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4-09-23

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共9篇)

1.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篇一

2005年第32期 第26卷 总第450期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VOCAlr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日0N(Teaching Research No.32,2005 V01.26 General No.450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 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孙伟宏,朱劲松

(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应明确数控基地培养目标,统一思想认识;采用先进的教学模 式,优化实训过程;构建实用的技术训练模块,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让品牌教师 支撑品牌专业发展;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注重培训质量,发挥数控基 地的示范服务功能。

关键词:数控实训基地;实训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品牌教师;校企合作;服务功能 中图分类号:G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0532~0082—02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数控基地培养目标 以企业生产需求为出发点和基本依据,以学 生的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结 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并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 见,制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培训方案》。本 方案以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本地区及行业的需求为 背景,确定了数控专业培养培训的目标:努力适应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坚持培养生 产第一线的中级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把握人 才的培养规格,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按照社会需 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检查办法;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建 成满足教学需要并具有相当辐射能力的实训中 心;建设一批在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并进入全国先 进行列的品牌专业。方案还确定了教改基本思 路,并在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 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 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以及专业 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等。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优化实训过程 2004年6月,学校对本地区的维达机械集团 公司、牡丹集团、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润发集团等12家企业进行了数控技术应用 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调研表明,在本地区数控 人才未来需求当中,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占总需求 量的90%。针对这种情况,2004年9月,学校对 2005届和2006届300名在校生的专业方向进行 了调整,60%的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操作,25%的学 生学习数控铣床操作,10%的学生学习加工中心 操作,5%的学生学习数控维修,做到因材施教,既 有量的分流又有质的分层。同时,着力加强学生 的技能培养,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从新 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聘请了14位技师和技术 人员在学校一对一地辅导学生。

采用了六个“合一”的教学手段,即车间和教 室的合一,上专业课时是教室,上实习课时是车 间;学生、学徒合一,学生在生产实习时,既是一个 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合格产品的生产者,集 学生和学徒两个角色于一身;教师、师傅合一,在 生产实习课上,教师既是理论传授者又是实习指 导师傅,既上理论课又上实习课;作品和产品合 一,把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按产品质量要求完成的 作品推向市场,直接接受市场的检测;理论和实践 合一,学生在生产实习的同时学习理论;育人、创 收合一,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既是培养动手能 力、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三、构建实用的技术训练模块,完善课程体系

收稿日期:2005—10—05 作者简介:孙伟宏,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万 方数据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特别是实训教材,如《数控车床实训指导书》、《数 控铣床实训指导书》、《加工中心实训指导书》、《线 切割实训指导书》等校内实训教材。

在技能教学的安排上,学校采用模块化的技 能教学一体化模式。根据中级工的标准明确了每 个专业的实习模块,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 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了一些理 论性较强且生产实际中基本不用的内容,成功实 行了“融、并、删、减”的“课程一体化”的改革,成效 十分显著。

四、加强师资建设,让品牌教师支撑品牌专业 发展

为了适应数控专业教学规模和新的教学模式 的需求,经过近几年的培养和建设,目前专业教师 数量和结构基本合理,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为迅速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定期选派教师到 澳大利亚、德国和新加坡等地学习和进修,选送教 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新”骨干教师培 训,所有专业教师在假期中必须到企业进行为期 30天的顶岗轮训。

五、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盟,加强校企合作,科学规 划数控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采取了 以下几种形式来加强校企合作: 一是“订单”式。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 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 体。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部分实习设备,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岗位。为了鼓励 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不少企业还专门设立了 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学年学校要举 办两届企业杯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企业提供了28万元的奖金,企业领导还亲临现场为学生颁奖并 合影留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 情。

二是“校企互动”式。如学校和江苏海陆锅炉 集团、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组织教 师和学生同企业职工一起在校生产企业产品,企 业派技师对学生进行实际加工的指导,由企业承 担设备损耗、水电费用和提供原材料及加工刀具。校

企合作引来了企业的新理念、新工艺、新技 术。通过校企合作,既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又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注重培训质量,发挥数控基地的示范服务 功能

为满足本地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数控 专业积极开展对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数控机 床操作技术、CAD/CAM软件应用技术等。目前, 学校已成为本地区职校生的实习基地和企业职工 继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数控基地的功能,实现 资源共享。

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企业对学 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为:一是有较高的职业 道德与综合素质,能适应环境和不断提高自身能 力,以正确、积极向上的心态投身生产一线工作, 能吃苦,表现出色;二是有扎实而全面的实践技能 基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实际工作,与同类学 校甚至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三是知识面宽,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强,能不断适应 新变化;四是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 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Construc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Practicing Ba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ing Model Sun Weihong,Zhu Jinsong(Zhangjiaga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ral School,Zhangjiagang Jiangsu 215600,China Abstract:Constructing numerical control practicing basis should have explicit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unified cognitions on it.It also needs advanced teaching model,optimizes practicing process,constructs applicable technical training models and perfects curriculum systems.In addition,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coopera— 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Finally,training quality must be improved to play their servicing functions fully.Key words:numerical practicing base;practicing model;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odel;high—quality teacher;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servicing function.万 方数据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孙伟宏 , 朱劲松 , Sun Weihong, Zhu Jinsong 作者单位: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张家港,215600 刊名: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EDUCATION SCIENCE 年,卷(期:2005,26(32 被引用次数:9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邓煌.朱民.汪文凌.DENG Huang.ZHU Min.WANG Wen-ling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教学平台配置 [期刊论文]-南昌航空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4(4

