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精选9篇)
1.藏书票 篇一
课 题:《书画精灵——藏书票》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实验教师:付红梅
学科:美术 八年一班
教材分析:
《书画精灵——藏书票》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它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第二单元是读书、爱书情结,主要学习了解关于书籍设计的沿革变迁,学习手工书的设计,学习制作藏书印和藏书票。整个单元就是通过学习以上内容,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同时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爱书、珍书的美好情感。本单元为四个内容,第一个是书林漫步、第二个是手工书设计、第三个是方寸铃记-藏书印、第四个是书间精灵—藏书票。经过我的重组,我将手工书设计移到了最后,把藏书票的制作移到了第二位,目的是学生学完藏书票和藏书印后,能够将学到的技法更好的应用到手工书的设计当中。所以本课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本课设计为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是这学期接手的,了解学生以前没有学过漏印版画和其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我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环节,尤其在突破难点上做了很多工作,在探究漏版藏书票的环节我做了相应的教具,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现问题,并解决在实践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了解藏书票的起源、种类、题材,及漏版藏书票的制作方法,能够完成一枚漏版藏书票的分版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品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藏书票的文化色彩和独特魅力,增强学生读书、爱书、珍书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的美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分析、总结漏版藏书票的制作方法和过程。教学难点:学会漏版藏书票的分版和制版。教学方法手段:
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应用提问法、竞赛法、启发引导法、实践练习法、直观法、演示法。
学生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总结法。教学手段主要应用教学课件来辅助教学。设计理念: 在美术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中提出: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明确“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练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精心谋划和设计,为了就是提高本课教学的效果。另外,努力探索适合学生身心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的多种学习方法,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有效掌握本课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发展视知觉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拿一本书,问:“哪位同学能猜这本书的拥有者?生思考回答。当学生疑惑时,展开藏书票的那一页,让大家猜这位藏书者,如果学生答上来了,就直接进行本课内容,答不上来,师告诉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藏书票。
(设计意图:就是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这样导入能更好的和本课内容相联系,因为藏书票就是一种读书人收藏书的印记。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藏书票的概念,及体会藏书票从另一方面还能体现收藏者珍书、爱书之情感。)
(二)、明确本课学习内容 师板书课题,师:下面就让我们的同学作一回学习的主人,请同学们看书中第16页至19页的内容,看一看我们这节课学习哪些内容?
生寻找,当学生找不着时,师提示学生阅读导学。
生总结:本课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师板书本课主要框架。(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主动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三)、新知学习
1、了解关于藏书票相关的基础知识:藏书票的概念、题材、种类、组成、尺寸。(同时也是检测学生预习情况)
师:我让同学们预习了,下面看看咱们同学预习怎么样?咱们来个知识竞赛,哪位同学回答好了,老师有小的奖励!
创设情境:“知识竞赛”快速抢答。
(设计意图:一是检测学生预习情况,二是让学生主动进行新知的学习,另外教师可以补充教材中没有的知识。三是以抢答的方式可以让前边的知识部分进行的快些,为实践练习部分腾出更多的时间。)
(1)什么是藏书票?都贴在什么地方?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是哪年的哪国人制作的?图案是什么?中国最早的藏书票是哪年谁做的?
生答,师并出示正确答案,相关图片。藏书票:是一幅作为书籍收藏者印记的小装饰画。贴于:书籍扉页或书的里封补页
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是1450年德国人制作的,图案是一个小刺猬,嘴里衔着野花,脚踏野草,上面有一行文字,意思为:小心刺猬吻你。
中国最早的藏书票是1910年关祖章制作。(2)、藏书票的题材有哪些?它的种类呢? 题材:人物、动物、植物、风景、抽象等。种类:木版、石版、铜版、丝版、纸版等。
(3)、藏书票由哪几部分内容组成?它通常尺寸多大? 藏书票由图案、拉丁文、作者签名(版式技法、印数、作者名、创作年代)、票主名组成。
藏书票的尺寸多为以下三种规格: 1、12CM---------18CM2、8CM---------12CM3、8CM以下
(设计意图:一是检测学生预习情况,二是让学生主动进行新知的学习,另外教师可以补充教材中没有的知识。)
2、探究漏版藏书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师展示课件:同学们看教材上给的图片和文字能否看明白具体的制作方法和过程?谁能给我总结制作的步骤?
生:答。
师:在这些环节中,有没有一些细节我们不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就每个步骤具体探究一下!
(1)创设问题情境:画稿是色彩稿还是铅笔稿好?画稿时还需要注意什么?
师引导学生探究,并展示老师实践后失败的成果,引导学生总结:色彩稿好,能预知最终效果,画稿时,遇到交叉和封闭的图形,宁分不连。
(2)创设问题情境:根据什么进行分版? 师引导学生探究,总结:根据颜色和前后顺序。(3)创设问题情境:印制时还需要注意什么?
