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研究性学习教案范文(共4篇)
1.四上研究性学习教案范文 篇一
第一单元 走进美丽的家乡
单元概要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是居高临下地俯瞰家乡的意思,表达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家乡。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然后,将对于家乡的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应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单元目标
态度
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的态度。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够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的联系。
知识
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的辽阔和风俗的多样。学习四个副方向,能够知道用地8个方向更准确的描述地理位置。重点、难点
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
3.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
4.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5.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6.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7.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
8.提高合作的能力。
单元结构 走进美丽的家乡
1、站在高高
用眼观察家乡
的山岗上
用手描绘家乡 2.从地图上
用心体会家乡 看家乡
走进不同的家乡
请到我的家乡来
主题一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课题1 用眼观察家乡
一、教学目标:
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了解4 个正方向和4 个副方向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
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了解4 个正方向和4 个副方向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学生:让学生到本地区较高的地方进行观察。教师提前布置,可以提示学生家长帮助,也可以由本课程或其他课程的老师组织完成(城市的电视塔、高楼、农村地势较高的小山丘或坡地等均可,学校里面的楼房也可以)。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有俯瞰家乡的机会,强调要注意观察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什么,最好作简单的记录。
教师:准备一张大的挂图,可以是全国的,也可以是本省或本地区的。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请打开我们的品德书,看看书本上第二页、第三页的图画,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画面上的内容吗?
(1)老师带着虎子、妞妞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汇报
2.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去了解自己的家乡。
(二)阅读和讨论。
1.前不久,老师让大家去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的家乡,相信小朋友们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为此,妞妞还写下了一篇观察日记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的日记。2.阅读妞妞的日记。3.你有什么话想说?(交流)
4.妞妞和她的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她们又做了什么?
5.小结:妞妞和她的同学们看到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而且记录了家乡不同方向的景色,描绘了自己的家乡。
6.同学们也向妞妞一样介绍一下你课前观察到的家乡。*小组探究,每位同学分别介绍自己观察到的家乡景色。*全班交流。
提出问题:今天我们要在原来了解的四个方向基础上继续学习4个副方向。
(三)体验活动。
1.师引导:在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学过了4个正方向,今天,我们再多学一些,也就是教科书上同学们使用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副方向,有了它们,使用地图就会更加方便、准确。*做方向练习
请同学们用课桌当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4个正方向。课桌前面是北,靠近自己身体的一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然后来认识4个副方向。
*让学生明白:课桌的4个角正好代表了4个副方向:
东北——右上角、西北——左上角、东南——右下角、西南——左下角。2.方向游戏。
教师随意喊出4个方向,让学生马上在桌上摸到相应的位置。
(四)方向练习和延伸 1.出示地图。
教师任意指出其中的一个地方,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方向。(比如:什么河在什么山的东北面。)
2.运用所学的副方向,让学生再次介绍自己所观察到的家乡景色,并说一 说看到的景色在什么方向。
(五)总结下课,布置家庭作业。课后完成第七页下面的观察记录表。
板书: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
——用眼观察家乡
北
西 东
南
主题二 从地图上看家乡
课题1 用心体会家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 2.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二、重点、难点
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关于四川省一些资料;
2.布置学生收集家乡广东省的一些资料(包括风俗习惯、旅游胜地、名人事迹);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每一省市都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但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天府之国”这个好地方呢?它是哪里你们知道吗?
(二)阅第10页,议论一下四川省的情况。
(三)全班讨论
1.四川小朋友是怎样讲述自己的家乡的,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从地形、地貌、特产、风俗习惯作介绍。)2.现在我们对四川小朋友的家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一起再用心体会一下四川这个好地方,看看哪里还需要补充了解的地方,先小组商量讨论,如果还无法理解的再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3.集体探讨:(着重补充介绍以下问题)1.什么是丘陵、盆地?
*乐山大佛、都江堰、九寨沟风景区的补充介绍。*吃辣食、川剧变脸的补充介绍。*四川名人介绍。(李白、苏东坡、巴金、郭沫若、邓小平等)4.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称四川为“天府之国”了吗?
(四)感受家乡的地貌风情
1.导入:刚才我们真正用心体会了一番四川小朋友家乡的情况,现在我想大多数的我们广东小朋友心里肯定有点不服气了,是不是?
2.你们知道咱们的家乡广东被人称为什么吗?(花城、富庶之乡)
3.接下去我们还是分四人小组按刚才四川小朋友那样,从地形地貌、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轮流介绍。4.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5.各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
6.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和感受了四川与咱们两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现在你们心里想说什么吗?(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五)课外作业
课外向自己的家人或邻家弟弟妹妹介绍今天学到的关于家乡的知识。
板书:
用心体会家
地形地貌
风俗习惯
名人
第二单元 家乡的故事(12课时)
单元目标
态度
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及家乡生活的体检和今昔对比等活动中,感受生活的延续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化尊重历史,珍惜今天享有的一切,以及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提升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各种学习活动的互动中,体会探究、比较、合作的价值,勤于思考,乐于与 同学们共同学习。
能力
能够对具体事物进行探索、比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发展逻辑的认识,能够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愿意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能够较为客观和公正地认识过去,看待今天。学习在寻找资料和搜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选用相关的、有价值的对象。
知识
知道家庭、学校和家乡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了解家乡的一些文化特色。了解年表在表达历史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学会制作简单的年表。知道一些与水有关的环境保护知识,对家乡水的状况有一些具体、实际的了解。
重点
知道家庭、学校和家乡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了解家乡的一些文化特色。
难点
能够对具体事物进行探索、比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发展逻辑的认识,能够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元结构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展览室里的故事多 学校的变化真大呀 生活中的智慧
“家庭寻宝”中的发现
家乡的故事
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 过去的游戏真有趣 今非昔比的厨房 家乡名称的来历 说不完的家乡故事 家乡水的故事
主题一 展览室里故事多
课题1.家乡人生活的变化(2课时)教学目标:
1.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2.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3.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教学重点:
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自己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一些留有过去生活痕迹的票证等,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学生)
2,让学生向家长介绍本课程,并设计调查提纲,请学生按小组有目的地去访问家长。(教师)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师:同学们,这一个单元我们一起搞一个“家乡人们生活变化史展览”,好不好?
2,那么我们怎样来搞好这个展览呢?应该考虑到哪些情况呢? 二,小组探究。
1,师:让我们按学习小组来自由地讨论探究一下吧!2,分组:按照吃、穿、住、行四个方面将学生进行分组。3,小组讨论如何展示,如何布置展示台。4,小组分工。(写介绍、讲解、展示等到)5,小组交流一下各自的准备。三,教师小结并引导。
1,肯定学生们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注意把有特色、效果显著的小组的优点展示出来。
2,提醒和要求学生们要尽心尽责,并且要抓紧时间完成必需的补充调查和搜集等。
第二课时
一,展示前的准备。
各小组为展示准备三分钟,教师在此时间内与各小组商定展示的布置方式。如将教室的桌椅进行整理等。二,展示的发表。
1.展台的布置:展示的物品可按教室的四面进行张贴和摆放。
2.讲解:各小组的小讲解员依次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小组的展出物品。3.接受观众提问。三,评价 1.学生评价。2.教师总评
我们家乡人生活的变化是巨大的。现在,人们的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也是一代又一代家乡人辛勤劳作、努力创造的结果。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要和家长一起,为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共同想办法,出力量。
四,延伸。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体会最深的感受写成一句话,制作成“感想卡”。先在同 学中间相互交流。然后带回家向家长作反馈。
主题二 从家里带出来的历史
课题1.“家庭寻宝”中的发现 教学目标
1、知道小人书是过去孩子们最重要的课外读物。
2、通过小人书与今天儿童读物的对比,体会历史的发展。
3、增强读书兴趣,提高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尽可能多地搜集年代久远一些的小人书,类型应多样化,如童话故事、电影故事、历史故事等,同时准备几张写好分类名称的图书卡片。
学生准备:课前让他们搜集一些年代久远的小人书,类型应多样化,如童话故事、电影故事、历史故事等,尽可能保证每两名学生能够拿到一册。时教学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36页的文字和照片。
2、教师提问“这些学生在欣赏什么?从他们搜集到的这些东西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进入新的主题学习,我们要和他们一样,从家里找一些长辈们过去用过的学习和生活用品,通过了解、研究这些东西的用处来历等,进一步了解历史。
3、请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旧小人书摆放在课桌上,请一两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找到的,找到的是什么类型的小人书,看过没有,是否喜欢。
二、体验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个学生挑选一本别的同学带来的、自己从前没有看过的小人书来阅读,时间大约为20分钟左右。待全班学生都看过后,互相讲一讲书中的故事,或给同桌介绍书中精彩的片断。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将自己带来的小人书摆放在一起,并任选一本,要爱护书,不争不抢。
(2)请学生看一看,小人书属于哪一类,看一看书的扉页和版权页,说一说都发现了什么(这本书是哪一年出的,作者是谁,价钱是多少)。(3)请学生默读自己选好的小人书,并思考,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故事,你是否喜欢,选出你最喜欢的部分准备介绍给其他同学。
教师在学生读书时,根据他们手中小人书的种类进行板书,如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电影故事、科学幻想故事等图书各类的名称。
(4)小组汇报。简要介绍自己阅读的小人书,讲一讲自己的读书体会。(5)将小人书进行分类。
教师将图书各类卡片放到不同的桌子上,然后请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小人书分类放置。教师提示学生:“你们从这个活动中想到了什么?”
