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

2024-07-05

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精选11篇)

1.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 篇一

试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与设计环节,以及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所需构建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本文主要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与设计环节,以及如何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

㈠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实践教学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来展开,服务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紧密关注社会热点,把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双向促进。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㈡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定位相结合

在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时,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紧密结合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坚持培养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㈢实践教学与课程考核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政课具有其他专业课程不具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考核的重点既要考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把握程度,又要考察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所以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和考核方法改革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好效果。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㈣实践教学活动的主题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确定实践教学主题,从与学生的座谈交流以及学生提交的心得体会看,实践教学确实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有些实践主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一定距离,很难让学生深入其中去体验和感悟。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参观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普通人热爱祖国的先进事迹,使学生懂得爱国并不都是关键时刻的轰轰烈烈,而要立足本职岗位,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默默无闻地为做贡献。

㈤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自己先实践,在此基础上,以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并明确地向学生讲清楚,在实践教学过程要进行合理组织和正确引导。以学生为主体,重在突出学生是实践的主人翁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造思维,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实践教学的设计环节

笔者认为,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要重点做好前期准备、过程实施、总结评价三个关键环节。

㈠前期准备

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确定选题、制定实施方案、前期动员等。以利用寒暑假深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为例,在寒暑假放假前一个月,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思政课教学研究部门要组织任课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备课、广泛收集材料,结合当年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和课程基本要求确定选题,制定方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并提出具体要求。再如,组织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则需要制定详细的活动安排,还得事先与实践基地取得联系,约定有关事项,等等。

㈡过程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专业特点确定专题调研、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要根据实践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比如在专题调研时既可以采用集中组织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分散进行;志愿服务既可以分班级进行,也可以和“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任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精心组织、耐心辅导,尽可能做到全程参与指导。

㈢总结评价

学生的实践成果提交后,指导老师要认真批阅,组织实践活动优秀学生和优秀成果代表进行专题交流或座谈,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任课教师要对每次的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发扬好的做法,改进不足之处,力争下一次的实践教学开展得更好,从而达到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设计,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㈠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课程体系,写进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科研部门组成的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研究实践教学计划,指导、检查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经费筹集与使用等。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习、社会实践、专题调研、志愿服务等。

㈡加强队伍建设

搞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要有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组织能力强、富有合作精神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引导思政课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应用、创新与经验交流。同时通过组织教师参观交流、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等形式,使教师能够深入社会增长阅历,提供自身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组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㈢明确工作职责

宣传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与协调部门,教务处是课程教学的业务主管部门,学工处、团委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参与部门,要积极协助思政课教学科研部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学科研部门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单位,负责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的学期计划,审批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授课计划和实施方案,检查、指导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总结评比实践教学的效果等。任课教师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制定实践教学的授课计划和实践教学方案,具体组织实施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评定学生的实践成果,提交实践教学总结等。

【参考文献】

[1]刘文娟.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7期

[2]林清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教学模式简论.文史博览.理论.2006年第4期

2.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 篇二

一、五法四性

(一)五法

在“五法四性”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中五法以思、读、议、问和练五种方法为主线进行实践改革,思:通过思考树立分析;读:以读去了解去感知;议:以为主来合作探究;练:以问来巩固提高;问:锻炼实践能力,设疑解惑。将五种方法结合使用于实践教学改革路上,必定是良药之材。

(二)四性

“五法四性”中四性是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突出点,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必须综合突出“四性”的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先进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的结合是实践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中必须记集中体现的改革特点;实践性和职业性的结合是在实践教学的实践中必须突出的改革特点,四性都是以开放性为主展开实践教学改革的工作,在这个改革过程中开放性的重要性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改革进行,开放性就有了“垫脚石”的作用。

二、开放性的重要性

(一)从学生角度分析开放性的重要性

依靠课堂和实验室结合起来的短暂时间实践是不能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学生才的,现实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中人才的需要了,让开放的教学方式来代替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社会教学连接,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策咯等开放,促进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将课堂教学转向实践教学,让学生有基础去实践,把学生带进自然中,让他们真正的了解自然,真正拥有去改变存在问题和需要改变环境的期待,将环境装进他们的心中,为培养真正的职业性人才打好基础。

(二)从职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开放性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开放性作为主流元素已经贯穿了众多行业,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中,开放性以及逐步开始融入了,但是总体来说没有完全的融入。目前,职业性人才市场的需求标准已经将实践性人才作为录用的第一要求,企业、行业和社会都已将实践性职业人才作为人才评价的标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人才的需要,开放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势在必行,做好开放式的教学,满足人才的需要,让学生成为职业性人才为社会服务。

三、开放性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体现

实践是实践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改革是否成功,就要看实践力度,开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助于实践的进一步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改革所需的高校必须参照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聘请技术领域符合职业要求的教师,通过讨论等方式将改革的目的与方式系统的总结并分析。

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分析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中精选职业性人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将其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企业及现代人才需要之间的联系,更好的了解职业性人才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职业性人才。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开放,其通过相互结合主要体现在学校与各界人才需求市场的交流中,将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等引入学校,再将学校教育融入社会和人才需求市场,推进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进展。在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和行业应该全力配合,将实践教学的宗旨做到实践中,参与到人才培养的队伍中,学校要严格要求学生,为企业和行业培养知识全面的职业性人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开放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行业和社会的要求,还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期望,提高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更为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打好了基础。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可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也实现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人才培养路线。

