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称

2024-08-22

高校职称(精选7篇)

1.高校职称 篇一

上世纪80年代, 我国开始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 以此作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依据。职称评审制度的建立, 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 为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 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不断发展进步,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为了让职称评审工作更加的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和专业队伍发展的需要, 已经对它的评审办法和具体操作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但是仍然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弊端。

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高等院校, 在国家的教育科研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公正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 才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 高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的严肃性、公正性、合理性是很重要的。

1 高校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行高校的职称评审机制本身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 在极大地促进高校师资力量的全面发展之外, 同时也伴生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处理不当, 会影响机制的健康发展。

1.1 聘用岗位指数的限制

现行的职称聘任制度, 是按照高校的编制数和一定的高级、中级、初级的比例, 规定该单位应该有多少高级职称岗位数、多少中级职称岗位数、多少初级职称岗位数, 有多少个岗位指标就推荐多少个人员, 资格评完之后, 再按照岗位数额实行聘任, 兑现职称待遇, 不能超岗位指标聘任。一方面因为现在许多的高校的编制仍然是七、八年前, 甚至是十多年前核定的, 所以过去的编制数早已经不能适应现在高校的发展需要, 出现了岗位指标紧张的现象;另一方面, 由于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普遍为硕士研究生以上, 因此, 初级职称岗位就失去了设置的意义, 造成了高级职称岗位紧张, 而初级职称岗位闲置的状况。

1.2 地方高校评审条件统一要求的限制

每个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专业, 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目标也不尽相同, 对教师的要求也就各有侧重, 理工科会更看重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项目, 文管及其他学科高校会看重论文的发表, 一般高校会对教学能力更侧重一些, 这样全省统一的论文和科研要求就不能体现出差异化的要求, 评审权利不下放也不利于各学校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

1.3 人情因素导致评审结果有失公正

目前学科组的专家均为本校人员, 且成员组成相对固定, 在职称评审中, 不管是基层单位初评、推荐到高评会, 还是最终的领导拍板, 这些环节都需要进行民主投票, 那么一些评判者将自己的私人恩怨放入其中, 不能客观的进行投票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 在这种情况下, 真正起作用的因素反而变成平时人际关系处理的是否得当了。此外, 因为申报职称的高校教师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很尽心尽力, 虽然评审组都是专家, 也可能会出现由于申报者的研究领域独特而不知所云的情况, 此时便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更不能对申报者的学术水平作出合理的评价, 增加了盲目评价的机会。

1.4 聘任制度不够完善

现在许多高校实行聘任制度的原则表面上都是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 但一般只要聘任期内没什么大错, 都会被续聘到本岗位的最低档次。这种聘任制度不符合职改的初衷, 容易形成“一劳永逸”的局面。在职称评聘过程中, 人们都很重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 在取得任职资格并被聘任前, 工作都很认真努力, 积极创新, 一旦聘任职务兑现待遇后, 就会变得消极怠慢, 讨价还价, 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 非常不利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的提升。

1.5 行政人员参加职称评审产生的影响

高校行政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学校教学, 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正常运转和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而在高校行政领导岗位有限的情况下, 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待遇, 这类人员不得不选择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写论文、做科研会分散很多精力, 从而影响了行政事务的效率, 同时也会占用教师的专业技术岗位指标, 两类人员对这样的现状都十分不满意。

2 解决问题的建议

2.1 政府机关应在控制学校编制数及专业技术人员总体数量和质量的框架下进行权利下放, 给地方高校更大的自主权, 由各学校制定自己的评审政策, 确定自己学校各级别的岗位数量, 自己评审, 评审及聘任结果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做到不超岗位总量、不降低评审水平。

2.2 学科评审组成员采取本校加外聘的方式, 打破系统限制, 最大限度地将系统外的本行业专家吸纳进来;应该先把隐藏掉申报人员个人信息的申报者研究领域的相关信息告知学科组专家, 让学科组可以在评审前进行详细的了解、思考和准备, 等到学科组正式评审的时候,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指点优劣, 做出科学的评价。另外, 改革投票方式, 加大评审监督力度也是增加高校评审公正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职称评审中, 评委们的票都应该是公正的、客观的、不受外界影响的, 为了方便监督, 也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应该采用记名投票方式。

2.3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管理, 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改变过去工作消极, 不思进取的状态, 实行岗位任期目标责任制, 任期届满, 不能采取过去无过错就可以续聘的做法, 要真正的根据在职期间的表现来决定到底是续聘、缓聘, 还是低聘、解聘。对于那些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一定要把其调离本专业技术岗位, 相应的待遇也要取消。要更加的重视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和实际能力, 不能只是拼“身份”、“资历”, 聘任人员岗位发生了变动, 那其工资待遇也应该随之进行调整, 真正的建立一种合理化、科学化的职称评审制度。让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共存, 让个人的业绩和个人的待遇挂钩, 彻底的打破过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终身制、大锅饭现象, 做到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 就享受相应的待遇。这种动态管理的方式, 可以为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可以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竞争意识, 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的精神, 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4 各学校可以参照公务员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务晋升制度, 让这类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行政事务当中去, 这样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也减轻了专业技术岗位紧缺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马金利.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6-25.

[2]杜丹.关于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思考[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9-11-10.

[3]单坚.高校职称评聘中存在问题的探讨与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10-10.