师引导学生探究,总结:需要注意:颜色深浅的顺序、颜色干湿适宜
海绵蘸上颜色拍匀了再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本课难点,设计一些问题和选择,为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步骤中减少一些细节上的错误,让学生们在具体操作中更加顺畅。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能够让学生顺利通过本课的难点部分,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体会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实践一下。师展示课件:出示一些设计好的简单图案,同学们任选其一进行练习分版和印制。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当学生进行不完时,可以在下节课继续进行。
(设计意图:练习内容的设计,我设计了一版、二版、三版不同难易程度的图案进行练习,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实际选择相应的图案进行练习。另外,我将图案复印分发下去,目的让学生省去画稿的时间,直接进入本课难点分版环节。趁热打铁,探究完进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实践的成功率。另外也能检验学生们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拓展延伸
拓展情境创设:师:“我们学会了漏印后还可以做什么?”师展示一些用漏印的方法制作的绘画作品和家居装饰的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漏印的方法在今后的生活中应用、美化。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学会漏印的方法,能够加以应用,可以在绘画作品中应用、还可以在家居的装饰中应用,美化我们的生活,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应用能力,创造美于生活的能力。)
2.藏书票 篇二
一、藏书票的实用功能及特征
藏书票一开始作为信物, 常被收藏者贴于书籍的扉页中央或者右上角, 用作表示贵族对书籍所有权的标记。藏书票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把绘画、雕刻、印刷相结合, 形式语言多样, 内容广泛丰富。随之发展, 藏书票的实用功能减弱, 其本身的艺术价值逐步显现, 被称之为“纸上宝石”, 由此它不再是仅限于藏书之用, 更多的是为了欣赏而相互交换收藏。书籍作为载体, 传承着人类的文明, 也因此受到人们的珍爱。重视书籍的同时产生了藏书票, 作为个人标志进入人们的视野。十八世纪时藏书票盛行于各国, 人们一边创作一边收藏, 虽然东方与西方文化差异大相径庭, 可是人们出于对书籍的热爱, 对于藏书票也珍爱有加。我国有藏书章的使用, 如同藏书票一样, 他们之间材质不同, 表现形式语言也不同, 可是都表达了书票主人对书籍的感情。当下生活中现代科技的普及, 电子书籍的方便使用, 致使纸质书籍的减少, 藏书票似乎也在慢慢的被人忽视, 因此藏书票被迫成为少数人群的珍爱。反之藏书票艺术的发展也支持了纸质书籍的流通, 两者相互装饰, 美化彼此, 让人与书的感情紧密相连, 也使书籍成为袖珍版画的一部分。
二、藏书票创作主题
我国三十年代受到新兴木刻的影响, 很多版画家开始创作藏书票, 开始把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与历史文化底蕴运用到藏书票中, 从古代版画艺术中借鉴语言进行创作, 创作中起思立意的构建, 技法的运用, 材料的使用等方面都从古代传统艺术中提炼, 给现代藏书票予补充, 才使当代藏书票蓬勃发展。同时随着藏书票的发展, 在创作中运用的新形式, 新技法, 新材料对我国传统版画中的工艺、材料等方面是一种促进与发展, 也是对传统文化一种新的构建。
从第一张藏书票开始至今五百多年的历史期间, 藏书票的票面主题十分丰富且多元, 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创作主题, 如贵族时期多是徽章主题, 二战后逐渐变为自然风景主题, 随后出现字母与姓名的图案组合, 这些大自然与生活色情类的主题是最常见。书票主与收藏者也是多以主题进行选择, 根据个人爱好选定自己的主题。而我国的藏书票主题更为广泛, 从文学到宗教, 从自然到风土人情, 从戏曲到民间传说, 画面各异、画风独特, 造型与色彩变化多端。
我国李桦、赖少其、梁栋等老先生的藏书票艺术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分析老前辈艺术的价值, 才体现出藏书票所具有的浓厚文化底蕴。用幽默的情节与方式来表现其中的主题, 这样不仅能带来视觉上的审美还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慰藉。让心灵愉悦的时候引发对书籍阅读问题的思考。藏书票这种艺术形式中本身具有文化气息, 创作中给阅者带来书卷气, 这书卷气不仅与观察者的角度有关系, 还与它的切入点有关, 不仅和画面的语言形式有关, 更是和造型、制作技法等相关。藏书票不同于小型的版画创作, 它在主题内容上面会与书籍相关, 主题内容可以是书籍中的情节, 也可以是自己的创意, 都是将文字的语言转换成为视觉语言。把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之处巧妙地转化出来, 让它有意思、有思考, 能耐人寻味。
三、藏书票表现语言
现阶段的藏书票多数用木刻与铜板进行表现, 因这两种制作技法被广泛使用, 其中我更为钟爱木刻这种表现语言。因木刻作为书籍制作技术被使用上千年, 具有独特的造型美感, 我国传统版画艺术为我们汲取提供了便利, 尤其木刻中的黑白语言, 单纯而强烈, 也可有变化多端的灰色, 丰富而细腻。黑白木刻利于表现简洁有力的造型, 丰富的线条与夸张形体相结合, 黑白两色也不失形象的趣味, 更是刀味的形成, 有偶然效果的同时也经得起仔细推敲。
在当代环境背景之下, 表现技法要适合自身藏书票的主题, 要符合自己的创作形式, 在探索中需找到适合自己的具体方法。不仅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还要与阅读中的问题相结合, 同时创作出富有我国民族特征的艺术风格。表现语言的选择则是为了更好表现这些做努力。
综上所诉书籍是人类财产中的重要部分, 藏书票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展现。藏书票不仅可以表示票主的拥有权与个性, 还可以借着书籍的传播来传达更多的信息, 使得书籍富有更多的艺术气息。它不仅能给观者带来视觉上的审美还能为欣赏者传递心灵上的慰藉。
摘要:藏书票15世纪时起源于西方, 20世纪时开始传入中国。藏书票上带有藏书者姓名与记号, 以示对书籍的拥有权, 通常贴在书籍的扉页上面, 是微型的版画作品。文章通过描述藏书票的特征, 阐述代表艺术家所运用的表现语言, 通过对藏书票的实用功能、创作主题、表现语言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藏书票独特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藏书票,实用功能,创作主题,表现语言
参考文献
[1]苏新平.版画技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马丁·霍普金森.藏书票的故事[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04.
