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研修报告(共12篇)
1.小学语文研修报告 篇一
2018年小学语文研修观课报告
本人认真观摩2018年研修平台提供的:陈冰老师执教的《雾在哪里》、孙亚萍教师执教的《生命 生命》和张冬冬教师执教的《小鹿的玫瑰花》的三堂课例后,感触根深,充分感受到教与学的多样化,以及教与学的乐趣,受益匪浅。三位优秀教师严谨的教学设计,广博的知识、严谨的课堂语言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三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应用新的教学观念,教学中都能做到大胆放手,不包办代替,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好领路人、指导者。、三位教师都注重导入的设计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兴趣。学生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更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课前要把握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设计新课的导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陈冰老师执教的《雾在哪里》课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所以专家指出“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课堂小主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3、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在陈冰老师执教的《雾在哪里》课中,观察即时课堂,教师采用手工记录方式,记录学生应答情况和注意力集中情况,分别用不同的符号作出标记。以备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4、强化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各项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孙亚萍教师执教的《生命 生命》通过播放杏林子资料视频、朗诵自创的诗歌、感悟古诗中的生命,学生所受到的震撼一次比一次强烈,对生命的感悟也逐渐深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不断努力,完善教学,根据小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小学语文研修报告 篇二
笔者曾在 师范学校 任教《古代文学》《大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等课程二十多年, 已经培养了近千名中小学语文教师, 根据判断,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最缺的是本体性知识, 也就是教师的语文学科素养, 包括良好的语言文学素养, 对语文学科知识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 对语文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了解, 等等。
2013年的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第一轮共五个项目 :粉笔字、即兴演讲、课文朗读、编讲故事和专业素养测试。参赛教师的进取心、投入感、表现力令人感动, 但他们的学科素养明显欠缺。比如朗读《桂花雨》, 教师们显然对作品流露出的童年情结、故乡情结, 对凝聚在旧式家庭中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温馨回忆、对家的尊重与认同等, 理解和体验的深度不足, 这大大地影响了作品朗读的表现力。比如写作, 有观点, 但只会讲简单的故事, 理性思辨缺失, 文章过于形而下。即兴演讲的题目是《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教师们的语言表达没有问题, 但在思维的深刻性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上也相当欠缺。其中十位教师提到阅读, 笔者多么想听到有教师能具体地说出阅读了什么书, 究竟什么打动了他们的内心深处, 可是教师们过多地概括, 缺乏新鲜的语言、丰沛的想象与极具个性的体悟, 知道得很多, 深入得太少。再比如2012年面向社会进行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认定, 其中基本功考核题是翻译“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笔者所在小组, 15位叫师中有12位教师不能正确地翻译和理解。2013年的题目是背诵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3位教师中只有1位能背全, 有的老师只能记得一两句。因此, 相对于“怎么教”, 语文教师“有什么”更加重要。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的欠缺已经到了影响语文教学品质与效益的程度。
一、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欠缺的原因
根据在师范学校工作多年的观察, 笔者以为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欠缺的原因, 一是在职前学习中, 学科素养未能形成 ;二是在职后培训中, 往往注重了条件性知识的补充, 忽略了本体性知识的补给。
1. 师范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偏向未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学科素养基础。笔者有一次在一所师范大学文学院给大三学生 开设《教师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 发现同学们似乎不能很好地参与互动。原来, 所列举的一些文学名著, 他们没有仔细阅读过。同学们只在课堂上听取老师们对文学史的讲解, 并没有系统地阅读原著。陈平原教授在讲到当今大学中文系的教学时, 也说道“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有很大差异, 不说培养目标, 也不说课程设计, 就说教学方式吧。以诗文为例, 过去主要靠自学, 学生面对经典文本, 仔细琢磨, 百思不得其解, 这才去请教 ;现在则以文学史或文学概论为教学中心, 经典文本反而成‘配合演出’。学生省了上下求索的功夫, 迅速获得有关作家作品的‘精彩结论’。”所以同学们知道得不少, 但是深入理解得很少。学校的考核内容也存在问题, 更多的是对文学史和汉语言知识的考核, 不是对文学素养包括汉语言的积累、理解、体验、运用的训练与考核, 这样作为语文教师必备的本体性知识就显得先天不足。所以翻译不出“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就不足为怪了。笔者在给五年制高师班开设《古代文学》时, 针对生源质量不高这一实际, 在简单梳理文学史脉络的基础上, 主要对必读的文学作品进行精读和精解, 并且明确要求这门学科要背诵300首古诗和古文, 对《长恨歌》《蜀道难》《岳阳楼记》等经典名篇的背诵和默写就成了这门课程的基本功。持之以恒地练习与过关检 查, 效果也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2. 教师培训的结构性缺失未能为教师补给充分的学科营养。目前教师职后培训在不同的层面和内容上展开, 但总体上讲, 更多地集中在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培训上。其实无论是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的策略还是课堂模式的变革等, 如果没有教师素养的提升, 课堂上只能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的变化。就教师自己的日常教学而言, 因为有教参和各种教辅材料, 所以教师不需要钻研文本, 就能解答学生的问题, 这客观上弱化了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内在需要和基本途径。我们发现不少语文教师“裸读”文本的能力和“下水文”的写 作能力越来越弱。在一次高中语文教师的微型课研讨中, 十几位教师上了《乡土情结》微型课, 因为是限时、独立备课, 所以, 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汉语形象的理解积累和表现、教师自己语文学习的幸福体验等, 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无论是新课程理念、有效教学的策略还是课堂模式的变革等, 如果没有教师素养的提升, 课堂上只能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的变化。
二、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研修策略
这里主要谈在职教师获得本体性知识的基本策略, 包括教师的自我修炼和各级各类培训中的专题研修等。
1. 阅读为本的自我修炼是语文教师重建本体性知识体系的根本策略。窦桂梅老师的课大气、厚实, 这源于她丰厚的学养, 特别是语文素养。她的学养又是持续阅读结出的丰硕果实。她说,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当中, 我认为, 最省俭的垫底方式, 是选读名著。”她的阅读分为三类 :一是读儿童经典, 包括阅读《红鞋子》《长袜子皮皮》《秘密花园》《草房子》《安徒生童话全集》《木偶奇遇记》《海底两万里》《苏菲的世界》《小 王子》《彼得潘》《哈里波特》等系列。二是读文学社科经典 :如《哈姆雷特》《约翰·克里斯朵夫》《复活》《远离尘嚣》《德伯家的苔丝》《红字》《简·爱》《艰 难时世》《儿子和情人》《傲慢与偏见》《悲惨世界》《大卫·科波菲尔》《情人》《麦田里的守望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洛 丽塔》等。三是读教育经典书, 包括《教育人类学》《后现代课程观》《给教师的建议》《教学勇气》《明日之学校》《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教 育过程最优化》《教育诗》《怎样和学生说话》《教育——财富蕴藏于其中》《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第五项修 炼》《透视课堂》《自主课堂 :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培养反思力》《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教学机 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份长长的书单是窦桂梅老师涵养语文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的源 头活水。其中儿童文学经典和文学社科经典阅读是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获取本体性知识的根本途径。