(到图书馆看书,也需要先按分类查阅目录。家里的书多了,最好分类放置,以便于查找。)
三、全班讨论
1、对今天的体验活动有什么感想?这些“古老”的小人书和你们今天读的书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过去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看小人书,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过去,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家里一般没有电视,电影也属于高档或比较稀罕的消费,小人书就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
2、最好找到一两种家乡或和家乡历史有关的书,介绍给同学,并以书中的故事为例,告诉大家一些家乡过去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家乡的历史变迁。
四、总结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7页乐乐的话,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小人书虽„小‟,但是从中却可以发现一个大世界。”
五、课后延伸
1、给家长讲一讲自己在课堂上看的是哪一本小人书,谁带来的,并问一问家长是否看过,是否喜欢。
2、向家长或成人了解他们童年时常玩的游戏,让他们谈一谈他们小时候与小人书的故事。
4、将小人书在教室里保留一段时间,以便于学生在课间阅读。
主题三 说不完的家乡故事
课题1.家乡名称的来历 教学目标
1、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感受家乡历史的悠久以及独特的传统。
3、了解家乡的名称是怎么来的,从中探究家乡的有关历史。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本地(村、组)名称的来历或传说。
2、向自己的长辈了解自己家乡在古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在各方面做出过成绩的人物。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回到过去,见识了以前的厨房。今天,我们又要踏上这条寻访过去的道路,一起去了解一下我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家乡,它的名称究竟是如何得来的?
2、我们生活的村的名称,小组的名称,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回家去问过了爷爷奶奶,你知道这些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吗? 指名少数几位同学回答。
3、家乡的名称,有的根据地理位置而得名,有的是由于此地的著名人物而得名,还有的是来自于一些美丽的传说。了解了家乡名称的来历,对我们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是很有帮助的。
二、阅读讨论,汇报交流
(一)、了解家乡美丽的故事或传说
1、自由阅读书本第44~45页的照片和文字。
思考:我们的家乡有什么美丽的故事或传说?
2、组交流讨论。
评出一个大家熟悉的地名来历,小组成员一起补充完善,选出一名播报员。
3、指名向全班同学播报。
其余组的同学在听后,可以就不懂的地方要求这位同学解答。
4、集体评选出一名最佳播报员。
(二)、了解家乡的名人名事
1、除了地名外,家乡还有很多可以反映过去的历史事物,如古树古庙古井等,或者还有其他在古今历史上的名人,大到全世界知名,小到本村小有名气,都可以作为历史见证,我们可以通过我们长辈的口中或眼中,了解这些不能遗忘的历史。
2、小组整理课前要求调查的相关资料,交流讨论,选出一名播报员。
3、讨论交流,评选第二轮最佳播报员。
三、讨论延伸
1、在这么多的名人名事中,如果要选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你会选谁?请说说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2、同样,这么多的文物古迹中,要你选出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文物,你又会选哪一样?(如果村里没有,可以拓展到海宁市这个范畴)指名回答。
四、小结本课
我们的家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不是那么显赫,但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这块土地,记载着千百年的沧桑,而如今,需要我们这些未来的生力军,从小打下坚实的人格和知识基础,将来续写我们家乡的辉煌。
五、家庭作业
向自己的长辈汇报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家长再次回顾嘉锡拿过的历史。
第三单元 家乡,我为你骄傲
单元目标:
态度
通过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进一步形成家乡的要领体会到自己是家乡的一员,加深对家乡深层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和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的愿望,乐于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力
能够科学地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对学习活动中获得的资料能够进行一定的整理分类、比较、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能够较为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所得。
知识
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以及家乡人为家乡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知道乡音乡情、乡风乡俗的区域性特点,认清陋习对健康文明生活的危害。重点
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以及家乡人为家乡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认清陋习对健康文明生活的危害。
难点
对学习活动中获得的资料能够进行一定的整理分类、比较、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单元结构
家乡人的智慧
从家乡看祖国
传统与进步
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
乡音乡情
家乡,我为你骄傲
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乡风乡俗
快乐的节日生活
远离陋习
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
追求文明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主题一
从家乡看祖国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知道家乡的发展是家乡人辛勤劳动和奋斗的结果。
3、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重点、难点
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调查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教学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名称的来历,也了解了家乡的水的故事……除了以前大家了解到的家乡的情况,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吧。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历史人物、风土人情……。
(如
1、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家乡有哪些名人?
2、东山的传说是真的吗?
3、为什么我们的皮衣世界闻名?
4、我们家乡能成为闻名的旅游区吗?)
二、教师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非常想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风土人情及家乡发展的现状。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完成这一任务呢?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如何获得有用的资料呢?
2、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分别确定好小组长和记录员,分别是组织讨论和记录讲座的内容。教师进行巡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别指导。
三、进行全班交流。
1、各小组由推选出来的组员代表自己小组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黑板上做必要的记录。
(板书:参观、访问、调查、制定计划、设计调查内容……)
2、阅读教科书上第54——57页的课文及图画,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有利于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
四、尝试:制定一份“调查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计划”。
1、如果要去调查我们广州的六榕寺,那么,我们主要调查哪些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调查时间、地点、建造年代……。
2、出示教师设计的表格:
调查石龙仙历史文化发展的计划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调查方法
建造年代
当年建寺的目的
该建筑对广州的影响
3、学生提意见:
表格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还可作什么修改?
五、教师小结。
建议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去参加一个调查活动。根据居住地的远近,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调查地点,设计好调查的表格进行调查。
课题1 家乡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日常用品的发展历程,体会家乡人的聪明才智。
2、了解家乡名人、普通劳动者对家乡的贡献。
4、学会建立名人档案。家乡人的智慧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每个小组分别调查:
(1)一种体现家乡人智慧的生活用品(如皮革,窗帘,彩灯)写好调查报告。
(2)查阅一个家乡名人的详细资料,写一篇演讲稿。
(3)带来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产品实物,摄影照片,采访录音等。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的家乡海宁有哪些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在这次调查活动中,你去了 哪些地方?访问了哪些人?查阅了哪些资料?在调查中有哪些感受? 阅读教科书上第58页的课文,把调查结果引导到“家乡人的智慧”这一主题上来。
2、家乡的生活用品。
“在这次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付出了很在的努力。下面,请各组把你们的调查(1)、小组探究。
A、小组交流调查到的“体现家乡人智慧的产业”方面的材料。(小组交流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中展示出来。)
B、讨论以什么方式向全班汇报,汇报形式要有自己小组的特色。(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结果用你们组喜欢的方式向大家汇报出来。”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将评议的落脚点放在家乡人勤劳、智慧、创造这一主题上来。
如果有些学生带来了某些日常的生活用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明用途,在哪些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这一创造发明能否运用于现代生产中。
3、家乡的名人。
阅读教科书上第59页的课文,并引导:在课文中我们了解到,在乐乐的家乡的历史上出过有名的中医大夫华佗,他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针灸和麻沸散。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家乡的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名人呢?(1)演讲比赛,通过演讲介绍家乡的名人。讲完一个名人允许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填写家乡的名人简历。(填在课本上)(3)集体讨论如何出版一册“家乡名人录”。
4、谈感想。
今天,我们对家乡人为家乡发展和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请同学们谈一谈对此有什么感想;面对这么多伟大的人物,你自己又有什么打算?
