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的七大障碍

2024-10-26

实现中国梦的七大障碍(8篇)

1.实现中国梦的七大障碍 篇一

发言提纲

汽车12-2班向锐

题目: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主要内容:

一、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

二、详细介绍三个路径的丰富含义(1)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2)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灵魂(3)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三、总结

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清楚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项基本要求,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关键路径。

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最佳途径

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直接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当今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灵魂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全体中国人汇聚而成的整体力量。中国力量在战争年代具体表现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和平建设时期表现为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力量,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奋勇拼搏、开拓创新的力量。常言道,团结就是力量。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实现中国梦,靠的正是这种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只有每个人都梦想成真,才能使中国梦变为现实。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全体人民来共同担当、共同努力。

2.实现中国梦的七大障碍 篇二

几十年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 接力奋斗,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处在历史关键节点上, 这次大会的议程十分重要, 事关改革发展全局。会议期间, 代表们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依法行使职权, 使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决定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总结了五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会议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 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必将进一步鼓舞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胡锦涛同志担任国家主席10年间, 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依法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 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蓬勃的生机活力。

以两会胜利闭幕为标志, 新的奋斗征程已经开启。在这次大会上, 实现中国梦, 道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 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传承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以13亿中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 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得出一条重要结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必须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坚持依法治国, 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任务。面向未来, 我们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保障;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要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只有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才能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我们相信, 十二届全国人大必将忠诚秉持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贡献。

3.实现中国梦的责任与担当 篇三

充分认识实现中国梦激励奋进的重大作用

中国梦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和激励奋进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最强音。当下,众人争说中国梦,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既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家国天下的情怀,又是炎黄子孙命运共同体的凝聚。

中国梦,托举着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坚定信念和承前启后的品德意志,昭示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目标和美好的未来。中国梦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刚健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中国梦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的与时俱进,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要求和新愿望,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水平和绩效,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胜利、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一种思想能够成为人们共同的思想基础,绝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哪一个人主观臆想的,而是由这种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由该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所决定的,由该理论形态内在逻辑具备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所规定的。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高度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因此,实现中国梦必将充分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五位一体”和“四化同步”建设新格局。这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中国梦的全新要求,是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励志方向。

深刻领会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夢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党的十八大概括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三者相辅相成。在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探索中,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从根本上说,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指导或者思想基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神支柱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构成了中国梦的基本要素。我们要把这个担子担好,把这份责任履行到位,珍惜党的艰苦奋斗光荣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培育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现中国梦既是一个信念,又是一个行为,还是一种品质,是信念、品质、行为三者的统一。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质是共通的,他们值得信赖、堪当重任,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他们身上彰显大学生的信念、品质与责任的活力,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接续力量。一方面,中国梦需要靠信念坚守;另一方面,中国梦需要靠品质铸就,靠行为示范。高校开展实现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推动“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的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倡导艰苦奋斗,倡导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奉献社会的励志行为。

承前启后实现中国梦,创新实践的责任担当

实现中国梦要有永不懈怠的责任担当。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高校要深入开展实现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用实现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础,用实现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

一是实现中国梦与文明传承的感召相一致。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兴衰荣辱紧密相连。我们的民族曾经历尽苦难,但是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民族复兴梦召唤着我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战略目标,深刻揭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二是实现中国梦与持续奋斗的目标相一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党的奋斗历程孕育着光荣的中国梦。今天,提升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的能力,紧紧抓住实现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活动,至关重要。

三是实现中国梦与科学发展的地位相一致。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无数“中国故事”的精彩呈现,印证着一个朴实的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实现个人梦想才有底气。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想,实现中国梦才有活力,才够坚实。

四是实现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与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相一致。高校要把实现中国梦不断引向深入,同心共筑中国梦。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唯有奋斗才能踏进梦想之门。要在增强实现中国梦的认知认同上下工夫,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同做好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要在推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之中,把师德师风建设融入职业道德建设和个人品德教育之中,融入学科建设和才华建树之中。