其实, 所有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是一个好的阅读者和写作者。因为语文教学活动是师生在课堂情境中借助经典文学 文化文本进行深度互动, 由语言修养和精神境界较高的教师不断带着学生一步一步上行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作 为语文教师就应该通过持续的、深度的文学文化经典阅读, 提高自己汉语形象 (包括汉语的语音形象、辞格形象、文法形象、语体形象等) 的积累和理解, 提高自己个性理解文学文本的能力, 提高自己语文思维和语文审美的层次。所以, 语文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如何教”的问题, 而是要通过阅读来解决你“有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建立阅读为本的自我修炼策略, 以重建本体性知识体系, 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2. 学科素养为重的专题研修是语文教师重建本体性知识体系的基本策略。李希贵根据他多年的从教和管理经验, 得出教师专业成长主要靠关键教育事件、关键人物和关键书籍, 而不取决于大规模的培训。我非常赞同。但是面对面广量大的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基层教师专业成长动力不足的实际, 集中研修可能仍然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基本策略。需要做出调整的是研修的内容和方法。内容应该以教师的本 体性知识为主要取向, 方法则应该以教师参与互动的专题研修为主要取向。
朱永新教授提倡的新教育实验非常注重以教师的学科阅读为主的专题研修。他们提出了教师阅读的两个公式 :50%本体性知识+30%条件性知识+20%人类基本知识=教师的知识结构, 根本书籍+知性阅读=教师阅读, 他们提倡基于网络互动的教师研讨。这个研究对我们教师以学科素养提升为主的教师专题研修非常有启发。
语文老师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如何教”的问题, 而是要通过阅读来解决你“有什么”的问题。
3.小学语文研修报告 篇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高效阅读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指导学生更好地在相同或更短的时间里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阅读教学指以语文教科书里的文本为重点的阅读教学,即传统意义的阅读教学。广义的阅读教学,不仅包括传统意义的阅读教学,还包括课外拓展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高效阅读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达到“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
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及高效阅读教学的意义
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牢牢控制着课堂,轻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讲代读,轻视了学生的自读自悟。阅读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学方式僵化,缺少创新。多年来阅读教学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分析内容——概括主旨——归纳写作特点。陈旧的教学方式看起来面面俱到,实则重点不突出,难以让学生对文本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了解;阅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
高效阅读教学的意义 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不足,笔者提出了“高效阅读教学”的理念,力求有所突破。高效阅读教学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改变陈旧老套的教学方式,长文短教,不求面面俱到,但要重点突出,阅读每篇文本至少让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收获,日积月累必能厚积薄发;加强经典文学作品导读,在阅读教学中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与博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高效阅读教学的原则
为了达到高效阅读教学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
广泛性原则 古人云:开卷有益。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不必拘泥于内容,只要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思维、丰富情感体验、提高综合素养的书籍都可以阅读,如古今中外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及历史、文艺、文化作品等。
开放性原则 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的阅读不必拘泥于形式,走进书店、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的阅读同样值得推荐。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们才愿意打开书,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走进卷帙浩繁的图书馆,学生可能无从下手,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目,引领学生走入图书的世界。
高效阅读教学的一般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有明确要求,从低学段到高学段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高效阅读教学,教师应根据文本、学情、教学目标灵活应变,几乎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下面笔者结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我是什么》和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阐释。
课内高效阅读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是什么》的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例如导入课题时笔者通过“水”字的演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又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再通过水的颜色变化、样子变化、地点变化、脾气变化,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入文本。如讲解地点变化时,课件制作所创设的情境,真实生动形象,把孩子带到了广阔的水域世界里:小池里的水是那么水平如镜,波光粼粼;小溪里的水流得是那么缓慢;江河里的水流湍急,是那么欢快;大海的水波浪翻滚一浪胜过一浪。不同地方的水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课件一幕一幕地把这一状态播放出来,真是既形象逼真又活灵活现。学生看了课件简直如临其境。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性和主动性,还为理解课文、朗读课文奠定了基础。
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在教授《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时,笔者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接触课文,要求读正确。再读课文,要求读流利,并说说“你认为他是什么”,这时学生对课文还只是直觉的印象、浅层的了解。然后,自己再边读课文边思考:水有哪些变化?是怎么变化的?这就需要学生抓住词句去理解,接着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语言,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语气地朗读。这样由读正确到流利再到有语气,逐步提高要求。随之对课文的理解也就由肤浅逐步深入。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笔者力求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例如,在讲授“落”“打”“飘”这三个动词时,让学生思考这三个动词能否调换顺序,让孩子体会写水珠也就是小雨点用“落”;写硬球也就是冰雹用“打”;写小花朵也就是雪用“飘”,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学习怎样准确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另一方面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雨、雹、雪形态的不同。笔者注意把“理解、体会、体味、感悟”教给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对三种自然现象有了十分真切的感受,并通过极具个性化地朗读向别人表达或展示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和自主朗读欲望,从而达到理解、领悟、深化的教学目的。
