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法教学

2024-10-21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法教学(通用12篇)

1.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法教学 篇一

时下,许多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当成了篇、段、句、词、字的手术分解,把一整篇文章切割得七零八落;或者把语文教学当成背诵、朗读或者词语的推敲、作者写作意图的猜测,让语文教学变得枯燥无趣,甚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转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教学丰富多彩,兴味盎然,关键在教师,重点在方法,核心在创新。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首先要老师热爱语文,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语文的魅力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觉得语文不仅实用,而且美丽。如果仅仅让学生把语文当成升学的必修课,为考试而学,势必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要经常给学生传授些关于语言、文章强大功能的知识和典故,让学生喜以语文为工具。这样,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就会自然而然的运用和思考语言问题。比如,教学生在日常口语中采用修辞手法,让语言风趣幽默,或者分析人们日常生活常用的一些语言,这样,自然就会激起学生对语文的热情。

二、其次要依托课文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

语言的魅力,潜藏在课文中,教师只有带着学生去发现和挖掘,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如果老师一味灌输,平铺直述,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失败。

发现课文独特之美,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味道。任何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教案上的理解只是一种,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文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现文章中常人没有发现的美,或者独树一帜的理解,这样,能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语文教学开放灵活。

文章的意味是潜藏在字里行间,只有认真品读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才会发现独特的认识,这样,学生的语文理解和分析就会得到锻炼,同时,学生探究语文的兴趣就会更浓。

广泛阅读名家名篇,让学生感受经典之美。课本中的课文具有典型性,但不一定是经典。只有让学生广泛接触经典,发现最美,才能迅速提高其文学鉴赏水平,感受文学的神奇魅力。一是老师经常选些经典文章给学生点评;二是给学生指定书目,让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三是开展课书活动,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读的美文,与同学交流分享。

三、创新思维,采取丰富多彩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必须灵活多样,随时创新,才会让学生不至于审美疲劳。语文教师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上那几十篇文章,如果自己不努力创新,必然会千篇一律,年年搬抄,老师上课上得死,学生更没有学习热情。

变讲课为导课。语文老师上课如果一味的讲解,势必落入灌输的窠臼。教师一定要有导演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开导学生自己演出,老师只作纠正和点评。

变分解为审美。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课文分析变成了肢解课文,把一整篇文章分割得四分五裂,让学生又在认识句段篇,又在领会作者的思想意图,这样面面俱到,无微不至,反而让学生无所适从。与其这样,不如从整体上让学生审美,其余的基础训练,一篇文章一个重点,不必篇篇文章一个套路。

变应试为运用。如果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凡事围绕考试转,必然会物极必反。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考察学生的语文知识也越来越注重知识的运用。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这样,学生才会切实提高写作阅读能力,也才能在考试中获高分。

总之,语文教学要求老师转变观念,坚持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重积累、重感悟、重阅读,让每一堂语文课都绘声绘色,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2.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法教学 篇二

兴趣, 在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是重要的学习动力, 这是由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呢?笔者的做法是: (1) 上好第一节课:初中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对实验的浓厚兴趣, 尤其是趣味性实验。化学的开篇课《绪言》课中, 可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 安排一些精美的图片展示、视频片段播放, 补充一些能吸引眼球的趣味实验, 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 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同学们兴趣盎然, 热情高涨, 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 (2) 及时组织第一次学生实验:借着刚激起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及时组织第一次学生实验。学生第一次做实验, 往往带着复杂的心情, 有的胆怯, 有的好奇, 有的希望得到成功的乐趣。在实验前, 要充分讲清实验内容、注意事项、安全问题, 以消除他们做实验前所有的心理疑虑, 激起他们大胆去尝试的欲望。学生在实验时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和明确的目标、实验内容, 每个学生在实验时都感到了动手操作带来的乐趣和实验成功时的喜悦, 这样就使学生急切渴望下一次实验的来临。

做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它不是持久不变的, 随着化学教学的深入, 知识内容的增多, 部分学生会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 从而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策略, 想办法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持续发展下去。在教学实践中, 只有当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清楚明白时, 他们对学习化学才有兴趣, 课堂教学才能得已顺利进行, 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被调动, 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笔者的做法是:教师在度过教学的开始阶段以后要做好几方面工作。

1. 改进实验, 让实验持续发挥它的作用。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 加强实验教学, 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现象的效果, 还经常就某个重、难点知识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以此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持续兴趣, 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并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综合归纳,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质量守恒定律》, 课本上一个实验对证明这个原理还有些欠缺、不足以说明问题, 如果增加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 就会更能说明问题, 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原理事实。又比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 给固体加热操作, 采用给硫酸铜晶体加热, 学生不但练习了给固体加热操作, 还观察到有其他现象发生;过滤、蒸发操作可直接把粗盐提纯实验移到这节课来做;物质称量操作, 采用让学生放开, 自己选择称量对象的方法。这些做法都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探究实验的教学, 教师要多设计实验, 为学生提供多动手实验和发展创新思维的机会,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要放开手脚, 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 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 应认真审查, 只要没有意外情况 (不安全因素等) 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培养勇于探索, 勇于实践的精神。

