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校企合作(共8篇)
1.奔驰校企合作 篇一
“冠名班”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为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学校根据“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企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企业文化需求,共同探索拓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扁平化、零距离要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了促进下一步更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步学校与企业在技术、理念、管理等各方面的对接,加强学校课程的时效性,促进学生的实习效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冠名”班校企合作目标任务
积极与**地方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利用1-3年时间确立*个班级与*家企业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合作。
二、“冠名”班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下设办公室,主任:**,成员:**。具体负责本项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年*月*日—**年*月*日
1、制定实施方案及人才合作培养协议书(草案);
2、落实“冠名”企业;
3、落实“冠名”专业;
4、邀请企业到校宣传,组织意向学生到企业参观。
(二)第二阶段:**年*月*日—***年*月**日
1、对“冠名”班级进行挂牌;
2、校企共同确定“冠名”班人才培养方案;
3、校企共建具有企业岗位特色的班级文化;
4、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到校授课,组织“冠名”班学生到企业参观;
5、学校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学生与兼职教师确立师徒关系,举行拜师仪式,建立现代学徒制。
(三)第三阶段:***年*月*日—***年*月*日
1、组织学生到“冠名”企业跟岗实习;
2、组织学生到“冠名”企业顶岗实习;
3、引导学生到“冠名”企业就业。
此方案由就业办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报学校校长室备案。
2.奔驰校企合作 篇二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学历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1], 而职业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职业学校本身无法独立完成。教育部2002年以来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其提升到国务院决定的高度, 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被普遍认为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新世纪以来, 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尤其是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以来, 在政府推动下, 我国在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如, 组建职教集团, 成立理事会、董事会, 建立职教联盟等[2]。但总体看来, 我国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校企合作仍然处于探索与实践的阶段。因此,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长久的, 有效的, 互利多赢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成为高职院校特别是骨干建设院校的重要课题。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提出了“校中厂, 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思路, 并以国家骨干专业建设为契机, 成立了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牵头的, 校企共建的熊猫光电学院, 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
随着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和实践的积累, 目前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合作模式[2,3]。文献[3]将众多模式归纳为以下9种。
1.“学年分段”, 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与实训, 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并与就业紧密相关, 这是校企合作中最普遍的形式。
2.“阶梯分段”, 3年中企业实习的比例, 分别为1/3、1/2和2/3, 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紧密结合, 逐渐加大企业实习比例。
3.“半工半读”, 即校与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 工学交替 (每一学期或一学年, 也有几天轮换一次) 。
4.“弹性安排”, 根据合作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征和周期性特点, 比较灵活地安排工学的交替。
5.“订单培养”,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特殊“定制”的规格, 一定的数量, 提前预订毕业生, 往往伴随着共同的课程开发、共同的培养和教学管理。
6.“教学工厂”, 学校自办生产、服务企业或者企业把与学校对口的车间搬进学校, 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及作品与产品合一。
7.“厂内基地”, 企业除安排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车间、工位和兼职指导师傅外, 还单独设立了为学生实训和实习服务的车间, 具有教学、培训和实习功能, 有固定管理人员和专职企业指导师傅者可称为厂内工学基地。
8.“行业主导”, 中小企业居多的行业, 单个企业不具备单独与学校合作的条件时, 行业部门或行业组织出面牵头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并组织企业群, 联合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实训设备和兼职教师, 联合下培养订单。
9.“职教集团”, 这是一种以名校为主导, 相同区域、相同行业院校、企业联合,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组织。不管哪种模式,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由政府主导, 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职业院校处于主体地位, 积极推行各种模式的校企合作, 而行业和企业则处于从属地位, 处于相对被动的配合地位。如果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无法获得长远的利益保障, 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就不高, 缺乏内在动力, 因此, 校企合作当中, 提高企业的主体性是校企合作成功并走向深化的保障[4]。
三、校企合作机制的基础
