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素材积累

2024-08-09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素材积累(精选9篇)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素材积累 篇一

必修一作文素材积累

„„

1、毛泽东

《立志》:

毛泽东在离家求学前夕改写了一首诗留给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三不谈”:

1914年,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学习,生活俭朴,但是常常和朋友相互勉励说,读书要有理想,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他还与朋友们提出“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他认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中华兴衰系心头:

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鼓励“同学少年”,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要担负起“苍茫大地”沉浮的使命。

为此,青年人,就要“指点江山”,把国家忧乐担在肩头;就要“激扬文字”,追求淳朴世风,鞭挞野蛮凶恶肮脏;不能过早地沦为“万户侯”、万贯家财的奴仆。

2、鲁迅

弃医从文的原因——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围观的同胞表现麻木不仁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3、烛之武

救郑国于危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

4、佚之狐:

为国荐才

5、荆轲

刺秦的视死如归的气概,把许诺看得比生命还重,看重做人的尊严 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实力不足

6、项羽

破釜沉舟的胆识、信心、勇气

凭一时意气草率做出进攻刘邦的决策,又因为项伯的几句好话轻易的取消进攻决定,伤了将士的心,也在葬送自己的威信。

7、刘邦:

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计策,善于抓住千钧一发之际的救命稻草,善于辞令

8、张良:

谦恭礼让,深得刘邦信任器重;

9、范增:

咄咄逼人,锋芒毕露,发号施令,主意、计策均未被项羽采纳,最后还被项羽赶走,病死途中。

10、司马迁

司马迁因为替已经投降匈奴的李陵讲公道话,向汉武帝刘彻求情,惹得刘彻恼羞成怒,被判处死刑。当时的法律,有两种办法可以免去死刑:一是用钱赎命;二是接受宫刑代替死刑,这还得看皇帝是否恩准。司马迁家里没有足够的钱赎命,而接受宫刑是个比死还难受的活命。但是,司马迁还是选择了接受宫刑这个比死还难受的活法,因为,当时《史记》还没有完成;如果他嘎巴死了,谁来写呢?

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素材积累 篇二

(时间:40分钟 满分:70分)

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噫.(yī)吁.(xū)嚱.(xī)

鱼凫.(fú)天梯石栈.(zhàn)崔嵬.(wãi)B.萦.(yíng)岩峦.(luán)猿猱.(róu)义愤填膺.(yīng)豺.

(chái)狼 C.扪.(mãng)参.(shēng)历井 仰胁.(lâi)息 畏途巉.(chán)岩 飞湍.

(tuān)D.砯.(pāng)崖转石 峥.(zhēng)嵘.(róng)喧.(xuān)豗.(tuí)吮.

血(shǔn)解析:选A B项,“猱”应读náo;C项,“扪”应读mãn,“参”应读shēn,“胁”应读xiã;D项,“砯”应读pīng,“豗”应读hu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阻挡 B.青泥何盘盘..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的 样子

C.所守或.匪亲 或:有的(人)D.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胸口 解析:选C C项,或:连词,表假设。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回:回转 B.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摸 C.连峰去天不盈.尺 盈:满 D.锦城虽.云乐 虽:即使 解析:选D 虽,虽然。

4.比较下列各句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 解析:选C 第一个“何”意为“什么”,第二个“何”意为“多么”,两个“但”均为“只”。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西当太白有鸟道 .B.朝避猛虎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解析:选C C项,名词作动词,冲击。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6.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以手抚膺坐长叹 ..B.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枯松倒挂倚绝壁 ..D.剑阁峥嵘而崔嵬 ..解析:选B 然后,这样以后。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乎高哉危言危行

A.{危..四万八千岁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B.{尔来....崔嵬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剑阁峥嵘而..上青天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蜀道之难,难于..解析:选B A项,“危”分别是“高”和“正直”的意思;C项,“而”分别表示并列和转折;D项,“于”分别表比较和被动。B项,都是“从那时以来”的意思。

8.名句默写。(9分)(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二、阅读鉴赏(3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9~10题。(7分)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解析:选A 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歌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面对此景,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也寒了。所以A项说“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是错误的,故选A。

10.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主观题的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参考答案:(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1~13题。(12分)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11.分析一下颔联中“起”“生”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12.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请分析一下“笼”字表现的内容。(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笼”字准确地描绘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2)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

13.尾联中诗人借用严君平的典故有何用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劝导,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己的身世感慨。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11分)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 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 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③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④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⑤霍嫖姚:指霍去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④②

③①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E.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透露出怀才不遇之意。

解析:选CE C项,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E项,作者并未在结句中透露“怀才不遇之意”。

15.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了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敌。③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三、表达交流(10分)16.参照下面的例句,再仿写一个句子。(4分)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情寄山水,他的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句从内容上看:选取某位古代诗人,先写他的风格特点,再抓住他诗歌中的四个典型意象,最后以他的诗为喻体写一个比喻句。从句式看,采用“某某„„,在„„,他的诗是„„”的格式。从修辞方法看,用的是比喻手法。