2. 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教师通过讲授空气、水体、土壤、森林、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安全问题和当今世界关注的环境问题等等, 使学生深切地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从而巩固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教材中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如按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走只是重复性验证所学内容, 教师在授课时已经讲得非常透彻, 学生再进行实验兴趣已不是很浓, 因为二氧化碳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气体, 因此在进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掘, 使分组实验发挥它的更大作用。因此, 可做如下改变:在实验前两天要求学生回家找鸡蛋壳、水垢、普通石头和食品袋中的干燥剂, 又给学生准备好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上留有大量的白膜) 。在实验课上, 学生除完成教材内容外又补做了: (1) 证明鸡蛋壳、水垢里有CaCO3; (2) 证明普通石头中是否有CaCO3; (3) 怎样证明干燥剂的主要成分; (4) 怎样区分生石灰与石灰石; (5) 如何除试剂瓶上的白膜等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实验。

3. 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 激发兴趣,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主体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获取或主动获取知识, 并把学生的活动引向设计性、探索性的方向发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勤于动手、动脑、乐于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 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 并通过交流和合作,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努力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

创造思维是在提出问题中表现出来的, 因此营造积极思维的问题环境便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 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所以说,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源泉, 是萌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精心设计教案, 巧设疑问, 以趣激疑, 以问设疑, 以疑导思。例如在讲到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性质时, 首先引导学生用实验加以探究:用Cu SO4溶液、Zn SO4溶液、Ag NO3溶液、Cu、Fe, 探究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总结出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规律, 并进而发问:“如将金属钠放入Cu SO4溶液中呢?”学生在铁和Cu SO4溶液等反应的思维定势下, 很容易得出生成Na2SO4和Cu的结论, 此时教师再演示Na和Cu SO4溶液的实验, 却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现象, 从而得出K、Ca、Na除外的结论。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 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 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 使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便于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培养;成功

化学嫡属自然科学,它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及其相关的规律、现象、成因以及物质的合成与应用。化学能够帮助我们在生态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现象等领域中经研究而获取创新。目前我国已开始向生物物材、核能、太阳能、油页岩等新领域挺进,将有更多化学的创新为我国的民生、建设、国防服务,可见化学的科学应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因此,学好化学等于学习怎样建设祖国的明天。初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是从化学学习的基础出发,为将来更深层次的化学研究奠定基础,因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理解。因此,只要在接触初中化学的过程中培养对它浓厚的兴趣,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定会顺畅无比,本文将从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时的兴趣出发,结合化学实验得出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从实验出发,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人类都拥有一个正常的生理反应,在遇到新事物的时候,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还有些许担心害怕的情绪产生。这都属于正常反应,当人们慢慢接触和适应了新事物之后,这时人们的主观反应便会由好奇转变为兴趣,这一转变将决定人们对新事物今后的态度。同样,化学作为初中生遇到的一个新事物,定会让他们产生好奇,至于他们在好奇之后是专为兴趣或是厌倦则源自教师是否可以争取引导。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有趣的部分,教师可以从化学实验的教学出发,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通过生动耐心的演示每一个实验让学生首先是得到欢乐,然后才是学到知识,这种通过快乐而积累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例如,在讲解如何鉴别氧气的时候,如果是先将一条带火星的小木棒,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里,让学生观察发生的奇妙现象,再告诉他们原理,相信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教师还可以走出教材从网络或者其他途径找到同样原理却更有趣的化学实验给学生们演示,相信这些方式会更加引起学生对初中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也会比起仅限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或者观察课本上的图解更为有效可行。

二、创新培育,在成就感中活学活用

所谓成就感指人在做成一件事情时,所产生的愉快与成功的感觉。成就感的产生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和对完成事物的热爱程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对于学生培养兴趣学好化学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培养成就感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新能力便是一条最为直接可行的培育方法。这种创新的培育同样可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展现,例如,“在不用火柴或者打火机的前提下,怎样通过运用一根玻璃棒把酒精灯点燃?”这个小小的化学实验便给出了学生们创新思考的条件,使他们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找对新方法,起到兴趣的培养作用,最终达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难点突破,兴趣结合

不管你在做任何你感兴趣的事情时,都会遇到一定的困惑和难点,这时候如果不清楚难点便会有知难而退的消极现象产生,这便要求教师及时地为学生疏通道路,帮助其克服困难、巩固兴趣。初中化学中难点主要包括:“溶液计算、化学用语、无机物之间相互转换等知识点”。在检验化学方程式时我们可以借助“五查”方法来加以检验。其中包括:“分子式书写的正确与否,配平的正确与否,是否标注条件,有没有写“等号”,上下价有没有画好。关于溶液计算的学习关键是方法是否掌握到位,练习是否充分。总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及时讲解,以免发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课程的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爱因斯坦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取得的一切成就与他自身从事事业的浓厚兴趣是分不开的。我国古代教育典籍《论语》中也曾提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培养对学问的研究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这一亘古不变的经典原理,加大发展和弘扬,使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会贯通,最终成为一种成就学生、促进祖国发展的优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罗令.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D].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6).

