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分析(8篇)
1.农村市场分析 篇一
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山区面积占四分之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民坐方便车、坐安全车、坐经济车、坐舒心车,纳入了地方人民政府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笔者根据区情,提出一些想法,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客运市场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提出新农村的建设,它的意义和作用非常明显。其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荣的任务是在农村,城市中除了下岗工人和低收入群体以外,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下一步全面小康能不能实现?关键就看农村。其二,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农村始终会有上亿的农村人口在那里生活。怎么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怎么把农村家园建设好,让他们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成果。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发展农村客运则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我区的客运现状
(一)通达状况,我区现有12个乡镇(街办),222个行政村(居委会),3400多平方公里,5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0%。现有公路通车里程3688公里,班车营运线路58条,营运里程2250公里。这58条线路中有10条的终点为乡镇政府所在地,有46条线路终点到村,贯穿了157个村(居委会),占行政村总数的71%。还有65个行政村未有通客车,主要集中在西北山区。
(二)运力状况,现有客运公司12家,客车378台,其中从事农村客运的客运车辆310台,5846座.日发班次758个,日发送客运量4万人次。
(三)站场建设状况,现有二级客运站2个(夷陵客运站和太平溪港水陆客运站各一个),乡镇五级客运站现有2个(雾渡河、黄花),在建的2个(下堡坪、分乡),拟建的1个(邓村)。现有招呼站5个,拟建75个。现有候车棚27个,拟建50个。原有2个五级客运站(鸦雀岭、土门)因为种种原因闲置。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线路开不通。乡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车里程短、断头路多、维护不够、通车数量少,有将近一半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无法投放客运车辆,当地村民无车可乘,步行肩挑,出行困难。原因很直接,就是资金不足。但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未来五年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二)经营者开不起。一是经营者投入大、效益低。农村客源分散,客运量呈周期性变化,农民以自然村庄散居,又受季节影响,实载率低。加上高额的税费、油料和修理费用,使经营难于维系。曾有牛坪的杨柳池、梅子垭、下坪太阳山等数条线路开班以后又停下来。二是有的乡村线路开班以后,双排小货车、“面的”、摩托车等充斥其间,原本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客源被低票价的非法营运车辆所截走。雾渡河至樟村坪线路上就有100多台“小面的”和“皮卡”以假亲戚、货主的名誉等方式进行非法载客营运,长期以往,已开通的客运班车就自然而然地开不下去了。
(三)农民坐不起。乡村客运线路里程短、路况差、票价相对高。山区农民收入少,往往为节省五毛一块钱而改乘摩托车或者其它廉价的“黑车”,甚至绕“山间小道”步行赶集。
(四)乘客不敢坐。一是从事乡村的客运线路大多道路等级低、弯多路急,行驶不安全;二是从事乡村线路的车辆大多技术状况差,有的车辆尽管通过了车辆技术检测,但长期行驶“山间小道”,维修保养跟不上,车况令人担忧;三是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和经验不足,随时可能出现事故。四是司乘人员服务质量较低,坑客、宰客、甩客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乘客不敢坐。
(五)村民出行难。一是客运站场设施薄弱,候车条件差。全区等级客运站数量少,大多数乡镇无等级站,只有简易停车场,行政村基本没有停车场,沿线居民点也没有候车棚,村民只好在路边候车,见到什么车就坐什么车,顾不了安全不安全。二是现有的客运班车,不适应村民随时出行和携带农副产品的需要。
(六)黑车打不死。乡村客运线路上的“黑车”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自用的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他们利用农闲时节非法载客,有生意的时候就捞一把,没有生意或遇有执法检查的时候就在家“休整”,灵活机动、随叫随走。即使被查扣,他们也会串通乘客(乡里乡亲的)百般抵赖,造成取证难,执行难,受到处罚后,他们又会变本加厉。
四、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通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发展农村公路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发展运输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区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区通车里程、通车质量和候车条件大大改善。但是
2.农村市场分析 篇二
关键词:农村市场,农村消费者,4P策略
中国消费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的活力进一步增强, 农村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消费政策、消费体制、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农村消费全面启动, 并有力地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据分析, 国家粮食直补、农业税取消等惠农政策的落实使我国农民现金收入得到切实增长;城市消费带动力强劲, 其辐射面波及到农村市场, 使得农村市场表现突出。
一、农村市场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有8.68亿农业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近70%, 这便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 中国农村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这一市场的启动是消费需求持续扩张的潜力和动力所在。因此对于处在困境中的国内企业, 开辟农村市场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1. 城市市场的消费空间有限
国内市场从区域角度可分为城市市场和农村市板块。在未来几年内, 城市消费市场的增长空间有限, 因为城市消费结构的升级正处于“空档”, 即城市居民对一般消费品的需求已饱和, 而住房、车等高档消费品因收入积累不够, 因此在短期内城市居民将难以形成消费热点, 处于消费“空档”, 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会很大。与城市市场形势对比, 有着8亿多人口的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市场消费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 将对农村市场带来不可估量的发展。
2. 农村市场巨大的需求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 尽管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总的来说, 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因而消费支出也很低。我国目前农村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1985年时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 落后了15年左右。因此, 农村居民消费的滞后区间, 就是我们所要开拓的需求增长区间, 这个巨大的需求增长区间, 为我国企业走出困境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如果我国企业能调整产品结构, 设计、生产和销售符合农民需要和农村市场特点的亮点产品, 定能摆困解危。