参考答案:示例一:王昌龄豪放而悲壮,在黄沙、雪峰、烽火、弓刀之境胸怀家国,他的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

示例二:杜甫慷慨而忧愤,在急风、落叶、孤舟、浊酒之中心系黎民,他的诗是幽咽泉流的一弦琵琶。

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备课中心 篇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备课中心

【免费精彩专题】-精品导航、教案学案、课件试卷、珍贵素材!全站免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14课课后演练(打包14套,含答案,全站免费…12-07【人教版】福建省州芗城中学必修三语文:第1-14课全册教案(打包14套,…10-05【人教版】河北邯郸曲周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三:小练习(10套,含答案,全…10-05【人教版】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1课教案(打包11套,全…10-05【人教版】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必修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册14套,全…10-05【人教版】四川岳池一中必修三语文:第1-14课导学案(打包28套,全站免…10-0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4单元单元测试(12套,含答案,全站免费…09-26【优化方案】(人教版必修3)高一下学期语文(22份打包,含答案解析)04-18【教案精编】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案全集(16份打包…10-262014年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学案、练习(全套,21份,含答…10-192014版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案全集(精编16份,word版)10-112013-2014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全册课后作业(14份,含答案)08-18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稿(全册,含答案)03-08高中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教案全集(137页)08-07高中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免费版教案全集04-04高中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免费版教案全集03-19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教案.doc03-12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免费版教案全集.doc03-11【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单元ppt导学课件包(含答案…10-29【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ppt导学课件包(含答案…10-29【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ppt导学课件包(含答案…10-29【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单元ppt导学课件包(含答案…10-29【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练案(打包34份,含答案)10-26【人教版】2017年高中语文必修3:课下能力提升(19份打包,Word版,含解…10-07【人教版】2017版全优指导高中语文必修三ppt全册课件(18份打包,全站免…08-19【人教版】2018版高中语文测控指导必修3全册配套ppt课件(18份打包)06-17【人教版】2017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试题(含答案)05-19【人教版】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3练习题(19份打包,含答案)04-04【人教版】2017年春高中语文必修3全册ppt课件(14份打包,全站免费)04-01【人教版】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导学ppt课件(14份打包,全站免费…03-12【人教版】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同步课件(14份打包,全站免费)03-12【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3课时检测(29份打包,Word版,含解析…03-12【人教版】2017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2单元综合测试(含答案解析)03-06【人教版】2017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03-06【人教版】2017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03-06【人教版】2017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四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03-06【人教版】2017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03-06【人教版】2017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03-06【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ppt精品导学…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ppt精品导学课件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3课《老人与海》ppt精品导学课件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ppt精品导学课件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ppt精品导学课…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ppt精品导学课…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ppt精品导学…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ppt精品导学…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ppt精品导学课件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ppt精品导学课件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ppt精品导学课件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ppt精品导…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13课《宇宙的边疆》ppt精品导学…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三: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03-05【人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全册打包,Word版,…01-14《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ppt课件(40页)06-08【人教版】2016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全册学案(共28份打包,含答案,全站…04-12【人教版】2015版高中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全套(44份打包,全站免费)12-27【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4单元单元测评(7套,含答案,全站免费)12-25【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备课精选:第9课《祝福》同步练习及答案(共2…10-10【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备课精选:第15课《蜀道难》同步练习及答案(…10-10【粤教版】语文必修三全套备课精选:第16课《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10-1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课《老人与海》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课《老人与海》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4课《蜀道难》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1课《师说》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同课异构(1)ppt课…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2课《动物游戏之谜》同课异构(2)ppt课…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3课《宇宙的边疆》同课异构(1)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3课《宇宙的边疆》同课异构(2)ppt课件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1)ppt…06-1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ppt…06-15【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祝福》ppt课件05-22【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5课《蜀道难》ppt课件05-22【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6课《琵琶行(并序)》ppt课件05-22【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5课《劝学(节选)》ppt课件05-22【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6课《过秦论》ppt课件05-22【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7课《师说》ppt课件05-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素材积累04-1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素材积累04-1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老人与海》素材积累04-1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素材积累04-1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素材积累04-1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素材积累04-11

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素材积累 篇四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监生(jiàn)

.蹙缩(suō).B.抟弄(tuán).谬种(niù).C.洞穴(xué).门槛(kǎn).D.怪讶(yà).歆享(xīn).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瘦削 暴冷门 走投无路 成群结对 B.寒暄 白蓬船 伶牙俐齿 不落窠臼 C.清闲 尘芥堆 唉声叹气 事过境迁 D.诡秘 腊梅花 安份耐劳 屋舍俨然

解析 A.暴冷门—爆,成群结对—队;B.白蓬船—篷;D.安份耐劳—分。....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很________,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②“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________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③晚饭摆出来了,四叔________的陪着。

④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________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A.淡然 俨然 坦然 悚然 B.悚然 淡然 俨然 坦然 C.坦然 悚然 淡然 俨然 D.俨然 坦然 悚然 淡然

解析 淡然:漠不关心的样子;俨然:十分庄重的样子;坦然:内心平静,无顾虑的样

唾弃(tuò).