4.浅谈初中生物发现法教学初探论文 篇四

由于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的提高,而在我们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往往只把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当作一堆现成的知识成果传授,片面注重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自觉中排斥了学生思考和个性,这样一来剥夺了课堂上学生思考时间,以及充分思考的权力,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不敢创新知识的“好学生”。因而使课堂气氛陷于沉闷,久而久之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失去了激情、兴趣。

那么,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本人认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知识结构特点:以观察、实验为研究手段,结合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直接兴趣起主导作用等特征,通过探究问题式的发现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引导学生自己设法发现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并解决一定的问题。也就是说有针对的提出问题(目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一系列听讲、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环节,发现“新”知识,把感性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各种能力要求。这样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1.根据中学生物学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问题

提出的问题,即作为学生发现的目标。当然问题的提出并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根据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充分利用学生想看,想知道,想做的心理渴求状态,在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或由教师把科学上已解决的某个问题(指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作为未知的问题提出,作为发现的目标。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对学生应有针对性和有意义的,不能是深不可测的`,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活动或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能予以解决的。当然问题的来源可以是学生、教师、教材、网络或其它资源,也可以几个方面结合起来产生。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有利于把学生导向科学的研究,使学生体验到既有趣又丰富的研究活动。

例如,在《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教学中,我们可设定一定的情景,自然的引出问题:植物依靠根从土壤里吸收大量的水分,叶片用水等物质做原料,在阳光下制造有机物质。茎,担任着根与叶之间的物质运输工作。那么茎,是如何把水,以及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运到叶片上呢?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

2.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加强“引导”,促进“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拟订“发现”的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可控制的变量。因此这个过程是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探索的机会。为了尽最大的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各个问题,实现逐步发现“新”知识的过程,那么教师应根据教学的要求,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提供给学生各种发现的材料。如:活体、标本、模型,及挂图等,有条件的最好结合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发现”,并指导探索问题的思路。学生根据材料以及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的观察、阅读、讨论或师生的互动谈话交流等方式,逐步实现自我的“发现”“新”知识的过程 在前面的教学过程中,以往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一般是事先安排好的步骤,学生按部就班,规规矩矩的操作。着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的技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同时有制约了学生实验操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质疑、探求、求解、创新的精神,为了解决这个冲突我提供给每个实验小组几根柳树的枝条,稀释的红墨水(或蓝墨水)等材料和用具,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分析结论,进行实验的设计,并验证自己提出的各种假设。实验组织上,强调组员之间的协作精神。引导他们积极地发现问题,多角度、多方向的思考问题,使思维具有深刻性、独立性,进而使学生更敢于创新。

当然,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发现”是关键,教师的主导体现在“引导”有法,学生的“发现”才能保证,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积极参与“发现”活动,获取知识、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已经历了:拟定探索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设计对照实验、进行观察、调查实验、收集实验数据、评价数据的可能性等“发现”过程。

3.练习和反馈,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一些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使结构化的知识用于实际,实现再认识。

5.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法教学 篇五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钟山县回龙镇中学 陶得定 *** 摘要: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而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培养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性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它带有感性色彩,是启迪学生心霏的钥匙。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学生有很多室内活动,比如:看电视、打游戏等等。这就在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的户外活动时间,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行动源于意识,所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使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至关重要。新课标提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观念的形成,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学生的兴趣下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运动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养成运动习惯,树立运动意识的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体育项目,改变教学方法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一、用情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体育老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呢?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呢?我认为上体育课时要加强激励性教学评价,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为其营造“苦中作乐”的氛围。对于体育困难生,我们更多的是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批评、冷落、嫌弃他们。也不要给他们设立标准,主要是帮他们实现超越自我,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我们要及时的予以表扬和鼓励。

二、师生关系融洽,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最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协调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反之,如果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出现对立,这将使得教学很难继续下去,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威信,使学生信服自己。有了学生的信服和支持,教师才能做到让学生听话,学生才会对你上的课感兴趣。只有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会打造出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积极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有利于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教师教学成功,学生学得愉快,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很重要。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心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三、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创造和谐的练习气氛和良好的练习坏境。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在体育课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单调、重复,学生难免会觉得乏味,难以引起学生对体育学科的爱好和兴趣。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只有采取生动有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立定跳远练习,以蛙跳比赛导入新课。教师把学生分成六组,以篮球场底线为起跳线,每一组跳到中场再返回,并明确要求动作要规范,以计时最短的为胜利者。失败方要满足胜利方一个要求,如唱一首歌、做一个小游戏等。比赛完成后再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可以让学生像比赛蛙跳一样进行练习。以赛促练,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和谐课堂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生是好奇心非常活跃的阶段,如何在科目繁重的文化课之间,用体育运动作润滑剂,调节枯燥辛苦的学习,是体育教师面临的崭新课题。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教师应积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产生参与的欲望,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调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参与学习的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性格内向、知难而退、缺乏自信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性格内向、知难而退、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应该用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来关心、爱护他们,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以此培养其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潜力。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宽容己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采取粗鲁、暴力的办法,必然激化师生矛盾,破坏师生关系,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布置教学任务时,以勉励的方式传达,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誊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教师布置学生掷实心球:“女同学必须给我投到七米以上,男同学必须投到十米以上,投不到的的要罚做三十个俯卧撑!”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情绪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这次成绩不好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下一节课肯定比现在好得多,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鼓励性的话语使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压力,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他们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温暖、情谊和教诲。教师的用语根据目的的不同,或严肃、或温和、或激昂,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体育的竞技性特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失败时,拍拍他们的肩,对他们说声“失败为成功之母!”在他们为失败而痛苦时,对他语重心长地说声“废铁之所以能成为钢,是因为它们能经得起痛苦的磨练!”成功时,微笑着他们说声“付出的过程有点苦,可它结的果是甜的,不是吗?”骄傲时,严肃对他们说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要用勉励性的话语去激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之情,这对和谐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要勤于思考,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善于利用情感教学等手段,并与多种方法相结合,已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韦展金.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 广西教育2009(7)[2]周晓剑.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1(12)