2.高校职称制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篇二

一、明确高校职称的内涵和性质

明确职称这一管理对象的内涵和性质是判断职称制度问题并提出改革思路和对策的前提和基础。而现有对当前职称制度问题的评论所存在的内在的逻辑矛盾,说明人们在这一本源问题上缺乏应有的共识。

如有观点认为职称不应与工资待遇等挂钩或挂的过紧;有的认为职称制度改革的思路应是“评聘分开”。这意味着将职称作为一种资格、学衔或荣誉称号,高校教师可以先获取这一称号,单位则可以不予正式承认(聘用)或支付报酬,也意味着拥有教授头衔的人要多于单位能够聘用认可的人。这与那些持“教授过多”意见的人,观点正好相反。改革开放初期,在恢复职称工作中,将职称从原来的职务转化为学衔或学术称号,导致职称评审范围肆意扩大,造成职称泛滥的混乱局面,其教训值得深思。

实际上,无论从我国职称制度的发源和沿革,还是从国外高校的管理实践看,教授、副教授等职称都是一种高校特有的专业工作职位、岗位或职务。从我国看,职称一词本身就源于“职务的名称”。从国外看,高校教师的等级也不仅仅是作为个人的身份能力标志而存在,都与学校的组织管理和聘用行为有关。当然,高校教学行为和职业的特点可能会使我们难以分辨教授的岗位职责与讲师究竟有什么不同。教授与讲师可以讲同一门课,教同一批学生,后者还可能更好。在一些国家,教授负有学术指导、管理和组织职责,才使二者得以区分。

无论如何,推进高校职称制度改革,要求我们在“学衔”和“职务”之间做出单项的、排他性选择。因为二者性质和功能不同,制度设计必然不同。作为学衔称号,主要功能是人才评价,其授予可不受管理主体和财力物力资源制约,可以是政府官方行为,也可是纯市场、纯民间的评价行为。但作为岗位或职务,其主要功能是人力配置和岗位聘用,其设置需根据教学事务的需要,受单位经费预算的制約,是一种主体明确的组织管理行为。

从管理角度出发,国家或高校没有必要专门将高校教师或其他人才排出高低上下。如果国家非要给每一个人的品行能力作出优劣判定,其结果将是十分可怕的。

因此,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应坚持职称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组织管理规律进行改革。职称作为专业技术职务,其设置和聘用本质上是用人单位的内部管理行为。而职称评审本质上是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任职资格评价,是指用人单位在职务或岗位聘用、晋升过程中,根据岗位的任职条件和要求,对其工作人员业绩、资历、德才表现等进行的考核与评价。其评价结果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主要依据。职称评聘,实际就是用人单位对其工作人员的评价和使用过程。单位在聘用人员的过程中,可以承认和采用第三方的认证结果,也可不予承认。

二、深化高校职称管理体制改革

职称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与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内部行政领导与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同主体在职称管理中权力分配、职责分工及其地位和权力关系,是职称制度改革面临的深层次的、核心的和关键的问题。

职称管理权包括岗位设置权、编制确定权、任职资格评审权、职务聘任权等。在职称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权力关系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一是国家与用人单位的权力关系;二是行政领导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力关系。这些权力分工在不同国家情况有较大的差别。在美国等国家,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人员聘用权完全属于具体用人单位;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公立大学教授评聘则实行国家集权的体制。在荷兰,教授聘任权属于国王;在法国,大学教授属于高级公务员,国立大学每年都要向教育部上报对新职位和空缺职位的需求,教育部组成由部长任命的全国性专家小组对全部申请者进行“竞试”,最后由某一政府官员如教育部长任命,正教授则由总统任命。但无论美国还是法国等,学术人员或其代表都在聘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国职称管理体制或职称管理权配置的主要问题是在政府与高校之间,政府对职称评聘直接参与过多;在高校内部,行政领导和行政部门影响力高于学术人员,而且政府和高校行政权的行使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这是高校行政化和职称评聘过程中寻租和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深化职称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调整公立大学职称管理中不同主体的权力关系,形成政府监管、学术评价、行政聘用评聘体制和机制。

首先,明确高校职称评聘的自主权。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规范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准入,依法严格管理;二是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办法,提高社会化程度;三是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办法,落实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中的自主权。高校职称评审属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的范畴,应将落实单位自主权作为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其次,促进评审与聘用的有机结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实际是聘用权的一部分,任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聘用,评价是从属于聘用的。但传统体制下,我国职称评审权主要由于政府部门集中掌握,造成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集中评审,造成评审权与聘用权的分离,即“评聘分开”。这虽然有利于规范职称管理,使不同单位岗位聘用标准实现基本平衡和一致,但由于评审权游离于聘用权之外,事业单位的自主聘用权实际难以真正落实,造成评价权高于聘用权、评价和使用脱节、“评的用不上,用的评不上”等问题。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一部分符合条件的高校逐步获得了自主评审权。根据国家新的职称制度改革思路,在职称制度改革中,应按照落实单位自主权的要求,探索促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与聘用的有机结合,以实现“人”“岗”相适、“权”“责”相符。

第三,转变政府职称管理职能。政府部门应从直接参与组织职称评审、认定任职资格,转变为对高校职称岗位设置管理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监督。所谓宏观调控,就是通过完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调控办法,促进公立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符合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谓指导监督,就是要在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的基础上,完善职称评聘规则,监督高校评审、聘用行为,保障评聘行为的公正性,受理举报、投诉,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的调查处理。特别是政府不应涉足、干预民办高校的职称管理。

