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法(共9篇)
1.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法 篇一
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保证计算准确,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养学生认真审题,分析的习惯;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错的习惯;要求速度快,培养竞争进取意识,做到方法巧,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作 者:李淑霞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县城关明德小学,河南,信阳,464000 刊 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DUYUXIE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计算准确 认真审题 自觉检查 速度快 方法巧
2.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法 篇二
从本质上看,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门数学与计算机的交叉学科, 其主修内容既包括数学类知识, 也包括计算机类知识, 对于数学类的知识, 其理论性比较强, 但是对于计算机类知识, 其实践性比较强, 由于新时期下, 社会对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为全面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必须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对我们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通过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 对于满足社会发展所需有很大的帮助。首先, 培养实践能力能启发我们的思维, 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过程中, 可以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 这样就能从全新的角度理解学到的理论知识。其次, 培养实践能力能有助于我们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具体实践中, 会应用多各个学科的知识, 有的时候还会将各个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 这样一方面锻炼了我们的具体实践情况, 另一方面, 还能让我们在实践中, 启发思维, 激发创新意识, 从而达到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 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措施
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是新时期新兴的一门特色专业, 在教学中, 不仅会培养我们的数学基础知识, 还会对我们的计算机技术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培养, 因此, 在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时, 必须注重实践练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数学与各类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数学基础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从当前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情况看, 我们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同学, 大部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动手实践能力的锻炼, 从而导致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远远不如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自身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此外, 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能开拓我们的视野, 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因此, 积极探索提高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十分必要。
1. 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结合
在培养实践能力过程中, 要特别注重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的高效结合, 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理论知识的学习能为实践练习提供指导, 而实践练习又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因此, 我们在学习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知识时, 可以根据实践内容及实践情况, 安排适当的理论知识学习项目, 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 这样就能在学习理论知识中, 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此外, 在日常学习中, 我们还可以自发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来促进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 如数学竞赛、课程设计、计算机操作大赛等, 为确保比赛的公平性, 可以邀请老师当嘉宾、裁判, 这样在实践中, 能让老师帮助我们找出不足, 通过完善这些不足来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
2.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知识, 有很多内容需要在实践中理解, 因此, 在日常学习中, 要特别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 理解、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知识, 并将其真正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在寒暑假阶段, 我们可以积极主动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 也可以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寻找自身的不足, 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完善, 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从而全面提高自身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3. 积极参加生产实习
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 生产实习情况严重影响着毕业就业能力, 我们只有加强生产实习,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毕业就业能力, 因此, 在校学习期间, 我们必须积极主动的参加生产实习活动。在日常学习中, 可以主动去学校建设的实习基地进行练习, 在寒暑假阶段, 可以进入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 并做好实习总结, 在毕业前夕, 也要主动进入企业进行实习, 只有不断参加生产实习, 才能将学到的知识转换为实际能力, 才能全面提高自身。
4. 参与科技活动
为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还可以多参加学校、院系、班级组织的科技活动, 我们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题目, 自主选择, 并根据相关要求, 完成题目, 然后交由老师进行全面评价。在参加科技活动中, 不管结果如何, 都能在参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 这就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方向, 因此, 积极的参加科学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总结
新环境下, 社会对我们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在日常学习中, 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才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为我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唐先红, 徐增敏.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2) :255-257.
[2]肖强华, 宁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03) :72-73.
3.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法 篇三
关键词:科学方法;培养;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53-01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改的计算教学,既要在具体情境中导入,体会各种运算的含义,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在保证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发展的前提下,科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加强口算和估算練习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第二学段教学内容中都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1]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1)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簇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即每天练3-5题的计算题,形式活泼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2)优化方法,进行针对性练习。口算训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口算“46×37”等进位乘法时可以运用乘法的运算分配律进行计算,先算40个46是多少,再减去3个46……(3)运用估算方法进行检查。在计算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自我检查,估算结果的大致范围。例:9007×5积一定是5位数,如果乘出来的不是五位数,就有可能多写了或者少了零?又如:130×0.98,积一定小于130?