任何形式的合作必须有合作基础, 即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如果共同的目标与利益是长久的、稳定的、多赢的, 则这种合作就存在牢固的基础。同时合作方也有各自的目标和利益, 这些目标和利益可能不一致, 甚至是矛盾的, 能否平衡各方利益则是合作能否稳定发展的根本[4]。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牵涉参与方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各方共同目标是“资源共享, 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技能符合型人才”;这样目标的达成, 对于政府而言, 实现职业教育基本目标, 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企业和行业协会, 能够得到急需的人才;对于学校, 达到了实用人才培养的目的, 提高了学校的声望;对于学生, 能使其掌握实用的技术和技能, 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时各个主体又有不同的利益。政府希望各参与主体以发展教育和培养学生为核心, 实现各自的教育和培训功能。行业和企业则希望自己负担的培训和教育的功能越少越好, 学生对生产发挥的作用越大越好。学校则希望, 政府给学校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 企业能够承担培训和教育学生的职责。而学生则希望学校代表自己的利益, 能在企业学到东西, 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因此,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 最重要的是寻求共同利益。政府应该出台鼓励“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的政策[5,6];这种政策必须基于各个主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 真正地让各参与方, 尤其是企业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积极参与对企业发展有利。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主要推动者, 需要充分利用国家鼓励政策推进校企合作。在设计时, 必须仔细考虑合作的行业和企业, 寻求那些有长久的共同利益合作伙伴, 并能逐步形成实际可行的合作模式, 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被忽略;学生不能是被动的参与者, 应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必须保证学生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的地位与权益。
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曾做过大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和与尝试。但很多校企合作的层次比较浅, 主要模式包括“学年分段”、“半工半读”、“订单培养”等。这些合作关系比较单一, 最终学校提供学生, 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学校和企业缺乏其他交集, 对于学生的培养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目标。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没有过渡, 从角色转换上有明显的割裂感, 对学校和企业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也不适应管理培训学生, 对学生的表现评价普遍不高。而学校又缺乏协调的组织和机制, 不能有效地沟通和协调, 各方面的想法和利益不能及时充分地交流和协调。因此这样简单的合作很难稳定和持久, 很多合作难以为继, 最后不了了之。为了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走向深入,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 研究了校企合作实践和理论机制, 吸取以前校企合作的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最终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具体包括如下几项。
(一) 寻求政府的支持
国家已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尤其是国家示范院校和国家骨干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够获得很多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因此, 在2012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在骨干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厂中校, 校中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 建设方案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和支持。这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二) 寻求合作企业
微电子学院在寻求企业合作伙伴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如下方面。
1. 学校专业与产业密切相关, 这是校企合作的专业基础。
2. 具有一定的规模, 在行业中有影响力。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力才具备丰富的资源, 才能将校企合作看成一种资源, 并能加以整合和利用, 实现企业自身利益。这样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体现企业主体性地位,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被动配合。
3. 在地理上很近。学校和企业距离近, 可以有效地降低校企合作的成本, 增加校企合作的内容、范围, 提高合作的层次。实现企业和学校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 处于发展期。校企合作的双方有类似的发展要求, 处于发展期的企业更有活力, 更愿意合作。
基于以上考虑, 我们选择南京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满足以上的所有条件。
(三) 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体
一般的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具有偶然性、短期性, 合作层次浅, 缺乏系统性的特点。没有专门的部门和机构负责与管理。为了实现长效的、稳定的、系统的校企合作, 微电子学院与南京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熊猫光电学院, 作为校企合作的实体, 其作用包括如下几点。
1. 协调校企合作的各个参与方, 凸显各个主体的主体性, 整合各种资源, 使校企合作能够形成合力, 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熊猫光电学院订立熊猫光电学院章程, 成立了熊猫光电学院理事会。理事会的成员来自校企合作的各个主体, 包括教育主管部门、企业、行业协会和学校。理事会的成立为以上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同时也能协调平衡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 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2. 组织和开展校企合作的各项事务和活动。事务和活动包括工学结合, 企业员工培训, 行业协会的活动, 行业技能竞赛等。以工学结合为例, 我们定期举办中电熊猫校企合作班, 已经完成了两届学生的培训;培训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混编师资团队共同完成。培训让学生将学校所学知识与企业知识相融合, 提升了知识的实用性, 同时, 学生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顺利过渡, 为今后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 熊猫班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和生活, 迅速地掌握生产技术和技能。
3. 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熊猫光电学院是校企合作的产物, 对学校而言不仅能促进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同时也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不仅仅是实习学生, 而是扩展到了学校、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的领导。更重要的是学校的老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具备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校企合作, 已经不仅仅是学生层面的培养, 同时也是师资的培训、领导的培训。通过工学结合培养了学生, 通过混编师资团队建设, 培养了教师, 通过理事会的运作培训了领导。使得企业元素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