主题二 扎根在家乡的传统
课题1 乡 音 乡 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起源于家乡的民间艺术及起特点。
2、了解民间艺术与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劳动生活情况的关系。
3、深化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教学准备
1、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戏剧、音乐舞蹈的 录象、录音资料。学生向家长了解一些地方戏曲及民歌。
2、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家乡和其他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品。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为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深感骄傲。那么,你是否了解家乡的民间音乐呢?它可是我们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体现,也是最能反映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乡音乡情。
二、欣赏民间音乐
1、教师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与舞蹈:广东的粤剧,浙江的《采茶舞曲》、安徽的《凤阳花鼓》、苗族的《苗岭的早晨》、陕北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东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江苏的《茉莉花》。
2、学生欣赏并说说对不同音乐的感受。
3、学生说说刚才听到的美妙的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教师出示唢呐、马头琴、二胡等部分民间乐器的图片,并适当加以介绍。
4、说说哪一段音乐是自己家乡的民歌,其他的又是哪些地方的?
5、欣赏不同地区的戏曲: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东北的 二人转。
6、教师小结:民间音乐是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7、能体现家乡的
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
三、欣赏民间工艺品
1、由于每个地方的生活状况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各个地方的手工艺品也是
各种各样的。学生说说家乡海宁的手工艺品并实物出示。
2、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旅游都会带回一些当地有特色的工艺品。学生在实物
投影仪上展示各地工艺品,说出其名称、样子、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泥人、布贴画、麦秸画、刺绣、彝族香袋等)
3、教师出示根雕、葫芦雕刻等民间工艺品的图片,简单介绍 其制作过程。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激发其热爱之情。
4、教师小结:这些民间工艺品体现了当地人们的智慧,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哪!
四、制作手工艺品
1、大家欣赏了这么多精致的手工艺品,想不想试着自己动手做一个呢?
2、仿照同学们介绍的制作过程,小组合作制作一件喜爱的手工艺品。
3、展示学生的作品,大家欣赏、评价。教师分别授于“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巧手奖”等称号,以示鼓励。
五、总结
1、说说学了今天的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畅谈。
2、教师小结
4、师生共唱〈〈同把希望开采〉〉
主题三 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
课题1 远离陋习追求文明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区分社会生活中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
2、了解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对社会文明和发展造成的危害。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拒绝参与封建迷信活动。教学准备:
1、学生利用休息时间,从各种媒体宣传中,搜集一些典型的陋习事例。
2、自制录像,录音。
3、准备实验用的、酚酞、酒、水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录像(一巫婆手舞足蹈一番后,念念有词,口中喷酒后,喷过的地方出现字迹,边上的群众磕头膜拜。)
2、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由说。
二、做实验,揭穿把戏。
1、出示实验的器具,示范实验(用氢氧化钠在桌上写字,把酚酞溶解于酒中放于水壶中,然后把水壶中的液体喷洒在桌上,桌上就会显现刚才书写的字。)
2、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3、交流。
4、师小结,揭示其中的奥秘。(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无色无味,但碰到酚酞后便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红色。)
三、说陋习,了解危害。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陋习,这些陋习会破坏社会的文明与健康,会导致经济损失,甚至犯罪,有的还会危及到生命。让我们来听一听江苏阜宁县吴滩镇女青年王丽的含泪诉说吧。
2、听录音。
3、听了录音,你有什么感受?
4、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呢?这些现象及行为又有哪些不良影响和危害?请同学们说一说。⑴小组交流。(边说边出示课前搜集到的一些典型的陋习事例。)⑵全班交流。(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讨论结果。)
四、远离陋习,追求文明。
1、这些陋习产生的危害可真不小,那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
3、交流。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宣传陋习的危害。(画宣传画、写标语、写倡议书等等。)
5、展示
附: 新春佳节本是合家团圆的喜庆日子,然而对于我来说,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爸爸因为沉溺赌博结果弄得家破人亡。
邻居们都说妈妈的生命是因爸爸赌钱而断送的,我今生今世总忘不了1986年正月初四的那个夜里,爸在外打麻将已两天一夜没有归家。那天晚上,我和弟弟都熟睡了。凌晨4点多钟,我一觉醒来发现妈不在床上,以为妈出去找爸了。可当我点亮油灯,走到堂屋时便闻到一股农药味,定睛一看,可怜的妈妈躺在冰凉的东墙角一动不动,身旁有只“氧化乐果”农药瓶,妈妈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爸爸嗜赌成性,妈妈常苦劝爸不要再去赌了,可他不但不听,还常常卖家中粮食、鸡蛋和用猪钱做赌本,输了钱后就回家打骂妈妈,可怜的妈妈只有把泪水往肚里咽。记得她活着的时候,邻里大妈们常称赞妈妈是位勤劳俭朴的好媳妇。她结婚十几年,穿的那件棉袄还是从娘家带来的,棉胎板结了,冬天冷得直筛糠,也总舍不得添件新的。那年春节,爸把妈新年出人情、卖米、卖黄豆、卖3只老母鸡好不容易才凑足的200块钱,三天不到输个净光。眼见着家里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爸又好赌懒做,村组干部教育也不听,大约是妈妈凉透了心,她捧起家中剩余农药……
从那始起我们父子3人苦度日月,爸也常上妈的坟地痛哭。我家有三四亩承包田,原来是爸和妈一起耕作,可从妈离去后,家庭生活的重担完全压在爸爸一个人的肩上。为了帮爸爸干活,照顾年幼的弟弟,同时也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我只好在小学6年级被迫辍学回家。
往事不堪回头,如今正值春节和农闲季节,我含泪诉说赌钱的危害,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赌博,孕育着钱财两空;赌博,意味着家破人亡,我诚劝现在仍像我爸过去那样好赌的人,赶快收心,为了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心,请不要再赌了!
2.四上劳技[范文] 篇二
学习目标:
1、知道大公鸡的特点,用彩泥制作大公鸡。
2、通过制作大公鸡,使学生更加爱护动物。教学重点:制作大公鸡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制作。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教 具:彩泥。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说说大公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学生互相交流后再小结。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塑造身体
(1)选择2—3种颜色临近的彩泥,揉合后做公鸡的身体,使其色彩更加丰富。(2)将彩泥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条状,并将细的一头向上弯曲。2.刻画头部
(1)选择红色彩泥做鸡冠,黄色彩泥做鸡喙并安装好。
(2)选择白色和黑色彩泥做鸡眼眶、眼睛,安装在鸡头不的两侧。3.添加翅膀和尾。
用搓、剪的方法装上翅膀和尾等部分。4.安装基座
做一个大小合适的基座。把大公鸡安装在基座上。
(二)学生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考与实践
你还能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大公鸡?试一试。
第二课 面具
学习目标:
1、同学们学会用彩泥做面具的方法。
2、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用灵巧的双手制一个精致的面具,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用彩泥做面具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制作。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教 具:彩泥、雕塑刀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说说你见过哪些式样的面具?
2、观察面具,说说它是怎样制作的?
3、学生互相交流后再小结。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设计头部和脸形。
根据想象,设计一个脸形,安装在一块木板上。2.刻画五官
(1)用双手大拇指在面部适当的位置压出两个眼窝。
(2)用夸张的手法,分别做眼睛和鼻子,安装在头部适当的位置。(3)运用挖的方法刻画嘴巴。制作牙齿,安装在嘴巴中。(4)塑造一对特别的耳朵,安装在头部两侧。3.装饰调整
在头顶、额上等处加上适当装饰。
(二)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有收获吗?
五、思考与实践
你还能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哪些式样的面具?试一试。
第三课 南瓜针线盒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同学们学会用陶泥做南瓜针线盒。
2、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做一个南瓜针线盒,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制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做。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教 具:泥、泥浆、雕塑刀。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出示书中的南瓜针线盒。
2.想一想,这个南瓜针线盒是由几部分做成的?用到了哪些方法? 3.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书,初步了解制作的方法。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团泥球
将和好的泥巴团成泥球。2.捏盒身
左手托泥球,右手大拇指从泥球中间插入,与食指、中指相对用力一边挤压泥球,一边旋转,捏成中空盒身。3.粘泥条
先把泥巴搓成细条状,用泥浆涂抹粘接处后,再把泥条粘在上面,用手轻压粘牢。4.做盒盖
先用手将泥巴压成扁平状,再用竹刀把它切割成合适的形状。
(二)学生动手草编,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五、思考与实践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做成怎样的南瓜针线盒?。
第四课 葡萄熟了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用泥浆制作葡萄。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 制作葡萄的方法 教学难点:动手制作。教学方法:观察、示范
教 具:泥、泥浆、牙签、擀面棍、雕塑刀等。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说一说盘中的葡萄像吗?