3.说说藏书票 篇三
说近一点的事,古吴轩出版社为原苏州市沧浪区出版了一册印刷精美诗文图并茂的《沧浪十八景图咏》,不仅在每册书内附了一幅藏书票,而且在书外另外印制了一套十八景的藏书票装订成册,成为苏州文化人的一大热门话题和抢手集藏珍品。
再往前说,浙江嘉兴秀州书局的范笑我先生在十几年前开始“贩书”的同时,也就一直不时策划设计印制一些藏书票的,记得他早期曾给我寄赠过几次藏书票。
我已很多年一直喜欢和关注关于藏书票方面的信息和有关知识。我从多年来的读书中了解到在世界范围和中国现代的名流中都不缺乏对这一小小的画片的喜爱者,并且知道了西方使用收藏藏书书票的历史已有500来年,日本有近百年,而中国从30年代算起也有80年的历史了。再比如,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喜欢藏书票,他的藏书票上画着一只雄鸷的老鹰,立在王冠之上;铁血宰相俾斯麦也有一枚品位不凡的专用藏书票;有个名叫吴兴文的台湾作家还曾经花了i01美元加6美元运费成功拍到了一幅战争恶魔希特勒使用的藏书票,图案是一只德国老鹰踩在一个花环上,花环中还有一个法西斯的标志,这只是已知的希特勒使用的两枚藏书票中的一枚;美国大小说家杰克·伦敦有一枚藏书票画的正是一只看上去像狗的狼头,而他的代表作《热爱生命》和《白牙》中叙述的故事都是与狼和狗分不开的;还有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毕加索,他在创作惊世骇俗的传世之作的同时,也曾经设计过一些小小的藏书票,当然如果你能得到一幅他设计的藏书票原作的话,你一定可以为此单独开个展览会了。
在世界上喜欢藏书票的这样等级的重量人物还可列举很多,但中国在民国之前只有藏书印而没有藏书票,只是从30年代才开始从西方传入了藏书票这样的文化样式。但中国现代名流中同样不乏藏书票的使用和收藏者,有案记录的早期有郁达夫、叶灵凤,尤其叶灵凤还是早期我国最大的藏书票收藏者。他不仅自己设计使用和收藏藏书票,而且曾多次撰文宣传介绍藏书票。1985年,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曾在北京举办《叶灵凤藏书票艺术作品展》。还有如鲁迅、夏衍、巴金、王蒙等许多大家都有此爱好,像姚雪垠、林默涵、刘白羽、臧克家等革命老文人也都是藏书票的使用和收藏爱好者。特别是鲁迅对中国现代的版画木刻的贡献是最大的,在他收集的大量的版画作品中就有不少是木刻。中国早期的藏书票基本上以木刻为主。
藏书票的爱好和收藏在收藏界里可能属于最小儿科的,既不能聚财又不能显贵,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文化人和大人物非常爱好它呢,原因就在于它能在凶险的官场和艰辛的文化耕耘之余给人以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情趣和乐趣调节功能,因此在小文暂告一段落时,笔者还有点鼓动当今文化人和大小画家多来关心一点藏书票文化娱乐事业的私心,并将根据国际惯例藏书票制作的几个要点抄给大家,希望爱书者多来创作藏书票:一是幅面不宜过大,以10厘米左右为宜;二是票面上应有“EX LIBRIS”或“××藏书”、“××珍藏”、“××读书”等与藏书读书相关的字句;三是票面下缘或背面应注明使用媒质、作者签名、制作年份、限印量及该票编号等。
(摘自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书斋夜读》作者:祝兆平)
4.藏书票教学反思 篇四
《藏书票》教学反思
经过教学实践,我把藏书票的设计与制作作为一个切入点,将其引入到了小学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美育、美学及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在课堂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创作、表现自我的空间。不能总是让学生围着教师转,而是应让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顺着学生的思维去开导、指导、辅导,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尽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教师也应因人而教、因思而导,分别根据不的同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辅导学生,去帮助学生拓宽想象空间。在指导他们如何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辅导他们完成构图,颜色搭配等,最后完成一件能充分表现学生自我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又要对学生服好务,这是一种传统观念的转变,是本人对教学活动的一点认识和体会。
5.藏书票教学设计 篇五
《藏书票》属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的第六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第一课。
一、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的上好本课,我对本课的教材和学生的学情进行了深入分析。
1、教材分析
藏书票是微型实用的版画作品,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为一体,一枚优秀的藏书票作品,不仅具有形式美,还应具有丰富的内涵。藏书票进入中学美术课堂对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爱好,对阅读的喜爱,对藏书的兴趣,以及对个人品味和审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过了《单色版画》和《一版多色版画》,学生已经对版画艺术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并掌握了版画的制作方法,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藏书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藏书票,所以我在课件中展示了多幅作品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了解藏书票认识藏书票,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其创作藏书票的兴趣。
藏书票的内涵中的情趣性和艺术性是学生难以掌握的,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读过的书籍的感受,启发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思路,将自己的作品表现的有内涵。本课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每人完成一幅藏书票作品,并和老师和其他同学互相交换藏书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也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3、教学目标
作品结合教学内容,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途径、情感与评价、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4个方面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藏书票的有关知识和艺术特征;学会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制作一枚藏书票。
