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2024-07-03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精选8篇)

1.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篇一

【摘要】为了提高广大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职业防护意识,从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综述了护理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危害,分析了目前我国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护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与措施。重点明确了锐器伤的处理流程,强调了改变不良操作习惯规范护理行为的重要性,以便对护理人员锐器伤和化疗药物危害的防护起 【关键词】护士;职业暴露;

【Key Word】Nurses;0ccupationalExp08ure;Prevention 目前,多数医院将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以及防控措施等主要用来保护患者,以防止其发生医院感染。而对于经常够的重视,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性。戴青梅报告,在各级医院的职业损伤中,医、护、技的损伤率分别为53.83%、74.06%和37.98%[1],可见护理人员是最危险的职业群体之一。各种职业暴露不但可以损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甚至可以威胁到其生命。SARS流行期间,医务人员发生多起医院感染,实质上素‘”。全球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可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我国是HBV、HCV感染高发区,锐器伤后发生血使受伤者感染,HI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0.3%、HC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几率为1.8%[3]。1.1.2负重伤护理工作中,肌肉骨骼损伤,尤其是脊背损伤是威胁护理人员健康的突出问题。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4],8.4%;长期使用计算机引起的腕管综合征也较多见;护理人员群[5]。行摄片、术中造影、透视下穿刺等操作时,由于大多数护理人员放射防护知识和防护用具等缺乏易受到损伤。另外,电离辐射、微波等均会导致护理人员机体损伤(白细胞减少、不良李可萍:女,本科,副主任护师,E-mail:302yj9166@sina.com生育、放射病等)口]。在消毒灭菌工作中,紫外线可引起眼炎或皮炎[6]。细胞毒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在化疗操作中,注射器稀释药物、排气、换液、拔针等操作都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化疗药物,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7]。护理人员每天要接触化学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液和臭氧等)。不节病、哮喘、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8]。1.2.4麻醉废气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污染的环境中,有引起流产、胎儿畸形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9]。我国每年报告发生法定传染病450余万例,其中多数可机会多,易发生生物性职业暴露。HBV、HCV和HⅣ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其他还有流感病毒、支原体和变异冠状病毒等。HIV的几率为0.1%[10]。护理人员职业角色与多种生活角色的经常性冲突,构成了护理工作的应激因素。工作中存在的诸多负性因素,如长期处于危重患者、意外伤害以及死亡的包围中,生活不规律、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超负荷,得不到患者和家属的理解,甚至遭到漫骂和生命威胁等,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心理和工作行为。李小妹等报告,护理人员有情绪疲溃感的占59.1%、无成就感者占53.2%,明显高出国内常模(33%)Ⅲ]。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够科学,护士缺编问题严重。这与床护比例是1:0.4,但90%以上的医院达不到[拉],平均床护之比只有1:O.33。一些医院为了增加经济效益经常加床,造成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超负荷工作,致使护理人员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等)增多,从而增加了职毛秀英等阿1报告,调查167家医院肿瘤化疗药物配置,仅8家医院(占4.78%)采用了集中式管理,其余159家(占95.21%)均采用分散式管理;仅12.15%的医院使用全密闭式输液系统。护士操作时,很少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正确戴手套者仅为9.58%;还有62.26%的医院护士操作时没有穿隔离衣;136毛秀英等n31调查26所护理院校,均未设置职业防护教育课程,也无相应教材。上岗后也缺乏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专科医院的护士调查发现,87.9%护士认为需要加强防护知识的学习。传统的教育中,过分强调护士要有奉献精神,有时给护理人员造成错觉,认为注重自身安全防护就是不讲奉献,戴手套等防护措施被认为是怕脏嫌弃患者,是不敬业的行为。护理工作中常有被血液或体液泼溅的危险,67.5%护士从不戴防护目镜。进行侵袭性操作时,3.2%护士从不戴手施,原因是遇到的传染病患者少,麻痹大意,洗手及手消毒正确者仅25.8%,正确掌握消毒剂用途及效能者仅为4.5%。由于医院成本核算,许多医院很难为护士提供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具,甚至连防漏、耐刺、密封的收集箱都难以保证。40.36%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因未提供防护用具所致[16]。美国CDC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进行暴露后预防(PEP)可使HIV感染率降低79%,同时PEP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81%的HIV传播的危险[17]。护理人员在被针刺伤的当时,约86%的人采取一般的消毒措施(碘酒加酒精),能较规范处理的仅占4%左右,有0.33%的护士未做任何处理H矗3;防护评估不到位的占94%[19]。孙伯英等㈨调查22所二、三级综合医院,仅有9所医院有上报制度,1499名发生针刺伤后的上报率为21.15%。注射后针头处理不当(收废弃针、毁形浸泡、取下针头及重套针帽)所致针刺伤占刺伤总数的62.68%[183;毛秀英报告㈨,432名发生针刺伤的实习护士,在操作不同环节的刺伤率分别为操作前25.6%,操作中20.O%,操作后54.4%。王红红报告[笠1护生实习6个月就有72.6%的人被刺伤,其中79.4%的是被用过的针头刺伤。说明护理人员既缺乏管理,又缺乏主动报告意识。所有医院[矧。各级医院应定期进行在职培训和教育,全面推广标准预防,制定各种预防职业损伤的工作指南、防范制度,改变护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并把职业安全作为护理人员在管理思路,营造一种氛围,唤起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不仅仅是只给患者提供安全、无差错的护理,还包括在工作中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预防接种。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指出:到2007年,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紧张状态。加大护士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改进医疗设备,完善防护措施,是减帽是导致针刺伤最常见的原因,应禁止污染针头回套针帽内,必须回套时尽可能单手操作;禁止直接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后,将头皮针立即放入锐器盒内;输液、穿刺失败时,禁止将污染针头悬挂于输液管的茂菲氏滴管上,应当立即更换新针头;为不合作的患者做治疗时,必须有他人帮助。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传递手术.刀、剪时,不能直接用手接,用弯盘传递。正确选择掰安瓿的方法。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锐器伤的决定因素,徒手掰安瓿是导致锐器伤的常见原因,应予以禁止。使用硬质锐器收集盒,锐器盒的使用可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50%,值得推广阱]。标准预防中明确规定,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或皮肤黏膜有破损时,均应戴手套。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要比未戴手套减少50%以上㈤。值得注意的是,戴征、洗手方法均有明确规定,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认真执行。挤压伤口一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黏膜被污染时,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一消毒(2%碘酒、75%酒精)一包扎一报告一相关抗体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服药,必要时评估)一心加强化疗药物的职业伤害防护教育,尤其是加强毒性反应、不良反应和潜在的危害相关知识的教育,加强防护措施和化疗废弃物规范处理流程管理等,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设置化疗药配制中心,集中管理,规范操作程序,加强督促检查。配药前洗手,穿隔离衣、隔离裤,戴纱布口罩外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乙烯手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必要时穿围裙;操作台面覆盖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割安瓿时使用纱布围绕安瓿颈部;溶解药物时,溶媒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污染;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然后再拔针。输液结束拔针以及处液不慎溅在皮肤上或眼内,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遗洒时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将污染纱布置于专用袋中封闭处理汹]。接触化疗药物的用具、污物、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废药瓶等,用后一律放置在专用(红色)袋(双层)中封闭处理,并注明标记。一次性锐器物用后装入锐器盒内封闭,再装入专用红色袋中集中转运并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隔离衣、裤等)应与其他物品分开放置,经高温处理∞]。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洗手,建议淋浴。护理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是国家和文明的进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正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和接受。为进一步规范医疗和护理工作,加强法制化管理,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导原则(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尤其是国务院刚刚颁布的《护士条例》明确了护士的权益,规范了护理行为,进一步完善了职业防护策略和措施,对于积极依法保障护理人同时,应认真学习并加以贯彻和落实,不断提高自身防护意识,进一步加强自身防护,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1]戴青梅,刘素美,李法云,等.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92.[2]JC,Elliott聊.Ainjllres“preventaivegie81[J].JomalInfjction,2003,(53):237[3]戴青梅,王立英,刘紊云,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4.[4]miologicalworke竭emplo”dwards[J].B日fety,1999,90(2):28-201.[5]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68.[6]艾秀琴.医务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J].天津护理,2004,12(1):58.[7]毛秀英,郭娜,于荔梅,等.我国部分医院护士化疗防护现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09—812.[8]杨玉莲.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9]程月娥,叶志曩.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26.[10]王蠢英,李秀霞,保向菊.浅谈肿瘤科护士的自身防护[J].哈尔滨医药,2002,22(2):90.[11]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渍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5.[12]王社芬.中美临床护理工作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75-76.[13]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14]申桂云,刘建芬,牛仙飞,等.传染病医院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1:23[15]花奠,张咏梅,张学敏.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护情况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12-13.[16]程雯,唐敏曩.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能力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7):[17]Beh珊锄AJ,shofer黔,McKelIzieexp08ure如dat肌Ⅲb肌te船hiIlg1997[J].JMed,2001,43(4):370-376.[18]任小英,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3):258-260[19]高丹,王艳芹,王桂芹.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分析及相应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23.[20]孙伯英,李明艳.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防护教育调查研究[刀.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62.[21]毛秀英,高秀莉,于荔梅,等.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2):142-1“.[22]王红红,杨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2,9(6):666.[23]建议[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5):318-319.[24]李红梅,李文涛.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18(1):7—9.[25]Barb哪JF,Del撕Ba1.F他qll明cyof∞n-pa糟nt丑ltrainir堰[J].Am[26]薛幼华.抗癌化疗药物配制的防护[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5,21(1):31.[27]张慧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杜,2000:18l-(本文编辑曹作华)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作者:李可萍,庄英杰,文翠容,杨静,马洪滨