2.学生讨论后指名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制作葡萄的方法 2.动手制作(1)制作泥盘底
先将泥巴用手或擀面棍压平,用牙签画一个圆形,然后用雕塑刀切
成型。(2)盘筑盘边
先搓泥条,然后将泥条沿盘边粘接,向上盘筑。(3)制作葡萄叶
A、用雕塑刀把压平的泥巴切割成葡萄叶子的形状,再用牙签画出叶脉。B、用泥浆把切好的叶子粘贴在盘沿上。(4)制作摆放葡萄
将泥巴团成大小相近的圆球形,并摆放刀盘子中,用泥浆粘牢。
(二)学生试做,教师边巡视边辅导。
三、学生作品展。指名学生说一说制作葡萄的体会。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考与实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做成不同的水果吗?
第五课 小拖鞋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用泥浆制作小拖鞋的方法。
2、学生动手制作小拖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 用泥浆制作小拖鞋的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小拖鞋。教学方法:观察、示范
教 具:泥、泥浆、牙签、擀面棍、雕塑刀、布等。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出示泥浆造型制作好的小拖鞋。
2.这些小拖鞋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分成几部分完成? 3.学生讨论后指名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二、实践与探究
(一)按步骤制作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动手制作
(1)制作泥板
把一块泥巴擀成板状。(2)制作鞋底、鞋面
先用牙签画出鞋底、鞋面的形状,再用雕塑刀切割成型。(3)粘接鞋面
先用牙签在粘接处划几下,让表面变粗糙,然后再涂上泥浆,把泥制鞋面和鞋底粘牢。(4)装饰成型
(二)学生试做,教师边巡视边辅导。
三、学生作品展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考与实践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做成不同样式的小拖鞋吗?
第六课 会动的小动物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用泥浆制作会动的小动物的方法。
2、学生动手制作会动的小动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制作会动的小动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制作。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教 具:泥、泥浆、弹簧等。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说说会动的小动物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学生互相交流后再小结。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做鹿头
把一块泥巴搓成圆球状,捏出嘴巴,再粘上眼、耳、鼻。2.做鹿身
用一块泥巴搓成一个椭圆形,再粘上一个小尾巴。3.做鹿腿 4.组织粘接
(1)先把鹿腿粘接在鹿身两侧,用手指轻压并抹平。(2)再用弹簧把头和身体连接起来。
5、装饰成型
梅花鹿身上的花斑点可以用泥球装饰,也可以用硬的物品压出花纹。
(二)学生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考与实践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做成其它的会动的小动物吗?
第七课 有趣的仙人球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用泥浆制作仙人球的方法。
2、学生动手制作仙人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制作仙人球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制作。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教 具:泥、泥浆、牙签等。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说说观察仙人球,说说它的形状和结构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互相交流后再小结。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捏球身
先将一块泥巴搓成椭圆形。
2.粘上泥条从上到下粘接在椭圆形上,然后用姆指和食指挤捏泥条外侧,使其成棱角边,上部顶点可用工具整理好。3.添加剂
将泥巴搓成小锥形,涂上泥浆,粘接在棱角边上。4.组合整理完成
可以用牙签将几个大小不同的仙人球插接在一起。
(二)学生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考与实践
怎样才能做空心的仙人球呢?你还会做哪些有趣的造型呢?
第八课 漂亮的花瓶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用泥浆制作漂亮的花瓶的方法。
2、学生动手制作花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制作花瓶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制作。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教 具:泥、泥浆。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说说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2、学生互相交流后再小结。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做瓶底
2.用泥条盘筑瓶身
扩张时将泥条粘在下层泥条的外侧,收缩时粘内侧。泥条之间用泥浆粘牢。3.瓶身装饰 4.瓶颈收缩 5.完成作品
(二)学生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考与实践
用泥条盘筑的方法,你还能做出更有趣的作品吗?
第九课 可爱的你娃娃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用泥浆制作可爱的你娃娃的方法。
2、学生动手制作泥娃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制作泥娃娃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制作。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教 具:擀面棍、布、泥、泥浆、雕塑刀、汽水瓶等。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观察作品,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互相交流后再小结。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制作泥板
将泥巴压成板状,再用雕塑刀切割成方形。2.卷成泥筒
将包好布的饮料瓶压在泥板的一侧,底部对齐,慢慢卷成筒状,立起后粘牢并抹平。稍干后,先抽出瓶子,再取出布。3.做出五官
先用小刀或牙签将眼睛和嘴巴处镂空,然后沿着外轮廓线粘上细泥条。4.添加四肢
用泥片卷成泥筒制作袖子和裤腿,然后用泥浆将它们先粘接在身体上,再插上四肢。5.对头部进行装饰
先将泥板按头部的大小切割成圆形,粘在头顶,再将另一块泥板切成泥条作头发。
(二)学生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考与实践
用这种方法,你还能做出更有趣的作品吗?
第十课 泥制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用泥浆制作中国印的方法。
2、学生动手制作中国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制作中国印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制作。教学方法:实践探索。教 具:泥、雕塑刀、牙签。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说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形的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互相交流后再小结。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做印身
(1)做出印身的基本形体。(2)印章的雕刻面一定要压平整。2.做印纽
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印纽,目的主要是用来装饰印身,便于掌握。3.画图形
将草图反盖在刻印章的底面,用铅笔或牙签在半干的泥面上画出印章的图形,并将边缘多余部分切割。4.刻印章
用雕塑刀将印章图形部分挖去(阴刻法),并将其他部分整理光滑、平整。5.完成作品
(二)学生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考与实践
用这种方法,你还能做出更有趣的作品吗?
第十一课 菠萝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用泥浆制作菠萝的方法。
2、学生动手制作菠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制作菠萝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制作。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教 具:泥、泥浆、布、碗等。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说说菠萝于其他水果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2.学生互相交流后再小结。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将布平铺于碗底 2.铺泥球
将事先做好的泥球挨个铺在碗底,并用泥浆粘牢。然后用手轻轻将内壁抹平,使泥球之间粘接得更牢固。3.继续围筑菠萝身 4.收口并留一个小洞
收口时的泥球粘在下层泥球的内侧,泥球交错排列会更结实。5.做“叶子”
先将泥巴搓成两头尖、中间粗的短条状,然后将其轻轻压扁卷曲成叶状。再将多片叶子旋转重叠粘接。6.粘插顶部“叶子”
(二)学生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考与实践
用这种方法,你还能做出更有趣的作品吗?
第十二课 农家小院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用泥浆制作农家小院的方法。
2、学生动手制作农家小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制作农家小院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制作。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教 具:泥、泥浆、布、小树枝、小刀、牙签。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观察农家小院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互相交流后再小结。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碾泥板
把其中一块泥板切成小砖块。2.筑墙壁
将泥块叫错粘接成墙体。3.封屋顶 4.添瓦片 5.装饰完成
(二)学生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考与实践
你还能用哪些材料做出“农家小院”呢?
第十三课 生日蛋糕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用泥浆制作生日蛋糕的方法。
2、学生动手制作生日蛋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制作生日蛋糕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制作。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教 具:泥、泥浆、布、擀面棍、小刀、牙签。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说说生日蛋糕的外形结构和特点? 2.学生互相交流后再小结。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碾泥板 2.盘筑蛋糕壁 3.添加衬板 4.泥板封顶 5.“奶油”的制作
将完全干燥的小泥块浸入水中,泡透后倒掉多余的水分,再用木棍搅拌成泥浆状,然后装入塑料袋中,剪掉塑料袋的一角即可使用了。6.浇“奶油” 7.制作装饰物 8.装饰完成
(二)学生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考与实践
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制生日蛋糕吗?
