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如何抓教学质量

2024-10-19

教研组如何抓教学质量(10篇)

1.教研组如何抓教学质量 篇一

抓管理 促教研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凉州区清源镇刘广寨小学“工作亮点”汇报材料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为了这个主题,我区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质量提升年”活动。本次活动对于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为认真贯彻落实凉州区教育局2015年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凉州区清源学区关于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现就我校在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来所做的亮点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汇报:

一、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我校按照“质量立校,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思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规范常规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本学年,我校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种常规管理制度,完善常规管理办法。开校时教导处、教研组、课任教师各自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师发展计划;期中写出阶段性总结,并交流教学经验,期末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一是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是学生增强荣誉感、热爱集体、展现自我;二是通过周评比栏把学生日常行为进行量化考核,规范其行为;三是学校通过光荣榜及时展示优秀师生,并配有名副其实的评价语。这些活动和行为,即加强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又建立健全了激励和竞争机制,初步形成了一个争先进、赶先进、超先进良好氛围;四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教学“五认真”。

1、认真备课。努力做到“超周”备课。每周层层签批教案,对教师的教案、作业批阅情况教导处每月检查一次,每学期学校集中检查不少于两次。

2.认真上课。要求教师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学校领导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巡查反馈,指出优劣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3.认真批改作业。凡是设置的学校作业,要求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全批、全阅,并要求学生及时改错,做到日清日毕。

4.认真辅导学生,关爱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教师要热情耐心地进行个别辅导。以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循循善诱。我校高元年同学是单亲家庭,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一直和爷爷相依为命,家里一贫如洗,面对这种缺爱的家庭,他常常流浪逃学,甚至在野外留宿过夜,面对留守儿童的高元年同学,孙梅老师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高元年没有作业本时她及时给买上,落下功课时她及时给补上;有时她还牺牲中午的休息时间对其进行辅导;尤其让人感动的是高元年逃学后,她还积极主动的和家长联系,帮助寻找,同时建档立卡,做好访谈记录,回来后还耐心细致的对其进行说服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如今高元年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遵守纪律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观,这些都是她大爱无私,辛勤付出的结果。

5.认真组织考试。认真组织单元检测,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和试卷讲评,分析数据,查找得失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使得每次考试都有新突破、新进展。

二、在狠抓教学管理的同时,促进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加强教研工作,是我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之一,我们明确提出了“向教研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的口号。为此,我校采取多种方法,多渠道、多途径促进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一是结合“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系列教学活动,以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本学年,学校安排了各学科部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语、数、外骨干教师上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示范课、观摩课,并安排了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课,还组织部分教师积极参加联片教研活动,到外校学习取经。评课时积极发言,畅谈教学心得体会,交流教学新经验、学习课改新理念;二是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随笔、论文并鼓励教师向各级各类报刊、杂志投稿发表。

在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下,在“雏鹰争章”活动的感召下,在广大师生的辛勤努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逐年提升,这可喜的成绩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家长一致好评,我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我校教师的努力拼搏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新的提高。

凉州区清源镇刘广寨小学

2.教研组如何抓教学质量 篇二

为了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我校十分注重教学目标系统的构建。

1. 抓年级教学目标的构建, 突出年级教学工作的中心。学校教导处负责根据学校总体工作目标制定教学工作目标。各年级根据本年级工作的重点, 依托学校教学工作目标制定本年级工作目标。七年级以强化基础为核心, 注重知识的衔接和过渡, 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考核强调合格率和优秀率。八年级是承接七、九两个年级的关键, 考核中除继续考虑合格率和巩固率外, 增加了优秀率的权重。九年级面临中考和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 重点考虑参考率、优秀率和合格率的权重。

2.抓班级教学目标的构建, 实现扬长教育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拟订学科教学工作目标时, 必须先研究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强势和弱势学科、学生成绩分布、个性特长等情况, 从而制定出班级学生培优辅差目标、班级学生兴趣活动目标, 使教师的班级教学工作目标更具针对性,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保持学习兴趣, 从而保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3.抓教师成长目标的构建, 夯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我们的思路是使学校管理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内化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我们的方法是实施“两个工程”, 促进教师迅速成长。实施“名师工程”, 打造教育创新平台;实施“素质工程”, 夯实教育基础。一是实施“名师工程”。我们采用“树旗帜、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的方法, 促进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形成。二是实施“素质工程”。我们采取“向课题研究要质量, 在课题研究中强师能”的方法, 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常规教学比武中, 开展教学擂台赛活动, 在课题研究中开展“创五优”活动 (即实验研究课创优质, 撰写教案创优秀, 说课材料创优秀, 课题研究论文创优秀, 课题研究创优秀) 。通过这两个活动, 带动、培养、提高了一批教师。针对学校实施的两个工程, 教师必须制定相应的个人教研工作目标、个人业务学习提高目标。

三套目标系统的构建, 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完整的目标系统, 它的顶端是学校教学工作目标, 末端是教师教学工作目标、教研工作目标、个人业务提高目标、班级学生培优辅差目标。该目标系统的构建, 既注重学校教学目标的完成, 又考虑到教学工作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师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还注意了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抓教学目标实施, 凸显教学管理的科学性

教学目标建设为实施教学目标管理提供了依据。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 我校加强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 规范了教师工作过程的管理, 加强了教学目标实施的检查和督导, 确保教学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1.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我校在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的基础上, 对全校教职员工实行了量化管理。量化的内容包括考勤、师德、教研、教学、民主评议、合作共事、工作量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 考勤占10%、师德占10%、教研占10%、教学占50%、民主评议占10%、合作共事占5%, 工作量占5%。教学实绩的评价以巩固率、合格率、优秀率、高分率和教师教学常规材料得分五个项目计分, 其中教学常规占35%, 其他四项合占65%。量化考核的权重突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上。

