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初入园幼儿的哭闹”

2024-11-03

细说“初入园幼儿的哭闹”(共3篇)

1.细说“初入园幼儿的哭闹” 篇一

小班幼儿入园哭闹现象分析及处理

一、现象描述

小班新生入园是其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物化环境的改变会给他们带来诸多的不适应。其外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幼儿的哭闹现象。1.持续型哭闹

轩轩妈妈早上送轩轩来园后即偷偷走掉了。轩轩在发现妈妈离开后立即开始哭闹,要找妈妈。教师百般哄劝均无效。午睡时轩轩在床上哭着睡着了,醒来后继续哭,直到晚上妈妈来接才停止哭闹。2.间歇型哭闹

杰杰来到幼儿园很乖,一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午餐时,杰杰突然哭着要妈妈。老师去哄他,杰杰不哭了。到了睡觉的时间,杰杰又坐在自己的床上哭了起来,怎么都不睡觉。老师把他带出来,他不哭了。下午吃点心时,杰杰又看着点心哭着要妈妈。3.感染型哭闹

晨晨早上来园后很平静地跟妈妈说再见,后来一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跟着老师做游戏。旁边的小小一直在哭。一开始晨晨看着小小脸上的神情也变了样。不一会他也张开嘴巴哭着要妈妈了。4.分离型哭闹 祺祺来到教室后,发现奶奶有要走的趋势,立刻大哭向门口跑去,被老师拦住了。祺祺一直在教室里哭着跳着。这时教师播放了孩子们接触过的亲子音乐,祺祺的哭声也随之变小了。不一会他就跟着音乐动了起来,后来一直都没哭。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后存在持续型哭闹、间歇型哭闹、感性型哭闹和分离型哭闹四种现象。

二、原因分析

(一)小班新生幼儿的年龄特点 1.心理依恋性较强

幼儿来到幼儿园,接触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这种不适感让幼儿感到不安、焦虑、无安全感。幼儿来园的哭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幼儿与心中依恋对象的分离而产生的“分离焦虑”。2.情绪化,易受感染

小班幼儿较情绪化,因此其情绪易受他人影响,也特别容易转移。因此一些不哭的幼儿看到其他幼儿哭闹后很快就哭了起来,一些本来哭的幼儿也会因为其他注意力的分散而很快转移注意力,不哭了。3.自我中心

小班幼儿还处于自我意识中,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他人的活动并不感兴趣。因此虽然有那么多同伴在,他们只愿意选择那些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群。

(二)幼儿的实际情况 1.家庭带养

经观察,持续哭的幼儿多来自隔代带养或母亲全职带养的家庭。这两种状况都容易造成幼儿极度依赖的心理。幼儿在家庭中已经建立了一种事事代劳的生活方式,因此来到幼儿园后,环境的改变和凡事要亲身而为的状态让幼儿有了本能的情绪宣泄—哭。2.家长接送

一些家长十分关注幼儿在园情况,于是在送幼儿入园后依然在教室外密切关注,幼儿由于初入园,大多还没没找到乐趣所在,看到自己的亲人在外驻足,难免会开始掉眼泪。此外,不同家长接送也会造成幼儿入园的不同情况,如天天较依赖妈妈,每天早上奶奶送时,他就会爽快地跟奶奶说再见,但只要是妈妈送了,就会大哭大闹。

(三)幼儿的需要

妮妮在奶奶走后就趴在门边哭着要奶奶。这时教师走过去,把妮妮抱在怀里,并一直安慰她。不一会妮妮就不哭了,并坐在桌子边玩起了雪花片。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说人有生理、安全和归属的需要。幼儿的入园焦虑说明他们也有这些需要。当幼儿的需要未被满足时,幼儿就会出现哭闹现象。

三、策略分析

(一)环境—给小班幼儿缓冲的坡度 1.动物形象—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

教师在前期的家访中得知幼儿都非常喜欢《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角色形象。于是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布置了以“喜洋洋与灰太狼”为主题的主题墙,幼儿来园后注意力立刻被墙面吸引,几个孩子甚至还有一搭没一搭地交流了几句。

