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评课

2024-06-22

小学作文评课(共12篇)

1.小学作文评课 篇一

“小学起步作文教与学”455 联合教研活动评课发言稿

评课内容:《超级镜子》习作教学

各位老师,下午好:

首先感谢455教育联共体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今天听了5节三年级习作课,谈一点自己听课的感受,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

蔺老师的习作课《超级镜子》有四个亮点。

一、简简单单巧导入。

首先习作的题目取得巧。镜子作为最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平来是再平常不过,但以《超级镜子》为题,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让孩子对本次习作内容充满期待、充满想像,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习作的兴趣;其次是教学环节设计巧。从“猜镜子”,“看镜子”,到“演镜子”,“忆镜子”,每个环节设计都显得独具匠心。蔺老师为孩子们的起步作文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习作素材,使他们感受到习作内容其实是富于生活化和具体化的。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所见所感,头脑中形成写什么、怎么写,不再为写什么、怎么写而发愁。

二、真真切切齐参与。

整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猜镜子”、“看镜子”、“演镜子”、“忆镜子”几大环节都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孩子们在参与中去感受、去想象,就会在此过程中捕捉到自已独特的感受,抓住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来写,从而实现课标:把自已觉得新奇有趣的事情写清楚。

三、扎扎实实教观察。

教师开课以“聪”字导入,一开始就明确习作前的要求:学生要用心观察周围世界。通过观察训练,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习惯。同时让学生在看中玩,玩中看,整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紧扣课标要求。

四、轻轻松松学写作。

蔺老师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推进,课堂上教师处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语言引导评价充满人情味,鼓励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去体验去表达,引导学生应用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和语言,为学生准确的书面表达夯实基础,例如课堂板书词语都是在课上生成的。蔺老师把有形的教育渗透在无形的引导、评价、鼓励中,真正做到教育不露痕迹、润物无声,让学生不再害怕习作,真正落实了课标中段习作教学“乐于表达”要求。

在此,对蔺老师这堂习作教学课我提两点建议共勉:

一是把真真切切齐参与这一脚再踩实一些。“演镜子”环节放手让每位同学都能体验一番,使每个孩子都产生真切独特的感受,动手写作内容也将更加丰富。

二是加强概括总结,彰显教师指导作用。课尾,教师应把“猜镜子”、“看镜子”、“演镜子”、“忆镜子”教学主要环节板书在黑板上,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让学生围绕“超级镜子”这一主题,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点来描写,以兴趣为师,帮助学生突破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困惑。

总体感觉,蔺老师这堂教学课教学流程精巧,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方法新颖扎实、扶放得当,很值得我学习。

最后感谢几位作课老师的辛苦付出,我们受益匪浅。

2.小学作文评课 篇二

一、从几个关键词看六堂课

第一, 小组学习。我们原来的课堂教学形式都是秧田式的, 排列分得清清楚楚。这次上课的课堂教学形式、组织形式是圆桌式的。圆桌, 就是一张张桌子拼成一个圆, 当然也可以是四方的。学生就好像在开圆桌会议, 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就“逼”得我们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有很大的变革, 要很好地发挥小组的作用。这里边肯定有一个“头”, 就是组长。这个组长其实就是一个“小老师”。由小老师来布置组内成员的学习, 不仅小老师自己在成长, 而且他在引导组里的同学学习, 与我们教师在上面引导呼唤全班这么多学生学习相比, 效果大不一样。

第二, 学习单。现在各地都在改革, 有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把学生要做什么事情, 公开打印在纸上, 再发给学生, 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今天有好几节课都体现了这一点。这当然也得感谢衢州新世纪学校, 该校的学生对学习单的使用比较习惯。不然的话, 就算教师用这个办法上课, 可能学生还不适应。

第三, 课文导语。略读课到底该做些什么事?就是导语里告诉我们该做的那些事。这个不好省去。

第四, 梳理。有好几节跟人物有关的课, 教师利用三角四角关系图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几位教师采用直观的曲线图表示事情的起伏曲折;还有的采用表格填写的方式。这些都是梳理内容、把握角色的好方法, 高年级可以经常用。

第五, 批注。高年级教学中应当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文的空白处做一些旁注。不需要去静态传授批注的什么“学法知识”, 只要让学生动起来, 对课文文字加圈加点, 在旁边加上批, 加上注, 慢慢地形成习惯。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是我们语文课堂发展的趋势, 尤其是高段。