课外高效阅读教学 对于课外阅读教学,笔者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开展。
推荐合适书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在选择书籍上学生和家长往往存在困惑。因此笔者结合学段目标和班级学生的学情,给他们推荐了合适的书籍,建议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阅读。同时在推荐书籍时,笔者加大了能够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的推荐力度,让孩子们能够真正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厚与博大。
全家参与。小学生的自制力有限,根据这一特点,笔者采取全家参与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加大对孩子阅读情况的关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远程研修初中语文观课报告 篇四
一、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课文学习必要之处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
1、学目标明确而集中
用简明的话说说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体会墨子的劝说艺术。
2、教师能恰当设疑
“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能够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从而达到突破学习重点的目的。授课过程中又将止楚攻宋的过程细化为三部分,这种问题设计能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带有启发性、思考性和思辩性,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思维发展的训练目标。
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首先是学生大面积地自读,为学生理解课文记述的内容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是多诵读,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了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
其次是学生能主动探究规律。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之下,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本节课摒弃了以往教学中单一的传授性教学方式,而代之以新的学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提出个人问题,从而有所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看法。如“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朗读节奏的划分,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作为学习的主体,一堂课中要让学生在学习体验中有所收获和启发,并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所以对于“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解决疑问,寻找答案。如果问题难度比较大的话还可以尝试小组合作解决。这应该比教师逐层的分析讲解更有挑战性,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5.小学语文研修总结 篇五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担负着培养未来社会有用人才的重任,在这个学 期中,我有幸参加网络教育研修。通过这次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在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上,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
一、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学习,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勤勤恳恳,积极研修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题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道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
三、夯实专业知识能力。
通过此次学习,我清楚地知道了在往后的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第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第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第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达到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第四,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网络研修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它不仅吸纳了当今最新的技术,而且又致力于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之中。既丰富教师本身的知识技能,又为现行的教育体制注入活力。这种研修是以学员为主体,各种资源为辅助,为学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在整个的研修过程中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熟练掌握了计算机技能,还增强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这次远程研修课程的设置非常科学,经常由问题导入,由思考结束,这种研修充分地挖掘了老师们的学习潜能,有效地提高了老师的教科研能力。我在此次远程研修的过程中,就尝到了研究的甜头,找到了做了一个研究性老师的努力方向,如果我们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当作教科研的课题,那我们的教育生活就会天天充满悬念,时时充满探索,当然也就会不断地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6.小学语文研修心得 篇六
作为语文教师,不是只懂一些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而且语文教师还要学高为师,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去感受,去创造美。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只有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否则,桥就搭不成,或者就是桥搭成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材是砖,要用来引玉,而不是作为单纯的任务来完成。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
其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再次,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西湖》,我就找相关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欣赏,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7.小学语文研修报告 篇七
例一:研究生字生词
临近期末, 教材上列出的生字、“词语盘点”栏里列出的词语, 学生虽然已经学了一遍, 也完成了相关的作业和练习, 但随着时间推移, 遗忘慢慢侵蚀过来, 记住的变成记不住, 会写的变成不会写, 掌握的变成不掌握。因此, 还得再回首, 重温提高。
用写研究报告的形式来复习, 是让学生自主地将这些生字生词集中起来, 重点研究四个问题: (1) 哪些生字生词我会读, 哪些不会读; (2) 哪些生字生词我会写, 哪些我不会写; (3) 哪些生字生词我知道意思, 哪些我不知道意思; (4) 哪些生字我会组词、造句, 哪些不会运用, 一一做好笔记。
接下来要研究的是用什么办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匠心独运”这个词不知道意思, 不会运用。复习策略: (1) 通过翻查工具书来弄清楚意思; (2) 询问老师, 请求帮助; (3) 看课堂笔记; (4) 回到课文中, 将词语再放回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如“张灯结彩”这个词, 不会造句。复习策略: (1) 返回课文, 研究出现该词语的原句型, 仔细揣摩, 进行仿写, 由甲句式过渡到乙句式; (2) 与同学交流, 探讨如何造句; (3) 查看做过的作业, 再现做作业的情景; (4) 向老师请教。
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材料后, 可以进行分析归纳, 整理出成功的复习经验;也可兼写失败或教训, 引以为戒, 接着按照研究主题、研究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自己学习的收获这几个要求撰写研究报告, 提交老师。教师虽然获得的是一纸书面结果, 但学生却经历了提出问题, 研究方法, 解决问题, 撰写报告的过程, 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又有效地完成了复习任务。