2.冯隽.李寅杰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期刊论文]-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7(3 3.刘伟.LIU Wei以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引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 [期刊论文]-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26(4 4.陈颖 浅谈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 [期刊论文]-科技与生活 2010(2 5.袁喜昌 浅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 [期刊论文]-职业 2010(11 6.“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期刊论文]-机械职业教育 2009(11 7.黄强.杜柳青.曾宇丹 对数控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性的探索与体会 [会议论文]-2009 8.肖爱武 数控实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探讨 [期刊论文]-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10 9.陈群辉.肖旭 高职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期刊论文]-机械职业教育 2010(2 引证文献(9条

1.宋海潮 高职院数控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期刊论文]-模具制造 2007(2 2.路琳 技师学院实训教学方法探讨 [期刊论文]-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22 3.路琳 技师学院实训教学方法探讨 [期刊论文]-课程教育研究 2013(22 4.苑士学.尹云龙 解决技师学院实习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 [期刊论文]-黑龙江冶金 2008(4

5.胡立新.王平.应继慧 丰田教学模式下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 [期刊论文]-职业教育研究 2007(12 6.刘锋 数控技能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期刊论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3 7.万军 基于“双证书”制度高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期刊论文]-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1 8.沈宇锋 浅谈中职数控技能实训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 2012(12 9.王召鹏 数字化制造实训车间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yjsjy200532037.aspx

2.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篇二

1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

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 与政府、行业、企业或者社会相结合, 全面开发基地的生产功能, 通过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 实现经济效益, 并在生产中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种校内实训基地[1]。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应具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和提供高质量技术、技能服务的3个基本功能[2]。工科类专业由于其专业或科研活动直接面向生产, 成果是有形的产品, 通过向社会人士提供生产技能培训、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等, 能较好地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卫生职业院校与工科类职业院校相比, 区别非常大, 其社会服务面比较窄, 加之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高, 教学科研能力强, 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发培训及科研项目的愿望不大, 行业的准入标准高, 行业职业资格准入标准制度不完善, 这些问题均使卫生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科研、培训等功能难以实现。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样存在以上问题, 经过8年的建设, 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室可以满足学生仿真实训的需要, 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但学生学习过程中期的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无法完成, 遇到了专业建设的瓶颈。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 (1) 我国为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必须大力推进社区康复服务。 (2) 虽然我国社区康复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但是社区康复的定位没有从专业化角度考虑。 (3) 社区康复只有以社区为载体的全面康复才可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目前, 各地的社区康复由专业康复机构负责的很少, 康复中心或综合医院康复科多在技术上给予支持;民间的康复服务机构又很难得到社区康复管理者的信任, 管理者不愿意将资源放手;传统社区康复不依托机构进行, 而社区康复又离不开专业化的服务。因此, 我们以此为契机, 以专业化的社区康复服务为纽带, 建设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 搭建学校、医院、残联三方合作的平台, 这样既可充分发挥专业康复教育机构的优势, 弥补社区康复服务的不足, 为有康复需求的群体提供专业化服务, 又可解决我院系统化实训不足的问题, 填补卫生职业类院校校内生产 (服务) 性基地建设的空白。

2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

以“教学产品——偏瘫、脑瘫患者的专业化社区康复服务”为纽带, 搭建学校、医院、残联三方合作的平台, 建设集教学、实训、服务为一体的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社区康复服务中心 (站) , 使之成为康复治疗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创新的社区康复服务基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大赛承办基地。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将呈现与社区康复中心 (站) 一致的康复服务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文化氛围、管理模式, 实现教学、实训与服务合一, 教学内容与服务内容合一, 教学过程与服务过程合一, 教学环境与康复服务环境合一, 教学设备与服务设备合一。因对区域内患者提供的是免费的社区康复服务, 虽实现了“教学产品”的区域流动性, 但尚未成为流通的“教学产品”, 因此我们的“教学产品———偏瘫、脑瘫患者的专业化社区康复服务”只能称为具有生产特征的产品, 校内实训基地只能称为“具有产品生产 (服务) 特征”的校内实训基地。

3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

以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 深入探索三方合作、三段实训、三位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带动课程建设、师资建设、质量评价等工作同步跟进。

实训基地建设与专家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建设互相衔接, 便于教学、实训、服务与技术研发。

4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案

4.1 机构及制度建设

成立学校、医院、残联三方合作委员会, 明确合作的组织机构, 以学校为主体, 医院提供技术支持, 残联承担组织协调患者的工作。进行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建设、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设及实训基地规章制度建设, 明确三方合作的责、权、利, 保证实训基地规范、有序运行。

4.2 理想性“教学产品”的选择、设计

理想性“教学产品”选择和设计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对专业核心能力、核心教学内容的分析, 确定可覆盖专业核心教学内容的“教学产品”。