四、开放性在实践教学的优势及其预期效果

(一)优势

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改革理念,可以促进教学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结合。开放性在实践教学领域的潜力是不能预知的,开放的教学内容和开放的教学策略使实践教学的基础更加巩固了,让学生拥有了更多学习和实践机会。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角度考虑,开放性对他们的帮助由课堂转向实践,开放性的课堂教会了他们知识,领略了知识的实践的功能,实践教会了他们更好的应用课堂知识,熟能生巧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是最好的方法了。只有做好课堂与实践的衔接,把开放性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才能逐步实现实践教学改革。

(二)预期效果

开放性在实践教学中的预期效果包括学生和人才需求两个方面。从学生角度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可以让他们将实际情况与知识结合,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框架,有利于他们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思考能力,培养自主性。从人才需求来讲,企业、行业和社会不仅需要知识渊博的人才,更需要实践能力较强的职业性人才,与学校展开开放性的合作不仅可以为自己培养具有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还可以缩短人才培养的时间,为企业、行业和社会节约了成本还提供了人才,为其竞争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势。

五、总结

实践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各高校已经着手计划改革,“五法四性”的改革方案已经被许多高校采纳,实践教学的任务从计划开始落实,“开放性”作为“四性“之首,在教学改革中扮演的角色不容置疑,如何把时间与课堂真正的连接起来还需要学校与企业、行业和社会之间沟通协调,把“开放性”这颗“垫脚石”铺好。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要学好课堂,做好实践,更要把自己放到实践中去历练,构建一个知识与实践的框架,多加思考,把开放性的优势做到最好,为自己和社会培养更好的实践能力,从而体现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和优势,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凤玲.突出教学过程的“四性”深化高职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

[2]翟晓男.高校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D].沈阳大学,2010.

[3]胡华中.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15(08).

3.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 篇三

关键词:网页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的一项基础课程。本文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对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探索。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翻转课堂具有如下特点。

1.便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传统课堂“一对多”授课方式导致教师难以全面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学生实际水平而言,教学过程通常只对一部分学生有效,存在学生“吃不饱”或“吃不消”的问题。而翻转课堂将知识的初步学习安排在课外,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能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掌握。如此一来,学生可以自主对学习进度进行安排,无“一言堂”“一刀切”等问题出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

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翻转课堂氛围宽松,学生可以利用视频资源进行预习,改变了传统预习过程的单调、呆板,生动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此外,翻转课堂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信息,学生可利用平台获取课外延伸知识,拓展了视野。

3.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初步学习阶段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行安排进度、选取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对学习实践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

教师应注重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前分发诸如教学视频、学习手册等材料,安排学生先自主学习,明确学习难点与疑点;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老师答疑解惑、师生共同探究等一系列互动活动,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动态网页设计为例。教师应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构建网络化的动态网页过程进行设计。一方面,对课程教学资源库进行设计,主要涉及学生自学指导书、设计知识点图谱等内容。在知识点图谱中,要求各节点分别对应各个项目知识点、微课教学视频,以此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对检测学习效果的练习项目进行设计,要求其能使学生结合自学指导书、微視频等自主解决,辅助其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具体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课前知识点自主学习、课中答疑与测试练习、课后评价等内容。

1.课前知识点自主学习。在上课前,教师必须结合课程知识图谱,向大家布置相应的动态网页设计任务,指导大家到动态网页设计网络空间课堂,对所需要的自学指导资料、课程知识点图谱等进行下载,要求结合图谱找到相应的视频,辅助自我学习。为了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设计类似的练习项目,让学生自主完成,明确自己的疑点难点问题。

2.课中答疑与测试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应明确知识点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别进行答疑、解惑,指导大家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自主学习、教师指导等方式对项目进行练习。同时,教师提出部分问题,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思考。

3.课后评价。课程结束后,需要对项目的练习效果进行评价。为检验其知识掌握情况,应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作为基本单位,使学生自行选取一个网站主题,对动态网页进行设计;在课程结束之后,不同小组成员对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进行汇报、展示,并对作品加以评价。

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还可设计综合实训项目,将其分组,每组7~8人。结合学生情况,使其根据自我兴趣自由进行项目选择,通过制作班级网站,作为实训项目。各小组对网站所涉及的不同子主题网站进行设计,包括班级主页、文学、新闻、相册、留言等。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不仅实践性强,而且极具创造性、时代性。应注重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引入翻转课堂等新型方法,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全过程,提高学生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丹青.项目教学法在动态网络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应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2):267-270.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258-260.

基金项目:湖南文理学院教研教改项目: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改革 ——以“网页设计与制作”校选课为例(项目编号:JGYB1635)。

4.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 篇四

摘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但是在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却相对忽视。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接着就其改进对策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幼儿园见习等内容,很多高校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并没有紧密结合幼儿教师的职业需求和发展需求,所以需要对目前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以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学前教育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幼教人才。

一、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幼儿园见习和自主顶岗实习等形成,这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也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离幼儿园对幼儿教师教育素质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而言,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校内实训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

校内实训是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必备手段。但是由于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环境建设与管理上的滞后,常常让实训教学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首先,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内实训通常零散的分布于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并没有制定系统、科学的校内实训实施方案,例如,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校内实训教学,通常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美术系的学生共用画室,与音乐系的学生共用琴房、舞蹈教室来完成的,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实训教学只能在其他专业教学的间歇来进行,导致学生的实训实践过于零散,难以对学生的相关技能进行系统化的培养。

其次,在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的计划安排上,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处,其中“学”与“用”的脱节是最严重的问题,如学前教育专业对英语教材的选择,多是直接使用《大学英语》或《实用英语》教材,没有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特点,在实训环节同样脱离了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现实需求,“学以致用”也就无从谈起。

此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校内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多是通过模拟教学的形式开展的,虽然模拟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出幼儿园的班级情境,但毕竟与幼儿园的真实教学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上有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在开展模拟实训教学时,模拟教学环境的创设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学生模拟实训的现实需要。