例二:研究错例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 把平时作业和检测中出现的错题, 经老师讲评后让学生抄写在错题集上, 目的就是为今后的复习做准备。到了复习阶段,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研究错题集上出现的错误, 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 拿出解决对策, 在分析思考中来达到复习目的。
譬如句子这个部分, 学生经常出的问题有:陈述句改双重否定句改不来;把改成拟人句混淆成改比喻句;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 单一人称的可以改, 句子中出现两个、三个人称的就不会改, 或者是改成指代关系不清楚的病句;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忘记在句子末尾加上“?”;有些句子, 在不同位置打标点符号, 句子意思随着改变, 会加一种标点符号, 再多就不会加了……复习策略: (1) 研究错题集, 对照自己错题的修正答案进行分析, 找出错误的原因, 记忆正确的方法; (2) 与老师同学一块探讨, 由“学”到“问”, 由不懂到懂, 由不深刻到深刻。
经过对错例的研究, 温故知新获得了研究结果, 就可以将研究收获写成研究报告, 让复习由走马观花变成下马看花、研花, 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例三:研究主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是按照单元主题编辑的, 每一组课文, 突出一个主题。如十二册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民俗, 分别介绍了汉族、客家人、藏族、维吾尔族的民俗。在引导学生复习时, 以民俗为切入点来进行研究。通过重温课文, 把本组四篇课文描述的民俗一一列写出来, 加以对照, 自己从中发现了什么, 想补充的材料是什么, 规律性的东西是什么。这样把学习课文时的众多知识通过归纳整理形成规律性的知识, 将学习知识、研究问题、发现规律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8.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报告 篇八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51-01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体系改革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放性和创新性是这个课程体系的两个显著特点。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2.适应我市新课改的要求。
我市课改一直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运用、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教材的整体、系统把握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许多教师以引导结合读书、讨论、交流为特征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但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还是“问答式”,在热闹的问答中完成教学任务。(2)课堂上教师虽力图成为学生的朋友,以及教学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注重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但在教学中师生之间仍有距离。
基于以上实际情况,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决定以教学方式的改变——“单元整体优化教学”和“单元专题式综合性学习”,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实验研究,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进行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2.《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
三、实验实施操作
1.单元整体优化教学模式及操作流程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导读”,初步感知单元内所有内容的大意,师生共同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整体感悟。即学完本单元后,进行整体回顾交流:一是知识的整理、归纳、巩固,二是知识的迁移、延伸。主要由单元总结课来实现。
应用提高。是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和学生的积极主动配合参与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语文兴趣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导读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单元导读课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达到学有目的,学为用服务。操作模式及流程:感知主题——了解内容——明确方法——阅读积累。
(2)新授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新授课承担着对一个单元内容逐步体验,全面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作用。从单元主题入手,整体把握单元内容,依据教材特点,可顺课次学习;新授课环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逐步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任务。
(3)单元总结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单元总结课承担着对一个单元内容整体感悟的作用。从主题入手,整体把握单元内容,整合、梳理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切实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单元总结课的任务。 操作模式及流程:整体回顾——查漏补缺——总结提炼——拓展延伸。
2.单元专题式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课。操作模式及流程:范文导行——自主实践——交流共享——多元评价。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构建了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单元整体优化教学”和“单元专题式综合性学习”操作模式。
2.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师们都积极投身于新课程语文教材、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主动参加各种培训,深入思考撰写论文,探索教学规律,摸索适合自己及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
五、实验研究结论
1.我校形成了一支科研队伍,整体的科研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2.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了显著提高。
3.确立了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新的教学理念。
4.构建了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
5.建立了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新的教学方式。
6.促进了学校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
7.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培养了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加强。
8.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教师写出有价值的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课例、教学设计等。
六、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尚需继续提高。教师在实施课程的理念、方法、策略以及对教材钻研理解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抓好教材的优化设计,教师驾驭教材、教法的能力必然会随之提高。
2.学生的检测成绩以两次考试成绩作为统计指标,所得结论尚需进一步检验。同时,还缺少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成绩统计分析。
9.小学语文研修总结 篇九
在研修过程中,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学习各位老师的优秀教案和教学方法,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在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学习,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夯实专业知识能力。