4.实现中国梦的七大障碍 篇四

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能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教师的高要求,寄予着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期望。选择教师职业就意味着要受到更多的约束,教师从事教人求真的事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就必须在道德上不断完善,在学识上不断提高。现在依然存在重技术轻人文的倾向,主要有两个原因:

1、科学技术的价值表现是直接的,作用发挥是显性的、快速的和及时的;人文科学的价值表现是间接的,作用发挥是隐性而缓慢的、延后的。人们看到了科学技术直接带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却忘记或者忽视了推动这种变化的思想观念的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的力量,淡忘了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因为思想解放和由此推动的改革开放,才会有我国三十年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如此快速的发展。

2、人文科学是研究人本身及由人所构成的社会的,这样的研究对象虽然不变,但其内容却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由于研究者思想观念和方法的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得出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不同时代对同一问题也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所以,人文科学的许多研究成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也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可。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对人文科学作为科学及其所拥有价值的怀疑。

人文学科教师要积极克服这一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全面、协调地发展自我,提高人文科学的能力,即知觉能力、回忆能力、评判能力、公正能力、抉择能力、市场能力。因为人文科学能使人们获得关于对待世界、对待他人和自身、对待生活的恰当观念和态度,从而在个体或社会角度上,正确认识、处理人在生存和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三种欲望:权力、荣誉及财富,不为之所累,使自己达到快乐自由的境界,实现人生的真正目的,这样的人格才堪称健全。人格健全的教师具备以下主要特点:

1、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局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亲和力,深受他人喜欢;

3、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

4、人格独立、自信自尊,并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人文学科教师就是要有不断完善自我的定力,占领道德制高点,成为高尚道德情操的一面旗帜,这样才能率先垂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敬而受教”。

汲取文学经典营养,确立正确的人格支点

由于文化历史背景的距离,文字和思想上的一定隔阂,有些教师和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一样,轻视或厌恶对古文的学习,认为太遥远太古老太陈旧,与他们的生活相差太远。有位中学生在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权威栏目中甚至建议删掉《诗经》的精华篇章之一——《氓》,足见这种观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盲目的、胡涂的观点。文学经典大都文质兼美,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具有无可替代的净化心灵的功能。

(一)培养爱国爱乡的感情

儒家传统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爱自己的家、不爱自己家乡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爱国者。屈原《哀郢》诗中写到:“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鸟尚迷恋故乡,狐临死也将头朝着洞穴的方向。《古诗十九首》中更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句子;陆游《病起书怀》更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亦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不表现了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影响,一些青年民族感情淡漠,洋奴思想严重。读这些诗句,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其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较之政治课往往更胜一筹。“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虽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学校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校。我们自己为国家的富强、学校的兴盛是否已尽了最大的努力呢?决不可怨天尤人,似乎党对不起自已、国家对不起自己、学校对不起自己、别人对不起自己,而不去想自己于党、于国、于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培养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有位国家领导人说过:“未来党和国家的各级重要领导,多半会从我们这些重点大学培养出来。”今天的在校大学生,便是明天、后天的省长、市长、总经理。应当培养他们会体察民情,关心人民的民生疾苦。曹操《蒿里行》写战乱时代人民的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也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多流亡愧俸钱。”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亦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封建社会的进步文人尚且能心系百姓,以邑有流亡而自己享有俸禄为愧,这种民本思想应教育学生多多吸取其营养,少一点自我,多一点他人。

(三)培养仁者爱人的思想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受儒家仁爱思想影响,历代文学家写下许多宣传仁爱的诗篇。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居易《新制布裘》诗则曰:“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覆盖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杜甫诗中表现的是一种伟大的情操,而白居易诗中表现的是一种高尚的境界。教育学生做高尚的人,学习伟大的人,走上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