(二)幼儿园见习不够深入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见习教学,由于需要学生真正进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各项教学与保育工作进行观摩,明确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才能实现良好的见习效果。但是由于有的高校同幼儿园沟通与协作的程度不够,所以没有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园见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实践的教学质量。一方面,有的高校在安排学生幼儿园见习前,没有同幼儿园的领导进行充分的沟通,也没有安排相应的见习导师,所以导致学生的见习实践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有效的见习质量保障机制;另一方面,高校对学生的幼儿园见习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见习缺乏足够的时间保障,尤其是当高校安排的见习幼儿园离学校较远时,学生往返幼儿园和学校的过程中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见习效果。

(三)学生的自主实习缺乏有效的指导

在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当中,有很多实习内容都是需要学生自主到幼儿园实习的,在实习内容以及实习计划的安排上都是由学生子自己负责,最后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即可。但是由于学生在自主实习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给学生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从而制约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当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选择实习地点之后,班级内学生的实习地点会非常分散,这就给学校派遣教师进行实地指导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学生进入顶岗实习环节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常会被幼儿园当成保育员或者配班教师来使用和管理,但是由于专业指导上的缺乏,很多学生在实习岗位上仍旧无法全面把握保教技巧、幼儿管理、师幼沟通等专业技巧。

其次,很多学生自主选择的见习幼儿园,都是一些民办幼儿园,有时到学校后会直接安排顶岗实习,没有相应的过渡计划和安排,导致很多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幼儿园的顶岗实习环境,严重时甚至会产生相应的职业挫败感,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再次,学生都幼儿园实习,常常会面临实习岗位工作单一化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全面的锻炼,进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系统、复杂的工作,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在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时,不仅要进一步完善校内的实训设施,如幼儿园教学仿真室、钢琴实训室、舞蹈实训室、绘画技能实训室、音乐综合实训室、婴儿教育实训室等,还要积极加强同校外周边幼儿园的沟通与协作,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逐渐建设一批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

(二)健全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针对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的现状,为于有效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教师教学的随意性、主观性,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师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实践教学的基本目标,以学生实践能力和教育技能的培养为评价重点,既要重视校内实训的考核,也要重视校外自主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此外,高校还要重视对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指导与管理工作,给学生配备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实训与实习计划,明确实践技能的培养方向,当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是,要帮助学生及时予以解决,进而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进步与发展。

(三)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个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指导水平,是高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积极聘请幼儿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院校自己也要派教师定期到幼儿园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让更多的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从而对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教师队伍素质和学历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

结语

总之,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实践教学给予更高的重视,在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教育形式和评价方式等,从而为我国学前教育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桂萍.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2]张彩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一体化见习实习模式的组织实施[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1).[3]蔡伟铭,马磊.对新办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道路的思考――以琼州学院为例[J].琼州学院学报,2012(04).[4]李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教育技能训练实践研究[J].大众文艺,2011(17).[5]史丽君.应用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学理论,2010(36).作者简介:

5.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 篇五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朱颖晖

疑者惑也,是个体对不能确定的事物、不能肯定的意思、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即疑惑、疑问、疑虑、疑团。不过,疑是思之始,疑问总是在思考中产生的,是在与原有认知产生冲突的矛盾思考中形成的。有疑则有探疑 解惑之冲动和欲望,而探疑解惑的过程则是积极思维的过程;疑消惑解,明白真相,解决问题,则是这轮思维之终结。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阅读活动实质上是思维活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有创意阅读所需要的期待与理解、欣赏与批判、比较与反思、联想与迁移等思维活动,都需要学生善于质疑来驱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读书需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小学生极富好奇心、求知欲,而受其认知基础和思维水平制约,求知过程疑问多,因而也就好问,喜欢提出问题,即喜欢质疑,有强烈的质疑欲望,这是其天性。不过受其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影响,问题往往多而杂,问的不得要领,或问的言不达意。因此,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必须予以培养,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在增强小学生质疑意识的同时,教给小学生质疑方法,培养小学生质疑能力,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阅读教学中应如何教给小学生质疑方法,引导小学生有效质疑呢?笔者作如下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读文题中质疑,形成阅读期待

文章题目是文章“心灵”的窗户,是“文魂”之凝聚。好文章的题目往往简洁精炼,意味深长。如朱自清的《匆匆》、林海音的《窃读记》,许地山的《落花生》,何其芳的《一夜的工作》,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等,即使不是名著,如《梅花魂》、《难忘的一课》、《触摸春天》、《彩色的非洲》、《爬山虎的脚》等。文题也值得咀嚼、玩味,就是中低年级的一些儿童故事、童话、寓言,经教材编者加工,文章题目也与文章的内容紧密相关,如《纸船和风筝》、《窗前的毛球》、《画风》、《从现在开始》、《画家和牧童》等。因此,阅读教学伊始,教师应在导入兼板书课题之后,引导学生正面读题,并在读中思考,启发他们多角度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在阅读中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经筛选后就成为学生细读文本的指向,在阅读中探究问题的解决,也就成为学生的阅读期待。这样,学生在随后对校本的细读,深究时就会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阅读后容易获得期待满足的成就感和愉悦感,感受到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阅读《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如自己的花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这样,别人看到的花又是怎样的,看到后会有什么感受,这是哪里的习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而后带着这些问题去细读深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文章内容,捕捉文章之“魂”,体会作者之情。