通过此次学习,我清楚地知道了在往后的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第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第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第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达到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
第四,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重新认识了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通过学习,知道了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关系,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关系,从学生角度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作用告终。
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眼、嘴、额的动作中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察觉到的任何问题。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细”本身就是爱。
10.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篇十
小学语文研修日志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真诚和孩子们相处,这样才能感觉到其中的乐趣,也能真正的了解孩子,孩子才能信任你。但在同时要对学生严慈相济。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做到严而有理,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要严而有度,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要严而有方。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要严而有恒。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要严中求细。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
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在不断的揣摩和探索中逐渐成熟,教师在其中的爱和严就如两股风,不断地吹在学生的耳边,教育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向前驶去。
11.小学语文研修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体验性学习;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
1 课例说明:《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舞姿训练》
1.1 教材分析 古典舞身韵练习是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材的第二章教学内容,是高职幼教专业学生学习舞蹈基础的重点。这节课主要以古典舞身韵训练为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多种方法為教学手段,围绕着“舞姿动作”训练;使学生懂得基本的舞蹈常识,训练基本的舞蹈体态,从中体会古典舞的“形、神、劲、律”美,并逐步提高学生舞蹈动作的节奏性、协调性和表现力,同时也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1.2 学情分析 高职幼师班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从未接受过系统的舞蹈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芭蕾舞学习,发现学生舞蹈功底较差;而古典舞的内容较倾向于技能技巧的训练。因此,在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基本动作的学习和理解,不盲目追求专业化动作的提升和技能技巧的训练,注重学生的艺术表现,激发学生情绪情感的表达。
1.3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典舞的风格特点,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学生认识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和责任。②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对“舞姿动作”的学习,体验古典舞的神韵,引导训练学生较好的掌握中国古典舞的手位、脚位及姿态。③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模仿、表演与合作创编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1.4 教学活动安排
学生听古典音乐<返璞归真>,做热身运动。&通过欣赏古典音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再通过热身预防和减少各关节损伤,促使大脑中枢神经兴奋、克服人体活动上的生理惰性;同时,导入新课。&创设情趣
激趣铺垫&活动2:看一看
欣赏戏曲视频片段和舞蹈视频片段,同时思考问题。&通过视觉的刺激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古典舞的意义和其蕴含的特色。&欣赏体验
感受内涵&活动3:做一做
学生再次欣赏舞蹈视频片段,用肢体语言展示易于模仿的动作。&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找出动作,使本来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同时也初步体验舞姿神韵。&活动4:学一学
教师纠正,并补充讲解古典舞手位、脚位,示范单一动作连贯性;学生体验学习。&通过教师纠正、讲解,体验古典舞的“形、神、劲、律”,进一步强化学习;使学生了解古典舞的神韵同时也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教学。&创编达情
弘扬文化&活动5:编一编
根据提供的乐曲<琵琶雨>,进行有主题简单的动作创编。&教师遵循鼓励性、欣赏性、启发性的原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舞蹈知识分组合作,体验古典舞的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活动6:演一演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评析,点出亮点,最后共同表演舞姿训练。&在动作与情感获得统一后,抓住学生兴奋点进行最后的综合舞蹈训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获得自由想象和联想,增强学生的舞蹈美感与体验感。&]
2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经过第一轮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课堂教学时间明显不足,在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没有进一步细化;第二个环节也是浅尝,并没有充分展开。因此,部分环节的教学还需要做有效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整堂课上,老师讲的多,学生实践的少,没有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②问题设计不够深入,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教师应该更细致点。比如:手与头顶之间距离、身体的角度、眼睛看哪个方向等,同时舞姿神韵上也要在强调。③教学组织形式不够丰富,学生学习不积极。
经过第二轮的的教学实践,我对这节课进行了一些小的改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合适他们创新和实践的机会。如在《舞姿训练》课例中学生从视频中找出动作,并模仿动作等都是学生自主创作实践行为。②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更贴近学生生活,增加学生对舞蹈学习的浓厚兴趣。并把体验活动这一主题贯穿于舞蹈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学中通过“跳、看、做、学、编、演”,使学生从不同的活动中获得多次愉悦的体验,能更好的把握舞蹈风格特点。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舞姿训练》这一课充分运用了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如: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小组合作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相互交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他人,在欣赏的过程中对古典舞的神韵有所感悟。
3 教学评价
3.1 亮点 ①在舞蹈学习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动耳又动眼,动脑又动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才能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在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②教学中运用了多种体验策略达成舞蹈的审美与创造,将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舞蹈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3.2 不足 ①课程中设计的活动过多,不利于学生每次都掌握该活动的要领。②教学中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还不够多,总结部分应把动作用图片罗列出来。