作者单位:100039,北京市,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控制科 刊名:

中华护理杂志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年,卷(期):2008,43(6)被引用次数:33次

参考文献(27条)1.戴青梅.刘素美.李法云医务人员职业损伤状况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02(09)2.Trim JC.Elliott TSJ A review of sharps injures and preventalve strate giesl 2003(53)

3.戴青梅.王立英.刘紊云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02(07)4.Colombini D Initial epide mlological data on the clinical effects in the health workers employed

in the maual lifting of pationts in wards 1999(02)

5.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期刊论文]-实用护理杂志 2003(01)6.艾秀琴医务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期刊论文]-天津护理 2004(01)7.毛秀英.郭娜.于荔梅我国部分医院护士化疗防护现状的调查[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02(11)8.杨玉莲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 2000(09)9.程月娥.叶志曩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01(08)10.王蠢英.李秀霞.保向菊浅谈肿瘤科护士的自身防护 2002(02)11.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渍感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00(11)12.王社芬中美临床护理工作比较[期刊论文]-实用护理杂志 2002(04)13.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02)14.申桂云.刘建芬.牛仙飞传染病医院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 2007(01)15.花奠.张咏梅.张学敏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护情况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南方护理学报 2004(02)16.程雯.唐敏霞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能力调查[期刊论文]-现代实用医学 2006(07)17.Behrman AJ.Shohr FS.McKenzie J G Trends in blood borne pathogen exposure and follow up at an urban teaching hospital:1987 to1997 2001(04)

18.任小英.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03)19.高丹.王艳芹.王桂芹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分析及相应对策 2005 20.孙伯英.李明艳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防护教育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06(06)21.毛秀英.高秀莉.于荔梅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期刊论文]-护理研究 2003(02)22.王红红.杨敏.何国平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期刊论文]-实用预防医学 2002(06)23.滕涛对公共卫生部门职业性暴露艾滋病病毒后的预防疗法的临时性建议 2000(05)24.李红梅.李文涛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 1999(01)25.Barbara JF.Deloris EK.Steven MB Frequency of non-parental occupational exposures to blood and body fluids before and after universal.precaution training 1991

26.薛幼华抗癌化疗药物配制的防护 2005(01)27.张慧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 2000

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玉珍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7)目的: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行现场调查

并分析调查结果,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50例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 病人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人次有25例(50%);26例(50.1%)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 病.结论: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是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护士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

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方式、内容与考核手段可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2.期刊论文张玉珍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中外健康文摘2010,07(12)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 自行设计半开放型问卷,行现场调查

并分析调查结果,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措施.结果 50例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 病人分泌物喷溅;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人次有25例(50%);26例(50.1%)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 病.结论 针刺伤和病人分泌物喷溅是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护士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

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方式、内容与考核手段可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3.期刊论文何夏君.陈淑德.黄芳玲.卢玉贞.HE Xia-jun.CHEN Shu-de.HUANG Fang-ling.LU Yu-zhen护士职业暴

露后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分析-护理学报2010,17(1)目的 了解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职业暴露的情况、暴露后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自设职业暴露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应对

