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发展史

2024-11-06

玉器发展史(共8篇)

1.玉器发展史 篇一

中国玉

10月28日

器文化发展及研究

2011

姓名: 班级: 学号:

玉石简介:

玉是在世界(尤其是东亚)各地区受到广泛欢迎的一个宝石的分类,在矿物学上玉分为硬玉(也称翡翠,主要成分为 NaAlSi2O6)和软玉(透闪石、阳起石一类,因化学成分的不同而呈现各种颜色,种类较多,但主要成份均为 Ca2(Mg, Fe)5Si8O22(OH)2)。软玉是中国传统的玉料,玉的名称就来自软玉,因以新疆和田地区 出产最佳,人们常把软玉称为“和田玉”。软玉的硬度一般为5.6-6.5度,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按颜色分为以下几类:白玉、黄玉、青玉、碧玉、墨玉和糖玉。硬玉是指产于缅甸的翡翠。无论是软玉、硬玉,它们的质地都非常坚硬,颜色很璀璨,故冠以“石中之王”的美誉。

广义上的玉还包括彩石,即所谓假玉,有汉白玉、京白玉、南阳玉、蓝田玉等。另外广义上的玉还包括钻石、玛瑙、水晶、琥珀、绿松石、珊瑚、珍珠等宝石

玉器概述: 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玉石价值本已不菲,再经过巧匠的加工雕琢,就变成了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玉器随着时代发展,就逐渐形成了玉的文玉器,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玉器包含古玉,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化。我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人视玉如宝。古人认为玉器不但象征着一个人高尚的品行和尊贵的地位,而且玉器还有养生之效 中华文明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传承至今从未中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大奇迹,而作为文化载体的玉器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诞生、延续和发展的整个历

史进程,须臾不曾分离,这是奇迹中的奇迹。

中国玉器发展史:

一、史前时代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诸多神秘的色彩。

二、先秦时代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这可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窥其一斑。二里头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纹又带有商代玉器双线勾勒的滥觞,应是夏代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们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饰,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复杂化,所以当时佩玉特别发达。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显得饱和而又和谐。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玉佩,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用若干节玉片组成一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工艺难度最大的。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这时新出现的玉器。

三、秦汉时代

秦代出土秦玉寥寥可数。秦玉艺术面貌还有赖于地下考古的新发现。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

汉代葬玉很多,但工艺不平不高。反映汉代玉器工艺水平的是陈设玉。这些写实主义的陈设玉有玉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多为圆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着汉代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汉皇室装饰玉有衰落的趋势,多见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刚卯、玉觿等。近年,偏居岭南的汉代南越王国出土大批装饰玉,以龙虎并体玉带钩、镂空龙凤纹玉套环最为精美,堪称稀世珍宝。东汉时,阴线刻纹又复苏盛行,绘画趣味有所加强。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在中国玉器工艺史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玉雕间的低潮,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环和玉盏。究其原委,当时不爱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炼丹术的影响下,觅玉、吃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早期玉器的美术价值的礼仪观念,这时消失殆尽。

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金玉互为衬托,富丽高雅。

唐代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唐代玉匠从绘画、雕塑及西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琢磨出具有盛唐风格的玉器。八瓣花纹玉杯,兽首形玛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艺术的真实写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五、宋元时代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承五代大乱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 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南宋的玉荷叶杯,北宋的花形镂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这一时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渎山大玉海,随形施艺,海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颇具元人雄健豪迈之气魄。

六、明清时代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并试图从理论上为他爱玉如命寻找依据。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玺、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时民间玉肆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态,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层出不穷。

明清玉器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表现手法,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立体、俏色、烧古等多种琢玉工艺,融合贯通,综合应用,使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玉器的纹饰: 折线纹:阴刻直线,顶端折回,主要作为动物身上的装饰。

重环纹:以两条阴线琢出环纹,饰于龙及其他动物之身。

对角方格纹:以双阴线琢刻方格,相邻两格对角线相连,等距连续排列,主要饰于龙及其他动物之身。

双连弦纹:以单阴线琢刻的人字形连弧短线,饰于龙身及首角上。

三角纹:以阴线琢刻出三角,多见于龙身,玉璜及器物柄部。

兽角纹:主要是龙角、牛角和羊角三种。

臣字眼:似古文“臣”字,故名。饰于鸟兽之眼,动物装饰中常见。

蘑菇形角:先秦玉器的龙纹,龙角顶端有一圆球状装饰,似未开的蘑菇,故名。

兽面纹:玉器上的兽面纹有龙、牛、羊等,也有未知的动物、纹饰多采用阴刻线或挤压法琢出的直线及折线构成。

螭纹: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卷尾,螭屈,螭纹流行于春秋战国的玉器上,至宋代头部结构变化,嘴部较方、细长,眼较大,细身,肥臀,明清仍见有。

龙纹:龙纹是历代玉器的主要纹饰之一,最早见于红山文化。一般为蛇身,或素身,或饰有鳞纹,有的有足,有的无足。

鸟纹:一般羽毛多为阴刻细长线,鸟尾有孔雀尾或卷草式,眼部表现有臣子形、三角眼及单凤眼等。

云纹:玉器上的云纹形式很多,有单岐云,由云头、云尾两部分组成;有双岐云,云头部分分叉;有三岐云,云头部分分为三朵小卷云;还有灵芝云等。

谷纹:为圆形凸起的小谷粒,有的呈螺旋状,是历代玉器的主要辅纹之一。

玉器的鉴别:

1.水鉴别法

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果成露珠状,久不散者是真玉。2.手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有冰凉润滑之感。

3.观察法

将玉对着光亮处观察,颜色剔透、绿色均匀分布的是真玉。4.舌尖鉴别法

舌尖舐真玉有涩的感觉,而假玉则无。

此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主要看有无裂痕,有裂痕的其价值大减。

玉石的品质鉴别

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1.色

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福禄寿”。色泽暗淡、微黄色的为下品。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2.透

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多。3.匀

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4.形

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一般地说,玉石的个头愈大愈好。5.敲

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6.照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

玉的品质可分为10级,每一级又可细分为上、中、下3档。其中,白玉无论其色泽好坏,透明度如何,价值都是最低的。

天然玉石的特点是略呈浅色,而不带有浅蓝色(俗称邪色)。另外还有一种合成玉,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外观颇似深色“老坑玉”。鉴定的方法很简单,因其同天然玉石比重不同,可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重者为真玉。

目前,市场上常常混杂一些加工精湛的假玉。辨别假玉的一般方法是看、听、测。1.看

主要看晶体透明度、内部结构、光泽等。真玉透明、油脂光泽,花纹自然,内部纤维状态是不易模仿的。2.听

真玉声音清脆,人造假玉声音发闷。3.测

主要是测硬度。以玻璃板(摩式硬度5.5)为标准,除岫玉、绿松石外,一般都能在玻璃板上划出条痕,而玉石本身丝毫无损。假玉一般较软,划不动玻璃。

常见的假玉一般用塑胶、玻璃加工而成,它们都是非晶质材料,硬度低,密度小,还有材料本质的特征。如塑胶能用钢针挑得动,或能刻出划痕,拿在手中轻飘。玻璃在灯光或阳光下内部显示气泡,偏光镜下显示非晶质性(转动时无周期性的明暗变化),有原料制作漩涡状条纹等

自己的感受: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查阅了大量资料书籍对中国玉器文化有了大致的了解虽然好多都是照着资料抄过来的,但这个过程也增长了我的见识。作为一名新疆人,之前对玉器的了解少之又少。通过这次作业我知道了中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自豪!

