颜色们赶快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 静悄悄地躲在里面。绿色太多了, 挤不下。有的躲在树叶里, 有的躲在小草里。黄色躲在菊花里, 白色躲在云朵里, 蓝色躲在大海里, 红色躲在玫瑰里。大家都躲好啦, 黑夜将手帕解开, 太阳睁开眼睛, 一下子就把他们全都找出来啦!表演时为幼儿准备一些颜色条贴在身上, 布置好草地、花园等场景, 幼儿就会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进行游戏且乐此不疲。这样边朗诵边游戏表演, 不仅丰富了散文欣赏的活动形式, 更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都会得到发展, 也促进了散文欣赏活动的深层次开展。

五、创造想象法———表现散文语言美的重要方法

创造想象法一般运用在音乐欣赏活动的最后环节, 创造性地表现表达以及对作品进行创编、仿编等。在散文欣赏活动中, 也可以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安排幼儿的创造性活动, 让幼儿表现表达。如《春雨的色彩》最后的创造性活动可以是:幼儿以图夹文的形式仿编散文, “春雨除了是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 还可能是什么颜色?它还可能落到哪里, 使什么发生变化呢?”请幼儿根据平时的观察积极想象, 按照散文中的句式把它画出来、说出来。果然, 有的幼儿说:“春雨是白色的, 落到梨树上, 梨花白了”;有的说:“春雨是紫色的, 落到喇叭花上, 喇叭花变紫了”;等等。适当的创编活动不但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更使他们感受到了散文的语言美, 体验到了创编的快乐, 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8.欣赏诗词,首先是欣赏自己 篇八

要避免焦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欣赏自己。最可怕的不是别人不喜欢你,而是你不喜欢自己,觉得钱比别人挣得少,看到别人会紧张,想想身上有很多毛病;做的很多事是自己不愿意的,这也是自己不喜欢自己的原因。我们多读一点书,多读一点诗词,多少可以摆脱一些焦躁,自己也会喜欢起自己来。

古诗这个东西常常是这样,小时候读不太懂,但朗朗上口,读得兴高采烈,后来就疏远了,就觉得跟我有什么关系?那是因为你对它了解得不深,没有把诗词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如果说文学创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不是由作者一个人完成,而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情感和经验用一种他认为完美且有创造性的语言形式,封存在诗词中。你去解读时,会把自己的人生情感和经验注入进去,把你的事件投放到他的诗歌意境中,产生了你对人生的感受和体会,它就变成了属于你的作品。

当然,你对古诗词的理解与你调动的知识背景有关。你能够调动的知识背景越丰富,你对诗词的理解越深厚。写诗追求一种情感的恰当表达,以及在这种表达中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所以读诗还需要对语言的敏感性。

我们如何教孩子读诗?我女儿是很小的孩子,有时我会把一首诗演成一个节目、一个过程,很开心。你读一首诗觉得开心吗?你能使孩子也对这首诗觉得很开心或很感动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女儿刚刚可以念句子时,我就让她读这首诗。诗中有非常深的感情,那种无法用言语说清、豪迈又悲伤的感情,那种随时可能丧失生命的惋惜和不愿意。面对死亡威胁时,人不愿意变得很萎靡,表现出一种豪迈,但豪迈的背后又隐藏着复杂的东西。这样复杂的东西,孩子今年读一遍,明年读一遍,从5岁开始读,到20 岁的时候,真懂了。

我们为什么还能够喜欢古代诗词呢?因为那是美好的东西,生活在一个更漂亮的空间里,对我们的孩子有更好的感情,这都是很美好的事。这是我们生命中值得做的事。

多读一点书,多读一点诗词,多少可以摆脱一些焦躁,自己也会喜欢起自己来。

9.欣赏优秀作文 篇九

有一次,我垂头丧气的拿着试卷一声不吭地往家走,我边走边想:,今天回家不知妈妈会怎么收拾我?想到平时妈妈一向对我要求严格,“这次考得这么不理想,妈妈一定会“爆炒”我一顿。”想到这儿,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夺眶而出。双脚像拖了千斤重的石头一般。

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家门口,我用了颤抖的手轻轻地敲了敲门,听到敲门声后,妈妈便满面春风地来迎接我,她笑眯眯的问:“宝贝儿,回家了啊……。”一阵嘘寒问暖之后便问道:“昨天的考试如何?”我只好忐忑不安地将试卷交给了妈妈,见妈妈一言不发的神情,我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前奏曲,“哎!谁叫我考试考得这么差呢!我只能慢慢地接受”。正当我心事重重的时候,妈妈开口了:“呀!不错嘛!考了91+10呢!好样的,乖宝贝儿!连附加题都做对了呢!我这就去给你炸鸡腿去!”看着妈妈反常的举动,我想:“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呀,考得这么差还这样说?”转念一想:“管他的,只要没有挨打就行”。

