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秋节作文

2024-08-18

我的中秋节作文(精选15篇)

1.我的中秋节作文 篇一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因为这是一个代表团圆的节日。

下午,我们一家到小区参加中秋节的活动,有投球,有猜灯谜,还有贴鼻子的游戏。我飞快地跑向谜题区,在这里我看到好多的,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灯笼,上面都贴了张谜题。我拿到第一个谜题内容是:一口咬掉牛尾巴。我看完题后很兴奋,因为我知道这个谜底是什么?我又拿些题目去跟别人讨论了下答案,经过我们的讨论,第一题的谜底就是“告””。接着,我又拿到第二个谜题,内容是“三水压倒山”,这个谜题我想了好久也没猜到。我就拿去跟爸妈商量了下,经过妈妈的提醒,我终于猜到了,答案是“当”。猜完谜题,我又跑去了游戏区。

我们来到投篮球的机器面前,游戏规则是投进就可以有礼品送。我跟爸爸一起投了几分钟,投进了二十个球,得到好多的小礼品,我拿着这些自己赢回的小礼品满载而归。

到了晚上,妈妈做了一桌子菜,一家人一起吃晚饭,吃月饼。一起观赏那天空的一轮明月,中秋节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圆最亮,也是最美的,看着明月,一边想象着嫦娥奔月的画面,是多么美妙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非常开心的中秋节!

2.我的中秋节作文 篇二

托尔斯泰说过, 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 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 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 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我国古代思想家王阳明所说的“我手写我心”的观点, 运用到中学作文教学中就是要写出自己, 这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见阶段目标7———9年级有关写作之第2条)

可在初中作文教学的实际中, 我们许多老师却不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 而是“为中考而写作”, 因为初中要中考, 所以平时的作文教学就要围绕着中考这根指挥棒转。长此以往, 学生不仅在文中“不见自己”, 更可怕的是, 恐怕做人也将会“失去自己”, 果真如此, 还谈什么作文的“人文性”?还谈什么“人的发展”?因为“文如其人”。如此说来, 这样的作文教学, 这样的作文, “恶莫大焉”!

我认为作文教学要考虑应试, 要讲究技巧, 要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行文表达、语言修饰等环节上给学生权衡得失, 指点迷津, 但是所有的形式都应该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此所谓“文以载道”。其实, 好的文章, 讲究的绝对不是表达形式上的漂亮, 而应该是言之有物, 言之有情, 也就是要在内容上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即“文之有道”。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用一句古诗来表达, 就叫“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里的“颜色”, 即文章的语言和表达形式, 这里的“清气”, 即作者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可以使学生感动, 感动的过程是心灵净化的过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感动之中, 他们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请看这首小诗, 题目叫《一碗油盐饭》: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这是怎样的一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 也没有意蕴深刻的哲理, 更没有新颖的表达形式, 但简单凝练, 朴实中包含着多么感人的真情!我在给学生朗读时, 是噙满了泪水的, 也有不少同学在不断的唏嘘。原因何在?就因为她虽没有华丽的“颜色”, 却具有四溢的“清香”!难道不是吗?这就叫做写出了自己。

作文是表达, 是创造, 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所以, 我坚持认为, 作为初中作文教学, 我们首先要做的, 是教学生学会写出自己。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呢?让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做好两点工作:

一.要尊重学生的思想

尊重思想, 就是不要在思想上禁锢学生。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而不同于众人的思维活动, 无论对错, 都是一种思想, 都是黑格尔说的“这一个”, 都应该得到尊重。人的思想, 应该是天生活跃的, 特别是青少年, 就像天空中的鸟儿能够自由自在的飞翔, 又像草原上的奔马可以随心所欲的驰骋, 我们应该允许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写作一篇文章之前, 如果老师反复的交代学生要必须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 体现高尚纯洁的情操, 展现美好的心灵, 揭露丑恶的观念, 要讲团结友爱、大公无私、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等等等, 然后再让学生开始写作, 我不知道, 这时学生写出来的作品的主题思想还是不是他自己的思想。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让学生在作文里去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我们为什么就害怕学生在文中表达出我们认为不好的主题思想?诚然, 初中学生的思想是很不成熟的, 甚至是很幼稚, 很可能在我们眼里是很错误的, 但那毕竟是他们自己的思想, 我们就应该让他们在作文中摆脱老师观念的束缚, 摆脱书本教条的桎梏, 力求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富有鲜活个性的真诚之文, 这也是为文立人的起码要求。《易》的“修辞立其诚”, 《论语》的“言其志”, 直到巴金的“掏出自己的心”, 都是在说文章要“诚”字贯之, 我手写我心, 心口如一, 人文协和, 这也是一条返朴归真的作文之路。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写出规定的主题思想, 那么就是纵容学生毫无热情的说假话, 挖空心思的拼凑“美好”的思想, 就会造成学生的“假面人格”, 服从于现有的“精神套路”, 成为“人形鹦鹉”, 这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背道而驰, 怎么可以呢?

举例来说吧:我们在很多文章里看到对那位陕北牧羊少年思想的批判, 说他不该这样想:牧羊为了赚钱———赚钱为了娶妻———娶妻为了生子——生子为了再牧羊。如果我们的初中生在作文中写出了这样的内容, 表达出这样的思想来, 到底有什么不好?你一定要说他怎么怎么落后, 怎么怎么小农思想, 我倒特别喜欢这样“落后”的“小农思想”, 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真实的原始的思想, 没有半点虚伪, 更何况这种思想还正是在诠释着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 有什么不好?

再举一例来说。有这样一道作文题:给学生智慧、诚信、健康、金钱和美貌五个行囊, 只能选取其中的一个, 如果我们的老师来指导, 恐怕只能选诚信, 因为这样的选择才符合“正确”、“高尚”、“美好”的主题思想。其实难道选别的就一定不行吗?我们这个世界, 正是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思想才显得丰富多彩, 思想本来就是自由的, 为什么要用一些条条框框去限制呢?思想都一致, 哪来诸子百家?思想都一致, 哪来三大教会?我们这个民族, 还不就是因为太要求思想一致而缺少思想家吗?