第四,确立高校学术人员在职称评聘中的主导地位。落实高校用人自主权并不意味着将职称评聘权完全交给高校管理者和管理部门。高校教师作为学术职业,其评价聘用首先应坚持学术主导,高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由高校教师民主选举产生的学术机构进行自主评价,学校行政部门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审核聘用。在规模较小的地方公立高校,可由不同高校学术机构组成本区域评审机构,在政府监督(而非组织)下开展评审活动。

三、完善职称任职条件和标准

职称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或岗位,其任职条件和标准的设定直接关系聘用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激励导向对教师职业生涯和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影响重大。公立高校专业技术职务或岗位作为公共职位,晋升和聘用的关键在于应坚持功绩制原则,将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岗位业绩和贡献作为晋升的基本的、主要的、核心的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力、学历、资历只是其参考因素。忽略工作业绩和岗位需求,而将与岗位无关的因素作为其晋升的必要条件,实际是本末倒置、缘木求鱼。

四、健全职称评聘规则

对于学术职业而言,如果参与同行学术评价和发展的学者具有真正的学术自尊和职业荣耀,过多的规则也许并不需要。但在学术界鱼龙混杂和难以抵御的行政干预下,进一步完善高校学术评价和任用规则,推进制度的法定化、规范化,却是现时之急需。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高校学术机构和学者职业权利的规则。要通过有效规则,由教职工或学术人员选举产生高校学术机构或团体,授权其行使学术评价权,实现校长治校、教授治学。

其次,要明确职称标准设定方式、评聘程序和议事规则。应减少标准设定的随意性,增强其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评聘程序,以有利教职工参与和监督;探索有效的评价方式、议事方式和表决规则,避免非学术因素干扰评聘结果。

第三,应健全职称评聘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的行为规范,明确寻租、腐败和不公等行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要结合《事业单位处分条例》的起草,对职称评聘中请托送礼、行贿受賄、操纵评委、歧视特定申请人以及其他违法违纪问题,作出行政追究规定。

第四,应完善职称评聘的调查监督方式和方法,发挥行政监督、法制监督和公众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的作用。其中,在现行行政体制下,赋予高校用人自主权后,如何真正发挥行政监督的作用,使有关行政部门能够代表公共利益维护职称制度的有效性和公正性,是推进职称评聘规范化的基础。

职称制度的改革作为公立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机构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使其制度设计面临诸多难以逾越的困难和障碍,需要从事业单位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全局出发,进行系统思考和探索,这将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3.高校申报职称材料规范要求 篇三

一、材料袋封面填写要求

材料袋封面的内容应该填写清楚、完整,材料袋封面的“单位”填“西南林业大学”,“单位性质”填“事业”。“专业”栏应填写申报人现从事的具体教学学科或教研学科名称,如从事英语教学的应写成“英语”,此专业既是申报专业,也是获得晋升后职称证上的专业名称。“是否破格”一栏属于破格的“是”不属于的填写“否”。

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审表》填写要求

1.评审表封面的“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和“申报何职务任职资格”均须填写全称,如申报“高级工程师”不能简缩成“高工”,“工作单位”一栏直接填写“西南林业大学”,不需要具体到学院或部门。主管部门为“云南省教育厅”。

2.表一“基本情况”应认真如实填写完整。“学历何时何院校何专业毕业”一栏应填写完整;“职称外语考试情况”一栏属免考对象的则填写“免考”。贴上本人近期免冠照片。

3.表四“担任过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为任现职以来完成的教学、科研情况。

4.表七“任现职以来主要著作、译文、论文、调查报告登记” 中“本人承担部分”填写主编、参编、独撰、第一作者、通讯作者或者其他第几作者等排名,评审表中的内容和顺序和其他表格中此内容和顺序相一致,其著作、论文的顺序为:主编、参编、独撰或第一作者(SCI、EI、ISTP、中文核心在前,一般期刊其次、论文集、会议论文最后的顺序)、通讯作者(排名不能填第一,而是直接填通讯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依次类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的认定,在2011年12月之前刊出的论文,其核心期刊目录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在2012年1月及之后刊出的论文,其核心期刊目录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注:中文核心期刊增刊上的论文不能填写成中文核心 提交的所有著作和论文应该是正式出版和公开发表的,只有录用通知书的不能填写在表格中。

合著者应提供合著者排名次序以及本人字数证明。

5.表八“任现职以来培养人才情况登记”为指导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情况。

6.表九“任现职以来历年考核登记”中“考核等次”应由单位职改领导小组根据申报人员每年考核实际情况进行逐年填写,考核日期格式写成××年9月-××年8月。2013年9月至今还未考核的,如所在部门同意推荐,一律按“称职”来填写,不能空着。

7.表十“自我鉴定”需用手写签名。

三、《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

(一)、表

(二)》填写要求

1. 《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

(二)》中“论著、论文”的内容、顺序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审表》中内容、顺序相一致。其著作、论文的顺序为:主编、参编、独撰或第一作者(SCI、EI、ISTP、中文核心在前,一般期刊其次、论文集、会议论文最后的顺序)、通讯作者(排名不能填第一,而是直接填通讯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依次类推。“论著、论文”栏由部门审核领导签字、盖章。除中文核心期刊外的其他的核心期刊(如科技核心、林业核心)上发表的文章填写“类别”一栏时一律按“一般期刊”填写。

2.《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

(二)》中“科研、教学项目”情况栏填写包括任现职以来科技处受理的纵向、横向项目,教研中心受理的教学改革项目,以及教务处受理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等。