2. 规范教学目标实施过程。注重教学全过程管理, 狠抓教学环节, 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是规范备课行为。根据《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规范教师备课行为。教师备课要求做到“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教案设计应有课题、课型、教学目的、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板书、作业和后记等10项内容。教师上课后自觉撰写课后小记、课堂随笔。考试质量分析不只重视数据分析, 更重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分析。集体备课要求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重大问题, 要求有中心发言人, 有考勤记载, 有备课纪要。二是规范上课行为。根据《课堂教学量化评价细则》, 从教材重难点、教材的处理、教法学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规范教师的上课行为, 教导处对课堂教学提出“五度”和“六要”的要求, 即遵循大纲的广度, 把握教材的深度, 瞄准考试的高度, 结合学生的程度, 要有适当的难度;教学目的要明, 知识要点要准, 课堂讲授要精, 课后训练要实, 规范要求要严, 信息反馈要快。

3. 加强检查督导。坚持校长办公周会和校委会周例会制度。每次校长办公会和校委会例会, 都要重点研究解决有关教学的重大问题, 检查督促整体教学目标的实施情况。坚持教学常规月检查制度, 优化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 及时解决常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坚持校委会成员推门听课制度, 校委会成员每周听课不得少于2节, 让校委会成员深入课堂, 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同时督促教师提高授课水平;坚持课堂教学事故问责制度, 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坚持年级工作周汇报制度, 便于教导处从宏观上把握教学进度, 实施教学管理。

抓教学目标评价, 实现教学管理的完整性

为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 我校通过抓教学目标评价, 实现教学管理的完整性。

1.“三率”的考核评价。我校辐射面广大, 学生来源复杂, 学生基础不一, 学校办学条件极为有限, 学生上学有很大的困难。为了保证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上学, 我校实行了走访劝学包保制度, 保证了较高的入学率。为了学生留得住, 我校将巩固率作为班级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通过教学艺术留住学生;要求教师树立服务意识, 转变教师的角色位置, 通过感情留住学生;要求教师加强个人修养, 提升教师自身人格魅力, 通过人格力量留住学生。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请得进来, 留得住, 还要让学生学得好, 我校通过优秀率和合格率考查教师的教学情况, 将优秀率和合格率作为教师教学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由于实施的是年级负责制下的分层教学, 优秀率、合格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另外, 为了表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实绩, 我们还以提高率考核教师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

2.学生的综合评价。如果说“三率”的考核是对教师个体教学情况的考察, 那么学生综合评价则是考核整个班级的教学合作情况。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的是一个教师团体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我们狭义地理解全面发展, 便是各学科知识水平在学生身上的均衡发展。我们的作法是定期召开班级科任教师座谈会, 分析学生, 明确目标, 分清责任, 分解任务, 辩证施教, 使学生均衡发展。在我校对教师的量化考核评价中, 列入了“合作共事”的指标, 以学生均衡发展将一个班级的所有教师捆绑在一起, 让科任教师培优有目标、辅困有对象, 尽量避免学生因偏科而掉队。

3.县教研室如何抓校本教研 篇三

[关键词] 大课题;小课题;常规教研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2-0066-04

校本教研不仅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也是县级教研机构的事情。我们一定不能片面甚至错误的理解“以校为本”。实际上以校为本的教研主要是指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学校的人、事、物、观念等。也就是说,只要研究的对象或内容是“以校为本”的,那么不管研究者是谁,不管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都可称之为校本教研。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我们总结出县教研室抓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即大课题带动、小课题深做、常规教研夯实的三级助推策略。

一、大课题带动策略

大课题指县级以上课题(包括县级课题)。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推行新课改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我县教研室根据自身工作职责和全县教育科研实际,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为历史使命,站在改革的前沿,思考着如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如何提高学校发展“含金量”等问题,最终确定,利用“大”课题研究整体拉动全县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首先在参考相关资料和其他区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大部分学校都是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巫山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巫山县教育科研管理手册》、《巫山县教育科研评价意见》、《巫山县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及个人评选奖励办法》、《巫山县课题申报操作要求》等规章制度,力争以最短的时间走上规范的教育研究之路。其次是筹备县级课题的立项申报。我们在深入学校发放问卷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理出了切合我县实际的50个课题供学校申报时参考,这些课题主要有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学校发展、学法研究、教育管理等几类。在精心准备和广泛宣传之后,学校开始立项课题的申报。在完全中小学不足一百所的贫困农村县,首次收到申报立项课题136项,这是始料不及的。学校的这种课题意识来之不易,本着保护学校积极性的原则,我们对全部申报的课题逐项进行细致评审,包括课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是否基于学校和教师的真实情况,课题的大小以及课题的大小与该校的研究实力是否匹配等,在此基础上写出详细的评审意见,通知学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修改成熟以后,全部予以立项。再次是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大量的管理工作。对过程的管理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培训与观摩相结合的原则,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反馈与咨询相结合的原则。由县教研室骨干教研员或者县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每学期对立项课题的主持人或者主研人进行一次从理论到实践的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并组织课题人员到课题研究搞得好的学校开现场会,进行现场观摩;定期不定期地对全县立项的课题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学校树立课题绝对不能只立不研的观念,逐步体验研究方法;要求学校每月报送一次过程资料,在报送过程资料的同时陈述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咨询,县教研室安排人员当场解答或在集体会诊之后予以解答。最后是结题工作。课题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改进实践、提升教师、发展学校。经过酝酿,我们认为结题工作既不能损伤学校的积极性,又必须维护学术研究的尊严,因此,应该达到既鼓励又严格的双赢要求。于是我们采取了按时结题与延期结题并重的灵活方式。经过会议评审和通讯评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能够按时结题的大约占50%;不能按时结题的,在评审组提出再研究意见的基础上延期结题,根据实际情况有延期三个月、六个月甚至一年的,这些课题最后都以较高的质量结题,结题率最终达100%。