间或(jiān).朱拓(tà).炮烙(páo).

踝骨(huái).咀嚼(jué).形骸(hái).夹袄(jiā).解析 A.间或jiàn;B.谬种miù;D.夹袄jiá。...

子;悚然:吃惊的样子。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B.在破对方球门。

C.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啊呀呀,这真是„„ ....D.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参赛歌手的水平参差不齐,引发了全国观众的热烈讨论。....解析 “指手画脚”指说话时手脚做出各种动作,后比喻对别人的行为乱加干涉。应该为“七手八脚”。

答案 C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封建礼教吃人的时代,祥林嫂难逃一般个体生命的悲剧结局,她的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是在苦水中泡大的,充满了人生的悲苦。

B.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有关部门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的调查阅读,在被提名的170位现当代作家中,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位居榜首。

C.成功的小说都力图借助文字来反映真实的社会面貌,例如沈从文的《边城》就通过质朴、清新的语言表现出高尚、纯真的人性与庸俗、堕落的现代文明的冲突。

D.那只鸟儿开始唱一段急奏,突然,在唱到第二节的中间部分时戛然而止,似乎那儿应该有一组复杂的和声。

解析 A项,“阶段是„„泡大的”搭配不当;B项,“调查阅读”改为“阅读调查”;D项,删除“突然”。

答案 C 6.下面是对《祝福》中几个句子的解说,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可恶!然而„„。”四叔说。——这是鲁四老爷听到祥林嫂被婆家抢走时的反应。“可恶”是说祥林嫂婆家竟敢到他家抢人,伤了他的脸面;“然而”,是说按礼教婆家抢回自家外出的媳妇,也情有可原。

B.“可恶!”四叔说。——这是午饭后鲁四老爷见到卫老婆子之后的反应,这里的“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因为卫老婆子背着祥林嫂婆家,把祥林嫂荐到鲁家,违背了礼教,也让鲁家伤了颜面。

C.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句话就表达方式而言属描写,它表现了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D.“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这是祥林嫂捐完门槛后,自以为得 落后的情况下,山东鲁能队的主力前锋韩鹏不负众望,利用身高优势头球攻....

到了解脱,满怀热情地在鲁家冬至祭祖,坦然地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的一声断喝。这声断喝采用了主谓倒装的句式,一方面显示四婶的慌忙,一方面也显示出四婶的严厉,正是这一声断喝,摧垮了祥林嫂的精神世界。

解析 C项的句子应属议论。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上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花,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7.第一段文字开头写雪夜的寂静,其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祥林嫂的死没有引起人们的任何反应,突出了社会环境的冷漠。8.对文中“总算”一词怎样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我”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的角度来想的,意思是祥林嫂本来就不该存在,现在终于不存在了。用这个词隐含着“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9.第一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这样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10.从上面两段文字看,“我”是怎样一个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是一个有同情心但又软弱、冷漠的知识分子形象。“我”对祥林嫂的死是同情并愤慨的,但对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又是无可奈何、听之任之的,是一个“苟活者”的状态。第一段所写的“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和第二段所写的“懒散而且舒适”等,正表现这一点。

三、能力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一位母亲,白天在富人家里做女佣,晚上回家与4岁的儿子相依为命。主人得知女佣的情况后,曾邀请她和孩子一起住过来,给她们腾出一个房间,一切免费。母亲谢绝了。其实母亲知道,主人家,光洗手间就十几个,最小的洗手间,也比她家的房子大,她不知道在贫穷与富有的巨大落差前,对一个4岁的孩子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有一天,主人要在家里请好多客人。就与女佣商量说,今天您能不能晚点回家,我这里缺人手,现找来不及,只好麻烦您了。

女佣说,行啊,就是有点担心我的儿子,他晚上一个人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这好办,您现在就去把他接过来,晚饭和客人一起吃就行了。

女佣把儿子接过来时,客人正陆续抵达,她没领儿子从正门进来,走侧门把他藏在一间主人不大光顾的洗手间里。她从主人厨房里拿来一个盘子,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香肠和面包,这是她在回家路上特意给儿子买的。

孩子从来没见过这么气派和华丽的房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大理石洗漱台上摆放的那些色彩斑斓、晶莹剔透的瓶瓶罐罐,屋里好闻的气味让他幸福到简直要晕倒了。女佣告诉儿子说,妈妈带你来参加宴会,你是小孩,不能和大人一起吃,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你一个人准备的单间。

孩子想把餐盘放到洗漱台上,但他个头太矮,够不着,只好放到了马桶盖上,他坐在漂亮瓷砖铺就的地面上,一边唱歌,一边吃着这些平时很难吃到的美味佳肴。

很快,在富丽堂皇的宴会大厅里,主人没发现孩子的身影,就去问女佣。女佣支支吾吾地说,我一直在忙着,没时间照看他,也许,他是在外面的草坪上自己玩吧。

主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离开宴会大厅,把整幢房子的所有房间都找遍了,最后在一个位于角落的洗手间里,找到了孩子。

主人问,你怎么能在这里吃东西呀,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孩子答,妈妈说,这是宴会主人特意为我准备的单间,今天的香肠太好吃了,我好久没吃过了,对了,你是谁呀,你愿意陪我在这里吃这些美味吗?