好不容易等到了语文第三单元的测试,试卷总算发下来了,我一看,哇!97.5分。看着那鲜红的97.5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次,我可以扬眉吐气了。下午放学后,我飞也似的跑回家,“咚、咚、咚”地敲了几下门,妈妈开了门,见我那兴高采烈的样子就对我说:“今天是什么事让我儿子如此高兴?”我哼着歌儿将试卷双手递给了老妈,‘我知道妈妈肯定得表扬表扬我”。正在翘首而待妈妈的赞美时,只见妈妈将试卷狠狠一掷,大声训斥到:“臭小子,你看看,你看看,又是因为粗心错的分,你还像不像样……给我写检查去,快!”

“啊!有没有搞错,我好不容易得了一个97.5分,竟然没得到奖励,还让我写检查?但是母命难违,我只好很委屈的踏进书房去写检查。我真搞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团疑问也深深的扎根在我心中。

10.优秀高考作文欣赏 篇十

首先要有空间。最好是在专门的书房,书房不求大,但求有一张宽敞的书桌,一排顶到天花板的书架。然而,苦于房价居高等显而易见的理由,当今中国家庭少有专门的书房,哪怕中产者有多余的房间,也宁可装修成影音室。

其次要有仪式感。上香叩拜沐浴更衣,自是延续至今的风俗。“葛优躺”在沙发上乱翻书,在很多人眼里是不算读书的。子曰,敬神如神在,每一个书生都要想象背后有一把先生的鞭子伺候,不正襟危坐、挺直腰杆,就是辱没先人。

再次要有选择。高考前翻几本武侠玄幻小说,会被视为不务正业;大学图书馆里不摊开几本“考研”“公考”习题,就好像对不住同学们拼搏未来的肃穆。选择书还要看场合,在咖啡馆里撩妹,摆本米兰·昆德拉或是村上春树已经过时了,最好请出奈保尔和帕慕克加持。

对书的崇拜浸淫许久,以至于书成了一种象征物。所谓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无非是人们书崇拜的全方位表达。世上哪有那么多书可读?人生岂能只凭读书度日?

因为读书兹事体大,所以生发出各类想象。书不仅用于传播知识和信息,还有教化人心的绝妙功效。除了一介武夫秦始皇,历朝皇帝老儿多爱书,有了书才有了统治,有了对异端理直气壮的驱逐法条。在这里,书染上了浓厚的比喻色彩。要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所思所想,都要端着本厚厚的字典查一查、翻一翻,考证个源源本本,这人生过得未免也太无趣些了!

书崇拜究竟引领文明进步,还是一条封闭、丑恶的裹脚布,是一个不得不考量的问题。书固然可以是文化的载体,也可能是文明的绊脚石。就在天朝上国的冬烘先生们还纠结于古今之辩时,欧美人轻而易举地用坚船利炮撞开了腐朽的关门。百无一用是书生,恰恰是对书本最大的讽刺。遇事第一反应就是书上怎么说的,也许讨个聪明,也可能一头碰壁。还是伟人说得好,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

目不识丁,难免被讥诮为粗俗;凡事只会翻书,则被责骂为书呆子。过度的书崇拜给文明留下了一道伤疤,那就是缺乏开天辟地的蛮性。太多的古人云、贤者说,不过是文明的累赘和堆积。很多人一辈子看了许多书却写不出一本书,就因为自我表达和创造的失语。把一切文明都归结于书,是武断和浅陋的。除了静态的阅读,人还有荷尔蒙,有路边的野花,有天上划过的流星,这些未必不比象形文字和罗马字母更美好。

11.在欣赏中领略,在欣赏中收获 篇十一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课程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部分,探究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审美能力,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欣赏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艺术作品进行感知、体验和鉴别等活动的综合课程,是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当前社会中,小学生受到各式各样的音乐包围,而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却不怎么高,他们无法对自己这个年龄适合听的音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针对此种情况,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打开音乐的大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世界多元化带来多元化音乐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古今中外的音乐让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的音乐有一个了解,然后引经据典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中作者的情感世界,走进音乐所赋予的情感里,对音乐产生共鸣。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平时社会中流行的某些歌曲,帮助学生分析音乐中的情感,让学生学会鉴别音乐,激起学生的共鸣。

二、引导学生学习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是音乐鉴赏必须经历的过程,如果缺乏基本的乐理知识,也就谈不上对音乐的鉴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音乐乐理知识多而复杂,小学生很难全面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有选择地学习音乐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乐谱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识谱,将乐谱与鉴赏、演唱、演奏、创造等联系起来,认识音乐的表现形式之后,再深入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而更加有效地鉴别音乐作品。

三、音乐技能与课堂表演结合起来

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唱歌,还要教会学生理解音乐的丰富内涵,体会音乐的情感,然后唱出有感情的歌曲。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用图片、视频、乐器声音等资料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口琴、钢琴、笛子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堂表演的作用,让学生亲自体验音乐的各种形象,感悟其中的情感,并加强与学生交流,实现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林盛.立足音乐课堂提高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J].教育科学,2010(06).

