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护活动实施方案

2024-11-01

优护活动实施方案(共9篇)

1.优护活动实施方案 篇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脑也逐渐普及, 而做为电脑的标配----鼠标, 在电脑的普及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鼠标做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 非常容易损坏, 是一种易耗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达到对鼠标的起源、种类、原理等相关知识的了解, 并通过学习鼠标的相关知识, 能够对鼠标的进行简单的维护和维修, 能够对鼠标的利弊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

二、活动具体目标

态度目标:

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 使学生了解鼠标的基本知识, 并对鼠标进行全面的阐述, 并能够对鼠标的利弊提一些可行性的意见。

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 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网上搜索的基本方法, 收集相关信息, 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学会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作品。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 从初一各班选出对本活动感兴趣的同学组成活动小组。

2. 对活动小组成员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 初步分析活动实施方案。

3. 学生自由分组并推出活动小组组长。制订本组活动计划, 分配本组成员分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学科特点, 有针对性的指导研究主题的活动。活动由主要负责教师统筹进行安排。

2.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 搜寻鼠标的相关资料, 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 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主题活动和指导老师。

(上接10页)

六、拓展观察方法, 提高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观察手段的习惯, 运用必要的仪器设备进行观察, 通过实验进行观察, 善于客观、科学地做好观察记录, 善于对客观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 鼓励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异常现象, 并进行探究,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

活动指导教师:韦有波活动实施年级:七年级

4. 研究的主题由各组自己定, 各组根据本组的特点自定研究的计划、内容、方法、成果展示。

5. 生代表将鼠标的相关知识制作成电子刊物, 并能够进行讲解。

实施进度表: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

宣传、发动、分组、确定各研究小组

及组内分工

第二周研究鼠标的起

源、结构、原理等基本

知识

第三周讨论鼠标的利

弊, 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四周设计未来鼠标

第五周对本次活动总结

四、研究活动建议

研究性课题活动程序: (各组根据情况选择活动的方式)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以自愿的形式、按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 推选活动组长, 小组成员分工。

3.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 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

4.上网调查收集、整理鼠标的资料, 了解鼠标的重要性。

5.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采访各年级的学生和家长、老师, 以及社会上的人, 了解鼠标在电脑中的重要作用, 并且填写调查表, 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6. 总结研究内容, 了解研究的结果, 讨论研究的对策, 商量研究的方法, 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7. 成果展示:学生的成果展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五、活动要求

1.以小组集体活动为主, 每组分工细致, 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 并按照小组要

根据生物学科特点, 最常采用的观察途径是课本插图、配套挂图的观察、课堂演示物的观察、实验操作中现象的观察, 另外还有生活环境中生物学现象的观察, 学生自身生理现象的观察等。因此, 在生物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

求, 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学生对调查的参考资料、书籍、网址等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 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 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

4.开展以畅谈收获、体验、发现、思

1考、感悟等主题活动。学生对活动进行

反思, 学生分别写出每次活动的收获和活动反思。

5.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研究主题的活动。

六、活动评价

1 1. 对学生的评价

(1) 以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在活

1动过程中, 面对困难的态度、处理问题

的方法、与人交往的技巧、小组合作的团结、成果展示的创新等进行自我评价。也1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方式对自己进

行一个全面的评价。

1 (2) 注重过程性评价。活动不在乎

学生结果的质量高低, 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在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的种种体验, 评价学生可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参与态度、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2.对指导老师的评价

(1) 对教师参与活动的态度, 对学生的调控能力、师生合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2) 对教师活动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指导、总结、活动后的认识与反思进行综合评价。

(3) 由学生对指导老师进行评价, 采取口头表达与书面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4) 教师自我反思评价。

(5) 同行之间相互评价。

七、活动延续

注重活动的生成性, 小组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延伸, 通过对于鼠标的研究学习, 让学生对于目前的鼠标的利弊做一个分析, 并对目前的情况, 能够对鼠标生产厂家提一些建议。并且通过学习同学畅想一下未来鼠标是什么样的, 或者设计一个鼠标。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 也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能力上, 我可能在众人之上”。可见, 观察能力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 也是创造发明的必要条件。

2.优护活动实施方案 篇二

一、目标任务

“水利资金管理提高年”活动以“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监管、提高效益”为主题,主要任务是:

(一)完善水利资金管理制度体系。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全面清理、完善现有各项水利资金管理制度,将水利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监督管理等资金管理全过程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起科学合理、层次清晰、规范有效、覆盖全面的水利资金管理制度体系。督促基层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确保制度执行到位、取得实效。

(二)创新水利资金分配管理机制。围绕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的水利资金分配机制,积极推行项目专家评审、竞争立项制,进一步完善公式法、因素法、绩效挂钩等科学的资金分配方式。切实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研究加大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力度。加大水利财政资金整合力度,逐步完善水利财政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机制。建立完善项目规划、实施方案、项目储备和资金安排相互衔接的机制。推进水利财政专项公示制度,对水利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通报,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完善激励约束并重、奖惩结合、奖罚分明的考核机制。

(三)强化水利资金使用监督管理。针对水利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薄弱环节,组织开展监督检查,认真分析研判,着力解决使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针对基层单位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监管措施,充分利用财政财务及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进行全程动态监控,把好资金管理使用的每一道关口,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

(四)着力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益。大力推进水利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扩大绩效管理范围,逐步将所有水利财政资金纳入绩效管理范围。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组织体系,创新绩效评价方式,注重中期考核与最终评价的有机结合,确保绩效评价质量。强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建立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规范部门预算管理,重点加强项目支出管理。根据事业发展和部门职责需要,科学评估、充分论证,切实推进项目整合,合理确定项目支出安排重点。加快预算执行,强化执行分析,建立重点项目支出跟踪问效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工作安排