3. 农村消费者消费理念提高
现在农村人群的消费水平及消费理念也跟着时代发展, 从过去的纯物质消费, 到现在富足的情况下追求精神层次的消费。在物质消费上, 过去是吃饱、穿暖、温饱问题解决就可以了, 现在是吃讲营养、穿讲高档、闲暇旅游等。
二、农村消费者行为分析
由于文化层次、自然条件、收入水平、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 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以下具体的表现:
1. 生产性消费与生活性消费的一体性
农村家庭作为一个消费单位的同时又是一个生产单位, 在农民的家庭收入中有相当多的部分要作为生产性消费和生产建设性投资, 农民消费时往往首先考虑这一部分。按一般测算, 这种消费、投资要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5%左右, 居消费比例第一位, 这是我们开拓农村市场应考虑的这方面的影响。
2. 消费上的保守性
在中国广大农村, 半自给经济的消费方式仍然存在, 这种消费的观念仍然影响着农民的消费, 农民不愿把收入一次性用于消费, 更谈不上信用消费形式。按现行的分类, 人均收入在1000元—2000元/年的农户即为温饱型, 这类农户约占农村总人口的42%。按典型调查有85%以上的农户认为不会把当年收入全部用于消费, 91%以上的人认为如无特殊情形不会采用信用生活性消费。能自己产的不买, 能凑合用的不换, 能不花钱的不花, 是农民消费的基本思路。节俭是第一位的, 要“积谷防饥”, 而不能“寅吃卯粮”。86%以上的农户认为如果收入没有明显增长, 不会扩大生活消费所占收入的比例。这是我们开拓农村市场应考虑的基础因素。
3. 消费的实际性
中国农民是一个讲究“实惠”的群体, 在消费时, 这一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 农民消费更多的注意是“值不值”, “低廉”是首选, “结实”、“耐用”、“低耗”也很关键, 往往不太注重产品的包装, 外观品样。更不注重消费的文化内涵和内在质量, 送鲜花总不如送等值的现金“实在”。这使得农民在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等文化、服务性消费升级缓慢, , 支出很小, 加之农村地域广阔, 管理困难, 也使得假劣商品猖獗。
三、农村市场营销的策略
1. 产品策略
企业在农村市场营销自己的产品时应该慎重, 受收入水平、消费环境以及消费习惯的制约和影响, 要做到“量体裁衣”, 选择合适的产品。目前农民大量购买的依然是一般的中低档商品, 对所购商品一般要求经济实惠, 经久耐用, 价格便宜, 使用方便。其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点:首先, 产品设计要注意到农村居民消费的特殊性, 采用“量体裁衣”、“终身售后服务”的措施, 即从产品设计开始, 深入目标市场调查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的诸多影响因素, 生产对路适销的产品, 供应目标顾客。比如:海尔在四川发现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 就设计出一种大水管洗衣机;在贵州农村发现农民喜欢外壳多彩的电视机, 就生产色彩繁多的“探路者”型彩电;看到农村的孩子每天都把衣服弄脏, 就设计出"小小神童"洗衣机。其次, 产品名称在反映产品特点的同时, 要易懂、易记和意思喜庆吉祥, 产品颜色、外形等适合农民审美情趣。这样农民能很快记住它, 形成潜在的购买机会。红桃K集团在为产品起名字时, 就很注意名字是否通俗易懂, 红桃K生血剂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产品名字。再者, 要求包装简单实用, 能保护产品使用价值, 方便携带和保管;产品用中文标识, 使用说明书简明易懂;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易学易修, 产品耐用耐损, 使用寿命较长。最后, 要求产品功能适当并能适应农村的消费环境。如彩电, 只要求其图像和声音清晰, 能适应农村电压低或电压不稳, 电视接收信号较弱等情况。一些在农村不适用的附加功能, 如丽音、画中画、环绕立体声等, 农民是不欢迎的, 企业可以考虑删除这些功能。
2. 价格策略
根据农村消费市场的环境, 价格制定的关键是要把价格降到农民能真正接受的水平, 要符合农村的实际消费能力。企业应该在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的基础上合理的运用价格策略。
农村消费平时以节俭型为主。针对这种情况, 企业应采取低价策略, 谋求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据新华社报道, 目前大量质次价低的洗衣机正在农村市场热销。其产量至少有200万台, 正迅速抢占我国农村市场, 甚至在部分地区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同类正规品牌产品。这些杂牌洗衣机之所以有竞争力, 其原因非常简单—价格低廉。
此外, 农村消费者比较注重实惠。因此除了低价策略外, 还可实行折扣定价策略。如:农民一次性大批量购买某产品时, 企业应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对某些季节性强的商品 (种子、农药、化肥) , 在销售淡季可采取季节折扣法, 刺激农民购买。对于积压库存而又在农村市场有一定需求的商品, 可实行折让定价的方式。
3. 促销策略
中国传统的消费习惯:“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农村消费者更是坚信这一点, 中华民族的克勤克俭生活习惯牢牢扎根于农民消费上, 因此促销一定要做到让消费者看得见的实惠。鉴此, 我们在开拓农村市场时促销媒介的选择上就应当有相当的针对性。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的同时, 须向农民灌输一些新的消费理念, 同时营销人员在作农村市场的营销推广工作时, 应当强调产品的必需性, 诉求的重点是让农民觉得这种产品是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
促销活动之前, 要深入农村市场作信息采集, 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消费习惯, 向农民提供咨询服务, 给其灌输科学的消费理念等。这下前期工作做的深入到为的情况下, 促销活动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 加快产品的销售速度。
企业应采取灵活的促销策略, 做好销售服务工作, 要特别发挥广告宣传的作用。要想收到实效, 就必须切实掌握农村市场的禀赋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真正了解农民的所想所思, 为创意提供依据。
4. 渠道策略
从农村的地理环境思考, 针对农村居民居住分散, 分布范围广, 交通不便, 农村经销终端多, 但规模较小, 流通不畅等情况, 企业在铺设营销网络时,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 利用供销社建立委托代理系统。目前, 供销社正重振当年“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的雄风, 取得了很大成效。大型工业企业可与供销社联手, 通过总经销、总代理等形式, 利用其网络、信誉、经销、人才和信息等优势, 逐步形成“企业—供销社—供销社农村商业网点—农户”的渠道格局。
第二, 建立企业产品专卖店。规模大、实力强、品种多、品牌知名度高的工业企业可以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收入较高的县城和乡镇吸收当地经销商成为自己的专卖店, 形成“企业—本企业产品专卖店—农户”的渠道格局。同时对当地经销商提供各种支持, 如免费为经销商做门脸等。这种渠道格局便于企业控制, 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如TCL的专卖店已达几千家, 成为其产品走入万千农户的桥梁和纽带。
第三, 联合农村超市代销店网点。超市代销店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网点多, 分布广, 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把产品通过这种途径分销到农民手中, 企业只要配合销售并在一定集中区设立维修站进行售后服务点即可。这样就节省了大量重新布点的成本, 用以提高竞争力, 开发另外的投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纳:农村市场营销环境特点及其对企业营销策略影响分析[J], 北京: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04 (02) :35-38.