大课题带动策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营造了教研氛围。 氛围很重要,它来之不易,一旦来了,就预示着可持续发展。不少学校反映,在课题研究之中,许多教师都能对课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就是氛围,这就是我们所期盼的无形的成果。

二是使教师们有了研究意识。 经济、文化和教育的落后,使我县的教师长期以来形成了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匠人气,没有“为什么”和“怎么样”的追问习惯,缺乏研究的意识。通过课题研究,不少教师有了研究的意识,我们认为这是质的飞跃,是最大的成果。比如,对教材中某一项具体的内容,不少教师有了“编者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项内容”、“这个内容能够发挥一些什么功能”、“为什么要把这项内容设置在这个地方而不设置在别的地方”、“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呈现而不以别的方式呈现”等思考,而这些思考最能说明教师确实有了宝贵的专业研究意识。

三是推动了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不仅仅是课题研究,但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并促进了学校的整体研究。通过几年大课题带动策略的实施,以校为本的多内容、多形式、多层级、多主体研究逐渐蓬勃开展起来。

二、小课题深做策略

大课题涉及的学校虽然不少,但涉及的教师比例不可能很大。因为大课题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要求较高,形式规范,程序较多,实施起来还是有相当难度的。而且在几年的大课题实施当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一些学校贪大求全,教研过程华而不实,甚至弄虚作假。作为县级教研机构,必须以敏锐的视角洞察问题,以犀利的眼光看准问题,然后以科学和智慧的态度及时解决问题。经过慎重思考和论证,我们提出了小课题深做策略,认为该策略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大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课题是大多数教师都能做的研究,可以把广大教师的研究积极性调动起来,以研究的姿态进入工作,自己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我们决定,在扬长避短,继续做实、做深大课题的同时,提倡、鼓励、号召广大学校和教师都来做小课题研究。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小课题主要来自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具体的、真实而又有一定价值的小问题。也有少量小课题是大课题即县级课题的子课题,当然这些子课题也必须适合不同教师的工作实际。小课题研究的主体是问题的提出者。它的直接价值取向是改进实践,而不是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解决小课题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即首先是发现并提出实践中的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再把方案拿到实践中去验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程序比较简单,教师们容易掌握和操作,而且前两个程序可以是隐性的,即存在于研究主体的心中,第三个程序可以独立进行,只有第四个程序一般来说应该用文字呈现出来。这样,一是可以促使教师不断积累和进步,二是可以供他人借鉴。当然,随着研究的深化,也可以把整个研究程序分别用文字描述出来,但文字不能太高、太多,实用即可,让教师说真实的、自己的、简单的、有依据的话就行,不说空话、假话、套话。

为了使小课题深做策略落到实处,除了要求学校特别加强过程管理外,还要特别强调三点。

一是学校要加强小课题的规范管理。 不管是在学校立项,还是在教导处、教科室或者教研组、年级组立项,不管是一个人研究的课题,还是几个人合作研究的课题,学校都必须郑重其事、像模像样地进行规范的管理,否则研究就可能落不到实处,只停留在喊口号、做样子的状态。我县教研室指导学校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小课题管理与实施办法,尤其是过程管理办法。

二是特别强调选题的合理性。 我县教研室要求学校在论证课题的时候,务必注意课题的真实性,即一定要是教师自己实践中的问题;务必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即问题一定要适合教师的个性、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务必注意问题的大小,只有小了,研究才可能深入有效,当然也不能小到失去研究的意义,这个“小”的标准就是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是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研究目标课题,这就需要学校准确把握这个度;务必注意问题的价值,即这个课题应该能够改进教师的工作。

三是特别强调研而有果和对成果的实践性鉴定。 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没有结果的研究可能长期原地踏步而无深化,最后不了了之。对成果的鉴定,我县教研室要求并指导学校要将论文与实践进行对照,即研究者通过研究是否真的转变了教学行为,是否优化了教学实践,否则研究就可能是不深入的,就可能意义不大甚至是虚假的。

在教研室的宣传、发动、组织、引领、指导、管理下,我县的小课题研究呈现欣欣向荣之势。

三、常规研究夯实策略

如果说大课题研究是少数教师可以做的,小课题研究是多数教师可以做的,那么常规研究就是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而且应该做的。何谓常规研究?说白了就是没有上升到、没必要上升到、可以不上升到、不愿意上升到课题“高度”的研究。它的主要研究形式是思考,价值指向依然是改进实践和提升专业素养,其静态的成果形式是多样的,比如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日记、课例分析、说课材料、讲座稿件、评课文字等。这些研究看起来形散,但都由“研究”之魂凝聚着。教师其实就生活在常规研究之中,如果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其成长的速度将会更快。

我县教研室除了对学校常规教研进行指导和督促外,重点从以下几个途径夯实校本常规教研。

一是每学期一个教研活动月。 我们规定每年的三月和十月是全县的教研活动月,以此推动全县教研尤其是常规教研的开展。根据教育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每个教研活动月我们都制定了切合我县实际的指导意见和活动方案,学校根据我们的意见和方案,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操作细则。我们的教研月已经形成长效机制,全县常规教研水平也随之逐步提升。