(四)培养刚直不阿的品格

马克思说他最不能容忍的品格是阿谀奉承,我国历来的文学作品都力倡刚正不阿,养成一身正气。陆机《猛虎行》曾曰:“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更传为千古佳话。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是文人摒弃一切奴颜与媚骨的典范。杜牧也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登九峰楼寄张祜》)即便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时,诗人也倍感心痛。李商隐《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中曾云:“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他屈身下僚,不得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因此他甚至羡慕献和氏璧被刖去膝盖骨的和氏,从此无法下跪了。近世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应当是学生立身处世的榜样。

(五)培养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

应当增强应对人生磨难与挫折的素质。无论如何受打击迫害,也能笑傲人生,不屈不挠。这一点,苏轼是我们的榜样。“乌台诗案”以后,出狱贬官黄州,他并未觉得凄苦怨艾。他《初到黄州》诗中说:“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同作于黄州的《定**》词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被贬岭南,他又自我解嘲:“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更远的海南岛,身体也不好,他依旧乐观:“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几次被贬,他不仅没有绝望,反而使创作达到高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均作于黄州。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父母娇惯下长大的,往往任性、经不起挫折,用文学经典启发学生 “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永不沮丧,永不颓废,增强毅力,潇洒旷达。

(六)培养高雅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中国文学的美学体系,一般形成为二水分流的局面:一是儒家因入世而关心现实美;一是道家因遁世或自我超脱而醉心于自然美。前者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后者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等等。文学经典既有忧患意识,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有关的篇章,也有写山水田园、爱情悼亡的美文。通过经典的学习,让学生多一点“高雅”,少几分“庸俗”,从而提高人的艺术品位与审美情操。

勇做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

梁晓声《忐忑的中国人》指出:当代大学生是比较幸运的,社会允许人生观多元化的存在,只要不危害社会和他人,选择与时代主流理念不协调或者悖立的人生观生活,也不会受到横加干涉甚至予以剪除式的打击。在道德观上,社会和时代仅仅划出“道德底线”,告诫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不要越过底线,否则可能触犯法律,因为道德底线和法律边线几乎粘连在一起。因此,大学生最大程度享有道德指责“豁免权”。这驱使部分大学生将青春的美好和日子挥霍在“道德底线”上,也将人生的小舞台搭在“道德底线”上,而且自以为是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

梁晓声的观点可谓一语中的。部分大学生为了他们自以为是的最现代、最潇洒、最自由的活法,常常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嗤之以鼻,对“道德底线”设定不屑一顾,社会也给了他们最大的宽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问题,传统大工业解体造成的失业问题,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社会保险和慈善事业不完善问题,官员作威作福、挥霍浪费、贪污腐化模式百姓疾苦问题,漠视社会公德问题,道德滑坡速度惊人等等问题,对大学生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由于教师的职责负有德育的责任,必然对学生进行主流理念的引导,极易让学生产生说教、过时的印象。

但是,传递正能量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正能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正能量让我们心态更加积极,更加阳光,正能量是一种可传递的能量。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发起的寻找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的开展,每年一度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开展等等也都有“正能量” 的传递,足以证明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说:“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那么,教育工作者更没有理由让善的传递在自己身上断掉。

5.关于实现中国梦的思考1314 篇五

丁蒋平(计应1316036)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要建成小康社会,走实现中国梦是必然的。中国梦,是富强梦。中国在不断发展,在经济中,由经济大国发展成经济强国,逐步迈进小康社会,提出共同富裕; 在科技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都说明中国更加自信了,中国因底气而更加自信,因自信而更加强大。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里有三个目标、三个主体,形成了三层关系。就国家层面来说,具体目标是在2020年前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国家的富裕与强大的统一,标志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大幅度提升。民族指的是中华民族,是基于中华文明的古老传统而言的,也代表了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百年来的民族梦。中国梦是复兴梦,是中华文明的又一次辉煌,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梦想,这里的民族振兴也是实现民族梦,是对民族精神的提振与弘扬,是中华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弥久而常新的强大生命力的见证。人民的幸福是中国梦的最根本的落脚点,这也意味着让人民分享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这三个目标中,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保证,也是现实国家的总体愿景;民族振兴则是取宏观的历史长河的视角,是历史巨澜中的心灵回归与精神信仰的重振;人民的幸福才是中国梦的根本目的。