6.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论文 篇六

良好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激励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物态变化的图片,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如:

(1)炎热的夏季,我们在吃冰棍时会发现刚从冰箱里取出来时,冰棍的包装纸上会有一层白色的“粉”,而剥开包装纸后冰棍又会出现“冒白烟”的情况;

(2)衣柜里放置的樟脑丸时间长就不见了;

(3)发烧时,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可以帮助退烧。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些生活中的画面后,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并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从而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通过问题来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巧妙地设疑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需要进行巧妙的设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开始时先向学生询问两个问题:(1)为什么地上放置的一个桌子或者一辆小车,你不用力推它,它就不会移动?(2)同时为什么用手拉动的桌子或车子,一旦松手就会立刻停下?在学生经过片刻的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再次询问:物体产生运动是因为力的存在,对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问题产生原因的欲望,并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经过学生讨论和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正确的答案,即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也不是物体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促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这个结论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中最关键性的一点。通过这样巧妙的问题设疑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激烈的讨论和问题争辩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且经过讨论之后再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会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并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通过开展有趣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其学科中的原理、概念和规律等都是在一定的实验事实基础上产生的。并且实验作为研究物理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实验,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在平时的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习“大气压”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用一个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后再将其迅速地倒过来,而这时学生会发现水并没有流出来,而且纸片也没有掉落。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促使他们更积极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再如,在学习“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即把两张竖直平行的软纸拿在胸前,并使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为1~2厘米,这时让学生思考如果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当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再继续进行实验,学生很快会发现两张纸片并没有因为吹气来分开,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时教师再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就会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且增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辟,增强学生的探知欲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疑和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辟来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深化、补充、延续和拓展,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可以在第二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本中的小实验,并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奥秘和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如,在做筷子提水、纸锅烧水、浮在水面上的硬币、细线割冰和瓶吞鸡蛋等实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求知欲和自信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五、小结

7.浅谈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引入法 篇七

一、问题法

古人说:“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陆九渊曾指出“好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教师巧妙设疑, 使学生生疑, 让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 产生认识的冲突, 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

例如:学习平面几何第一节课, 设计以下问题:

1、为什么国旗上的五角星美观大方, 你会画吗?

2、你知道一幢大厦有多高吗?如何测量它的高度?

3、爸爸、妈妈和你晚上在同一房间看书, 三面靠墙各放一张桌子, 电灯应装在哪里最好?

4、为什么老人拄着拐杖不容易摔跤?

学生们对以上问题议论纷纷, 迫切想知道答案, 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探索法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加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感兴趣的重要条件。

教学中, 设计一些动手、动脑的简单实验, 让学生在操作中边思考, 边议论, 边探索, 边总结, 体验“发现”的乐趣、自然进入教学情境。例如:学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前, 请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先按要求画一个边长分别是6cm、10cm、12cm的三角形, 然后剪下来与同桌的三角形叠放在一起, 比较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重合。最后从实验中观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故事法

数学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中外许多著名的数学家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若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故事、名人轶事、趣味游戏结合起来, 就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处在愉快的情境中。例如:学习“黄金分割”, 先介绍该名字的由来:最早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萨斯推广的,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称之为“黄金分割”。接着讲述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及他所创立的学派绘制五角星的悲壮故事。又如:在讲授“中心对称”时, 为突破难点, 教师先拿出一个圆形棋盘和两色棋子, 请两位同学做游戏。游戏规则是:每人各执一色, 轮流摆放一子在棋盘的任意位置, 最后棋子摆不下者为输方。游戏后, 教师讲授致胜的秘诀是:先把棋子摆在圆心, 然后每次都根据对方棋子的位置按圆心对称来摆放。不知不觉, 学生在游戏中对“中心对称”有了感性认识, 寓教于乐。

四、图像法

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 通过录像、投影、挂图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现数学问题的过程, 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形象化,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开始讲“圆”, 首先展示一组汽车、马车、自行车的挂图, 由图中情景自然引出问题:人们为什么把车轮做成圆形?圆有哪些独特的性质?又如: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 播放“海上日出”的录像带, 在欣赏大自然奇丽风景时, 观察海平面与太阳的位置关系的变化, 从而得出直线与圆的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五、实践法

“数学来自现实, 又应用于现实。”教学中要突出用数学的意识, 体现“大众数学”的思想, 大胆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设条件, 让学生走出课堂, 参与社会实践。如:测量实习, 市场调查, 劳技制作等, 使每个学生意识到数学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科学知识。例如:上“解直角三角形”课时,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 测量校园里的葱郁大树、整齐的教学大楼的高度。这时, 老师启发学生:“你们想知道这些建筑物的高度吗?能否不上楼测得楼高, 不过河测得河宽?”学生的好奇心被吸引住了, 迫不及待地问:“有什么好办法?”