科研、教学项目需要提交项目立项书或结题报告等有效证明,成果鉴定证书、专刊证书及各类奖励证书等,装订于“相关证件、业绩、成果材料”中,并制作目录,按目录顺序整理装订。

3.业绩一览表幅面不够的可以加页,在表头后面注上续表,如:《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

(一)(续表)》、《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

(二)(续表)》,续表中的业绩也需盖上相关核实部门的签章。

4.论文、著作涉及到填写发表、出版时间时,填写具体到某年某月,不能只填写年份。

5.根据《西南林学院受聘人员额定工作量》(试行)(西林字〔1994〕35号)文件中关于减免工作量的规定 “可以同时享受教学工作量几项减免的教师,取最高一项减免“,有多项工作减免的可以在表中进行登记,但算工作量系数时同一时段只能算减免最高的一项。

6.申报实验技术系列高级实验师、实验师的业绩一览表

(一)中“教学工作量”栏填写准备实验课的情况(包括实验课程名称、班级、实验学时数、学生人数等),由所在学院(部)核实签字、盖章。不需要计算完成工作量系数。

四、述职报告填写要求

1.述职报告必须据实填写,内容须与履职业绩一览表内容相符合,字数不超过1500字;

2.述职报告填写内容须用计算机打印,手写体无效;

3.封面“履职年限”应填“履现职几年”;

4.最后签名需用黑色笔手写。

五、送审论文填写要求

1.正常申报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需要请同行专家对代表性的论文进行鉴定,送审论文与填写好的“同行专家论文鉴定意见表”一同装袋,并贴上封面,一式两份。

2.送审的论文需要是第一作者,复印包括期刊的封面、目录、正文和封底。

3.送审论文和专家鉴定费交到受理单位,由受理单位收齐后统一交职改办,由职改办送外单位请同行专家鉴定。

4.送审论文填写的申报专业必须与其他表格中申报专业一致。

5.“同行专家论文鉴定意见表”要求A4双面打印。

破格申报人员不需进行论文送审,但需指定答辩论文1篇,并复印一式五份。如果是英文,需翻译成中文,译文也是一式五份,附在英文后。

六、其它要求

1. 《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推荐评审表》2份,必须是8开双面套印、中缝装订以利于获得晋升后存档。

2. 《述职报告》、《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

(一)、表(二)》16开单面打印,复印扩大成8开后请相关部门审核、盖章,原件一份,学院同意推荐后报学校需提供复印件25份(述职报告可以不复印封面),并按述职报告(内容和签字面在正、上面)1份、《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履职业绩一览表

(一)、表

(二)》各1份的顺序订成25份,以利于评审时每个评委审阅。

3. “相关证件、业绩、成果材料”需要单独整理成册,顺序按教师资格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现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聘书、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青年教师培养合格证书(或文件)、获奖证书、科研证明材料等顺序整理装订(不需装饰)。注:现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书从2008年起申报职称必须提供,没有聘书的申报人员交一张一寸照片到受理单位统一收齐后交到职改办予以补办。

4. 申报高级职务的需要把出版的著作(复印著作的封面、封底、版权页、有申报人名字的目录)和发表的论文(期刊的封面、目录、正文、封底)各复印一份,并按在表格中的填写顺序制作目录,并按顺序装订成册。

5.申报职称需要提交的材料见《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需要提供的材料清单》,请申报人在填写材料的过程中,严格按上述规范要求填写,以保证职称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6.特别提醒:申报人员提交的所有材料和表格(包括申报系统中填写的信息)中有关申报专业(即现从事专业)必须一致。人事处上报申报人员信息时以申报人员在申报系统中提交的申报专业为准。由于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系统”中有关“申报专业”字段字数的限制,要求所有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申报专业字数不能超过8个字。如申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获得晋升后职称证书上的专业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所以建议申报人员填写申报专业时不要超过8个字。

7.从2013年起各系列上级评委会不再退回个人申报材料,请申报人员做好相关材料的备份

4.高校教师中级职称述职报告 篇四

一、思想政治方面

本人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教育方针和党的先进理论知识,热爱教育事业。

二、教学科研方面

本人主要承担 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首先教学准备工作充分,备课态度严谨,不满足于教材的内容,搜集视频资料、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不断补充新信息、科学发展前沿的新动向。其次教学过程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通常以案例教学为主,使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编制了若干教学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做好每节课的课后反思,总结不足并进行改进。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在实训方面多次带领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基地的参观和学习,并且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

本人在2010-2013年期间分别参与实训中心质量工程项目,省级 精品开放课程及校级护理重点建设专业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负责专科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及网站建设的相关工作。

教学管理方面

本人自2007年—2010年担任1、2班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予了帮助和关心。平时多于同学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给与正确引导,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使所任班级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校园活动也多次获奖。

三、专业进修与社会实践方面

为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本人在教学工作之余,一直坚持专业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我一直注重自己双师型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进入高校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向老教师虚心请教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参加职业进修和培训;另一方面,坚持在寒暑假的顶岗实践过程中深入医院第一线,向工作人员请教学习,也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只有自己能融入到社会工作中去,教出来的学生才能真正被社会所接纳,成为有用之才。

5.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总结 篇五

一、校内申报情况

自收到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职称评审相关文件后,人事处负责组织学校职称评审的申报、资格审查、校内评审、材料上报等相关工作。