二、关键词句质疑,增强阅读理解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中关键词句的表情达意作用,是加深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也是主要方法。因此,《语文课陈标准》在各学段阅读目标中都把词句理解,尤其是关键词句的理解和体会作为重要目标。如第一学段要求“结合上下文实际了解课文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字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要达成这些目标,不能靠老师灌输传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捕捉引导文中词句,尤其是关键词句,多角度质疑,从而带着这些疑问联系上下文品读、细究,既形成词句的阅读期待,又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还能受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美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

例如《生命、生命》一文第二自然段描写飞蛾求生情境,可启发学生找到关键句:“但她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段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以及句中的关键词“跃动”来质疑。可能提出“什么是跃动?”、“飞蛾怎样跃动的?”“飞蛾为什么要跃动?”“为什么说飞蛾跃动是生命的力量,”“我为什么会感到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令我震惊”等一系列问题,而后让学生在深入品读中与作者一样感受到飞蛾的“求生欲望”与“生命的力量”,体会到作者的震惊与深思,进而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作者文中揭发的珍爱生命的情愫。

三、假设比较质疑,促进阅读欣赏

阅读欣赏是感受语言文字美、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阅读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欣赏往往在比别中逐步感受到。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从文本的遣词造句、叙述方法、篇章结构以及具体的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塑造、状物说明、情感抒发等方面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从中欣赏文章的语言文字表达运用之美,从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有一定难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有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在假设比较中质疑,在比较解疑中欣赏。

例如《乡下人家》一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乡下人家门前屋后的独特风光。先写门前花美、后写屋后竹林美和“雨后春笋”的趣。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中初步欣赏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对照书中插图进行假设性比较质疑:难道农家门前屋后的草地、大树就不美吗?为什么没有描写,而后教师可趁机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积累看图展开想象,生动描绘一番门前草地、大树的美丽景色,从而丰富学生阅读欣赏空间。或者也可启发学生将第一自然段屋前瓜果的景色与花卉与竹林景色进行比较,加深对“独特风光”的感受,从中促进读说结合乃至读写结合。

四、启发评析质疑,鼓励阅读批判

评析性质疑是一种抽象逻辑思维,对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小学生来说,有较大困难,可以鼓励和引导。前提是教师自身要有批判思维意识去评析文本,发现文本中的疑点,才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即使是名家名篇,也不避讳。

例如,叶圣陶写的《荷花》一文,第二自然段描写荷花开放的各种姿态美: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是一句总分式带排比的句子,三个分句按荷花“才展开”“全展开”和“还未展开”顺序排列,句间全用句号(这可能是当时标点符号使用还不规范所致)。三个分句的顺序可能是作者随机见到的情景,未作逻辑性处理,即还未展开的(还是花骨朵儿)第三分句应作为第一分句或将第二分句“全展开”的作为第一分句更为合理。因此可以在品读后引导学生质疑:“读完这段话,有什么想问的?”或“这段话中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引起你怀疑?”从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并展开分析讨论,如何表达更合理,标点符号如何使用更准确。

又如二年级下册《动手做做看》一文,结尾写法国科学家郎志万哈哈大笑对小朋友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懂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后,可以启发学生质疑:朗志万这些话中,有什么地方引起你的怀疑?”让孩子知道郎志万实际上是用哄骗的办法引导学生去动手验证。但是科学家用“哄骗”的方法到底好不好,另外连个没动手的孩子不是已经被骗了吗?难道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吗?从而引导学生在批判中提高对诚信问题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阅读批判的意识。

阅读批判意识的培养,甚至可以延伸到文本内容与文本插图对照之中,启迪学生以文本语言文字的阅读来审视文本插图的正误,从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例如在《盘古开天地》一文中,第三自然段写“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害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随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可插图里的盘古却是双手高举着天,与文本描写不同,可引导学生发现并质疑,从中批判文本的“顶”是不合常理,用词不当,应纠正。实际上,教材中图文不符现象还不少见,有的可能是画插图者的语言文字不专业或未深究,有的则可能是教材编者、校对的“粗心大意”或“心不在焉”。

五、读后回顾质疑,学会阅读反思

阅读反思是一种逆向思维,是对文本阅读后的感受、理解与体验是否符合与满足阅读期待的深入思考。但受思维水平制约,小学生还不善于读后就阅读期待的满足程度进行反思性质疑,教师必须介入引领,甚至示范启迪,以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回顾期待进行质疑进而学会阅读反思。

例如《永生的眼睛》一文,讲的是琳达家人两次主动捐赠眼角膜以让盲人重现光明的事。在教学伊始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形成阅读期待时,学生可能会质疑:眼睛为什么能永生,课文中讲谁的眼睛永生?他们怎样让眼睛永生,让眼睛永生有什么意义等。在全文阅读讨论与理解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回顾开头所提的问题,还有什么没弄明白要问的,或课文里还有什么语句没弄明白的。学生可能会问:“让眼睛永生有什么意义?”或问“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眼角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还没弄明白,或提出文中温迪说:“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琳达却说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到底谁更值得骄傲,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反思,并让学生在质疑反思中各抒己见,可以有不同看法。不过,学生因此也会对文本中抒发的“关爱他人,尤其是关爱残疾人”的高尚情感产生共鸣,体会更深刻。六、读后拓展质疑,引导阅读迁移

所谓阅读迁移指读一篇文章之后能依据文本思路进行迁移性的联想或想象,推测文中人物情节的可能发展,以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例如《生命、生命》一文第五自然段“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和“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两句,让学生质疑,学生可能会问“‘无限的价值’是什么意思,真的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吗?”“杏林子(文章作者)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吗?”等,就会让学生将本文阅读拓展到课外,迁移到对杏林子及类似杏林子遭遇却能体现无限的价值的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情感的熏陶。