二、重在理解掌握算理,避免机械训练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充分感知算理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2]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除“凑十法”外,还可以运用数轴上的点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
2、加强对算理表达
学生对计算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还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达出来。因此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培养,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如:学习较复杂的简易方程2x-27=33,不仅要使学生求出正确的解,还要说:(1)把2x看作一个整体,方程两边同时加27得到2x=60,(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x=30。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这个信息源,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学生思维程序优化进程就会大大加快。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发展学生思维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3]。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中,我们需要向学生渗透两种基本的转化思想: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如:五年级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三、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
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善于总结经验,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4.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篇四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家长在孩子的全面培养中,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偏向于孩子的计算逻辑培养。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比如教学“认位置”,即“聪聪”的左边有几人?右边有几人?一排共有几人?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队伍中,化身“聪聪”,和学生一起像玩游戏一样,不但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培养学生在计算中的细心
细心的反面是粗心,粗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遍观成人中的粗心者,多是从小养成的,可见,小时候的培养至关重要。“细心是一种习惯,与性格有关系,但不是天生的,一切习惯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怎样克服孩子粗心的弱点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应避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在一旁看电视,甚至是打牌搓麻将。儿童的注意力是极易受到干扰的,要养成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
2、叮嘱孩子认真检查作业。
3、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
5、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6、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小孩子不可能自己养成,在于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首先,大人要做出细心的榜样,以成人的细心来感染孩子,整个环境是细心的,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细心起来。
三、培养学生心算运算能力及数字记忆能力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1、口算教学必须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应具有长期性。
2、理清算理。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3、利用一些技术来训练孩子的心算与口算能力。如采用数字卡片和幻灯拉片。也可以用一些抢答、急答、对数、数字接龙等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5.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篇五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计算是科学技术的基础。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计算教学是这样要求的:
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在中、高年级可以介绍和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算盘只作为计算工具介绍。
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分数四则计算(不包括带分数)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
以此可以看出,新的教学大纲虽然对计算的难度要求在所降低,但在口算和估算方面作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数学教师
第 1 页 不要因此而放松了对计算的教学,更不能因为有了计算器而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计算器辅助计算,放弃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因为计算教学不仅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
近几年来,我校利用进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的机遇,将计算教学作为一个子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研究的一些做法在此与大家交流。
1、重视口算
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估算和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所以在每个年级段我们总是强调对口算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口算方法,更希望学生掌握优化后的口算方法,以此提高口算的速度。对一些重点内容争取达到张口就来的程度。如三年级的一些较容易的两数乘一位数口算都要求学生会背诵。平时我们除了完成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家庭作业外,每天都规定有一定量的口算练习。在每天新课前也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常用的、好记的乘法口算题(例如15的倍数,25的倍数等)。通过近一年练习,我们发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对提高记忆力及迁移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2、强调估算
第 2 页 在日常生活中,估算其实是用到最多的计算。如购物时大家一般都用估算先算总价。同时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结果正确与否常用的手段。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也是我们教师长期遇到的一件烦心事。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特别注重了的这方面的教学。一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这方面的内容;二是在课前的口算练习中适当加入这方面的内容;三是当学生在进行笔算前强调用估算结果大约等于多少后再开始算,留给学生一定的估算时间,特别在学生笔算错误后,先要求学生将题目估算一遍找出错误的地方再订正,以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这样不仅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提高很快,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鼓励简算
我记得前几年,由于数学大纲的进行了修订,部分教师曲解了大纲的意思,认为只要学生计算结果正确就行了,不管他是否进行了简算,也不管计算的速度快与慢。我认为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这违背了数学课目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来提高学生的效率,而简便运算的教学恰恰能在这方面体现它的优势。在苏版的数学教材中虽然没有特意的安排简算内容,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忽视了这方面的教学。如在三年级的乘法
第 3 页 中学生在笔算完4225后,我特意的提了一句,用哪位同学可以口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学生这时至少说出了三种以上的口算方法。如:有先算4025再加上225等于1050的,也有先算625再乘7等于1050,还有的先算225再乘21等于1050的。三年级我们还不要求学生说出他们在计算中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但他们通过算理朦胧的知道了可以这样算,这样算出来的结果是正确的就行了,我认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生有了数感,对有这样想法的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要大力的进行表扬。因为在这里我们不仅仅是看到学生算对了一题,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
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计算的技能,更有了计算的技巧。而且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有人认为计算教学是一个非常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没有解决问题的教学那样生动有趣,但我却不这么认为。要使计算教学既要让学生感兴趣,又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上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又要发扬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第 4 页
6.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篇六
一、充分认识计算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等先进计算工具已日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口算和笔算的认识,许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产生了对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行,因而少了步骤训练和熟悉的过程。学生一旦出现错误只会用不细心来批评。难道只要细心了就能做对吗?