老师充满自信地说:“办法就是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随后, 将解直角三角形的题目改为所说的测量题, 并当场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测角仪测出有关数据, 根据所学方法计算出了学校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尽管是枯燥的数字运算, 但由于身临其境, 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兴趣盎然。

8.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法教学 篇八

一、利用情景法刺激兴趣

情景教学法是课程标准较为推崇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初中生在词汇学习中较喜欢的一种方法。虽然情景在课堂中是模拟的,但是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交际场景。情景教学法既让学生亲自参与了活动,也使他们在熟悉的场景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英语能力。例如,在学习有关问路方面的词汇时,可安排两位学生分别以问路者和路人的身份扮演角色,让学生将所学词汇用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

交际词汇的学习在日常购物、看病、邀请朋友等情境中均可用到,这样让学生不仅能兴致勃勃地学习新词汇,也能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情景教学法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情景中需要运用的英语单词是学生学过且较熟悉的,在课堂上争取用全英语教学方式,让学生时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利用直观法发掘兴趣

人可以通过各种感官获取知识来感受一切事物的存在,而视觉感受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在词汇教学中,由于词汇内容较枯燥且抽象,教师应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具,将词汇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basketball”这一词汇时,教师可将篮球展现给学生看,然后问道:“What’s this?”学生回答:“A basketball. ”教师再引导学生重复单词“basketball”,这样学生就将篮球的音与形深刻地记在了大脑中,以后一看到篮球就会自然联想到“basketball”,不再依赖翻译。再如,记忆动词“run”时,教师也可通过幻灯片等形式将跑步这一动作展现在学生眼前,强化学生记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实物、模型以及体态语言的直观化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进而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教学能够将词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体现出来,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广泛欢迎。

在课堂上,教师可先播放包含新词汇的语言材料,并在课件中以动画、图片的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对词汇产生感性认识。然后,教师可重复播放语言材料,在每一个新词汇处停顿,让学生根据语境推测新词汇的含义。教师可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反馈的词汇掌握情况,向学生讲解词汇的重点、难点。这样,新词汇的含义、发音、拼写等都能通过文字描述与图像信息结合的方式来掌握。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课件中所含的新词汇量不能过多,过多的词汇量分散地呈现出来,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另外,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课件所呈现的视觉内容不能过多。若课件画面复杂、文字闪烁、音乐嘈杂,学生在观看课件时往往被多媒体的效果所吸引而忽略了词汇本身的学习,影响教学效果。

四、利用构词法繁衍兴趣

英语词汇的总量可谓成千上万,但是其基本的构词成分却很有限。无论是音、形还是其词义,很多英语词汇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词汇的这一特点,并在教学中呈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词汇的学习和记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相互联系的,可以通过联系来学习和记忆。以“window/low/blow/grow/know/flow/borrow”这一组单词为例,这些单词中ow字母组合的发音都是相同的,告诉学生这个规律,有助于学生有效地记忆这一串单词。还有一组单词“light/night/fight/

knight/right/bright/sight/flight”,在这组词汇的教学中,我们只要碰到其中的一个,就可以把它们全部同时记住。如,我们学到light,可以联想到night/right/

fight/sight,然后再由night想到knight,由right想到bright,由fight想到flight。教学中,教师可先不直接说出它们的关联,而是让学生动脑思考、仔细观察、大声朗读,从中找出它们的记忆规律。这样,不仅便于学生记忆单词,而且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五、利用混合法增添兴趣

常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多种词汇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新鲜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名词变复数”这一知识点时,其中一条是以字母o作为结尾的名词,有的加s,有的加es,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可开动脑筋想出一个学生既感兴趣又容易记住的句子,帮助学生记住初中阶段以o结尾的加es的名词,比如说“英雄吃土豆和西红柿”,这个句子里的“hero”“potato”“tomato”就是初中阶段仅有的三个以o结尾在变复数时加es的名词。

另外,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规律中有一条是:若以重读闭音节结尾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时,要先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er和est。教师同样可采取有意思的记忆句子,如:“胖子和瘦子穿着大红的衣服,热得衣服全湿了。”这句话中的“胖”(fat)“瘦”(thin)“大”(big)“红”(red)“热”(hot)和“湿”(wet),包含了初中阶段所有形容词中比较级和最高级要双写末尾辅音字母的单词。通过这种方法,既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英语成绩的提高。归纳学习词汇的方法,能够将词汇按照一定的原则分类,并在学生脑中形成词汇的网络,创造出学生自己的单词库。