12.小学语文研修报告 篇十二
一、对本研修项目的思考与定位
(一) 项目定位
教育部“2014 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远程高端研修”项目是一个旨在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工作坊研修相结合、“种子”教师培训与研修团队打造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300 位教师工作坊坊主, 组建100 个教师工作坊 (每个省级工作坊参训骨干教师约300 人) , 通过较长时间的培训, 引领带动全国30000 名市县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并推动“种子”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 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探索骨干教师基于网络常态化研修的新型培训模式。
基于此, 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工作坊的整体工作以提升教师解决教学核心问题的能力为基础,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 以提高我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主体,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专家引领、名师示范、亲身实践为培训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此促进全市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 促进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内涵优质发展。
(二) 研修主题与研修模式
1.研修主题。
以高中语文学科专业能力提升为基础, 以教学核心问题为中心, 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 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为切入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专家理论讲授、一线名师特色教学现身示范、参训学员亲身体验和实践等紧密衔接的三个环节, 努力优化培训过程, 在循序中提高, 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2.研修模式。
(1) 远程研修。基于参训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以及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个性化问题, 利用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的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上的丰富多样的、体系化的培训课程开展网络分散研修。
(2) 集中研修。在网络分散远程研修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基于参训教师共性问题 (根据参训教师网络平台所提出的核心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归纳而成的共性问题) 的集中研修。集中研修采用“引领、体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以任务驱动和案例研讨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参训学员实施新课程的专业能力。
(三) 研修项目工作流程与运行机制
设计和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坊研修项目工作流程并保持这些流程得到有效执行、控制和管理, 对本次工作坊研修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为此, 天津工作坊在接到这一专项工作后, 就多次就工作坊研修工作进行研讨, 统一思想, 确定目标, 以超前规划设计, 明晰工作流程。提出“培训内容课程化、课程内容系列化、课程管理项目化、课程评价科学化”的研训一体工作新思路, 指出要将着眼点从关注研修团队的已有资源转移到研究服务对象———受训学员的需求 (奥鹏远程研修网络平台提供了参训教师需求实时自动生成系统, 可以自动检索到教师网络研修过程中关注的主要问题) , 在整体方案中明确了“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助推成长”的工作原则和“结合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实际, 提高参训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课程目标, 强调“周密调研、摸清底数、准确定位、超前规划、科学设计”的重要性, 确定培训工作启动、前期调研、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评估反馈等整体工作流程和不同阶段的研究重心和设计重点。
二、研修工作实施情况
(一) 培训需求调研及研修课程设计
为了深入了解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需求, 我们采用问卷、访谈、听课调研、个体追踪、阶段性回访等方式, 围绕参训学员的基本情况、教学态度、教学行为、教学研究能力以及对培训课程的内容、实施方式的实际需求等方面, 对参与“工作坊”的学员进行了调查。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 了解需求, 发现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 力求使研修活动不再是凭空想象, 而是根据真实问题展开, 更有针对性, 更能体现服务性。
比如, 有关培训内容的需求方面的调研, 我们设计了课标和教材、知识拓展与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现状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评价、教研科研方法、其他等选项。学员的选择结果, 排在前四位的是教学策略和方法 (22.1%) ;教学评价 (21.4%) ;教科研方法 (14.8%) ;知识拓展资源开发 (14.7%) 。
从研修方式上, 学员对课例分析等形式最感兴趣。从学员参加过培训方式方面考量, 看哪些培训形式最受欢迎, 题目设计了专家讲座、互动讨论交流、案 (课) 例评析、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即时练习 (操作) 反馈、其他等选项,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观摩现场课+ 点评交流 (25.7%) ;专家讲座 (18.2%) ;案 (课) 例评析 (17.5%) 。
在学员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工作坊坊主确立了此次网络培训和集中研修的思路:实现网络培训平台的最优化, 体现参与性培训与实践性课堂相结合的培训理念, 凸显对象的参与性、过程的体验性、内容的生成性、方法的迁移性、培训者的导演性。并且, 确定了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总体要求: (1) 立足课堂。以帮助和引导骨干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改进方法、实施高效教学为着力点和落脚点, 在专题学习、导师指导、交流研讨等环节, 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 切实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目的。 (2) 强化实践。本着实践指导为主、辅以理论支持的原则, 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机结合, 以多样化的实践研究, 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避免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两张皮”, 使学员在“学习—实践—整理—再学习—再实践—再整理”的过程中, 总结出能实用、有实效的教学经验。
(二) 网络远程分散研修
2014 年9 月到目前, 按照教育部“国培计划”的要求, 所有参训学员利用奥鹏远程研修网络进行个性化的分散研修。在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主要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工作:
1.做好远程培训的后台管理。
远程分散培训的后台管理主要依赖于管理平台自动生成的数据和现代化通讯工具QQ群。工作坊坊主主要依据数据进行远程培训后台管理。奥鹏教师研修网的智能化后台管理能够动态地随时跟踪每个学员的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系统参数。学员每次研修日记撰写情况、提交作业情况、坊主针对作业的评价和推荐情况、学习时间的统计, 甚至互动的频次都能通过系统参数得以体现。定期出现的信息汇总成为反馈学习情况的数据, 这些统计数据作为对学员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通过QQ群发布, 工作坊坊主及时、准确地了解天津坊参训学员的入网率及具体的学习情况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醒学员加快学习步伐, 弥补培训中的欠缺。
2.基于自建的QQ群进行即时答疑解难。
个性化远程分散培训区别于面对面培训, 遇到个性化的即时性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是无法在培训平台上得到及时解决的, QQ群则可发挥作用。为此, 天津高中语文工作坊在远程培训初期即及时创建了研修QQ群。一旦学员遇到个性化的技术问题或专业问题, 到QQ里问一声, 工作坊坊主、小组长以及奥鹏研修中心专业的技术人员便会负责解答, QQ群里的伙伴也会互相帮助,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在QQ群的交流中得到彰显。
3.充分发挥好坊主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作用。