今天的六节课, 这些共性关键词都是我们学习的方向, 语文教学应该往这个方向走。

二、从个性关键词看每节课特色

今天的六节课都各有千秋, 各有特色。按上课顺序看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 重方法。汤金波上的《学会看病》, 我觉得他在这堂课里, 更多给我们展示的是怎样学会略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不可能对课文的每一段都面面俱到。而课文的提示语告诉我们, 要抓住课文中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第20自然段正好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心理描写。汤老师就以这一段作为例子, 与学生一块学。然后, 总结这一段是怎么学的, 这是“举一”。后边几段的学习就是“反三”, 让学生按照总结的方法自己学, 然后汇报。这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这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当然, “学会略读”其实有两个层面, 一是学生不知道略读课文该怎么学习, 通过课文来示例, 关注的是方法, 这是“学习略读”;第二个层面是“运用略读”, 就是学生运用略读的方法来读课文, 关注的是结果。

第二, 显规律。周亮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尽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但也需要有主次, 显规律。他把着眼点、落脚点放在圆明园的建筑上, “主”就是圆明园的建筑, “次”就是圆明园的文物。周老师发现描写圆明园宏伟建筑部分的语言规律很明显, 运用的是“对应”的方法。我认为最合适的说法是“对举”, 教学过程可以略微修正:作者写圆明园的建筑举了很多例子, 举了哪些, “举”就出来了;是怎么举的, 是对应着举, 就是“对举”。根据课文“对应”的特点, 周老师安排了很好的练笔活动——写圆明园的文物。这样练笔的内容是课文里的——写珍贵的文物, 练笔的形式也是课文里的——“对应”的表达形式。这就是我的那本《语文练笔策略》中曾经讲到的“就地取材”。“材”是文本里边的, “形”也是文本里边的, 内容与形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这是非常有效的练笔。

第三, 明课型。洪峰老师上的《金色的脚印》, 大气、粗略, 我认为是略读课文教学最好的导向。如果略读课文还要细抠语言文字, 细抠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标点, 那就不太符合略读课文的教学。洪老师的课大气, 一是交代学法, 总读课文, 梳理课文内容。洪老师举了一个片段引导概括出“引狗”, 然后学生自学, 将概括的内容如啃木桩、做窝、调虎离山等, 自己写卡片展示在黑板上, 目的是梳理故事内容。我们知道, 解读文本有八个字:谋篇布局, 遣词造句。而略读课文应着重在“布局谋篇”这四个字, “遣词造句”可以少管或不管。除非某篇课文的遣词造句非常有特点, 很有特色, 一般情况不管。二是学生做主, 选读课文。在梳理了故事内容之后, 洪老师就提出了“哪个情节你认为最不寻常”这样的开放题, 学生凭着自己的体验, 提炼“最不寻常” (不是最感兴趣) , 这既是信息的提取, 更是情趣的体验。三是聚焦细节, 引发争辩。略读课文教学也可以有细节。“明显消瘦的老狐狸咬铁链苦心解救小狐狸”是文本中的一个感人片段, “如果是你, 铁链解还是不解?”洪老师让学生用文本的依据来进行说明, 不是天马行空随意发挥。“解还是不解”, 不在乎那个结论, 而在乎的是怎么紧扣课文, 在乎的是争辩能力。所以这一课是略读的典范, 谋篇布局、信息提取、情趣体验、争辩能力、寻找依据等都在其中了。

第四, 减环节。徐华军老师的《苏七块》, 是一篇课外教材, 取自苏教版。苏教版不定位精读略读, 我看徐老师是按精读课文教学的。课文是写奇人奇事的, 徐老师采用了四个步骤:一是词语交流, 二是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并填表, 三是梳理人物关系, 四是你认为最奇的地方圈画朗读。这样就把故事的结构、主要内容、精彩之处拎起来了。比较复杂的东西经教师一分解就简单了。高段教学就需要这样的提纲挈领。