尊重学生的思想, 让学生在文中写出自己。学生在作文时写出自己真实的思想, 做到有一个明确健康的主题就行了, 毋须追求深刻多意。“主题明确”, 就是指文章内容要集中, 不要分散枝蔓;“主题健康”则是宽泛的概念, 它不一定要有道德训诫意义, 或写“自由、快乐、生命”, 或写“共处、互助、和谐”或写“同情、怜悯、仁慈”、或写“体恤、亲和、善良”等等。初中学生的思想较浅, 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不够强, 所以不要力求什么深刻或多义的主题, 只要想到什么写什么, 想表达什么思想就表达什么思想就行了。

二.要呵护学生的真情

呵护真情, 就是不要去压抑学生的真实感情。老师给学生指导作文, 总是要学生理性作文, 要求他们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但实际上, 初中生的脑子里有的是情感的贮备, 却很少有理性的浸润, 他们在写作的时候, 关注的主要是情感的倾吐、宣泄, 而不会去顾及理性的印证和诠释, 这就决定了作文表达的真诚与否。我认为, 作文是情感的再现和倾诉, 它不应被理性淹没, 真诚的表达情感也正是作文的价值所在, 如果老师一定要用理性压抑学生真实感情, 以情感曲从理性, 重理轻情, 就必定会出现作文的虚伪、斧凿、空洞、乏味等一连串的弊端。反过来, 如果能让他们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他们很可能随时都能够创造出佳作美文。

我们都是从少年时期过来的, 我们当然知道, 初中时期正是人生情感最丰富的时期:渴求理解的期盼, 被人误解的惆怅, 恶作剧后的得意, 遭人作弄的愤懑, 被人接纳的愉悦, 偷偷暗恋的苦恼, 心灵的冲撞, 矛盾的纠缠等等等等, 可以说, 每一分钟都有情感波澜在起伏, 每一时刻都有感情浪花在飞溅, 这一切的一切, 我们都应该允许他 (她) 们表达出来、鼓励他 (她) 们表达出来。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写“早恋”?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在文中骂老师?为什么不可以让他们暴露自己的“阴暗面”?他们说说作业多的苦恼, 说说顽皮的同学, 说说可爱的异性, 说说漂亮的老师, 甚至说说自己的偷窃、打架、上网谈情和玩游戏, 都是真情的表达, 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呵护, 千万不要打击他们, 叫他们这个可以写, 那个不可以写, 否则, 学生的作文就会真情没有了, 实感不见了, 只能异化为从众的咏叹和虚假的歌颂, 人的本质也会蜕变为说假话、抒假情的矫揉造作, 人格会扭曲!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叫人学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个世界惟有真情最可贵, 只有真情的流露, 才是美的显现, 无论它是一股愁绪, 还是满腔忧愤;也无论它是短暂的苦恼, 还是长久的快乐, 都值得我们去呵护, 呵护真情, 才能使学生写出自己, 也才能“叫人学真”, “学做真人”!

3.我的“开门作文”观 篇三

一、学会观察,获得生活实感

如何让学生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习作素材呢?我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叶圣陶先生说:“要叙述事物必须先认识他们,了解它们,这唯有下功夫去观察。”观察事物,获得生活实感,是作文的先决条件。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的习作,都要教会学生积累生活材料,只有他们对社会生活和各种事物有了亲身感受,才可能用文字真实而又富有感情地表达出来。正如叶老所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

二、巧用多媒体,诱发习作内驱力

除了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引导学生直接观察日常生活外,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图画、照片等等,这也是学生寻找写作依据的一种可取的方法。鲁迅曾预言:“用活动的电影来教育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多媒体具有图、文、声、色并茂并有活动影像的特点,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在形象、声音和情感的刺激下,愉快地观察想象,寻求语言表达的途径。如今大部分学校都有选择地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观看影视资料、图片、照片等,把久远的事物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观察到人和事物细微的特征,最大限度地诱发了学生的习作内驱力,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鼓励阅读,提高习作能力

我主张“开门”作文,还包含另一层含义,即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因为读写是分不开的,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头脑中空空的,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太限制学生看所谓的“课外书”,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再给予一定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丰富的课外阅读有益无害,学生执笔作文时,会有意无意地将所积累的妙词佳句、所体会到的写作技巧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进而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综上所述,“开门作文”对学生来讲大有裨益。“开门”的结果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习作思路,提高了他们的习作兴趣和能力。我的“开门作文”观,只不过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到底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还需要我们这些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作进一步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努力实践,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学生习作特点的作文教学之路。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小学

4.我的中秋节作文 篇四

学校正好放假,一大早我就早早起床了。吃完饭,妈妈就带着我去超市选购节日的庆祝食品。在益万家超市,我正在认真挑选月饼和牛奶的时候,一抬头看见我的发小小林同学。他也在选月饼,我问他“干嘛买这么多月饼啊,你和你爸妈也吃不完呐?”他告诉我,一部分是他和爸妈吃的,另一部分是要送给老家邻居五保户王爷爷的。这时,我一下子想到了楼下的温姥姥,她的儿女不在身边,自己年龄也大。我立马用自己攒了一个月的零花钱多买了两盒月饼,带回来送给温姥姥。她非常高兴,直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还把家里的麻花拿给我吃呢。

晚上7点,我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和各种水果、小零食,等着赏月。可是今天是阴天,怎么望也望不到月亮,真是非常非常遗憾啊!我们看着电视,爸爸跟我讲了许多关于中秋的故事。妈妈说世界上最大的月饼有900多斤,还是百合口味的。我听得目瞪口呆,真是难以想象,这么大的月饼要吃下去,可是要使出洪荒之力呀!我还知道,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月饼按人切块。一人一份,要是有在外的亲人,也要把他的那份留下来,等他回来品尝呢!