方式问卷对798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798名临床护士回顾1周内的职业暴露情况,发生职业暴露者519名,发生率65.0%,26.7%为被患者体液、血液、脓 液污染,13.4%被锐器、针头刺伤.519名护士职业暴露后,躯体症状、焦虑、强迫、抑郁等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或P<0.05);职业暴露后多采 取消极、被动的应对方式,如自责、退避等,较少采取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应对方式.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对护士身心健康造成不 同程度影响,职业暴露后护士应对方式多表现为消极、被动.提示暴露发生后护士应积极应对现实;医院管理者在重视预防及减少职业暴露的同时,更应关 注护士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变化,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医疗帮助.4.学位论文赵俊文广东省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损伤及防护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2006 研究背景:在SARS暴发流行期间,医护人员的高感染率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医护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也成为当今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一个突出 问题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职业安全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又是病源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医 院的特殊环境使护理人员面临着许多不安全的职业损伤因素。护士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 样的危险之中,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危群体。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普通中、高等医学院校尚未将医院感染学、医院感染 护理学及职业损伤防护等知识列入教学计划,临床工作中职业性防护和医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欠缺,导致护理人员相关知识贫乏,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这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是一种极大的潜在危险。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杜绝职业性损伤、提高健康维护意识是护理管理的当务之急。在临

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 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而在护士职业伤害中,化疗药物首当其冲。化疗药物的作用非选择性,在破坏患者异常细胞的同时,也破坏人体的正常细胞。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多数化疗药物为细胞毒制剂,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危害和职业防护的研

究,本课题就广东省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损伤及防护的现状作了一次大范围的调查,并对职业接触化疗药物情况作了专项调查分析,以期掌握护士职业暴

露、损伤及防护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为职业防护政策及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提供依据。

目的:掌握广东省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职业损伤的现状。了解针刺伤的发生频率、易发生环节以及护理人员采取的防护态度和措施。分析护士职业 接触化疗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影响,为进一步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于2005年9月至12月间进行,采用整群抽样调查,分别从广东省一甲、二甲、三甲医院各抽取10所医院共1800名护士进行回顾性 问卷调查,共计1548份有效反馈(86%)。职业接触化疗药物专项调查共有993名护士接受调查,除去删失数据,其中接触组护士717名及对照组213名进入 分析。已婚育护士共有1300名护士接受调查,有效反馈778名,孕次908次。其中接触组护士379名,孕次467次及对照组399名,孕次441次进入分析。

研究方法:

1.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调查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职业损伤、职业防护的情况。

2.本调查所指职业损伤包括锐器伤、肌肉骨骼损伤;职业暴露包括长期接触放射线、长期接触消毒灭菌剂、长期接触麻醉废气、长期接触化疗药物。

3.本调查职业暴露长期接触是指自调查之日前1年中工作日每天都接触危险因素。4.本方法所指的锐器伤主要指刀片、玻璃碎屑及其它非针刺的锐器所致损伤。5.本调查将所调查的12项防护行为分别赋以序号代表,分别是 防护1:接触病人或污物后用肥皂或清洁剂洗手; 防护2:接触病人血液或体液或暴露伤口时戴手套: 防护3:静脉穿刺时戴手套;

防护4:接触诊断未明病人戴口罩;

防护5:接触可能血液/体液外溅的病人戴眼罩、面罩、隔离衣; 防护6:接触需隔离的传染病患者主动穿隔离衣; 防护7:被利器刺伤后挤压出血后再彻底清洗消毒; 防护8:皮肤粘膜沾到病人血液或体液立刻清洗;

防护9:医用物品被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后用消毒剂消毒;

防护10:注射及抽血用过的针头,放入坚硬防渗漏的特制容器内; 防护11:配制化疗药物时戴手套; 防护12:配制化疗药物时穿防护衣;

护理人员对于每一项所调查的防护行为的执行态度或现状分别赋以字母表示,依次如下:

A是B有时是有时不是C无设施、用具或不足D认为太麻烦或没有必要或传染病人少E无接触或未遇到此类情况

6.化疗药物接触组是以护士自调查日起过去1年中有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非接触组护士是绝对未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

7.已婚育职业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是指孕前半年或孕期有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对照组为孕前或孕期绝对未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均排除爱人有接 触理化因素、有抽烟习惯的护士。

8.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和处理。结果:

1.普查共发出问卷1800份,有效反馈1548份,回收率为86%。调查结果显示:职业暴露中三级医院的差别具统计学意义(P<0.001),都以三甲医院 的暴露率最高。由三甲医院、二甲医院到一甲医院依次分别为:长期接触放射线6.5%,3.3%,1.9%;长期接触消毒灭菌剂为69.1%,71%,48%;长

期接触麻醉废气为8.1%,4.3%,2.3%;长期接触化疗药物为18%,9.1%,3.5%。

2.本课题职业损伤调查包括锐器伤和肌肉骨骼损伤,锐器伤的发生率三级医院间差别不显著(P>0.05),由三甲医院、二甲医院到一甲医院依次分别

为78.%,76.2%,76.3%;肌肉骨骼损伤率由三甲医院、二甲医院到一甲医院依次分别为依次为:14.3%,25.3%,27.1%(P<0.001)。

3.职业防护主要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做静脉穿刺时,21.6%~24.5%的护士认为太麻烦或没有必要戴手套,49.5%~56.3%有时戴有时不戴;在配

制化疗疗药物时1.1%~1.9%的护士认为太麻烦或没有必要戴手套,14.8%~17.5%的护士有时戴有时不戴,接触可能血液/体液外溅的病人时,有 44.4%~50.4%的护士是因为没配备足够的眼罩、面罩、隔离衣而发生职业暴露;有37.9%~54.1%的护士在配制化疗药物时没有防护衣可利用致使职

业暴露;接触需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时有6.1%~12.5%的护士也是缺乏隔离衣产生职业暴露。一甲医院、二甲医院仍有10%、13.9%的护士因手套供应不 充足而形成职业暴露。

4.本调查显示:广东省护理人员针刺伤共计5670人次,年发生率为88.9%,人均4.12次。工作中发生针刺伤各环节情况:在吸取药液、配药加药时

35.4%;给抽好的动脉血气针头封上胶塞0.1%;抽血时将血注入试管0.08%;在拔针时12.7%;在取下针头时3%;肌肉注射时0.22%;重套针帽时

26%;毁形浸泡时、收废弃、清洗器械针时21.5%;在静脉穿刺时1%。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占65.3%,不知道的占21%,被无菌针头所伤占13.7%。三级 医院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5.护士有无接受针刺伤防护知识培训,针刺伤发生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三级医院护士接受针刺伤培训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6.护士所在医院有无上报制度,针刺伤发生有显著差异(P<0.001)。三级医院护士所在医院有无针刺伤上报制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7.对于针刺伤的防护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针刺伤后立即挤血+冲洗+碘伏消毒的占34.2%,其余为非正确处理或不处理。针头用后放在特制的标志