1、参评人员的申报情况

20xx年申报职称晋升人员共142人。申报正高级8人,其中,教授6人、图书系列1人、编辑系列1人;申报副高级32人,其中副教授29人、图书系列1人、小学高级1人、编辑系列1人;申报中级56人,其中,参评讲师46人、认定讲师4人,实验师3人、经济师2人、档案系列1人;申报初级职称共计46人,其中助教32人、助理实验师10人、助理馆员1人、小学二级教师2人、助理会计师1人。在我校职称申报中,共涉及18个学科(自20xx年起,音乐学科纳入表演艺术学科)。

2、资格审查情况

收到参评人员的申报材料后,教务处对申报人员的工作量、教改项目做了认定;科技处对科研方面相关成果做了认定;人事处对考核、奖励以及人员基本信息进行了资格审查,审查结果为:

通过资格审查139人,未通过资格审查3人,原因如下:

(1)1人由于部门对其工作未出示考核意见,不具备参评资格。

(2)1人由于文章未能及时收到,不具备参评资格。

(3)1人由于教学事故,不具备参评资格。

二、职称评审情况

1、校内评审情况

在校评会之前,人事处组织了申报高级职称人员的答辩工作,在答辩中,由学校全体正高级职称人员参加并打分,分数提供职改领导小组查阅。并且与教务处、评建办调取了近年来申报参评老师的综合考评,汇总整理后,提交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参考。

校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按照正高级4人、副教授比例80%、非主体副高级比例65%、实验师比例100%确定了推荐报省参评指标,讲师按照80%比例评审。

经校评审会评审,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同意推荐4位同志参加省评委会正高级职称评审,其中教授3人、非主体正高1人;同意推荐25位同志参加省评委会副高级职称评审,其中副教授23人、图书系列1人、小学高级1人;评审、认定38位同志具体讲师职务任职资格;认定2位同志具有经济系列中级职称任职资格;同意推荐3位同志参加省评审会中级职称评审,其中实验系列2人、档案系列1人;认定46位同志具有初级职称任职资格。

2、报省人员评审情况

校内评审结束后,我校对所有通过校评会的人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公示,公示无异议。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对评审材料的整理要求,完善后及时送交省教育厅职改办及相关委托评审厅局。

我校共计报省参评人员32人,其中:正高级4人、副高级25人、中级3人。对于申报晋升正高级和破格申报晋升副高级参评人员省上要求进行现场答辩。我校参加答辩共4人,其中参与教育厅组织的答辩3人、参加文化厅答辩的1人。目前,学校尚未收到任何关于高级职称评审结果的文件。

三、职称评审注意事项

据最新消息,自20xx年起职称评审与20xx年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涉及的事项将在20xx年职称申报的资格审查时严格执行:

1、根据《省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陕高教宣3号)文件,将来可能会要求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须有不少于一年的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

2、根据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陕教师46号)文件精神,20xx年申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要符合相关职称主管部门提出的继续教育经历要求。继续教育内容分为共需科目和专业科目。

3、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外出培训、学习,此条可能作为日后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4、根据XX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xx年上半年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的通知》(陕教师4号)文件精神,关于教育部网络培训的要求,对参加培训并获得证书的教师,学校承认其参加培训的经历,记入相关档案,并作为教师职务评聘的参考依据之一。

5、EI检索中,CA不作为EI检索的期刊认定。

6、中文期刊中,以知网的检索为准。

7、在非主体系列职称申报过程中,需要有备案的继续教育证书方有资格申报。

8、申报但未通过职称评审的老师,在下一次申报评审时,必须有新成果(新成果的认定为文章的第一作者、项目的主要参与人等)。

9、根据省职改办相关规定,任职年限需满文件要求年限(外出学习结束时间按相关证件时间为准,如毕业证、学位证)。

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总结篇二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能忠于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培养新世纪人才默默耕耘着。近几年来,在校领导的关心下,我踏实地、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思想政治方面: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坚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等多种形式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了解国内外的时世政治。与时俱进,忠诚党的事业,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对自己的工作尽忠尽责。

在师德方面:热爱自己的工作,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心,有钻研精神。工作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每一位学生,平时能够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的表率,注重个人形象,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实践了身教重于言教的规律。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公共准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在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所以我十分注重业务学习,不断充实知识,提高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平时利用空余的时间经常翻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书籍,从中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教育改革的新动向,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

以阅读名著为主体的读书活动,我一坚持就是多年,研读了中国“八大名著”,在网上发表了《外国文学名著导读》一文。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方法并认真做好摘记。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教育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努力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休息时间积极学习,分别获得了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计算机方面自学了电脑的维护与组装,Flash动画设计,3D人体动画,图片处理等方面的软件,熟练地掌握了课件的制作技巧,成其在多媒体智能试卷方面取得了较为独特的研究成果,以智能试卷《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为代表,体现了多媒体试卷的人机互动性;以《人体的气体交换》的代表,体现了Flash制作课件独特的动画功能。

在教学工作中,我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初中语文教育的新方法,将新信息、新观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以致用。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深入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学生今后发展的活动内容,始终以“儿童为本”的发展教育理念来指导各个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不同能力层次上都有所提高。

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卡形式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方式,做到学校与家庭的同步教育。

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总结篇三

记得有人说过:时间太瘦,指缝太宽,日子总是这样匆匆,不经意间岁月就从我们的指缝间溜走。回首,心中留下的有充实,有遗憾,还有太多的感慨与期待。下面,就对我在任职中教一级期间的工作进行汇报总结。