营造幼儿喜欢的环境,不仅要画面鲜艳、温馨,更要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充分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2.人物照片—抓取幼儿的好奇心

教师在布置主题墙《树》时,将幼儿的照片彩打出来贴在树上,豆豆边哭边到处看,结果看到了墙上的照片。突然他跑到前面去,指着自己的照片对我说:老师,这个是我。我的照片怎么在这里啊。

幼儿园中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所以小班新生入园会因陌生而产生焦虑。因此在环境创设时,教师可在环境中渗透一些熟悉的因素。3.音乐氛围—调动幼儿的愉悦情绪

教师在教室里播放幼儿第一天试学时学习的音乐《小手、小脚》,音乐一响,几个孩子就开始跟着音乐做起动作来。几个哭闹的幼儿也边哭边看着那群动起来的孩子,最后也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

小班幼儿喜欢欢快的音乐,他们的情绪特别容易受欢快音乐的感染。教师可在幼儿来园前准备一些欢快的儿童音乐来调动幼儿的愉悦情绪。4.爱—让幼儿安心

心理环境的营造比物化环境更重要。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如早上迎接幼儿入园时的招呼,一个拥抱都是在用言行来传达对幼儿浓浓的爱。

(二)多渠道—给幼儿情绪宣泄的平台 1.合理释放

小班幼儿情绪化的特点使得他们经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特点。如一些幼儿一直在说:我不哭了,我不哭了。但眼泪还是不断地留下来。针对这样的幼儿可让他们尽情地哭一会,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2.有效安抚

焦虑是幼儿入园的障碍之一。因此教师要对哭闹的幼儿进行安抚。(1)语言安抚

小班初入园幼儿哭闹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妈妈(爸爸、奶奶)。这时教师的回应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告诉幼儿妈妈(爸爸、奶奶)去上班了,他们会在下午三点半的时候来接他们回家。这种说法的效果持续的时间一般不够长;二是告诉幼儿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这种情况可以安抚一部分幼儿,并使这一部分幼儿在一天中持续跟着她。(2)行为安抚

小班幼儿感知外界事物是具体形象的,因此教师也要通过外在的肢体动作来安抚幼儿的不安情绪。如给幼儿一个拥抱,轻拍其后背等。3.积极转移(1)言语的转移

霆霆早上来园哭了起来,教师将其带到一边。不一会,霆霆边哭边指着自己的鞋子:老师,你看。教师发现霆霆今天穿了一双新鞋子。于是立即夸奖霆霆的鞋子,并询问诸如谁买的、在哪里买的、家里谁最好等问题。

作为幼儿教师不难发现,很多小班幼儿正在哭时会突然冒出一些话,如我也喜欢喜洋洋、我们家也有这样的玩具等。因此教师可在幼儿哭时细心观察,找到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聊天。(2)环境的转移

囡囡经常出入幼儿园,所以奶奶送来后表现得很勇敢,一直在桌子边玩玩具。结果丁丁进来后就一直坐在位子上哭。囡囡看着丁丁,不一会也哭了起来。小班幼儿情绪易受感染,因此经常出现一个幼儿哭闹带着许多幼儿都哭了起来,这时教师带幼儿到睡房坐一会,或去外面走一走。事实证明,当幼儿到了安静的环境或离开教室后情绪很容易平静下来。(3)注意力的转移

丁丁看到奶奶走后就大哭起来,教师边哄边把他抱了起来。恰好到了评比栏边,教师问:咦,你的照片在哪里啊?丁丁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积极地投入到找照片的过程中去。

这也给予了一线教师一些启发,幼儿在从家庭向幼儿园过渡的环节中,除了利用家长这个人力资源来过渡外,还可以在环境、物化资源上对幼儿的适应进行过渡,逐渐转移其负面情绪的注意力。4.冷处理