明显的硬塑料盒里的护士占51.0%,放在专门盛放针头的内衬污物袋的桶里的护士占48.3%,放在普通垃圾桶里的护士占0.7%。接种了乙肝疫苗的护士 占77.6%;接受锐器伤知识培训的护士占86.4%;有登记上报制度的占48.9%。8.职业接触化疗药物护士调查结果显示:接触组护士产生不良反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对接触组护士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经调整混杂因素后,处理溢出、输液次数是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5)。

9.接触组护士妊娠并发症除妊高症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5);妊娠结局中足月产率非接触组显著高于接触组(P<0.05);自然流产、死胎产、先天畸形接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范围广,人数多,长期接触消毒灭菌剂的护理群体大,需加强对这方面的防护研究及措施。长期接触放射线、长期接触麻醉废

气的护理人员占总数的比例不高,但绝对值大,应注重这部分特殊群体的防护。2.护理人员职业因素导致锐器伤发生率高,需加强对锐器伤的防范;肌肉骨骼损伤以三级医院发生率高,二级医院发生率次之。3.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不强,对危险性认识不够。

4.防护设施及用具配置不足,医院管理部门应重视防护用品的供给。5.对针刺伤防护不够,接受相关知识培训及建立针刺伤上报制度在三级医院中差别明显,三甲医院相应的管理及培训率高。

6.职业接触化疗药物导致急性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增加。研究发现,处理溢出、输液次数是护士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7.职业接触化疗药物先兆流产、妊娠剧吐、妊娠贫血及自然流产、死胎产、先天畸形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5.期刊论文刘小雯.LIU Xiao-wen血站护士职业暴露的干预效果分析-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1)目的 分析血站护士职业暴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防范护士职业风险.方法 从职业安全教育着手,建立职业暴露管理制度,优化操作流程,规范护理操作 ,采取预防措施(防护用具使用、针刺伤预防、医疗废物处理、职业暴露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干预,并对干预前后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职业暴露

干预提高了护士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使护理操作行为更加规范,职业暴露发生率下降.结论 对职业暴露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血站 护士职业风险.6.期刊论文杨玲护士HIV职业暴露的防护-中国实用医药2007,2(2)AIDS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而护士的职业技术操作常直接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本文通过分析护士HⅣ职业暴

露的危险因素,讨论HIV职业暴露的方式,提出在医疗护理环境中,护士HⅣ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从而强调护士对HⅣ职业暴露的认识,提高自我主动防护的 意识,避免和减少HⅣ职业性感染对护士安全的危害.7.期刊论文金学兰.JIN Xuelan护士职业暴露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学杂志2007,22(20)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职业暴露漏报率及其原因,以寻求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感染危险性的有效方法.方法 要求102名轮中夜班的临床护士按常规上报

2006年1~6月的职业暴露情况,6个月后由专人采用自制问卷及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向102名护士了解实际职业暴露漏报率及其原因.结果 102名护士中发生 职业暴露74名(72.5%),124人次漏报48人次,漏报率为38.7%.漏报原因依次为患者的检验结果正常,无需上报;暴露较轻,已经过消毒处理;工作繁忙,忘了上 报;认为上报对已发生的暴露无帮助而未上报.结论 护士职业暴露漏报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并采取积极防护措施.8.期刊论文孙建芳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和自我防护现状调查与分析-上海护理2010,10(3)目的 通过了解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现状,分析发生的原因,探讨进一步防范对策.方法 2009年10-12月对我院妇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包

括基本情况、职业暴露情况及护理操作中自我防护情况等.结果 42名被调查者中,30名有职业暴露的经历;妇产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较差,临床工作中一般 防护和皮肤黏膜破损后防护的A级防护率均不及50%.结论 妇产科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大,职业防护意识较差,应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 训,落实标准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妇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9.期刊论文陈小(王争).胡鹰鹰.CHEN Xiao-cheng.HU Ying-ying2004~2008年医院护士职业暴露分析与对策-中 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5)目的 了解医院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为护士职业暴露的控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医院

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2004~2008年护士职业暴露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护士共发生职业暴露86名;其中23名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占 ICU工作护士的22.77%;63名发生在普通病房;占普通病房工作护士的12.96%;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54名,占62.79%.结论 医院护士工作量大、人力不足、操作多、使用后锐器处理不及时等是导致护士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对其应进行定期、系统、规范的职业暴露相 关知识培训.10.期刊论文杨红叶.刘琼.那文艳.王志英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训需求与实践-中国护理管理 2008,8(10)

目的:了解护士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认知水平、态度及培训需求状况,为培训提依据.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本院220名各科室护士

进行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态度和技能的认知状况、培训需求、培训效果调查.结果:①护士对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认知率较低;②培训

前后护士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技能缺乏全面系统的掌握,应制定出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程序及实践标准,拓展培训面,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引证文献(30条)1.肖玉华妇产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期刊论文]-中国民康医学 2010(6)2.张红霞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期刊论文]-中外医疗 2010(9)3.唐费娟.蒋佳英实习护生不正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原因分析[期刊论文]-当代医学 2010(1)4.崔红.王讯.宫国俊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害因素及防范措施[期刊论文]-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3)5.崔红.王讯.宫国俊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害因素及防范措施[期刊论文]-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3)