方法与途径:欣赏作品,了解藏书票的历史和意义;在讨论与交流过程中,了解设计藏书票的方法,能用吹塑纸版画形式制作藏书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评价:感悟藏书票的艺术美,体验藏书票中的文化,提升阅读兴趣,培养读书、爱书、藏书的好习惯。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运用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用语,多激励,多引导。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微课视频,实物展台。
4、教学重点与难点。作品能准确列出本节课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必要的分析与叙述。
教学重点:藏书票的概念、内容构成和内涵,学会用吹塑纸版画形式设计创作有新意的藏书票。
教学难点:底版上的文字反写,刻版痕迹深浅适宜,印制清晰洁净。
二、教学准备
查看版画图书《版画藏书票简明教程》和《从版画出发》,整体系统了解版画藏书票相关知识。在网上搜集优秀的藏书票作品、藏书票的历史、藏书票的大赛和展览,并作简要分析说明,梳理制作多媒体课件。
安排学生课前备齐所需材料(吹塑纸、素描纸、2B铅笔、版画油墨、油滚、油墨铲、木蘑菇);安排学生课前查找藏书票相关的资料并在课上用PPT的形式做简要汇报;提前制作吹塑纸版画藏书票作品;明确制作过程及相关步骤(录制藏书票制作过程及方法的微课视频)、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文字的反写和刻痕的深浅)并在课堂中重点要求学生注意。
教学方法:欣赏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数: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藏书票新闻报道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藏书票?藏书票的内容构成及藏书票的内涵。
【讲授】欣赏感知,合作探究
1、什么是藏书票?(课件展示)
藏书票是用以表明书的所有权的图案标志,通常贴在书籍的扉页,多采用版画形式,有“版画珍珠”、“纸上宝石”的美誉。欣赏与理解世界第一枚藏书票——刺猬书票和中国第一枚藏书票《关祖章藏书票》(8人一组将课前在家利用网络查找的资料,派代表做简单的口头汇报)
2、欣赏优秀藏书票作品思考并回答藏书票的内容构成和特点
(1)、藏书票的内容构成文字:EXLIBRIS票主姓名
画面要素:图画(简洁、优美)
画面大小:8—10cm左右
(2)、藏书票的特点
小而精美,有“纸上宝石”、“版画珍珠”的说法。
构图形式多样,外形不拘一格。
了解藏书票的各种制作方法。
3、制作步骤(多媒体课件展示和微课程)
(1)、设计构图:文字和图画
(2)、刻版:在吹塑纸上用2B铅笔刻下深深的刻痕,文字反写。
(3)、印稿:用版画油墨进行单色拓印。
【练习】小组合作练习
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书籍制作一枚藏书票。
构图:合理饱满
图案:简洁优美
文字:制版需反写
印稿:整洁清晰
【展示与评价】
1.组织每组代表将本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指定位置。
2.鼓励学生自评并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
3.小组互评选出本组最优秀的一幅作品,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互评,选出每个组最优秀的作品,和老师的藏书票作品进行交换。
【总结】
鼓励学生谈一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师补充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课后作业】
1.读一本好书。(写200字以内的读后感)
2.将同学、朋友或亲人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
3.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精心制作一枚既有形式美感又有丰富内涵的藏书票。
以上内容三选一。
四、教学反思
为了上好《藏书票》这节课我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过程,我都认真钻研。上完这节课后,我深刻的体会到这些准备是我能够上好这节课的前提条件。也让我认识到,一名美术老师仅仅拥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面涉猎,掌握美术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仅能教会学生知识,还应能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创作方法。与此同时,还应与时俱进,掌握新的方法用于课堂教学,使45分钟的课堂更高效。
最后应鼓励学生合作完成自己的藏书票作品,集中展示学生的作品,提升学生的实践成就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藏书票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及制作感受,强化创作藏书票的快乐体验,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对书籍的爱好,对阅读的喜爱,对藏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个人品味和审美水平。引导学生关注版画珍珠藏书票的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气息。
藏书票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藏书票的有关知识和艺术特征;学习设计藏书票,为自己喜欢的图书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解析名家作品,了解藏书票的艺术特征和制作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创作藏书票,体验制作藏书票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和艺术实践,了解和认识与书籍收藏有关的藏书票艺术,培养读书、爱书、藏书的乐趣,提高文化修养和艺术气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藏书票的艺术特征和相关知识,学习设计制作藏书票。
难点:设计制作出有创意、有个性、有趣味的藏书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本没有名字书籍,并且展示书籍的扉页,请学生当“小侦探”。从“扉页”的图案、文字中找线索,发现主人的名字、猜测图案的含义?引出课题——《藏书票》。
(二)欣赏作品,感受魅力
1.展示藏书票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知道关于藏书票的历史吗?藏书票对于藏书来说又有哪些意义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欧洲,它是小型、以艺术的方式标明藏书是谁的书籍收藏者的藏书标志,贴在书籍扉页上,通常是小幅版画的形式,增添书的珍贵和美感,成为读书人的掌上宠物,有“纸上宝石”、“版面珍珠”之称,画面边长一般不超过15厘米。
2.教师继续展示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请学生以小侦探的目光发现这张藏书票中隐藏着哪些奥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是德国一位名叫勒戈尔的人发明制作的。这张名为《刺猬》的藏书票画面上表现了一只刺猬叼着一朵鲜花,上面是一行德文,意思是“谨防刺猬的吻”作者用了幽默的方式提醒大家要爱护书籍。
(三)交流探索,深入了解
1.多媒体展示《关祖章藏书》《刺猬》,引导学生赏析,并思考问题:藏书票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有哪些内容?图案有怎样特点?