2.玉器发展史 篇二

关键词:玉器雕塑,人文,特点及影响,礼仪

一、中国古代玉器雕塑的历史渊源与人文精神

玉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延续时间最悠久的一种, 据史料的记载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 各个时代的玉器反映出各个朝代政治思想、艺术风格, 也反映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地位, 每件玉雕品的产生均有其特定的环境, 玉的器型、纹饰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纵观玉的发展史, 与时代的生产力和社会气息相通, 与人文脉络相联, 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迹。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社会, 这时的玉器无明显特征;商代社会进步很快, 出现了青铜器具, 玉器也走向一个新的高峰, 无论在数量上, 工艺上, 还是玉料方面, 都堪称玉器雕琢史上的一面旗帜。西周社会讲究礼仪, 而又等级森严, 这个时期的玉器制作略显呆板, 而在礼器雕琢上却很精美。春秋战国时代, 虽政治动荡, 但人们思想很是活跃, 艺术和学术百花齐放, 百家争呜。在孔子等思想家倡导下, 玉器与礼制结合, 使玉器人性化, 赋予物质的石器以人文内涵, 严格的讲, 中国的玉文化从此时正式产生。秦汉时期逐渐抛弃西周礼制观念的束缚, 汉代的玉器呈自由奔放, 大胆创新的局面, 琢玉的工艺更加高超, 大量采用高难度的高浮雕和圆雕技术, 镂孔花纹和抛光技术广为应用, 出现了许多精湛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玉制品中尤以工程庞大的“金镂玉衣”为最著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动荡, 阻碍了玉器的发展, 玉雕处于低谷, 玉品多为一般小型生活用具及装饰品。隋唐时期经济繁荣, 社会稳定, 玉雕发展较快, 此时的玉雕结合绘画、雕塑等技艺, 玉雕以花鸟、人物造型写实为基础, 加以想象和抽象, 赋予玉器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中国早期玉器雕塑的特点及影响

在古代, 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的品德, 儒家有“君子比德于玉”的用玉观;东汉有“玉、石之美者, 有五德”的说法, 就是将玉石的5种物理性质比喻为人的5种品德“仁、义、智、勇、洁”。古玉器的礼仪功能一直占中国古玉器的主流, “六器”是封建社会礼仪用玉的主干, 即用6种不同形制的玉器作为祭祀、朝拜、交聘、军旅的礼仪活动的玉器, 这就是《周礼大宗伯》所说的“以玉作六器, 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壁礼天, 以黄礼地, 以青圭礼东方, 以赤璋礼南方, 以白琥礼西方, 以玄磺礼北方”。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珍贵的作品就是一个钩形的玉龙, 它用整块墨绿色的软玉雕成, 长26厘米, 身体蜷曲呈“C”字形, 全身上下光素无纹, 通体磨光, 看上去如蟒似蛇、生气凛然, 这种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的特点, 符合早期龙的形象。但是细看它的头部, 却令人不解:玉龙鼻子扁平, 嘴巴前伸, 眼睛上翘, 很像野猪的头。另外, 还出现了一种叫玉猪龙的玉器, 它的身体也呈环形, 有宽厚的双耳和肥硕的躯体, 但头部也有猪首的特点, 有的玉猪龙还有露在嘴外的獠牙。

古代玉器的创造, 无论是整个形象的把握, 或是对局部特征的表现, 都在形式结构上被组织而获得秩序来进行的。即使是玉器上一个个稚拙的刻划符号, 也决不是原始人漫不经心的刻划。但早期艺术造型符号的结构和秩序感毕竟是超越视觉机能的, 它同时又是文化和审美心理各种机能对客体图式组织的结果。

三、中国早期玉器雕塑的工艺制作

早在殷商时期, 玉工们就比较熟练地掌握镂空、钻孔和抛光等技术。镂空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全封闭式”;另一种为“半封闭式”。钻孔大致有“管钻”和“桯钻”两种, 一般扁平形, 孔眼较大的如璧、环等中心部位的孔都用管钻;而一些佩带饰物上的小穿孔, 则多用桯钻。多数玉器的表面, 晶莹光泽, 都经过不同程度的抛光。在殷代, 可能用兽皮或丝麻织品作材料, 蘸水加金刚砂对玉面进行抛光。而一件玉器的制成, 必须经过选料、开料、造型、琢纹、钻孔、抛光等一系列工序。而以琢纹的难度最大, 技术要求也较高, 有可能由专人操作。各个工序都配合得较好, 从而能有效地生产出许多精品, 即使用今天的工艺水平来衡量, 也是很高的。

另外, 突出体现了中国早期玉器的工艺精美的要数汉代, 从鉴别古玉的角度看, 汉代玉器有两个显著的特征:汉八刀。所谓汉八刀, 形容的是雕工非常简洁、有力、流畅, 寥寥数刀就可以雕刻一件好玉器。游丝毛雕。所谓的游丝毛雕是指当时的能工巧匠手艺非常好, 一根宛如发丝般粗的玉器, 也可以雕出六、七条线条。这种独有的雕工, 只有汉代才有。而当时的镂空技艺更加普遍应用, 线刻手法更加先进。玉舞人多为平板楼空线刻, 镂雕技法已经相当成熟, 玉工们采用一种若断若续的“跳刀法”, 用手工刻出的阴线, 线条细若游丝, 弯曲有度, 构图极其准确。从舞人的镂刻上, 我们可以看到汉代游丝刻已经达到了细微遒劲的程度, 正如明高濂所说:“汉人琢磨, 妙在双钩, 碾法婉转流动, 细入秋毫, 更无疏密不匀, 交接断续。俨如游丝白描, 毫无滞迹。”

这也给我们后人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我们除了由衷的感叹于先人那娴熟的技术外, 更是徜徉于那无限的精美的玉的世界, 那是难以言喻的艺术的魅力!

四、中国早期玉器雕塑的礼仪、政治功能

镂玉, 取之于自然, 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使显示等级地位的象征物, 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 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神秘的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 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加以崇尚歌颂, 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 玉于古代中国所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重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例, 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 是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的物质根基。

回溯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 玉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当中。如今, 玉更已为寻常百姓所拥有了, 玉的艺术性和装饰性已将其有过的政治、宗教色彩淡化了, 但玉所包含的思想, 所包含的道德等方面的特定意义依旧潜在影响着人们的观念。

中国玉器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 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 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 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 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 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 自新石器时代绵延七千年经久不衰者, 是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者, 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 充当着特殊的角色, 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 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 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

参考文献

[1].杨伯达著.《古玉史论》.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版.

[2].朱和平著.《中国工艺美术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周若兰.陈霆著《中国美术史图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周南泉著.《古玉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3.玉器发展史 篇三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中汉代玉器出现的次数较多,各卷或多或少都会介绍到一些汉代玉器。概括起来说,从(《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中,我们能够了解到这样几点汉代玉器的信息:

1.可以掌握全国范围内汉代墓葬出土玉器信息。出土的汉代玉器绝大部分均出土于汉代各地的诸侯王和显要家族墓中,这些玉器信息多出现在出土报告或其他报道中,但它们反映的是个别墓葬或遗址的汉代出土玉器情况,读者没有办法一目了然地了解中国汉代出土玉器全貌,只能通过大海捞针式的查找来解决,难度可想而知。《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将全国出有汉代玉器的墓葬都收录其中,如: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广州南越王墓、保定中山靖王刘胜墓及其夫人窦绾墓、中山怀王刘修墓、北京大葆台广阴王夫妇墓、山东巨野红土山冒邑衰王墓、河南永城梁王墓、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妾莫书”墓、安徽巢湖北山头西汉墓等,这样做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查阅。

2.可以了解同一地区相临墓葬出土汉代玉器信息。同一地区的墓葬可能有很高的关联度,它们或是一个王陵,或是一个家族墓地。但考古发掘,或因发掘时间先后的原因,或因各发掘地点单独出报告的因素,读者看不到一个地区全面的墓葬出土器物信息,这样就人为地肢解了很多历史信息。更重要的是,在现行的体制下,考古发掘同一遗址出土的器物也不能全部保存在一个文物单位。人们要了解。一个墓葬出土的全部汉代玉器信息,竟然要跑几个文博单位,这就给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江苏地区,汉代出土玉器主要集中在扬州和徐州地区。以扬州地区为例,扬州地区出土汉代玉器的墓葬就有: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姚庄101号、102号汉墓,器物现藏于扬州博物馆;扬州市邗江区西湖蚕桑砖瓦厂西汉墓,器物现藏于扬州市文物考古队;扬州市东风砖瓦厂汉墓,器物现藏于扬州博物馆;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妄莫书”西汉墓,器物现藏于扬州博物馆;扬州市邗江区杨寿宝女墩104号新莽墓,器物现藏于扬州市邗江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巴家墩墓葬,器物现藏于扬州博物馆;扬州市邗江甘泉东汉2号墓,器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再以徐州地区为例,徐州地区出土汉代玉器的墓葬主要有: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器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徐州市狮子山楚王陵,器物现藏于徐州博物馆;徐州市后楼山西汉墓,器物现藏于徐州博物馆;徐州市土山东汉墓,器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这些相关性极强的汉代玉器收藏在不同的文博单位,读者无法了解其全貌。《中国出土玉器全集》以省或自制区为单位来排列,将省或自治区内相关的玉器信息集中在一起,还原了墓葬的历史地域和玉器出土的全部样貌,使读者很容易找到相关信息,能够统筹考虑问题。