[2]龚晓光易法海:开拓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J], 北京: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0 (06)
3.农村市场分析 篇三
关键词:农村金融;创新
近年来,黑龙江省桦川县在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立足优势产业、特色资源,加大政府部门的协调功能和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政策性扶持,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加强风险防范,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引进金融机构,加大特色行业贷款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升级转型,拓宽权益担保贷款范围,突破“三农”贷款担保难“瓶颈”等方面着手,推动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农村融资渠道,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
一、抓机构引入,形成市场竞争机制
农村金融创新之前,桦川县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联社从事农贷业务,农业银行农贷较少。桦川县农贷面临贷款压力大、贷款手续时间长、手续较为繁琐、人员少服务态度差等问题。桦川县在近几年的金融改革过程中,从引入机构入手,化解农村贷款压力。首先是金融机构扩展业务。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扩展到农贷,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网点。其次是引进机构办理业务。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引进哈尔滨融兴村镇银行落户桦川,主要针对农贷开展业务。同时,2015年春又引进肇东银行和中国银行佳木斯支行来桦川从事农贷业务。全县为农信贷业务发展到7家。通过多家银行进驻桦川从事农贷业务,既缓解资金压力,又引入竞争机制,为各家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二、抓产品创新,盘活农业农村资产
经过两年的创新实践,桦川县陆续推出了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企保农贷”、农户动产抵押、粮食预期收益抵押、粮食补贴放大十倍抵押等5种信贷产品。
土地经营权抵押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抵押期限不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限,今年每垧地贷款额度上限为40000元。
企保农贷主要是通过涉农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企业为农户担保而取得贷款资金,目前全县有新峰农业发展集团和农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2家企业为农户担保贷款,共计5.3亿元。
农户动产抵押主要是农户拿出自家的大型农机具和农业设备作为抵押物,并根据提供的动产评估价格,按30%—70%折算出贷款额度。
粮食预期收益抵押主要是以耕种的土地面积,测算出预期产量,按50%—70%折算出抵押产量,按每市斤1.5元算出贷款额度。
粮食补贴放大十倍抵押主要是农户拿粮食补贴“一卡通”作为抵押物,按农户补贴资金扩大10倍确定贷款额度。
三、抓环境改善,提升政府支持力度
一是建立土地流转平台。为了更好地推动金融主体创新金融产品,全县5家银行与县政府建立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平台合作,在平台软件上开设了金融服务功能,主要通过土地流转信息确认土地经营权贷款业务,三级土地流转平台为金融机构提供参考与支持,有效解决了土地经营权信息不明确、贷款信息各银行不相通、农业贷款资金不搞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出台政策扶持文件。为了进一步明确和管理好金融产品,2015年春县委、县政府制定并下发了《支持农民财产权益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农村土地经营预期收益权抵押贷款》三个金融产品实施办法。2015年下拨农业生产资金12.68亿元,其中,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资金6.2亿元、“企保农贷”贷款资金5.3亿元、农户动产抵押0.52亿元、粮食预期收益抵押0.41亿元、粮食补贴放大十倍抵押0.25亿元。三是联合执法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县委、县政府针对不良贷款,成立了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县纪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专项机构,共同打击恶意逃贷、骗贷等不法行为。目前共清理回收不法贷款1.2亿元,有效促进了金融环境健康稳定。
四、抓服务完善,建立和谐信贷环境
由于引进多家金融机构和各金融机构业务的扩展,形成了市场竞争机制,同时也激活了金融机构自主创新能力,全县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贷款手续简便了。各家金融机构在推出信贷产品的同时,着重考虑农民贷款手续简化的问题,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企保农贷推出企业担保银行放贷,手续在新峰农资经销网点确认即可,大大地方便了农民。二是贷款利率降低了。由于引进了多家金融机构参与农贷,形成了市场竞争,各行都推出了低利率的信贷产品。全县涉农贷款平均利率7.9厘,最低5.7厘。三是金融服务作风改变了。各家银行以服务农民为核心,在业务办理、资金放出和回收,实施公开透明的管理,推出了一系列的便民服务措施,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吃拿卡要等不良现象消失了,农民贷款方便了,群众对银行也满意了。同时各家银行针对农业生产安全问题,为农民推出了个人人身意外保险,解决了意外发生之后资金需求。
通过抓四方面的工作,贷款难的问题得以解决,做到了让银行满意,群众满意,企业受益。农村金融信贷品种的创新,促进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发展的资金投入,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缓解了当前农村抵押品缺乏的现状,大大降低了信贷风险。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信用贷款,利息降了,手续简了,风险低了,农民的信用意识高了,极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责任编辑:洪峰
4.农村市场信贷需求 篇四
一、当前农村市场信贷需求新趋势
据对肃宁县辖内客户信贷需求情况调查显示,皮毛买卖、养殖户共45200户,17400户有贷款需求,目前支持1450户,满足率为3.2%;养殖大户共3280户,1780户有贷款需求,支持280户,满足率为8.5%;经营大户共528户,385户有贷款需求,支持43户,满足率为11%;中小企业共455户,220户有贷款需求,目前支持13户,满足率为6%。这说明农村市场有巨大的信贷需求,而农村金融供给却不足,严重制约了“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除传统的小额农贷等需求外,出现了新的信贷需求。
(一)大额耐用消费品需求增大。大额耐用消费品主要是汽车、工程机械车、农用机具、摩托车、三轮车、家用电器等单价在2000元以上,且正常使用寿命在2年以上,用于生产经营和生活的耐用消费品。目前,国家取消农业税费,实施各种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村特困人员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惠农措施,对农民增收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更使得大量土地闲置,导致生产领域的资金需求下降,而消费领域的需求逐步增大。农村市场的信贷需求已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消费领域,从温饱型需求转向小康型需求。上述耐用消费品对资金需求量较大,但是邮储银行受农村抵质押的缺失影响,却没有相应的信贷产品支持,导致农民只好通过非金融途径进行融资,邮储银行也丧失了这部分潜在客户。
