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的研究管理论文

2024-06-16

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的研究管理论文

1.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的研究管理论文 篇一

一、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取得的成就

在我国的版图上, 东北地区作为一个地域性经济单元, 对外具有相对独立性, 内陆城市间差异性、关联性和互补性较强, 与旅游产业“内合外放”的要求恰好吻合。东北地区主要中心城市都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 产业关联度较大。东北三省交通干线发达, 城市紧密相连, 资源特色突出, 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三省人文相亲、社会、文化、民俗、生活习惯相似, “东北牌”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区域整体概念已深入人心。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 东北地区旅游合作产业的年均增速达到15%, 比GDP平均增幅高2.4个百分点;中心城市间的合作成效更为显著, 2006年, 哈、长、沈、大四市的旅游产业收入占到GDP的4.3%, 比调整改造前的2002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一) 加强东北中心城市旅游合作的意义

加强东北中心城市的旅游合作, 有利于充分发挥东北旅游资源比较优势, 形成特色互补、协调发展;有利于优化整合东北资源, 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利于东北地区间自身旅游发展, 促进与全国旅游市场的互动、交流;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步伐, 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顺应时代发展潮。

(二)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实践进展

1. 交通环境方面:

以哈-大高速公路为轴线, 将东北三省各大精品旅游景区有机连接起来, 形成跨省市的精品区域、精品线路和精品景区, 打造东北区域旅游产业链, 依托重点建设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

2. 人才培养、流动方面:

东三省游游部门共同编制了一些精品旅游线路的导游词, 作为导游人员培训的统一导游词。导游人员年审培训和考核成绩, 旅行社、饭店管理人员以及出国领队人员、饭店员工等获得的省 (市) 级等级证书, 三省予以资质相互认可, 及时换发相关证书, 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区域内旅游专业人才的柔性流动。

3. 企业互动联合方面:

已经建立旅游标准一体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区域旅游设施标准, 旅游饭店服务标准以及旅游政策法规都将趋于统一。

二、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 整体协调机制欠缺, 区域合作不够

东北地区旅游业缺乏跨区域的整体规划和整体战略, 区域合作不够。大多数城市还处在单打独斗的阶段, 主要还是根据本地现有的旅游资源发展单一的、零散的景区和景点, 相邻地区的类似资源重复开发现象时有发生。

(二) 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病

在经济地理上, 区域是个整体性概念, 是由某种事物的自然联系而构成的。地区则个行政概念, 其界定明确、稳定, 有法律效应, 且拥有完整发达自上而下的纵向行政系统。区域旅游合作的发生虽然打破了区间的行政界限, 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服从于各地区政府, 行政力量的约束。由于在区域范围内并不存在一个全区性的决策主体各地区的行政分支力量相对而言更具权威, 所以地区间旅游合作关系的整合自然会受到各方行政力量的掣肘。

(三) 产品结构不合理, 市场竞争力不强

部分资源型城市的旅游资源具备很好的开发潜力,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尚未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 对中远程旅游市场吸引力还不大, 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 旅游人才缺乏

发展旅游业离不开旅游队伍的建设。东北地区除了高层的旅游管理人才缺乏外, 服务人员如导游的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东北地区应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 包括高层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营销、服务等方方面面的人才。

(五) 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观念

由于长期受到“行政区经济”的影响, 各地方政府的社会经济活动都渗透着强烈的地方利益倾向, 直接影响当地的企业和居民, 由此产生地方保护主义, 在合作中都强调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导向, 忽略了区域共同利益的约束。地方保护主义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显性保护, 如规定某些外埠旅游车辆不得进入旅游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政策内外有别等;二是隐性保护, 如采取对内税收减免、优惠定价, 对外歧视性收费、加收费用等经济手段, 或者体现在司法、执法上的不公正, 对地区内部偏袒等手段。尽管从全局和长期的观点来看, 行政区域之间的相互封锁对各地方政府来说都得不偿失, 但由于实行地方保护带来的利益是有形而直接的, 因此, 对于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 地方保护仍然是他们的优先考虑使用的手段。而区域旅游合作对地方保护会产生明显的冲击, 因此在合作的实际过程中经常会遭受来自当地各方的阻碍和压力。