6.程明珠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静脉输液法操作比赛的思考[期刊论文]-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2)7.刘变叶.黄文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期刊论文]-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4)8.刘小雯血站护士职业暴露的干预效果分析[期刊论文]-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0(1)9.马春会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期刊论文]-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1)10.苏丽东.苏永平.唐鸿玉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进展[期刊论文]-护理学报 2009(24)11.陈超男63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及预防对策[期刊论文]-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9(1)12.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期刊论文]-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3)13.钱正荣护理人员面临的传染病危机及管理现状[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 2009(17)14.张艳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期刊论文]-全科护理 2009(23)15.齐晓彦.吕礼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调查分析[期刊论文]-浙江预防医学 2009(7)16.李铁英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自身防护[期刊论文]-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9(3)17.何志慧.丁爱国护士职业暴露现状与防护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18)18.方藕环.方立君就位小儿静脉输液护士体位改变的探讨[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 2009(11)19.王兰芝.柴翠萍.邵巧云.李慧系统管理干预对实习护生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的影响[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 2009(9)20.刘世华.廖妙英.周士林.杨凤英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期刊论文]-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5)21.梁彩荣临床护士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调查与对策[期刊论文]-全科护理 2009(11)22.赵家菊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防护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 2009(9)23.钟昆英护士职业性损伤的自我防护[期刊论文]-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8)24.单红霞.杨志英乌鲁木齐市护士职业暴露相关内容认知状况调查及分析[期刊论文]-新疆医学 2009(2)25.付群波.罗恋秋传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期刊论文]-中国医学创新 2009(7)26.林芳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期刊论文]-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1)27.陈栩浅谈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期刊论文]-中华民族民间医药 2008(11)28.杜琳莉.田海霞.孙彦永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08(32)29.李凤娟.白毅.李惠敏.罗艳产房新助产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期刊论文]-中国保健 2008(21)30.杜秋焕.王江滨.朱桂玲.张伟滨护士职业暴露与标准防护培训[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19)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hhlzz200806038.aspx 授权使用:西安分公司(xavip),授权号:f6d8e23c-9f87-4c11-9a7d-9e500117f45b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8日

2.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篇二

我院从2002年3月-2008年12月共发生职业暴露35例 (患者均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 医生18例、护士14例、检验师1例、护工2例。2002年1例、2003年1例、2004年4例、2005年9例、2006年6例、2007年7例、2008年7例。从职业暴露的情况看, 针刺伤在逐年上升。通过以上情况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

1.1 意外医疗锐器损伤

医务人员在进行外科手术、注射、穿刺、采血、处理污染器械等工作时, 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或被金属瓶盖、玻璃安瓿等割伤, 可能会发生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1.2 暴露性接触

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和检验等操作时, 特别是紧急抢救创伤出血、昏迷、呕吐、腹泻等患者时, 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没有及时清洗或消毒。口腔科诊疗室空气中被高速旋转的手机形成的血液气溶胶, 进入眼结膜、鼻黏膜、口腔、面部、手部等造成感染。未及时或不认真清洗, 人体皮肤如有破损, 接触这些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物就可能会感染。

1.3职业暴露的隐蔽性、多源性

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3亿, 艾滋病在我国也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这些感染者或携带者到医院进行有关检查和治疗, 医务人员往往毫无戒备。因此, 职业暴露既无隐蔽又有多源性。

1.4 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 防护意识缺乏

医务人员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 防护知识缺乏, 忽视自我保护。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戴手套、眼罩等,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时未佩戴眼罩或面罩等防护面具。

1.5 锐利器物未及时置入锐器盒内

各项无菌操作后的针头、安瓿等锐器不按正规操作及时处置, 不按规定置入锐器盒内, 造成自己或他人的刺伤。

1.6 护理人员配备合理

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缺编, 住院患者多、工作繁忙, 特别是在给患者拔液体、处理针头时更容易发生针刺伤。

2 预防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措施

增强职业暴露防范意识, 持续常规化教育和培训。针对以上问题, 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预防与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克服麻痹松懈思想, 保证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

2.1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无菌技术操作时, 只要是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时, 须进行隔离, 无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 须采取防护措施。只有这样才可以既能保护医务人员又可以保护患者, 使双向保护得到真正落实。

2.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2.1 戴手套、认真洗手:医务人员有可能进行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 必须戴手套, 皮肤破损时须戴双层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2.2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2.3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透的锐器盒内。不得放在治疗盒或治疗台上, 锐器物的放量不得超过3/4满。密闭运送, 无害化处理。

2.2.4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 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 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 必要时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物体表面、地面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就地消毒后再做清洁处理。认真洗手, 工作中手部皮肤被血液、体液污染时, 应及时用肥皂液清洗, 流动水冲洗,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要使用防护设施。

2.4 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仪器应严格消毒。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须无害化处理。

3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3.1 局部处理

针刺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 应从近心端向远心端, 在伤口旁轻轻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清洗,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 应当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被暴露的黏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3.2 职业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3.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篇三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20-0135-01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全院各临床科室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由于供应中心特殊的工作性质,使供应中心人员面临多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因此,强化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保护自身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1 职业暴露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每天都要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医疗器械,并要对其进行分类、清洗、消毒、灭菌,所以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容易被锐器刺伤,造成感染。陈爱荣等对11家医院消毒供应室职业防护现状的调查:供应室护士锐器损伤的比例高达44.27%,锐器损伤传播职业性、血液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和黏膜接触,约占80%。

1.2 物理因素超声煮沸、烘干机以及灭菌器在工作时都会产生大量热量,另外洗涤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蒸汽。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工作,易引发中暑。高压灭菌物品取出时,如果操作不当易被烫伤或灼伤。工作人员在制作敷料、棉球、手套滑石粉和包装各种治疗包所产生的纤维粉尘易被吸入呼吸道,造成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紫外线进行消毒时,可引起皮肤、眼睛的损伤。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会引起疲劳、头晕、听力下降、失眠。

1.3 化学因素消毒供应中心护士每天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大量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乳酸等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易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产生危害。

1.4 机械性因素搬运物品时因姿势不当或负荷过重,常引起肌肉、关节的损伤。

2 防护措施

2.1 生物因素的防护措施在回收及清洗过程中,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把所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经常洗手是自身防护的重要措施,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在操作结束时要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正确的洗手。操作完毕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回收各种穿刺针、刀片等利器时,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应当带防护手套并用钳子夹取,分类器械时,锐利的一面要同向放置,不应混在其他器械中。一旦发生锐器伤.应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不断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创口处血液,并用流水清洗伤口,然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向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必要时注射疫苗,定期跟踪检查。

2.2 物理因素的防护措施工作环境要通风、宽敞,有冷热水供应,各种供气管道不要暴露在明处,以利于空气的流通和散热。灭菌完毕,取放物品时应带棉手套,穿长袖衣服,以免烫伤或灼伤。在制作敷料、棉球、手套等操作时应戴口罩、圆筒工作帽,减少粉尘吸入。引进一次性小包装的敷料、棉球、手套等灭菌物品,减少因各种手工操作产生的粉尘对人体的伤害。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时不可进入消毒区,检测紫外线强度应戴护目镜、穿防护服,避免紫外线照射到皮肤和眼睛。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在灭菌问安装隔音板,为减少洗衣机、烘干机噪音的影响,尽量集中操作,离开有噪音的房间时应随手关门,以减少噪音的污染范围。