(二)农村固定投资需求增大。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资金需求由季节性需求向常年性需求转变。加工业、养殖业、大棚种植、农村个体工商业等迅速发展,农民的生产经营已从“半年辛苦半年闲”转为“常年经营,周而复始”,资金需求额度也逐步增大。
(三)高科技信贷产品需求增大。目前邮储银行高科技信贷产品主要有:转账电话、POS机、ATM机等,网上银行大多没有开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民对这些产品的需求逐步增大。高科技产品的拓展和普及不但极大地方便农民,而且可以带动邮储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尤其是网上银行的研发运行亟待拓展农村市场,将会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活跃农村市场,进而带动邮储银行各项业务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中央连续多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作为直接服务于农村经济的邮储银行要切实抢抓机遇,真正把服务“三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一)解放思想,积极作为。一是要将基层邮储银行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向上凝聚力的团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积极、昂扬的心态进行工作;二是要消除对农民的“惧贷”情绪,改变过去“重大额、轻小额”的经营思想,眼睛向下,着力抓小,全力支农支小;三是要胆大心细人干净,只要贷户有良好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在把握风险的前提下,大胆地、尽职地发展业务,假如今后出现风险,也可以受到尽职免责的保护。
(二)转变观念,便民服务。基层邮储银行信贷人员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改变等客上门的陋习,主动营销,贴近“三农”服务,实行送贷下乡,上门送贷,深入农村社区,跑田间地头、进农家小院,为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发放贷款。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贷款手续,减少贷款审批环节,对贷款调查、审查、审批等各个环节实行限时服务,“阳光”操作,提高办贷效率和农户贷款的积极性,让农户在邮储银行的整个贷款手续过程中就像存取款一样方便。
(三)创新产品,因类施策。邮储银行应针对农民的资金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加强金融创新。一是针对农村市场上借款户特有的需求,可以一户一品,开发专门适用于其单户的信贷产品;二是针对农民直补资金较多的邮储银行,可以尝试以农民直补资金作为担保,向农民提供信贷支持,这类贷款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其实质是由国家信用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三是针对某些青年较多的乡镇,尝试与团委联合开发小额青年创业贷款,由相应的基层团委统计乡镇的青年需求,向邮储银行推荐品德素质较高的青
5.农村教师心理分析 篇五
罗仕华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行业的激烈竞争,失业率的居高不下,让人们重新审视知识的重要性,也让人们将目光更多地关注到教师这一群体。作为教师,由于其社会角色的增加,职能角色的多元化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形成一些心理障碍。在这一群体中,农村教师又属弱势群体,其间的心理压力更甚。有调查统计显示,中国农村,近30%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然笔者通过多方的走访调查发现,这一结论实在是危言耸听。不可否认,在农村教师这个群体中确实有个别人存在心理问题,但大部分却并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只是面对现实社会,生活在其中时,心理落差太大而凸显的种种言行。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教师心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社会地位认同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但是,社会的贫富差距也不断地拉大,形成了贫富悬殊的格局。金钱已被作为评判成功的标准,有钱的人天然的位于社会价值排序的高端,没钱的人则位于低谷。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村教师更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无论政治上如何地高调,但其经济收入就已经决定了其在社会中被鄙视的现实。而城乡环境的差异更导致了农村教师社会地位认同的极大距离。
在城市中,家长的文化素质相较而言要高一些,加之他们都经历了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对就业问题很是敏感,能较充分地认识到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一个人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重要性,所以特别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于是才会有领着孩子跑学校、跑补习班、衔接班、冲刺班等乱七八糟的地方。也就有了请老师吃饭,给老师送礼。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请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所以在城里,作为一个教师,那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无论你是局长还是科长,见了孩子的老师都须满脸堆笑。教师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与此相对,在农村,经济仍然是发展的瓶颈。许多农民为了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外出务工多年,根本无法兼顾孩子。只得将其托付给本已到了需人照料的父
母手中。于是,在中国农村,便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而与留守儿童相伴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一个年龄阶段的人绝大多数没有什么文化,尽管也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迁,但是,他们始终都在农村,没有机会去真正了解社会的变化,更不用说去明了社会进步与变更的基础动力是什么。他们一生的光阴都花在了土地上。对他们而言,土里长出吃的才是真实、才是真理。所以,对孙子辈的学习,也许他们从心里是希望他们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能力解决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以他们关心得更多的只是孙子辈们是否吃饱穿暖,是否健康,至于其他,就无从谈起了。因此,与老师的接触也就仅限于认识,适合时顺便来学校问一下孙子们的学习情况,更有甚者连老师是谁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其他。在农村,教师这一职业在人们眼中到底如何就可想而知了。作为农村教师,对这样的现状又会作何感想呢?