5.我的中秋节作文 篇五

说到中秋,这家最重要的,就是月饼。

清晨,天刚蒙蒙亮,我还未曾睡醒。就听到母亲一在厨房里忙活。我努力爬起来,迷迷糊糊的走向厨房。厨房里摆满了做月饼的用的食材。有紫薯,奶油奶酪,黄油,糖粉。芒果果肉,小麦淀粉……总之有很多很多。我仔细一看,哇,这不是做我最喜欢的冰皮月饼用的材料吗?太好了,待会儿就能吃到冰皮月饼了。我心里暗自想到。

想着待会儿能吃到冰皮月饼,我也不禁加入到这里来。母亲说先制作知识,芒果夹馅儿。让我帮忙做些简单的事情。看着书上的做法,我的心里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我回到自己的房间,想要实现自己心里的这个念头。母亲浆芝士芒果馅儿和芝士紫薯夹馅儿做好后。也同时做好了冰皮。这时,我带了自己的神秘月饼材料来到厨房。悄悄地将这个“馅”儿包进了冰皮中。

回到房间睡了一个回笼觉。到了上午,我随父亲去集市上采购网上要用的食材。可是这选食材,为什么要带上我呢?当然是因为我是家里的吃货小时神呐。要知道每一盘端上桌的菜都是经过我用嘴巴到到筛选后才能吃的。没到菜市,只有我说好才好,所以选食材怎么重要的事情,我当然要去啦。更何况这是选中秋要用的食材,绝对不能将就,必须要讲究。

那么热石材第一张当然是肉啦!肉有很多种,有鸡肉,有鱼肉,有鸡腿肉……好多好多肉,看的我都数不过来了。说着,我在旁边看见了肉丸子还有田螺,全部都是我爱吃的。哇,我通通都要带回去吃——“小米,不要胡闹。”“老爸我没有胡闹,你看这些东西都是圆的。中秋节不是就象征团圆吗?这些东西也是象征团圆的啦。

父亲笑了,我也笑了。

采购完毕,回去跟老妈交差喽。

经过一下午的努力,终于到了这个时间——晚饭时间。一道道喷香的菜肴被端上餐桌。当我吃的正起劲的时候,桌上却多了一道奇葩的菜式。仔细一看,竟然是煮烧饼。烧饼也能煮?老妈今天不是吃错了药吧?这是地理夹起一块烧饼吃了起来,一边吃着嘴里还夸着好吃。呃……真的……能吃吗?算了,不管了,先尝一口再说。我家七块烧饼吃了起来诶,没想到还真挺好吃的。我一连吃了好几块。

我吃得好饱,不过我还留了一点儿肚子。因为今天的重头戏油出厂了,那就是——月饼。月饼端上来了,我兴奋地对大家说:“今天谁要是吃到我的神秘月饼,就会有好运发生哦。”大家一听到这个,立马就抢起了月饼来。我也来夹了一个月饼吃,没想到这个好运月饼被我吃到了。弟弟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不神神秘秘的让弟弟在吃一个。做事他竟然也吃了一个硬币。其实我做了很多个这样的月饼,因为我想把幸福传到每个人身上。

一家人坐在月光下,吃着月饼赏的圆圆。这样幸福的场面让我不仅想吟诗一首——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在我看来,中秋并不需要摆宴设戏,也并不指定在哪里。只要家人团圆,哪都是家,哪都可以过中秋。

美好的中秋在洋溢的气氛中结束了。

6.我的中秋节作文 篇六

夜空中嵌入着一轮圆圆的明月,如同一个大玉盘,月光皎洁光亮,多美丽的月亮啊!看见看见,我突然想到了嫦娥奔月的小故事,又好像看到了嫦娥正怀里一只全身上下雪白的玉兔,在明月里向大家招手……忽然,我的耳旁回荡起一首歌——《水调歌头》,歌声悠扬婉转:人会有离合悲欢,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原来是到酒店餐厅了。

酒店餐厅内,正放着这首歌优美的歌曲,促使中秋佳节的氛围更浓了。但见舅舅舅妈已经招待客人,忙得不可开交,本来要工作的表姐也从企业里赶回来了,外公外婆正和他人开心地沟通交流着,乐得是合不拢嘴,全部场景令人觉得温暖无比。她们一见我们来了,都招呼大家坐着。我与有一些哥哥姐姐们是一年都难能可贵看到几回,此次碰面使我们可高兴了!“好久不见啊,最近怎么样,有没有想我啊……”表姐一问及难题来便没完没了。这里,外公又跟我说了:“学习培训怎么样,是否有拿第一啊?之后放假了要来玩啊!”亲大家亲近的语句要我深感溫暖,“有真情真棒!”我还在内心想。过了一会儿,顾客们大多数到齐了,便逐渐上菜了,一盘盘佳肴相继端上来了,菜品各种各样、应有尽有,有时候,母亲会给我夹菜,有时候,表姐会给我倒饮品,外婆会……从这种美味佳肴里,我吃出去的是真情的溫暖。这时候,舅舅和表哥端着一杯酒离开了回来,非得和会饮酒的人干一杯,姨父端着满满的一杯酒站了起來,讲了句祝福的话,把酒一饮而空,大家都夸他酒量可真棒,轮到父亲喝酒了,父亲对饮酒但是一点也不在行,最初如何也不愿喝,最终或是被逼喝了酒,并不,刚喝了没一会,脸就越来越通红了,活像一只猴子,把大家逗得开怀大笑……

7.我的作文教学之路 篇七

一、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让他们拥有足够的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新课标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是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 如果学生真正达到这一要求的话, 学生的写作就不会出现咬笔杆、抓耳挠腮的现象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学生90%达不到这一要求, 教师抱怨学生不阅读, 学生则埋怨没时间读。最后, 课外阅读就成了一纸空文。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曾尝试课上阅读的方法, 每周一节阅读课, 学生在阅读中享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从而丰富词汇, 开阔视野。在阅读课上, 教师要做的工作是:

1. 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包括七至九年

级必读的十部课外作品, 当代的优秀期刊《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 精美时文《中学生魅力阅读》《时文选萃》《智慧背囊》等。充分发挥图书室、知识长廊、橱窗等阵地的作用, 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2. 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学生的语言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仅有阅读量还不够, 教师要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阅读时, 手不离笔, 随时记录好句好段, 写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品析小说人物形象, 赏析经典作品中的精美语句。经过这样的积累以后, 写文章时就会运用自如了。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读写联袂, 引导学生作文得法

1. 从所学课文中领悟写法。

纵观我们所学过的课文, 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入文的, 它们或是名家名篇, 或经典美文, 每篇各有特点。在写作前,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 对学生的写作定会大有帮助。如写人的文章:邹韬奋的《我的母亲》, 最后运用感情升华、主题深化的写法;《父亲的谜语》中以小见大的写法以及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故乡》一文中对比手法以及插叙手法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好素材。说明文《蜘蛛》开头谜语的引入, 文中对捉拿飞将的分类说明以及最后的补笔;《天鹅》一文对天鹅拟人化的写法都是学生学习的范例。

2. 师生共同归纳写法。

针对不同的文体, 师生在共同探讨之后, 归纳出写法。如写人的记叙文必须通过具体的事来写;写人时要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体现人物性格。写景状物的文章一定要选自己熟悉的景物或事物, 要仔细观察并选择适当的表达顺序, 还要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

三、多写, 给学生创造写作的机会

1. 充分利用课外资源,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文艺汇演、校运会等, 都是写作的最佳资源;关注家庭变化———新买来的一件家电, 刚从别人家抱来了小狗, 妈妈的新发型等;留意社区变化, 娱乐场所新增了健身器械, 邻居上了小区光荣榜……中学生可采用写周记的方式来记录身边的人和事, 写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在篇幅上可以由短到长, 逐步发展。然后就学生的周记进行定期交流讨论, 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可以培养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 到写作文时可以信手拈来。

2. 利用课堂随机生成作文资源,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8.我的作文我做主 篇八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利用班级博客这个网络平台,通过发表、留言、回复、评论等方式交流,让学生张扬的个性、原生态的生活、多元的生命感悟尽情展示出来,从而减轻或消除学生写作的压力感,激发通过写作和他人交流的欲望,进而体验人文写作的无穷乐趣。

一、网上文集大展示,作文内容我做主

《幽默三国》的作者周锐曾说:“每个孩子都可以当作家,每个人都有写作的潜能。”的确,我留心班里每个学生的日记、周记、作文、片断练习,即使在试卷上常考不及格的学生,也常常会有那么一两篇的习作中透露了“春的信息”——作家潜能的信息:有的有着离奇的想象,有的有着跳越的、蒙太奇式的思维,有的有着无限童真的趣味和情感,有的有着自然的风趣和幽默。尽管在语言表达、行文结构、取材加工方面总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无不体现着个性色彩和人性光辉。那些佳作由于时间、纸张、打印等各种现实原因的限制,不能一一在众人面前亮相,给大家传阅。于是,我让每个学生把平常各种形式的习作,只要自己认为好的,或曾被老师认可加过“★”的,都可以加以整理,在班级博客上以“签写新留言”“回复”等方式发表;或发到老师的电子邮箱中,由老师直接“提交”到博客上;还可以发给个别有管理权限的同学,由他们负责“提交”。之后,再由管理员以“××作文集(1、2……)”的形式正式发表在班级博客上。这样,给了每一个学生自主选择作文内容、充分展示习作的机会。

二、日记漂流大行动,表情达意我做主

日记是同学们最喜爱的书面表达方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学生在日记中是放松的、是真实的、是不受拘束的。同时,五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具有极强的被别人了解和了解别人的渴望,如果能将这两者自然结合起来,那一定能欣赏到更多的人文佳作。为此,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日记漂流行动,以四人为一个漂流小组,小组内每天每人轮流写日记,小组间日记本一周漂流一次,之后再将其中部分日记发表在班级博客的“漂流日记”专题中。漂流日记中,可以说平常不太愿意、不太敢说的话,可以告诉同学不便开口的事,可以记叙没来得及和他人分享的事,可以诉平常不知如何表达的情。在漂流日记中,大家都忘记了自己是在写作文、写日记,找到了沟通的方法,找到了表达的感觉,真正体验了为表达而写的轻松,快乐地行进在人文写作的旅途中。漂流日记像一条流动的河,所过之处,留下了欢声笑语和诗情画意,载着孩子们在人文写作这条船上缓缓前行。

三、斟词琢句大互动,作文评改我作主

班里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一篇作文写下来,通篇没有一个错别字,而有不少学生却错漏百出,常常使得教师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感觉陷入了批错别字的泥潭。尽管博客文集中的作文是基于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发表的,但未经过老师精心修改后就“露面”,其中仍有极大的修改空间和余地。由于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小作者本身更是能力有限,如果发表的每一篇习作仅依靠老师和作者本人的修改和润饰,既不现实也不经济高效。我们可以利用博客的便利,让教师和学生们都参与到作文修改中。通过博客中的互动,使爱写错别字的学生增强错误防范意识,同时还能增强写正确字的责任心,因为大家都在网上“盯着”呢,这样,既“利他”又“利己”,一举两得。对发在网上的每篇习作,每个学生看了都忍不住要发表几句高见。“我觉得你把经过写得很详细,最后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很不错!我喜欢你的作文,再接再厉吧!”“妈妈的爱是那么的简单,却又是那么的无私。” 这些看似老师的手笔,其实都是同学们从各个角度提出的修改意见,这样的互动结果,比全由教师批改来得更实在又有效。在斟词琢句的作文评改互动中,不仅让出错者和挑错者都得到了提高,还实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一目标。 在这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写作文的乐趣,更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表达和交流的愉悦,这正是人文写作的真正内涵。