在熊猫光电学院的框架下, 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和共享, 这样的机构是所有参与方都需要的。在这样的机构下可以放大和扩充自己的资源, 所有主体均能在这个框架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和利益, 在此基础上校企合作才能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五、校企合作的思路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必由之路[7]。然而校企合作并不是抽象的、空洞的, 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1.校企合作本身是一种资源积聚和整合的过程。这种过程并不是凭空发生的, 而是具有其内在逻辑和机制的。因此, 搞清楚校企合作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前提条件。
2.根据校企合作的理论和实际, 寻求最合适的合作方, 并理清各个参与主体的共同利益和相对利益。寻求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建立利益平衡的机制是校企合作存在并发展的保障。
3.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实体, 这样的实体可以实现校企之间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是各方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平台。
4.校企合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 必须走向深入, 必须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功能和作用。校企合作既要成为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也要成为行业和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最终成为校企资源以及其他资源整合关键纽带, 校企合作才真正有生命力。
摘要: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我国高职教育虽然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 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本文介绍了校企合作的各种模式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校企合作机制的理论基础, 在此基础上以校企合作的实践分析了校企合作得以生存并发展的内在机制。最后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一种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机制,实践,思路
参考文献
[1]董云霞.浅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3) :127-128.
[2]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4) :5-11.
[3]颜楚华, 王章华, 邓青云.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主动—构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4) :80-82.
[4]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3) :70-72.
[5]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 2006-5B:68-73.
[6]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奔驰校企合作 篇三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活教育 校企合作联盟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校企合作强调的是高职院校的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的结合,体现了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思想。校企合作是活教育课程论在当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下的新体现。
1 校企合作联盟的总体目标和合作原则
校企合作联盟的总体目标是在各个相关高职院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以专业或专业群为基本单位,联合当地经济发展区域的行业、企业事业组织和机构,成立校企合作联盟,通过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新平台,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有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联盟是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进行的。
2 校企合作联盟的组织机构
校企合作联盟可以由校企合作联盟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理事会组成,按照专业群成立专业合作联盟。
3 校企合作联盟会员单位的互利共赢关系
作为校企合作联盟的成员,必须具有互利共赢的条件,才能够使合作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行业企业等联盟会员单位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联盟获得以下主要权利与利益:
(1)有相关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信息知情权;(2)参加联盟组织的各种合作与交流活动,应邀出席相关高职院校重大活动;(3)与相关高职院校共同进行各种形式校企合作项目;(4)优先使用科技成果;(5)优先选拔相关高职院校毕业生;(6)评聘兼职教师;(7)在相关高职院校设立企业奖学金;(8)使用相关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场所;(9)享受招生选择性计划名额;(10)在相关高职院校校园网、校内公共教学科研场所宣传企业与企业文化。
与此同时,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合作方可以为相关高职院校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承担相关高职院校师生实习实训基地义务;向相关高职院校推荐兼职教师;协助相关高职院校各相关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等教研活动;赞助职业教育基金;优先录用相关高职院校的合格毕业生等等。
4 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
4.1 教学模式
基础模式是指相关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指导方案,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到校兼课;相关高职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双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其合作可延伸到共同开展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以及相关高职院校教学项目研究等领域;企业可向相关高职院校提供实习设备和原材料,改善相关高职院校实训、实习条件。
4.2 基地模式 (下转第29页)(上接第8页)
为保证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适应企业需求,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就业前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运营环境和节奏,提高岗位适应能力。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建立由相关高职院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的实训(实习)基地。
