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学心得体会

2024-10-25

《弟子规》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4篇)

1.《弟子规》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

关于《弟子规》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本学期刚接上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在几个星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规”字右边本该“见”而非“贝” 字,这类似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灵活机动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自主感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而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们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差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操作实践题,使之能够有所为。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来期还将大力推广应用。

五、突出章节过关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抓好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希望能有所提高。

 

2.《弟子规》教学心得体会 篇二

一、染——春雨润物细无声

乔姆斯基认为, 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 营造一个相应的环境对幼儿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良好的环境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 我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体现中国古典民族特色。

在开学初的墙饰创设中, 我班专门开辟了一面有关《弟子规》内容的墙饰, 我对这面墙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布置, 力求让墙饰体现它的教育功能, 让墙饰“说话”, 体现它的知识性,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小书吧游戏区: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幼儿卫生间: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幼儿午睡室: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吃饭时: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上课时: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处处有《弟子规》提醒幼儿自觉遵守常规要求。在区域活动中, 利用《弟子规》的文章及故事图片制作成拼图, 投放在操作区中, 《弟子规》图文并茂, 集美、雅、趣为一体, 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二、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读”乃古诗研习之法宝。“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 诵读是获取知识的基础, 是学习古诗文一个重要环节, 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可以提高幼儿节奏韵律感。加强诵读, 引导想象, 在教学中注重“以读为本”的理念,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 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如:在刚开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不苛求量的多少, 只求培养幼儿的兴趣。我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空闲时间反复吟诵。比如在早餐后诵读几遍, 午睡时诵读几遍。不断地反复记忆, 增强了幼儿的记忆能力。一段时间后, 我把《弟子规》当作词, 用孩子们喜欢演唱的歌曲为谱, 让幼儿演唱《弟子规》。其次, 通过男女对吟, 师幼对吟, 幼与幼对吟, 单独对吟, 有节奏诵读、配乐诵读, 男女幼儿对读, 接句诵读, 多种形式的诵读, 让幼儿感到诵读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三、释——百般红紫斗芳菲

1. 多媒体, 解诗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 激发幼儿对《弟子规》的兴趣, 不仅是我们开展好《弟子规》教学的关键, 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弟子规》教学的起点。现代科技的发展, 尤其是多媒体的广泛运用, 为幼儿《弟子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和家长一起搜集与《弟子规》有关的故事和视频, 并购买了与之相关的中华德育故事碟片。

2. 听故事, 明诗意

通过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适宜幼儿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 故事中的人、事、物、境、情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生动的故事内容, 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 往往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良方。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 可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学中, 我发现很多理论的东西你讲得再好, 幼儿也记不住。可是你给他讲的故事, 他却记得非常牢, 即使有的孩子不会讲, 但也能理解大概的意思。因此, 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 每堂课选出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例如古代的、现代的名人故事。他们听了故事, 就明白里面的道理, 也学会了经典的译文, 并且会对照着去做。

四、悟——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时, 要引导幼儿自己通过品读《弟子规》, 想象诗中蕴藏的意境, 领悟诗中蕴涵的情感。

《弟子规》虽然是国学经典, 但时代不同, 里面涉及的一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在教幼儿学习“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时,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设置教学环节。让幼儿欣赏图片, 比如去亲戚家、朋友家里不要把人家的玩具带走;超市里看到你喜欢的事物、玩具放在购物筐里要付款;公园里我们看到美丽的花儿也不要去摘下它。同时让幼儿讨论, 这样的做法对吗。让幼儿在课堂上有话说, 有事做。幼儿在上课时发言踊跃, 积极表现, 得到的知识和启迪也超越了原来的教材。

五、拓——千树万树梨花开

1. 入情境, 明事理

叶圣陶说:“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表演情境就是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行动中解决问题。它的创设融合读、思、演、评四方面于一体。幼儿在表演中体会故事中角色的形象, 恰如其分地表达故事的内容, 小演员和小观众都会受到启发和教育。

一句简单的弟子规, 怎样让幼儿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呢?“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教育幼儿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我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情境表演让幼儿了解哪些事情应该怎么做?告诉他们正确的方式。比如:把现代人接人待物的一些礼节加进去, 把日常应该掌握的礼节、礼貌贯穿在《弟子规》的教学中, 引申为幼儿的礼仪课。一些课还可以设计成场景, 比如学习到别人家做客, 怎样敲门;家里来了客人, 怎么样待客, 端茶倒水, 送客到门口或电梯口时, 何时可以关门。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演练接电话礼仪, 学会不同场合的礼貌用语。尽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 既培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又让他们身体力行, 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情节课, 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让他们从小就扎下文明礼貌、谦虚待人的好根基。

2. 力行表, 落行动

《弟子规》学习活动, 多数是重在诵读《弟子规》文本,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 诵读文本远没有践行来得有实际意义, 为了让幼儿将对《弟子规》的理解落实在行动上, 我们把《弟子规》的内容进行分解, 做成《弟子规》生活力行表。比如“朝起早, 夜眠适, 老易至, 惜此时”这四句, 体现在力行表中就需要孩子们做到以下几点:晚上不长时间看电视, 9点前上床睡觉。早上不赖床, 上学不迟到。画画、做事时认真, 按时完成。懂得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六、促——映日荷花别样红