第十四课 航母战斗群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用泥浆制作航母战斗群的方法。
2、学生动手制作航母战斗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制作航母战斗群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动手制作。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教 具:泥、泥浆、布、擀面棍、小刀、牙签。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1.说说航母战斗群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互相交流后再小结。
二、实践探索
(一)按步骤制作 1.制作甲板 2.筑舰身
先切好相应尺寸的泥板,然后用牙签将需要粘接处划粗糙,再涂上泥浆粘牢,并保持顶面水平。3.做舰底
舰底做好后将其翻转,使航空母舰的甲板朝上。4.甲板上的装饰
(二)学生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三、学生作品展评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思考与实践
3.四上音乐教案 篇三
备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二 总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初步了解“花儿”这种民歌形式。
2.在聆听、试唱、交流与律动中体验青海民歌笛子独奏版本《花儿与少年》的韵味。3.认识变换拍子,感受变换拍子不同的音乐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速度和节拍的变化产生不同音乐情绪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不光有他们各自的风俗特色与秀美风光,也有着地方代表的民间歌曲,我们称之为“民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民歌《花儿与少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对唱)。
师:这是一首青海省的民歌,同学们,你去过青海吗?你了解青海吗?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做成了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随课件解说: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秀美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还有中国最美的淡水湖之一:青海湖;有著名的文成公主庙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而且青海省还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二)、介绍青海省及“花儿”资料。
(画面定格)咦!满山遍野都是人,他们在干嘛呢?你知道吗?谁猜猜看!生(略)师:其实啊,他们在开“花儿会”哪!“花儿”不是指我们生活中的美丽花朵,“花儿”是中国民歌山歌的一种。取名叫做“花儿”,一是因为歌词、歌名中有大量的花名,二是各族老百姓对它的喜爱,所以叫“花儿”。在阴历五六月间,各族百姓聚集在一起,开展“花儿会”。你看!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野间纵情放歌,你唱我答,可热闹了,到处充满的是欢悦的情趣。
(三)、欣赏《花儿与少年》(笛子独奏)。
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1.初听乐曲,感受民族乐器竹笛的音乐。学生回答(笛子)2.师简介笛子。3.复听乐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乐曲,感受这首乐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如果你听到了特别带劲儿的地方请随着音乐拍手,好吗?
师:你觉得这首乐曲由几部分组成?生:三部分 师:你觉得哪段不好随着音乐拍手?生:中间一段。老师弹奏其中的主题旋律,同学们再拍拍手试试看!
师:是啊,节拍变换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段用了四二拍,中间一段用了四三拍,最后一段呢?第三段的旋律和哪一段相似? 学生回答:第一乐段。
师:乐曲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讨论回答(略)师总结:情绪有欢快转而优美,最后又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 3.分段欣赏。
师:“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感受这首活泼而又优美的乐曲吧。”(1)聆听第一乐段,非常欢快的旋律请学生用“啦”哼唱。
(2)聆听第二乐段,分小组探究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设计节奏型为乐曲伴奏。(3)聆听第三乐段,学生自主设计动作跳一跳。
(四)、拓展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
1.师:在现代流行乐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民乐的演绎也可以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们就感受一下接下来的这首《花儿与少年》与刚刚的有何不同(多媒体播放并出示表格/内容:情绪、乐器、风格)学生感受回答(略)。2.师总结并引出女子十二乐坊,3.简单介绍(出示女子十二乐坊图片与简介)。4.律动表演。
师:这么有感染力的乐曲,你们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演奏?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5.播放视频,师生边看边表演。(师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随视频介绍出现的民族乐器)
(五)小结
师:《花儿与少年》是一首经典乐曲,是音乐海洋中的一支美丽的花朵。很有幸能与同学们一起来感悟音乐,感受经典。
世界如此精彩,有着美妙的音乐伴随我们的成长,真是幸福中的幸福,我们骄傲中国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我们更自豪,因为我们国家有着许许多多的音乐经典,这是我们的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同学们,感谢大家与我共同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下课!
课题:《我的祖家是歌乡》
备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四 总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伴奏及舞蹈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高山族民歌的认识。2.能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我们祖家是歌乡》并为演唱加配固定音型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极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伴奏及舞蹈等实践活动,并在交流、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歌的认识。
2、难点:准确演唱歌曲第三乐句。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导入。
1.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送上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认真聆听,里面有位姑娘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她的家乡,请你们边听边想,猜猜她的家乡究竟在哪里?(播放《阿里山的姑娘》)
2.师:现在你们知道这位姑娘的家乡在哪儿了吗? 生:在台湾
师:对,她的家乡在台湾。师:你们了解的台湾是什么样的呢? 生:(略)
师:阿里山的姑娘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她们美丽的家乡。(出示台湾图片)
介绍台湾:台湾东临太平洋,西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岛上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美丽多姿的阿里山、日月潭等胜景闻名天下,并且有“蝴蝶王国”、“兰花王国”的美誉,但是最吸引老师的是他们高山族多姿多彩的歌舞。3.欣赏《高山族杵舞》。4.简介高山族。
(高山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上。他们非常爱好音乐和舞蹈,其音乐也大都与舞蹈相伴,用高山族独特的乐器“杵”加以演奏。)
(二)、学唱歌曲《我们祖家是歌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高山族的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让我们一同来领略高山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1.初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播放歌曲)
2.再次来聆听这首动听的歌曲,想一想祖家是什么意思?他们又最喜欢做什么? 3.出示歌谱,找一找旋律中出现的音(do、re、mi、sol、la)
4.师:下面再听老师用“la”来模唱一遍旋律,请你一边听一边用右手和老师一起将歌曲的旋律走向画出来。(师哼唱并画旋律线)5.师:大家能听出这首歌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乐句的长短一样吗?谁长谁短呢? 6.师:请大家看着这旋律线,一起来哼唱。(学生跟琴哼唱旋律)7.提出比较难唱的乐句。难点解决:第三乐句
师:“一起来看看歌谱吧,歌曲的第三句是这首歌里唯一不是以长音结尾的句子,音高的变化比较频繁,所以会觉得有些难,一起来视唱这句。”
8.师视唱第三乐句——学生视唱第三乐句——师生接唱歌谱 9.填词演唱。注意一字多音。10.跟伴奏完整演唱。
11.介绍歌曲中出现的“祖家”。(“祖家”是高山族人民对家乡的称呼)
(三)、拓展与表现。
师:与高山族人比起来,我们的演唱还缺少了一点内容,那就是——舞蹈。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1)教师示范,配上音乐。(2)学生随着教师学习分解动作。(3)全体边唱边舞《我的祖家是歌乡》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高山族歌舞的魅力,感受了载歌载舞的快乐。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喜爱丰富多彩的民歌。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高山族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旅程。
课题:《跳柴歌》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二 总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自信自然、有弹性的歌唱来表现歌曲轻快的情绪。
2、难点:歌曲的调式音准。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单音模唱:6 1 2 3 5 6
(二)、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竹竿)说一说竹竿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用途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看那里的人们用竹竿来做什么的?
(三)、了解黎族风俗人情
1.师:竹竿还可以用来跳舞呀!你们知道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黎族)2.介绍黎族
师:在风光秀丽的海南岛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日这一天,黎族的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欢聚一起举行射箭比赛,吟歌对唱来欢度他们的爱情节,其中,跳竹竿是黎族人民最具浓郁特色的民俗活动,他们用竹子相打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声音,在竹子开合之间跳跃,并作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是不是很有意思?同学们,想不想参与到当中去?要想学会跳竹竿舞,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节奏,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敲竹竿的节奏。3.出示节奏谱并练习。X X︱X X︱X X︱X X︱ 开开 合合 开开 合合
师: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手里拿着竹竿在有节奏的做开合动作(1)请全体同学一起做。
(2)请两位同学来亲身感受一下敲竹竿的乐趣,其他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徒手模仿,一组按节奏在原位跳一跳。
(四)、学习歌曲
师:黎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不仅爱跳也爱唱,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跳竹竿时怎么唱的。
1.师范唱。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呢?(欢快、活泼)2.学唱曲谱。
(1)师:记得我们刚上课时练的那几个音吗?我们再来一起唱一唱 1 2 3 5 6 师:这几个音是这首歌曲的主干音。(2)师生合作唱歌谱。
师:现在我们来接唱,我唱前面的,你们唱最后两个音。
(3)教师弹旋律,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一二句、三四句前两小节相同。)(4)师生接唱。生唱旋律相同的前半部分,师唱后半部分。(5)用“la”再次接唱。
(6)请同学们轻声跟琴完整地视唱曲谱,感受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3.唱歌曲。
(1)跟钢琴练习一遍。提示一字两音的唱法。
(2)师:你觉得还有哪一句不太好唱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帮你解决。(3)跟音乐唱一遍。
(4)师:歌曲中每一句歌词都表现出黎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你觉得歌曲中什么地方轻轻唱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快乐呢?(每一句句末两个字)(5)完整的跟伴奏演唱。要求声音自然,有弹性。
(五)、边歌边舞。
1.师:同学都会唱了,想跳吗?让我们现场一起来感受一下黎族人民是怎样边玩边唱的吧!我们用跳绳来代替竹竿,看老师怎么从绳子上跳过的!