4.3 订单模式
院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按照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和技术要求,对学生实施量身定制培养。实施订单培养的班级可以采取冠名制管理形式。
4.4 创业模式
院校与企业以各自的优势资源为资本,就一个创业项目进行合作投资,共同管理,共享效益。
创业项目可以是一个企业(如工作室、旅行社、咨询公司等生产经营性实体),以校办企业形式开展工作,可以享受校办企业的相关政策。创业项目还可以是一种研发产品或技术,校企专业共同开发,共同享受高校科研项目支持,共同享受科研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5 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1)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研究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研究开发相关专业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工作;(3)實习实训,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方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共同参与对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完成效果的考核与评价;(4)科研开发,校企专业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工作,共同享受科研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5)职工培训,利用相关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定期对合作企业的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训,培训工作可以共同进行。(6)师资培训,利用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优质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相关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培训,提供挂职锻炼(训练)机会;(7)联合创业,相关高职院校与企业以各自的优势资源为资本,就一个创业项目进行合作投资,共同管理,共享效益。(上述联合创业模式)(8)顶岗实习,学生以实际员工的身份定岗参加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9)订单培养,通过企业命名方式设立专业班级组织,运用企业的文化、技术、素质要求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10)设立奖励金,以企业命名的形式设立经学金、奖教金,通过奖励金的评比活动,宣扬企业的文化和精神,鼓励优秀的师生争先创优。(11)社区服务,校企合作以双方的资源优势开展对企业、相关高职院校和社会的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义务的;(12)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3)就业基地,通过合作,吸引和鼓励企业定期接受相关高职院校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建立就业基地;(14)校企文化建设,利用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相关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文化品位,使学校教学科研场所和校园建设更加具有职业文化特征,使企业更具人文科技的精神特征。
4.校企合作办校企合作协议书 篇四
------------------公司
校
企
合作
协
议
书
二〇一一年
日月
甲方:
乙方:公司
教育立足市场,科技依赖人才。为了加强校企联合,促进资源优势互补,探讨校企工学结合的新模式,为了凸显高职教育职教特色,培养更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职业态度的高素质以及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相关资源共享、科研交流、学生实习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具体协议如下:
一、合作总则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遵循“需求
产生合作,供给产生需求,合作带来共赢,共赢促进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需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2.根据双方的需求和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科技产业化,使双方的事业发展迈向更高一个台阶。
3.甲方系作为合作主体,与乙方在教学、科研、生产、学生
实习、学生德育教育、企业职工培训、产品研发生产、技改升级等方面充分合作,互惠互利。
二、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与乙方合作,共同制定、实施更适合企业需求的专
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援助,进
行科研项目开发与研究,进行“”合作研究;
3.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与乙方合作进行某些实训项目条件建
设,要求乙方全力配合支持;
4.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利用甲方实验实训设备协助乙方进
行产品研发、生产;
5.委派专业教师带领实习学生到乙方生产基地实习,实习期间要求教
师全力配合乙方工作人员做好实习学生实习的各项工作;
6.委派专业教师与乙方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
生实训、实习或承担企业生产、项目开发任务,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优化;
7.做好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实习学生严格遵守
实习单位的保密制度、安全制度和其它有关规章制度;
8.选聘乙方有突出成绩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我系兼职教师或实习实训
指导教师,乙方受聘教师在参加学术交流、印刷名片等可使用甲方授予的兼职职务;
9.根据乙方的用人需要,优先并择优推荐甲方毕业生顶岗实习、就业。
10.负责基地牌匾的制作,并在媒体上宣传报道,提高双方知名度。
11.为乙方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行业职业资格鉴定等提供培
训与方便。
12.甲方为乙方的员工培训提供必要的资源,例如场所、多媒体教室、实训室等。
三、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配合甲方进行专业开发。推选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
员与甲方共同研讨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和社会影响,根据需要与甲方进行项目
合作研究,并对双方成果进行推广;
3.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与甲方合作进行产品研发、生产合作建
设,为学院提供良好的产品生产实训资源;
4.在不影响生产的条件下,安排甲方人员进行顶岗锻炼,为甲方培
养“双师型”教师、技能型学生提供帮助;
5.为甲方提供良好实习场地,妥善安排甲方实习学生实习各项工作;
6.根据工作需要,推荐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甲方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7.配合甲方进行教学或实训质量考核,为甲方进行毕业生跟踪
调查提供方便;
8.学生在乙方实习期间,乙方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和安全教育,发现异
常问题,应及时通报甲方。实习期满后,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作出书面鉴定,并提供给甲方;
9.优先选聘甲方推荐的优秀毕业生,经相关部门考核合格后