通过班级博客这个网络平台,让学生自己的作文自己秀,自己的作文自己作主,使作文和生命融为一体,作文和个性相得益彰。学生在个性写作、人文写作中找到了自我,感悟了生活,最重要的是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厚德路小学)

9.我的中秋节的作文 篇九

天渐渐暗下来,爸爸吃好饭,在楼下散步。我呢,站在窗台边,盼着月亮出来。我马上等得不耐烦了,刚要离开,爸爸就在楼下喊:“涛涛,月亮出来了!快带照相机出来!”我一听,马上拿着照相机,冲下楼去,嘀咕道:“这月亮,太会捉弄人了!”一到楼下,我惊呆了,此时此刻的月亮,并不是月亮,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那耀眼的光,让人心头为之一振。

我马上发挥了自己特有的想象力——拍创意照。我的右手呈托盘状,与肩同高,月亮在掌心上方;左手插腰。哈!这就是我的“掌上明珠”。接着,我做出一些人物登场时常做的动作。哈哈!这是传说中的“主角登场”!最后是我的“天狗食月”,不用说,大家都知道。看我摆得多有气势!

10.我的作文训练法 篇十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过“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将出新意识处处贯穿在写作中,不但是内容要求新颖,也要在作文形式上进行独特的创造,才能实现作文内容与形式的全面创新。

人穿上得体的时装,就会平添许多风韵,不同体态和性格的人,穿上合适的衣服,还可以起到弥补缺陷,衬托优点的作用。写作文时,为自己的作文选择恰当的体式,就会达到使作文严谨、生动、清晰、新奇的效果。作文的体式,就是作文的靓装。

写作文,首先考虑的是作文的内容,然后就要根据内容选择作文的体式。内容是正襟危坐,作文的体式可以是无拘无束的,恰当的体式会使文字带上俏皮的游戏性,让读者和作者的思想变得轻松与活跃。作文的体式犹如各种形式的器皿,盛载思想的液体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使之千姿百态。

作文的体式除一般陈述式外,还有书信式,日记式、对话式、问答式、独白式、条列式、寓言式、拟人自述式、分篇连续式,分题式、借用式。它们各有特点、优点,各有适用的文题,内容。

这个内容不新颖,但是我在给学生训练时特别注意了各种体式的适用内容。学生主要掌握根据作文的内容,选取恰当的体式。我把各种体式的适用要求一一列举:

一、书信式

适用于倾诉委屈,通告快乐,提出建议,要求理解等内容的文题,这种体式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倾吐心声,写出真情实感。书信式作文内容不拘、结构自由、表达灵活,不需要复杂的过渡承接,作文时文体不太规范的同学也能写好。它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和常规思维,与历史人物、文学人物、新闻人物交流,表达自己对政治、世界和人生的看法运用书信体的关键是通信对象,要根据倾诉的事情和感情恰当的选择对象。

二、日记式

一种可自由驰骋思想的作文体式。它适用于记事、抒情、自诉心曲、写人、写物、写幻想。即可畅议国事,又可叙事琐事。以日记的形式结构全文,以点带面,实录现实生活,日记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易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形同己受的感觉。这种文体有利于在选材上突现重点,对表达手法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但给人的感觉是形式新颖,不落俗套。

三、分题式

把一篇作文分割为几个意义段,并给它们各加上一个简洁,醒目的小标题,概括要写的事件、故事情节、人物感情、人物特征、生活片断等。它适用于时间、地点跨度大,人物繁杂或事物过程曲折的作文。分题式对于安排篇章,优化作文思路有重要作用,有利作者分题创作,化繁为简。分题式作文的结构清晰。拟制小标题的方法:以时间为序、以空间为序、以事情发展为序、按照内容、引用诗词名句、颜色串联法、情感串联法。拟小标题应注意:1、必须简明准确。2、提纲挈领。

四、拟人自述式

一种生动、活泼的作文体式。用于写生动的说明文,借物喻理的作文。介绍事物,能更生动,易于理解。例如《香烟的自由》《雪花自述》,借物喻理能深入浅出地提示出深思的道理,如《追求与奉献——一枚果的自述》。最近还读了博友树叶飘飘的《风的诉说》,即为最佳例文。

五、分篇连续式

把一篇作文分成若干即独立成段,又紧密联系的部分,每个部分都能表现主题,与其他部分构成整体,是整篇作文即浑然一体,又层次清晰,内容明了。分篇连续式的各部分一般以序号标本。如一、二、三·······之一、之二、之三······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等等。它适用于写叙事较长、地点变化多、需要多事件表述的作文题目。著名的例文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和余秋雨的《信客》。

六、借用式:

借用式作文有三种形式:

1、借用其他学科的内容入作文,比如:数学方程的解和几何题的证明;化学生物的实验报告等。例文有《爱的沉淀物》《关于人生的证明题》。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作文。

2、借用各行各业的形式入作文。比如:诊断报告、大学的招生简章、医疗事故的调查报告、法庭的审讯过程、军事会议的记录、记者访谈等。适用于借事说理型的题目或者是主题明显的话题作文—诚信等,或者用轻松的笔调写关于现实不良现象的作文。

3、故事新编。就是取材古代传说、经典作品和历史故事。但不拘泥于原有的故事,而是将其中的任务重新演绎,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赋予其炒与时代的崭新内涵。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故事新编》。适用于变革类的作文或者突出创新变化的题目。

11.我的两篇获奖作文 篇十一

我去年获奖的作文是《石头剪刀布》。最初拿到这个题目觉得很有意思, 石头剪刀布, 一个简单而广泛流行的游戏贯穿了多少人童年的记忆。我想起了小时候外婆带我玩“石头剪刀布”的时光, 于是动笔写了一篇, 但写完了之后又觉得从这个思路出发不够新颖, 因为肯定有很多人写童年的往事, 并从中体现出对童年的眷恋和同伙伴的情谊。那么我该如何另辟蹊径呢?