第五, 巧梳理。李求宝老师执教的《蒙娜丽莎之约》。教师一上来就提出:写这幅画的是哪几个自然段?一读, 明白是第5、6、7自然段写这幅画。那么剩下来的呢?剩下还有第1~4自然段以及第8自然段。那第1~4自然段肯定是一部分, 第8自然段是另一部分。李老师将课文做了这样的分解板书:。这是抓住中间来突破两头, 这样把这篇略读课文的结构梳理清楚, 这是略读课文的应有之意, 此其一。其二, 这篇文章的主题肯定要表现这幅画, 这幅画的主旨是“微笑”, 略读课不能脱离主旨, 李老师就是抓住“微笑”。其三, 从表达的角度解读怎样的微笑, 李老师也分析得很透彻:总的是“看到 + 感受”, 具体又分为“分开表达”“融合表达”两种类型。其四, 练笔也是紧扣课文内容与形式的, 用“微笑”这一部分表现的形式, 写课文前面三处“队伍”里各种人的不同感受, 内容和形式都取自课文, 练笔就有实效。

第六, 会解读。祝晓军老师执教的《看戏》。课文主角是梅兰芳, 但课文写他并没有几句话, 写得更多的是观众, 大量的篇幅都是写观众、这是文本的一个特点, 是扣住“看戏”题目的。课堂教学凸显了这个特点。当然, 这节课的重点是解读观众。课文写观众有一个鲜明的特色, 就是把观众、把那个场景比作大海, 所有的过程都写成了大海的变化。正因为有这样的解读, 才有课堂上“大海”的变化曲线图, 观众和场景的变化一目了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 按照我的想法, 一般可以上成略读课文, 甚至教师的“教”可以更简单一些。

三、再提醒两个关键词

第一, 朗读。很容易忘记, 似乎可有可无, 内容丰富了, 朗读就少一些, 教学设计有些内容没有, 才拿朗读补充。朗读不能少, 很重要, 这个关键词要强化。

3.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评课的思考 篇三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相关文件,在总体目标中对学生识字写字方面提出了要求:学会通俗汉语。认识并理解常用汉字并无误地书写汉字,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完成不同的学习目标,并且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让学生轻松进行大量的阅读,一直是小學语文教学关注的热点。时代在发展,课程教学也紧跟时代步伐在不断地改革。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需求,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让语文课程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为博采众长加强交流,听课、评课等活动越来越多,随之出现的过分强调选拔、评奖有使评课形式主义的趋势。本文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识字写字的教学课堂上,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评课教师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简明扼要,注重汉字教学质量

提倡简明,避免过分繁琐是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简明

很多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学生在熟读句子、段落、课文的基础上会认读要求的生字并且能够写出汉字。教学目标简洁明了,教师能够用20%的时间完成80%的教学任务,学生能集中精力完成目标,让学生在兴趣中提升语文素养。

2.教学结构简约

语文学习注重听说读写相互联系,先读课文,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认准文中的生字,再多读几遍,让学生在熟读的过程中理解字义。为避免遗忘,识字必须加强练习和巩固复习,温故而

知新。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着重识字

汉字是一个整体,结合了一个动作或是一个名词的音、形、义。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介绍学习汉字这三个因素的方法,为的就是让学生可以认识字的结构,再进一步了解汉字以及汉字正确的用法。

在教授字音时可以丰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投入更多的兴趣,获得更高的效率,例如:通过拼音学习、通过多音字区分词义等。

在教授字义时,方法应该更加多样及有趣,因为识字的核心是使学生知晓字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解词能力,进而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基础,使学生既能够有意思又能够有意识地去学习生词生字,增强识记,而不是死记硬背。具体方法有联系法、词组搭配法、同义替换法等。

在教授字形时需要注重字形的形态及变化,通过象形记忆及特点帮助学生想象,如:直观形象联系法。

融合音、形、义的特点,让学生对字的写法、用法更加了解,使其掌握更加深刻,保证一定的学习效果。

三、整合工具性及人文性

在语文中整合工具性及人文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时,在过程中就必须用一定的方法,采取一定的情感态度及观念待之,此为工具性及人文性的整合。单单就语文课堂而言,老师需要先育人后教书,端正学生的品行是第一位,教授学生知识、为学生解惑是第二位。教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用一颗爱心去爱世界,世界是由五湖四海的人组成的,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用文字传递力量,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文字,需要爱我们的文字,爱上文字所组成的词、句、文,爱上文字所蕴含的意义、爱上文字所传递的情感等。这样一来便能将一些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使得学生受其熏陶,受其感染,才不至于浮躁,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适当辅助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达,教育技术的开发,教学课堂早已不局限于黑板和粉笔,读书声和朗诵声。很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多媒体教室,可以通过使用电脑,用课件、动画、视频、音频等来传递所学的生硬、死板的内容,使得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得到更好的解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点。