我们通过调研确定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为康复功能评定、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及传统康复治疗;核心教学内容包括康复功能评定、物理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作业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我们与苏家屯区残联合作, 对区域内残疾人康复服务的需求进行调研, 调查结果表明, 肢体残疾, 尤其是偏瘫、脑瘫的患者对康复服务的需求最大。偏瘫、脑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康复治疗过程包括功能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及传统康复治疗, 因此我们选择偏瘫、脑瘫患者的社区康复服务为理想性“教学产品”。“教学产品”覆盖了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 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及服务中锻炼了从事物理治疗 (运动、物理因子治疗) 、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岗位的职业能力, 培养了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

4.3 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仿真实训和社区康复服务的要求, 学校、医院、残联三方合作完成实训基地的布局、环境设计及设备规划。学校按照设计方案改造升级现有场所, 采购调试设备, 2012年建成以“教学产品”为纽带, 具有服务特征的校内实训基地;2013年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试运行, 学生可在实训基地完成仿真性及服务性实训。

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预计投入资金300万元, 其中硬件建设234万元, 软件建设66万元, 基地总面积713 m2, 主要设计: (1) 一楼为服务性实训功能区 (400 m2) , 呈现与社区康复中心一致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及文化氛围。设有导诊区 (17 m2) 、功能评定区 (20 m2) 、运动训练区 (112 m2) 、作业训练区 (106 m2) 、传统康复训练区 (32 m2) 、小儿脑瘫综合训练室 (95 m2) 、专家工作室 (18 m2) , 设备投入118万元; (2) 二楼为理实一体仿真实训功能区 (313 m2) , 完成理实一体教学及仿真实训。包括运动疗法一体化实训室 (90 m2) 、物理因子 (含评定) 一体化实训室 (90 m2) 、作业疗法一体化实训室 (60 m2) 、言语疗法一体化实训室 (38 m2) 、教师工作室 (35 m2) , 新增设备投入32万元。

4.4“教学产品”的生产流程

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仿真实训及观摩学习, 才能进入服务性实训———“教学产品”的生产。根据临床康复治疗的流程设计了“教学产品”的生产流程, 具体见图1。

5 以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核心, 推动专业全方位、深层次发展

5.1 三方合作、三段实训、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通过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的建设, 搭建了学校、医院、残联三方合作的平台, 实现了校企有效对接。所谓三方合作是指学校、医院、残联三方合作;三段实训是指校内仿真实训、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及顶岗实训;三位一体是指教学、学习 (实训) 、服务于一体。

5.2 基于工作过程的“大专业, 分科化”开放式课程体系的开发

为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开发理念完全落实到实处, 专任教师深入行业及区残联调研, 三方合作, 进行岗位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归纳出职业基本能力和职业专向能力, 将归纳出的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 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大专业、分科化”开放式课程体系, “分科化”课程紧随职业岗位群变动。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 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 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以典型康复服务为载体设计活动, 组织教学;以任务为驱动, 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注重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

5.3 三方合作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互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制度化建设为突破口,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校企双带头人”, 在学校设立专家工作室、设置技能大师岗位, 促进专职教师的职业技能化发展, 通过对兼职教师的绩效考核, 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作用。培养“校企双带头人”2人, 骨干教师4人, 并外聘兼职教师6人, 优化整体师资队伍结构。

5.4 建立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质量监控体系

在现有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基础上, 扩大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范围, 对教学输入质量、教学运行质量及教学输出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 形成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价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 包括: (1) 教学输入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教学环境 (实训条件、网络资源等) 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素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生源信息监控。 (2) 教学运行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平台;教学实施环节监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监控。 (3) 教学输出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证书通过率;技能竞赛获奖情况;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发展轨迹监控;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摘要:以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建设为例, 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出发, 阐述具有产品生产特征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 探讨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及建设方案。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推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校内生产 (服务) 性实训基地,社区康复服务

参考文献

[1]丁金昌, 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1) :78-80.

3.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篇三

关键词:校内教学实训 畜牧兽医 高职高专

江苏省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社会适应性,尤其是对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 还存在着先进技术项目训练不够、训练量不足的缺失。在实践项目的组织上,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动手训练的效果受到影响。所以,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培养畜牧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真实的生产现场,探索畜牧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根据畜牧产业需求的培养目标,对学习者所需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发实训项目模块,构建相对独立的、模块式、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对畜牧兽医专业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建设了畜牧园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并取得了实质成果。

一、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畜牧园是由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兴建的教学实训基地,由水禽、种猪两大教学实训基地组成。

1.猪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猪场教学实训基地建有各类猪舍及附属用房26幢总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猪场采用全封闭、工厂化流水线生产模式,生产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猪场采用干湿分离机将粪污干湿分离,分离的粪水进入沼气工程发酵处理,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供应猪场及园区生产生活用电,发酵产生的沼液,通过管道喷洒于园区苗木及周边蔬菜基地。猪场拥有种猪性能测定系统、完善的兽医设备、采精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供学生实训。

2.水禽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水禽教学实训基地占地60余亩,建有各类水禽5000平方米标准养殖舍,舍内配套自动喂料、饮水设备、湿帘、大型排风扇、自动光照控制设备、加温设备等。水禽教学实训基地拥有完整的养殖、孵化、加工等设备供学生实训。

3.其它配套设施建设

畜牧园还会为学生提供了电子阅览室、科普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学习生活设施。学生在这个实训平台上努力提高实践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二、师资力量建设