(一)部署启动阶段。2013年9月,全面启动“水利资金管理提高年”活动。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和水利部直属单位结合实际,细化制定实施方案,并将联系人和联系方式于2013年9月中旬前分别报送财政部、水利部。

(二)制度清理阶段。2013年10月—11月,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和水利部直属单位全面清理完善现有水利资金管理制度,查漏补缺,健全水利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制度尚未建立的,要尽快制定;制度不完善的,要尽快修订完善。特别要针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专项资金整合的要求,尽快修订完善有关制度(制度清理情况填列附表)。同时,重点抓好制度落实,组织开展制度执行情况调研,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整改,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

(三)检查提高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点资金检查和整改提高活动。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水利财政资金自查工作,重点对2012年、2013年度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资金、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费、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应急度汛)、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经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补助资金、中央分成水资源费等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补助资金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具体方案另行印发)。在自查基础上,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联合组织开展重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切实规范管理行为,提高水利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将检查结果于2014年6月底前报财政部、水利部。财政部、水利部视情况组织重点抽查。

水利部直属单位要组织开展项目支出情况自查工作。在自查基础上,水利部会同财政部将对水利部直属单位项目支出使用管理情况开展重点检查。

(四)建言献策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5月,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和水利部直属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调研等多种形式,动员各方面力量,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围绕强化水利资金管理进行建言献策。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将建言献策相关情况随检查结果一并于2014年6月底前报财政部、水利部。

财政部、水利部将对水利资金管理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予以推广;对水利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研究创新科学管理水利资金的制度、体制、机制,促进建立水利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

(五)总结通报阶段。2014年7月—8月,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和水利部直属单位对“水利资金管理提高年”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总结,逐级报送总结报告。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将总结报告于2014年8月底前报财政部、水利部;水利部直属单位应将总结报告于2014年8月底前报水利部。

财政部、水利部于2014年9月底前,对“水利资金管理提高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工作扎实、材料报送及时、资金管理取得突出成效的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材料报送不及时、工作不扎实、存在走过场的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财政、水利部门和水利部直属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水利资金管理提高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强化指导协调。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建立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切实组织开展各阶段工作,及时沟通情况,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和水利部直属单位要强化对本地区和所属单位的指导督促,避免走过场和流于形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及时报送材料。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和水利部直属单位要按时间要求及时报送相关材料。同时,对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及重要情况,请及时与财政部、水利部联系。

3.综合实践活动的灵活实施 篇三

一、活动课时灵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使儿童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它超过书本, 超过封闭的课堂, 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 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 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动手操作性很强, 学生都非常喜欢。我们在开展《春天在哪里?》这一活动主题时本只设计了一个课时, 但到了实际活动时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和老师配合得非常默契, 结果用了三个课时。有人认为: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似乎没什么可谈, 其实就在这四季轮回中, 蕴藏着丰富的教育素材, 包含着一切生命事物的发展规律。综合实践活动就应充分挖掘自然界教育资源, 围绕万物变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激发学生既热爱自然, 又亲近自然的情感。安溪地处中国的南部, 气候宜人, 四季没有明显的变化。学生在开展《春天在哪里?》这一主题活动时, 发现我们这里的春天没有冰雪融化的景象, 便提出“为什么这里看不到冰雪融化, 而书上电视中却看到了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的景象呢?为什么我们这里会不一样呢?”等一系列问题。于是, 老师就临时放弃原有的活动设想, 根据学生产生的问题, 引导他们通过查资料、向长辈咨询、访问、上网等方法, 从而获取信息。在不断深入的活动中, 学生终于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 明白了这是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

我们实行了弹性课时制, 使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弹性课时制意味着任课老师将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其他学科的时间进行调整。在实施中我们发现, 如果弹性地对换课时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进行, 而且也不是长久之策, 所以我们在新学期进行了调整, 一般由本班的班主任老师或科任老师来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这样还基于另一个考虑, 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活动时需要家长的配合, 班主任老师或者科任老师方便与家长联系, 而且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 方便与学生及时地交流信息, 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选择主题灵活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 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 这就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成性。在实验中, 我们也曾经走过弯路:认为学生的任何活动都是生成的, 因此导致活动进程缓慢;又发现如果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独立自主地选择并确定研究的主题, 有的活动主题泛、大, 有的则没有研究价值, 从而影响了学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但如果由教师为学生预先选择并设定研究主题, 则会遏制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从而影响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在选择活动主题时, 须注重“灵活”。

记得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 我们本打算带着学生到超市开展《价格的秘密》主题活动, 队伍刚出发便突然乌云密布, 全体同学情不自禁哼起了《夏天的雷雨》, 老师马上问:今天我们怎么办?好几个同学说:“我们就在这里观察雷雨吧!”老师说:“多么好的建议!”新的活动主题就这样产生了。我们带学生回到教室走廊里, 学生们看着天空又情不自禁地诵出了语文课中的诗歌《夏天》。看着他们那样投入, 我的内心无比高兴, 也深刻地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所在。学生与环境自然交融, 由景生情, 融情入景。在观察中, 有位小朋友就对我说:“老师, 你看天上的乌云像一块大石头, 快要掉下来了。”多么有诗意的话语, 要知道, 这位同学还是语文科的“问题生”呢!师生一起观察, 互相交流信息, 大部分的同学懂得了打雷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尤其是在夏季经常出现。借此老师让同学说一说,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的同学说:雨前的空气沉闷, 雨后的空气清新;雷雨的时间不长, 但天气变化很大;雷雨前, 天黑沉沉的, 没有一丝风, 忽然刮起了大风接着就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同学们观察得多仔细啊!看来, 综合实践活动灵活选择主题也可为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空间。