《弟子规》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 因为它是以家庭教育为主, 那就一定要得到家长的配合, 家长对传统文化认识越高, 对幼儿的教育就越好。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诵读经典并从中受益。首先召开家长会, 把学习经典的重要性讲给家长听, 把学习的内容经常向家长汇报, 让家长也参与到学习经典的活动中, 教学收获很大。家长买了大字的《弟子规》张贴在幼儿的房间, 按老师的要求每天在家和幼儿一起诵读《弟子规》, 跟幼儿讲传统故事, 巩固幼儿的记忆效果。当幼儿行为习惯落实得很好时, 家长多鼓励多表扬, 让幼儿当父母的老师,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

3.校本实践之教学《弟子规》 篇三

关键词:联系生活;《弟子规》;礼仪规矩;活学活用

近年来,很多学校引用《弟子规》作为校本教材,来教育孩子学习做人处事,为孩子最终步入社会、遵守规矩打下文明和道德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我在实践中认识到,利用校本《弟子规》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活学活用。

一、教学《弟子规》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圣贤的教育,但仍然适合现代学生活学活用。《弟子规》讲述一个人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规矩,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体谅别人、勤学好思等。把古代圣贤的教诲与现实中的学生《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与日常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结合起来,使他们养成正确的处事待人的态度、行为,从而践行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成长中学做,在生活中践行,使学生现在和将来用自己良好的德行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二、践行《弟子规》中的礼仪规矩

《弟子规》关注的都是一些日常小事,而这些小事在古代的确有很多圣贤做到过,这在历史当中是有考证的。生活是《弟子规》的唯一源泉。所以必须联系生活教学《弟子规》,让《弟子规》与生活接轨,使《弟子规》成为学生生活中可以借鉴的一面明镜,使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这面明镜处处反思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当上课铃响起时学生应该怎么做,教师走到讲台时,教师向学生问好时学生应该怎么做,听课、回答问题、有事请教他人怎样做到有礼仪,通过课堂表演实践等,做到学礼仪,践行礼仪规矩。除此之外,我还把课堂模拟成家庭、餐桌、公共场所等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如我在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我特意从教室外走进班级,看到前面参与践行的三名学生能不能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礼貌地对待教师。其他学生边看边思考,看完后评价。这样通过情景表演,了解了礼仪的要求,让文明礼仪更好地落实在学生的生活中去,但要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情景表演。

三、抓住“时机、教育点”规范学生行为

教师要善于捕捉平常在校生活中的最佳教育时机,自然而然地融入《弟子规》教育,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例如,看到有的学生使劲往下拉窗帘时,我见状说:“缓揭帘,勿有声。”这个学生听后轻轻地慢慢地往下拉窗帘了。看到学生借完东西后不及时还给主人,主人向他索要,他不说“对不起”还理直气壮地跟主人说:我还没用完,我见状说:“‘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是什么意思?”做错的学生赶紧道歉,并把东西还给人家。学生犯错的时候正是教师用《弟子规》教育学生的最佳机会,这时可以帮助他们懂规矩。

有时我还利用节假日教育学生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例如,在母亲节、父亲节、寒暑假等,我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到“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将《弟子规》引入日常的生活与教学管理中,是把《弟子规》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最好方式之一。督促学生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感恩,学会尊重,学会体谅,逐渐变得懂事。

四、活学活用《弟子规》

现代社会生活状况与古代社会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能拘泥于《弟子规》中的某些古训条文一成不变地去照做,而要引导学生用现代文明礼仪要求批判地学习它,例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但是在今天有时候是不能完全照搬去做的。教师在前面站着讲课,学生能陪着教师站着听课吗?开会也是如此。所以学习《弟子规》要考虑时代的变迁,考虑现代的场合、实际情况,不能墨守成规,要活学活用。

如,在教学“长者先,幼者后”时,在上学路上你碰见了妈妈的朋友张阿姨散步锻炼身体,这时你能按“长者先,幼者后”陪着张阿姨走在她后面吗?你该怎么办?通过思考讨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不能“学死”《弟子规》,应让学生明白,要根据现实情况处理,说明原因,有礼貌地打招呼,赶时间上学,这就是活学活用《弟子规》。教师一定要活教《弟子规》,要考虑现代社会实际,根据环境、条件去教,让学生去学去做去实践,做一个懂文明礼仪的人。

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要融入学生生活,不能脱离学生生活。教学《弟子规》,增强实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使美好的人生获得尊重、幸福、快乐。

参考文献:

白云姣.《弟子规》德育思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3).

4.《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四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弟子规》心得体会

刚读《**规》我就被它所震撼,原来中国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到现在才结识《**规》这本好书。通读之后,我感慨万分,《**规》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然而现在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我感到非常的幸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 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让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下一代是我们做父母最大的责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文章

来源莲

5.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五

“弟子规 圣人训”弟子就是学生,规就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

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的每一部分都教给了我一个道理,入则孝告诉了我要孝顺,出则弟告诉了我要奉事兄长,谨告诉要谨慎做事。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一定要严格遵守《弟子规》中的知识,《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规》适合所有学校与各种年龄的人诵读他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对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第子规》对我十分有益,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也一定回遵照《第子规》行事。

《弟子规》心得体会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祥见拙作《传统文化的没落之路》)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弟子规》有感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一句看似普通的句子,却引起我不同寻常的遐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的功夫深了。原来窒碍不通,困顿疑惑的地方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草草而看,这段文字好像在讲述关于制定读书计划的方法及后果的事情,但如果细细品味下去,这句话说得是不是应该在读书的时候抓紧时间,不要胡思乱想,要专心致志?答案很明确:是。但又如何抓紧时间呢?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它的意思是“如果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读,不会抓紧时间去读,而反之,如果这本书是借来的,你的心理暗示就会告诉你:这是借来的,是要还的,要抓紧读,自然而然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把自己买来的书束之高阁,上面布满灰尘,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还有许多同学遇到困难就“不假思索”地去问别人,这也是不好的习惯,应该“遇惑而思,不得则问”