元元进班时哭的特别凶,教师怎么安慰都不行。也许是意识到自己的方法不对,教师选择暂时离开一会,但很快教师就发现元元在一边玩起了玩具,一点都不哭了。

一一早上一来就开始哭着要妈妈,老师看着急忙将她抱了起来,并给予安慰,很快一一不哭了。教师想放一一下来去玩玩具。但刚一放手,一一又开始大哭起来。

元元是因为教师的安慰反而更激发了他内心对妈妈的留恋;一一是为了能引起教师的关注,所以本能地选择了哭泣的方式来让教师给予安慰和爱的行为。入园初,教师都特别关注那些哭泣的幼儿。但是对待哭泣幼儿的方法不一。对待以上两种类型的幼儿都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但是要让他们明白教师是关注他们的,只是由于一些原因暂时不能和他们一起玩。对待一一更要如此。一味地哄抱只会让他更加依赖,情绪难以平复。

(三)家长的通力配合

《纲要》中指出,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因此小班幼儿入园初的顺利过渡,与家长也有着密切的关系。1.参与式亲子课程

在幼儿入园初,幼儿园一般会进行一些亲子课程以让幼儿在熟悉的人际氛围中顺利过渡。因此教师在入园初的亲子课程中要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首先将亲子活动的方案提前给家长,让家长知道要怎么做。其次一些常规习惯细节的处理上,要请家长配合教育。如教师在示范洗手的正确方法后,可请家长在带幼儿洗手时能够监督幼儿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2. 接送人的选取

一般情况下,小班幼儿较依赖的亲人多为女性长辈,如妈妈、奶奶。而且女性特有的感性,也多让他们在送幼儿入园时的依依不舍而忍受着巨大的心理煎熬。这种现象无疑给幼儿的入园过渡带来了很大干扰,因此在送幼儿入园的对象时,可选择幼儿相对来说较不依赖的亲人。下午的接幼儿对象则可以任意安排。3.逗留时间尽量缩短

东东上过托班,因此入园后一直表现得很独立,却从不哭闹。这一天是爸爸送来的,东东很爽快地跟爸爸说再见后就开始玩玩具。结果爸爸一直在门外逗留观望,惹得东东无心玩玩具,一直在与爸爸对视。陆续来了一些哭闹的幼儿,最后东东也开始哭了起来。很多时候,原本不哭的幼儿在看到外面亲人的观望后都开始掉眼泪。所以家长再送幼儿入园后要果断地幼儿说再见后即刻离开幼儿的视线。家园双方是一个相信信任的关系,因此幼儿入园后家长也应该对教师放心。

适应是小班幼儿初入园时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他们顺利快速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首先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其次是教师技巧方法的巧妙使用,而这一切均要教师走进幼儿、有一颗童心。最后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利于幼儿一生发展的爱才是真爱,也只有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真正目标。

2.幼儿入园初期哭闹现象应对策略 篇二

一、请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哭闹现象

1.家长不要怕孩子哭。早上送孩子来园时不要多做停留,用自己放松的态度感染孩子,尽力避免将紧张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2.不要过分要求孩子。家长送孩子去幼儿园的路上,不要反复叮嘱孩子要守纪律、懂礼貌、大声唱歌,画画时要认真等。这些过高的要求会使孩子对幼儿园望而生畏,甚至产生焦虑。

3.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孩子刚上幼儿园,心理上可能一时接受不了,父母接孩子时尽可能早一点,接完孩子后抱一抱、亲一亲,给孩子一些安慰,让孩子感到不是妈妈不要我了,妈妈还是很喜欢我的。

4.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多鼓励孩子,抓住任何时机表扬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知道老师喜欢她,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并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二、怎样应对幼儿入园产生的焦虑现象

幼儿刚入园一般都会有哭闹或不情愿,这是因为宝宝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孩子产生一种离开家长的不安全感,所以对亲人的依恋感特别强。同时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哭闹。一个是为了表示抗议,另一个就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因此,要让新入园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课。