六、利用小游戏强化兴趣

教学游戏是集智力、竞争、知识于一身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模拟活动的有效手段,以趣味化、多样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掌握较难的词汇。例如,在学习了身体各部位名称的词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Polly says”的游戏。将若干人分为一组,以小组竞争的形式开展比赛,教师指挥学生进行“Put on your hat”“Open your eyes”“Take off your coat”“Touch your ears”“Close the window”等动作。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不断补充新单词,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让学生先明白词汇的意思,再记忆词汇。这样,在游戏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词汇,而且练习了听力,加深了记忆。

9.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九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以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极易分散。一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死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小动作或小声说话等不良习惯。因为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而且他们最关注有趣味性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否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乐意接受趣味性强的事物的特点,利用无意注意的特性,因势利导,尽可能将枯燥无味的语言现象转变为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求得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树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教学实践表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事物,越能激发参与学习的欲望。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孩子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以课堂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课堂教学气氛是课堂的一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结合的表现,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气氛。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相互感染、从而人人都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每一次成功的体验又有可能推进的二次的成功。多次的成功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逐步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为学好英语奠定基础。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得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只有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才敢于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从而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才能的兴趣。我们现用的“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始用)”大部分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以及自然科学常识等内容。这些内容本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其配套的录音也多出现怪异的声音、模拟动物的叫声等,这些都极易吸引小孩注意力。那么,怎样使这样的教材在课堂上更具趣味性的呈现给孩子们,让他们乐于接受呢?在授课时,如果老师尝试着模仿这些怪声音,这样会有利于增加授课时的趣味性,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在跟录音朗读时,学生往往会刻意模仿那些怪异的声音,老师也不必要为了盲目的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或压抑他们,允许他们模仿也许更容易让他们进入文中的故事或情境,更有利于知识的接受。其实,学生的这种乐于模仿的行为正是一种英语学习兴趣的体现。你只有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点,积极发掘并激发,这样才有利于其兴趣的培养。也只有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才可能有完全的释放自我、发展思维、张扬个性。

课堂是孩子展示自己的舞台,因此,这块宝地也值得精耕细作哦!除了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还因结合教材的实际,是当的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舞台。为其创造一些真实的、趣味性的或多样的情景,给学生搭建活动的舞台,应到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在活动中培养情感、激发兴趣。例如,教授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mmer?一课之前,我让学生先回忆

一下前一单元所了解到的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城市/山);中国最大的省(市/湖);接下来设计暑假快到了,让大家谈一谈今年暑假的打算,从而学习使用句型。这样让一个孤立的句子有了如此多的包装,观众们也乐意接受了!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想要把自己的假期打算告诉大家,好像明天就要放假似的。就连那些平常一说英语就显得口吃的学生也能照葫芦画瓢了(他们把学过的地名用上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又如Tree planting一课,利用情景设置――今天是三月十二号植树节,为了绿化环境,我们一起参加植树者队伍吧!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种树的过程,边说边演(以各种形式),学生争相体验种树的快乐。他们模仿种树的过程也是格外的认真仔细,仿佛真的自己在为绿化做贡献似的!由此可见,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精彩纷呈的展示舞台是学生兴趣产生的平台。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兴趣产生的催化剂。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个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是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是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的心灵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说英语。当你面对那些胆小、基础差的学生时,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鼓励性的语言。因为这些会给他们莫大的鼓励与支持,会让他们感觉到那份亲切,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一位学生告诉我:他努力做某些事情就是为了他爸爸,为了不让爸爸失望,因为他思念他在异地的爸爸!这是的我除了惊奇孩子的经历与感情外,更是感到一种信任、坦诚的关系联系在我们之间,他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因为了解他的这种感情,在课堂上,他回答问题“What are going to do this summer?”时,答到“I am going to go to Si chuan.”我特意加了一句“Maybe you want to visit your father, right?” 他点头笑了,笑得是那么甜美。因为有了这种情感的传递与交流,促使他在英语课上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的表现与从前判若两人。由此不难看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个催化剂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所体现的超凡魅力!

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会引人而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而因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如在课下多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商量解决的办法。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对于句子繁多的课文或诗歌觉得吃力,希望能有简单轻松的方式来学习如唱歌等。于是,在鼓励他们按照其想法创造的同时,我也尝试了将一首小诗配上所学的儿歌“fly,fly,butterfly.”的曲调。学生觉得既轻松又简单易懂,学习积极性马上高涨,使得平时的“困难户”这时候也„脱贫致富了‟,他们还得意的说:今天的歌我也唱会了,真简单!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体、保证和动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它需要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多动脑筋,用大家的智慧去发掘更好更有效地方法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观看了2007年秋季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案例视频后,有如下感想.一 课堂尽量英语化。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

二 教学做到情景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首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如:“Who’s on duty today?” “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And you?”。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2 - 4 人一组的 “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来加强英语课的语言氛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简笔画、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情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性交际,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教学内容。

再次,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因为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课堂教学游戏,游戏会令他们动起来给学习带来快乐,是机械的句型操练起来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游戏活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三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某些技巧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单词或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人物名字作主语进行造句或创设情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单词或课文的理解。如姓名举例法:如在上课时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低头或看其它书籍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作为主语造句或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英语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四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0.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法教学 篇十