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劳无功。

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

读《三字经》有感

我从小就喜欢读《三字经》。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里。因为它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触。

“幼不学,老何为”呢?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九月不耻下问,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这些道路都是通过 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而得来的。“亲师友,习礼仪”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就必须要敏而好学。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玉器,着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要我们努力学习,不然长大后就不等成大器。

经过读《三字经》让我知道了:“夏有禹,商有汤。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太祖兴,国大明。清顺治,据神京。复汉土,民国兴。”这些人都是因为知道了这些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才去为国家作出无私奉献。我们国家每个人都应该这样:一人立志,万夫莫敌,”因为每个人都把成功的秘诀当作自己的坚定目标。成功是希望与奋斗的结合,那么我们都会和平相处,读了历史书,考试时要按时记载,通过古到今,如果亲眼所见者,都会明白学习的敌人其实都是因为自己的满足。

读了《三字经》后,我的感受更深了,因为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做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奋斗力,要有高尚情操。因为坦白就犹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质,我们要拥有良书,哟工友益友,拥有一颗纯洁的人,这会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纯朴的心灵去体验别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听见远方的呼唤。让你去了解,去亲近社会与大自然。

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最近一个偶然机会,拜读了我们祖先的杰作《弟子规》,茅塞顿开,平时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

百事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古人云:“至要莫如教子,至乐无如读书”。当我们在抱怨孩子的同时,要看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有人说,养儿才知父母恩。看来以身作则不是一句空话,他隐含着很深的涵义,有些内容是不能拿言语来交流的,只能意会。有一对夫妇,下班回家买来一些新鲜水果,妻子为了讨好儿子,把水果全部藏起来,等老人休息后,才偷偷拿出来,并告诉儿子,这些都是给你的,谁都不给。你说这样的教育方法能使儿子健康成长?现在提倡的是身心健康,光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行,还要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所起的作用更大;现在的人们总是说占便宜好,都不想吃亏,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可谁又会想到,福祸两相宜。如果把一件事情里福祸用比例来说,可以说是各占一半,如果先吃苦、先受累,也就是先消祸、先受累,那剩下来的就是甜,就是福了。如果尽是想享福,那剩下来的就是祸,就是累了;这些做人的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找到答案。

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人真正成熟、进步、懂事。“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还有人这样说: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孩子没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能让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才是最大的财富。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们自己去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如果能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对每个任来说也是一种释怀。

6.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六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时刻以《弟子规》为准绳,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我的人生目标是努力工作,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比前的学习只是明白道理而没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不学文,但力行,任已见,昧理真。”曾经的我便是那样的人生。现在我要好好学习和落实《弟子规》,同时也要教育我的学生们,时刻以《弟子规》为准则,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时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人!

7.《弟子规》教学心得体会 篇七

一、置身国学环境, 营造感恩氛围

“让每一面墙壁都学会说话”的教育艺术在于让孩子们自觉接受环境的影响, 从中获得教育与发展。为了真正将弟子规学习与孩子的学习生活相结合, 彰显国学气氛, 我们制作了扇形的KT版块, 包上古色古香的蓝印小花布, 在活动室的每一处都贴上了合适的弟子规内容, 供孩子们时时刻刻观看、阅读和学习。如“娃娃家”墙壁上, 贴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等。“理发店”贴上了“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盥洗室里面贴着“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则净手”……在我们的布置下, 整个活动室到处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氛围。我们会每天定时在一些环节和孩子一起朗读, 并不定时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认一认, 孩子们在游戏、午餐时间、环节之间都会不由自主地和同伴一起指指读读墙壁上的弟子规, 弟子规学习真正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教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我们的一言一行时刻被孩子们所关注。教师要时刻思考自己有没有以身作则, 处处以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对照自己, 做好孩子的表率。比如, 要求孩子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自己首先要每天很主动地和孩子问候,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礼仪, 要求孩子衣服整齐, 坐要坐端正, 自己也要首先做到。一日生活中有时会让孩子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无论事情大小我都会对孩子说, “谢谢。”接到来自老师的谢谢, 做事的孩子心情是愉悦的, 做事更积极了。其余孩子也是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同伴之间相互帮助的时候也不忘相互说声谢谢, 脸上还露出满意的微笑。久而久之, 孩子们知道别人帮助了你要知道感恩谢恩, 感恩意识也初步形成。

二、随机学习经典, 萌发感恩情怀

弟子规内容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 理解其意义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随机抓住生活或学习中的教育契机, 孩子们学起来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在语言活动《贪睡的太阳宝宝》中借以故事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 “不要贪睡”, 我想起我们《弟子规》中刚学的一段话, “朝起早夜无眠老易至惜此时”不正是讲得这个道理吗?我们已经学过这段话, 但孩子们并未真正理解其意义所在。那时刚好是冬天, 有几个孩子经常会很晚入园, 家长反应早上孩子怕冷不肯起床。于是我问孩子们弟子规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不能贪睡的道理, 我们可以用弟子规中的哪句话来帮助太阳宝宝和班上几个晚来的小伙伴呢?孩子们一听立刻对着太阳宝宝读起了弟子规中的这段话, 可谓是恰到好处活学活用, 这样孩子们的记忆会更深刻, 对这段话的理解也更进了一层, 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太阳宝宝的关爱之情”。这种随机学习的方式, 起到了对国学经典一种复习理解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学以致用, 懂得用弟子规中的话语去关心自己的小伙伴, 萌发了孩子们初步的感恩意识。