我想, 我们少年人写记叙文往往会偏重于叙事与抒情, 而缺乏理性的光芒, 那么能否在“石头剪刀布”中寻找一些人生道理呢?我的双手不断变换着动作, 终于发现, 石头、剪刀、布, 三种手势是一种循环, 互相制约, 对玩这种小游戏的人有绝对的公平性。我顺着这条思路继续思索, 发现大自然的法则是如此, 历史的潮流也是如此, 再联系生活实际, 观点和素材一下子就有了。接着便遣词造句, 表述一个“天地车轮, 周而复始”的道理。最后获得了一等奖, 使我感到不胜荣幸。

今年我选择的题目是《停电的那天晚上》。这个题目开放性大, 停电的晚上本就特殊, 在这样的晚上, 可以进行快乐的游戏, 也可以展开对科技的思考;而我这一次则选择了写记叙文。说来也巧, 月考刚过, 数学考得很不理想, 而数学老师下午在办公室耐心地开导、安慰我。晚上一个人临窗望月的时候突然触发了我的灵感, 便一气呵成写下来, 没想到又获奖了, 真令我喜不自胜。

要把文章写好, 我认为平时要满腔热情地投入生活, 认真地观察生活, 通过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参观、访问、旅游等, 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要注意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这两次参加“新世纪”杯比赛的经历告诉我, 由于平时养成了细致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习惯, 这两次作文仍然保持了孩子似的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 在参赛作文中真实地表达了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 传播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也许是这些地方打动了人心吧。

12.我的中秋节小学作文 篇十二

那天,我们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妈妈忙得热汗直流,看着她忙得不亦乐乎,我想帮妈妈一些事情,可是又帮不上什么忙,我不会做任何菜,真是太让人烦恼啊!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就到了晚上,爸爸上班也回来了。我们就要开动吃饭了。当大人们走到桌前时都异口同声地说:“这么丰盛的菜!”“美味无比!”仿佛他们看着这些都要流口水了,我更是恨不得全部吞到我的肚子里去,那香味早就把我的馋虫都勾出来了。就这样大家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饭。

吃完饭后,大概聊了半个多小时的话,还坐在椅子上赏月。但我们实在吃不下月饼了,每人只意思了一下。

13.我的中秋节作文600字 篇十三

今年中秋节,是在10月的第六天,好像来迟了一写,但并不影响那美丽的黄昏的傍晚。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地吹着小风,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挂在葡萄架上,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又飞去飞来,是那么的有情调,这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妈妈拿出月饼,我和姐姐刚刚准备动手吃,爸爸突然把月饼拿走说:“大家别光顾着吃,我们来个游戏,谁赢了谁吃。”我和姐姐答应了。

“首先我们来背关于月亮的古诗。”爸爸出了题目。

“好”我和姐姐一口答应。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姐姐先说了一个。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当然不甘落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静人。”“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语谁餐?”……

“真棒!来吃月饼。”爸爸笑眯眯地递给我和姐姐月饼。

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哇!好大好圆的月亮啊,它即象一轮明月,又象一轮圆月,正在升起来!

我们在院子里高兴的简直就是高兴,没有人能说出这不是高兴,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美丽而又美观的中秋节,尤其是在八月十五这天,正巧又赶上中秋节,真是双喜临门呐!

月有悲欢离合,人有阴晴圆缺,此时此刻,正是全国各地的全国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团圆的好日子,让我们一起高高举起月饼,共同畅饮这一杯高兴的月饼吧!

14.一篇作文给我的教益 篇十四

这几个同学每次作文都让我头疼不已。不是书写潦草层次不清, 就是胡乱编造。文章的拟题技巧、结构的严谨照应、语言的准确优美等就更不用说了。但明天要讲评, 我只好硬着头皮打开了胡×同学的作文本。

《我选择逃避》, 作文题目一下子吸引了我。

本次作文属于半命题作文, 绝大多数同学的作文题目不是“选择勇敢”“选择面对”, 就是“选择坚强”“选择微笑”。“我选择逃避”这个题目, 运用反弹琵琶的方式, 逆向思维, 反向拟题, 遇到事情别人大都选择“面对”, 她却选择“逃避”, 不能不说是别出心裁。

这个题目不觉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我禁不住读了起来: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时, 我就不讨人喜欢。老师嫌我笨, 同学们说我丑。他们都笑我欺负我, 就连我的妈妈也说我不懂事。我觉得我真是一只丑小鸭。

文章在心平气和中缓缓拉开了帷幕。从质朴的语言叙述中仿佛让人看到了一只丑小鸭在老师、同学, 甚至家长的歧视下蜷曲在角落里, 正小心翼翼地叙说着自己痛苦的生活感受。

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时, 我们班是由两个班拼合而成的。我的同桌是一个男生, 胖胖的, 样子很可爱, 学习也很棒。他一直嫌我笨, 说我丑, 当他常骂我欺负我的时候, 那可爱的面孔一下子就消失了。他就是刘×。

他骂我的时候, 我能听出他对我的讽刺和嘲笑。

我每天都提心吊胆, 只怕什么时候我又会成为他嘲弄的对象。我多么希望能摆脱他的嘲笑啊!我想那是不可能的。因为, 他已经把我的外号、有多丑、学习怎么样, 都传遍了整个年级。

小作者在娓娓的记叙中, 写出了刘×对她的嘲讽和挖苦, 从字里行间透出自己的无奈与无助。

终于, 我等来了机会, 我们小学毕业了。我来到了现在的初中, 他到城里的学校上学去了。我知道这件事后, 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可是好景不长, 刘×的同党孔×与我在一个学校, 他又继续着刘×一样对我的伤害。孔×每次见到我, 总是挤眉弄眼, 想方设法地侮辱我, 嘲骂我。因此, 我不得不躲着他。

虽然我已经上初一了, 但是我还是摆脱不了他们对我的侮辱。所有的同学似乎一夜之间都知道我小学的事情。班里的其他同学每次从我身边经过, 都会对我吐口水。

我始终不知道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如果因为学习差样子丑的话, 那我只好选择逃避了。也只有逃避他们, 我才不用再看到他们笑我、侮辱我的样子。