三、活动模式灵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崭新的课程, 大多数老师需要的不仅仅是理念, 而且还有具体的操作。我们经过研讨, 拟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为: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收集资料———整理材料———交流汇报———成果展示。通过实践觉得一开始就让学生提出主题、设计方案、收集处理信息, 老师往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指导, 活动周期也比较长。后来我们就在活动前先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要做什么, 如何做, 培养学生做到“六个学会”。即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设计方案、学会调查、学会访谈、学会处理信息、学会整理资料和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我们又组织学生观看综合实践活动录像课, 让学生们了解录像课中的学生是怎样生成课题, 怎样探讨活动方案, 怎样利用学校、社会、社区有效资源生成课题, 怎样探讨活动方案, 怎样开展活动, 用什么方式进行成果汇报等。这样激励学生自己去借鉴去模仿去创造, 不拘一格的活动模式便产生了。如:我们开展《遇到危险如何自救》这一主题活动时, 两个班级的活动方式各不相同, 一个班与县消防大队官兵们联合创设情景演练;另一个班则是到商场、酒店、旅社、石油经营点、公安局等地方调查。同学们通过演练、调查总结出遇到火警该怎么办, 溺水该怎么办, 触电该怎么办, 遇到交通事故该怎么办, 遇到被骗该怎么办, 在什么情况下要打110, 什么情况下打119, 什么情况下打120, 什么情况下咨询114等知识。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 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我们发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 而是为了让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和更具有成效。当然, 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和新的设计, 要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就要求我们教师采用灵活的活动模式, 从而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四、评价方式灵活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而促进本课程的开展。因此对学生的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刚开始实验时, 我们强调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 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肯定的激励评价。如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 是否在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主动地与同学讨论, 还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及活动成果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这样的评价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评价, 是单元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提倡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因此,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有时用表格评价法, 有时用档案袋式评价法, 有时用激励卡评价法, 有时用成果展示法。我们强调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等。评价时主要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让学生自我评价, 其压力较小, 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 自由地交换意见。

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让他们在问题的发现中获取活动的乐趣;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活动的实施中感受人格的尊严;在活动的过程中拾起遗失的自信。

4.优护活动实施方案 篇四

关键词:阳光体育 健康第一 增强体质 活动 比赛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发出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市、区教育局又先后下发关于开展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具体文件。我们在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切实把“阳光体育”活动做到实处。让“阳光体育”活动在我们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和谐飞扬!

要想开展好冬季阳光体育活动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要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进一步提高认识,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立专门负责工作小组:

为了保证学生冬季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须成立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负责,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代课教师、校医、后勤人员组成,此外,还必须分清组成人员的任务和职责。

三、加强宣传营造阳光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学校要加大冬季阳光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活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四、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与课外活动有机相结合:

1、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

2、要不断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建立《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并将报告书归入学生毕业档案,做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如实反馈学生体制健康状况。

五、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

学校开展冬季阳光体育活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计划每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举行冬季长跑越野赛、校园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室内篮球赛、排球赛、下雪天举行堆雪人比赛、雪中足球赛等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热爱。

六、我校冬季阳光体育活动具体安排:

星期一

七年级和小学一、二年级室内进行科技创新小制作,由班主任、代课老师负责完成。

八年级和小学三、四年级室外进行跳绳比赛,要求个人之间,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九年级和小学五、六年级室外进行拔河比赛,要求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星期二(则是顺序由上往下循环)如下:

九年级和小学五、六年级室外进行拔河比赛,要求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八年级和小学三、四年级室外进行跳绳比赛,要求个人之间,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七年级和小学一、二年级室内进行科技创新小制作,由班主任、代课老师负责完成。

星期三、四、五的顺序以此类推。

当本周的活动结束时,对成绩优秀的个人和班级进行表扬和奖励。下一周的阳光体育活动则可以选择别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参与、发挥。

七、时间上要有保证:

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

1、每天组织住校生跑早操,以班级为单位跑操,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负责,时间为20分钟左右。建议走读生每天走或跑步上、放学。

2、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组织学生跑操,各班动作要求整齐、大方,口号要响亮。必须跑步进退场,时间为15分钟左右。

3、每个年级每周的体育课与组织当天的阳光体育活动不重复。活动课时间要科学安排。

八、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

2.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護意识,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3.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放松运动,尽快穿好衣服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九、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十、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教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教体艺〔2007〕14号文: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

2.教体艺[2006] 6号文: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5.个别化活动方案 篇五

二、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无限的遐想,其中又以对玩具产生的联想最多。因为玩具既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又是他们探索大人世界最快、最好的方法。我发觉我们班的孩子比较喜欢玩汽车类玩具,而且他们还会自己分配好角色。看着他们一脸的兴奋,我知道他们都很喜欢车,尤其是男孩子。确实,“汽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汽车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随处可见的“小轿车、大巴士、卡车……”大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还有不同功用的车、特殊的车等等,在我们的身边也很多。而且每天来园的时候,不少孩子也会带来自己的玩具与大家分享。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孩子喜欢车。所以我们结合孩子的兴趣,选择开展“小司机”的主题。

三、主题目标

1.喜欢玩“小司机”游戏,乐意模仿“司机”,体验车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2.用各种感官主动感知了解常见车辆的不同外形和功用,能说出自己认识的车名。

3.了解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懂得要遵守交通规则。

4.愿意在游戏中数数小汽车的数量,学习按物点数。

四、环境创设

1.和孩子一起收集不同的汽车图片,按种类、功能分别张贴出来。

2.布置停车场,让孩子把自己家里的车带来停在停车场上让大家看。

3.张贴小朋友自己设计的怪汽车、红绿灯标记等。

五、家长配合

1.家长帮助孩子寻找各种汽车图片资料、拍一些特殊种类汽车的照片。

2.家长帮助丰富孩子有关车的各种知识。

3.带孩子坐不同的车(如三轮车、摩托车等),体验车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同时丰富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

六、主题下每个个别化学习内容点的思考

七、个别化活动具体内容

(一)活动名称:影子车

材料投放:

创设“马路”场景、各种黑色的汽车贴在马路上、彩色的汽车。

玩法一:汽车——影子配对

玩法二:汽车连连看

收集孩子喜欢的各种车的图片,把相同的车子连接起来。

观察重点:

1.对汽车外形是否熟悉?