在个性化网络分散研修过程中, 工作坊坊主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及时为学员批改作业, 发起基于主题的互动研讨。学员在网络平台上交的作业都是经过学员个性化研修后生成的教学资源, 这些生成的个性化资源有的价值很高, 坊主在众多的学员作业中将精品资源挖掘出来, 点一个推荐, 加一些点评, 供全体学员学习与借鉴。如此, 学员参训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对于作业评阅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可以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也可以通过线下与学员单独沟通而妥善解决。“线上线下双轨同步、互相补充”的指导有效地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坊主真正成为培训的专业指导者和促进者。
(三) 线下集中研修
集中研修以“立足教学、按需施训、注重实效”为原则, 培训内容均针对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参训教师提出的共性问题, 侧重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方法的改进等, 旨在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训采取了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了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
1.专题研修。
(1) 文本解读专题研修。文本解读是一种通过语言媒介来理解文本、接受信息、体验感悟和获得美感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 可以说,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 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所以, 我们在集中研修中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做了专题研修。
(2)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效益。在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信息化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巨变的当下, 应该深入思考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如何变革, 需要深入研究在信息化环境下, 如何观察、诊断课堂,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如何评价信息化环境下的一堂好课。为此我们对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进行了专题研修。
2.课例研磨。
课例研磨可以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改进课堂教学。从研修工作前的调研发现课例研磨是教师最感兴趣的研修方式之一, 基于此, 我们在线下集中研修过程中认真开展了课例研磨。这里的课例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个要素是必须是有问题的, 由这个案例引出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就不形成案例;第二个要素是必须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是老师可以借鉴、吸纳的有利于其改进教学的方法。
课例研磨的主要做法是“一课三上”, 引导所有参训教师研究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的选取, 研究教学设计的优化, 进而形成反思教学的能力。我们认为, 课例研磨为研究人员与教师合作研究, 提供了实践反思、对话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 是教师研究改进教学的主要形式,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是教学相长的阶梯;克服了“纸上谈兵”式培训的缺憾。
(四)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1.为何要做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一般认为, 教学设计有4 条主要标准:正确地理解教材, 实证地分析学生情况, 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可以说, 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能力。而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 我们发现, 在当前阅读教学中, 烦琐、细碎、杂乱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一节课教师设计的提问十几个甚至几十个, 这样的教学大多带有静止、孤立、零散等弊端, 其着眼点往往不能牵一“问”而动全“篇”, 缺少指向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合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 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化, 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
为此, 我们倡导主问题设计。所谓“主问题”, 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 是着眼于全篇内容的主要问题, 是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具有凝聚力和支撑力的一个或几个问题, 它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提问。“主问题”与一般性问题相比, 有以下特点:第一,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第二, “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第三, “主问题”能构建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板块”。可以说, “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够让阅读研讨深入课文的教学问题。主问题设计是提升教师文本阅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抓手。
2.怎么做:引导教师做有思想的减法。
第一个阶段是让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教学, 结果往往是“一问一答”式教学, 教学中大多是连问、碎问、满堂问, 一节课少则十几个问题, 多则二三十个问题。第二个阶段, 引导教师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 这一阶段问题数量减少, 尤其是无效问题减少了, 但还是多个问题, 仍需要进一步整合、精简。第三个阶段, 指导教师进一步做有思想的减法, 从多个问题中进一步分析, 哪些可以不学, 哪些可以整合, 最后精选出三到四个主问题进行教学。第四个阶段, 指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 开拓质疑途径, 触发、引导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分类筛选出几个核心的共性问题形成主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好问乐学的精神;同时, 以问导学, 以学定教。由于各高中学校录制课例已不成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对各阶段的课例进行录制, 同时, 学科组进行基于课例的微格分析, 分析后一阶段比前一次课做了哪些调整, 为何要调整, 调整后的教学效果怎样, 这样的调整带给自己哪些启示, 对以后的教学有哪些借鉴。
3.成效。
(1) 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一是突出阅读教学重点、难点;二是有助于引导学生长时间地参与学习、思考;三是有利于掌握核心的阅读策略、思想方法;四是循序渐进式地推进学习。
(2) 突显了培训的实践导向, 引导教师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3) 提升了参训教师的课堂观察与教学反思能力。很多参训教师反映, 经过这样的反复思考、不断完善, 自己确实有很大的收获。学校的校本教研也因此而更具可操作性, 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修工作的基本策略与主要经验
(一) 研修工作基本策略
1.网络联系。
充分发挥奥鹏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天津教研网络平台、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QQ群、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组织以及天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工作坊的组织管理网络架构的网络联系作用, 形成多渠道了解教师研修需求、发布研修信息、把握研修工作效果、跟踪指导等信息网络。
2.中心辐射。
注重发挥高校、教研、一线名师的学术辐射作用, 发挥研修项目学术指导教师的辐射作用, 发挥区县教研员的组织引领作用, 最终通过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挥骨干教师在所在区域、学校教师培养、教学引领方面的辐射作用。
3.聚焦问题。