1.校内讲师队伍建设

校内讲师队伍由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组建,畜牧兽医站专业校内讲师队伍由18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5人。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实际生产服务知识、管理能力,对于生产实践设计过程,自己操作编制实验内容,制作教学用具,计划实习进度,调整实习设备,研究实习方案及实习教材,结合实践需要制教材内容,培育社会需求的高职教育人才。校内讲师队伍教师不仅要参加科研方面的研究,还要进入养殖场企业参与生产,这样掌握相关专业第一经验,从而从纯理论型教师转向复合型,多能型教师。

2.技术导师队伍建设

畜牧园聘请有经验的畜牧兽医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作为养殖场的技术管理人员和学院兼职教师,现有技术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充分利用他们高操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在现场指导学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应用技能,快速培养适合未来岗位需求的人才。

三、实训课程建设

畜牧园作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训基地,承担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学生在养殖场顶岗实习一个月,在学习过程中,指定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把理论知识贯穿在实践中,手把手教会学生养殖技术,有目的地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

根据专业建设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需要,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畜牧兽医专业类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达到工学结合常态化,每月一个班到中心进行“工学结合”或者“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为了让畜牧兽医类专业每个学生都了解校内基地,增加对畜牧业的感性认识,除此之外,实训中心还安排了为期1天的生产见习、为期1周的生产实训等多模态教学模式。

另外,每学期安排2~3班在实习基地完成了《养猪生产》《家禽生产》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在猪场、水禽实训基地生产功能区进行轮岗教学,同时完成两门课程的“工学结合”和“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

四、运行管理制度建设

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分为教学管理、日常管理、生产管理。教学管理主要是课程标准、教学任务书和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等教学文件的编写,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监督、考核,教改的研究等均由校内讲师和技术导师参与联合制定完成。日常管理由校内讲师监督指导,学生轮流值班负责。技术导师作为实训基地的师傅,负责学生的生产培训和技术指导,协助做好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由技术导师指导安排。在整个实训期间,学生定期轮换工作岗位,要求能了解各个环节的生产要求。

五、结语

畜牧园校内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畜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生产、产品加工、经營管理等全方位的实训,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参观访问、见习经理等措施,全面、深入了解并掌握现代畜牧生产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切实有效地提高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雨兰,邹定南,陆春其.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之专业产业化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2012,(10):147-148.

[2]周双林,夏苗芬,崔山风.高职生物制药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支撑条件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4):221-223.

4.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篇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在彰显办学特色方面和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是重点。而在实验实训中心建设中,又提出了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协调发展) 、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实训教学的体系、建设满足当今实验实训教学的师资队伍、实验教学环境要体现仪器设备先进、资源能共享、服务开放,管理机制要高效,以达到全面提高实验实训教学水平。

面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需求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多,其中之一就是高职院校如何在现有的实验实训室条件下,如何提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那么就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更注重实践教学。而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是落实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实训室的建设水平决定着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在科技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把实训室建设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有机而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实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避免重复建设与资金的浪费。如何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了高校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首要问题。

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技能鉴定、技术培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办学的的基本条件,是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障。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素质和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孔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来说,实训室不单是“器”,更是重“器”。因此,深入研究发展规律,优化建设规划,创新管理理念,全面提升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对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1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的现状

实训室是高职院校办学三大要素之一,实验作为教学与科研的一种手段,近几年来又以其特有的.功能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在实现培养一流人才以及培养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使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国外,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实训室建设和管理都比较规范完善。首先,在实训室整体建设和规划方面,澳大利亚科学院院长A. J. Birch 教授曾经说过为了取得较大的科研成果,要建立跨学科的委员会,或者说建立实训中心,把人力、物力等集中起来,花较小的钱,取得更大的产出。其次,在日本,以京都大学为例,没有专门实训室管理机构,实行校长领导下的教授负责制,在每个部门中,由教授担任负责人,主要负责各种业务的行政管理。对于重大的决策,都是由部门首长负责去监督执行,决定是由与各部门首长平级的协议会商定。在国内,武汉大学提出要构筑创新的实训大平台,提出了具体的做法: ①整合全校资源,实训室管理体制要理顺; ②加大实训室投资力度,改善实训室条件;③大力推动实训室开放,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东南大学认为重点是要构建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综合工程是实验教学建设与管理的改革与诸多因素有关: 比如政策、资金、师资、课程、内容、方法、硬件、软件等。浙江大学在实训室的安全和环保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危险品、电气、放射性等的安全与防护,对安全绿色和环保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 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首先,存在重复建设和个别实训室使用效益极低的现象; 其次,系院层面和实训室层面的管理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再次,实训室日常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统一模式; 第四,实训室建设机制和运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 最后,实训室运作管理缺乏利于全程监控的信息窗口。

3 依据专业建设需要制定实训室建设规划

实训室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优化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规划方案,就要以专业建设为中心,按照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专业布局,明确相关专业的发展目标,合理分配资源,将实训室建设规划纳入专业( 专业群)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的大局中统筹考虑。校内实训基地依托专业( 专业群) 建设,每个专业( 专业群) 至少要建设一个实训基地,每个实训基地可含多间实训室,每间实训室必须归口到某个实训基地进行建设。

目前,我系建设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实践为载体,整合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应用创新实践三个环节,构建一个校内外多功能实践平台,形成由校内工程实践中心、校企联合研发中心、校外生产性实习基地群共同组成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的平台。