二是教材、教法、研究培训。 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由全县骨干教师代表参加的教材、教法、研究培训,主题是怎样研究教材,怎样研究教法,怎样搞教学研究。培训讲求实在,追求实效。县级培训以后,再由这些参加培训的教师返校后进行二级培训。这种培训对县教研员自身要求较高,所以教研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而且要不断收获研究成果,否则教研员的培训就达不到令教师信服的水准。

三是命题集中辅导。 县教研室逐步下放命题权,意在迫使学校和教师对教材(包括大纲、课标)进行深入研究。因为我们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钻研教材都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每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之前,我们就分学科对教师代表进行命题培训,结合教材对命题要求、方法和技巧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辅导。再由这些教师代表对全县所有命题教师分学校进行培训辅导。调研考试结束后,再组织由命题人及学校教导主任参加的县级命题交流会。根据考试的效果和师生的反映,对每一张试卷都进行评价,剖析其优缺点。随着对命题者的不断磨练,其专业技能不断成熟,研究能力不断提升。

四是赛课送课。 课堂是根本,教研无论怎么“研”,最终都应该回到课堂上来,一切都应该在课堂得到印证和落实。为了促进和推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我县教研室对每个学科每年组织一次县级赛课,要求参赛选手必须是层层选拔推荐出来的。这样每年的赛课实际上就达到了教师人人参与,全面推动校本教研的效果。优秀选手和优质课都是珍贵的资源,所以每次县级赛课结束后,都由教研室组织,学科教研员负责,带领优秀选手将自己的获奖优质课送到有特别需要的相对薄弱的学校,并进行说课、评课交流。

五是优秀论文评选。 论文撰写是教师成长的不可忽视的途径,更是校本教研尤其是常规教研的推动力量和提升手段。真实、有用是我们评选论文的重要标准。我们强调论文的实践指导价值,所以,经常有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文章获得好的等级。优秀论文评出来以后,我们再遴选其精华编辑成册,发放到各学校,让这些成果发挥指导作用。教师们对这些源自身边的“土”成果倍感亲切,而这亲切的本身就保证了成果发挥作用的必然性。

无论是大课题研究、小课题研究还是常规研究,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是等同的。从理论上说,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三级策略的助推顺序应该是先常规研究,再小课题研究,再大课题研究,而实际我们抓管的顺序却恰恰相反。实践证明,这种抓管的顺序是符合我县实际的,我县的教育研究也因此不断走向深入。现在,三级助推策略并驾齐驱,使我县学校内涵不断提升,教师素养不断提高,教育实践不断改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巫山县教研室

4.教研组如何抓教学质量 篇四

2月23日,黄安中小围绕“抓课堂,促质量”组织开展了数、英学科教研组活动,县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应邀到校参加了英语组的研讨活动,对英语学科的教学、教研工作进行了指导。

按照教研组的活动安排,王小珠、刘存莹、杨发新三位教师就四年级的读写课、五年级的单词课及六年级的阅读课教学作了三节现场课。课后的评议活动由学校教导主任苏婷主持,所有听课教师积极认真地进行了评议,教研员也即兴对每节课上呈现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作了点评,并结合不同年级的课型特点作了辅导。同时针对该镇英语教学教研力量薄弱、教学质量长期滞足不前的现状,教研员经与学校领导沟通后将本次活动的主题从单纯的听课议课转为基于听课议课前提下的、以探讨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为核心的研训活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该镇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建议和措施:一是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1)市、县领导明确提出学校的质量和安全同样重要的观点。开学初,县教育局和教研室先后组织人员分组下校督查开学工作,并对各校的开学情况进行了通报。(2)学校领导已重视并着手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学期县教研室在该校组织召开了部分小学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研讨会,学校领导在会上表态发言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学,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已初见成效。(3)教师要有信心把教学质量提上去。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振奋精神,积极行动起来,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常规教学教研为抓手,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备课质量,着力从研读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认真备课等方面规范备课行为,提倡教师写课后反思;其次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求教师①从学生的兴趣出发,②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③遵循以旧引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④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课型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⑤适当借助教具辅助教学,⑥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等角度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把抓质量效能落到实处。再次要抓好课后的复习巩固。①抓好目标语言的梳理、归纳和巩固练习;②课后作业要及时检查,查缺补漏;③关注后进生和临界生。三是要抓好教研组工作:①教研组长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②扎实开展校本教研;③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四是要抓好英语教师的培训和提高,给教师们提供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盘活师资,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本次教研活动是该镇开展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系列措施之一,表明了学校领导抓质量提效能的信心和决心。本次活动有效提升了该镇英语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对提高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5.教研组如何抓教学质量 篇五

一、抓教学,促质量,再创新辉煌

1、以目标为动力,争创学情调查新成绩。

在中心学校的统筹安排下,以去年考试成绩为依据,制定了新的教育目标任务,并于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使全体教师明确各项目标,强化意识。经过全体教师的奋力拼搏,本学期我校五个班级的13门学科,在全县学情调查中取得了好的成绩。

2、以研讨为契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根据工作安排,九十月份,集中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说课讲课评课的优质课讲评活动,使全体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使交流研讨活动有高度,有力度,有知识,有方法,组织上严密,活动上紧凑,指导上有效,反映上良好,各科教师通过讨论与交流,进行问题反馈与反思,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3、以月考为抓手,强化练兵重实效。