一、巧妙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的实质是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导入点是学生的好奇心,导入用得好可以使学生感到轻松,提高教学效果。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好的开头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课堂活跃的前奏,它影响一堂课的成败。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注重新课导入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育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想听下去,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习兴趣。

常用的导入有用歌曲导入,用格言导入,也可以用学生们熟悉的人物故事导入和活动导入。笔者曾经在上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节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结合实际,展开回忆,说一说父母是怎样互敬互爱,他们又是怎样爱我们的?接着通过“夸夸自己的好爸爸、好妈妈”活动,体会父母之爱、亲子之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并懂得我们要从小就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使家庭更幸福。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中,在家庭中都会扮演一定的角色,要承担我们应承担的责任,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养成教育,充分发挥了思想品德课独特的育人功能。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他同样知道岳飞是忠的,秦桧是奸的,他的这些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因此,社会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本“无字书”。特别是课改后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更应加强社会实践的体验,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社会生活中选取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的主题,走出学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达到感悟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实践体验首先要确定主题,实践活动的主题必须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反复推敲,再加以确定;其次要设计实践活动的方案,方案应包括主题与目标、方式与条件、结果等几方面内容;再次是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学生观察认识社会,并接受思想教育,实现由知识能力向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化的过程,这是实践的核心环节;最后是总结交流,通过实践,学生会有所感悟,形成结论,教师应把这种感悟和结论加以总结并进行交流展评,使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认识和情感得到升华,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掌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提高,不仅要对本节、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同时还要打破课与课,节与节和各年级的知识点的界限,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避免了单调乏味。在教学方式上,先要注重讲解,原则是“无求不讲,无精不讲”。无求不讲,即学生无需求时,要制造需求,无精不讲,指要提炼教材,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不能繁琐。另外教学形式上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志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开展课堂讨论,举行故事会,进行社会调查,考察当地的遗址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优化教育手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品德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来源,我们应积极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有关的挂图、幻灯、投影、录像、影片等,进行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思想品德课件,开展思想品德的计算机辅导教学。同时,多运用思想品德教育网,远程教育等手段,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对我们的思想品德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现代媒体有锦上添花的作用,也有画蛇添足的弊端,因而为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运用现代媒体很重要。

五、结合热点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生活主题是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主线。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通常都会结合一些社会上的时政热点问题来进行,乡土教材和社会课程资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都大有益处。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资源,从多角度为学生提供帮助。同时,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时政、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加以整理,并结合学生本身实际谈感想、启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教无定法。只有我们努力探索,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找到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上好课:问题与探索》

11.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法 篇十一

现代课堂教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上。好的“导入语”则具有开启学生思路,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等现实作用。如何设计导入语呢?我联系从教十余年的教学经验, 谈谈常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开门破题法

即一开始就接触新课, 指导释题, 而不以提问、讲评、活动或使用教具过渡。有的题目表示文体, 有的题目以句子、短语、独词的形式出现, 有的题目涉及文章的要素、人物和事件, 有的带有象征、抒情意味, 有的题目富有文学色彩。文体的形式, 集中反映了文章的内容, 还反映了写作知识, 文学常识等某些侧面。例如: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文言文, 学习《桃花源记》时, 可以从“记”这一古代文体开门见山地导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类的文章时, 可从题目结构的解释导入。

二、直接导入法 (也叫揭示中心法)

上课一开始, 教师就将本课要讲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揭示出来, 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使整个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有效进行。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办法或第一位工作就是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 这是很有道理的。例如:在上《绝唱》一课时, 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刘鹗的《绝唱》,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学习作者表现人物形象方面运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在描摹演唱者音响效果方面所借助的特殊比喻———通感的方法。这则导语十分简洁, 根据单元知识要求和本身的特点, 确定了学习重点, 起到了很好的定向作用。

三、故事吸引法

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 求知欲高, 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因此, 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 针对教学内容, 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 这样能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 授新课前, 花极短的时间, 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 显得亲切自然, 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四、创设疑问法 (也叫问题导入法)

即针对所讲内容, 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通过问题的分析、解答或造成的悬念引入新课。问题的引入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 点出学习的重点, 明确学习的目的,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 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大家的思维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五、情景导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 运用语言、电教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为之所动, 为之所感, 为之所思而产生共鸣, 激励他们进入新的教学情境。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 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 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 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往往需要一种氛围, 需要一种感情环境。因此, 设计“导入”要通过“境”来表现“情”, 通过“情”来深化“境”, 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 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但是, 导入时, 必须恰当地把握好情的“向”和“度”。所谓“向”即喜、怒、哀、乐的发挥趋势;所谓“度”, 即恰到好处, 不温不火、不矫揉造作、不虚夸浮饰、不生硬牵强, 更不能悲喜不分。

六、以旧启新法 (又叫温故知新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 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 从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 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有关的旧知识, 加强理解,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基铺路,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便于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 认识新知识是旧知识的扩展和延伸, 更便于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知识体系。