二、落实基础、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狠抓学生的计算。有不少高年级的老师发现到了五六年级,还有少数学生不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不会背诵乘法口诀,那他怎么能计算呢?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教育观,要实现这一教育观念,那就只有辅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从一年级补到六年级,这可真让高年级的老师头疼的了!学习计算,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才能学好,否则,一旦掉档,特别是掉得太多,那要想补起来,就难了。所以,任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把课标对低学段学生提出的具体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逐一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老师们应每天用3到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应天天抓,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充分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学生的计算,一般来说,都是从口算开始。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说,口算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如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都是运用的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学会了口算,才能顺利地学会笔算,如:计算43+28,笔算时,每位上的数相加,都用的是口算。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希望学生在短期内学会口算,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口算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口算的具体目标是: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直要进行口算方面的训练。口算不只是低年级的教学任务,要把口算贯穿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口算的训练,一般是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并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训练重点,认真加以落实。只有坚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那能不出错吗?例如:有位学生在计算64-4÷4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时,由于马虎,结果算成了15。如果在计算时,只要仔细一点,很容易看出这道的计算顺序是先算除,再算减,正确结果是63。难道是这个学生不会计算吗?不是,完全是不认真造成的。所以,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习惯。
善于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必定有一定的计算目的,或是有一定的难度,除有少数
学生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教师要要求学生找出专门的草稿纸,认认真真地打草稿计算,教师要走下讲台,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认真检查的习惯。一道题计算完了,不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写错了没有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
7.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法 篇七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这给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所以,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要不断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 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教学知识陈旧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研发出新技术,计算机知识体系的更新十分迅速。所以,计算机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材知识。但是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几年之前的,更换的周期较长。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国家规定的必修课之外,其余课程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学校自行编制的,在编制相关的教材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还要涉及到一些经费的问题,所以很多学校由于经费不足,不愿意实时编制更新教材。另外,由于计算机教学的主要方式为课堂讲授教学,学生的上机操作机会较少,所以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尽量多的安排学生的上机操作时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教学理念陈旧,考核方式不合理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发展,并且积累了足够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计算机教学体系来说,其形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现阶段采用的教学体系一般都是模仿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重视和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且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的理论考核为主,这样学生为了取得较高的分数,会在考试之前做大量习题,而对于实践操作的理解不够深入。虽然很多同学都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但是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低,不符合现阶段我国的人才需求,所以高等院校这样的教学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和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及社会的人才需求不相符。
2 改善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2.1 设置教学目标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新教学观念
在设置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时,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对于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所以,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出发,不断转变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制定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大纲时,和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大纲要有所区别,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改变计算机教学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上机实践课程的比例。只有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才能在将来的就业中更快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同时推进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2.2 改变教学模式,使其更加生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投影及局域网演示等,这样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将他们更快的带入积极的教学情境。
实施多媒体教学,对于学习内容及方式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选择,学生的教学内容接受渠道被拓宽,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享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由于多媒体的互动性,在输出教学内容时,可以增加学生进行互动,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一些计算机的操作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详细了解,做到讲解和实践操作的同步,从而可以使学生对这些操作步骤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3 改变计算机的考核方式
高校的传统考核方式只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简单的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根本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对于计算机课程来说,传统的考核方式为笔试及上机考试。在考核的过程中,考核重点为计算机课程的基础知识,并且考核的基础知识点有限,甚至还会出现学生过于重视考核知识范围而忽视其他知识学习的现象,对于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帮助。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形势下,一定要对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因为计算机学科的实践应用性较强,所以在考核过程中要侧重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机任务,在最终考核时给学生布置相对复杂的计算机任务,并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完成这些考核任务。平时任务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最终的任务以作品的质量和新意等为目标,对学生进行酌情加分。此外,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机实践上机操作的表现,但不要计入学生的考核成绩,因为这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阻碍他们的思维拓展。
2.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资源已经被无限扩大,并扩展了其外延和内涵。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实际操作中遇见的问题,因此学生就需要变被动性学习为自主性创新学习。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将知识体系庞大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全部学习并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教师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对学生实施教育,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在现代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要开发出发现型、探索型的自主人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结合当前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且将高校的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和实践相关的就业实习实践基地。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课程设置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程的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时刻关注该学科体系的最新发展前沿,将最新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拓宽他们的眼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本文分析了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教学策略。
8.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法 篇八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重要意义;培养途径