教师总结:藏书票是由图案与文字构成。文字是由EX-LIBRIS字样与票主、签名与创作时间组成,而图案体现书的内容、风格和特点,以人物、动物、植物、风景、抽象画为题材。
2.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赏作品并小组讨论:藏书票的画面内容与藏书有何关系?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图案表现了藏书人的喜好,或通过一定的形象表达思想内涵,给人以“方寸之间可容大千世界”之感。
3.设置情境:老师是个特别爱看书的人,在我家有很多书籍,我想每本书上都要贴上藏书票,同学们觉得“风车”“冬雪”“鱼”藏书票更适合用于哪类书籍?(小组讨论)
4.展示不同版种的作品:李桦、苏察内克、杨忠义、刘硕海的版画作品引导学生观赏。
(四)示范操作,体验乐趣
1.示范漏印藏书票的作画步骤:
①构思画稿
②拓稿(按色彩不同把稿拓印到三张版上)
③制版(用刻刀在透明卡片纸上将图案刻掉)
④印刷(用海绵均匀施墨,先浅后深)
⑤在画面下方依次签名
2.为自己喜爱的书设计一枚藏书票,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指出学生的易错点。
(五)展示评价,分享成功
1.布置作业:为自己最喜欢的书籍设计一枚藏书票吧,选取自己喜欢的题材、款式不限。
2.开展藏书票交流会,小组推选并从设计思路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六)小结作业,拓展思维
1.总结本节课藏书票的重点知识:内容、种类、制作方法。
6.教师招聘美术教案《藏书票》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藏书票的有关知识和艺术特征:学习设计藏书票。为自己的图书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解析名家作品,了解藏书票艺术特征和制作方法,学习用纸板拓印的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教学重点:了解藏书票的艺术特征和相关知识,学习设计制作藏书票。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出有创意、有个性、有趣味的藏书票。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一本贴有藏书票的书籍引入课题。提问:这是什么?一般放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老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学生分小组欣赏交流自己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图画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直观感知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2、以版画家李平凡的木刻作品《洋洋藏书》为例,讲解关于藏书票的知识。藏书票是版画的一种形式,小巧玲珑,印刷精美,尺寸不宜超过15cmⅩ15cm,有时也视展览要求规定尺寸。
藏书票由三部分构成:①图形②字母EX-LIBRIS③藏书票签名 设计意图:教师补充、总结藏书票的知识。
3、了解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是台湾藏书家吴兴文1913在《图解法文百科辞典》里发现的。德国藏书票《刺猬》是迄今发现世界最早的藏书票。
设计意图:了解藏书票的历史文化。
三、示范并制作
1.教师示范设计步骤: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最后写上拉丁文。
2.学生实践学做藏书票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直观示范,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体验藏书票的制作过程。
四、展示评价
学生自愿上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自评、互评、教师评。
五、小结作业
7.藏书票 篇七
一、藏书发展稳定状态理论
近几十年来, 世界各国图书馆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由于藏书数量的猛增, 造成“书满为患”, 以至影响图书馆职能的正常发挥。上世纪60年代, 产生了对藏书数量进行控制的思想。70年代, 经济学领域的“零增长理论”在西方流行的同时, 逐步渗透到图书馆学领域。1974年美国的丹尼尔 (G·Daniel) 发表了《向亚历山大告别》的著名论文, 第一次提出了建立藏书不增长的功能图书馆的观点。1975年1月, 美国中西部联合学院在芝加哥举行了一次学术会议, 题目为《摸摸无底洞的底》, 会议着重研究图书馆的空间、馆藏增长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探索通向不增长的高功能图书馆的道路。1976年, 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发表了阿金森 (Atkinson) 教授的报告, 正式提出藏书发展稳定状态理论。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是图书馆不要无限制地增加图书的数量, 应当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 控制其增长速度, 在入藏新书的同时, 相应地处理一批利用率近乎零或无保留价值的图书, 从而使藏书的增长接近于零, 故称为“零增长理论”。这一理论一经产生就引起赞同与反对的争论, 80年代引入我国, 主要是在大型图书馆, 尤其是在大学图书馆对其可行性进行探讨。当时, 有反对观点认为稳定状态理论与中国现实不相符。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 注重藏书质量, 不应盲目追求数量, 制定合理数量标准, 使藏书适度发展已成共识。有人认为这一趋势可以作为稳定状态理论对藏书观念产生的客观影响。由于处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信息, 可以高密度的贮藏于大型全文数据库, 也就是数字图书馆中, 高校图书馆的价值不再主要是以其所拥有的馆藏规模和广度来衡量, 而是以它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来衡量。藏书发展稳定状态理论促使我们改变传统的以藏为主的观念, 开始对藏书发展速度进行控制的探索, 以实现低增长、高功能的开放型、质量型的馆藏目标, 从而保持藏书体系的旺盛的生命力。