6.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 篇六

论文摘要:介绍了一项基于传统课堂策略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实践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和英语成绩,对于目前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论文关键词:传统课堂;策略教学;网络;自主学习;实验

随着人们对教育规律和对学习者研究的深入.教学观念也在逐步的改变.原先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逐渐被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法所代替,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也随之成为了近来外语界的共识与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探讨学生基于传统课堂策略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这对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局域网、校园网、互联网用于教学,提供个性化教学环境。其应用于英语的改革教学效果已为国外许多文献证明(Appel&Mullen.;Wible,Kuo.etal。)。在国内,黄晓燕(2001).张华(.),杨敏(2002),詹英(2002)薛淑琴(2003)等对网络教学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贾国栋.刘丽燕对基于局域网的大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以来,很多大学在教育部倡导进行的“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契机下,正开展各种基于网络教学的各方面研究。周群()、李川(2005)、贾卫国(2005)、李新民()和李建华(2006)等人就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改革、网络教学模式、网络平台构建和评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实证研究少,而就结合传统教学的优势进行基于传统课堂策略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更少。

二、实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研究对象是经测试选取的两个自然班,共60名湘南学院刚入学的医学临床专业一年级学生,每班学生30人,其中一班为实验班,另外一班为对照班,两班学生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学生都在中学经过了6年以上的英语学习,年龄在l7一l9岁之间。研究问题是应用传统课堂策略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自主学习水平。

(二)基于传统课堂策略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的实施

实验班和对照班每周4节课,为期一年,每班180个学时。对照组每周4节课。均在传统课堂上运作.即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讲授听、说、读、写、译的知识,对对照组学生的学习采用终结性评估。实验组任课教师每周2节课综合教程课重在“读和译”,老师除了讲解课文的难点、重点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综合教程的教学中突出“自主”与“参与”两个原则。每周另外2节课,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和同学进行听、说操练,当学生在多媒体语音实验室自主学习时,教师轮流值班进行辅导,对实验组学生的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在形成性评估中主要是建立学生档案.在学习档案中放入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表、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的大学阶段学习计划、学期计划和周计划.每周学习内容、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效果、每周的计划完成情况、学习心得、英语学习的突出成绩。不足之处,教师随时抽查学习档案并进行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提高学生自主能力。为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监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填写每周计划监控表(如表1)

(三)数据收集

数据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生英语自主学习量表测试的成绩,该量表由作者参考庞维国(2003)、文秋芳()、Horwitz(1987)、()’Malley和Chamot(1990)、Nunarl(1995)及()xford(1990)编制而成。它由84个题目组成。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动机、学习内容、环境、自我评估、学习过程、计划与结果。量表采用利克特五分制.1=一点也不像我;2=基本不像我;3一有点像我;4基本像我;5=很像我。量表的可靠性分析表明该量表可靠性系数为0.8886大于可靠性系数0.85,表明该量表可靠性强。二是学生英语水平测试成绩。我们在训练结束采用了6月进行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卷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了测试。采用已考过的四级测试卷主要是因为其信度和效度可靠,同时也是为了测试的公准性。

三、实验研究结果

经过对回收的60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了解到,经过培训,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对自己的独立学习有帮助,“帮助很大”占了56%,100%能学会应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90%学会了有计划的学习,85%能选择自己适合的学习内容,85%学会了评价自己学习。82%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学生自己认为应该对学习负责占了96%,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加强。同时笔者就培训前后英语自主学习水平及学习成绩进行了比较,差异显著。

表2是研究对象培训前后对自主学习水平比较,表3是研究对象培训前后学习成绩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自主学习水平的前测平均分分别为179.6333和182.5333.标准差分别为21.46068和20.50478,两班之间的自主学习水平差异不明显,对照班比实验班稍微好些。在后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自主学习水平平均分为210.3667和183.7000,标准差分别为l1.09567和23.45161,差异明显。实验班从前测的179.6338上升到后测的210.3667,提高明显,而对照班从前测的182.5333上升到后测的183.7000,提高不明显。独立样本T测试显示。试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的自主学习水平差异显著(P=0.000<0.05)。

统计表明实验班的平均分为74.5678,标准差为8.75468;对照班的平均分62.4333,标准差为10.23576。实验班的最低分为55.00,而对照班的最低分为43.00;实验班的最高分为92.00,对照班的最高分为83.00。采用了SPSS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测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后的成绩差异明显(P=0.000<0.05)。

四、对结果的讨论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基于传统课堂策略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水平和英语成绩。其原因如下:

(一)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

该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它大大拓宽了教材内容,使英语语言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化,使教学更生动、有趣,为整个教学过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传统策略教学和网络教学给了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只要在能连接到网络的地方。学生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在任何时间自由灵活地浏览到不同的相关主题,从而达到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扩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因教学信息承载手段的局限,难以适应不同个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而该模式彻底改变了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扩大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三)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其精力及灵活性较计算机都有很大差别,所以只能把教学步骤严格地划分为精读、泛读、口语及听力教学,其中阅读占了很大比例,这样学生就无暇训练其他的相关技能。但基于传统策略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它在学习系统中综合了多种技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绽合运用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7.论实践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篇七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教育,二元制,包豪斯

人类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活动、成就, 开始是利用一些不成熟的图画作为手段, 但是这些图画对于思想的表达能力非常有限、特别是对比较抽象的思维记录, 几乎是无能为力, 因此, 人类创造了文字, 自从有文字, 就有了文字的不同表现, 有文字编排的体现, 有加强文字说明能力的插图等等, 这个就是艺术设计的开始, 所以, 艺术设计其实是从人类开始利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就开始的一个活动, 贯穿了人类文明史的整个过程。