为及时掌握各年级的学情与教情,不断探究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学校依照中心学校的统一安排,对全校各年级各科安排了三次月考测试,一次期中考试。每次考试结束后,组织全体教师从分析反馈到考试总结,步步到位,有条不紊,滚动推进。结果证明,三次月考测试,一次期中考试,无论从教师常规检查,还是实质效应,都对学期末取得好成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抓课改,树理念,推动基础教育实施进程。

我校实施课程改革已过五年,推进中小学新课程实施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常态化阶段,新理念、新行为渐行渐深,新情况、新问题也渐行渐现。如何立足我校的实际,发挥教研、教学、师训三线整合,做好新形势下的新课程实施工作,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开展新课程教材解读、理念实践、专题调研系列活动,努力突出研训工作的真实深。

1、以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新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的能力,因此,更新教育观念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们积极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一学期来,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内容有多元智能理论、新课标解读、新教材解说、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示范课讲评等内容,观摩录象示范课,采取互动学习培训方式,培训结束考试考核评定。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从思想观念,包括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等有了更新的认识,更高的理解。增强了教师对实施新课程的实力,进一步强化了新课程标准意识和教学改革意识,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理念。

2、以课改为导向,确保教学有序展开。

课程改革要卓有成效,扎实展开,还必须要有一个富有成效的纲要和计划,以此来统一提高教师的认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引领全体教师明确课改方向,健康稳步发展。为此,学期初,我们按照上级部门的精神,认真执行新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每一门课程。并于开学初,对全体教师的常规教学,从备、讲、批、导、考等几方面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大力推动和规范了学校教学与教研工作的开展。

3、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浓郁研究氛围。

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实在在的探索与实践。因此,我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营造浓郁的研究与探索氛围。

一是创新教研新模式,在全校开展务实有效的校本研讨活动。开学初,建立完整的校本运行制度,制定统一的校本研讨活动计划,以教师自研教师与学校齐研的教研新格局而展开;

二是开展主题性系列活动。在中心学校的宏观指导和具体组织下,于2009年9月和10月份,举办了小学优质示范课活动,参加活动的教师积极主动,进行问题研究,评选出了一些本校示范课,选出了一些课改骨干。

4、以评价为突破,创建师生发展舞台。

6.凝神聚力抓教学 脚踏实地抓质量 篇六

——嘉陵二关于中提升小学教学质量的研讨会

近日,我校召开了“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及教导处相关人员、以及全体小学教师与会。会议由校长刘永宏同志主持,研讨会主要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和三年级学生学业水平测试质量进行了分析,会议还对教学“三有效、四过关”经验做了交流。

教导处主任弋建勋同志分学科就六年级和三年级测试情况从总体要求、具体数据、薄弱项目、原因分析、整改意见等方面作了详细的报告。学校就存在问题,联系 “三有效、四过关”,即通过“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实现“教学目标设计过关,课堂教学操作过关,作业设计批改辅导过关,试卷命题研制过关”,广泛进行交流并达成共识:一是要提高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树立向教学常规要质量的意识;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各层次的教学常规;三是要运用教育评价,加强检查督促,使教学常规落到实处。杜建国校长就“五严”背景下如何抓教学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重点抓好学校教学管理常规、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三方面的的完善和落实。

接下来各学科代表做了发言,从各自所担任学科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想法,意见,交流了自己从事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7.抓教风转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篇七

该校把抓队伍建设转变作风、抓学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抓教风转变观念的“三风”建设做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工作来抓,实行年级组和校级领导包年级制度,校级领导坚持在第一时间到年级、进教室给教师树立榜样。学校抓住干部作风教育整顿、“创佳评差”、“行风建设”等活动,提高育人水平。积极开展观摩课、示范课、说课评课活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運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行风”评议活动确保教风转变,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由学生家长代表、行风监督员、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参加的行风评议满意率在95%以上,学校教学质量连年上升,2010年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由全县第28位上升到16位,2011年又由全县第16位上升到全县第5位,提前三年完成了学校五年规划任务。

在抓“三风”建设的同时,该校还把校园安全做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建设班级、年级治保组共15个,路队6个,从人防、技防、物防全方位开展安保工作,力争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点。近三年来,学校实现了师生犯罪率、安全事故率均为“零”的安全目标,营造了良好的安全和谐育人环境,被县政府授予“平安校园”称号。

8.教研组如何抓教学质量 篇八

3月6日,开封市基础教育教研室组织全体学科教研员在教研室会议室召开“促均衡,抓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教研活动的启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教研员结合开学两周来的巡校调研情况,以“如何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抓手,谈问题、谈建议、谈对策、谈特色。教育局党委书记常跃进代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参加

会议,并作重点发言。

上午8:30分会议准时开始,张元双主任主持会议。首先,张主任解析教研室“研究是基础、指导是手段、服务是宗旨”的三大作用,并结合学校存在问题对教研员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十条”建议。然后,文志杰副主任就幼、小阶段的情况进行一一分析,指出目前教学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接下来幼教组刘振民、小学组王晨星、初中组杨保国、高中组陈卫东、综合组赵超君等老师分别针对学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议。

常书记听完汇报,就教研员们提出的“大班额”“幼儿教育的发展”“教师培养”等问题一一分析作答,结合当前开封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教研室及教研员的工作重心:如何担当责任,跨越发展;如何“弯道超车”,抢抓机遇;如何上接下联,务实出招;如何分析研究,查找病因„„常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朴实真切,希望教研员们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扎实工作,以“推动事业,提升你我,树务实的教育形象”为目标,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常书记代表市教育局领导班子与教研员交流思想,满怀期待,掷地有声,这是教育局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是教育局对基础教研室工作的支持与帮助,教研员们感悟颇深,倍受鼓舞。