“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小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种活动都需要游戏贯穿。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我们更是在尊重幼儿年龄特征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思维“拟人化”,他们常常把动物当成人,他们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话,也会动、会想,他们常和“布娃娃”说话,会跟小椅子“再见”,不由自主地置身在游戏的情景之中。在游戏中,他们熟悉了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伙伴;在游戏中,他们喜欢上了幼儿园,喜欢上了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小伙伴。

刚入园的孩子不习惯喝白开水更做不到主动喝水。于是,我们创设了“小鱼吹泡泡”的游戏,每个孩子是一条可爱的小鱼,每喝一杯水,就给杯子上贴一个大泡泡。这样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喝水习惯,又解决了幼儿因入园焦虑产生的上火现象。

小班幼儿的认知基本来源于动手操作。所以我们制作了大量的玩具,将柔软的海绵剪成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宝宝在串串的过程中进行图形的分辨;由于大部分幼儿刚开始不会用勺子吃饭,我们用盒子制作了一个漂亮的娃娃张着大嘴巴,幼儿拿勺子给娃娃喂饭,这样既能锻炼孩子使用勺子的方法又具有趣味性;我们外出活动拉上“小火车”,在这种情景中宝宝渐渐的熟悉了幼儿园的玩具,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

三、焦虑是幼儿入园的障碍之一,教师要对哭闹的幼儿進行安抚

1.语言安抚。小班幼儿入园哭闹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这时教师的回应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告诉幼儿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去上班了,他们会在放学时第一个接你们回家。二是告诉幼儿,老师也是妈妈,老师也很爱你。

2.行为安抚。教师要通过肢体动作来安抚幼儿刚入园的不安情绪,给幼儿一个拥抱,亲吻一下幼儿等。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幼儿与教师及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的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由原来的个体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的集体学习活动,过度时期教师要正确看待幼儿入园初期的各种不适应,并通过平等、健康、友好、信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幼儿逐渐接受、愿意、喜欢入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高新幼儿园

3.细说“初入园幼儿的哭闹” 篇三

入园是小班幼儿其从单一的家庭生活环境迈向集体的社会性生活的第一步,对幼儿发展有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不健全,适应能力差,绝大多数幼儿入园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障碍,常见的表现有哭闹不止、紧张焦虑不安、不吃不喝、静坐在一角、态度漠然等,这些种种不适应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初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早期的分离焦虑,不仅让教师感到棘手,同时也使家长非常担心和忧虑,严重的还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针对这些种种不适应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提高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能力,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

一、初入园小班幼儿不适应的原因分析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是生活上的一大转折,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作息制度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爱于一身,在幼儿园则要与许多幼儿共同分享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以往独享玩具、食物的特权,变成了与他人分享。在家中幼儿的饮食起居几乎全部由成人包办代替,在幼儿园则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学习“劳动”。这些不同和幼儿集体生活中的一些常规要求以及家长的担心焦虑,都会使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感到恐惧、陌生和孤独。

二、提高初入园小班幼儿集体生活适应能力的策略

1.创设温馨宽松的环境,引起幼儿入园的兴趣。环境是造成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初入园小班幼儿在入园以前,主要接触的是家庭中的人,当他们来到幼儿园,发现好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便产生一种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根据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学初我将活动室装扮一新,并提供各种颜色鲜艳、生动有趣的玩具,让幼儿从入园见到的第一眼起就能被强烈地吸引,感受幼儿园有趣的生活,引起幼儿入园的兴趣。

开学第一天,开展半日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幼儿园来参加活动,让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熟悉老师和新伙伴,了解自己所在的班级活动室,通过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粘纸贴在茶杯、抽屉处,以及与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做有趣的亲子游戏等,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初步熟悉和感受了幼儿园有趣的生活。