2.配对过程中是否对材料感兴趣?

3.在配对过程中是否有困难?

(二)活动名称:开汽车

材料投放:

利用桌面、地面、窗台等创设各种有线路标识的汽车路;有斜坡的汽车路、各种小汽车和不同颜色的路线图。

玩法一:根据不同颜色的路线图开汽车。

玩法二:在斜坡上开小车,可以独自玩,也可以两人同时开小车,比比谁先到。

玩法三:走迷宫,根据提供的线路开小车,是否能走出迷宫。

观察重点:

1.幼儿是否会根据不同颜色的路线开汽车。

2.幼儿是否会自由探索不同的开车方法。

3.幼儿对哪种车感兴趣。

(三)活动名称:小汽车装水果

材料投放:

水果卡片、塑封的小汽车。

玩法一:按“车”颜色,装相应颜色种类的水果。

玩法二:按照车的颜色和车上数量标记,装相应的水果。(颜色、数量匹配)

玩法三:根据孩子喜好,自己画点点,自己装相应数量的水果。(也可以根据装多少水果,画上相应的点点)

观察重点:

1.幼儿对于车上的标志是否明白。

2.是否会根据车上的数量、颜色装水果。

(四)活动名称:热闹的马路

玩法一:我是小司机。

材料:

提供各种大小不一的方向盘、呼啦圈、汽车牌等,幼儿扮演“驾驶员”。

玩法二:红绿灯。

材料:蜡笔等图书颜料、空白红绿灯。

用盒子做成红绿灯,幼儿用颜料、蜡笔、黏贴的方法给红绿灯按序涂色,放在马路口上,警察指挥交通。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是否会按顺序涂红绿灯。

2.司机是否按红绿灯、简单的交通标记开车、停车,是否能把客人送到指定的地方。

(五)活动名称:汽车书城

材料投放:

各种车的图片与照片、玩具小车、自制汽车图书。

玩法一:看看书城里的书。

玩法二:按照书上的点点页码,有序的看书,学习根据页码一页一页地阅读。

观察重点:

1.是否有兴趣观察各种车。

2.是否知道各种车辆的名称、特征和用途。

3.能否按照点点页码来有序看书。

4.是否有故事表演的角色意识,并获得故事扮演的乐趣。

(六)活动名称:汽车排排队

材料投放:

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车子卡片。

玩法一:按车种类排队。

玩法二:按序排队。

1.按照车从小到大排队(或从小—大)。

2.根据车上货物的数量多少给车排队。

玩法三:按照车子颜色排队。

1.按一种颜色排队。

2.按颜色间隔排队。

3.按多种颜色间隔给车排队。

观察重点:

1.是否有兴趣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各种车排队。

2.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变化排列。

(七)名称:造汽车

材料:

即时贴、汽车模型、雪花片、各种积木,生活中的材料(酸奶瓶、果冻盒等)、马路、汽车、建筑物等图片。

nlc202309021620

玩法一:装扮汽车。

会撕开即时贴,根据汽车上的颜色和形状标记来装饰小汽车。

玩法二:用报纸撕成各种车子,并在车身下粘贴车轮,贴在布置好的马路上。

(八)名称:车轮滚滚

玩法一:运用多种积木和生活中的材料,制作汽车城各种各样的车辆。(给材料装上轮子)

玩法二:寻找相同大小的车轮,安装车轮,开一开,能否开动。

观察重点:

1.是否能用不同颜色的即时贴等来装饰车身。

2.幼儿是否能找出相同大小的车轮。

(九)名称:停车场

玩法一:根据停车点上的数字提示来停相应数量的车辆。

玩法二:根据停车场大小来停放相应的大、小车辆。

观察重点:

幼儿能否按照停车场的停车位大小和数字进行停放车辆。

(十)名称:运货卡车工作忙

材料投放:

小车、任务卡若干。

玩法一:按照标记来装货物。

玩法二:根据提示卡的要求,将一定数量的货物送到指定地点。

(十一)名称:拼汽车

材料投放:

汽车图片剪成正方形或不规则的图片4块、6块或8块。

玩法一:根据底版提示拼出小汽车。

玩法二:没有底版提示,拼出小汽车。

(十二)活动名称:汽车家园

材料投放:

各种塑料积木、雪花片、插塑;拼搭范例。

玩法一:

1.用单种的雪花片或各种积木按图示或范例拼搭汽车。

2.按部分范例拼搭。

3.尝试用多种积木混搭出自己喜欢的车子。

玩法二:

玩玩自己拼搭的各种车。

观察重点:

用雪花片插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形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变成汽车。

(十三)活动名称:翻翻乐

材料投放:

各种车的成双配对卡片若干。

玩法:

2-4个幼儿轮流翻底座中的卡片,每人每次翻一张,当幼儿翻出的卡片有成双时,可以拿走配对成双的这组卡片,直到底座上的卡片全翻玩,谁得卡片多的为胜。游戏重新开始。

(十四)名称:走迷宫

材料投放:

大小迷宫两幅、大小汽车若干。

玩法一:根据迷宫开车。

1.根据迷宫线路图开车。

2.根据迷宫线路图及停车场颜色提示开车。

玩法二:按迷宫跑道大小不同开车。

1.根据迷宫跑道的大小,选择车辆进行开车。

2.按一定的交通规则进行开车。

(十五)名称:怪汽车

材料:

废旧报纸若干、车轮、胶水等。

玩法一:捏团报纸,然后撕报纸,随意撕出不同的形状、大小都可以,黏贴上黑色车轮即可成一辆奇怪的汽车。

玩法二:根据自己撕开的报纸的大小选择不同大小的车轮,每辆车的车轮大小要一样。

观察重点:

是否会撕开不同大、小的报纸。

能否根据车的大小黏贴相应的车轮,车轮前后大小是否相同。

八、主题活动反思

在“小司机”主题活动里,我们通过玩、数、美工制作等各种形态来表现,我们用“圆”、“轮子”、“滚动”等关键词组织活动,从而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通过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了常见车辆的不同外形和功用,体验了车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同时结合数概念,体验不同数量车轮的不同功用。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游戏环境,让主题融入到环境中,我们利用废旧纸箱为孩子们制作了一辆公共汽车,让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了解交通规则,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在益智区,设计了立体停车场,我们将一一对应的概念融入其中,而且养成了孩子们玩好玩具应该放回原处的好习惯。另外,我们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差异设计了“汽车排排队”的游戏,锻炼了幼儿排序的能力。在探索区中,孩子们拿着从家里带来的小车,在不同坡度的车道上开小车,感受速度的不同。在阅读区增设了小汽车方面的图书,供孩子自由阅读。在建构区里,我们在地面铺设了印有马路的毯子,并且提供了许多实物小汽车及自制小汽车,供孩子们自由选择玩耍。玩耍之后要求将车子停回停车场,让幼儿在摆摆放放的操作过程中,了解各种车子名称及特征,练习分类停放。

小班孩子对运动着的物体很感兴趣,尤其是开动着的汽车、摩托车等,令他们着迷,吸引着他们去观察、去发现。特别是“轱辘轱辘”的车轮子,成为孩子们有趣“吸引物”,于是学习的注意力也就自然地集中在轮子上。我们设计了车轮滚画的活动,通过车轮滚画,观察色彩和花纹的变化,体验玩色和大面积作画的乐趣。在活动“汽车连连看”、“找影子”中,首先通过观察车子的特征及种类,调动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并在其中包含了数的概念。当孩子们通过玩“走迷宫”后,掌握了基本车辆的轮子数量与大小,又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车轮的排列方式,孩子们在不断地尝试中,增强了空间意识,同时也获得了大家在一起做游戏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另外,在美工活动“拼搭小汽车”、“怪汽车”、“车轮滚滚”等活动中,幼儿自己给小车安装所有配件,如:车窗、车轮等。这不但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还丰富了幼儿对车组成的经验。

6.数学活动学习及其实施策略 篇六

1. 数学活动学习

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 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等.而活动学习方式是这些学习方式的上位概念.

学习数学不是一次性的事情, 它是波浪形的、螺旋式的上升.为了理解数学知识, 须多次接触材料以充分咀嚼, 还需要多种形式的接触, 不单单是重复输入.数学学习需要活性, 有了活性才有灵性, 有了灵性才有创造性, 这里的“活性”就是活动学习.

著名学者Piaget在从心理学方面对数学认识论产生巨大影响的理论中指出“一开始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知觉, 而是可塑性要大得多的活动本身”, “所有认识都包含有新东西的加工制作的一面”.他称这种加工制作为“活动”和“动作”, 它是主客体之间唯一一个可能的联结点.其实也就是说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而数学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数学认识的过程, 因此也可以说数学学习是从活动开始的.李士琦的《数学教育心理学》这样写道:Piaget的这些观点体现了主体活动的客观性和客观规律的主体性.对于数学教育来说, 我们可以把上述思想看作是“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心理学理论根据.

那么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 是不是也可以把上述思想看作是“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学习”的心理学理论依据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站在学生的角度看, 教学是外部施加的, 而学习是他们内部接受、发现、创造的内化过程.

2. 数学活动学习的特点

作为活动学习, 它的特点是: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使用头脑探究观念、解决问题, 并应用所学;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全身心参与, 智力、情感、社交、身体等全方位投入;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支持者.

作为数学活动学习, 由于它又带有学科自身的特点, 因而这种学习就更具有数学的深层思维活动———产生问题, 解决问题.教师应该以活动学习为载体帮助学生思考问题, 产生真正的思维活动, 让学生“活”起来.也就是使这种活动是“主动”的活动, 达到反省的境界, 从而真正认识数学知识, 真正产生数学学习.

总的来说数学活动学习是思维不断纠正、完善的过程,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情境性.学生学习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的情境, 或是与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致, 或是自己创设的情境, 后者常常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在认知结构中积淀下来的东西, 在应用数学知识时再次被唤醒. (2) 问题性.学习过程是产生和解决问题串的交织过程, 没有问题就不能称为学习. (3) 交互性.学习需要交流, 与老师的, 与同学的, 通过交流, 丰富、完善自己的思维. (4) 独立性.这与交互性并不矛盾, 所谓独立是说学生最终的学习必须归结到自身上来, 独立地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过程.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思维.

二、数学活动学习方式及其实施

数学活动学习法多种多样, 主要有:小组讨论、专题俱乐部、小组学习、实验性活动、现场经验模拟等.这里重点介绍前两种.