主人强忍泪水点了点头。此刻,他想起了当初随父母来纽约的经历,那时他们也很贫寒,也经历过十分艰辛的时期。

回到宴会大厅,主人对客人们说,很抱歉,朋友们,我现在必须得去陪一位特殊的客人,请大家慢慢享用吧,我不能和你们共进晚餐了。说完,他装了满满两大盘子孩子爱吃的佳肴,端到洗手间里,他模仿孩子的样子,也把餐盘放到马桶盖上,也坐在地上,然后对孩子说,这么好的一个单间和美食,你一个人独享就可惜了,来来来,让我们一起吃晚餐。

主人和孩子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唱歌,也聊了很多话题,他让这个4岁的孩子坚信,他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勤劳、最伟大的母亲,他不但应该为她感到骄傲,长大以后还要为她做些事情,而孩子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母亲是佣人。

客人们发现主人端走两大盘子食物后,再也没回来,觉得蹊跷,便去寻找,当他们看到情同父子的两个人坐在地上,围着马桶盖吃东西的场面,被深深震撼了。大家纷纷端着酒杯和美味赶过来,很快把洗手间挤满了,大家给孩子唱了好多好听的歌曲,表达了太多美好的祝愿,这些都让这个孩子确信,他的母亲是最令人尊敬的母亲,而他,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很多年后,这个孩子不但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也买下了拥有几间洗手间的大房子,进入上流社会。每年,他都会以匿名的方式捐很多钱给穷人,但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或接受采访,他对始终不理解的朋友们说,我永远忘不了在很多年前的某一天,有一位富人和太多的富人,用他们的诚恳与良知,维护了一个4岁孩子的自尊。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这篇小说前半部分以女佣为主,后半部分以主人为主,但他们都围绕着孩子。这样的结构安排,对主题的表现起着微妙的作用。

B.文章开头写女佣谢绝了主人的邀请,没有和孩子住在主人家里,是因为女佣嫌主人家的洗手间太多了也太大了。

C.女佣把孩子藏在洗手间里,为了让孩子不乱跑影响主人宴客,就从主人厨房里拿来餐盘、香肠和面包让孩子吃。

D.主人在洗手间里和孩子吃东西唱歌,还聊了许多话题。那些话,都是主人编述的善意的谎言,包括对孩子母亲的评价。

E.这篇小说虽然在语言叙述上较为平实朴质,但读来却很感人,甚至叫人心酸落泪,细究来,叫人感动不已的是女佣那颗做母亲的心。

答案 AE 12.“洗手间”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洗手间在小说中,贯穿全文始终,起着暗线的作用。

给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和发展提供着一个场所。象征着富贵和成功,对主题起着很好的彰显作用。对人物的形象的刻化、结构上的完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3.小说中的女佣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一位在贫寒和艰辛中用爱呵护孩子的母亲形象。

自尊自强:不随便接受别人帮助,不私占别人财物,不给别人添麻烦。谢绝主人邀请,自己给儿子买食物,将儿子从侧门带入藏在洗手间。

爱护孩子:不让孩子独处,和孩子相依不离;给孩子营造快乐的环境,不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维护孩子的自尊。

勤劳善良:别人有困难就帮助别人。

14.孩子在多年后成为了一个成功人士,有事业有房子进入上流社会。请探究一下孩子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孩子的成功,原因有如下:

其一是母亲和家庭的爱,要使孩子自尊自信自强,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其二是全社会的爱,给贫寒家庭的孩子一个平等、友爱和尊重的社会环境。

这样的两种爱,激励孩子的上进心、拼搏精神,同时传递给孩子爱他人的善良和爱心。不仅使孩子在事业上成功,在做人上也富有爱心。

文中孩子的成长和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是家庭还是全社会,都应该给贫寒家庭中的幼小的孩子一个友爱温暖快乐的成长环境,不仅要激励孩子在逆境中发愤图强成功成名,造就一番事业;而且还要给孩子一个感恩助人的美好心灵善良人格。

四、语言表达

15.在交际语言中,有禁忌语,也有其变通的说法——委婉语。如鲁迅小说《祝福》中短工把祥林嫂“死了”说成“老了”,这里的“死了”就是禁忌语,“老了”就是委婉语。请你结合生活的实际,举出两个禁忌语变委婉语的例子,并加以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在有些地方,人们把“舌头”称为“赚头”。这里的“舌”谐音“蚀”,不吉利,所以人们改称它为“赚头”,意为有利可赚。

②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身体有病”称为“不舒服”。疾病是人们避讳的,所以婉言为“不舒服”。