3.可以知晓全国范围内藏有汉代出土玉器的文博单位信息。以往各地博物馆有馆藏文物图录出版,但大多数不是玉器专著,更不要说汉代玉器专著,有关汉代玉器可能只占图书的极少部分。即使是这样,能够出版这些图录的文博单位也是有些规模的文博单位,规模小一些或经济效益差的文博单位所藏汉代玉器几乎不见天日,无法和世人见面,更多的人无缘见到这些汉代玉器的面貌。《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收有很多小文博单位所藏的汉代玉器,既帮助这些文博单位展示了自己的汉代玉器,又使大家了解了中国汉代出土玉器的全貌。如:云南省江川縣出土,现藏于江川县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的墨玉策子等。

4.可以全国范围内比较汉代出土玉器的特色。汉代玉器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展现的是汉代出土玉器全貌。河北满城汉墓,徐州狮子山汉墓,广州南越王汉墓虽然都是出土汉代玉器较多较大的墓葬,但它们所出玉器还是有所不同的,河北满域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大量玉佩玉璜,广州南越王汉墓出土的成绀玉佩等各有特色,读者可在不同卷册之间比较其异同。

5.作者以科学精准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高深难懂的汉代出土玉器。比较以往玉器图书,专业人士写的多半晦涩难懂,民问人士写的往往偏离事实。《中国出土玉器全集》这套图书,以考古出土的汉代玉器为依据,件件器物部有准确的出土地点,都是无可争议的真品。在此基础上,以统一的写作体例来规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表达,使考古出上的器物随通俗易懂的语言跃然纸上,实乃一部大众都能读懂的考古图书。

当下的情况是,有些玉器图书粗制乱造,以假的玉器作标本,以俗不可耐、哗众取宠的语言来描绘器物,不知误导了多少读者。社会真的需要好书与真书,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是真正能够使读者受益,学到真正知识。

4.良渚文化玉器特征 篇四

良渚文化玉器距今约5000—4300年。发现玉器的重要地点有江苏钱山漾、吴县草鞋山、张陵山、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浙江余反山、瑶山等。良诸文化玉器数量很多,玉雕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良渚文化玉器解放前即已流传于世,曾被误为战国时代玉器。良渚玉器以琮、璧、钺最多,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成为当时南方玉雕的最高水平代表。与北方红山文化玉器相映生辉,共同写下新石器时代玉雕的灿烂篇章。

良渚文化玉器的玉材质地和制作工艺精粗差别悬殊。一般玉器所用玉材为太湖地区所产各种粗玉,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少量蛇纹石,玉石颜色以绿为主,或泛青或透黄,玉质透明度和硬度都不高(4厘米左右),手感较轻,有些玉料疏松吸水。上好的良渚古玉重器,则选用质地细密晶润的玉材,触感平滑细腻,器物表面呈现宝石光泽,近乎铜镜的亮度,俗称“包浆壳”,色泽多以黄绿为基调。良渚文化主要玉器有玉琮、璧、瑛、符、镯、佩、珠、管、环、等礼器及梯形器、半圆形器、三叉形冠饰等,还有蝉、鸟等动物。良渚文化最大的特点是:除琮、璧镯等少数玉器为单件外,多数玉器为复合件,其中有组装件、穿缀件和镶嵌件。

玉琮、玉环、玉镯等玉器造型严谨而规范。良渚文化玉器之中,最为精美的当属玉琮、玉钺以及冠型饰。其雕琢纹饰精细,尤其是良渚文化的象征——神人兽合体的神徽,用细密的阴刻线纹琢出。一引起极为复杂的图像浓缩到仅有指甲盖大小的浮雕面上,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也有很吃力才能看清。由此可想象当时雕琢技术之精湛。

玉琮是良渚文化中最具特征的玉器,不公是形体最大的器件,也是出土较多的玉器品种。良渚玉琮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规格和形状。研究发现其不仅有祭地礼器功能,同时又具有殓葬用途。玉琮与崇拜信仰有关,是社会需要和精神信仰的产物。玉琮的形制外方内圆,立面分为若干节。玉琮大小差别很大,有的玉琮只有一节,最多的有十九节。有的玉琮表面有精美的浮雕和阴刻纹饰,有的却为素面。良渚文化中发现一件非常特殊的玉琮,可称为良渚玉琮王,属于宽短琮,即璧琮。该玉琮的玉质甚好,雕琢精细圆润,可谓玉琮精品。玉琮上神人兽面纹表现出原始图腾崇拜思想,同时玉琮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只有贵族和有地位的人才能拥有玉琮。早期玉宇多阴线刻,晚期玉琮多有浮雕纹饰。从出土情况来看单节玉琮受沁严重,变成粉白色居多,多凶玉琮玉质保存好,色沁一般较少。玉琮每一节方柱四角边沿为中心线,雕刻对称的变形兽面纹。玉琮中心射径的挖料技艺高超,玉琮孔径大多仅有1—2厘米,孔径口沿棱角规整,孔壁光洁,说明上下对接的误差很小。良渚文化玉器中有镂空雕刻的玉雕,玉冠饰,还采用了镶嵌松石等装饰手法。

玉璧也是良渚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玉器,璧的型制呈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玉璧可能源于圆形石斧等原始工具,玉璧存在时间很长,从石器时代直到清朝,都有玉璧出现。古文记载“以苍璧礼天”,表明其具有礼器用途。良渚玉器中玉璧数量最大,远远超过玉迂的数量。良渚玉器非常有特征,一是玉璧形体大而厚实,最大的玉璧直径达40厘米;其二玉质纯净少,多有斑斓色彩;再者玉璧多为素面无纹。一般说来说来良渚玉璧加工粗拙,体现在外边不圆,边部厚薄不均,璧体表面不光,璧孔对钻错位。但是少数雕琢精致的玉璧璧面光洁,边沿和孔径规整,很少留下旋钻痕迹。从出土玉璧的数量来看,玉璧在当时深受欢迎。玉璧是礼器,同时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玉钺也有特色,玉钺源于穿孔石斧,呈扁宽近方形,一端有两面对磨的弧形刃,近肩外中间有穿孔。钺是军事首领的象征物,是标志身份的重要礼器。一般玉钺光洁无纹,但良渚反山出土的玉钺在刃部上角两边均有以浅浮雕和阴线刻的神人兽面纹,下角均有鸟纹,这些纹饰酷似玉琮上的纹饰。

良渚玉器复合件较多,主要有柱形器、冠状器、三叉形器、半圆形额饰、锥形器、冠状器、三叉形器、半圆形额饰、锥形器、镯、箍等

良渚文化玉器至少在清乾隆时已陆续出土,因非正规的考古发掘,直至20世纪40年代,曾被误认为是战国文物。许多流失国外的良渚玉器在英、美等国博物馆收藏时也在断代上多有误差。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下游考古的深入逐渐弄清了良渚文化的面貌。良渚玉器一时成为了世界古玉收藏家的搜集目标。鉴别良渚古玉最可靠的方法是利用科学手段进行测定。一般的目测,可以从良渚玉器质地入手:真正的优质良渚古玉,质地细密坚韧,玉器表面多泛出宝石光辉,晶莹光泽。触之手感光滑,与人工上蜡和机器打磨的光泽不同。玉色以黄绿为基调,少量为谈赭红色。出土的玉璧、环等器面常有白色、赭色或墨绿色的盘状条斑,颜色驳杂,质地并不纯净。在工艺上有粗放和细致两种。制作精致的玉璧,表面光洁,轮廓线挺拔,转折圆润,并且很少见到碾钻的痕迹;粗放型玉璧则厚薄不匀,边缘磨损,有明显的切割、旋钻擦痕。鉴定良渚玉器最主要的是要考察琢制工艺。良渚文化玉器运用细密阴刻线的技法十分娴熟,在放大镜下观看,那些细如发丝的线纹,显出短线切割连缀的痕迹,跳刀贯通,极为清密严整。此外,抛光工艺讲究,也是良渚古玉的特点。良渚古玉器表面平整光洁,但仍能感受到手工打磨,长久搓磨的痕迹。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玉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良渚玉器以体大为特征,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几乎达到了望尘莫及的地步。