五、增强识字记忆及应用

学生语文的基础便是能够书写汉字,其要求是书写要端正、整齐。而对我国公民的基本要求是有着良好的书写习惯,拥有较好的书写技能且具有一定的书法欣赏技能。时代逐渐进步,使用电脑等书写工具的人越来越多,书写的速度越来越快,然而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却越来越少,同样写得丑的人日益增多。这种不良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而解决这种现象的方法就是从娃娃抓起,从现在抓起。

语文教育离不开汉字教学,而这在小学阶段中意义重大。其他教育教学也离不开识字写字,因为以此为基石,才能更好地开展阅读及写作教学。学生必须掌握的综合能力中包括识字写字,因此想要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改善,必须加强语文素养的教育强度,通过多次反复的识字写字练习,不断提高其能力。

注:本文系甘肃省“陇原名师”专项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基于小学语文不同课型评课准则的行动研究”。

4.小学作文评课 篇四

新课程新理念,“创新”是课堂生命力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创新意识,但这种创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应该体现在对教材的解读上。

1、对教材的解读到位。

《雨点儿》一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对于进入小学学习才三个月的孩子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雨点儿》正是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和阅读很好的教材。文章篇目短小,但语言文字很有特点。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来呈现的。这篇课文生字量挺大,要认识12个,而这12个生字全都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中。认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顾老师在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的基础上,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采取有效教学方法。

2、方法设计巧妙。

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根据孩子的识字规律,需反复认读,强化记忆,故采取了字、词、句整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把握教材,将教材功能凸现得最大化。如:“数、清、彩、飘、落、问、答、说”这些字都巧妙地穿插在了文本教学中,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思想。这符合文本特点和心理特点,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词语教学有效达成了预期目标。正应了“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字、词、句整合教学做到无痕。如“数、清”所在句子过渡到下一句“彩、飘、落”所在句子,教师问:“这么多的雨点从哪里来?”生答:“从云彩里来。”然后教“彩”。从“彩、飘、落”到“问、答、说”,师导入:“你们听,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原来一个在问,一个在答。学“问、答”。词语的每一次呈现强化了孩子对生字的记忆,呈现也非常的.自然,又将文本内容用线串联了起来。

3、教学评价巧妙

教师的评价语言的设计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除了达到激励功能,更旨在使孩子从评价中找到读书的技巧和方法。学会问话是本课的重点。此环节的设计对学生有相当的吸引力,在指导的过程中为突出问话的色彩,顾老师评价:“问得多有礼貌呀!”“问得多亲切呀!”在随机评价中把问的语气、问的态度都进行了引导。再如:读课题的时候,老师这样评价孩子的朗读:“多有趣!”“多可爱!”评价中凸现了人文性。

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是我们前一段时间的课堂现象。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在今天的课堂上,追求形式的东西少了,老师有效的指导多了。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引导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整堂给人感觉上得很实,实实在在,扎扎实实。

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如学“数不清”一词时进行语言训练:你还知道什么也数不清?(星星、头发、小草等)雨点儿也很多,也数不清。这样,“数不清”一词就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小学体育评课稿 篇五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如何上好小学生的体育课呢?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发挥小学生喜欢玩的特点,通过游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汪老师的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方面略作探讨。

一、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学生练习的必要之处作出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课的开始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来玩报纸,通过各种方式的练习,以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最后进行接龙游戏发展学生的耐久跑能力,使原本枯燥泛味的耐久跑变成有趣味的运动项目。整个教学过程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体育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一原则。课的开始部分,学生跑动进场与教师见面问好,打破了师生常规的开场形式,使学生感到愉快、自然。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创造性的用各种方式来玩报纸:把报纸叠放在头上、肩上、腿上,来发展学生的平衡能力;把报纸放在地上,围着报纸四面八方跳;把报纸展开,手拉着报纸跑一跑,或把报纸贴在手掌上、胸前跑。练习中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让学生自由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不断变换小组成员,与不同对象合作,整强学生间的协作能力。本节课能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评课记录

于朋:

提问方式导入课题比较好,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思路清晰,教师示范很细,但是有些小细节没有把握好,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堂气氛不是很好,但是整体看来还是不错的。刘秀香:

1、提前热身能使学生把各个关节活动开很不错;

2、提问细节很好能让学生自己发散思维去动脑考虑问题;

3、每一个细节都衔接的很好,为新授课做基础;