弟子规学习有专门的特色活动时间, 但如果时间过长, 孩子们会没有耐心, 所以要能在一日活动中努力寻找学习的最佳契机。比如, 开学以后, 很多孩子出现不好好吃饭的现象。每到吃饭时间, 就有孩子对老师讲要求要少吃点, 老师我不喜欢吃这个菜少点, 这个肉喜欢吃多点。针对这种现象, 我想起了弟子规中的一句话,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于是将这句话在餐前活动教给了孩子们, 并把其中的道理用通俗的话语告诉孩子。以后如果哪个孩子挑食, 我们就把这句话告诉他并帮助他好吗?就这样, 孩子们轻松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进餐情况也有所好转。教师首先要自己熟读弟子规, 了解弟子规每句话的含义, 这样才能灵活引用, 随机安排。

三、经典联系生活, 挖掘感恩元素

感恩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 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 弟子规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契机, 教师要努力结合孩子们的生活, 让他们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学会关心爱护自己的父母, 关心自己身边的人, 学会感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弟子规教学中, 我们要努力挖掘弟子规内容中与孩子们生活相结合的元素, 孩子们会更容易理解。

记得一次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在活动开始前, 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些醉酒丑态的样子给孩子们看, 让孩子们说一说醉酒的样子美不美?“你喜欢喝醉酒的人吗?为什么?”孩子们都说不喜欢, 样子很丑, 还有的说像疯子一样。我接过孩子们的话, “饮酒不仅会让你的样子变丑, 而且还容易发生危险。”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醉酒后有的人误跌入河中溺死、酒后驾车发生车祸、酒后失态等场景的照片, 因为有直观的图片, 孩子们看得很认真, 听得津津有味。“喝酒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坏处”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在前面的一系列引导之后, 我问, “你们家谁喜欢喝酒?会喝醉吗?”一听这个问题, 孩子们兴奋了, “我爸爸喜欢喝酒”“我爷爷喜欢喝酒”“我爸爸喝酒说是因为应酬没办法”……“爸爸妈妈工作很忙, 还要忙着照顾我们。如果你的爸爸喜欢喝酒, 你应怎样去关心他爱护他呢?”“劝爸爸少喝酒”“喝酒了不能开车”……“孩子们真会关心爸爸爷爷, 你的亲戚中间有谁喜欢喝酒你也可以关心他。弟子规中有句话说的就是喝酒的事情,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可以用弟子规中的这句话去关心你的爸爸、爷爷和喝酒的亲戚朋友, 好吗?因为这些事情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 所以, 讲起来滔滔不绝, 学习起来也非常认真。过了几天, 早上君君的爸爸送孩子时对我说, “这几天君君回家天天对我说‘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我问他什么意思, 他说, ‘你要少喝酒。’虽然不能讲得很清楚, 但是孩子现在知道关心我了, 我很感动, 我现在在孩子面前都已经不敢喝酒了, 一喝酒他就说我。你们老师教得太好了。”……家长的一席话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意义所在。

四、家园积极配合, 诠释感恩真谛

《弟子规》这篇经典国学, 是人们的生活规范, 是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规范。蔡礼旭老师的《如何经营幸福人生》一书中有一例小故事, 说一个小朋友从来不知道和老师问早, 忽然有一天早上在很远的地方这个从不打招呼的孩子叫了声老师早, 老师想, 这个孩子这两天在家肯定不是学的英语, 学讲故事, 或学写数字, 而是练习的鞠躬和问候。可见, 家长重视了孩子的感恩礼仪教育。孩子只有学会尊敬父母、感恩父母, 才会知道去尊敬他人、感恩他人。

8.《弟子规》教学心得体会 篇八

特别是今年八年级有一个班级实在令人头疼,除了班主任,没有哪位科任老师不叫烦的,简直就是油盐不进。后来有幸接触到了弟子规,心想:不行,不能再让这样的习气延伸下去了,我得想办法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必须改变他们的态度。我打算下半学期改上德育了。第一节课,我先是自问自答:“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吃饭,那饭就不再是饭,而是饲料了;一个人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享乐,那人就不再是人,而是畜生了。”听到这里,他们似乎有点感兴趣,于是我接着问:“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看到他们一个个都冥思苦想,我心里暗自欢喜:这下好了,改变他们有戏了。

他们争先恐后地说:“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听到这些我很高兴,心想:他们还是蛮有志向的嘛。可我万万没有想到,有一个男同学的答案让我始料未及:“为了将来赚大钱,好找媳妇儿。”这下好了,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但为了控制课堂气氛,我马上收起了笑容:“请同学们安静,这位同学说的话虽然有点俗,但也不无道理呀,大家看看,就我们班而言,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呀?”他们环视一周,异口同声的答道:“男生!”“这就对了,在同学们这一代,男生大大多于女生,将来要找个好媳妇儿确实很难,那该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打造自己,努力的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所谓男子汉,绝不是表现在你的华而不实、夸夸其谈上,而是表现在你的内在休养和做事能力上。而这些内在休养和做事能力从哪里来呢?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答案就在书里、在每一堂课里。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大好的光阴,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女同学也不要骄傲,我们要时刻牢记,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对女性的要求就是温柔、贤淑。有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要是一个一无是处,泼辣蛮横的人,也没有谁会喜欢的。”听完这些,他们浮躁的心有点安分了。