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又有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归纳起来看良渚文化玉器的显著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玉料多来源本地,部分为软玉;

其二,大型玉器多为与宗教、祭祀和象征财富有关。装饰玉器多为小件,缺少生产玉工具;

其三,礼器玉器工艺考究,雕琢精细,打磨圆滑,出土玉器常出现“包浆壳”,也称“玻璃光”;

其四,玉器纹饰多为剔地浅浮雕和阴线刻,刻线呈细弧线和楔形,显然是用坚硬的器具刻划而成;

其五,兽面纹、神人兽面纹饰尤其特殊,纹饰由简到繁、由粗到精,很注重对称美;

其六,玉璧多为素 面,雕琢粗糙。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典型玉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徒刑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神似”是红山文化古玉最大的特色。红山文化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文化的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祀天地和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避邪,象征权力、财富、贵贱、地位等用途。使得中国玉器一出现就带有神秘色彩。

5.上海玉器鉴定 篇五

藏,收藏者就必须得撇玉器的行话。

过去古玩收藏行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看人说话卜凡人一定得有行里行外之

分,行里的砚篮不起行外的二在古玩交易时,如

果一个不懂行的人跟上去插话凑热闹,肯定

会被人轰出来。从另外一卜角度说,收藏老

如果不懂玉器的行内话,根本不可能收藏到

物超所值的藏品。

玉料术语

玉料也有术语。买玉先识料,这是辨识

玉器的基础,也是还价砍价的荃矗在前面

和后面的知识中,我们多少部会涉及到一些

术语,但是比较零散,这里集中做一个介绍。

限于篇幅,不能把所有的相关名词都了已沼一

番,只能选择比较重要或常见的做简单介

绍.希望对收藏者能够有所帮助,玉石鉴定《上海玉器鉴定》。

玉料就楚用来加工玉器的原材料。传统

意义上的玉料范围比较广,包括和田玉、抽

岩玉、独山玉、蓝田玉、翡翠、玛瑙、珊瑚、唬拍,甚至是~些白色的大理石和石英石也

是常被当做玉料使用。现在的玉料主要是指

漪翠和和田玉,旁及帕岩玉、独山玉和其他

一些称得上玉的石种。

.玉皮往往指玉石籽料表面的皮称为玉

皮,有色皮、石皮、僵皮等等。玉皮的种类

很多,主要以颇色划分,不同的皮色形成条

件也各不相同。一般说来甲皮色是玉料表面

结构比较疏松而受到侵蚀的结果。现在很

多籽玉都以有皮色为上,所以玉皮造假也

很多。

.给、裂指玉石料上的夭然裂纹,大而长

者叫裂,微小而短者叫结;绍、裂是客观存

在的,会影响成品。所以玉器工艺讲究“挖

脏去绪,’,是把玉料缈裂的危害降到最校购

买玉器时,一定要看准缴、裂。

.脏上要指下料中颜色不好看的杂色、杂

质,会影响玉料的档次。玉料上的这些杂色、杂质一般要事先除尽,也有的利用巧色,把

脏处理得像皮色一样。过去,玉质内的杂质

或不同于纯玉的其他物质.还通称为瑕。现

在这个说法已经不常用了。

.石花玉石中含有透明度稍差的小团块与

纤维状晶体交织在一起的现象,称为“石

花,口软玉和硬玉都有。翡翠的石花可分为干

巴的’‘石扩、散碎的“芦褚、状似锦絮的“棉花..等几种。米粒状的石花,在软玉中叫

6.玉器买卖合同 篇六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合同的类型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那么相关的合同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玉器买卖合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玉器买卖合同1

甲方:

地址:

电话:

乙方:

地址:

电话: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原则,在共同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签订本合同。甲乙双方履行各自义务后,双方无异议签字后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立即生效。具体内容如下:

1、乙方在甲方商行__年__月__日,购买商品,证书编号__。乙方采用__形式支付甲方人民币__元。

2、甲乙双方共同遵守并约定:乙方自购买商品之日起计算满一年的,如果乙方要求退还所购商品,甲方无任何理由拒绝并接受乙方退还要求。乙方在提出退还所购甲方商品要求时,需出具购买商品原始发票、商品鉴定证书和无暇疵所购商品。双方无异议时,甲方即时退付乙方购买商品原价80%现金结算。其中20%甲方作为商行成本计算,不予退还。

3、乙方自购买商品之日起计算满二年的,如果乙方要求退还所购商品,甲方无任何理由拒绝并接受乙方退还要求。乙方在提出退还所购甲方商品要求时,需出具购买商品原始发票、商品鉴定证书和无暇疵所购商品。双方无异议时,甲方即时退付乙方购买商品原价90%现金结算。其中10%甲方作为商行成本计算,不予退还。

4、乙方自购买商品之日起计算满三年或超过三年以上的,如果乙方要求退还所购商品,甲方无任何理由拒绝并接受乙方退还要求。乙方在提出退还所购甲方商品要求时,需出具购买商品原始发票、商品鉴定证书和无暇疵所购商品。双方无异议时,甲方即时全付乙方购买商品原价100%现金结算。如果乙方所购商品增值,甲乙双方另行商议。

5、甲方保证向乙方所销售商品品质和质量。甲乙双方在签定购销合同前无异议,合同立即生效。

6、本合同自甲方开业之日起正式施行,无时间限制。

7、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甲方:

乙方:

__年__月__日

玉器买卖合同2

甲方(卖方):

电话:

地址:

乙方(买方):

电话:

地址: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原则,在共同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签订本合同。具体内容如下:

1、交货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前。

2、交货地点:按照约定的.时间,运输方式交付到买方指定地点。

3、技术条款:按国家指定的同行业的技术要求执行,技术抽样达到同行业标准,达不到标准即退货。

4、验收标准:乙方收,如果发现质量问题的当场退货。合格的即入库。

5、包装条款:乙方所提供商品的外包装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中文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与厂址、规格、等级、采用的产品标准、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其它说明等。

6、付款方式:货到验收合格之后,____个工作日内付款。

7、违约责任:如果产品达不到标准即退货,甲方承担所有运费及其他费用,如果要货请提20天通知对方,甲方必须按乙方的要求供货,如有违约按____%赔偿违约金。

8、本合同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一方可向_____人民法院起诉。

9、本合同自签定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份,同具法律效力。

甲方:

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

_____年____月____日

玉器买卖合同3

甲方(卖方):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

乙方(买方):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原则,在共同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签订本合同。具体内容如下:

一、品名、数量及规格

乙方在甲方商行____年____月____日买玉雕工艺商品(小平安牌(吉祥件)____件。

二、付款方式

商品总价款:伍拾陆万肆仟捌佰圆整(¥:____元)。乙方验货后采用现金形式支付甲方60%,剩余40%货到付款。

三、包装方式

按传统包装(外包装木箱,内包纸绢)由供方负责包装。

四、运输方式及交货地点

由甲方负责运输,运费由乙方承担,货到新疆如出现破碎,或与原货不符,由甲方负责,新疆交货后由乙方负责一切责任。

五、双方责任义务

1.甲方保证向乙方所销售商品品质和质量。甲乙双方在签定买卖合同前无异议,合同立即生效。

2.甲乙双方履行各自义务后,双方无异议签字后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立即生效。

六、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甲方: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玉器买卖合同4

卖方(以下称甲方):

买方(以下称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遵照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订立购买合同如下:

1、乙方购买甲方如下的玉器:

购买金额(大写): *****。

2、购买条款:

(1)、付款方式

合同签订后乙方需缴纳定金 *** 元,余款 **** 元在月 日前付清并打入甲方指定账户。

(2)、发货时间

乙方付清全款后 3 日内,甲方负责将货物运送至乙方指定地址:

3、甲方条款:

(1)、玉器如有质量问题,甲方无条件全额退款。

(2)、乙方购买甲方的玉器,经检定为假玉器(非A货),甲方按照合同金额的二倍支付乙方赔偿金。

4、乙方条款:

甲方出售的玉器为真玉器(A货),乙方恶意制造甲方出售的玉器为假玉器(非A货)并向甲方索取赔偿时,甲方有权提交有关仲裁机构(法院)仲裁,如乙方败诉必须赔偿甲方各项损失。

5、合同生效及解决争议的约定: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章后生效。本合同一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

本合同发生纠纷时,由双方协商解决或提交有关仲裁机构(法院)解决。

甲方负责人(签字):

乙方(签字):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玉器买卖合同5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原则,双方无异议签字后本合同立即生效。具体内容如下:

一、甲方优惠价批发给乙方天然缅甸翡翠38件,甲方保证全部天然缅甸翡翠A货。品名-规格列表如下:

1.满绿纯透冰种翡翠如意挂件、规格:1.5x4x1.2cm=2200元

2.冰种极品金黄红翡巧雕松鹤延年翡翠牌规格:10.5x6.3x1.7cm,重153g=4800元

3.冰糯紫罗兰正绿三彩翡翠观音摆件规格:20x21x5.5cm 约1800克=7200元

4.冰种飘花圆条老镯子规格:D=58MM 条粗11mm=5800元

5.清.翡翠望子成龙精工牌规格:4.2x5.2x0.7cm=3600元

6.湖水绿睛水冰种清透翡翠弥勒摆件规格:5.5x3x5.5cm 121g=4000元

7.翡翠冰种满绿正阳绿玉冲挂坠规格:L=4cm D=0.7cm=3000元

8.冰种清透睛水翡翠哪吒闹海大把件规格:4.5x7x3cm 142g=3500元

9.清.满绿正阳绿一路连升翡翠牌规格:4x5x0.8cm=8800元

10.冰玻种漂正阳绿福瓜翡翠挂件规格:60x40x6mm,重32g=2200元

11.冰玻种三彩精工绝美A货翡翠鹰规格:6x5x1.6cm 重62g=6800元

12.老坑玻璃种满绿起莹光翡翠如意规格:17x39x10mm,重10.1g=7100元

13.冰种紫罗兰黄翡、正阳绿三彩翡翠童子拜观音规格:18x16cm(不带底座)=8000元

14.缅甸A货玻璃种满绿起荧镶钻马眼戒规格:指圈17mm 戒面10·18·5mm 11g=9800元

15.冰种满绿厚实寿桃翡翠玉佩规格:5x3.5x1.5cm 55g=8100元

16.精美冰种翡翠三彩巧雕包罗万象摆件规格:9.8x7.5x7.2cm 392.6g=120xx元

17.冰地老坑种满绿正阳绿A货翡翠精工如意牌规格:55x43x5mm,重24.3g=3200元

18.冰糯种正阳绿满绿节节高柱形翡翠平安牌规格:4.6x2x0.8cm3300元

19.冰种红翡双色巧雕王者归来规格:4.2x5.3x1.8cm=1500元

20.极品冰种透亮完美红翡马鞍戒规格:马鞍面2.8x1.5cm 圈口2.1cm,重12g=13000元

21.缅甸A货正阳绿冰种蛋面戒指规格:戒指内径20mm 蛋面1.5x1.2cm=5500元

22.冰种清透带正阳绿色根美工翡翠福禄寿大挂件规格:60x40x6mm,重32g=2600元

23.满绿冰种正阳绿豌豆翡翠挂件规格:59x16x7mm=6200元

24.极品冰玻种金丝种老坑满绿帝王旋纹翡翠玉勒规格:H=44mm,D=9mm,重6.2g=7700元

25.冰种带菲飘花翡翠喜上眉梢玉佩规格:6x3x1.2cm 重31g=6300元

26.高冰种玻璃地飘绿翡翠弥勒挂件规格:4.5x4.5x0.6cm(不含金框)重32g=5400元

27.冰种漂绿瓜翡翠挂件规格:6x4x0.6cm 重32g=2400元

28.清.冰种翠绿精美完品翠玉环规格大环D=6.7,小环D=2.1cm 厚0.5cm 重48g=6500元

29.湖水绿睛水冰种清透翡翠弥勒摆件规格:5.5x3x5.5cm 121g=900元

30.清.冰地黄翡兰花三彩唯美翡翠观音摆件规格:18x18x5cm 486g(不含座)=9400元 31冰种清透睛水湖水绿翡翠雕龙圆璧牌规格:直径4.5,厚度1cm 重41.9克=1200元

32.清.满绿正阳绿一路连升翡翠牌规格:4x5x0.8cm=5800元

33.清.老翡翠玉带扣规格:5.5x3.5x2cm=1300元

34.冰种清透极品红翡巧雕松鹤延年翡翠牌规格:6.3x10.5x1.7cm 154克=4800元

35.冰种清透睛水翡翠哪吒闹海大把件规格:4.5x7x3cm 142g=6800元

36.冰种正阳绿满绿年年有余翡翠挂件规格:3.4x5x0.4cm(不含白金)=3800元

37.满绿冰种正阳绿豌豆翡翠挂件规格:5.9x1.6x0.7cm=2200元

38.极品完整宽近半米阿卡辣椒红孔雀开屏珊瑚树规格:43x30cm=3100元 二、本合同签订后,乙方采用现金形式支付甲方定金人民币五万元。余款 万,乙方必需在20xx年 8月 15日提货缴清,(乙方违约没有按时提货,定金不予返还)。

三、甲乙双方共同遵守并约定:乙方自购买商品之日起30天里,如果乙方发现所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甲方无任何理由拒绝并接受乙方退还要求。

四、甲方保证向乙方所销售商品品质和质量。甲乙双方在签定购销合同前无异议,合同立即生效。

五、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共同协商解决。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年月日:

玉器买卖合同6

甲方:(需方)

合同编号:

乙方:(供方)

签订时间:

1.交货日期: 20xx年12月13日前。

2.交货地点: 按照约定的时间,运输方式交付到需方指定地点。

3.技术条款: 按国家指定的同行业的技术要求执行,技术抽样达到同行业标准,达不到标准即退货

4.验收标准: 乙方收,如果发现质量问题的当场退货。合格的即入库

5.包装条款: 乙方所提供商品的外包装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中文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与厂址、规格、等级、采用的产品标准、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其它说明等。

6.付款方式: 货到验收合格之后,七个工作日内付款。(无质量问题)

7.违约责任: 如果产品达不到标准即退货,甲方承担所有运费及其他费用,如果要货请提20天通知对方,甲方必须按乙方的要求供货,如有违约按20%赔偿违约金。

8.本合同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一方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9.本合同自签定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同具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代表人签名: 代表人签名:

签约日期:

玉器买卖合同7

甲方(出售方):

乙方(购买方):

根据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甲乙双方就乙方向甲方购买物品事宜,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物品基本情况

名称:和田玉白玉龙行天下

品种: 青白玉

产状: 其他

商品形态: 挂件

外观造型: 十二生肖

题材:和田玉 青白玉

玉质:和田玉(玉质油润、细腻)

工艺:苏州手工

品相:全品

图饰:龙

尺寸:68*40*8MM左右,重约53g

物品数量:1

成交价格(元):大写:

二、付款方式

1、付款方式:乙方应于本协议签署后的 15 日内,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将货款打入甲方指定的银行账号。

账户名:

账户号:

开户行:

三、交付和验收

1、交付时间:甲方应于收到全部款项后的同时将物品交付给乙方。

2、交付地点:由双方另行确定

3、甲方应按照本协议第一条的约定向乙方交付物品,双方应于物品交付的同时进行验收,乙方接收甲方交付的物品后发生的风险概由乙方自行承担。

四、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如逾期履行本协议约定义务的,每逾期一日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成交价格万分之五的违约金,直至违约方实际履行义务之日止。

2、若甲方交付的物品不符合本协议第一条约定的,乙方有权拒绝接收物品,同时甲方应按照成交价格10%的比例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五、其他约定

1、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的,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2、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即刻生效。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7.古玉器的鉴别和辨伪 篇七