2.3 化学因素的防护措施

配制消毒液时,应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止消毒剂溅到皮肤、眼内或吸入呼吸道,一旦溅人要及时用清水冲洗,用消毒液浸泡器械时要严密加盖,操作完毕后应立即清洁手套,清水洗手。

2.4 机械性因素的防护措施搬运重物时合理用力,避免用力过猛或用力过度,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

3 小结

4.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篇四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危险因素(暴露原因),以探讨相关的防范措施。 方法:对6月~12月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发生37例职业暴露,按工作类别分,前3位分别是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医生;按危险因素分, 前3位分别是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 结论: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通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落实标准防护措施,可以达到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人群乙肝的高发和结核病、艾滋病、梅毒等发病率的快速上升,医务人员正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性,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和关注。为了解我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以便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对我院206月~月工作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年6月~年12月我院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共发生职业暴露37例,按工作类别分前3位是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医生,按危险因素分前3位分别是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发生的职业暴露个案经追踪均末发生感染,调查对象均为医院的工作人员。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职业暴露发生的个案记录,对不同工作类别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及导致发生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工作类别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在发生的37例职业暴露中,按工作类别分有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清洁工及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医生、检验人员、麻醉师,见表1。

2.2 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在发生的37例职业暴露中,按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可分为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空气污染、其它相关因素,见表2。

3 讨论

表1的统计结果表明,基层医院不同工作类别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分别是护士、处理医疗废物人员、医生,医护人员发生率高是由于侵入性操作及接触利器的机会较多,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由于每天都要接触感染性及损伤性医疗废物,所以也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表2的统计结果表明, 基层医院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最危险因素是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其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基层医院工作人员缺乏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没有严格落实标准防护措施。表1 不同工作类别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表2 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构成比(%)

4 防范措施

4.1 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为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除了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防护培训,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于防护培训基层医院不够重视,工作人员对防护知识不熟悉,自我防护意识也不高,特别是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的护士。有一些调查显示[1],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识缺乏,对那些患者的血液、体液有传染性知晓率仅为36.2%,有37.9%的人不知道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而且防护意识淡薄,因此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工作,是减低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防范措施之一。

4.2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2]由美国CDC1995年提出,我国于引入并在编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中。标准预防就是把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其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性的皮肤与粘膜, 均需进行隔离,它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更是预防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

4.2.1 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及其污染物品,医务人员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接触清洁与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当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污染。被污染的医疗用品、仪器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污染的床单要及时处理,对传染病病人应针对相应的隔离要求严格落实隔离措施。在戴手套前要检查有无破漏,在操作中要注意防止损坏。据报道[3],英国一位护士被一名患艾滋病的非洲病人的含有新鲜动脉血的注射针头刺破皮肤,两周后,她的血样检查呈阳性。因此,工作中使用一些防护用具非常重要,国外有些医院已经提倡使用双层手套,这样有助于更有效地隔断肝炎病毒等感染。

4.2.2 利器损伤的防范措施[4] ① 医务人员执行注射、手术、传递锐利器械、侵入性等高危险技术操作时,应注意力集中;② 工作环境光线充足,区域宽敞;③ 物品摆放整齐、有序,锐器盒放置在离操作者最近的位置;④ 对不合作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可多人协助,必要时做好约束工作;⑤ 充分暴露注射、手术部位;⑥ 选择使用安全的医疗护理用具;⑦ 操作过程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针头等锐器,避免徒手将针头插入肝素帽、上手术刀片及将针头帽回套、徒手捡玻璃碎片等;⑧ 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直接放入利器盒;⑨ 设计更安全的工作工具及方法,如静脉采血使用真空试管并使用防护用具。

4.2.3 保持医院工作人员有良好免疫状态 由于医院工作人员经常处于接触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危险中,因此保持他们的良好免疫状态是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医务人员接触的感染中较为常见的是肝炎。据报道[3],医院职工乙型肝炎的感染机会比一般人多得多,并被一些机构视为一种职业病予以考虑。一些研究表明,医院职工的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比其它人群高2倍,而且随着在医院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对经常接触乙肝病人的工作人员应注射乙肝疫苗,合理使用免疫制剂,不仅能保护工作人员,而且也能使病人免受感染。

【参考文献】

1 李小英,王绿环.护理人员员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及对策.护理学杂志,,3:50.

2 张彦.对“标准预防”的认识和体会.解放军护理杂志,,20(8):72.

3 刘振声.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70~71.

5.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篇五

为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 发生职业暴露和医源性感染,特制定本控制措施。

一、严格隔离

(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应做常规四项检查,即HBV、HCV、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四项检查,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对阳性患者严格按相关方案进行处理。急诊手术不明患者情况时,按污染手术处理。

严密隔离措施,手术应配双套人员,室内、室外分开,手术器械、敷料一律使用一次性用品,以够用为原则,术后敷料用消毒剂浸泡后装入黄色塑料袋中放到指定地点消毒。

(2)凡上述项目有任何一项阳性者,应在手术间门外悬挂红色标记,使手术人员能够自觉地、严格地、有针对性地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凡与手术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准入内,同时谢绝一切参观。

(3)手术推车是疾病传播的载体和地面的污染源,所以应设立专门的手术推车,推车用一次性大单覆盖,盖被下衬一次性大单,用后的推车用2%戊二醛擦洗,被褥高压消毒。

二、做好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及终末处理(1)、手术污染的器械一律用2%戊二醛浸泡30min,或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小时,或2%消佳净浸泡30min,或二氧化氯(90、99)1:100原液浸泡30min,后用流水冲洗或酒精擦拭,再高压蒸汽灭菌,严格遵守消毒—清洗—再消毒制度。电刀、电钻、血压计袖带、监护仪探头等,用2%戊二醛擦拭干净,放入40%甲醛熏箱中熏蒸24h。

(2)吸引器瓶、污水桶等术前按1%的比例加入“84”消毒原液,浸泡消毒2h。

(3)凡手术接触的一切物品,均以1%的“84”消毒液擦拭,地面的血迹或排泄物,用2%戊二醛覆盖10min,再用沾0.5%“84”液的专用拖把拖2遍,拖把用“84”液浸泡1h,流水冲净,阳光下晒干备用。

(4)室内一切物品均不得外移,手术车推回室内,一次性用品及切除的坏死组织等用清洁大单打包后封闭房间,用过氧乙酸(按0.75~1g/m3)加热熏蒸4h,启封后将一次性用品放入黄色塑料袋内集中取走,送指定地点焚烧后,紫外线常规照射2h。