可直接入岗。
10.可以聘请甲方专业教授、工程师作为企业研发团队客座教
授、技术顾问,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可以以企业兼职身份对外宣传。
11、可以安排部分产品在学院实验实训室研发、生产,乙方
出技术人员协助把关,用以解决乙方产品生产、技术升级问题,解决甲方师生的技术提高与技能实训问题。
四、合作时间
本协议有效期三年,自20年月至20年 月止。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运行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次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五、其它方面
1.本协议一式二份,由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
章之日起生效;
2.对于双方共同研发的专利项目,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3.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签定
相关条款的补充协议;
4.如其中一方单方面违约或有损害对方利益或形象的行为,另
一方有权终止协议。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代表(或授权)人:代表(或授权)人: 电 话:电话:
业务联系人:业务联系人:
电话:电 话:
5.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篇五
一、时间:2013年5月10日(周五)
下午16:30
二、地点: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三、参加人员:
(一)汇利兴参加人员:
钟
辉
广东汇利兴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吕常垣 广东汇利兴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福生
广东汇利兴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长 彭大海
广东汇利兴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 何运凤
广东汇利兴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部部长
(二)学院参加人员:
贺定修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胡选子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负责人 张海鹰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教授
苏
江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 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相关老师及学生
四、议程
1.介绍到场的主要领导和嘉宾;
2.广东汇利兴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辉先生致辞(5分钟); 3.院长贺定修教授致辞(5分钟);
6.校企合作策划书 篇六
一校企合作项目介绍
(一)校企合作概述
(二)校企合作原则
(三)校企合作背景分析 1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四)校企合作目标 二组织结构
(一)领导组织结构
(二)相关负责人职责 三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计划
(一)校企合作的产出
(二)校企合作方式
(三)具体实施步骤 四校企合作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 校企合作项目介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创造、创业是呼声较高的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转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面的渗入拓宽,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战略选择,通过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实现产与学双方互赢,而且能够借助于校企双方的优势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的创新项目转化成创新产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一)校企合作项目概述
校企合作项目是指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通常是由企业作为出资方,高校提供师资,从而构建学生、企业和学校共同交流的平台,合作建设高效能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校企合作培养既属于继承性工作,又属于开创性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形态不断变化,其方式、内涵、方法、手段都相应地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如何更有效地推进这项工作是高校、企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高校、企业和政府共同积极推动、勇于实践、敢于担当、善于创新,才能产生积极而有效的成果。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合格人才,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策划书分析了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计算机专业特色,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带来的影响。
(二)校企合作原则
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形成一个长期合作的联合体,从而达到互赢、共发展的趋势。在进行合作企业选择时,高校必须明确基本的原则: 1共同目标原则
高校与企业应该达到共识,都具备一致的目标、意向以及价值观。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校企双方合作共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2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3优势互补原则
校企联合并不只是注重双方力量的叠加,更注重的是双方的优势互补,从而使得力量达到最佳。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5信誉良好的原则。
不管是高校,还是企业,在进行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时,都必须注重信誉,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大大提升合作成功的机率。
(三)校企合作培养背景分析 1校企合作培养的必要性
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我院积极探索开展校企结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力求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第一,校企合作是高职培养目标的需要。我国人才大体分为四种类型。学术型:从事基础理论或前沿科学研究的人员;工程型:从事设计规划决策的人员;技术型:从事工艺、实施、管理的人员;技能型:从事操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员。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与企业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传统教学具有局限性,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校企合作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普通教育的教师主要是学术型人才,“双师型”的教师,主要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的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从社会上引进或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的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或作兼职教师;二是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去,与企业结合,学习实践知识。