4、新授课部分逻辑性很强,每个环节都具有目的性;

5、分组练习思考问题,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细节指挥很到位;

7、对学生品德教育很好。张果英:

1、上课的各个环节都很正规;

2、教师示范比较到位,站姿很好;

3、各个环节把握的比较好;

4、在练习的环节学生对这练习不是很好,学生容易受伤。马慧娟:

课堂目标已达成,学生的衣服都很整齐,可见平时上课对学生的要求很到位,在讲解过程中示范很好而且很细心,在练习的时候学生展示少一些,需要改进。王小光:

层次分明,动作示范很好,在讲解的时候也比较细致,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导入部分很好,在此环节青蛙的跳与立定跳远的区别没有给学生讲解,在教师方面走路需要改进,一些习惯不是很好,对“知不知道”“能不能”的语言应少说。梁开军:

准备活动好,从开始到讲解动作的过度很好,由易到难,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点很好。没有检查学生的鞋子是否是运动鞋。李传路:

准备活动很充分,学生动作到位,教师示范很细,先讲分解动作再让学生展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找问题教师一一纠正,在练习的时候采取两人合作的方式很好,这样能互相看到对方的动作。在游戏比赛中能培养学生团结的精神。我觉得应多加一些小游戏能加深印象,提高课堂气氛,整堂课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信桂荣:

在这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这节课很完整,总体比较稳,可能因为风的原因我认为声音再大一点会更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榜样示范,带着问题去练习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很好,能让学生自己突破难点。需要改善的地方:成体操队形散开的时候排头走的太远,再就是语言上需要进一步改进

基本按照课的思路进行教学:

1、充分利用学生自制器材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提高器材的使用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2、通过“套圈”和“保龄球„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高淳的民间娱乐项目及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3、关注学生心理,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合作,学会评价,体验运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把握课的重点与难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团体协作的集体主义的培养。学生合理有效的利用圈、矿泉水瓶来发展投掷的准确性。

课的简要解析:

1、注重课的整体性。

本节课在教学中都是利用柳圈和矿泉水瓶进行教学组合。从准备活动 —小游戏—套圈—保龄球都主要应用的是这二项器材。内容安排旨在逐步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得到发挥。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自己思考布置图形,快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在二个小游戏的联系中,对学生的合作要求更高,必须在团体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练习。

在“套圈”与“保龄球”的教学中采用教学比赛的形式来加强合作与团体意识的培养。

3、关注学生心理。

学生心理的体验过程也是本节课设计的一条主线。心理过程:心理准备——心理适应——进一步的心理准备与适应——心理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性)——心理满足——追求更大的心理体验与满足。

课的器材有所创新:

学生自制器材:每人一个小柳枝圈;每人一个装有少许沙的矿泉水瓶;实心球 4 个。

课的整体队形整体性特强,基本没有队伍的调动,但队伍的变化很多。

xxx :

本节课条理清晰,节奏明快,体现了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整节课中学生兴趣浓烈,积极主动性较高。教学内容有所创新,是一堂有趣而又有实效的好课。

xxx :

6.小学数学评课稿 篇六

桐木镇中心学校程 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下午好!本次联片教研活动在仁河中心校的精心组织和四位承担公开课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开展的很成功,根据组长学校的统一安排,我就四位老师的公开课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几位教师不要介意,同时请各位领

导指正。总体呈现五大亮点: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几位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三位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四位老师的课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

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四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

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五、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上是我听了这几节课的总体感受,如果就每一节课而言,我认为四位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

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

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计算

课上的很精彩。

老师能够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

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整堂课给人的感受是稳重、成熟。当然,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所以就上午四节课在以下几方面还值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

一、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二、课堂中各环节过渡不够自然,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只顾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

和衔接。

三、课堂预设不够细化,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没有得到发展。

四、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比如在课件制作、板书、教态及专业术语的使用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四位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分别为我们奉献了一节精彩的示范研讨课,从这四节课中我们既看到了课改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和每位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的有力步伐,同时又为我们后阶段的课改方向指明了航标。我想,我们片区的全体教师一定会以本次活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课改力度,逐步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子,为了让我们的课堂达到民主和谐、轻松高效而共同努力。

一句话:

7.小学作文评课 篇七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观察 有效评课

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听评课的行为就一直存在。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听评课是我们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针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交流教学心得和宝贵的教学经验,这也是教师们教学成长必不可缺的重要之路,通过这样的分析交流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促使老师们把理论联系到实际上。因此,提高这个过程的有效性也是教学相长的重中之重工作了。