现代的艺术设计是从19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 主要的刺激因素是现代机械化的印刷技术发展, 新的印刷技术给设计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提出了崭新的设计要求, 从而促进了设计的发展;设计的发展需要设计教育的支持。艺术设计教育可追溯至德国的包豪斯学校, 包豪斯学校于1919年成立于德国, 是一所现代实用艺术设计学校。而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更晚, 直至1998年, 国家教育部才正式定名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科, 而且仅仅在艺术院校和传统大学得以变革发展, 至于在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中的艺术设计教育更是短暂。在这样特定的时代背景下, 中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缺乏科学的体系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及企业的需求。现代的中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仍受到传统的教学机制与教学观念制约, 仍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及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闭门造车, 沉溺于专业技巧的借鉴中, 从而使学生缺乏实际的应用能力。

时至今日, 信息时代, 实际时代, 中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应走校企合作的二元制道路, 只有这样, 中国的中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才能掀开崭新的一页。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是忽视学生平时的实践经验, 把学生关在课堂训练, 直到毕业在即的最后一个月, 才让学生走到社会进行短暂的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根本不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现状要求其原因是长期处于封闭的训练中, 不了解社会, 企业的发展状况, 不能及时根据社会、企业需要而进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在国外就非常注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德国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更有独到的一面, 把校企合作摆在首要位置;合作方式主要有专题讲座课的教学形式和企业实习。所谓专题讲座课的教学形式, 是由企业提出个案要求, 由专业教师提出设计思路, 学生以几人一组的形式就此提出讲解与分析, 然后向企业和专业教师阐述, 最后由三方共同商量确定个案专题设计及结题方案。由此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交际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社会、企业所需的设计潮流动态。德国的中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更是注重企业实习, 学生到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学生到了企业可以了解到企业工作环境、艺术生产基本技能、参与企业的设计开发的工作, 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这样, 学生到了毕业后就不至于不适应企业现状而被淘汰, 德国的中等职业艺术教育体系是值得我国起步较晚的中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借鉴的。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学科, 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实际应用能力, 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不是学生自己来评定, 也不是由教师来评定, 而是由社会、企业、客户来评定。如果学生毕业后到了企业工作而不能给企业解决问题、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 那么企业将认为该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不适合现状发展需要。

因此, 从以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形式, 这不仅仅是教学的组织形式的改变问题, 更涉及到艺术设计教育观念深层次的变革。要正确理解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精神实质, 必须从其内在特征上来进行把握。

(1) 以实践促发展作为指导思想。

(2) 以实践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

(3) 强调实践的自主、开放和创造。

实践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对艺术设计学生的发展来讲, 惟有实践才能提供最佳的发展途径和手段, 才能实现多种潜在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转化, 发展只有在一系列的实践中才有望实现。因此, 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 在实践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构建, 最终实现主动发展。

实践对于艺术设计学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实践中孕育着学生发展的所有倾向。因此, 学生的教育总与学生的活动并行着, 教育不可避免的在学生的实践中展开, 学生的实践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 学生的实践经验自然成了教育的背景。这就必然要求课堂教学以实践为基本形式, 但要注意, 实践的实质是要求把实践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途径, 借助实践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为的自由, 发展和选择的机会, 最大限度的使学习活动主体化、主动化。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始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 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学生对于实践课题的具体设计、展开、实施乃至评价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主性;在实践的时空上表现出更多开放性, 学生可以不受书本束缚, 采用多元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增加直接体验。正因为学生的实践是自主的, 这给了创造性思维生长的条件, 学生才能形成一个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 主动积极的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取得具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成果, 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 市场竞争日趋全球化、企业也处在立体化的竞争状态企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会更高。常有这样一种现象, 在人才招聘会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标出应聘该职位的人员需有2至3年实际工作经验, 这说明企业对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缺少实际应用能力的信任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和调整自己的办学体系, 与企业合作, 联系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 中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也刚刚起步,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脚塌实地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体系, 万万不可照搬国外的教育体系。国内的高中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走与企业合作的道路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学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 把企业作为第二个学习场所。学生在入学时, 首先到企业去, 了解企业的环境, 了解企业现在及将来所需的专业技能, 这样, 学生就可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2) 学生到了二年级, 应该经常参与企业提出个案的设计, 点评。这样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保持学生与社会、企业的接触, 得到合理的信息, 确定学习方向。

(3) 学生到毕业那年, 校方和企业应该要求学生以一个准设计师的身份参与企业的设计开发工作, 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学生只有不断的接触社会, 企业, 客户, 才能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 包括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设计潮流, 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学校, 社会, 企业有义务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环境, 以推动中国中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 篇八

关键词:人文;艺术设计;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艺术设计活动,文化是可以直接影响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的。中国自古以来皆是文化古国,艺术与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是不可分割的,灿烂的传统文化引导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创造了诸多精妙的作品。中国文化在经历了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极度否定,以及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文化呈现出内容的多样性和目标的不确定性,这样一种结果也影响着艺术活动。艺术设计教学需要将现代科学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人文意义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具有文化内涵、艺术创造力的设计师。

一、艺术设计教学

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立场,它涉及到人的思想、情感、心态、意志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它们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人的精神与行为选择。艺术设计教育是典型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并且因其在审美、价值观、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表现而呈现出典型的人文学科特征。

现代艺术教学因全球化的推动而呈现出多元的形式,国内的学生可以学习本国的艺术创作手法,同时也能学到国外许多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国家文化之间的碰撞,也是教学方式的相互融合。诚然,就艺术设计教学经验来看,西方学校的艺术教育时间较长,至今约有五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学院体系和教学制度。反观国内,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历史较短,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体系,而且近代因文化的多目标、不确定的状况,艺术教育的方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随着这几年关于传统文化的“复兴”,艺术作品也更多的具有民族特色与人文情怀,国内对艺术教学的探索也在逐步向本土文化发展,学会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创作上启迪学生的艺术智慧。