1. 小组讨论方式的实施

小组讨论方式是数学课堂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事实上我们更应关注小组讨论这种形式的实施过程和内在的意义, 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是少不了的:

第一, 教师要合理分组.有别于以前后桌为单位的传统分组, 混合分组更为合理, 它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智力、性别、学习态度等等———这样做有助于为低成就的学生提供好的学习习惯样本, 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 得到更多的关注;也可以促使高成就的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进一步牢固掌握所学内容.

第二, 教师要让每组成员有“个人责任感”.让每个成员感到全组“同生死共患难”, 感到组的重要性, 对个人有益的同样对小组有益, 对个人有损的同样对小组有损———这有助于使学生消除“消极情绪”.

第三, 教师需要告诉学生小组活动要有效从目标、奖励、角色、资料、身份几方面考虑.注意:目标要明确, 如可以是让小组成员都知道如何解释一组数学题, 其中如何设计问题很关键;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奖励方式应有所变化, 对高年级不宜多用;角色要安排总结者、补充者、检查者等;资料要分工收集和分享.

第四, 教师可以尽量让学生学会一定的合作技巧, 与数学学科内容相结合的合作技巧.如鼓励他人参与, 轮换扮演不同角色———表扬者、解释者、协助者 (负责让全组继续完成任务) 、提问者 (询问他人原因等) .

当然, 教师不能分完组就完事了, 而应在组间巡视, 及时了解小组讨论活动动向并协助调整、改进.

2. 专题俱乐部活动

这种方式俗称“结对子”.当然这里的对子一般以2~4人为宜.在学习中, 小组成员逐渐形成角色相互依赖.即便是组与组之间也可以形成依赖, 可称作外部对手相互依赖, 就是指组员们合作战胜共同的对手.譬如:教师呈现新内容后, 小组学习该材料, 准备个人测验, 各组比赛看谁做得最好.测验对象不是全体而是每组随机抽取相同人数, 不分好差.但是由于被测对象好差参差不齐, 单看分数是显然不公平的, 所以为公平起见可采取分组成绩法.这时候, 每个人不是和别人比, 只是和自己比, 具体说来就是每名学生的测验分数与自己过去平均分相比, 根据他们与过去平均分数对比的好坏为小组赢分.这样, 低水平的学生仍然可为小组作贡献, 也不会感到自卑.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小组与小组之间不竞争, 而是当小组获得足够的分以后得到认可 (总评加分) ;小组间不为有限的资源相互竞争, 而为得到确定的目标而努力.有时还可将外部对手变为事物, 而不是人.如全班可以努力提高班级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等等.其实只有小范围的依赖才会成长为大范围的依赖.

三、展望

7.职业压力管理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篇七

管理压力, 完善自我。

二、团体性质

异质性、封闭性的成长经验型小组。

三、团体规模

8-10名已参加工作的成年人。

四、参加对象

小组成员为已在高中学校任教2-3年的感觉有工作压力的教师, 异质、固定。

五、团体目标

(一) 终极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使有职场压力的成员能直面自己的压力, 掌握管理压力的方法, 协助其自我认识, 促进他们的发展, 最终实现自我完善。

(二) 过程目标

1、使小组成员明确自己压力的来源。

2、使成员学会并掌握管理压力的方法。

3、促进成员的自我成长。

六、团体方案

七、团体活动具体操作过程

(一) 团体成员的甄选

1、成员的条件

在高中学校任教已2-3年, 或稍微更长些时间, 感觉工作压力大, 且这种压力对他们自身日常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人。

2、招募方法

通过网络和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途径, 宣传本次团体活动的主题。招募团体成员以自愿报名为主。

3、筛选过程

通过面谈, 确定来访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职场压力管理, 做一份关于工作压力的心理测验, 筛选出有较明显压力的人, 并备案。

4、引导参与的方法

向成员宣布团体纪律:坦率真诚, 保守秘密, 签定契约, 并让团体成员看一些有关团体活动的影像、资料等。

(二) 团体活动的具体安排

1、第一单元

(1) 准备:彩色纸剪成三角形或正方形, 并一分为二, 胶水、硬纸板, 一个不透明的箱。

(2) 将对裁好的彩色纸放入不透明的小箱子, 团体成员自由抽取。然后, 成员必须找到自己同色与形状相匹配的另一半。找到后, 将色纸贴在硬纸板上, 并在彩色纸上写上两个人的名字、两个自由交谈五分钟、互相认识。然后全体成员围图坐下, 每—对轮流向人家介绍对方, 使团体中每个个人都能相识。

2、第二单元

(1) 成员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坐在椅子上, 大家围坐成一个圈, 圈的大小适中, 指导者站在圈外。

(2) 指导者提出四个问题:消极压力产生时的心理和生理表现有哪些;你曾经感受过何种工作或生活压力;你认为压力是如何产生的;你是怎样抗压的。

(3) 成员思考后, 自愿发言, 但要使每一位成员都说出自己的感受。

(4) 团体指导者进行总结。

3、第三单元

(1) 成员以自己感觉舒服的方式可坐也可站。指导者教授并示范减压“呼吸操”。

(2) 腹式呼吸:缓缓吸气, 使腹部鼓起, 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动作从容舒适, 像熟睡之态。