一.对传统听评课的思考

通过详细地调研分析,个人认为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很少具备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元素,比如研究,比如技术,又比如合作。传统的听评课往往缺乏前期准备、缺乏目标性,并且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老师们往往是拿着个听课笔记本就进入课堂听课记录,没有在进入课堂之前做观察准备和观察计划的习惯,以至听课与评课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观察的重点,导致之后的评价也就容易流于形式;2.习惯于对课堂做主观判断,不注意对所得信息材料和教学过程做深入细致的、客观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缺乏客观性;3.以教师为中心,目光主要盯着教师,较多地注意教师行为,对于学生的反应、状态以及实质性想法和变化关注不足,缺乏全面性;4.不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分类和研究的系统化,缺乏系统性。

二.课堂观察

既然,传统的听评课存在以上的一些不足,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调整才能提高听评课的有效性呢?如何将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运用的到实践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撑呢?通过我区教学研究室英语教研团队通过课堂观察量化表的研发和应用,使传统的听评课范式转换为专业的课堂观察量表。专业的课堂观察具备了这样的一些元素。一是,它的认识高度不一样。它是指向于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的,是一种研究,或者说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不是经验反馈;二是,它需要用来自课堂教学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评判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数据驱动的研究,而数据收集需要精确的技术,因此课堂观察也就是有技术支撑的研究——这也是传统的听评课一直缺失的技术元素;三是,它需要团队持续的合作,不仅是观察过程中的合作,更需要观察前和观察后的合作,是一种合作研究。这些元素,使得课堂观察具有强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尤其是技术元素和合作元素,使课堂观察成为我们实现有效课堂的用力“抓手”,也成为我们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

这些元素,使得课堂观察具有强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尤其是合作元素,使课堂观察成为我们基于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当课堂观察成为我们教师日常的专业活动时,合作也就成为我们教师专业生活的常态,成为学校组织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而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校本教研方式的充实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发展,都是因为课堂观察中采取的真诚的合作姿态以及因为课堂观察而生长起来的合作文化!

三.将课堂观察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在积极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我们在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并不断的进行反思。首先,我们教研团队认真对如何在平时的下校调研和学科区域教研活动中运用课堂观察法和观察量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针对如何在实践中实施课堂观察,组织区内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了研讨。结果我们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那就是在不断提高自身对“课堂观察”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有可行性的表格,并选择几次教研活动开展一些实践。

我根据小学英语学科特点设计研发了小学英语课堂观察量表,通过与其他英语教研员反复的沟通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新的课堂观察量表是听评课的一种范式创新。研发的课堂观察量表由观察目的、观察对象、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资料与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行为构成。更重要的是它强调团队合作和记录过程的客观性。该课堂观察量表在一次全区的英语专题培训活动中尝试使用,并由5名专业英语教研员观察,将记录得出的结论反馈评价给听课的老师们,可喜的是我发现大部分的老师在量表的引导下已经关注到了英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了。

实例:在2016年4月,我区的小学英语学科培训又开始了。在此次培训中,我们重点设计了小学英语课堂有效作业的观察量表。共有个2维度和5个视角。以下是其中一位观测老师根据课堂教学记录的量表。从表格的纪录,得出以下数据:1.在本节课中,学生出错时,教师选择的态度89%的是鼓励和接纳的,在这样的态度下学生对出错并没有感到尴尬,也没有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当教师态度是冷谈时,学生神情表现是失落的。这充分说明学生出错时,教师应积极正面的鼓励,让学生敢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率;2.在本节课中,学生出错时,教师选择的处理方法77%的是自己指正或换其他同学回答,引导和鼓励的方式较少,从某一方面切断了学生再思考的过程;3.学生在“思考不全面”和“未把握作业目标的指向”这两项错误中,教师处理的方式出现了忽视,对于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有一定的影响。4.在课堂中,学生出错时,教师在态度和处理方式的负面影响分别占11%和23%,但别是在处理方式上,教师仍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确实保护学生主动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与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交流这些分析评价,他们都一下子明白了表格的真正意义所在,也让他们跳出了传统的评课思路,而重点关注了课堂的学生操练语言情况,因而也引发他们回去反思自己的课堂。很多老师都纷纷表明此次教研活动收获颇多。