9.立足教务抓教学 服务师生促质量 篇九

——2013年秋季教务工作总结

各位领导、老师们:

耽误大家一点时间,对本期来的教务工作作点总结。

教务处工作强化了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力求做到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将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教研常规、考试考查、教学竞赛等工作落到实处。在本学期中,我校的中考和期末检测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一.小结本期取得的成绩 1.学校获得的殊荣

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先后荣获“全县法治细胞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渠县‘中国梦·少年心’少儿摄影大赛优秀组织奖”;“渠县人民政府第三届‘教学成果奖’”;“振兴渠县教育先进集体”;“振兴渠县教育‘两年见成效’管理论文组织奖”;“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等殊荣。„„在此,对这些取得的好成绩的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2.教育教学科研成果(1)教师获得的殊荣

蒲志友获得“渠县人民政府第三届‘教学成果’三等奖”;刘海指导学生王吕萍的作品《高处》获得“渠县‘中国梦·少年心’少儿摄影大赛一等奖”;在“振兴渠县教育‘两年见成效’管理论文大赛中” 中,邓小锋获得一等奖、王飞获得二等奖、蒲志友、梅恩春、石柳均获得三等奖;史德锋被评为振兴渠县教育优秀教师;赵克渊的论文获县级二等奖;

(2)学生获得的殊荣

9.3学生王吕萍的作品《高处》获得“渠县‘中国梦·少年心’少儿摄影大赛一等奖”;9.3学生周艳的作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征文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8.4学生吴燕获县级二等奖;

对以上这些取得的好成绩的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二.小结期末考试工作(1)组织考试与阅卷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于1月9--12日在县教育局和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施行,考试期间组织严密,教务处按照上级的要求统一安排了考务,共设14个考场,七、八年级交叉安排考号,每个考室40人,九年级共设5个考室,每考室40人,每个考试均有2名监考教师,完全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实施。为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教务处按照学校要求强调了考试纪律及监考教师的职责,频繁巡考,统一集中订卷等方式加大对考试纪律的检查,在考试期间未发生学生有违纪现象。阅卷采取的是学科组长负责制,统一安排了固定地点,保证了批卷过程严谨、认真。

(2)试题总体评价

本次考试,试卷为教研室统一组织试题,试题难度总体中等(七年级英语较难),质量较高,注重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试题灵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较好的把握了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对今后的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小结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单科成绩相比,分析表已经下发到各年级组各班主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各年级学科成绩之间的不平衡。初一年级各科的优分人数偏少;数学(高低悬差39分)、英语(高低悬差45分)、语文(高低悬差25分)、地理(高低悬差42分)、历史(高低悬差26分)、思品(高低悬差27分)、生物(高低悬差31分)学科成绩均分差距大,及格人数还比较说得过,说明在培优上还有巨大潜力;相对均衡的是政治学科。特别突出的学科不多,领头效应不强。初二年级语文学科高低悬差有

分、数学有

分、英语

分、历史

分、地理

分、物理

分,较均衡的是政治、生物,和七年级的情况相似。其中语文、英语、数学、物理这几大科的优分人数偏少,应在培优上多花工夫。初三年级数学(高低悬差65分)、英语(高低悬差59分)、化学(高低悬差26分)、物理(高低悬差32分),政治、历史、语文较均衡。

(2)各班级成绩发展的不平衡。表现突出的有

年级

班成绩的相对较好(优生人数看)。

(3)各学科间的不平衡。(见第一点分析)

(具体分析见“期末质量分析表”)四.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层面:

1、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全校的优秀率整体偏低。尖子生不突出,后进生数量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教师层面:

1.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平常的教学常规检查中。

2.结合平时课堂的反映及考试成绩比较,成绩较差的教师表现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课堂无计划性,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时间搭配、教学进度、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很好的规划。二是对基础知识课堂落实不到位,缺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三是课堂练习的实效性差。

3.教师角色转化不到位。教学方式没有发生实际性的变化。许多教师仍然把重心放在教上,忽视了练习的过程,学生被动学习。

4、课后辅导抓得不扎实。学校层面:

1.教学管理上缺乏创新意识,粗放型,经验型、时间型的管理还在主导着我们的教学。

2.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植于我们的课堂上效果不明显。相当一部分教师固执己见,固守传统。有人来听课是一回事,真正上起课来是一回事,上示范课是一回事,活动过后又是一回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两张皮的现象很普遍,研究成果在课堂上的巩固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有一些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

3.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单兵作战,相互保守,取长补短根本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盲目的盯着学校的量化管理制度,很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因此效果欠佳,部分教研组有形式主义倾向。

五.不厌其烦地教务具体工作总结

1.开学之初,做好部分教师的思想工作,配合学校顺利完成了教师教学岗位的优化组合。教务处除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要配合其它处室完成了一些临时性的开学工作;

2.配合后勤处完成学生报名、注册、缴费和班级桌椅板凳的调配工作; 3.及时统计、上报开学初的各年级各班的到校报到人数;

4.协同其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动员流失学生返校就读工作并记录好辍学学生的去向;

5.配合学校安排好开学典礼暨表彰大会,对前期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

6.严格执行上级颁布的各年级各科教学课程计划,开齐各门课程,开足课时。保证了课程计划的严格执行,做到“开齐、上足、教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认真做好教务处日常工作,完成好排课、代课、调课的临时工作,按时发放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各种计划表、成绩统计表、质量分析表等,使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