2.老师教学生几种跳竹竿的步伐。(开——跳进去,合——跳出来)第一遍音乐:指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开合。第二遍音乐:师按节奏带领学生跳竹竿。
3.分工合作:请一组同学配合老师跳竹竿,一组徒手做开合,一组在原位跳一跳。4.歌舞齐乐。
师:跳竹竿舞少了歌声可不行。要靠其他同学的歌声给他们加油,你们唱得好,他们跳的会更好!5.评价。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玩得真开心。你们还可以随着音乐节拍,变化出更多、更丰富的节奏来跳柴。课后同学们可以自行创编和练习,让这份快乐一直伴随着我们。
课题:《月光下的凤尾竹》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四 总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部分歌词。
2.在老师的知道下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并且能够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跳一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难点: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吹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乐器,它叫什么? 生:葫芦丝
师:听我第一次听到葫芦丝,便被它天籁般的声音着迷了。你们想不想听听它的声音?今天老师也要为大家吹奏一曲,请你听一听,你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生:《月光下的凤尾竹》优美,柔和„„
(二)、欣赏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
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讨论交流。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这首乐曲,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2.分段欣赏。音乐一:(略)(1)听音乐一,划旋律线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划一划旋律线,你划出了怎样的线条?这样的旋律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低沉、悠扬、委婉的葫芦丝声,是那样地醉人。这条旋律好像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
(2)视唱歌谱,找出相同旋律的乐句。
师:作曲家又是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这一美景的呢?让我们来唱一唱这条旋律。(引导学生从节拍、速度、音色、节奏等方面说一说。)
(3)找出圆滑线、装饰音等记号,说说他们在乐曲中所起的作用。
师:使旋律更加连贯,圆润,装饰音使民族特色越发浓郁。(4)播放视频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听,竹楼里传来傣家姑娘深情的歌声。(5)学唱歌曲(整体听唱法,跟琴模唱)(6)简介歌曲。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月光溶溶的夜晚,微风轻拂凤尾竹,少女坐在竹楼望着窗外的明月,竹楼外的葫芦丝声在宁静的夜晚宛如玉珠落盘„„
音乐二:(略)(1)律动(教师示范)
师:乐声渐渐轻灵飘逸起来,姑娘起身来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轻舞着、旋转着,波光中叠映着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摆也轻轻飘扬。
(2)出示傣族舞基本动作图片(单低展翅,双抱翅),学生模仿。
师:傣族舞是一种具有独特风韵的民间舞蹈,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躯干各关节都弯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弯”造型。
(3)跟着音乐跳一跳。
(4)分析节奏,对比前一段音乐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二分音符,附点节奏
师:多处二分音符和附点节奏的运用,使得节奏变得更加舒缓,曲调更加悠长。尾声:
(1)听听有几个乐句组成,有什么特点?生:4个乐句,前面一样,后面不一样。师:这是我国名族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作曲方式,叫做合头换尾。
(2)最后一个延音记号,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那葫芦丝声一直萦绕在耳旁,久久难以忘怀。
3.欣赏葫芦丝视频《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的吹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起去七彩云南走一走,看一看。
(三)、小结。
师:一曲柔情的倾诉,一份深深的眷恋,悠悠的大象、美丽的孔雀、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奇丽独特的青山绿水,还有那隐现在原始森林中的傣家竹楼。好美呀,这月光,这葫芦丝,音律的婉转,如此的柔美,月光下面的凤尾竹,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学反思:
课题:丰收之歌
备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五 总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丰收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熟悉主旋律。
2.学唱歌曲《丰收之歌》,体验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在学习中感悟音乐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音乐情绪的正确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教学。
1.师:现在是秋天了,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红红的苹果在向我们招手呢,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的时候大家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并想象一下歌曲所表现的场景(初听)
问:情绪?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呢? 2.师:大家说的很好,这首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描写了人们在农田里劳动的场景,抒发了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作《丰收歌》,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主旋律,先听老师弹一遍,听的时候感受一下旋律的走向。
3.听老师唱一遍,会的同学可以跟在老师后面轻声的哼一哼。4.用“la ”轻声地唱一唱。
5.声音唱得美一些,再来试一试。
6.刚才我们说过歌曲的情绪是?这样的速度能不能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呢?好,加快速度,完整地唱一遍。
7.师:唱好了主旋律,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当主旋律出现的时候,同学们伸出右手跟着音乐的节奏摇动一下。我看看哪位同学的反应最快。
(二)、新歌教学。
1.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刚才的欣赏啊,大家都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这首《丰收歌》是一首女声合唱曲,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来自丹麦的适合我们少年儿童演唱的《丰收之歌》,大家来听一听,再来感受一下它的情绪。
问:情绪?(欢快、活泼)
师:和我们刚才听得那首《丰收歌》情绪是?一样的。为什么呢?(丰收了,人们都很高兴)
2.再听歌曲,找出相同的乐句。
3.老师弹琴,同学们在心里默唱歌词,注意倾听老师弹的旋律 4.跟着老师的琴轻声地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纠正学唱中的问题。
6.把歌曲的第一段连起来唱一唱,这次我们把速度加快一些,听好前奏。7.下面听老师唱一遍歌曲,第三乐句老师的歌声和前面有什么不同呢? 8.连唱第一段。10学唱第二段。
11.让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一遍,注意我们的声音要柔美,速度?稍快,情绪?欢快活泼。
(三)、拓展教学。
1.师:刚才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歌曲,但是这还不足以表达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老师啊,特别的想演唱歌曲,看看老师还加进了什么来表现人们丰收喜悦的情绪呢?
(师边唱边跳)
问:老师加了什么?(动作)你们也可以加入一些动作来表现歌曲。都可以用那些动作呢?
让我们把这些动作编入歌曲当中来完整的表现歌曲,注意我们的动作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跟音乐做动作,教师行间指导)
2.同学们跳得非常好,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气氛热烈,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跳集体舞,气氛阿,会更加的热烈。在跳之前,老师先教给你们一个舞步,看老师做(师范做并讲解)一起来。
3.围成两个圈拉起手边唱边跳。
(四)、小结。
(五)、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课题:喜洋洋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四 总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积极参与歌表演《喜洋洋》的创编活动,并能大胆地当众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带高兴的情绪表演。
2、难点:自由的创编。
三、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动一动。
1.播放《喜洋洋》音乐,老师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师:同学们,这段欢快活泼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音乐课堂,我相信,在同学们和我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使这节音乐课成为“星光课堂”。
2.再次播放《喜洋洋》音乐片断,让学生加进打击乐伴奏,边听边做律动。师:在这段欢快的音乐中,若让我们加进打击乐进行伴奏就更好听了。让我们试一试。
(1)指定几名同学选择沙锤、双响铜、碰铃、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承担伴奏任务。(2)没有伴奏任务的同学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节奏,选择最能表达自己快乐心情的动作(动作不要求全班统一)做律动。
(3)播放《喜洋洋》音乐片段
让学生听、奏、做结合,在教师指挥手式下进行。3.再次欣赏《喜洋洋》,自由创编。4.分组表演。
5.鼓励表演好的同学上台。
(二)、集体律动。
全班同学自由表演《喜洋洋》(三)、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打麦号子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五 总第七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2、难点: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时,领与合的相互衔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欣赏歌曲《杨柳青》
2、师:《杨柳青》是流传于江苏一带的民间小调,是民歌的一种,除了小调,山歌和号子也属于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并唱唱号子。
3、生谈谈自己对“号子”的理解
4、师小结:“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呐喊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后来“号子”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歌曲体裁。
(二)、欣赏教学。
1.生听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 2.师小结:“号子”常见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领众和。这首《打麦号子》采用的是一领众和,这样的演唱形式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听众共鸣。
(三)、学唱歌曲。
1.再听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2.同学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
(1)前八小节是1+1的结构,没有旋律,都是规整的八分节奏。(2)中间八小节发展成2+2的结构。(3)最后八小节基本是中间八小节的反复。3.学习前八小节。
(1)前八小节是劳动的呐喊,可采用师领生合再交换的方式学习。(2)要求呐喊有一定力度,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4.学唱中间八小节。
(1)分句跟琴唱,唱准相似乐句。
(2)教师示范下滑音的唱法;注意唱准3/4拍这一小节。5.学唱最后八小节。
(1)唱一唱与前八小节不同的地方。
(2)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点节奏,吐字要清晰。6.学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 7.学生跟琴完整唱歌曲。
8.教师问学生:号子中出现两处三拍子的节奏,如改成二拍子,会给人怎样的感受? 9.教师分别组织学生唱唱两种不同的拍子。
10.师:同学们,我们也来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唱唱歌曲。11.师生或同学之间进行,注意衔接。