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的一个总结。只有在有望实现梦想的时候才能够谈论梦想,这个梦是“理想”的另一种表述,是梦想成真之梦。按现有国际汇率计算,2020年左右,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有望达到或超过美国,并继续不断扩大所占世界经济份额的比重。这一事件看似平常,实际上标志着自鸦片战争以来180年,中国经济总量经历大幅度的下滑后,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的应有地位,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发达国家地位相对衰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国力在全球的迅速崛起。中国梦实际上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甘落后的民族之气,是众多志士仁人付出巨大牺牲所盼望已久的社会愿景。

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发展阶段的自信判断,是对中国国力、实力和潜力的自信,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自信。习总书记指出“必须要走中国道路,必须体现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最后归根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这三个“必须”指出了方向道路、精神动力和具体办法,并落实到行动主体。可以预言,中国传统文化将更加受到重视,党的建设将会更加重视纪律性,强调行动的一致性,尤其将会对党员干部加大权力约束。

中国梦的提出将大大凝聚人心,为开启新的建设高潮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梦可以统一认识,可以让社会各阶层具有“大局意识”,而不被各种杂音所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实现 篇六

从近百年的历史来看,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中国人民倍受欺辱,无数的仁人志士怀着救亡图存、伟大复兴的梦想苦苦追寻,然而却一次一次以失败告终。在中华民族最危难时候,中国共产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看家本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地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繁荣强盛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越来越光明。

然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尚未成功,仍需努力。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的人民群众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表述太过于抽象,而现代传播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意识形态的内容不一定非要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来表达,运用非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更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用“中国梦” 这个词语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得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它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实质与科学价值的同时,更从话语间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换,它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个既能有憧憬有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什么是中国梦呢?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不仅仅是理想、是目标,也是现实,反映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老百姓的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取得巨大成就:

一、综合国力的跃升。

二、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

三、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的演进。

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实现中国梦这个大目标,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众志成城的力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努力。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

习近平同志在讲中国梦的时候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中国梦要落到中国道路上,只有把这条路走好,才能使这一梦想最终成为伟大而光辉的现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理想和追求。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既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方向,也彰显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前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十八大报告科学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足基本国情,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在逐梦的路上,我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至于偏离方向和目标,走了弯路、错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社会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做保障。没有完美的制度体系,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她永远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我们的各项制度、体制、机制要与时俱进。

无数次的历史抉择一再证明,实现这一梦想,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因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我们要充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走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马克思说过的话,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发展程度都是既定的,都是不可选的,因此,不是每条道路都适用于中国,比如“美国梦”,中国学不来,也不能学。“一个社会发展的条件不是我们自己选定的,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因此,中国道路只有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将“中国梦”实现。如何实现中国梦,有以下几点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弘扬中国精神。习近平同志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使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凝聚成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能量。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兴旺发达的源泉和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新时代的要求,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注入了鲜活力量。不断冲破各种思想羁绊和观念枷锁,破解各种改革和发展难题,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一,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第二,民富才能强国,国强是民富最根本的安全保障,民富则是国强的内生动力。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三,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全体人民来共同担当、共同努力。

刚才我们说的如何实现中国梦都是关于国家和人民的,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来实现中国梦。梁启超先生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们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之希望所在,当然也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首先在政治上,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思想上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信仰,做到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如果说,革命年代、战争年代对我们的要求是具有大无畏、能吃苦、能艰苦奋斗的精神,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下,就允许我们好逸恶劳吗?错!虽然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革命战争时期相比甚远,但作为当代大学生,难道我们不更应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吗? 在文化上,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一个强大的民族必须建立在坚固的文化基石之上。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撞和融合正达到一个巅峰。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做的就是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吸收于他国的文化精华,创造出今天新到文化辉煌,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7.实现中国梦的七大障碍 篇七