通过与企业合作,使教师接触职业工作环境,了解学生毕业后起步岗位的业务要求和基本职责、素质技能,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第三,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我院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处于生产或服务的第一线,接触面广,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处处遇到的都是实际问题,事事都离不开集体合作,技术更新速度快,市场变化多端。这样的工作环境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特别要具备胜任某个职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基础、人文素质、专业能力、身心健康等,对学生这些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最好身处工作环境一段时间进行身心感受。通过校企合作,接受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毕业时具有较好的职业素质,缩短胜任岗位需要的时间。
第四,校企合作是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目前,我院比较注重重视实践教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为4∶6,专业课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为1∶1。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目前情况下困难重重。一方面学院专业多样化,实践场地要求不同,学校不可能自行全部解决;另一方面,设备更新速度快,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校内实训基地难以跟上,学生就不能接触到本专业先进的东西;再者,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完全模拟企业环境,用人单位与育人单位脱节使学生脱离了生产环境和工作岗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而且许多职业技能只有在实践岗位上才能培养。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窘况,只有校企联合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校企合作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学校资源(补充院系的软硬件设施)第二,学生的实践热情 第三,企业人才需求
(四)校企合作目标
1、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质量标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基于对学生负责、促学校发展、满足企业需要的角度考虑,院方与企业共同制定 学生培养方案,对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标准及考核方式重新设置,作为院方也会关注学生生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勤工俭学机会,为贫困学生增加资金资助机会。同时,与企业签订协议,成立实践教学工作组,明确双方的职责,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管理人员等,聘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科技人员担任指导教师,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编写或更新实习、实践指导教材,全面制定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计划,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
2、培养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就业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递增,学校如何培养出与企业需求接轨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院校热议的话题。校企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能够实现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培养学生具备“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良好形象和行为规范;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岗位对接,使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实现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按照企业人才需求规格和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校企“课程置换”。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形成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改善学生的就业质量。二 组织机构
(一)领导组织机构 主办方:
##(大学名称)承办方: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院系领导为执行成员的领导小组
(二)领导小组职责
三 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计划
(一)校企合作的产出
1、学生
第一,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为学生争取更多资助、扶持机会 第三,改善学生就业质量
2、学校/院系
第一,有利于学校的形象建设
第二,增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提升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方式 1.“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习模式(2+1模式)
2+1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2年,第3年专业顶岗实习,即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5.合作建立职工培训基地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企业或学校);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企业);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如电工、电焊、工程机械操作工培训基地。
6.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学校长设专业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企业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企业家报告会。学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根据各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职工培训基地,(三)具体实施步骤 四 校企合作培养的保障机制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学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工作计划中,必须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7.奔驰校企合作 篇七