每个骨干教师, 在学校教学和自我发展中, 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培训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为此, 整个研修高度聚焦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尤其是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 力求通过研修, 通过团队合作, 破解这些问题。基于此, 本次培训强调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从问题出发”“基于问题的解决”是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特点。
4.做中提升。
基于教学的实践性要求, 整个研修过程注重理论指导、理性思考, 更侧重于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案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 研修工作主要经验
1.信息时代, 内容为王, 应聚焦教学关键问题, 按需研修。
本次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针对语文学科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难点问题, 侧重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策略和评价方法改进层面, 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之相适应, 在课程实施方式上, 我们采取专题讲座、微格教学、课例分析、实践操作、专题研讨、学员现场上课、作业交流等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 实施互动性教学模式, 学员结合自身特点, 主动参与学习, 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提高继续学习的自觉性, 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要使学员在培训活动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进一步掌握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方法;同时, 结合学科教学典型案例, 分析得失总结规律, 提升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线上与线下研修有机结合。
用基于自己专业成长需求的网络研修创造教师职业新生活, 应该是今天教师研修的共同选择。网络教研的价值在于:迅速便捷, 低成本高效率;基于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性强;范围广泛, 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 易于存储积累;合作共享, 促进群体成长。
与此同时, 我们也高度重视线下集中研修的优势。参与此次培训的坊主认为, 如果想提升线上个性化研修的质量, 定期的线下集中培训也是极其必要的。远程培训中, 学员学习时间或者说上线时间不尽相同, 各自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各自的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样存在差异。面对这些差异, 远程培训平台上每发布一则公告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来袭, 坊主们有限的精力对此应接不暇。因此, 为了实现线上个性化分散远程培训与线下集中研修的有机结合与良性互动以不断提高工作坊研修质量, 我们根据研修需要, 在研修的各个阶段, 适时安排了多次学员集中研修活动, 通过参训学员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活动, 很多问题就可以一次性得到根本解决, 而非无休止地提问和回答。线上分散培训与线下集中培训的接轨才应当是远程培训质量的有力保障。
3.研训一体, 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
我们积极探索了将教研经验迁移到骨干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工作中, 利用教研活动强化培训效果的教研工作新模式。在整个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 一方面我们研修课程的实施重在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 另一方面在培训结束后还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开展跟踪性指导和服务, 以促进参训骨干教师的长远持续发展。研训互动, 彼此促进。具体做法大体有两种:一是先研后训, 以研带训——在教研中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然后将其转化为深入研究的课题, 进而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培训课程, 所谓“教研问题化, 问题课题化, 课题课程化”;二是先训后研, 以训促研——在培训中发现需要马上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后到实践中作深入调研, 求得及时解决。
四、研修工作效果评估与反思
1.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实施总体效果的满意度很高, 培训达到预期效果。
本次培训课程虽然参与学员较多, 时间跨度较长, 但数据显示, 53.4%的学员对培训总体很满意, 39.1%认为满意, 5.3%的教师认为一般, 2.2%人选择不满意。而且, 学员对本次培训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的适切性和结果的满意度都很高。对学科课程量化评价表进行平均分统计, “专题的适合性”为4.69 分 (满分为5 分) , “结果的满意度”为4.54 分 (满分为5 分) , 这既说明作为学科骨干教师的学员对培训存在共同的需求, 又说明培训前对学员需求的分析比较准确, 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通过问卷中的主观题“学员感言”, 也具体反映出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贴近实际, 符合学员需求, 特别是在基于案例的启发式、参与式活动中, 学到的既有新的教学理念也有同伴的经验, 得到的既有实用的操作方法也有思维方式上的启迪, 便于将培训的收获尽快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
2.在满足教师需求基础上充分引领教师需求。
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就是要发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目的要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 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使教师能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但由于教师可能在很多时候不清楚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者不了解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而难以描述新的需求, 因此在满足教师需求的基础上要引领教师需求, 并通过适度引领来开发教师的隐性需求和新需求。比如, 本次培训中对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化、活动语文化”的培训就是引领教师需求的最好体现。
3.成功地完成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任务, 培训了一批能够实践新课程理念的“种子”型教师。
我们采取分散研修、集中研修和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为我市各区县、学校培训了一批“种子”教师, 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培训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员提升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使他们积极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在过程性活动或阶段作业中, 许多学员做了自我专业发展规划, 进一步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
4.研修工作问题反思。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远程研修的政策与经费支持。二是培训内容的选取是决定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通过各种调研, 在深入了解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认真做好培训课程内容的设计, 力求培训内容课程化, 课程内容系列化。
【小学语文研修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创新素养研修总结07-14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心得体会09-15
小学语文国培研修总结09-16
网上培训研修日志-国培研修日志小学语文10-22
初中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7-11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报告10-28
小学五年级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06-22
小学语文教学骨干述职报告09-08
2016春小学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07-09
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研报告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