三、加强自我防护

这不仅是医护人员自身保护的重要措施,又是防止病人间交叉感染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1)所有参加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

操作规程。(2)平时重视手部皮肤的保护,有损伤者不得参加该类手术,注意减少和避免心理、生理的过度疲劳。

(3)医护人员的手在防止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接触患者时要戴手套,手术结束后,凡参加手术人员用碘伏洗手3min后方可离去。

(4)术中、诊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严禁血水溅出,尽可能减少污染范围,术者(操作者)要穿戴防渗透性隔离衣或一次性塑料围裙,双层手套,套鞋套,帽子下压齐眉,口罩内衬一薄层纱布,盖住整个口鼻以不影响手术操作为好,必要时戴防护眼镜,以防手术及诊疗护理过程中污物对自身的污染。

(5)加强业务训练,规范器械的摆放及传递方法,严格带教,既能有效地防止损伤自己,又能快速准确地传递器械。术中器械的传递要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避免锐利器械引起创伤。术中密切注意手套有否破损,如有破口立即更换,破口处用0.5%的碘伏涂擦2遍。

(6)定期做肝功能检查,注射乙肝疫苗。

(7)加强业务学习,合理安排工作,对部分新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采用先讲课训练基本技能,后专人带教的方法,缓解和避免手术忙乱,巡回、洗手工作的紧张,减少术中污染机会,提高工作效率。

四、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进行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感染 管理科。

(2)对HBsAg阳性患者在手术、诊疗及护理操作时,如不小心 被刺破划伤,应立即脱去双手手套,挤出污血,同时用3%碘酊棉球 反复擦拭,彻底消毒,并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乙肝疫苗10μg,1个月后再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乙肝疫苗5μg。

(3)HIV感染预防: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后,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 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院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根据评估和确定的暴露级别、病毒载量水平确定预防用药方案。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预防性用药使用越早越好,即使超过最佳预防期,也应使用。③加强跟踪随访和咨询检查,在暴露后的 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HIV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4)HCV对有机溶剂敏感,经1:1000福尔马林,37℃96小时处理,加热100℃5分钟、60℃10小时,传染性消失。丙型肝炎预防基本上与乙型肝炎相同,但无疫苗预防。发生HCV职业暴露后,伤口处理参考HBsAg阳性者处理,同时必须加强跟踪检查,每月一次,发现血清ALT升高、HCV RNA阳性和/或抗—HCV阳性,早期用α—干扰素治疗,晚期转为慢性用α—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疗程一般为6个月。

6.职业暴露演练方案 篇六

一、演练目的

(一)使医护人员了解和掌握职业安全要求,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标准预防措施,锐器伤的预防措施,血液、体液暴露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血液、体液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相关知识。

(二)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和执行标准预防的依从性。

(三)规范各项操作,纠正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行为,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二、演练组织

组长: 成员:

三、演练前准备

(一)制定演练方案

院感科负责拟定出《医院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演练方案》,各科根据方案拟定科内职业暴露演练方案。

(二)明确职责分工

1、医务科、护理部:协助本次应急演练的实施,负责调配医疗人员对被暴露者实施医疗救治;并与被暴露者沟通,稳定情绪。根据需要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

2、院感防保科:

(1)立即分析查找 原因,总结经验,制定防护措施。

(2)接到职业暴露报告后,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服药、定期随访”的原则,进行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检测确认工作。

(3)收集暴露者和被暴露者的基本资料和标本结果,做好登记,便于调查分析,随访复查。

(4)必要时请专家会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预防性服药等,根据专家的意见或与上级疾控中心取得联系,得到技术指导。

(5)做好被暴露者的心理辅导和跟踪随访,及时安排定期复查,情况严重者,送上级相关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6)加强对所有人员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育。

(7)督导临床科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治疗,避免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

3、检验科:主要承接相关检测工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4、临床科室 :

(1)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临时紧急处理,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伤口予以75%酒精或0.5%碘消毒并包扎。

(2)获取暴露源(病人)的病情资料,如暴露源情况不明,设法动员病人给予配合,做相应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或病情资料报送院感科,以备对照评估。

(3)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及科内职业暴露登记本。

(4)当事人被暴露后连同职业暴露登记表向院感科报告,分管领导签字。院感科结合科室评估确认后,受伤者由所在科室开出相应项目检验单到检验科抽血检测,并将检验结果送回院感科存档,以备跟踪评估。

(三)人员培训

院感科和各科室组织演练人员学习本方案,明确演练程序和注意事项,掌握应急处置知识和个人防护知识。

四、演练过程

(一)时间:2016年11 月 1日 15:00点

(二)地点:检验科

(三)事件: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血液体液暴露时的应急处理

(四)演练步骤: 第一步:锐器伤的现场处理

7.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篇七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暴露,防护

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在手术室护理操作过程中, 经常暴露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一些具有损伤性的医疗用具 (如针、刀、剪) 中。护士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 极易造成自身损伤, 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强化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以减少手术室护士受到的伤害。

1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

主要是指病毒经血液传播而引起感染的疾病, 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等, 手术室护士由于暴露在有创手术中, 病人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而感染。

1.2 化学性因素

1.2.1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手术室常用化学消毒剂来浸泡不耐高温的手术器械、内窥镜和特殊感染的用物。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戊二醛、甲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等, 这些消毒剂具有挥发性, 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等症。

1.2.2 抗肿瘤药物的危害

护士在工作中接触抗肿瘤药物主要是在准备药物时, 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细胞毒性的气溶胶、药液接触皮肤直接吸收、经口摄入3种途径受到抗肿瘤药的危害。在手术室有些肿瘤手术术中常常要用抗肿瘤药物进行体腔灌注, 手术室护士在备药及给药时常不慎接触, 虽然剂量小, 但日常频繁接触容易产生蓄积作用而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1.2.3 吸入麻醉剂及麻醉气体的危害

手术中使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可通过许多环节弥散到手术间空气中, 造成手术间空气的污染, 如麻醉机活瓣失灵及呼吸管道老化破裂漏气。手术时采用封闭式循环麻醉机麻醉停止后开放呼吸道、吸入麻醉药加药过程中不慎洒落等环节也存在麻醉气体的污染, 造成手术间工作人员的误吸, 影响身体健康。

1.3 物理性因素

1.3.1 锐器伤

手术室护士经常要与手术针、刀、剪、注射器等锐器接触, 锐器伤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主要途径。