平时对于哭闹厉害、不接受老师帮助的一些孩子,就要像妈妈一样,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安抚孩子的情绪,如:蹲下身子抱抱他们、哄哄他们;给他们喜欢的玩具;露出一个小小的微笑;亲切热情地称呼孩子家中的小名等,给孩子以抚慰和鼓励,使初入园的孩子感到温暖和安全,消除孩子的拘谨和陌生,让他们主动轻松地去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小朋友之间互不熟悉,不会相处也是造成幼儿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一个人玩耍,没有与同伴一起相处的经验。针对这种情况,组织幼儿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集体游戏活动,让幼儿与同伴之间尽快熟悉,如:在主题《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活动中,通过让孩子唱唱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念念儿歌“幼儿园就像我的家”等活动,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到老师像妈妈,幼儿园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在平时一日活动中,组织幼儿做一些“抓泡泡”、“躲猫猫”、“找朋友”等集体游戏活动,帮助孩子互相熟悉和了解同伴,体验与同伴游戏交往的快乐。

另外,开展大带小活动,邀请大班的哥哥姐姐来表演节目;一对一结对带着去玩最喜欢的滑滑梯、跷跷板等大型运动器具;哥哥姐姐亲手送上自制的手工礼物等,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暂时忘却了家里的亲人,融入到集体的快乐中,也初步尝到了与人交往的快乐,使幼儿更加喜欢上幼儿园。

3.帮助幼儿掌握生活技能,促使孩子适应新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是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原因。入园前,孩子在家自由自在地生活,饿了就有大人帮着喂,冷了就会有大人帮着穿,上了幼儿园后,什么事都要自己动手来,这就使孩子感到不知所措,难以适应。因此,平时在生活中我尽量帮助幼儿,并利用各种方法,使幼儿愿意自己动手。如:进餐,开始许多幼儿都不愿动手,等着我们来喂,后来通过“喂娃娃吃饭”游戏、学习朗诵儿歌“吃饭歌”以及讲“小河马吃饭”的故事等活动,让幼儿知道正确吃饭的方法,懂得自己动手吃饭的道理,餐前经常向孩子们介绍当天的菜谱,说一说菜的色、香、味、来激起孩子的食欲,在用餐时,对幼儿说些鼓励的话,使孩子们在吃饭时能保持愉快的情绪。

其次,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本身较为单调的生活技能训练转化成幼儿乐于参加的游戏活动,如在学穿脱裤子时:我将裤管比喻成山洞,将双腿比喻成火车,教孩子钻山洞的游戏;在学钻被窝时,我将打开被子比作开门,盖被子比作关门;而在学习穿脱衣服时,则通过念一些儿歌,让幼儿记住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如:“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幼儿容易理解接受的,不仅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一些生活技能,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初步感受到自理的乐趣,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也使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4.取得家长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孩子将要入园,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长,他们忧心忡忡,担心孩子口渴了会不会要水喝,不会吃饭怎么办?尿湿裤子了怎么办?……诸如此类的担心和焦虑,对新入园的孩子会产生负面影响。细心做好这些即将入园幼儿的家长工作,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园及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家长才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从而主动做好孩子入园前的一些准备工作,这是初入园小班幼儿适应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开学前,我们首先召开了新生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新生入园须知,如:请家长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事情,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帮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培养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其次,通过开学家访工作以及请家长填写幼儿情况表等形式,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入园不适的种种原因,希望家长能正确对待,积极支持和配合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另外经常开展亲子活动,给孩子、家长和教师进一步提供互相熟悉了解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家长的参与性,增进家长之间、幼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消除幼儿初入园时的陌生及恐惧心理,促进孩子依恋对象的过渡和转移,同时也为今后的家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是幼儿独立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次重大转折,这次转折会给孩子在生活习惯、行为要求、生活环境方面带来诸多的不适,小班阶段的适应能力教育只是整个幼儿教育中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环。只要遵循这个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依照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势利导,就能使幼儿很快步入正常的集体生活的轨道,为以后的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上一篇:小主持人演讲稿下一篇:小学英语26个字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