这节课下来,我便开始沾沾自喜,以为胜利就在眼前。第二节课,便开始教画画,可有一部分同学似乎早已忘了上节课所发生的一切,又露出了原型。这时我可傻了:怎么会这样呢?原本想高高兴兴地上好这节课,没想到竟会如此状况,我实在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怒,又发火了。

课后,我苦苦思索:到底要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改变他们呢?是不是我太急于求成了?看来我得用耐心打这场“持久战”,要想战胜“敌人”,必先拟定战略目标,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改变他们。

第三节课,我干脆不上课,让他们听音乐:《母亲》《父亲》《感恩一切》《跪羊图》《中国功夫》等歌曲,然后微笑着走到台下,站在爱讲话的同学身边,当我走开时,他们又开始交头接耳了,于是,我又面带微笑的走到他们身旁,心里很是生气,但却什么也没说,那才叫真正的表里不一呢。看他们也听得挺入神的,而且还跟着唱。我窃喜:他们并非“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嘛。

第四节课,我把阵地转移到多媒体教室了,播放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答案”的科学实验给他们看,然后讲述人的情绪会影响到周围的一切,甚至会波及到整个宇宙。接着播放靳雅佳老师的《此生必听的一堂音乐课》的视频,看完以后,很多同学都非常感动,我似乎能看到他们在想什么。

第五节课,依然在多媒体教室,因为一味的说教太过呆板、生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直观的教育会比较有影响力和说服力,这堂课,我准备播放的是《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视频,其间,我会用手轻轻地拍拍那些没坐直的同学的背,提示他们注意坐姿。看完后,同学们都泪流满面,此时此刻我能感觉到他们留下的都是感动的泪水,我突然想到弟子规里讲的“话说多,不如少,为其是,勿吝巧”,便做了简短的总结:“同学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大家都知道,我们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身上的坏习惯,所以一定要学会发现自己的坏习惯,然后努力的改正,坚持不懈地与它们作斗争,长此以往,你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点你们能做到吗?”他们非常坚定的回答:“能!”

这个星期,我并没有为这点成效而骄傲,我知道,这只是表象而已,要想看到真的成绩,还需要坚持。于是我又到网上查阅有关德育的资料,希望能找到一些制胜法宝。忽然,一行闪亮的字眼映入眼帘——德育动画片,对,他们不就爱看动画片吗。

第六节课,我播放了其中特别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故事动画片:《郯子鹿乳》、《闵损芦衣》、《孔融让梨》、《元振济贫》等。然后让同学们谈观后感。

9.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九

《孝亲颂》所说及到:当我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体重不到十斤,身长仅有一尺,不会说话,衣食住行,大小二便都没有办法自己料理,在襁褓中只能用哭泣来表达我的心愿。这时我的父母他们用无限的爱心,无限的辛劳,无限的心血,无限的期盼,一切的一切,无限的无限抚育我,扶养我,教育我,培植我,使我健康,使我茁壮,使我幸福,使我快乐。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恩赐!真的,爸爸妈妈给我的慈恩,远比天高,更比海深;真的,看羊儿跪下吃奶,看乌鸦反哺父母;真的,孝心是一切动物天性的光明,孝心是宇宙永恒的真理。是啊!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做为人基本的条件就是孝,如果连孝都做不到的人,又何称得为一个完整的人呢?每当一杯暖暖的热茶端在你的面前,每当一句千叮咛与万嘱咐,每当一次次的关心与问候,每当父母的一声声教诲与教导……所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意思为: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淤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是难能可贵的。无论父母是如何的对待我,他们依旧是我的父母,我们应当,也绝对的要孝顺他们。我们生病的时候是谁来细心的照料我们的,我们生气的时候是谁来安慰与关心我们的,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又是谁来细心爱护我们的。毫无疑问,是父母,没有父母的嘘寒问暖,没有父母的关心爱护,没有父母的细心安慰,何来我们的快乐与幸福。所以我们一定得先孝,则:入则孝。

《尊师颂》所说及到:父母生我,给我色身,老师教我,长我慧命。使我由愚痴启发智慧,使我由低能成为才能。老鼠只会永远在地上打洞,因为它们没有老师;小鸟只会永远在树上做窝,因为它们没有老师。老师是我们文化的传人,老师是我们慧命的保姆。因为有老师人类文化才有进展,因为有老师人类前途才有光明,因为有老师人性尊严才能建立,因为有老师人性光明才得发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没有老师在我们苦闷消沉时的款款相慰和在欣喜成功时的谆谆教诲,怎能有诚实而自信,富有生机的我们呢?老师教育我们,给予我们最富有营养的知识,给予我们知识大门的钥匙,在多姿多彩的知识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老师可以说是我们的再生父母,他给我们教育,他给我们知识,他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没有老师的勤劳肯干、没有老师的热情帮助,总归我们是不能成功的。我们应当、也绝对的要感恩我们的恩师,要勤学苦学,要善待我们的恩师,要努力向上。这才是给予我们师长最大的回报。所谓: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10.《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十

做事先做人,人品正,事自然也不会做得差到哪里去,而《弟子规》中正是教育我们如何做好一个人。以前,家长常常为如何教育好自己而发愁,现在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一些道理,因为这本书中所讲述的正是我们现在人所欠缺的。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人随时都有可能在这个舞台迷失自己,但如果我们能通过认真学习《弟子规》中的训戒,就可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为自己和孩子牢牢地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弟子规》教我学会感恩。过去总认为,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从不曾为此而感谢,也不曾对父母说过一句感激的话语,甚至还跟父母唱反调。当我听完《弟子规》,看到《入则孝》这一篇时,我不禁深感惭愧,书上说的自己几乎都没有为父母做过,真是太不孝了,学习了《弟子规》我懂得了如何关心父母,回报父母。

当父母多唠叨几句:“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我会很不耐烦地回答说:“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想到平时自己感冒了,父母会担心地问这问那,带着我去医院,在厨房熬中药给我吃,给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那我们呢?当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况重时,更要昼夜服待,不可以随便离开,那作为儿女的我们,我又做到了多少?