创新能力是现阶段学生发展必须的一项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通过转换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计算机教学,并且应用多元化的计算机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丰富的计算机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一、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社会的经济和科技都在飞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一成不变的应用正面临着被淘汰的处境,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宗旨是培养技术型人才,这些学生将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只有掌握了创新能力,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各种科技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提高,从而促进各项技术的发展,进而不断满足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并且拥有了良好的创新能力也会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影响着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创新能力,就要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现阶段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比较传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很难被激发出来。除此以外,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重视对计算机的学习,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比较被动,只是机械性地记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重视理解和应用。在这一单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与教师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导致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减小,并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计算机教学
现阶段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课堂还是延续着传统模式,对于计算机的教学,主要是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学生的学习也比较被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转换传统的课堂模式,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要在计算机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计算机课堂建设方面,也要更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于课堂的意义,并不断发挥课堂主体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及趋势”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优势。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之初,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与计算机发展历程有关的资料,并在课上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进行讲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良好地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对于日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同样是影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提高。然而很多学生却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了解的比较早,但是在具体问题进行细化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地对基础知识进行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首先认识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并且要通过耐心地讲解,让学生也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进行基础知识提问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对网络的应用,在网上有大量信息和资源。学生也在很早就接触到网络,但是对于网络的正确使用,却不是每个学生都非常了解。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对重点内容进行细化。
3.应用多元化的计算机教学手段
只有在创新型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有效地激发。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单调的教学模式中,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少,所以,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该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幻灯片的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课堂环境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创意的幻灯片内容,用这些幻灯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参考播放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份最特别的幻灯片。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4.定期开展计算机创新能力竞赛
要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更要在实际中对学生进行促进和提高。阶段性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检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教师在每一阶段的教学之后,应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理,整理出重点的可创新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并且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的考查内容。
例如,在学习过“超链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些材料,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应用所学的超链接内容,对教师所给的材料内容进行创新完善。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新颖程度对学生进行打分,并且要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以鼓励所有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竞赛的总结,教师应该选出一部分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作品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习其他学生的长处,并在今后应用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对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样也是中职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应用科学的教学法,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发展为创新型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柏楠.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内江科技,2012(7).
[2]卢正芝,洪松舟.浅析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4(4).
[3]仲兆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J].考试用刊,2010(21).
注: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2014年度研究课题《信息技术在探究式教学、差异化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编号FZDJ2014A08)研究主要成果。
9.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法 篇九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老师在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计算是常常出现的两种现象:一是计算准确率低。有学生总是在一些很简单的计算过程上出现错误。甚至有一些学生的算式正确,但计算出现错误。家长对这种现象的理解是孩子粗心,马虎。二是学生计算速度慢。有学生在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时计算速度太慢,还有学生计算时在掰手指头,不用口算。家长们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到高段就好了。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当大家都把研究的慧眼放在新增的教材内容时,我发现——孩子的计算能力下降了。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也能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计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直在考虑当前的课堂实施是高效,还是低效?于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现行的课堂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来教改洗礼之后,虽然有所改观,但仍然令人担忧。课堂上,空泛的教材,加上冰冷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它们远离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特别在进行了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的研讨后,中学教师提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小学生计算能力有待提高。再回顾以前所听过的有关计算教学的课例,以及学生计算能力的测试。我们觉得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所以我们在“塑有智慧的教师,育有个性的人才”的办学理念下,选择了“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的课题,试图开拓一条有关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之路。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 再次让这个小孩接触火焰时,不等靠近,他就会把手往回缩。实验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迅速反应能力,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去实践、去尝试,逐步形成对数字的快速认识反应。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分析清楚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方可防患于未然。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进行计算教学,既应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还需要组织好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多方位、多种形式的练习。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计算能力的形成得到同步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目的,是活跃计算教学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激励诱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真正凸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为学生主体服务的。《数学9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要鼓励算法多样化,要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培养各种能力,从而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缺乏主动权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实验对象
1、研究的对象:临潼小学三年级学生。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 缑香利,石晓娟,胡海燕,柴洁,李丽,李晓丹,卢宣 人员分工:
(1)缑香利全面负责课题的管理;
(2)石晓娟,胡海燕负责材料的收集和档案管理;
(3)柴洁,李丽,李晓丹,卢宣负责小学三年级数学的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
(三)研究周期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通过对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研究,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算法和算理不明。经调查,有7%右的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对算法和算理不明确而造成的。(2)轻视口算和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虽然许多教师知道口算、估算的重要性,但部分教师被动地进行口算训练,认为估算的作用不大,当教材涉及时进行,不涉及时不进行或偶尔进行训练。调查中有些学生把口算题当成笔算来做,习惯于精确计算,不愿意进行估算,甚至有部分教师明确向学生提出口算题就用笔算来解!