广州是珠三角经济区域的腹地,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 广州地区的社会生产已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化, 企业对员工知识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校企合作逐渐被广州地区的高校和用工企业接受和认可。在多年的实践中, 高校和企业基本实现了“角色”“内容”和“过程”上的结合。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重点高校, 校企合作进程突飞猛进,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也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之路, 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研究广州地区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几种:一是高校与企业实体合作模式;二是高校与企业互动模式;三是高校与企业配合模式, 企业在高校内设置培训中心模式。如华南农业大学近年来与校外15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共建基地, 并与企业研究机构合作完成了近30多项科研项目,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近年来广州地区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不难发现, 校企合作已由起初的“蜜月期”, 进入“瓶颈期”, 合作层次、内涵、机制等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校企合作求量不求质。广州地区高校近50所, 为推进校企合作, 各高校一度求量不求质, 合作企业的数字庞大, 但良莠不齐, 很多企业甚至不具备接纳学生实习或实践的能力和平台, 更谈不上有合作开发的功能, 校企合作停留在一纸协议上。二是校企合作层次不深入。从校企合作由 “初级—中级—深入”合作的三级模式看, 大部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停留在初级阶段, 仅仅是派学生实习或见习, 企业象征性地招聘几个毕业生, 合作的深度和层次与国外高校差距甚远。三是校企合作目标不清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 应体现企业型和地区性, 以适应本地区企业人才需求为根本, 但目前高校对校企合作理念和内涵把握不准确, 在校企合作中实现共赢的机会少, 合作双方的积极性都不高。四是校企合作稳定性不强。目前广州地区的校企合作多数是利用校友资源或各种人脉资源, 获取企业单方面对高校的支持, 校企合作基础薄弱, 高校挖掘合作基点较少, 尤其是在参与商业竞争和技术创新方面。
三、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指导性不高
广州地区的校企合作目前存在政策和法规不健全、相关职能部门重视不够的现状, 高校与企业间的权责义务不明晰, 校企合作这一社会经济行为没有纳入法律保障体系内, 也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
(二) 现行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滞后
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有诸多方面的原因, 主要体现在高校、企业和社会环境多方面。校企合作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没有建立平等互惠机制, 高校办学机制和企业运行机制、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存在一定差异, 融合程度不高。校企合作模式基本停留在照抄、借鉴阶段, 少有深入研究探讨适合有机发展的运行机制。
(三) 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存在现实差异
从广州高校近年的发展实践看, 无论是高校、企业、政府职能部门都存在从众心理, 多数高校为提高就业率和寻求学生实践空间而主动寻找企业合作, 企业主动与高校寻求合作的较少, 企业仅限于为高校提供为数不多的就业机会和部分资金赞助、实习见习场地等, 与真正意义的校企深度合作差距甚远。高校具有主动合作的心态, 但却难以在学分制度、人才评价、合作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
(四) 企业需求与现行培养模式不协调
目前, 以毕业生供求为主要合作形式的校企合作普遍存在, 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手段、方式上, 与企业需求不协调。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固定化, 企业人才需求却瞬息万变, 尤其是近年来较多高校实施大扩招, 人才培养更是进入批量化培养的困境, 导致即使在校企合作模式下, 企业依旧招不到人才, 毕业生就业困难。
(五) 缺乏校企合作各层面的深入研究
广州地区高校校企合作相关理论研究十分滞后, 校企合作在高校、企业、政府等层面研究甚少, 尤其是企业和政府几乎查阅不到。高等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虽有所研究, 但在合作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深层次合作阶段三个层面的研究方向不明、不深, 对校企合作现状、发展定位、途径、共性与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薄弱。
四、加强校企合作的对策分析
(一) 遵循校企合作的现实原则
校企合作和高校在新形势下寻求人才培养有所突破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尽快走出求量不求质的“面子工程”误区, 真正意义上尊重市场需求,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大胆且创新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并遵循其运行原则。
1.开放原则。体现在高校对外部环境的开放性, 要求高校在构建校企合作组织时要考虑到市场环境的变化, 形成动态应对机制, 使校企合作稳定运行, 实现最大程度的双赢。另外, 也要求高校教育决策者秉持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
2.共赢原则。既尊重企业需求, 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寻找校企合作的利益共赢点。
3.互激原则。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企业是人才的吸收者, 应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构建良性互动机制。
(二)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合作机制, 并适时作出调整与修改
第一, 政府在加强校企合作中要挥发主导作用, 选准地方经济社会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有目的地宏观推动校企合作, 在政策引导、服务保障、政策法规方面积极出台相关激励性文件。第二, 及时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部互动机制。高校应充分尊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企业也可适时建言或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校与企业是经济社会中的“产品制造者”和“产品需求者”, 应密切合作, 形成合作协议或制度, 设立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的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 如董事会制度、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度、教育产业集团等。第三,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在成立协调管理机构的基础上, 建立健全相关基础性文件制度, 建立一套适合校企合作运行的教学监控体系与评价准则, 使企业标准与高校人才评价标准接近。
(三) 深入拓展校企合作的多层次领域