七、直观演示法

在授新课之前, 首先出示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直观材料, 把教学的主要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例如:《皇帝的新装》一课, 开课前, 首先用幻灯显现出皇帝赤身走在街上游行的图片, 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皇帝要这样游行?”然后再进入新课学习。这样, 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感情材料, 能引起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 是一种效果最好的导入法。

12.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法教学 篇十二

【关键字】:兴趣;英语教学;效果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采用“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兴趣索然,被动接受。这种唯我独尊,远离学生的教学态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利,效果不佳。我认为,只有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英语迈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1、兴趣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心理学上提到,所谓兴趣,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倾向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兴趣的基础在于需要,对需要的满足就是成功,这种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即

产生新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兴趣就是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动力,这就是求知欲。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而英语语言习惯的形成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记忆。因此,英语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既然如此重要,要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2.1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因其所处特殊的年龄阶段,逆反心理相当严重,假若教师一味以严厉的姿态出现,凡事批评当先,往往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久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畏惧也引发到所教课程的厌恶,更不要说有学习兴趣了。因此,要使学生学好英语,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

作为老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绝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每个学生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公正评价,这样他才会对这位老师产生好感,有兴趣,才能以正常的健康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难处,掌握其心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热情帮助。一个能尊重学生,体贴学生的老师,学生同样也会尊重他,喜欢他,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好英语,学好英语的基础。

2.2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最新改版的初中英语新教材(JEFC)内容大都是真实的、自然的交际情景,这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教师可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复习(Revesion)、呈现(Presentation)、操练(Drili)、练习(Practice)、和巩固(Consolidation)五个教学环节,让每一堂课都上得精彩、有效。要做到这一点,采取直观教学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使英语教学过程更生动、有趣、形象,而且更能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体方法有:

a.利用实物。在教单词、句型的过程中,如果把新单词跟实物联系起来,一定能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达到生动形象之效果。如:教单词apple,orange,pencil,dask等时,教师可以准备实际的物品或随时指出这些东西。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实物,或发动学生自己制作,学生运用自己制作品进行训练,效果更佳。比如在教有关颜色的单词时,教师可带一盒颜料或多种彩纸,在一张白纸上教一个单词就填一小块颜色或贴上一张彩纸,这样学生从音、形、意多方面感知、理解和速记,轻松又有效。

b.创设情景。新教材是以“语言交际为原则”编写的。其本身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相当多的情景会话和描述。如果我们把书本上面的内容搬到生活中来,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动作表演等手段进行情景教学,既可使课堂生动活泼,又可以培养学生在实情实景中的交际应付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第三册的现在完成时态时,可先叫一个学生:“Pleaseclosethedoor.”学生走过去关门,老师问全班同学:“Whatisdoing?”学生回答:“heisclosingthedoor.”关好门后,再问:“Whathashedoor?”然而启发学生回答:“Hehasclosethedoor.”紧接着把这两句话写在黑版上,并带读。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再举例,让一女生擦掉黑版上的字迹,同时问她:“Whatareyoudoing?”“Iamcleaningtheblackboard.”擦掉字以后问:“Whathaveyoudone?”并帮助她回答:“Ihavecleanedtheblackboard”。同学们跟着复述,教师板书这两句话,并给出现在完成时的主要用法之一表明过去的动作对现在产生的影响和结果,构成形式;助动词have/has+动词的过去分词(p.p),如此旧句型引出新句型,旧时态过渡到新时态,学生既感兴趣,又不感到陌生和突然,很快就接受。

另外,有许多课文还可以改成小短剧,在复习课文时,让学生充当角色,上台表演。比如,第二册第111课“TheTigerandMonkey”,就是一个很好的短剧材料。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Tiger”和“Monkey”进行精彩的对话表演。配以适当的表演,定能加倍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向理解和记忆,又能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觉得学习英语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c.利用简笔画。简笔画是最简单,最实用,也是极有趣的一种教学工具。有人说一幅画值千字,这一说法恰到好处的表明了简笔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引出新单词,提出新句型,操练句型,复习

旧句型,还是讲解课文都可以运用简笔画。简笔画的优点在于可使课文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且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师生一同分析、讨论简笔画的进程中,教学内容自然呈现,可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d.课堂小游戏。课堂小游戏是使学生轻松而乐于参与教学的又一种妙法。初一教材中经常做的“Pollysays”游戏就很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如在巩固初二的第31课时,就可以依课文内容要求六名同学上台表演,其它同学竞猜“Who has eraser?”通过这种既有主角,又有全班同学参与的游戏,不但使学生知识得以巩固,更能在大范围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2.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语言实践机会。课外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自由地学习和锻炼。

课堂教学中提到的英语游戏,也是课外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游戏的形式不胜枚举,只要老师多动脑筋,或者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编出一些实用有趣的游戏是很有意义的。此外,开展英语竞赛,举行英语晚会,英语诗朗诵,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讲座,开辟英语角,出英语墙报等等,都是英语课外活动的很好形式。

总之,兴趣问题是英语教学中的首要问题,“兴趣是学习之母”,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英语课上成活泼

上一篇:可敬的人作文400字下一篇:数控铣床装调维修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