四.对运用课堂观察量表提高听评课有效性的思考

在学习课堂观察理论时,我曾经将《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中的课堂观察量表捧为学习的典范,但是经过仔细分析和思考后,觉得如果完全用那些表或类似的一组表来多维度,多视角观课,在目前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困难。原因如下:1.表格太多太繁琐,会影响我们对课堂的整体性和关键点的关注,得出的结论评价各有不同,也同样会使得授课教师无所适从,不知改进从何入手。2.观察教师的自身理论水平和主观意识也会制约观课的客观事实的记录,使得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并不科学。3.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色和重点,表格的设计要符合学科特色,通用的表格显然不能解决实际存在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学科突出的问题。

通过这几次实践,我觉得在设计观察量表时不妨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区域教学或是学校教学中比较突出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两个观察量表,引导教师们先重点关注这些突出问题。

2.利用设计的表格适当将老师的观察视角从传统的听评课上转过来,尤其是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这个老习惯,培养新视角看问题的习惯。

3.对于量表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老师们觉得可用,能用,好用。

4.初期不必每次都按照观课的程序来做,即课前准备有时也可以放到课后的交流一起。关键是在研讨中交流碰撞,提高。

5.量表不是对这节课的盖棺定论,而只是从不同视角来审视课堂的教学,改进或推广教学方法,并同时发现教师的教学特色。

我们在接受某样新东西时,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旧的东西,传统的听评课仍然有其亮点,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整体性仍然是要关注的,所以两种方式相互融合协调才有助于对小学英语课堂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徐丽丽.基于课堂观察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任宝华.新授课中不同类型学生活动的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 2015,(5).

【3】吴晓红,高霞.“课堂观察”量表的应用分析—基于课堂教学的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

8.小学科学评课12 篇八

2010-12-22 08:57:33|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从游戏开始,两个个头差不多的学生都用一口气吹出的气球为什么不一样大,学生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跟呼吸有关、跟肺活量有关„„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分组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实验方法,主讲老师就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及时的、正确的方法指导,使科学更具严密性。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课堂中的最后一个问题留到课后回家完成。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把课堂中的问题带进他们的生活中,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讨科学概念,并能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概念去解释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现象,让科学与生活相互融合,我想那样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形成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原来科学的领域是如此之广,而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中。

五、课堂评价及时到位而又不做作,给人一种自然亲切的感觉“太棒了”“真好”等等

六、测呼吸可以测15秒再乘以四这样可以省下时间

9.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九

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更有着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特点。周海伟老师在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真正的目的。周海伟老师找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结合点,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火花。(1)在识字组词中,潜移默化。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文章的字词中蕴藏着作者的观点,倾注着作者的感情,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字词反复品味,才能较好地领会思想内容,从而达到提高思想素质的目的。周海伟老师在字词教学中注意通过对学生识字组词进行思想教育。如在初读课文时周海伟老师让学生在读准生字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中哪一个词与题目最密切?周海伟老师抓住了学生提出的劝告一词学习生字“劝”和劝告的意思,进而深入问一句:“围绕劝告你最想提哪些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了教育。周海伟老师把握字词的意义,掌握好时机,灵活多样地寓教育与字词训练中,长此下去势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在课文教学中,加以深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思想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每篇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也是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散在各册语文教材之中,没有完整的序列。我们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恰当的教育目标,找出德育点,就能发挥课文教学的基础作用。例如《亡羊补牢》一文中,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劝告?怎样劝告?结果怎样?从而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应该听从别人的劝告。又如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教师提出: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养羊人后悔?他会怎样想?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同桌表演从中受到教育。总而言之,周海伟老师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借助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和形象的感染力,恰如其分地将思想品德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田。

10.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十

z老师执教此课,学习目标还是挺明确的,就是熟悉课文,流利的朗读课文,并受到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教学过程比较清晰,一开始让学生们整理好自己胸前的红领巾,明白谁就是“红领巾”,并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红领巾,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等。并设置了“知道这群可爱的红领巾是谁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这样乐意融融的情境中,开始学习课文。

接着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想象的木牌上的宣传标语,直接引入第三小节的课文,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说话练习: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木牌上还可以写些什么?让学生在不脱离文本的前提下进行说话,无形中增长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然后,我要学生互相讨论:为什么红领巾们呀去保护小鸟?让学生从文章找出答案,并和同桌互相讨论,得出结论,红领巾们是因为小鸟可爱、快乐、机灵、活跃才去保护小鸟,这样很自然的进入到了第一,第二节的课文学习。