(3) 胸式呼吸:深吸气, 使胸不断扩张, 然后不间断地慢慢把气呼出。

(4) 上胸式呼吸:将两手掌按在锁骨上, 然后上胸部扩张吸气, 待吸气后再向外呼气。呼吸要均匀, 节奏可逐渐加快。

(5) 深呼吸:吸气时, 依次鼓腹、扩张胸部、扩张上胸部, 使胸、腹腔处于“饱和”状态, 然后再逆序呼出气体。

(6) 节律呼吸:走3—4步用鼻吸气, 再走3—4步用鼻呼气。步速与呼吸节律要很好地配合。

(7) 强烈呼吸:先吸足气略憋片刻, 然后将嘴噘成圆形向外急速呼气3次。其动作似吹口哨一般。

(8) 激励呼吸:先吸足气略憋片刻, 然后通过齿缝向外呼气, 并发出“嗤嗤”声。

4、第四单元

(1) 小组每位成员发放白纸和彩色笔。

(2) 团体围圈而坐, 由一位成员当主角, 大家讨论对他现在的印象及刚参加团体时有何不同, 看看他参加团体后改变了什么, 然后请他自己说说感受。接着再换另一位成员。依此类推, 对每位成员反馈。结束时每人发一张纸, 请每位成员在纸顶端写上“对××× (自己姓名) 的祝福, 然后向右传给每位成员, 每人都写下自己对他人的祝福和建议, 或用绘画形式表达。当转完一圈, 每位成员细细阅读他人的祝福, 并对他人怀着深深的感谢, 最后大家一一握手道别。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2]林孟平等:《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 商务印书馆, 1993年。

[3]王欣丽、时勘:《压力管理的心理学解读》,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7, (05) 。

8.《同学相册》毕业班会活动方案 篇八

同学相册。时间:2013-6-3。参加人数:62人

活动目的:

1.放松学生高考前紧张的情绪。

2.加深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谊。

3.以积极的心态笑对人生,正视挫折。

活动的前期准备:

离高考还有31天的时候我开始准备这次班会,主要是在平时同学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将他们的点点滴滴抓拍照相。希望在最后呈现给他们时,让他们不光感觉到惊喜、感动,更感觉到这两年生活中师生之间的感情。

活动的主要流程:

(一)班主任发言

从2011年的夏天我与你们开始了这两年的共同旅程,经历过欢乐与感动,此刻我心中百感交集,就像要送孩子远行的母亲,既想让自己的孩子去经历风雨,又不堪忍受他们远行后自己对儿女的思念!

(二)观看视频

我们班的同学特别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可是在慢慢播放这个视频的过程中,近一半的同学都已近泣不成声,也包括我,两年来所有的感情都凝聚在这个视频中了。

(三)同学发言

看完视频,我们班的两位班长就首先起来发言:“各位同学,回忆三年中的点点滴滴,发现有那么多珍贵的镜头,有那么多有价值的记忆,现在想来,曾经的酸甜苦辣都是那么美好,让我们好好珍藏这些难忘的经历!”

(四)班主任发言

我看到你们如此成熟、如此阳光,我也特别骄傲和开心,从你们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你们爱自己、爱他人,你们也一定能让自己活出一段精彩!最后我还有份礼物要送给大家,就是我们其他两位可亲、可敬、可爱的任课老师给大家录的毕业留言。

1.苏亚丽(语文老师):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一年又过去了,能教咱们班我感觉到非常荣幸,咱们班方方面面都表现得优秀,

我现在心里更多的是一种不舍,我希望你们能飞得高、飞得远,希望幸运常伴你左右,成功属于你,祝你们成功!

2.王琳(数学老师):在高考前这关键的一周里,复杂的数学题我们就不要去研究了,那么在这段时间里,你们应该好好充分地休息,保持和恢复体力,每天过一遍知识点,梳理一下知识脉络,在考场上没有思路时想想我,回忆我是怎么讲的。

同学们,听到这一声声殷切的话语,你们还有理由不拼吗?那么下面就由我领读,大家起立和我一起喊出我们的誓言吧!

誓词:坚持了十个月/我拼搏了十个月/我准备得很充分!/高

考,我来了!/考场上,/我沉着冷静!/仔细审题!/细心运算!/每个题都是我最拿手的!/我是最棒的一个!/我一定能成功!

9.地理课堂活动实施的策略探析 篇九

一、精选活动, 避免浅尝辄止

在对教材的传统认识中, 教师奉教材为圣旨, 教师原封不动地把教材内容都塞给学生, 生怕漏了什么, 加上教材已经把很多结论性知识的陈述设置为大量的活动, 于是新课程教学又产生了“活动满堂灌”的新问题。要有效地避免“活动满堂灌”, 对教材中的活动进行精选是前提。

首先, 教师在认识上应转变观念。教材仅仅是众多教学资源中的一种, 这就要求我们, 必须在对课标要求、课堂条件、学生需求和教师需求等因素综合分析基础上选择和加工教学资源和教学载体。如果课堂活动过多则难以深入, 往往徒有活动的开始, 没有活动的过程, 成了“活动满堂灌”最终还是回到“抬头听讲”的老路上去, 因为“活动满堂灌”的本质是精心包装后的灌输。比如在参加宁波学科大组成员的一次活动中, 余姚某学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内容时, 把教材中所有活动都原封不动地搬到课堂上, 教师口中“我们来完成以下活动”之语就有8次之多。于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学生基本忙于“低头看教材, 抬头听解答”, 连浅尝活动的机会都没有。其次, 教师要对照课标和三维目标分析教材的活动内容, 进行必要的取舍。教材设置了众多的活动,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活动都必须开展。很难想象, 40分钟课堂时间内开展8次探究活动, 到底能达成多少教学目标。最后, 在研究学生基础上整合和重置活动。不同学校和班级学生的程度各不相同, 很难说教材中每个活动的设置均符合所有学生的基础水平。为此, 实施活动前, 需根据主客观条件分析活动的可行性, 设置问题的难易度, 检查活动材料的完整性, 因地因时制宜, 打有准备之仗。