一我国独特的玉文化

中华民族自新石器时期起, 对玉就有了明确的认识。“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做是天地精气的结晶, 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做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 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 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 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高歌颂, 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 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 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从春秋时期开始人们对玉的认识已经由感性走向理性, 玉的概念已与一切似玉的美石区别开来, 说明了人们已经对玉器的重视, 但对玉的产地还不清楚。如《管子·轻重乙》:“武王曰:‘行事奈何?’癸度曰:‘金出于汝、汉之右衢, 珠出于赤野之末光, 玉出于禺氏之旁山, 此皆距周七千八百里。’”《管子·度》:“至于尧舜之王, 所以化海内者, 北用禺氏之玉, 南贵江汉之珠。”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他不但知道玉由禺氏之地输入, 还对玉的品质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 从而归纳出玉的九个与众不同的品德。《管子·水地》“夫玉只所贵者, 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 仁也。领以理者, 知也。坚而不蹙, 义也。廉而不刿, 行也。鲜而不垢, 洁也。折而不挠, 勇也。暇适皆见, 精也。茂华光泽并通, 而不相陵, 容也。叩之, 其声清扬彻远, 纯而不殽, 辞也。是以人主贵之, 藏以为宝, 剖以为符瑞, 九德出焉。”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人们对玉德的赞美。作为政治家, 管仲从公元前685年就为齐桓公相, 前后40年, 辅佐齐桓公, 使其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管仲对玉的“九德”理解得非常深刻, 被后人奉为圭臬。

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 94年之后, 儒家的一代宗师孔子出世。孔子对玉的美德做过评述。只要稍作比较, 便可发现孔子是在管仲的基础上稍加修改而已。《札记·聘义》曰:“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 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珉之多与?’孔子曰:‘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 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 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 仁也。缜密而栗, 知也。廉而不刿, 义也。垂之如坠, 礼也。叩之, 其声清越以长, 其终缀然, 乐也。瑕不掩瑜, 瑜不掩瑕, 忠也。孚尹旁达, 信也。气如长虹, 天也。精神见于山川, 地也。圭璋特达, 德也。天下莫不贵者, 道也。”

玉有如此众多的美德, 经过管仲、孔子等人大力推崇, 其地位已无与伦比。这以后, 一直到东汉时, 许慎在《说文》中把玉的品德做了简化, 并且首次对玉的概念下了定义:“玉, 石之美, 有五德。润泽与温, 仁之方也。鳃理自外, 可以知中, 义之方也。其声舒扬, 专以远闻, 智之方也。不饶不折, 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 洁之方也。”许慎对玉德也是十分赞美的。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将“玉”与“人性”相结合, 而形成玉文化的国家。

二古代玉器概说

1. 中国古玉发展轮廓

玉器应具有温、润、坚、密四个特征。温是色和悦目;润是润泽无干燥感;坚指硬度高;密指质地细密。玉文化,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

新石器时代, 南北方有两个玉中心:南有良渚文化;北有红山文化。夏商周三代, 是中国玉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佩玉多以璜为主件, 杂以珠管。战国时期, 新增许多种类, 如玉带钩、玉玺、玉耳杯、金龙凤饰玉卮等。汉代是我国玉器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礼玉有六瑞, 葬玉有玉琀、玉七窍、玉衣等。元代的玉器得到了很大发展, 表现出蒙古族的一些文化特点。明清时期是我国玉文化发展的第三个高峰, 硬玉传入我国, 制玉工艺得到提高, 擅长制作大型玉器。

2. 古玉分类

礼器类玉制礼器在礼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玉制礼器主要有壁、琮、圭、璋等。装饰艺术品主要有玦、璜、环、镯、管、珠、坠、玉人、龙、凤、虎、鸟等。葬玉类主要有玉衣、玉握、玉琀、七窍塞等。

3. 中国古玉的产地

和田玉, 产于新疆和田, 主要成分是硅酸钙锰。和田玉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玉料, 古代玉器珍品中, 大部分采用和田玉为原料。南阳玉, 产于河南南阳市北8公里的独山, 成分以硅酸钙铝为主。岫岩玉, 产于辽宁岫岩县, 其成分主要是蛇纹石。此外还有蓝田玉、九泉玉、密县玉、淅川玉等。

4. 玉材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主要是就地取材, 各地原始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红山文化一般使用岫岩玉, 而良渚文化一般取自当地周边的玉材等。夏商周时期, 随着政权的稳固和用玉制度的完善, 和田玉的用量加大, 使用标准越来越严格。汉朝时期随着中央政权的巩固, 丝绸之路的开通, 和田玉大量增加, 有稍大的玉料出现。由于唐朝与少数民族的极大融合, 玉材相对于前朝较丰富, 既有比较传统的和田玉材, 又有玛瑙、玉髓、绿松石、蛋白石、水晶、琥珀等。宋代时, 中原与西域联系不是很畅通, 与契丹、突厥等少数民族关系恶化, 纯正的和田玉料很难传入中原, 玉料减少, 仍以青、白玉为主, 玉质比较差。明朝时期, 主要以和田玉 (白玉) 为主, 其他的有水晶、玛瑙、绿宝石、红宝石、猫眼石、蓝宝石、黄宝石、珍珠等。清朝时期, 政府控制了和田地区, 垄断了和田玉的交易, 玉料源源不断, 各种颜色的玉料都被开采出来, 和田玉的使用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5. 雕工及纹饰

新石器时代, 多为素面, 偶尔出现极简单的阴刻线纹。商周时期, 多为双钩拟阳线和一面坡阴线。纹饰有饕鬄纹、龙纹、蟠螭纹、云雷纹。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整体艺术造型多相似于西周, 战国时期开始变化, 有了自己的特色。多以蒲纹、谷纹、乳钉纹、蟠螭纹为主。汉代以“汉八刀”著称于世, 其精美的镂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玉雕动物无论大小都充满活力, 堪称一绝。多有勾云纹、卧蝉纹、谷纹、蒲纹、蟠螭纹。唐代的玉雕透着外来的气息, 纹饰有缠枝花卉、葵花图案、人物飞天及鸟兽纹等。宋代的层层雕工富有创意, 仿古蟠螭纹、回纹、乳钉纹、凤凰、牡丹等图案。明代虽然粗犷, 但是名家辈出。纹饰有松、梅、竹、云、云头、龙、缠枝花卉、人物山水及刻字。清朝精细的刀工配合文人画的风格, 达到了顶峰。除仿古外, 创新花鸟、虫草等。纹饰丰富多彩, 出现御制诗及各种铭文。

6. 古玉的沁色

第一, 石灰沁。石灰沁轻者在玉器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灰白色或青灰色膜, 石灰沁重者, 玉内会变得发红, 沁得最重者, 如同朽骨。

第二, 血沁又称血古。这种色是由尸骨、色液、颜料、石灰、红漆、木料、土壤等共同沁成的, 可将玉器沁成猩红色、枣皮红、酱紫斑等色。

第三, 朱砂沁。朱砂沁入玉里的速度很慢, 一般只染红玉皮。若要将棕红色沁入玉理, 则是个漫长的过程。

第四, 水银沁。水银沁的水银既来自殓葬水银, 也来自土壤中的水银。也有部分黑沁不是水银沁, 有可能是黑漆沁的, 一般人们把黑沁统称水银沁。

第五, 土沁。土沁一般呈浇黄或土红色, 中心位置呈现放射性云块形斑痕状, 有的呈疙瘩或小坑状。

第六, 水沁。玉器长期接触水分, 使其表面长了一层水锈不透光, 呈白色。

第七, 钉金沁。钉金沁的沁占呈钉子眼儿状坑坑洼洼, 一般出现在玉器比较松的地方。有棕色、紫色、灰色、黑色等。

第八, 饭糁。是指在玉的里面具有饭粒状, 还伴有粥状物、颗粒状的带色的物质。

第九, 钙化。这是玉石一种变质现象, 多由氧化和复分解过程而形成比较疏松的物质, 较为松脆, 怕磕碰。

第十, 沁痕。古玉受沁或是顺着玉器原有凹陷的裂缝沁进去, 或是沿着玉质松的部位沁进去, 没有裂缝的沁痕往往是自然的渗透状。

第十一, 铜绿沁。玉器入土时与铜器相邻, 受铜锈的影响出现的铜绿色沁变。

第十二, 铁锈沁。玉器入土时与铁器相邻, 受铁锈的影响出现的铁锈色沁变。

第十三, 鸡骨白。玉在土中产生一种钙化的现象, 颜色酷似鸡骨, 沁名“鸡骨白”。

第十四, 象牙白。沁色白而温润, 又不乏光泽。

三古玉真伪的鉴别

1. 古玉作伪

第一, 仿制古玉。按照古玉器的外形仿造, 尺寸、样式、工艺非常接近, 新作品又做了旧, 所以很难分辨, 现代市场上此类尤多;局部按照古器仿制, 略微有些变化。有些作伪, 只有古器的部分造型, 多数不做旧, 给人一种看不明白的感觉。