从20XX年被评为中教一级职称以来的六年里,我亲历了新课程标准改革,并且进行了扎扎实实的实践活动,在紧张与繁忙的工作中,我与同志们一起收获着成功与喜悦,一起感受新课改带来的课堂教学与师生交流的新变化,在实践与研究中不断探索发现,不断积累经验,在一轮新课改的磨练之后,我开始了井然有序的教学研究工作。

我将自己的教学研究课题定为“阅读教学艺术研究”重点对课堂教学艺术,名著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考场阅读指导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我和我的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课堂的平等交流与探讨,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学相长,是那些思维活跃,很有思想的少年,给了我很多的灵感与启发;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世界里,感受着文学巨匠的文字魅力,也被名著人物的丰富情感与品质精神所感动。

在这两轮六年的教改实践中,我的两届学生分别读了40—50本名著,大大地超过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20本,而我,也以平均每年阅读30本名著或好书的速度在享受文学带给我的充实与快乐。名著,就这样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提升着我们的境界;除此而外,我们的阅读课有序进行,美文摘抄每周一篇,每届学生,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阅读了大量的优秀杂志,摘录的文章,也成为他们自己的《读者》。当看到同学们合作制作的小报,欣赏到他们自己制作的有关名著的精美的幻灯片时,我惊异于他们的热情和灵性。紧张的生活没有让我的学生们失去欣赏的目光和怡然的心境,看他们一路品评名著,欣赏美文的脚步,如此从容。

作为语文老师,我和学生一直享受着语文带给我们的快乐。我继续坚持我的教学特色:情感的熏陶、文学的感染以及不断创新。我的学生那样的喜欢我的课堂,喜欢文学。我们一起在每天的“唐诗宋词”中徜徉品味;在“思维大冲浪”中争先鼓勇;在“作文互评”中互相切磋;在“撰写对联”中享受乐趣;在“自绘小报”中大显身手;在“综合性学习”中体会合作;在“辩论会”中唇枪舌剑。我们在《学会感动》中关注生活,在《走进青春》中相约花季,共同珍惜大好时光。面对那些丰厚的收获,我和同学们的脸上总会不经意间浮现出一种成就感。正是给予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对我的热爱,我们的语文才会成绩始终名列全级前茅,学生们也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我的评教是也曾经是98.9%。,我感受着这样的心情,付出是快乐的,收获是喜悦的。

在这六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生活的感悟体会,发表在自己的博客里,积累到今天,已经超过100万字,这成为我人生的一笔重要的财富,最少让我在蓦然回首的时候,多了一份充实与快乐,多了一份别人无法体会的幸福与成就感。

在这六年里,我用自己积极探索的教研态度,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赢得了我的学生的爱戴与家长的欣赏,也得到校领导的认可与好评。我的量化考核始终名列全校前茅,曾经在其中的三年里,我还有过在全校500多位老师量化考核中,名列第一或前三名的记录。我想,这就是我全情投入,认真教研的结果,也是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领导重视新课改的结果。20XX年,因为表现突出,我参加了陕西省的中考命题工作,成为命题组里最年轻的一位老师。而这次命题,也让我成长了许多,对于教研的认识深刻了许多,此后,我还曾经代表陕西省为全国中考训练出模拟试题,试题的质量得到了相关专家和杂志的充分认可与欣赏。

在这六年里,作为全国中语会的一名会员,我多次将自己教学研究的体会撰写成论文、教学设计,连年在教育学会的年会上获一等奖并进行了交流,在省级教育学会中获得一等奖,也有多篇论文在专业杂志报纸上发表。我的学生的作品曾在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一等奖,还有学生的文章,被西安电视台拍摄成电视散文,成为我们彼此的骄傲。

在这六年里,我又送走了两届学生,陪着他们走过了美好的初中岁月,人生一段重要的历程。作为班主任,我总是带着与孩子们一起走进青春的心情去面对每天的生活。初中的工作总是如此忙碌,我依然会偶尔停下匆匆的脚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除了丰富的知识,我们究竟还能给予学生什么?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不因为学习的紧张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不因为竞争的激烈而扭曲了友情,不因为忙碌的生活而淡漠了亲情,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自然地度过自己的初中,希望他们逐渐明白学习是为什么,应该怎样生活。

我曾经说过,我要让我的学生们在长大成人之后,回忆起自己的中学生活,他们会微笑着说:“我很幸福那样走过了美丽而懵懂的青春岁月,我很庆幸有关爱我的父母,关爱我的老师,关爱我的同学陪我一起走过了最美丽的花季人生,感谢他们。”能够让他们在孤独落寞时,随时都可以撷起有关父母亲情、同学友谊,师生情深的美好记忆温暖自己的心灵,随时都可以想到,这样的一群人是自己永远可以分享快乐与哀愁的人,然后心存感恩地生活。

作为老师,我想在初中三年里所能给学生的是培养他们善良的本性,乐观的心态,健康向上的性格以及如何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生理念,这样就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一直在努力。

班主任的工作是极其辛苦和烦琐的,我也因此发过很多的牢骚,但是想到我的学生没有机会把初中的生活重来一次,我就没有理由懈怠我的工作,我想让我的学生在将来的日子里想起老师,能够发自内心地说一句:“遇到你,是我今生最大的美丽。”我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开展我的班主任工作的。

我想让我们的学生能够让自己迈进青春大门的脚步更加坚实一些,学习生活的收获更多一些。让他们能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认真走过人生中最美丽的花季岁月。而我们教师与家长在孩子们亲历青春的时候,一起相约花季,重温自己曾经美好的岁月,陪着孩子走好青春的每一步,让他们能够多一些充实,少一些遗憾。