二、农村学校的现状
其一,学生大幅度减少,教师数量未减。公业务费少,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提高自己。
其二,国家为了平衡城乡教育资源,仍然在农村学校办学硬件上给予政策性倾斜。结果是:学校校舍越修越多,学生越来越少。更有甚者,由于个别领导的官僚主义思想,有的学校已经濒临倒闭,尤其是乡村教学点,大多数已无学生,但为了个别人的利益,还是修起了规范的教室及附属设施。建好后,由于没有学生入读,就只好留给附近的农民用以堆柴草,或栓牛、养鸡,把好端端的学校变成了真正的牛棚、鸡舍。大量的资源、资金就这样白白的流失了。作为普通的教师,面对这一切,心里的痛那是可想而知的:那都是纳税人的血汗啊!
其三,学生人数的锐减,给教师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但对学校而言,却无太大影响。许多学校会照样上报五六百学生名册(其实此时学生人数已不足一百),以骗取公业务费和其他诸如此类的费用,以维持其正常的开销。而上级主管部门对这种情况往往视而不见,反而非常理解。引用一位局领导的话,就是:“你们在农村坚守,已是很不容易了,再不让你们有些想头是说不过去的。还有我们下乡检查总不至于让我们自带方便面嘛。”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这位林姓局长的话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学校再难、再烂也不能在我的任期内垮掉!”于是乎,在某人的任期内,大力扶持。至于以后嘛,离职
后的事,谁能预料呢?再说,又与我何干呢?真乃诚实君子也!
其四,经过各种途径,大多数农村学校其实并不贫困(尤其是在国家对普九债务锁定后,有些学校甚至还有点富裕呢)。但这时候,资源分配中极大的不公平便出现在普通教师面前了。在很多的学校,最大的利益占有者往往是学校的管理层,当然整日围着领导转的个别人也会分得一杯残羹剩肴。各种名目的报销、补助,让教师不解,还有各种名目的吃喝,更让教师们愤慨。埋头于一线的教师却得不到丝毫实惠。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整日埋头苦干,不如隔三差五请领导吃顿饭。愤怒!还是愤怒!但匹夫之怒其何哉?!于是,阿Q的精神在这时候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挨些饿,得些坐。”得了耍,至于没有钱,心理也变得好受些了。可是,教师这一好受,苦了的却是为数不多的学生,他们可能会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
同时,许多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就开始谋求出路了。个别的花钱托人考调进城,彻底脱离伤心地。尽管他们也恨人家走后门、拉关系,为了进城,却又自觉不自觉地走到同一条路上来了。金钱铺路也好,美色开道也行,总之,只要能进城,什么都是值得的,其势头绝不亚于当年知青回城。确实走不了的人,眼光便瞄上了第二职业。尽管国家有政策规定,在职人员不准从事第二职业。但此时的这些教师,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因为学生少,本来每周的课就少,于是便以5—10元或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留守老师,自己落得轻松,放心地外出做生意或谋他职。当然,留守教师也较乐意,本来他们大多数年事已高不能外出干什么,留守在学校,一人接三四人的工作,每月收入也不菲。当然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为着良知在坚持着,至于能坚持到何时,谁也不知道。
三、成就的落差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民工子女不再多给择校费以及家长对子女培养的攀比等诸多因素,让农村学校生源不仅从数量上减少,更从质量上极大地下滑。农村学校留下来得生源往往较差,这样一来,农村教师很难在教学上象以往那样容易做出显著的成绩,也就很难在家长和社会各阶层赢得名声和赞誉。大多数教师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徘徊:
选择一:加倍付出努力去争取甚微的回报,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选择二:放任自流,来去自由。优生不留,差生不赶,仅把教书当着自己的
职业。领取国家的工资,把自己的知识按书本教给学生,只求心安理得。
选择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正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差,能守在这里就已经不错了,什么理想抱负,什么奉献付出,神马都是浮云。
四、子女读书的压力和灰色收入的刺激
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免交择校费,享受其他城市儿童一样的权利,教师的子女理应一样享有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但绝大多数城市学校的具体做法却与此大相庭径:择校费不再收取,但如果你的子女要想进我校读书,可以!不管你是农民工还是教师,只要不是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或上级政府要员的子女亲戚或其亲笔批条,你都得“自愿”捐赠上万元的建校费或其他莫须有的项目款。如若没有钱,就此止步!试想,区区一个普通农村教师能认识几个政府要员,而区区一、二千元的工资除了养家糊口又能积存几个上万元?
出路何在?