16.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祝福》改编的电影《祝福》里有这样一幅画面——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时,见人就说逢人就讲“我真傻,真的„„”,大家围拢着聆听。请你为这幅画面配上一段画外音,不得超过100字。

答:

5.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素材积累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尊师重道”的论述和及其思想意义。2.学习借鉴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学习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良好的风气。【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方法】学生朗读——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总结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解题

“文章虽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以古文宣传儒家思想,反对当时盛行的佛老学说,反对“饰其词而遗其意”的骈文,使千年儒风得以发扬光大。“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师说》的意思就是“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一篇文章。

二、作家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在当时士大夫中存在着遵“家法”而鄙从师的恶习,存在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正音:

愚(yú)句读(dòu)谀(yú)经传(zhuàn)郯(tán)苌(cháng)聃(dān)蟠(pán)巫(wū)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1段 1.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中心论点,“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讽今。“必有”二字语气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传道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再从反面申述不从师的危害。最后紧扣“传道”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标准。1.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4.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

(一)第2段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明确:批评不重从师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段分为三层:

第一,“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形成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第二,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形成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轻视师道的风气。

(二)第3段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明确: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三)第4段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翻译课文。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明确: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二、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3.对比论证。【板书设计】

师 说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对比论证: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爱其子”——“于其身也”

6.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素材积累 篇六

【解析 A项,“知”通“智”;B项,“有”通“又”;D项,“生”通“性”。【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借助,利用)舟楫者假.A.

(凭借,依靠)思索不假.(做,凝成)之冰,水为.B.

(为了)之奈何为.(到达)千里非利足也,而致.C.

一也(兴致,情趣)情致.鼓励)学劝(..D.(劝说,阻止)架劝.【解析 B项,第二个“为”是“对付”的意思。【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 A项,古义是广泛地学习,今义是学识渊博。C项,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D项,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党羽或帮凶。

【答案 B 4.名句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答案(1)金就砺则利(2)吾尝跂而望矣(3)无以至千里(4)锲而不舍 阅读课文第三、四两段,完成5~8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解析 A项,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答案 A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非能水也假舟楫者.B.,使之然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行无过矣知明而.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用心一也.D. 用心躁也.【解析 D项,两个“也”都是助词,表判断。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用在由

结果引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文。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相当于“于是”。

【答案 D 7.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的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解析 C项,“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答案 C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

【答案(1)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强,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清楚楚。

7.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蜀道难》素材积累 篇七

四川德阳五中

龚如君

编写

教学目标

1.了解杂文,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 2.了解阅读杂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在现在的意义。教学重点

1.了解杂文,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 2.了解阅读杂文的基本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杂文,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 2.了解阅读杂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课文大意。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㈠创设情景。

杂文以“议论为主”又具有“文学意味”,一些小品文、随笔、札记等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具备杂文风格与作用的文章,都可以叫做杂文。杂文具有短小精悍,尖刻犀利、嬉笑怒骂,冷嘲热讽、议论说理形象化等特点。

阅读杂文首先要了解它的针对性。阅读时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明白是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的。其次要注意杂文写法和取材的一般特征,特别是说理的形象性。其一般写法是“从实入手,以实论虚”,即常从一个人、一桩事,甚至一句话、一首诗、一条谚语、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段传说入手,通过对照、联想、借喻、类比等方法来揭示隐藏在里面的意义。其取材的一般特征是“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即从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中选取一个侧面或一点来做文章,“从一滴水里看世界”。第三要注意杂文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非常有特色的,为了了解他的杂文的特色,我们他在《花边文学·奇怪》是如何论“男女之大防”的:

世界上有许多事实,不看记载,是天才也想不到的。非洲有一种土人,男女的避忌严得很,连女婿遇见丈母娘,也得伏在地上,而且还不够,必须将脸埋进土里去。这真是虽是我们礼仪之邦的“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古人,也万万比不上的。

这样看来,我们的古人对于分隔男女的设计,也还不免是低能儿;现在总跳不出古人的圈子,更是低能之至。不同泳,不同行,不同食,不同做电影,都只是“不同席”的演义。低能透顶的是还没有想到男女同吸着相通的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里呼出来,又被那个女人从鼻孔里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海水只能隔着皮肤更为严重。对于这样一个严重问题倘没有办法,男女的界限就永远分不清。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鲁迅先生有一个设计:用“西法”:防止男女同吸空气就可以用防毒面具,各背一个箱,将养气由管子通到自己的鼻孔里,既免抛头露面,又兼防空演习,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凯末尔将军治国以前的土耳其女人的面幕,这回可也万万比不上了。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杂文的基本特点,一是针对性强,二是有深刻的讽刺性,三是以小见大,四是写法具有创新性等。

我们今天所学的《拿来主义》更是一篇经典杂文,其表达的观点至今仍至将来都具有指导意义。

《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当时的背景是:

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依附英美帝国主义

对外:

出卖领土主权与经济资源,不断奉送祖国文化遗产以媚外求荣。国民党政府

军事围剿

对内:

文化围剿

外:国民党政府鼓吹“尊孔读经”,一些反动文人提出“文言复兴” 文化战线:

内:开展创造新文艺(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关于文艺,或认为采用和改造旧形式就是类乎投降,或认为在白话中采用些外国话就是把中国话取消,是受帝国主义者的指使。

也就是说,敌人要全盘继承旧文化,更严重的是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而朋友中的一些人要全盘否定外国文化。于是鲁迅先生写了《拿来主义》这篇杂文,阐明了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本文不仅在当时对揭露敌人、澄清革命队伍中的混乱思想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㈡提出目标。

我们本节学习这首词的共性目标是: 1.了解杂文,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 2.了解阅读杂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课文大意。

我们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与个性特长设立一个自己的学习目标,你的个性目标是:

二、探究生趣

㈠速读课文,请用序号(1,2„„)标出上下阕层次;请用“

”标出关键句或主旨句;请用着重号标出你认为用得特别精彩的词语;请在上阕用“

”标出表现写景特征的语句,请在下阕用“

”标出表现人物形象的语句,并在相关的文字旁批注你的阅读感受,如对内容、主旨、语言、表现手法等的看法等;请提出你认为值得探索的问题。

㈡朗诵课文,在抽同学朗诵的过程中,指导读法,校正读音,积累词语:

自诩(xǔ)残羹冷炙(zhì)冠冕(mǐan)孱头(càn)蹩(bié)国粹(cuì)礼尚往来:社会交往中应当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烤肉。

冠冕:“冠冕堂皇”的省语,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冕,古代帝王的礼帽。阴功:迷信的说法。认为人们做了好事,阴间就给记功,可以泽及后代子孙。孱头:懦弱无能的人。玄虚:这里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国粹:原指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是反语。

㈢精读课文,并与同学商讨,根据文体特征、文中表现思路的语句或词语,探讨本诗的结构,体会其妙处,并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1.探究本词结构,从总体上理解课文 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归结: 1.在破的基础上提出观点:

闭关主义(盲目排外、惧外)

A.送古董(“不知后事如何”)

事例 B.送国画(“发扬国光)

C.送活人(催进“象征主义”)

A.尼采自詡太阳,发疯

送去 恶果:

破 B.中国只“送”必“讨”

A.是抛给的(不许不接受)

实质:

B.不是抛来的(有选择权)

毒 品:鸦片

经济侵略 废枪炮

无用的 香 料

来 日本的各种小东西

文化侵略:电影

立 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运用比喻论证证明观点。

孱头:怕 不敢进门(不敢接触 逃避主义)破:非拿来主义的态度 昏蛋:怒 放火烧光(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

废物:慕 大吸鸦片(全盘继承 投降主义)

占有(前提)

立:拿来主义的态度 鱼翅→吃掉

挑选(关键)鸦片→治病

烟灯、烟枪→留一点展览外其余毁掉

姨太太→请其走散

2.探究本词的结构有何妙处,思考对自己的写作有何启示? ⑴本课的结构有何特点? 在学生充分讨论后归结:

先破后立。作者在第一部分着重批判“送去”;第二部分深入批判“送去”,着重批判“送去”和“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第三部分着重批判“送来”。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其中第三部分列举“送来”的货色与第一部分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相呼应,文章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也便于读者对“送去”“送来”加以比较。

⑵本课的构思特点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㈣反复朗读。在诵读过程中积累语言,理解大意。

三、总结固趣

㈠自主归结。

1.归结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2.归结应积累的思想材料: 3.归结应形成的能力: 4.归结应掌握的学习方法:

5.归结学习的作用:

⑴学了本课对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有何作用?对学习写作有何作用?对提高阅读能力与掌握阅读技巧有何作用?

⑵本文有哪些思想或作者及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思想品质或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如何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这些思想行为或生活态度使之成为我们的行为指南?

㈡自主反思 1.反思学习效果

⑴本课哪些学习目标已经达成?哪些还似是而非?哪些尚未达成? ⑵对于掌握得似是而非、尚未达成的目标应怎样弥补? 2.反思学习态度

学习本课你的学习态度怎样?如果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怎样改进?如果学习态度积极,是由于什么原因?将来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3.反思学习方法

学习本课你运用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学习本课你学了新的学习方法了吗?如果学到了,那是什么方法?你将怎样运用于将来的学习中?