12.优秀论文欣赏 篇十二

一、分清角色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复杂的精神活动, 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领略, 产生喜悦、爱好和认识的过程。可见, 作为观赏者的学生理应成为审美主体。现行的中学美术欣赏课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 教材编写时常常把美术史和美术欣赏交织在一起, 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将两者混为一谈, 以美术史替代美术欣赏, 美术课上教师大讲特讲美术史, 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存在, 这就完全与欣赏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因此, 能否分清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显得非常关键。

首先,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 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自主能力和增强他们的主体人格。

其次, 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活动, 与他人互动, 与环境互动, 与人类的文化互动的能力。

再次, 教师还应对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给予充分的尊重。我们应承认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 尊重并爱护他们。

例如,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课前可以布置一些预习的作业, 如查阅资料了解画家生平及作画的风格, 比较全面的感受画家其人其作品,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课上, 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 不要自己讲解, 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 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 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把握不了的难点, 教师不应直接讲解, 最好提出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 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 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 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那种以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参与,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再如, 笔者在“自然与生活的定格·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这一课的教学中, 先引导学生自己读《雪中猎人》这幅画以及教材中的分析, 再欣赏《海港日出》, 体会画中展现的风景, 交流自己的感受。比较法国与荷兰画家的作品的不同风格, 可让学生在小组间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刻的感受不同国家的不同风情, 以及不同画家的不同风格。在静物画的欣赏中, 因为它有一些难度,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如静物画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在这些静止的物体上你有没有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盛开的花朵、掰开的石榴给你怎样的联想?你还能找到哪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静物?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讨论,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静物画的特点。通过欣赏、分析、讨论, 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在欣赏教学中,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欣赏体验、集体讨论、交流评述等方式, 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当然, 教师也要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 做好向导和顾问的工作, 不可以放任自流。

二、创设情境

优秀的艺术作品, 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或思想, 或意境, 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在审美直觉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 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 这时教师应积极运用各种手段, 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 激起他们丰富的情感和想象。

1. 多媒体情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动于一体, 有其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课件就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课程的内容转换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信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 多维度、多角度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理解, 强化记忆,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并能更快地进入欣赏情境, 更好地体会画面的意境,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如在学生欣赏图片时边放映图片边播放与图片相协调的音乐, 创设一种艺术氛围;在欣赏作品前播放一段有关作者与其作品的介绍视频、影像, 往往使欣赏事半功倍;在欣赏教材上的作品后,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增加一些图片, 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作品的风格。

多媒体情境, 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 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

2. 故事情境

在欣赏作品之前, 讲述一段与作品创作背景或与作者有关的故事, 能够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作品内涵。如苏少版美术18册第一课《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欣赏》, 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们讲讲金字塔的故事, 介绍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一些情节, 特别是与巴黎圣母院这个教堂有关的情节,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欣赏作品时更投入, 教学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3. 问题情境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有时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是为了在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不协调——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三、多角度欣赏

《美术课程课标》对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提出建议:从多元化的视角进行绘画艺术的主题欣赏, 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因此, 在欣赏教学中,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欣赏:

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同时细致入微的情感表现还展现了人物的内在气质;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二是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 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 主要指绘画的技巧。如凡·高的《麦田上的群鸦》、《向日葵》等作品, 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让人感受到火一般的激情;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作者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绘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表现手法, 采用全景图式, 把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与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有机地统一在同一画面之中;霍贝玛的《林间小道》, 通过两排树木高低不一、疏密有致的组合和排列, 树木和小路近大远小, 创造出了一个透视感极强的空间。

三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 如雕塑《五四运动》、《英勇就义——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等, 表现了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先烈们大无畏的精神, 学生可以从这些精神内涵上受到很好的教育, 产生无限联想、强烈感染和对先烈们的无比崇敬。

四是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了解, 包括艺术家的生平、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还可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从美术史研究的角度了解等等。

多角度欣赏,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欣赏和表达的空间, 以此加深他们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和印象, 这也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需要。

上一篇:六一节目主持词开场白下一篇:辽宁省俄语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