初一,我们在班会中一起《走进中学》在家长会上《关注长远》;初二,我们一起在班会中《畅想青春》在家长会上共同探索《爱是一种智慧》的话题,初三了,“珍惜青春,相约梦想”是我们共同的宣言。班会,我们曾经成功举行《微笑面对生活》《我的大学梦》《一生必须知道的20个哲理故事》《数风流人物》;教室的墙报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我们的内容是《奋起驰追》《班级宣言》《写给男生》;《青春与梦想同行》《奋起弛追》《喜忧参半》《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我拿什么来面对你,我的初三》。

每一次班会,都是一次思想的提升,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感悟,我的学生,就这样一天天长大,从懵懂走向成熟,从无知走向智慧,在这六年里,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成人,由满脸稚嫩的小孩子变成一个个朝气蓬勃,彬彬有礼的少年;看着他们一路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与拼搏,永远记得孩子们为梦想打拼所流下的汗水和泪水;记得他们眼中流露的真诚与善良;记得他们在课堂上踊跃的发言,记得他们对老师理解的微笑;记得他们在纪念册中所表达的依恋和感恩……我的学生是我的骄傲和自豪,感谢学生们给我的感悟和启迪。

来到中学仅仅一年,但我充分感受着学校先进的管理理念,浓厚的教研氛围,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还有校领导的亲切关怀,是他们真诚的微笑与鼓励,给了我努力工作的动力与热情。在这一年里,我接手初三(1)班,我和带课老师与学生们一起奋斗,在中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陈晗倩同学在今年的中考中,考了580分,成为中学的中考状元,为学校争了光,我也庆幸自己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

以后的教学生涯任重而道远,我的目标,正如王校长所说:首先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然后由优秀教师成长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由研究型教师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最后,成为一名教育大师。我知道,这样的奋斗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与热情,需要经历太多的磨难与痛苦,但是,我相信,在中这样的大家庭里,我会时时得到锻炼与提升,也会不断有新的时候与发现。

6.高校职称 篇六

1 目前职称申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职称申报涉及的程序多,工作繁琐,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职称申报评定过程中,为了充分展示教师履职期间的教学科研业绩,学校往往要求申报教师把履职期间的相关业绩尽可能填写完整。比如教师在填写履职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时,需填写发表论文的日期、题目、期刊、期刊类别和属于第几作者等。因此,教师需要填写的信息比较多,再加上每位教师对相关信息的填写理解不同,达到学校规定的规范要求往往需要反复修改几次,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教师利用WORD文档提供申报材料,各院系和校职改办进行材料核实和任职资格审查,在审核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反馈给教师进行修改,这个过程处理起来比较繁琐,因此再审核过程中需要浪费大量时间,效率比较低;同时,各院系和校职改办管理大量数据会比较繁琐,不利于对申报人员信息进行汇总及统计分析。

2 研究内容、方法

2.1 研究内容

为了用计算机解决手工填报申报信息和申报审核时数据量庞大的问题,运用软件实现各种表格的生成,使结果一目了然,便于管理,提高各院系和校职改办资格审查过程中的效率,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申报人员进行修改。因此,开发高校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该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总体结构见图1。

(1)登录模块

该模块提供3个不同用户登录的功能,根据不同的身份系统分配与之对应的页面,申报人登录后进入信息录入的页面,各院系登录后进入本单位申报信息管理的页面,职改办人员登录后进入全部申报信息管理的页面。该模块还提供修改密码的功能。

(2)申报人信息录入模块

该模块提供申报人信息录入的模块,申报人登录系统后需要录入个人基本信息、基本申报信息、国内外学习进修情况、工作量和工作量减免情况、履职期间发表的论文论著情况以及科研情况。如果该申报人的信息已存在或不完善,可对原有信息进行修改,见图2。

(3)院系申报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由各院系来使用,登录后可看到申报本院系各职级(中、高级)资格的申报人员信息,可对申报人员按申报资格不同进行查询。选择某申报人后,可查看该申报人员的详细信息,包括申报人录入的所有信息,若信息不全可填写备注反馈申报人重新填写,若信息有误各院系在权力范围内可对信息直接修改。各院系审核完毕后,可按照申报资格分类打印某院系申报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4)全体申报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由校职改办来使用,校职改办人员登录系统后,可看到所有申报人员信息。在审核申报人员信息的功能同各院系相同。并且在审核后也要导出并且打印EXCEL表的申报人员基本信息一览表。

2.2 研究方法

系统开发工具采用ASP.NET3.0[1,2,3,4,5,6],系统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7,8],系统架构为B/S架构。系统基本实现了用户角色管理、用户密码管理、用户名/口令认证、基本信息、申报信息、职称申报材料审核和申报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打印等功能。

3 结语

根据职称申报工作步骤和流程,提出网上申报、计算机统一管理的职称申报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把职称申报的一系列程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操作,达到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科学、规范管理的目标。

摘要:职称申报工作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高校教师资队伍的不断增长, 原有的职称申报模式已不能适应。因此, 设计和开发高校职称申报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高校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通过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把职称申报的一系列程序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操作, 达到简化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职称申报效率。

关键词:高校,职称,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张跃廷, 苏宇, 贯伟红.ASP.NET程序开发范例宝典 (第2版[) M].明日科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张跃廷, 苏宇, 房大伟.ASP.NET开发典型模块大全[M].人民邮电出版社.明日科技.2009