二、人文教育对艺术教学的重要性

(一)人文知识

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育人环节就是促使人的综合修养全面提升,而这一提升的主要结果就是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即对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知识,是当地人所熟知而外部人模糊的,因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文化积习不同,只有了解了这些文化的起源与背后的故事,才可能去体会蕴藏在其中的人文情感。人文知识教育的重新回归已经成为一种理性的普遍共识,当师生共同深入社会观察和体察社会现象的时候,人文精神是体现出来的。

(二)精神文化

曾有一位名人说过:“人面对着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心灵世界。生活世界的教育需要通过家庭和社会来完成,知识世界的教育可以由一般学校来完成,而心灵世界最复杂,属于终身教育,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来逐渐完成。”精神文化是一个人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而对于艺术设计的学习者来说,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必要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人文教育注重精神的培养,是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取得的精神力量的升华,它是一种内部的支撑力量,成为每一件艺术设计的核心思想。

(三)人文情感

人文教育中对情感的渗透是从始至终的,情感是艺术需要表达、传递出的信息,没有情感的艺术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人文情感可以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上,也可以是对文化内涵的透彻感悟,或许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产生出与物体共鸣的思想。情绪的波动表明了内部情感的变化,当学生可以将情感投入到创作中去,才真正算是进入了艺术设计的创造中。

三、人文意义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一)人文选修课

开设人文选修课程,是为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面,从其对人文知识不同的兴趣入手,选择适合志向爱好的学习课程。在教学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奥秘,感悟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在创作中得到更多的灵感启示。可以选择学习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民俗学、行为心理学、人类学等,如“音乐欣赏”、“诗词赏析”、“修身养性”、“历史文化”等,仅凭学生自由意愿去选择,认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才能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养,增加对艺术的理解能力,通过知识的积累,提高对艺术设计的创作能力。

(二)教师的德育

教育是从上至下的,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养及教学水平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不自觉的进行模仿,从而找到更好的自己。人文教育不仅需要对学生实施,更多也需要教师的配合与肯定。邓小平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孔子也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命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艺术设计教育是一个艺术文化传承的过程,虽说天赋很重要,但如果不适当的引导,不去拓宽知识、学习技能、总有一天也会出现江郎才尽,伤仲永的局面。

(三)课外人文教育

在课外活动中进行人文意义的教育活动,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开展人文素养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创建的情景中不自觉地体会人文精神、情感,寓教于乐,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比如带学生参观具有文化特色的博物馆或艺术基地,组织校园艺术节、校园文化节等,可以是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类型,营造浓厚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让校园充满“人情味儿”,唤起学生对校园文化情感的回归,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艺术的熏陶和美的教育。

四、结语

人文教育是知、情、意、感并重的教育,也是艺术设计教学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途径,无论是从文化的知识、精神、情感上来说都是适应艺术教学的。人文是根基,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当代设计文化思想和先进技术,从中得到启示与创新才是艺术学院培养现代设计人才的可取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永强.人文意义的建构与生成——问题导向式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2(05)

[2]宋剑,扈中平.教育与人性:教育人学研究的永恒命题[J].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7)

[3]李乐山,现代设计的价值与人文基础[J],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工业设计系,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作者简介:

9.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 篇九

——甘肃省电力检修公司兰州检修分部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拓展第一课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习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从而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是高校拓展第一课堂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是实践检验所学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载体;是一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和培养工作的综合改革措施。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近距离地感受企业、体会企业文化,一方面使得学生们更好的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用人单位,增加了对用人单位的感性认识。在学生中营造了关心就业、了解就业、立志基层的良氛围。从而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撑。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正是这庞大的理论体系支撑和影响着这门学科不断的发展、前进。如果将一门学科比作一座建筑,那么理论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只有地基够扎实,我们才能建出坚固的大厦。而对于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我们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将其充分的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和实践当中。这就为我们今后在校大学生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想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当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现在就必须掌握好专业知识,充分理解各种专业理论。并力求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掌握并能将其应用于对具体问题的理论分析。学会用理论知识和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学习专业知识就是要将其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光学不练。否则,掌握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是一套空理论。再快再锋利的宝刀长时间不用,也会生锈。而对于知识也是如此。

2、实践为理论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更加完善的可能。马克思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套理论,对于它的真伪,我们只有把它放到实践当中去,经过实践的检验。如果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认为它是对的,而如果违背了这样一个一般规律,我们就认为它是错的。这就为我们判断一套理论是否正确提供了一个依据。而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对其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才能使其更趋完善。

3、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实现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当少数人享受充分的教育,培养一批出类拔萃的英才的“精英教育”向大多数接受必要的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国民的“大众教育”转变时,我们要意识到教育方略的转变必然会带来就业形势的转变。暑期社会实践以其丰富多彩的样式,让我们在课堂之外,充分的实践专业知识。与其说这是一场实践,不如说这是一场试验。因为,它允许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的磨练,只有在多次“摸爬滚打”之后,我们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在激烈的“大众化”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4、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结构渐趋复杂。协作精神和开阔胸怀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时候,团队协作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感往往能发挥极大的作用。而暑期社会实践一般是由指导教师带队,若干学生组成专业团队进行的。在暑假期间,师生们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由困难一起解决,由喜悦一起分享。团队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而这种意识和精神这是我们就业和创业感到关键因素。