中国梦的意义在于它打开了一扇门, 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点亮了中国人民人人成就梦想、国富民强的信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征途。

一、实现中国梦, 不要忘记历史

中华民族的今天是从承载着中国近代史太多的苦难和屈辱中走过来的, 古老的中国穿越百年沧桑, 多少中华儿女、仁人志士怀揣着强国富民的梦想, 上下求索、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才走到今天。近代史上的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为抵御外侵、富国强民开展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还有资产阶级的三民主义等都未能拯救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民族, 上百年以来都未真正实现强国富民这个梦想。直到中国有了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带领中国人民冲出黑暗、奔向光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建党领袖之一李大钊曾说:“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 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资以乐其无涯之生。”由此看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之初就怀抱着为解放全人类, 为中国人民能过上好日子, 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近70年。古老的民族站在世界民族之林、之巅。国家富强、不受外侵。人民自力, 丰衣足食。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过去, 也照亮了未来。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旧唐书《魏征传》记载。我们要关注历史, 关注全球的风云变幻, 要增加忧患意识, 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历史, 不要忘记过去的先辈的流血牺牲。才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才能坚定不移的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深刻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实现“中国梦”构想的伟大意义。就像《歌唱祖国》这首歌中唱到:“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 才迎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所以我们要常温历史、提醒人民当今的世界并不太平, 居安思危、勿忘国耻。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对我国虎视眈眈, 千方百计企图阻止中国发展经济, 遏制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企图颠覆红色政权。我们要经常对青少年、祖国事业的接班人进行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教育要大力宣讲中国历史, 特别是近代史, 讲世界历史。其实危险并不一定全在战时, 而是在国家复兴、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要突破特定时代的局限, 站得高、看得远, 未雨绸缪。向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学习“名并利莫问候、书并剑在心头”那样, 做有理想、有抱负的接班人。

二、实现中国梦, 也就是人人成就梦想。使每一名中国人, 做积极进取的中国人, 有思想、有担当、有雄心、有创意、有勇气和有决心的中国人

中国梦要实现, 从我做起是根本, 中国梦是唤起和指引全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去朝着一个充满着理想和美丽的梦想时代挺近, 中国梦也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实现国富民强的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制度保障。正如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的30年间, 创造了许多奇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实现了总体小康;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1中国快速崛起已是不争事实。举世瞩目的成就带给世界多了一份和平和进步。把实现中国梦当做全国人民共同的事业。这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一个新的坐标, 也必将拉动世界经济,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大幅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

梦想创造奇迹, “飞天梦”的曲折与辉煌一次次地实现, 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从2003年航天英雄杨利伟飞向太空那一刻, 整个世界的目光在这里交织, 铸就了共和国的辉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成为现实。神舟十号飞天又再次实现了更大的航天梦。航天英雄群体不辱使命, 一次次地飞向太空、探索科学, 十三亿人的目光随他们而转动, 十三亿颗心为他们跳动, 十三亿人羡慕他们为祖国而战, 十三亿人为他们的壮举而露出笑容。那一刻多少人读懂十年磨一剑, 那一刻多少莘莘学子思考着祖国的未来, 那一刻生命的礼赞在青少年的心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也就是在那一刻有多少人羡慕他们有一个睿智的大脑、一颗忠诚的心, 又有多少人羡慕他们有强壮的体魄、坚强的意志, 羡慕他们千难万险都不怕, 成为了祖国的栋梁、母亲的骄傲;然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他们的大爱。是他们爱饱经沧桑的祖国、爱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爱这麦浪滚滚的土地, 历经贫穷而更加坚强。敢吃千般苦、敢冒天下险、敢做天下事。大爱铸就辉煌、大爱使他们追求真理、探索科学献身航天。不知当下那些不惜损害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人, 在英雄的航天人面前做何感想。英雄们的高尚情操定会使他们自贱形秽。是航天英雄使我们懂得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让我们抛弃贪婪、远离纸醉金迷。蝇营狗苟为我们所不齿, 我们要向他们那样忠于党、忠于人民, 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吧。那时你就会不再抱怨自己的人生不精彩, 为青春感到彷徨、对工作的不满。只是会把困难踩在脚下, 脚踏实地、多些勇敢, 开创自己的新生活。那时的你就会感到天是这样的蓝、水是这样的清、地是那样的广袤无垠、呼吸是那样的畅快、生活的越来越有意义, 活得坦坦荡荡、活的阳光灿烂。这是航天英雄传给我们做人的真谛, 英雄的精神感动了生命、感动了中国和世界。