校内实训室是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出发来进行各实训室的设计建设的。其中,既考虑到各实训室的独立性,又考虑到各实训室之间的合理衔接,以便实现整个实践基地的集成。校内实训室既能开设各个课程的独立实训项目,又能开设大部分岗位培训的实训项目,完全满足学生全程职业技能训练和社会培训服务的要求。我系实训室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两大校内实践基地。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基地包括: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软件技术与测试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电子商务创新实训室、Linux 技术应用与开发实训室、Android 应用开发实训室。物联网技术实践基地包括综合布线实训室、云平台攻防实训室、网络组建实训室、智能感知与识别技术实训室、信息传输与处理实训室。实训设备均为与市场主流设备保持一致的商用设备,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87%,既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又能完成多种认证培训任务。

4 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管理制度体系

实训室管理的制度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性工作。首先,实训( 实验) 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体系包括人员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多项内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 其次,实训( 实验) 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又分为校、系( 院) 、实训( 实验) 室三级管理层面,校级层面负责制定全面普适性管理制度,系( 院) 级层面负责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实训( 实验) 室级层面负责制定专门专项管理细则。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管理制度体系,有利于理清关系、明确职责,避免管理真空。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中要注重建设过程控制,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的立项管理、建设过程管理、使用管理三个环节。在项目立项审批过程中,严格项目申请,组织论证,产品遴选,验收报批等环节。在过程管理中通过进度检查,过程环节调整等工作,严密掌握项目进度、变化情况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控,保证项目正常进行。

5 协同创新探索多机制、多模式建设方案协同

5.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篇五

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化的必然选择,其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实训完整的工作过程,生产出产品甚至商品,实现教、学、做的统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教量不足、功能发挥不当、开发不力、实践教学组织水平较低等问题.必须“因企制宜”,加大引企共建基地的力度;强化管理,统筹基地功能的发挥;增强软实力,实现由“引企入校”向“引企入教”的升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水平.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HUA COLLEGE OF PROFESSION AND TECHNOLOGY年,卷(期):9(5)分类号:G710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引企入校 引企入教

6.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篇六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

一、总则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院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它承担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和专业研究及技术开发、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考核、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功能,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重要基地。为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保障学院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彰显办学特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创新建设机制,校企合作,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使所有开设的专业都能够满足实训要求。针对学校原有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本着校企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双方共同自愿的前提下,共同行使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

三、建设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先进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实训基地的设计和建设的方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实验实训设备要注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的统一,符合科技发展的趋势。在技术要求上要具有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核心技术路线、工艺路线和技术实际应用的本领。

2.生产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环境、场地、布局以及设备配置要仿照企业典型产品或典型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学生能够按照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在保证实践性教学有效进行的同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综合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以骨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为基础并覆盖相关专业群;实训基地要将专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实训基地要将技能训练、技能竞赛、技能考核鉴定、创业就业训练和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

4.开放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技能训练、竞赛、考核鉴定服务,还要为教师培训提高服务;不仅要为本校服务,而且要为其他院校服务;不仅要为教育系统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使实训基地成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桥梁,社会服务的基地,达到互惠共赢。

四、建设标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以系统集成、搭建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平台为重点,充分体现基础性、多功能性和共享性,因此应符合以下标准:

1.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比较先进的仪器设施。

2.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本校学科设置足够数量的、精通业务的实训指导教师。

3.生产性基地必须配备符合技术要求的房舍、场地、附属设施及配套环境。

4.生产性基地建设必须全盘考虑、统筹兼顾,力求资源共享。5.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立足于本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学生实训需要。

6.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具备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课程结构模块化。

7.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专人管理,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五、主要任务

1.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组织编写实训教材,制定专业技术技能实践教学大纲。

2.根据相关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和专业技术技能要求,制定实训计划和方案。

3.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应用研究,实现学、研、产相结合,开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

4.校内实验基地要不断改善条件,充实与改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专任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有效落实,在实践教师队伍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保证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与实训基地管理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注重培训,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综合能力,打造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六、管理办法

一、管理体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管理,融合校企管理理念,渗透校企管理文化。实训基地实行统一领导和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统筹协调解决全院实训基地的总体规划、建设、布局、实训设备的购置及科学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为学院决策提出建议。1.教务处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全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宏观协调。其工作内容是:

(1)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组织编写、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实践教学管理文件,拟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工作计划等;

(2)全面协调学院每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各二级学院编排《实践教学进程表》、《课表》、《实践教学任务书》等一系列配套文件,指导各二级院(系)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3)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有计划地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各二级学院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落实。其工作内容是:

(1)根据本院专业设置以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建设和调整本院的实训基地,对仪器设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组织编写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和指导书。(3)全面安排本院的实践教学活动,重点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授课计划、师资配备、教学组织、教学考核、总结提高以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生创新指导等方面的组织工作。

(4)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办出专业特色。

二、运行与管理 1.教学运行与管理

(1)实训基地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设科学、健全、严格的实践教学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且能严格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规程等教学文件。

(2)实训基地要建立职业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并具有组织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

(3)实训基地要建立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调控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

(4)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项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2.生产运行与管理

(1)通过校企合作,在保证学生基础及核心技能培养的前提下,主动承接企业生产服务“订单”,推进企业生产和学生实训有效对接。

(2)围绕专业职业岗位核心技能,结合市场需求,有稳定的“实习产品”,全方位对接企业生产过程、工艺要求、管理规范,“实习产品”逐步走向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实现消耗性实习向生产性实习转变。