一般来说, 控制藏书增长速度可采用 (一) 优选入藏书, 减少不必要的入藏; (二) 建立藏书剔除制度。“藏书发展稳定状态理论”的条件之一是剔除旧书。该理论指出:当藏书达到“最佳规模时”就应剔除数量相当的无用或罕用的旧书, 进行藏书的自我更新。这是保持藏书低速增长, 提高藏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图书馆的藏书是一个持续积累、充实和完善的过程, 一方面新书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已入藏的图书, 由于各种原因必有部分陆续失去使用价值, 需加淘汰。补充新书, 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旧书, 是使藏书建设得以发展的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
二、科学入藏图书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正在做出大的调整和变革。高校专业结构日趋优化, 内部层次日趋多样化, 同一所学校内并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科或专业。这意味着图书馆藏书不仅要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 而且还要提供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教学用书和参考资料。因此, 采购工作必须重新考虑藏书体系、藏书重点、藏书发展方向与规划、年进书的学科比例。要使稳定性藏书发展付诸实施, 必须实行优选入藏、科学管理、合理控制新购文献的比例。
1、处理好专业藏书与综合藏书的关系
高等院校专家学者集中, 图书馆要满足专家学者对高精尖学科的研究, 就必须对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情报资料大量收藏, 建设专业性很强的藏书结构。在采购中一是要克服大而全藏书思想, 突出本院校教学科研领域图书的收购, 把对本院校教职工所著文献的收藏作为重中之重。二是要克服盲目采购倾向, 采购部门应对设置的专业、拓宽的专业面、新添的教学内容、新的科研课题作全面的了解, 突出专业化藏书特点, 强化专业性能, 保证专业人员的要求, 形成完善科学的专业藏书结构。三是要克服旧的藏书模式的束缚, 突出超前服务的藏书思想。要把精力集中在对新科技、新成果的科技图书情报的提供上, 盯住国外同行的科技新成果, 及时收集入藏。
2、摆正藏书质量与数量的关系
稳定状态理论中的“藏书达到一定规模”, 这是指信息量意义上的一定规模, 而不包含充斥在藏书系统中过时的无效信息, 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藏书总册数。据研究, 尽管全球正式和非正式的出版物林林总总, 但含有新情报和价值信息的文献只占其中的25%, 即我们的图书采购人员只要采集进本校专业文献的25%“核心藏书”, 就可以保证该专业的新情报和有价值信息的完备性。对于专业书以外的其他类图书, 采购人员应更注重这类图书在馆中的流通率和拒借率的分析研究, 从中找出热点和非热点变动规律, 作为这类藏书补充的依据, 而不必把这25%全部购进馆。因为这25%比较专深, 非专业师生不可能也没必要进行深入研究。这类藏书的补充处理好了, 无疑会对满足读者80%的阅读需求有所裨益。
一定的藏书量反映了馆藏满足读者需要的潜在能力, 但藏书能力高低的综合结果又是由读者满足率来反映的, 而读者满足率的提高, 一方面要求一定的藏书量, 但更重要的方面取决于一定藏书量所含的情报容量。所以在高校图书馆藏书中要摆正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确立种多册少的原则, 即要保证品种的数量而非复本的数量, 力求提高藏书中的新书率。高校馆的职能重点应在“用”而非“藏”上, 要根据办校规模、知识结构、学习进度与深浅来确定购书的质量与数量, 采取重点多购、非重点少购或不购的原则。为了达到藏书的“稳态”, 部分类目的藏书应朝着单本政策”的趋势发展。
3、处理好印刷型与非印刷型文献资料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在全世界迅速发展, 网络环境正在成为现实。随着信息时代计算机普及和网络通讯成本的降低, 电子文献急剧增加。从磁盘、光盘到互联网络, 从只读、可写到交互多媒体, 集存储丰富而系统、查验便捷而准确于一身的电子文献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信息的多媒体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图书馆馆藏形式的多媒体化是网络环境下的必然走向。在新形势下, 为确保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应合理运用稳态理论, 结合本馆实际情况, 正确处理好印刷型与非印刷型文献资料的入藏比例, 逐渐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收藏, 增加与之相应的设备投入。由于电子文献易于复制, 原则上只购一套, 若有网络版式, 先购网络版。应将开发专题数据库、网上信息资源导航纳入馆藏建设的内容。馆藏资源不仅包括本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馆的现实馆藏, 而更大量的则应是从网络上可以获取的馆藏, 即虚拟馆藏。
三、藏书剔除
图书馆藏书是一个持续积累、充实和完善的过程, 一方面新书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已入藏图书由于各种原因必有部分陆续失去使用价值, 需加以淘汰, 包括采取其他储存方式, 直到报废, 对此称之为藏书剔除。补充新书、剔除旧书是藏书建设的两个方面, 只有不断地剔除呆滞书, 将更具有生命力的藏书提供给读者利用, 藏书建设才能健康地发展。以满足科研、教学为主的高校图书馆应特别注重藏书的现实使用价值, 及时剔除馆藏中陈旧过时及利用率低的文献, 精华藏书, 提高读者的检索速度和检索正确率, 这也是稳定状态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一。
1、图书剔除工作的现实意义
(1) 图书剔除可以优化馆藏, 提高藏书利用率以满足科研、教学为主的高校图书馆特别注意藏书的现实使用价值, 及时剔除馆藏陈旧过时及利用率低的文献。清除“冗员”, 突出精华, 只有这样馆藏资源才更能达到“以藏为用”的目的。由于年复一年的入藏增长, 书架超载、库藏饱和、新书上架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几乎影响了正常的读者服务。一方面“书满为患”, 一方面“书到用时方恨少”庞大馆藏数量与有限的利用率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另外, 那些陈旧过时、复本量过大的藏书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这样的书库一旦对读者全面开放, 不仅增加工作人员的整架的劳动强度, 更主要的是分散读者注意力, 延长查阅时间。