我从一个婴儿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需要耗费父母多少心血啊!他们需要一边工作养家糊口,一边腾出时间来照顾你,想自己所不能想,做自己所不能做,一切都因为了你,是啊,我的父母为我的成长倾注了太多心血,我在慢慢透支着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面他们却无怨无悔,我的笑脸就是他们疲惫一天后最好的奖赏。“母爱无私,父爱深沉”,我咽下了一口苦水,他们就好像非进了整片苦海霍着爱的“支票”那我们是否有想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爱因为在心中,所以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清凉,早晨要看望你父母,看看父母昨晚睡得昌否安好,晚上要准备好床铺,让父母睡得安定,反思昔日自己对父母的关心,真是惭愧啊!惭愧!让我沉浸在爱的欢乐中,让我享爱在爱的温馨中,让我陶醉在爱的双臂间,让我偎依在受罪的怀抱里,让受罪永驻我心中,我将用我的爱去报答我的父母,附之行动,多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我相信我能做到,因为爱在我心中。愿生活的芳香醇厚萦绕着我亲爱的父母,愿我全部的祝福揉进父母的心田,让父母的心中的花朵盛开如云。

《弟子规》,应不单只强调与人子女要孝顺父母,更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对端正思想态度,提高品德修养有重大作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正日新月马地变化着,新的时代对我们提出山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我们这代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朝气蓬蓬勃勃的新希冀,努力提高思想道德质,学会做人、是我们踏入社会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学习《弟子规》,深入《弟子规》的精随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做人的准则,就该读李毓秀的《弟子规》,这部凝聚着孺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的经典著作,分别从七个部分向我们具体讲述了在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把尤其重视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教导我们要恪尽守,诚实守信孝顺父母,团结友爱、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真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

11.《弟子规》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弟子规》;道德发展;策略

对于幼儿的教育来说,良好的道德观念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而《弟子规》恰好是促进幼儿道德培养的佳作,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弟子规》的优势和经典内容,从而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下就是从《弟子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方面进行的详细阐述。

一、《弟子规》在幼儿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1.融情于景,故事教学

利用《弟子规》促进学生道德观点的培养一般是在幼儿教学中应用,而由于《弟子规》本身的内容较难理解,同时幼儿对字词也不熟悉,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将《弟子规》中的内容渗透给学生。应将其内容融情于景,利用情景剧来刺激幼儿的视觉,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以讲故事的方法进行道德内容的传授也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内容转化为故事,因为幼儿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因此,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让幼儿吸收《弟子规》内容中的精华,同时便于学生记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乐于课堂,音乐教学

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弟子规》中的内容主要讲述道德发展方面,因此,较为枯燥。在教师对幼儿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听不懂而对此失去了兴趣。对于此种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要求,将《弟子规》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使其可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连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因为《弟子规》中的内容具有较好的音律性,因此,可以利用此特点,将其改变成相应的乐曲,然后以音乐的形式传颂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弟子规》的热情,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加快道德观念的培养。

3.以玩促学,游戏教学

对于幼儿《弟子规》的教学,以玩促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应有效地将《弟子规》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喜爱的游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进行背诵比赛,优胜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爱玩的心理,同时,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与此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弟子规》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道德发展的多种评价策略

1.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弟子规》内容

由于《弟子规》的内容较多,并且设计的面较广,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选择符合幼儿道德发展的内容,满足幼儿对道德教育的要求。例如,应将礼貌教育放在道德观念发展的首位。教师在了解幼儿的需求之后,应针对需求选择适合的《弟子规》内容,教会学生对待身边的人要讲礼貌、尊重他人等。同时由于幼儿对随意拿他人的东西持有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针对这一行为,教师也应通过《弟子规》的教学改变学生这一观点,及时制止学生不道德的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

2.选择适合幼儿学习《弟子规》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合理选择可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状况,选择符合学生道德观念发展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由于幼儿对《弟子规》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因此,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故事等联系起来,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内容,便于其对内容能够更深入地理解。

3.在生活中力行《弟子规》,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教师在生活中应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请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当幼儿在家时,也要求其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弟子规》的朗诵。并且家长在生活中也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若发现有不道德的行为产生应及时地加以制止。同时在家长参加义卖等活动时,也要记得将学生带到活动现场,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的献爱心活动氛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综上可知,《弟子规》的教学对幼儿道德观念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便其更加符合《弟子规》的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同时家长也应配合教师的工作,在生活中也要抓住传颂《弟子规》内容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其内容,从而能更好地规范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为良好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芳.让《弟子规》走进幼儿的心灵:浅谈幼儿园《弟子规》教学策略[J].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2011,35(12):14-16.

[2]韩燕燕.探索《弟子规》的教学策略、方法和途径[J].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2014,56(21):12-15.