进城!想方设法进城教书便成了唯一的解决途径了。况且,在市内,有偿家教的盛行也会带来相当大一笔收入,可用以弥补先前的花销。
案例:李某,一农村教师,其子按户籍应在市内某小学入学。因其在乡下教书,本着管理儿子和培养父子感情,留在了乡下学校。四年级了,李老师觉得儿子已经可以独立一些了,更为了儿子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便想将儿子转回市内上学,但被告知,先交一万元钱。问及次一万元属何款项,以何文件为凭时,竟被告之“你没权过问,如果你不想读,谁也不会请你”。
为了儿子,也为了出口恶气,李某终于下了血注,考调进了城。儿子读书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进城后,为了赚回自己所支付的钱,李某在学校附近以一万元的租金租下一套百余平米的房子,收班上近二十名学生进行晚学后辅导,生均缴费伍佰元每月。除去水电房租开销,月收入八千元以上,是其工资的三倍多。人所共知,所谓辅导,只不过是看管着学生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而已。工作之清闲,收入之丰厚,岂不令时在农村的教师羡慕嫉妒恨?前日后日便似天上人间!命乎?运乎?
五、思考
如何改善和调整农村教师的心态,让农村的教育与城市并轨而行? 其一,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让教育公平成为可能,让农村学校有条件实
现教育最优化,而不是流于形式,只注重形象工程。
其二,加强城乡教师合理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其三,加强学习,提高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全面全新正确的认识,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要明白: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其本身也是一种荣誉。
邮编:637100
单位: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同仁乡第一小学校
联系电话:***
6.农村市场分析 篇六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分析
1 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 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大多数的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都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但是, 回归分析往往有这样的缺点:要求有大量数据, 数据量少就难以找出统计规律;要求样本服从某个典型的概率分布, 要求各因素数据与系统特征数据之间呈线性关系且各因素之间彼此无关。这种要求往往难以满足, 可能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现象, 导致系统的关系和规律遭到歪曲和颠倒。
我国统计数据十分有限, 而且现有数据灰度较大, 再加上人为的原因, 许多数据都出现几次大起大落, 没有什么典型的分布规律。因此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往往难以奏效。
1.2 指标选取
金融发展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表现是金融资产规模相对于国民财富的扩展, 国际上通常采用戈氏和麦氏这两种指标进行衡量。戈德史密斯 (1969) 提出金融相关率FIR概念, 金融相关率是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总额 (含有重复计算成分) 与国民财富 (实物资产总额加上对外净资产) 之比”, 通常人们将其简化为金融资产总量与GDP之比。
麦金农 (1973) 在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时, 主要使用货币存量 (M2) 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指标, 并认为“货币负债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是向政府和私人部门提供银行资金的镜子, 是经济中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实际规模’的最简单标尺”, 通常人们将其简化为M2与GDP之比。
2 灰色关联分析
2.1 关联分析因素定义及描述
本文中, 母因素——农村金融各项指标为:Y1: (乡镇企业贷款规模) :乡镇企业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 ;Y2: (农业贷款规模) :农业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 ;Y3: ( 存款规模) :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 ;Y4: (贷款规模) :农村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 。子因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指标为:X1: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元) ;X2: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亿元) ;X3: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加值 (亿元) 。
2.2 关联系数的计算
第一步:求各序列的初值像 (或均值像) 。用经济数列第一时刻的值除其他时刻的值, 以消除量纲。
X′i=Xi/xi (1) = (x′i (1) , x′i (2) , …, x′i (n) ) , i= (1, 2, 3, …, m)
第二步:求差序列。
Δi (k) =|x′0 (k) -x′i (k) |, Δi= (Δi (1) , Δi (2) , …, Δi (n) ) i=1, 2, …, m
第三步:求两极最大差与最小差。
undefined
第四步:求关联系数。
undefined;i=1, 2, …, m, 一般情况下, p取0.5。
第五步:计算关联度。
undefined;i=1, 2, …, m
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计算出各关联系数如下。
2.3 优势分析
设Yi (i=1, 2, …, s) 为系统特征行为序列, Xj (j=1, 2, …, m) 为相关因素行为序列,
undefined
为其灰色关联矩阵, 若存在k, i∈{1, 2, …, s}, 满足γkj≥γij;j=1, 2, …, m则称系统特征Yk优于系统特征Yi, 记为Yk≻Yi。若∀i=1, 2, …, s, i≠k, 恒有Yk≻Yi, 则称Yk为最优特征。若存在k∈{1, 2, …, s}。若存在l, j∈{1, 2, …, m}, 满足γil≥γij;i=1, 2, …, s则称系统因素Xl优于系统因素Xj, 记为Xl≻Xj。若∀j=1, 2, …, m, j≠l, 恒有Xl≻Xj则称Xj为最优因素。
从关联矩阵R可以看到:
(1) 农村金融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尤其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林牧渔业的影响突出。纵观表中元素, 第一列元素>第二列元素>第三列元素, 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是最优因素,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次之,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增加值最劣。说明了农村金融越发展, 对农民的收入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农林牧渔业, 最后是第一产业生产。
(2) 农村金融的各指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一。横观表中元素, 第二行元素>第三行元素>第四行元素>第一行元素, 农业贷款的各项关联度都是最大的, 农业贷款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优特征。农业贷款发放越多, 农村经济的发展越快。农村机构贷款跟农村经济发展关联度跟农村机构存款的关联度接近, 说明了广西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存款挪作他用的现象比较少。乡镇企业贷款是影响最次要的因素, 说明在广西乡镇企业贷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与近年来广西自治区的乡镇企业贷款逐渐萎缩, 乡镇企业更多的依赖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现实相符合。