㈡学习体验

1.学习本课能引起你对社会生活的哪些联想? 2.学了本课你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体验? ㈢老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思考“拿来主义”在今天有怎样的意义?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拿来主义在今天的意义。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㈠创设情景。

鲍尔吉·原野《鲁迅的“不”》中说:

鲁迅提升了汉语言的杀伤力。此语言工于抒情状景,铺陈奥妙道理。言不及义,温柔敦厚。工于言不及义,温柔敦厚。工于谎言与碑文。工于诏书、奏本、文告、对偶,以及描述鬼怪神异。鲁迅从前朝的词语里挑出带刃的、带刺的作兵器,使之工于见血。他自称笔下文字为匕首与投枪。然也,既能远掷夺命,又能给对方贴身安上一刀。

这段文字很恰当地说明了鲁迅先生的语言特点。㈡提出目标。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意,本节课我们要从理解语言入手,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拿来主义在今天的意义。

二、探究生趣

㈠鉴赏指导:以鉴赏为切入点,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意象,通过理解意象理解意境,通过理解意境理解作者的感情,并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表达之妙,包括用词之妙和运用技巧之妙。

1.理解语言:

熟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课文第三题

⑴捧,挂——奚落;(捧:毕恭毕敬。刻画了国民党政府把文遗产奉送给别人的丑态。挂:切合古画、新画展出的特点,表现反动政府对宝贵遗产大手大脚的态度,且只有几张画,还要一路挂过去,显得是多么寒伧可怜。)

⑵算得显出了一点进步——反语;(无物可送,到了送活人的地步。送活人去媚外求荣,不独可怜且更可鄙。讽刺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媚外求荣、欺世惑众方面又出了新花招,可算是愈演愈烈了。)

⑶丰富、大度——讽刺;(本意为东西多而慷慨大方,鲁迅先生用在这里讽刺某些人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可笑的自我吹嘘,自欺欺人。)⑷摩登──幽默、讽刺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完成课后第二题

毁灭:(烟具)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2.理解技巧

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手法是什么?它是如何运用的? 比喻论证。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也有某些益处的部分 烟灯和烟枪、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3.理解主旨:

方法指导:精读课文,通过抓词中表现主旨的语句(主要表现为抒情或议论的语句),结合本诗背景、作者写作意图理解文章的主旨有何深度或新意,对你有何启发,体会文章的主旨是如何体现的,对你有何借鉴作用等: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本文的主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先破。开头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作铺垫。后立,采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作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在对比中层层深入地阐明了拿来主义的观点。

3.本文的主旨有何新意?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4.自由探究

对本课进行质疑问难和个性解读

拿来主义的观点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三、总结固趣

㈠自主归结。

1.归结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2.归结应积累的思想材料: 3.归结应形成的能力: 4.归结应掌握的学习方法:

5.归结学习的作用:

⑴学了本课对积累语文基础知识的有何作用?对学习写作有何作用?对提高阅读能力与掌握阅读技巧有何作用?

⑵本文有哪些思想或作者及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思想品质或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如何用现代观念来审视这些思想行为或生活态度使之成为我们的行为指南?

㈡自主反思 1.反思学习效果

⑴本课哪些学习目标已经达成?哪些还似是而非?哪些尚未达成? ⑵对于掌握得似是而非、尚未达成的目标应怎样弥补? 2.反思学习态度

学习本课你的学习态度怎样?如果学习态度不够积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怎样改进?如果学习态度积极,是由于什么原因?将来如何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3.反思学习方法

学习本课你运用的学习方法是否恰当?为什么?学习本课你学了新的学习方法了吗?如果学到了,那是什么方法?你将怎样运用于将来的学习中?

㈡学习体验

1.学习本课能引起你对社会生活的哪些联想?

2.学了本课你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体验? ㈢老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8.《蜀道难》教案 人教版第三册 篇八

1、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既是一位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谋士的气质。儒、道、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诗歌多抨击黑暗政治,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想象奇特,风格奔放,色调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李白原籍陇西(今甘肃秦安),出生于中亚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少年时期在蜀中度过,自幼读书广为涉猎,所谓“五岁诵六甲(天干地支,六十年一甲子,相当于说学习四时节令,长幼尊卑之事),十岁观百家”。年轻时仗剑任侠,遍游蜀地。

云游时期:李白早年向往游仙问道的生活:开元十二年(724)秋,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峨嵋山沿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接着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不久回舟西上,寓居湖北。

一进长安:开元十八年,李白入长安,隐居终南山,希望得到权贵的荐引,未能如愿。两年后沿黄河东下,漫游洛阳、太原等地。后举家东迁,又漫游河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所到之处,诗名远播,震动朝野。

二进长安:天宝元年,玄宗征李白入京,待以隆重礼遇,赐官“供奉翰林”。李入京时颇为踌躇满志。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没想到的是,很快遭到了宫廷权贵们的忌恨,受到谗毁,天宝三载春,被赐金放还。李白离长安东行,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的放逸生活。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深感忧虑不安。他四处漂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晚年时期: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满怀热忱地参加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义军。李璘军败被杀,他也因此获罪下狱,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放还时,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 1 未已,上元二年(761),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宝应元年(762),李白病死于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2、《蜀道难》的写作背景及目的

唐代蜀中经济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里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是天宝元年,李白被征进入长安后的作品,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

3、唐代诗歌发展

4、读音纠正

第一段:

1、字词梳理

1.)噫吁嚱,危乎高哉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青泥何盘盘

2、分析手法

(1)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奇特想象

夸张

(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正面实写

夸张

(3)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侧面虚写

夸张

3、文段分析

第一自然段:蜀道之难。第一自然段可分几层叙述? 一层:总写蜀道之难;

二层:蜀道的历史、地貌、来由; 三层:蜀道的高危。

4、写蜀道之难,为什么要引用传说中的蚕从、鱼凫的开国和五丁开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明确:蜀君开国是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五丁开山的传说是说明蜀道的来由,赞扬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勇敢精神。

5、这一段的第三层诗人是如何把想象、夸张和反衬融为一体的?