三、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一) 跨区域协调机构的建立

近年来, 许多学者对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协调组织机构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而我们提倡在发生区域矛盾或需要合作的地方或城市之间首先应该进行自我协调。这种协调通常是通过签订具有约束性的双边和多边法律协定或行政协议来实现。自我协调最大的好处在于, 协调双方都是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需要, 与对方达成自发自愿的协作与协调意向, 这样, 协调工作在开展中双方都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努力推进协作与协调进程, 以谋求双方利益的共赢, 大大提高了协作效率。同时, 区域间的自我协调, 还能够促进和带动地区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区域在其他方面的协作与协调变得更加现实和顺畅。因此, 我们目前可以采取的做法, 是在己经存在的三省合作机构的基础上, 将其进一步完善。

(二) 加强合作、整体营销

为了使东北三省的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必须对东北三省进行整体的旅游总体规划, 以形成合理分工、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例如, 对于滑雪旅游产品而言, 切不可急功近利, 不可遍地开花、一哄而上, 在建设热潮时要有冷思考, 应合理适量布局高、中、低档次的滑雪场。要在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和资金情况的基础上, 对东北滑雪场的布局及档次进行统筹规划, 确定开发目标、规模和速度。

(三) 共同编制旅游合作规划

“旅游发展, 规划先行”, 东北区域旅游发展需要以一个整体的发展思路为指导, 即需要编制一个跨越行政区的区域旅游规划, 从短期、中长期和长期三个层面对区域旅游合作的目标和运行进行统筹。包括产业规划, 通过提高准入标准和引导旅游公司和酒店的跨区域重组, 来实现东北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优化配置;对于基础设施的规划, 应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造成的浪费, 有效整合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政策环境统一规划, 包括收费标准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等, 突破各地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

(四) 提高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创造优良的旅游软环境

由于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起步较晚, 旅游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初期阶段, 管理和服务水平总体上还比较粗放。要改变这种情况, 不但需要旅游企业苦练内功, 努力提高硬件配套水平和软件管理水平, 还需要各资源型城市以“创优”、“创佳”为切入点, 进一步优化旅游软环境, 特别是要抓好旅游人才的培养, 把东北旅游业总体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

(五) 加强区域合作, 逐步实现无障碍旅游

1. 鼓励和扶持区域内旅行社异地收购、兼并、重组和新设分社, 实现市场共享;

取消区域内国内旅游地陪制, 实现区域旅游一社通;减少外地旅游车入城、入景区的限制条件, 推行统一的“市民待遇”政策, 真正实现互为目的地、互为客源地的多赢发展在区域内开放旅游市场, 策划、组合东北跨区域的专项旅游线路, 实现区域的协作与联合。继续加强资源共享、产品互补、信息互通、客源互换, 推进东北三省无障碍旅游区建设。

2. 加强东北中心城市旅游合作的交流与磋商, 努力形成区域旅游发展的协调协商机制;

加强东北中心城市旅游统筹规划, 构建特色互补、协调发展的东北地区旅游大格局;加强东北中心城市旅游资源整合, 努力提高东北地区旅游整体实务和竞争力;加强东北中心城市旅游政策协调, 努力营造东北地区旅游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东北中心城市整体宣传促销, 努力打造东北地区旅游品牌。

摘要: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整体协调机制欠缺, 区域合作不够;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弊病, 制约了东北区域旅游合作;产品结构不合理, 市场竞争力不强;旅游人才缺乏以及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应建立跨区域协调机构, 提高区域间旅游合作组织的自我协调能力;加强合作, 整体营销;共同编制旅游合作规划;提高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创造优良的旅游软环境;加强区域合作, 逐步实现无障碍旅游。

关键词:东北,区域旅游,合作

参考文献

[1]杨新军.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 2004, (1) .

[2]罗文斌.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3) .

[3]冯学钢.上海拓展长江三角洲旅游圈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01, (11) .

[4]张殿发.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一体化浅析[J].地理科学进展, 2006, (3) .

【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的研究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扎根海岛 情系客运07-03

广西无居民海岛保护条例09-09

上一篇:户外广告围挡广告位租赁合同下一篇: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关于客座教授聘任的暂行办法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