(四)、拓展教学。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老师还找了一首《船夫号子》,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2.生听《船夫号子》,在歌声中下课。
(五)、小结。
4.四上--书法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中,对学生的汉字书写提出了“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的总的培养目标,而四年级书法教学应让学生初步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并且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措施 1.慎重选帖。
为了更好地实现“正确、端正、整洁”和“书写流利”这两个目标,范本应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较好地反映汉字书写的一般审美规律,风格不应过于奇特;第二,书写方法应较为贴近普通书写,有利于学生较为直接地观察和分析其用笔和结构方法,而不应过于复杂和繁难。书法教材的设计就很符合这一点。2.注重学程。
书法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十分丰富,但基础学习阶段的目标不是广泛地涉猎,而是夯实基础。因此,四年级在基本书写方法的学习上,应以楷书笔画学习为主,一方面了解若干文字的源流,另一方面学习结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3.主抓教材。
(1)书写基本方法:以书法的三要素“笔法”“字法”“章法”为基本的学习内容。
(2)知识模块:以古代名家、名作为基本内容,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历史。(3)探究模块:以生活中的书法作品为基本内容,以观察、查找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书法、感受书法。
(4)能力拓展(应用)模块:结合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引导学生用书法的手段有一定创造性地书写习作,提高兴趣,体验艺术创造的魅力。
在以上各个模块中,要充分考虑书法对学生性情、态度、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养成的作用,适时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在“春节”时可引入春联的写法,在教师节时可安排为老师书写书法作品,在普通日子里也可以安排古代名言警句进行书写练习。
4.书法与生活相结合。
书法是普通汉字书写的艺术升华,与普通汉字书写始终密切联系着,所以书法艺术是一种根植于生活的艺术,至今仍然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书法(汉字书写)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书法艺术,从而形成贴心的体验,建立起对书法艺术毫无隔阂的感知和兴趣。5.学习和应用相结合。
书法学习随时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应用。一方面,从名家范本中所学到的书写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普通书写时“正确、端正、整洁”的目标;另一方面,书法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武之地,在学习有一定积累后,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具有初步艺术意味的习作练习,比如书写扇面、春联等。
三、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第1课 长横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横的形态,学会其用笔法。
2、学习长横在字中的运用。
3、继续巩固书写姿势与毛笔执笔法。【教学重点】:长横在不同位置时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检查:复习书写姿势和毛笔执笔法。
三、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
2、欣赏柳公权的书法,感受柳体,并回答问题:观察横与横有什么不同。
3、学习横的写法。(1)长横在下部。观察“五”,分析横的写法。(2)长横在中部。学生观察“千”,分析横的形态及写法。(3)长横在上部。观察“贵”,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横的形态,并画出运笔方向。
4、学习横的应用。
(1)对例字进行分析:长横在例字中的用笔与空间结构特点。(2)老师示范书写例字:
五、贵、千。(3)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
1、展示典型佳作与病例,先由学生点评,再师作小结。
2、学生自评。
五、小结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课 以长横为主笔的独体字 长横在下 五 长横在中 贵 长横在上 千
教学反思:
第2课 短横
【教学目标】:
1、了解短横的形态,学会其用笔法。
2、学习短横在字中的运用。
3、继续巩固书写姿势与毛笔执笔法。【教学重点】:短横在不同位置时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检查:
复习书写姿势和毛笔执笔法。
三、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
2、欣赏上节课优秀的书法作品,感受写得好的地方,并回答问题:观察与自己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3、学习横的写法。(1)短横在中部。观察“王”,分析横的写法。(2)长横在上部。学生观察“在”,分析横的形态及写法。(3)长横在上部。观察“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横的形态,并画出运笔方向。
4、学习横的应用。
(1)对例字进行分析:长横在例字中的用笔与空间结构特点。(2)老师示范书写例字:王、在、工。(3)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
1、展示典型佳作与病例,先由学生点评,再师作小结。
2、学生自评。
五、小结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课 以长横为主笔的独体字 长横在下 王 长横在中 在 长横在上 工
反思:
第3课 左尖横 右尖横
【教学目标】:
1、了解左尖横 右尖横的形态,学会其用笔法。
2、学习左尖横 右尖横在字中的运用。
3、继续巩固书写姿势与毛笔执笔法。【教学重点】:横在不同位置时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让学生说说上节课学习的三个横,以便为新课教学作好准备。
二、认识例字,引入课题。
1、出示例字“南”“ 如”“非”,问:这三个字中出现的横跟上节课学习的横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挥。
2、提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横的第三课。(三、新课指导
1、认识及书写斜横,左尖横和右尖横。
(1)教师出示斜横,左尖横和右尖横的卡片,让学生说说名称。
(2)让学生观斜横,左尖横和右尖横的形态,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2、书写指导
(1)观察斜横在田字格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2)教师指导认识斜横:体态上仰,斜度较大,写法似长横。教师师范在田字格书写斜横。
(3)巩固正确的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4)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斜横。(5)学生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6)观察左尖横在田字格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7)教师指导认识左尖横:略上仰,起笔轻,往右渐重,重按回笔。教师范写。
(8)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左尖横。(9)学生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10)观察右尖横在田字格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11)教师指导认识右尖横:起笔重按,往右渐提,空回收笔。
(12)学生在书写右尖横。
(13)同桌互相点评。
3.例字书写指导,巩固横的写法。
(1)请同学仔细观察三个例字“南”“ 如”“非”,看看它们的横各用什么横。
(2)请同学再观察,它们的横都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下面就试着来写这些字。
(3)例字指导
(4)教师范写
(5)学生书写指导评价。4.教师小结,引导自我练习。
四、读碑赏贴
1、欣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2、比较楷书“大”“德”“安”的不同之处。
3、临摹“大”“德”“安”
反思:
第四课 横的组合
教学目标:
1、了解横的形态,学会其用笔法。
2、学习横在字中的运用。
3、继续巩固书写姿势与毛笔执笔法。教学重难点:横在不同位置时的写法。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检查:
复习书写姿势和毛笔执笔法。
三、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
当一个字中同时出现几个横画时,要写得有变化,不能千篇一律。通常情况下,横画组合时应有粗细、长短等变化。
2、欣赏范字,感受并回答问题:观察横与横有什么不同。
3、学习横的组合写法。(1)三的写法。
观察“三”,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横的形态,并画出运笔方向。第三笔长横较为伸展,起笔尖、收笔圆,两头粗,中间细。(2)观察例字“言”“年”。比较例字中横画组合时的形态差别(3)尝试描红
4、学习横的应用。
(1)对例字进行分析:横在例字中的用笔与空间结构特点。(2)老师示范书写例字。(3)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
1、展示典型佳作与病例,先由学生点评,再师作小结。
2、学生自评。
五、我来比一比
六、小结: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反思:
第5课 曲头竖
【教学目标】:
1、学习曲头竖的用笔方法。
2、了解竖画的重要作用。
3、练习书写带有曲头竖的几个字。【教学重点】: 竖画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结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复习横的写法。2、板书课题:以曲头竖为主笔的独体字。
3、学生自学,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竖的写法。
二、了解竖的基本形态,学写“泉”。
1、师范写。
2、说说运笔特点:一确定好起笔位置,毛笔顺锋入纸;二轻轻顿笔,调整笔锋后向右下行笔,先按后提;三道末端提笔回锋。
3、观察例字“泉”“典”“也”,比较例字中曲头竖的形态差别,然后尝试描红。
4、评议病笔。
5. 评议学生作品。
6. 指名上台写,集体评议。注意不要倾斜。(1)生练写。(2)互相评议。
四、书法园地
1、欣赏柳公权的《神策军碑》
2、说说柳公权的《神策军碑》点画写法有哪些特点。
3、交流汇议。反思:
第6课 弧竖
【教学目标】:
1、学习弧竖的用笔方法。
2、了解竖画的重要作用。
3、练习书写带有弧竖的几个字。【教学重点】: 弧竖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结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复习曲头竖的写法。2、板书课题:弧竖
3、学生自学,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竖的写法。
二、了解竖的基本形态,学写“井”。
1、师范写。
2、说说运笔特点:一确定好起笔位置,毛笔向顺锋入纸; 二轻轻顿笔,调整笔锋后向右下行笔,注意弧度; 三到末端向右下轻按,提笔回锋。
3、观察例字“井”“形”“閑”,比较例字中曲头竖的形态差别,然后尝试描红。
4、评议病笔。
5. 评议学生作品。
6. 指名上台写,集体评议。注意不要倾斜。(1)生练写。(2)互相评议。
四、优秀作品展评。反思:
第7 课 竖的组合
教学目标:
1、了解竖的形态,学会其用笔法。
2、学习竖在字中的运用。
3、继续巩固书写姿势与毛笔执笔法。教学重难点:竖在不同位置时的写法。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检查:
复习书写姿势和毛笔执笔法。
三、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
当一个字中同时出现几个竖画时,除了垂露、悬针、尖头、曲头等不同形态的变化外,还要有粗细、长短的变化。
2、欣赏范字,感受并回答问题:观察竖与竖有什么不同。
3、学习竖的组合写法。(1)“其”的写法。
观察“其”,有两竖画,形态略有不同。左边的竖画短,挺直,略细;右边的竖画长,略微弯曲,稍粗。(2)观察写法。
左竖其笔斜向顺锋入笔,调锋后向下行笔,到末端提笔回锋。
右竖起笔借左竖收笔之势,顺锋顿笔入纸,调锋后向下行笔,到末端提笔回锋。
比较例字中竖画组合时的形态差别(3)尝试描红
4、学习竖的应用。
(1)对例字进行分析:竖在例字中的用笔与空间结构特点。(2)老师示范书写例字“其”“州”“德”(3)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集字练习诚 信
1、欣赏欧阳询《》的《神策军碑》
2、说说柳公权的《神策军碑》点画写法有哪些特点。
3、交流汇议。
五、书法园地 《等慈寺碑》
1、欣赏《等慈寺碑》
2、说一说,《等慈寺碑》点画的写法有哪些特点。
六、小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反思:
第8课 短撇平撇
【教学目标】:
1、学会撇的写法(认识形态、掌握笔法、感受神采)。
2、通过学习撇在字中与其他笔画的组合特点提高审美水平,感受汉文字文化的魅力。
3、通过书写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书法的兴趣。【教学重点】: 撇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竖,大家学得非常好,有谁来回忆一下它的写法。(生书空——师范写——生点评)
今天,我们学习撇,看看这个笔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新授
1、板书:短撇平撇
2、学习用笔。
(1)比较两种撇,找出不同的特点与它们之间的关系。(2)你觉得它们书写的快慢一样吗?为什么?