第二, 主观想象。很大部分是主观想象部分, 只有很少的部分遵循古器制作。没有了蓝本, 就像嫁接的东西一样, 长得模棱两可, 使人感到不知用处, 不知何物。

第三, 随意拼接。拼接是各类仿古器物中都采用的方法, 不同器物的不同部分凑在一起, 变成一个新的器物。乍一看, 每个局部都很中意, 但仔细观察, 有很多问题。有的还跨越了朝代, 各个朝代之间的特色器物互相拼盘, 成了一个大杂烩。这都需要我们仔细辨认。

第四, 人为沁色。据《玉纪》的记载, 传统玉器作伪有以下几种: (1) 改古。凡玉偶有损伤, 不可改作, 致变其本来面目。真古玉必有古色或土沁, 周遍无间;若有光处, 即系改琢。 (2) 伪石灰古。以玉件用火烧之, 则其色灰如鸡骨。但以伪石灰古, 其玉上必有火劫纹。 (3) 羊玉。割生羊腿皮, 以美玉纳于其中, 以线缝固, 数年取出, 则玉上自有血纹。 (4) 狗玉。杀狗不使出血, 乘热纳玉器于其腹中, 缝固, 埋之, 数年取出, 玉上自有土花血斑。 (5) 梅玉。以质松之玉制为古器, 用重乌梅水煮之。竟日, 则玉松处为乌梅水搜空, 宛似水激痕, 然后提油上色, 伪水坑古。 (6) 凤玉。以浓灰水稍加乌梅煮之竟日, 趁热取出, 置风雪中一夜, 则玉纹冻裂。玉质坚者, 其纹细如发丝, 再以提油法上色。 (7) 叩铁。用铁屑拌之, 热醋淬之, 置湿地十余日, 再埋数月, 取出则玉为铁屑所蚀。提油法, 以硵提为上。其色能透入玉理, 灰煮不退, 与真无异。惟天阴则鲜明, 晴爽反浑浊。

现代人为造沁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碱性做旧。主要原料是氢氟酸、硝酸和硫酸等, 一般方法是用10%的氢氟酸溶液, 将器物浸泡4~10小时, 即产生了所谓的白灰皮。此外有的用硝酸、硫酸各一半再加50%的水浸泡器物, 主要作用是浸入缝隙, 以便感觉灰皮深入到器物内部。 (2) 酸性做旧。又称高压做旧, 是将待做旧的玉器打磨后, 在需作色的地方涂上硫化汞或三氯化铁等, 然后经氢氧化钠、硅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 再加点猪油将器物包裹在内, 放在密闭的不锈钢制作的高压釜内。取出后用二氧化碳热风吹干, 然后用硫酸还原, 表面就呈现出白灰皮和玻璃光, 有色的地方就沁入了色泽。 (3) 火烧做旧。一般用氯化钙把涂上氢氧化钠的器物裹好, 放到锯末里闷烧两天, 烧出的白色称之为鸡骨白。如果在焖烧后拿出后用冷水激一下, 就会产出所谓的牛毛纹。 (4) 电击做旧。电击造沁包括电蚀法和激光戗色。电蚀法是将玉件涂上化学原料作为电蚀一极, 通过电解作用在玉的表面染上沁色。激光戗色常用于翡翠的染色。 (5) 新老结合。传统的做旧手法有熏、烤、烧、炸、蚀等, 在这些方法中应用现代材料科学的知识, 加入杏干、梅干、红糖、姜黄、血竭、蓖麻油、鞋油、沥青和各种酸、碱、盐等有机染料和辅料, 造出各种沁色。

2. 真伪鉴别

鉴定古代玉器要通过对古玉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玉质、器型、纹饰、工艺特点等进行比较归纳, 同时还要把该玉器同处时代的古玉特点仔细比较后方可断代。玉器的断代是确定某件玉器的年代, 而辨伪除确定年代外, 更主要的是要确定物品是否是真品。辨伪主要方法如下: (1) 掌握玉器断代技术, 必须从玉料、形状或纹饰等方面来找出伪作的破绽。 (2) 从玉质上辨伪, 古代玉器特别是商代以来的玉器, 凡贵重器物, 都是用优质玉料, 如和田玉、南阳玉等, 如用次的玉料制作, 就很可能是假货。 (3) 从沁色上辨伪, 伪造古玉者为达到古色效果, 使用蒸煮烧烤、酸碱浸泡, 甚至涂绘颜色等, 但这都表现在玉器表面, 与古玉自然形成的沁色有明显差异。 (4) 纹饰上辨伪, 伪造假玉器者常用的一种技法就是在素面旧玉器上加刻纹饰以求高价出售。但因其雕琢纹饰与玉器非同一时代, 故其刻纹处与没有刻纹表面沁色和新旧程度是不同的, 即雕琢纹饰处色新, 而原器未刻表面色旧。 (5) 古玉的沁色是鉴别古玉的重要标志。为此, 许多古玉制假者往往先制作沁色, 让人以为玉有沁就是古玉。

综上所述, 古玉的沁色是鉴赏古玉的核心之一。真假之辨关键在于对玉器的“自然”方面的审视。

摘要:了解玉的产地、材质、雕工及纹饰以及古玉的沁色, 是鉴赏古代玉器的重要方法。古玉作伪, 人为沁色, 让人真假难辨。真伪之辨关键在于对玉器的“自然”方面进行审视。

关键词:古玉器,概说,鉴别,辨伪

参考文献

[1]古方.古玉的辨伪与鉴定[M].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9:27[2]古方.中国古玉器图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7:42

[3]辛一夫.中国古玉器鉴赏和评估[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9

[4]夏鼐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5]谢辰生、吕济民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6]陈晓东.中国文物概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3

8.红山文化玉器赏析 篇八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群的出现

考古学的研究表明,红山文化明确分成四个大的发展时期,前三期玉器数量很少,典型玉器群出自第四期,主要出土地点有辽宁建平县牛河梁、阜新县胡头沟、凌源县三官甸子、喀左县东山嘴、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等。玉器造型可大体分成装饰类、工具类、动物类、人物类、特殊类等。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出土数量显著增多,造型极富变化,雕琢工艺精良,在中国北方地区独树一帜。

装饰类玉器主要有环、珠、曲面牌饰、菱形饰等。玉环均呈圆形,外缘较厚,内缘较薄,横截面呈三角形。玉珠形制多样,有的呈亚腰状,也有的呈圆球形、半球形或扁圆薄片形。曲面牌饰上半部呈长方形,下半部呈半圆形,正面弧曲,其上分布有规整的瓦沟纹。菱形器边缘磨薄,中部偏上有一个椭圆形钻孔。

工具类玉器有斧、钺、棒形器、纺瓜等。玉斧呈长方形,弧顶,斜刃。玉钺呈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中心部位有一较大的圆孔,内外侧边缘磨薄。棒形器一类为短柱状,另一类为长柱状。纺瓜呈桂叶形或椭圆形,体侧有一周凹槽。