[3]赵辉, 杨丽敏.ASP.NET.案例开发集锦[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石志国, 崔林.ASP.NET动态网站编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龙毓.ASP网站设计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 (学术版) , 2005, (3) :108

[6]李峰, 晁阳.JavaScript开发技术详解[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王珊, 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4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高校职称 篇七

关键词:职称评审;存在问题;对策

【分类号】G647.2

一、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办法不完整

在高校中,需要考核的专业技术人员种类及系列多,情况复杂,各系列考核标准都不一样,考核指标弹性也不一样,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在考核工作中有一些不实、不细、不全、不适的问题。比如:公共课及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任务重,省报科研项目难度要比专业课教师大很多;而辅导员老师,当前队伍中学历结构中以本科为主,科研能力也偏低[1],导致辅导员群体职称评聘较难;体育和艺术类教师在评聘过程中也有与辅导员类似的问题。

(二)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论文和课题的数量、级别

虽然高校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最主要职责,但由于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学效果又不易量化而科研成果比较好量化,比教学客观性高,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重科研轻教学[2]、一硬一软导向突出,评审时,只看能否完成工作量,而不看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基本上是“教好教坏一个样”。因此,高校普遍出现“教授不教、讲师不讲”不正常现象,很大一部分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能不上课就尽量不上,也不重视教学,教学效果一般。而一些刚到学校、缺乏教学基本功、经验浅的教师长期任教,让教学成了走过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很难保证,引发学生不满,而且也很大程度打击认真教学教师的积极性,成为高校教师评审中最突出的问题。

(三)“外行评内行”的评审

职称的取得除了首次确定、采取考试取得资格外,其他均采取集中评审的方法。职称的评审是将申报者的材料汇总,由学科组专家或评委审阅材料后,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一般说来,学科组因其成员都是同行,其评审结果比较客观、公正,但到了评委会,由于人数的硬性要求和评审对象从事专业的多样性,组成评委会的委员往往是多个相近专业的大融合,评委会专家只是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专家,并不是全行专家,这样的评审必然存在“外行评内行”的现象。高评委专家一般来自各个学校,由于时间紧,评审材料多,没有时间将材料逐个详细审阅,只能粗略翻阅。高评在对评审对象的情况不熟悉的情况下,一般主要听单位评委宣讲,但在单位评委宣讲过程中,难免掺杂个人因素,那么评委因专业不同、情况不熟,容易受单位评委的影响,投票不能避免的有失客观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审的公正性。

(四)论资排辈的旧观念,严重阻碍着优秀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

二、存在的原因

(一)思想桎桔

在主导高校人事职称管理的思想上,也存在论资排辈的思想。有些管理人员对职称工作理解不到位,也有惧怕可能遇到的困难、回避遇到的矛盾,在行动上疑虑政策执行的效果,按主观来分析标准。

(二)制度漏洞

当前,国内高校仍没有完全摆脱计划体制的影响,在原有体制下所形成的权力构架、资源分配的格局并未完全改变。大部分高校对政府政策都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这导致目前高校的自主权受到很大的制约,也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制度基础存在不足的很重要原因。

(三)程序缺憾

高校职称评审还存在外行评内行、关系职称和人情职称等现象[3],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流程不完善,不公开。现在大多高校职称评审采用匿名投票表决的方法,投票时时间仓促,不能充分了解参评者信息。但这一点已经在一些学校开始改进,辽宁省就有很多高校在職称评聘过程中开始实名投票。

三、对策

(一)健全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办法

针对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制订不同考核办法。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申报教学岗、科研岗、教学科研岗。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设计考核分值和权重。

(二)提高材料真实性审核工作

评审专家很难再短时间核对评审材料真实性,所以这部分应用由被评审教师学校负责。可采取以下措施:一,强化材料公示行。要求各高校内部公示时间不低于1 个月,一律网络公示。省职改办开通网络举报途径。二,省级人事部门可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检各高校职称送审材料,真实性出现问题者,除处理当事人外,对高校也要进行处罚。三,省人事部门可将近年来国内各高校职称材料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公示,并根据典型案例完善材料核实办法,制定统一的核实办法与流程。

(三)提高教学业绩权重

把教学效果作为评审的重要指标,职称申报人员必须按照有关要求,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凡考核达不到相关要求者,应一票否决,取消职称评聘资格。学生在选报所学课程的任课教师时,一定会把教学水平作为选择任课教师的最主要依据,评聘过程中应将上课人数与教师教学效果联系起来,客观评价教师教学的数量和质量,从而提高效果评估的效率和客观性。

(四)对科研的考核标准要兼顾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以质量为主

1.重点评价其代表作。代表作最能反映该教师的学术水平。代表作可以是专著,也可以是论文,即发表在权威期刊上或者权威的出版社出版的专著。

2.协调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的转换换算关系。要解决职称评审工作中对科研水平标准的认定,在当今唯一方法是尽可能使评审指标体系细化、量化、明确化,操作上简单明了,最关键的问题是给不同档次的期刊赋予不同的分值。

(五)除了对教师的聘任条件有着明确的规定外,还应该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以确保所聘教师“名副其实”,如在日本,每隔3-4年,都要对教授和副教授,进行一次“业务审查”,通过者方可继续聘用[5]。这种严格的聘任标准和考核程序,不仅保证了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质量,也能激励教师勤奋上进,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有利于人尽其才和人才流动,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选拔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宁.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现状调查与制度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王凌峰.高校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3(01)173-176.

上一篇:机井承包合同下一篇:《明史·陆树声传》的阅读答案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