师小结:短撇相对粗壮、短小,倾斜角度较大;平撇类似于短撇,但倾斜度较小。
3、书空练习三遍。
4、师示范写法。
5、学生练习。
三、学习两种撇在字中与其他笔画的组合特点。
1、学习例字“生” “重”“”“禹”的写法。(1)出示 “生”字,学生观察撇怎样组合的?
(2)师小结“生”等字时,斜度不要太大,否则会造成整个字书写的败笔。并出示病字,进行比较。(3)学生练习。
四、应用练习。
五位学生上来板书,各写一个字。
五、小结。反思:
第9课 竖撇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撇”。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竖撇的书写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竖撇”的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月”,指名说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撇”;
4、教师分析讲解:
⑴、竖撇起笔顺锋入纸。
⑵、顿笔调锋,向下行笔。行笔要沉稳。⑶、到中部后开始向左下撇出,力到撇尖。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反思:
第10课 兰叶撇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笔画“兰叶撇”。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兰叶撇撇的书写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兰叶撇”的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庶”,指名说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兰叶撇”;
4、教师分析讲解: ⑴、兰叶撇顺锋入纸。
⑵、向左下行笔,逐渐按笔,再慢慢提笔向左下行笔。⑶、到末端提笔撇出,力到撇尖。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反思:
第11 课 撇的组合
教学目标:
1、了解撇的形态,学会其用笔法。
2、学习撇在字中的运用。
3、继续巩固书写姿势与毛笔执笔法。教学重难点:撇在不同位置时的写法。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检查:
复习书写姿势和毛笔执笔法。
三、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
当一个字中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撇画时,撇的长短、斜正、曲直往往富于变化。
2、欣赏范字“後”,感受并回答问题:观察撇与撇有什么不同。
3、学习撇的组合写法。(1)“後”的写法。
观察“後”,繁体“後”字中共有四个撇画。每一个撇画的粗细、长短、方向各不相同,变化丰富。(2)观察写法。
“後”字左边的两个撇画,一长一短,书写时先写上面的短撇,再顺势写下面的长撇。右边的两个撇画,一个撇画挺直,一个弯曲。
比较例字中撇画组合时的形态差别(3)尝试描红
4、学习撇的应用。
(1)对例字进行分析:撇在例字中的用笔与空间结构特点。
(2)老师示范书写例字“後”“家”“物”(3)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读碑赏贴《张猛龙碑》
1、欣赏《张猛龙碑》
2、说一说,《张猛龙碑》的写法有哪些特点。
六、小结: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反思:
第12 课平捺
教学目标:
1、了解捺的形态,学会其用笔法。
2、学习捺在字中的运用。
3、继续巩固书写姿势与毛笔执笔法。教学重难点:捺的写法。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捺的书写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板书课题。二、新授:
(一)讲解捺的书写要领。
平捺的角度平缓。平捺曲折有致,一波三折。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之”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要有轻重变化。详细讲解:
毛笔顺势斜入笔。顿笔调锋后向右下行笔,边行边按。在捺脚处顿笔提锋,慢慢出锋。
5、指名说一说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捺的字。
1、出示范字:“道”“徒”。
2、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平捺的形态略有不同。
3、教师演示书写过程。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三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反思:
第13课 反捺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反捺”。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反捺的写法及注意事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二、新授:
(一)讲解“反捺”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反捺的形态与长点很相似。反捺是捺的变化写法,起笔较快,收笔较圆。
3、以米字格中的斜线作参照,观察反捺的倾斜度。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特点。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详细讲解:
毛笔顺锋入笔。向右下行笔,至末端向下顿笔。回锋收笔。
5、指名说一说反捺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反捺,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反捺的字。
1、出示范字:食、飮。
2、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3、演示书写过程。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三 小结: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反思:
第14课 竖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竖点的书写要领。
2、能在运笔过程中体会逆锋。
3、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竖点的书写要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欣赏学生作业。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咱班同学的优秀书法作业,比比谁的眼力最准,能猜出都是谁的作业。
三、点拨难点、突出重点
(一)讲解“竖点”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竖点与短竖的写法类似,收笔较尖。竖点的形态类似上宽下窄的三角形。
3、以米字格中的斜线作参照,观察竖点的倾斜度。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特点。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详细讲解:
确定好起笔的位置,毛笔逆锋入笔。按笔,调整笔锋后,向下行笔。在末端收笔出锋。
5、指名说一说竖点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点,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竖点的字。
1、出示范字:宫 六 室。
2、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3、演示书写过程。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书法园地《郑文公碑》
1、欣赏《郑文公碑》
2、说一说,《郑文公碑》点画的写法有哪些特点。
四、小结:
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反思:
第15课 挑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挑点的书写要领。
2、能在运笔过程中体会点的变化。
3、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挑点的书写要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
二、欣赏学生作业。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咱班同学的优秀书法作业,说说写得好的地方。
三、点拨难点、突出重点
(一)讲解“挑点”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挑点像是缩短了的挑画。挑点外形呈斜三角形。
3、以米字格中的斜线作参照,观察挑点的倾斜度。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特点。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详细讲解:
确定好起笔的位置,毛笔顺锋入纸,朝右下按笔。调整笔锋,向右上挑出。
5、指名说一说挑点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挑点,师行间巡视辅导。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挑点的字。
1、出示范字:来 光 以。
2、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3、演示书写过程。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反思:
第16课 捺、点的组合
教学目标:
1、深入了解捺、点的形态,巩固其用笔法。
2、学习捺、点在字中的运用。
3、继续巩固书写姿势与毛笔执笔法。教学重难点:捺点在不同位置时的写法。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坐姿和书写工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检查:
复习书写姿势和毛笔执笔法。
三、新授: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任务。
当一个字中有两个捺时,其中的一捺变化为反捺或长点。点在字中随其具体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两点组合时写法也不尽相同。
2、欣赏范字,感受并回答问题:观察捺有什么不同。
3、学习捺、点的组合写法。(1)炎的写法。
观察“炎”,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捺的形态,并画出运笔方向。
“炎”字中长点顿笔回锋,比较含蓄;长捺顺势向右下捺出,较为舒展。(2)观察例字“心”。
观察“心”,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捺的形态,并画出运笔方向。“心”字中三点成弧线排列,形态不同,相互呼应。(3)尝试描红
4、学习捺、点的应用。(1)对例字进行分析:兹。(2)老师示范书写例字。
(3)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
1、展示典型佳作与病例,先由学生点评,再师作小结。
2、学生自评。
五、集字练习:实事求是
1、分析每一个字的字形,说说写法。
2、老师示范书写例字
3、学生练习
六、书法园地《信行禅师碑》
1、欣赏《信行禅师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