3 政策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民收入的影响非常突出, 其中, 农业贷款影响尤为明显, 而乡镇企业贷款的影响较小。对此, 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 加大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自主创业。
乡镇企业的发展可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办法。但是近几年广西区对乡镇企业贷款却逐步萎缩, 乡镇企业发展只能更多的依赖农村非正规金融。农村非正规金融意味着高利息, 意味着乡镇企业成本的加大, 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金融机构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更多农民自主创业, 发展种植业, 养殖业, 农副产品加工业, 因地制宜推出更多优惠政策, 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刺激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2) 丰富农村金融机构主体, 加强产品创新。
金融供给也应是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包括民间金融、政策性金融机构、小额信贷机构和现代大型商业银行。但是农村金融交易成本高, 缺乏抵押品, 风险大, 农村金融机构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的经营模式。比如商业银行与当地小额信贷机构合作, 将其自身的农业信贷业务外包给当地的小额信贷机构。小额信贷机构负责向零散客户提供贷款, 由他们审批和管理信贷项目, 监督资金的去向和使用状况。商业银行与当地的小额信贷公司按比例分担风险、分享收益, 并向小额信贷机构支付预定的服务费用。经营的金融品种也应由单一的借贷扩展到理财、汇兑、结算、信用卡等, 服务范围由一个乡镇延伸到全国甚至是世界范围。
参考文献
7.日化行业农村市场投资分析 篇七
中国的市场按行政划分至少可以分为五个级别:一级市场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杭州和南京,这些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消费能力最强;二级市场主要是指其余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如大连、青岛、厦门、宁波等和浙江省的温州、广东省的东莞以及重庆、天津两个直辖市;三级市场是指全国的地级市和浙江、江苏、广东省的县级市;四级市场是指其余地区的县级市和全国的县;五级市场是指全国的乡和镇,它意味着广阔而分散的农村。
对日化用品来说,一二级市场是洋品牌的主战场,他们的渠道一般都到三级市场为止,而四五级市场则是广大本土企业长期盘踞、赖以滋养和成长的根据地,是抵抗跨国公司的天然屏障。翻遍所有以中克西、以慢治快、以小搏大的商业神话,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四五级市场的开拓、发展史。在竞争激烈的日化行业里,这一广大市场培育出生产雕牌洗衣粉的纳爱斯集团和生产奇强洗衣粉的南风集团,隆力奇集团也只用了不到6年时间即跻身中国日化的前列。
农村市场看似苦寒之地,但风吹草低还真现牛羊,先行者曾在这里成就过的商业传奇,回想起来依然令人“蠢蠢欲动”,悠然神往。在媒体上,看着隆力奇、纳爱斯、立白、奇强等公司的销售数据和成长愉悦,试问哪个日化厂家还能把持住波澜不惊的心?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21世纪的农村是一个金矿。此话对于日化行业来说,更是金玉良言。2005年中国日化市场总销售额约为1700亿,农村市场就占据了1/3的份额,并以每年4.2%—4.8%的速度增长。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市场必将与城市市场同分天下,占据半壁江山。
行业现状分析
从理论上讲,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了全国人口总量的72%左右,也就是说,我们按照全国13亿人口计算,农村人口就有近10亿。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是,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与城市并不相同,它具有自己的特性。
1、分散性
分散性一方面是指地域上的分散,我国农村分布广、居住散,难以形成像城市那样的人口和需求集中。另一方面是购买力的分散,虽然农村居民购买力总体规模很大,但平均到每户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则很低。
2、差异性
差异性是农村市场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一是地区间购买力水平的差异,富裕地区、发展地区与贫困地区,在需求的质和量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二是同一地区内不同农户之间的购买差异。据调查发现,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农民与尚处于温饱阶段的农民在需求上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企业到农村去既要选准目标市场,也要在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上下功夫,幻想以一种产品“包打天下”是不现实的。
3、层次性
农村市场的层次性,一是指农村与城市消费时间上的差距,如一些在城市已趋饱和的产品在农村则刚刚进入消费高峰期。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消费差距约为十年,也就是说城市市场十年前消费的主力商品是现在农村市场消费的主力商品,城市市场现在消费的主力商品将是农村市场十年后消费的主力商品,这是一个大致的规律。二是沿海、中部与西部地区消费的梯度性,即产品消费基本具有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逐步辐射的趋势。
4、示范性
农村居民具有比较浓厚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同时农村居住特点,使得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经常走户串门,信息非常开放,且口头传播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5、功能性
农村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典型的功能性需求阶段,即比较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重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
正因为这种种的特殊性,使得农村这一市场成了一块最大的蛋糕,同时也成为了各大日化企业最难啃的骨头。据笔者的调查总结,目前日化企业竞争农村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服务无法跟进完善,销售人员的工作不可能细致到每一个终端环节、产品的销售量不能得到充分控制、巨额广告费用的投入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料和运费等通路销售费用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给企业的经营造成了极大的难度。
6、消费特点与城市的差异
品牌意识,从淡漠到关注的飞跃。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步入城市工作,成为“城乡两栖人”。这批“城乡两栖人”使农村市场的消费理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一、农村大量人口进入城镇工作,使巨额资金流入农村,大大提高了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资金的相对充沛,大大刺激了农村市场的消费,从前很少在农村出现的洗面奶、保湿乳、沐浴露等产品也开始流入了农村家庭,使得农村市场的销售迅速膨胀,成为发展最快,空间最大的日化市场。
二、随着城市与农村交集的扩大,许多农村人口将城镇消费理念带回农村,使农村市场也逐渐向中高档以及品牌化发展;众多的外出工作人员在回农村时,也将城镇的品牌观念和质量观念带回了农村,使农村市场不再是单一廉价化的市场。在韶关市始兴县江口镇河北村调查时。许多农妇都告诉笔者,家里的洗发水都是由在外头工作的丈夫或儿女从城里买回家的,价钱都在30元钱左右。当笔者问为什么不在村里买时,她们说,丈夫或儿女担心产品的质量,而且,有些好用的牌子在农村还不能买到。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粤北一些交通地理位置相对较优越的乡镇,在洗化类产品的选择中,乡镇与城市的消费趋向已经不存在任何差异,都逐步向着讲质量、讲品牌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城乡两栖人”带来的影响。