苦熬到小学毕业, 盼来的却是和小学同样的遭遇, 依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依然在逃避生活。作者的内心凄苦到了极点, 也许逃避成了她最好的选择。

就这样, 我经常独来独往, 没有哪一个同学肯坐下来倾听我的心声;更没有一个真心的朋友可以谈心事。也就这样, 我选择了逃避。

文章在没有怨恨, 没有同情中结束。让我们从舒缓平淡朴实无华毫无雕琢的语言中, 读出了她的无奈、她的悲苦。她不敢面对同学们的目光, 不敢生活在有阳光的地方, 一个人默默无助地生活在潮湿阴暗的角落里。

从文中自然流露而出的毫不掩饰的内心真实而无奈的情感, 让人感动, 令人动容。读罢胡×同学的作文, 我不禁掩卷沉思:

学校要求我们这些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可是现在我才发现,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是多么的不称职。在自己的班内居然有这么多不文明的现象, 居然有的同学终日生活在其他同学的歧视目光里。胡×同学是多么需要老师的帮助啊!可我居然一无所知, 这不能不说是自己工作的失职。

今天我才真正认识到, 作为班主任老师绝不能高高在上, 更不能把了解关心学生停留在口头上。他们是多么的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不禁为胡×同学的这篇作文而拍案。这篇作文不论从题目的拟定角度, 结构的严谨程度, 还是从材料的选择和安排, 语言的表达等方面, 都是几乎无可挑剔的, 堪称佳作。课下我问胡×同学这篇作文成功的原因, 她说:“我也不知道, 只是把我心里的真实想法写出来了。”

平时要求学生写作文, 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是又有几个同学能用真情为文呢?写妈妈, 就是一个漆黑的雨夜送自己看病;写老师, 就是带病坚持讲课结果摔倒在讲台上;写同学, 就是因一点小事彼此形同陌路, 最后他 (她) 转学了, 只有后悔和孤独留在心中。千篇一律, 人云亦云, 胡编乱造, 味同嚼蜡, 让人啼笑皆非。

从胡×同学的这篇作文来看, 要想写出感人的文章, 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从生活入手, 写自己亲身所历, 亲眼所见, 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一个留心观察生活, 细心体会生活的同学, 一定能够写出感人肺腑的好文章来。

这篇作文, 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了解了一颗渴望别人理解, 渴望别人尊重的纯朴的心, 让我真正认识了胡×同学, 让我知道没有哪一个孩子不可爱。

它让我明白了一个班主任应负的责任, 关爱学生绝不是挂在嘴边而没有行动的空话。

15.我的作文“五笔”技法 篇十五

中学生作文训练,需要重点关注写作思维训练和写作技法训练。此二者相辅相成,是科学而扎实地进行作文训练的良方;而最能表现思维规律与示例写作技法的,就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范文”,特别是名家的精美短文。

2007年,我在河南《中学生阅读》上开设了《读课文学作文》专栏,第一篇文章介绍的就是莫怀戚先生的精典散文《散步》。

我在文章中进行了这样的阐释:

现在让我们从学写作文的角度来解析莫怀戚的美文《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是“倒叙”,是“开门见山”,也可以说是“轻点一笔”。其作用是用极简洁的语言写出事物的一种结果,或者显现一个生活的画面。)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回过头来对文章第一段所叙写的事件进行一下补说、解释,可以说是“交代一笔”,或“解说一笔”。)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两段离开事件叙述的主线,笔触主要指向时令与景物的描写,用景物来烘托一家人散步的美好背景。这可以叫做“穿插一笔”。)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这一段回到故事的主线上来,开始出现“镜头”,略写一家人的“散步”,这叫做“简叙一笔”。)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两段笔锋一转,写的是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由于“分歧”,散步中就有了“故事”,就有了“波澜”,文章就有了“故事味”。这叫做“详写一笔”。)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一段,既抒发情感,又表达感受,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这叫做“深化一笔”。)

所以,从学写作文的角度看,《散步》在文章构思上给我们这样的的启迪:

轻点一笔——概说事件

交代一笔——解释原委

穿插一笔——烘托点染

简叙一笔——略写事件

详写一笔——写出波澜

深化一笔——抒情议论

这就是记叙文的一种规范的表达形式,如果再简化一下,可以暂时不要求学生实践其中的“穿插一笔”,于是下面的“五笔”就是一种极能表现记叙文表达规律的美妙笔法:

轻点一笔——概说事件

交代一笔——介绍原委

简叙一笔——略写事件

详写一笔——写出波澜

深化一笔——抒情议论

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五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五段”。

“五笔”的说法,也可以有内容相近的不同表述,如“交代一笔”,就可以说成“解说一笔”等。

为了证明这种“笔法”在写作中的有效性,我将“记叙文的‘五笔技法训练”设计成作文教学方案,组合多篇“五笔”美文,进行了反复的教学尝试,其中不乏中考作文的技法指导,都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二)

“五笔”技法的魅力,其关键是表现出人们在写作中的共同思维规律,因此行文自然流畅、详略有致、结构完美。这最为美妙的地方就是“规律”。有了规律,就有了规矩,有了形态,有了技巧,就有了训练的效率。

“五笔”技法的魅力,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它往往并不是“五段”。正是因为往往不是“五段”,所以运用“五笔”思维的文章,其外在的形态可以千姿百态,而内在的骨架却是大体相近;这就从另外的角度表现出了“思维规律”的美妙。

在经典的散文作品中:

朱自清的《背影》表现出来的是“五笔”的思维规律:

第一段,轻点一笔;第二段,解说家境;后续几段,略写送“我”到南京;第六段,详写“父亲买橘”,最后一段,抒发心中的深情。

杨绛的《老王》表现出来的是“五笔”的思维规律:

第一段,轻点一笔;第二段,解说“老王”;后续几段,略写“我家”与“老王”的交往;接着几段,详写“老王”送香油送鸡蛋;最后一段,“我”深表“愧怍”。

魏巍的《我的老师》与杨绛的《老王》一样,表现出来的也是“五笔”的思维规律。

连鲁迅先生的作品中,也有表现“五笔”思维规律和写作技法的精彩片段。如:

阿長与《山海经》(节选)

我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轻点一笔,概说事件)

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

我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交代一笔,解释原委)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简叙一笔,略写事件)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详写一笔,写出波澜)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深化一笔,抒情议论)

这些名作中的“五笔”现象,都不能说是巧合,都只能说是思维规律的具体表现。而且,如果不从思维规律的角度去提炼,我们也许并不会有这样微妙动人的发现。

王蒙先生于2015年7月10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怀人二章》署名文章,下面一篇就表现出规范的“五笔”思维形式:

庆炳千古

童庆炳先生去世的噩耗传来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他是在学生当中去世的吧?(轻点一笔)

我听他在公众场合讲过,他的愿景是,某一天,在课堂上,他倒下了,他走了。这是大美,这是大善,这是他的期待。因为,他热爱教学工作,他爱学生,爱讲台,爱教室。(解说一笔)

他永远老老实实,尊重文学,尊重教育,尊重同行,尊重学子。他没有文人惯有的那种夸张与自恋。他从来没有过自吹自擂、张牙舞爪、轻薄为文哂未休的表现。他从来不搞什么酷评,什么骂倒一切,什么自我作古,什么爆破恐吓,什么装腔作势,什么迎合与投其所好。近几十年,那样的文艺评论“家”早就不罕见了。(略写一笔)

但是老童亦有“牛”态:他曾经表示,所有中文系课程,他都教过,他都能开课。我在中国海洋大学旁听过他的《文心雕龙》课程,获益匪浅。

我还多次听到过童老师的倡议,他希望小学语文课本的第一课改为《论语》上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说起这个话题,有一种如今少有的诚笃与认真。在我们的交往中,我体会到他的君子风范,诚恳、善意、克己复礼。包括在家中,他与妻子曾恬也是恩爱有加,令人感动。

(详写一笔)

他走了,不是在课堂上,如同在课堂上,听说是与学生们一起登山之时。他会有一种满足,与学子们一起,与青年人一起,与攀登的愿望一起。

孔子的伟大离不开他的弟子七十二贤人,童老师的学生阵容也令人赞叹。而他本人是黄牛一样地耕耘着,坚持着,谦虚着与进展着。他的去世引起了很大的响动,当然不是偶然。

(深化一笔)

这又是具有实证力量的美妙的一例,让我们觉得赏心悦目。

(三)

从思维规律与表达规律的角度而言,既然说是“规律”,那么“五笔”式思维就一定不能只是囿于精短记叙文的表达,它应该有普遍的适用性。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下面是一篇时评,运用是“五笔”思维:

校训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作者:徐梓《光明日报》(2014年08月06日)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精神的表征,体现了特定学校的特定性格和气质。一则个性鲜明、恰切允当、具有强大感召力和生命力的校训,一方面在于它生动地传达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风格,另一方面则在于它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丰厚的传统文化中吸取了养料。(这里点示一笔)

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所在,魂魄所系,它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守护着这个民族的历史传统。而《四书五经》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就具有这样的意义。它不仅是为我们民族文化奠基的著作,是塑造我们民族性格和风貌的著作,而且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于我们民族的语言和思想,都具有示以准绳、匡其趨向的意义。(这里解说一笔)

正因为如此,很多校训都取材于《四书五经》。如中山大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校训,即取材于《中庸》的为学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博文约礼”,则出自《论语》中颜渊对孔子的赞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大家熟悉的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则出自《周易》。由于源自于经典,这些校训不仅根扎得深,言近旨远,辞约义丰,文化意蕴深厚,而且借助经典的力量,传播得也广,为人们喜闻乐道,读起来亲切自然。(这里例说一笔)

也有不少校训出自其他历史文献,同样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了反复的锤炼,语句的凝练生动和意蕴的悠远丰厚也不遑多让。这一类校训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这一校训虽然是启功先生在1996年夏天最早提出来的,但这简短的八个字,可以看作是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厚积薄发,可以看作是一代又一代中国教师的誓言。

对学与行的强调和追求,是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也是传统师德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对教师学和行的一贯强调,结晶出众多形式整齐、简洁明快的句式,如“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表”“经为人师,行为世范”“经为人师,行为仪表”,等等。南宋时期,高宗赵构为孔子及七十二贤一一制作了赞词,其中关于颜无繇的赞词就有“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这可以看作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的直接渊源。

(这里详析一笔)

总之,我国众多的校训立足于传统,来源于传统,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它们丰沛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正因为根植于传统的沃土,有赖于民族文化的养分,它才得以根深叶茂,弥久常青。同时,这些校训又进一步培植了传统,提炼了传统,以优良的校风为载体,使得传统得以传承下去,并接纳时代的因子,进而更加茁壮。

(这里深化一笔)

从我收集的短文资料来看,新闻报导、人物简讯、科学说明文、咏物抒情文章等,都可以运用“五笔”式思维与技法来进行写作。

细细品味,“五笔”式技法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其实就是很多很多的人在写作时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符合逻辑的习惯思维,就像人们常常喜欢说“三点看法”一样;既是习惯的,又是合乎逻辑和富于条理的,于是就能表现出“思维规律”。如同朱自清的《背影》、莫怀戚的《散步》、王蒙的《庆炳千古》,它们的内容与外形绝然不同,但“内在”的“骨架”却是一致的。

正是因为合乎规律,所以这种美妙的行文笔法一经“点破”,学生就能够学习与运用;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就有了“训练”的色彩。

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需要突破一个重要的关节,那就是要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写作技法训练。如果语文教师善于利用已有的作文教学资源,又能追求自己别有创意的探索与发现,那就是作文教学研究的幸事。

上一篇:雪初中说明文下一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