(3)实训基地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法规,法令及条例,建立实训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的管理规定,安全操作管理规程和文明生产措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3.科研运行与管理

(1)健全科研申报、管理、奖励制度。注重发挥基地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和成果孵化功能。

(2)深化校企合作,建设科研团队,积极申请和承担行业企业科研项目。4.物资运行与管理(1)实训基地要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及物资管理制度。做到帐、物相符,仪器设备维修及时,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

(2)实训基地要建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和技术档案制度,实现现代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

七、附则

1.各院可根据本管理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教务处备案。

2.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7.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篇七

1、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与特征

《2007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定标准 (试行) 》指出, 校内生产性实训"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 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 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 联合在校内建设的适用于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校企联合共建并非是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本质特征, 校内生产性实训所强调的:一是实训教学的生产性特点, 二是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是学校自身投资建设, 也可以是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共建, 或是国外政府机构资助援建。校内生产性实训不但为师生创建了真实的职业环境, 还可以利用其创造经济效益购置设施设备、改善教学条件, 加强技术研发等, 这样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尝试去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2、目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困惑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改革的产物,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成长的特殊复杂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诸多障碍:

(1) 传统教育方式影响

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改革步履阑珊, 没有突破和创新, 教师和学生仍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束缚在课堂和书本上, 不能主动从书本和实践两个环节结合点上着手。

(2) 校企合作程度不高

学生在人才市场缺乏竞争力, 高职教育的特色不明显, 不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不足以引起企业参与的热情;同时, 国家政策在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导力不足, 企业参与不积极, 目前仍以学校投资建设为主。

(3) 资金短缺

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购置实训设备自身经费严重不足, 政府对高职院校创办经济实体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资金支持力度很小, 筹资渠道单一;同时, 由于缺乏实际企业运作经验, 对资金如何合理使用也存问题。

(4) 师资队伍难以适应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需要

高校自身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 在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实训教学方面, 用人机制不灵活, 难以操作实施。

3、建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1) 是适应电子行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电子类产品已经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大到高精尖的卫星火箭, 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都离不开电子行业。由于电子产业的普及, 作为该产业直接生产者的技能型人才将短缺, 要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 就必须设置相应的实训基地作其物质保障, 因此, 构建高质量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2) 是电子专业就业岗位群的需要

该专业毕业生在技工领域中就业岗位宽广, 其就业的企业包括生产各类仪表类企业、生产大小家用电器类企业、专门的电子类企业、销售及使用上述各类产品的企业。就工作性质而言, 该专业毕业生可承担电子产品设计员、电子产品安装员、电子产品维修维护员等工作。根据就业岗位群的需要, 该专业必须培养理论够用、实践能力强、毕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需求的毕业生。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内必须进行相应的实践训练, 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因此, 实践训练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

(3) 是电子专业实训实习形式的需要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安排要突出应用性, 即强调技能的培养, 从而使高职教育的特色更加鲜明。实训模块包括专项阶段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专项阶段训练是根据每一学期开设的专业课进行的专门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是在最后一学期结合实习, 重点对电子产品的整个流程进行模拟训练。而要完成电子专业的实训、实习教学, 就必须有相应的实训基地与之配套。

综上所述, 要构建高质量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不仅要在校内建立相对完备的 (包含该专业各岗位群在内的) 实习、实训基地, 还要与企业联合建设与学校生源规模相适应的相对稳定、较为完善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从而进行实习性与生产性相结合的专业实习。

4、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与实训模式

(1) 建设模式

校内自行出资或申请省财政支持。

(2) 实训模式

(1) 项目驱动模式:把专业课教学、课程综合实训紧密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 把企事业一线工程实例引入实训教学中,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训。

(2) 学练一体模式: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工作一线零距离接触, 结合实际边看边学, 边练边学, 学做合一。

(3) 订单模式:与各用人单位签订订单教育协议, 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全满足订单要求, 为企、事业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

5、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1)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及基本操作能力

应用电子技术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 既要求理论知识的掌握, 更要求动手能力。特别是高职学生, 对技能要求更高一些。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锻炼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以及基本的操作技能, 如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 电路的焊接、简单的安装调试以及简单的维修等。

(2) 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高等技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 不可能完全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传授, 尤其是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 更需要在各种实践环节中获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从实用性的角度安排实训教学, 使学生离开学校就能适应工作环境。

(3) 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职业岗位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为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用电子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场模拟训练实践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独立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及创业精神

实训基地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特点, 按实际的工作环境建设, 学生在实验室内不仅仅完成基本的实验以及锻炼基本的动手能力, 还能达到岗前培训的目的, 使学生从学习到就业实现无缝衔接, 在很短时间内就能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

(5) 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应该拥有的基本职业技能

实训基地的职能除了上述四种之外, 也为高素质学生提供扩展空间, 学生在实验室可以自己设计简单的产品, 开发小型项目, 参加各种电子大赛等活动,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经过训练所获得的经验及掌握的技术、技能, 通过群体协作来完成训练项目, 使学生不仅能取得实际工作经验, 同时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综合素质与能力, 为高素质的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环境。