尽管农村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仅有不足三成会考虑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城市消费者相比,这一比例无疑是偏低的。然而,他们经历了品牌意识从无到有、从淡漠到关注的飞跃,可以预测,未来10年,随着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将有更广泛的人群加入到“品牌关注者”的行列。
调查发现,在镇上的大小超市中,所有的洗化产品几乎都是日常耳熟的品牌,洗发水如拉芳、雨洁、蒂花之秀、霸王、好迪、柏丽丝、夏士莲、舒蕾、隆力奇、伊亿莉、飘柔、海飞丝等;洗衣粉如碧浪、汰渍、立白、彩奇、雕牌、奥妙、田七;牙膏如中华、黑妹、洁银、黑人、隆力奇、冷酸灵、圣峰、高露洁等,几乎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高档品牌,也都曾经大密度地在电视台轰炸过。
三、由于各大日化企业逐渐注重农村市场,并相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专门针对农村市场的宣传,使农村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从而使消费更加理性。
纳爱斯、立白、隆立奇大量利用地方电视台甚至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广告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无疑可以看出企业对于产品宣传费用的大幅度增加,从而改变了农村消费者盲目跟风的消费理念,而更多的是对产品理性的选择。据笔者的随机询问调查,镇级以上的消费者注重的是品牌和质量,多几元钱倒是没关系;乡村消费者注重的是质量和价钱,太贵的不买,太便宜的也不买。无论是县、镇还是乡村,他们在消费购买上,百分之百表示太便宜太差的产品坚持不敢用。
8.农村公共支出现状分析 篇八
1.农村公共支出的增长与变化。国家统计年鉴中“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的口径包括:支农支出、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村救济费。财政部农业司提供的财政农业投入总额数据的口径比上述口径宽泛一些,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国债资金)、农业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税灾歉减免补助、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农村中小教育支出、农村卫生支出;农村救济支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15项,实际上相当于农村公共支出。由图1可对比两种财政农业投入口径数据。两种财政口径图片
上述两种口径的数据虽然有差别,但反映了同一种趋势,即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绝对量呈现稳定上升态势,且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次高速增长的台阶:一是1993年分税制改革之后,由于国家财政收入迅速增加,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增长速度也随之提高;二是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规模空前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也出现高速增长格局;三是从2001年起,“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层的关注,国家开始着力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特别是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力度。与此同时,为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央增加了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2.农村公共支出结构的变化。从统计年鉴反映的财政支农结构来看,财政支农结构变化不大,支持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这两项支出所占比重2005年均保持在90%以上,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增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补助村民委员会支出等支出内容,上述支出结构才有所变化(见图2)。
从公共支出运行来看,农村公共支出结构的变化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用于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投入比重大幅度增加。表现为基本建设投资和水利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1996年,这两项支出仅为141.5亿元,到2005年,增加到828.68亿元,占财政支农总投入的比重由18.28%提高到27.85%。1998-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基本建设投资为4284.38亿元,其中国债投资3622.59亿元。如果加上这一期间水利建设基金168.16亿元,投入总量达到4452.54亿元,平均每年投入636.08亿元。资料表明,2001-2004年,中央已经投资约800亿元(其中国债资金470多亿元)用于“六小工程”建设,累计解决了60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的问题,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12
亿亩,完成草场治理面积1.9亿亩。农村电网改造也取得明显进展。2000-2005年,农网和城网改造资金24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35.42亿元,地方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21.05亿元。除了直接支持外,财政通过为电网公司提供资本金的形势支持农村电网建设。
2)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近年来,中央政府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转变。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和卫生的支出大幅度增加。1998年,中央用于这两个方面的支出仅为9.39亿元,到2005年增加到144.69亿元,占财政支农资金的比重相应由0.81%提高到
4.86%。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1998年,农村中小学教育支出为8.84亿元,到2005年,这一支出增加到106.69亿元。从全国财政支出结构来看,2000年到2004年,农村义务教育预算内投入从604亿元增加到1325.88亿元,5年时间增加1.20倍,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由,3.80%提高到4.65%。在卫生领域,公共财政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2005年,中央财政拨出5.4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如果考虑到地方财政对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支持,2005年这一项支出超过45亿元,2006年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补助村民委员会支出达300亿元。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看,2000-2006年,国家财政对县及县以下剧团、剧场、图书馆、文化馆(站)的投入从10多亿元增加到40亿元左右。
【农村市场分析】推荐阅读:
农村医疗市场前景10-20
破局农村啤酒市场09-06
完善农村市场功能的思考06-28
农村酒类市场的调查报告06-19
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情况总结08-18
对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思考08-01
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状况调查问卷08-14
开拓农村市场的营销学思想09-06
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状况调查表08-17
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刻不容缓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