动物类玉器主要有玉猪龙、双猪首环形器、双猪首璜、兽面形器、鸟、、凤、龟、鱼、蚕等。玉猪龙分为两类,一类体蜷曲如环,首尾相连或相距甚近,头部较大,双耳呈圆尖状竖起;另一类首尾明显分开,颈后竖起一道弯勾状长髭。双猪首环形器呈长条形,顶侧呈三联弧状,底侧平直,器身中部并排横穿三个较大的圆孔,两端各雕出一个猪首形象。双猪首璜呈弧形,双首外伸,吻部凸出。兽面形器略呈三角形,器体扁平,双耳呈圆尖状,朝斜上方竖起,双目圆睁,双唇紧闭,下颌亦呈圆尖状。玉鸟头部外凸,双翅展开,尾部平伸,通体光素或双翅及尾部正面刻有浅凹槽。玉分为两类,一类双翅微展,双爪作攀附状;另一类双翅奋力展开,呈圆弧状,未见双爪。玉凤呈卧姿,曲颈回首,背羽上扬,尾羽下垂。玉龟分为两类,一类龟体平面呈椭圆形,龟背隆起,其上刻有规整的龟背纹,首、尾、足均作缩入体内状;另一类龟背平面呈椭圆形或圆形,略外鼓,未施纹饰,首、尾及四足明显外伸。玉鱼分为两类,一类体扁平,有鳍、尾,通体光素;另一类呈扁锥形,颈部及体侧均刻有纹饰。玉蚕呈圆柱状,顶端较粗,端面雕琢出眼、鼻等器官,尾部变成圆尖状。

人物类玉器较少,目前仅知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四号大型墓内出土一件玉人、巴林右旗出土一件玉人面。玉人为立姿,前额有发髻,面部圆润,双颊丰满,五官清晰,双臂曲肘扶于胸前,细腰阔臀,双腿并立。玉人面头顶较平,脸颊外弧,下颌呈圆尖状,五官清晰,双目、鼻均呈三角形,唇下施密集的网格纹。

特殊类玉器有勾云形器、箍形器、璧、双联璧、三联璧等。勾云形器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最重要的器类,常与箍形器共出自中心性大墓内,造型复杂,寓意深刻。主要有以下五类:一类呈长方形,中部为圆形镂空,两侧外伸勾角略直;二类亦呈长方形,中部镂空作勾云状盘卷,两侧外伸勾角弯曲明显;三类略呈方形,中心部位镂空亦作勾云状盘卷,体外侧呈对称状伸出多个小凸;四类呈椭圆形,仅下侧中部外伸三个尖齿状小凸;五类呈圆角长方形,上侧长边平直,两端中部各外伸一对方形小凸,下侧两端尖角明显内收,中部外伸一排规整的尖齿状小凸。箍形器均呈扁圆筒状,腹壁斜直,一端作平口,另一端作斜长口。靠近平口一端边缘通常钻有两个对称的圆形小孔。玉璧外缘呈圆形、方圆形或正方形,内缘均呈圆形,内外侧边缘磨薄,通体光素。双联玉璧上小下大,上端呈半圆形、圆弧形或尖圆形,下端呈圆形或接近方圆形,中部两孔亦上小下大,内外侧边缘磨薄。三联玉璧分为两类,一类与双联玉璧造型相近,体中部有三个自上而下依次渐大的圆孔;另一类呈长条状,一侧平直,另一侧呈三联弧状,体中部并排分布三个大小相近的圆孔。

红山文化玉器造型充分体现了对已有玉文化传统的承继关系,同时也充分展示了红山先民独特的首创精神,成为东北地区史前玉文化发展进入鼎盛阶段的标志,也是确立西辽河流域玉文化中心地位的首要条件。

红山文化玉雕风格的形成

红山文化晚期,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加之气候暖湿的良好自然环境,人们的食物来源有了可靠保障,使得一批人能够脱离食物生产,走向非经济性专业化生产的道路,玉雕业便是其中之一。

红山文化玉雕工艺十分讲究,特征鲜明,制玉匠人不但熟练地掌握了切割玉材的技术,而且因器体形态不同,注重玉材大小、质地、色泽等方面的选择。玉器表面大多经过抛光处理,部分器类的局部或通体雕琢出各种纹样,主要有阴刻线纹、瓦沟纹、凸棱纹、网格纹、几何形纹样等。其中,阴刻线纹主要用来表现动物形体的各部位器官及外部轮廓特征。玉器上的钻孔比较普遍,一类是单面直钻而成的圆孔,另一类是从两面相对直钻而成的长孔,还有一类是从两面斜钻而成的洞孔。

红山文化玉雕风格的形成,与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对玉雕业的特殊需求密切相关。装饰类和工具类玉器地位的下降,动物类和特殊类玉器的大量涌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玉器所包含的社会属性的深刻变化。装饰类和工具类玉器在玉文化起源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前者体现出对玉质材料及自身个性的美的追求;后者则明显看出是对同类石质工具的模仿,但使用功能大多不一。动物类玉器应是当时人万物有灵观的产物,追求神似和讲究动感构成了红山文化动物造型玉器的特有风格。在特殊类玉器中,勾云形器和箍形器造型奇特,寓意深刻,学术界曾进行过十分热烈的讨论,至今也尚未达成共识。特别对勾云形器造型内涵的认识,说法颇多,主要有以下五类:一是代表龙的形象;二是代表龟、蛙、鹰、鸟等动物形象;三是代表一种抽象的饕餮形象;四是融合吸收仰韶文化的彩陶因素,代表一种玫瑰花图案;五是直接或间接承继本地区兴隆洼先民和赵宝沟先民崇拜鹿角、猪獠牙的宗教传统,是鹿角、豬獠牙等实物形态的一种艺术化再现。关于箍形器的造型和使用功能,因常出自墓主人头下,最初认定为束发工具,后来有学者认为是铲东西或撮东西的工具,应是仿造骨质器皿而来。笔者在综合研究红山文化各类出土遗物的基础上,认为箍形器应是模仿陶质斜口器的结果,和无底筒形陶器的造型也有密切关系,可能基于相同的祭祀观念,具有贯通天地之意。尽管存在上述分歧,但勾云形器和箍形器作为红山文化最典型的两种器类却是无可争辩的。

目前所知的红山文化玉器,除正式发掘品外,还有大量的征集或采集品,有些需要进一步鉴定,能否正确把握红山文化玉雕风格十分关键。

红山文化用玉制度的重大突破

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内部产生分化,等级制度开始出现,顺应这种历史潮流的发展,出现了较完备的玉礼制系统,这是目前所能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礼制形态,在史前用玉制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出自积石冢石棺墓内,而积石冢代表一种特殊的埋葬制度,多建在山梁或土丘的顶部,形制有方有圆,积石冢的规模大小不一,有单冢与多冢之分。牛河梁遗址主体分布范围约1.2平方公里,是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一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积石冢内石棺墓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级,甲类大型石棺墓多位于积石冢内中心位置,圹穴和石棺的规模较大,随葬玉器的种类和数量均明显多于其他型墓,且每座墓内均出有勾云形器和箍形器,形成一种较稳定的组合关系。乙类大型墓亦位于积石冢内中心位置,圹穴和石棺的规模低于甲类大型墓,随葬玉器的种类和数量均少于甲类大型墓。未见勾云形器和箍形器共出的现象。小型石棺墓多分布在积石冢的边缘部位,圹穴和石棺的规模明显偏小,随葬玉器的数量在5件以下;还有的仅随葬陶器或石器;也有的小型墓未见任何随葬品。由此看来,小型石棺墓至少可以分成三个以上的不同等级。

上述现象表明,因墓主人生前等级、地位、身份不同,不仅墓葬的规模、形制及分布位置有明显的差异,而且在随葬玉器的数量、种类及组合关系方面均有相应的变化。玉器已非一般性随葬品,也非个别性礼器,而是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志墓主人级别高低的用玉制度,玉礼制系统形成。

在红山文化晚期的石棺墓中,以随葬玉礼器为主,也还有少量的陶礼器和石礼器,但只有玉礼器的使用能够反映墓主级别高低的变化,并且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制度,陶礼器和石礼器的使用均未构成礼制。同时也应看到,红山文化玉器不仅仅是专供随葬用的礼器,也是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用具,勾云形器和箍形器是两种最主要的通神工具。还有一点必须明确,红山文化积石冢代表一种特殊的埋葬制度,其功能不仅只是埋葬死者的莹地,同时也是生者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玉礼器的使用者并非普通社会成员,应是生前主持各种祭祀活动的祭司,死后成为被祭祀的对象。

上一篇:信访锻炼总结下一篇:宣传部长学习型政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