以湘教版“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例, 本节的教材教学目标为:了解鲁尔区工业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联系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 理解鲁尔区衰弱原因;通过探究活动, 理解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认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学会对以矿产资源开发为基础的工业区域分析, 探究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本节教材设置了四个活动, 由于活动二和活动四与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关系不密切,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舍去。对活动一和活动三, 可根据教学目标重新整合, 同时补充鲁尔区衰弱时期、新发展时期的材料, 把所有材料整理分类为三个部分, 最终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活动———《根据材料探究鲁尔区的兴起、衰弱和崛起》, 以区域的发展为线索, 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如下:

对于学习程度相对较好的班级可直接把这三大问题设置为探究任务。

二、精设活动, 避免流于形式

活动既不是教师简单来句“我们来完成下面活动”就能顺利实施的, 也不是单纯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罗列的问题。事实上, 精心准备是保证活动能够有序、有效进行的基础, 否则只能流于形式。首先, 设计和营造活动场景。课堂活动场景包括课堂布置和课堂气氛。比如, 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 为了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组员之间的均衡, 就需要根据人数和学生程度调整座位;而以个人为单位的活动重点, 在于细化个体的任务和调动个体的主动性。活动的实施还需要教师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合作、竞争的课堂气氛。其次, 分析和确定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教师必须在课前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 详细地分析活动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 使活动实施有目的性和时效性。再次, 教师还应该根据活动的内容预先确定活动实施的形式, 并在大脑中进行预演, 以预判可能发生的情况和结果, 提前准备多项处理方案, 以掌控活动进程。合作探究适合难度相对比较大, 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内容;个体探究则适合难度小, 任务相对单一的活动内容。不同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 才能高效地达成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严谨、细致地设计活动各个环节, 是使学生真正“活动”的保障。给予学生一定的活动压力能保持学生思维的适度紧张感, 避免出现“磨洋工”现象, 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活动, 从而提高活动的效率。比如, 我们可以明确告知学生活动时限;以醒目的方式详细展示活动内容, 使每个学生都清楚活动的内容和任务;及时反馈活动成果督促学生活动始终围绕中心任务, 避免活动流于形式、偏离主题, 具体图示如下。

及时调控和细致指导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入探究活动的条件。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体验的活动过程中, 会碰上很多疑惑和困难, 难免出现畏难的情绪, 所以在学生活动的进程中, 教师不能被动等待学生活动的成果反馈, 而应该做一个积极的服务者。首先, 及时维持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奋情绪, 促使课堂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活动氛围, 激励每个学生全程投入。比如, 通过突出鼓励一组学生阶段性的活动成果, 激励其他各组学生;通过告诉剩余时间, 营造适度的紧张气氛;通过与消极学生探讨任务, 激励其积极参与活动等。其次, 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过程, 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程和阶段成果, 并给予指导和肯定, 并通过解答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困难, 为学生活动的持续、深入进行提供条件。最后, 教师的调控还有一个重要任务, 即观察和记录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特别关注活动中表现消极和积极两头的学生, 作为对学生活动过程评价的依据。以下是湘教版“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活动设计:

【活动方式和场景准备】

采用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 把班级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但较为活跃的学生分散到其他组中, 以原有座位为基础,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适当调整座位、进行分组, 每小组5人。

【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清晰地说出影响鲁尔区发展的区位因素

2.能从科技、能源、工业发展史的角度分析鲁尔区衰弱的原因

3.能针对衰弱原因提出综合整治鲁尔区应采取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结合阅读材料和分析图示, 训练学生地理图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文字材料和地理图示的结合, 培养学生地理信息提取和图文转化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合作阅读、探究, 发现、归纳和展示成果的过程, 训练学生的合作学习、对比分析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工合作和自我表达的水平。在培养学生习得地理学习方法和获得知识的同时, 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和乐趣, 享受成功的喜悦和激励。

3.通过多组之间的展示对比和相互补充, 完善各自对本节知识框架的构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限时活动激励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在不断的成就激励中养成锐意进取的性格。

【活动要求】

用多媒体投影出以下方面内容:任务;时限;成果反馈。

【课堂调控】

调动活动气氛;指导学生疑问;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可能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对于鲁尔区图中的信息不能有效提取→教师示范引导。

个别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与其探讨活动问题, 对于其有价值意见加以鼓励, 让其从成就感中获得激励。

组之间总体能力差异, 成果差距大→教师参与帮助和引导, 提升组员信心。

四、细评过程, 力求学生全程参与

给予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 尤其要帮助学生展示其认知过程。当活动结束时, 学生期待的并不是我们教师的标准答案, 而是被认同的成就体验, 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同学和教师对他们成果的评价。由于一些教师在活动这一最后环节不放心学生, 又把学生拉回到“抬头听讲”的灌输状态, 最终使前期的活动实施流于形式,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活动的兴趣和动力。正确的做法是, 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成果, 不仅如此, 作为指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展示认知和思维的过程, 让他们在习得知识的同时, 提高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评价是活动的画龙点睛之笔, 能给予学生之间互评和完善学习成果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获得成就感的平台, 能使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 不断完善思辩判断、语言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从而不断强化参与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学生的活动成果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也会有出乎教师意料的创新结果, 我们教师应与学生平等交流意见, 给予学生具有创新性的活动成果积极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以下是湘教版“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活动成果反馈和评价的实施过程。

1.分别请两组学生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活动成果, 并用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2.用“为什么”引导发言的学生说出思维和认知的过程, 并记录发言学生阐述中的创新点和错误。

3.请其他各组学生对屏幕上两组学生的活动成果加以补充和评论。

4.记录各组学生发言中的创新点和错误。

5.把学生的创新点结合到预设的答案中, 完善学生探究活动的成果, 完善后形成成果如下。

上一篇:二年级二班志愿者活动总结下一篇:旅行社领导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