1.拓展校企师资合作领域,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学校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任课教师企业轮训制度, 定期使一线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 另外, 还应建立聘任校外指导教师制度, 重点在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2.加强校企市场合作, 拓展就业与用工一体化领域。校企合作本身就是在高校与企业间形成一条有形的产业链, 前者需要进入市场推介自己的学生, 后者需要进入市场招收自己的员工, 高校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 组织师生企业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 并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要求设置专业, 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 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拓展校企资金合作领域, 依托社会资金改善人才培养条件。 共建生产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共同办学的有效形式, 互利互惠, 节约高校有限的办学资金, 是对校内教学条件的有益补充。但在共建中应充分考虑企业回报, 激励企业的资金投入, 可通过共建窗口为企业员工理论知识培训和有关咨询服务, 在管理的各个领域形成合作, 巩固校企合作成果, 达到反哺社会的目的。
4.拓展校企研发领域合作, 推动产学研相结合。高校是人才培养创新的主体, 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当今社会形态下, 技术创新是社会赋予企业的新的重要职能。高校应积极与企业界合作开展应用性技术创新研究, 通过承担企业的科研项目, 提高创新研究能力, 充实教学内容, 学生也可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项目的开发和研究, 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牛晓霞.基于博弈的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 2015.
8.校企合作总结材料 篇八
校企合作办学方案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职业学校必需和企业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作为学校办学重要性、必要性的趋势下,我校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学校于2009年12月成立了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委员会主要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方法,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全面指导协调我校校企合作各项工作。教务科各专业教研组组长负责制定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教学、教务工作,并配备一名专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建设
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观念实践中,我们逐步认清职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互利双赢为原则,以技能成才为目标,以推荐就业为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高技能教育,促进学生高技能就业,成为高技能人才。
1、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科、培训科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
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选择优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强化学生实习教学。
学校将选择管理比较规范,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学校校外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由学校确定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同时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另外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安全等事项,实习期间万一发生事故,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三、校内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我校通过不断努力,经上级部门的支持,通过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同时通过多方联系与多个本地对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四、校外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多年办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方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并取得组织安排实习教学的自主权。为此,学校与北京新世纪金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韶山德胜宾馆、韶山宾馆、韶山华龙山庄、韶山教育旅行社、阳光国际旅行社、韶山高翔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学校高层管理、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师能进行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双赢的平台,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为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我校将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利用假期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轮训,以及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等方式,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2、实施“订单”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企业的职工进行新技术、技能的提升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由学校提供培训的师资、场所,达到培训的要求。
3、企业搭建实习的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其经营场所和培训中心成为实践教学的课堂。
校企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特别是由企业安排其技术管理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努力缩短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向培养目标。
韶山教育旅行社录用我校12名学生、韶山宾馆录用17名(从2008年开始与该企业合作),德胜宾馆录用学校35名学生,北京新世纪金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我校30名学生签订订单协议,校企结合是确保职业技术教育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办学捷径。我们将在不断完善这一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更有利更有力的成才通道。
韶山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奔驰校企合作】推荐阅读:
学校“冠名班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实施方案09-02
校企合作仪式议程07-17
校企合作案例分享07-28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08-19
校企合作建设方案09-08
校企合作的创新10-29
校企合作策划方案书07-06
校企合作模式深度剖析07-25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致辞10-15
实习协议校企合作版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