(2) 剔除工作可以使馆藏特色更加突出, 为馆藏文献数字化提供质量保证传统图书馆时代, 大馆想大而全, 小馆想小而全, 然而客观条件所限, 不仅谁也全不了, 连各馆的特色与优势也被忽略了。在网络环境下, 各高校图书馆拥有的藏书资源再重复便没有任何意义了。因此, 专家一再提醒:高校图书馆要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优化馆藏结构,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方向, 确立馆藏定位。图书剔除工作就是要按照馆藏定位进行, 其结果将会突出特色馆藏, 使数字化的馆藏文献质量更加有保证。只有各馆提供给网络的藏书资源具有各自的特色, 才能避免网络资源的重复、冗余与浪费, 才能形成网络资源的丰富宝库。
2、图书剔除标准
图书馆藏书剔除是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 剔除标准不外乎三个方面:将内容上已不为读者所需要的文献;数量上超过实际需要的文献;在物质形态上读者已无法使用的文献从藏书中分离出来并按不同情况加以撤除、转移或注销。
四、对我馆藏书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入藏图书的优化
近几年学校对图书馆的投入逐年递增, 新书入藏量每年将近1万多种, 采购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特别是每年还常有追加项目, 往往限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采购工作, 这就使得采购质量难以保证。
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是为师生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应针对师生读者教学、科研的需求, 学校的学科建设的需要, 来收藏适合本学校发展需要的图书。如何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我们研究的。
我馆刚刚开始实行的学科馆员制度的一项工作就是向各院系征集书目, 这是我们补充馆藏很好的依据, 应成为制度化的工作。第一, 图书馆应开辟多种途径定期向不同层次读者征集需求信息, 了解科研动态以及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 同时发放本馆新书通报, 使读者随时了解图书入藏情况, 互通有无, 进而制定购书计划。第二, 我校属财经类院校, 馆藏也应体现这方面特色。应充分发挥图书馆专家委员会的作用, 由他们根据学科建设情况勾画书目, 购入满足读者需要的图书。
2、审慎开展图书剔除工作
我馆目前面积为26200平米, 近期根据学校规定东馆面积还将减少。现每年入藏图书约10万册, 今后每年还将递增, 在各书库已经基本饱和的情况下, 开展图书剔除工作非常必要。
(1) 做好前期工作
藏书剔旧工作是图书馆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一项重要和必要的工作, 是提高读者服务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校图书馆应把藏书剔旧工作列入图书馆的工作日程, 把它视为一项基础工作, 使之制度化, 规范化。因此在开展这项工作之前要充分研讨, 理清思路,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规程。
就我馆来讲, 因东馆随时会对馆舍进行调整, 因此图书西移应在剔旧工作之前开展。校本部馆近几年因书库调整进行过临时性剔旧工作, 下架的图书打捆存放, 未做其他处理。应先对这些图书以及密集库内图书进行清理, 以便真正发挥密集库的作用, 不再仅仅作为仓库使用。
(2) 制定科学合理的剔旧规程, 严格按章开展工作图书剔旧规程一经制定应严格执行, 避免剔旧工作虎头蛇尾。
(3) 应注意问题
*藏书建设切忌绝种, 至少要保留一本库存本, 以确保馆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这是履行图书馆文献保存职能的体现。校本部馆保存本制度一直延续, 是几代图书馆人心血的结晶, 应继续保留。对其中老旧程度符合剔旧标准部分可下架密集存放。
*对学校重点学科和专业性强的图书不能草率剔除。我馆应围绕学校发展目标, 突出专业特色, 对我校学科相关图书收藏应求全。在考虑这部分图书剔除时, 应聘请相关专家提出专业指导意见。
*剔旧后要进行财产注销和图书处理, 进行登记造册。我馆现有图书127万册, 目前来看馆藏文献数量还是各项评估的基本标准。根据国家教委本科教学评估有关规定, 生均图书要达到70-100册。因此, 在开展剔旧工作时, 应根据标准维持一定的文献数量, 对于确定要剔除的图书可先存入缓冲库, 存放规定期限后做注销处理。图书去向应有记载, 避免资产流失。
摘要:本文简述了藏书发展稳定状态理论的由来及对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启示;论述了如何运用该理论来确保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结合本馆实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藏书发展稳定状态,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剔除
参考文献
[1]朱小玲:藏书发展稳定状态理论与高校馆藏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年第3期
[2]王莉:藏书发展稳态理论评介,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年第1期
8.《我的藏书票之旅》 篇八
中国读书人的习惯是买到一册心爱的书之后,在书上钤一二方刻有自己名号的印章。西方人不用藏书印,他们流行印刷一种带有精美图画的票签,贴在书的封里(或扉页)上,作为自己藏书的标志。这就是藏书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是:“一种用以表明书的所有权的图案标志,通常贴在书的封里。”按照通用体例,藏书票要标明拉丁文EX—LIBRIS字样,中文意为“我的藏书”,并有藏书者(称“票主”)的姓氏。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的德国。据有关资料,迄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张藏书票是在勃兰登堡家族送给一家修道院的藏书中发现的,这枚书票的时间在1480年以前。最初藏书票的制作,就是藏书者(或委托专业人士)在10厘米左右见方的木块、石块、牛角块或金属块上,刻出带有装饰趣味的图案,再用油墨或印泥将图案拓印在白纸或彩色纸上,然后将图案一张张地剪下来,贴在一本本书上。藏书票既是书的收藏者的一种标记,也是书籍的一种装饰。18世纪后雕版艺术发达,已流传于欧美各国的藏书票得以推广发展。