1.3.2 放射线

由于医学的发展, 手术技术的提高, 微创手术的普及, X线、C臂机在手术中被广泛应用, 也造成了辐射污染, 经常接触易对人体造成射线的蓄积, 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完善各项护理操作规程

对手术室护士应加强预防锐器伤的教育,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护士在接触手术病人体液时应戴手套、口罩, 必要时穿隔离衣、戴眼罩。完善手术护理配合操作规程, 手术护士在手术中锐器应放在盘中进行传递, 不宜用手直接传递, 以免刺伤。对废弃医疗用物按规范处理, 提倡安全注射新概念, 防止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2.2 不断更新手术室消毒灭菌观念,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器械能用高压蒸汽灭菌的, 就不用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灭菌, 以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和污染。盛放手术标本的容器应密闭, 防止甲醛气体的挥发。

2.3 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麻醉机

定期检测麻醉机的功能, 防止漏气, 操作时应仔细, 以减少手术间麻醉废气的污染。手术间应经常通风换气, 层流手术间其净化设施应定期清洗, 保养检测。抗肿瘤药物应在生物安全柜下配制, 操作时应戴手套、眼罩、口罩。需在X线下进行的手术应在有防辐射设施的手术间进行, 操作时医务人员应穿防护衣, 做好保护措施。

8.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篇八

【关键词】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中国分类号】 R19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22-01

供应室担负着全院临床各科重复使用医疗器材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存放和发放工作,供应室人员每日接触各科污染物品,锐利器械以及各种化学,物理等有害物质,因此,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着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面对各种职业危害,因为提高工作人员防护能力,增强自身防护意识,以达到减少危害,保护健康就显得尤其重要。

1.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1.1生物因素: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天到临床各科回收已使用过的各种医疗器械及物品,而这些器械及物品都不同程度带有血迹,脓迹,分泌物等病原微生物,在回收、清点、分类、清洗污染器械时,暴露于这些感染因素中,因此,存在着较高的职业性暴露风险。

1.2物理因素:(1)锐利器械损伤: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器械回收、分类、清洗、包装过程中,如不遵守操作规程,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就有可能发生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血液暴露,有发生HBV,HCV以及HIV感染的危险[1],针刺伤时,只露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2],供应室工作人员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高危人群。(2)高温烫伤:我院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温度为132℃,消毒灭菌结束后,打开灭菌器取物时,稍有不慎就会被烫伤,另烘干机,蒸汽发生器等仪器操作不当也极易被烫伤。(3)噪音的危害:供应室的噪音主要来源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据有关劳动保护部门检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抽真空时噪音强度在90-98db之间,超过了工业区噪音标准的极限值55-60db[3],此外,超声波清洗机,蒸汽发生器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易引起工作人员疲劳,头晕,头痛,听力下降等不良反应。(4)紫外线辐射损伤:供应室空气消毒大部分采用紫外线照射,接触过量的紫外线对机体产生危害,特别是对眼睛及皮肤的损害,可引起结膜炎及弥漫性红斑。

1.3化学因素:供应室工作中应用各种消毒剂较多,每天对下收下送车,各区的操作台,地面进行常规消毒(用含氯消毒剂),对特殊感染的污染物品还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含氯消毒剂在工作中应用广泛,可污染工作环境,被人吸收后可致支气管粘膜水肿,另外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视物不清,还可引起接触性皮炎[4]。

1.4心理因素:供应室工作繁琐,长时间的站立,推车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灭菌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消毒剂的刺激气味均可使工作人员产生心理和生理的疲劳。

2.防护措施

2.1加强管理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岗位的操作流程,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使工作人员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危害性,提高对职业感染危险性认识,强化工作人员消毒、灭菌、隔离和预防感染的意识,提高防护依从性,提高执行率[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不受伤害的有效保证。

2.2生物因素防护:工作人员在回收、分类、清洗污染物品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穿防水围裙、防水靴,以防操作时污染液体溅到皮肤、脸及眼睛。特殊污染的物品必须做到先消毒后清洗,每次工作后,必须严格按7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2.3物理因素防护:①锐利损伤时的防护及处理:工作人员在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接触锐器时要特别注意做到四禁止: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禁止用手分离用过的针头、针筒;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手持锐器指向他人[6],若一旦被污染锐器损伤,立即挤出损伤处的血,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对创口进行严格清创处理,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向院内感染办报告,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并跟踪检查和随访。②高温烫伤防护:在进行高压灭菌,开启蒸汽发生器,物品烘干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高压灭菌结束后,要待压力降至"0"位后,方可开启锅门,开启锅门时,人站在门后,以防锅内涌出的热气烫伤,待物品冷却后再取出,以减少烫伤事件发生。③噪音的防护:定期检测高压蒸汽灭菌器的性能,并做好相关保养工作,空气压缩泵不要安装在消毒室,尽量减少噪音,消毒室应安装消音设备,将噪音控制在标准范围内。④紫外线辐射防护:紫外线消毒应在房内无人時进行,打开紫外线灯时,避免双眼直视灯管,检测紫外线灯强度时要戴防护眼镜及面罩,消毒结束及时开窗通气,以减少室内空气中臭氧含量。

2.4化学因素防护: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常用化学消毒剂的配制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直接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应戴手套,口罩,防止药液飞溅到皮肤及粘膜,浸泡容器 要加盖,避免消毒剂散发于空气中,对人体呼吸道的损害,用消毒剂对操作台及地面进行消毒处理后,应及时开窗通气,以降低空气中氯的含量。

2.5心理调节:良好的工作氛围,互帮互敬的团队精神,可缓解心理疲劳,在工作中应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学会宣泄和疏导,保持和平、稳定、乐观的心境。

3.小结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在工作期间获得医院感染的可能性很大[7],在回收、分类、清洗、包装、灭菌等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多种职业暴露因素,针对这些威胁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职业防护显得极其重要。职业防护重要在"防"字,要充分在"防"字下功夫,防患于未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必需的防护用具,每年组织全体工作人员体检一次,确保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叶秋平,之必丰,朱巧红,加强医院中心供应室的职业安全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86

[2] 杨柳,文明,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与自我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694

[3] 王丹,李爽,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C】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63-1864

[4] 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98

[5] 张李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294

[6] 魏丽丽主编,护理职业防护管理【M】背景: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13

[7] 霍考蓉,宋瑾,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知识问答【M】南宁: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30

上一篇:qa和qc是什么意思下一篇:法院行政审判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