12.《弟子规》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二

一、《弟子规》诵读时的“美”

叶圣陶曾指出:“前人有个不二法门, 就是熟读名文, 读着读着, 自己顿悟……”熟读名文, 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顿悟, 实际上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弟子规》中全文三字一节奏, 短促凝练, 你听:“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这总序本身就能吸引众多的中小学生放声朗读。美学家朱光潜在《诗论》中强调了节奏的重要:“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最有力的媒介。”《弟子规》中既有停顿节奏又注意连贯 (~) , 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读出了子听父命的真诚孝敬之心。 在诵读时, 再强调读出重音, 如“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读出劝勉勿要“以善小而不为, 以恶小而为之”之殷切期望。另外, 诵读《弟子规》还可以适当地运用鲁迅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诵读的体态和腔调:摇头晃脑, 拖腔诵读,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读出伤感。《弟子规》中韵尾押韵也较多, 讲究声律, “冬则温夏则清 (qing) 晨则省昏则定 (ding) ”可谓平仄相对, 韵味十足, 朗朗上口。文字排列组合和音节的和谐让人赏心悦目。

《弟子规》融情入景的美读对高中文言文诵读指导大有益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古代诗文的阅读必须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获得情感的体验, 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因为文言词汇已经远离现在的口语层面和实际的写作过程, 而且文言词汇的复杂义项影响了我们对古典诗文的理解。“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要真正读懂一篇古典诗文, 光看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读出声, 读出美且美美地读。李密的《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而刘/夙婴疾病, 常在/床蓐……”这单一而又鲜明的节奏, 李密的悲苦让人潸然泪下。古文的节奏比较随意, 在朗读古文之前, 首先必须正确划分节奏, 每句的节奏怎样划分, 每个字读长或短, 因文之语法而定。如《孔雀东南飞》中“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 ~事事施五通。”连贯处表现出刘兰芝鸡鸣即起来装扮的行为, 写出了刘兰芝一夜未眠的痛苦, 更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坚强和不屈。重音, 如李白的《蜀道难》中“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这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 贯穿全文, 应该处理成重音, 表现出诗人的慨叹之情。拖腔, 是把句子的某些字或词的读音有意拉长, 一般表示追忆、领悟、傲慢、安闲等, 如“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读出了小儿的可爱天真, 读出了乡野里那绵长的闲适韵味。

用学生所熟知的《弟子规》诵读技巧来阅读复杂纷繁的高中文言文教材, 这是教师可以尝试的一种陈而不旧的教学方法, 既解决了学生不开口读书的大难题, 又使学生对文言文不再陌生, 不再畏惧, 并能体悟心随文动。

二、沟通《弟子规》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联系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 即使在语文教学很红火的年代, 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学生不爱学文言文, 首先是因为有语言的障碍, 但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学习《弟子规》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弟子规》是古代的启蒙读物, 句式整齐, 容易理解, 阅读障碍不大, 共360句1080字, 覆盖了初中到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常见文言词语的85%以上。学生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增强自读文言文的信心, 才有可能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如高中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高考120个“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实词”中, 《弟子规》就涉及了“爱、病、朝”等45个之多;高考涉及的18个文言虚词中, 除了“乎、也、因”三个不出现以外, 其他一一展现。语文文本中文言文的学习, 与英语学习相比, 有过之而无不及, 悠远、艰涩、深奥。

如“故”字, 在高中文本中可以译为“原来”;形容词“旧, 衰老”;“缘故, 原因”;“特意”;连词 “所以, 因此”;“交情”。《弟子规》中“勿厌故勿喜新”的“故”译为“老朋友”, 即“老交情”。又如虚词“则”可以译为连词表假设, “如果”;连词, 表示出乎意外, 相当于 “竟”“却”;连词, 表承接就;连词, 表转折关系, 相当于“然而”“反倒”;副词, 用在判断句中, 可译作“是”“就是”。《弟子规》中“冬则温”的“则”译作“就”。在文言文学习中, 可以用《弟子规》中熟悉的语句引出众多陌生的新知识, 扩大学生知识面, 也可以从陌生的新知识引入《弟子规》中旧的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习《弟子规》, 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文言文教学, 使学生学会迁移学习法, 并善于以一触十, 厚积薄发,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地识记、感悟文言文。

三、巧用《弟子规》中蕴藏的传统文化

把《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中的传统教育思想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 主要是运用其中众多的成语、名言警句、典故来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 以便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根据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 在一些主要传达“爱”“信”“学”的思想内容的课文中尤其适用。如教学《陈情表》, 我们就可以融入 《弟子规》中的传统教育思想。《陈情表》讲述李密蜀尚书郎, 其父早亡, 母改嫁, 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司马炎征召李密于京城洛阳任职。李密以祖母无人奉养为由, 辞不复命, 又恐怀疑自己怀念旧朝致罪, 于是上表陈情。最后李密以椎心刺骨的情感, 征服了晋武帝, 使其不得不诏准, 也征服了后代读者, 使此文千载传诵而不衰。我们可以用《弟子规》“入则孝”中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或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讲汉文帝亲尝汤药的典故导入, 也可以用于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用于对全文的收束总结。文中故事、俗语、成语, 可以由教师美言美语, 也可以由学生绘声绘色地读。这样的授课方式教师何乐而不为, 学生何厌之有呢?高中文本中有许多这样的美文, 如文言文《劝学》、现代文《边城》《项链》等, 如顺手引《弟子规》之观点加以解说, 可谓是为学生加深课文内容理解锦上添花。

总之, 文言文教学如能引用 《弟子规》中的名言警句、传世典故加以点缀, 定然使课堂教学画龙点睛, 使课堂气氛添色增彩;现代文教学如能添上《弟子规》中的佳词美句、名人经典细笔勾画, 现代教育与古代思想相结合, 也不亏为开放式教育的大胆尝试。

摘要:学校《弟子规》诵读活动热火朝天地开展, 学生“金口难开”的局面被打破, 对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指导大有益处。

关键词:弟子规,美读,传统文化,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陈必祥.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M].昆明:云南出版社, 1987.