明确:先用想象和夸张写山之高,水之险;又用“黄鹤飞不过去,”“猿猱攀不上去”来反衬山势的高危惊险。接着又用想象,人在高危的蜀道上行走,可以用手触摸到星星!

第二段:

1、字词梳理 1.但见悲鸟号古木 2.雄飞雌从绕林间 3.使人听此凋朱颜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枯松倒挂倚绝壁 6.飞湍瀑流争喧豗 7.砯崖转石万壑雷

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情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情景,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什么效果?

运用夸张的手法,先极言山峰之高,渲染了惊险的气氛。然后由静而动,动静结合,写出水石激荡的惊险场景,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

第三段:

1、字词梳理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所守或匪亲 3.锦城虽云乐 4.侧身西望长咨嗟

5.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2、文段分析

第三自然段:蜀中战祸之烈。

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一语双关,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结尾一句: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总结特色

9.高中必修三人教版单词 篇九

beauty n. 美;美人

harvest n. & vt. & vi. 收获;收割

celebration n. 庆祝;祝贺

hunter n.狩猎者;猎人

starve vi.& vt. (使)饿死;饿得要死

origin n. 起源;由来;起因

religious adj. 宗教上的;信奉宗教的;虔诚的

△seasonal adj. 季节的;季节性的

ancestor n. 祖先;祖宗

△ Obon n. (日本)盂兰盆节

△ grave n. 坟墓;墓地

△ incense n. 熏香;熏香的烟

in memory of纪念;追念

Mexico n. 墨西哥(拉丁美洲国家)

feast n. 节日;盛宴

△skull n. 头脑;头骨

bone n. 骨;骨头

△Halloween n. 万圣节前夕;诸圣日前夕

belief n. 信任;信心;信仰

dress up 盛装;打扮;装饰

trick n. 诡计;恶作剧;窍门vt. 欺骗;诈骗

play a trick on 搞恶作剧;诈骗;开玩笑

poet n. 诗人

△Columbus Day 哥伦布日

arrival n. 到来;到达;到达者

△Christopher Columbus 克利斯朵夫·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

gain vt.获得;得到

independence n. 独立;自主

independent adj. 独立的;自主的

gather vt. & vi. & n. 搜集;集合;聚集

agriculture n. 农业;农艺;农学

agricultural adj. 农业的;农艺的

award n. 奖;奖品vt. 授予;判定

△produce n. 产品;(尤指)农产品

rooster n. 雄禽;公鸡

admire vt.赞美;钦佩;羡慕

energetic adj.充满活力的;精力充沛的;积极的

look forward to期望;期待;盼望

△carnival n. 狂欢节;(四旬斋前的)饮宴狂欢;嘉年华(会)

△lunar adj. 月的;月亮的;阴历的

Easter n. (耶稣)复活节

△parade n. 游行;阅兵;检阅

day and night日夜;昼夜;整天

clothing n. 衣服

Christian n. __;信徒 adj. __的;信基督

__

△ Jesus n. 耶稣

△ cherry n. 樱桃;樱桃树

△ blossom n. 花vt. 开花

as though好像

have fun with玩得开心

custom习惯;风俗

worldwide adj. 遍及全世界的;世界性的

△ rosebud n. 玫瑰花蕾

fool n.愚人;白痴;受骗者vt.干傻事;开玩笑adj.傻的

△ necessity n. 必要性;需要

permission n. 许可;允许

△ prediction n. 预言;预报;预告

△ fashion n. 样子;方式;时尚

△ Trinidad n. 特立尼达岛

△ Carla n. 卡拉(女名)

△ Hari n. 哈利(男名)

parking n.(汽车等)停放

parking lot 停车场

△Valentine’s Day n.圣瓦伦廷节;情人节

turn up出现;到场

keep one’s word守信用;履行诺言

hold one’s breath屏息;屏气

apologize vi. 道歉;辩白

drown vt.& vi. 淹没;溺死;淹死

sadness n.悲哀,悲伤

obvious adj. 明显的;显而易见的

wipe vt.擦;揩;擦去

△ weave vt. & vi. (wove, woven)(使)迂回

△ herd n. 牧群;兽群

△ the Milky Way 银河

△ magpie n. 喜鹊

weep vi.(wept, wept) 哭泣;流泪n. 哭;哭泣

△announcer n. 广播员;告知者;报幕员

set off出发;动身;使爆炸

remind vt. 提醒;使想起

remind … of … 使……想起……

上一篇:四年级科学上册1—3课下一篇: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