(6) 发挥生产性实训基地产学研与社会服务功能

实训基地在完成教学环节的基础上, 还是一个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及参加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的场所, 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承接各种科研项目, 通过科研项目促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 即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还可以培养一批高素质学生,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的新课题, 是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根本保证, 是我们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努力方向, 需要对这个问题作更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以达到"零距离"培养一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中国高考研究.2008.2

[2]薛建荣, 王靖, 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教育与职业.2007.3

[3]郭家星, 屈有安.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4]李国良.高职校内真实环境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8.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生产性实训基地 管理模式 机制创新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教育计划与决策,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予以了高度关注。近年来,中职教育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实训内容不足,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机制亟待创新与改革。

一、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现有的四种管理模式分析

当前,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一般有以下四种,四种模式各有优缺点。

第一种模式是中职学校自主管理。这种模式下,基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学校与政府拨款,学校对实训基地具有独立的控制权与管理权,经营、管理活动全部由学校自主进行。这种模式下,实训基地生产的产品类型较为单一且技术、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资金投入受到较大的限制,整体上来说,管理成本投入较高。

第二种模式是校企联合管理。学校负责为生产实践提供设备与场地方面的支持,企业主要负责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产品销售以及经营管理等。这种模式下,校企可以实现双赢,保证优势互补,但是由于企业有明确的生产任务要求,因此实践内容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三种模式是企业单独管理。这种模式下,学校仅提供场地,企业的管理权与控制权较大。该模式的优势在于管理具有先进性与规范性,企业的生产方向更贴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因而实训基地的环境与实训内容贴近现实,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生产活动。但是这种模式往往以企业的需求为主,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可能会将实训时间缩短。

第四种模式是个人承包模式。即社会人员或校内职工负责管理实训基地,实训设备、部分流动资金等均由学校提供,管理人员须定期交纳承包金。这种管理模式相对灵活,学生可以广泛地参与到实训中。但是这种实训基地的规模通常较小,生产的产品类型单一。另外,个人承包导致管理规范程度与企业化程度均较低,生产成本投入属于中等水平。

二、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与机制创新的方法

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是当前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的主要模式,与其他三种模式相比,优势更为明显,能够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因此可将这一管理模式加以推广。但是这一模式仍有不足,须予以完善。

第一,企业参与学校建设管理的目的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要想让企业积极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与建设,就要满足企业的实际利益需求,让其看到参与生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学校应当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并帮助企业获得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而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第二,为了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效性与稳定性,还应当建立全面的约束机制,规范校企双方的行为。在合作展开前,校企双方应当对管理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制定合作细则与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与权利。为了加深校企合作,双方应适当开展联谊会、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人才资源的流动,实现共同发展。

第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企业对利益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实践课程的设置造成阻碍。学校应当与企业商讨,使企业允准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教学安排要根据教学目标与企业的生产计划进行调整,使教学计划更具有针对性。另外,企业应当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予以指导,从而保证产品生产效率与质量。

2.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校企双方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机会,如果学生的能力水平合格,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报酬与奖励。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培训与晋升的机会,将其奖金、福利等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挂钩,应当定期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进行挂职锻炼,从而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企业应当安排高素质的生产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对教学效果突出的员工予以奖励。在校企合作模式中,还应当完善考核机制,从而保证教师与企业员工的能力与素质能够满足实训的要求,保证学生的能力与素质通过实训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小结

9.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篇九

阮建兵,李倩*,张婷,涂小进,金学平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环境与生化工程学院,武汉 430205)

RUAN Jian-bing, LI Qian*, ZHANG Ting, TU Xiao-jin, JIN Xue-ping

(Environment and Biochemical EngineeringDepartment,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430205)

摘要:针对高职制药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水平低的现状,分析了制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缓慢的原因;探讨了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功能定位问题;明确了制药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以药物研发、服务社会为方向,将“药品生产”型实训基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在校外企业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制药;生产性实训;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s failed behind that of other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article specially analyzed the reason why campus pharmaceutica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s developed slowly, and discussed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s that should be solved above al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Finally, it made clear that campus pharmaceutica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s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of drug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ervice, and outside-schoo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s built by deepen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Key words: pharmaceutical;productive training;training base;functional orientation

“零距离上岗”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目标需要借助生产性实训来实现。生产性实训是让学生在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活动中提升职业技能的一种实践教学,其本质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产性和实训性的统一;真实性和效益性的统一[1]。生产性实训真实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是培养与企业要求零距离技能型人才的物质基础。为了开展好生产性实训教学,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纷纷开展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与经验。在学习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建设两条腿走路,学校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种模式并用的局面。然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水平因专业不同而参差不齐。高职制药专业生产性实训受产品类型多、质量要求高、法规控制严等因素限制,比电子、机械等其他工科专业生产性实训开展起来更困难,基地建设也相对落后。笔者认为高职制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解决好校内、校外基地功能定位问题。

1.我国高职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概况

制药分为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也可以根据生产过程分为原料药生产和药物制剂。我国高职院校制药技术类专业有7个,分别是生化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和苗侗药物生产与应用技术等[2],虽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局课题“高职制药专业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研究”(项目编号:2012C182)

作者简介:阮建兵(1980-),男,湖北通山人,硕士,讲师、工程师,从事生化制药教学工作,Tel: 027-81655949,E-mail: ruanjianbing@163.com 通讯作者:李倩(1978-),女,湖北武汉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药学,Tel:027-81655007