8.配合各处室顺利完成上级及学校的督导评估自查工作;

9.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做好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的验收准备工作; 10.按时按要求汇总上报各种报表和材料;

11.配合班级课堂教学记录本,加大了课堂巡查力度,基本上杜绝了课堂无人上课、脱堂的现象;

12.加强了师德师风、教育法规的学习,本期没有发生一例教学事故,没有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没有违规带生等现象;

13.进一步加强了学籍的管理力度,多次对班主任宣讲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于经过审批需转入、转出、休学、更名的学生均造册登记,毕业学生升学作好详细记录,做到转入有来源,转出有去处,休学有原因,更名有依据,毕业有存档。本期开学前两周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全面核查。建立电子学籍档案,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力争做到资料详实、手续齐全、管理规范,并为学生营养餐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14.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教务处指导配合七、八年级班主任一道集中精力采集学生基本信息并录入电子学籍导入模板,为九月份的学生电子学籍信息与四川省政务平台和教育部电子学籍对接做好了准备工作;

15.完成好教材、课本、作业本、教参的征订和发放,为全校师生服好务; 16.指导和配合图书室工作人员,完成好图书室的开放工作;

17.配合各年级组征订好本学期指定的教辅资料,注重把教学放在平时来抓,积极参加了各年级组的活动;

18.与教研组一道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1)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

(2)5月份安排教师进行“赛课听课评课”活动;(3)推行教师听随堂课;

(4)组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19.加强了电教的管理、网络的维护、教师校本培训等工作;20.完成了各教师计划、总结、教案、作业、听课笔记的常规性检查工作; 21.每学期按时做好了对完成了教学工作的人员进行教学工作量、临时代课、监考评卷、教学效果等核查统计工作,为计算本的绩效作准备工作;

22.狠抓考风考纪的形成,认真组织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监考、阅卷、改卷工作,并做好成绩的统计、质量分析等工作;

23.积极配合年级组工作并共同组织好学月考试检测工作,做好试卷的印制、分发、保密工作;

24.认真统计、核查好每位学生的学月检测成绩、学期成绩和评价等级,为教师提供教学业绩第一手材料;

25.组织好各班主任做好学生成长档案评价工作; 26.配合职称领导小组做好教师评优晋级的工作;27.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的学历培训或非学历培训等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28.做好了教务处各种归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29.配合职成办做好初三学生的分流协调工作;

30.与政教处、安办做好教学安全工作,本学期无一例教学安全事故发生。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探究

本期虽取得了好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不足的地方:

1.生源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家庭环境不好,家长重视不够;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个别教师缺少敬业精神,只管上课不管纪律,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4.少数教师有上课迟到、早退和随意调课现象; 5.自习课时个别班纪律还不够理想; 6.个别教师上交、上报材料还不够及时;

7.教研活动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教研意识进一步加强; 8.个别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学行为还需进一步加以引导和规范;

9.个别教师的责任意识、学习意识、竞争意识不强,对工作有应付的现象;

10.个别教师的教案书写、听课笔记、学生作业的批改等情况不是很理想; 11.空闲期间、体育课和楼道的管理不到位,存在教学安全隐患; 12.优秀教案的评选难以实施。

七、来期工作设想

1.加大力度监查课堂教学,规范教学行为; 2.加大常规教学检查力度; 3.教研活动常态化;

4.各教研组尽快实施集体备课活动;

总之,教务处的工作纷繁复杂,在工作中难免有误,但教务处一定会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做得更好。

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在今后的教务工作上做得更好,为师生服好务。同时,也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以后一如既往地继续关照、支持和理解教务处的工作,再次谢谢大家!

10.如何提升主题教研的质量 篇十

主题教研 质量 品质

学校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克服了传统教研活动形式化、参与被动化、内容随意化和教学经验化问题。主题教研成为学校改造传统教研活动的有力抓手。通过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促进了教师内生性成长,提升了教研活动的品质,促使教研文化良性发展,从而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主题教研活动的质量不高。

一、存在的问题

1.主题价值虚化

教研组主题价值的虚化指教研组选定主题进行研究,但是选定的主题研究价值不大,选定了一些无关痛痒的主题来研究,主题质量存在问题,主题的选定不是基于学校发展、教研组和教师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所选择的主题处于游离状态,不能落地生根,自然就缺乏研究的价值。

2.主题问题泛化

主题问题泛化指教研组一学期选定的问题太多、随意性大、集中度不高、差异性大、缺乏整合与统领。这就导致了教研组在实施的过程中浅尝辄止,难以深入下去。教研组主题研究缺乏长远的规划,这种缺乏整合与统领的研究实践,不足以促进教师理念的提升与专业的成长。

3.活动开展形式化

教研组主题开展的形式化表现在教研组主题教研的开展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教研任务,没有提升到教研组自身发展和教师发展高度上来认识。因此,在开展主题研究的工作上表现为事前主题教研准备得不充分,事中活动研讨不务实,事后总结不到位,有敷衍塞责的行为。主题教研最忌的是形式化,一旦作为形式来搞,主题教研的作用就消失殆尽[1]。

二、解决的办法

1.主题确定优质化

主题确定优质化即主题的选定表现为出众、出彩,也即我们研究的对象非常有价值,具有学科发展根本性、典型性的特征,要克服主题研究中主题价值虚化与问题泛化的问题。因此确定的主题必须要能够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选定这个主题,研究这个主题有怎样的价值,切入点选择对不对[1]。主题确定优质化回答了主题教研中的主题自身价值问题。这是我们实施主题教研的前提与基础,它关系到我们研究的质量。教研组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地带,教研组主题的确定对于教研组自身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理论模型