5、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校学习的东西与工作需求还是有一定距离。而且我们处在知识快速更新的年代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技术门槛不断提高,对人员知识储备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学习能力也是创业的关键因素。暑期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机会,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地把别人的优点内化为自己能力的一部分,方能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道路上越走越顺。

暑期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实习机会。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增强了自己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增长了自己的见识。不失为一次很好的锻炼自己和提高能力的机会。

10.“实践与应用”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教材67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让学生设计作息时间表,调查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调查睡眠时间等活动,一方面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接受,不管是作息时间表还是完成作业用的时间,都与他们息息相关,情景很熟悉,接受也很快。教学目标:

1、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2、培养学生时间的认识和计算观念。

3、加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学会合理的安排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每人需要填写的时间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记得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伏尔泰,生前给人们流下了一则趣谜:

它最长又最短,它最快又最慢;聪明者计划它,愚蠢者等待它;勤奋者珍惜它,懒惰者浪费它。你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吗?(时间)

师:你们愿意成为谜语中的哪种人呢?(聪明人和勤奋人。)那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今天我们来“学做时间的小主人”。(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制作作息时间表

1、说一说:我们什么时候上早自习,什么时候上晨会,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

2、师: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

3、出示学校课程表的结构

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

4、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5、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或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

6、进一步修订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7、师小结: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三、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

1、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1)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很少,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2)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3)希望你们能养成按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1)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2)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够不够?(3)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

3、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4、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在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四、总结应用

1、完成P66页第10题。

11.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 篇十一

关键词: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创新能力;仿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35-02

按照我校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学生修完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以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将来的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以本专业某一设计为任务进行电路的分析、设计、安装和调试,最终使之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产品。这一实践教学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电路电子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了由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能力。当前,加强各类实践性教学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我校在修订新版教学计划时,有针对性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开设适合本专业的课程设计题目,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院为适应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探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更新需求,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首先是传统的电子、电气、测控、自动化等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单一、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实践环境偏“硬”,没有加强一些优秀的设计软件的学习,和工程实际问题离得太远。其次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往往由老师将印刷好的电路板成品直接发给学生,学生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原理图焊接元器件,最后进行调试。只要电路原理图连线准确,焊接点牢固,基本上都可以调试出较好的结果。然而,实践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对电路中的各应用模块功能和具体的元器件的参数如何选择不太了解,设计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发挥,没有达到最佳的实践效果。因此,优化电子课程设计内容,改进课程设计的实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的重要方面。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的方法

1.优化电子课程设计内容。电子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快,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当今技术发展,高校应该优化电子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淘汰陈旧的元器件和设计方法,增加新的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设计手段,充实教学内容。电子课程设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在1.5周内完成从总体方案确定→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电路图绘制→电子电路仿真→焊接→调试→撰写设计说明书等一系列任务,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对所学的内容很好地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较好完成课程设计的环节。这就需要建立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即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学生们应该修完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同时应该增加电子工艺实习、单片机、计算机电子辅助设计CAD和Protel软件设计电路板等一系列电路设计模块,使课程设计环节更深入、更丰富、更科学。在课程设计的选题上,指导教师应该选择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的题目,题目既不要太大,也不要过于简单,应该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们对课程设计产生较浓厚的兴趣。还可以让一些动手能力强,参加过课外科技竞赛,有实战经验的同学自拟课程设计的题目,鼓励学生设计多套设计方案,自行选择器件,计算元器件参数等,拓展学生工程实践的经验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及时指导与纠正错误,总结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设计内容。

2.改进课程设计的实现模式。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方案,将插座、电子元件等在电路板上面手工连线进行焊接,然后再使用信号源、万用表等电子设备进行调试,检验一定的模拟输入信号下是否产生对应的数字信号。如果输出与输入信号不符又无法查明具体原因,就需要更换较多的元件进行试验,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增加了材料的损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电子设计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设计中,建立仿真实验平台,使学生们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常用的仿真软件如Protel和Mutisim都可以根据仿真给出相关器件的参数,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和波形图。我校的仿真软件选取的是Protel99SE软件,它是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的EDA设计系统,主要包含五大功能模块:原理图设计模块、印刷电路板设计模块、自动布线模块、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和仿真模块,它的功能模块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起到验证、纠错和优化的功能,简化了设计与验证的过程。

3.注重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设计结果虽然重要,但整个设计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指导教师只从设计要求和内容上进行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尽可能让学生走出校门,自己进行市场调研,对新的电子产品和器件有所了解,自主选择和购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放实验室管理,让学生在整个课程设计期间自由安排时间,设计、装配和调试自己设计的电路;提供网路服务,学生可以在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研究设计方案和进行相应的仿真设计;提供充足的元器件和调试所需的一切实验室设备,保证设计过程的顺利进行,为学生们提供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4.完善考评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考评制度,对学生成绩进行合理公平的评定,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采取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评分,将课程设计细分为设计过程、焊接过程、调试结果和答辩等内容,按照3:3:3:1的权重综合各项分数得到最后的成绩。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要把握准确,既要考虑过程的完成质量,还要考虑学生本身对理论的掌握和实际问题的联系,对有创新思维的同学要相应提高分数。

课程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有利于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及时了解前沿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实施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是有效果的,在全国和辽宁省举办的各种如“挑战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我校大学生均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丽芹,葛安亮,宋大雷.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2009,(21).

[2]张建坡,赵书涛,贾秀芳.电气与电子课程设计改革方案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4).

[3]曹勇,吴文君.Protel99与电路实验教学的改革[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9).

[4]陈忠华,李红.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0,(5).

[5]王敏.电子类学科电子课程设计模式的探讨[J].高教高职研究,2008,(10).

上一篇:秋冬季疾病预防教案下一篇:“彩虹计划”留守儿童手拉手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