美丽中国梦的构想给我们带来了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施展聪明才智的绝好机会。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把握这一时刻, 让我们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 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的施展自己的才华, 实现宏伟理想和抱负, 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实现正可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梦想。

注释

8.用长征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篇八

大革命失败以后,一时间中国大地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其后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兴起了土地革命战争。毛泽东同志领导了秋收起义,进行了三湾改编,率部到达井冈山,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除了井冈山之外,各革命根据地纷纷展开了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发展了文化教育事业,革命形势呈现出新的生机,红一方面军粉粹了国民党反动派四次“围剿”。

然而,随着“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剧烈变动,但临时中央未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继续推行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方针,使得党在国统区和革命根据地的工作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失,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遭到了空前严重的失败。1934年9月,中央根据地已经陷入困境,仅存一小块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党领导红军突破层层封锁,粉碎敌军的围追堵截,跨过滔滔激流,越过皑皑雪山,穿过茫茫草地,同时克服了党内的教条主义和分裂主义错误,终于在1936年10月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取了万里长征的胜利。

长征精神的历史地位

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战略转移,推动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的胜利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它是宣传队、播种机,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三大主力红军在中国的西北会师,实现了从南方到北方的军事战略上的转移,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可以说,长征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征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关键一环。在长征途中,党召开了遵义会议,王稼祥曾经回忆道:“一路上,毛泽东同志同我谈论了一些国家和党的问题,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来教导我,从而促使我能够与毛泽东同志商谈召开遵义会议的意见,也更加坚定了我拥护毛泽东同志的决心。”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重大问题,结束了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还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今天,我们回顾长征的伟大胜利,既是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也是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继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正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新的伟大的长征而不懈奋斗。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庄严宣示,长征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争取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行动方案的生动宣传,是中国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播种机。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在生与死的考验中,在血与火的磨炼中,在疾病与霜雪的砥砺中熔铸和历炼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彰显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自尊自立自信的民族品格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五千年文明积淀出的勤劳、智慧和勇敢的中华民族精气神的生动展现。它构成中国革命文化的优秀基因,融入中华民族的筋骨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正因如此,长征的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光明的重大转折。长征的胜利,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奏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奏曲,为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胜利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与精神支撑,正是在伟大的长征精神的滋润、哺育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正是在伟大的长征精神的指引与鼓舞下,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灿烂的未来。可见,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历久弥新、催人奋进、令人振奋和鼓舞的精神法宝,是激励中华民族实现由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巨大飞跃的强大精神力量。

弘扬革命传统 实现中国梦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才能走好走稳走远新的长征路。今天,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不断奋勇前行。经过80年艰苦卓绝的顽强奋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为此,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就要准确把握我们的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坚持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治国理政总方略,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协调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要继续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我们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深入研究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就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长征精神核心在于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而中国梦正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也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只有全体人民脚踏实地、辛勤劳动、自强不息,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篇:学生会组织部纳新计划下一篇:建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德育答辩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