李允经在《中国藏书票史话》中说,藏书票“是在17至19世纪,由西方神职人员、外交官员和商人陆续地、渐次地带到我国的”。上海图书馆藏有一枚英国作家狄更斯(1812~1870)的藏书票,画面为一头昂首蹲伏在丝带上的雄狮。书票贴在一本书名《中国第二次战役纪事》(1842年伦敦出版)的扉页上。原票下方还贴有一张注明时间、地点的书标,上写:1870年6月,朴茨茅斯,狄更斯藏书室。朴茨茅斯是狄更斯的故乡,1870年时作家正在这个英格兰东南部的小镇写他的长篇小说,6月9日不幸因突发性中风逝世。据研究者推断,这本浸润着作家手泽的书,在作家身后由他的家属捐给教会,又由教职人员在19世纪末带到中国。
藏书票的传入并没有引起中国人的关注和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它属于私人空间的艺术,重点不在于诉诸公众。再者,中国的线装书和外国书不同,“大抵线装书纸质柔润,便于钤印,洋纸厚硬,也就以加贴藏书票为宜”(唐弢《藏书票》)。中国读书人使用藏书票这个“新时尚”,大约在19与20世纪之交。关祖章(1896~1966)是中国藏书票的先驱。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藏书票,据考证就是“关祖章藏书”。这枚书票原贴在一部1913年出版的《图解法文百科词典》封里正中央,书上还有票主关祖章1914年9月26日的签名。藏书票的画面颇有中国特色:头戴方巾、身着长袍的书生,正对着一盏青灯展阅图书;背后书架上堆满了线装书和卷轴,左下方是包好的书箱和一柄长剑。也许他落第多次(衣服上的补丁说明了他的困境),这次又要去参加科举考试。远行前再查找一下资料,以至于地上的书籍散落零乱。一张书票浓缩了一代读书人的面影。时间到了上世纪30年代,宋春舫、叶灵凤、鲁迅、郁达夫、施蛰存、郑振铎等作家热心鼓吹,著文提倡。1935年,版画家李桦发起组织的现代版画研究会在手拓的《现代版画》第9集上,附有“藏书票特辑”,为中国藏书票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接下来却是一个漫长的冬眠一般的停滞期,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上世纪80年代,藏书票才在中国重新兴起。
今天,藏书票风行世界,花样繁多。画面内容人物风景、鸟兽虫鱼,应有尽有,各具巧思,而以书和文学故事为多。式样则有方、圆、三角、椭圆等多种,最多的是长方形。制作上机器大量复制,电脑也介入创作。藏书票由书斋的小圈子进入社会的大舞台,从文人墨客个人欣赏的闲情雅兴成为公共鉴赏的一种艺术,和邮票、火花一样为收藏者所珍爱。
《我的藏书票之旅》(三联书店出版)是一本欣赏藏书票的佳作。作者吴兴文,活跃在台湾的出版人,藏书票的大家。他收藏宏富,研究有素,出版了《票趣:藏书票闲话》《图说藏书票:从杜勒到马蒂斯》《藏书票世界》等著作。《我的藏书票之旅》选了64幅藏书票珍品,分为藏书票与艺术家、与文学家、与政治家和爱书人及其他4辑。作者为每一幅藏书票配一篇解说,讲述其中所蕴含的故事。文艺家的藏书票,如英国女画家格林韦(1846~1901)的一款是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们在花香鸟语中散步,表现了英国传统的田园风格。普林斯顿大学的藏书票,以胡适(1891~1962)的题词手迹为主体。胡适曾任普大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他的字内蕴典雅,清秀方正,不颠不狂,既具功力又具丰采。藏书票设计简洁新颖,颇有“中西合璧”之美。这是文学家的藏书票。说到政治家与藏书票也很有意思。德国的俾斯麦(1815~1898)协助威廉一世,完成德意志帝国统一大业,人称“铁血宰相”。但是他的藏书票画面并没有金戈铁马,上部是他庄园宁静的一角,下部的书籍显示了他对读书的爱好。
9.藏书票 篇九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用一张学区图书漂流的照片导入本课,引导学生认识读书爱书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爱读书、珍惜书的美好情感。接着让学生欣赏我自己制作的一张藏书票,进而引入藏书票的相关知识,通过欣赏世界的、中国的第一枚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独有的形式美感及装饰的效果。接着欣赏大量的藏书票作品,使学生从中发现藏书票所具备的共性以及不同的制作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环节设计:欣赏感受——交流探讨——尝试设计——互评反馈。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互评反馈”这一环节,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不会欣赏同伴作品的精彩之处,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这节课的评价环节设计了“夸夸伙伴”,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从中找出精彩之处,让学生明白我们不仅要学会创造美,还要学会去发现美,新课程评价理念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设计创作出来的藏书票都是独特的,这个环节对每个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从各个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让学生寻找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力。进而将我们美术学科的习惯培养落实到位。
课后反思自己的课堂,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课堂教学时语速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吃透本课的内容。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课堂语言不够严谨。教学环节之间衔接的语言不够自然。
通过这节研究课的磨练,我从中受益很多,这来自于同事们诚恳的帮助,也源自自己对课堂教学的那份专研。所以我想,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做到精练、严谨。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多给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因人而教、因思而导,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辅导学生,帮助他们拓宽想象空间。在指导他们如何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辅导他们完成构图,颜色搭配等,进而完成一件能充分表现学生自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