然都属制药类,但对实训基地的要求绝然不同。高职院校制药专业往往受资金约束在专业方向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避难就易,专于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相对较小的方向,如原料药、天然药物提取、低质量风险制剂等[3-6],且实训项目单一,不能代表制药行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办好高职制药类专业,必然要求解决好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有限与办学成本高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以“校内为主”或“校外为主”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服务于制药类专业实践教学已基本成为一种共识。

2.建设制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经济效益难以实现

产生经济效益是生产性实训的重要特征,然而因产品质量要求高,制药校内实训无法改变消耗性实训的局面。药品的质量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药品生产和流通,合法的药品是必须严格按照GMP要求生产出来的,行业准入门槛很高。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尝试建设的药品生产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实现与制药企业一致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管理,实训生产出的产品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药品质量要求,不能成为合法的药品,从而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巨额投入创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无法形成自我盈利的“造血”功能,仍然是一种消耗性实训。由于生产环境要求高、生产设备设施维护费用大、工艺流程复杂、生产周期漫长以及原辅料价格昂贵带来的运转成本压力,严重制约了对高职院校校内药品生产型实训教学的开展,此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举步维艰。

2.2 技术装备难保先进

技术装备革新快对高职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先进性形成了巨大的考验。为了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掌握到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达到与行业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目标,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要紧跟行业技术发展,瞄准制药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然而,尽管在实训基地建设时部分高职院校愿意花大代价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药品质量标准要求的逐步提高,制药行业技术装备发展很快,所建实训基地要想保持住先进性,很快就面临着技改压力。由于高职制药生产性实训仍是消耗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多、产出少,学校难以负担技改费用,其先进性会慢慢丧失,逐渐落后于行业水平。

2.3 师资要求难以达到

兼顾实训教学和药品生产的药品生产型实训要求教师既要善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又要深谙药品GMP管理。教师不规范、不合理的操作或行为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误导学生。药品生产实训基地应配备一支一定数量的具有制药技术类专业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双师型素质上,都难以达到带领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生产合格药品的要求。

3.制药校内与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解决校内外基地功能定位的问题。对于制药专业来说,只有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势,合理分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才能满足生产性实训对基地的要求。

3.1校内基地着眼于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型实训

制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把功能定位在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生产性实训包括生产产品、研发技术和服务社会三类,其中,“生产产品”对于制药专业来说,是最难在校内实现的,因为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有着非常严格的质量要求和法规约束。况且制药专业培养的学生并不是只在生产岗位工作,其就业范围可以拓展到药品开发、药品检验、制药设备维护保养和药品销售等相关岗位,故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类实训作为生产实训的基本类型在制药专业人才培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制药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为载体,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参与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或应用,从而掌握到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这种类型实训受法规约束较少,基地建设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对高职院校来说更具有可行性。如我校制药专业与武汉英纳氏药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600 m2的校内药物研发生产性实训基地,基于此,学生在参与研发的过程中掌握了药物合成、药物分析等技术,具备了在制药企业研发部门研发助理或质量部门质量控制(QC)等岗位零距离就业的能力和素质。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药品生产型的实训,校内基地则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实训教学软件,仿真生产,建立在网络环境中实施实训教学的模式,让学生熟悉和认知药品生产工艺过程及法规要求。

3.2校外基地着眼于药品生产型实训

以生产产品为目的的生产性实训在制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其最难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成功,把此类实训教学放到药品生产企业里进行,是一种真正落实该类实训“生产性”的做法。药品GMP认证是国家依法对药品生产企业(车间)和药品品种实施GMP监督检查并取得认可的一种制度,是国际药品贸易和药品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药品质量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手段。药品的生产必须在通过GMP认证的厂房中进行。药品生产企业不仅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符合GMP要求的厂房设施,还需要投入较大资金用于组织生产、空气净化、生产管理和设备维护,运行成本高。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无法承担建设符合GMP标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巨额费用,深化校企合作,将此类实训向校外基地转移才能实现其“生产性”。同时,学校在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和生产不同品种、不同剂型的药品生产企业合作,从而选择合适的实训项目来达到教学目的。制药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制药行业的,在行业真实的“熔炉”里“工学结合”练就的技能也正是企业所需要的。

4.结语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落后困扰着制药类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开展。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高职院校试图按GMP要求建设的校内实训基地也未能实现通过生产产品产生经济效益,这种做法不具有在高职院校全面推广的可行性。进行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定位,合理划分校内和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是保证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良性发展的前提。坚持校内生产实训基地以药物研发、服务社会为方向,将“药品生产”型实训基地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在校外企业,是符合高职院校实际的有效可行的做法。当然,建设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也面临如何深化校企合作的难题,要做好高职制药类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在基地建设上还有

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许康平.“明仕田园”生产性实训基地创建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9。

[2] 丁岚峰,刘伯臣,田海君等.浅论高职高专院校制药技术类专业招生计划的科学设置与分配[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6):9-11。

[3] 周双林,夏苗芬,崔山风等.高职生物制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4):566-571。

[4] 周双林,夏苗芬,崔山风等.高职生物制药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支撑条件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2):221-224。

[5] 刘贤贤,莫绪口,陈钢等.高职高专生化制药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桂林师专生化制药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6(2):198-201。

上一篇:省纪委常委在XX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认标记讲安全》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