[2]元·郝经.陵川集·原古录序.清乾隆王主凤台王氏刻本.

13.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十三

西河小学

王润霞

这个学期,我们去二中听取了老师给我们讲解的讲座,获益匪浅。通过诵读和学习,方知道《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却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见解、圣人的见解,是做人的标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我记得我的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在我们做子女的心中就扎下了“孝”的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姐弟之间也非常友爱,所以,家庭非常和睦。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性趣,也先后读过有关传统文化的一些书籍,觉得里面的东西很好,但现在看来当时了解得只不过是其中的皮毛而已。直至我们学校推行《弟子规》的学习以来,我才有幸听到老师讲《弟子规》,明白《弟子规》是十分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14.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 篇十四

我听了爸爸的话,一下子把《弟子规》读完了。虽然有一些文字的意思我还不明白,但是看了《弟子规》之后让我感受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其中,令我最深刻的就是孝顺和诚信。

孝顺第一,书中说作为子女,首先要对父母孝顺。父母生我们教育我们真的不容易,有好吃的好完的都省下来给我们。作为子女,只能用孝顺来报答父母。

诚信第二,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诚信为本。

一个失去诚信的人,将失去别人的信任,将失去朋友。所以我们要诚实守信。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2

寒假的那一天,我和好朋友廖在沛一起去了了丽景学校参加语文老师让我们去的冬令营。

我们如期地来到了丽景学校。

这的老师素质非常高,有的还是北京大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与大学生呢。他们都是北京大学儒行社的,所以他们教我们的也都是与儒家有关联的东西了。他们可个个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呀!

在这里的课程大多都是有关《弟子规》的。也有与历史有关的东西。

最让我感到深刻的便是《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因为我在没有学习《弟子规》之前我对弟弟十分不友好,经常对他凶巴巴的,这也因为他太讨厌了,但是我学了《弟子规》之后,明白了对待兄弟就要恭敬,这样他也会对你好,就因为学了《弟子规》所以我和弟弟已经三个月都没有发生争吵了。

在丽景学校的这7天中,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尤其是《弟子规》给我的指引最大。是它让我懂得了如此多的知识。我以后一定要多多看看古代的文学经典!他还让我懂得了古人的智慧一点都不小,而是非常地高!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3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同时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对哥哥说:“何俊,给我倒杯水。”现在想想,这是不对的,自从我学了“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以后,每次我都喊他一声“哥哥”。

还有一次吃饭时,妈妈把饭端来,我就自顾自的吃了起来,完全没有想到刚刚劳累过的妈妈。学了弟子规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后,我每次吃饭前都等父母坐下后我才坐下。

《弟子规》使我懂得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其次,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要文明,不乱骂人,做事要讲信用,说到做到。和别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这些事都是每日不可不做的。

这本书教给我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以后我要多读一些好书,这样才能更加的完善自己。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4

《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个人从小开始,就要学习孝顺父母、和兄弟姐妹友爱,要讲信用等等。其中,做子女的要孝敬父母这一部分对我的教育最大。

回想起来,我在一些事情做得很不好。比如有一回,妈妈叫我扫地,我很不耐烦地回答:“哦哦—”,照样上网聊天,直到妈妈生气了,我才不情愿地去扫地,嘴巴还嘟嗦着:“扫就扫嘛,急什么?”事后,爸爸妈妈教训我时,我还顶嘴。

除此之外,我还经常不体谅父母的难处,不体谅父母的苦心。父母做好的菜,我总是嫌这个菜不合口味,那个菜天天吃吃腻了。弄得父母很无奈……对比起夏天为父亲扇床,冬天为父母暖被窝的黄秀,真是有天壤之别。

现在我明白了,做人也有许多规则,而孝敬父母是最基本的道理。我决心不再让父母瞎操心,向黄秀学习,做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我觉的最有教育意义的是《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5

《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十二个字: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四句,这四句话的意思是:当你在路上遇到长辈时,要马上向长辈打招呼、敬礼。当你要向长辈问问题,但长辈正在跟别人讲话或思考等时候,我们就要在旁边等待。这四句话也让我改变了许多。

以前,我要问老师一个问题,当时,老师正在和其他老师讲话,我总会叫道:“老师老师!”直到老师听到为止。但现在我不会这样了,比如:当我要去找王老师问问题的时候,老师正在和家长讲话,我就在旁边慢慢的等待着老师。

《弟子规》好似是一块魔镜,找出了我自生的缺点。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6

读《弟子规》一书,让我有爱心。文中写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大众要有关怀爱护的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我以前爱吃的不给别人吃,玩具不给别人玩。

读了弟子规,我明白了人们应该互相关爱。

这次玉树大地震,让我想起要关心灾区的小朋友。学校组织大家捐款,我把平时攒起来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让玉树小朋友们有学上,有饭吃。

《弟子规》这本书真好,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

上一篇:大南湖中心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制下一篇:风投创业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