不足之处是朗读的训练时间安排还不够。朗读感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朗读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语文新大纲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安排充分的朗读,也就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引领孩子在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体验中理解课文,体味情感。教师的课件制作很精美,但有时出示不够及时,学生贴近文本时间较少,过多地依赖课件,应把课件和教材的位置摆正。

11.小学语文评课稿 篇十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是这样,听课也如此。咱们每个人听完课后也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观点,我觉得,但老师这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读中悟、悟中导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读”在语文课堂上也越来越“热”。这比以前的阅读教学多分析、少朗读的情形,实在是一大进步,但也不难发现“重视读”这一理念在有些课堂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偏差。如:为读而读,朗读无目的;读悟分家,朗读少思考等。可但老师的这节课“读”贯穿始终,但不是没有目的的读,每次读都有具体的目的。如: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带着问题自由轻声地读,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又能使学生更快地围绕问题、解决问题;又如:看到这山崩地裂的一幕,能说说你的感受,能读出那种可怕吗?这是感悟边读;

老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老师读、学生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但老师对每种读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形式用得非常准确:如,体会女娲补天真辛苦、真伟大时,让学生在默读中找出具体的词句,学生通过细心揣摩都能找到有关句子,产生体验;再比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这句,老师采用了集体读,在气势中学生再一次体验了一把女娲当时补天的的勇敢和坚定。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老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指导朗读,使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更多的语言文字,学生也在细节中获得情感、升华情感,比如,学生从“找啊找啊、终于”看出了女娲补天多辛苦;从“五天五夜”中体验到了女娲补天过程的辛苦与伟大;但是有一点小遗憾就是,老师没有将这些重点词作为朗读指导的重要道具来使用,如果能将这几个词语再进行朗读上的重点推敲,是否效果会更好些呢?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老师很得巧用了“读”的艺术,无论从读的形式还是读的次数,该什么时候读该怎样读都把握得当,行云流水。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参与到读中,实现读和思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感悟,自然地达到“一个文本,多种声音”的个性化朗读的境界。

如果说读是走进语言文字的基本途径,那么这堂课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能体现语文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这也是我要说的这堂课的第二个特点:

二、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到位

课堂中,有多处让学生进行文字训练的活动。如:用“首先 接着 然后 最后”的句式来说说女娲是怎样补天的。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学会如何有条理的把一件事说清楚,训练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能复述故事内容奠定了基础。再比如: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可以打乱顺序吗?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时也要有条理的叙述。这样的训练,对于三年级正开始学习习作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第三处训练点:女娲用尽全力把天补好了,你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赞美女娲吗?这样的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与文本对话、与人物对话的平台,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也使情感得以升华。

另外,我们看到教师的板书设计精美,书写漂亮,体现了她个人扎实的功底。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选做作业,也独具匠心,学生也很感兴趣。

我的一点建议:课文后小伙伴吐了一个泡泡:“女娲真了不起。”这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神奇。的确,课文写得够神的了!那么学生有没有体会到故事的神奇,由此喜欢上神话故事。如描写天塌的情景,通过一连串叠词的运用(轰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逼真传达出人间的惨状;还有女娲冶炼五彩石和补天的一连串动词的运用(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十分生动传神;又如课文结尾段,“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看似写得随意,实则非常抒情、流畅,余味深长,值得好好朗读和积累。

12.小学数学评课稿 篇十二

1.注重生动评价,强化有效引领。

陈教师在上课时不仅仅注重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的想法,同时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如指名板演衣服的搭配方法后,教师立刻请这三位同学解说自我的搭配思路,随后便抓住时机问学生:“你认为她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很好地帮忙学生理清了搭配的顺序,成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资源、信息要素的协同促进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注重细节观察,强化有效建构。

在学生为搭配的衣服连线后(该生没有按顺序连,但答案是正确的),教师立即问学生:“刚刚这位小朋友在连线时出现个小问题,你们发现了吗?”,指导重新连线后还要求学生说说板演者的连线方法。从这些细节能够看出陈教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本事,她鼓励学生发现板演或回答时的细节错误,无形之中就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紧张感,使得他们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

3.注重原始创新,强化多维发展。

上一篇:日语汉字词汇翻译下一篇:武昌理工学院外语学院2011年度总结