(3)缺乏兴趣,没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调查发现,尽管班情、学情不同,但学生对待计算的兴趣却普遍不高,而且随着年级越高兴趣就越低。没有好的兴趣也没有好的习惯。调查显示,近78%的学生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学生草稿习惯也不容乐观,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有草稿本,但草稿本上的字迹潦草、散乱;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因素。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性总结):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及技巧。(1)理解计算的算理,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
(2)加强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小学口算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捷速算。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如:20 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要求学生作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教师每节课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可安排2-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估算训练,明确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加强学生对运算技巧的培养。小学二年级已经学过乘法口诀。学生在计算时要学会运用乘法口诀帮助加减计算。
(4)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第三阶段(总结后再实施阶段):全面实施课题方案,边实践,边提高,边总结,逐步完善课题方案,按计划实施。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经验总结阶段:通过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检测、论证,撰写结题报告,总结和提高。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学习法:通过查阅学习网上的相关研究成果资料和文献著作,提高理论水平,为下一步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法:利用课余时间走访有经验的教师及学校教学骨干,以访谈和听课的形式进行我校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准确把握问题的根源,使实践研究更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调查分析了解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个案研究法:用于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口算速度及正确率的提高。
(4)实验研究法:在常态的教学情况下,选取一定量的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大范围地推广,围绕课题理论,设计,实施,评价等各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5)比较分析法:对实验对象定期检测,及时对取得数据进行分析,练出经验及时矫正,完成实验方案。
(6)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和定性分析。
(7)行动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就是“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并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一种方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研究、提高。
三、研究的过程与措施。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具体操作方法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
(一)用“凑十法”口算。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
1、加数“凑整”
如27+8+3=?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
如:100-26-14=?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二)乘法口诀在计算中的运用。根据算式特征。应用乘法口诀。
如:28+16=?学生先加个位,启发学生想乘法口诀二六十二,8比6多2,结果就比12多2得14.37-29=?学生先减个位,算17-9想 口诀二九十八,17比18少1,18-9得9,17-9的结果就是8.学会运用乘法口诀对加减法进行计算,比较简便。
(三)每堂课上安排练。
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通过实验研究出了一套有效训练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学中,要紧紧依靠教材,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智力水平进行教学。讲清数字与数位的关系,数和形的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配合教具、学具的使用,从直观教学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形成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二)练习中应采用口算、笔算相结合的方法。在计算时,让学生先说出口算方法,再让学生说一说笔算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与区别,对新知识加深记忆。
(三)在进行口算练习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完全相同。如果用一个标准要求,有的学生就会精力过盛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就会完不成任务,失去练的信心。因此,口算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科学安排口算训练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新课标》对各年级的口算教学都有明确的要求,老师应据些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学与训练,把口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之中。对于何时练什么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持之以恒,坚持天天练。
1,课堂上全班集体训练口算题(5分钟左右)
2、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和组员轮流出题训练;
3、充分利用课本上习题当中的口算题,采用“开火车”“对抗赛”等多种形式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4、师生共同收集错题集;
5、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较弱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几点回顾与反思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对小学的数学教学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使得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了逐步改正。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责任心。
在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就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深刻理解。但是小学生的思维形式尚处在直观形象思维的阶段,他们认识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一般要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活动,概括为伴有词语的表现,保留在头脑中,进而借助于表象在练习中形成思维定势。如:进位加法,都是通过摆小棒,移小棒,凑小棒的操作活动,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规律,让学生强化理解记忆。
小学生的思维表象性强,易定势,如果得不到合理训练,很难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旧知识和新知识一起练。针对小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也快的特点,我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从而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如:二年级口算,就是把一至二年级所有类型的口算练习整合一些口算卡片上,使新旧知识能互相沟通,也加深对新旧知识的印象,减少对知识的遗忘。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又复习旧知识,同时还能进一步认识加、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认知结构。
第二:多种算法结合起来练。计算是通过眼看题,口说得数;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所以口算时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同时参与练习,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形式。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他们结合起来交替使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为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
第三:多表扬和多鼓励。
孩子们需要表扬和鼓励,枯燥的口算很快会让学生失去练习兴趣。教师除了改变口算比赛的形式外,更需要给学生积极的表扬,赞美、鼓励等都是很好的评价方法。
第四:必须坚持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
在口算过程中,学生的书写习惯能直接影响口算的情况,从教学实践中,我们能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为了单纯的追求书写的速度,学生的数字或者符号写得潦草,导致下一步算错看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书写要严格要求,保证书写时卷面整洁,数字清楚工整。
另外,检验是计算必不可少的步骤,而学生不检验的习惯和和检验了也老出错误的让老师感到头痛。不检验的原因有三:过于自信;依赖家长和老师检查;急于做完作业去玩。据统计,在计算中,80%的错误是由于学生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法】推荐阅读:
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06-28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总结10-27
小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10-09
学生英语朗读能力要怎么培养,方法是什么11-14
改进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7-16
学生能力培养总结09-05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10-29
计算机学生毕业感言09-03
计算机教室制度学生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