这一理论模型的基本思路是:教研组的主题确定是基于学校主题发展,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面临重大的问题。教研组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要融为一体,要解决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教研组教师主题的选定又依据教研组主题的选定而来。这样,学校在推进内涵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被层层分解、逐一落实,从而形成合力,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这样,学校各个教研组就形成了学校主题下的系列化主题,而教师展开的主题研究实践就形成了学校主题下的主题群落(如图1,见下页)。主题间相互呼应、共同成长,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主题优化

主题优化指教研组主题的选定经历筛选、提炼形成优质化的主题。这一阶段,教研组教师必须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展开探讨,不断提升研究主题的价值。一般的做法是,在学校大主题框架下,教研组的每个教师写出自己在教学问题中最大的困惑,教研组组长组织教师进行整合,形成本教研组要研究的问题,然后邀请学校或者校外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证,最后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再次在教研组进行讨论形成本教研组研究的主题。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多次整合就达到了主题优化的目的,确保了主题教研主题的品质。

2.活动设计系列化

主题活动系列化指教研组围绕选定主题设计安排一组相关联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序列化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连续性活动过程,从总体上把握、整体上优化,从而达到最佳效果。教研组一般以一学期为单位对主题教研的开展进行整体设计。主要围绕以下6个方面进行。

(1)确定主题:开学初教研组围绕学校主题选定教研组主题。主题选定基于学校、教研组和教师的发展实际。

(2)制定计划:教研组围绕主题教研活动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人人做事、事事落实。

(3)专题学习:教研组围绕主题进行专题理论学习。一学期一般不少于三次。其基本的形式有三种。一是实践前的专题理论培训,目的是开阔教师的视野,深化和提升教师对这一主题的认识。二是实践中边学习边实践,目的是验证理论在实践中运用,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三是实践后的学习,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教师对主题的专业认识,发展教师的专业理念。

(4)课例实证:教研组基于主题的多次课例研修。一学期一般不少于八次。其基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一人同课多次异构,二是多人一次同课异构。

(5)主题研讨:教研组基于主题课例的多次讨论与研究。我校课例研讨采取“1+N”的模式进行:“1”指每次课例研讨都有1个主评人,“N”指教研组的其他成员。每个成员都要对上课教师指出本次上课的优点有哪些,还有哪些不足,不足之处又如何改进。在其他教师发言后,本节课例的主评人结合其他教师的发言,做出全面、系统、客观、公正的点评。

(6)成果展评: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主题研究成果课例的展示,二是教研组本期全体教师主题研究成果的展评(教研组可以制作成展板)。主题教研开展得如何,通过教研组课例的呈现是可以看出来的。教研组是否下了功夫?是真做还是假做?教师在一学期的主题研究活动中是否有所收获,收获大不大?通过一次主题研究的成果展评足以看出来。

教研组基于这样的主题研究实践活动安排,不仅使主题教研活动开展持续化与常态化,而且达到了主题活动开展的序列化与系列化。既做到了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又体现了主题活动的内在联系与价值所在。

3.实施准备精细化

主题准备的精细化指教研组每次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准备得细致、周到。关注每次主题教研活动的细节,不遗漏,做到有的放矢。要做到主题研究精细化的准备,教研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课前预备会

教研组长召开主题教研活动预备会,一是向教研组全体成员明确本次主题教研的目的是什么;二是说明这次课例由谁来承担,谁来做主评人;三是确定其他成员的分工,比如说由谁来制作课堂观察量表,课堂观察任务如何分工,观察后资料的统计与整理由谁来完成等。

(2)课后研讨会准备

课后的研讨活动准备安排一般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

①议课:第一步,上课教师围绕主题谈自己是怎样把主题意图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去的,上课后教学设计意图是否达到了?哪些做得好?还有哪些不足?第二步,教研组其他成员围绕主题议课。第三步,本次主题研究的主评人进行点评。

②总结:一是教研组长总结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的得失。二是本次课例执教者根据研讨的建议修改形成二次上课的教学设计。三是其他成员总结,反思自己的所得,特别是可以通过案例的形式来表现这次主题研究活动开展的情况。

4.主题评价多元化

开展教研组主题教研的评价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改进工作,促进教研组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借助评价来唤醒教师的自觉与进取。评价不仅是管理的需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撬动学校的各种力量,让其产生效益。主题评价的多元化指学校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可以从多个维度去考量与测评。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1)评价主体的多元

学校主题教研的管理部门是主题教研的重要评价者。除此以外,评价的主体还可以是教师自身对本组主题教研开展的评价和教研组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自评唤醒“自我”,通过互评打破教研组封闭发展,促进教研组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与共同提高。通过校评树立先进、鞭策后进。

(2)评价内容的多元

评价主题教研活动要从主题确定价值、计划的制定、过程实施情况和主题活动开展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过程性,把一学期的主题活动开展纳入到整个评价过程中去,避免主题活动开展的形式化,实施一体化的评价。

(3)评价成果的多元

成果的多元指主题教研成果表现形式的丰富性。教研组主题研究的成果可以通过教师的反思、案例、论文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看教师通过主题研究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是否有所提升。如果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的能力都获得了进步与发展,那么教研组开展主题教研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主题教研的主题优质化、活动设计系列化、实施准备精细化和评价多元化从不同维度系统性地解读了学校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从而确保了主题教研活动开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元昌.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11).

上一篇:2022年初中地理老师的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